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记叙事类作文

2024-09-12

高中记叙事类作文(共13篇)

高中记叙事类作文 篇1

“故弄玄虚”--记叙文写作技法例说

这里所说的“故弄玄虚”,是特指把文章的内容(人的活动、事的经过)写得曲折起伏,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关注;满怀浓厚兴趣随着你的“笔踪”去寻“玄”探“虚”。但这个“曲折起伏”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绝不是闭门造“文”,瞎编乱诌。它应该既出人意外又合情合理。

“故弄玄虚”的技法,按写作顺序可分三步走:

1 营造氛围,制造悬念

文章一开始,就通过环境或人物描写,渲染与事件性质和人物行为意义相一致的情感气氛,让读者深受感染。这种描写和渲染,必须兼有交代事因、为事件出人意料的结果埋下伏笔的作用;必须能提示事件的矛盾焦点,引人关注:必须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显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制造出强烈的悬念,就像古代的章回小说“卖关子”和现代的相声演员“设包袱”,能吊起读者的胃口,非一口气读下去不可。氛围与悬念都要紧扣题意和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张本蓄势,引而不发

“张”是铺陈,“本”是文章的本意(中心):“张本”就是围绕中心具体铺写。“蓄”是积聚,“势”指文章的气势:“蓄势”就是为表现中心而做好铺垫。这一步的关键是紧扣悬念,具体描述矛盾的展开和难以解决,为把“关心”或“包袱”的底子亮出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引而不发”(把弓拉满却不把箭射出去)是打比方,就是说只集中写矛盾的展开,却不忙着写矛盾如何解决,有意加深读者的悬念,为矛盾的最后解决和突出中心思想做坚实有力的铺垫,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表达效应。

这一步要走好,必须以悬念为先导,紧接上文交代的事因,通过描述人物自身的多边活动,声情并茂地表现矛盾的深入展开,使文章内容曲折起伏,悬念逐层递进,紧扣读者心弦。另外,还有掌握好“引”的火候,必须有“度”,这个“度”就是促使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条件,当条件具备时,“引”就要适可而止,转入第三步。

3 水到渠成,点题明旨

水到渠成说的是文章中矛盾的发展在具备对立统一(转化)的条件时,得到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圆满解决。“包袱”抖开,悬念冰释。 它既是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又突出了的中心思想。这个“结果”和“突出”,不是作者的直抒胸臆,也不是作者主观的议事说理,仍然是通过文章中人物的言行描绘来完成的。打两个比方,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和“解铃还须系铃人”。

叙述景物巧用“五个结合”令文生辉

一、“定”要与“移”结合

人们观察、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

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二、“虚”要与“实”结合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

因此,在“实写”之时,要适当进行“虚写”。比如:《雨中》一文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

高中记叙事类作文 篇2

一、在记叙中渗透理性,彰显思辨色彩

身边的材料经过理性的归纳和筛选,就会从纷繁芜杂和肤浅琐碎的生活中被提取出来,从而提升记叙的思想层次,使之更具味道。

高考作文《他们》,远远不是平常老师一直强调的“规范化”结构。考生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抑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和有些比较凌乱、琐碎的记叙文章相比,这种充满理性概述的文章比较少见,不仅大气且有一定的理性高度,同时又不失感性,一些细节的描写让人读来不觉得枯燥,颇具文采,这种能力是很多考生所不具备的。作者文章中运用的素材相当丰富,并将这些素材灵活地串起来,这些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可见作者平时的积累相当广博。这篇满分作文看起来是心之所至、信手拈来的随笔,但却是作者长期观察得出的人生感悟,也是“90后”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表现,更体现了“90后”的价值观。尽管文章的社会力量也许很微不足道,但作者还是希望唤起社会对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的关注,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平等、尊重的社会氛围,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切实的帮助。这就是文章骨子里所蕴含的敏锐而深邃理性思辨的光芒。

二、积淀历史文化,提升文章品位

有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就可以大胆驾驭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材料,从而增加作品的文化含量,提升文章的文化品位。

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开头这样写道: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读完此文不禁为作者的丰富而精深的历史知识和行云流水般的文采而惊叹。文章采用古诗词的形式,虽然选用了历史题材,但表达了敬仰、向上的感情,内容并不空洞。能选择这种文体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可见这名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和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如果作者没有充分掌握大量的历史材料,平时不用心观察思考历史,那么肯定写不出这样的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佳作。

三、融入内心体验,拓展记叙文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一篇记叙文只是流水账似的简单叙述,泛泛而谈,而缺乏细腻的情感表达,读起来肯定会让人感觉乏味,令人生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已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情感丰富、知晓人世的年轻人。生活在高中生的内心中的体验也会变得更加敏锐和细腻。高考作文《站在她的门口》这样写道:

我想我一定是梦游了,不然怎能这样明目张胆地站在她庭院的门口—那个让我景仰崇拜、才华绝代、楚楚动人的奇女子的门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庭院门口,我一眼就望见并认出了她。……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站在她落英缤纷的院落门口,我看到她正为丈夫送别。丈夫即将同幕僚开始泰山之行,她不能陪同前往。想到二人不能共处的痛苦相思,她秀眉轻整,吟出那篇感人至深的词,丈夫听闻,竟直言再也无甚去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萧条的庭院内,梧桐落叶,黄昏细雨,她提起笔,将一腔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而生的凄苦哀怨诉诸笔端,成就了她那篇惊世也是绝世之作。于是我明白,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见她。此时我似乎看见纸上的墨迹一下浸开,挽出一朵绝代惊艳的墨梅花……

一读便知,作者写的是李清照。文章文笔细腻而深刻,情感表达含蓄而隽永。可见要是没有平时的积累和生活阅历的增多,怎会有如此细腻而深刻的内心体验呢?因而,加入了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在文中,记叙文也能深刻、灵动、感人肺腑,打动阅卷人的心,达成共鸣,赢得高分。

高中记叙事类作文 篇3

“千古文章意为先。”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能否切合题意是高考新材料作文成败的关键。高考新材料作文主要分为故事类材料作文、图画类材料作文、话语类材料作文、多则材料类作文四种类型,高考作文立意也有切合、符合、基本符合、脱离材料立意四个等级。下面谈谈高考故事类材料作文如何才能切合题意。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存在的问题

以下面作文材料为例:

法国电影明星洛伊德有一次将车开到检修站修理,接待他的是一名年轻的女子。洛伊德是巴黎女性迷恋的对象,而眼前的这位姑娘却丝毫没有流露出兴奋和特别的热情。“你喜欢看电影吗?”洛伊德禁不住问,“当然喜欢。”女工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你那么喜欢电影,你知道我是谁吗?”“当然知道,你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影帝洛伊德了。”女工一脸平静。“既然如此,你为何对我这样冷淡呢?”洛伊德更不解了。“不,您误会了。我没有冷淡您,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影迷离不开您,驾车的人也离不开我。您来修车,就是我的顾客,即使您不是明星,来修车,我也会一样好好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就应该是这样吗?这位平和自信的女工的一番话,让傲慢的洛伊德沉默许久许久。

上则材料正确立意角度有:人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人人都是平等的;名人也是人,不必特别优待(迷恋);傲慢者最可笑;自大使人狂妄,自信使人美丽;我很重要(每个人都很重要);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但考生在审题立意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只抓住材料中的某一个词立意

一般考生都知道,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往往从对象、事件、原因、关键词、感情倾向切入,但是由于考生阅读能力不足,抓不住材料的核心话题和主要思想,像无头苍蝇一般在材料中瞎撞,胡乱寻找救命稻草,于是就出现避重就轻的情况。比如上述材料,有的学生只抓住材料中的“工作”一词,联想到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就立意为“爱岗敬业”;有的学生只抓住材料中的“你为何对我这样冷淡”一词,联想到了“职业道德”,就谈什么“坚守职业操守”;有的学生抓住“女工一脸平静”一句的“平静”一词,谈“冷静”。

2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他

还有考生偏离具体语境,偏离材料的具体内涵去立意。比如同样是上述材料,有的学生看到女工不管谁来都好好接待,就谈“坚持”,谈“脚踏实地”。

可以说,只抓住材料中的某一个词立意,转移话题顾左右而言他,是新材料作文包括故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如何才能切合题意

华南师范大学陈妙云教授说:新材料作文“角度有优劣之分,不要放纵学生乱选角度”。高考故事类材料作文切合题意有两个标准:一是切合材料主旨;二是切合命题者意图,即思想感情倾向。

1切合材料主旨,看故事的结局

请看下面例子:

(1)“一只蚂蚁要翻过一块玻璃挡板,爬上去掉下来,爬上去掉下来……”这里,看不出故事的结局,也就不太明白材料的主旨。

(2)“一只蚂蚁要翻过一块玻璃挡板,爬上去掉下来,爬上去掉下来……在失败了无数次之后,蚂蚁终于翻过了这块玻璃挡板。”故事的结局反映了材料的中心,立意角度就是“坚持就会胜利”。

(3)“一只蚂蚁要翻过一块玻璃挡板,爬上去掉下来,爬上去掉下来……蚂蚁一辈子都没有翻过去,最终死在了玻璃挡板下。”故事结局揭示了主旨:学会变通,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学会寻找另外一条路,学会“另起一行”。

(4)“一只蚂蚁要翻过一块玻璃挡板,爬上去掉下来,爬上去掉下来……一个人看到了说:‘多可怜的蚂蚁呀。一个人看到了说:‘多可敬的蚂蚁呀。一个人看到了说:‘多可爱的蚂蚁呀。一个人看到了说:‘多可悲的蚂蚁呀。”这里看似没有结局,其实四个人的评价就是四种结局,命题者的意图显然是让考生任选一个角度写作。

广东省2013年高考作文也是如此: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援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2切合命题者意图,看有感情倾向的词句

有时,命题者的意图没有那么明朗,那就看材料中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或有感情倾向的词句。比如湛江市2013年10月普通高考调研测试作文题,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或有感情倾向的词句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就应该是这样吗?这位平和自信的女工的一番话,让傲慢的洛伊德沉默许久许久。”

三、以“二切合”来检验审题立意

请看下面材料:《石头》

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然而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蓝天。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

就上述材料而言,需要注意材料中的“深山”、“寂寞”、“翱翔”、“不改初衷”、“拼命生长”、“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亲吻”、“梦想”、“幸福”等词语或句子,但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要注意最终的结局——不起眼的无人知晓的平凡石头,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高高翱翔的愿望。也就是材料的主旨可以概括为:梦想可以创造奇迹,成就人。围绕这个主旨可以从下列角度立意:

(1)“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不甘平凡,不怕嘲笑,心怀梦想,就能创造奇迹。也可立意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2)“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实现梦想,需要长期努力,默默积蓄。

(3)“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实现梦想是最大的幸福。

石头的“梦想”是材料的核心,离开这个核心,就会偏离题意。比如以下立意就是偏题:

(1)“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成功需要沟通。

(2)“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冲向蓝天。”——要善于借助他人。

(3)“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实现梦想要坚持信念,谈坚持,谈信念。

再看下面的材料:《狼与羊》

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上述材料具有明显感情倾向的句子是“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在这句话中,“花言巧语”和“冤魂”两词明显表达了命题人对狼的批判和对羊的同情。所以考生必须在材料对二者流露的感情倾向基础上立意。

(1)从羊的角度可以立意为“要看清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分清敌友”,“警惕陷阱”,“不要将自身的安全寄托于敌人的仁慈上”,“自身的强大才是安全的保障”,“羊应设防,不设防必定亡”等。

(2)从狼的角度可以立意为:恶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狼的形象在材料中是反面,因为材料中有“嗜血成性”、“花言巧语”等修饰语。狼吃羊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3)从羊和狼双方的角度可以立意为:讲诚信。维系双方和平相处的形式仅是“人质”和合同,但对敌对的双方来说,有时是靠不住的。一个人不要光看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看他是不是讲诚信。

然而,许多考生却忽视了材料中的感情倾向,对狼大加赞赏,提出“兵不厌诈”,“要善于动脑”,“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这样褒贬不分的作文只能判为四类作文即跑题作文。

小学故事类作文评语 篇4

2. 如许娟秀的字迹,清晰严整的结构,不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一点老师真的应该向你学习。就让我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互相促进好吗

3. 文如其人,你的文章和你的为人一样朴实豁达。你的作文功底很好,这也是你长期磨练的结晶。希望你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用心感受和体味生活,写出更加感人的好文章。 文能言声,我想文章正是你心灵的反映。人生的路途确实很曲折,也很漫长,但只要你努力执着地往前走,成功的桂冠必将属于你。

4. 文能怡情。不能把写作文当成自己的一项负担,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

5. 可以说你的文章充满真情实感。人嘛,失败在所难免,有勇气能面对失败就更加难能可贵。我相信是金子,总会有闪光之时。希望你尽快调整心态,你将会发现天空更加湛蓝。

6. 真是下笔如有神啊。看来你一定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内容如此丰富,更显示你的文学功底。只是如果把材料再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调整一下,此文会更精彩。

7. 看你的文章,仿佛眼前流过一条小溪,清纯,可爱。希望你能保持住这样的文风,用纯净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

8. 作文如做人,从你的生活感受中可以看出你是个积极上进的好青年,你看事物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认识深刻,真是难能可贵。

9. 读你的文章真是一种享受。首先是思想感情的愉悦,当然来自你文章深邃新鲜的立意。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你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你用真情打动别人,这是你作文的最大成功。

10. 清秀脱俗的字迹透脱着你的聪明智慧,稳中求进扎扎实实是你今后写作努力的方向。

11. 开头直奔主题,让人一目然。

12. 简单介绍情况,自然过渡到下一段;?

13. 文章选材新颖,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14. …以…开头,较有新意。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高中亲情记叙作文 篇5

心突然受到了冲击。

我知道,就算全世界都与我为敌,他们依然会对我不离不弃。

那些日子,时常做同一个梦,梦见他们肩并肩,青草覆盖了他们的刘海。一个倾听着另一个用温润的声音给他讲孩子的近况。她说,我只愿孩子快快乐乐的生活。梦中他们笑得很灿烂,眼睛明亮,仿佛一整个苍穹的浮云和日光都盛了下来。

视线模糊了双眼。

蓦然间,才发现,他们已不再年轻。

当我还很小的时候。

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会我拿勺子、用筷子吃饭,教会我绑鞋带、系扣子,教会我洗脸、梳头发,教会我做人的道理……还记得经常逼问他们,我是从哪里来的?还记得经常扯着爸爸为数不多头发,叫他给我买棒棒糖;还记得拉着妈妈的衣角,死缠烂打叫她买新衣服;还记得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家人去旅游……

当我长大了的时候。

他们告诉我,天冷了,给自己加件衣服;饿了,给自己买爱吃的东西;病了,给自己一份坚强;失败了,给自己一个目标;成功了,给自己一份喜悦;跌倒了,微笑着在伤痛中爬起来……沮丧,无力,郁闷,心情不美丽的时候。不一定非要谁的安慰和鼓励,不一定非要对谁诉说自己不堪的处境,不一定非要写一些伤感的文字来提醒自己的难过,不一定非要花大把的钞票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不一定非要用眼泪来证明自己的脆弱……

因为,有他们,就够了。

只有他们最了解我,知道我最喜欢的颜色,知道我喜欢的食物,知道我最喜欢的餐厅,知道我最爱看的电影,知道我最爱去的地方……有你们在的时候烦恼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离我而去。

当他们有天变老的时候,当他们想不起来或接不上话时,不要怪罪他们,当他们开始忘记绑鞋带、系扣子的时候,当他们开始在吃饭时弄脏衣服,当他们梳头发时手开始不停地颤抖,不要催促他们,因为我在慢慢长大,而他们却在渐渐变老。只要我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的心就会很温暖。

如果有一天,当他们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我会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的走,就像,就像当年他们牵着我一样。

牵着他们的手,陪他们一直走下去。

他们爱我,就像我爱我自己一样。我爱他们,也像我爱我自己一样。

高中成长记叙作文 篇6

或许是导师,或许是朋友,或许是一面让我们照清自己的镜子……总之,他们如影相随,一直伴着我们。他们和我的故事,绘成了一本书。翻开第一页。是很久以前了,白雪公主向着我微笑,是她,在我很小很小,还分不清善恶时,轻轻挽起我的手,带我走出迷茫,在我耳边温柔地说:“善就像阳光,令人觉得温暖,只要你让你身边的人获得快乐,幸福就会降临你身边。”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但对她的话,我是完全信服的,我一点点的尝试着将稚嫩的双手伸向大家,很快彼此融在了一起。“乐于助人”“积极向上”渐渐在我心中发芽,成长,成熟。后来,我入园了。翻开第二页。

也是以前的事了。一只被遗弃的丑小鸭跑到了我身边,陪着我。她喜欢用笑容面对一切,无论再大的风雨。在我孤独,害怕幼儿园的新环境时,抱抱我,说我一定行。在我扔不好沙包,画不出花朵时,为我鼓掌,说我会赶上他们,并做得更好。我便一直努力着,最终同小鸭一起成为了天鹅。再后来,我上初中了,期间甚至没有再交“新朋友”。翻开第三页,就在不久前。我与相伴多年的安徒生先生说了拜拜。想一想,我已经好久没有进入那精彩的世界了。学习的任务重了,压力大了,课余时间少了,可我仍苦苦寻觅着那个能在此时与我同行的人。终于,我找到了他——保尔。保尔用他的那热血感染着我。对!我不可以松懈,我的路才走了一小段,还有很长一段没有打拼呢!此时岂能罢工?他把我从树荫下拉出,一起去品味洒汗的快乐。

是他让我懂得“经历风雨,方能见彩虹”“一个人的一生必须有所追求”之后,也就是如今,我想找个知己,可以理解我,支持我的,做我的心灵避风港。翻开第四页,一群梁山好汉正向我走来,他们嘻嘻哈哈,称兄道弟,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他们与我交朋友,并用行为让我懂得:友谊是需彼此互帮互助,互谅互解,才得以建立。做人最重要的莫过于“忠”“义”二字,而与朋友相处更需“义”字当头。我没有去刻意学习,而是被他们传递了这份“义”,所以,我现在对朋友绝对讲义气。

故事类专题栏目的采访提问技巧 篇7

故事类专题栏目被业界认为是较有深度的新闻栏目, 因而其提问采访更考验记者和主持人的新闻专业素养, 本文试从两类主要的故事类栏目主题入手, 分析故事类专题栏目的采访提问技巧, 从宏观角度指导新闻实践。

一、人物类故事新闻

人物采访, 可采取聊天式的采访方式进行, 从中捕捉重要信息, 发掘该人物独特和不为人知的一面。人物采访又分为两类, 一是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某个专业的翘楚人物;二是当前某个热点新闻事件的主角。

对于第一类人物, 宗旨是要立体化地展现该访谈人物的个性, 展现其取得成就幕后的故事和精神层面, 让受众全面、深入地认识他。提问刚开始可以设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 比如:在您看来, 至今为止, 最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么?或者:让你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让受访者畅谈。记者在听的过程中, 要时刻理清所得到的信息, 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后, 可以以提问的形式, 适时地打断受访人的讲述, 引导受访人往新的方面讲述。首先记者自己心里必须要有一条绝对清晰的信息脉络, 知道什么是想要的, 什么是多余的, 是没有必要去深究的。通过现场一些小物件的配合, 从细节入手, 再现往事, 逐步引导受访者回忆往昔, 一步步打开心扉, 点燃情绪。

对于第二类人物, 要“立足事件, 但不限于事件”, 从事件入手, 挖掘事件背后的人物性格, 展现事件之所以发生的人物因素。除了事件的始终、情节的起承转合, 受众更希望认知事件背后的人物到底有怎样的故事, 他的经历、思想、性格, 如何使他成为了这一新闻事件的主角。受众需要从采访中得到一些涤荡心灵的东西, 比如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和情感宣泄。所以, 记者必须实现搜集一些关于该访谈对象的细节故事, 从新闻事件切入, 配合其他已知的故事和信息, 引导受访者讲述更多生动的故事和经历。比如他曾经最喜欢看的一本书, 生活中某些特殊的爱好, 亲朋好友对他的评价等等。记者可以事先走访受访者一些重要的经历场所, 如学校、家庭、单位, 从他周围的人们口中获取更多关于此人的信息, 只有当记者熟悉了受访者, 才能使采访更加得心应手, 双方交谈更加顺畅, 产生共鸣。

总言之, 人物类故事新闻的采访提问, 可以用一个字来概况其特点———“挖”, 从人物的性格特点方面挖, 从主人公身上的故事情节往深处挖。

二、事件类故事新闻

与人物采访有些不同的是, 事件类的采访工作更注重一件事情的讲述, 记者在整理采访信息的时候, 一个清晰的事件发展脉络和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会更有价值。

事件类的故事新闻也有相对简单的一面, 即可以快速地掌握采访的进行流程。对于一个新闻事件的叙述, 不论是正叙、倒叙还是插叙, 把整个新闻事件清晰地展现是这次新闻活动的关键和目的之一。通常情况下, 在采访此类故事新闻的时候, 记者会开门见山地让采访对象们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整个事件的发生经过。当然, 流水账式的讲述方式和洋洋洒洒的成千上万字的故事描述并不是记者最终追求的目的。所以, 在受访者对事件的描述同时, 记者必须要能敏锐地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新闻点, 找到那些可以让整个新闻事件在受众面前展现出不为人知的一面的信息。然而, 能够准确把握住故事重点的受访者并不多, 还有一些受访者所表述的重点往往缺乏足够的新颖性。所以, 想要给受众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记者在采访时的提问必须要有很强的针对性、目的性, 以至于不会偏离主题思想。

既然是事件类的故事新闻, 涉及到要采访的人物会相对比较丰富一些。记者要特别注意体现事件多方参与者的声音, 以便于矛盾冲突点的更好展现。在采访中要善于举一反三, 从该事件发散开去, 联想到类似事件的可能发生和应对。例如柴静在采访甘肃舟曲泥石流事件时, 不仅仅着眼于舟山, 而是把视线扩大向全国, 关注全国像舟曲一样处于地质灾害重灾区的地区。在舟曲的灾害发生之后, 人们除了关心舟曲的救灾和人员安置之外, 显然也非常关心哪些地方也存在类似的隐患, 当地政府又做了哪些预防和应对措施。说得直白一些, 就是自己和亲朋好友们能否住得安心?是否也面临和舟曲一样的危险?这是一个普通百姓的正常联想, 需要我们记者来帮他们探寻答案。

总言之, 事件类故事新闻的采访提问, 也可用一个字来概括———“追”, 依着事件的发生方向追问, 就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追问, 横向思维追问更多的可能性。

三、当前故事类新闻采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局限于单一事件当中

所谓故事类栏目, 毋庸置疑, 整个栏目所呈现在受众面前的就是一个故事。但是, 故事不能和事件划等号。所谓事件, 人们往往只注重看它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而故事就要在此基础上, 加入人和感情的因素, 通过更加细致地将事件中的一些关键细节展现出来, 让某种情愫融入故事当中。所以在采访的时候, 不能仅仅局限在了解事件的大致梗概上, 而更要关注人的因素, 推而广之, 关注更多人的命运。

2. 主题不够突出

有的故事观众看完后没有记忆点可寻, 一大部分原因是记者没有提炼和强化主题。由于采访不够完整, 记者所掌握的信息不全, 故事的曲折性不明显, 该有的细节没有捕捉到, 因此提炼主题就成了“空中楼阁”。记者企图通过细枝末梢展现事件和人物的全貌, 是不可能实现的, 必须在写作时有一条主线, 通过设置转折和悬念, 逐步深入地展现主题。

3. 选题不够新颖

在采访中, 有的时候记者会找不到事件中的闪光点, 从搜集到信息到文稿成型, 整个故事显得平淡无奇, 这样的节目算是失败的。面对一些老生长谈的事件时, 记者要做的就是从同类的事件中找到不一样的新闻点并加以深究、挖掘, 从而找到再度引起受众兴趣的关键点。■

高中记叙作文成都游记 篇8

10月2日,我们乘坐西去的列车,前往心仪已久,充满诱惑的“天府之国”蓉城——成都。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座让时间慢下来的休闲之都。游走于大街小巷,放慢脚步,感受蓉城的慢生活,尽享都市的繁华。坐公交,乘地铁,在宽窄巷子,在春熙路,在锦里,我们完成了一次食色之旅。虽是走马观花,但也能“以一窥而知全貌”,蓉城之美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成都,让人流连忘返。我悄悄喜欢上了你!

(一)

中午,阳光明媚。我们忘了旅途的疲惫,放下行囊,直奔行程第一站——成都动物园。此时,景区爆棚,游人如织。那排队等候买票的焦虑丝毫没有冲淡我的兴致,因为,我们都是冲着看国宝——大熊猫而来的。好不容易买到票,径直来到熊猫馆,一只黑白相间,胖嘟嘟的大熊猫微闭双眼,懒洋洋的躺在那里,理都不理游人。我想:这大熊猫怕是看烦了游人吧,所以才这么“没礼貌”。一会儿,一只大熊猫起身,迈着八字步,旁若无人,若无其事的望了望。遂转身,趴在窗台上,闭目养神呢。那呆萌的神情,着实可爱,萌翻了游客。听人说,要到大熊猫繁育基地去看,那才够尽兴呢。不过,今天看了这几只熊猫,也能满足我的眼馋,毕竟近距离见到了活生生的“国宝”。接着,我们又观赏了川金丝猴,大猩猩,黑熊,华南虎等,那搞笑的动作,那憨厚的神情,那威猛的样子,乐翻了游人。那“长枪短炮”齐上阵,咔咔声,闪光灯掠过,留下了一帧帧精美的萌照。我想:这些“狼虫虎豹”被“软禁”于此,何时能恢复自由?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那该多好呀!

我们兴致勃勃参观了动物园,乘地铁来到杜甫草堂。探幽草堂胜景,感受唐风遗韵。这草堂,乃是“诗圣”杜甫流落成都的寓所。它坐落在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园林清幽秀丽,小桥流水,溪水潺潺,曲径通幽,诗意朦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块圣地。走进草堂,正门匾额上“草堂”二字笔力浑厚,苍劲有力,据说是清朝康熙皇帝之子所书。前面几间破旧的茅屋,吸引我的眼球,我走近观看,简陋的茅屋,幽静的环境,透出浓浓的诗意氛围。我想诗人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时不就写的是这里的情景吗?来到史诗堂,这简直堪称是一部“诗史”, 四年间,诗人留下的一千多首诗歌,真实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的社会人民的疾苦,重现了一段苦难历史。站在诗人雕像前,我沉思良久,心情难以平静。在“华径”尽头,是“草堂影壁”。那用青花瓷镶嵌的“草堂”二字熠熠生辉。听导游介绍,毛主席等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在此凝视驻足,游人纷纷于此留下倩影。来到大雅堂,这里翰墨飘香,丹青溢彩,让人大开眼界。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踪迹,留下手迹,留下佳话。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想: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怎么能欣赏得完?随后,我们又参观了梅园,浣花祠等景点。走出草堂,我恋恋不舍,意犹未尽之感尚存。杜甫,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爱国亲民,你让世人敬仰,不愧为“诗圣”。

华灯初上,乘坐地铁,我们来到宽窄巷子,春熙路。漫步青黛砖瓦的古街道,车水马龙,时光穿梭到大清朝,享受一种安静悠闲的慢生活;穿梭于熙熙攘攘的春熙路,摩肩接踵,感受大都市的喧嚣与繁华。生活在成都,真是一种惬意的时光,幸福的生活。

成都,一座真的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二)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是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游览都江堰、青城山时留下的墨宝。我们慕名而来,一览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枢纽——都江堰,拜谒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青城山。

清晨,都江堰市秋雨淅沥,凉风袭人。然而景区门前人山人海,人头攒动。这蒙蒙细雨依然阻挡不了游人的兴致,一拨又一拨游客纷至沓来。我们买了雨具,在导游的带领下,步入景区,完成一次心灵之旅。

景区内,古木参天,庙宇宏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每一棵古树见证一段历史,每一件文物就是一个传说。像夫妻树,伏龙观,在导游小姐的娓娓讲解中,让我浮想联翩,沉浸在美妙的梦境中。眼前,李冰父子率众开凿都江堰的“卧铁”(据说是复制品),沐浴在喷泉中。很难想象,当年的人们是怎样靠这原始、简单的工具修建了这一举世闻名的浩大工程。我只能说,这是古代中国人的勤劳、睿智、拼搏成就了这惊世之举。在“离堆”,在“鱼嘴”,在“飞沙堰”,在“宝瓶口”, “分水”,“ 排沙”,“ 引水”,这些功能让我瞠目结舌,惊叹不已。每一处景点,都蕴藏着一个故事,彰显出古人的才智。在此,我要为李冰父子点赞,为古代劳动人民唱一曲赞歌!

不远处,那安澜桥如飞虹挂空,如渔人晒网,布满美丽的同心结,十分别致,又曰“夫妻桥”。据说,这桥也有一段动人的传说。这会儿,年轻的恋人,小两口,老两口,纷纷拍照留念,共度安稳、幸福之桥。二王庙,庙宇与园林完美结合,这里香雾缭绕,游人络绎不绝。这里供奉着李冰父子的雕像,游客纷纷顶礼膜拜,感谢他们的丰功伟绩,祈福世间太平。是的,人们不会忘记水利工程的鼻祖,他们的事迹和业绩将永留史册。

来到秦堰楼脚下,仰望,它高耸入云。手扶缓缓而上的扶梯(超长电梯),走到山顶。此时斜风细雨,淋湿了衣衫,我们全然不顾,鸟瞰岷江,她如一匹驯服的野马,静静地向前流淌,流进了成都平原。雨雾中的都江堰市,烟雨蒙蒙,高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我们登上二楼,视野更开阔,景致更美,别有洞天。于是,遂有登上三楼,四楼......细雨如丝,兴致不减,我们继续前行。美丽的`都江堰景区,一步一景,一景一情。在这里,穿越历史,见证奇迹。抚古思今,我只想说,中国人民勤劳,聪明,伟大!都江堰水利工程,世界的奇迹,中国人的骄傲!

参观完了都江堰,已是晌午时分。吃过简餐,匆匆赶往青城山。此时,天公不作美,雨下的大了,气温似乎下降了许多。同行的有人不想去了,我极力说服他们。到了青城山,坐上观光车,步入山门,来到“天然图画坊”,这里树木葱茏,怪石嶙峋,奇峰兀立,不愧为天然画廊。一巨石横卧在悬崖之间,名曰“天仙桥”,据说是仙人聚会经过的地方,多么神秘的神话故事呀。我们冒雨拾阶而上,来到道观,一个偌大的“道”字吸引了我,我连忙拍照留念。来到建福宫,走进殿内,瞻仰道教名人,欣赏被誉为“青城一绝”的394字的对联,诸多壁画,楹联等。登上青城山主观——“天师洞”,洞前有一古银杏树,相传为张天师所栽,树龄约有1800余年。1943年,画家徐悲鸿先生也曾在此写生,创作了多幅作品。随后,我们又参观了“老君阁”,“圆明宫”等景点。不觉已是五点多钟,拖着疲惫的身体,坐在石凳上休憩。仰望群山,连绵起伏,林木青翠,鸟语花香,诸峰环峙,恬静清幽,真不愧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看着从身旁上上下下的游人,个个汗流浃背,兴味盎然。游走于这青山中,吮吸林间清新的空气,感悟道教文化,觅一方心灵的净土,享受一份静谧,多么悠闲,多么惬意的事呀!我想:青城之游,不虚此行。

天色已暗,我们恋恋不舍下了山。别了,青城山,再见,都江堰。

短暂的成都之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计划中的峨眉山之旅,因游人太多,被迫搁浅。虽然舟车劳顿,来回奔波,身心疲惫,但我们收获还是挺多的。在成都,徜徉街头,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息,悠然自在的慢生活,让人感到是一种幸福。逛逛成都山水,浓厚的文化底蕴,让人感悟蜀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让你感悟大西南的魅力。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她是美丽之都,幸福之都。

高中记叙文作文 篇9

对于我来说,学业为大,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对我来说就是莫大的幸福,而对于妈妈来说,就是找到一份踏踏实实的工作。

“哎,好累啊,”一脸疲惫的妈妈打开冰箱,拿出一罐名为“紫之花”的饮料,在房间看书的我不以为然,只当是家常便饭,正看到故事中有一位妈妈也像我妈妈一样没有工作,决心自己创业,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开了一家饭店,我忽然想到灵感,大声对妈妈说:“妈妈,要不你开一家快餐店吧!实在又不会太亏本,”妈妈听到这话,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似的跳起来说:“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还是我的乖宝贝聪明。”

但困难接憧而至,没有店面,没有资金,没有经验,什么都没有,妈妈的信心火焰慢慢熄灭下去,我提议说:“奶奶平时不是都省吃俭住的吗,可以找奶奶投资啊,一方面要是成功了,可以给奶奶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万一失败了,奶奶是自己人,钱可以慢慢还,不过这个失败的几率十分的小,开快餐店,是啥都不用的,所以……”妈妈在抉择之后还是决定找奶奶,奶奶对妈妈不再光吃饭不干活的行为十分感到开心,欣然接受了。

开业之后,妈妈在开业前找了专门的师傅教她做一些简单的便饭和一些实在的餐点,不久,就红红火火起来了,原因有几点,一是妈妈的店注重原材原料,二是妈妈做的饭实在是非常好吃,三是妈妈收钱非常实在,绝不贪图别人一分一毫,四是妈妈的菜都比别人便宜好多,许多事情大都亲力亲为,小到鸡毛蒜皮。

故事类期刊编辑中的几点思考 篇10

01

读者读故事的最大精神目标是通过故事了解五光十色的社会, 通晓当代人的思维和心理活动, 以利于自身对社会的理解和融入, 所以这要求故事类刊物有一定的时效性, 只有能够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作品, 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 “新故事速递”栏目中, 有一篇名为《想学本地话的民工》, 故事贴近生活, 贴近当代, 讲林波夫妇俩装潢房子时为了省钱, 从购置材料到把材料搬到套房里, 两口子自个儿一条龙作业。到后来两个人都累趴了, 恰巧有一个民工找上门来问要不要帮忙?那民工自我介绍他叫周大壮, 靠打些零工贴补家用。令林波夫妇奇怪的是, 周大壮干活不要钱, 只要求教他说本地话。

这个奇特的悬念引导读者一步步读下去, 一个灵魂伟大的民工形象渐渐丰满起来, 这个形象展示出新时代民工的善良、真诚、超越亲情的孝顺, 这种辐射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 传播了人类最美的感情, 弘扬了中华文化中的尊老敬老的传统。

再例如《女二号》, 讲一部大戏即将开拍, “女二号”的选秀活动从大学校园开始, 经历了6个月, 三位万里挑一的女孩谁将获胜呢……

这篇故事中的选秀情节是读者非常熟悉的, 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 读者对这一情节喜闻乐见, 当谜底揭晓时, 故事的正面社会教育功能也完美地体现出来——热爱大自然, 坚持环保、低碳生活的女孩成为了女二号。在今天的雾霾时代, 这样的主题也极大地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02

故事期刊的吸引力在于故事的丰富及多元化, 一本故事书在手, 古今中外的故事尽收眼底, 故事内容以及叙事方式的丰富多彩正是故事期刊的魅力所在, 也正是深深吸引读者的地方。一本故事期刊中肯定会有古代的、传统的故事, 会有神仙鬼怪的聊斋故事, 也会有反映西方社会光怪陆离的故事, 一名优秀的故事期刊编辑, 在面对这些题材时, 如果选择、处理得当, 一样可以使读者感到满满的正能量。

如“都市聊斋”栏目中有一篇故事《冰雕恋人》, 杜俊辉是一名冰雕艺术家, 他在雕像时过于专注, 女友在冰天雪地中失踪了!几天之后, 就在女友失足落崖的地方, 一个栩栩如生的冰雕恋人站在那里, 巧笑嫣然, 令杜俊辉肝肠寸断……

这是一篇聊斋故事, 仅仅是栏目就对读者有深深的吸引力, 在内容的编排上也是惊险曲折、引人入胜。虽说是聊斋题材, 但是并没有浓重的鬼神狐怪气息, 只是用一种超现实主义笔法, 描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心与爱恋, 通篇展示的是人类的挚爱真情, 歌颂我们的爱与爱情, 这种爱, 执着坚定, 无论风雨, 不离不弃。

03

时代在变, 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要求也在变, 故事类刊物也必须适应这一变化, 编辑出读者喜欢的新栏目来, 在选择新栏目的稿件时, 也要注意故事的思想性, 体现出编辑的编辑意图, 把主旋律与正能量发挥出来。

例如:《画心》

我坐着时光机回到了古代, 几番波折终于寻到了那叫“马良”的孩子。我恳求他借我神笔, 他问借笔何用。我说:“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所以想送她一颗健康的心。”

马良听后说:“真不巧, 笔刚被一女子借去, 说她婆婆也患了此病, 夫君为此夜不能寐……”

再如, 《模样》

我因车祸而失明, 所以我从不知女友长什么样。

那年, 她得了胃癌, 临终前她将眼角膜移植给了我。

我恢复光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的照片, 然而我只找到她留给我的一封信, 信里有一张空白照片, 照片上写有一句话:“别再想我长什么样, 下一个你爱上的人, 就是我的模样。”

故事期刊要想在市场上长盛不衰, 必须不间断地对读者阅读心理和故事期刊市场进行认真调查研究, 准确及时把握市场的健康需要, 从而获得依据, 使刊物的编排、稿件组织更具目的性和科学性, 进而使刊物永远保持活、新、美的风格。故事期刊内容结构主要是通过栏目来体现的, 不同的栏目有不同的侧重。在作者、编者、读者的三维关系中, 作者是编者的后盾, 编者是期刊的灵魂, 读者是编者的服务对象。期刊编辑与读者的关系, 就是服务关系。编辑工作虽说是为别人做嫁衣, 默默无闻, 但只要我们倾注心血, 找到拨动读者心弦的规律, 同样受到读者的尊重与崇拜。

高中记叙文作文 篇11

第一次来到松山湖学校,看到这么优美的环境,实在令人心花怒放,能够在松山湖学校学习一个月,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记得班主任曾千叮万嘱的一句话:“在别人学校住,一定要表现好点,千万不要丢八中的脸。”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我们在那所学校表现的特别好。

在饭堂里,我们都整整齐齐、很守规矩的排队,吃剩的饭菜我们都小心翼翼的倒入饭桶。无论是老师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我们都带着灿烂的笑容问好。当我们正转身而走时,听到他们说:“你看,这些孩子多有礼貌啊!”听到他们的赞美,心里美滋滋的。

不久之后,学校举行拔河比赛,在学校的人行道上,各班的运动员精神抖擞地上了阵,他们摆好架势,两眼注视着队方,双手像铁钳一样紧紧地抓住大麻绳,只等裁判员的号令。哨声一响,同学们就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像一头头疯牛似地死命地往后拉。有的同学肌肉紧绷,筋脉突出,眨眼间他们脸上就渗出了汗珠。好多同学的手都被绳子勒得发红,他们还是咬紧牙关,忍着疼痛,一个劲儿地拉着。

我大声喊道:“加油!加油!我们快要赢了!”对方见情况不妙也不甘示弱,在他们班的助威下,他们的队员也一个个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有的鼓着腮帮,有的一边使劲拉一边吼着。有的拉的满脸尽是火红红的。绳子上的红带子又移向了他们那边。眼看到手的胜利又离我们远去,我们班的人心里急了,可没法,我们班最后还是输了。回到教室后,我们议论纷纷,为这次比赛输了而感到不甘心,如果有下次比赛活动我们五班一定要打赢六班。

丰收作文记叙文高中 篇12

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到达了外婆家。刚下车,我就听到“轰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我定睛往旁边一看,才发现是农民伯伯在用收割机收稻子,收割机就像一个巨大的大胃王,它奔跑着,不停地把金黄的稻禾吞进口里,而它左右两边像变魔术一样:一边出来的是一颗颗饱满的稻子,被农民伯伯用大麻袋装着放到田地里,一袋又一袋,整齐地在稻田里排列着,就像这只大胃王产下的巨蛋一样;一边出来的是变成碎渣的稻草,给稻田铺上了一床金黄色的棉絮,爸爸告诉我,这些稻草明年就会变成田地里的肥料哦!看着这一袋袋稻谷,农民伯伯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的好年份啊!

到了外婆家的大门口,空气中隐约透露着一股淡淡的酸甜味,刺激着我不断分泌着唾液,我到处搜寻着,原来是外婆家门前种着的桔子、橙子、柚子树散发出来的,各种成熟的果子就像一张张绿中透着淡淡黄色的的小脸,向我微笑,热情的跟我打着招呼,好像在欢迎我的品尝。

不远处种着许多高粱,成熟的高粱就像一把把燃烧的火把,挂在枝头,一阵微风拂过,火焰在随风轻轻摇曳着。一些贪吃的小鸟在火把中飞来飞去,开心的追逐嬉戏着。我正看得入迷,外婆突然从家中跑出来,手中拿着扫把不停地拍打在水泥地上,口中不停地呼叫着:“哟!哟!”小鸟听到喊声,就像一群偷果子的小孩看到主人来了,“呼啦”一声四散逃命去了!

新课改下高中记叙文写作探究 篇13

一、高中生记叙文写作的问题

对于高中生而言, 从小学到中学, 作文写作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记叙文写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分析高中生记叙文写作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

(一) 写法、选材不突出

记叙文是高中生最常写的一种文体, 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 学生基本上专注于人物活动、事件经过的叙述, 对于具体细节写作难以突破, 尤其人物的心理描写严重缺失。[1]分析原因, 学生比较擅长概括性记述, 是因为学生从小学、初中一直这样写作, 比较省劲。

选材上, 学生经常出现雷同现象, 一方面学生缺少创新能力, 难以有比较好的创意。另一方面学生的社会经验少, 无法选取对自己有意义的题材。许多学生在选材上有抄袭的现象, 不会描写自己的生活题材。尤其随着年级的增高, 繁重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少, 对社会几乎陌生, 无法从中发掘材料。

(二) 混合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

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的写作是有区别的, 许多学生在接触一个作文题目时, 往往不详细区分, 直接凭主观印象写作, 导致一篇文章非牛非马, 难以彰显记叙文写作的特色。许多学生虽然写过许多记叙文, 但对于写作技巧、写作方法依然比较陌生, 例如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其开头结尾应当突出人的特色;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其开头结尾应当重点突出事件;对于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也需要写事, 透过整个事件的叙述, 注重描写人物的性格、活动, 才能够突出人物的形象;记事的记叙文在写人时, 需要描写人物的活动, 这样一篇文章更有逻辑、连贯性, 深刻揭示某一事件的意义, 突出文章的主旨。[2]

(三) 语言表达能力差

高中生经过10年的语言组织训练, 应当具备完整、系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我国长期实行应试教育, 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距非常大, 尤其理科学生, 语文成绩普遍较差。[3]原因如下:一是学生生活枯燥乏味, 难以真正认识世界, 无法对文章投入真情实感;二是应试教育的缺点, 考试考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造成学生无法学到真正有意义的知识。

二、新课改下提高高中记叙文写作水平的策略

目前, 高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必修模块Ⅰ和Ⅱ及高中新《考试大纲》对高中记叙文写作提出了新要求, 对此, 高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从学生实际需要着手, 针对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制订切实可行的写作方案, 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 助其高考制胜。

(一) 构建和谐舒适的教学环境

大教育家斯特维克曾提出:“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记叙文写作并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 而是一门实践课程, 为此, 语文教师需要营造和谐舒适的写作环境, 激发高中生学习记叙文写作的动力, 积极参与写作。[4]对于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将学生的喜好与自身实际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写出一篇篇质量上乘的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对于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物, 例如一个好同学、一个感情较好的教师、一个食堂阿姨、一位清洁工等, 从小人物的形象中具体反映大时代的变化, 善于发现身边的小事, 从细节着手, 真实才反映美。

(二) 优化记叙文写作的策略

“没有学不会的知识, 只有不好的学习方法”, 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只要学习方法走向是正确的, 学习效果就可以得到良性反映, 进而能够极大地激发高中生学习记叙文写作的兴趣。由于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到一种适合自己记叙文写作的有效方法, 更有一部分学生不寻找缘由, 这是造成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成绩差的一大原因。

对于高中生记叙文写作的学习策略培训, 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意识、理解能力、写作技巧。对此,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完全摸底, 指出高中生记叙文写作的薄弱点, 在此基础上, 为这些学生制定一个有计划、有意识、系统的记叙文写作学习策略。同时在课堂上开展时事知识竞赛、学术讨论等活动, 既增强教学的娱乐性, 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记叙文是将生活中所见所想的事物用文字记录下来, 它是展现个体内心生活的文体。新课改下, 高中生应当基本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而现今高中语文教育一直存在偏差, 传统记叙文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今形势变化, 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 从提高学习策略、学习效率等方面, 探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作文教学,记叙文,写作策略

参考文献

[1]宋宏雄, 王静.高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08) .

[2]倪文锦.语文教学的去知识化和技能化倾向——六十年语文教育最大的失[J].语文建设, 2009 (Z1) .

[3]周美玲, 苏新春.四套基础教育语文教材的用字状况调查及思考——基于人教、苏教、北师大、语文版教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上一篇:初中入团志愿书优秀下一篇:成功的格言和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