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课题

2024-06-16

校本教研课题(精选10篇)

校本教研课题 篇1

侯家岗乡初级中学自XX年荣获“上饶市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以来,学校能积极发挥校本教研的基地功能和辐射作用,为我县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为全面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xxxx年4月以来,我校就复评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强调了纪律,明确了职责,进行了阶段性的自评,在自评过程中纠正了一些做法,不到位工作得到了很大改进,资料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现将自查自评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提升了校本教研管理水平

校长能严格按照《上饶市教育局建设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做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领导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能很好地履行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学校成立了以业务副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导干事具体负责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落实了工作,学校后勤为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了所需的经费。

二、制度完善,推进了校本教研教学改革

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健全了校本教研工作管理和奖励制度,每学期开学之初就制订好了切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工作机制,每个教研组都出台了全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

三、过程管理,丰富了校本教研内涵意义

学校能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计划,逐一予以落实,并有实施记录。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能做到:教研活动有主题、教研时间有保证,教研方式有规范,教研过程有记录。

四、工作成效,深化了校本教研实际效果

教师能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多人次在公开教学中获奖,一人次荣获全县语文学科带头人和省级骨干教师。特别是英语听力竞赛,不少学生获省级荣誉,在全市、全县名列前茅。读书活动和《中学生之友》阅读征文活动中多人次获省级表彰。但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不够,开发校本课题还有缺陷。

五、工作特色,彰显了校本教研活动氛围

在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和创建方面,建立了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教研模式,结合学校实际,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校本培训。

我校的校本教研自评工作按照以评促纠、以评促建、纠建并举、校本兼治这一原则,严密实施,严谨操作,严格要求,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工作和谐发展。

校本教研课题 篇2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非常清晰, 就是要通过研究, 使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有所提升, 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迅速, 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契机。

对于教师来说, 不仅需要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的阳光照耀, 也需要实践性理论的雨露滋养。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 才有可能使教师教学水平迅速提高。与教育专家相比较, 教师的实践性研究可能仅存于特定背景下, 是针对特定环境、特定学生才行之有效的经验性知识, 这些知识不及教育专家提出的理论严密, 也并不像教育专家提出的理论那样普遍地适用于所有学生, 但是小课题研究成果是一线教师通过自身的实践、通过不断的验证而得出的理论, 这些理论异常地鲜活生动, 是完全可以作为案例被其他教师借鉴的。承认并推广小课题研究的成果, 不但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的素材, 也可以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 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研究中, 从而使教师关注自身教育实际, 并对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小课题选择“小”而“精”

在一些学校举行的校本研究中, 研究课题是由学校领导或一些骨干教师确定的, 教师往往被置于教学研究的最底层, 教师对于课题的确定缺少发言权与决策权, 无论对课题是否擅长、是否感兴趣、是否有信心, 从学校领取课题而后为了完成任务进行研究, 这样的研究效果自然受到了影响。

小课题研究在选题时, 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与实际性。教师在一线教学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 课堂就是教育问题的发源地。面对诸多的问题, 教师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措施。教师可以把平时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到一起, 选择其中比较迫切需要解决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课题, 继而查阅资料积累素材进行研究。教师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自主性较大, 例如, 可以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后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在反思中寻求课题;在与同事、专家、学生的交流中, 更多地了解了教育教学情况, 激发出教师对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的探究欲望, 也可以成为研究课题;在总结自己的经验后, 可能会发现一些方式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系统性, 值得其他教师借鉴或推广, 或能够对自身的教师职业发展有利, 就可以对这些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分析, 并形成课题。

小课题研究从小问题、小现象着手, 以小见大, 不好高骛远, 在小问题中体现大道理。教育教学中可供教师选择的课题也非常多, 在选择课题时, 就应做到主动把关、善于筛选, 没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不选, 没有研究可行性的课题不选, 不能对教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的不选, 课题的数目不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而是“越精越好”, 越能见成效越好, 越能对教育教学有促进作用越好。

三、小课题研究方式简单易操作

小课题研究的方式简单, 确定好有价值的课题后,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积极地付诸行动。不同于以往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主持的课题, 或是各个级别教育行政部门立项的课题, 在研究时要求教师采用固定的方式, 小课题研究的方式灵活多样且不拘泥于形式, 可采用调查法、案例法、观察法等, 只要是切实有效地对课题研究有益的方法都可以使用。教师只需在平时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收集课题的相关资料, 及时记录并整理原始资料, 也可与他人沟通交流, 在实践中研究, 在研究中实践, 反复验证课题结论的可行性与效果。淡化过程, 强调效果是小课题研究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优点, 让实际教学为理论研究提供素材, 让理论研究服务于实际教学, 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 服务于教育事业。

四、小课题研究过程精彩不乏味

千千万万的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但这些经验仅仅存在于教师的潜意识之中, 遇到什么事情怎样解决更合适往往只是心中有数, 这种潜意识只是零散地存在着, 遇到某种特定情况被从大脑中调出来使用, 并没有形成一种可供他人借鉴和学习的理论。小课题研究就是要求教师自主自觉地积极投身于教研中, 从而将千千万万教师积累的丰富的、珍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整合起来, 把零散的仅存在于潜意识中的知识构建成为有效的实践性知识, 从中提炼出精华部分, 以供他人分享, 使这些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体现价值。

作为教师, 看着自己的经验形成理论, 又将其与他人分享, 体现了自己价值的同时又无私地帮助了别人, 因此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感受是快乐的, 精彩的。

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工作普遍较繁重,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任务已经让人非常疲惫, 再做其他工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是小课题研究的过程简单, 不需要教师付出过多的体力劳动, 也没有固定的研究方式限制, 研究内容又对教育教学有促进作用, 这种研究对教师并没有产生压力, 使教师心理上没有负担并且较愿意主动的接受。

五、小课题研究成果表达形式多样

不同于其他课题研究, 研究成果必须要以论文或是著作的形式体现, 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除了撰写论文, 也可以是教育叙事、教育心得、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经验总结、日志等等多种形式, 只要能够很好的阐述课题成果, 能够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具备教学实践意义, 都可以作为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

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的有机结合 篇3

一、基于课题研究创建科学的校本教研管理体系

尽管课题研究非常符合学校教师的科研需求,并且是教师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及相关专家的技术理论支持,加之小学教师的工作任务较重,薪酬较低,理论知识不够完善,课题研究困难重重。比如课题研究不够规范,具体的研究活动时间较短等,进而降低了研究活动的成效,给课题研究的长远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小学课题研究需要构建多方互动的网络系统,校长室、专家组、教导处组成教研管理核心机构,直接组织、管理、指导学科分支机构展开教研;同时,分支机构为核心管理机构提供决策资源、实践支撑,两者互动。

由于工作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其中如果缺乏一些较为先进的理论知识,这样就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局限性,研究结果逐渐趋于大众化、形式化。因此,课题研究必须进行专业引领,其实质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并重。

二、 把课题研究融入校本教研平台中

(一)有机结合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创建基础平台

以往的教研模式较为落后,并且小学的科研工作往往得不到教师的支持,教师片面认为,课题研究工作仅仅是课题组成员的任务,即便完成了研究依然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升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兴趣,学校需要把教学工作与研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研究模式。教师针对自己在学科教学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分析,形成理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和方案。再展开具体研究,最后及时进行总结、应用,逐步改善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水平。

(二)通过创建网上交流平台加深教师之间的沟通,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在所有的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首先应该落实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教师之间的团结互助与科学的沟通,只有这样得出的研究成果才是真实有效的。为了更好加深教师之间的合作沟通,学校应该创建科学完善的网上交流平台,使教师彼此间共享信息,促进沟通,还可将这种需要彼此信任的团队合作行为方式渗透到日常的教学研究中。

(三)创建合理的指导平台,增加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之间的学习机会

在课题研究工作的落实过程中,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知识,但理论知识相对缺失,如果能够与专业研究人员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就会更加完美。学校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邀请专业的研究人员来校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增进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课题研究成效。为教师和研究人员营造一个公平、宽松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对新型教研理念的了解、应用。在专业引领活动中,专家重在把优点说够,把问题说透,给教师的研究以切实的帮助,及时解除教师在研究中的困惑。同时教师要敢于与专家观点交锋讨论争鸣,从而在与专家对话碰撞中,掌握理论的同时又培养反思批判整合的能力,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研究风格。

三、课题研究工作的讨论及建议

1.讨论

(一) 传统的课题研究过于重视研究数量,轻视研究成果

由于教育部门评定学校的标准是学校课题研究的数量及水平,因此一些学校为了学校的评定不惜争取更多、水平更高的课题。至于课题研究怎样实施,会取得怎样的成果,这些成果有没有解决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学校领导已不关心了。

(二)传统的课题研究比较关注研究形式,忽略了研究过程

一般学校的课题研究流程如下:申请课题研究项目——课题立项——举办开题大会——结题大会。其中,学校对待开题大會非常热情,中间阶段的研究工作鲜有人问,结题工作同样是走走形式,这样得出的课题研究成果无异于“闭门造车”,实用性较差。所以要想让课题研究的成果有实效性,就应该狠抓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

(三)传统的课题研究过于注重表面形式,忽略了实践操作

教师的研究方式就是查阅资料后,经过相关的理论推理得出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实践性较差,特别是那些与教学有关的实践性课题研究鲜有人问津。

2.完善对策

(一)养成带着问题去做课题研究的习惯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想做好课题研究,首先需要找到教学中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就能够提升研究准确度。

(二)充分落实每一项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工作不仅包含前期的调查、中期的检查,还包含后期成果的检验,每一项工作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重点为立项和开题搜集论证,中期工作要注重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后期工作主要注重研究成果的实效性。

(三)把课题研究职责落到实处

四、结语

要想实现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之间的有机结合,首先应该协调好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关系,其次还应该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改善小学教学氛围,提升小学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养成带着问题去研究的习惯,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成效,不断推动小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总而言之,课题研究是小学校本教研的主要载体。

校本教研课题阶段性小结范文 篇4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

时间飞逝,新的一个学期又来了,我们在这学年中申报的课题是《尊重与信任,提高课堂实效》,在紧张、忙碌中课题研究中,成绩喜人。现将现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做阶段性总结如下,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

1、勤于学习,不断更新观念。

本学期,认真学习每期《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师》以及《中小学现代教育》等。能按要求做好笔记,能及时在网上做好自己反思和学习心得。

2、加强教学实践。

能按计划上好每节课,上课前认真备课,认真查阅各种资料,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好问题情境,力求问题情境能体现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探究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产生对数学进行探究的愿望,并展现出良好的创造性。

3、深入开展研究活动。

在课题研究中,我积极思考,反复研究,认为人类的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因此在本学期的课题研究中,我发现“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实践我知道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如何在课堂上做到尊重与信任学生提高课堂实效呢?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爱学生,要了解学生

不了解学生,不熟悉自己教育的对象,就像在黑夜里走路。因此要重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爱好和才能、欢乐和忧愁。不仅要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而且要窥探孩子心灵的奥秘。使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要爱所有的学生,不但要爱聪明、活泼、可爱的学生,更要爱差生、特殊生、顽皮捣蛋生、一般生。特别是对毛病较多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热忱地关怀、帮助他们,控掘他们心灵深处埋藏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只要该学生稍微有进步,就肯定表扬他,课堂上给他创造表现的机会,适当多提问,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学会了自尊,学会了做人。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尊重、怀疑、讽刺、挖苦,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挫伤他们的自信心。相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这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三、精心做好课前准备,为高质量的课堂夯实基础

1、深刻领悟教材,仔细揣摩教材,然后创造性的运用教材。

“五个”注意:

(1)注意对学生学习实际的了解,对学生已学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会加强了解,研究学生学习的困难点,除了有感性认识外还要加理性认识。

(2)注意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转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制定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手段,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3)注意深入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4)注意设问的有效性,不要随意。从难度、坡度、针对性、启发性、明确性、开放性等方面注意。

(5)注意体现整体思考,注意将一学期的内容综合考虑,已学的内容、现学的内容、将来学的内容很好地融入。

四、落实课堂常规,使课堂纪律走向有序化、课堂结构走向科学化。

1、良好纪律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虽然我们强调“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但是他应该建立在有序之上,课堂没有秩序,课堂成为市场,吵吵闹闹,讨价还价,乱作一团,这种课堂教学的质量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强调从课堂纪律走向课堂秩序,强调学生学习有序,教师授课有序,师生双边合作互动有序,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规范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的重要措施。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行为习惯无不时时刻刻潜默移化地影响着学生。课堂上教师应善于使用无声的教育手段来达到教育学生的效果。教学流程、重点难点、方式手段、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等教学常规应精心设计、整体安排、针对实际、实时调控。努力使课堂教学走向有序、科学、高效。强化课堂教学考核,要坚持“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训练手段,做到当堂训练,当堂检测,每天巩固所学知识、提优辅差,每周系统回顾,人人过关。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提倡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这“双主体”的定位,是教育思想的一种传承,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认识新突破,体现师生“协同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愉悦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所以,在每一堂课前,教师要精心预设,准备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的开发资源,适时准确的评价。在每一堂课中要关注生成,宽容的接纳生成,理智的认识生成,机智的筛选生成,巧妙的运用生成,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2、立足学生,师生互动,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动态的设计自己和学生在课堂里的实时位置。以学生主动学习、潜力开发和多方面发展需求的满足为目标,不仅教知识,还教结构,同时教学习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课堂教学,要注意能从预设的教案转移到学生的思维和活动的反馈与调节上来,要快捷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灵活采取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时俱进,创生课程事件。

3、精讲多练,以练为本,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精讲以突出灵活:多练以巩固知识,课堂教学以练来检查教师授课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课堂训练的时间必须加以保证,必须安排足够时间保证训练的有效和高效;课堂训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师生互相配

合,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学习热情始终保持最好状态,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而失去训练效果。精讲以突出准确:即教学目标要准,针对学生要准。具体表现为科学性、量力性和程序性。科学性:传授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如果学生接受了错误的概念,纠正的代价是很大的。精讲以突出重点 : 教学范围的界定、语言的表达、训练方案、例题作业的选择等都要精宜。教学过程要精宜,什么时间复习、什么时间引入概念、什么时间讲重难点……,都是有讲究的。教学训练要精宜,要巩固教学内容必须要有一定的训练量,但切不可“泛滥”,要针对学生的难点、弱点精练。

四、树立正确师与生的关系,呈现出融洽、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相信学生,肯定学生,倾之以情,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宽松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任与尊重是人的需要中的一个层次,教师的人格与信任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驱力。构建和谐宽松课堂教学环境,要树立民主施教的观念,对每个学生尊敬、关爱、鼓励、帮助、赞扬、宽容、和理解;善于倾听学生意见,尊重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努力创造和谐、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五、课后注意反思,在反思中完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全面反思自己现有的教学水平,教师课后着重从“六个”方面进行反思:思成功之处,思失误之处,思机智之处,思学生的不同见解,思学生出现的问题,思今后的改革创新,通过反思交流寻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促进教学水平的逐渐提高。吸取优秀经验和建议,弥补自己的不足。寻求教研员的帮助和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的方式,取长补短。总之,课堂教学一定要树立正确教育观、育人观,在新课程理论的引领下,立足教材,面对学生,把好环节,互动推进,就会取得很好的实效性。

校本教研课题 篇5

临渭区三张镇中心小学

校本研修,是学校教学业务工作的核心,更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近年来,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走向了常规化。学校紧紧围绕教学常规搞调研,积极开展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快乐学习为目标,根植于学校常规工作,使教学、调研等工作环环相扣,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力的促进学校教研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具体表现在:

一、强化备课管理和培训

(一)研读新课程标准

如果说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标尺,那么我们教师首先就要研读课程标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用课程标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把脉。为此,我们组织引导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学习新课程标准,熟悉三个学段知识之间的衔接,掌握每个学段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每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为在授课中有效地把握教材深浅提供保障。

(二)研读教材

教材是完成课程标准的工具。北师大版教材与以往的教材不同,更多地呈现出了开放性的课程内容。如何才能更好的应用好教材呢?如何才能更好的挖掘教材的内涵?为此我们组织教师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和处理,能够就全册内容特点书写高质量的教材分析,掌握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写出整册和单元性教学计划。

(三)备课能力的研修

1、通过过程并不复杂的备课能力研修。

裸备——交流、思考——查阅资料、充实备课——小组交流,完善备课。

教师知其不足,才能对症下药,通过一定途径提高自己。

2、同题异构。

不同教师面对同一课题,根据自身实际进行文本解读,从而构建出差异教学,然后分别执教,请同伴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反,从而琢磨同一教学设计在课堂实现上的差异,以获得更深刻的教学经验,形成操作性强,使用方便的的教学设计。

3加强成熟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加强语文“六环五步”、数学“四环”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探究。按照中心校统一要求,我校给教师配备了“六环五步”、和 “四环”模式教案,切实引导教师认真研读,切合自己实际及时修改,以简单、规范地应用和方便实用的操作,切实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和课堂掌控能力。

4、教导处和教研中心加强教学设计的检查与评价。

学校教导处及时对同志的教学设计进行检查,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加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评价,以提高教学效果。

5、定期进行优秀教案收集与奖评工作。

通过定期的优秀教案收集,以鼓励优秀,形成竞争,从而整合优秀资源,达到共享的目的。

二、落实课堂教学过程

(一)公开课

1、用“合作诊治”研究法,开展公开课课前“磨课”活动,通过磨课活动,解读教材和课标。

2、有针对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巧,加强教学目标落实,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习惯养成。

3、用比较研究法,开展“同题异构”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一公开课为契机,从细节入手,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以规范教师上课行为,已达到唤醒教师自觉研究意识的目的。

(二)加强教学目标确定与落实。

本学期,为提高大家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多次开展“议标—调标—试标—测标—定标”的教学目标确定训练,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加强语文“六环五步”、数学“四环”教学模式的探究,切实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和课堂掌控能力。多次组织专家报告的形式培训语文“六环五步”、数学“四环”教学模式的操作,并印制成熟教案供大家参考,以规范上课,使得课堂阵地有效落实。努力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结合优质课展示及时总结提高,以此促进了新课程课堂教学,形成了我校特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果。我校薛荣歌老师、张鸽老师的“六环五步瓢饮式”多篇教学设计获奖,被选中汇编成教案,全区交流。

(四)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加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评价,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四轮”听评课活动

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我校提出了“四轮”听评课活动。四轮即“展、示、提、汇”。“展”是第一轮,即“公开展示课活动”;由我校中青年教师每人准备一节课,内容自选,以赛教的形式进行,组内评出优胜者。“示”是第二轮,即示范课,由各组第一轮推出的教学优胜者在集体研讨的前提下,进行全校示范教学,展示一节优质课。“提”是第三轮,指的是提高汇报课,由语数组安排一名教学艺术相对薄弱的教师,先由个人备课,再进行集体备课,共同订正后,该同志组织一节展示课,由组内同志共同评议,进一步提高教师个人教学艺术。“汇”是第四轮,我校要求30岁以上的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展示一节汇报课,通过汇报课,展示自己一学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上的收获,进行“高效课堂”的有效探索。这样通过精心备课—集体研讨—认真上课—反思总结,形成课堂教学的一个完整体系,经过这样的听评课活动,老师们不怕上公开课了,明确了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喜爱的,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极大地更新了老师的教学理念,增加老师的知识储备,提升了老师的教学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

三、课题研究初显成果

(一)思路清晰,认识明确

我校申报的区级重点课题《小学生常见的计算错误、原因及对策研究》获批立项,课题组成员积极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第一阶段资料搜集工作,再此基础上对学生计算错误进行归类,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语文组的课题是《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1.认真研读教材,自主备课时有意识地确定好课文的读写(说)结合点。2.将精彩说话集和优秀的练笔集集中展示,并在班级中的交流。通过互评互阅,让孩子共享成功的快乐,激励孩子写(说)出更多的好片段。课题研究的过程是艰难的,课题组成员经历了刚开始的茫然,没有思路;在课题主持人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课题组成员思考、讨论,最终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掌握了课题研究的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经过尝试研究,老师们的观念改变了,思路清晰了,认识明确了,不再认为课题研究是专家的事,与自己无关。

(二)“说课标、说教材” 获益多多

为进一步使我校教师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更好地提高掌握教材和使用教材的能力,我们按照上级安排,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多次参加“说课标说教材”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标,并进行说课标活动,全体教师参与,并写出了相关的说课标说教材文字稿,张鸽老师更是做出了知识树这样的课件。这项活动的开展,老师们从中获益多多,真正把握了课堂教学的方向。

(三)集体备课,碰撞智慧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有效的集体备课是融合集体智慧,提高备课质量,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我校在开学初统一安排各学科组的集体备课,在自身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定时间、定内容,使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同时坚持推门听课制度,要求每位教研组长每月对本组教师至少随堂听课一次,及时反馈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四)研修形式多样化 教师以参加课题研究活动为主,以个人自主研修为辅,校本研修活动安排包含以下内容:

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构、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结对互助、教研活动、教学竞赛。

总之,我们目前对校本研修的尝试还处于粗浅的探索认识阶段,要深化我们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理论,再用理论指导我们实践、深化我们的研修,还有待于我们持之以恒积极坚持探索,希望各位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出发展的方向,为我校出谋划策,力促我们茁壮成长。

三张镇中心小学

校本教研课题 篇6

中考体育成绩在升学中占50分的比重,对于每个同学来说也是一门主要考试学科,成绩的好坏,对升学有一定影响。近几年随着中考体育的逐渐深入,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非常重视,中考体育总体成绩逐年上升,优秀率也在提高。怎样才能使每个学生保持更好成绩呢?通过多年经验积累,分析总结如下。

一、训练方法

1、从身体素质、基本技术抓起。

身体素质好坏,直接影响着成绩的提高。素质能力强的同学通过系统训练后适应能力强,成绩提高快,相反提高较慢。因此,在初中各年级段都应该抓素质训练,使学生身体素质逐步提高。为后期升学系统和强化训练提供保障。如:50米项目的起跑练习、步频练习,可以安排在初一年级教学训练;排球、中长跑基本技术安排在初二年级教学训练;实心球及综合强化练习安排在初三年级教学训练等。通过阶段教学训练,使学生基础扎实,成绩提高快。

2、技术训练要细讲多练。

运动成绩是由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结合产生的,只有这两个方面结合到位发挥最好,运动成绩才会取得最佳。只有熟练掌握运动技术,身体素质潜能才能得到发挥。首先,教学中根据每个学生素质特点,除了普遍掌握的技术外,还要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特点得到体现。其次,技术讲解详细,环节清晰,学生容易听懂,动作能够掌握。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练习和体验,即提高兴趣,又提高成绩。第三要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错误。通过阶段学习和练习,学生成绩都会有效提高,使90%以上学生多项成绩达到满分。

二、应试技巧

1、体育组在考前一段时间进行一至两次模拟升学考试,使每个学生熟悉考试流程及项目特点,并了解自己实际成绩,制订努力目标。保持满分项目成绩,多加强低分项目练习,尽可能提高成绩。

2、学生要思想重视,临场放松。对待考试要和平时练习一样,不要紧张,做好考试的各项准备工作,如,穿适合运动衣和鞋;吃饭不宜太足,否则影响运动成绩;充分做好各项目准备活动,防止影响成绩或造成受伤。

3、近几年来升学考试体育,用仪器测试。准确率高,对每个学生都很公平,但也存在不足。如50米起跑发令节奏慢,学生难以掌握,造成起跑慢;终点感应标志杆对学生视觉造成影响,而冲刺不够,因而影响整体成绩。排球对墙垫球,在40秒内完成有效次数,学生必须以较快节奏垫球,学生很难控制反弹节奏,加之心理紧张,往往也会影响成绩。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必须落在扫描区域,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影响最后用力。中长跑的呼吸方法、步频节奏、克服极点和体能分配等每个环节对成绩的影响。根据以上现象,在平时练习中除体能、技能外,要让学生了解仪器测试原理,消除心理障碍,注意各测试项目的技能与技巧掌握。如50米项目,要集中精神,听发令信号,争取迅速起跑,途中沿跑道中间跑,终点加强冲刺。排球垫球要控制好球的方向和力度,注意放松,注意力集中。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两脚前后分开站立,身体重心后移,双手持球头后成弓形,充分利用下肢力量。中长跑项目要掌握呼吸方法、步频节奏、克服极点和体能分配要领等。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每项保证最高成绩。

校本教研课题 篇7

关键词:教学目标,评价,教学质量

厦门市安兜小学在职教师62 人, 平均33.3 岁。因为教师整体年轻, 教学经验相对不足, 在先前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将校本教研课题聚焦于教学目标与评价, 初步达成“评价先于教学”这样的教学思想, 即:改变既定思维, 备课先备“评价内容”, 当然评价内容有很多, 但主要是练习。这些练习是有要求的。以语文学科为例, 它一定是来自书本的课后练习、吐泡泡内容, 练习册中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 乃至于平时自己看到的与本课时有关的过去的试卷题。“评价内容”心中有数后, 才开始备讲授内容, 备课重点围绕这些题目展开教学设计, 进而实践于课堂教学中。

不可否认, 这样“逆流而上”的教学方式功利心强, 似乎是为了练习而上课。但有了练习就有了目标, 这样的教学思想, 特别适合于刚入职不久、教学目标意识模糊的青年教师们。

在福建省教育学院鲍道宏教授的建议下, 我们在先前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科学的思想, 即“教学目标导向下的评价先于教学, ”也就是:当老师备课时, 也是要先备练习, 而这些练习设计依据来自于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特别是要关注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 将它们化为可测可控的习题, 而后围绕这些习题再展开教学设计, 最后同样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反馈。这样教学过程更有依据更科学更有的放矢。后续, 要求老师们关注单元目标、学段目标, 用心设计好课时练习。

一、练习比拼促关注

在“教学目标导向下的评价先于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老师们目标的意识与评价的意识日趋浓烈, 上课时教师教与学的内容与时间也把握得较好, 但, 如何设计好有质量的评价内容还是成为老师们的一块软肋。他们亟待这方面素养的提升。为此, 我们在语数英三个学科开展“课时练习设计”比赛。以语文组为例, 先请专家进行专项培训, 培训后以互动交流形式扫清困惑, 而后分学段比赛。内容分三部分, 一部分是课时目标, 一部分课时的练习设计, 一部分设计意图的展示, 特别要关注设计意图, 看看参赛老师们是否是有依有据地展开练习设计。以此为平台, 推动每位老师关注课堂练习质量, 进而倒逼自己养成精心备课的习惯。以下是语文组的一篇练习设计比赛内容节选:

这样的比赛, 每位老师在设计中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与意图,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那就是都能够紧扣“教学目标导向下的评价先于教学”的教学思想, 力争设计出有质量的评价内容。这样的教研的过程, 就是不断摸索教学难题解决方案的过程, 是教师更加理性的教学过程, 也是教与研统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教师方可真正提升自己专业水平, 不断促进自身“名”副其“实”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促内化

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因此,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 要及时地对练习设计的内容与效果进行回顾和反思, 将某个精彩设计或是实施进程中的磕磕碰碰等, 具体生动地点点滴滴地记录在案, 除了促使教师迅速调整设计内容的方式与方法、及时查漏补缺, 也为今后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积累与提升储存本色的、鲜活的素材。

(一) 反思靓点。苏惠娜老师在执教《画家和牧童》时所设计的练习设计让听课者交口称赞, 她在反思中这样写到:

1.多种形式, 落实字词。我主要抓住本课生字, 通过形近字组词的考察方式, 考察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程度, 组词又复习了旧知, 一举两得。近义词的考察, 主要是抓住上课时让学生圈画下来的“夸赞”、“称赞”、“赞扬”, 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本课学习的重点词语。

2.紧扣课文, 把握人物。以课文内容的填空来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还设计了一组写话, 设计人物的对话, 让孩子写出对戴嵩和牧童想说的话, 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文中的两位主要人物了解, 知道戴嵩的谦虚, 牧童的勇于认错的品质, 让学生把对人物的情感通过写一写表达出来, 同时也训练了写话练习。

3.延伸拓展, 发展能力。主要以连线题的形式, 考察孩子们对齐白石、戴嵩、李苦禅、徐悲鸿擅长画的动物是否了解, 连线题降低了难度, 也符合低段学生学情, 更重要的是考察了孩子们对课后学习资料内容的了解, 让孩子充分利用课本的学习资源, 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推荐的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和《自学成材的华罗庚》, 是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而定的, 让孩子通过故事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进行情感上的熏陶。

(二) 反思不足。林艺娟在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中针对“练习的时、度、量把握”有以下几点反思:

1.什么时候出示练习才最有效?在本课中, 我出示了几处练习, 其中有几处出示的时间不够恰当, 有点拔苗助长的味道, 如“呼风唤雨”的意思判断, 应该是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出示, 而我一读完课题就出示了, 有点操之过急。因此, 今后的练习设计应与学生理解为前提, 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怎样才能更好把握练习的难易程度?如“发现”, “发明”的辨析, 学生已经都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可以快速带过, 而“千里眼”“, 顺风耳”, “腾云驾雾”等较难的词语, 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

3.如何设计练习的量才会适中?本课我设计的练习点偏多, 显得功利性太强了, 今后在练习设计时, 应紧紧围绕课时目标和教学内容, 抓精处、抓难点来设计。

教研组根据老师们在课堂上针对练习设计呈现出来的靓点和不足, 进行归纳总结, 让老师们明确练习的设计既要考虑难易的程度, 又要把握呈现的时机和合适的量, 既要紧扣课时目标, 也不能忽略单元要求, 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在落实基础的层面上, 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在每一次的反思总结中, 提升设计水平。

三、策略安排促发展

校本德育课题研究的实践策略 篇8

关键词:校本课题研究;学校文化;办学理念;办学品质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7-0068-02

近年来,伴随着科研兴教意识的觉醒,校本课题研究对于提升中小学校办学品质和形象的独特价值日益凸显,许多学校纷纷开展了课题研究。然而,追求面子工程而盲目立项,课题研究缺乏深度等现象并不鲜见。如何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成为学校面临的重大问题。多年来,广州市花都区冠华小学在校本德育课题研究中,对此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与探索。

一、基于办学理念,为课题研究指引方向

校本德育课题的确定与实施,必须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如此,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方向性,而这样的校本课题研究也才能凸显其校本性。

“主体个性化”,是冠华小学基于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所提出的办学理念,它追求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协作,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这一办学理念和追求,学校确定了校本课题“走进皮革皮具之都,探究个性和谐发展”和“创作教育:弘扬盘古文化,培育创新精神”。

在课题研究中,小学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狮岭镇素有“皮革皮具之乡”美誉和盘古文化的人文积淀;创办皮革皮具艺术节和“传承盘古,诗意冠华”皮革主题艺术创作活动,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提升学校活动文化品位;开发与实施校本德育课程《走进皮革皮具之都》和校本教材,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动口能力,引领学生领悟与传承狮岭人“勤俭、上进、拼搏”的精神,树立“立足狮岭,走向世界”的崇高理想……以此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张扬学生个性,实现主体个性化发展。

校本德育课题的选择与实施与“主体个性化”办学理念的高度融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性,而这样的课题研究也有效贯彻和落实了办学理念。

二、整合多种资源,为课题实施提供支持

学校、家庭和社区协同教育是现代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校本德育课题研究更需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立足本土、本地、本校实际,获得丰富的研究资源。

狮岭镇素有皮革皮具之乡的美誉,在这里,传统皮革产业与现代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相遇;学校多数学生家长都从事与皮革皮具相关的工作;而生活其中,教师大多也都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这些都为校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国际皮革皮具节是狮岭镇每年的大节日,借助这一盛况,每学年第一学期,学校都会开展皮革皮具艺术节,以课题实施为线索,开展系列活动。学年初,学校制定活动方案,与国际皮革皮具节同时开展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到皮革城进行展示活动,包括文艺汇演、现场皮革皮具小制作、小设计、皮革秀表演、皮革皮具一条街表演等,为孩子搭建展示平台,感受和体验皮革皮具工艺和繁华的贸易现场。活动还设计了爱心义卖活动,现场义卖师生的手工制作作品,所得款项用于资助贫困学生。活动中,学生与父母一起设计、制作、销售自己的产品,如有家长从事手袋制作,父母便和孩子一起制作了精美的小手袋,有家长从事五金销售,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作出了可爱的钥匙扣等。通过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画与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等,同时,他们也深刻体会到父母平日工作的辛苦,懂得了感恩。

丰富的家庭和社会资源,为校本德育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支持。这样的课题研究根植于厚重的本土、本地和本校实际,因而更加立体而丰盈。在生动的课题研究推动下,孩子们不断获得生动的发展,而学校也因此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三、注重主体参与,以课题促进共同成长

校本德育课题研究,最终是要服务于师生的共同发展,由此,也才能实现学校的发展。校本德育课题研究必然要切合学校师生的发展实际,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以推动课题研究为契机,融洽师生关系,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学校发动全校师生,共同构建校本德育课程《走进皮革皮具之都》。编写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工厂、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参观和采访,以发现的眼光搜寻素材;师生一起整理所见所得,为教材的编写积累素材。而校本课题《创作教育:弘扬盘古文化,培育创新精神》的实施过程,更是师生共同创作的过程。

学校基于年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分年级开展“传承盘古、诗意冠华”皮革主题艺术创作活动。各年级学生就地取材,用身边随处可见的皮革碎料,以线描、拼贴、集体合作等方式创作了充满童真、童趣艺术品。例如,一年级孩子刚刚入校,在白纸上印上彩色的小手印,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商量,选择一个图形代表班级成员一起成长,用大家的小手印拼成这个图形保存下来。有的班级选择了一棵树,有的是一艘船,也有的是一个可爱的皮包。待到六年级毕业时再拓一次手印,共同感受和见证成长。二、三年级则让孩子在彩色卡纸上画出最开心的表情,每个班级集中成员的图片,用皮革碎料马赛克拼贴出一朵花;所有班级的花再共同拼出一张笑脸图……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爱满童印”“七色花开”“诗苑漫步”到“历史长卷”创意狮岭”,每个班级的师生一起创造着美好的校园生活,而课题研究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顺利展开。

有了师生的共同参与,校本德育课题研究便成为了师生共同经历和共同成长的过程。师生关系自然而融洽,师生共同创造着美好的校园生活。

四、积淀课题成果,以科研提炼学校形象

校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也是学校特色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随着校本德育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冠华人对于办学理念的理解也逐渐深入;而资源的整合,更促进了学校对本土、本地和本校资源的把握,也凝聚了更多的资源支持,师生共同创造并享受着美好的校园生活。

有了校本德育课题研究的积淀,学校提炼出了“冠华形象”。征集全校师生的意见,学校将这一形象初步定位为:尊重、欣赏、成就学生生命的多姿多彩,用创业、创新、创造的盘古精神打造的冠华娃形象,引领、伴随、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基于这一定位,学校推出了冠华形象精品系列:多彩冠华娃,快乐好伙伴,展现和谐友爱的精神风貌;活力冠华娃,快乐梦工场,展现以皮革皮具为载体,“制作”美好童年梦想;魅力冠华娃,皮革皮具之旅,展现感受家乡文化的多姿多彩;自信冠华娃,快乐成长林,展现走出家乡,走向世界的鸿鹄之志。

校本德育课题研究,让学校走出了自身的科研兴校之路,实现了新的发展,更为每一个冠华学子的个性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本研修课题 篇9

毕业班复习模式研究

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研究

分层批改作业的效果研究

分层布置作业的设计思考

如何帮助学困生完成作业

如何充分发挥学案实用性的研究

形成性试题分层设计的研究

形成性测试研究

分类推进研究

分层评价激励学困生学习研究

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如何设计有效作业研究

如何激活“边缘学生”的思维研究

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动力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作业中的纠错能力研究 如何合理有效地布置课前预习研究

当堂检测习题选择有效性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读题的能力研究 课堂活动中,如何防止合作的无效性研究 学习目标细化分解的研究

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行为应注意的问题的研究 讲评课中“教”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参与激励性评价的研究 判断学习目标是否适宜的研究

有效指导学生自学的研究

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课堂小结的类型研究

多媒体在小组学习中作用的研究

校本课题中期报告 篇10

吴堡一小

课题组成员:霍胜利 张媛媛 宋维琴

我申报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小课题,于2014年9月经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同意立项为校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4年9月~2015年5月)。我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科研工作富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半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简介

1、课题实验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为了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增长倾听、讨论、表达、交往等合作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特制定实验课题为:关于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

2、实验目标:

(1)课堂学习小组的优化,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2)分析目前在小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3)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4)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享受均等的、优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研究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并培养出若干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3、实施措施:

(1)组建好学习小组。

(2)对组长和小组组员合理分工,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和任务。

(3)构建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4)有效监控合作学习情况,及时指导确实有困难的学生。

(5)小组合作学习后要进行科学评价。

(6)定期进行小组测验,在每次测验结束后,要计算每个学生的提高分和小组得分,对得分高的小组进行奖励。

4、实施建议:

(1)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爱上数学。

(2)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针对某一个小组的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改、总结。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数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4)文献研究法: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为创造性研究奠定基础。

6、预期效果:

(1)建立新型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敢说、会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丰富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习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明显提高。

(3)形成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

(5)减轻师生负担,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情况

1、调查情况,学习相关理论,转变师生观念。

我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需求,喜欢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特点。结果我们发现,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75%左右的学生在合作中愿意承担部分任务,也有8%的学生仍愿意处于听众的地位。学生提出每周开展3次左右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佳。有了这些数据,就更加坚定我把这个科研课题搞下去的决心。接下来我跟课题组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差异教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个比较客观和理性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和传授小组合作的理念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2、对比试验,开展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从2014年9月初,我们正式启动了这个科研课题的对比试验部分。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其中包括:分组的人数差异研究(3人组,5人组,7人组,10人组进行对比);分组的成分差异研究(成绩上中下均衡分组、感情友谊分组、特长搭配分组进行对比);分组与授课类型的关系研究(理论型新授课各组状态、知识型新授课各组状态、习题课各组状态、复习课各组状态、阶段小测试各组状态的对比)以及分组的动力与持久性研究等等。到目前为止,以上这些研究内容仍在进行当中,个别项目已经接近尾声。

3、收集反馈信息,归纳总结,及时调整。

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实验的全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每学期进行一次调查问卷,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谈话了解各种反馈信息。大家在教研例会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到一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得到一阶段我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的进行调整,比如:在第一学期,应学生要求把3个班级的10人编组改为4人编组,实践证明分组人数越多,越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从学生的反馈意见上来看,不是什么课都适合分组合作的,所以我们决定一些有难度,特别抽象的理论性新授课程不再进行小组合作形式的实验。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也逐渐地摸索出里面的一些规律。

三、疑难困惑

(1)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很短,正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很明显,合作并没有结束,学生仍然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这样的合作不但不能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相反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刚刚体会到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感便被时间熄灭了。要跳出教案的框框,切记不要担心这节课教学任务完不成,影响进度教学计划而抹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的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

(2)小组合作学习泛滥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时连很简单的问题也要通过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好像一有问题都要必须让学生合作探讨才能完成一样。我们要弄明白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把握好合作的契机和合作的内容,对于简单的内容或学生自己能够解决是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验、完成。不要让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新负担,不要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障碍。

(3)小组合作学习自由化

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乱说,教师缺乏必要的计划不能很好的组织学生,控制学生的讨论局面。这样的讨论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自由化”的现象。教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的东瞧西看,或忙于在各小组之间巡视、赶场,但很难看见教师参与合作与引导,悬浮于表,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崛起的新生事物,在合作学习环境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合作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的任务,目标,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合作中不仅要参与合作与学生共同探讨,对于合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及时发现和及时补漏。有的放矢。在合作之后学生汇报时老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现自我,表现自我,避免虎头蛇尾的现象。

由于我们这个课题组正处于试验阶段,所以实施起来肯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们坚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一定是有出路的、一定会有成绩的。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首先我们不要对这种方法产生怀疑,而要想到或许是在某些方面没有做到位,做得不够精细而造成的,重点是怎么来解决问题呢?我们每个月召开一次例会,集大家的智慧肯定能想到解决办法。通过边实验边摸索,在经历一个阶段后回过头来看看,大家肯定都会有一套适合自己年级、自己学科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了。

上一篇:委托人服务评价范文下一篇:我是白痴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