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运行基本情况(共10篇)
银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篇1
村镇银行运行情况介绍
我行自2014年7月12日正式开业以来,在银监分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项业务得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存贷款业务稳步增长,同时在地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截止2014年9月末,我行存款余额为2094万元。其中:活期存款1094万元,占存款余额的52.24%;定期存款为1000万元,占存款余额的47.76%。我行自成立以来,累计发放贷款4笔,金额总计1000万元。其中涉农贷款770万元,占贷款余额的77%,有效的支持了**地区涉农经济。在存贷款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我行的银行卡、网上银行业务也有较快的发展,截止9月末共发放银行卡1195张,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开通72户,为客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我行资产质量良好,没有不良贷款。截止2014年9月末,存贷款比为47.75%,资本充足率为563.59%,核心资本充足率为563.59%,流动性比率为339.18%。
开业以来,我行通过设立宣传点,走访商户,走进农户,深入园区等多种形式对我行信贷政策和办理存贷款的操作程序及结算方面知识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介绍,以减少农民在办理业务时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为我行各项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积极进行各种营销宣传活动的同时,为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实现稳健发展,我行也在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切实提高1 内部管理水平上下功夫,通过制定33项规章制度,形成了部门内部自我约束、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制度体系,让各项业务的开展能够有据可依,规范了员工的行为,提高了风险防范控制能力和综合盈利能力。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行将继续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努力吸引三农存款,发放涉农贷款。我行将通过广播、电视和车体广告等方式广泛宣传我行的各项业务品种。通过深入乡镇,为农户提供优质、快捷、方便的服务,形成自己的品牌,以扩大在本地区的影响力,提高社会认知度。此外,通过吸引农业产业和涉农企业存款,争取专项支农资金。要加大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力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实际的存贷款产品。要始终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实行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强化风险控制能力。同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认可。
在业务稳健发展,内控管理逐步规范的情况下,我行将进一步实现营业网点在海勃湾地区的合理布局,填补海勃湾区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上的金融空白,并为“三农”、小微企业及市民提供专业、高效、快捷的服务,同时促进我行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增强盈利能力。
银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篇2
2011年, 养殖业效益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 饲料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各级饲料管理部门抓监管、保安全, 积极应对、妥善处置突发质量安全事件, 在饲料管理法规体系建设、“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监管、违法企业查处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饲料企业加强行业自律、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变革, 克服动物疫情多发、气候异常、原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 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总的来看, 2011年饲料行业总体延续了近几年来稳健发展的趋势, 在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 行业运行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①产品结构方面, 受饲料原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推进因素影响, 商品饲料延续了“一增、一减、一持平”的变化趋势, 配合饲料产量增加、比重上升至82%;浓缩饲料产量减少、比重萎缩至15%;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比重继续保持相对稳定。②品种结构方面, 猪料产量增幅出现回落。猪料、蛋禽料、肉禽料、水产料、反刍牲畜料年度增幅分别为4%、3%、5%、3%和4%, 不同品种呈现均衡增长态势。③生产经营方面, 在市场激烈竞争形式下, 饲料企业承担着高成本压力, 原料、人工、管理、运输等综合生产成本全面上涨, 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下降, 据对10家上市饲料企业前3季度财务报表统计, 7家企业的毛利率出现下滑。④产业结构方面, 大型饲料企业依托雄厚资金实力, 采购成本优势和规模化经营优势更为突出, 继续加快扩张步伐, 联合并购、产业链延伸势头迅猛。
银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篇3
一、国外地勘企业基本模式
在西方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地勘企业的组织形式相对稳定,这主要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分工长期自然演进的结果。虽然有些国家由于其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地勘企业的组织形式也有所差异,但绝大多数国家的地勘企业的组织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大型矿业公司属下的地质勘查部,公司的地质勘查部主要由地质技术人员组成,找矿和勘查所需要的手段和方法大多数是发包给相应的公司来完成;如果某些技术手段长期需要,公司也可以自己设置专业队伍,直接隶属矿业公司。二是独立的小型勘查公司。该类公司由少数地质人员发起,自筹资金,自己选区租地,从事初级的地质找矿工作。一旦发现很有远景的矿点或矿区,需要较多的资金继续工作时,可以与大型矿业公司合作开发,合作方式可以是入股、净收入分红,也可以是一次性转让;也可以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或上市。三是专门承包地质勘查技术劳务的服务公司。这类公司的优势是专项的勘查技术手段。他们通过合同与矿业公司或勘查公司合作,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只对工程的数量、质量、工期负责,不承担找矿风险。
各类地勘公司都是独立的企业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分工基础上,不同类型的地勘企业又在市场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产业分工和协作体系。以矿产勘查为例,这个系统的核心一般是少数探采一体化的大型矿山企业或企业集团,周围是一批中小型矿山企业和独立的勘查企业,外围是一批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它们通过合资勘探、承包合同、相互持股、矿权转让等经济手段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由三个圈层组织起来的系统。各企业既保持自身活力,利用各自条件参与竞争,又相互协调配合,保持地勘工作整体正常运行。
二、国外地勘行业的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地勘工作逐渐从找矿扩张到地质灾害调查、水环境地质调查等公益性领域,地勘工作更加面向社会需要,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大地质概念逐渐形成。绝大多数国家也因之对其地质勘查管理模式进行了的调整和改革,由此形成了公益性地勘项目和商业性地勘项目的划分,这是地勘行业分工的重要原因和标志。
一般作法是,国家设立专门的地勘机构从事公益性地勘项目,其费用由国家财政拨付,而商业性地勘项目则由地勘企业来完成。国家地质调查机构职能主要包括:①区域地质调查;②矿产调查与勘查;③水环境地质调查;④地质科学研究;⑤地质勘查技术方法研究;⑥地质科学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和传播;⑦地矿工作管理;⑧国际合作和国际(国外)项目的实施。
在公益性地勘項目的运作上,各国大都引入了市场机制,即主要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只是在具体操作上与商业性地勘项目略有不同。公益性地勘项目一般都实行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地勘机构和地勘企业都可以通过招标方式获得公益性地勘项目,从而形成了地勘行业内部的分工和协作体系。
对于商业性地勘,政府仅充当市场管理者、监督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政府一般通过四个方面对地勘行业进行管理:
1.以法律手段保障商业性矿产勘查活动有序进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探矿权行使一级管理,通过矿业法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探矿权的征用制度;探矿权取得实行低准入门槛和低准入成本,主要体现在对探矿权人的勘查资质不进行严格的限制,既可以是法人企业,也可以是非法人企业。国家规定的低租金成本,让探矿权人既享受权利,又要履行义务;通过探矿权转让和常见的买卖选择权协议、联合风险勘查协议和证券市场等手段,实现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合理退出机制。
2.以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作为基础,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有效服务。通过地质调查获取勘查信息,研制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环境地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部分信息和技术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才能取得。
3.以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调控措施,弥补商业性矿产勘查在市场中的不足。财政措施依据商业性矿产勘查的高风险进行补贴,补贴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是对矿产勘查的支持;税收调控措施主要通过勘查费用的资本化来完成,提高地勘行业经济实力;金融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府对矿业融资给予政策性支持。
4.通过规范探矿权市场,对商业性矿产勘查活动实施适度监管。通过商业性矿产勘查探矿权制度信用体系、商务信用体系、管理信用体系和矿政基础管理信用体系,营造诚信环境,鼓励行业自律。同时,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让商业性矿产勘查信息更加充分、准确,完善政府的适度监管作用。
三、地勘行业的融资模式
地勘行业与矿业密切相关,从产业链角度看,地勘行业是矿业开发的上游产业。同时地勘又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许多地勘成果可以通过转让和股权投资进入矿业开发产业。地勘和矿业开发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因此,矿业融资就成为地勘和矿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地勘和矿业企业的融资越来越依赖于矿业资本市场。
地勘和矿业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方式主要有风险投资、股票私募债券私募、公开上市、贷款、公司间联合风险经营或战略联盟,此外还有项目融资与租赁融资。矿业融资方式与融资阶段矿业的融资方式,依据矿业活动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而有所不同。
1.矿产勘查阶段融资。勘查阶段融资的特点是融资风险高,资金需求量特别是早期勘查阶段相对较小,勘查成功收益回报率高,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相对较少。主要有以下几种融资方式:一是风险投资,主要针对储量尚未查明的勘查矿地和初期勘查阶段。依靠个人、基金会或企业的自有资金,针对地质专家的找矿设想,募集少量资金进行勘查,按事先约定分享权益。二是证券融资,以有一定找矿前景的矿权,经咨询公司认定其找矿价值,按风险资本上市的要求,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这是勘查阶段融资的主要方式。三是联合风险经营,即出让部分矿权,换取相应的现金,继续进行矿产勘查。四是租赁融资,大型勘查项目进行时,与专为矿业服务的租赁公司、勘查设备制造公司和经销商合作。
2.矿山开发阶段融资。矿山开发阶段融资是资金需求量最大的阶段,风险程度比勘查阶段有所降低,资金回报率有所下降,可选择的融资方式比较多,其融资方式主要包括:一是股票和债券私募,资金来源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感兴趣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适于未达到上市条件也贷不到款的初级矿业公司,不愿将全部信息公开的筹集大额资金的大公司。二是公开上市,达到相应证券交易所要求的门槛、需要大量资金的成长中的矿业公司,成熟的矿业公司,国有矿业公司的私有化均可公开上市。三是商业贷款,经有资质的咨询公司证实或查明储量可靠,满足银行可承兑的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可贷款融资。四是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国际上大型矿业开发项目的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该融资方式是指以项目本身的财产权益,即大型矿床的矿权价值作为借款保证责任来融资。五是出口信贷和设备租赁。矿山开发需要大量设备,可通过出口信贷和设备融资解决。六是与矿产品挂钩的货款融资,用预售产品还贷,按规定的时间、数量提供矿产品。
四、借鉴与启示
发达国家地勘企业的组织模式、行业管理模式及融资方式很值得我国地勘单位借鉴:
1.初级勘查公司具有找矿技术专长、筹资方式多样化以及运作灵活的特点,同时,由于在勘查的任何阶段都有相应的融资模式和转让矿权的渠道,因此,初级勘查公司已取代矿业公司的勘查部门成为找矿的主力。我国地勘单位(地质队)类似于西方的初级勘查公司,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我国地勘单位企业化道路应以向该种类型的公司转型为主要目标,而不能一味地建立矿业集团,因为大多数地勘单位不具备矿权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
2.公益性地勘和商业性地勘合理分工,协同发展。公益性地质调查主要起服务作用,包括地学研究、能源矿产评价、地质灾害预警、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发和数据库建设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内容、组织方式和成果的使用方式决定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发展前景。因此,公益性地质调查应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我国的公益性地勘工作还很薄弱,地勘成果信息制度还不健全,调查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因此,加强公益性地勘工作,建立完善的信息制度和交流平台,是促进商业性地勘发展和活跃我国矿业权市场的重要保障。
电子银行业务运行情况汇报 篇4
(2010年9月16日)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行按照省联社推广电子银行业务的总体布署,立足“在成熟市场争份额,在起步阶段求突破”的目标定位,深入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百日竞赛”活动,电子银行各项业务均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主要做法
截止2010年9月10日,我行共发放圆鼎借记卡244014张,比年初新增30358张,卡余额42277.22万元,比年初新增9846.12万元;新注册企业网银140户,交易量190笔,交易金额4418万元;新注册个人网银 998户,交易量903笔,交易金额1468万元;新签约手机银行客户1459户,交易量2179笔,交易额2169.06万元;发展POS机特约商户165户,比年初增加 132户;共安装ATM自助设备22台,今年新增自助设备3台,其中存取款一体机 1 台,取款机 21台,网点覆盖率达71%。从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看,我行重点是企业网银发展较为缓慢,在全省排名靠后。
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高度重视,成立机构。我行对发展电子银行业务高度重视,作为三季度的重点工作,于7月中旬成立了独立的电子银行部,制定部门职责和管理办法,具体负责我行电子银行各项业务的推广。
二是分解指标,奖惩到人。省统一布置后我行就立即召开全行推广电子银行业务动员大会,布置开展“百日竞赛活动”。将各项指标分解到各基层网点、落实到全行所有员工,制定竞赛奖惩办法,做到人人营销、人人有奖。三是扩大宣传,加强培训。通过电视网站、张贴海报、散发传单等多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我行的电子银行产品,提高我行金融产品的百姓认知度。举办了五期电子银行业务培训班,邀请上海方付通公司业务人员到我行进行新业务培训,增强员工实际操作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虽然近期我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对照省联社的任务要求,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分析原因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上,灌云县仍是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各支行特别是农区支行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型企业和农户,这部分人群对新业务特别是电子产品认知度不够,接受能力不强,导致我县企业网银发展难度较大。加之其它专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开展较早,已占据了现有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争取老客户、发展新客户难度较大。但在主观上,也还存在着基层网点对电子银行业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员工对新业务实际操作不够熟练,加之各支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业务开展不平衡,重要空白凭证又不能相互实时调剂,制约了我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推广。
二、下步工作重点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我行将进一步强化对电子银行业务的认识,做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在开展百日竞赛的基础上,我行将在十月份继续开展“电子银行突击月”活动,落实此次会议的要求,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力度再加大,措施再加码,确保我行圆满完成省联社下达的各项电子银行目标任务。
2、进一步强化市场营销。一是充分发挥各支行外勤人员的营销作用,通过反复培训和业务宣传让全行每一位员工行动起来,让外勤人员成为营销工作的排头兵,让一线柜员成为营销工作的后援部队;二是整合内部营销资源,借助“阳光信贷”上门服务的契机,宣传推介电子银行产品,变传统被动服务为上门主动营销。三是抓住现有存贷客户,通过积极的营销工作,争取将现有存贷客户发展为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客户,签约率达到80%。
3、进一步突破企业网银。一是对辖内对公结算户企业进行全面拉网式排查,锁定重点存、贷客户,将过去票据结算、汇兑结算频繁户发展为企业电子银行客户;二是挖掘有潜在需求的企业,向他们宣讲电子银行在资金管理、账户管理和支付结算方面的优势,把他们发展成为企业电子银行客户。三是对优质客户要建立信息跟踪机制,对部分动户率较低的企业签约客户,在深入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激活营销工作,将存量查询户转化为交易户,不断提高单个客户综合贡献度。
4、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一是我行将对一线员工进行再次电子银行业务培训,增强柜员电子银行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将电子银行产品的服务贯穿到客户的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过程,为我省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树立品牌。二是改进服务方式,推行客户体验式营销,与客户进行零距离互动,倾听客户意见,为改
进产品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服务品牌提供更客观的基础信息。
银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篇5
2016年,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煤炭供给得到有效控制,价格逐步企稳回暖。进入下半年,受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以及来水减少、公路治超、铁路运输紧张、迎峰度冬使用户补库意愿提高和社会资金炒作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煤炭价格快速上涨。面对煤炭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多策并举,及时出台先进产能释放措施,稳定市场供给。12月份以来,煤炭市场平稳运行,价格稳中有降。
一、产量
煤炭运销协会快报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原煤产量完成32000万吨,同比下降4.5%;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量完成1.48亿吨,同比减少1900万吨,下降11.3%;环比增加126万吨,增长0.9%。
2016年全年累计原煤产量345000万吨,同比下降5.5%,降幅比2015年全年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量累计完成16.6亿吨,同比减少2.2亿吨,下降11.6%。
2016年,山西省煤炭产量8.32亿吨,同比减少1.43亿吨,减幅14.7%。2016年陕西省累计生产原煤51151.37万吨,同比减少1494.61万吨,下降2.84%。
12月份山东省煤矿生产原煤1031.5万吨(调度数),比上月的1097.7万吨减少66.2万吨,下降6.03%。比同期减少208万吨,下降16.78%。2016年全年,全省煤矿生产原煤12860.9万吨(调度数),比同期的14500.7万吨减少1639.8万吨,下降11.31%。其中,省属煤矿原煤产量9899.7万吨,同比减产885.7万吨;市县属煤矿原煤产量2961.2万吨,同比减产754.1万吨。
2016年全年,河南省煤矿共生产原煤10846.64万吨,同比减少1955.08万吨,下降15.27%。其中,骨干煤矿企业原煤产量10108.83万吨,同比减少1981.58万吨,下降16.39%。地方煤矿原煤产量为737.81万吨,同比增加26.5万吨,增长3.73%。
二、销量
煤炭运销协会快报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煤炭销量完成30300万吨,同比增加500万吨,增长1.68%;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煤炭销量完成1.38亿吨,同比减少830万吨,下降5.7%。
2016年全年全国煤炭销量累计完成327000万吨,同比减少24000万吨,下降6.9%;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累计煤炭销量完成15.25亿吨,同比减少7800万吨,下降4.9%。
三、运量
铁路运量:12月份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完成1.84亿吨,同比增加957万吨,增长5.5%;其中,电煤发送量完成1.29亿吨,同比减少653万吨,下降4.8%。
2016年全年累计完成19亿吨,同比减少9389万吨,下降4.7%。电煤累计发送量完成13.44亿吨,同比减少3815万吨,下降2.8%。
铁路装车:12月份,国家铁路煤炭日均装车完成60237车,环比增加2056车,增长3.5%,同比增加3964车,增长7%;其中电煤装车为37073车,同比增加373车,增长1.0%。
主要运煤通道煤炭发运量:中国煤炭资源网数据显示,2016年12月,公司核心经营资产大秦线完成货物运输量3841万吨,同比增加16.68%。较上月增加82万吨,增长2.18%。12月份日均运量124万吨,较11月份的125万吨减少1万吨。大秦线日均开行重车85.1列,其中:日均开行2万吨列车58.5列。1-12月,大秦线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35125万吨,同比减少11.52%。
主要港口煤炭发运情况:12月份,全国主要港口发运煤炭5714万吨,同比基本持平。2016年全年累计发运煤炭6.44亿吨,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内贸煤炭发运完成6.35亿吨,同比下降0.5%,外贸煤炭发运完成819万吨,同比增长57.1%。
12月份,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1918万吨,环比增加271万吨,增长16.5%;同比减少7万吨,下降0.4%。日均进港煤炭63.1万吨,环比增加1.0万吨,增长1.6%,同比增加9.5万吨,增长17.7%;日均出港煤炭61.3万吨,环比增加6.4万吨,增长11.7%,同比减少0.9万吨,下降1.4%。
四、库存
中国煤炭资源网数据显示,截止12月31日,全国重点发电企业日均供煤368.8万吨,较上月减少35万吨,下降8.67%;日均耗煤416.4万吨,较上月增加50.4万吨,增长13.77%。电厂存煤6545.9万吨,比上月末减少440万吨,下降6.3%。存煤可用16天,较上月减少4天。
运销协会数据快报显示,12月末,煤炭企业库存为9300万吨,环比减少230万吨,下降2.45%;同比减少3400万吨,下降27%。
五、进出口
12月份,全国煤炭进口2684万吨,环比减少13万吨,下降0.48%,同比增加920万吨,增长52%。2016年全年累计进口煤炭2.56亿吨,同比增加5145万吨,增长25.2%。
12月份,我国出口煤炭76万吨,同比增加32.1万吨,增长73%,2016年全年累计出口878万吨,同比增长344万吨,增长64.5%。
从主要出口企业来看,神华集团2016年全年累计出口306.7万吨,同比增加188.5万吨,增长159%;中煤集团累计出口317万吨,同比增加65万吨,增长25.8%。
六、固定资产投资
银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篇6
中国模具工业2007年形势喜人
可喜之处之一是行业发展要好于2006年及快于2006年。好于2006年的主要表现是模具向大型、精密、复杂方向发展成果突出 (如已生产出了单套重量达到100t的巨型模具及行腔精度达到0.5μm的超精模具和能与2055次/min高速冲床相匹配的精密多工位级进模等) 。模具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如广东模具企业的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大都已达到或超过了80%等。) , 行业结构进一步改善 (如产品结构和进出口结构正在不断趋向合理化等) , 行业正在形成一个以数字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热潮, 发展后劲充实等。而发展快于2006年是指发展速度要高于2006年的18%, 可望达到20%以上的增长率, 其中模具出口增幅有望超过25%。
可喜之处之二是行业骨干队伍正在快速形成, 集群式生产方式得到进一步发展, 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继2006年中国模协将“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的牌子授予50家企业之后, 2007年又有34家企业被授予了这个牌子, 进入了“重点骨干”的行列, 而且进入这个行列的标准比2006年已经有了不少提高。现在, 年产模具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全行业也有百家左右。骨干队伍正在起着带动行业的作用。继2006年之后, 全国的模具城 (园区、集聚生产基地) 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模具城的产出要比2006年增长25%以上。模具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2006年有20%左右的提高。
可喜之处之三是国际合作进一步发展, 中国模具正在加速融入世界, 因而也为中国模具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无论是出展出访还是来展来访, 中国模具行业2007年国际合作方面的活动都要比往年更丰富, 参与的企业数和人数更多, 成效更加显著。
中国模具工业2007年运行喜中有忧
其忧之一是生产模具的原材料、人工等成本费不断上涨, 2007年又比2006年涨了10%以上, 致使模具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挤压, 利润率进一步下降, 有些企业已出现亏损, 显得难以为继。
其忧之二是模具人才, 特别是高技能、高水平人才全行业缺乏, 这已制约了模具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总数量的供不应求, 高层次人才的正常流动现在已变得有一些不正常了, 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也显著增加。同时, 人才素质也亟待提高。
其忧之三是在模具行业国内外市场前景良好和现有企业大多利好的情况下, 模具行业固定资产投入年复一年不断攀升, 尤其是外资和民间投资更为踊跃投入, 致使某些领域已呈饱和之势和低水平的重复。大量投资的结果虽然对促进模具工业的发展有好处, 但也预示着企业今后的竞争更加剧烈。竞争会不会造成今后的大调整而累及行业发展, 这已引起一些业内人士的担忧。目前, 在部分领域, 尤其在中低档市场上, 竞争已造成因相互过度压价而损害成品质量的状况。这已开始累及行业。
其忧之四是中国模具行业总体创新能力薄弱, 综合水平仍比国外先进水平落后许多, 这对今后发展非常不利。所谓综合水平的落后包括了技术落后、产品落后、管理落后及人的观念和水平落后等。虽然我国模具行业中也不乏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媲美的企业, 有些产品也并不比世界先进水平差, 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就大多数而言, 我们必须承认落后, 而且总体来说, 不是落后一点点, 而是落后了许多。总体落后的主要表现是我国模具在结构、精度、效能、寿命及生产周期方面以及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与水平相比有着较大差距。此外, 当然还存在装备及环境等方面的差距等。
2007年虽然是喜中有忧, 但毕竟是喜占主导地位。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宽广, 模具行业也同样肩负重大使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模具行业也必将又好又快地发展下去, 2008年, 全世界和全国的大环境预测不会有大的改变,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国民经济发展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国内外模具市场继续看好, 模具行业产需两旺的总态势仍将保持。
2008年发展预测及关注点
2008年, 模具行业的发展, 除了模具产值产量和水平将持续高速发展之外, 下列几方面发展值得关注。
一是在形势发展要求和中国模协大力推进之下, 中国模具企业信息化工作将迈开新的步伐, 预计会有较大发展。除了C A D、C A M、C A E之外, C A P P、P D M、P L M、M E S、E R P及电子商务和网络等技术将逐渐在模具企业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这必将促进企业和行业的技术进步。
二是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和模具城 (园区、集聚生产基地) 能为广大模具企业提供多方位服务, 所以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凡顺势而生的, 只要在一定的条件之下, 就必然会不断发展。
三是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有利于重视创新、品牌、专利、高新技术等字眼, 他们在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 用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的同时, 也必将越来越多地创造出自己的高新技术产品、专利和名牌, 也将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各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行列。
四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将会得到更快发展, 其各项服务功能和对广大中小企业生产力的提升作用夜间更好显现。
五是随着国家“653”工程的实施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渐迫切, 模具行业教育培训工作将会登上一个新台阶。除了学历教育单位和培训机构及有关人员会得到较大发展之外, 教育培训内容将紧跟科技发展和创新, 更加结合行业特点与实际。
经过2 0 0 6年和2 0 0 7年两年的实践, 已看出中国模具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某些指标已显得落后于形势发展, 但一些发展趋势等还是被证明是符合实际的。2008年, 模具产品将继续向着更加大型、更加精密、更加复杂及更加经济快速的方向发展, 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 模具制造周期不断缩短;模具生产将继续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高速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模具企业将继续向着技术集成化、设备精良化、产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因此, 模具企业也必将进一步提升个方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开拓市场、苦练内功、提升水平、上新台阶”是模具企业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中心任务, 2008年, 行业和企业仍将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模具行业将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为了提高2008年模具行业经济运行质量, 除了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各方面支持来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之外, 行业和企业自身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
一是要继续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步伐, 加强信息化建设, 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开始重视发展有很好前景的生产性服务业, 进一步调整行业内部的各种结构, 以使之更加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是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道路, 并进一步重视产品质量及品质的提升, 重视标准化工作和人才培训工作。上述几方面工作做得好一些, 模具行业才会更显活力, 才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银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篇7
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延续了2010年的高速增长,但增速从下半年开始呈现出缓慢回落的态势。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步,服务于高端用户的高档机床供不应求。市场需求结构升级加速,进口再创历史高位,而国产低端产品需求明显减少。国际市场继续呈现不同程度复苏,我国出口到新兴市场的机床工具产品平稳上升。
1~12月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进出口统计
自2011年起,国家统计局定义规模以上企业由年度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调整为2000万元以上,统计范围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2011年12月机床工具行业统计企业个数为4385家,比2010年年末减少2000多家。本文所涉及2011年数据均在4385家企业范围内。
1、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国统局数据显示:1~12月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606.5亿元,同比增长32.1%;产品销售产值6424.9亿元,同比增长31.1%产品销售率达到97.3%,比上年同期降低0.8个百分点。
机床工具行业实现利润445.8亿元,同比增速为28.0%产值利润率为6.7%,与上年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
机床工具行业本期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54,7%。
具体到小行业,金切机床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42.9亿元,同比增长23.1%。金切机床产量和其中数控机床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5.1%和20.6%;成形机床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7.3亿,同比增长36.0%。成形机床产量和其中数控机床产量,分别比同期增长0.9%和13.0%。
2、机床工具产品进出口情况
2011年,机床工具产品累计进口202.9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其中金属加工机床进口132.4亿美元,同比增长40.6%。
机床工具产品出口89.0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出口24.2亿美元,同比增长30.3%。
3、金属加工机床消费及市场占有率
2011年国产金属加工机床产值达282.7亿美元,同比增长29.4%。其中金切机床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26.2%;成形机床85.2亿美元,同比增长37.4%: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达390.9亿美元,同比增长32.9%。
金属加工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按金额计)为66.1%,较2010年降低0.8个百分点;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为56.6%,较2010年降低0.1个百分点。
行业经济运行特点
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生产、进口及出口总体保持了较高速的增长,市场需求高端化的趋势加速,主要呈现以下5个特点:
1、产销增速高位运行,增速放缓
2011年,机床工具行业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产值继续维持在较高增长水平,其中金属加工机床产量突破100万台。中国仍将继续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全年机床工具行业呈现高位运行、高开低走、趋势放缓的走势。在五月份增速达到最高、6月份单月产值达到634.9亿元后,增速开始缓慢下行,在8月份跌破了连续保持23个月的单月增幅高于30%的纪录后,9月份到达谷底。进入四季度,虽然出现了预期的机床工具行业一般规律的反弹,三个月产值连续攀升,且10、11两个月的月度增速又回归至30%以上,12月份当月产值达到全年最高682亿元,但受市场需求影响,反弹力度不足,12月份月度产值同比增速则再次跌回至2609%。
机床工具大行业中,增速最高是机床附件小行业,铸造机械和成形机床增速次之,金切机床增速最低。
从七个小行业重点联系企业(部分)的新增订单统计数据看,其走势更为严峻。一是市场需求信息减少;二是低档产品订单下降幅度较大;三是重型、大型机床产品订单明显下滑,其中大型机床产品尤为突出;四是一些企业已完成的订单,用户也不急于提货,甚至明确要求延迟交货;五是数控系统供应商订单在10月份以后下滑明显,库存增加,同时也出现用户延缓提货的现象。
2、产品结构调整明显进步
2011年,一大批机床工具行业科技进步成果进入应用领域,同时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内外动力的推动下,行业产品结构调整明显进步,一批中高档机床工具服务于汽车,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等重点领域,甚至还为国外高端用户提供了成套装备。如:济南二机床有限公司在美国福特公司压力机生产线招标项目中,一举中标,将为其提供两条世界最先进的压力机生产线,总价值10亿元。
从相关数据可见,近几年,国产金属加工机床的数控化率无论以数量还是金额计算,均在不断提升,2011年产量数控化率比上年增长1.8个百分点,产值数控化率,比上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国内金属加工机床产值增速也大大高于产量增速,金属加工机床平均单价同比增长15.3%,其中成形机床平均单价同比增长35.9%。
3、进口又攀新高
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增速高企不下,同比增长29.3%,月度进口额依然处于高位,但月度同比增速逐步趋缓。
金切机床是机床工具各类进口产品中的绝对主力,达到105.4亿美元,同比增长40.0%;成形机床进口27.0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增长较快,进口额已超过数控装置,跃居第二位。1~12月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132.4亿美元,同比增长40.6%。其中数控机床111.1亿美元,同比增长42.1%。加工中心、磨床,特种加工机床、车床位居各类金属加工机床进口前四位。金属加工机床主要来源地前四位的是日本、德国、台湾地区和美国,占进口总额的79.5%。
4、市场需求加速升级,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未见提高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调结构、转方式。因此,用户行业的结构升级与转型成为推动机床工具市场需求向高端化发展的动力。受到高居不下的进口压力,2011年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为66.1%,与上年相比降低0.8个百分点。
2011年金属加工机床进口增速高达40.6%,高于我国同类机床产值增速11.2个百分点。来自德国和日本的进口额在总量中占2/3,推高金属加工机床进口平均单价同比上涨33.2%。反映出市场需求结构升级加速,用户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也反映出国产中高端产品在技术水平、产业化、适应市场能力、整体服务等诸多方面仍不能满足这一变化的要求。
5、出口稳定增长
1~12月机床工具产品继续保持稳定增速,出口额达到89.0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出口额创多年以来同期最高。尽管我行业已有一些高档产品出口到海外,但是出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的格局没有改观。按产品类别看,排在前两位的是切削刀具和磨料磨具。从出口增速看,夹具附件增速最快。
从出口企业性质看,私人企业、外企和国企出口金额占比分别为44.9%,26.8%和15.6%,三者增速分别为39.4%、30.6%和6.4%。数控装置、机床夹具、机床零部件的出口主力军是外商独资企业,其占比均超过40%以上。其他产品,如金切和成形机床、刀具、磨料磨具、木工机床等出口主力军均为私人企业,其占比均超过40%以上,其中成形机床占比达到60.1%。
2011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市场中,无论是美、日、德等传统市场还是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出口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出口去向前10名排序如下:美国、印度、巴西、日本、德国、俄罗斯联邦、印度尼西亚、香港、泰国、韩国。其中,印度,巴西、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发展很快。
关注问题积极应对
由于我国前期4万亿拉动内需产生了一定的提前消费、国际市场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一些国家出现的政治动荡、美国为解决债务问题而采取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全球通胀压力增大,以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变化等诸因素影响,使得我国机床工具市场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增长后,在2011年5、6月份新增订单开始大幅回落,增速趋缓态势已经形成。与此同时,以下问题也须引起高度关注:
1、投资增长过快喜忧参半
2011年全年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额2214.5亿元,同比增长54.7%:其中设备工具购置额同比增长54.0%。
在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对50余家行业企业的调研中,也反映出近两年各企业厂房扩建、设备购置投入巨大、产能扩张过猛的情况。投资额的快速增加,保证了机床工具行业的工艺装备的先进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活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但也会造成产能过大、重复建设等问题,最终难免形成市场无序竞争,资源浪费。
2、必须持续加强产品结构调整
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结构的调整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从以下方面可以看出我们在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是高端产品还是以进口为主。2011年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金属加工机床金额较上年分别增长50.3%和40.0%。二是中档产品的产业化也亟待加强。从我国台湾和韩国进口的加工中心金额较上年分别增长23.7%和24.3%,与我国数控金切机床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反映出我们尚未有效减少中档机床的大量涌入。三是功能部件瓶颈现象尚未明显改观。2011年我国功能部件发展速度与进口的功能部件增长速度也基本相当,反映出机床的关键功能部件还是依赖国外进口,其基本格局虽有改进,但未发生根本变化。
3、进出口大幅度逆差不容忽视
机床工具行业一直是进出口逆差行业,2011年进出口逆差进一步拉大,达到历史之最,其原因在于:一是进口大幅增加。虽然出口产品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增速仍低于进口增速,且出口基数也低于进口,故进出口逆差进一步加大。二是出口产品结构仍然存在问题。我国出口金额最大的前两位产品是工具刀具和磨具磨料(二者出口金额占比达到44.5%),其中相当一部分产品是低价的低端产品和原料型出口。进出口价格的差异也无助于逆差的缩小。展望2012年迎接挑战
2012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将面临以下六方面挑战,一是主要用户行业发展放缓,内需拉动难以乐观;二是生产原料价格继续上行,效益增长难度增大;三是汇率上浮压力持续,对外贸易优势受到削弱;四是全球经济复杂多变,进入新的不确定性阶段;五是银行贷款有所松动,资金紧张不会根本改变;六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内资企业压力明显增大。正确判断形势,充分准备,积极应对,努力拼搏,是保持机床工具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要务
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已打下良好基础。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助推了企业自主创新、高端产品研发和中高端产品产业化进程:近10年的高速发展,企业工艺装备条件有很大改善:《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期间工作要点(试行)》明确了机床工具行业由大变强的努力方向,指明了“十二五”期间行业的重点任务及采取的主要措施。确立的三大标志性目标是:在为重点行业核心制造领域提供装备和服务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中高档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中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形成若干世界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工作要点”已在企业中取得了广泛共识。为此,全行业要努力做到资源、精力,目标等三方面的集中,分阶段逐步实现“由大变强”的战略目标。
预计2012年:
1、经济运行速度与2011年相比将呈明显下降趋势,产值增幅将保持在15%左右,利润总额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运行态势则可能先低后高。
银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篇8
分析
“>
依据涂料行业××年上半年统计资料分析,我国涂料工业的经济运行发展基本与增长保持一致,增长速度呈上升趋势,企业经营模式、技术更新、产业结构调整等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也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行业经济发展的提升速度,如近期国际国内石油产品的大幅涨价因素,将直接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的质量。
产量持续增长,建筑涂料产量增长速度高于油漆产量增长速度,涂料行业依附其他行业发展的产品特性愈发突出
从国内部分企业报送资料统计显示,涂料行业今年上半年总产量达到万吨,较××年上半年的万吨增加万吨,增
长率达到%,增加的规模和比率均高于上年同期。按××实际完成为基数设达标率,××年上半年完成%××年同期完成%,同比增长个百分点,预计高于国内其他一般行业的发展速度。按细业分析,油漆上半年产量为万吨,较××年上半年万吨增加万吨,增长率为%,低于行业增长率个百分点;油漆产量占行业产量比重为%,较上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
建筑涂料上半年产量达到万吨,较××年上半年的万吨增加万吨,增长率为%,高于行业增长率个百分点,全行业比重从上年同期%上升到%。受全国城市化建设和住房建设的影响,建筑涂料需求、增长速度已明显高于传统油漆产品。预计未来建筑涂料增长速度高于油漆产品增长速度,与油漆平分涂料市场的局面已经为期不远了。
从国内地区分析,市场传统格局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总的形势是东部地区发展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中南沿
海经济发达地区高于北半部包括京津地区。上半年行业中油漆产量前三位的省市与××排位基本相同,分别为:第一位广东省,万吨,占油漆本业%,占行业比例%;第二位江苏省,万吨,占油漆本业%,占行业比例%;第三位上海市,万吨,占油漆本业%,占行业比例%。三省市油漆产量合计达万吨,占本业比例达%,占行业比重为%。建筑涂料产量前三位是: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产量依次为万吨、万吨、万吨,占本业比例分别是%、%、%;占行业比例分别是%、%、%,三省市合计产量达万吨,占本业比例%,占行业比例%。三省市油漆、建筑涂料产量合计达到万吨,占国内行业产量比重已达到%。
按企业分析,油漆和建筑涂料生产厂家中生产量在各自本业内排位在前位的共计户,产量合计万吨,其中油漆前户产量为万吨,在油漆本业中比例为%,占全行业比例的%。建筑涂料前户产量
为万吨,占本业产量比例的%,占全行业总产量比例为%。就单个企业讲,建筑涂料前三位产量规模、在本业行业的集中度、地位均优于油漆前三位厂家,其地位、作用将越显重要。建筑涂料前三位厂家产量为万吨,占本业比例的%,占全行业比例的%;油漆前三位厂家产量为万吨,占本业比例的%,占全行业比例的%。
涂料行业产量的高速增长,充分体现了百业兴、涂料兴,涂料行业必须依附其他行业发展而发展的产品特性。那种认为涂料市场萎缩的论点,通过实践证实显然是不正确的。涂料行业产量的快速增长前提是企业实力的体现,而实力主要体现在具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全新的经营理念、品牌级服务优势等。
销售成本和营业费用有所增加,产品销售利润率下降今年上半年涂料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亿元,比××年上半年亿元增加亿元,增长率为%;产品销售
利润亿元,销售利润率为%,较上年同期的亿元销售利润率%增加亿元,产品销售利润额增长率仅为%,明显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产品销售利润率则下降了个百分点,利润率下降说明产品销售成本和营业费用有所增加。产品成本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受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石油化工产品价格升高的影响。从行业统计资料看,××年上半年产品销售成本总额亿元,占销售收入比率为%,上年同期产品销售成本为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比率为%,比率上升了个百分点。受销售数量增加及产品单位成本增加的影响,产品营销费用比率有所下降,营销费用发生额增加,也是产品销售利润下降的因素之一。××年上半年产品销售费用发生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比××年上半年产品销售费用发生降低了个百分点,因营业费用额升高减少利润亿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注重产品推销,加大产品广告宣传力度和投入是非常必要的。企业管理费用和财务
费用两项期间费用相比,××年上半年发生额分别为亿元、亿元,两项合计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比率分别为%、%;××年上半年发生额分别为亿元、亿元,合计发生亿元,占销售收入比率为%、%;两项费用比率降低了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绝对额仅上升了亿元,升高率两年同比基本持平,而大幅度低于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说明行业经营规模的扩张,没有过多依靠银行贷款,融资利息成本并没有大幅增加,更多的是依靠企业自身的资金和积累。部分企业不仅没有贷款利息,相反却有利息收入。就行业总体而言,经营资金短缺紧张的状态有所缓解。在行业中选择有代表性、销售收入居前位的厂家进行分析:户产品销售收入合计达亿元,占行业比例%,与上年同期亿元比较,增加亿元,增长%。其中产品销售利润率由上年同期%下降为%,减少了个百分点,降幅低于行业平均数。
生产成本呈上升趋势,销售价格难
以升高销售毛利率:产品销售收入亿元,减除产品销售成本亿元,其差额亿元为毛利,××年上半年行业销售毛利率%;而上年同期为%,毛利率下降了个百分点,获利水平有所下降。
人均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行业从业人员××年上半年和××年同期分别是人和人。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为元和元,两年比较增加元,增长率为%;年人均实现利润分别是元和元,相比较下降了元,降低率为%。
银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篇9
1-4月,邮政企业和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88.4亿元,同比增长31.9%;业务总量累计完成74.5亿元,同比增长32.2%。
4月份,全行业业务收入完成24.4亿元,同比增长46.2%;业务总量完成20.0亿元,同比增长41.3%。1-4月,邮政函件业务累计完成3.9亿件,同比下降14.5%;包裹业务累计完成168.0万件,同比增长5.6%;报纸业务累计完成3.4亿份,同比下降16.3%;杂志业务累计完成1470.5万份,同比下降11.1%;汇兑业务累计完成224.0万笔,同比下降16.6%。
1-4月,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5亿件,同比增长56.0%;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8.9亿元,同比增长35.5%。其中,同城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6亿元,同比增长66.0%;异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9.8亿元,同比增长36.6%;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6.8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他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5.6亿元,同比增长40.8%。
银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篇10
1 中成药制造业基本结构分析
1.1 资产规模
2007年1-11月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医药行业累计共有6 099家企业,其中中成药生产企业有1 351家,占22.15%。中成药工业资产总计为1 846.93亿元,同比增长9.04%;资产负债率为46.08%,同比下降0.43个百分点。
1.2 企业经济类型
我国中成药制造业中,股份制经济为主要企业类型,占中成药行业的63.49%。集体经济所占比例最低,仅为1.23%。
1.3 企业控股情况
我国中成药制造业从控股情况看,主要以私人控股为主,其资产占行业总资产的49.88%,其次是国有控股,占29.83%,外商控股和港澳台商控股所占比例很少,分别为5.46%和4.04%。从增长情况看,外商控股企业增幅较大,为16.30%。其他控股类型企业增幅均在15%以下。其中增幅最小的是国有控股企业,仅为4.56% (见表2)。
1.4 企业规模
我国中成药制造业以中型企业为主,占中成药行业总资产的40.41%,其次是小型企业,约占37.74%,比例最小的是大型企业,占21.86%。从增速看,大中小企业差异较小,增幅都接近中成药行业9.04%的平均增幅(见表3)。
2 中成药制造业指标完成情况
2.1 生产情况
2007年1-11月,中成药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 314.71亿元,同比增长20.51%,增幅同比提高6.65个百分点。但增幅低于医药行业24%的平均水平,列子行业的第6位。中成药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66.09亿元,同比增长20.68%,增幅低于医药行业28.09%的平均水平。
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经济对中成药行业工业总产值贡献最大,完成中成药行业的58.29%。其次是其他经济,完成21.38%;外商与港澳台经济完成13.99%。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合计仅完成6.35%。中成药行业各经济类型企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与资产总计的排名顺序完全一致。从增幅来看,各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其中集体经济、其他经济和股份制经济增幅均超过20%,国有经济增幅最低,为11.42%(见表4)。
从控股情况看,私人控股企业完成该行业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国有企业,完成21.92%。对中成药工业总产值贡献最小的是港澳台经济企业,仅为4.57%。从增幅看,各控股类型企业的增幅均在15%以上(见表5)。
从企业规模看,中型企业完成中成药行业工业总产值的41.86%,在中成药行业中工业总产值贡献最大。大型企业则贡献最小,仅占20.65%。中成药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资产总额排名顺序一致。从增幅看,小型企业增长最快,增幅达27.30%,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则均在20%以下 (见表6)。
从地区来看,全国中成药行业工业生产集中度不高,仅吉林省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占比超过10%,中成药行业工业生产总值前10位省市总占比为66.12%。其中吉林省中成药制造业优势明显,工业总产值列全国中成药行业首位,占全国的11.35%,增幅达33.79%,列全国中成药行业增幅第3位。
2.2 销售情况
中成药行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 230.82亿元,占医药行业的21.74%。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1.09%,增幅列子行业第7位,低于医药行业23.17%的平均水平。其中实现出口交货值32.70亿元,占销售产值的2.66%,占全部医药行业出口交货值的4.42%,居子行业第6位。中成药行业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2.94%,增幅低于全行业20.24%的水平,列子行业第6位。
从经济类型看,资产占主导地位的股份制经济企业完成的工业销售产值也最多,占整个中成药行业的58.25%。资产比例最低的两种类型经济企业完成的销售产值最少,国有经济占4.67%,集体经济占1.82%。中成药行业各经济类型企业完成的工业销售产值与资产总计排名顺序完全一致。从增幅看,除国有经济企业仅实现了9.22%的增长外,其他各类型经济企业的同比增幅均在15%以上。其中增幅最快的是集体经济,实现了33.65%的增幅 (见表8)。
从控股情况看,中成药制造业资产占主导地位的私人控股和国有控股企业,其分别完成中成药行业工业销售总产值的58.19%和22.32%。中成药行业不同类型控股企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和资产总额排名的顺序一致。从增幅看,各控股类型企业的同比增幅均在10%以上。其中私人控股企业增幅最大,为24.43%,增幅最低的是国有控股企业,为14.99% (见表9)。
从企业规模看,中成药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中型企业占据优势,完成行业工业销售总产值的41.88%;其次是小型企业,完成36.81%;占比最小的是大型企业,完成中成药行业工业销售产值的18.30%。这个排序顺序和中成药行业不同企业规模的资产总额排序一致。从增幅看,小型企业增幅最大,中型企业则最小 (见表10)。
从地区来看,中成药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排序前10位的地区相同,只是山东与广东以及湖南与广西排序先后有所不同。从全国看,吉林和江西两个省份的中成药行业优势较为明显,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均列前2位,其中吉林省工业销售产值还达到35.59%的同比增幅,居全国第2位。中成药行业工业销售产值排序前10位省市完成全国中成药行业工业销售总产值的66.03%%。从增幅看,增幅前10强省市均达到20%以上的同比增幅,依次是辽宁省(48.41%)、吉林(35.59%)、新疆(34.76%)、河南(33.13%)、山西(32.85%)、湖北(32.39%)、广西(31.59%)、江西(27.21%)、安徽(25.85%)、河北(24.79%) (见表11)。
产销率:2007年1-11月中成药制造业产销率为93.62%,列医药子行业第7位,同比上升0.45个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2007年1-11月,中成药制造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2.70亿元,同比增长12.94%,增幅列医药子行业第2位。出口交货值占中成药工业销售总产值的2.66%。
从经济类型看,中成药制造业出口以股份制经济以及外资与港澳台投资经济为主,分别完成行业出口交货值的62.79%和27.68%。国有经济和其他经济出口极少,不足5%。而集体经济的出口交货值不足其销售产值的1% 。从出口交货值增幅看,增量最高的是国有经济,达56.66%。其次是股份制经济,同比增长19.86%。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类型增量较少,而外资与港澳台投资经济则出现了微量的负增长。
从控股情况看,中成药制造业出口主要是私人控股企业,完成行业51.30%的出口交货值,其次为国有控股,完成中成药行业23.98%的出口交货值。同时,私人控股企业也是中成药行业各控股类型中增幅最大的,其同比增长高达70.52%。值得注意的是,外商控股、集体控股和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分别出现出口交货值53.57%、16.34%和8.27%的负增长(表13)。
从企业规模看,中型企业仍然保持中成药行业出口主力军地位,完成行业出口交货值的64.94%,而大型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最少。中型企业则实现增幅第1位,达到31.15%的增幅(表14)。
从地区来看,2007年1-11月,其中成药行业出口交货值前10强省市共完成全国89.81%的比例,显示了一定的集中度。其中出口交货值排序前3位的是重庆市、浙江省和山东省。而中成药出口交货值增幅10强省市则均实现了15%以上的同比增长,5强省市则实现100%以上的增长,依次是四川省(262.47%)、河南(208.84%)、宁夏(205.43%)、新疆(203.51%)、山东(106.66%)、重庆(66.55%)、北京(41.77%)、广东(20.50%)、江西(16.67%)、云南(16.07%) 。
3 中成药制造业经营情况分析
3.1 利润总额
2007年1-11月,中成药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35.93亿元,占全国医药行业利润总额的25.4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2.60%,增幅高于医药行业49.38%的平均水平,列子行业第2位,仅次于中药饮片工业。
从经济类型看,2007年1-11月中成药制造业中利润总额贡献最大的是股份制经济,占58.6%的比例。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成药行业中,工业生产、销售、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总额均占主导地位的股份制经济还实现了58.13%的利润增长,居中成药行业第2位,仅次于外资与港澳台投资经济。
从控股类型看,2007年1-11月中成药制造业私人控股企业利润总额领先,创造了中成药行业42.23%的利润总额;其次是国有控股企业,创造中成药行业26.72%的利润总额。在增幅方面,集体控股的增势最强,实现了利润总额211.14%的同比增长,而国有控股企业仅实现18.99%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从企业规模看,2007年1-11月中成药制造业中型企业仍是获利冠军,这与其在行业中资产、工业生产、销售及出口方面的主导地位相一致。而中成药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在创造利润方面的能力则与其资产、工业生产、销售及出口的顺序相反。这说明在获利能力方面,还是大型企业更胜一筹。从利润总额增幅看,中型企业长势比较平稳,增幅最小。而大型和小型企业的增长较快,特别是大型企业以92.70%的利润总额增幅居行业首位,这也说明大型企业的发展趋势较好 。
从地区来看,2007年1-11月中成药行业利润总额前10位的省市与销售产值前10位的省市相比,河北省、北京市和浙江省取代了河南省、湖南省和广西自治区。利润总额排序前10位的省市实现中成药行业74.60%的利润总额,但只有吉林省占了全国中成药行业利润总额20%的比例,显示出较强的地区优势,其他地区的占比大多在10%以下。从增幅看,全国中成药行业25个省市实现了利润总额10%以上的增长,19个省市实现30%以上的增长,14个省市实现50%以上增长,4个省市实现100%以上的利润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5个省市出现了利润的负增长,其中最严重的是西藏,出现了45.54%的利润负增长。2007年1-11月中成药行业利润总额增幅10强地区依次是吉林(166.33%)、山西(137.03%)、新疆 (108.85%)、四川 (101.55%)、辽宁(99.68%)、湖南(92.92%)、江西(74.34%)、河南(72.73%)、山东(68.14%)和贵州(67.12%) 。
3.2 亏损情况
2007年1-11月,中成药制造业亏损企业数为347家,较上年同期减少36家。亏损面为25.70%,增幅列医药子行业第6位。2007年1-11月中成药制造业累计亏损总额为7.26亿元,同比减少8.81%。
从经济类型看,2007年1-11月股份制经济是中成药行业亏损的首位,其后依次是外资与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但从亏损总额的同比变化看,2007年1-11月中成药制造业各类型经济企业的亏损额都同比减少,其中减少最多的是集体经济,降幅为77.55% 。
从控股类型看,2007年1-11月中成药制造业中私人控股企业的亏损额最高,其次是港澳台商控股企业,亏损最少的是外商控股企业。从亏损额变化看,除了私人控股企业和集体控股企业亏损总额同比下降外,其他3种控股类型企业的亏损仍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出现了亏损总额25.67%的同比增加。
从地区来看,2007年1-11月全国中成药行业亏损最重的10个省市共出现4.46亿元的亏损总额,占了全国中成药行业亏损总额的61.43%。其中,仅列亏损总额首位的广东省就出现了1.11亿元的亏损,而且其亏损额同比上升25.32%。利润总额排首位的吉林省,亏损总额也排在了第4位,但同比下降55.11%。此外,湖南、安徽、广西、黑龙江和河北还分别出现了亏损总额102.74%、80.85%、61.10%、54.33%和43.01%的攀升。
从企业规模看,2007年1-11月中成药制造业中、大、中、小3种不同规模企业均出现了亏损,而2006年同期大型企业未见亏损。3种规模企业中,小型企业亏损总额最高,可见其获利能力不容乐观。中型企业的亏损总额与上年基本持平,略见下降。
4 总结
中成药制造业是我国医药工业中继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后的第二大生力军,无论是资产规模、工业生产销售、主营业务收入、创造利润及上缴利税等方面都是医药行业的中流砥柱之一,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列子行业第2位。
2007年1-11月我国中成药制造业产业规模继续增长,生产、销售增长形势良好,出口不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行业发展势态较好。特别是利润总额实现了52.60%的增幅,列各子行业第2位。同时中成药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也较高,仅次于生物生化药品行业。这均显示中成药行业是医药行业中获利能力较高的子行业。
但同时也要看到,2007年1-11月我国中成药制造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虽然都取得了不断的增长,但除了利润总额外,其他指标的增幅在行业中未占优势,如工业生产总值、工业销售产值等指标的增幅均低于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列子行业第6位。同时,中成药行业的产销衔接也不具优势,产销率列子行业第7位且同比略有下降。
2007年,我国医药行业可谓风雨过后见彩虹。2007年,中成药行业同样面临了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制药行业水污染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出口退税下调、中药饮片GMP大限、新《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中成药标准提高等医药行业共同适用和中药行业特有的政策管规方面的影响,以及动力、辅料及中药材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负担等不利因素。同时,中成药行业也享受到了和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医保扩容、《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2020)》、《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全面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以及中医药立法等方面的政策利好和优势。今后中成药行业仍有较多的利好条件和很大的发展空间。相信通过不断的行业整合、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克服诸多不利因素,中成药行业仍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银行业运行基本情况】推荐阅读:
村镇银行运行报告11-04
银行运行管理工作措施06-03
银行业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报告05-12
银行会计基本业务06-02
各个银行收费情况08-12
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及2018年工作考虑08-11
银行贷款业务情况报告10-20
银行经营情况工作汇报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