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2006下

2025-01-06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2006下(精选7篇)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2006下 篇1

同学们,“安全隐患时时刻刻在我们的身边”,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的胡话,事实就是如此!

校园是求知的地方,是把无知的人改造成懂文明、知礼仪的地方,社会上的人都说,学校是一方文明净土、一块文明的圣地、一个最安全的地方。的确,学校每年都要在保护同学人身安全方面投入不少的资金,像我们同学都能看得到的——房屋的维修、阳台和楼梯护栏的维修、线路的维修、开关插座的维修、体育器材的维修、床铺的维修、防雷设施的检测更新、学校四周围墙的防爬网设置、放火器材的充粉或更换、大型玻璃门上的彩色条形或文字的更新,等等,我们的老师还不厌其烦地给我们同学讲其实我们同学都非常明白、也许早就厌烦了的安全道理。学校花那么多的钱、老师苦口婆心地给我们讲那么多的道理,为了什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最大程度地保证我们同学安全——不受到任何方面的身体伤害!

可是,让我们感到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有的同学并不领情。比方说,明明大厅的玻璃门上有彩色条纹或文字提醒,但我们有的同学照样能撞到上面,把好几公分的玻璃门撞碎、把自己的身体割伤。

比方说,学校四周围墙都增设了防爬网,而且墙壁上有明显的警告标志,但我们有些同学仍然不顾危险从墙头上爬进爬出。

再比方说,校园里的开关、插座昨天刚刚换上,今天就发现又被弄碎。阳台和楼梯防护栏也是这样。

我们不明白,我们有些同学对待自己的身体、对待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这么无所谓,这么轻率,这么不珍惜?

我们同学为什么在校园里、楼梯上、走廊里只会跑不会走?为什么有大门不走象偷鸡摸狗似得专爬墙头?对你起保护作用的防护栏、电源开关和插座怎么招你惹你了你非要去破坏它?我想,这样的同学不单单是缺乏安全意识的问题,是一个道德品质的问题,说的更难听点——这样的同学已经完全丧失了做人的最低标准!

还有的同学,在这方文明净土、这块文明的圣地,却并没有学得文明,粗野得张口就骂、动手就打,能否把朝夕相处的同学打伤、致残,最终后果、他所要承担的责任,这种粗野的同学他根本就不会去理智地考虑,只要这样的同学存在,安全的环境里就永远有不安全的因素。

同学们,校园里许多不安全并不是原有的,而是我们一些同学故意制造出来的。除了我上面说到的,再如,有的同学把火机带进学校;有的同学经常拿着刀子、直尺、笔尖挥来舞去开玩笑;有的同学三五成群地挤在阳台上或窗口处嬉闹;有的同学体育课、实验课不按照老师的要求操练、操作;有的同学甚至存在男女同学不正常交往的问题……这些行为可能对我们同学造成怎

样的伤害,作为中学生我们都应该非常清楚,任何一个在道德品质方面没有缺陷的同学也都应该知道怎样去做。

校园里不安全因素时时都有,校外不安全因素更是处处存在。

今年5月19号(星期一),望城一中学三个女生在一个不足五平方米的水池中溺水死亡。今年1-2月份,仅交通事故,平度死5人,即墨死3人,莱西死2人。

据教育部等单位对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 多名学生死于溺水、交通或食物中毒等事故,其中溺水和交通仍居意外死亡的前两位。我上次说过,在我们国家,每5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轮之下,每1分钟就有一人因交通事故变成残废,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1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

同学们,我们每天上学时父母都叮嘱我们“好好看道走”、“慢点骑”,每天放学时老师也都嘱咐“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抢行”、“不要创红灯”,你也许早就厌烦了父母、老师的“唠叨”,你也知道他们都在牵挂着你的安全,可是为什么我们有些同学就知道横冲直撞、根本就不走你应该走的路呢?

夏季到了,这是我们青少年溺水死亡最严重的季节,如何避免,我们学校印发到各个班级的“安全防范温馨提示”上面就有。每一份“安全防范温馨提示”不是印出来张贴到教室里好看的,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应该好好阅读、认真去做。

同学们,生命其实是非常非常脆弱的。通过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我们都可以看到,刚才还活蹦乱跳的一个鲜活的生命,顷刻间就停止了呼吸或者变成了永远再也无法站立起来的残疾人。通过电视我们看到,失去儿女的父母、失去父母的孩子,呈现给我们的那是怎样一种撕心裂肺的哭喊场面?看到这样的场面,看到一个个即便活着却血肉模糊、缺腿少胳膊的惨烈镜头,我想,我们每一个热爱生活、懂得珍爱生命、有同情心、心底善良的同学,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痛心的眼泪。

同学们,谁愿意、谁期待这样的凄惨场面有一天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家庭当中?同学们,自然灾害我们有时可能想躲过却无法躲过,今天有幸福家庭和美好学习生活的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却非要人为地去干出一些伤害身体、丧失生命的行为呢?

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远离危险,我们就能四肢健全;远离危险,我们就会继续活着!

珍惜吧,同学!想想灾区连生命都没有了的同龄人,想想灾区不幸成为残疾人的同龄人,想想灾区失去了父母、无法上学的同龄人,想想为我们日夜操劳、无时无刻不牵挂我们的父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爱自己的身体、不珍惜我们的生命、不热爱

我们已经得到的一切?

同学们,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的生命安全,从2002年开始就把每年的六月份定为了全国 “安全生产月”,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把六月定为了“安全教育月”。今年5月28日我们青岛市的夏耕市长在《青岛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关爱生命必须强化安全生产”的文章,他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始终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借助这次安全教育月活动,“让全社会充分行动起来,进一步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和防灾技能,提升全民的公共安全水平和灾害防范能力,让我们的城市每一刻都能安全稳定地运转,让每一个家庭每一时都能安全美满地生活,让每一个孩子每一天都能安全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个劳动者在每一个岗位都能安全无虞地工作,让平安成为富强文明和谐新青岛的幸福表情。”

同学们,我们学校在这个安全教育活动月中,将集中印发有关安全知识宣传材料和相关测试题,班级也将围绕这方面的内容组织相应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讨论和相互交流,通过学习,通过答题,进一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和应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2006下 篇2

加强和规范法制教育基础建设

一是组织建设。教育局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青少年法制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县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并责成法规科、德育科、保卫科等职能处室具体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各乡镇校也建立了相应组织, 配备了专门人员, 明确了工作责任, 切实把加强法制教育, 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 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 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 全县上下形成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格局。

二是队伍建设。主要抓了三支队伍:一是以德育干部、团队干部、班主任、法制课教师为主的校内法制教育队伍。全县共配备专兼职法制课教师、德育干部和团队干部864人, 班主任教师2400人。二是家长队伍。全县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298个, 有1260名家长任成员。教育局通过家长学校、开办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 争取家长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三是校外辅导员队伍。全县聘请了154名公安司法部门的领导和干部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 定期为学生作法制报告。聘请社会各界优秀分子560人担任学生校外辅导员, 通过报告、讲座、走访等多种形式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和思想品德教育。为提高法制教育水平, 局里举办班主任高级论坛, 聘请全国有名的德育专家、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专家张英伟、孙学策, 市委党校教授安连成、天津师大教授贾帮俊等做报告, 使广大干部教师的德育、法制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 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

三是基地建设。教育局于1994年建立了占地600余亩的静海县中小学生教育基地,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完善, 投资1000多万元, 基本形成了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国防教育、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劳动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军事纪律教育等多位一体的社会实践教育格局, 2009年以来, 又投资40多万元, 建设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展馆和模拟法庭, 以求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实践活动, 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受到教育, 使全体学生人人知法、懂法、守法, 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

健全和完善法制教育制度体系

一是健全完善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育局先后制定了《加强和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意见》、《规范办学行为的意见》、《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等16项常规管理意见和制度, 使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安全保卫等各项工作规范科学,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规范化制度体系, 促进了学校依法管理, 有效控制了青少年学生违纪违规违法犯罪。

二是健全完善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制定了《静海县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 印制了依法治理目标责任书, 切实把依法治教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 系统地将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文按科室职能进行分解, 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标任务和责任更加明确具体。同时, 相继制定了《教育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8个执法制度和规定,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执法制度体系, 促进了依法治教工作的开展。

三是健全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结合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等, 各级各类学校健全和完善了学生《一日生活规范制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学生违规违纪处罚制度》等系列制度, 对中小学生的言行提出了明确规范的要求。

四是健全完善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静海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 完善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等相关制度26项。今年投入1000多万元, 为全县中小学装配了周界报警系统和监控系统, 安装监控摄像头1580个, 起到了保证学校和师生安全、促进师生行为进一步规范的积极作用。

拓展和优化法制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一是抓好课堂主渠道。把学生的法制教育纳入课程计划, 做到“六有四纳入”, 即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作业、有考核, 切实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 纳入教师岗位目标责任制, 纳入乡镇校考评指标体系, 纳入学生成绩评定。2009年, 确立静海县法制教育科研立项课题6个, 旨在促使中小学法制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目前, 全县中小学法制教育开课率100%, 学生法制教育覆盖面达到100%。

二是抓好普法宣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进校园、进教室长期悬挂, 板报橱窗适时体现法制教育的内容, 切实做到让墙壁说话, 环境育人。实验小学将《弟子规》、《三字经》图解, 用大理石雕刻, 规范做成墙壁教育画廊, 使学生无时无刻受到良好的养成教育;充分发挥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教育网等现代传媒进行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津海小学每天5分钟的法律故事广播, 产生了很好的法制教育效果。局里还紧紧抓住“3.15”、“6.26”、“12.4”等法制教育节日, 组织师生走向社会, 广泛宣传法律规范。2006年以来, 印发法制学习材料10万余份, 编印普法考试试题12套, 制作法制教育展牌、板报、专栏1000余块, 书写宣传标语2000余幅, 师生上街和入户宣传达6万余人次。

三是抓好法制教育活动。全局连续9年每年组织一次中小学生和教职工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竞赛, 全员参与, 全体师生受教育;坚持搞好经常性法制讲座, “五五”普法以来, 全县法制讲座1800余场次;坚持开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等专题征文演讲比赛活动, 在“天津市中小学生做遵纪守法小公民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并在全市表彰大会上介绍经验。独流中学、模范学校等自编、自演的模拟法庭体验教育活动节目在静海电视台播放, 实验小学的“小交警”连续多年在天津市少年交警阅兵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

四是抓好三结合的法制教育体系。坚持在全县中小学开办家长学校, 切实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坚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 2009年以来, 我们又开展了“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 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共振, 形成合力;坚持积极与公安、共青团、妇联等方面联合开展评选优秀家长活动, 提高家长科学教子意识;坚持注意抓好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 防止单亲家庭子女辍学, 流入社会, 走向犯罪;坚持争取公安、交通、文化、广播等部门的帮助和支持, 多管齐下, 综合治理, 净化文化出版市场和社会风气, 治理校园周边治安环境, 保证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和健康成长。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2006下 篇3

中国 新加坡 青少年法制教育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1]在此重大战略任务的部署中,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处于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地位,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2]。

一、中国借鉴新加坡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实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对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借鉴他国的经验则是推动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加坡是个法律关系渗透到国家、社会、家庭各个方面的法治国家,法律已成为新加坡立国、治国、强国的重要支柱。[3]其成功的法治化进程作为经典的范例样本,给我们借鉴新加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了必要性,而价值取向与文化传统的相近,又使得我们借鉴新加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具有了可能性。相对来说,中国与新加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各有特色。从体系的严谨性与完整性方面来说,中国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从教育的灵活性与实效性方面来说,新加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则优于其他国家。比较二者的目的在于针对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借鉴新加坡先进的理念与成熟的做法,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提供学理依据与实践经验。

二、中国与新加坡青少年法制教育比较

1.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弊病:附属性、静态、同质化

(1)教育目标的虚空化与理想化

在中国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过分强调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知识功能,强调中国青少年法制知识传授与学习的单一目标,更多地关心学生的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坚定信念、修身养性的多维度目标,人为地割裂了法制教育中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

(2)教育空间的封闭性与狭隘性

中国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往往停留于狭隘的课堂教育层面和封闭的课堂情境之中,使得青少年法制教育有效传播的预期难以实现。即使有些教师将视野投向社会,也往往只是针对社会问题的某个具体方面进行理论上的认识与解读,而不是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现实,着重于对实际社会生活的参与、感悟和体验,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教师从知与行的角度,深化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发掘其心底蕴藏的责任意识。

(3)教育内容的附属性与表层化

中国的大中小学以及其他各类学校,都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法制教育的内容。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法制教育却附属于学校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同时,从小学到大学,虽然我国的法制教育体系很完整,在实践的操作中却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优势。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侧重于具体知识的讲授,从表层的概念、原理、观点和判断出发,对法律知识体系的局部进行详细的解读,以至于把逻辑缜密、结构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分解为一个个孤立的概念性知识和事实性知识,而位于核心的观念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却被排除在青少年的视野之外。

(4)教育方式的单一性与机械性

中国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中,教师主要基于教材进行课程教学,这虽能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但如果只是机械地依附于教材,教师与学生的视野和认识就容易被束缚于教材的框架之中,缺少对时代发展的关注。教师也容易将自身视为教导者,把学生工具化或物化,对学生进行控制性灌输而非理性的引导。“这种成人化的、简单化的、陈旧化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们无条件地、被动地、单向化地接受教师的权威式驯化,难以将守法内化为一种主动意识。”[4]

2.新加坡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优势:动态、层次性、开放性

(1)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与可操作性

新加坡相关的法律对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公民基本素质作了具体而细化的规定,小到公共场所的个人行为规范,大到经济、政治领域的运作规则,为青少年遵守法律提供了确切的标准和依据。[5]同时,新加坡学校法制教育目标的实施也很到位,既然法律对青少年的法律素质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那么,学校的任务就是要践行这一要求。既要使学生灵活地掌握法律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明晰个人的尊严、权利和义务,更要认识到法律是人们相互尊重和共同生活的规则。

(2)教育空间的开放性与优化

新加坡在借助社会团体、居民社区与政府力量建构青少年法制教育平台这方面具有完善的机制。新加坡在全国设置了许多警察与少年俱乐部,每个俱乐部大多由当地的警察署长与警员定期为青少年组织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既培养其遵纪守法的意识,又有效减少了青少年犯罪现象的产生。而社区在设立工作机构、制定规章制度时也注意把强化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效果的因素考虑进去,充分整合社区法制教育资源,大力整治社区环境,清除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3)教育内容的灵活性与多向化

在新加坡,中小学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和教材,只有在大学才开始开展专门的和系统的法制教育。在中小学,除了会采用各种法律条款作为教材外,更多的则是采用道德教育的内容,强调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并行开展。[6]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是新加坡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新加坡教育部为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拟定了五大主题:即个性塑造、对学校的归属感、与家庭的联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以国家为荣并忠于国家。[7]这五大主题逐级递进,先是引导学生从认识个人身心健全应具备的自尊、诚实、自我责任感等方面开始,再由个人扩展到家庭、学校,最后延伸到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认识。此外,在新加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中所使用的教材多与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这八个字联系在一起,它们与守法、重秩序、尊重他人权益、社会公德等方面构成了内容多元的法制教育体系。[8]

(4)教育方式的多元化与实效性

新加坡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方式方面,一是注重教育的多样性。学校鼓励教师组织法制征文、模拟法庭、法制绘画等活动,倡导教师把时尚、情感、艺术等元素引入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当中。[9]二是注重教育的效果,令行禁止。新加坡的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他们尽力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有很大的威慑力。

三、借鉴新加坡青少年法制教育,建构先进的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

1.教育目标由一维向多维的转换

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核心是其体认机制,青少年法制意识的形成是通过其自主内化与自主构建来完成的,它要求接受主体不仅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法制的基本内涵,更需要对其形成高度的共识与自觉的认同。正是因为青少年主体认同与践行法制的主动性来源于其信服与意愿,所以学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在提高学生理性认识的同时,要加强对其情感认识的认同。对此,教师要应时而动,改变单一的教育目标,给青少年更多主动探究、积极体验的平台与空间,在教学中注意增加一些体现学生个人特殊性的心理冲突、情感困惑与思想矛盾等相关的内容,“顺其所思,予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10]。

2.教育空间由封闭性向外围性的转换

法制教育具有的社会性和青少年法律意识自主建构的特点,说明法制教育不应仅仅通过封闭的课堂教育完成,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配合。虽然课堂教育有助于知识讲授的深刻性和系统性,但它只是教育的一种环境和平台。因此,青少年法制教育除了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确应当遵循的规范要求外,还要进一步构筑与法制教育相承接的其他合力。学校要积极探索与家庭、社区等社会力量联动进行法制教育的机制,探索更符合规律的、富有时代特色和创新意义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新模式。新加坡的家长学校即是很好的范例之一,家长学校是家长们交流信息与经验的平台,在这个学校里校方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办学习活动,安排老师向家长普及法律知识、组织家长参与各种法制教育活动,还经常请政法干警或专家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帮助家长了解法制教育方面的最新动向和政策。家长学校还推选出一些做法特别好的家庭列为模范家庭以供其他家庭效仿,通过扬长避短,提高家庭法制教育的整体水平。

3.教育内容由表层向内核的转换

对于青少年而言,法制教育的目标已然不是单纯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是在全面把握法治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能够自主地进行价值判断,自觉地用法、守法与护法。对此,我们既要借鉴新加坡法制教育力求知行合一、契合法治精神的精髓,又要继续保持中国法制教育体系严谨性与完整性的优势。一是独立设置法制教育课程,在体系的完整性中把握法治精神的内核。如同我国在中小学陆续独立设置心理学课程一样,我们可考虑改变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的现状,将法制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招聘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高校毕业生与高素质人才作为专职教师,向学生清晰而准确地讲解相关概念、范畴、原理,揭示体系的内涵外延、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完整展现法制体系本身的逻辑运动规律,帮助青少年理解法制体系的学理完整性,奠定学生的理论逻辑基础。二是实现法制教育的知行合一。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内容的整合,引导青少年建构有韧性的知识体系。改变以往教育内容浅、散、乱的弊病,注重课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逻辑联系,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与选择上,充分考虑法制教育体系结构的完整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但同时,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教材有助于知识理解的正确性,但它只是教学的一种素材和资源。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取舍有度,加强体系内容的整合和优化,并引导青少年突破从书本到书本、从条条到条条的学习定式,鼓励青少年对实际社会生活的参与、感悟和体验,在此过程中理解法制的必要性,深入领略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

4.教育方式由单一向多元的转换

在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之外,教师要善于借助学校行政、后勤以及校园文化等其他教化力量,把法制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营造处处有引导、时时有教育的校园舆论环境,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养成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法制教育的日常化、生动化和生活化。

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的借鉴不是简单地、线性地用别国的模式否定我国教育模式的静态过程,而是抛弃原有法制教育模式中不合乎时代发展的方面,汲取他国合理部分的动态过程。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014-10-23(1).

[2] 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等.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13]12号[EB/OL].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428440,2013-6-13/2014-10-26.

[3] 杨建学.新加坡法治模式初探[J].东南亚纵横,2009(6).

[4] 夏旭明.中小学法制教育模式新探——以权利意识培养为中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5] 刘安琪.我国与新加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

[6] 赵淑华.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

[7] 姚静.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探析及借鉴[J].教学研究,2011(3).

[8] 喻军,张泽强.中国和新加坡高校法制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9] 樊泽民.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几点认识[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10] 孙凯.理论自觉与行为实践——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新探[J].学理论,2011(29).

[作者:常素芳(1972-),女,河南开封人,开封大学马列部副教授。]

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 篇4

《法律就是秩序》

《与法牵手,走向明天》

《知法懂法,争做守法小公民》

《法制伴我们健康成长》

《成长路上与法同行》

《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你为我为大家》

《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一):《打击侵害校园犯罪,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打击侵害校园犯罪,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侵害校园的案件以及学生犯罪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学习、教学秩序。我们一方面对侵害校园的犯罪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园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提高自我防卫能力。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从主体因素上看,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脆弱;二是头脑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偏激粗暴:三是贪图享受。从客观因素上看,一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二是学校教育的失当;三是社会文化氛围消极方面的误导;四足缺乏社会救济措施;五是法制教育相对滞后:六是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对学生来说,让犯罪远离校园,应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犯罪滋生的土壤。许多案例表明,校园犯罪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气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学生纪律差的学校,发生的事件越多。学校犯罪事件又是一种见不得人的、偷偷摸摸的勾当,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进行。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与犯罪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学校的正气,就是全校同学的正气,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

我们在打击侵害校园犯罪的同时,还应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1、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你们要多学点法律知识,弄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只有明白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才有可能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同时也有可能制止他人违法犯罪。

2、增强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为什么侵害校园犯罪屡禁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团结起来,缺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面对犯罪分子的暴力威胁,竟然会束手无策,让他们得逞,原因是他们被犯罪分子的暴力所屈服。

3、掌握防卫方法。一是要看好自家门,宿舍门要随时关好,钱财要妥善保管;二是外出要请假,夜行要结伴,让同学老师知道你去哪里,或者遇到问题有个照应,防止犯罪分子袭击;二是同学们应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青少年在哪些方面应受到保护。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险或可能发生危险时,要主动、及时地与老师、家长、公安人员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发生事情后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要大胆揭发坏人坏事,不要姑息养奸。

总之,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这都寄希望于广大的青少年。为推进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全社会都应当行动起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我的演讲结束,多谢大家!

<<<返回目录

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是指什么呢?我今天要说的就是指法制法规。因为有了法制法规,才对人们的行为有了约束,才有了所谓的规矩。在当今社会,法制法规已经进入了每一位老百姓的家,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离我们中学生的生活也越来越近。

首先,我想问的是,什么是“法制”,法制法制,顾名思义,就是法律和制度的结合。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我们或许只是一个正在叩响法制大门的学生,又或许对所谓的法制只略知一二,但是,迎着时代的朝阳,法制也让我们越来越熟知。法制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引导着我们的学习,领导着我们不断向前进步。同学们,我们都是21世纪主人青少年,我们是未来祖国的主人,对于学习阶段的我们来说,我们不断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法制知识。因为法制教育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时代,更影响着我们的终生。

今年是我国普法教育的第__年,而今天又是法制的宣传日,此时此刻,我向全校师生提出倡议:让我们一起来学法,守法,用法,宣传法。

一个人只有学习了足够的法制知识,才能真正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还很漫长,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法制知识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只有学习了法制法律知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合法,怎样做才能不违法,只有学习了法制知识,我们才能明辨是非,才能遵纪守法,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优良习惯,也只有学习了法制知识,我们才能够真正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法制法规是神圣的,它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法制更加完备的社会,而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守护着法制这道神圣的围墙。因为,法制法规它保障了我们生活的安全,让我们享有公民所应有的权益。广大的青少年只有懂法守法,才能依法办事,远离犯罪边缘线。

同学们,法制法规无处不在。它就如我们身旁的骑士,时刻给我们保护,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要合理运用我们手中的法制法规知识,学会保障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权,让我们都加入学法守法用法的行列吧,让我们的祖国在法制法规的保护下,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返回目录

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三):《法律就是秩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能有机会站在这个舞台上,今天我在这里的演讲题目是:《法律就是秩序》。

有人说,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法律。的确,法律和我们每个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从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到企业的生产运营、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法律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似乎它给遵守者带来诸多的“不便”,但从长远和整体的角度来讲,却给整个社会包括遵守者本人带来毋庸置疑的益处。正如交通公益广告中说的那样:“没有红灯的制约,便没有绿灯的畅通。”

有人说“法律”是黑色的,因为它在犯罪人面前,意味着判决、处罚;“法律”亦可以说是红色的,因为它在无辜者面前,代表着正义,公平。当某人被证据确凿地证明有罪或无罪的时候,法律就得到了体现,正义就得到了伸张。法律在这个社会中是一种权威,人们需要参照它来生活;法律是一扇屏障,是那些弱小的人温暖的家,他们的利益在这里得到了保障,他们权利在这里得到了自由;法律更是一条粗大的铁链,它紧紧地绑住犯罪分子,让他们无法在这个社会中胡作非为。我认为,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唯有知法才能守法,唯有让守法成为一种习惯,社会才能更和谐,人生才能更平安! 所以,即使为了追求良好的目的,即使位高权重,也不能违反法律。

我们敬爱的周是守法的典范。有一次,去开会,在路上,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交警批评司机却耽误了开会的时间。同车去的干部想和交警交涉,严厉制止说:“这怎么行?交通规则是政府颁布的,政府应该带头遵守。不遵守,就是带头破坏制度”。直到交警放行,一行才离开。守法必先严于自律,这是一种行为操守,更是一种道德修养。

我们国家多年的普法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原来很多对法律一无所知的人,如今都能运用法律来寻求一个说法,就像电影《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一样,普通人的法律意识正在不断增强。但让守法成为一种习惯,确实还有相当漫长的道路要走。

在现实生活中,像成克杰、胡长清等腐败分子无视党纪国法,恣意践踏法律,给整个社会造成极坏影响的案例,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说。就让我们反思一下自己,每次过马路,我们是否都走斑马线?每次开车,我们是否都能做到不超速、不抢行?在我们很多人的思想中,遵守不遵守交通法规仿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或许正是我国许多城市交通违法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我的演讲结束,多谢大家!

<<<返回目录

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四):《与法牵手,走向明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__班的___,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与法牵手,走向明天》。

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从1986年起,我国政府开始普法教育的五年规划。从起国家把每年的12月4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通过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众所周知,中国是礼仪之邦,历经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整套系统的道德准则和礼仪规范。生活在这个文明的国度,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秉承中国的优良传统,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中国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虽然制约了你的行动,给你带来了许多束缚,但你必须懂得,有它陪伴,你的生活才会井然有序,才能更加美好。而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更应该知法守法懂法。

或许有人说:你多虑了吧?我们只是中学生,未成年人,法律离我们还很遥远,我们只要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就好了,还要去知道那些法律干嘛?但我想说:同学,你错了,其实法律离我们很近,法律时时刻刻存在我们身边,它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为。而且同学你既然知道自己是一名未成年人,那也应懂得你在社会上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而你过去的小学生涯,初中生涯也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法》中度过,更有它的大纲《教育法》也维护你学习的权利,纵使你在学校,你也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和制约。

例如:某同学仗着自己艺高人胆大,去偷同学的钱财,然后去充钱,买虚拟装备,为的是让自己在游戏世界里更加出众,最后越陷越深,越偷越多,其实这行为已经构成了盗窃罪。还有一些同学会因为口角冲突,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对对方大打出手,致伤,致残,最后被卷进教改所接受教改。

面对这一切的一切,你还敢说法律离我们很远吗?法律很虚无缥缈吗?同学们,一个社会的长治久安,需要法律协助,一个国家的安定团结,需要法律的参与,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能做法盲。

通过开展法律教育课,同学们会学到不少法律知识,去面对周围突发情况。在我们了解法律知识后,不仅要用法维护自身的利益,更要用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违法,不犯法,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端正自身的行为,把生活的主战场放在学校,而不是社会中,杜绝打牌、抽烟、喝酒等严重污染社会的恶习行为,回归自我善良纯真的本心。

同学们,与法牵手,走向明天,我们的明天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我的演讲结束,多谢大家!

<<<返回目录

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五):《知法懂法,争做守法小公民》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知法懂法,争做守法小公民》。

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个最重要的时期,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学生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一个人在小时候就不遵守法律法规,没有知法守法的意识与习惯,犯了错又不及时纠正的话,那么这个人长大了就很难说他会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小学生更应该学法、懂法、守法。但是,校园中违纪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有的同学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违反校规校纪,大不了扣几分罢了。其实这种想法对自己十分不好。

因为习惯成自然,就怕以后到社会上,干些违法的事,违纪就成了违法,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相信这句话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它的意思大概就是,“如果你小的时候就开始偷针,天长日久,只要你养成了“偷”的习惯,长大了就很有可能偷金。”

也有同学认为如今追求个性化,认为讲纪律就没有自由,讲自由就不能受纪律的约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是有条件的。鸟在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由的;鱼在水中嬉游,它们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鸟放入水中,让鱼离开了水,那么它们不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会死掉。人走在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窜马路,被车辆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学校如果没有校纪校规,那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又该如何保障?如当你走进阅览室,里面静悄悄的,只能听到偶尔翻书的沙沙声。对于想看书的人来说,这一片宁静多么宝贵!因为人人都遵守阅览室规则,大家可以享受这静心阅读不受干扰的自由。若有人不守纪律,高声谈笑,这自由就消失了。所以,知法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小公民,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果皮纸屑,伸手去捡;看见小朋友摔倒了,扶他(她)起来;看见同学在打架,勇敢地上前阻止;看见没关紧的水龙头,伸手关上。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做小动作,及时做课堂笔记;见到老师热情地打招呼;在同学无助时,给予他们一些帮助;尊敬长辈,尊重同学,热情待人,彬彬有礼。给身边的人一份关爱,自己也会多一份快乐!

知法守法是一种被人们公认的美德。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知法是守法的基础,我们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希望同学们要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法守法,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

同学们,祖国、社会都要求我们知法、懂法、守法。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与同学和睦相处,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自强、自尊、自重、自爱,让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我的演讲结束,多谢大家!

<<<返回目录

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六):《法制伴我们健康成长》

法制伴我们健康成长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法制伴我们健康成长》。

在这个社会大家庭里,我们每个人如何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呢?那就是知法懂法。“法”使我们每个人明确是非的界限,而这也是我们每个公民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法律离我们很近,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道德、习惯、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有了法律,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才使我们的权利得到应有的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希望。青少年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的我们,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普法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我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不要忽视遵纪的作用,“以小见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会酿成将来大的失足。我们现在只有从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做起,才能在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后,真正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同学们,从今天起,从这一刻起,让我们一起踏上与法同行的道路吧!

我的演讲结束,多谢大家!

<<<返回目录

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七):《成长路上与法同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成长路上与法同行》。

提起法律,同学们都会觉得很神秘、威严、崇高吧 ! 其实,法律与习惯、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有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法律为我们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给予了我们一个安定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那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该如何与法同行呢? 作为小学生我们常常讲要遵纪守法。可见,遵纪是基础。从认真听课做起,从保证每一节课纪律开始。从同学之间的互相监督,到能够做到严格自律。从被动的受约束到主动的养成遵纪的习惯。从杜绝抄袭作业开始到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想,与社会不良风气做斗争。不要忽视遵纪的作用,以小见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认为违反一下学校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以后不违法就行。请你快点打消这种念头吧!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会酿成将来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体会到法律制裁的威严才悔恨呢?所以我们现在只有从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作起,当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在平时我们要做到:

一、努力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二、在学校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班规等等。

三、在家听家长的话,不做家长不允许的事。

四、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不争强好胜,尽量避免和别人发生冲突。 另外,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建议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要记住两点:第一、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的搏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拨打“110”报警。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总之,法律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己行为的社会准则。同学们,从今天起,从这一刻,让我们一起踏上与法同行的道路吧!

我的国旗下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返回目录

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八):《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你为我为大家》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教育日,更是我国“国家宪法日”,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你为我为大家》。

为什么要全民学法呢?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法律就是我们全社会每个人都要遵守的规矩。是的,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要遵守基本的规矩,各项法律法规规范着我们行为,如升国旗时,《国旗法》对我们的行为要求就有约束;在上课、学习方面,《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对我们有所要求;在回家过马路时,《道路交通法》就对我们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在扔废品和纸屑时,《环境保护法》、《爱国卫生条例》、《小学生守则》等也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在对待残疾人的关爱行为方面,《残疾人保护条例》也作了具体规定;在学生上网方面,《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作了明确规定。

一句话,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涉及到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制定其他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必须了解《宪法》的内容,遵守《宪法》的各项规定。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体现。

我们要知道:法是规范我们言行的基本准绳,它给我们指明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做,我们只有严格守法,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那么,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祖国对我们的期望,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我的演讲结束,多谢大家!

<<<返回目录

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九):《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尊敬的各位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日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正如我们所知,法律是规范人们日常行为的准绳,依法治国也是我们国家坚持的治国政策之一。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中,法律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在此基础上派生出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其中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国家专门为我们青少年所设立的。那么,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有人说你多虑了,我们还是未成年人,法律约束不到我们,只要遵守校纪就行。

我说不,法律离我们很近。那些轻视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因为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请问,如果法律作用甚微,为什么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因他的《石柱法》——即众所周知的汉穆拉比法典而流芳百世?请问,如果法律只是一纸空文,为什么拿破伦会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可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历史不会说谎。法律,无疑是一个国家国泰民安的先决条件。它的重要性更是无庸质疑。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仅应得到实现,并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法律,就是实现正义,体现公平,正确的规定和精神。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在这个经济社会,道德的约束在不断的被人们所淡忘,甚至开始讨论起一些传统美德是否过时的问题。这促使我们更加呼吁法律来维护我们社会的秩序。纽约,这个世界最繁华的都市,却也是犯罪率最高的恶源。有统计证明,每5分钟,就有一场抢劫上演。犯罪,无疑永远在威胁着我们安定的生活。可是,我们应当坚信的是,法律永远维护的是正义。

诚然,就我国现阶段的法律体制而言,的确存在一些疏漏和不完善。也不可否认,有一些人背离职业道德,背离良心,钻法律的空子。为的只是金钱,只是一个“利”字。但我仍要说,我们的法律正在不断的健全完善中。我们应当毫不动摇的坚信法律的正义性。并学会捍卫它,这也是在捍卫国家的尊严,捍卫自我的尊严。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常常讲要遵纪守法。

可见,遵纪是基础。从认真听课做起,从保证每一节自习课纪律开始。从同学之间的互相监督,到能够做到严格自律。从被动的受约束到主动的养成遵纪的习惯。从杜绝抄袭作业开始到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想。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此刻小小的放松很可能会酿成将来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体会到法律制裁的威严才悔恨呢?所以,让我们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法律武装自我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让我们大家共同携手,在成长得到律上与法同行吧!

我的演讲完毕,多谢大家!

<<<返回目录

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十):《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初三二班的__,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今日是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自月4日起,我国将宪法实施日定为法制宣传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而法律就是我们全社会每个人都要遵守的规矩。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学校里的法规既包括国家的各种法令法规,也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纪律条令。如升国旗时,《国旗法》对我们的行为要求就有约束;在上课、学习方面,《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对我们有所要求;在回家过马路时,《道路交通法》就对我们的行为进行了规范,等等。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学对校规校纪视而不见,忽视学校对同学们仪容仪表、待人接物、行为言语等方面的要求,不爱护公物、乱扔垃圾、沉迷网络等等……这些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不礼貌行为严重破坏了我们美丽学校的和谐氛围。

这些同学并没有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一个人的行为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会构成一种性格,一种性格久而久之会成就一种命运。先贤告诫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否则,最终必然自食恶果。期望同学们在校内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在校外严格遵守法纪法规!

“以史为鉴,能够知兴衰,以法为鉴,能够晓规则。”让我们从此刻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个新世纪的学法、守法、守纪的合格学生,建设平安和谐的学校。而和谐学校的另一个重要资料是安全。在增强法制意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提高自我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异常提醒以下几点:

一、注意食品安全,不吃卫生不合格的食品;

二、注意消防安全,要提高防火的安全意识;

三、注意交通安全。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要拥挤;教学楼内严禁喧闹、追逐;过马路时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四、注意运动安全。注意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中量力而行,防止运动创伤。

法律是和谐之基,有了法律社会才能发展提高;法律是礼貌之花,有了法律公民才能提高素养;法律是实践之果,有了法律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既是成为新时代优秀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对公民的要求。所以,为了祖国灿烂的明天,也为了我们自我,我号召大家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优秀中学生,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此刻做起!

我的演讲结束,多谢大家!

青少年法制教育实例演讲稿多篇 篇5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讲三个主题:

先讲第一个主题:成才先成人,爱国先爱校

一滴水蕴藏着大海的本质,一束光反映了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某大公司招聘一名员工,因为待遇好,来应聘的人很多。最后,是一位其貌不扬,学历也不高的人被选中了。其他的应聘者不服,就问公司老板。老板说:“聘用他的原因是他带来了许多‘介绍信’。第一,他在门口蹭掉脚下的泥土,进办公室后随手关上了门,说明他办事认真、仔细;第二,他看到有个残疾老人,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第三,应聘时他先脱掉帽子,回答问题干脆果断,说明他既懂礼貌又有魄力;第四,其他人都从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上迈过去,只有他俯身拾起并放在桌子上……

这些不是很好的‘介绍信’吗?把工作交给这样的人,不是很放心吗?”

这个报道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点滴小事会给人以成功的阶梯,也会使人与成功失之交臂。

难道举手投足的瞬间小事真的会有如此作用吗?其实文明习惯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行为情操的重要表现,文明与不文明二者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同样是一件小事,这样做就文明,那样做就不文明,泾渭分明,道理并不复杂,但贵就贵在文明习惯的养成,难就难在长期的坚持。

大家都是长期接受教育的人,你们是否知道如何对待手中的一张废纸,教室寝室中洁白的墙壁,嘴里的一口痰,吃后的果皮、包装袋,教室寝室中的公物;如何面对每一节课,一次日常的作业,一次普通的考试;如何对待同学之间的磕磕碰碰,口角俗语?无论大家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而一个人只有学会做人,学会善待身边的小事,才算具有成功的基础。一个不知道爱父母、爱家庭的人,一个不知道爱培养他教育他的学校的人,一个不知道爱自己工作环境的人,哪里谈得上爱国呢?同样一个不知道爱别人的人,也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爱和帮助的。

同学们,文明习惯和爱心无处不在,成才先成人,爱国先爱校。我们必须而且应该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长期坚持,千万不能把一些不文明的言谈举止看作小事,因为它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健康程度,影响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和幸福,在学校也体现着它的办学水平。最后,我希望大家能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吧,让我们积极投身到十月份的文明礼貌教育中去,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真正做到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

讲第二个问题:学会感恩,学会忍让

大家知道,清明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其主要的纪念仪式扫墓是行孝的具体表现。当你们在扫墓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身体从哪里来?父母处来。父母的身体又是哪里来?祖父母处……”这样一直追问下去,我们就会发现,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为表示感谢,所以我们要到祖先的坟前奠祭,这就叫感恩。

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但事实上,一个人来到社会后尚未作任何贡献就已经得到了社会恩泽,享受着科技文化和教育等社会资源和社会服务。一个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首先是他人和社会帮助的结果。所以,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就要学会感恩。

那么,作为尚未进入社会的高中生的我们,应该对谁感恩,怎样感恩呢?这是我们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负气出门远游,其实他只不过是被妈妈责备了两句而已。年轻人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又冷又饿,整整四天没吃到东西了。

醒来的时候,他躺在温暖的床上,额头上放着一块浸了湿水的毛巾,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正坐在床边给他一勺一勺地喂姜汤。担心姜汤太烫,老人总是轻轻地对着汤勺吹几口气,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喂给他,看着老人那慈爱的模样,他的鼻子顿感发酸,两颗晶莹的泪珠慢慢涌上了他的眼角,他哽咽的对老太太说:“大娘,谢谢您!”。夜里,窗外飘起鹅毛大雪,他刚刚闭上眼睛,忽然听到门吱的一声轻响,老人蹑手蹑脚地进来,轻轻给他掖了掖被角。看着额上落满雪花的老人,他终于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紧紧拉着老人的手说:“大娘,真的谢谢你了!”接着,他便如实的告诉了老人自己离家出走的缘由。听完他的话,老人怜爱的叹息了一声:“你真是一个傻孩子啊!”老人顿了顿对他说:“我只不过是为你做了一顿饭,掖了一次被角,你就这么的感激我。可是有人给你做了几千次饭,给你掖过几千次被角,可你感激过她一次吗?他怔住了,不解地望着床边的老人,这个人是谁呢?。老人笑着对他说:“这个人就是你妈妈呀。你妈妈为你做了那么多,可你曾对她说过一句谢谢了吗?”。是啊!妈妈对自己做了那么多,付出了那么多,自己真的至今连一声谢谢都没说过。愧疚的泪水渐渐涌满了他的眼眶,为眼前这位萍水相逢的老人,更为那一个神圣而温暖的称呼:妈妈。

我们曾经感激过许多相识或不相识得人,我们曾经为一件件的事情而心存感激,但我们谁曾对自己的妈妈由衷地说过一声“谢谢你”呢?

妈妈的温暖就像阳光,沐浴其中,我们却从没想到过感激,妈妈的慈爱就像最细碎而晶莹的盐粒,我们一日三餐安然品味着她的芳香,却在菜肴里从没有看到过盐粒的光芒。母爱默默地滋养着我们,我们却从来不曾留意她那纯美的晶莹。感恩世界,感恩一切,就让我们从感恩母爱开始吧。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的父母起早摸黑挣钱供养我们读书。当你们在小店购物或在食堂就餐时,应该理解父母的辛苦钱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消费观,适当消费。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学星期天从父母那里拿来的一周生活费不到一天就用完了,以后的几天靠从同学教师那里借钱度日;有的同学甚至用钱进行赌博、抽烟或买小灵通、手机等。我想,父母把我们养大成人,非常不容易。我们要对父母感恩,就不应该贪得无厌地索求他们的付出。

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学法、守法》,在这社会大家庭里,我们每个人如何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呢?那就是共和国华丽雄伟的大厦下一座坚实、永恒不变的根基——“法”.它使我们每个人明确是非的界限,而这也是共和国公民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就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当前,随着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传播和交流工具,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正在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在互联网的普及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这就是网吧问题.网吧的确有效地把网络推向了平民化.然而,随着互联网信息垃圾的增加,失控网吧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呈现,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的焦虑.一些网吧的无序发展和惟利是图,衍生出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淫秽色情三个公害,成为“电子海洛因”,从而引发出学生分心、家长伤心、教师烦心、社会担心的负面忧患.不良网络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例不胜枚举,在此不一一例举.未成年人违规上网是学校、家长、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国务院通过了《互联网服务营业所管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网吧、电脑休闲屋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同时还应在营业场所入口处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违者将由文化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处以1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整顿直到吊销经营许可证.政府加强管理,用强制性的法律措施来维护网络的安全、健康和文明.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应该吸取网络危害的教训,克己自律,按照《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规定做到文明上网,正确对待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自觉抵制、摒弃其中的糟粕.同学们:让我们从文明上网开始,不断加强我们的法制意识,抵制不良诱惑.作为每一个新世纪的青年人,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报效祖国、施展抱负打下良好的基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

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来给同学们讲授一些法律常识,以便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有所作为.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收到各种新鲜的事件,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你们是否能分辨得清楚?你们是否想过你们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受到法律约束,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侵犯了,谁违反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惩罚.那么,什么行为是犯罪的行为呢?要远离犯罪,这是同学们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主义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㈠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

㈡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

㈢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今天在坐的都小学生,也就是说你们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对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第17条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其中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那么,有些同学们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四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你实施了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在这里我给同学们举几个说明未成年人由于不知道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懂犯罪概念而酿成大错的真实案例:一个是发生在20XX年的一名十四周岁的中学生投毒案,该生将自己买来未吃的冰袋咬破一口,再灌入一点老鼠药,而后放入附近一小学某教室的一张课桌抽屉里,第二天,坐该课桌的小学生喝了这有毒的冰袋后,很快就死了.这起案件侦破后,该凤毒的中学生后悔不已,他说自己没有想害死人,以为小学生吃了只会拉肚子,但是严重的后果已经造成,该学生的后悔不能代替法律的处罚.根据《刑法》的规定,投毒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后该生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这也是发生在20XX年的一个案件,被告人刘某年仅15周岁,原是某中学的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进网吧玩了一下,觉得挺好玩,以后就经常到网吧玩,之后一直沉迷于玩网吧和游戏机,但父母不给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向同学下手敲钱,一天,他在某中学操场玩时,看见同学方某,刘某就走前要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自己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死你,方某很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其中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约,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个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在接受审判时说道:我以为只是敲点同学的钱好玩,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但

是法律是无情的,谁触犯了它就要受到处罚.以上所列举的例子只是较炮典型的案件,我知道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但是这也是违法行为,是法律不允许的,如果情况节严重的话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遵纪守法,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到那种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不健康的人,以免走向犯罪的道路.下面,我再向同学们讲一讲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法侵害,一旦碰到了,怎么办?我们要增强分辨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国家的法律都是为保护一切合法权益、惩罚各种不法行为而制定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罪犯的不当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武器来保护自己,如果畏惧罪犯的话,就会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他们有恃无恐地实施犯罪行为.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之规定:一方面,指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㈠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尊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㈡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自尊、自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我济于事的.㈢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到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㈣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未成年孩子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须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建议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切切要记住两点:

第一,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拨打110报警.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例如前面所举案例中的方某,他当时就没有通过正当的途径保护自己,如果他被刘某第一次抢劫时,立即向父母或老师报告,就不会三番五次地被刘某抢劫.我再给同学们讲另一种自我保护的特殊情况,这也是我们在平时的办案当中常常遇到的情况.如:学生蒋某假期与邻居李某及张的几个朋友在一起玩,一天蒋某和李某等人坐出租车出去玩,在出租车上,蒋某听李及朋友说:等一下要将那人的手机抢来,另外还要搜一下他身上看有没有钱,蒋某听了这话知道李某等人是要去抢劫,他有点想不去但碍于朋友情面,他跟着去了抢劫现场,实话抢劫时,蒋某站在边上看,李某叫蒋帮忙搜一下受害人的身,蒋某就上前搜了受害人的身并将搜到的钱全部交给李某,案发后,由于受害人及时报案,公安机关很快将李某及朋友还有蒋某一并抓获,蒋某归案后一直辩解说他并不想抢别人的钱,他觉得很冤枉,但是法律规定:帮助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强行劫取公民财物的行为同样构成抢劫罪,蒋某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所以以后我们的同学们如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惹祸上身.总之,同学们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紧信邪不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心总是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以上我给同学们讲述了违法犯罪的一点基本知识和何加强自我防范方面的问题,我所讲的只是给同学们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同学们要真正做到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还要靠同学们自觉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谢谢大家.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进行一次法制学习.其实,有些法律知识我应该向你们学习的,为什么呢?前不久,我陪同市领导到校调研的时候,观看了同学们自己编写的法制小故事,很真实,很深刻.其中有一位同学编写的一个“

毛阿敏偷税漏税”的故事,我深受启发,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你们的内心深处法律意识的真实反映.在这里,我也给大家讲一个我亲眼目睹、令人深思的真人真事.事情发生在四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此时,我给同学们出二个思考题:①甲失手致伤乙,算不算违法?②如果甲违法,违反了什么法?结果应是:如果医疗签定部门确定为重伤,首先甲这种行为造成的后果违法,其次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下面,我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原因,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个方面,来给同学们讲一下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立案比例一直较高,约为65%,处于居高不下的局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14-18岁的少年发案率上升较快,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年龄阶段,并以侵犯财产型犯罪与性犯罪居多,团伙作案数量剧增.“人之初,性本善”,这些少年,曾经天真无邪,如同一张白纸,他们的人生座标为什么变得如此扭曲?人生最初暗淡的一笔来自哪里呢?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基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更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人从幼稚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从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求知欲增强,交往需要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有好胜心,易于冲动,爱感情用事,有较强的独立意向,希望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去行事,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显得相当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作出越轨的举动,实施违法犯罪.(二)青少年不良的个性倾向性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的趋向与选择.个性倾向包括人的需要和动机、兴趣、信仰、观念体系等,不良个性倾向性是大多数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因素.青少年的不良个性倾向在需要方面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物质欲,权力欲,报复欲;在观念体系上,概括地说,主要表现为“五观”不端正,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索取,不愿奉献的极端利己的价值观;过分追求金钱,享乐,名利,实惠,讲究吃喝的人生观;善恶、美丑、荣辱、爱憎、是非、苦乐,得失完全颠倒的道德观;“哥们义气”高于一切的封建行帮式的友谊观;放荡不羁,崇尚低级感官刺激的性爱观等.正是在这些强烈,畸形的欲望驱使和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三)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下面,我重点给同学们讲一下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拿起法律武器,把实际例子讲给父母听,纠正有些父母的不良家庭行为.家庭是青少年个体生活、成长的第一空间,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小社会”.也可以说是一个“大染缸”.这就要求有些同学,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家庭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位置,应是最为重要的.父母代表社会对子女的教化也是最为深刻的,一些家教箴言、格言及家训会影响子女的一生,甚至有的还世代相传.调查与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在家庭这一环境中能否健康发展,与家长对家庭的责任感,态度,对子女的教育引导,与其自身性格和言行举止有着密切的联系,若父母对家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子女的态度适当,教育、引导得法,自身性格,言行举止良好,家庭的内聚力,亲和力增强,正面影响加大,子女实施不道德行为,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就很小.反之,子女受到的负面影响大,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就大,甚至直接导致犯罪.其中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因素主要有亲情过剩,疏于管教,家庭暴力,单亲家庭,不轨家庭五种.亲情过剩.目前,在我国城镇,18岁以下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在“四二一”家庭结构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祖辈、父辈的百般宠爱,被过度的亲情所包围,在家中俨然是一个“小皇帝”、“小公主”,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他们中一些人因而养成了不良性格,形成了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凡事总是先考虑自己,从个人角度出发,不达目的不罢休.因此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满足自身的需要,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不受任何约束,甚至以身试法,以致违法犯罪.疏于管教.一些家长对子女的管教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自觉与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子女的管教义务.对子女身上的错误和缺点,或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或是晴蜓点水,关心帮助不够;或是一打一骂了事.更有甚者,为了“发家致富”,有的家长竟迫使子女弃学经商,不惜以子女成为新文盲或半文盲为代价.生活在疏于管教家庭中的子女,因得不到父母及时而悉心的管教,生成不良品性,终由小错而大错,直至违法犯罪.家庭暴力.对生活在暴力家庭之中的青少年来说,因耳濡目染或亲身体验过暴力侵害,心理受损明显,心中阴影严重,致使子女养成仇恨,冷酷,撒谎,逆反等不良性格.家庭暴力往往还导致一些常遭暴力侵害的青少年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寻找温暖与爱心,因而难免被坏人引诱利用;或者导致一些青少年直接向社会“施暴”,向“弱者”施暴.单亲家庭,近几年来,家庭离婚解体现象越来越严重,单亲家庭日益增多,这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单亲家庭的父母缺少了原来对子女的关心,体贴,爱护,管理和教育,有的家长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粗暴的打骂子女,虐待子女.这一切都给子女的身心造成了伤害,一些子女因此变得孤僻、抑郁、自卑、冷漠、任性,仇恨父母,对学习、生活和家庭失去了信心.这种心理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导致违法犯罪.不轨家庭.不轨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中有不道德或违法犯罪行为的家庭.生活在不轨家庭中的青少年,易接受暗示,模仿成人的不良举止,久而久之,逐渐同化、堕落,最终滑入违法犯罪的泥潭.近几年来,因不良家庭因素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如:自XX年上半年以来,佛山的一个少年暴力犯罪团伙共三十多人,最小的仅11岁,最大的17岁,在追求称霸一方,为所欲为的目标下,以“由小到大,由近到远,吃干吐净”为盟,排列座次,三人成伙,五人成群,穿插结合,交替作案,渐渐发展一个犯罪团伙.并于XXXX年被公安部门依法逮捕.我希望通过这次的法制学习,在在座的同学能认清违法、犯法的后果,坚决抵制不良的诱惑,与不良的行为作斗争,走正确的人生道路.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

同学们:

今天受我们学校之邀,到这里与你们谈一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事.当我看到这个花园般的校园,干净明亮的教室,还有你们一张张充满青春朝气的脸,我也觉得年轻了许多,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但同时,我的心情也是沉重的,因为当我面对你们的时候,我也想到那些在高墙内失去了人身自由的孩子,他们现在不能在这里享受自由的阳光,不能在操场上自由的奔跑,不能坐在这里细心聆听老师的教诲.他们就是因为未能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么失学,要么接受政府管教,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和条件像你们一样接受正常的教育,正常地学习,他们因为一时的冲动或无知触犯法律,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违法和犯罪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我希望你们能引以为戒,规范自己的行为,确保自己能够健康成长.那作为一名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面对复杂的社会,如何能够做到遵纪守法呢?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希望能够对你们有所启发:

一、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什么是遵纪守法?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还是有难度的.遵纪守法要求作为学生除了守法外还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听老师的话,听家长的话.在你们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以后,你们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单位的规章制度,否则,任何单位都无法保障一个正常的工作秩序,社会也不会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没有章法,任何人的权利都无法得到保障.怎么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作为学生,生活的圈子本来就不大,遇到的事情也不会太复杂.当自己想做非正常的事的时候,建议你先想想能不能做?自己先在心里给一个初步的判断.如果你还不是很清楚,我告诉你一个办法:㈠先和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听听朋友的意见.因为每个人的成长与学识不同,判断问题的能力也不同.如果还不能确定,㈡去学校问问老师,回家问问家长.我告诉你们,在你们这个年龄,老师和家长是你们最值得信赖的人,可能也是你们最讨厌的人,那是因为他们管束着你们,使你们不能尽情地玩、不能舒服地睡懒觉,还催促你们去做你们并不喜欢的东西.但你们要知道,老师和家长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把你们往邪路上引,因为你们是他们的希望和未来.任何人都崇尚美好的未来.我自己也有过花季的年龄,也经过你们的这个阶段.那个时候,我最讨厌的就是家长和老师.当时,我感觉没有他们我的生活才是快乐和丰富多彩的,但几十年过来,我现在的感觉,这个世界上给我最亲、最近的就是家长和老师,我从内心感谢他们,在行为上报答他们.没有他们的管束和悉心照顾,我也难以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什么是法?也就是说法律是什么?法律的定义非常拗口,也不好懂.下面我给你们解释一下:法律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准则.即法律告诉我们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做了不能做事有什么不利的后果.下面说个案例:

XXX,XX学院大三的学生.20XX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XX年10月23日,被告人XX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20XX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XX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XX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XX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XX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XX年6月7日上午,XX被执行死刑.这里大家思考一下四个问题:

1、这是一个什么性质案件?

这是一个刑事案件,为什么说是刑事案件?因为案件当事人已经触犯了刑法,就受到刑罚处罚.这里有一个转化的过程,本来是一般的交通肇事,XX未必触犯刑律,应该是民事案件.但事故发生后,XX的杀人行为就是犯罪行为了.我们国家在处理民事与刑事案件时,采取先刑后民的原则.即如果一个的行为既违反了民事法律,又触犯了刑律,就是要先处理刑事案件,后处理民事案件.区别民事与刑事案件的方法:民事要钱,刑事要命.2、事故发生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维持现场,尽快送附近医院或者打120急救电话,对伤者进行求助.同时,报警,让警察来处理.3、XX在整个过程中的行为都触犯了哪些法律?

撞人:主观是过失.违反了交通法规,根据受害人张妙的伤势分三种情况,如果是轻微伤或者轻伤,构成交通违法,进行民事赔偿即可;如果是重伤或死亡,构成犯罪,则要负刑事责任.但因为是过失犯罪,在处罚上与故意犯罪相比轻很多.杀人:主观是故意.触犯《刑法》第232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4、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所谓刑事责任年龄,就是指对犯罪后果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定年龄.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

周岁的人犯罪的,应负刑事责任.同时《刑法》第14条规定,已满

周岁不满

16的人犯①故意杀人、②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③强奸、④抢劫、④贩毒、⑤放火、⑥爆炸、⑦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在这个案件中,XX不存在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二、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区分打架还手与正当防卫?

为说明这个问题,我先说一个案例:

李某在某市场以卖水果为生.2007年1月15日,李某守在水果摊前卖水果.王某要买水果,于是过来询问价格,感觉价格合适并买了5斤水果.傍晚王某来到李某的摊位前,说是因为水果不好吃想退掉已买的水果,李某不同意.于是王某拿起水果扔向李某,李某随即躲闪没有打到李某.王某因为水果没有打到李某,更加愤怒,于是上去朝李某的脸部打了两拳,因李某长得瘦小,王某长得高大,不敢还手,还是躲闪.王某于是上去掐住李某的脖子朝其腹部用脚猛踢.李某想跑,王某拽住他继续殴打.李某情急之下拿起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王某腹部刺去,王某倒地.李某拨打了110与120,王某经鉴定构成重伤.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李某在遭到王某的不法侵害时,一度采取了克制与躲避的态度.后为避免自己的人身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被迫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王某刺伤.李某将王某刺伤后没有继续刺伤王某,而是拨打了110与120.其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其防卫程度与不法侵害的性质与程度相适应,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不负刑事责任.解析: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及其意义

《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①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②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③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④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从正当防卫行为的概念来看,其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目的的正当性表明正当防卫不是违法侵害,它具有正当防卫的性质,是一种有限度的防卫行为.刑法之所以规定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其在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鼓励公民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震慑犯罪分子.正当防卫不仅是免除正当防卫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而且是公民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的法律武器.三、学生面对校园内外的恶少,如何保护自己?

现在中小学校园周围出现“恶少”这样一种现象,“恶少”往往是一些不能完成学业的流生,或是厌学、逃学的在籍生,平时十分无聊,强欺弱,大欺小,往往存在追求刺激的心理,用别人的痛苦换取自己的快乐.这种在中学生周围欺负他人,劫取钱财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屡发现,有不少中小学生被“恶少”侵袭,更多的学生惟恐日后遇上“恶少”的纠缠和欺负而心有余悸.如何对付这种“恶少”呢?

我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办法:

1、遇到这种人,你要大胆地回应他,以自己的正气去压住那邪气.与他们讲话要大声,尽可能让其他同学或人听见,这样,他们可能会立即收敛并停止对你们的威胁.记住千万不要胆小,软弱在此是一文不值.因为他们一是做贼心虚;二是怕老师或其他知道.同学们并不是他胆子大,而是他利用你胆小怕事,他觉得你不敢对抗他,不敢声张、不敢告诉老师,给了钱、物以免得以后找茬,受欺负,其实他们心里虚得很,只要到学校来读书的,没有不怕老师的学生.有个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学校里的班干、“三好学生”就很少遇到这种威胁,因为“要钱物”的学生来学校读书都知道,这些学生和老师关系密切,是什么都敢跟老师说的.2、远离班里和学校里的“坏孩子”,更不能与出了名的“坏孩子”交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墨者黑,近朱者赤”.3、上学、放学或者课间,尽量不要一个人外出,尽可能地结伴而行,特别是女生.4、不与校外的同龄人一块玩.一般情况下,如果校外的孩子找你们玩,你可以想想,他为什么不读书?上课的时间,他为什么能跑到外面去玩?这种孩子一般都不是好孩子.当然也有特别的例外情况.5、当你遇到威胁时,先要拒绝和不认识的人搭话;你不与他搭话,他们就不知道你是与谁出来,也不知道有没人接你回家?他们就不敢轻易对你们动手.6、当你一个人遇到几个人对你威胁时,不要轻易与他们动手,毕竟寡不敌众,伺机尽快离开是最好的办法.7、如你被强行栏下,要义正辞严说我没有钱,同时找机会迅速离开;如果再不让你走,我就报警,他是不敢打你的,一旦打你,那就犯了抢劫罪,那可就要坐牢了.四、电脑、手机对学生学习与生活习惯的负面影响,如何避免?

我这里所说的电脑、手机不是指用电脑、手机去学习去工作,而是指痴迷、沉迷于电脑、手机游戏.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网吧,据调查,在我国网吧中,18

岁以下未成年人占总人数

16.4%,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人中,约有

244

青少年自护教育演讲稿 篇6

参赛类别:演讲稿

参赛学校:弥河镇石河小学 作者姓名:王炳杰 联系方式:3756244

安全出行 珍惜生命

青州市弥河镇石河小学

王炳杰

我们每天都要出门,去上学、上班、买菜……当我们走在马路上,交通安全是很重要的。

据了解,每年因各种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儿童少年死于非命,而因交通意识缺乏和淡薄引发的交通伤亡事故,在中小学生伤亡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牵涉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需要交警、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负责,齐抓共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从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是能达到一代人和一个社会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计。

新学期一开始,为确保学校师生上放学的道路交通安全,维护校园的教学、生活秩序;以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防自护能力,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学校特邀请专家来校进行安全知识讲座。

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问题任重道远,如何让中小学生平平安安上学,高高兴兴回家呢? 我建议定期或不定期选派民警或教师劝导员在交通复杂的学校门口或路口维持上、放学高峰的交通秩序,保障“绿色通道”安全畅通。同时建议小学生上放学实行“排路队”和戴“小黄帽”的方法,把同路、同方向的学生编排成队,由教师护送过马路,保证学生走路安全;在组织学生外出集体活

止病车、超载车运送学生,保证学校师生的交通安全。同时,加强了对学校及周边交通环境的整治,坚决取缔校园门口摆摊设点、占道为市等妨碍学校师生通行的违章行为。为广大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2006下 篇7

事实上,不管是科技创新大赛还是科学兴趣小组,都是中国教育及有关部门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方式之一。大赛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说,中国的科技创新人才应该呈金字塔型。如果举办科技创新大赛是为了选拔“塔尖”,那么在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则是夯实“塔底”,后者更应加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出现了一个可喜的变化:在一些中小学,科学教育课、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得到了更多重视。

在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学校创建了“梦之莺”科技俱乐部,通过组建特色社团、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提高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在此次科技创新大赛上,该学校荣获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大奖。

同样,在重庆市人和街小学,学校专门从高校招聘了化学、物理、生物等专业毕业的科技老师,学生则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报名参加各学科兴趣组。“学生的科学课不再是老师照着书念或者看着老师操作实验,而是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从中体会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该校科学教师蒋亚彬说。

在看到可喜变化的同时,记者了解到,应试为主的教育模式以及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制约着中国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参赛学生告诉记者,在某些学校,科学实践等课程并未严格按照课程表执行。参赛选手普遍认为:“年级越高,升学压力越大,搞创新的人就越少”。

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更是让科技创新大赛蒙上了“功利化”的阴影。按照中国教育部高校招生有关规定,高一或高二阶段的发明成果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的学生,可获得免试上大学的资格。因此,为了获奖,一些给人感觉大大超越中小学生水平的项目也出现在比赛中。

长期生活在“标准答案”阴影下的中小学生想象力空间也越来越小。四川省达县中学科技辅导教师朱裕和说,现在中小学考试太多,学生难以享受学习的乐趣,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创新能力从何而来?

上一篇:企业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下一篇:小学家长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