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学案导学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陈情表》学案导学教学设计 篇1
《陈情表》学案导学教学设计
课题:
区、学校首都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姓名郑宁宁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诉自己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时不能应召为官的苦衷。因而申诉什么、如何申诉就成了的重点。本文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令人读之怅然。教学中要把握这个写作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另外,本文说理逻辑性很强,可通过理清的思路来进行体会,并留意前后内容的照应,留意整体把握,读出层次,读出感情。落实文本来看“孝”字,联系现实中的“孝”,吸纳文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在学习此文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性,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去一步步解开文中的各个“情与理”,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学习目标:
1、学习文言知识,体会作者的苦情、亲情、忠情。
2、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语言特色
3、结合实际生活,理解“孝”的含义。学习重点与难点:
1、学习本文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2、体会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学习方法:诵读、点拨、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资源:互联网、多媒体幻灯片、书籍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了。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
一、课前小提示
1、作者,李密,一名
字
,代,家
2、释题:(1)出处:
“陈情表”中的“陈”为
的意思,“情”为
的意思,“表”为,又称,例如《出师表》。
3、背景: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以孝著称,受举荐,曾仕蜀汉为郎中和尚书郎,曾多次出使东吴。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以文学见称,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二、诵读中落实基础知识教师范读第一段,帮助学生解决其尚未圆满解决的疑惑。
三、走近文本,体味情感,挖掘内涵
1、根据课堂中生成因素,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对“情与理”的逐层深入分析。
根据学案中的背景提示,充分预习文本,并自我扫清文本中设计的文字障碍1.同学诵读其他段,在诵读中寻疑惑,并在学案的“疑问”横线出写出疑惑点2.小组自由诵读,合作解决疑惑,并落实下列知识点
(1)正字音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期功强近
茕茕孑立
常在床蓐除臣洗马
猥以贱微
生当陨首责臣逋慢
刘病日笃犹蒙矜育过蒙拨擢
宠命优渥
日薄西山
更相为命注意以下列通假词并解释闵:
零丁:
蓐:虚词“以”的用法臣以险衅()
猥以微贱()臣具以表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无以至今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拜表以闻()以下属于什么句式而刘夙婴疾病。()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保夕:
结草衔环:
(一)自由诵读并思考:、李密为何要向皇帝陈情?(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2、陈的是什么“情”,即所陈的“情”分几个层次?
3、怎样陈的“情”,即作者面对两难的境地,用什么方法让皇帝接受他的请求?
(二)小组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任选文中四段中的一段,思考如下问题1.用什么“情”打动人2.用什么“理”来明人3.所选文段中,哪句最能引起你的共鸣,理由。
四、自我深情诵读本文,体味“孝”道。五.实践运用
倘若老师想让你当班干部,而你又不想接受这个任务,如何“陈情”,写一篇《陈情表》。自主导学辅助提示:第一段:奏诉早年家庭不幸,祖孙相依为命。(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思考分析: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四大不幸……第二段:禀诉祖母供养无主,实诉奉诏进退两难。(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思考分析: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晋对李陈情李对晋察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举臣拜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除臣责臣刘病日笃告诉不许进退两难催臣第三段:坦陈经历态度,以求皇帝体恤。
(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思考分析:
1、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
2、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第四段:陈表乞养祖母,先尽孝后尽忠。(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1、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2、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合情合理合法不幸的家境——未曾废离(陈情依据)两难的处境——忠孝难全(博取同情)不仕的理由——克尽孝道(表明心迹)“两难”的解决——先孝后忠(提出要求)语言特色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成
语: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知识点自学辅助: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1.导语的使用是为了引入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究竟是什么样的能有如此威力,让人落泪。激发其阅读兴趣2.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课下注释,工具书,学案等疏通文本,扫清文字障碍。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诵读中扫清文本障碍,落实文言基础知识。利用学案中的提示,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进行自我学习。养成文言文诵读的习惯,在诵读中体味情感。检测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进行写作训练自主导学辅助提示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们梳理思路,启发对“情与理”的深入思考,能在适当的辅助下,独立完成文本的深入学习。附:
《陈情表》学案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文言知识,体会作者的苦情、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语言特色
3、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理解“孝”的含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本文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2、体会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教学方法:
1、诵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点拨:通过教师点拨使文言知识加以落实
3、合作探究: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理解课文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提示
1、作者,李密,一名
字
,代,家
2、释题:(1)出处:
“陈情表”中的“陈”为
的意思,“情”为
的意思,“表”为,又称,例如《出师表》。
3、背景: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以孝著称,受举荐,曾仕蜀汉为郎中和尚书郎,曾多次出使东吴。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以文学见称,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二、诵读中落实基础知识
1、教师范读第一段,同学诵读其他段,在诵读中寻疑惑
2、小组自由诵读,合作解决疑惑,并落实下列知识点
(1)正字音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期功强近
茕茕孑立
常在床蓐
除臣洗马猥以贱微
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
刘病日笃犹蒙矜育
过蒙拨擢
宠命优渥
日薄西山更相为命gēng
注意以下列通假词并解释闵:零丁:蓐:虚词“以”的用法臣以险衅()
猥以微贱()臣具以表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无以至今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拜表以闻()以下属于什么句式而刘夙婴疾病。()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保夕:
结草衔环:(2)知识点疑惑处疑惑处:
三、走近文本,体味情感,挖掘内涵
(一)自由诵读并思考:、李密为何要向皇帝陈情?(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2、陈的是什么“情”,即所陈的“情”分几个层次?
3、怎样陈的“情”,即作者面对进退两难的境地,用什么方法让皇帝接受其请求的呢?
(二)小组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任选文中四段中的一段,思考如下问题
2、用什么“情”打动人
3、用什么“理”来明人
4、所选文段中,哪句最能引起你的共鸣,理由。
四、自我深情诵读本文,体味“孝”道。自主导学辅助提示:第一段:奏诉早年家庭不幸,祖孙相依为命。(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思考分析: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四大不幸
第二段:禀诉祖母供养无主,实诉奉诏进退两难。(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思考分析: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晋对李陈情李对晋察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举臣拜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除臣责臣刘病日笃告诉不许进退两难催臣第三段:坦陈经历态度,以求皇帝体恤。
(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思考分析:
1、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
2、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第四段:陈表乞养祖母,先尽孝后尽忠。(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1、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2、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合情合理合法不幸的家境
————未曾废离(陈情依据)两难的处境
————忠孝难全(博取同情)不仕的理由
————克尽孝道(表明心迹)“两难”的解决————先孝后忠(提出要求)语言特色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成
语: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陈情表》学案导学教学设计 篇2
一、理论先行,推进实践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因此在教学中,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课堂练习的安排等等都要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主动地参与,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形成有效的合作交流和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 为此, 提出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中要有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环节,实施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和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二、学案导学的编制和使用环节
在上面理论的支撑和要求下,在编制学案时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提出了四个原则:“重组教材,化解难度,指导学法, 形成体系.”通过反复地使用和反馈,我们提出,学案的编制要求做到如下三点:
1. 学案的编制必须以课标为准绳 ,以课本为依托并紧密结合课本,以学生自身认识的水平为出发点,将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并化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的难度,选择有效精练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习,以便于学生能够自我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内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学案尽可能的 “简单化 ”,在 “精 ”字上下功夫 ,做好课堂上的预设,便于学生在课堂上精讲、精练、精做,能力强的同学能当堂完成,课后再增加部分拔高题,层次较弱的学生留部分习题作为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 分层教学 ,并穿插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告诉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以及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设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问题,让他们能提出问题,积极地探究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不等式及其解集
(一 )知识目标
1. 知道不等式及其解和解集的意义.
2. 会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量关系.
(二 )阅读思考 (课本 P114~115)
1. 什么叫作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
2. 什么叫作不等式的解的集合? 可用什么来表示?
3. 什么叫作解不等式?
(三 )尝试练习
1. 课本 P115~116 练习 1、2、3 题.
2. 方程 2x + 3 = 1 的解有__个, 不等式 2x + 3 > 1 的 解有__个.
(四 )小 组交流
1. 学生互查尝试练习,并及时纠错.
2. 提出学习中存在的疑问.
(五 )当 堂反馈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不是不等式
B. 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不等式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C. 不等式-3 < 3总成立
2. 有下列四个结论 :1 4是不等式x + 3 > 6的解 ;2 x > 4是不等式x + 3 ≥ 6的解集 ;3 x ≥ 3是不等式x + 3 ≥ 6的解;4 x ≥ 3是不等式x + 3 ≥ 6的解集.其中正确的有 ().
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
3. 不等式表示 :(1)x - 3 是非正数 :___;(2)x 与 3 的 和不小于-5:___.
三、使用学案的成果
1.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数学学案的使用拓展了学科教学目标,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实现了教与学协调同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 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开始形成
数学导学案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能节省时间并带着问题听课,对提高课堂效率及课内知识的落实都很有帮助. 过去的教学往往是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现在有了学案以后,在预习环节就给出要求,让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 思考、分析、尝试解决问题,而且给出学习过程和目标,促使学生在课前就会做很多准备,这样学生就能预知自己在学习本课中的困难及要点,能够有准备地上课,进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 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把握
要真正实现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学案导学有利于老师改变过去以讲为主的课堂局面,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老师只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起个引导作用,学生则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的方法,克服了原来那种机械记录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被动学习知识的局面.
4.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较大提高
以“学案导学”实现有效教学 篇3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十分关键。而学习积极性是由学习动机引发,伴随学习兴趣形成并在情感状态中反映出来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我将能力强的和能力差的、会表达的和不善表达的、性格活泼的和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有机组合,四人或六人一组,让学生之间互相影响、共同进步。比如,课堂讨论时让不同类型的学生代表本组发表意见,说得不全面时,再让较优秀的学生进行补充,以打破原来课堂上注入式的单向教学模式。又如,学生在合作学习时,鼓励他们积极交流,谈出自己的见解,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由小组同伴共同探讨。相互解疑,“以兵练兵”,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巧妙预设,引导学生有效生成
很多教师觉得预设和生成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我却认为,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在师生的互动中实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学案就要以学生的自主“生成”为载体,通过教师备课来“预设”,有效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三注重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评价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传统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这样的课堂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探究、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我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鼓励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同伴之间的互评,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学生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调整心态向更高目标迈进,获得更优的发展。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知识结构、智力因素、思维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我觉得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强调他们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对他们进行“横比”。因而,我十分注意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观察他们进步或退步的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我會在成绩不好的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并要求家长每周给自己的孩子评分,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及时进行自我审视,不断总结和反思,促进他们潜能与创造性的发挥。
四引入竞争,鼓励学生不断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抓住中学生活跃、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采用比赛的办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如做有难度的选择题、判断题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又快又对竞赛”;分析说明题时,大多数学生觉得冗长、“烦”,我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无错竞赛”;在每一单元整理知识结构图时,我也引入竞赛机制,让学生互出考题,相互挑错。在这些环节中,因为关涉到小组的竞赛成绩,每个学生都会认真观察、思考、修改,教学效果远远胜过老师的讲解。
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有效”才是好方法。一学期的“学案导学”实践证明:在不断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在认真解读教材与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将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学习方法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编写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为目的的学案,是我们用来导学的好素材,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三中学)
《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 篇4
知识与能力:1、熟读全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2、串译文段(1),翻译文句,理解文段内容。
3、积累文言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句式;
4、背诵第一段
过程与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鼓励拓展、教学相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理解文段中古今异义现象。
【学习过程】
一、课前测评:(由小组自主完成)
二、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1、李密
晋初散文家。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李密被其祖母刘氏收养。师事谯周,长于《春秋左氏传》。历任蜀国州从事、尚书郎等职。曾出使吴国,吴人称 其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累举不应。泰始三年(267)李密44岁,晋武帝立太子,征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他为此上《陈情事表》。武帝览表感动,命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刘氏死后,李密服丧满,应征为太子洗马、尚书郎,出为河内温令。李密自恃才能,常望内转,因不遂所愿而怀怨,被免官。去官后为本州大中正。
2、“表”是一种文体,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三、情境导入: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
四、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解决字音,断句
五、师生研读第一段
(一)小组研讨,学生串译文段,找出文段中重点的文言知识。
1、重点词语解释:
衅(祸患) 夙遭闵凶(不幸) 慈父见(我)背
终鲜(少)兄弟 晚有儿息(子)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通假字:
夙遭闵凶(“悯”可忧患的事) 常在床蓐(“褥” 垫子)
4、古今异义:
九岁不行 古义:( 不能走路) 今义:( 不可以 )
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5、特殊句式:(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
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式)
(二)知识延伸:
茕茕孑立: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形影相吊:吊: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夺:
1、百亩之田,勿夺其时。(丧失,耽误 )
2、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夺取强取)
4、胁服夺其官( 削去罢免 )
六、学生整理导学案,质疑反馈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整理文言知识
陈情表复习学案 篇5
复习目标:
丰集高中语文组武婷2011.10.16
2、命
(1)辞不赴命。
()(2)人命危浅。
()1.常见的文言现象。2.课文素材运用。
一、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5、则刘病日笃。
()
6、夙遭闵凶。
()
7、猥以微贱。
()
8、臣少多疾病。
()
9、具以表闻。
()二、一词多义(一)虚词“以”
1、用作介词
猥以微贱。
()臣具以表闻。
()汾阳王以副元帅
()()臣以险衅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
2、用作连词
夫夷以近
()谨拜表以闻
()今不忍人无寇**,以乱天子边事
(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而始流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可不翻译
((三)文中重点掌握实词
1、当
(1)当侍东宫。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3)更相为命。
()
3、终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2)无以终余年。
()(3)愿乞终养。
()
(四)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4、迁,改官。
5、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6、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7、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8、出,指出京受任。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1、放,放逐。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三、重点句式
(二)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
(婴,被……缠着。)
2、戍卒叫,函谷举
(函谷关被攻克)
2、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所”表示被动)
3、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表示被动)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为”表示被动)
5、不拘于时
(“于”表示被动)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表示被动)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 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
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8226;廖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A.顺昌民以刚为命
谓即如此,何以示惩
B.刚喻从盗都使反业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是欲置我何地耶
D.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秦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亲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储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即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感动中国2006候选人——黄舸 父子 感恩之旅
五、素材
黄舸,生于1988年10月30日,7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医学专家介绍,这种病只能活到18岁,黄舸现在离医学界同类患者最长生命记录仅差两年时间。
一个生命就要走到尽头而只有十六岁的男孩,为了对他进行过帮助的人说声谢谢,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已经进入倒计时和父亲踏上了“感恩之旅”。疾病早已剥夺了黄舸站或坐的能力。每天,父亲必须小心翼翼地把他抱上轮椅,用绳子仔细地“固定”,以保证他不致滑落。父子俩从2003年开始走遍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因为没有钱,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载着儿子黄舸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000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汇款的恩人当面道了谢。
黄舸说:“坐着父亲开的三轮车,到好心人的家门口亲自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
感动印象: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的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颁奖词:生命的到计时,滴答滴答扯动人们的心弦,人生路上,他是阳光少年。
感动中国2006候选人——霍英东 慈善家
霍英东,男,汉族,1923年5月生,广东番禺人。1953年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霍英东先生是一生爱国的香港慈善家,过去数十年里,霍英东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港元,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方面,做出了许多的贡献。霍英东一向对推动教育工作出钱又出力,过去数年巨额捐款包括先后两次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年先捐赠3000万元,两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笔总值8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更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的最高额纪录。
除了对本地教育支持,霍英东对内地教育也不遗余力,尤其钟情他的家乡—番禺南沙。过去他曾捐款予南沙建中学,拨款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与内地专家合作研究科研发展,其中包括“南沙信息科技园”等项目。
霍英东曾捐赠兴建的道路、大桥、基建更是不胜其数,例如英东体育馆、泳池、医院等社会设施,另又捐资兴建洛溪大桥、大石大桥,拨款抵押建南沙大道。二十多年来,单是在家乡已投资建设超过40亿元。以霍英东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1977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一直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有一次,某媒体记者问霍老一共向内地捐赠了多少钱,他回答不出来,只是谦虚地说:“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感动印象: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身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能兼济天下。
颁奖词:聚散有道,义利兼能。五星和紫荆维系他一生的光荣。感动中国2006候选人——林秀贞 孤寡老人的好女儿
林秀贞,女,1946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林秀贞30年如一日,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及家庭成员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对6位老人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道。林秀贞学科技、学经济,带头创办个体企业,并把经营企业作为扶贫济困奉献社会的基础。多年来,为8位残疾人传授了玻璃钢和橡胶生产技术,不但在自己的企业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还帮助他们解决了婚姻、疾病救治等许多生活困难。林秀贞热心乡村教育事业,先后出资4万多元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还资助本村和邻村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收养救治了一名出生仅40天的患病弃婴。她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为村里修路、打机井、文化娱乐队伍建设等公益事业捐资出力。
感动印象:用三十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农人做这等事是伟人,这等农妇让九州动容。
《说木叶》学案导学教案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积累古诗词名句;学习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
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点,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木叶”与“落木”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的理解
2、学习由“木叶”这一特殊意象入手分析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从小处着手的写法
教学分析:本课作者从“木叶”说起谈论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言在此而意在彼”——要注意读出诗歌概念后的意味,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真正读进去,并不是一篇十分难于理解的课文,关键在于引导,问题的科学设置。
教学过程与环节:
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
、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学生共同背诵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阐述个人对诗句的境界的感受。
【教师点拨、整合】杜甫的这两句诗历来以境界阔达闻名,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浑灏奔放的气势,重要的因素是“落木”传递出了这种意境。让我们一同走进林庚的《说“木叶”》,详细探究其中的奥妙。
2、【走近作者】林庚(多媒体补充:“清华园四大剑客”“盛唐气象”“少年精神”)
【学生活动】利用有关资料,对作者自然情况以及文学成就、创作主张进行自学了解
3、【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略)
二、阅读文本
整体感知
【诵读课文,初步感知】、【基础自测】(运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识记字词,做好读书笔记)
袅袅
柳恽
沈佺期
传诵传颂;洗练
;不落于言筌者
疏朗万应锭
2、【积累名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全诗内容,做好读书笔记)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③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④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⑤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阅读文本整体把握】
【问题投放】文题“说‘木叶’”表明了作者的论题,作者就此论题阐述了自己怎样的看法?
【学生活动】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思考讨论并作出回答。
【教师点拨】论题只是表明了论述的范围,并不是作者的观点体现。依据说理的思维格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再结合关键性的语句,可以很快的梳理出的脉络层次,便于理解作者的真实写作目的。
【整合答案】作者从传统的意象“木叶”入手,论述了古代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板书展示本文的论述层次)
说“木叶”
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并且形象的关键就在一个“木”字。
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含有落叶的因素”,“有颜色的暗示性”(“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的原因)
第三部分(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三、析段研句突破重难(点)
【问题投放】作者在论述时,引用了大量的诗句。结合作者的诗句,体会传递的意境有什麽不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和问题探究。
①
按字义分析,“木”、“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写诗为什么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呢?
②
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③
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区别
【学生活动】圈画有关诗句,小组合作研讨。组间交流共享、补充完善。体会“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
【教师点拨】抓关键语句,删繁就简,突出特征。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利于理解。
【整合答案】
②
树
木
艺术特征
繁茂的枝叶
枝叶的绿色
枝干褐绿色
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黄色、干燥的质感
意思情味
饱满
疏朗
适用场合
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
秋风叶落
①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所以他们对“秋”有特殊的敏感。
写“秋”,莫过于写叶子凋零的树木。尽管“木”与“树”含义差不多,但人们由“木”和“树”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却很不相同。
①“木”→(潜在的形象)木头、木料、木板→(联想)树干→疏朗→秋天→离人游子的愁绪。
“树”→(潜在形象)满树的叶子→(联想)饱满→不是秋天
≠离人游子的愁绪。综上所述,古人为了借秋景写愁绪,在诗中常用“木”(木叶)而不用“树”(树叶)
③“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是不一致的。
“落木”与“落叶”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问题投放】结合文段分析,请概括文中论述的“木叶”的艺术特征。
【学生活动】逐段进行整合。小组内归纳整理,组间交流完善补充。
【教师点拨】此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见过树木之后,还要见森林的意识培养,同时用词要准确、简明、恰当,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又较为全面的把握。
【整合答案】“木叶”的艺术特征:秋天、落叶、树干、微黄与干燥的颜色、单纯、空阔、清爽
四、挖掘文本提升思维
【典句赏析】
【问题投放】“‘木叶’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结合的有关内容,探究一下“艺术形象的领域”哪些因素使得二者产生了几乎是一字千里的差别?
【学生活动】进步研读文本,捕捉有效信息,组内探究,言之有理有据。
【教师点拨】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从“木叶”意象入手来阐述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进而会启发我们把握鉴赏诗歌的普遍途径:要注意读出概念后的意味。也就是“言外之意”的理解。
【答案整合】言之有理即可。
首先,意象本身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其次,诗人大胆的发挥创造性;再次,抒情的特定场合……
五、课内小结强化重点
【学生活动】结合板书以及探究的问题,对本课的内容以“我的收获”形式加以小结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略)
六、课堂实践检验效果
【问题投放】对熟读背诵篇目中的意象进行归类链接。例如“月”“梅”“杜鹃”“捣练”等都具有暗示性,引发联想,试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尝试性回忆有关篇目,组内分工协作,最大限度回顾,既要有数量,还要讲究速度。诗句积累。交流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讲述例子,讲出联想点以及暗示性的意味。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引发刺激联想;系统归纳。
【整合答案】(略)
七、举一反三,迁移巩固
【探究思考】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集有关古典诗歌意象材料,分类整理。(按照花木植物类、器物类、动物类等分类;附好例句;简要说明暗示性的内涵与事物间的相关点)
2、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请运用本课所了解的知识,对加点部分文字进行评价。
(附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合作,网上搜集,充分占有材料,进行材料的分类组合;形成文字,进行交流。
学案导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7
一、学案导学有其明显的优势
学案导学的最大优点在于课堂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 勇于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将知识转变成了能力, 自主意识增强了, 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此环节学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引导性和趣味性,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案导学, 既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也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为此, 我们开展了《学案导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导航, 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地、主动地学习;然后带着自己自学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 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设计方案, 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实验证明,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不仅充分重视了教师对教学的组织, 对学生诱导的教的过程, 更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的过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了一部分内容, 这样, 就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课堂上就可以讨论更多的内容, 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课堂上的节奏加快了, 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教师要把握好学案导学的整个流程
学案的形成是关键的环节。教师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 要将课题的教学目标用简练的语言陈述给学生, 并且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案中学生的学习目标,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 还可以避免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学案中的课前准备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我的问题三部分, 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教师通过学前测评及时了解与诊断学情, 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扫清学习的障碍, 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新内容的最佳状态。
学生将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带进课堂, 通过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老师的适当点拨, 将问题解决掉。这个环节就是探究学习的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精心设计学案, 对学生课前自主完成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设计, 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适当给以提示语;这样, 降低了难度, 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粤教版八年级思想政治《我们的人身权利》为例, 在设计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时, 我们就精心设计了几个案例, 让学生在读了案例后回答几个问题: (1) 3个案例分别反映了我们具有什么权利? (2) 你认为我们还有哪些权利? (3) 请咨询法官或者律师, 看看我们还有哪些权利? (4)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这样,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就不感觉到有难度了。
三、值得注意的问题
1. 学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案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应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 要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
2. 学案不等于题案, 应重在学法指导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 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提纲, 应重在学法的指导。学案要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让学生学会使用学案, 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3. 学案应有利于学生的质疑、探究和创新
学案在问题设置、素材提供时, 不能满足于解决了多少问题, 而是引起了学生多少质疑, 以此来检验学案的成败。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质疑问难。
4. 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 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教师在编制学案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殊要求, 可以通过必做题、选做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也可以提供学习的辅助材料, 给有需要的同学以适当的帮助。这样, 就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5. 学案要注意对课本知识体系的梳理
学案不是对知识的简单罗列, 也不能把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要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为学生搭建重新构建知识的桥梁。
6. 学案的使用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在使用学案时, 要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要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力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机会,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增强其对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 学案导学为新课程理念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实施途径, 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提高了教师“导”的技能, 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种教学相长的和谐教学模式。
摘要:精心设计学案, 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最好的方法。学案导学最大的优点在于课堂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讲述了学案导学的优势, 设施学案导学的整个流程以及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学案,研究,实现,课堂,教学,有效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篇8
“学案导学”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以“导学、诱思”为特点,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知识不是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学案编写的四原则
一般说来,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原则。必须理清教与学的关系,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启发诱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这就要求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教材,又要所有深化和拓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问题的设置要梯度化:对学困生宜创设低台阶、高密度的问题情境,层层递进以逐渐触及问题的实质;对中等生则应采取高台阶、跳跃式诱导;对优等生则应蜻蜓点水,仅点拨关键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发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4.灵活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实践证明,任何拙劣的诱导,不但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真正发展,反而会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障碍。因而教师应在学案使用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情的新特点、学科新的前沿知识以及其他的新信息等,不断补充和完善学案,使学案走向开放、科学、可持续。
二、学案编写的四要素
根据以上原则,组成学案的基本要素应包括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方面。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的依据。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但又切忌将教案中教的目标直接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用。学习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学能目标和思想目标,应按照掌握的程度进行分类(如:A知道、B理解、C掌握等),并体现目标的三维性,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
2.知识结构。学习内容可以分成基本知识和知识框架两部分。基础知识部分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时完成,从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知识框架是基础知识的灵魂,通过知识框架,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促进学生认识到知识本身的价值,并同时锻炼了能力,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认知方法。“学案导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重要是针对学习内容所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学习方法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学情与教学内容同步,由浅入深分阶段的进行学法设计。
4.技能训练。训练要精心设计,一是要有阶梯性、层次性,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和情感;二是要注意一定的开放性,从而实现进一步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三是要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能覆盖学习目标,层次分明,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课堂运用学案的四环节
与学案编写的四环节相对应,学案在课堂上的运用也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依案自学,有备而发。学生完成学案的自学部分是学案导学法的核心部分。学案的发放一般在授课前一至两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自学教材、查阅资料和与同学探讨等方式把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进行一番思考和探究,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2.讨论交流,信息反馈。本环节中,学生要通过同位探讨、小组合作探究、全班辩论等多种方式,开展思维风暴;在此基础上还要把学习成果与其他同学分享。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景和氛围,同时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巡视,在学生讨论疑点的过程中参与其中,适时点拨。
3.点拨精讲,解难释疑。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意义、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进行重点点拨,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抓住时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晰事理,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4.巩固总结,反思领悟。学生根据课堂自学、讨论、教师点拨,进行自我总结。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课前遇到的疑难问题在课堂学习完成后重新审视,反思其过程,并进一步完善归纳。
学案导学模式设计及操作要求 篇9
———— 北极镇中心校
为了响应上级领导的号召,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在总结以往的传统教学后一致认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把学习主动性还给学生,要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要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要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不断增强,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高效和谐优质课堂的构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和谐教学法理论,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核心,把教师、学生、教材、方法看作是一个完整和谐的系统,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学案导学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引导为桥梁,以多维互动为形式,以全程反馈为保障,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的课堂,目标是让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导学案的作用
我们认为,导学案应该是将教材严谨、逻辑性强、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通俗、具体的知识。它是将知识发生的过程、学生的认知特点、所学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的方案,既有目标又有方法。其重点是在“学习引导”上,“导”和“学”是两个关键字。“导”是目的,“学”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
二、导学案环节的设计
不同课型的导学案所包含的基本环节和要求不太一样,但制定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是固定的:
(一)、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篇导学案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其他环节均为其服务。课标要求是制订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学习目标包含了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设计学习目标时要考虑目标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在陈述目标时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具体、具有可测性。其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在导学卷上必须以文字形式呈现。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设计要重点呈现学法指导内容,在这里教师给予学生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方法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方法的选择,选择何种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确如何有效地完成本
节导学案,并达到充分预习的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维度可在教案中呈现。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依据课标中的具体要求等确定;教学难点是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
(三)、学习过程
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设计是学案设计的最重要环节。是为达成学习目标服务的。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设计必须以“先学后教”为前提。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好学习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尽管各种课型有不同,但问题设计要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能力化原则。
学习过程的设计要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反馈、达标检测四个环节:
1、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的设计关键是设置好预设的问题和编好自学的练习题目,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科学组合,精心设计,由易到难,分层演练。一般可设置三级平台:知识技能训练,方法能力训练,实践应用训练。要切实避免题目的东拼西凑,杂乱无章的堆积,大搞题海战术,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更降低了效益。
其具体操作流程为:
第一步:单元引入。
第二步:明确学习目标。
第三步:根据目标自主学习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内容
第四步:记录疑点
2、合作学习:
这一环节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掌握较简单知识的基础上,把那些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问题提出来,和小组内的同学探讨交流的一个重要阶段,一般是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的。组内成员应该各抒己见,最后意见达成统一。若是意见不能统一,就要把问题提到全班或老师来解决了。
3、展示反馈:
这一环节是学生能力生成的重要环节。学生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先板演后讲解,教师要认真组织,控制好节奏,发挥老师的主导作
用。首先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另外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要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启发,于疑点、易错点处追问,对学生的发言及时梳理,在可以拓展生成的地方提升。同时老师也要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研讨,将自己的理解认识,感悟心得和学生一起交流,引导学生不断接受新思想,生成新方法,获取新知识,上升新水平。最后,还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简短的量化点评。
具体操作流程为:
第一步:分配展示任务。
第二步:小组代表展示,本组补充。
第三步:其余小组质疑。
第四步:全体学生参考板演修正后的准确结果对自己的导学案进行改错。
在学生讲解和质疑期间,老师要适时进行引导设问,也可把疑问抛向全体学生,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诱导学生深入地探究问题,总结新方法,发现新规律。同时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对问题加以总结和提升。
4、达标检测: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导学案的实施效果。
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达标检测试题,以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效果。答题时要独立思考,书写规范,按时完成,要像考试一样对待达标检测。教师要巡视学生答题情况,不做提示和讲解,到时间后可把试卷收起后批阅。
(四)、课后反思:给学生留出归纳与梳理总结、自我评价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学会归纳总结以及自我反思与评价中提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导学案应是集体与个人共同智慧的结晶
由于受我校单行班的限制,集体备课受到一定限制,建议小学语文、数学四、五、六年级教师结对备课,一、二、三年教师结对备课,英语三、四、五、六年级教师结对备课。七、八、九年级教师同学科间结对备课。遇到疑难问题报教导处,由教导处召开教研探讨会予以解决。
四、导学案的正确使用
1.不要因导学案中预设的问题而导致教学过程的僵化。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2.每节导学案也不可能都符合每个班级的情况,不能因制作导学案的统一性而弱化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每位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突发情况即时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和问题,并及时对导学
案进行取舍、微调等,同时授课教师也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性地利用通过集体备课产生的导学案,也就是“用活”、“活用”导学案。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计划 篇10
沙里寨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3年3月5日
为全面贯彻市教育体育局2013年工作要点,落实新课程理念,深化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继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继续在全校推行“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改革,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不放松,契而不舍,不断推进,务求实效。为确保改革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一)“学案导学”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和时代感
“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案导学”,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学案导学”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解决的是“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
“学案导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制“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三)“学案导学”,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案导学”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
(一)培训
开学初,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学案培训。
学校的培训抓好四点: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利用周一、周四下午七八节,组织教师学习课标、教材、学案相关理论,通过学习,熟悉课标、教材,掌握学案相关内容;
第二,抓好二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准确解读学案,研究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成竹在胸;
第三,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学案,熟悉“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上好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学案导学”操作的方法步骤,进一步推进“学案导学”的优化。
(三)使用
学案的使用范围是4一9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其他没有使用学案的学科,也必须按照“学案导学”的基本思想、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学案使用过程中,教务处要发挥调研、指导、监督、评价作用。利用常规检查、学科教研活动等,搞好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利用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加强过程性指导,优化“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抓住教学星级学校评比的机会,并注重结果性评价,促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学校要在管理、落实上下功夫.一是学案的发放。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学案及时发放到教师、学生手中,保证教师的二次备课及学生的课前预习。二是学案的使用。课前,保证两检查,学校安排备课组长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课后,保证两反馈,教师的自我反馈和学生的自我反馈都要落实在学案上。三是学案的检查。学校要定期组织业务领导检查教师的学案,重点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检查要细,记录要全,建议要准;教师每节课后,-要及时收交、、检查学生的学案,全批全改,写清批改记录,供学校定期检查。四是“学案导学”整理归档,教务处安排专人定期收集、整理教师“学案导学”,备教学星级学校评比及专项检查调研之用;教师指导学生定期收集、整理学案,供复习、备考使用。
(四)“学案导学”模式构建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既要减轻教师过重的负担,又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合作性,激发学生的自学潜能,杜绝课堂上虚假的表演,不搞花架子,做到基础知识当堂会,不但“堂堂清”,还要“人人清“。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从而获得大面积丰收。所以,将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结合起来,构建此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三维程序是:目标导学——讨论质疑——自测互结——盘点得失。具体说明如何操作。
1、目标导学:分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两部分内容。“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的三维目标,教师引入新课后,向学生展示说明本课的三维(知识、能力、思想)目标及重、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明确了方向“自学指导”是整个学生自学过程的一个缩影,是教师用文字的形式直接呈现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学生依照老师提供的“导学案”自主学习。学生要深入研读文本,熟悉教材,对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自学。对于学生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也不要急于解答,可在合作交流中通过互相帮助来解决。自主学习结束后,以为单位互相检查自学的情况,不会的问题再相互帮助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由全班讨论解决,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主要是不断观察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极力引导学生交流形式,在这一环节教师要体现四个“明确”即明确自学内容,明确自学要求,明确自学方法,明确自学时间。在这个环节不同学科还可以设置“自学检测”这一小环节,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这会对学生的自学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
2、讨论质疑:指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将疑难问题带到小组中讨论后仍然解决不了的再进行归纳整理,向教师求教。教师精讲点拨,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知识的规律性,完善知识的系统性。其中,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和书写习惯,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一环节在学案中没有预设,只留有空白,通过讨论质疑,学生在空白处体现疑难问题及总结出的知识体系。
3、自测互结:是指学生对本课所学的只是进行自我检测,目的是要通过变式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形式上采取同桌互批,小组串批,教师校批等不同形式。其中教师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充分运用“兵带兵”的战略,鼓励优等生帮扶学困生。要注意“堂堂清”和“人人清”,对于一些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强调学生当堂掌握。教师设计的自测习题,一定要分清层次,一般分为基础部分,提高部分和拓展部分,各科据此并结合学科特点设计的栏目和规定不一。但必须要用于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使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坚决避免一刀切和一锅煮的现象出现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材料,给学生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使“优等生”更“优”。学生在完成各自的习题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点评,从而掌握学生的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没有达标的一定要“清”,进而实现全面丰收。
4、盘点得失:这一环节是指教师和学生针对本课“教”和“学”的深刻的体味和反思。主要回味一下本课的得和失,以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和学习。就教师而言,教师要在课后总结一下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优点以及改进的措施;就学生而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创与所用,甚至是教师的所教,借助于书面语言真诚、真实、真情的再现出来。即回顾本节课教和学的过程并结合“自测互结”的结果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的诊断,找出差距和不足,制定改进的措施,以利于课后及时弥补,内容大致有“记学、记教、记做”三方面;可以写出得失、缺陷、困惑、创见等。可当堂完成也可课后完成。
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学案”,课后必须抽查并批改部分“学案”以了解学情。
2、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教学中要拓展学生思维。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寻找学生思维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4、要做到“四精”。精选教学方法、内容、习题、例题和提出的问题,这些都落实在备课上。精讲,指学生可自学的不讲,让学生自己理解的问题可不讲,不要满堂灌,落实在启发解惑上。精练,指课上多练,集体训练,落实在以练助讲的课堂教学上。精批,经过批改发现学生共性的错误,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5、教师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知识上、重点、难点上下功夫。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状态,使他们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中。
6、教师每隔一定时间后,要求将“学案”进行分科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教师也要将自己手中的“学案”进行整理,利于今后的改进和检查。
“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课堂上师生都以学案为中心线索开展活动,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方法更加清晰,师生双边活动更加默契,自主学习能力更加提高,使得各种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同时又极大地调动师生反思的自觉性。
三、切实抓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制订方案,拟订计划
学校结合实际,制订“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拟订实施计划。各学年组、学科组也要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细则,保证“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强化研究,求实创新
推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要重点加强五项研究。一要研究“学案导学”的思想内涵及实施策略,教师尽快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二要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正确处理“学案导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整合创新,构建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三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集中攻关;四要研究集体备课的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及形式发生变化,要积极开展对集体备课的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五要研究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导致评价内容、标准、形式的改革,学校会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三)强化管理,抓实过程
一是要强化管理。学校主要领导和业务领导对“学案导学”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每学期要分学科将“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料整理归档。
二要平抓实过程。学科组要先上研究课,研讨教学模式;学科组每周要开展一次集体研讨交流,每月要进行一次归纳反思,找出不足,改进实施计划;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完善。
(四)培植典型,示范带动
按照面向全体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推开的同时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及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推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是分学科组织“学案导学,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二是组织教师结合实际总结.“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经验与做法,开展教学论文评选,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
三是组织教师从自已的“学案”中选出优秀“学案”,从成功案例中选出优秀案例,参与全市评比,帮助教师研究好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学习,营造深入开展“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树立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和有力手段,也是创建学校特色的可靠保证。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学案导学”的相关理论,增强开展“学案导学”的意识。深化“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
(二)建立长期有效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是“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及保证。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具体 负责“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组织管理、指导与推进;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的作用,形成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核心、教师人人参与的研究网络。二要落实任务、健全制度。为保障“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各教研组、各学科组要科学制定方案,积极组织活动,扎实开展工作;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要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特别是备课与授课的管理,业务检查的管理,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三)广开校本教研渠道,推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校本教研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形成有效研究方式的重要支撑点。学校要切实通过专题式、案例式、观摩式和教学反思式等多种研究途径,来解决“学案导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立足校本教研,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有效的开展。
沙里寨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陈情表》学案导学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陈情表学案答案07-04
学案导学分层教学11-22
“学案导学”教学工作小结07-06
体育教学妙用学案导学11-14
陈情表虚词11-16
陈情表一轮复习用08-31
陈情表上课用课件10-21
人教版陈情表教案12-19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