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讲座的心得体会

2024-08-29

普法讲座的心得体会(精选11篇)

普法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1

3月29日,星期二,全校师生开展了法制教育讲座,我受益匪浅。

现在的城市五花八门,鱼目混珠,对未成年人的诱惑非常大,我们应该懂得审美,非辨是非,从而保护我们自己的人身安全。

有些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孩子一旦犯错,非打、骂,这种处理方法不妥,特别是单身家庭,这样很容易使成很大的心理阴影,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在放学的路上,一些不法少年在抢小学生的钱,虽然抢的数据不多,但依法判三年以上的徒刑。青春年少的我们应懂得法律法规,不要迷茫地走上了犯罪道路。

我们要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陪着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家长要做榜样。

我真诚地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规范自己的行为,美化自己的心灵,在法制环境中快乐成长吧!

普法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2

1个体宣教中存在的不足

1.1

在患者住院期间,因个别护士对健康宣教思想上不够重视,态度不积极;工作繁忙;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属情绪不稳定等原因导致宣教的效果差等因素,不能达到让患者了解住院环境、医院设施、自身病情及治疗护理措施等信息,从而影响疾病康复,导致患者对医院、所在科室的满意度下降。

1.2

原因分析:一是有些护士在接待新患者后,只忙于测量生命体征、写病历、处理医嘱,怕入院宣教浪费时间,不能按时下班,所以未及时进行入院宣教,使患者入院后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易产生焦虑和孤独感。二是在中午、夜间值班人员较少时,护士把入院宣教当作任务,三言两语,敷衍了事。三是入院宣教时机不当,患者刚入院时都有一种陌生感,情绪不稳定,未做病情处理前,就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患者因疼痛、不适或长途劳累而没有精力来听入院宣教,导致宣教效果不佳。

2群体健康教育讲座

针对个体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从2013年起,我院以产科为试点,开展了群体健康教育讲座,到2013年11月,以点带面,逐步在外科、儿科、内科开展了住院患者群体健康教育讲座。

2.1

在坚持入院时、住院期间对患者宣教的同时,每月各临床科室组织开展本科室健康教育讲座。由所在科室护士长组织,参加人员为当班的医生、护士及住院患者及家属,讲座内容各科室经前期全面评估后自行制定,在原来对患者住院期间宣教的基础上,各临床科室护士长根据本科室特点,患者及家属的学习需要及接受能力,制定相适应的目标和健康教育内容,选择适宜的健康教育形式,实施健康教育计划,评价健康教育结果,对住院患者及家属开展群体健康教育讲座。

2.2

群体健康教育讲座首先从一个临床科室开展(产科),通过半年时间的探索、实践,总结了适合在全院科室开展的成功经验。新的方法推广,采取以下方法。

2.2.1

护理部召开全体护士长会议,让取得好的做法的科室护士长(产科)介绍经验,内容包括为什么要开展此项工作、开展期间采取的做法和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等。

2.2.2

护理部组织准备开展讲座的科室护士长,亲自到已开展工作的科室实地参加讲座.

2.2.3

科室在开展新的讲座形式时,护理部亲自到讲座现场,了解开展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促进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3效果评价

3.1

群体健康教育讲座从2013年11月实施以来,我院各科已开展健康教育讲座70次,医护人员参与500余人次,患者及家属参与讲座700余人次。医患双方均受益,从医院方面讲,在组织讲座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锤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授课能力;从患者方面看,患者了解了医院的特色,所患疾病的状况,常见病的预防及治疗等,患者对今后选择就医及防病治病的理念及行为均有提升。

3.2

普法讲座 篇3

今天在这里让我谈法律,让我进行普法讲座,我感觉这个题目很大,法律条文浩如烟海,法学理论博大精深,一个法学院的学生四年学不完的课程,我在这一次讲座中能讲些什么,怎么讲,确实是一个难题。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我想先解剖一只麻雀,讲一个案例:说一辆公共汽车在马路上行驶,这时车的前方一个醉汉骑自行车横穿马路突然摔倒,司机发现情况猛踩刹车,醉汉没撞着,但车上一位小伙子没站稳,由于惯性作用,一下撞在了身边的一位姑娘身上,姑娘站不稳,门牙磕在坐椅上,被磕掉一棵门牙!

怎么办?谁来赔?是小伙子赔?还是司机赔?还是公交公司赔?还是醉汉赔?还是被撞的姑娘自认倒霉?

这就是法律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律师所要研究的问题。依照法律规定处理好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化解矛盾,维护各方权益;处理不好,就可能因这一件小事引发打架斗殴,引发刑事案件。

希望我们通过今天的交流,能够使大家对法律、对律师有一个初步的、雾里看花的了解。通过一堂讲座,对法律对律师能够了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可能,但能象雾里看花那样,对法律之花的神韵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也就达到了我们交流的目的;如果碰巧哪位同学心中有一个涉法问题结成的死结在这里解开了,那就是我们的额外收获了。

一、法律的一般常识

今天在这里介绍一点法律的一般常识,目的也是使大家增长一点对法律的了解,防患于未然,宁可不给律师精彩的机会,不要使大家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法律是什么?教科书的解释是:法律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我的理解,法律是一种游戏规则,就如我们打牌有打牌的规则,下棋有下棋的规则,人在社会中生活,要维护社会的秩序,也应当有个规则,对于全社会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就是法律。比如在马路上,车马行人靠右行,这就是交通规则,这也是法律,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

但是,法律这个游戏规则,和一般的规则又有所不同: 第一,他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即他反映的是掌握政权的人的意志。

第二,他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不象打牌够级大纲,六个打牌的人就可以定。

第三,他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谁不遵守法律规定就要受到国家的强制制裁。

第四,他是规定人们权利义务的行为规则。——他为人们的行为规定了一条红线,人们的行为不能跨越法律的红线,不能越雷池半步。

在我们国家,法律已经或者正在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想考虑到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主要谈一谈怎么样依法处理好社会生活的各种关系。结合我们实际,谈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怎么样处理好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二是怎么样处理公民和政府的法律关系。

(一)怎么样依法处理好平等主体间的民事关系,避免因民事纠纷上升为刑事案件

所为民事关系,就是公民和公民之间、公民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比如刚才我讲的,因一个醉汉横穿马路突然摔倒,公共汽车急刹车,车上小伙子撞坏了老太太,因此产生的各方之间的关系就是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主要由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进行规范;而刑法、行政法等,土地管理法、房地产管理法都不属于平等

1、处理民事关系的一般原则

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法律关系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

民法是私法。

在这解释一下什么是“私法”和“公法”?

“私法”调整的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双方主体都是平等的公民或者法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民法通则、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等都属于私法。与之相对应的是“公法”,调整的国家、政府和公民、法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调整国家机关部关系的法律,如刑法、行政处罚法、税法等,是“公法”。

二是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什么是自愿?比如你有一台电脑,我想买你的,三千元成交,结果我没带钱,你说没关系,打个欠条,把电脑拿走吧,这就叫自愿。那么,有不自愿打欠条的吗?

有!

前几年,湖南有一对老夫妻的女儿,和一个无赖谈对象,最后不谈了,无赖说不谈不行,不谈要给我打一万块钱的欠条,否则不让你们素静!老夫妻本来不欠他钱,但怕他闹事,结果无奈打了一万的欠条。

无赖拿着欠条就到法院起诉了,开庭,老夫妻说我们不欠他钱,欠条是被逼着打的——有证据吗?没有;报案了吗?没有。那好,你的抗辩理由没有证据支持,法官判决老夫妻给无赖一万元。

判决出来,老夫妻想不开,跑到法院门口,喝药自杀了!死了人,各方都重视了,公检法都介入,查明事实真象,无赖以敲诈勒索罪关进了监狱,法官也以渎职罪弄了个缓刑。

——这个欠条就是违反自愿原则的,违反自愿原则被胁迫写的欠条有也无效,法院不应当支持,所以法院也判了刑。当然这个案子也难为了法官,你不自愿你拿不出不自愿的证据啊,你当时报了案,公安局立案侦查了,我法官自然也就有证据支持你了——所以这个悲剧的产生,也是普法宣传不到位,老百姓不懂怎么样保护自己的结果。

为了体现公平,法律还规定了两种可以撤销的民事行为,即显失公平和有重大误解。

比如有一头病牛,快病死了,卖给了屠宰场,1000元。宰了以后发现牛肚子里有一块牛黄,值上万元,算谁的?算屠宰场的——卖牛的要后悔半辈子;算卖牛的——屠宰场不干,牛已经卖给我了。

象这样的,就属于有重大误解,买卖双方都不知道牛身上还有一块牛黄。这样的合同就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判决撤销,时效为一年,牛死了不能复活,但牛黄要拿回来。

另外“公平”还包含:当合同条款有两种解释时,应当做有利于弱者的解释。这点在《保险法》有明文规定:“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解释。”在《合同法》中也规定:“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的解释时,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如房主订的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租金一年交一次,那么是年初交还是年底交?没有明确约定,既然是房主提供的格式合同,就按照不利于房主的解释,每年年底交租赁费。

三是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

就是对非法权益不予保护。如有人赌博,欠赌债两万元,告到法院,法院不予保护。所以赌债没有欠的,赌场无父子,就是这个道理。

四是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

五是尊重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原则。

实际上,社会公德和法律并不矛盾,法律基本上反映了社会的道德要求。这是因为:道德和法律,都是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基础,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法律是统治阶级制订的,是一个国家掌权的人制订的。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国制订法律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常务委员会,而人民代表是人民选的。所以理论上说,全国人民怎么想,国家法律就怎么订。人大代表按照自己或者更广泛点是按照全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来制订法律,全社会都认为是对的,法律就规定是对的。所以法律基本上是反映了社会的道德要求。

当然,法律和道德有交叉之处,也并不完全重合。法律和道德也是有区别的,按照哲学语言:道德是量变,法律是质变;道德标准的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法律规定的变化是一个突变的过程;道德是相对模糊的,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道德准则,城市和乡村也有不同的道德差异,这个村和那个村也有不同的乡规民俗。法律是明确统一的,法律规定是按照法律准则处理问题的准绳,象建筑工人用来施工的垂线一样直,是规矩,是衡量是非的圆规、尺子!另外,法律相对道德变化、相对对社会经济发展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很多情况是问题出现了,大家都重视了,并且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了,才制订相应的法律。

所以,有些不符合一般道德标准的情况,也不一定违法,比如非法同居,只要双方都没有结婚,只是不受法律保护,但并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但我这样讲绝不是提倡非法同居,非法同居的幸福是没有保障的,特别是女孩子,一定要注意!

当然还有很多比较复杂的,界于合法与不合法之间的问题,这就需要咨询律师了,这里不做更深层次的探讨。

二、“违法”“犯罪”的概念与区别

违法和犯罪这两个词,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但是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同学们可能不是很了解。根据我们的办案调查情况分析,目前犯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法律的无知。什么是违法呢?我们通常所讲的违法行为,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所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尚

凤凰小学普法知识讲座 篇4

全体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召开这次“法制知识讲座”,其主要目的是:让全体同学们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做到遵守法律法规,能够知道什么是犯罪,怎样才构成犯罪,我们同学们怎么做才能远离犯罪。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生,我们对法律不应该感到陌生。我们宪法第24条规定,国家要“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青少年要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树立远大理想,遵守社会公德,学法、懂法、守法,自觉地用道德、纪律、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我们同学们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学习法律知识。今天我想主要给大家讲四方面问题,第一,现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第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第三,怎么学习法律知识。第四,怎么预防青少年犯罪。首先,我讲一下青少年犯罪现状。

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全国刑事立案所占比例约为65%,处于“居高不下”的局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14—18岁青少年犯罪发案率呈上升趋势,成为犯罪的高发年龄段,也就是我们同学们所处的年龄段,这也更加说明了我们同学们要加强普法的重要性。从我国某城市情况看,据有关资料显示,自2004年1月到2005年6月,全市共有2229名表少年违法犯罪,其中涉案抢劫的407人,盗窃的864人,抢夺的45人,敲诈勒索的59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25岁,最小的不满14岁,仅17岁以下的就有452人,14周岁以下的64人。2004年1—6月份,有关部门就破获在校生违法犯罪案件115起,涉案89人。且犯罪的危害性越来越大,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智能化等趋势愈来愈明显。

以上数据说明了些什么问题呢,我们不能不重视法律知识啊。远的不说,就说说我们身边的事吧,近几年,我市在校生中,打架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我这里有一个案例:某城市中学得两名学生打架,有一个学生就用水果刀将另一名学生捅死,这名学生的前途呢?大家可以想一想了。2004年,某中学一学生用水果刀将两名学生伤害,捅死一人,重伤一人。还有在2005某中学的两名同学在校发生矛盾,放学后,其中一名学生纠集本村两名学生到邻村找另一学生算帐。3人到街上看到这一学生追赶过去,被随后跟来的同学家长拦住。3人中一学生掏出携带的长水果刀向其家长猛扎过去,„„被扎的家长经医治无效死亡。这一案件经县法院依法审理,行凶的学生(16岁)以过失杀人罪的罪名被判有期徒刑7年;附带民事赔偿经济损失5万元。

以上青少年违法犯罪“居高不下”的事实及原因,警示我们对青少年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综合治理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重要途径。

第二,我们讲一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我们分析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讲,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个人意识增强,自我约束力较弱,容易冲动,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同时,大多数的青少年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和贫乏。客观上讲,社会、学校、家庭等青少年生活成长的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成为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分析,青少年犯罪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法制观念淡薄。应当肯定,经过两个五年的普法教育,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也不容否认,普法还存在“死角”,尤其是青少年,有的不学法、不懂法,法制观念十分淡薄,既不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也不懂得法律约束自己的言行,直到触犯刑律构成犯罪后方才如梦初醒,后悔不已。

(二)腐朽思想侵蚀。近年来,腐朽思想的残潭又有所抬头,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青少年,必然会受其侵蚀。有的向往放荡不羁、藐视法律的生活方式,有的把吃喝玩乐当作人生的唯一追求。

(三)“黄货”毒害严重。目前,经多次“扫黄打非”,“黄货”的泛滥有所收敛,但一些淫秽物品依然悄悄存在,毒害人们的思想,诱发青少年犯罪。

(四)“哥们”义气严重。例如,某五个学生平时就是酒肉朋友,“哥们”义气严重,为“弄俩钱花花”,有人提出偷辆轿车,其他人立即响应,踩点后有的撬窗,有的望风,有的窝藏,转移赃物,最后身陷囹圄的5人追悔莫及,正是“哥们”义气重而一时冲动,使他们走向犯罪。

(五)坏人引诱教唆。一些老谋深算的犯罪分子或青年惯犯,为了拉拢新成员,扩充自己的队伍,利用青少年社会阅历浅、思维能力有限、辨别能力较差等特点,或甜方蜜语,或软硬兼施,千方百计地把一些道德观念不稳定,意志薄弱的青少年拉进犯罪团伙当中。

(六)家庭教育不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青少年品德、情操、思想行为的影响甚大。从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家庭不难看出有问题的居多,如父母离婚、死亡、分居等等,导致青少年失养沦为犯罪;也有家庭教育不良,过分溺爱、宽纵、偏爱,当孩子有违法行为时,百般包庇,使他们愈陷愈深;有的父母过分严厉、打骂体罚,推出不管,导致青少年流落街头,与犯罪分子为伍;也有的父母品格不良,行为不轨,成为子女模仿的对象。

(七)学校管理不严。个别学校偏面追求升学率,特别是法制教育,致使有的在校生走向岐途。

所以同学们在遇到事情时,不要一进冲动,要三思而后行,想有没有触犯法律,是不是适合我们中学生。

第三,做为在校中学生,我们必须学法懂法。学法懂法是基础。要守法必须懂法,要懂法必须学法。因为学习了法律知识,才能懂得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才能懂得守法的道理,时刻用法律来衡量、约束自己的行。否则,就会变成一个“法盲”,进入监狱之后还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和为什么犯罪,这是非常危险的。要明白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违法是犯罪的前提和基础;犯罪是违法的铖结果,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

那么什么是违法呢?违法就是违反法律,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要受到制裁,一般违法分为违反民事法律行为和违反行政法规行为。例如:王某从小娇生惯养,在校时经常跟同学打架,上课不守纪律,不听教师的教诲,他的心目中,没有礼貌、道德观念,因学习成绩跟不上,自动退学。上班后,平时不遵守厂规厂纪,经常无事生非,打架斗殴,领导批评多次不改正,曾几次在公共场所结伙打架,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过后王某不接受教训,后在一次聚众斗殴中致人重伤、被捕,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8年。

上述案例中,王某在校行为属于违纪;被公安机关拘留的行为属一般违法行为,聚众斗殴致人重伤的行为,是触犯刑事犯罪行为,王某的后两种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

那什么是犯罪呢?犯罪是把违反刑事法律,性质最严重,社会危害性最大,应当受到刑罚的行为。

那什么是刑罚呢?下面讲一下什么是刑罚,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两种。主刑分五种。管制:3个月以上2年以下。拘役:15天以上6个月以下。有期徒刑:6个月—15年(特殊的20年)。无期徒刑:终身监禁,劳改。附加刑三种:罚金,在规定期限内一次或分期缴纳。剥夺政治权利。一般为1—5年,终身。没收财产。

我们中、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刑法、民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国旗法、产品质量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我市几起学生中的恶性事件中,大多与长刀子有关,应引起重视,学生一是不买长刀,二是不往学校带,更不能用刀开玩笑,严格的说买卖长刀具或携带就是违反治安管理条例中的妨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希望同学们要以血的教训为例,引以为戒。例如:在今年,某市的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往邻村上课的途中与邻村学校一学生发生争吵,在课后,该学生向同学要了一把匕首,回家途中与邻村学生相遇,发生殴斗,由于该学生一人,而对方人多,该学生便用匕首将对方一人捅成重伤,一人轻伤,该生也因故意伤害罪被逮捕。在青少年犯罪存在的犯罪因素中,非法携带匕首、三棱刀和其他管制刀具是一重要因素。

上述的案例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学法、懂法,才能弄清楚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依法严格约束自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守法、护法,保证我们青少年健康茁壮的成长。第四,怎么预防青少年犯罪,主要要学习以下三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把握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遵守社会公德和遵守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自觉维护社会公德,严格遵守法律,以自己的行动维护社会安定。

(二)正确认识把握纪律和法律的关系。纪律和法律都是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但就其针对的对象、范围、效力不同。法律是纪律的指导原则,纪律是法律的具体体现和补充。遵守纪律和遵守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就是要求我们青少年学生不断加强纪律性,严格遵守纪律,自觉地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三)以道德、纪律、法律法规为准则,自觉遵纪守法是关键。学法懂法后,要使遵纪守法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我们要让每个青少年都懂得,纪律和法律是人民制定的,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我们生活在集体之中,一切言行都应该自觉接受集体的约束。培养增强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侵袭,勇于同不良倾向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只有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守法的浓厚氛围。有些表少年不敢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对违法犯罪行为听之任之,有的被抢劫、被敲诈不敢告诉单位、老师,更不敢向政法机关报案;有些人在政法机关破案后找他们索限证据时,怕报复而不敢作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每一个青少年应当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邪不压正。要敢于斗争,坏人总是怕好人,软弱和无奈只能使犯罪分子变本加厉,使更多的无辜遭受打击。所以,要运用法律这个武器,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运用正当防卫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只有这样,我们中、小学生才能更好的预防犯罪,保护自己。总之,社会公德、纪律、法律法规不允许我们做的不做,并且勇于抵制不良倾向侵袭,勇于同各种违法犯罪和为作斗争,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驽驭自然社会的有力。经过全体教师的辛勤耕耘,同学们的主观努力,我们信,在座的全体同学都会成为学法、守法、远离犯罪的合格人才。

凤凰小学

有关普法讲座观后感300字 篇5

这几天,我迷上了一本书?《普法教育读本》,这本书用一幅幅漫画的形式,让我明白了许多法律知识,真的感谢这本书。

记着书中有篇漫画叫:“打骂虐待是违法”它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画中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的爸爸妈妈将她当成了一个“出气筒”。对小女孩进行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经常用烟头烫小女孩的屁股。这是多么的让人痛心啊!还好,小女孩及时报了警。生活中很多的父母都打过孩子,可能是为了教育孩子,但是,如果像书中那样,其实,他们都已经侵犯了小朋友的生命健康权,给小朋友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这是不懂法的表现,可见,不懂法的危害太大了!学法、守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是我读《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的最深刻的感受。我要努力成为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少年,争当普法学习的“积极分子”。只有懂法、守法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真正成为法治社会的合格的小公民。

普法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6

发展至今, 电视法制节目经历了摸索期和成长期, 目前进入了繁荣阶段, 节目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 种类也更加多样化, 如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今日说法》、重庆电视台的《拍案说法》、北京电视台的《大家说法》等。目前, 电视法制节目的内涵与外延都有了较大的改变, 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电视法制节目类型, 使得电视法制节目本身构成了一个独立的系统。但所有的电视法制节目都遵循着“普法”的宗旨, 都倡导“根”在“法”, 重在“普”, 淡于“奇”, 贵在“引”为节目定位或报道导向。因此, 电视法制节目与其他节目类型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承担着普法的责任, 告诉公众什么是违法行为, 什么是犯罪行为, 教育公众用法律的准绳对违法行为作出评价, 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但是, 目前中国电视法制节目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不少法制节目更注重故事的跌宕起伏, 在画面和声音效果上浓墨重彩, 这使得法制节目的娱乐功能大大超过了其本身的普法功能。具体而言,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在普法教育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不足:

第一, 重故事轻法理。不少法制节目扩大了节目外延, 民生内容也纳入其报道范围。但在报道这些事件的时候, 往往实行的都是三段论讲述, 前面两段讲述整个事件故事和当事人各方的观点, 最后一段附上法院判决或者律师的看法, 甚至在案件讲解中, 出现了对一些暴力、新奇场面的过度渲染, 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从而忽略了法律解析, 如在刑事案件中对犯罪嫌疑人作案动机、量刑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 人为地造成受众巨大的认知断层。

第二, 重刑事案件, 轻其他类型案件。很多法制节目题材十分雷同, 对于热点案件更是一拥而上, 尤其偏向于杀人罪、抢劫罪、强奸罪等刑事犯罪。并且为了提高收视率, 吸引观众眼球, 往往在制作节目时, 对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和手段进行“再现”, 渲染声画效果。这造成了法制节目在选题时偏刑事案件, 制造娱乐化效果。因而容易误导观众, 使观众误认为刑事犯罪才是触犯法律, 而对于劳动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合同纠纷、医疗纠纷等问题则不认为是违法行为。

第三, 缺少对案件涉及法律基本概念的解释和法律知识的讲解。法制节目里面容易出现一些法律名词, 如“附带民事赔偿”“缔约过失责任”等, 节目组容易忽略对一些专业法律名词的解释, 往往通过法律专业人士一笔带过, 造成很多观众对案件的一知半解, 最后可能只看懂了事件的前因后果, 却难以明白其中具体的违法点, 影响了最终的普法效果和传播效果。

第四, 重宣传法律惩戒功能, 轻保护功能。现在电视法制节目比较偏重于法律的惩戒功能, 在报道案件时主要从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入手, 如在节目中主要报道抢劫的过程、人数, 被害人如何、法院判决如何等, 而忽略了法律作为一种维权的工具。这容易给观众造成一种错觉, 认为法律主要是用来惩罚和打击犯罪的。因此, 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很多受众对于侵权行为采取“容忍”态度, 不去主动寻求法律保护。

第五, 过于强调法律的刚性, 轻道德的柔性力量。现在一些法制节目往往流于肤浅, 动不动就让人们去打官司, 这容易误导受众, 上法院打官司似乎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实际上, 上法院打官司是社会最后的底线, 是在道德层面无法沟通、民间调解无法调和后的最后选择。如果任何事情都上法院打官司, 不仅浪费司法资源, 也消耗百姓钱财和时间。

二、目前制约我国电视法制节目普法宣传的因素

首先, 从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媒体作为“喉舌”, 既要追求社会效益, 也要追求经济效益。同样,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既要承担普法教育的使命, 也要面对市场的竞争压力。尤其是近些年来, 法制节目数量猛增, 激烈的内外部竞争使得许多节目趋于同质化, 选题偏向于暴力凶杀、感情纠葛等, 通过画面、音效及悬念的巧妙设置, 将这些案例塑造成一个个“引人注目”的“卖点”。大量播出这种类型的法制节目, 可能在短期内对于提高收视率和经济收益有一定的作用, 但从长期来看, 容易对受众的社会观和现实观产生消极影响, 不利于对受众的普法宣传教育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其次, 从受众角度分析, 观众更喜欢视觉效果强、较为新鲜的事件。一些如故意杀人罪、故事伤害罪、抢劫罪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的几种暴力犯罪行为, 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且在公众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 因此更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另外, 目前中国公民整体的法律意识并不强, 法律知识薄弱, 尤其是法制观念还有待进步, 这给电视法制节目的普法宣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再次, 从法制节目本身的专业性分析。新闻事件在内容上都是法律题材, 由于内容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和法律程序的固定性, 致使法制节目在报道上思维模式十分单一, 题材容易重复。另外, 从业人员的法律专业素养相对不足, 也影响了法制节目的深度和实用性。纵观西方的法制节目, 不管是制作者还是主持人, 都有着良好的法学素养甚至从业经历。例如, 美国法制频道Court TV的节目主持人多是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侦探和法官, 其《蛛丝马迹》栏目的主持人是著名华裔刑事鉴定专家李昌钰博士。反观之,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从业人员在法学背景和专业知识方面都相对欠缺, 这使得我国法制节目的制作缺乏专业性, 因此也大大地制约了法制节目的普法宣传效果。

三、我国电视法制节目普法宣传效果的提高对策

根据美国学者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 (1959年) 一书中提出的大众传播的“四功能说”, 大众传媒除了“提供娱乐”外, 还肩负着“解释与规定”的功能, 目的是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具体而言, 法制节目应该肩负着普法教育的功能。因此, 加强法制节目的普法功能,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在选题上, 拓宽报道题材。节目选题可以根据我国现阶段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实践需要, 参考我国法律体系的设置, 使选题更加多样化。从法律部门划分的角度, 我国现阶段的法律部门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不同部门。因此, 节目选题可以更加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 报道题材更加多元化, 使节目不仅具有娱乐性和观赏性, 同时也具有服务性和参与性。

第二, 从节目制作团队上, 提高法律节目从业者的法律专业素质, 提高法制节目的质量。从节目选题到节目制作, 要在类似案例中寻找其特殊性, 挖掘案件背后的典型性特征。既要把握法制事件背后的社会动因、文化结构及人性, 也要对案件涉及的法律条款、审判程序等法律知识进行透彻解读, 实现由点到面, 使节目具有深度和立体感。节目创作人员在选题中要兼顾刑事案件和其他类型的案件, 在策划中报道违法行为的同时, 也要宣传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贴近公众生活的法律需要, 讲求传播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第三, 在节目理念上, 注重对受众公民意识的培养。“以往的普法往往着眼于普及法律知识,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公众法律意识的培养。显然, 这与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 电视法制节目也应该吸取教训, 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 更应注重对公民权利和义务意识的培养。只有公民树立了法律意识, 才能从根本上使公民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目前, 很多电视台开办的法制节目活跃在电视荧屏中, 为受众普及法律知识, 培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可以说, “普法”是电视法制节目产生、发展的直接动因, 也是诸多法制栏目的目标宗旨和开办初衷。但是, 无论是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质量, 还是我国公民目前的法律水平, 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法制节目的终极意义不仅在于报道案件从而打击犯罪和警示社会, 也在于通过对人的权利、自由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报道、纪录、探寻, 揭示人性的真善美, 呼吁道德的公序良俗, 遵守法律的刚性规定, 形成共同的社会信仰和准则, 建设文明昌盛的国家。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 (第1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2-23.

[2]赖特 (美) .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M].1959:67.

[3]吴南.热闹中看门道——论法制节目的普法艺术[J].当代电视, 2007 (08) :30-31.

[4]邓勇.电视法制节目如何提高法制含量[J].电视研究, 2005 (01) :25.

普法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7

“六五”普法暨安全知识讲座

简报

为强化学校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预防违法犯罪,创建文明校园,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我校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要求,于2014年3月28日下午在学校操场“六五”普法暨安全知识讲座,开展了“六五”普法暨安全知识讲座。

出席活动的有镇党委书记金显弟,副镇长、政法委书记黄洪波,镇派出所所长、学校法制副校长张承中及学校领导班子,会议由学校副校长余焕国同志主持。

首先,学校校长陈正科同志向大会致辞,就镇党委政府对学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学校下一步的法制及安全工作进行安排。接着,镇党委书记金显弟同志就学校法制及安全工作作出重要讲话。金显弟书记指出:学校普法及安全教育工作极其重要,过去的一年里,在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及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时刻把师生安全及防范意识放在首位。最后政法委书记黄洪波就普法及安全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最后,镇派出所所长、学校法制副校长张承中同志从违法犯罪的概念,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细致的讲解。在座的每一位师生受益匪浅,为案例中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感到惋惜,同时警醒着自己的行为,一定

要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公民。他们用一个个具体鲜活的身边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普及教育,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杜绝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还就《宪法》和《刑法》等法律基础知识做了详细的讲解。

尽管天气炎热,但同学们认真聆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了更深切体会和认识。讲座深受师生好评。

讲座结束之余,学校还组织学生进行了紧急撤离安全演练,政教处王承胜主任组织了防火、防震安全演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师生了防灾避险、自我救护的能力。

讲座结束后,学校副校长余焕国同志做了总结讲话,再次强调中学生一定要增强法制观念,不触犯法律,懂得保护自己。

此次法制讲座,丰富和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推动了我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并增强了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为建设法制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杏山中学政教处

普法心得体会 篇8

今天下午风和日丽,学校举行了一次法制教育活

动考试,让我从中学会了许多法律上的知识。让我明白,毒品对一些自制力不强的人有很大的诱惑,只要一吸上就很难戒掉了,我们怎么才能不去接近他呢?法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去网吧,不吃陌生人的东西就不会染上着可怕的毒品,过一个健康人的生活了。

现在我们来说说安全出行的事吧!上帝对每一个

人都是平等的,一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拿新闻里的那件事来说吧!一个孩子和妈妈正走去卖菜的路上,一辆卡车撞上了那位6岁的孩子,孩子倒在了血泊中,妈妈看到的孩子死在自己的眼前,不禁惊叫起来。事后,那位惊叫司机起来抓到了公安局,经警方调监控,那位司机酒后驾车,闯了红灯才使那位6岁的小生命消失,如果司机没有酒后驾车没有闯红灯的话孩子就不会死,如果…….再多的“如果”也救不了这完全调谢的蓓蕾重新开放了。

普法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9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 统筹安排, 确保 “六五”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1) 领导重视, 职责明确。学校成立了校长为组长、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学校聘请的法制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分工, 落实责任, 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 统筹安排, 扎实推进。每年都认真制定“六五”普法的年度工作计划, 统筹安排, 强化管理, 年终按时向上级普法部门报送普法工作总结, 确保了“六五”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并取得实效。

2.广泛宣传, 全面覆盖, 把“六五”普法工作引向深入。

(1) 广泛宣传, 营造浓厚的学法氛围。我校通过广播、校园网站、学校QQ群、微信群、宣传挂图、墙报、宣传栏等大力宣传“六五”普法的重要性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通过举办法制专题讲座, 进一步增强师生员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2) 全面覆盖, 确保“六五”普法工作人人受益。人员全面覆盖, 覆盖领导干部、全体教职员工、学生、“村官班”学员、学生家长、社区人群。领域全面覆盖, 覆盖教学、后勤管理、行政、人事、基建、采购等各领域。

3.拓宽渠道, 丰富形式, 确保 “六五”普法工作取得实效。

(1) 面向全体教职员工:一是征订教材, 举办讲座, 加强学习。为教职工购买了普法书籍, 充实了法律知识的宣传内容, 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 使教职工的法律理论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二是强化教职工学法用法意识, 提高教职工依法执教的能力。将普法教育列入教职工的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之中, 广泛开展以维护校园稳定、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使全校教职工学法用法取得新的成效。三是认真开展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学校党总支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 组织民主评议等活动, 加强作风建设工作, 使党员同志不断提高廉洁自律意识, 成为广大教职工廉洁自律、廉洁从教的表率。四是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 提高领导依法治校的能力。以提高领导者依法执政能力为重点, 抓好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 强化党支部学习制度, 坚持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 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的作用, 并带头上好法制教育课。五是学考结合, 夯实学习内容。学校每学年在积极参加上级司法部门组织的法律知识考试外, 还要对全体教职工的学法、守法情况进行总结, 然后学校根据教职工遵纪守法和参加普法活动情况进行评定, 作为教职工学法、守法的考核材料, 存入档内。六是以案讲法, 提升普法工作深度。学校每学年都要请法制副校长进行以案说法的法制讲座;与此同时, 教师还利用家访、家长会向广大家长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 使广大家长认识到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为学校普法工作赢得了社会的支持。七是完善师德建设, 提高师德育人水平。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师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健全和完善了教师职业道德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 建立了师德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把师德规范的要求融入到教师岗位职责中。

(2) 面向全体学生:一是以德育工作为目标, 抓好学生的普法教育。坚持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 把法制教育纳入正常的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体系。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组织、协调、领导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 为学生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和《政治经济与社会》等课程, 教育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自觉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结合学生养成教育,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我校《学生手册》, 从养成教育入手, 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等,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活化教育内容。二是以安全教育工作为重点, 推进学生普法教育。建立安全教育工作责任追究制, 学校学生科将安全教育工作列入班主任工作的目标考核内容, 并进行严格考核, 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签订责任书, 学校与班主任、教师、学生层层签订责任书, 明确各自的职责。将安全工作列入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 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不断完善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规章制度, 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坚持实行重大节假日安全预防事故校领导带班执勤制度。三是以创建“平安校园”为契机, 增强学生普法教育。我们以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 做好创建过程中常态化的工作:第一, 进一步明确安全目标, 举办系列专题讲座,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第二, 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 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第三, 建立联控联防长效机制, 深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加大检查力度, 重点对校园教学楼及学生宿舍门窗、电路、消防等隐患进行检查, 做到防患于未然。四是以“法律进学校”为突破口, 巩固学生普法教育工作。每年的法制宣传月活动期间, 我校都会召开全校师生动员大会, 营造浓厚的法制教育宣传氛围。邀请我校的法制副校长丁锋同志 (五指山市公安局) 到我校为师生员工讲座。围绕“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校园”等主题, 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 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宣传活动;利用周一国旗下的讲话, 结合学校的值日检查情况,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宣传教育片等。结合班级实际情况, 举行主题班会。各班围绕《宪法》、《法律知识读本》、《未成年人保护法》、《国旗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 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分辨是非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 面向“村官班”学员的普法教育。我校从2008 年至今, 在五指山、保亭、陵水、乐东、三亚、东方、白沙、昌江和琼中这9 个少数民族地区市县的42 个乡镇, 开设69 个教学点, 把课堂搬到了离农民最近的地方, 培养“村官班”学生1.5万余人。我校结合自身的特点, 深入研究和把握普法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进一步理清思路、抓好“六五”普法的各项工作, 特别是我校在校外教学点的教学过程中, 渗透法律法规、人文、礼貌礼仪等知识教育, 转变学生思想, 对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村风、民风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 面向学生家长的普法教育。我校利用各种渠道, 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如召开家长会, 向学生家长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并以典型事例为素材丰富家长们的法律知识。在假期向家长们寄发《告家长书》, 监督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等。

(5)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一是以学校章程为根基, 形成系统全面的制度体系。目前, 我校已经启动了学校章程工作, 制定了《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章程》。章程的制定, 将促进学校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保障学校依法自主管理, 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 全面提高办学品质, 努力把我校办成一所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农林类专业品牌学校, 使学校的办学水准始终处于海南一流, 全国领先的国家级示范校的行列。二是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 进一步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不断健全党总支、党支部例会、校务会、教职工 (代表) 大会等重要决策性会议的议事决策程序, 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进行民主监督权。在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 充分发扬民主, 保证教职工充分行使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和评议监督权, 确保学校重要决策过程的民主性, 保证学校管理与决策的规范、廉洁和高效。贯彻落实“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制度。三是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我校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 实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校园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公开等, 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我校不断健全学生、教师申诉和权益保障机制, 尊重教职工大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维权职能, 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四是转变学校管理观念, 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提高学校领导干部和教职工依法管理、遵纪守法的能力, 自觉用法律方式来解决问题, 依法维护教学活动的正常秩序。同时, 把法治理念、法治方式作为学校领导管理能力考核的重要方面, 把依法治校的成绩作为校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把遵纪守法作为教职工年度考核的重点考核评价标准。五是自觉维护学校名誉、珍惜学校品牌。学校要求领导干部、教职工, 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素质和修养, 牢记并践行校训, 明白自己一言一行产生的影响, 高度重视和珍惜学校的名誉和利益。

二、主要成效

1.校园平安和谐。我校在“六五”普法期间, 通过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 普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师生法律知识普及率达到100%;二是师生安全教学无事故, 无违法犯罪现象发生;三是师生的遵纪守法率达到100%,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被五指山市评为“五指山市2014 年度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村官班”普法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我校的“村官班”不仅推动海南民族地区的发展, 也极大改变了海南民族地区的社会面貌, 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例如, 很多学生在以前经常喝酒闹事、打架斗殴等, 对当地的社会治安构成了一定的隐患。学生们自从进入我校的“村官班”学习以来, 逐步提高了文明意识, 遵纪守法意识, 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现在学生们日常见面变得更多的是讨论有关种、养知识, 这也无形中带动了其他村民的学习兴趣,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2014 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村官班”办学成果被省教育厅选送参评“全国教学成果奖”。学校的办学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有关媒体的称赞报道 (《海南日报》2014 年10 月14日和17 日、《中国教育报》2014 年10 月24 日分别对我校在践行普法工作, 推动教育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报道) 。

普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三)这次教师培训课程中,除了学习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外,还学习了与教师这个职业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即《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有关内容。

记得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新的世纪,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是马克思主义政权学说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要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它既需要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完善的行政执法、司法、监督体系,又需要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逐步提高。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以前,许多教师不懂教师法,所以即使有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也不懂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故有法等于无法。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通过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我认识到:国家在充分考虑教师的利益不受损害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有些教师不安于现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把教师的职业道德置于脑后,做出了有违教师形象的事情。

教师这个群体,在现实社会中充当着多重角色。作为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社会公德。作为家庭成员,应有家庭美德。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因此有人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同时对教师的苛刻与责备也日益增多,这就要求做教师的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博大宽阔的胸怀……还要有甘于清贫的孺子牛精神,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境界。而忽略了教师面对成千上百性格各异的、情绪不宁的学生时所承担的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之下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不过这种压力也造就了教师百折不挠、勇于奉献的青松般的性格,但教师毕竟是人而不是神,老师的言行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提倡教师要讲究职业道德,要弃那些功利的、腐朽的思想、简单的粗暴的方法,既要教书,又 要育人,把培养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的责任勇敢地承担起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用多样化的、积极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与学生发生冲突,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不讽刺、挖苦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关爱,从而迸发出学习的热情。同时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对一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及时、有力的打击、惩处。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根据未成年人的特殊心理、生理特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导,有的放矢;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用老套套,要注意改进方式,不断创造一些新的工作方法;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把社会上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将一些原来形成的工作机制、工作做法规范化,用规范化建设来提高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的整体水平。

“五五”普法心得体会 篇11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

1、组织领导小组

为了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法律知识学习和普及活动的管理、指导,我们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所需的经费和必要的设备等尽可能予以解决。

2、根据普法规划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出银行业普法宣传教育的具体规划(计划),确定普法内容。

3、进行思想发动,动员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普法学习活动,发动各辖区居民自觉地加入学法普法队伍中。

4、贯彻落实《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意见或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情况的考核,并作为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5、开展“法律进企业、进社区、进民心”活动,建立健全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人名群众的法律知识培训、企业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职工法制教育、法律顾问等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法制培训和法律知识考试。依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依法决策、依法经

营、依法管理。

二、以人为本,做好不同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广大人民群众和我行职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确立以法制宣传为先导,运用各种形式,最广泛地发动和调动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共同参与行政执法的法制宣传思路。同时,配合总行中心工作,利用举办各种宣传活动的机会,向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宣传。我们积极参与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假期组织辖区内各群众参加社区公益劳动,通过参加学习“五五”普法向他们灌输爱国守法、自立自强的思想。我行普法小组向职工宣传了。重点学习宣传《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投资基金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等一些与自身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向他们做了法律宣传。职工都觉得受益匪浅,纷纷表示平时一定洁身自律,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三、普治结合,搞好农村商业银行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我们在抓好“五五”普法工作的同时,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加强我行基层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内外网宣传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我行的依法治理工作。黄河银行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全面开展工作,在行内推行民主选

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机制,做好综合治理及人民调解,在我行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办理本行内一切业务和公益事业,全面推动全区文明法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上一篇:中外文化交流下一篇:2023学年第二学期小班班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