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家庭

2024-09-29

民族大家庭(精选9篇)

民族大家庭 篇1

民族大家庭

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 乙:走上台,乐开怀,朋友你是真有才。甲:神了,啊,真是神了,太神了。乙:什么就太神了啊? 甲: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啊? 乙:怎么?我不知道你的名字啊。甲:你刚刚不是说出了我的名字吗? 乙:你的名字?

甲:对啊,我姓甄,我叫甄有才。乙:好,真好,那我们两个人拉拉手。甲:是。

乙:你姓甄,我姓贾,你叫甄有才,我叫贾有德。甲:瞧这名字叫的!

乙:看样子,兄弟你对这个歌曲还是挺喜欢的啊!甲:那倒不是,我喜欢研究我们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问题。乙:既然这样,请你介绍介绍民族知识好不好。

甲:介绍谈不上,我怕是我这一通介绍,满嘴跑火车,难免会说漏了嘴。乙:你就别谦虚了。

甲:好,那我说说吧。我们国家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壮族,侗族,东乡族,德昂族,阿昌族,毛南族,独龙族,门巴族,满族,锡伯族,羌族,高山族………………

乙:这些名字就不用一个个介绍了,你给我们说一说,这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好不好?

甲:可以,这样吧。我还是以我这次旅游作为线索,把民族大家庭的事情说一说。

乙:哦,你都到了哪些地方旅游?!

甲:其实,走的地方也不算多,也就是台湾访问高山族,延边看了朝鲜族,广西最多是壮族,跑到西藏访藏族。

乙:看样子你走的地方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甲: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很有特色,他们喜欢的东西都各不相同。

乙:你说说,回族最喜欢什么? 甲:回族人啊,回族人最喜欢吃猪肉,我刚刚到他们那儿,他们就拉着我去家里吃猪大腿。

乙:什么?回族人请你吃肉。甲:对啊,回族的猪肉是最好吃的。

乙:你没有发烧吧,你要是到回族吃猪肉,人家非给你一个大嘴巴不可。甲:是吗?

乙:记住,回族人是不吃猪肉的。甲:我记错了,是蒙古族人请我吃猪肉。乙:这还差不多。

甲:然后,我又去了独龙族,去了独龙族之后,我又去了达斡尔族。乙:你这效率还真够高的!

甲:然后,我又去蒙古族,蒙古族人民请我和他们一起跳起了刀杆舞。乙:你等一会儿,什么民族请你跳刀杆舞啊? 甲:蒙古族兄弟请我跳刀杆舞啊!有错吗? 乙:当然错了,刀杆舞啊,景颇族人最喜欢跳。甲:是吗?哦,对,是我记错了。乙:别急,想好了再说。

甲:然后我就到了朝鲜族。朝鲜族啊,他们最喜欢饮酒,最著名的是烤制面包和制做啤酒。朝鲜族人称啤酒为“毕红菜汤瓦”。

乙:等等,你说的这个是俄罗斯族吧。甲:对对对,是俄罗斯族。甲,乙(同时):我记错了。乙:你到底会不会啊,都记错了。

甲:会,我都研究这些民族,能不会吗?然后我又到了傣族。傣族人最喜欢的就是举办鼓社节。

乙:什么鼓社节?

甲:鼓就是那个敲锣打鼓的鼓。鼓社节一般七天,最多时候是32天。乙:哦,你说的这个鼓社节啊,我知道,不过,你说的这个鼓社节是傣族的吗?

甲:是啊。

乙:不对,那是苗族人喜欢的节日。

甲:不好意思,我会的东西太多了,搞到一块儿去了。乙:还太多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不懂? 甲:然后我旅游到了傣族人那儿,傣族人的音乐、舞蹈与他们的民间歌谣一样,起源于劳动与宗教。他们的舞蹈最著名的,比如长鼓舞、铜鼓舞,都是祭祀盘王的大型舞蹈。

乙:你说的这是傣族人? 甲:是,这回不会错了。乙:你说的这是瑶族人。

甲:哦,还真记错了,其实瑶族人除了这些特点以外,他们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泼水节了。

乙:你啊,又记错了。甲:错了吗?

乙:泼水节啊,那是傣族人最喜欢的节日。甲:好了,够了没有,你也给我一点面子好不好? 乙:继续吧。

甲:然后,我又去了同族。乙:什么民族啊? 甲:同族啊!

乙:哪里有什么同族啊? 甲:这个民族其实很有名,大家都知道啊,同,一个单立人,一个同志的同,同族啊。

乙:哦,你说那个字,一个单立人旁,一个同志的同。甲:就是啊,同族嘛!

乙:还同族呢?那个是侗(DONG)族。不是同族。

甲:其实那个字念什么无所谓了,侗族这个地方太有意思了。在男孩5~7岁时一般还要举行割礼。侗族人非常重视割礼,仪式规模很隆重。侗族人还有骑马礼。侗族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

乙:你哪里是什么侗族啊,你说的这个好像是哈尼族吧。甲:对对对,我又错了,不过,好像不是哈尼族,是哈萨克族。乙:对对,终于让你说对了一次。

甲:你说哈尼族,我就想起了好像有个什么哈的,所以就想起了哈萨克族。乙:就这么一次,还有我的功劳。你真行。甲:然后我就去了一个地方,这地方可好玩了。乙:好玩?怎么个好玩法?

甲:这个民族一天吃四次饭,中间两餐为正餐。乙:还有一天吃四餐饭的地方? 甲:这个民族就是德昂族,德昂族啊,不但一天吃四次饭,而且啊,每年的6月18日是德昂族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德昂族人都要点燃篝火,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乙:我看你啊是越说越乱,一天吃四次饭的那是侗族人,篝火节呢,那是鄂伦春族。

甲:看看我这脑子,我这也没老啊,怎么就老年痴呆了呢? 乙:说吧,还到了哪里了?

甲:然后我就到了乌苏里江,乌苏里江那地方流行一首歌曲,你知道吗? 乙:知道啊,是《乌苏里船歌》吗?

甲:对,“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比划撒网的动作)

乙:你这动作还真像!哦,你到了赫哲族了。

甲:赫哲人很有意思。他们除了打渔之外,还很喜欢骑马。赫哲人有马背上民族之称。马不仅是赫哲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赫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赫哲人熟识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马。

乙:你说的这是赫哲人?

甲:是啊,连《乌苏里船歌》你都会了,怎么能不是赫哲人呢? 乙:我不是说那个,我是说又是马背民族了,又是粗放式牧马这些,这些应该是蒙古族啊。

甲:我又错了吗? 乙:那你得问你自己。

甲:算了算了,然后啊我又去了保安族。保安族的人啊最有意思了。保安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都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

乙:你说的是壮布嘛,还有壮锦,那明明就是壮族。

甲:这也不怪我,壮布壮布,我一直以为壮布就是很肥壮的人用的布。乙:好了继续说。

甲:然后呢,我就到了撒拉族。撒拉族人最喜欢的是爬杆。嗬,撒拉族人爬杆啊,那真是一绝。

乙:爬杆的不是撒拉族人,应该是羌族人。甲:我然后又去了阿昌族。阿昌族人…… 甲、乙:最有意思了。甲:你也知道?

乙:什么我就知道啊?你不是总说这一句吗?现在我都会了。甲:阿昌族人最隆重的是火把节。而且,阿昌族人喜欢的一种风俗是打歌,早在唐朝的时候,打歌是我国中原及南方民间十分活跃的民俗性歌舞。

乙:你说的这是彝族吧? 甲:对,就是彝族。

乙:你刚刚不是说阿昌族吗?

甲:对啊,其实阿昌族和彝族就是同一个民族。乙:这也太新鲜了。

甲:你想啊,阿昌族,彝族,一个是阿姨的阿,一个是阿姨的姨。所以,这个民族也可以叫做阿姨族。

乙:有奶奶族吗?

甲:什么奶奶族?别起哄,啊,好不好? 乙:有阿姨族,就应该有奶奶族。

甲:然后我又去了锡伯族。“三月三”是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其主要活动是去野外“踏青”,吃乌米饭。

乙:那是畲族吧,据我所知,畲族人热闹的就是“三月三”。甲:对,是畲族。畲族人还禁忌吃狗肉和蛇肉。乙:还真是这样。甲:然后我去了鄂温克族。鄂温克人最有名的就是三月街和火把节。乙:不对,三月街和火把节那是属于白族人的。甲:不是鄂温克人的?!乙:不是。

甲:算我没说。然后我去了塔吉克族。塔吉克这个民族很有意思。乙:看样子,你也就是这句最熟悉了。

甲:塔吉克这个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就是回甲节,回甲节是朝鲜族为诞生六十周年举行的纪念日。另外,塔吉克族还有回婚节,岁首节和流头节。

乙:这是朝鲜族吧。甲、乙:对,朝鲜族。

甲:你真以为我不懂啊。跟你开个玩笑。

乙:噢,我说呢,再怎么不会也不至于出这么多笑话。

甲:那是。不过,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太博大精深了,根本不是我们一时半会儿说得完的。

乙:是啊,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文化,就是三天三夜估计也说不完。甲: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还是让我在这里把这些民族的名字给说一遍。乙:好,大家欢迎。甲:中国56个民族分别是::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 ■苗族 ■彝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僳僳族 ■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东乡族 ■纳西族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土族 ■达斡尔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毛南族 ■仡佬族 ■锡伯族 ■阿昌族 ■普米族 ■塔吉克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 ■德昂族 ■保安族 ■裕固族 ■京族 塔塔尔族 ■独龙族 ■鄂伦春族 ■赫哲族 ■门巴族 ■珞巴族 ■基诺族

乙:汉族。甲:好。

民族大家庭 篇2

(一) 家长文化素质偏低, 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

边远民族地区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教育观念缺失, 没有意识到教育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要求教育“吹糠见米”。有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言行, 行动鲁莽, 语言粗俗, 在孩子面前不能很好地表现出家长的风范, 甚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 往往把孩子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学习交往等能力的培养全部都推给学校, 推给教师。他们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外, 对孩子的成长问题、心理问题一概不管。当部分学生由于受到不良影响而滋生辍学念头时, 父母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作动员返校工作, 间接助长了学生的辍学念头;有的家长甚至希望学生回家帮忙或外出务工挣线贴补家用;不少家长有赌博嗜好, 逢年过节、嫁娶活动, 大肆饮酒、抽烟;有的迷信思想还很严重, 认为子女的学习好坏是命中注定的, 对孩子的学习过问甚少, 这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另外, 在边远民族地区“男尊女卑”的观念还很严重, 女生的流失率明显高于男生。这个突出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接受文化的程度低。

(二) 大批家长外出务工, 留守儿童数量剧增

在落后的农村, 很多人选择了外出务工这条路。绝大多数的务工家长终年在外, 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子女有的被寄养在亲戚家, 有的委托给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 有的甚至是孤身一人。笔者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 所在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 要求学生通知家长时, 得到的回答要么是:“父母打工去了。”要么是:“我的爷爷和奶奶在家, 他们来, 行吗?”召开家长会时, 满座几乎银发, 有的老人连孩子在哪个班, 班主任姓什么也说不上来。家长为了生计常年奔波在外, 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缓解了一时的经济困难, 能满足子女上学所需的花费, 这本无可厚非, 可他们忽视了更重要的事情———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家长片面地认为, 只要满足了子女对物质的基本需要, “只要老师负责任, 管得严, 孩子就能够学得好”。殊不知, 学生缺失的家庭教育是无法用物质弥补的, 父母的温暖和关爱也是老师无法取代的。当孩子进入青春期, 心理矛盾增多, 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时, 父母却只忙于挣钱;当孩子真正远离了父母亲, 家长觉得应该教育孩子时, 却已鞭长莫及, 爱莫能助了。

(三) 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可怜天下父母心。祖祖辈辈生活在贫困家庭的父母更是将一切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期待子女能跳出“农门”, 光宗耀祖, 可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观念落后是一个人最大的落后。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家长的大脑中根深蒂固, 家长在家庭中的绝对权威、家长主义、命令主义等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严重束缚了家长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是粗暴型。

以家长式的权威和命令主义为主, 以家长为中心, 孩子几乎没有表达个人意愿的机会, 严重地压抑了子女的个性, 挫伤了孩子的创造力, 久而久之形成孤僻和冷漠的性格。在家庭教育的消极影响下, 孩子的能力被“蚕食”, 创新意识被湮没。

二是放任型。

家长抱着“树大自然直”的态度, 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地纠正, 错误观念没有得到科学合理地引导。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 孩子总认为家长轻视自己, 长此以往, 最终只能像野草般生长。

三是冷热无常型。

对子女的心理需求知之甚少, 往往凭着自己的情绪进行说教, 高兴时夸子女聪明无比, 失望时骂子女“狗屎不如”。孩子得不到及时的鼓励与客观的评价, 是不可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

四是矛盾型。

表现在父母双方对子女的要求不一, 不同辈分间对孩子的要求不同, 往往造成孩子有钻空子的心理, 从而形成混淆是非, 蛮不讲理, 知错不改的毛病。

五是滥施奖励型。

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许多家长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采取依成绩高低实施物质奖励的办法激励孩子勤奋学习。从短期效果上看, 物质奖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这不是鼓励子女树立远大理想, 形成长期努力学习品质的有效办法, 长此以往, 还会刺激孩子对物质的强烈需求。过多的物质刺激往往使孩子过早地失去童心, 超前消费, 荒废学业, 甚至使个别孩子误入歧途。

(四) 家长与学校沟通不畅,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

在边远民族地区, 由于许多家长对教育的片面理解, 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 教育只是学校的事, 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 家长不主动与学校沟通, 将孩子交给老师后不闻不问, 甚至一年半载不到校看望子女, 无暇过问子女的学习, 不关心子女的在校表现, 更谈不上为了子女的教育主动找学校和老师交流意见;有的家长为了让子女在老师眼中留下好印象, 习惯替子女说话, 刻意庇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和协调, 致使学校教育工作很难取得成效;在中、高考升学的压力下, 有些家长对本来潜力不大的孩子, 却提出过高的要求, 结果使子女处于一种高压状态, 使他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产生考试焦虑, 不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 不能正确地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家庭是人才的诞生地, 也是孩子来到人间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边远民族地区家庭教育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 反而是在湮没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关于父母必读》中写道:“教育子女这是一件伟大的、严肃的而且负有极大责任的事情”;“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放任自流, 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其实, 关于边远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 我们并不是无计可施, 而应大有作为。

(一) 发挥基层教育部门的作用, 向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方法

基层教育部门应该从提高家长的认识, 转变观念入手, 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教育, 举办家庭教育讲座, 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综合考虑农务的季节性、学校资源及家长盼子成才的迫切心情, 利用农闲时间举办各类家长培训, 教会家长一些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比如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自觉学习新知识等方面应采取怎样的措施等等。只有这样, 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就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 多一些科学方法少一些粗暴手段, 多一些先进的教育科学知识少一些教育的无知,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作用, 使家庭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教育滞后的问题, 将家庭教育有效地转化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

(二)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给予更多关注

孩子最信任的人理应是父母。孩子因为有了父母的保护而产生安全感, 逐步形成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易于接受父母的教育。然而, 越是贫困地区的家庭, 父母外出务工挣钱的现象越突出。一旦父母长期在外, 孩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学校及家庭理应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一是“结对子, 手拉手”, 热情关怀, 以情动人。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 当孩子不能得到完整的爱时, 他们渴望在学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 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二是加强指导, 交流协作。教师主动家访, 做好临时监护人的工作, 利用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 召开家长会, 使家长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 增强对孩子的责任感, 形成家校合力效应;三是有计划地强化与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各种教育活动, 灵活多样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知法、守法的知识和技能;四是多向管理, 形成教育网络, 学校、教师和村干部出面组织留守儿童“小家庭”, 对留守儿童的校外学习和生活进行管理和辅导。学生在入学时, 学校明确要求家长定期回来探望, 与教师电话联系, 与子女通过电话或以书信方式进行情感沟通, 尽可能地弥补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三)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形成切实可行的长期合作方式

民族大家庭的历史 篇3

早在三十年前,白寿彝针对旧通史存在的王朝史和大汉族主义倾向,就曾明确提出:中国通史要“以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为范围,由此上溯,研求自有历史以来,在这土地上的先民活动。”他认为,这样就“可能使本国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可能使本国史告诉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历史的由来。”(《学步集》)现在出版的他所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就正是实践上述见解的一部史著。

“以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为范围”来研究中国古代史,首先明确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凡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的主人,都对祖国的开发作出过贡献。不错,我国是一个以漢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汉族史或汉族王朝史不能等同于中国历史,它只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这个组成部分多么重要,只有再加上另一个部分——各少数民族史才能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史。正是基于这一看法,所以《纲要》在讲述历代王朝兴亡的同时,还十分注意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特别是不在王朝统治范围内的少数民族的发展情况。例如在《西汉的盛世》一节中,除谈了匈奴以外,还提到了居住在今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少数民族。在隋代,除谈了契丹、室韦、、突厥、吐谷浑等外,还特别提到了台湾,简明地叙述了自三国以后,大陆移民与当地高山族共同开发祖国这一宝岛的史实。在不同章节里,对西藏,对西南等地的少数民族都有扼要的介绍,说明这些地区和内地关系的渊源。凡此,都使人突出地感到,“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民族都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民族都对祖国历史的创造出过力,也都跟国家的命运同呼吸。”(本书第一章《叙论》)

但是,《纲要》并不回避历史上的国内民族矛盾。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白寿彝先生三十年前就曾提出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不要把汉族本身的利益作正义的唯一标准,也要把别的民族的利益算在里面。第二,要把民族斗争的性质弄清楚。”(《学步集》)《纲要》就正是按着这些要求作的。例如,《纲要》充分肯定了女真首领阿骨打发动的抗辽斗争的反压迫性质。同时,,在宋金问题上,也明确指出,金兵最初南下攻宋,“主要目的在掠夺江南的财富和俘虏人口”。这就充分肯定了韩世忠、岳飞等抗金的正义性。《纲要》盛赞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称他们为“杰出的军事家”和“杰出的政治家”。对皇太极组织归顺的汉人进行生产,组织蒙汉壮丁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优礼明的降将等,都作了充分肯定。由于《纲要》明确指出,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是在中国境内,明皇朝以外的一个独立地方政权”,因此,书中对清兵入关并没有异族“入侵”,甚至“亡国”的哀叹;相反,明统治者的腐朽,和清创建者的朝气蓬勃,倒使人感到了后者将要取代前者的历史必然性。这些,都显然摆脱了大汉族主义的民族偏见。必须指出,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怎样处理历史上的国土和民族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吴晗等都对这个问题发表过很好的意见。可惜,这种带有民族偏见的错误观点在今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清算,相反,“某些史学家和文艺作家把汉族以外的其他族对中原(中朝)进行武装斗争时,叫‘侵略’”(李一氓《读辽史·兼论<四郎探母>》),就是这种错误观点的具体反映。

关于历史分期,《纲要》认为商周是奴隶制时期,东周初年和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秦汉是封建社会成长时期,而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直到五代、宋元,则是封建社会发展和继续发展时期,到了明清,封建社会便进入了衰老时期。这些结论勾勒了我国封建社会从成长到衰老的整个历程。尽管对于我国历史分期问题史学界尚有不同看法,但作为一种观点,阐述的如此清楚则是难能可贵的。

最后,还要提及的是,《纲要》还体现了优良的学风。白寿彝先生在本书《题记》中特别指出:“范文澜同志的《中国通史》和游国恩等同志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给我们的教益较多。有时,我们作不出更合适的表述,还袭用了一些作品的成文。”这种不自矜、不掠美的老实人精神是多么可贵和值得提倡呵!

多民族的大家庭试题 篇4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考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A、藏族

B、壮族

C、维吾尔族

D、回族

2、泼水节是以下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A、苗族

B、白族

C、壮族

D、傣族

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以下哪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景观的描述()A、蒙古族

B、藏族

C、壮族

D、维吾尔族

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在云南 B.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C.各民族不一定平等 D.台湾省主要少数民族是畲族

5、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东南、西北 B.西南、西北、东北 C.西南、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东南

6、图片中代表的少数民族是()

A. 蒙古族

B. 朝鲜族

C. 藏族

D.

维吾尔族

7、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

A. 蒙古族

B.

藏族

C. 满族

D. 壮族

8、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民族()

A. 52个

B. 53个

C. 56个

D.

58个

9、下列关于民族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回族、维吾尔族等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B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回族 C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D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地区

10、“人民币上学地理”.下面人民币所显示的景观分布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分别是()

A壮族 藏族

B 苗族

回族

C 满族 维吾尔族

D 高山族 白族

11、以下民族中,人口在400万以下的是:()

A.回族

B.壮族

C.满族

D.门巴族

12、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

A.壮族

B.回族

C.满族

D.汉族

13、读图,完成2~3题。

2.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美誉,也是我国民族个数最多的省区是()

A.②

B.①

C.④

D.③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省南部有阳光直射教室

B.②省简称粤

C.流经③省的河流冬季不结冰

D.④省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也是我国最东、最北的省

14、下面四幅图中,表示维吾尔族传统活动的是()

15、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推出专题片《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顺时针勾绘出一幅从广西到辽宁的美丽画卷。回答15~16题。

15.中国陆疆漫长,邻国众多,属于我国陆上邻国的是()A.哈萨克斯坦

B.日本

C.韩国

D.菲律宾

16.电视观众对《边疆行》中的四省区观后印象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华北平原的省区是① B.气候湿热盛产稻米的省区是② C.蒙古族主要聚居的省区是③ D.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是④

16、台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歌中姑娘的民族是()

A.壮族 B.黎族 C.苗族 D.高山族

17、藏族主要分布在哪一个图示的省级行政区中()

二、填空题

18、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_____________教

三、连线题

19、将下列民族与传统节日或他们喜爱的艺术活动连接起来. a 蒙古族 ①那达慕大会 b 彝族 ②泼水节 c 傣族 ③火把节 d 朝鲜族 ④手鼓舞 e 维吾尔族 ⑤长鼓舞 f 汉族 ⑥赛龙舟

四、综合题

20、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部分中,汉族主要集中在_____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的自治区只居住着一个民族B.B处没有汉族分布

C.我国在C处设立了自治区D.D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3)如果你是一位新疆的同学,你的家乡最可能在图中____________处。(4)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说明我国民族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1、读“我国民族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少数民族自治的省区有:①___________自治区,②__________自治区,③___________自治区,④____________自治区,⑤__________自治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B

5、B.

6、C.

7、D.

8、C.

9、B

10、A

11、D 12 B

13、A B

14、A15、A D

16、D

17、A.

二、填空题

18、大杂居

小聚居

伊斯兰

三、连线题、四、综合题

20、(1)C

A、B、D

(2)D

(3)A

(4)大杂居,小聚居

21、(1)①内蒙古 ②宁夏回族 ③西藏 ④广西壮族 ⑤新疆维吾尔

(2)西南

西北

中华民族大家庭学习课件 篇5

《爱我中华》这首歌你会唱吗?播放歌曲。

3从这首歌曲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板书:56个民族

学生活动

书写课题。

齐答:中华人民共和国!

欣赏并学唱歌曲,

回答了解到的信息。

活动二56个民族是一家

(知道我国是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

教师活动

1、民族构成。

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认识少数民族含义,出示少数民族名称。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

人口多汉族92%

少数民族8%

3、民族分布

投影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

总结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大杂居:汉族遍全国;没有单一民族的县或市。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

引导阅读,做游戏。

自己所在区域有哪些少数族?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总结

小聚居:汉集中东、中部;少-东北、西北、西南

4、小结,引导看书画知识点。

学生活动

说一说

回答:因为人数比较少。

汇报调查情况每班学生民族构成——汉族人数多

竞赛:看谁记住的民族多。

说一说,写一写。

讨论民族分布特点。

观察民族主要分布地区。

总结民族分布状况特点。

联系实际说说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

看中国行政区划和字典民族分布,找到自己代表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区域。

游戏:找家乡。

走到自己代表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的地区。互相看一看是哪些民族。

笔记。

看课文78-79页画知识点。

活动三民族平等做主人

(知道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他们开创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教师活动

过渡:看80页一段,板书平等做主人。

1、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民族人民是怎样享有民族权利当家做主人的?

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交流平等做主人事例。

出示政治上参与国家事务

——人大代表图片

使用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出示《宪法》规定

补充人民币文字常识。

经济上——西部大开发帮扶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平等受教育——民族学校

补充有关内容:潞河中学新疆班;本地区民族小学、中学等。

互动:请听课校长介绍,本地区少数民族学校及师生教育学习、生活情况;回民主任现身介绍平等做主人的情况。

3、民族政策。

体现了什么?

4、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

你知道有哪些民族自治区?

出示《中国政区图》

指名做贴图练习。

你还听说过哪些自治州、自治乡?

课件出示有关数据。

学生活动

自学课文,探究。

讨论。

各民族当选人大代表

看图片,谈体会。

文化——发展民族文字;

看人民币,了解有关知识。西部大开发,少数民族得到帮扶;

接受同样的教育——民族大学;

互动:采访校长、主任;

本班少数民族同学讲和同学在一起快乐生活、学习等。

读画课文81页政策内容。

说说:党制定了具体的民族政策,体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平等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读画课文82页内容。

说一说。

看图,找到自治区。

贴图,介绍五个自治区。

活动四总结提升(巩固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1、今天我们学习了《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课,对中华民族的构成、分布等有了初步的了解,灿烂的民族文化绽放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们为有这样优秀的团结的民族而自豪!

2、出一期《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小报,表达爱国之情。

3、我们要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知识,可以怎么办?

——登录民族文化网,还可以参观中华民族博物馆……

活动五唱歌曲,升华感情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让学生在民族大家庭中快乐成长 篇6

回民小学: 邢红梅

站在美丽、整洁、宽敞的回民小学校园里,你就会被那富有民族特色的教学楼,充满民族文化的民族墙,以及回族的英雄画像深深吸引着,它们时刻传递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让学生多方面地了解民族英雄事迹、民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民族知识墙”让学生认识了我国是民族大家庭,同时感受到生活在民族大家庭里是多么温暖,多么幸福,多么自豪。作为回小的教师,有责任让他们在这民族大家庭中幸福快乐成长。

我们班是由回、蒙、汉三个民族组成的集体。为了从本班级民族教育入手,从班级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情感入手,我利用班队会、语文课堂等进行民族一家亲的教育,并让学生们亲身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收集,从体验经历的事情中去感受收获的喜悦。这样孩子们不仅了解到一些民族知识,还清楚地知道我们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各民族之间要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素养为基础,突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我校以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基础,以“仪、礼、孝、行”,即“仪表端庄、礼貌待人、孝敬师长、行为自律”的要求为支点,以“热心公益、爱心奉献、孝心敬长”的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温文尔雅、彬彬有礼、诚实守信、品行高尚”

为培养目标,抓实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我校在教学楼的每一层都设立了“礼仪墙”,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美德格言刻画在墙上,我通过让学生观看、背诵等形式记忆理解,这样就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此外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寓民族团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举办民族团结故事大赛,同学们积极行动,广泛搜集故事,精心准备故事演讲,使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在生动的故事大赛中进行,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富有民族特色小报,更是独具特色,每个学生通过找一些有关各民族风俗的资料、图片再精心设计版面,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各民族居住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贡献等,使学生沉浸在民族大家庭的喜悦之中。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小学各学科的教材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只有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将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民族精神的熏陶。我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了解民族知识,因此在课堂上采用讲解法、演示法、放录像、讲故事、参观访问、多媒体应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起来觉得生动有趣,如“丝绸之路”、“文成公主”、“坎儿井的故事”等内容都可用讲故事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讲给学生听。特别在讲《草原》一课时通过读文感悟、观看视屏等手段让学生不仅真切体验到蒙汉人民亲如一家的动人场面,还领略那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自然而然体会到祖国之辽阔,民族之多,人民之团结,同时也被那浓浓的民族情所感染。

真情关爱。我班有一位蒙族的学生,她叫闫玉寒,今年得了一场病,是糖尿病。对于一个小孩得了此病,并且终身携带,是多么残酷的事!她原来是一个聪明、开朗的孩子,得了此病以后,心情更是跌入低谷,上学后整天郁郁寡欢,不再与小伙伴交流,总能看到她孤单的身影。为了帮助她尽快找回从前笑容,尽快融入集体大家庭,与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班里开展了爱心“手拉手”活动。每位同学都与其主动沟通,帮助解决生活、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我也及时与她交流,开导她,并有意安排她做大课间的班长,多与同学接触,鼓励她课上多发言,慢慢她脸上有了笑容。她很喜欢朗读,正好学校要开展“民族故事”比赛,我就借此机会鼓励她参加,并亲自指导她。通过努力,她在“民族故事”竞赛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当她拿到金灿灿的奖状时,脸上露出了微笑。她饱含深情地对大家说:“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是你们让我有机会勇敢地站在民族故事的比赛这个大舞台,是你们让我深切体会到民族和谐一家亲的温馨!”听了她的话,同学们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民族大家庭 篇7

一、家庭文化资本概述

对文化资本的研究主要源于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 他在长期的科学研究过程中, 独辟蹊径地由场域出发得出资本概念, 他剖析的资本概念已经从经济领域引入文化领域, 是马克思资本概念的延伸, 不仅使资本概念得到扩展, 而且也使文化得到了有效的衡量, 提高了文化的影响机制与作用。布迪厄所谓的“资本变成了一种超历史的、能够产生权力的资源, 与特定的历史条件、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必然关联”[1]。布迪厄强调是全部文化的资本, 即非物质形式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这里所讲的资本是相关文化的一种属性。是借用经济学理念思考文化的发展, 凭借既有文化资源孕育新的文化成果, 实现社会文化资源品质的提高和更新, 种类、样式的更为丰富[2]。文化资本是社会文化资源的一部分, 它是那些可以对社会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的文化资源[3]。家庭文化资本就是家庭中的文化资本, 就是家庭中对学生的学习和道德性格的养成起到有益长期影响作用的物化的和非物化的客观实物和精神养料。按照布迪厄文化资本的三种形式划分, 它是一个涵盖因素非常广泛的概念, 尤其将其放在独特的民族地区进行研究, 更加强了其所涵盖因素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二、民族地区家庭文化资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民族特有家庭文化资本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利用

民族特有家庭文化资本主要指的是具有民族特色, 为本民族所独有的家庭文化资本。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悠久的民族文化, 他们拥有自己特定的文化传统, 即民族思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以及思维和生活方式等, 他们对现代教育具有强烈的影响功能[4]。如乐器方面有彝族的巴乌、佤族的木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仪式方面有摩梭人的成年礼、土家族的敬祖仪式等;以及各种节日活动等等。这些特有的家庭文化资本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积累起来的并经过历史事实检验适合本民族本地区个人成长发展的物质和精神养料, 它适合本地区人民长期形成认知特点, 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适应本地区经济文化的特点, 并促进本地区经济文化未来的长足发展。但由于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 弱化了对民族特有文化资本的重视和利用程度, 进而失去促进子女学业成就提高的作用。如调查发现拥有民族乐器巴乌的民族家庭已经越来越少, 随着年长者的逐渐辞世和青年的不断遗弃, 能够演奏巴乌的人更是少只又少, 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此乃一大憾事。主流文化主要通过两种渠道对非主流文化 (即民族文化) 同化, 一是以中心城市为基地的主流文化, 在不断辐射和延伸的过程中吞噬非主流文化, 大城市主要是主流文化的阵地, 并且汉族人口占绝对多数, 由于他们殷实的生活, 对少数民族造成一种误导, 认为他们的一切都是好的, 在距离他们越近的少数民族地区与他们的交流越频繁, 受到的影响也就越明显, 从而对自身的文化遗失的也就越快;二是媒体传播的强大力量, 它是一种分散性的全面影响, 由于它所关注和传播的主要是主流文化, 进一步说是主要民族即汉族的文化, 毕竟有其绝对的人口优势, 从而造成许多少数民族放弃了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而慢慢地接受主流。其实汉族文化是在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而发展壮大的, 那么少数民族也应该合理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来发展自己本民族的文化, 但绝对不能完全否定自己、遗弃自己, 因为文化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只是时代不同人的价值观念不同从而对各种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不同而已。

(二) 公有性家庭文化资本缺乏

这里所指的公有性家庭文化资本是指大众性家庭文化资本, 是家庭中主流的文化资本, 是每个现代家庭普遍具备或正在追求、想要具备的家庭文化资本。如电视机、电脑、钢琴、各种书籍以及父母的职业、知识水平、教育思想观念等。对于民族地区家庭的这部分文化资本, 尤其是客观形态的家庭文化资本比较稀缺, 而且仅有的一些客观形态家庭文化资本质量又不高, 使子女失去拓宽视野、培养和发展自身兴趣、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客观条件, 其主要原因是家庭的经济条件问题和家长的教育观念问题。尽管随着社会的普遍发展及国家的政策性扶持, 大部分民族地区家庭有经济上的能力, 但是由于教育观念问题, 影响了他们对教育的认识。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人还停留在遗传决定论上, 没有意识到后天教育和周围环境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 同时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 而家庭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更没有意识到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影响;还有一部分人以简单的实用主义眼光来审视现代教育, 把教育的作用仅仅归结为能否升学和进而有利于直接就业等, 而没有意识到教育对每个人综合素质提升及未来成长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的重大作用。他们感觉自己孩子学业成就太差, 已经失去信心, 认为将来肯定考不上大学或者考不上什么好大学, 所以通过教育不会有什么好出路, 那么学好学坏就无所谓了, 所以父母在家庭文化资本方面缺少对子女投入,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

三、对策及建议

(一) 提高民族特有家庭文化资本的传承和利用率

首先, 要增强人们的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 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将会孕育出不同的文化, 这是经过历史实践长期检验而留存下来的珍贵遗产, 它反过来又将指引和影响后代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它是与本民族文化的生成一脉相连的, 并不断促使新文化的生成。民族特有家庭文化资本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它对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以及品行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其次, 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民族各种节日和各种仪式等的倡导和支持, 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其中, 使这些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这在丰富人们生活的过程中对人们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同时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此外, 加强家庭已有民族乐器、民族绘画等对学生的传授和民族诗文、民间故事、民族习俗等的讲授, 这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是不可多得的家庭文化资本。

(二) 合理丰富公有性家庭文化资本

转变观念, 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经指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的收益。因此, 父母增加对子女教育上的经济投入对子女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增进对子女的物质层面投资和精神层面的投入。

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弥补某些家庭客观化资本的缺失, 各级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对民族地区家庭文化资源稀缺的现实筹措资金, 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资源建设。如建立公共图书馆、公共书报亭、影剧院等, 筹建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等教育信息系统;通过整合社会的客体化资本, 免费向公众或专门向农村学生开放一些展览馆、纪念馆、青少年宫等;加强面向民族地区服务的青年志愿者团体建设, 定期举办一些面向提高孩子素质的各种训练活动等。只有这样, 才能为文化资本的生成和提高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通过这些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各种活动的开展, 增加农村家庭文化资本的拥有量, 从而促进农村孩子学业成就的提高。

摘要:家庭文化资本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 已经成为国内外学界的普遍共识。民族地区家庭文化资本缺失是造成学生学业成就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原因是民族特有的家庭文化资本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及有效的利用和公有性家庭文化资本的缺乏。因此, 提高家庭特有文化资本的利用率和合理丰富公有性家庭文化资本是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民族地区,家庭文化资本,学业成就

参考文献

[1]朱国华.习性与资本: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 (上) [J].东南大学学报, 2004, (1) :33-37.

[2]陈青生.厘清文化资本的内涵[J].探索与争鸣, 2007, (1) :19.

[3]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7.

民族大家庭 篇8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 家庭教育 法治社会 构建

【基金项目】2013年度新疆教育学院院级课题《新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影响研究》(课题编号:XJJY201303)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24-01

近些年来,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非常关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关系上亿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理性地研究和分析新疆少数民族青少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青少年人成长发育的规律,探索如何把新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中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每一项内容又可具体分为许多方面。法制教育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又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认真抓好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公共秩序、生活秩序,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在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大的变化,内外双重因素的叠加,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增加。矛盾的激增和法制观念薄弱,使得新疆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民众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时,往往是采取非理智的、非合法的方式和手段来表达意愿和诉求,严重损害社会的稳定和其他民众的利益。

一、新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中法制教育的现状

新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与其他地区的其他民族家庭教育相比较,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把法治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当中,就这一点与内地相比有更大的困难。

(一)新疆的地理因素造成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法制教育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顺利开展。新疆地处祖国西北,经济发展远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尤其在偏远的牧区, 经济发展更为缓慢,部分群众未能脱贫,物质生活水平低下,给少数民族家庭的法制教育带来了巨大阻力。

(二)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汇聚之地,多种语言文字的使用给家庭法制工作带来巨大阻碍。全疆各地分散居住着多个民族,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在汉族聚居的地区普法教育用一种语言文字即可, 而在新疆至少要用两种语言文字, 多则要用五、六种文字的普法教材, 才能满足家庭法制教育的需求。若把法律教材译制成多民族语言文字,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本不发达的新疆来说,无疑是举步维艰。农牧民常年处于流动状态,使得法制教育难于组织领导。

(三)新疆的居民大部分生活在农牧区,在家庭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是重点中的难点,却始终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对孩子的教育有重要的影响。不少刑事案件中反映出家长法盲常常伴随着无知、伴随着文盲。据一项对5350名青少年刑事犯罪分子调查表明,母亲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82.9%,母亲受过高等教育的只占4.5%。家庭是少年儿童生活成长的“摇篮”,如果这个“摇篮”有破缺,便容易影响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甚至使其滑入违法犯罪之列。从一定意义上讲,在新疆没有广大农牧民法制意识的增强,就不可能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新疆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制社会。

(四)近年来习惯上,在新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中,家长都没有重视法制教育。多数少数民族家长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去理解,认为那是学校的事情,或者把法制教育认为不是必备的知识,没有把它当作一门重要的家庭教育的内容去学习,甚至还有人认为那是法制部门的事情,跟我有什么相干。可事实真的如此?因为不重视对法制学习的学习,但家长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不是严格地按照法律去解决,反而去追求自己所谓的“办法”去解决,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目前新疆已投资5000万元建设流浪未成年人教育培训安置中心,帮助获救助未成年人学习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利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新疆各地还从源头预防入手,对救助返回家乡的未成年人,层层签订帮扶责任书。政府建立起符合国情区情的早期村委會(社区)干预机制、行政干预机制、司法干预机制,对于父母不履行未成年人监护抚养责任的,出台法规建立可操作的刑事责任追究制度和变更、撤销监护资格制度。

针对上述情况,加强少数民族家长学习法制知识,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学法、知法、懂法,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前提和基础。

二、新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中实施法制教育的对策

新疆少数民族家长应努力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要知道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在新疆少数民族家庭教育中,法制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观看法制教育节目,引导孩子学法。CCTV12频道、CCTV1频道等就是目前比较好的法制宣传频道,他们用拍案说法、案件侦查、法庭讲堂等多种方式,将繁杂的法律问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让你一看就知道,一听就明白,十分不错。目前有些中央电视节目还无法转译成少数民族语言,这是一大瓶颈和制约。

二是选择发生在农村和牧区典型案件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知法。孩子还小,正在性格成长期,青春期的冲动让他们很难以把握自己的言行举止,可以通过从网络、报刊、杂志等收集与孩子年龄相近的犯罪案件,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犯法的行为,什么是正当防卫,对法律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三是创造条件,让孩子用法。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能够应用了,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家长可以通过用孩子学着解决诸如在学习被同学欺负了怎么办?在街上见到别人在犯罪时怎么办?家庭成员被别人欺负怎么办?等等问题,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四是加强引导,把民族传统和宗教习俗中一些有关遵纪守法故事、寓言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守法。通过学习引导,让孩子在生活中守法,不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这对于孩子的将来会有很好的作用。

法治观念只有深入各族群众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民族团结,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三股势力的滋生和蔓延。新时期下把全疆的法制教育工作和经济建设、维稳建设共同推进,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法》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18日

民族大家庭 篇9

[教学内容]

1、民族百花园

2、雪山小雄鹰

3、草原小牧民

[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中“民族百花园”的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模仿交流让学生知道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培养学生对艺术形象特点的观察、模仿能力以及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2、在欣赏歌舞作品、学唱儿童歌曲和学跳舞蹈的艺术活动中,初步了解藏族、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蒙古族儿童快乐的生活。

[教材分析]

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个色彩缤纷的大花园,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娇艳的花朵,在祖国锦绣的大地上竞相绽放。神秘的雪山,圣洁的哈达,辽阔的草原,欢乐的歌舞——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心,友爱和关爱在民族间传递。让孩子们了解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了解,发现个民族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艺术感受,为我国多民族灿烂的艺术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单元设置了《民族百花园》《雪山小雄鹰》《草原小牧民》三个课题。学生通过欣赏、表演、绘画、等艺术活动,让学生知道祖国是一个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初步认识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和辽阔草原的蒙古族,了解两民族服饰的特点。

[课时]三课时

课题一 民族百花园

执教时间:6月23日——6月24日

[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中“民族百花园”的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模仿交流让学生知道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2、培养学生对艺术形象特点的观察、模仿能力以及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中国各民族行政分布版图和歌曲《爱我中华》录音带。

2、不同民族问候语言汇集的录音带。

3、请学生广泛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艺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创造情境:

·师生共同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资料,举办“小小民族园”的展览,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活动。

1、学生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民族,如:模仿民族语言,介绍民族礼仪动作,唱跳民族风格的歌舞等。

2、教师适当进行艺术要素的点拨和必要的指导、评价,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二、欣赏:

1、欣赏教材中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和了解各民族人物形象的姿态、神情或舞蹈动作的特点,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表演。

2

听赏、听辨不同民族的乐曲、歌曲,比较它们的.风格特点。学习或交流多民族的日常礼仪用语“你好”、“谢谢”等,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与生活联系的了解。

3、欣赏《爱我中华》的歌曲。师生共同跳集体舞,体验民族大团结的温馨与快乐。

三、情感升华:

1、课件出示艺术家创作的有关民族风情的展览或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的艺术表现手法,增进对各民族的了解。

2、通过书报、广播、影视等媒介或在外出旅游是有意识的观察了解、收集不同民族的风情、民俗、民间歌舞等,丰富自己的艺术感受,增长对不同民族的感性认识。

札记:一年级配套的光盘比起二年级的有些逊色,所以我就把二年级的光盘的一部分内容用到了一年级的课堂上。通过看、听、说、画、舞、做等欣赏形式,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几个少数民族的地理位置、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增长学生多方面知识,能够用语言、音乐、美工、舞蹈等活动来表现自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题二 雪山小雄鹰

执教时间:6月27日——6月30日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藏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儿童快乐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藏族风景的图片或歌舞作品的影视资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藏族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儿童快乐的生活。

[活动准备]:

音像资料、画纸、彩笔、打击乐器、录音带

[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进教室。

二、谈话:

《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首歌曲是一首藏族儿童歌曲,你们对这个民族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表达,并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教师补充——西藏高原上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和我们相比,那里的人距离太阳最近,所以他们的脸晒的红扑扑、黑黝黝的,西藏有许多建筑奇特的寺庙,最著名的是布达拉宫,牧区还有用牛毛布缝制的帐篷,如果你们做客,好客的藏族人会给你们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哈达”是“礼巾”,献哈达是表示主人欢迎、尊重客人,这里的人们各个能歌善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舞蹈。

活动二:

一、欣赏:

欣赏藏族儿童舞蹈。

仔细看看他们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二、绘画:

设计漂亮的藏族服饰,方法:可以制作也可以绘画,

合作与个人创作相结合,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形式与方法。

在绘画过程中对歌曲旋律以有所熟悉和掌握,重点是歌词特别是衬词部分,可按照节奏读歌词,轻声随琴模唱衬词部分,歌曲掌握后由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分组创编恰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评价:

学生互评,表扬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同学。

札记:这节课上,我采用了学生自由结合,交流、讨论的方法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并设计、制作所需要的头饰及其他道具,教师小结、归纳、学生完整表演,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效果还不错。

课题三 草原小牧民

执教时间:7月1日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舞作品、学唱儿童歌曲和学跳舞蹈的艺术活动中,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学习骑马、挤奶、摔跤等律动,感受蒙古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内蒙古族草原风光、节日欢庆场面以及舞蹈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歌曲录音带。

2 常用打击乐器,如:撞钟、木鱼、双响筒、串铃、响板等。

3 美术用具和制作材料。

[活动内容]:

利用绘画、歌唱等形式表现草原

[教学目标]:

欣赏歌舞作品,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学习骑马、挤奶、摔跤等律动,感受蒙古族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美术用具

[活动过程建议]: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草原赞歌》拍手进教室。

二、交流: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2、欣赏牧歌。

3、教师简单补充:

内蒙古大草原上有肥美的牧场可以放牧牛羊,人们住的蒙古包可以拆装,人们经常搬家,哪里水草旺盛就搬到哪里居住,蒙古族人民十分喜欢运动,每年都举办运动会,项目有摔跤、赛马、射击等,比赛结束后大家都要唱歌、跳舞庆贺,可热闹了,特有的乐器马头琴音色优美。

活动二:

欣赏:

欣赏马头琴曲《赛马》,感受音色的独特优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与掌握马跑的不同节奏和赛马时的欢快、热烈的气氛,了解蒙古族与马的不解之缘和“马背上的民族”的特点。

运用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模仿表现骑马、马蹄声,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三:

一、朗诵:

朗诵古诗《敕勒歌》。

教师讲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用多种节奏朗诵,在强弱不同的节奏中,加深对草原的认识。

二、创作:

绘画或手工制作,表现蒙古大草原的风情,制作蒙古人漂亮的头饰,展示并评价。

三、舞蹈:

伴奏音乐《草原赞歌》,基本动作——手腕组合和马步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和参与热情为主。

结束:随音乐作动作出教室。拓展:搜集、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思路拓展:

1、观看草原风光电视片,欣赏古诗,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制作头饰、马鞭或进行歌舞表演。

2、讲述草原上的故事。

[课后札记]:

上一篇: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意思是什么下一篇:禁毒防艾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