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应用学案

2024-05-18

英语教学中应用学案(精选12篇)

英语教学中应用学案 篇1

结合我们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从去年新生入学开始, 我们英语教研组就开始尝试使用学案教学。我们设计学案主要遵循了以下几点原则:一、学案以习题的形式出现,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体现知识的规律性, 能让学生通过学案发现规律, 总结规律, 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二、遵循英语教学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学案的设计要贯串这一原则;三、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学情, 学案的设计要体现人人都可通过学习获取自信的原则;四、体现学生合作的原则。

我们使用学案导学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实现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的转变、由“注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的转变, 通过一年的使用, 该方式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我们组老师普遍认为使用学案导学好处有不少, 下面列举几项跟大家一起分享。

一、可以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案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提纲。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 学生根据学案的引领, 预先学习内容, 完成学案中设计的一些问题, 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知识, 提高了学习能力。目前, 学生能够通过这一过程中不断转变过去“不预习、只是依赖老师课堂上讲解”的被动学习方式, 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加强。在以往的学习中, 遇到陌生题, 大部分学生不去思考, 而现在学案的练习题与预习部分的设计, 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慢慢习惯亲自动手, 独立思考, 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课堂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课堂上, 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 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增加, 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使得师生互动更加鲜活, 更加生动。课堂正逐渐变成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地方, 变成师生情感交融、信息交流的地方, 变成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和增强自信的地方。

三、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们在撰写学案和应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 新课程的理念得到了提升, 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增强, 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对学法和教法研究的深度明显高于过去, 对课程整体把握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开始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 改变了教师过去“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增长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改善了教学心态, 增强了教学自信。

我们坚信, 以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符合新课程理念,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要我们扎实推进, 不断完善, 一定会带来课堂教学效果的崭新变化。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英语教学中应用学案 篇2

甘肃省兰州市树人中学 宁 辉

【摘 要】经过两年多对导学案的研究使用,发现在英语阅读课中使用导学案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英语阅读的方法及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语阅读;背景知识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主要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编号:GSGHB0484)的阶段性成果。

英语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就学生而言,许多学生在阅读方面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尤其是从八年级下开始,Go for it的教材中几乎每单元都增加了一篇篇幅较长,话题广泛的阅读材料,使得阅读容量增大,密度提高。如何在英语课堂内通过导学案的引导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笔者所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英语阅读课型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应用。

一、英语阅读课导学案的设计环节

经过两年多对导学案的研究使用,笔者发现,在英语阅读课中使用导学案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英语阅读的方法及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课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导学,课后反思等环节。

1、课前预习(包括背景常识,学习目标,自我检测)。

(1)背景知识。背景知识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背景知识的策略有很多种,比如,使用网络视频或图片资料、叙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辩论法、提问法、小组讨论、预测课文内容等。

以九年级第二单元Section A 3a的短文Full moon, full feelings为例,这篇阅读是关于中秋节来历的介绍,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内容,对于背景知识的激活可以采用叙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或提问法。让学生们自己上网查阅相关中秋节的故事及词汇,以此激发学生们对于本篇文章的期待和兴趣。

(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呈现较为简单,但是却是导学案的开始。阅读课型中学习目标的确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它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因此要注重英语阅读方法及策略的指导。②既然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看懂,那么操作性要强,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力求做到简洁、准确、清晰、全面。

(3)自我检测。“自我检测”环节是学生在进行了课文的预习之后,自己检查预习效果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以单词、短语、句型的检测为重点进行设计,旨在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最基本的词形变化,理解阅读中所涉及的短语及句型,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阅读文章奠定基础。

2、课堂导学。课堂导学部分的设计要注重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策略的指导。本环节的设计可以包括:

(1)快速阅读训练的设计。快速阅读是一种从文字中迅速、全面地获取有用信息的教学方法,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时,应先设计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并要求学生们在阅读时重点把握文章总体大意,不必记忆细节,忽略个别生词及难懂的词句。如在Full moon, full feelings这篇阅读文章的快速阅读环节可设计如下问题: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What story is the reading about?

(2)深层阅读训练设计。在学生们大致理解了文章内容之后,设计3~4个具体问题,可以是判断正误,也可是有关文章主要内容和主旨的问题,以此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深层阅读环节目的是寻找文章中某些特定的信息,因此要求学生们在阅读时视线应自上而下,注意who,what,when,where有关的内容,对于why,how等问题,先找到文中与答案有关的范围再分析回答。

(3)关于重点、难点导学及突破训练的设计。这是整个导学案的重点。课文中所出现的重要语言点都要通过本环节进行讲解和训练,但教师的讲解不宜过多,可以把正面讲解转化成句型示范或有足够思维量的问题情境,把一个个的新知识点化解成由浅入深的问题台阶,指导学生一一解决,从而最终达到熟练掌握。如Full moon, full feelings一文可设计如下环节:

①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入适当的词或短语。

Hou Yi_______the nine suns and_______he people on the earth。 A goddess thanked Hou Yi by giving him_______.Hou Yi_______to drink the medicine with his wife。 Pang Meng tried to_______the medicine。Chang’e_______give Pang Meng the medicine and_______it all。As a result,Chang’e became_______and_______the sky。Hou Yi was very_______and_______the moon at night,and_______his wife could come back。

②请写出下列单词的词形变化。

celebrate(v。)______________(n。)

tradition(n。)_______________(adj)

③注意单词lie及lay的词义及词形变化。

躺在那里的人撒谎说,他把钱放在桌子上了。

The man_______there_______that he_______the money on the table。

④大声朗读下列短语并学会在具体情境中使用它们。

in the shape of,shoot down,steal from,refuse to,call out,lay out,admire for

⑤你能找出文章中的从句吗?请用下划线在文中标出从句并试着分析它们都是什么从句。

(4)关于能力训练的设计要注意巩固所学知识,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点、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把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如在例文中可以设计:

①根据文章内容补充词汇并完成句子。

People like to a_______the full moon on the Mid-Autumn night。

The story of Chang’e is one of many t_______folk stories。

Hou Yi got m_______medicine for s_______down the nine suns。

②请同学们复述故事内容,比一比谁讲得最好!

3。课后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完成之后,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所学情况,将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记录下来,让反思和总结成为一种习惯。

二、导学案实施应用中的建议

1、将“导学案”上本课时的相关内容课前就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们清楚上课时要学习什么。

2、阅读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因此,上课时老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在快速阅读训练和深层阅读训练的环节,可采用提问、扮演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重点、难点导学和突破训练是课堂的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最终由学生进行突破。确实需要教师解释的,可适当进行讲解。

3、每节课后都应让学生及时作出本课时的总结,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并及时进行巩固、复习。

学案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篇3

关键词:学案教学;学习方式;教学反思;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08-01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展开,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明确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办法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相对于传统的教案,学案这种知识呈现方式应运而生,倍受推崇,得到广泛应用。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十几年的教师,更能深刻体会到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新的教学方式带给教学工作的影响。下面,我就谈谈应用学案这种教学模式在化学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案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体,教师的智力支持、资源补给为主导,通过学案的完成与拓展,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我讲你听、我强调你记下、我布置你完成”的被动学习状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提高课堂 效率,使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学案教学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学案教学要求教师在编制学案之前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每个人的教学经验,集思广益,精心编制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应用的易错点、强化点都集中体现在学案上,使学案成为易学好用的助学工具。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教法、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在合作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学案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案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展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在思维辨析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共鸣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表达,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一套成功的学案固然有诸多优势,但通过不同校、多学科的学案分析,发现在学案编制过程中还有以下两方面误区需要避免:

1、学案编写教案化,很多老师在学案编写时往往受到教学经验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提纲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学案”。试想,这样的学案,怎能摆脱“教授化”的影子,怎能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样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学案的落脚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编写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活动,不是教案的翻版,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学案编写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标准,要有助于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2、学案编写作业化。部分教师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的编组成一个个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学案”。如果依照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的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式教学的优势。所以学案绝不是单纯的另外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练习册”,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

导学案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4

导学案,又名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可以使教师能够走到学生背后,给学生提供方法指导和智力援助,让教学活动以教学知识的落实为中心,使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完成上来,自觉做学习的主人。导学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听课时抓住学习的重点和要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1.设计时应遵循问题化原则。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案上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针对性要强,不仅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问题尽量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要有实用性和思考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将学生引入课本,把课堂生活化,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2.设计时应遵循方法化原则。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适时地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导学案还要能体现出教师一些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不仅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更要有老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换句话说,也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给学生多长时间,学生要达到什么要求,学生自学后教师采用何种形式检查等。这样,学生才知道怎样用好导学案。

3.设计时应该遵循层次化、递进性原则. 英语导学案的设计,既要能体现出教师因材施教的原则,又要达到培养优生,激励中等生,鼓励后进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的。无论在哪个层面上,教师都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获取知识。问题设计时应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学和练的指导要有科学合理的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了解教材、读懂教材,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

4.设计时应该遵循参与性原则.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利用英语导学案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激励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的能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这样学生才能在参与中进行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取长补短。

三、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高效的课前预习。在课前将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同时,在自主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使学生比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精讲点拨的课堂。精讲点拨是以学生课堂上的相互讨论,独立自学为前提,需要教师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依据,在学生自学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精讲的知识点和语言要做到精。第二,教师有针对性地精讲,避免面面俱到,应以讨论和自学的结果为依据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第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答疑。课堂上经过教师点拨学生基本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发挥学生的自学讨论能力,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同时,教师要经常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的现象进行表扬,以鼓励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3.重难点突出的巩固练习。设计课后练习应注意针对课堂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对课堂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不知不觉地掌握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还要注意在设置不同年级学生的课后练习时要有所区别。较低年级的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高年级的学生应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课堂完成的练习题不应课后完成,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进行复习巩固,同时又能给教师直接的反馈让教师可以针对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四、导学案教学模式需要注意和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1.首先,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切忌顾此失彼.教师的导既要把握时机又要讲究艺术.教师要“背”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2.其次,使用导学案时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导学案的编写特别突出其过程性和创新性。因此在评价的时候,避免用分数去评价学生,要用课标,用具体的中肯的话语去评价学生。积极的评价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减少其挫折感。

3.其次,小组活动是导学案教学重要的表现形式,教师设计导学案时不能只照顾到优生,应让其他学生也有事做,也能真正参与其中,使小组活动真正发挥实效而不流于形式。

总之,导学案是实施新课标的一种尝试,它当中融入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新知,提升能力。但毕竟导学案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要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是我们的英语教学更上一层楼。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案导学教学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顺应了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案导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5

东营市东营区实验学校 王涛涛

摘 要 学案导学是以当前的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应试兼顾。我校已实施“学案为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有一年的时间,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关键词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学案导学式教学就是教师提前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成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自学阅读教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学案上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求解、得出结论。然后,由小组选出的代表展示各小组讨论、交流的成果。再经生生之间的讨论、补充、老师适时点评,精讲点拨以及当堂测试,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一、学案的编制

1.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老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节教学内容而制定,包括知识、情感和技能目标。其主要功能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自己学习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为学生的学习和检测指明了方向。例如,《分数乘法》第一节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我们是这样设计的:①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②能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③培养认真书写,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重点: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难点: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2.自主预习:这一部分的编制要求教师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过程和方法以填空题或者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或者阅读教材对本节课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3.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将课本知识设置成问题形式。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要思考什么以及从哪个方面思考。

4.限时检测: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和检测,设置联系题不要很多但是一定要有代表性,一般为选择填空2——5个,解答题1——3个为宜。要求学生当堂完成,通过限时检测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把重点放在学生出错比较多的地方,做到有的放矢。

二、学案导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环节 1.以学案为导,进行自学

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同,学案要在课前适当的时间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课本自己解决学案上的有关问题。预习工作会使学生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长期的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得到逐步的提高。要想完成学案上的问题和题目,必须对教材好好的阅读,这样学生就会通过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阅读过程不理解的教材内容发现哪一方面是自己的弱点,可以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进行重点听讲和理解。

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减法”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们给出以下题目让学生去复习旧知和预习新知:

⑴计算 ①(-3.5)+(-4.8)②(-4)+5 ③ 4+(-7.5)

3535⑵填空 ①()+3=10 ② 30+()=27 ③(-13)+()=6 ⑶自主预习

① 从温度计可看出4℃比-3℃高7℃,列式子表示为:()另一方面我们知道4+(+3)=(),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哪两个式子相等___。

② 因为()+(-5)=4;所以4-(-5)=();我们又知道4+(+5)=()所以哪两个式子相等?_____。

③ 9-8=();9+(-8)=();15-7=();15+(-7)=();从中又有新发现吗?由此,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来进行。进一步的得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用式子表示为()。

2.课上小组讨论,小组同学合作解决遇到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学校在实行“学案为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时就是突出强调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把课堂放手交给学生,凡是学生能通过合作自行解决的问题,老师就不要过多的参与。讨论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看是否是真的在讨论问题,是否是每一位同学都参加了进来,小组讨论中有没有遇到困难,课堂交给学生但不能浪费了,不能变成小组中好学生阐述自己答案的霸王讨论。讨论完成后小组要出代表说出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这个时候老师不要着急对小组给出的结果给出对与错的评价,而是要在黑板上记录下来,然后对比所有小组的理解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再评价对错与否,但一定要记住不要打击出错小组的积极性,要给于一定的鼓励,保证每个同学的积极态度。另外,对于大部分同学存在的共性问题,老师应当免于直接纠正,而是适当的补充问题来帮助暴露矛盾,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所在,再引导其得出正确结论。

3.老师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经过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会“导”,它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高妙的教学机智,精湛的教学艺术。一般老师可采取两种方式:点拨或精讲。如果一开始学习目标设置得当,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和教师讲解,大多数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并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但是到这一阶段学生们还不能牢固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甚至有些学生看似掌握而实际上是机械的模仿例题,并没有真正系统深入的了解所学内容,因此还要通过系统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计好变式练习,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和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充分的知识铺垫,其目的是借助旧知识推出新知识。

例如:①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式练习,首先我们知道完全平方公式为:(ab)2a22abb2

2但是当学生遇到(5x3y)却有的不知所措,所以针对公式,或者相类似的题目进行变式训练是很重要的。②新旧知识的衔接与应用也很重要,我们在运用配方法解方程x28x33时,首先要用x228x()2(x)2来铺垫,然后再引导学生把原方程化为(x4)49。

4.学生体会,总结反思。

①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内容做出小结,可以口头起来回答也可以写在纸上,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代表起来回答,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留下总结学生回答的板书。老师在黑板上留下学生的回答这一点是对学生很好的鼓励,学生会觉得自己的答案或者回答被老师写到黑板上了是一件很光荣和自豪的事情,是老师对自己的见解的肯定。

②学生对某概念、公式和定理的特点及使用方法进行总结。如:1,在学习同类项的定义中,一定要注意是含有相同的字母的单项式,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是一样的。

2,“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中,老师应让学生总结什么形式的多项式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什么形式的可以用完全平方分解,可以用立方差、立方和去分解等等。这种总结的方式,实质上是促使学生再一次构建这节课的知识结构,也是对学生头脑新的认知结构和固化过程。

③会观察,会分析同类型题目做出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关绝对值非负性的题目平时做的很多,但是很多同学遇到后还是会出去错,原因就是不会总结。做过的会,但是没见过的就不会了。其实本质上都是绝对值的非负性问题。如: 1.已知:x,y满足2.式子2x1212x2yy120,求7x3y的值。

取最小值时,x的值是多少?

概念区分性题目如:

3.注意区分,互为倒数和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已知,x2,a与b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求,2a2bcd(2x)的值。

三、小结

“学案为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新课程基本理念基础上的教学。总体思路是:以学案为载体,将学案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理论上的成熟,一年来的实践教学证明“学案为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我校是行之有效的。当然由于我教学经验不足,对各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了解的也不是很细致,所以文章难免有不合理、不恰当的地方,望各位专家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参考文献:

浅谈“学案”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篇6

“学案”要体现学生的学。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和堆积。因此。在编写“学案”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七个“体现”。

1体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让学生有条件学习

在编制学案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知识储量与要学的新知识的关系,要让学生有条件学习。其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与衔接,过渡要自然,衔接要精准。

案例1:平面的投影(节选)

这个学案是从“点的投影”出发。通过“线的投影”逐步过渡到“面的投影”。学生在学案上练习,只需要老师稍加点拨,即可获得知识。找准了新旧知识之间的结合点,让学生有条件学,就会显得很轻松。

2体现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编制“学案”时要有意识地将学习思路预设在其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训练思维,自觉地接受,愉快地学习,并逐步形成自身的思维。案例2:补视图和补缺线(节选)

做此例练习的思路是,首先通过学会形体分析的方法分析零件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再根据投影规律补画相关图线。从补缺线过程中体会到了形体分析的思路,然后能自觉地运用这一思路补视图和补缺线。在学案中还可以将线面分析法的思路呈现给学生。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体现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的方法有多种,老师在讲解时应当注意将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自主地学习。因此,在“学案”的编制过程中,就必须将学习方法隐含其中,让学生学会学习。

案例3:平面的投影(节选)

在这里,我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后解答,并总结其规律,其目的有三:①了解特殊位置的线和面;②学会运用比较学习法;③学会总结。

4体现课题组成,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项目课程打乱了学科课程体系和结构,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到一个项目中来。这不仅要求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必须全面,而且还要求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编制“学案”时一定要剖析项目课题的组成,分步呈现,将知识的要点、难点凸现出来,让学生知道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具备哪些知识,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等。

案例4:编制工艺过程卡片(小批量)(节选)

车削阶梯轴(如图)的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从学生编制的工艺过程卡片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暴露学生的缺失,无疑是帮助学生找准了补习的方向。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5体现学习任务,明确重点与难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学案”是有计划、有结构的学习材料,它不仅体现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确了学习的任务、重点和难点。

案例5:子程序的应用(节选)

在“学案”中明确了学习的任务、重点和难点,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只有长期坚持使用“学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6体现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个班级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肯定是不平衡的。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集体学习的方法,由老师进行讲述。对于个别学生难以搞懂的问题,可以进行个别的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案例6:编制工艺过程卡片(节选)

车削阶梯轴(如上图)的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大批量)

在“学案”中可以看出同样是编制工艺卡片。加工数量不同工艺过程也会有所不同的。学生在学会编制小批量的工艺过程卡片后。再编制大批量的工艺过程卡片。学生只有在获得成功之后,才会有进一步学习的念头,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是保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方法。运用“学案”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一次次地尝到成功的滋味,也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体现评价功能,满足学生成就感的需要

在使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激励机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人在获得成功时是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赏识的,学生更是如此,及时地肯定、表扬是非常有必要的,真诚的肯定和表扬,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对他们来说,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久而久之,学习就成了一种习惯。如案例6,对学生编制的工艺过程卡片(大批量)进行评比,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鼓励他们的创新之处,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英语教学中应用学案 篇7

一、导学案的概念分析

导向案即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与认知水平,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化的安排,设置相应的问题,使学生沿着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

导学案必须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基础,对导学案的准备工作要十分充分。同时,导学案不同于备课,其是经过教师的集体研究、个人备课以及再进行集体研讨而制定的。导学案不仅仅是对某一堂课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甚至可以对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进行制定,从而能够站在全局的视角,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

二、导学案在小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 一) 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科学控制

在进行导学案的小学教学应用中,教师可以将导学案分为三个步骤进行,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能力。

1. 课前预习

导学案的重点不是在于“教”,而注重于教学过程的“导”。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轻易干涉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做好对学生的启发工作,通过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小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中,需要进行问题的设置。选择合适的问题,能够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提升具有重要帮助。在这堂课中,教师可以设下悬念,比如“地震中的男孩最终得救了吗?” “最后的结局怎么样?”“遇到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做?”通过设置几个简单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就完成了导学案中的第一步。

2. 课中教学

在进行实际教学中,对于课堂的精确控制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课堂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是课中教学的关键。除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之外,还要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与展示、上台演讲等多种方式,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探究。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在进行圆柱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请学生亲自上台进行画图,考查学生的三维构图能力的同时,也调动了课堂氛围。 由于《圆柱与圆锥》在教学上难度较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教学进度,加强对个别知识点的讲解,从而为以后几何图形的学习打下基础。

3. 课后评估

课后的评估工作在导学案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研究与分析。导学案的编制与实行中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而关于这些问题,学生的体验最为直接。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进行教学的反思,并联合教学组进行集体讨论,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中,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问题,如何评价引导的好与坏,关键在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始终是存在疑问的,教师的任务不是一一去解决这些疑问,而是应该注重利用这些疑问进行教学上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结束后收集这些疑问,以不断推动教学的展开。

( 二) 避免陷入教学上的误区

不少教师在制定了导学案后,对于导学案的质量过于自信,以致于完全照搬导学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使得导学案的应用方法上僵硬、死板, 降低了导学案的设计初衷。同时,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过于看重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欲速则不达,影响了教学质量。当代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关注于学生在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相当多的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忽视了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与艺术性,降低了数学的美感。

三、结语

初中政治课堂中应用学案教学分析 篇8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应用学案教学,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制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也就是制定学案。 教师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时,要考虑到其是否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融合,以及其是否确实可行。 教师应将以下两方面因素纳入制定学案的过程中:第一,制定的学案内容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不能仅仅注重理论或实践,避免教学内容的单一化。 第二,制定的学案内容应具有分层特性,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例如,在进行“ 昨天与明天”的学习时,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意义,设计如下教学目标:首先,学生通读全文, 认识到如何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和学习,如何实现中小学学习的过度。 其次,对文章中的案例进行针对性的仔细阅读,并从案例中总结出初中生应具备何种素质,并了解面对新的校规校纪,作为一名初中生应如何遵守。 最后,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并对如何更好的承担新的角色进行思考,并以实际行动证明作为一名初中生应具备何种素质和能力。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总结出,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时,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紧密融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更有利于学生逐步接受新知。 在学案设计的最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证明作为一名初中生应具备何种素质和能力,这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加深学生对本节课以及初中生活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与分组教学相结合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应用学案教学,待教师制定好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后,需对教学目标进行实践。 从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看出,分组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案教学的教学精髓就是注重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和合作探究能力。 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或学生自由组成若干小组,便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例如,教师在布置好上述教学目标后,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6名学生组成,并在由学生自荐或组内推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长的职责是为组员分配学习任务。 以某小组长为例,其为组员制定了以下学习任务:首先,组织组员共同阅读课文,并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其次,选择做题能力强的学生做课后题,选择实践能力强及学校生活经历较为丰富的同学指导其他组员完成最后一项任务; 最后,待所有组员完成其各自的任务后,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并对初中生应具备何种素质和能力进行总结。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解答学生的疑问,或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具作为学习辅助工具。 教师要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学习模式,学生可实现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模式,从而更好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式学习。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成果相结合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应用学案教学,待学生完成小组学习和讨论后,需要向教师和全班同学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需组织两堂课的时间听取学生的学习成果演示。 在第一堂课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初中生的感受,以及对初中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在课堂上可将自己作为初中生在学习、生活及与人相处等方面的困难或认知大胆说出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主体价值观,避免学生出现消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做课后习题,教师可要求每个小组内推荐1到2名同学回答课后习题。 如果学生遇到疑难问题,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思考方向, 并引导学生写出正确答案,顺利完成课后习题。

在第二堂课上,每个小组需将其学习成果向教师和全班同学展示。 由于教师所布置的最后一项任务具有长期性和较强的实践性,更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每个小组进行教学成果展示的方式各有不同。 有的小组选择用视频记录的方式对学长的初中生活及其对初中生活的感触进行采访,有的小组选择用访谈的方式采访同年级同学,有的小组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30名初中生的初中生活状况以及其对初中生应具备的素质进行调查,并进行总结,有的小组用小组成员的亲身经历作为讲故事的故事主体。 待学生完成学习成果展示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并给予相关的奖励,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

“学案”导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9

1. 学生明确“学”什么

美国教学目标研究专家马捷尔 (R.F.Mager) 说过:“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优良的教学目标, 学生经常自己就可以学得会。”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教学目标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开始之前, 应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他们能够做什么, 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的技能的期望, 还能使他们看到教材的基本结构, 便于他们对新的知识加以组织。

1.1 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多是这样表述: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 让学生知道影响响度的因素, 并掌握振幅与响度的具体关系。

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这样的目标, 很抽象。课堂教学目标应体现学习目标本质, 以学生为行为主体, 表述要具体可操作, 外显性和可见性, 使学生明确学什么, 怎样学。目标的描述应包含三个要素:学习的知识内容、学习过程的方式、能力发展的内容。

改编建议:1) 通过观察音叉敲击和鼓面振动等具体的实验,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通过观察真空铃声实验, 认识到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介质 (条件) , 即真空不能传声。

2) 通过手拨钢尺等实验的探究, 学生知道振幅是影响响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并认识到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1.2 学案中“隐性目标”的实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 它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工具, 其目标是隐性的。那么如何将这一隐性目标实现。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情感现象, 都是情、知并存且相互交融的实体, 教学内容要具有情感性。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去感受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 感受尊重客观事实的“真”;去体会前人利用科学造福人类并推动文明发展的“善”;去感悟物理规律中蕴涵的和谐和哲理的“美”。

2. 教师“导”什么

“学案导学”的核心是“导和学”, 教师主要在“导”。导的形式多种多样, 导自主学习, 导思维, 导学法, 导创新等。

2.1 学案导读, 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借助学案和教材阅读自学, 二是动手实验探究。

对学生的阅读学习, 教师要明确问题是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通道, 所以学案中, 教师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先知合理整合, 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做好由浅入深、分层递进。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索, 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组建者”。并且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学生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观察生活现象等。从而使物理教学与科学、社会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 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使学生尝到收获的滋味。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探究学习是物理教学中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 因此, 物理新授课的教学大都要围绕实验展开。学生的“动”是基于老师的触发, 它是由教师不断引导以及深入各学习小组共同研究, 发现问题及时点拨指导, 才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探究, 不至于影响后续环节的学习。

2.2 问题引领, 培养思维。

“导学案”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学生学习提纲, 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 创新并培养思维的重要手段, 因此, 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依据学情, 为学生创设激发情趣、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并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

2.3 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 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 则终身受益无穷”。教师要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入手, 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 掌握最佳路径, 使学生不仅“学会”, 还要“会学”, 即学法指导。

2.3.1 指导学生掌握物理研究的科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了新课程实施中一种重要教学模式, 其研究方法的指导:物理理论建立的一般过程, 即提出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处理———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应用。教师要有意识地沿着这样途径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对物理理论建立的过程中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加以指导。如:观察法, 每次观察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说明什么问题, 同时使学生逐步养成有意观察习惯;实验法, 在教学中都注意实验原理的分析和实验设计思路的剖析, 以便加强对学生进行设计思路和方法的训练等。还有控制变量法, 类比法, 推理、概括等方法。

2.3.2 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

要学好物理, 就必须熟练的记住有关的概念、原理、规律和公式等等, 因而在物理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记忆方法, 以达到牢固地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理解法、比较法、归类法、口诀法等。

2.3.3 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有的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却无从下手, 因此在平时应十分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归纳和总结, 找出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规律。同时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整体结构, 形成知识网络, 来掌握知识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英语教学中应用学案 篇10

简单说来, 这种模式主要分为三步:一是问题导学: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二是合作探究:学生课堂展示、探究、交流, 教师点拨, 师生、生生交流;三是反馈训练:反馈、练习、拓展、提高。

下面具体谈一下“三段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阶段:问题导学自主学习 (5~10分钟)

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三段导学案”发给学生, 接着发布自主学习内容, 展示本节的学习目标及思考题。然后组织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并自主努力完成学案中的相关问题。

1.明确“学习目标”:教师事先把学习目标明确展示于“导学案”上。上课伊始, 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 使学生心中有数, 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2.出示导学提纲:明确自学的时间、内容、方法和要求。力求做到设计出依纲据本, 能挈领教材内容重点、难点, 能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问题”, 为学生自学提供“路标”。

3.学生自学:自学一般要在课上进行, 学生依照“导学案”,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找出疑难问题, 标记后作为下段合作探究内容。试做导学提纲中提出的练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 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 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 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 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 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教师指导自学, 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第二阶段: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0~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依照导学案进行探究性学习。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 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形成共识。

1.把学生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难题、在自学中生成的问题及老师预设的问题形成合作探究的议题。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师与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互动式学习,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力争突破难点, 解决重点。3.自主完成课本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 主要作用是导学、点拨、补充、点评, 努力做到学生会的不讲, 经讨论能会的也不讲, 尽量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 动眼观察、动口交流、动手操作。讨论中激励学生开动脑筋, 各抒已见, 大胆争论, 在紧张的研讨探究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努力使课堂达到“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的效果。

让各个小组的同学进一步交流自学心得,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可在小组间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在黑板上, 由全班同学讨论解决。学生能够解决的, 由学生解释, 不能够完成的老师重点点拨。

第三阶段:训练反馈拓展提高 (15~20分钟)

学后的训练是检验学习效果, 巩固所学知识, 化知识为能力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督导思维训练, 力促温故知新, 使学生拓宽知识面, 发展思维, 磨炼意志, 提高学习力的重要形式。训练的过程是老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评价提升的过程, 也是用训练这种检测方式对老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1.完成随堂训练题。作为达标检测的试题具有巩固拓展性, 设必做题、选做题。2.要求学生快速高效、独立完成。老师巡视督查, 提醒纠正不良习惯和做法。3.当堂完成作业。老师尽可能地现场批改部分作业, 及时反馈矫正作业中的问题。训练题由本年级学科老师集体备课时统一拟定, 并统一印制, 训练题力求做到具有典型性 (突出重点、难点、考点, 知识加深拓宽) 、针对性 (能使差生“吃了”、中等生“吃好”、优生“吃饱”) 、量力性 (难易、题量适度) 。教学生学会反思。让学生去反思, 反思什么呢, 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失误, 反思自己的不足。

综上所述, “三段导学案”首先, 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授课模式, 先让学生自学, 自主测验,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其次, 在自主测验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析讨论, 突出了重点, 而这一部分内容通常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同时突破了难点;再次, 最后的巩固练习阶段是对学生当堂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主要优点就是选题具有针对性, 当堂反馈, 减轻了学生要做大量练习的负担, 真正做到了精讲精练。如我在进行《串联和并联》的教学时, 先发下导学案, 让学生明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然后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之后小组交流讨论提出共性问题, 统一了答案之后再让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 最后是验收阶段, 做到当堂反馈, 整节课下来教师就是一个引导者,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导学案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篇11

关键词:导学案 主体 主导 优势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由以前的“主角”变成“导演”,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开始推广。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有很多收获和体会,和各位一起分享。

导学案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案的总体思路是:以学案为载体,学案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随着教学实践的研究,它正走向成熟和完善。

一、导学案的优势

导学案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

1、导学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往学生学习被动,像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亦步亦趋,无所适从,学习起来感觉吃力,索然无味;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即使教师布置预习任务,他们也只是草草地看一遍,敷衍了事。但自从实施了导学案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一个是课前的预习,发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识,以便课堂上能重点把握,减轻课堂压力。第二就是学生经过预习,往往能解决新课中一半以上的问题,当他们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感悟走进课堂时,能够主动提问、踊跃发言,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活”了。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导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这种教学活动,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进行《大战前夜的较量》的教学时,我设计的其中一个预习任务就是让学生看电影《重庆谈判》。这样学生对本课的重点重庆谈判有了一个形象直观的印象。在通过课上导学案的引导,学生们基本上能从谈判时间、地点、人物、结果等方面掌握重庆谈判。因此有了导学案的这个设计,学生的预习才从真正意义上落到了实处。

2、导学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与传统的教案相比,教案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只有教师本人能够看见,最多在上课前给学生说说而已,印象肯定不够深刻。而在导学案上学生首先看到的就是本课时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一目了然,在学习时随时可以回顾目标,学习的指向性更加明晰,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以往的课堂总是满堂灌,教师不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只是照本宣科,没有任何针对性。自从实施了导学案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学习目标,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演员而是导演,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展示,教师只起到点拨的作用。教师的“教”是精讲重难点,是指导学生学法,是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教师的“导”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从此课堂不再是实施满堂灌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交流、教学相长、教学合一的课堂,也将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进行《巩固新生的政权》的教学时,我设计的导学案中,运用小组讨论法,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朝鲜战争爆发后,我们国家要不要出兵援助?让学生们自己组成小组讨论,然后在各自派出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这样即突破了难点,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又让学生针对本课的学习,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我有意识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探索,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不仅学得好,而且学得快乐,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习效果。

3、导学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前我们的学生至少需要准备两本本子:一本是课堂笔记本,把老师上课讲的重要知识记下来,以备复习考试用;另一本是作业本。而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学生往往还会买各种复习资料,而这些复习资料往往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和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说的学生负担过重,实际上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以导促学”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有了导学案之后,学生课前预习、上课都用这一张导学案,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导学案”的订正笔记栏处补记。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其它作业本或资料。过一段时间,学生把“导学案”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导学案上的作业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来编的,只有这样的作业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一代十,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导学案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反馈练习。既要有针对学生预习效果的练习,也要有一定量的当堂训练和课后思考。题目设置要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重点、难点,有一定的梯度,难易适中。这样每一课的知识尽量当堂掌握,在四十五分钟内要效率。经过实践学生的历史成绩大大提高。

4、信息容量大,能够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如:精彩的导语、相关的历史知识,历史地图、人物介绍、课件等。老师或是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出课件,或是从网上下载丰富的历史影片在课堂上展示。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资料来源少、时间紧的问题,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动手做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展示的过程更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如学生下载的《建国大业》《开国大典》《上甘岭》《高考,我的1977》等影片深受学生的喜爱。

5、导学案有利于教育资源共享。在集备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的导学案,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享。减轻教师备课的压力,也有利于带动年青教师的成长。即使是不同学校的教师也可以相互借鉴。

二、使用导学案存在的弊端

任何教学形式都存在两面性,有利,同时一定存在弊端。

1、预习的真实性与实效性。预习环节是使用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否养成,还直接影响课堂展示能否顺利进行。如果学生的预习时间不是很充分,预习方式不落实,那么课堂展示就将流于形式。或上成学生的对答案课,或上成习题课,或上成老师的展示课,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发挥。现在学生手头有不少教辅,学生在先预习时直接查看教辅,走了捷径,一下子把书都看懂了。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第一,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学生读书只是向课本和教辅查找答案,没有思考的读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读书代替思考,导致读书和思考都浅尝辄止。第二,容易造成“假知”,使教学失去针对性。教科书+教辅的阅读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学生只要认真看看和查找就可径直地获得知识,把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所必然要碰到和解决的各种必要的疑问、障碍和困难隐蔽起来,这样的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找不到它的着力点。学生在课堂的展示也因此带有“泡沫”和“虚假”成份。

2、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限制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极具个性的激情讲解在传统教学中是最吸引学生的地方,而使用导学案后,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种讲解是难得一见了,课堂虽不缺乏热闹却总让人感觉缺少一种激情,一种是学生毕生都难以忘记的激情。特别是千篇一律的导学案扼杀了老师的个性,使得一些“天才型”的教师受制于导学案的框框,教师个人的自主性、独创性及个人的教学风格会大打折扣。

3、导学案与多媒体之间的矛盾课堂上使用导学案时是否要配套课件,如果单用导学案我们是不是就回到了没有多媒体的时代了?一直以来,我觉得课堂上使用课件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专注程度,因为所有学生的目光都集中于一点,而且对于课堂上将要讲述的东西有一定的悬念。但是如果导学案和课件完全一致,似乎又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所以如何将导学案和课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看来还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尝试。

三、运用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实践,我觉得在使用导学案时,必须解决好教师、学生、学案、知识四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导学案的编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写。要注意导学案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二,正确处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二者不可偏废,既不能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也不可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教学。对于学生没有知识基础,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的讲解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要讲解透彻。

第三,教师要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对此,教师不可拘泥于学案而置之不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其问题灵活处理。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导学案的实施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它的完善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智慧和付出。“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在所有历史教师的努力下,历史教学与导学案更加完美的结合,从而让历史学科起到传授历史知识,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

英语教学中应用学案 篇12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英语,教学,优势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 无论从教学方法还是从教学模式的角度上来说, 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都是备受各方人员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对于语言类学科而言, 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能够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目的。而“导学案”作为一种具有极强实践性以及引导性特点的教学模式, 非常适用于英语学科的教学。本文即重点围绕该问题展开分析:

1. 导学案教学模式及其优势分析

导学案是一种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所设计的, 能够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辅导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在导学案的支持下, 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 以教师的指导为辅助动力, 使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主性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同时, 导学案将教学的着眼点自课堂延伸至课堂外, 从对课程的预习入手,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 学习更加的主动与自觉。

从初中阶段的英语学科教学角度上来说, 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 对于教学方案的实践性有较高的要求。结合相关的调查研究资料来看, 初中阶段部分学生在英语学科学习中缺乏主动性, 英语学科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在英语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特别是对繁杂的学习内容而言, 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部分学生甚至出现畏惧学习的问题。而通过应用导学案的方式, 能够强制学生从预习阶段入手, 量化教学指标, 督促学生主动学习, 引导学生体验英语学科学习中的成就感, 培养自信心, 从而凸显主动学习的价值。

2. 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学案的步骤分析

第一阶段为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自学教材: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作用之下, 预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预习教学内容时更具针对性。在预习阶段, 教师同样可以提供适当的辅导, 使学生的预习质量能够更加有所保障、

第二阶段为课堂探究, 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 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作用之下, 教师需要集中整理学生在学案中所表现出的问题, 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分析。教学重点应当以学生交互式讨论为主, 尽量使所讲解的内容更具条理性、层次性、实用性、以及精简性。

第三阶段为课后巩固, 通过反馈检测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遵循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 由浅入深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反馈检测。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 要求教师利用课堂时间, 指导学生当堂完成测验, 自行了解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同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教师, 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并加以改进完善。

3. 导学案的应用——以苏教版为例

以苏教版英语“Shopping”为例,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为:引导学生了解在日常购物中的主要单词, 掌握购物这一语用情境下语句的主要表达方式, 并在实际情景中加以应用。基于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 主要的教学要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师生之间对话, 引导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中, 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掌握与“Shopping”相关生词的读法, 同时对相关单词的意义加以理解与掌握。进而, 要求学生通读本课时资料中的对话, 了解与“Shopping”这一中心词相关的语句表达方式, 并掌握在情境中对以下典型句型的应用方法: (1) “What can I do for you”; (2) “How much does it cost”。最后,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 落实导学案, 具体步骤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步, 引导学生使用记号笔标注本课时教学资料中的生词, 播放生词标准录音, 同时结合生词音标, 模仿读音中的生词读法。

第二步, 引导学生跟随标准录音, 对本课时教学资料中的对话进行阅读, 阅读期间用记号笔标准自己认为难度较大的语句, 然后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阅读任务。主要任务为:

任务一:完成本课时资料中的任务题目;

任务二:对本课时资料当中两段对话当中的同义句进行标注, 同时单独列示;

任务三:完成本课时资料中的表格数据;

在按照以上步骤落实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过程当中, 导学案的编制需要遵循一定原则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个体性与灵活性, 所编制的导学案应当充分考虑教学情境方面的特殊性。对于本文所例举的以“Shopping”为核心的话题而言, 话题并不新颖, 学生接触较多, 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活性, 但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话题学习的主动性。而在此过程当中, 就需要通过编制导学案的方式, 发挥其“导”学的职能, 有重点, 同时也有难点, 能够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同时, 促进学生基本能力的发展。

3.2 学生与教案的对话, 以预习促进课堂生命的发芽

在以上有关导学案教学步骤的实施过程当中, 实现了导学案与学生, 文本与教师的良好“对话”, 第一阶段使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目标与方向, 第二阶段使学生真实感受课时资料的内涵与精华;第三阶段使学生更为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反思中, 优化学习质量。

3.3 基于交互式对话, 促进课堂教学的延伸

交互式对话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暴露出来。针对暴露出的问题, 教师能够及时辅助学生加以解决, 同时, 通过当堂测验的方式, 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估, 实现对课堂学习的延伸。

总之, 在初中阶段英语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 “导学案”教学模式凸显了教师的引导地位, 同时侧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 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交互, 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的提升。同时, 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引导下, 还能够帮助学生发展思维, 优化英语素养, 最终达到提升英语学习质量水平的目的。本文重点针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 切实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世儒.科学设计导学案构建英语高效课堂[J].教育界, 2013, (29) :32-32.

[2]黄霞金.英语导学案编写的分析研究[J].读与写 (上, 下旬) , 2014, (6) :132-132.

上一篇:防渗加固设计下一篇:同步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