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设计

2024-06-24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设计(通用11篇)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设计 篇1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知道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的意义,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交往和表达能力。

知识:

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全国设有5个自治区。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识图习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交往和表达习惯。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

2.明确人民币上印有少数民族头像的含义,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域。教学难点:

1.民族区域的划分

2.少数民族分布区域及依服饰判断民族: 教学用具:

印有少数民族头像的人民币、中国政区图、少数民族的故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在长期的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课。

二、进行新课

第一部分:世代友好的家庭

(一)活动一

播放课件一:MTV《爱我中华》,师生共同欣赏并感受各民族团结友好的情景和气氛。师:欢乐的乐曲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你们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生:《爱我中华》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民族,哪些民族人口比较多吗?

生: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人口比较多,占92%,壮族、满族、朝鲜族、藏族、蒙古族人口也较多。

[设计意图:课前师生共同欣赏一曲深情并茂的《爱我中华》,在欢快气氛的营造中,能较快地引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并以此为话题,自然引出本课的所学内容。] 活动二

播放课件二:布达拉宫的图片 让学生猜猜这是哪里?

2师:大家一定知道美丽的西藏,西藏自然风光美丽,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许多没被人们攀登过得冰山雪峰,还有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和独特的藏族文化。大家知道布达拉宫是为谁修建的吗?

学生自由作答。

活动三:

讲故事。

1、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讲讲(吐蕃与唐朝公主“和亲”的故事)

资料: 藏族民间故事中写的是赞普松赞干布掌握吐蕃政权以后,派大臣噶尔东赞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出了五个难题,对各国前来求婚的使节进行考试,谁能智胜,公主便嫁给该国君王。

第一道题是用丝线穿九曲璁玉。其他国家使臣都穿不过去,噶尔东赞用丝线缚住蚂蚁的腰,放在珠的孔口,慢慢吹气,让它爬过去,线也就穿成了。

第二次比试是令各国的使者各领一百只羊,一百坛酒;要将羊杀了,剥皮、吃光肉,揉好皮、喝完酒。其他使节有的肉没吃完便醉倒了,有的皮没揉好便累倒。只有噶尔东赞令随从们慢慢地小碗喝酒,边吃边喝边揉皮子,最后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

第三次,唐皇又命令使臣认出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各自的母子关系。噶尔东赞令小马驹单独关上一夜,只给草料不给水喝。第二天,放到母马那里去,小马驹都各自认自己的母亲吸奶去了。这样,吐蕃使臣又胜。

唐皇又命拿出一百根头、尾一般粗的木棒,令使臣认出头梢。噶尔东赞将木棒推进水里,头重尾轻,重的沉下,轻的浮在上面,认得一清二楚。

最后,唐太宗将文成公主杂在三百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里面,令使臣们找认,认出者公主可随之而去。噶尔东赞先找服侍过文成公主的老大娘打听公主的模样和特征,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颗朱砂红痣。吐蕃大臣又照汉族老大娘的指点,终于认出公主。

于是,唐太宗便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太宗对文成公主出嫁西藏之事十分重视,不仅为她准备了很多妆奁,其中包括诗文、经史、农事、医药、天文、历法等书籍,还有谷物、蔬菜、果木种子以及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除此之外,还带去了各种技术工匠和一支宫廷乐队。当时唐朝盛行佛教,文成公主是一虔诚佛教信仰者,所以还带去了一尊佛像。

2、师生交流:文成公主进藏对促进吐蕃与中原的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的意义。

3、分角色演一演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亲的故事。

活动四: 谈一谈

你们对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还有哪些认识和了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幸福生活在一起

1.同学们,我国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亲密交往,大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你们发现少数民族穿的衣服与汉族服装有什么不同吗?

2、猜一猜:

出示课件:穿有不同特色服饰的少数民族同胞图片

3、学生观察判断,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教师补充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朝鲜族等主要特征明显的民族服饰。

5、拓展学习。

播放幻灯片:民族学校、少数民族参政议政、各族学生一起生活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和了解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

6、交流人民币头像

(1)请同学们拿出课下搜集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壹角、贰角、伍角、壹圆、贰圆、伍圆、拾圆)(2)想一想,这些人民币上的人物是哪个民族的?

.学生一一识别头像人物属于哪个民族。(同桌互议)

(3)集体交流确认。(高山族、满族、布依族、朝鲜族、苗族、壮族)(瑶族、侗族、彝族、维吾尔族、回族、藏族、蒙古族、汉族)

(4)组织学生交流人民币上印少数民族头像的含义。(图案、文字)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互相平等、团结、友爱、合作,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精神焕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7、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人民幸福生活在一起。解放后,我国政府又实行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课后,大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更多地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和生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多民族的家庭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有些少数民族的人口虽然较少,但居住的地区却很广大,主要居住在祖国的边疆地区。解放以后,党和国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先后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还建立了一些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你们能在我国的地图上找到这些自治区的位置和首府吗?

2、猜一猜 师:请看第一题“听歌曲猜民族”。(课件1听歌曲猜民族《阿拉木罕》)大家仔细听一听,说说这首歌曲来自哪个民族?师:知道这个民族的全称吗? 生:„„

(课件2一组维吾尔族姑娘和小伙子正欢歌舞蹈的场景)

师:瞧,这就是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姑娘和小伙子,他们跳得多开心啊!

(课件3将新疆人物图叠加在中国版图之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上面。新疆地区闪现)师:请同学们看中国地图,新疆维吾尔族居住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生:„„(识别地理位置,教师相机进行指导)师小结: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在这里生活着大量的维吾尔族人民,此外还有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多个民族的人民也居住在这里。

师:接下来是“看服饰猜民族”,(课件4:看服饰猜民族<苗族服饰图>)比比谁的眼睛最敏锐。师:猜出来了吗? 生:„„

师:我们来看看苗族分布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课件5将民族服饰图叠加在中国版图之苗族散居地上,该地区画面闪动)

师:瞧,苗族分布可真广呀,整个西南地区有好多处苗族居住地,如果按服饰颜色区分,就有就有“红苗”“花苗”“白苗”“黑苗”等多个分支。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民居猜民族”,(课件6:看民居猜民族)看谁能从拼图中最先喊出这个民族的名称来。(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的图块拼接)生:„„ 师:是啊,看着这辽阔的大草原,不仅让我们想起了那首著名的《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多美的草原风光啊!

(将蒙古包的图像叠加在中国版图之内蒙古自治区上,该地区闪现)

师:在祖国版图上找到它了吗?这里是北方草原上一个占老的游牧民族,祖祖辈辈驰骋 在草原,精骑善射,因此也被称作“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师:课件7:看录像猜民族)(西藏风情)看画面上所展现的是哪个民族? 生:„„

师:藏族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民族,他们居住在青藏高原,这里的人们信奉藏传佛教,在他们的生活中,宗教占据了重要位置,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聚满了来自各地的朝圣者。看,他们口念经文行走在转经道上;他们不知疲倦地磕长头,还有那一盏盏永不熄灭的酥油灯,都表达着他们全部的信仰与虔诚之心。中国版图中西藏自治区闪现)师:这就是藏族同胞生活的地方──西藏自治区

师:刚才我们先后了解了新疆维吾尔族、苗族、蒙古族、藏族,也了解了他们所在的区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还有哪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吗? 生:„„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阿壮族自治区)(课件8宁夏、广西闪现)

师: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政府针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项政策。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让他们各自行使自治权。我国除了五大自治区以外,在一些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还建立了自治州、自治县。这充分体现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学生拿出课前查找的资料(五个自治区的首府所在地)师:请同学们在祖国政区图上找出五个自治区首府的位置。师:请看中国版图,在广大的黄色区域居住的又是哪个民族呢? 生„„(汉族)师:是汉族的同学请把手高高的举起来!汉族也是民族大家庭当中的一员,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

师小结:同学们,祖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虽然各自都有不同的特点,但但大家相处得很融洽,共同生活在祖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竞猜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初步了解各民族特点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活动

三、分组探究

师: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些少数民族及所处的地理位置。课前,同学们开展了收集有关少数民族资料的活动,在收集过程中,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师:老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主要集中在这几个问题上:

1、为什么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居住的地方却很辽阔?

2、怎样保障我们和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话题一起来探究学习吧

1、小组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小组类别开始交流学习,教师巡视,相机进行引导和点拨,同时了解学情。)(出示课件)(1)小组长负责活动的主持(2)发言有序、认真倾听(3)交流完后推选2~3人汇报

汇报要求;

1、内容要紧扣探究的主题。

2、汇报形式生动多样 [设计意图:本环节承接前面学生了解的各民族知识,启发学生自主提问,找到他们的兴趣点,运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初步探究,力求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活动

四、总结深化

1、通过对少数民族的了解,知道了民族的平等、团结,我们应该以认同、理解、尊重的态度去对待。这样,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才会融洽、民族大家庭才会亲如一家。

2、在快乐的学习中,我们对各民族又有了许多了解,对祖国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你还想进一步了解些什么呢?

3、生、(自由发言)

4、师:我们今天的学习活动就要结束了,下课以后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多观察,多学习,带着问题上网或读书查阅资料,相信你们会了解到更多的有关各民族的知识。

5、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让我们再次唱响《爱我中华》这支歌,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学习与探究中不断地升华情感,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以

达到凸现主题的目的。]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设计 篇2

课程标准为“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分解为以下三条:①能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②能读图分析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③能读图找出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的省级区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很感兴趣,而贵州也是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学生对少数民族已有一定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面。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三、教材简析

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本章是在了解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后,开始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本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与人口政策。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人口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出发点。而本节内容涉及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兴趣、培养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要学好中国地理,认识和了解祖国地理全貌,首先要认识我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和居民状况。而本节是居民状况之一 ——民族的内容。内容不多,难度也不大,重点是对国情与国策的了解,说明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从而逐步建立人地协调的观点。只有掌握居民的基础知识,形成对民族分布的空间概念,才能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准备条件。所以,将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的基本技能训练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民族分布图,总结归纳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提高学生读图、归纳能力;通过学生活动,归纳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特点;通过视频资料、教具展示等,了解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扩大视野,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认识加强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五、教学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为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地图法、讨论法。运用如下:①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视频资料,对于形成学生丰富的地理表象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以“贵阳”为载体,凸显家乡贵州民族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状况的探究兴趣;②视频资料、音乐、图片在本节课中大量使用,扩展学生视野,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③课堂竞赛、贴图活动及角色扮演的活动设计,突出学生主体,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④针对本节课以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并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为重点,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贴标签”的活动,请学生通过找出部分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来概括总结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及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六、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提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要求;教学内容恰当,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完整,能反映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能引领学生建构重点知识;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围绕重难点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情感教育自然、浓烈,有效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教师进修学校地理教研员 万启桂)endprint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为“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分解为以下三条:①能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②能读图分析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③能读图找出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的省级区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很感兴趣,而贵州也是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学生对少数民族已有一定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面。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三、教材简析

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本章是在了解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后,开始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本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与人口政策。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人口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出发点。而本节内容涉及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兴趣、培养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要学好中国地理,认识和了解祖国地理全貌,首先要认识我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和居民状况。而本节是居民状况之一 ——民族的内容。内容不多,难度也不大,重点是对国情与国策的了解,说明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从而逐步建立人地协调的观点。只有掌握居民的基础知识,形成对民族分布的空间概念,才能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准备条件。所以,将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的基本技能训练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民族分布图,总结归纳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提高学生读图、归纳能力;通过学生活动,归纳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特点;通过视频资料、教具展示等,了解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扩大视野,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认识加强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五、教学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为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地图法、讨论法。运用如下:①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视频资料,对于形成学生丰富的地理表象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以“贵阳”为载体,凸显家乡贵州民族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状况的探究兴趣;②视频资料、音乐、图片在本节课中大量使用,扩展学生视野,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③课堂竞赛、贴图活动及角色扮演的活动设计,突出学生主体,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④针对本节课以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并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为重点,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贴标签”的活动,请学生通过找出部分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来概括总结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及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六、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提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要求;教学内容恰当,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完整,能反映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能引领学生建构重点知识;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围绕重难点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情感教育自然、浓烈,有效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教师进修学校地理教研员 万启桂)endprint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为“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分解为以下三条:①能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②能读图分析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③能读图找出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的省级区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很感兴趣,而贵州也是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学生对少数民族已有一定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面。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三、教材简析

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本章是在了解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后,开始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本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与人口政策。这是使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人口教育的最佳素材和出发点。而本节内容涉及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兴趣、培养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要学好中国地理,认识和了解祖国地理全貌,首先要认识我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和居民状况。而本节是居民状况之一 ——民族的内容。内容不多,难度也不大,重点是对国情与国策的了解,说明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从而逐步建立人地协调的观点。只有掌握居民的基础知识,形成对民族分布的空间概念,才能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准备条件。所以,将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的基本技能训练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民族分布图,总结归纳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提高学生读图、归纳能力;通过学生活动,归纳出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特点;通过视频资料、教具展示等,了解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扩大视野,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概况,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认识加强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五、教学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为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地图法、讨论法。运用如下:①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视频资料,对于形成学生丰富的地理表象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以“贵阳”为载体,凸显家乡贵州民族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状况的探究兴趣;②视频资料、音乐、图片在本节课中大量使用,扩展学生视野,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③课堂竞赛、贴图活动及角色扮演的活动设计,突出学生主体,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④针对本节课以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并归纳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基本技能训练为重点,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贴标签”的活动,请学生通过找出部分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来概括总结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及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六、教学过程(表1)

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设计 篇3

授课时间: 2016.9.22 授课班级: 八年级 授课老师: 刘 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国家。掌握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

2.运用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汉族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分布特征。

3.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民族政策。增强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和健康的风俗习惯,保护各民族合法权益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知识逻辑结构科学、合理。按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知识目标的落点是“说出我国名族的分布特征”。教材配以多幅图片直观介绍我国的民族概况,在此基础上呈现民族分布图,让学生通过读图概括民族分布特征,遵循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和循序渐进的认知原则。教材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具有很高价值。

三、学生分析

我们农村的孩子由于小学基础与习惯欠佳,读图能力相对较弱。再一个初中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对于少数民族的知识了解欠缺。所以备课时,我尽可能地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知识积累与强化训练相结合,从感性图片入手,让他们快乐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

运用中华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汉族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分布特征。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图文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教材、其他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演唱“对山歌”:嘿,什么水面打跟斗诶,什么水面起高楼诶,什么水面撑阳伞诶,什么水面共白头诶。(嘿,鸭子水面打跟斗诶,大船水面起高楼诶,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诶。)提问学生:这首歌是谁唱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壮族,刘三姐(通过教师歌唱这首具有特色的歌曲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特色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学习轻松愉快的学习本节知识)

(二)新课教学:刚刚同学们大部分都回答正确了,这首歌曲是壮族的民歌,我们都知道,壮族是一个少数民族,大部分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那么,我们国家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又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同学们知道吗?——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以往了解到的民族知识来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三)组织学生观看部分少数民族的图片(用各种不同风格的民族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四)刚刚我们观看了一部分民族的图片,对一些民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请同学们预习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1.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的比例分布是多少?

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族?人数最少的是什么族?

3.人口超过500万的民族还有哪些?

(预习结束后,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初步掌握我国的民族概况。这个步骤我让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五)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独特的风俗习惯成为了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娱乐活动等习惯。(播放ppt,通过欣赏各种精美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少数民族的独特。)

(六)我国有56个民族,这么多的民族,他们在中国辽阔的疆域上是如何分布的呢?请同学们看图“中华民族分布示意图”,边看边思考下列问题: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3.中国的五个自治区主要居住的哪个少数民族?

(引导学生观看“中华民族分布图”,加强学生读图的能力,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七)刚刚我们对“中华民族分布图”进行了分析,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从图中总结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呢?我国的56个民族在全国是如何分布的?(要求学生进一步自主分析“中华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大致的总结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八)刚刚我们了解了中国的民族概况,掌握了我国的民族分布,请同学们思考:国家面对如此多的民族,各种独特的风俗习惯,采取的什么态度?是不是要求所有民族都放弃自己独有的风俗,学习使用一种风俗习惯?为什么没有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出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要求学生们自主对这一国策进行理解。

八、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56个民族,通过观看图片了解了部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发扬传承汉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我们还要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保护各民族的合法权益。(通过小结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九、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同步练习册、背诵所学重点知识。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反思 篇4

【亮点】

1、联系实际

56个民族团结柱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猜一猜、想一想、连连看、找一找、趣味活动等方式有利于学生勤思考,多合作。

3、角色扮演

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扮演三个不同的国家,陈述自己的民族现状。

4、读图、析图

出示“民族分布”图,给出任务:

①5个民族自治区在哪里?

②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③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5、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后作业,拓展思维。

【不足与改进】

1、民族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用图片和语言缺乏信服力,应用视频这种声像都有的载体来呈现,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当然,如果有学生去过民族聚居地旅游,可以讲述当地的民俗文化,效果会更好。

2、提问难度过大

我国民族分布有何特点?这种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文化融合有何好处?

学生无法回答,可以适当增加梯度,逐步深入;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提醒。

3、板书设计

板书基于传统格式,不够新颖、独特。

4、教学媒体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设计 篇5

课前欣赏歌曲:《爱我中华》(音乐带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导入:刚才上课之前我们欣赏了歌唱家宋祖英带来的《爱我中华》,思考一下你从歌曲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

学生: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学生: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咱们班同学都是哪个民族的? 汉族。

咱们把除了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什么? 少数民族。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第一节兄弟姐妹,来走进我们55个少数民族的世界。(板书兄弟姐妹)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目前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2.了解几个常见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3.培养民族自豪感。三课堂学习

(一)环节一寻找我们的兄弟姐妹

1细心的同学你们想想,去哪里可以见到我们的兄弟姐妹呢? 学生:去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例如我国目前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它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在那里肯定能找到很多的少数民族,你知道是哪五个自治区吗?

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这几个自治区分布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知道了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后,我们要进一步去了解一下少数民族,现在进入第二个环节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

(二)环节二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目的:了解少数民族)今天老师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十一位小导游,他们每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少数民族的介绍。当导游在讲解时,请游客们认真聆听,做好笔记。1维吾尔族 路子琛

点评:能歌善舞的民族如何体现?

其实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舞蹈和歌曲,他们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比如维吾尔族的招牌舞蹈动作是一个动脖子的动作,他们的歌曲有《大阪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我们都很熟悉。2藏族

点评:其实藏族出名的节日并不是酥油灯节而是雪顿节,雪顿节又称酸奶节,牧民们敬献酸奶,后来因为又举行大规模地晒佛活动又称为晒佛节。3蒙古族

点评:刘树藩给我们带来了被誉为草原娇子的民族。4回族

点评:老师强度一下,你看回族的分布上它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 它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5壮族

点评:还记得刚才王琛介绍壮族时它的人口有多少呢?1800万人,它可以说是我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它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唱山歌,比如因唱山歌出名的刘三姐就是壮族人。6纳西族 点评:它的一个特色在于你如果想找到这个民族只能去哪里找呢?云南,所以它是云南所特有的一个民族,而且他的文明程度是相当高的。高到什么程度呢,大家都知道高考少数民族是有加分政策的,但是纳西族就是云南省三个不享受高考加分的少数民族之一。7高山族

点评:路子涵给大家带来了来自宝岛台湾的少数民族。8满族

点评:其实满族是离我们比较近的一个民族,因为只要是电视剧是关于清代历史的,跟满族就拖不了关系。比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还有近几年热播的《甄嬛传》等。9傣族

点评:这是一个服装艳丽,婀娜多姿的民族。10彝族

点评:谢谢路蕾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热闹的民族 11朝鲜族

点评:爱看韩剧的同学们对这个民族肯定不会陌生,在韩国99%的人都是朝鲜族的人,其实我们中国也有朝鲜族,他们主要也是分布在东北三省。

现在我们的导游介绍完毕,我们给他们鼓鼓掌好吗,感谢他们的精彩分享。

(三)环节三民族知识大比拼(课堂检测)听了导游的讲解结合自己的平时积累,咱们来检测一下学到了多少呢,进入第三个环节民族知识大比拼。

(四)环节四议议兄弟姐妹(培养民族自豪感,正确看待民族关系。)大家掌握的还不错

最后我们来议议兄弟姐妹,听了同学们介绍这些风格各异的少数民族,看到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的民族组成,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我觉得我们的民族很伟大、太壮观了,我想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种类多。

学生:我为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

学生:少数民族的风格各异,丰富了我国的民族文化,他们是我们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少数民族的人口占总民族的人口非常少,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我们这些兄弟姐妹呢?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尊重、平等、团结、互助。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让我们各民族平等尊重,团结友爱,合作互助,共同发展,共创国家的稳定与繁荣。今天的课咱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

兄弟姐妹

雪顿节

平等

团结

互助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

4.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辨证的观点分析有关的政治现象,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等

五、教学方法 问答、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导入新课 听乐曲《嘎达梅林》,歌曲《格桑啦》

[教师]这两首曲子分别属于哪一个民族?你了解这两个民族的风俗吗?这两个民族各有自己的英雄人物,你知道是谁吗?你还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和风俗吗?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结果回答,说出《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乐曲,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英雄;《格桑啦》是藏族的歌曲,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世代景仰的英雄。

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介绍蒙古族和藏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引出框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讲授新课

1、请学生观看教材P41的四幅邮票,回答:(1)、你能说出图片中有哪些少数民族吗?(2)、除了上述民族外,我国还有哪些民族?(3)、请学生选一个感兴趣的民族,介绍它的风俗习惯、文化瑰宝、代表人物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板书: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请学生观看教材P41的“各民族人民亲如一家”图及41-42的教材,回答:什么叫少数民族?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自治区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请学生阅读教材P42的填表题和教材内容,回答:我国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处理我国的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4、请学生阅读教材P43上的材料,回答:我们青少年在生活中可以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5、请学生阅读教材P43下的材料及P44-45,回答:你认识上面两幅图片吗?知道它们的含义吗?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什么?我国为实现祖国统一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什么叫“一国两制”?实行“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有何意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1).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一个国家,两种制度”(3).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6、展示材料: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主席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四点意见”表明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表明:我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分裂,积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2]请列举事例,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联系历史知识)7.展示材料: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海内外华人纷纷表示支持和拥护。这部法律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

思考:1)“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2)“国家统一与青少年成长关系密切”,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作为青少年,我们要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课堂练习: 观察教材44页下的“欢庆香港回归”、“欢庆澳门回归”图,回答:香港、澳门为什么能顺利回归?[祖国的强大,全国人民的支持,“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行等]

五、作业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亲切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防问团全体成员,并强调指出:“共同争取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前景,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次握手跨越60年。(1)这段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最佳方式是什么?(3)当前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什么?(4)作为中学生,请你针对此事写一个小评论 我的教学反思:

我的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导学为主,运用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正确理解教材,比较客观真实地分析了学生情况、比较准确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及探究活动,熟练运用多媒体、小黑板、书等教学工具,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在教学中,我还有些地方需改进。比如:没有体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面谈、笔谈等形式,有效的个别化指导做的还不够;没有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没有对课堂上个别被动学习和边缘学生予以特别关注,而是更多关注了课堂表现相对活跃的学生以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完成。

中国的民族 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学生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而努力学习。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政策。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民族政策。难点:对学生收集、整理、归纳分析资料等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视频欣赏“歌曲联唱”导入,创设问题:歌曲源于哪个少数民族?引入新课。中华民族(板书)

(二)新课讲解

一、独特的民族风情(板书)

以抢答形式提问: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少数民族有多少个?(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课前教师布置收集民族资料,依据老师的提示从1.民族服饰知多少2.民族住宅知多少3.民族乐器知多少4.民族习俗知多少、先让学生整理综合分析手头的民族资料、组内共同分析并派代表回答。随后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相关知识。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板书)

我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下面我们共同了解。课前以让学生搜集民族政策相关资料,组内整理、综合分析手头的民族政策资料,然后派代表回答。活动:分析你手中的资料谈谈如何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同时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落实的?同桌讨论找同学回答。

(三)小结信息与反馈

思考 :通过本课的了解你在思想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四)板书设计

中国的民族

民族服饰

民族住宅.独特的民族风情

民族乐器

.民族习俗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教案设计 篇8

1、了解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初步掌握1-2种民族服饰的局部简易画法。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服饰艺术与民族生活和审美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掌握1-2种民族服饰局部的简易画法。教学难点:

真实,生动地表现某种民族服饰的艺术特点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观察图片你都有认识哪些少数民族? 学生:苗族 壮族 维吾尔族、蒙古族等

师:在我国有56各民族,民族众多,民族的服饰各具特色大不相同,可谓是多姿多彩啊。今天老师带着大家来学习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是怎样理解服饰的呢? 解释“服饰”的概念。“服”指的是:服装

“饰”指的是:服装上的装饰、佩戴的饰品。

二、民族服饰的欣赏

师:问:欣赏了这么多民族服饰,你发现什么? 民族服饰的款式:

(多种多样、各具特色)2.民族服饰的色彩:

(色彩鲜艳、装饰独特各不相同)3.民族服饰的制作材料:

(布、兽皮、羽毛、金属„„)

2、下面我们分小组研究苗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特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出你们小组研究的民族服饰的特点(1)服装的材质特点?

(2)佩戴的饰品有什么特点?

(3)根据课前调查的资料,你认为这种服饰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等因素)

3、出示小组交流要求

(1)、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同学一起研究1-2种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2)、各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组员可以补充)

4、教师总结: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民族服饰,民族服饰的形成与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等因素有关。而且服饰分盛装和便装两种,不同年龄衣服也有不同的特点。

四、指导手绘民族服饰

1、教师示范 怎样来设计

2、讲解步骤:(1)画出大体轮廓

(2)由大到小,层层深入地表现其结构和纹饰

五、学生分专题性手绘练习

1、苗族妇女奇特的头饰

2、蒙古族的靴子

3、藏族的藏刀

4、维吾尔族的朵帕帽等

五、展示作品

六、课外延伸

1、欣赏《国际民族服装展》

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教案设计 篇9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一年级(1)班

活动目的:

1、让小朋友们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萌发“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2、指导小朋友初步了解中国地图的大致形状,有关我国的一些人和事,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

3、让小朋友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活动准备:

1、中国地图、少儿中国地图各一幅,地球仪一个。

2、每个小朋友一幅地图拼图、一面小型国旗。

3、录音机一台,录有国歌的磁带一盘。

4、每个小朋友准备壹元硬币、伍角硬币各一枚。活动方式:

游戏、谈话、动手操作法 活动过程:

一、认识国旗

1、出示国旗,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它的左上角有什么?有几颗?是什么颜色?

要求小朋友能知道我们的国家叫中国,这是我国的国旗,国旗是红色的,国旗的左上角有五颗黄色五角星。

2、升国旗

要求小朋友升旗时肃立,不可东张西望。(录音机播放国歌一次,全体起立。)

3、每个小朋友发一面小型国旗。

4、播放儿童歌曲《国旗歌》

录音机播放一遍,出示歌词,再请一名小朋友把歌词念出来,最后请全体小朋友齐声念。歌词如下:

国旗国旗红又红,飘扬在空中。

一颗大星星,四颗小星星,国旗国旗真美丽,我们敬爱你!

二、认识国徽

1、出示国徽的图片,要求小朋友认识国徽。

2、找找我们身边的国徽:要求每位小朋友拿出硬币,知道壹元、伍角硬币背面有国徽,仔仔细细地再看一次。

三、认识中国地图

1、出示中国地图,提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

要求小朋友知道这是中国地图,它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

2、出示地球仪。

师:这是地球仪,现在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的位置,让小朋友边找边说。

3、提问:老师和小朋友的学校在哪里?我们的家在哪里?请同桌小朋友合作在地图上指出来。

师:我们住在中国、武汉、黄陂;我们是中国人!逐个要求小朋友说句子“我们是中国人!”

4、欣赏儿歌朗诵《我们都是中国人》

四、了解少数民族

1、带小朋友坐好后,出示少儿中国地图,提问:这是什么?

师:这是给小朋友看的中国地图,上面画了很多东西,很漂亮。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找一找地图上的小数民族。

2、逐个指出: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傣族、壮族、苗族、高山族…… 要求小朋友指出后说名称。

3、师:老师和小朋友是什么民族的?(汉族)

4、师:老师这儿有地图拼图,请四人小组合作拼一拼,看哪个小组拼得又对又快?

五、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认识了中国地图、国旗、国徽,也知道我们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六、课外延伸

我们的国家——中国,有世界著名的万里长城、美丽的故宫、国宝是大熊猫、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有许许多多了不起的事情值得我们去称颂、去赞扬。请你们课外每个人将你认为最让你感到自豪和骄傲的有关中国的事情画在纸上,下课后告诉同学或者老师,最让你觉得骄傲的是什么事情?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设计 篇10

方咀中学 游胜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懂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探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运用辩证思维、归纳思维、发散思维等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难点: 民族精神我传承

【教学方法】阅读指导、问题讨论探究等。

【课前准备】围绕民族精神的内容,广泛收集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1、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活动一:【用人物或事例说明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

设计问题: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 列举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及其伟大的民族精神。(交学生讨论)

请用具体的人物或事例加以说明。

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学生举例)

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学生举例)

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学生举例)

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是民族的脊梁; 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

教师:不要以为只有英雄人物才是民族的脊梁,千干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都是民族的脊梁。

(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及其表现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68页的内容后找出答案。

活动二:教师适当讲解《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并设计以下问题: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描绘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画卷。

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命运、全民族奋起抗战、不屈不挠、英勇抗战,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2)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69页的内容,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答案 活动三:填表感受中华民族精神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检查完成情况.(3)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不竭力量之源 活动四:教材70页,说说长征精神是什么?

长征精神,可以说是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也可以说是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等。(4)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新时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2、民族精神我传承

活动五:当雄壮的国歌奏响时的感受这些中学生的行为为什么会赢得热烈的掌声?

这些中学生的行为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等,这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

设问体验:当雄壮的国歌奏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当时的感受。(1)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2)请你结合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讲解为主)是一个开放式的活动。在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点上,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个性的东西。教材中列举的三条,是从一般性的意义上讲的,教师宜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明确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应该抛弃的,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应该从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也在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灿烂文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孕育了极富生命力的优良传统。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传统中吸取营养,才能陶冶情操、塑造民族性格,使民族精神得以代代相传。

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多年绵延不绝,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既不能因为它带来机遇而丧失警惕,更不能因为它带来挑战而畏缩不前。任何强大的民族精神都不是从温室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风雨中经受磨炼而不断发展的。只有大胆地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不断发扬光大。

除了教材中列举的三条之外,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分析。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心骨”作用,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加以发散、扩展,如培养自身的刚健有为精神、正义自省精神、勤俭务实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2)请你结合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明确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应该抛弃的,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应该从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也在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传统中吸取营养,才能陶冶情操、塑造民族性格,使民族精神得以代代相传。

[课堂小结](略)[布置作业]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国际主义

2、民族魂主要指

A.民族文化 B.民族精神 C.传统美德 D.传统习俗

3、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把每年9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请回答:(1)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设计 篇11

1. 读课题,提出由题目产生的疑问。

2. 自己默读课文,看能否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

3. 初步梳理文章内容,想想文章介绍了几种燃料,每一种形态的燃料又有哪些品种(每一个燃料家庭中有哪些成员)。

二、教给方法,梳理脉络

1. 老师用别的例子教给学生画树状图的方法。

2. 要求学生自己再次深入读书,试着用树状图理出本文的脉络,也就是燃料家庭的分类和具体成员。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互助,共同完成。也可以在老师的巡视中,帮助完成。

3. 请生上黑板画出自己的树状图。

4. 师生共同修正树状图。

三、图文结合,深入学习

1. 根据树状图,自己图文对照,在文中找出与图的内容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

2. 全班同学合作学习,相互订正,进一步深入而清晰地了解这篇科普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

3. 结合教学过程,完成课后2题。

4. 集体订正修改练习题。

四、角色朗读,学习写作方法

1.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用拟人方法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好处。

2. 根据课后第3题,自己在文中分别找出这几种说明方法的例子。

3. 读一读,体会体会每一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五、适度拓展

1. 从自己以前学过的说明性文章中,你还知道有哪些说明方法。

2.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模仿这样的方法,从生活中寻找材料来写一写。

3. 再次齐读全文。☆科普说明文的特点

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科学知识为目的,要求有很强的科学性,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一种是科学小品,多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在表达上经常凭借生动的比喻、有趣的联想,在讲清科学道理的同时,还能使读者得到某种感情上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科普说明文的特点:

1.知识性。

科普说明文是以介绍、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说明文,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科普说明文所介绍的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从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到巨大的地球、太阳、宇宙;从工业、农业到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都是科普说明文介绍知识的领域。

2.趣味性。

科普说明文跟科学论文不同,它写作的目的主要是普及科学知识,其读者对象大多是缺少科学知识的普通群众。为了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达到普及的目的,科普说明文应该具有趣味性。

3.通俗性。

科普说明文是一种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它担负着同社会各阶层推广普及科学知识的任务,即使是比较高深的知识,也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做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说明。否则,读者就难以理解,达不到普及推广的目的。可见,通俗性也是科学说明文的一个重要特点。

☆新型燃料

新型液体燃料主要是指轻烃、甲醇、二甲醚等燃料,它们在常温常压下为液体形态。随着农村地区对优质燃料的需要日益增长,近十年来,国内一些地区开发利用烃类、醇类等石油、化工副产品作为农村地区燃料的替代品,既可改善农民的用能条件,又有助于保护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

上一篇:政教处2009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她改变了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