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式教学(通用11篇)
学案式教学 篇1
“学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要发展,改革是必须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根本,一切改革都必须落实于课堂教学。
王树声老师曾明确指出: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思想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的表现形态和不同层次。第二,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学生能力是多方面的,就地理教学而言,重点应能理解、记忆并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能进行有效的地理观察,具有较高的地理想象与思维能力,具有较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较高的地理解释和阐过能力。第三,教学改革就是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知识竞赛、学生演讲、讨论与探究,地理调查、地理实验等教学形式。第四,教学改革应强化教学情境创设,以情育思。
实行新课标教学以来,我校力促教学改革,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实行了“学案式教学”推动了课堂教学的进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案式教学”的内涵。
学案式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学案式教学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彻底打破了只借助教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新课程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学案式教学”的模式构建。
模式设计应简洁、明快、易于操作,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创设高效课堂,基于“先学后教、以教促学”的思路,注重使用的效果,其模式构建思路如下: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区别于教学目标,对象是学生,制定时首先要学习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防止随意降低或拔高学习要求。然后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分解课标和适当取舍课标并制定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细化、简洁、精确。学案对学习目标的表述要避免用“知道、了解、懂得、提高、体会、领悟”等模糊的提法,应当用“理解、阅读、总结、辨认、指出、画出、归纳”等细化,精确的行为动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生成状况。例如:高中必修2《城市化》一节:理解城市化形成过程、总结城市化的标志、画出城市化不同时期曲线图、归纳城市化特点、辩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异同。简洁、精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开展课前预习。
(二)课前预习------课前基础知识落实。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环节,目的在于扫清在学生认识的障碍,加快课堂的进程。课前预习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新课学习定向,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新课重点内容,解决基本概念,并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帮助,客观上为教师课堂授课时间的优化提供了基础。“学案”在预习问题设计上应该以教材为本,合理取舍教材内容,注重层次性、梯度性,体现循序渐进,分类分层达标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立足教材,读懂教材,这样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
学案中课前预习环节通常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呈现,对本节内容清晰化、结构化,有助于降低预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效率。
(三)新课学习。
在课堂上使用“学案”首先要落实学生对预习问题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调查、提问和学生简单描述等来检验学案预习效果。通过 这一环节可使教师明确对于学生课前已会的、学生能看懂的、学生讨论后能解决的知识,可以选择放手。对于有疑问的重、难点,采取灵活方式共同解决。
对于学生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课堂上只需解决教学重难点即可。这就是“学案式教学”新课学习中需改进的重要环节了,它也是学案的主体和灵魂。通过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参与、探究为主要方式,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过程。此过程要求教学手段、方式多样化,增强课堂知识的趣味性,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实际性。例如:采用设计问题、讨论解答的形式。设疑时要把握难易程度,从实际出发,尤其从学生实际出发。例:讲必修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时,举例郑州、长葛两城市,哪个城市级别高?哪个城市服务种类多?哪个城市服务范围大?这两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关系如何?这些既拓展教材范围,又存在于现实中。恰当合理的问题,往往会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求。设疑时要让问题有梯度性,要循序渐进地问,不能随意而为,而应当事先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安排,探究各阶段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如:讲述工业区位选择时,①制糖厂的建设需要哪些投入?②这些投入中谁的比重最大?③该厂的工业类型是哪种?④应该布局在哪里?这样层层设问,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综合的、联系的、整体的、动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设疑时根据问题难易情况要有所提示,如讲必修2《城市化问题》时,单纯问问题有哪些?学生将无从答起,如果提示学生从气温、降水、生物多样性、地下水、环境质量、居住条件、交通状况、上学问题等分析。学生就会理出头绪,从而进行有效地学习。
新课学习中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如:
1、采用游戏的方式。讲到世界或中国区域时,可悬挂政区图,让学生上前寻找国家或城市,也可猜谜语寻找城市,以明确重要城市的位置,通过这种游戏猜谜的方式,可以创设愉快的氛围,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2、与实际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讲到地球运动公转意义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回想,冬夏季太阳升落的方位时间,判断白昼的长短及其变化情况。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增长地理知识,在体验中感受地理魅力。
3、采用辩论的方法:如讲人口问题时针对“大量农村人中迁往城市利弊”问题,“城市功能区集中分布的利弊”问题,学生可以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感悟和体验。总之,新课学习中一定要采取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素质教育课堂的主体。
(四)精例解析:
即然有自主预习、自主讨论等学习方法,那么自主练习环节也不可缺。通过精例解析,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解题思路,巩固知识。
(五)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就是在本节课后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定时定量的一种测试方法。通过此途径,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三、“学案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1、教材预习化。充分体现学生自学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法灵活化、多样化。学生的自主预习已经为课堂留出了足够的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方式,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3、知识记忆多遍化。通过预习、讨论、例题、随堂练习等环节,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四、“学案式教学”的意义与效果。
1、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摒弃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的现象,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使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得到了良好的贯彻。
2、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学案式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和主动学习,还特别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和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使平行班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从而为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保障作用。
3、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学案式教学 篇2
因此, 在大班额的教学环境下, 为了解决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我们应采用“学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一、根据生物学科特点生成生物“学案式”教学模式
大多数学科的学案设置都进行了课堂的前置和后移, 学生课前依据学案自学;但在大班额教学和任教班级较多的情况下, 这样做不能保证学生自学情况的及时反馈, 并且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所以生物科教学一般不再安排学生课前完成自学案, 而是进行了“学案式”教学。其教学 模式为:学生依据 导学案明 确学习目 标———学生课堂上自主或合作———完成探究学习———质疑、反馈———交流、测评完成学习任务。
二、生物学案的编写要点
(一) 设置学习目标
导学案不是教案, 不再呈现教学目标 (教师做些什么) , 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方案, 即“学生做些什么”。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 引导学生怎么学以及如何做。为了使学习目标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可在总学习目标下设置分层目标, 对知识目标进行细化, 把探究的问题分成相互联系的若干问题, 在每个知识点学习前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人体的消化与吸收”一节, 设置的总目标为: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说出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分层目标:1.观看视频, 结合书中P31内容, 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 并能在图中标出各消化器官及消化腺的所在位置;2.自学P33内容, 完成填空, 知道各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及各消化液不同的功能, 说出小肠为什么是消化的主要器官。学生依据分层目标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 降低了学习难度。
(二) 依据不同内容设置不同的学案
学案的形式要依据不同的课时内容设置, 如探究式学案、导学式学案等, 在设计学案时, 要具有合理的程序, 既要考虑生物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又要考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 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一节, 完成第二个分层目标“自学P33内容, 完成填空, 知道各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及各消化液不同的功能, 说出小肠为什么是消化的主要器官”并设计成导学式学案。
步骤一:自学P33内容, 完成填空, 知道各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及各消化液的功能。
步骤二:学生讨论:小肠为什么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归纳, 学生不仅知道了各消化液的功能, 而且很容易地得出了小肠中有三种消化液:肠液、胆汁和胰液。小肠中消化液最多, 所以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三、依据学案设计教学程序
导学案不仅是指导学生学习探究的指南, 也是学习成果的反馈与呈现, 更应该是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点拨等教学活动的线索。所以, 教学程序及课件制作应该紧紧围绕学案进行。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导学案第一个学习目标是:认识人体消化系统各消化器官和消化腺。教师依据导学案进行新课导入, 并在让学生观看视频后完成学案中设计的填图任务。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时,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 通过阅读自学、小组讨论的形式, 合作完成导学案中设置的任务, 教师可以进行巡回指导。每完成一个学习目标, 教师对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给予反馈总结, 把答案、结论以课件的形式或以投影的形式展示, 确保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 保证学生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以学案生成教学程序, 可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有序性和实效性。
对学案式教学的感悟 篇3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每一次的改革都牵动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怎样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怎样使学生摒弃机械记忆?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在教育前行的路上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迷茫中,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自主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法,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育平台。
一、学案教学的作用
(一)课前,规范学生的预习
从小学到高中,很多学生不会自主预习课文,茫然地认为语文课的预习就是读读课文,根本不做深入的思考。学案教学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提纲,成为学生的好帮手。
(二)课上,学生对所学内容由“昏昏然”变“昭昭然”
无学案的教学,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意图、教学程序无从了解,只能在课堂上被动学习。学案教学把所学习的重难点提早告诉学生,让学生有备而来,有些问题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就会深入探究。此外,学生会自主互研,找出小组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提出新的问题。在互研的基础上,学生利用学案,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三)课后,有助于学生系统复习
学生可以把每一课的学案都集中起来,这是一份很好的复习资料、备考资料。能实现知识的整合,进而做到温故而知新。每一课的学案都有重难点,集中到一起就是近期考试的重点,能有效地提高复习的质量。
二、学案教学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学案设计时教师要努力做出高质量的学案,因此,在设计学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学案必须原创,拒绝炒冷饭
模仿是国人最大的能耐,君不见满城山寨?都说名师不可仿,教学中,学案设计更需原创,拒绝炒别人吃剩的冷饭。因为我们面对的学情不同,随便在网上下载某课的学案或是直接沿袭自己固有的学案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但设计学案并不是闭门造车。我们教研组的学案设计都是在一个月前组长就已经把每位教师的任务分配下去,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搜集、整合、创造学案。像对待公开课一样严谨地设计出高水平的学案,又怎会出现像鸡肋那样的情况“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二)学案设计的关键是做好学生的“导航”
一篇课文放到学生前面,他可能会在新奇感的基础上读懂一些,但是依然会有一些迷茫,教师设计的学案就应该是对教材的二度“编辑”,是学生探究教材的“导航图”,所以教师鼻血深挖教材,合理拓展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让自己设计的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美味佳肴”。
通过那次公开课我在迷茫的教学中,找到了方向,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学案式教学促我成长。我感受着,尝试着,努力着,进步着。虽然设计的学案还有许多不足,但已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自己也得到了历练。设计学案,我在广泛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教学方向;检查学案,我了解学生地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搜集整理学案,我对文本又一次的解读,能够把教材读薄、读精,真正的吃透教材。
学案式教学在初中化学的应用 篇4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要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采用学案式教学。学案是为每一位学生而准备的,是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学习过程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原有的求知欲望。它还能以书面的形式予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师的点拨下自主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且是学生的“家庭教师”,使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延续到课后。
目前农村初中生源的下滑,学生综合素质越来越低,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变得困难重重。因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突显重要,而学案式的教学是一种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
学案式教学的设计是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的意图是面向全体学生,将教师的教学过程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的内容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自己“发现”、“探究”出来的。意在促进学生从过去的“动耳听、动眼看”的被动听课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过程,既动眼看、动耳听,也动手做、动脑思,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还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交流表达能力。
学案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许多城市学校已经广泛使用了,但在农村初中还没有得到推广,其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手段的特点是: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所以要想把整堂课“导”好“导”活,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学案式教学 篇5
浅谈高三语文总复习中的学案式教学
作者:章兴华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2年第45期
一直以来,高三的语文总复习都是在老师稍显枯燥和硬板式的讲解甚至是满堂灌中进行的。先不说老师讲的多纠结,就看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表情,就能知道课堂复习效率的低下。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一种教学局面,要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这种现状,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语文学科以及高考的特点决定了高考总复习的繁杂,尤其是在基础知识方面,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讲解答案的层面,那整堂课就会在絮絮叨叨的对答案声中度过,加之学生的复习资料基本都配备了答案,教师再次的重复就会让学生感觉上课是浪费时间,漫不经心、昏昏欲睡是在所难免的。而进入到阅读部分的复习,各个知识点的专业注解又显得特别抽象,难以让学生理解,如果教师这个时候只是照本宣科,而不通过自己教学语言的再加工对考点进行通俗易懂的梳理和讲解,那学生也只能是在浑浑噩噩中弄个似懂非懂,最后在考试当中依然无从下手,体现不了总复习的效果。
学案式教学 篇6
柳河一中 贺洪斌
内容摘要:学案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让“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完成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渡。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增加了学习
乐趣。
关键词:学案式教学 自主学习课堂效率
学案式教学已在我校全面展开,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讲练结合,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手脑并用,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的利用率。同时学案教学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下面谈谈我关于学案式教学的一点体会:
首先,学案的制作必须科学有效。学案编制遵循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学案是由教师设计,师生共同完成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
1、解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包括识记、掌握、理解、运用各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另外还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知识,以利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3、知识梳理。知识梳理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力求简洁明了,目的是让学生根据线索浏览教材,构建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感知。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空白处填写好并在课本上勾画,以此强化学生对重要概念、知识关键词等的掌握,如中央集权制、男耕女织、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三足鼎立等等。实践证明,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更好地、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另外,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
同时,可以摘引一些史料,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证。
4、知识延伸。现在教材的编写是“一纲多本”,每一种版本都有其优缺点,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理解,编写“导学案”时教师们应身体力行地投入到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中,吸收其它版本的优点,紧扣课标,厚积薄发,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更好地设
计优化教学方案,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5、合作探究,知识升华。这一部分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对一系列问题集体展开讨论。集体讨论的问题主要是老师讲授完本节内容后为了升华本节的知识而设计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普遍特点是跨度大,思维含量高。它往往涉及到几段课文,或者是全文,有的甚至跨章越节,即使是优生一般也难以轻松作出全面的回答,需要经过一番集体讨论后才
可以得到完满的解决。所以,“集体讨论”既能巩固知队帜芴岣吣芰
1)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假如当时北京的一位富家青年学生写了这样的一篇日记,你认为哪些内容不真实?
1919年5月10日——早晨,我吃过妈妈为我准备的西式点心,穿好昨天裁缝店刚送来的西服,坐上家里的汽车,准备赶往学校。路上,我看到了很多的标语,上面写着“推翻袁世凯称帝”、“爱用国货”、“力倡民主、科学”、“还我青岛”等。这些标语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使我热血沸腾,我决心也要改变自己。来到学校,看到很多被捕的同学回来了,我高兴地和他们拥抱。上课铃响后,一位老夫子抱着一本儒家经典上了讲台,之乎者也讲了一通,把我们讲得晕头转向。幸好第二节课,胡适先生给我们带来一个新消息——共产党成立了。我们都对这一消息很新奇,但对共产党还不是很了解。我在想,接下来的中国
会是什么样子呢?
这篇日记基本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变化,但从时间上看有些事实真假难辨。由于它改变了传统的表达方式,在课上,学生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翻书、思考、辩论,兴致盎然,一反
常态,将枯燥的历史记忆变为生活常识,这样通过探究,知识点很快就掌握了。
(2)你替这位学生想像一下,接下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
(3)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为我们的民族复兴而努力?
运用后面的两个问题,过去的历史活了起来,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的民族意识、爱国意识自然而然被激发起来,我们觉得这比硬给他们灌输僵硬的思想强得多。
6、巩固训练。巩固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它有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有些题目的技能训练,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方法点拨,帮
助学生进行答题方法的总结。
7、学后心得。导学案最后,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课后,教师可以将导学案收起,给学生进行
解答和批阅。
三、使用导学案的实效
学生考试的应变能力大大提高了,尤其是优生面的扩大比较明显。当然,高中历史教学现在正在改革之中,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才能走向成熟。但我们确信通过,“导学案”教学,做到重引导、重先学、重互动、重反思,从自己的学生实际出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素质与应试兼顾,突出
个性和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提高。历史学科教学案一体化的几
点体会
一、教师观念转变是前提
教改最大阻力和动力都在于教师。通过改革,我对课堂教学的观念有所变化。以前的课堂,经常是我洋洋洒洒的舞台,我认为教师的乐趣也正是在于讲的精彩,所以经常会“满堂灌”。学生习惯了被动的接受,总是听老师“讲”才觉得是学习。通过教学案一体化的实施,我深深认识到,课堂应该交给学生。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戊戌变法》这节课的教学中,以前我往往在备课时想如何将这段历史精彩的呈现给学生,而现在我琢磨如何适应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所以在授课中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分组呈现学习成果,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改试验中,也会困惑,有时候感觉,课堂讲这么少会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啊,但是事实证明,讲的少了,不一定等于学习效果就差了,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摒弃思想中的惰性,摒弃熟悉的教学模式,在教改中实现学生的发展,自身的提高!课堂中,习惯洋洋洒洒,习惯将课堂变成教师演绎的舞台,并不是特别好转变。我的课堂谁做主?毫无疑问,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做主的应该是我们的每一位可爱的学生!
二、教学案编写质量是关键
教学案作为师生共同使用的资料,其质量关系到改革的结果。网上有可供参考的学案,但是质量高的不多,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编制,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全面把握重难点,认真选题,拿出一份高质量的学案。历史学科的教学案编写原则既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又注重对学生基础的夯实、思维的启发。我们的学案几经变革,比较成熟的版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梳理、知识体系、预习检测、课堂检测、课后拓展、学习反思。其中供教师使用的教案还包括思维点拨部分,通过史料突破学生学习过程中重点与难点。另外题目的选择应结合考点,对学习效果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三、自学能力培养是核心
我校教学案一体化改革的落脚点在于学生的发展,其中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终身学习理念的确立是重点。我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是自学能力普遍不强,很多学生停留在初中学习等、靠、要的阶段,故在高一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课。历史学科将学法指导贯彻于教学的始终。我在教改初期曾专门开设了《学法指导课》,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以下内容:如何自学历史教材;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记忆历史知识;如何整理知识结构;历史学科常用学习方法;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历史问题,历史作业考试要求,如何进行考后反思等。其中如何自学历史教材是重点,考后反思是难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理论往往过于枯燥,学法点拨课可能效果会打折扣,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经常点拨学法,并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全程关注,勤于监督。另外,好其师则亲其道,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人格魅力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会起到制约作用,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管理是否有效、到位。所以在教改实验过程中,我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训练、检查,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学习检测是补充
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检测作为学生学业评价机制的重要手段无疑十分必要。学生通过及时的反馈能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我在教改过程中,采用如下检测方式:课堂提问、默写、习题训练、单元测验等等。在每节课的前五到十分钟,我通过十道左右的填空题用听写的方式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用十分钟进行课堂学习效果检测,在课堂中,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全面参与,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反思。
五、教师点拨是必要环节
学案式教学 篇7
在教学中发现, 很多医学生对教师的教案、课件很感兴趣, 认为教案和课件涵盖了章节中的所有知识点与考点。这种无意识的被动学习, 往往遏制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使医学生始终无法摆脱输入性和应试性学习的学习习惯。为了帮助医学生摆脱这种被动状况, 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教法并查阅了一些相关的文献。研究中发现, 适用于初高中的学案式教学法经过加工和改良完全可以应用于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过程。
1 学案与学案式教学
教案通常是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选用教材, 进行分析、整理及总结之后编写的实际授课方案, 侧重点在于讲授内容和具体的讲授方式。而学案即导学方案,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准、学习方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1]。通过学案要体现出医学生们对阅读思考、问题探究、知识整理、案例分析能力的动态培养过程。因此, 学案既能反映学习结果, 也能体现学习过程。
2 学案的设计
2.1 酌情选案 目标明确
学案的选择上要仔细斟酌, 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和章节都适合进行统一格式的学案。有些课程或者章节理论性很强, 知识扩展空间相对小;有些则是近年来新兴科学或者前沿领域, 知识更新速度快、拓展空间大。根据不同的情况, 我们大可不必去拘泥于固定的、规范的学案格式, 应该设计和选择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个性化学案。 在学案设计中要注意, 不要把教学目标当成学习目标。一个好的学案, 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在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及各部分知识的掌握层次。学案一定要区别于教案, 教案重在体现如何“教”教材, 而学案一定要突出如何“用”教材;学案一定要区分于预习表, 预习表重在“读”教材, 而学案要体现“思”教材。学案的设计应该经过教研室教师共同研究, 根据学案的设计和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所产生的经验进行总结完成。
2.2 以案导学 依案自学
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适宜以两学时的学习内容来设计学习活动和提供学习资料。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 教师要始终时刻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 学案的内容不宜过多和过于繁杂, 也不能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学案的编写要本着探索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梯度化原则和创新性原则[2], 设置的问题要符合逻辑性和启发性, 符合认知规律, 选择的信息和材料准确有意义, 能够引领学生更好地去阅读教材和相关书籍, 带领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思考问题, 感受规律, 有助于学生对概念、规律、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的学习能力彼此间是有差异的, 即使相同的年龄、相同的专业, 学生们对于抽象的医学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会不同。因此学案在编写的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共同特征”, 也要应适应学生的“个别需求”, 让其帮助学生从掌握基本知识—分析综合、归纳整理—知识体系完善、独立处理问题, 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
2.3 协作互研 串讲点拨
由于大学课堂的容量比较大, 医学生的基础教学中更是如此, 通常一个教室会有100~200人。教师不可能有精力去一一关注每个学生的学案, 如果没有对学案完成情况的及时反馈, 学生完成学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降低。因此, 可以采用学习小组形式完成学案的研讨和初评, 将10人左右定为一个学习小组, 要保证每个小组中有1~2名学习能力强且对该学科知识掌握扎实的同学作领头羊, 以保证小组的实效性。
经过了协作互研的过程, 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便会更加集中, 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案完成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 重新审视自己的教法。讲授中更加突出重点与难点, 适度进行串讲和点拨,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病例的分析, 使挖掘学习潜能, 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教学中亦可以为学生们留下某一节,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 给学生们一个真正的做导演的机会。在学生中聆听并给与点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
3 关于学案的思考
3.1 学案产生后教案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避免将学案和教案合二为一。有时候有些教师和同学会对学案产生一种误解, 以为学案就是教案, 而课堂上学生的任务就是完成学案。事实上, 学生的学案应该在教师充分备课形成的教案的基础上上衍生出, 学案不能否定教案、不能代替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学案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教学反思, 进一步调整教案中的教法和教学安排。叶澜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会成为名师。”只有有反思的教案才能成为好的教案, 而学案恰好是我们写出好教案的敲门砖。
3.2 授课教师如何关注每个学生的学案
由于课堂容量大, 学生人数多。每个人每两个学时一份的学案, 授课教师每堂课需要翻阅一本“厚书”, 这样不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连基本的教学任务也保障不了。那么, 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钱前花费心思整理的学案, 并没有在课上得到教师的及时认可, 就会降低其积极性, 认为做好做坏一个样。因此, 一节课的结束不能就此意味着学案的任务就此完成, 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注意统一检查和抽查几次, 发现学生的问题以后要及时的指出。也可以让学生把每一科的学案整理成一个书夹, 教师定期收发, 学生小组研讨后的涉及问题用红笔标出, 教师检查是侧重查看这部分内容。
3.3 医学生学案设计的特殊性
医学, 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 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医学生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要求的严要求, 也决定了对医学生授课质量的高标准。在对医学生的授课中, 学案的设计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 学案设计上要着力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学案要有长期保存的打算, 以便以后翻看查阅。课上可以设置“大问题”, 为学生展开讨论提供大方向。
教学过程中, 学生个人的自发性学习, 才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 教师应始终将自己定位于引导者角色。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构建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导学机制, 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素质, 真正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17
高中英语学案式教学方法与策略 篇8
[关键词]学案编制;学案式教学;点拨讲解
一、高中英语学案教学的意义
学案的编制将体现“问题+习题”式的知识习得和能力获得新理念,这种学习模式充分地运用动手实际操练的过程使学生能够重复知识,熟练技能,寻找知识的感知,然后完成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的转化,显然对思维过程的培养将产生巨大作用。传统的教案编写是从教材,教师,教学这些视角去审视教学方案的设计方法,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性,系统性,形成性。现代教育的发展则趋向以学生和学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并重视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案编制模式的研究对于这一发展方向具有理论和操作上的引导价值。在学案编制的体系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播,英语交际功能的体现,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将始终统领设计的全过程,这对于语言的交际性,工具性,应用性诸特征在学习者意识中的强化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高中英语学案编制所依据的三条主线
根据高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我们课题组在编制理念的指导下,具体制定了以下三条编写设计主线:知识线:这条主线围绕语言知识的内容展开,在学案上具体表现为“学习目标”,“知识要点”,“难点点拨”和“知识小结”四个栏目。其中“知识小结”由学生自己总结完成。方法线:这条主线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展开的。为此我们设计了“学法指导”和“预习指导”两个栏目,涉及到的指导内容有听力,对话,口头表达,阅读(朗读,默读,速读,查读,跳读,详读,略读),写作,(体裁,格式,句子结构,行文规范性,开头,结尾,连贯性,标题,卷面,书写版面,字数控制,视觉扫描),翻译,单记记忆,学习习惯养成,应试技能,做课堂笔记,总结归纳,探究式学习,重复手段,工具书使用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分属不同课型,不同阶段进行专项指导。这条线可以说是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突破点。技能线:这条主线宗旨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学案上的具体栏目为“习题设计”(即“课课清”)。结合目前英语高考运用的题型设计,我们安排有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五种技能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中英语学案教学的课堂操作方法
学案的编制必须有可操作性,因此,我们经过研究,针对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编排了六种课型来操作相应的六份学案,具体内容见下表:
每节课学案上“习题设计”部分均采取限时限量的原则进行设计,课文中的语言点习题一般当堂训练,当堂讲评,学生自我批改。专题训练部分的学案,如语法专练、阅读专练,由课代表公布答案,统计并填写“问题反馈卡”显示重难点问题,然后交给任课教师备课,准备下节课或自习时间讲评,必要时加一节课完成。这样做可以使教学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法指导”部分由编者笔头讲述清楚,由学生自己阅读学案,自行理解,必要时教师点拨。
四、高中英语学案教学的常规教研活动
为使学案式教学改革切实行之有效,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阶段,我们的教研活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学案编制与操作研究。我们利用每周三两个小时的教研活动时间,共同研究上个单元所编制的学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每个使用者都发表意见,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安排下一单元的编制教师注意相关问题并讲出自己的编制设想供课题小组讨论,然后实施编写;理论学习与论文交流。根据我们的安排,参与研究的教师每人都要在一个学期内写出一篇论文和一个案例。对于有些好的论文或案例,我们统一打印,人手一份,共同学习和讨论。没有论文就组织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改革前沿信息或相关理论文件,以提高我们教师们的执教水平和科研能力。教研活动时,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听讲,全身心投入教研过程,做好教研记录和理论学习笔记。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按照课题组的安排,我们对每一位参加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赛讲课的教师所讲的课都要进行共同研究和策划,让授课教师先说课:讲述大纲要求,教材处理策略,教学方法选用,相应的学案设计,教案设计等。讲课后再进行认真评课,要求课题组成员人人发言,做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度评价,以此来加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和新概念说课评课水平。
五、高中英语学案式教学的助教手段
导学案教学反思 篇9
导学案作为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形式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学案”导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教案”教学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所谓“学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学生情况、教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习者的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
回想一年来所听的一些的导学案的示范课,结合自己上课的体会,我对于导学案教学方式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
一、导学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通过导学案的定义不难看出,导学案真正实现了教师对学生:“授之以渔”的目的。
二、导学案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导学案的设计理念要从知识梳理型转变为问题探究型,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往讲课往往是将书上的知识点罗列在黑板上,对于重难点老师就在讲课过程中强调一下,学生对此记忆并不深刻,尤其是难点,教师只是总结出结论,致使学生并没有通过所谓的教学难点而掌握解决此难点方法的目的,而导学案通过自身问题的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掌握处理难点的方法。
三、导学案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导学案的设置往往从最简单的自主学习部分开始,这适宜基础较差的学生,之后再针对基础实际进行深入探究,这就锻炼了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如此一来,导学案就满足了教师分层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在同一节课上依据自身能力掌握到应有的知识,同时增强了教学的双向交流性。
学案教学伴我行 篇10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刘镇中学 叶 敏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实践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求知、学有所获,“学案教学”能为学生主动探索提供机会,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活泼局面,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学案教学;整合资源;优化教学效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理念有表述,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案教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很好地体现了“课标”理念。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学案教学”的导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燃了学生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年龄特征,为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并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具有“导读、导思、导练”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笔者所在学校经过多年研究、实践“学案教学”,取得了可喜成绩,全体师生更认识到了“学案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学案”整合了教育资源,集中了教师智慧,优化了教学效果
我校(此处指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刘镇中学,下文同)的具体做法是:学期开始时由备课组长布置教师分别负责相关单元的学案设计,提前确定每一单元的负责人,要求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提出学案的具体内容。其他教师也要对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做好发言准备。在集体备课时,由备课组长带领教师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单元学案负责人逐课对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法提示、学习准备、课时、学习过程等一一讲解,着重讲解在教学过程中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接着让大家对此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发表异议,达成共识,最后形成学案方案通过并实施。在运用学案时允许教师个人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对学案进行适当修改、补充,对教学环节作深加工。另外,统一要求:每份学案应附有练习,凡使用学案的教师还要在学案后附上后记。如由笔者作为负责人设计九年级第四单元学案,共有《纪念白求恩》、《老王》、《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四篇文章,笔者首先研究教材,搜集大量教案作为参考,拿出初步方案,然后在小组集体备课时进行集中讨论,笔者在充分听取各位老师的意见后对学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形成定案。整个学案设计过程集中了教师的智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真可谓博取众才,方能事半功倍。全体语文教师在近一年的学案设计中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提高,专业素质获得大幅提升。
二、“学案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学案强调自主学习。我校学生学习新课前,先翻开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和问题,然后预习,完成课前练习,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带进课堂,这就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学案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着眼于学生,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出发,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巩固积累知识、发现疑难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进而解决,使学生在学科知识得以积累、学科知识框架得以建构的同时,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
例如,笔者在利用学案教学《纪念白求恩》一课时,由于学案用提问形式要求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学生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掌握这部分内容,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就无需多讲,而把教学重点转向学生的疑惑之处即作为一篇议论文,毛泽东同志是如何论述的,这刚好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在学生质疑―讨论―释疑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化解了难题,也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学生的成就感非常强,学习兴趣得到加强,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三、“学案教学”改进了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服务,真正实现教与学一体化
斯宾塞指出:“人类是完全从自身教育中取得进步的,教师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应该尽量多些,使学生学会求知。”学案教学追求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启发、提示、点拨,充分发挥师生、生生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进行学案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教师在讲台上的时间少了,走进学生中的时候多了;讲课时的语言少了,学生的发言多了;提问少了,学生的问题多了。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我校的实践证明,“学案教学”的推行是科学的,是对教学改革的最好尝试,但在具体研究和操作中仍然存在相关问题,如研究过程中缺少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老师们走了一些弯路;具体操作时在学案问题的设计上还需探讨,应避免一些为提问而提问的情况;改变个别师生将学案教学视为学生做练习,老师讲练习的想法和做法;同时还需进一步了解师生对学案教学实施的想法和意见,不断修正和完善,提高学案质量,让它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
有位哲人曾说过,“我思故我在。”在对“学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中,教师要敢思考,更要能思考,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研究中,笔者还会秉承好的做法,将学案教学进行到底,走向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美春,李常。学案教学操作程序文献综述[J].化学教学,2011,(7)。
[3]蔡阁红。学案导学下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3)。
学案式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案式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114-01
随着基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深远,还是有不少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仍旧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够被动的听讲,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贫乏,不利于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不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致使整个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应该改变机械、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使高中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
1 学案式教学的原则
1.1 主动性原则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式,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1.2 创新性原则
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创新完善教学方式,才能够不断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而教学内容也不能将教材内容直接搬上课堂,而是要经过创新,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使整个数学课堂活力四射。
1.3 指导性原则
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不能够将数学定理、数学公式、解题思路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解决问题。
2 学案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精心设计学案,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学案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编写学案,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编写学案之前,教师必须要认真研读数学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下面讲述的知识与那些旧知识有关联,都要心中有数。要想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就必须要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下功夫,例如设计什么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怎样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点之间都有内在联系,而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多,为了降低高中数学学习的难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另外,作为一线教师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2.2 灵活处理学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点
2.2.1 降低要求,及时讲解
学案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还是不能够很好的完成教案。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完成学案的程度不要给予过高的要求,尽可能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另外,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收获新知识。
2.2.2 放缓进度,及时交流
学案是预设的,并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因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中往往会发现,有时估计过高,计划运用很少的时间一带而过,但是在讲述的时候发现学生根本就没有理解,满脸都是疑惑,这就要教师放缓进度,给予学生致以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消除学生内心的疑虑。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完成学案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
2.2.3 适当补充,及时应用
对于思维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来讲,很多知识都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完成学案不费吹灰之力,而课堂上讲述的新知识,他们在课下预习的时候就基本学会了。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不能够一概而论,作为一线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掌握知识。对于思维能力比较差学生,需要通过教师或者学生的讲解才能够理解新知识,因此,如果教师只按照学案上的内容设计去进行教学,那么,刚刚理解新知的这一部分学生就没有得到及时的练习应用,就缺少了基本的消化过程,长期积累就会导致后进。因此,要适当补充练习,使他们也能及时应用,及时消化,把后进生消化在课堂上。
2.2.4 关注学生,及时辅导
关注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根据不同的层次,根据题目的难易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发言、讲思路。例如,难题让优生讲,简单一点的题让后进生讲,教师及时补充,及时引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中等生的潜力,争取好的更好,中下生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学案式教学法比较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种优化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案式教学识一种可操作性非常强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师生交流沟通,互帮互助的教学过程。要将学案式教学法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内心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冯立梅.学案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 东桂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学案式”教学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6):66.
【学案式教学】推荐阅读:
学案式教学方案08-08
有效的学案式教学06-01
我对学案式教学的认识08-03
学案教学运用06-01
英语学案教学10-31
导学案教学法物理教学09-02
学案德育教学学习探讨06-01
中学语文教学学案07-05
导学案教学法07-07
演绎推理教学导学案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