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工作的意义(通用9篇)
浅谈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工作的意义 篇1
浅谈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工作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风雨历程中,法律对社会管理的影响日趋明显,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亟待法治蓝图的建立,法律监督作为法治进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亦逐渐受到重视。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法律监督的重要职能,然而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我们的思想认识、工作方式及方法亦存在局限与不足。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应运而生,是为解决新时期下新的问题与新的矛盾而适时提出的正确的科学的指导理论,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经验的总结,理论的升华;是实践的呼唤,现实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出发,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科学发展观理念对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其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改革开放以来直至当前的工作中心,是检察工作需要为之服务的大局。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思路,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科学、和谐、长远的发展理念正是法律监督工作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法律监督作用正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其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宗旨是为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崇高的宗旨正是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的效果所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法律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维护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就必须将检察监督权力系至于民、用之于民,这样方能将法律监督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方能将法律监督置于阳光之中,置于人民心中。
其三,公平正义是人们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则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责。一个充满公平正义的民族才能团结一致,一个洋溢公平正义的社会才能和谐有序,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内涵,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目的所在,法律监督意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打造有序有理的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是迷途中的向导,是混沌中的亮光,其先进的理念、深刻的内涵是法律监督工作始终围绕的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检察机关的自身特点,深刻认识、把握检察工作规律,创造性地开展检察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推动检察事业不断前进。
浅谈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工作的意义 篇2
1 深刻意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把其作为思想升华, 自我审视的契机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高校作为育人机构, 应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认识科学发展观, 理解科学发展观, 学会运用它的内涵实质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要做到:一应有师者的觉悟, 应以身作则, 定期自省, 懂得自我审视, 不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 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要知道学无先后, 达者为师, 要始终学习先进的思想, 让自己不断进步, 才不会丧失为人师的资格;二应有师者的内涵, 师者为学生授业, 解惑, 应在专业领域里做到专而博, 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而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 有着多元化的发展, 应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应在“传道”的过程中勇于实践, 勇于探索, 让自己的学识始终保持先进性;三应有师者的精神, 师者的精神就如同文化, 需要传承, 需要发展, 在培养学生的同时, 不仅仅传授知识, 还应潜移默化的把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 让他们明确用什么样的角度观察事物, 用什么用的态度面对事物, 用什么样的方法分析事物, 应该为国家、社会、家庭留有什么, 引领学生通过思考学习实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 世界观,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2 立足于本职工作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 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 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 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 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提高学生党员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就成为在本职工作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根据我校及学院的具体情况, 采用讲座宣讲和集中学习双相结合的方式,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其实无论学习什么知识, 正确地学习态度都是良好的开始, 成功地一半。应首先加强学生党员对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认识, 明确其学习的意义, 以及对自身的引导作用。于是我们邀请院党委老师以讲座的方式给学生们讲解正确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端正广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态度, 统一思想, 加深理解。并观看十七大报告解读录像片, 通过形象生动的影像资料, 加强学生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其次集中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理解,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方法论, 它须结合到自身的生活中才能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它以引导为主提供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深入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并为下一步的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 密切联系学院实际, 在实践活动中深入体会科学发展观
学以致用, 学习科学发展观是为了更好的实践, 更好的促进国家的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 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认识, 为实践活动提供思想政治保障, 确保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展。本着这个目的, 我们把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首先组织学生党员进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 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 然后组织党小组学习活动。此次活动以入党积极分子和思想要求进步的学生为主体, 由学生党员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讲解者, 引导学生主体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这种形式不仅能增强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 严于律己, 改变单纯而枯燥的学习模式, 提高学生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党员意识到党员思想要先进的重要意义, 更能促使入党积极分子们更好的理解科学发展观, 以学生党员为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实事求是, 刻苦努力, 勇于创造。主要学习内容涉及到: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 学习“两会”的重要讲话,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校园营造学习氛围。
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 保持自身思想的先进性是极其重要的, 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要求, 而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产物, 思想的结晶, 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与事, 对我们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学习科学发展观地过程中, 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学会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 指引自己的工作, 以培育全面发展型的人才为己任, 开拓创新, 勇于探索, 把科学发展运用到实处。
参考文献
浅谈科学发展观的世界意义 篇3
一、科学发展观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科,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实践的连续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性。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的哲学思维,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对发展的总的看法、哲学思考和根本观点,揭示了发展的内涵、实质、基础、途径、目标、方法、规律和图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自然、经济、社会看作是一个复杂的运行系统,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等诸关系的深刻把握,将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中,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马克思主義创始人更多地是从生产发展的角度揭示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意义,揭示自然之于人的根本意义,强调资源对于生产的重要性,环境对于人生存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则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人的发展角度,更为充分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意义。因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从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使之跟上社会前进的脚步,从而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指导。
科学发展观吸收了当代发展理论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总结了国际社会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借鉴了国外社会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其突出的表现是正确处理了发展与增长的关系,传统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把发展等同于增长,把社会的发展简单地归结为经济增长。刘易斯在其代表作《经济增长理论》中,重点探讨的就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沃尔特·罗斯托更加直言不讳地说:我所关心的是经济增长而不是其他。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一些国家产生经济结构失衡、增长动力不足、贫富差距拉大及社会不稳定因素。正是在“有增长无发展”的严酷现实中,促使人们对这种发展理论产生质疑和反省,以新的发展观取而代之势在必行。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但指出发展不等于增长,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基本条件的,只有增长的成效越大,发展的成果才会越显著。
二、科学发展观对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战略意义
“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未来世界的发展给出了明确的方向。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载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永续发展。它不仅考虑当代人的发展需要,还要考虑后代人的发展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为了永续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使人们摆脱贫困,不断提高生活水平。而发展离不开环境和资源的支持,环境的好坏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
发展中国家搞现代化,往往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世人所普遍关注的全球变暖问题,归咎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过度的向自然索取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造成的。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降水量的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现象,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还有一直备受关注的资源可持续使用问题,根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95年。在2050年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都认识到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从而达到资源的可持续使用。
不可否认,世界范围内近20年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全球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发展也如同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诸如全球变暖等问题和灾难,而这些问题和灾难带来的危害都是金钱所不能衡量的、所不能代替的、所不能挽回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我们正视现实,正视当今社会挑战的产物。通过了解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可以明确,要将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真正富裕的国家,必须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防止片面经济增长,坚持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框架下促进经济繁荣。也就是说,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世界各国首先应当解决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并确保这种发展可持续。把发展放在首位,通过发展达成可持续,这对各个国家来说才是必经的途径。
三、科学发展观对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推进意义
科学发展观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样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全新的、科学的理念。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利益为根本。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不断提高收入水平,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也包括获得清洁的水、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空间、惬意的环境等。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终是让人民群众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要求我们确定更全面、更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方针。
“以人为本”的科学理论应用和影响都是非常的广泛,现如今国内外的许多企业都把“以人为本”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当中。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于营造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让每个人都能了解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达到企业与人才互相激励、相互融合的境界。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人在这个理论当中的重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我们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改造世界、发展世界的同时,也是从我们自己最根本的利益出发,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体现了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只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有了和谐的发展,人类才能获得永续的发展空间,也才能最终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产生以及运用,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对建立和谐世界的现实指导意义
发展固然重要,但发展却离不开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和空间。二战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经济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离不开几十年来和平稳定的国际大背景。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社会的主体。和平是一个更大范围的范畴,对于每个不同形态的社会而言,最重要的是“社会和谐”,如果世界各个不同形态的社会和国家都能够达到和谐的程度,那我们所拥有的就是一个和谐世界。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关注生态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相融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最高表现。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重要物质基础,走人與自然和谐之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利用效率,是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选择。人与自然和谐既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曾广受关注的泰国红衫军事件,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社会的不和谐与不稳定所造成的,是其国家草根阶层与中上阶层之间利益长期冲突的必然产物。这种单纯的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和谐看似只是对其国家内部的人民和社会产生影响,实则其影响已经波及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其他个体和活动。在泰国红衫军事件期间内,各国游客都纷纷取消到该国旅游的计划,甚至需要在泰国转机的旅客都不得已而改变行程。持续的骚乱也影响到了各国旅泰侨胞,很多国家和政府都派出包机接回滞留泰国的各自国家在泰国的游客和侨胞。这种缩影直接反映了社会的不和谐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和世界的不安定。社会越发展,整个社会联系得就越紧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世界的和平与和谐,需要每个国家来维护,整个地球村的和谐和繁荣需要我们每个地球村民来努力。地球上每个国家,每个村民都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那和谐世界也就指日可待。
因此,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最根本的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首先是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的良好人际关系。其次,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概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再次,必须关注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最根本的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即提高人的教育水平、文化品位、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本着和谐发展的目标,一定会创造出和谐、稳定的世界发展环境去迎接新的挑战。
科学发展观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和发展模式,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念的重大突破,不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同时也为世界范围内发展中国家解决相同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要学会用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宽阔视野和开放思维,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对当代世界的意义,使之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幸福中发挥更大更现实的作用。
浅谈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工作的意义 篇4
科学发展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下去。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又一重大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这一发展观,把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更全面、更协调的高度,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广大人民的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发展性。这一发展观既着眼于现实的多项事业发展又立足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既保证经济的重点发展又兼顾社会的全面发展,既突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发展的眼光更加深远,发展的方式更加多样,发展的要求更加明确,具有明显的长远性和多样性。总之,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也是促进我们大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须坚持的指导理论。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
面提高综合素质。我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首先,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发展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大学生,要坚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深刻理解“第一要务是发展”的科学内涵,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越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自觉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我们要圆满地完成中国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学习任务!
第二,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就灵魂,决定人发展的大方向,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可以激发人们掌握科学技术、钻研业务、贡献社会、造福人类的积极性。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一个人缺乏科学精神,文化业务素质差,对社会的用处不大,就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即使一个人掌握了高新技术,但如果他思想政治素质差,缺少人文精神,也可能无益于社会。
第三,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集体、社会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矛盾。个人利益的实现和个人的发展有赖于与他人的团结、协作,有赖于集体、社会的发展。集体、社会的利益是人们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代表,包含着每个人的正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个人利益实现的保障。同时,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个人,尊重、保持个人的正当利益,调动个人通过正当途径实现个人发展的积极性,又
是实现集体、社会利益,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大学生只有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才能在当今形势下得到健康发展。既要发挥谋取个人正当利益的积极性;也要反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获取个人正当利益时,同时考虑到人民的利益;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第四,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发展的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好的社会环境。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这就为人由片面到全面、由欠缺到完善、由贫穷到富裕、由潜在的到现实的各方面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
我们大学生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刻苦学习,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去的精神,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创新意识,全面发展,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人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务实求新、勇于创造、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知识型、技术型、素质型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利于人民、利于社会、利于时代发展的新业绩,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立志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应用英语1001池辉
短
浅谈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工作的意义 篇5
展的意义
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指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指显性之下的隐性发展。如教师人格的完善,教师个性的张扬,教学风格的树立,教育境界的提升。
要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科研势在必行。开展学习,更新教师观念
第一,加强学习,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开展教育科研,既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从“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的关键,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学校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起初,发给每位教师一本专用学习笔记本,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或教学心得,有课题的教师每月要有一份课题研究小结。为将学习落实到位,教务处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的方式,并安排每周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学习他人开展教科研的成功经验,撰写教育教学心得,加强教学反思的落实,定期交流学习体会,并最终行成于文,交教科室存档,作为业务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教师学习自觉性。
第二,开通网络,利用多媒体教学。我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方便教师的课堂教学。为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学校积极为教师创设学习条件,派专人负责接收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学校为老师配备了五十多台电脑,教师可随时上网查阅所需资料,为教师理论学习提供了资源保障。
第三,走出学校,开阔科研视野。学校应该经常性选派老师们到外调研、学习新理论。老师们带着问题与困惑走出去,带着启迪与思考归来。
第四,学校组织教师召开专题培训会。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科研培训,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评好一堂课等。要求每位教师作好笔记,并写学习心得,以此帮助教师成长。
二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是教师按照职业岗位需要,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二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我认为,教育科研的场域就在于在学科知识专业化的基础之上帮助教师有机地实现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所谓的“研究热情”“研究步骤”“研究成果撰写”能力等等都隶属于教育科学素养。它们是教育的灵魂,因为惟有其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化为对学生心性的滋养。
在教研活动中,一些教师讲述了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些教学“故事”,其中包括和孩子在相处过程中的一些收获、用合作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用爱心转化后进孩子等等。而在教师的教育随笔中,我们同样也看见了很多蕴含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充满了教育智慧的教育行为。很显然,这些教育素养更多的是教育
科研过程潜移默化带给老师的。
培养教师的反思力。要求教师每节课后都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这堂课的闪光点在什么地方,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做好分析纪录,即教后记;每两周总结一次教学中的得失,写一篇反思纪录;每半学期在总结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事件的基础上,写一篇叙事研究。使老师在反思中提高课堂效益,在反思中成长。
老师通过写作,促进了教师学习由阅读型学习、实践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向写作型学习的转变,发挥出促读、促思、促选择、促创新的综合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浅谈体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篇6
赵小平
摘要:游戏是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体育游戏是幼儿认识自我、探索、体验和认识外部环境的重要方式。游戏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有助于提升幼儿认知、情感、动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体育游戏;趣味性、多样性、集体性、自主性;幼儿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传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完成体育工作的主要形式。
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它包括仿照性游戏、有主题情节的游戏、比赛性游戏、躲闪性游戏、球类游戏、民间体育游戏等。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能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正如维果茨基所说:“儿童在游戏中的水平高于在其他活动中的水平,游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
体育游戏往往只被人们认为是“身体的活动”。事实上,体育游戏包含着两种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即“学习运动”和“通过运动来学习”。
根据刘焱著的《儿童游戏通论》,“学习运动”是指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学习运动的基本技能,提高运动的质量,使身体和运动能力得到发展。“通过运动来学习”,是指游戏活动也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与发展。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认识自我、探索、体验和认识外部环境的重要方式,它有益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学习与发展。总之,体育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有助于促进幼儿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
“人的健康在于运动”,相信这句话你一定不陌生。同样,幼儿的健康更是如此。幼儿身体的各机能发展还不完全,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幼儿需要得到不断的体能训练及提升,才能更好的健康成长。因此,运动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
体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体育活动不是机械的训练,而是将基本动作技能的锻炼融入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之中。幼儿在游戏中完成走、跑、跳、攀爬、平衡等基本动作。例如,小班幼儿玩“举手举脚跳高”游戏就是让游戏者跳过利用人体各部位组成的高度不同的人为障碍,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并对幼儿进行勇往直前、努力克服困难的教育。中班幼儿玩“小马运粮”游戏,让幼儿穿上“马蹄”,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更容易进入游戏的情境,在穿越不同障碍的同时,锻炼了幼儿走、跑、钻、平衡等综合技能。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基本动作教育。因而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对于激发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促进幼儿以体能为主的各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二、体育游戏的多样性,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优良的品格
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它包括仿照性游戏、有主题情节的游戏、比赛性游戏、躲闪性游戏、球类游戏、民间体育游戏等。
由于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对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玩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的能力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游戏的多样性及趣味性,能激起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例如,轮胎的游戏,虽然是废旧的轮胎,但经过刷新改造后,是很好的游戏材料,并且有很多玩法。首先,可以让小班幼儿从滚轮胎开始,对成人来说“滚轮胎”是件容易且无趣的事;但对于幼儿来说,可是顶顶好玩的玩具。“滚”轮胎这项运动,无疑是能发展幼儿机体的协调性(动作协调、手眼协调等);同时,轮胎这个玩具,对幼儿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还有很多玩法,中班幼儿可以比赛滚轮胎;走轮胎;大班幼儿用竹棒、绳让轮胎“动”起来等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幼儿自由自在地“玩”,体验游戏的乐趣,柳布林斯卡娅曾指出,“游戏是使幼儿产生巨大愉快的源泉”。
借助玩具器材的游戏、只要几个伙伴一起就能玩起来的徒手游戏、能自制简单玩具(场景)进行的游戏„„丰富的游戏形式,给幼儿带来了愉悦的心情,良好的心境给幼儿带来活泼、开朗的性格,更有助于幼儿优良品格的形成。
三、体育游戏的集体性,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与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的许多游戏是真实社会生活的缩影,通过虚拟情境,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也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了解社会交往的手段。
幼儿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往是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基础,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通过多种方法,利用游戏规则和玩法诱导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参与行为。比如,大班幼儿玩“毛毛虫游戏”,要求4-8个幼儿一组,一个接一个蹲着向前进,教师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幼儿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游戏,这能促进幼儿间交流、合作的能力。在前进过程中,同组的幼儿只有步伐统一,才能有效率的完成任务。这需要幼儿间相互沟通,达成一致意见,才能齐心协力到达终点。游戏“接力障碍”,这是体育游戏中比较常见的一项活动,具有很强的竞赛性;同时,也是一项增强幼儿集体意识的活动。将幼儿分成二组,四小队,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加了与同伴间沟通、互动的机会,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能以发展。借助体育游戏这个平台,大大提高了幼儿间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与社会交往能力。
四、体育游戏的自主性,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的‘主导’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并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过程;而发展又是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过程,并通过各种积极主动的自主行为进行活动的结果”。从《纲要》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主体性教育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
然而,许多教师却偏重于把具有目标性的、对幼儿具有一定发展意义的活动,才称之为游戏。幼儿自发、自主发起的游戏,却常常被称之为“违规”活动。殊不知,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的一些游戏行为,正是他们自主性的体现。“游戏活动”是由幼儿自发、自主、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带给幼儿快乐,满足幼儿需要的活动,是一种可以让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创造、并使其创造得到最大程度发展的活动,能有效激发幼儿创新意识。体育游戏对幼儿来说,更属于一种轻松的游戏,可能因为是户外的原因,幼儿对“户外”有着一种特殊的向往与激情,每次只要老师一说“接下来是户外活动”,幼儿们总是特别兴奋;这因为如此,有时老师会把“不准到外面去玩”当成惩罚“不乖”的孩子的手段。在这且不议,这种做法的对错。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幼儿喜欢户外活动,喜欢体育游戏!基于这样的因素,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充分展现着自主能动性,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同时,这样的条件,给幼儿提供了创造游戏、探索游戏的机会,也能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游戏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也是幼儿自主学习的途径。
学前期是人的基础运动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活动与幼儿的运动能力的发展之间存在这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喜欢游戏的孩子往往是喜欢运动、富有探索精神、健康活泼、快乐的孩子。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不仅需要营养,也需要运动,更需要游戏。体育游戏是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幼儿认识自我、探索、体验和认识外部环境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刘焱 《儿童游戏通论》 【2】《幼儿园工作规程》
浅谈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工作的意义 篇7
1. 高校档案工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宗旨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核心内涵相吻合。
高校是大社会中的小社会, 其发展本着“一切为了师生、为了一切师生、为了师生的一切”的目标, 高校档案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 其宗旨就是服务于学校改革发展和广大师生员工。“以人为本”中的人在高校档案工作中包含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作为服务客体的档案利用者;二是作为服务主体的档案馆工作人员。高校档案工作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档案工作要以服务客体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努力满足包括广大师生员工在内的利用者对档案利用服务的需要, 大力拓展档案馆的服务功能, 发挥档案资政育人的功能。二是在关注档案事业发展的同时, 关注档案工作者的身心健康状况。2008年9月1日实施的教育部令27号《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三条和江西省2012年2月1日出台的《江西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十六条中均指出:“高校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人员, 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有关待遇, 并 (可以) 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教育部令27号第十二条和江西省《实施细则》第十五条中还指出“高校档案机构中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者职员职级制, 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同等待遇”, 这些法规的出台就充分体现了对高校档案工作者的关心和关注。
2. 高校档案工作作为高校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
一是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发展理论。档案馆 (当然也包括高校档案馆) 是社会文化事业单位, 与图书馆、博物馆、文献中心具有相同的文化性质、同属科学文化机构。高校档案是高校整体文化的基石和宝贵财富, 它真实地记录着过去, 预示着未来, 是维护高校历史真实面貌的特殊事业, 是高校历史发展的结晶, 是各方面工作的长期积累, 它包含了教学、科研、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反映了教师、职工、学生各个不同层面的活动, 其内容生动多样、博大精深, 是取分。因此, 高校档案馆不但在档案文化建设事业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高校档案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档案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 文化氛围日益活跃, 在营造育人环境, 主动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等方面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高校档案工作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播渠道的功能, 就应牢牢把握住高校档案工作的特点, 秉承一切为了档案, 为了一切档案, 为了档案的一切的工作目标, 由档案馆负责具体实施涵盖档案宣传、业务指导、利用服务、爱教基地、库房保管、编研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方面面的工作, 使之有机结合, 积极有序、全面协调地开展, 可以说, 高校档案工作正是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践行着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发展的理论。
3.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直接形成”说明档案继承了文件的原始性, “历史记录”说明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 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 因此, 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地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具有凭证价值的重要属性。那么高校档案就是再现高校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高校的变化、进步与繁荣的历史发展过程均在高校档案中得以体现, 高校档案所延续的是高校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承, 高校档案馆必须履行档案历史文化的传承职责, 将承载高校历史文化的档案保管好, 传承给后来人, 同时不断丰富馆藏档案资源, 发挥利用服务功能, 使高校档案既能满足广大师生和当代社会利用服务的需求, 又不影响后代对档案的需求。高校要在发展历程中探索,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 也必须回看走过的发展史, 借鉴同类高校经验, 吸取经验和教训, 这些都可以在保存的档案中找到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档案和档案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 档案学理论始终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 档案的定义、载体在不断发展变化, 对档案的认识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档案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持续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屠跃明.档案文化建设推动档案事业发展.中国档案, 2012.1
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浅谈 篇8
一、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地位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E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这充分论证了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是旗帜,是方向,是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四、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简而言之,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籌兼顾。
五、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七、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的原则
(1)保持经济平稳,又好又快的发展原则。既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又要加快经济战略性的调整,达到又好又快的发展。(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坚持降能节耗,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则:靠科技进步,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去发展。(4)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5)深化改革开放的原则。(6)加快社会和谐建设的原则。
八、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作用
(1)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全面发展。(3)有利于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4)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6)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九、落实科学发展观
国家:(1)党和政府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2)党和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3)党和政府要坚持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青少年:(1)树立远大理想。(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3)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十、知识要点分析与应用
本知识点是目前热点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涉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常以选择题、辨析题、材料题、论述题等各种形式出现。要求考生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来阐述,也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来说明以人为本,还可以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执政能力等来进行考查。
例1冽举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做法。
①重复建设。②浪费资源,破坏环境。③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保护。
例2.辨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②只有以人为本,一切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人民着想,一切为了人民利益,才能使人民的素质全面发展和提高,才能协调一切积极因素。③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④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既协调。又可持续地发展,才能实现我们要发展的目的。⑤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浅谈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工作的意义 篇9
学生姓名 龙盛兰 学号 1101014032 所在学院
经济与法学学院
专业班级 思想政治教育1102班 指导教师 杨欣 完成地点 陕西理工学院
2015年5月20日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浅谈公众监督对我国廉政建设的意义
龙盛兰
(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102班,陕西 汉中723001)
指导老师:杨欣
[摘 要] 公众监督是政府廉政建设的重要机制之一,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是遏制腐败蔓延的法宝,对我国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监督力度乏力,公众监督的作用并不能有效的发挥,出现了监督主体意识缺乏、监督渠道不畅通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该通过增强主体监督意识、畅通监督渠道、强化政务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机制等措施,来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以促进我国廉政建设的更好开展。
[关键词] 公众监督;廉政建设;监督机制;意义
公众监督的本质是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制约。一方面,公众从国家权力的主体出发,利用自己的委托权,对代理者的代理授权进行监督,这是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制约。另一方面,这还是“一种政治权力”,即社会监督是基于宪法所赋予的权力,并通过这种权力的实际行动来实现。[1]公众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环节,它具有广阔的辐射面、公正的判断力,对我国廉政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在公众监督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依然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和现实的问题。
一、公众监督对我国廉政建设的意义
公众监督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外部规制措施,是促进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种以科学化、制度化、合理化的渠道,有节制地对政府的各项决策和管理进行监督。廉政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立和完善都离不开公众监督,只有当公众参与到各项决策和管理中,才能保障公众权力的落实,规范权力运行、惩戒权力滥用、矫正权力错位、促进政府的公信力建设,推进我国廉政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1.规范权力运行,维护政治稳定
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机构,权力的集中都会导致腐败,只有通过分解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管理机制,实现分权制衡,合理配置权力,才能降低权力的滥用率。其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政府的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有效的监督,使各部门之间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每个人按程序工作。对程序混乱的部门进行科学管理,预防政府官员集权谋私,权钱交易。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规范各种权力运行,贯彻权为民所用,为民谋福利,创建和谐安定的社会。
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公众监督促进政府权力与公众权力的良性互动。公民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积极参与到政府各项管理和决策,处理各项事务,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规范权力的运行程序,促进民主政治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监督和惩戒权力滥用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曾指出,“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产生腐败”。孟德斯鸠曾断言,“任何拥有权力的人,都易于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每个公民将自己的权力委托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后,权力就具有了相
[2]对独立性,很可能被权力的行使者滥用误用,从而对社会的公共利益造成损害。因此,公众就可以采取法律的形式对滥用公共权力的公务人员进行监督和惩戒,通过检举、舆论监督等多种方式,将滥用公共权力,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的相关信息传递到廉政监督机制中去,对违法的犯罪分子进行严厉的惩戒,同时,对公权私用,破坏公共利益的不法行为,公众必须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及时
第1页
共5页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监督,维护公共利益,制约权力监督。总之,这不仅仅从思想上制约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的随意性,同时对他们的道德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3.矫正权力错位行使,科学配置权力
[3] 公众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通过“委托-代理”的方式授意政府部门行使自己的权力。但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体制中存在着各种权力配置不均衡不清楚的现象,政府部门的权力行使偏离其正常的运行轨道,致使权力错位行使的现象频频出现,造成权力无序扩张,严重影响公众与政府的关系,甚至引发两者的矛盾和冲突。为此,公众作为“委托人”对“代理人”使用公共权力进行监督的必要性进一步得到突显,公众对行使者权力运行错位具有矫正作用,并监督政府部门按相关法律法规
对权力的错位进行纠偏,使政府工作人员合理的配置手中的权力,保障权力健康有序的进行。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权力和职能多有重叠,对政府部门的监管会产生盲点,在长期的实践中,通常过多的关注政府纪律,很少对决策产生重视,注重对个人的监督,忽视领导集体的监督影响。归根究底是由于权力配置过于集中,没有科学的责任界定。在公众监督的体系下能使政府明确指责定位,确保程序透明,科学合理配置权力的运行。除此,公众监督能够有效地预防行政管理中的非法行为及错误行为的发生,有效及时的纠正一切不符合公众利益的行为,规范行使者的权力合理运行。
4.促进政府公信力建设
第一,公众监督可以塑造和体现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从根本上体现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4] 程度,从这个角度,政府公信力来自公众的主观评价和价值判断。它并不是没有任何依据,而是依赖于相关主体之间的基本制度体系的科学设计。公众监督机制之所以对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如此重要,是由于公众监督机制作为行政系统的一种基本制度可以约束行为主体,维护社会秩序,保证政府工作人员公正、高效办公,加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促进我国廉政建设。
第二,公众监督机制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主要因素。首先,公众监督机制制定了相关主体的基
[5]本权力关系和责任关系。权力主体的责任关系是否合理,它完全决定了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效果。政府既有权力又有责任,它的权力受监督,使政府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的每一个阶段都在一定体制内实行,强化了政府管理的科学性。其次,完善的监督机制能有效制约政府工作人员的权力运行。如果体制不完善,政策就会被扭曲。为此,每一个环节的进行都离不开公众的监督,只有健全的监督体系,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廉政建设。
二、当前我国在公众监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公众监督体系的总体情况还是乐观的,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依然有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众监督的主体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我国的民主化进程缓慢,廉政建设中的公众监督虽备受支持,但公众参与政府的各项决策与管理的水平不高,缺乏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甚至,部分公众还意识不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把自己当作是国家和政治的附属品。从监督主体角度分析,由于大部分人受教育的文化水平低,公民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公众整体文化素质低下,加之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人缺少对我国监督体系的认识,对监督手段和监督方法知之甚少,致使他们崇拜有权有势之人,对政府官员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造成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不愿行使监督权。对监督客体而言,领导官员和政府工作人员认为公众监督没有实质的法律效力。不但不主动配合,甚至寻找各种借口排斥、推拖、消极对待,常常做表面工作,形势工程,实际工作中无视、漠视公众监督,缺乏参与的热情。
2.公众监督的方式滞后、渠道不畅
公众监督的方式主要包括有组织的表达和非组织的表达。前者是指公民通过党政机关以及国家
[6]代表机构和具有群众性的组织来进行的。政府和这些组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相当于“内部监督”,这样的监督方式即缺乏动力,又无法实现其监督效果。比如,人大代表的一些议案脱离公众的真正利益需求,只会响应政府的工作报告,并不会对其不合理方面给予建议和批评,使公众对人大
第2页
共5页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代表的代表性有所质疑,根本意义上不能实现公众监督。而非组织的表达指通过上访、申诉、来信等方式来实现信访维权,是公众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实行监督的有效方法。但在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信访渠道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批评建议、检举揭发这方面没能实行有效措施,监督方式效率低下,打击了公众监督的热情,难以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
其次,公众监督的诉求渠道不畅,监督方式过于单一。由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够全面、详细,公众监督缺乏专门的受理机构,所要表达的意见不能下情上达,现有的监督方式不能保证公众有效地实行权力监督。此外,运行渠道不畅通,由公民个体方式行使的公众监督称为公民个体监督,其形式非常多样,一般来看,投票和政治接触时很多国家的公民以个人身份最为经常使用的,最为[7]和平的方式。但在投票过程中,会出现拉票、拉关系的不公正行为,导致公众的真正意愿不能体现,严重打击了公众监督的信心。
3.公众与政府掌握的信息不对称
公众监督政府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指政治市场中作为公共服务卖方的政府对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比
[8]作为买方的公众掌握着更多的信息,从而出现了政治市场上买卖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我国绝大部分信息都由政府掌握,政府长期垄断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几乎不公开,致使公众很难了解政府的各项决策信息,不能实行有效的监督。首先,公众无法详细地了解到政府的人事任用、处罚等信息,比如政府在处理一些官员违法犯罪的过程中选择性地向公众屏蔽某些详情。甚至一些地方干部在任用选拔过程中,政府决策不经公示,自作主张,信息的公开度、透明度远远不够,与公众监督不能实行的配合,使公众所掌握的信息与事实产生分歧,不能很好的促进政府廉政建设。其次,政府的信息公开透明度不足,公众无法掌握真实的政务信息,无法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制约了公众监督的积极性。目前,国务院虽然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很多地方政府没有实现政府信息的透明化,使得公众很难从其中提
[9]炼出供履行监督权所必需的依据,无法保证公众的正当权利。除此,在现行政府管理中,政府通还过新闻媒体发布会宣传一些不实的消息,误导公众,使公众掌握不实的信息,同时政府也不能有效的建设阳光政府、透明政府。
4.公众监督的机制不完善
第一,缺乏合理的法律保障机制。推动公民的监督行为,首先应当确保法律保护,但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公众监督的手段和方式,及监督的具体程序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致使公众在监督的过程中,经常处于“没法可依”的地位,各类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措施,公众在监督的过程中,不能对问题进行顺畅的处理,不但不能对监督者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反而挫伤了公众监督的积极性,为此应尽快颁布相应法律,保护公众合法权益,避免公民因担心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而选择放弃行使法定的监督权力。
第二,公众监督隐私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公众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角度而做出监督行为,使政府的监督成本降低,提高监督效率,促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任何公民都可依据法律对政府部门
[10]的决定提出批评,甚至诉讼,促使其改正错误做法,或依法举报公职人员的违法行为。法律是公正的,法律应该保护所有的信息来源,任何人不能越权,对消息的来源进行调查,只有保证公众监督权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才能使公众的监督权顺利进行,应该强化对公众监督的法律保护,保护公众监督的隐私权,但事实上,由于法律的保护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公众因害怕被打击报复而不敢去监督。
第三,公众缺乏监督地位。公众权力在强大的政府面前微不足道,公众监督力量尚不能有效地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监督的主体地位远远低于监督的客体,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如,公众采取新闻媒体对政府进行监督,虽然我国的文化管理运行过程中仍然强调媒体监督的力度,但缺乏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往往取决于被监督对象的上级态度,这进一步束缚了公众的监督热情,使公众无法进行有效监督。
三、加强我国公众监督的主要措施
1.增强公众的监督意识
第3页
共5页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公众对现代民主政治认知不足,他们缺乏监督方面的系统教育,缺少维权的意识。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就必须增强学习意识,对我国的监督体系有所了解,树立较强的监督意愿,培养积极的参与热情,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公众要敢于监督,不能因为“官强民弱”的局面害怕被政府官员打击报复,逃避监督,要做到愿意监督、敢于监督。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强公众的法制教育,宣传法制观念。除此,政府应该创建良好的平台方便公众监督,要使公众监督顺利有效的进行,必须确保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主动接受监督,不能推拖排斥,消极应付,而是强化自己的监督意识,主动创造条件方便公众进行政治参与和监督,最大限度地提升公众监督的时效性。
2.更新监督方式,畅通监督渠道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媒体的新起,各级政府部门都相继建立了自己专门的网络平台或门户网站,与此相适应,公众监督渠道也有所创新,网络监督应运而生。网络的普及化使每个公民可以方便快捷地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政务信息。由于网络资源信息的丰富性,得以对公众的诉求进行全面的归纳及整合,对政府及工作人员的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网络监督作为一种快捷、方便的监督手段,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公众监督增添了新的能量,促进公众监督的有效实施。
其次,目前我国公众监督渠道运行不畅,方式单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十分严重,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际间的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必须要践行公众监督的原则,保证每一个公民都有平等的充分的表达自由的权力,程序严密,保证每一个社会主体对公共权力的个案监督都能顺畅、[11]及时、公正地得到立案、查证、处理。在公众监督的渠道中,如信访渠道,由于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信访渠道不够顺畅,致使一些政府部门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采取忽视,不处理态度。对于此种情况,必须及时畅通监督渠道,结合新的网络监督方式,完善监督机制,促使政府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维护正当合法的利益。
3.强化信息公开透明度,加大公众知情权
一个政府信息的公开程度完全影响公众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政府对公众开放的透明度决定了公众在政府决策和政府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公众只有依据全面有效的信息才能履行自己的监督权,做
[12]到有的放矢,从而避免出现公众因所掌握的信息不全,而造成监督行为无效的情况。为此,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强化信息的公开透明度,使公众所掌握的信息与政府公布的信息相对称,实现政府信息的透明化,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保障公众的正当权益。其次,实现政务公开原则,让公众监督政府决策和政府管理,反对政府暗箱操作的行为,建立完善的公开评议制度,信息公开追究制度。特殊情况下,可以以法律形式明确信息公开、信息透明,使公众的知情权更加法律化、合理化、科学化。此外,政府需加快网站更新速度,增加更多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敢于接受公众监督,实行有效的信息公开,加强公众与政府工作的积极配合,建设“阳光政府”、“透明政府。”
4.完善监督机制,促进监督制度化
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建设,健全监督机制不仅仅要加强法律建设,更需完善监督途径,促进监督制度化、科学化,以此推进我国政府的廉政建设。
邓小平于1978年总结十 年**的历史教训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毫无疑问,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保证社会和谐和实现公众监督的重要依据。一部完善的法律可以为公众监督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和和谐的监督环境。首先,国家应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公众监督法规。从法律上确定公众监督的主体地位,明确公众监督权力和义务的范围,监督方式和手段。严厉打击非法行为,真正使法律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一个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以此促进公众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保障我国廉政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其次,完善监督途径,大力建设有效的监督渠道,如人大代表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协委员与广大公众直接对话的机制。确保公众监督方式的丰富多样,促进监督制度化、科学化。
第4页
共5页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魏来.论廉政建设中的公民监督问题[J].党政干部论坛,2014,(10):37-40.[2]那述宇.反腐成效的决定性要件:勤政机制和公众监督[J].理论改革,2009,(3):69-72.[3]黄丽芳.加强公众监督治理政府腐败[J].大众商务.2010,(4):242-243.[4]何云亭.公众监督:构建和谐社会中维护公民权利的基础[J].领导科学,2010,(26):21-22.[5]张传庆.田旭.论透明政府建设进程中的公众参与[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5):24-26.[6]陈成吨.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众监督[J].福州党校学报,2012,(02):77-80.[7]冯清云,沈鑫.浅析我国当前公共财政中的公众监督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2,(11):40.[8]邓汉华.加强公众监督力度 提高行政执行力[J].才智,2013,(2):188-189.[9]金英君,张旭路.完善公众监督机制推进社会公平正义[J].前线,2014,(05):28-29.[10]蔚超.政府公信力建设中的公众监督机制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4,(10):13-16.[11]赵璐.以制度突破强化权力制约与监督[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43-46.[12]胡炜光.浅议公众监督政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J].理论研究,2010,(05):38-40.The significance of public supervi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government of our country
Long sheng lan
(Grade11 Class02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jor in economics and Law School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0, Shannxi)
Tutor: Yang Xin
Abstract: public supervis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s to curb the spread of corruption in the magic, has very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building of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Bu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due to lack of oversight, public oversight role and can not effectively play,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the subject of supervision, supervision channel is not smooth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so we should through enhanced supervision subject consciousness, Smooth channels of supervision, strengthe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other measures, to play a role of public supervision,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to better carry out.Keyword: public supervision;government;supervision mechanism;significance
第5页
【浅谈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工作的意义】推荐阅读:
浅谈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07-08
搞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07-25
论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法基础及现实意义12-05
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体会05-22
浅谈生命科学及其发展08-08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加强信访工作推动科学发展08-27
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科学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10-06
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总结08-25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10-27
对农业发展的意义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