六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2024-05-28

六年级数学广角教案(精选12篇)

六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篇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

数学广角

第一时《抽屉原理》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的例

1、例2

教学目标:、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若干根小棒,4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椅子”游戏(请3位同学上来,摆开2条椅子),并宣布游戏规则。

师:象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一)出示例1:4枝铅笔,3个文具盒。

、观察猜测

猜猜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会存在什么样的结果?

2、自主探究

(1)提出猜想:“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2)小组合作操作验证:请拿出铅笔和文具盒小组合作摆一摆、放一放。

(3)交流讨论,汇报。可能如下:

第一种:枚举法。

用实物摆一摆,把所有的摆放结果都罗列出来。

第二种:假设法。

如果每个文具盒中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枝同一个文具盒。

第三种:数的分解。

把4分解成三个数,共有四种情况,(4,0,0)、(3,1,0)、(2,2,0)、(2,1,1),每一种结果的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不小于2的。

(4)、比较优化。

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把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呢?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盒子里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师:为什么不采用枚举法来验证呢?

数据较小时可以采用枚举法,也可用假设法直接思考,而当数据较大时,用假设法思考比较简单。

3、引导发现

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盒子的数量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二)出示例2:把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本书?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

、学生尝试自已探究。

2、交流探究的结果,可能如下:)枚举法。

共有3种情况。在任何一种结果中,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2)假设法。

把本书“平均分成2份”,÷2=2…1,如果每个抽屉放进2本书,还剩下1本。把剩下的这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3本书了。

由此可见,把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同样,7÷2=3…1把7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书。

9÷2=4…1把9本书放进放进2个抽屉中,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本书。

3、观察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4、介绍原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这一发现,在数学里被称之为“抽屉原理”,也叫做“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狄利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它来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呢。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第1题

四、全总结,回归生活、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二时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掌握抽屉原理,掌握抽屉原理的反向求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2找到抽屉原理问题中被分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

师: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女孩正要从抽屉里拿袜子。抽屉里有黑白两种颜色的袜子各10双。突然停电了。小女孩至少摸出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拿出相同颜色的袜子?

学生思考、发言。

师:学习了这节我们就能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二、活动探究、深入了解:

(一)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学生提出猜想。

2、用预先准备的学具,小组合作交流。

4、小组反馈,师相机板书:

3、得出结论:把颜色看作抽屉。

有两种颜色,只要摸出的球比他们的颜色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研究规律

师:如果盒子里有蓝、红、黄球各6个,从盒子里摸出两个同色的球,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分小组讨论后汇报。

再出示做一做第2题,汇报后得出:问题结论只与球的颜色种数也就是抽屉数有关。

小结:确定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是解决抽屉问题的关键。

三、巩固训练,促进内化

、做一做

2、解决前有趣的问题

3、有红色、白色、黑色的筷子各10根混放在一起,让你闭上眼睛去摸,(1)你至少要摸出几根才敢保证有两根筷子是同色的?

(2)至少拿几根,才能保证有两双同色的筷子?为什么?

四、全总结,畅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第三时

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巩固比例知识、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屏幕显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学生说说对这则广告的理解。引出题。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呢?

二、问题讨论,明白道理、交流前搜集的信息,畅谈有关水的认识。

2、展示相关资料,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状况。

3、交流感想,强化体验。

三、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师: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师:前我请同学们做了一个漏水试验,我们一起来看看试验结果吧!、小组交流、展示成果。(一分钟大约滴水0毫升)

2、计算统计,交流感想。

师:根据上面的滴水速度,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一个漏水水龙头漏水情况统计表

时间

分钟

小时

24小时

水量(升)

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1立方米约重1吨)

3、评价家庭用水状况,提出节水建议。

4、(出示)小明刷牙时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约6升。小刚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约02升。

A、小明一次刷牙的用水量相当于小刚多少次刷牙的用水量?

B、采用节水刷牙的方式,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按每人每日刷牙两次算,那么每月(30天计算)可节水多少升?

、节约的这些水,如果以一户三人,每户月均用水量为8吨计算,够你家用几天?

(独立分析计算、汇报计算结果,交流想法)

四、解决问题,提出方案

分组讨论一下节约用水的措施。、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节水片段。

2、出示节水倡议,生齐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

六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篇2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认识新朋友乐乐, 开始出现一张图猜猜谁 是乐乐。

2.跟乐乐进入数学王国碰到一扇密码门, 密码是由1、2和3组成的两位数, 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 通过密码门就能进入数学王国。

通过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学生板演, 教师引导, 得出三组不同的排列方法:

第一组:12、21、13、31、23、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你先选了哪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再选了哪两个数调换位置?揭示调换位置法。

第二组:12、13、21、23、31、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先选1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2、3分别组成12、13;再选2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3分组成21、23;然后选3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2组成31、32。揭示固定十位法。

第三组:引导既然可以固定十位来摆数, 那是不是也可以固定个位摆数呢?

得出21、31、12、32、13、23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这种方法先选1固定在个位, 再选2固定在个位, 然后选3固定在个位, 分别和另外的两个数组成不同的数。可以把这种方法叫什么呢?揭示固定个位法。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要有顺序的思考, 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与组合。

二、探究新知

1.握手问题。进入数学王国, 碰见两个新朋友, 想跟他们 握手表示友好, 每两个人握一次, 可以握几次。

2.吃点心问题。数学王国的小精灵看小朋友这么能干, 来给大家送点心了, 面包、包子、饼干, 送给三个小朋友各一种, 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三、巩固学习

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次反思:教学设计要从教材内容编排出发。

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数学广角中第一课时把排列与组合放在一起, 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只有排列, 并没有组合的内容摄入。我在备课中, 没有仔细研究新教材, 理解新教材, 把握手问题和吃点心问题放进了第一课时, 这两个都是组合的典型例题, 因此我做出了修改。而在一开始的导入中, 我出示两个小朋友让学生猜谁是乐乐, 这个知识点也不符合本课要求, 因此删去。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删去谁是乐乐这个环节, 直接导入, 进入密码门, 其他一样。)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 (我的出发点是想创新, 不用书中的涂北城南城的例子, 又为了方便做课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涂头和身子的例子。)

2.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这个例题也是在第一次试教中教研员指出的一个对于新知识的练习。)

三、提升拓展

1.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2.吃点心问题。 (变成排列问题, 三种点心按顺序先后 吃, 可以怎么选择?)

四、小结

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反思:教学设计的案例要符合实际生活。

虽然这次试教发现了很多问题, 但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设计的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的问题。我的出发点是想与众不同, 没想到我的例题却出了问题, 试问世上哪有红色的头蓝色的身子呢?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并用于生活,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老师要以生活为背景, 真实的设计教学案例, 使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练习一: (课本中) 用 红、黄、蓝 3 种颜色给地图上 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 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3.练习二: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2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4.练习三: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3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六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和步感受了排列组合的思想的方法。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习排列组合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重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科书第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符号化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星期六是小红的生日,她打算和几个小伙伴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大早,妈妈就给她准备了几件衣服,请看(课件出示几件衣服)这些衣服漂亮吗?(漂亮)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2件上装,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的话,你觉得小红一共有几种穿法?(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谈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导课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探究搭配的方法

师:小红的这五件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呀?请大家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卡片(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摆一摆,看一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搭配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汇报展示搭配方法

师把教具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组里的代表上讲台把自己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谁愿意?(请三四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操作并口语表达自己的思路),预设:①先固定上装,再用2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②先固定下装,再用三件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几个同学展示并表达了自己的搭配过程,结果都是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你比较喜欢刚才哪位同学的描述?为什么?(生答)

小结: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其实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再次走进了数学广角,学习数学广角里面的知识搭配(板书:数学广角→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嘴说一说,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搭配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并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

3、寻找简捷的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学具卡片摆出了五件衣服的6种搭配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这些學具,你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请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用文字表达,用符号代替,可以连线……)

师:请大家在答题卡上把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列式算一算,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记录、计算,师巡视、了解、指导)

请三四名学生上台投影展示说明自己的记录方法

预设1:有序,用文字表达

灰短袖—花裙子 灰短袖—长裤 灰短袖—包裙

蓝长袖—花裙子 蓝长袖—长裤 蓝长袖—包裙

3×2=6种

预设2:有序,用符号表达

① ② A1 A2

B1 B2 B3

3×2=6种 3×2=6种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答)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搭配事物的时候,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一定要有顺序地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对比学生的作业,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深化有序思考的意识。在描述记录的方法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三、巩固新知,实践应用

1、早餐的搭配

①操作并列算式

师:小红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地帮她搭配衣服,她真高兴,她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套衣服,出发前,要填饱肚子呀!瞧,妈妈已经给小红准备好了早餐(课件出示早餐),这些早餐有什么特点?(上面两种是喝的,下面4种是吃的)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这些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请大家在答题卡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搭配连线,并列出算式。

(学生在答题上记录,列算式,师巡视、了解、指导)

②展示作业

请两三个同学展示作业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如果再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你能直接列算式吗?同桌说一说,指名答,3×4=12(种)

2、照相搭配

①课件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小红的早餐找出了8种不同的吃法,小红感谢大家,她匆匆地吃了早餐就出发了。和小伙伴汇合后,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地很快便来到了数学乐园,还没进门,他们便碰见了多久不见的好朋友聪聪、明明。他们4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分别合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②现场表演、操作

老师请4名学生当小红和小伙伴,请2人当聪聪和明明上讲台,再请学生上台操作怎么照相。

③请学生列出算式,2×4=8(张)理解两种方法:一种是2个4张,一种是4个2张。

师:通过照相,我们又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照完相,小红和小伙伴高兴地进入数学乐园玩去了。

【设计意图:目标达成练习,强化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进而抽象到直接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师进行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02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105页第6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篇4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活动,发现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

2.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数与形的联系,进一步积累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3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探究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感悟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

三、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若干

学具准备:正方形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师:最近,罗老师发现,我有一项神奇的本领,什么本领呢?我发现,只要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比如:1+3,1+3+5,(板书)这样的算式,我都算得非常快。快到什么程度呢,只要你们说出这样的算式,罗老师差不多都能脱口而出,信吧?不信也没关系,我们就现场来比一比。找同学出题,老师来和你们比赛,看老师是不是向传闻中那样快。找一个同学来出题,(为了公平起见,我找来2个计算器,请两个同学用计算器来算。)好!请出第一个。生:……。师(板书算式并说结果)…。师:怎么样,这个方法快吗?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算得这么快?(生),想不想掌握这种方法?(生)。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自己掌握这个方法好一点,我可以给你一点点提示。我的提示是:我是借助图形来发现这个方法的(板书:形—数—与)揭题: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数与形。

那我是怎么借助图形发现的呢,我是根据加数,拿出若干个图片,摆成图形,接着观察图形和算式之间的关系发现的。如何复杂的问题的研究,都先从简单的开始。

(二)探究实践,发现规律

1.活动1:借数摆形,借形解数。— — 依次出示凌乱的1,3,5, 7个小正方形。

师:(先出示1个小正方形)请看大屏幕,这是?生:1个小正方形。《贴正方形,板书1)

师:《再出示3个小正方形)现在一共有几个?生:3个、4个。

师:是算出来的还是数出来的?生: 数出的、算出的。

师:数一数生:数

师:算的同学是怎么算的呢?生: 1+3=4 (板书)

师:把1+3这个算式如果摆成图形的话,你能摆成什么图形呢? 长方形、正方形

观察,还可以怎么算?生:2×2=4(师板书22)

师: (再出示5个小正方形)快速告诉我,现在一共是几个?生: 9个

六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专门安排“数学广角”这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往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是新增的内容。本单元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使学生在理解“鸽巢问题”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加以解决。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是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人)。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最先是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狄利克雷原理”,也称之为“鸽巢问题”。“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鸽巢问题”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论。因此,“鸽巢问题”在数论、集合论、组合论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鸽巢原理”的变式很多,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此类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鸽巢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能不能将这个问题同“鸽巢原理”结合起来,是本次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已达到能够掌握本章内容的程度。教材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将具体实际与数学原理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 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 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4)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受到历史唯物注意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 应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会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四、教学难点: 理解“鸽巢原理”,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五、教学措施:

1、让学生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通过“说理”的方式理解“鸽巢原理”的过程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时,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鸽巢原理”联系起来,能否找到该问题中的具体情境与“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该问题中什么是“待分的东西”,什么是“鸽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鸽巢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鸽巢问题”的一般模型。这个过程是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体现。

3、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鸽巢原理”本身或许并不复杂,但它的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鸽巢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鸽巢”,要用几个“鸽巢”。因此,教学时,不必过于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只要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鼓励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

六、课时安排:3课时

鸽巢问题-------------------1课时

“鸽巢问题”的具体应用------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鱼岳镇第三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第1课时时间: 教学课题:鸽巢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68-70页例

1、例2,及“做一做”,及第71页练习十三的1-2题。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教学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椅子”游戏(请3位同学上来,摆开2条椅子),并宣布游戏规则。师:象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出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题1情境图)

思考问题: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为什么呢?“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探究证明→认识“鸽巢问题”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

(1)操作发现规律:通过吧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可以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1鸽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总有”和“至少”是指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一定有1个笔筒里的铅笔数大于或等于2支。

(3)探究证明。

方法一:用“枚举法”证明。方法二:用“分解法”证明。把4分解成3个数。由图可知,把4分解成3个数,与枚举法相似,也有4中情况,每一种情况分得的3个数中,至少有1个数是不小于2的数。方法三:用“假设法”证明。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证明都可以发现:把4只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无论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只铅笔。(4)认识“鸽巢问题”

像上面的问题就是“鸽巢问题”,也叫“抽屉问题”。在这里,4支铅笔是要分放的物体,就相当于4只“鸽子”,“3个笔筒”就相当于3个“鸽巢”或“抽屉”,把此问题用“鸽巢问题”的语言描述就是把4只鸽子放进3个笼子,总有1个笼子里至少有2只鸽子。

这里的“总有”指的是“一定有”或“肯定有”的意思;而“至少”指的是最少,即在所有方法中,放的鸽子最多的那个“笼子”里鸽子“最少”的个数。

小结: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就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如果放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2,那么总有1个笔筒至少放2支铅笔;如果放的铅笔比笔筒的数量多3,那么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2只铅笔„„

小结: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就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2支铅笔。(5)归纳总结: 鸽巢原理

(一):如果把m个物体任意放进n个抽屉里(m>n,且n是非零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放进了2个物体。

2、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题2情境图)思考问题:

(一)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为什么呢?

(二)如果有8本书会怎样呢?10本书呢?

学生通过“探究证明→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

(一)。(1)探究证明。

方法一:用数的分解法证明。

把7分解成3个数的和。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共有如下8种情况:由图可知,每种情况分得的3个数中,至少有1个数不小于3,也就是每种分法中最多那个数最小是3,即总有1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方法二:用假设法证明。

把7本书平均分成3份,7÷3=2(本)......1(本),若每个抽屉放2本,则还剩1本。如果把剩下的这1本书放进任意1个抽屉中,那么这个抽屉里就有3本书。(2)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发现: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学生通过“假设分析法→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

(二)。(1)用假设法分析。8÷3=2(本)......2(本),剩下2本,分别放进其中2个抽屉中,使其中2个抽屉都变成3本,因此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10÷3=3(本)......1(本),把10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书。(2)归纳总结:

综合上面两种情况,要把a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如果a÷3=b(本)......1(本)或a÷3=b(本)......2(本),那么一定有1个抽屉里至少放进(b+1)本书。鸽巢原理

(二):古国把多与kn个的物体任意分别放进n个空抽屉(k是正整数,n是非0的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了(k+1)个物体。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完成教材第70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集体交流、纠正。

2、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三的1-2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集体交流、纠正。

四、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鸽巢问题”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五、作业

个人调整意见

教学反思:

鱼岳镇第三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第2课时时间: 教学课题:“鸽巢问题”的具体应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例3,及“做一做”,及第71页练习十三的3-4题。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了解简单的“鸽巢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教学难点:找出“鸽巢问题”中的“鸽巢”是什么,“鸽巢”有几个,在利用“鸽巢原理”进行反向推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女孩正要从抽屉里拿袜子。抽屉里有黑白两种颜色的袜子各10双。突然停电了。小女孩至少摸出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拿出相同颜色的袜子? 学生思考、发言。

师: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能解决类似的问题了。------出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1、学生提出猜想。

2、用预先准备的学具,小组合作交流。

3、小组反馈,师相机板书:

4、得出结论:把颜色看作抽屉。

有两种颜色,只要摸出的球比他们的颜色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研究规律

师:如果盒子里有蓝、红、黄球各6个,从盒子里摸出两个同色的球,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分小组讨论后汇报。

再出示“做一做”第2题,汇报后得出:问题结论只与球的颜色种数也就是抽屉数有关。小结:确定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是解决抽屉问题的关键。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第70页“做一做”第1题。

2、解决课前有趣的问题

3、有红色、白色、黑色的筷子各10根混放在一起,让你闭上眼睛去摸,(1)你至少要摸出几根才敢保证有两根筷子是同色的?(2)至少拿几根,才能保证有两双同色的筷子?为什么?

4、练习十三第3、4题。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归生活:你还能举出一些能用抽屉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五、作业

个人调整意见

教学反思:

鱼岳镇第三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第3课时时间: 教学课题:“鸽巢原理”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71页练习十三的5、6题,及相关的练习题。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知“鸽巢原理”的含义,会用“鸽巢原理”熟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应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会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二、指导练习

(一)基础练习题

1、填一填:

(1)鱼岳三小六年级有30名学生是二月份(按28天计算)出生的,六年级至少有()名学生的生日是在二月份的同一天。

(2)有3个同学一起练习投篮,如果他们一共投进16个球,那么一定有1个同学至少投进了()个球。

(3)把6只鸡放进5个鸡笼,至少有()只鸡要放进同1个鸡笼里。

(4)某班有个小书架,40个同学可以任意借阅,小书架上至少要有()本书,才可以保证至少有1个同学能借到2本或2本以上的书。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集体交流纠正。

2、解决问题。(1)(易错题)六(1)班有50名同学,至少有多少名同学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2)书籍里混装着3本故事书和5本科技书,要保证一次一定能拿出2本科技书。一次至少要拿出多少本书?

(3)把16支铅笔最多放入几个铅笔盒里,可以保证至少有1个铅笔盒里的铅笔不少于6支?

(二)拓展应用

1、把27个球最多放在几个盒子里,可以保证至少有1个盒子里有7个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盒子数看作抽屉数,如果要使其中1个抽屉里至少有7个球,那么球的个数至少要比抽屉数的(7-1)倍多1个,而(27-1)÷(7-1)=4...2,因此最多放进4个盒子里,可以保证至少有1个盒子里有7个球。教师引导学生规范解答:

2、一个袋子里装有红、黄、蓝袜子各5只,一次至少取出多少只可以保证每种颜色至少有1只?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假设先取5只,全是红的,不符合题意,要继续去;假设再取5只,5只有全是黄的,这时再取一只一定是蓝色的,这样取5×2+1=11(只)可以保证每种颜色至少有1只。

教师引导学生规范解答:

3、六(2)班的同学参加一次数学考试,满分为100分,全班最低分是75。已知每人得分都是整数,并且班上至少有3人的得分相同。六(2)班至少有多少名同学?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因为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是75分,所以学生可能得到的不同分数有100-745+1=26(种)。教师引导学生规范解答: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三的5、6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集体交流、纠正。)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我们一起解决。

五、作业

个人调整意见

六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篇6

1.把5只兔放进2个笼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笼子至少放进几只兔?为什么?

2.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黄球和蓝球各5个。

(1)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两种同色的,最少要摸多少个球?

(2)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3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多少个球?

3.五(1)班有30名学生是2月份出生的,至少有几名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为什么?

4.在38个小朋友中,至少有几个小朋友的属相是相同的?为什么?

5.一个盒子里装有大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手套若干只,已知手套的颜色有灰、白、黑三种。问最少要取出多少只手套才能保证有三幅手套是同色的?

六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 抽屉原理。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具体编排 1.例1及“做一做”。

例1借助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的情境,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抽屉问题”。为解释这一现象,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枚举法“与“反证法”或“假设法”。

教学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和假设法进行比较,并通过逐步类推,使学生逐步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

“做一做”中安排了一个“鸽巢问题”,学生可利用例题中的方法迁移类推。2.例2及“做一做”。

本例介绍了另一种类型的“抽屉问题”,即“把多于个的物体任意分放进个空抽屉(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1)个物体。”教材提供了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3本书的情境。仍用枚举法及假设法探究该问题,并用有余数除法的形式5÷2=2……1表达出假设法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类推解决“把7本书、9本书放进2个抽屉的问题”。

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是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做一做”中“抽屉数”变成了3,要求学生在例2思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3.例3。

例3是“抽屉原理”的具体应用,也是运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与“抽屉原理”有怎样的联系,可先让学生自由猜测、再验证。逐步将“摸球问题”与“抽屉问题”联系起来,找出这里的“抽屉”是什么,“抽屉”有几个,再应用前面所学的“抽屉原理”进行反向推理。

四、教学建议

1.应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虽然并不需要学生对涉及到“抽屉原理”的相关现象给出严格的、形式化的证明,但仍可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式进行“就事论事”式的解释。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式进行“说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2.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抽屉问题”的变式很多,应用更具灵活性。但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抽屉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问题中的具体情境和“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影响能否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如果可以,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

3.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六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篇8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模型化”。教具准备:笔、文具盒。

一、创设情境

1、做“抢凳子”游戏

观察游戏,3个人抢2个凳子,会有什么结果?

(不管怎么抢,总有两个同学至少同坐一个凳子。理解“总有”、“至少”。)

2、通过预习及游戏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揭示:其实这里面隐藏着一个简单的数学原理,它就在今天我们学习的数学广角里,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

二、问题探究

(一)、问题探究1:

1、出示学路建议1:

小组合作:结合自己课前预习把4枝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① 把放的过程及方法写在小白板上。

② 把你们的发现简单概括一下写下来。

2、展示方法。分别展出列举法,数的组成,假设法

3、师概括,把4枝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

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

(强调“总有”、“至少”。)

4、课件演示把5个苹果放进4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

进2个苹果。

5、课件出示题目:①将7个苹果放进6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

里至少放进几个苹果?

③ 将10个苹果放进9个抽屉里呢?

④ 将100个苹果放进99个抽屉里呢?

6、你发现了什么?

7、师生小结:当物体数比抽屉数多1时,至少数就是2,这类题,我们叫它“抽屉原理”。

(二)、问题探究21、出示学路建议2:探究如果放的苹果数比抽屉数多2或者更多

至少数会是多少?

2、分组完成以下3个题

① 把5个苹果放入2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多少个苹果? ② 把9个苹果放入7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入多少个苹果?

③ 把20个苹果放入8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入多少个苹

果?

3、归纳总结:至少数=商+1

三、抽屉原理简介

四、课末检测

1、P71“做一做”

2、13个小朋友中,至少有几个小朋友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五、下一节课知识链接。

附:课前预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抽屉原理》

问题生成单(课前预习)

自主预习P70—711、准备4枝铅笔,3个笔筒。

2、把4枝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① 你可以画一画,分一分,记录下分的过程。

② 你会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要放枝笔。③ 结合放笔的过程,说说总有是的意思,至少包含的意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范文 篇9

赵改焕 教学内容:P113-114,例2 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境。

1、师:星期天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出示幻灯片,门及门铃声)

师:原来是李阿姨来做客,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一名同学说)出示图片 师:谁还想说一说?

2、导入:为了使李阿姨能尽快喝到水,我们来帮帮小明好吗?

二、讨论分析,设计方案。

1、讨论:

师:根据你平时沏茶的做法和小明家当时的情况,你想一想,小明需要做哪些事?

(洗水壶、烧水、找茶叶、找茶杯、沏茶。)

2、看图分析:(多媒体出示各项工序图。)

3、设计方案:

⑴老师提出设计要求: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啊!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用你们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并算一算你们合理安排的方法需要多长时间?并板书课题:合理安排工序。

⑵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了解情况。⑶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安排工序的?(请学生用工序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教师板书每种方案和时间。)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案:

①:洗水壶 →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共14分

1分钟 1分钟 8分钟 2分钟 1分钟 1分钟 ②:洗水壶→接水→烧水8分→找茶叶→沏茶 共12分 1分钟 1分钟(同时洗水杯 1分钟 1分钟 2分钟)

③:洗水壶→接水→烧水8分钟→沏茶 共11分 1分钟 1分钟(同 时)1分钟 洗水杯 找茶叶 2分钟 1分钟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第三种)

师:想一想,为什么做同样的事情,工序不同,所用的时间就不一样呢?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4)小结:(同学们刚才这两种方法第二种是因为同时作了三件事所以最节省时间,所以我们再做一些事情时,能同时作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

三、练习感受:

1、小猫咪咪可烦恼了。因为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咪咪要给辛勤照顾她的妈妈送上一份生日礼物——亲手烹饪一盘鱼。

2、展示:

洗鱼:5分钟→切生姜片:2分钟→拌酱油、酱油、酒等调料:2分钟→把锅烧热:1分钟→把油烧热:1分钟→煎鱼:10分钟

3、你能让妈妈在最短的时间吃上鱼吗?

4、学生自己设计流程图。

5、全班展示交流,介绍自己的流程图,及设计原因。

6、同学间相互评价,全班反馈校对,得出相对费时最少,安排最合理的设计。

学生试着独立设计并画出流程图。

四、应用提高:

1、妈妈今天真开心啊,直夸咪咪是能干孝顺的好孩子。我们也都是能干孝顺的好孩子,就让我们为这个星期天设计一个“小鬼当家,各显神通”的计划,减轻爸爸妈妈的劳动量,为他们服务。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赵改焕

教学内容:P113-114,例2,做一做第1、2题。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例2的工序图片。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境,激趣导入。

1、放动画片课件: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到小明家来做客。小明的妈妈让小明帮妈妈烧水,然后给阿姨沏茶。正好李阿姨口渴需要喝水,希望小明能尽快给她倒上水喝。小明想:怎样才能使李阿姨尽快喝到水呢?

2、导入:为了使李阿姨能尽快喝到水,我们来帮帮小明好吗?

二、讨论分析,设计方案。

1、讨论:

师:根据你平时沏茶的做法和小明家当时的情况,你想一想,小明需要做哪些事?

(洗水壶、烧水、找茶叶、找茶杯、沏茶。)

2、看图分析:(多媒体出示各项工序图。)

3、设计方案:

⑴老师提出设计要求: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啊!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用你们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并算一算你们合理安排的方法需要多长时间?并板书课题:合理安排工序。

⑵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了解情况。⑶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安排工序的?(请学生用工序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教师板书每种方案和时间。)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案:

①:洗水壶 →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共14分

1分钟 1分钟 8分钟 2分钟 1分钟 1分钟

②:洗水壶→接水→烧水8分→找茶叶→沏茶 共12分

1分钟 1分钟(同时洗水杯 1分钟 1分钟

2分钟)

③:洗水壶→接水→烧水8分钟→沏茶 共11分 1分钟 1分钟(同 时)1分钟

洗水杯 找茶叶

2分钟 1分钟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第三种)

师:想一想,为什么做同样的事情,工序不同,所用的时间就不一样呢?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4)小结。师: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就最节省时间。

三、扩展练习,增强体验。

1、书P114做一做第1题。

2、书P114做一做第2题。

3、小明早上起床后,洗脸刷牙3分钟,读英语20分钟,叠被子5分钟,整理书包2分钟,吃饭10分钟,听广播20分钟。想一想:小明应该怎样合理安排最省时间。

四、总结升华,强化认知。

1、学生讨论: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抽3-4人说)

2、教师总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优秀教案 篇10

一、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同学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让同学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想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同学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同学的笼统、概括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同学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不只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单元就是在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同学的数学思维能力。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这些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在这些号码中都蕴含着数字编码的思想,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当。运用数字或者符号来描述事物,可以比较简洁、准确地表示出事物蕴含的客观规律,也便于我们分类查询和统计。

二、 教材处置

教材首先由同学非常熟悉的老师点名的生活情境来引入,由于我是借班上课我改为先让同学介绍自身的好朋友开始,引出姓名可以区分班上的同学。再让同学讨论用别的方法区分班上的同学。教学例1时,书中的邮编和地址距离同学的实际很远,我举了几个例子,通过不同省份、不同邮区、不同县(市)的邮政编码更有利于同学比较和观察,使同学更容易更形象的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在应用的时候,我出了一封收信人地址没有省、县的信,要同学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解答,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最后我让同学用编码的`眼光观察生活,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1~P113以和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同学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想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同学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同学的笼统、概括能力。

4、使同学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编码的组成和数字反映的信息。

课前准备 :

1、多媒体课件。

六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页

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教学具准备:课件、衣服、裤子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美羊羊的衣服搭配问题。(出示课件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

观察衣柜里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你会建议美羊羊穿哪套衣服呢?(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2、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学生思考)

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一起拿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摆一摆,是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 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与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

5、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请同学们把学具收起来,放在旁边,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摆一摆,观察得出来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没有学具,只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完再课件演示)

6、同学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数学广角,刚才你们为美羊羊搭配衣服,就是运用了我们数学广角的知识——搭配(板书课题)

7、巩固新知,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刚才同学们为美羊羊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喜欢,谢谢

你们,选好了衣服,美羊羊该吃早餐了,她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帮美羊羊一次吗?(生答)(课件出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生答)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

谢谢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为美羊羊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到儿童乐园玩玩吧!

要想到儿童乐园玩,我们要先来破解喜洋洋的密码锁。出示课件。组织学生讨论思考。

三、课堂小结。

和你们一起学习真是愉快!我们在数学广角中不仅学会了连线搭配,还帮老师解决了许多问题,可见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勤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就一定能探索出更多的数学奥秘!

四、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

×

=(种)

六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篇12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例题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例2的工序卡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我们班听课,大家欢迎吗?(欢迎)

师:那么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你是小主人,该怎么接待呢? 生:请客人吃水果 生:请客人喝茶

师:你们真的很有礼貌,是啊,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有个古老的习惯就是以茶待客,像这样的小事情也有许多我们要学的知识,请看下面的一件事情。

(二)出示课件,学习新知。

师:星期天,小明家的门铃响了,看,是谁来了呢?(李阿姨)

师:妈妈要小明做什么了?(帮妈妈烧水,给李阿姨沏茶)师:(出示课件)说到沏茶,需要做那些事情呢? 生:接水、洗杯子、找茶叶、洗水壶….师:还有谁来补充?大家说得很好,那么我们来看小明需要做那些呢?(出示课件)请大家把小明需要做的事情读出来。生读。

师:读得真响亮!那么小明应该怎么样做这些事情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呢?

(三)小组合作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小明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样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用你们手中的图片摆一摆,并算一算,你们安排的方法需要多长时间?给大家的时间为五分钟,好,开始!

1、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检查。

2、学生汇报展示

3、三分钟后,让小组汇报结果。汇报时,每组把该组的设计方案展示。(用幻灯)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想的? 生:我们组是这样……

师:他们的想法和你们的一样吗?(掌声送给他们)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为什么不一件一件的做呢? 生;那样不够节省时间。

师:噢,你们的想法是比较节省时间,对吗?为什么呢? 生:因为在烧水的同时还洗茶杯子,找茶叶。就是说可以同时做了三件事情。

师:你们观察的非常正确!这就是说在做某件事情的同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就越节省时间。生;对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过程。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转化白板)师板书再转换课件,我们一起看小明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呢? 师出示课件,把小明的方法读出来。师点生读

师;看来,我们在做一些事的时候,能同时做的事情能够越多越节省时间,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

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一起来看看。

(三)练习

1、课件出题;小丽每天早晨要做这样的几件事情;起床穿衣3分钟,洗脸刷牙3分钟,整理床铺3分钟,吃早饭10分钟,听英语广播20分钟。如果你是小丽,你将如何安排?

2、生读题

师:大家想一想,想好了就举手,谁来说一说。生回答。他说得怎么样?(好)表扬他!还有谁补充? 师课件一一出示答案。

师:小丽在听英语广播的同时还干了三件事,看来,还真的是同时做的事情越多越节省时间!

2、这几天天气变冷了,小红感冒了,吃完药后要赶快

休息,请同学们用这节课学过的知识来帮她好吗?想好之后,和同桌说一说,看谁的方法更好。(出示课件)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安排的,用了多长时间? 生说,(不对的话找其他同学补充)师:这次同时干了几件事情呢? 生:三件事。

3、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合理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请判断下面的行为是否合理?课件出题

(1)

为了节省时间,东东在乘车是认真看书()(2)

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冰冰边吃饭变看书。()(3)

先刚在放学路上边走边看书。()

生回答后,师问原因。安排时间的时候要注意生活实际!还要考虑到安全和身心健康。(进行安全教育)

4、平时大家在家里帮爸爸和妈妈做家务吗?生回答。

那么请大家来看一下这个例子,课件出示:小明在饭后收拾;整理桌子…..请大家想一想,他该怎样合理安排?写在练习本上。生做题,教师巡回检查。生做完后用幻灯展示答案。你的想法很好,有不同意见吗?

四、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生:合理安排时间的顺序能节省时间。师:还有谁想说?

生:同时做的事情越多越节省时间。

师:我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主人!下面有两句话送给大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一起读一下。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方法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发明的,叫做统筹法。华罗庚爷爷一直都在从事和推广这项工作,为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我们要像他学习。大家想不想了解他的一些故事呢? 生:想!

师播放课件,在音乐声中结束。

【教学设想】

本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最佳方法,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来感受数学的魅力。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 这一生活现象,我就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为客人沏茶 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忙给李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最佳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操作、实验,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注重体现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现了沏茶的全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沏茶的全部步骤,印证了学生的发现,提升了学生沏茶全过程的理解。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过程,领悟了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还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

上述活动即是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的前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内容】

上一篇:铁路线路工先进共产党员材料下一篇:行政人事部近期工作计划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