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教学设计完成

2024-07-04

食物链教学设计完成(共8篇)

食物链教学设计完成 篇1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广平县教研室李桂玲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阐述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出现很多生物名词,如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食物网等很重要的名词术语,正确认识这些术语的含义和相互联系是本节内容的关键,本节是全章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及各组成的作用。能力目标

能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情感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增强爱护生物、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三、重难点 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正确理解和表述。难点

1、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有限,保护生态平衡。

2、食物链书写

四、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做游戏,幻灯片展示,图表归纳法,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视频播放,感染情绪,激发体验

课前热身: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课下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生态平衡被破坏的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上网搜集资料,能够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与其他学生交流。导入新课:大自然很美丽也很神奇,广阔的地球表面,气候复杂多样,因此各地生物也不尽相同,使生物圈有了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下面我们一起感受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自读深思: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观看视频:《热带雨林》,试着找出答案,并将疑难问题简单笔记,以备交流。

1、什么是生态系统呢?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提示:以一片树林为例)

2、生物圈有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互动,释疑解惑 师:同学们看完什么感受,生:太美了。师:我们为这样的大自然自豪,我们更应该热爱大自然,进而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和已知的知识讨论生态系统。师生归纳: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生物学上把这个整体叫生态系统。追问1:一片树林都有什么呢?(根据课前网上的搜索及前期的课前调查),学生:树、草、兔子、害虫、细菌、蘑菇等等。追问2:树、草是植物,那么植物有什么作用呢?兔子、害虫是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回答。师:同学们讨论的很精彩,平时你们中一部分还真的是真人不露相啊,希望以后能多听到你们的发言啊,幻灯片展示:

追问3:以上讨论的都是有生命的生物部分,那么没有生命的还有哪些呢?生:土壤、空气、水。师:它们是没有生命的属于非生物部分。呵呵,我们再一起概括下生态系统种类及特点啊,大屏幕展示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生物圈有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最后引导得出:各个生态系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设计意图:通过的视频图像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直观形象的引出抽象的生态系统。环节二:民间俗语导入,简笔画图片增强视觉感受,学生游戏互动。导入语:同学们都知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污泥”这些生物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呢?学生沉思少许,然后讨论,师出示简笔画图片:

追问1: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生活经验学生肯定会回答:吃和被吃的关系。追问2:它们谁吃谁呢?怎么表达出这种吃的关系呢?生:兔子吃草,狐狸吃兔子。表达方式呢?学生会不自主的讨论。师:规范表达,我们用“→”表示吃和被吃的关系,箭头指向被吃者。让学生把上面简笔画图片链接,老师巡视,最后出具正确板书:狐狸→兔子→草。追问3:那么什么是食物链呢?师生共同总结: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师出示多媒体图片:草、昆虫、蛇、猫头鹰、青蛙鼓励学生分组扮演不同昆虫,说出所扮演的昆虫特点及它们的食性,讨论交流5分钟后学生上台展示。板书:草→ 昆虫→ 青蛙→ 蛇→ 猫头鹰。师:同学们食物链我们理解了,什么是食物网呢?我们先来看图片。(出示幻灯片)师引导学生尝试在图中找出全部食物链,给予评价,汇总书记写食物链的方法。生:画出食物链,互相对照答案,纠错更正。通过摸索探究、讨论学会。

师追问1:图中共有多少条食物链呢?生:9条。(鼓励同学上黑板写出来,同学间相互找出与自己不同之处)。师:多条食物链连接在一起像什么呢?生:像网子,引出食物网概念: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最后出示上图的完整食物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与评价,实现过程体验与自评互评。练习书写食物链,数食物链条数,树立生命现象是运动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突破教学难点。

师提问:在一片草木茂盛的草原上生活的兔,其数量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加?为什么?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生: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后认识到:兔的数量不会无限制地增长。因为,当兔的数量急剧增加时,食物就会减少,兔的天敌也会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环节三:组织学生观察“想一想,议一议”的插图,出示思考题: 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又说明了什么呢?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草被网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吃草的蝗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设计意图:自主交流 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参与意识。通过最后的讨论,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环节四:品味故事,展示信息,深化体验。导入: 同学们你们心中的狼和鹿是什么样的?生:狼贪婪凶餐,鹿美丽温顺,下面我们来听一个关于狼和鹿的故事好不好?讲述美国总统罗斯福当政期间,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导致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最后展示,鹿吃庄稼,最后农民含泪猎杀鹿的图片。追问1:当你听了了这个故事,心中的千言万语能否用一句话告诉别人?生:不应该按照自己喜欢不喜欢去消灭一种动物保护一种动物,最后会自食恶果。追问2:根据刚才故事鹿数量为什么不能无限制地增加?生:鹿太多了,食物不够,它们有的饿死,还有大部分把树叶吃光了,就跑去吃掉农民的庄稼。追问3: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人类的片面认识会导致怎样的错误?学生讨论。最后归纳: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断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让大家永远记住保护生态平衡这一道理。引导学生并分析得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这一结论。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通过历史事例触动学生心灵,认识到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危机、引发深入的思考,形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完成情感目标 七:板书本节知识脉络。

八:随堂练习:1在一个主要由草、兔、羊和狼的草原生态系统中,人们为了避免羊被狼捕食,而大量捕杀狼,最可能的结果是()

A.对羊群的数量变化没有影响 B.兔子和羊也随之减少 C.兔子和羊大量增加使草原遭到破坏 D.兔子增加羊减少

2、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数量数值相等,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A.草→鼠→猫头鹰 B.草→蝗虫→青蛙→蛇→猫头鹰 C.草→鼠→蛇→猫头鹰 D.草→蝗虫→鸟→猫头鹰

3、下列各项中,能够完整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B.狐吃兔子,兔子吃草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猫头鹰捕食田鼠,狐也捕食田鼠

4、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

5.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D.先多后少

九:自主小结 学生质疑 最后引导学生回答

1、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态平衡会被破坏,在生产和生活中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家园?你还想知道有关生态系统的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小结,活跃了课堂气氛,强化了重点,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说出心中的困惑,拓展了思维,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课后继续探索,实现知识的延伸。

食物链教学设计完成 篇2

创新点:彻底颠覆传统学习食物链的顺序, 逆向演绎食物链的学习过程, 将过去最后才导出的食物网 (生态网) 放在课的开始, 让学生在生态场景的感知和品析中, 自然而然地理解和认识食物链。

一、感知生态圈, 认识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播放录像:非洲大草原上的生态环境。) 哪位同学介绍一下, 你看到了什么?

生:猎豹的速度非常快, 长颈鹿的脖子特别长……

师:想想看, 草原上的这些生物是怎样生活的?

生:鹿吃草, 猎豹吃鹿……

(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 逐一将相应的动植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你能用连线的方式, 将这些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表示出来吗? (学生连线)

师:大家看看, 他连的怎么样? (非常好!) 这样, 我们一看就知道了哪些生物之间存在食物联系。

师:但有一点老师看不明白, 就是仅从这些连线上看, 我们看不出是谁被谁吃的。想想看, 怎样做就能让人一眼看出谁被谁吃了。

(学生很容易想到把线段变成箭头, 但大多数学生却将箭头的方向指向弱者。学生这样做的理由有很多, 老师不干预。老师只是把箭头指向强者, 让学生来说说是否有道理。经过一番思考和争论, 学生认为老师的做法更有道理, 理由是:箭头指向强者, 表明食物的营养是从弱者传给强者, 所以这个箭头方向也应该是营养的传递方向。)

师: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 接下来就请你将黑板上这些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改成箭头表示。

评析: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入手, 在欣赏草原生态的过程中, 感知和了解各种动植物的生活习性, 尤其是它们之间存在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这一环节的学习紧扣主题, 但又不着痕迹, 虽未挑明“食物链”和“食物网”, 但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近这两个概念。

二、分析食物联系, 引出食物链和食

物网的概念

师: (针对黑板上其中一条食物联系:草被鹿吃, 鹿被猎豹吃) 大家看看, 这样一条食物联系 (手指示) , 就它的形状而言, 我们可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 (食物链) 为什么? (它们用箭头串联起来, 像一根链子, 比较形象。)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描述一下:什么叫食物链? (学生讲解, 老师板书:“食物链”)

师: (老师指着黑板上众多食物链) 大家再找找, 这片草原上像这样的食物链还有哪些?

师:草原上这么多食物链纵横交错, 像一个什么形状? (网) 那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 (食物网) 什么叫食物网?谁来解释一下? (学生讲解, 板书:“食物网”)

评析:食物链和食物网因连出的形状而得名, 只要教师往“形状”上引, 学生会很容易给出命名并做出解释, 无须教师讲解。

三、聚焦食物链, 认识食物链的构成要素

师:回过头来, 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食物链 (老师指着黑板上的食物网) :大家看看这张食物网中每条食物链, 对比一下, 你会有什么发现呢?或者说,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1:每条食物链开始都是绿色植物, 最后都是特别凶猛的肉食动物。

生2:一条食物链至少包括三种或三种以上生物。

师:如果让你给这些食物链中的植物和动物重新命名, 你会叫它们什么呢?

生:植物可以叫生产者, 动物是消费者。

师:为什么呢?

生:植物需要的营养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光合作用) , 所以叫生产者。动物需要的营养是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得到的, 所以叫消费者。

师:由此看来, 一条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也就是说一些植物负责生产, 一些动物负责消费, 那谁负责环境卫生呢? (有个别学生知道“分解者”)

师:请大家看屏幕。 (播放录像: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场景)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分解者?它的作用是什么? (生回答)

师 (总结) :由此看来, 食物链中还有一个角色是不能缺少的, 那就是分解者:它的任务是“吃掉”动植物的残骸, 既清洁环境, 又能够让土壤变得疏松肥沃, 使植物更好地生长。

评析:如何认识食物链, 只需让学生在众多食物链的比照中就能够完成。但需要老师做好引导和启发。

四、巩固训练, 强化食物链的认识

1.播放一片森林、一个湖泊的生态环境, 再现动植物的生活场景, 请学生从中找出所有的食物链。

2.结合自身实际, 让学生找出身边熟悉的食物链。

评析:学习和认识了食物链, 再从给出的生态场景和自己生活中找出食物链, 是对知识的很好巩固和深化。

五、演绎食物链, 引发环保意识

请一些学生戴上动植物头饰, 模拟水稻田里的食物链。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每一种动植物在食物链中的作用, 在整个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师:接下来, 我们做一个有趣的食物链游戏。 (分配角色并戴上头饰)

师:你扮稻青虫, 你扮青蛙, 你扮蛇, 你扮老鹰……

师: (出示一些绳线) 我们用这些线代表箭头, 把你们当中的食物链连起来。

师:首先从谁开始?谁会吃稻谷?稻青虫又会被谁吃呢?谁又会吃青蛙呢?……

师: (待食物链连接好以后) 好!下面听我口令:向稻田里打农药———青虫死了, 没了青虫吃了, 青蛙也就不在了, 没了青蛙, 蛇不在了, 老鹰也不在了……生态破坏了。 (示意学生当自己扮演的生物死了或不在了, 就蹲下, 当所有生物不存在了, 网格就全塌掉了。)

师:大量捕杀青蛙:蛇不在了, 老鹰不在了, 青虫多了, 水稻吃光了, 青虫也不在了……稻田生态系统完全消失……

师:捕杀蛇:青蛙多了, 青虫吃完了, 青蛙不在了, 稻田生态也被破坏了……

师:由此可见, 从这个游戏中, 你得到什么启示? (食物链中的任何一种生物受到破坏, 都会给其他生物带来影响, 甚至造成整个生态环境消亡。)

师:所以, 要保护生态环境, 不破坏生物物种, 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

师:那么,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保护物种, 保护生态环境。)

师:嗯, 能领悟到这一点非常好!希望大家说到做到。

《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 篇3

1、科学概念:

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我们称之为食物链。

同一区域内生物间多条食物链构成网状结构,我们称其为食物网。

在一区域内生物由于食物关系使能量在它们之间依次传递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孩子正确认识动物间的食物关系,减少孩子对动物的好恶心理;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建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科学概念。

2、难点:在建构食物链概念时,要明确从植物开始和箭头的指向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件;表面贴有动物卡片的圆磁片及磁箭头;食物网海报

2、为每小组准备贴有水稻、猫头鹰、老鼠、蝗虫等白板纸,带有白板檫的白板笔;食物链记录单等。

【学前分析及设计理念】

本课是借四年级的学生上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因此本课的学前基础不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是四年级上册在《食物》单元学习过的食物中的营养,因此孩子学习本课的前概念是人(动物)吃食物是为了获取营养物质,使自身因具有营养才能成长或因具有能量才能进行各种活动,即吃食物的过程就是食物的能量(营养)流向人(动物)的过程。

本课就是基于学生的前概念,围绕以能量流动的方向为中心,采用交流研讨的方式先后以食物链、食物网为小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修正和进一步完善对“生物间的食物关系”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过程】

老师今天特地带了一件礼物给大家。你猜猜?的确是吃的,它叫披萨。喜欢吗?大家观察下,里面有什么?(水果、芝士、培根等)

你们还希望里面有什么?呵呵,你们还真是一群吃货啊!

一、能量——生存的基础

1、探讨人类生存的基础

PPT依次出示班长的幼儿时期(1周岁照片),问:这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知道她是谁吗?实际上又是谁呢?(10周岁的照片)跟小时候相比他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什么让他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教师概括:通过吃使我们获得生长、生活所需的能量、营养,而这些食物也成了我们人类生存的基础。

2、拓展到自然界生物生存的基础

问:在自然界内,是否只有我们人类是这样的?还有谁的生长、生活需要食物、需要营养的呢?(请学生举例)

3、聚焦农田生物生存的基础

师:在这片农田里生活着:青蛙、蝗虫、蛇。他们为什么能够在农田里生活?譬如它的能量、营养来自于哪里?请同学们思考后再来说说。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讨论这些动物为什么要吃来吃去的(为了生存),避免学生对不同动物的好恶心理。

二、流淌着的能量1——食物链

1、探讨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A、交流生物间食物关系:

这几种生物之间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呢?

B、教师概括:

同学们虽然说法不同,都是正确的,概括起来有这么两条:

“水稻被蝗虫吃,蝗虫被青蛙吃,青蛙被蛇吃。”或者“蛇吃青蛙,青蛙吃蝗虫,蝗虫吃水稻”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们的表述可暴露孩子对生物间通过食物关系而进行能量流动方向的理解程度,为下一环节的引导做铺垫。

2、介绍食物链

(1)描述食物链

而为了更好地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科学家们统一从“能量、营养”流动的角度来描述,就是(学生一起表述):水稻中的营养流给了蝗虫,蝗虫的营养流给了青蛙,青蛙的营养留给了蛇。也就是“水稻被蝗虫吃,蝗虫被青蛙吃,青蛙被蛇吃。”可以用箭头“→”表示能量的流动过程。

师根据学生表述并板书:水稻→蝗虫→青蛙→蛇

小结:像这样营养、能量从一个点流到下一点,再流到下一点再下下点,一环扣一环的,使能量像在一条链环内流动。我们将生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板书:食物链)

【设计意图】借科学家的研究习惯(即每一句科学术语都包含了事物的本质)让孩子们更科学对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进行表述。

(2)探讨食物链的特点

A、引出其他的动植物,探讨所存在着的食物链: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在这片农田内还存在着其他的动物、植物。比如(课件再出示麻雀、鹰)。这些生物之间又存在哪些食物链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轻声讨论讨论,将你们用箭头的形式将食物链全部都写下来(用记号笔在白纸上写)。我们看看哪些小组最会思考,哪些小组的发现最多。

B、汇总食物链

现在请一个同学来汇报他们自己小组找出的食物链条,其他小组要注意倾听,如果有不一样的,你要等他汇报完毕后再进行补充。

C、关于食物链特点的交流

真想不到,老师仅仅加了两种动物,一下子就多了这么多条的食物链。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食物链,思考思考这么多的食物链之间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学生说,教师在板书上简记:水稻、鹰)

D、教师小结:

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开始于植物,流向凶猛的动物。

对啊,植物成了食物链的起点;可植物它为了生存,它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哪里?(光合作用)你能向大家介绍光合作用吗?(先由学生介绍,再由ppt介绍)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发现仅仅增加两种动物就让这些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变得更复杂,为研究更多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即食物网的引出)做好铺垫。同时通过发现不同食物链之间存在着共同点让孩子们发现能量流动的方向都是从低级的植物,流向最高级的肉食动物。

(3)介绍生产者与消费者

在科学上,我们将水稻、草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的叫做生产者(板书:生产者),而右边这些靠吃其他生物获得营养的我们称之为消费者(板书:消费者)。

三、流淌着的能量2——食物网

了解了这么多,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此时如果又来了一批动物,如:猫头鹰、老鼠等。现在这农田内的食物链还是原来这样的吗?会有哪些变化?(最凶猛的动物都是老鹰,食物链都到老鹰结束;食物链数量会变多……)

1、表述众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1)用箭头直接在生物间标出食物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换一种研究方式:在图中直接用箭头画出其中的食物链。如果箭头有重复(就像这样)我们就用一条箭头表示就可以了。

(孩子们用白板笔在白板纸上画箭头,可用纸巾试擦修改)

看看哪个小组画的最完整,最详细。(要求:1、轻声讨论2、积极思考、详细记录)

(2)修正食物关系图

请一组同学拿作品上台展示。问:他(她)标对了吗?问请对比一下你的食物关系图和这位同学的食物关系图哪里不一样?应该怎么标合适?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个活动让孩子们知道生物种类变多后仍用食物链表示其中的关系会显得很麻烦且容易出错,则采用直接在生物间表达食物关系更为方便。

2、交流概括食物网的特点

(1)描述食物网

真想不到,仅仅这么几种生物之间竟然存在着这么复杂的食物关系。把老师的头都给看大了,很像什么?(网)。你们能给这种食物关系取个名字吗?(板书:食物网)

(2)发现食物网的特点

我们再看看这个食物网,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师概括:在这片食物网中,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生物之间互相依存、有互相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食物网的特点,让孩子初步体验到食物网中的生物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外下面的研讨打基础。

3、探讨食物网内生物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现在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们发现了很多老鼠在偷吃水稻,一气之下买来老鼠药把这片水稻田里的所有老鼠都毒死了(将老鼠擦掉),你认为这样会出现什么情况?水稻能够增产吗?学生边讨论边在白板纸上摆弄。

学生讨论,师概括:在这篇水稻田内,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本活动,孩子们发现一种生物不仅与它直接存在食物关系的生物有食物关系外还与看起来不相关的生物也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4、感受食物网大量存在

在其他地方的食物网如:大海、森林、池塘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吗?举个例子说说。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大海、森林、池塘的图片,让孩子学着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去想象其中生活着的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

四、课外拓展

请分析自己的早餐中所包含的食物来自哪些动物或者植物,并相应的写出食物链。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采用“学以致用”的方式去解读自己吃饭时存在的食物关系,既达到了运用本课的知识的目的又与本课导入环节内容相呼应,回归课堂学习的本真!

五、板书设计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食物网简。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设计

淮北市实验小学

笪波玲

114662156@qq.com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谁吃谁。要求学生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说说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引出科学概念“食物链”,然后通过对食物链的分析,引出概念“生产者”和“消费者”。第二部分:田野里的食物网。在学生对食物链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图文,让学生找出田野里存在的多条食物链。然后通过对这些纵横交错的食物链的分析,得出新的概念“食物网”,以此来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彼此复杂的食物关系。得出:其中一种生物对链上的其它生物的巨大影响,以及保护某一种生物对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依据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植物和动物之间都会有相应的食物链关系。

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2、过程方法: 通过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并能正确书写食物链,学会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重要性。

(2)在交流中形成善于听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能正确书写完整的食物链。五,教学难点:

(1)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2)能书写完整的食物网。六,教学准备:

PPT

《动物世界》录像

生物挂图等 七,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2.角色扮演 八,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景,认识食物链。

1、播放《动物世界》录像,学生边看边思考动物世界中的生物关系;

(播放狮虎吃鹿搏斗片段)

2、引导学生说出视频中三种生物的食物关系,用箭头的方向表示它们关系的方法:【草→鹿→虎】。

明确食物链箭头的指向。食物链箭头方向的规定,其实是表示了生物间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3、谁被谁吃(食物链)

(1)播放课件:{花丛中的生物图片}

问:这里又有哪些生物?这些生物在一起又会发生怎样的关系呢? 请小组长组织大家讨论一下,然后交流。

(2)(分组讨论后)由各组汇报员来描述。

(3)小结:在自然界里,同一区域里往往生活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它们有的是相互合作的“伙伴”,有的是相互敌对的“竞争者”,是什么把这些不同种类的生物连接在一起的呢?(是食物关系)

(4)请大家打开课本。把其中存在着的食物关系试着用箭头像“草→鹿→虎”画一画它们之间的关系。

(5)各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板书〗:叶子→蚜虫→瓢虫→小鸟

从刚才的图片中可以发现: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课件出示句子』为了描述的方便,我们用带箭头和线段来表示这种食物关系的表达式,我编了句顺口溜“食物进了谁的嘴就把箭头指向谁”,这样学生又好记忆又容易写了。(6)『课件』: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生产者、消费者

阅读课本P12。说说什么是生产者(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什么是消费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学生举例:各种绿色植物---花、草、树木等(生产者)。各种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消费者)。

巩固知识播放课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动画视频。

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片段故事吗?谈话:在这个例子中,谁被谁吃呢?谈话:螳螂吃蝉来填饱肚子,黄雀又会吃螳螂。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箭头表示关系:蝉→螳螂→黄雀。)

学生活动:教师把蝉,螳螂,黄雀模型帽子分别戴到四位同学的头顶。让学生用手势代替箭头表示食链的方向。接着让学生说出我是谁,我被谁吃,说完就回到座位。

(二)、田野里的食物网

⑴ 大山村的同学在水田中发现了许多生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展示水田生物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水田里的生物图片并说出图片里有那些生物?(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⑵

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自已发现的那些生物的食物关系。试着用箭头来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⑶ 指名汇报他们找到的食物链。(提示:如果两种生物之间已经 有箭头连接了,画第二条食物链时就不再画箭头了。)⑷ 数一数你们找到了几条食物链?其中水稻被不同的动物吃了几次?

⑸ 讲述: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学生活动:“结网游戏”

1、在轻缓的音乐声中,稻田中的各种生物(稻谷、蝗虫、鼠、青蛙、蜻蜓、蛇、麻雀、猫头鹰、老鹰)依次出现在屏幕上。

2、随机发下生物头饰让学生佩带。

3、老师启发学生思考:现在我们都是这个稻田中生物的一员了,想一想,在稻田里你能吃谁,你又会被谁吃?

4、教师创设破坏其中的一条食物连,蝗虫被消灭了,请观察刚才的网线,有什么变化? 师:蝗虫被全部消灭了(请蝗虫放掉网线,退出游戏)请生物们观察刚才的网线,又有什么变化?(网线被破坏)请蝗虫们说说你们当时的感受?

生:人类太残忍了。

师:(对青蛙)蝗虫全部被消灭了,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蝗虫死了,我们没有食物就会饿死了。

师:(对蛇)蛇群一方面不断受到人类的攻击,一方面食物(青蛙)大量减少,现在你们在想什么? 生:完了完了,也会饿死了。

师:(对老鼠)你们呢,现在有什么想法?

生:哈哈,非常高兴!

师:是呀,少了一个天敌,你们可以大量繁殖了。

师:(对稻谷)蝗虫灭绝了,可是老鼠却开始大量繁殖,终于有一天,稻田里的稻谷因为鼠灾颗粒无收(请稻谷逐一放掉网线,退出游戏),(对老鼠)你们还高兴得起来吗?

生:啊„„。

师:(请老鼠放掉网线,退出游戏),稻田里的其他生物会不会受影响?认为自己会受影响的把网线放掉。“麻雀、猫头鹰、老鹰、蜻蜓”犹豫了一下,逐个放掉网线。教师采访他们,请他们说说放掉网线的理由。

师:请大家看一下现在的网线,处于什么状态?(网线坍塌了)好,游戏到此结束。

课件演示:在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请你预言一下,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对了。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密切联系的,只有保护好每一种生物,与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九,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打算?

十、板书设计:

5.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 草→鹿→虎

叶子 —→ 蚜虫 —→ 瓢虫 —→ 小鸟

↓ ↓ ↓ ↓

生产者 消 费 者

食物链的教学设计 篇5

弘文中学

付丽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食物链》。【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第一二章内容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性、植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及不同环境里生存着的不同生物的基础上,以一个典型的生物群落为例研究生物群落之间的食物关系。

【设计理念】

《食物链》是一节建构科学概念,发展学生思维的课。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经历“初步感知食物链——建立食物联系——建构食物链概念——完善食物链认识——了解食物链若被破坏带来的影响”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师生点拨互动、生生合作互动,学生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并在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概述食物链的概念,阐明食物链的特点;举例说出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主要的影响。2.能力目标:学习绘制食物链基本方法;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综合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食物链现象,认同食物链知识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食物链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食物链的书写模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卡片

黑色大头笔

学生准备: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六人人。【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食物链;

二、寻找、发现——建立食物联系;

三、交流、分析——建构食物链概念;

四、归纳、整理——总结食物链特点;

五、拓展与思考——了解食物链若被破坏带来的影响;

六、课堂检测;

七、小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食物链

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之间最常见的食物关系(教师板书:绿色植物 蝉

螳螂

黄雀)

〖设计意图〗在课的开始以学生熟知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初步感知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寻找、发现——建立食物联系 谁吃谁

¤ 分析农田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下面的几种生物在农田中常常可以看到:青草、蚱蜢、青蛙、蛇、鸡、老鹰。你知道这些生物谁吃谁吗?分组活动。单独叫一个组在黑板上分析。

注意:一定要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并在他们之间画上箭头,箭头必须指向后面的动物。

三、交流、分析——建构食物链概念

1、活动:再叫另一组学生把刚才图片中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用箭头连起来,例如:青草 → 蚱蜢 → 鸡

→ 老鹰。

2、食物链定义:

在一定区域内,各种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一般情况下,食物链包括3—5个环节。

3、活动:强化食物链定义。

仔细观察P97图6-2食物链,写出图中所有的食物链。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

四、归纳、整理——总结食物链特点及食物链书写模式: 观察黑板上所有的食物链,总结食物链特点: 特点一:食物链的通常是由绿色植物开始的;

特点二:位于食物链中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特点三:位于食物链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注:根据食性把动物分为哪几类?参照P105内容回答。

食物链书写模式:绿色植物 → 植食性动物 → 小型肉食性动物 → 大型肉食性动物。

五、拓展与思考——分析食谱中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参照P98图,完成讨论题。小组竞赛回答。

六、课堂检测:

七、小结

1、在每条食物链中起点生物是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

根据食性动物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B.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3.分析食物链“植物—蝗虫—大山雀”,描述正确的是:()A、只有大山雀是消费者

B、只有蝗虫是消费者

C、只有植物是生产者

D、它们都是消费者 判断;

4、蛇吃田鼠,田鼠吃庄稼,蛇是生产者,庄稼是消费者.()改正。

5、猫头鹰吃蛇,蛇吃田鼠,田鼠吃蝗虫,蝗虫吃稻谷,这是一条食物链.()改正。

6、写出下列食物链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8、“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1、食物链的定义:

2、食物链的特点: 3:食物链的书写模式: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收获,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系统化。

七、【板书设计】

1、食物链

绿色植物→ 蝉 → 螳螂 → 黄雀

1、食物链的定义:

食物链教学设计完成 篇6

本课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植物和动物之间都会有相应的食物链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找出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并正确书写食物链,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利用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一个群落中的动植物之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 系。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能耐心地倾听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1、引入:前几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同时要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蔷薇花丛里的一些小动物们(出示大屏幕1)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生:说一说名字,大屏幕出示。

师:你能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吗? 生1:草被蚜虫吃,蚜虫被瓢虫吃,瓢虫被小鸟吃。生2:落叶被蚯蚓吃,蚯蚓被鸟吃。

师: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就是: 小草(蔷薇)——蚜虫——瓢虫——小鸟 落叶——蚯蚓——小鸟

师:我们用什么符号把他们连接起来? 生:箭头 师:指向谁? 生:指向吃者

师:能给这种食物关系起个名子吗? 生:食物链

师:你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食物链

生1:树叶被蚯蚓吃,蚯蚓被麻雀吃,这样向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生2:它们谁被谁吃,形成了一条链子,这样的食物关系就叫做食物链。

师:你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的都很好,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板书:食物链)

师:观察这两条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暗示:起点、结束)生1:这几条食物链都是从树叶、花开始,都是以麻雀结束。生2:树叶、花属于植物,麻雀属于动物,师:小鸟还可能被谁吃掉?(鹰)所以我说食物链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食肉动物结束。师:植物的食物从哪里来?

生3:我发现树叶、花都吃自己制造的食物。师:我们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

生4:老师,我还发现了蚜虫、瓢虫、蚯蚓、麻雀吃别人制造的食物。老师,您看,我们去商店买东西,使用地就是别人生产的东西,我们是消费者。那蚜虫、瓢虫、蚯蚓、麻雀吃别人制造的食物,所以他们也应该叫做消费者。师:他说得真好。掌声鼓励鼓励。

师:谁能将这两个同学的发现综合起来再说一遍。

生5: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吃别人制作食物的叫做消费者。

师:你知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还有哪些?你为什么说它是生产者或者消费者? 生:稻苗是生产者,因为他自己制造食物。蝗虫和青蛙是消费者,因为他吃别人制造的食物。师:这一环节中,同学们表现不错,出道题考考你们。(屏幕出示:

思考:下面2条食物链正确吗?为什么?食物链一定从植物开始吗? 蝉——螳螂——黄雀 麻雀——蚯蚓——枯叶

生1:第一条食物链我认为是正确的,因为有句成语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生2: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说明黄雀吃蝉,蝉吃螳螂,他们都需要营养,难道螳螂不需要营养吗? 生1笑而不语

生2:所以我认为这两条食物链都不对。因为今天学习了食物链,要求是从植物——生产者开始,而它是从动物开始的。”“我补充说明第二条食物链不对的地方,箭头标的方向应当指向食者,就是消费者,指向吃掉别人的动物。” 师:我建议大家为他们的精彩发言鼓鼓掌。师:食物链一定从植物开始吗? 生:是 生:不是

(学生意见不一,各执己见)师:(屏幕显示):大多数食物链应该从植物开始。但是有的食物链不是从植物开始的。比如:蚯蚓喜欢吃动植物体腐烂后变成的腐殖质,这条食物链就可以从腐殖质开始。

师:清楚了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之后,我们来个小竞赛,有信心获胜吗?竞赛之前,先来热热身:写食物链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要注意食物链中箭头朝向需要食物的一方。生2:要注意一般情况下从植物开始到动物结束。

师:好,我们赶快进入文字畅想(课件播放图像:一片金色的稻田,蝗虫正在吞噬着绿油油的稻苗,一只青蛙眼看将把它作为一顿美餐,不远处却有一条黑蛇吐着红信,在稻田里窜来窜去,很快将向青蛙发出攻击。突然,一只巨鹰从天空俯冲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蛇扑去。)

师:请你根据这幅画面,写出相关食物链?竞赛要求:学完后立即起立。前三名进行展示。生1:稻苗——蝗虫——青蛙——蛇——鹰 生2:稻田——蝗虫——青蛙——蛇——鹰 生3:稻苗——蝗虫——青蛙——蛇——鹰 师:支持谁的观点?

生4:我支持生1和生3的观点,给生2提点意见?应该是稻苗而不是稻田。师:你(指生4)注意倾听了别人的发言,奖励你给评出这次竞赛中名次。生4:生

1、生3分别获第一和第二。

师:你的(生2)表现也很好,速度很快,希望今后的竞赛中在保证对的情况下追求速度,好吗?

师:这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各是谁?

生:稻苗是生产者,蝗虫、青蛙、蛇、鹰是消费者。

师:水田里除了这些动植物之外还有很多(大屏出示:水田里的动植物)

现在请各小组拿出篇子,在篇子上用不同的颜色画出相关的食物链,比比哪组画的全。学生开始组内交流。师:现在哪组进行汇报?(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师:观察这些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 生:多条食物链组合在一起,象一个网。师:你能给这个大网起个名字吗? 生:食物网

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叫食物网吗?这个大网有什么特点?

生:多条食物来组合在一起,像一个大网,就叫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师:像这样由多条食物来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你还知道哪些食物链?

生说一说草原上的食物链,水池中的食物链

师:展示一幅草原中的动植物图,说一说图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怎样画出食物链来?

师:人和这些食物链中的动植物有关系吗?

生1:我们可以从他们那索取营养。和这些动植物和我们密切相关。

生2:假如狼死光了,这个食物网就会断了,兔子就会大量繁殖,草地就会遭到破坏,其它的食草动物也会受到威胁。

生3:如果其中一种动植物灭绝了,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师:看来大自然中的任何一种动植物都有它的生存价值,我们人类决不能轻易去破坏它。如果你是狼,你想对人类说什么?

如何完成高中物理教学任务 篇7

一、有意识地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 物理知识无处不在, 关键在于你是否注意到, 是否相研究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快乐地学习。

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 教师可让学生常看科普杂志, 关心当今科技动态, 比如超导磁悬浮、纳米技术、健康环保型洗衣机 (用“超声波”代替“洗衣粉”的新技术)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等等。这些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新技术能激发我们的求知欲, 使我们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它, 这在无形之中就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 也是物理知识的源泉, 学生应认真做好课堂实验, 获得第一手感性认识, 使物理知识具体化, 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理论联系实际, 善于观察、分析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科技, 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学习的基本导向, 很多重大发明和发现都属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人, 如瓦特发现烧开水时水壶盖跳动, 受此启发发明了蒸汽机, 牛顿观察到苹果落地, 受此启发,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等等。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注意观察, 不断提问, 认真分析, 自然而然就有了学习物理的动力, 也就不觉得物理抽象难学了。

三、设立错题集, 自主纠错, 错解归因分析

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 解题时易出错的地方也各不相同, 如果能把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做错的题收集起来, 写出错解, 分析基因, 经常看看可起到强化、警示的作用, 促进理解、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经过长期积累, 到高三时就形成了一本错题集, 它不同于普通资料, 具有个性化特点, 是一本完全适合自己的最好的复习资料。当然, 做这件事要求我们从上第一节课开始, 而且保证高中三年坚持不懈。其实, 学习就得有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

四、重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 它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物理情景, 让学生感知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 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的共同特征, 概括出本质属性及相互间的联系。

2.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之前, 头脑中并非一张白纸, 他们总带着对一般物理现象的直觉信息和原始经验进入物理课堂, 并经常用这些直觉经验来理解周围的事物, 这些观念是每个人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常识, 称之为先入概念, 物理教学中, 先入概念表现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好的作用是, 能较为顺利地建立物理情景, 容易引导学生概括出本质属性的概念、规律。消极作用是大部分先入概念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甚至矛盾, 而且它们比科学概念更顽固, 更有生命力, 因为多数人总是用自己的体验去理解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必须先让学生暴露、介绍各自的先入概念, 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发现自己的先入概念与别人的不同甚至冲突后, 引导他们再次感知, 重新概括出新的科学的物理概念。

3.重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体悟这些智慧和灵感,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有效的方法。

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

1.自学能力

学生由依靠老师进行学习, 转化为独立进行学习, 这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从学生进入高一起就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大体应经历下面三个阶段。

(1) 首先要让学生认真的去读课本。教师每节课一般都应留有一些时间让学生看书, 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 重点和有疑问的地方要在课本上标出来。开始时教师在课前或课上应留几个参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通过看书使学生初步搞清本节课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含义。

(2) 要鼓励学生提问题。由认真读课本到能提出问题, 这一步教师要引路。如学习第二章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像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搞清图像的作法、物理意义和图像的应用 (即:A求任意时刻的即时速度;B达到某一速度时所需时间;C求加速度;D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对于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学了匀速圆周运动后, 一位学生提出砂轮做圆周运动时, 向心力靠什么来提供。这一问题提得好, 除给予表扬、鼓励外, 我还结合初中知识, 点出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维持砂轮做圆周运动。

(3) 要给学生创造争议的条件。学生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后, 很愿意去和邻坐的同学争议。教师应当鼓励他们争议, 为他们创造条件, 当对同一问题有几种不同意见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公开讨论。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一些重要的、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如速度和加速度、质量和重量、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通过课堂争论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总结知识的能力

高中物理内在联系强, 每章又各自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所以从高一起教师就要让学生每学完了一章, 要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写出这一章的学习总结笔记。教师应让学生边复习课本, 边参考有关资料, 边总结, 真正做到凡是写在笔记本上的知识, 都应当是自己真正理解消化了的知识。这样持之以恒, 坚持到高中毕业。写总结笔记的工作, 教师要讲清目的做法。第一、二、三章适当示范几次, 内容一般应包括三部份, 即基础知识 (本单元主要的概念和规律) ;典型性的例题;重要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学生通过书写总结笔记, 既能达到复习知识的目的, 又能积累资料, 同时在总结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 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 这种做法深受中、上等生的欢迎。

3.实验能力

(1) 要教育学生重视物理实验, 这就要从序言课开始突出强调实验在物理课中的重要性。教学时教师要多做实验, 特别是序言课和第一章力的教学中应做到堂堂有演示。教师应以严肃、认真对待买验的科学态度去教育学生, 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物理实验在学习物理课中重要性的认识。

(2) 认真完成学生分组实验, 数量上要完成课本上规定的十五个实验。教师还要加强实验课前预习, 实验课上严格要求学生按操作规程实验, 实验课后要认真做好填写实验报告的指导工作。对实验报告的内客教师要逐步增加项目, 经半年培养训练后应达到正确填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题目、目的、器材、原理、步骤、记录、相对误差计算和分析。上述七项内容并不是每个实验报告都要有这七项, 而是要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来确定项目的多少。

现在分词完成式教学策略 篇8

一、 呈现例句,典型引路

1. Having worked there for 30 years, he moved to London, where he was very successful.

2. The storm left, having caused a lot of damage to this area.

3. Having given her opinion about the matter, she left the meeting room.

二、 观察例句,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上述三个句子的如下两个方面值得注意:1.句子的主语和现在分词动作逻辑上的主被动关系;2.主句谓语动作和现在分词动作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其中的共性,我此时和学生一起写下使用现在分词所满足的两个条件:1.句子的主语和现在分词动作逻辑上是主谓关系;2.现在分词动作在主句谓语动作之前发生。这时候,学生打怵学语法的心理障碍消除了,学习信心倍增。

三、 乘胜追击,巩固阶段成果

在占有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之后,感性的东西应上升到理性,理论要与实践结合,这时做练习是最佳的时机和选择。老师要冷静,切忌将大量的练习一股脑地都抛给学生,循序渐进方为上上策。我通常考虑以下两方面:1. 题型的选择要循序渐进。我常按这样的顺序出题: 填空题----选择题----句子翻译,由简到繁,由易到难。2.时间的安排要循序渐进。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当堂掌握,那是不现实的,即使个别学生做到了,那也只是表层记忆,要达到永久性记忆,还需反复操练。新授课一周之内每天五道小题;然后每周五道题,一个月下来,学生基本能熟练操作,并学以致用。

新授“现在分词的完成式”之后,为了巩固知识,我是按照下面的顺序出练习题。

1. 填空题:(第一天的习题)

1) __________( go)abroad, she couldn’t attend the important meeting.

2) __________(see)the film , I don’t want to see it again.

3) __________(finish) my homework, I’m allowed to play in the yard.

4) ___________(take) his seat, he began to give a lecture.

5) __________(separate) from his family for two years, the little boy is eager to go home now.

2.选择题:(第二天的习题)

1) ____such heavy pollution already, it may now be too late to clean up the river.(2001 全国)

A. Having suffered B. Suffering C. To suffer D. Suffered

2) ____the program, they have to stay there for another weeks.(2004广东)

A. Not completing B. Not completed C. Not having completed

D. Having not completed

3) The manager, ____it clear to us that he didn’t agree with us, left the meeting room.(2005江西)

A. who has made B. having made C. made D. making

4) ____for two years, the bike needs repairing.

A. Using B. Being used C. Having been used D. Having used to

5)____ in the queue for half an hour, Tom suddenly realized that he had left his wallet at home.(2004北京)

A. To wait B. Have waited C. Having waited D. To have waited

3. 汉译英:(第三天的习题)

1)讨论了这个问题之后,他们决定制定一个新的计划。

(Having discussed the problem, they decided to make a new plan.)

2)已经知道了答案,他们在底下偷笑。

(Having known the answer, they were giggling in secret.)

3)没有收到回信,我又给他写了封信。

(Not having received a reply, I wrote him again.)

4)风暴结束了,对这一地区破坏很大。

(The storm left, having caused great damage to this area.)

5)提前完成了工作,她们得到了一个长的假期。

(Having finished the work ahead of time, they were given a long holiday.)

之后四个周,每周抽时间反复练习,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这样既避免了一股脑把知识抛给学生造成压力过大的副作用,又可帮助学生养成循环记忆的好习惯,一举两得。

上一篇:学案式教学下一篇:《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