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改的体会心得

2024-09-28

谈课改的体会心得(精选12篇)

谈课改的体会心得 篇1

学习名家谈课改“心得体会”

______官舟镇三完小:宋棕树

在局领导的精心运作和努力下,争取到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的各位专家赴沿河进行课改培训,本人有幸于2014年3月16日参加了这次培训,虽然培训时间有限,但受益匪浅。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张永跃局长领导下的局领导以及全县的教管中心主任、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教务主任、各教研组长和部分教师都至始至终倾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并认真做好笔记,这充分体现了局领导对此次培训的高度重视。身为教导主任,我深知本次培训的重大意义,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也充分说明沿河教育的课改势在必行,因此,要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勇于挑起肩上的担子,将课改工作落实到行动上,争取见成效。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

全国的绝大多少学校仍然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以应试为唯一目的、以讲授为基本形式、以训练为强化手段、以学生成绩为绝对标准。自课改以来,不但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练了考、考了又再练,学生重复地经历这个过程,尤为突出的问题是: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即就是没有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没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部分教师的心目中,只有学习成绩好才优秀,对后进生视而不见。这样的课堂教学谈何素质、能力培养,谈何整体质量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新理念和方法

(一)新理念:所有的问题不是教懂的,而是学生想懂的。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科学素质、艺术素质、信仰素质、人文素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轻负高质。

(二)新方法:以“自助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为宗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新知的主人,只要教师不再是搬运工,能让课堂活跃起来,课堂效果就会好起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再到具体实践,即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教师备课要做到教学目标科学,简明可测,即知识技能要科学,过程与方法要合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具可测性。要从教学目标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思维渐进,合理分层,启发诱导,精要点拨;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七讲、四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混点、讲嫁接点、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够解决的不讲、超出学生认知范畴的不讲、与教

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不讲;教师在课堂上要“惜时如命,惜字如金”。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后,才认识到自己并不优秀,认识到自己应该始终坚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也感到任务的艰巨,要立即行动起来,组织我校的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活动,共同探讨,共同学习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力争做到“一人一堂精品课”。

2014年3月18日

谈课改的体会心得 篇2

一、教学中应更新观念, 转换角色, 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 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片面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 强调教师的教, 而忽视学生的学, 使教师成为了“讲师”, 而学生成了听众, 束缚学生的思维。长期来的角色错位必然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缺乏创造的激情和灵感, 这和我们努力培养具有开拓精神, 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面对新课程, 老师要更新观念, 转变角色, 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老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 可使用个别学习, 同桌交流, 小组合作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这些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 同时老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老师观察学生学习的状态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并探究其原因, 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样老师可以调控教学, 照顾差异, 发现“火花”。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既有认知的, 更有情感的。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 同时缩短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教材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 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精神和智慧, 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 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 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 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 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 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 自主学习。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 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都可作为学习内容, 教师“教教材”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 用“教材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如在必修一教材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除思考交流、实验、科学探究等外, 还设计了多个实践活动, 如关于金属的课题进行调查, 完成一篇关于金属的小论文。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 进行研究、调查或实验, 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 用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从而获得知识。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 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 分析未知的,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如创设精彩的课堂引入, 先声夺人, 或用化学实验入手, 自主体验, 或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优化课堂教学, 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问题, 寻求知识目标, 用自己潜藏的内在动力去突破重点、难点, 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改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具体做法有淡化考试的功能, 淡化分数作用, 多把尺子评价学生, 并在评价中始终遵循“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原则, 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 会不断地追求。

总之, 面对新课改, 我会紧跟时代步伐, 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 积极探索、反思, 总结出一条更好的途径, 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 新的教学理念, 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中得以落实, 获得体现。本文总结在新课改教学的心得体会。

浅谈初中物理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现状

初中的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比较有利。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能有助于学生对生活的知识了解更加的全面,对生活的热爱也能加强。从理论层面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探究,对实际教学的效率水平提高就比较有利。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及有效教学分析

1、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注重,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得不到发挥[1]。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没有充分重视,有的老师还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物理知识只注重理论的教学,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重视等。另外,在教学中对新的教学技术应用没有重视,这些方面就对整体的物理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有着影响。

2、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分析。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在有效教学方面比较重要。有效教学就是花费最少的时间来获得最大化的效益,让学生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这些层面得到了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才比较有利。有效教学方法的实施对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等层面,都有着积极作用发挥,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比较有利。

二、初中物理教学优化策略实施

面对新的教学发展阶段,对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就要能充分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笔者结合实际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在这些策略的实施下就能有助于物理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

第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在备课方面要能完善化,在教学方案的设计方面要科学化实施。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的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在教学的目标上能加以明确化,然后对物理教学中的内容以及难点等都要由充分详细的认识,和学生之间要能有积极的互动[2]。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充分的突出,教学方案的设计方面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能在物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上得以加强。只有在教学方案上得到了优化设计,才能真正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对教材的特征要充分分析。老师只有对教材的特征有详细充分的了解,才能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插图的优势要充分的发挥,将學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激发,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通过教材当中的插图科学化的利用,来进行创设情境,将学生学习的氛围能加以烘托。在插图的直观性方面比较强,方便学生的物理知识理解,对学生掌握实际知识就比较有利

[3]。要注重对物理教材的栏目变化充

分挖掘,为新课程的实施加以促进。

第三,物理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注重对物理实验教学方面进行加强。通过具体的实验教学演示来促进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探索知识的热情。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对物理实验教学方面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也比较薄弱。在面对新的发展背景下,老师就要能充分注重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实施,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上进行转变,这些对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在实验教学中,老师可通过分组实验的方法加以应用,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能力加强培养。

第四,为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在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上就比较关键。心教学技术的应用是对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将其在物理课堂中加以应用,就能为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能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对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不断加强[4]。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的物理课堂中加以应用,对学生的多感官就能有效调动,让学生能真正的主动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当中去。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就能为学生通过视频以及音频或者图片文字等动态化的情境,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加以理解,这对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学习重要性就比较有利,有利于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的优化。

三、结语

通过对初中的物理教学的方法应用探究,就能有助于教学效率水平的提高,对物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有着积极作用。从理论上加强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对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學习也比较有利。只有充分重视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才能有助于整体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实际教学的发展才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晶霞.偏远地区普通高中的物理实验教学特点与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3)

[2] 邱雪娜.浅谈多媒体教学对物理课程的影响[J]. 科技展望. 2016(05)

[3] 王杰.极限思维在物理解题过程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 2016(09)

[4] 王昌华.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新课程导学. 2015(32)

课改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4

军弄中学:普秀珍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经过这个假期的课改培训,让我有了深刻的感受。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方面。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文章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航行,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没有风。”可见,阅读对语文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又不能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初中三年时间,学生学到的课文不下150篇,然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不见提高。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感到困惑、深思。我认为其根源在于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过分强调了应试训练,忽视了一些只做阅读题目以外的重要内容。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两点:

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 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要多接触在教学中有用的书,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我认为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主要有两点:

1、预期比赛,形式多样。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班里举行每月一次朗读比赛和一次讲故事比赛。要求人人参加,大家评选。一般是先四人小组讲,组内推选出优胜者上台参赛。最后评选出朗读能手、故事大王和进步生,发书、笔等学习用品奖励。每周定一节课为读书时间,在这节课上,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报。有时学生自己带书,有时是从学校阅览室集体借阅,有时同学们交换看。这一节课,学生不会忘记。这样,他们会过得很愉快。

2、积攒零钱,购买书籍

教育学生,不挑吃穿,不乱花钱。那么他们积攒的零钱干什么呢?除了社会上正当的捐款外,引导他们买学习用品,特别是鼓励他们买适合于中学生能看懂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书。让书打开知识的大门,丰富孩子们的头脑,解释一个个为什么。在书店或学生手里发现好书,积极向大家推荐。

我们教师每天上语文课,重在课内阅读,很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认为教师也应该注重课外阅读指导。初中学生的辨识能力、自制能力还很差,课外,教师有必要在如下方面对他们的阅读进行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图书。

图书是人类知识财富的宝库,是获得知识的源泉。它供人们利用、探求、吸取。但是,读书又须选择。开卷未必有益。选择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从方法上来讲,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必读书目录供学生选择,此外还可以教学生通过自己看前言、看目录、翻后记和抽样阅读的方法来选择图书,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选择。

2、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

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保证读有所得,是保证读书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读的过程中,文章的哪方面触动了我,或联想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原理等等,引导学生用几句话记下来。也可以摘抄优美词句,做一些积累。

3、引导学生使用好工具书。

工具书能为我们迅速提供某些方面的基本知识,解答疑难问题,使用它可以大大提高读书的效率。在阅读中,碰到不认识的字,不懂得词,或不知道的人名、地名、事件等,都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来弄清楚。比较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

词典》等。要教会学生学习使用工具书,解决阅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使学生不至于因为累计过多的小问题而放弃阅读。

英语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篇5

2012年下学期我很荣幸地来到担任高一两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改。以下是我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传统教学中总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一节课45分钟下来,老师是擦了一黑板又一黑板,学生也都成了“小秘书”。在新课改中老师充分地把时间还给了学生,上课由学生占主导地位。一开始我也是对新课改持怀疑的态度,总是想着学生没有老师能学得好吗?特别是英语!还记得第一天上课我报着试试看得态度给学生讲了,让他们好好预习,第一天的上课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虽然教学容量有点大,但是同学们的表现让我坚定了进行新课改教的信心。

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进行三个转变(1)教师角色的转变;(2)学生地位的转变;(3)教学手段的转变;还要采取四种方法(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教师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篇6

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压力太大,这也是很难改变的一个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学,有个好的工作,于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孩子。在学校学习,在课外补习,在特长班学音体美,在外语班学韩日俄。学生为了能顺利地通过高考的独木桥,只能被迫接受这一切安排,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所以才有了付老师讲的毕业后,狠狠地把课本撕掉的事情发生。这些现象的出现,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孩子的压力是否太大了;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学是否能以致用;怎样才能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而且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留有美好的回忆......

其实,关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从隋朝的科举制度开始就在不断的改革中进步,针对现如今我国中学生学习压力大的问题,国家没有忽视,而是积极组织相关力量研究变通,经过数年的研讨,终于决定由点到面地在中国实行新课改。新课改犹如一场及时雨,降落在中国教育这片土地上,虽然它能否大获成功还是个未知数,但至少我们努力地改变过,与其一味地抱怨“应试教育”,不如积极地做些改变。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对课改的宏伟蓝图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很有信心地接受新课改,虽然我们知道前方的道路崎岖坎坷,但我们能够做到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为中国孩子的健康成长献出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如果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任务,那我们会为此而感到骄傲和光荣。

在这次培训中,实际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更多的还有能够亲聆专家的教育经验。例如,赵老师在促进教与学的发展性评价中讲解了老师在课堂中容易出现的一些“虚拟表扬”,郭华老师讲解了为什么高中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回答问题等我们平时也遇到但总是忽视的问题。这些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浅谈电视摄像构图的一些心得体会 篇7

1. 构图中动与静的关系

静态的构图是指画面中的各结构与组成元素随着时间变化无明显变化的构图形式。一般而言, 镜头内的构图关系要基本固定的话, 被摄对象与摄像机都需要处于静止状态。例如:我们拍摄会场的前方台, 在镜头不动的情况下, 画面中的桌椅、场景、会标等均基本不动, 即为静态的构图。构图中的动是指画面结构和造型元素发生变化的画面构图形式。在这种情况下的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同时或单个处于运动中, 使得画面内视觉元素的组合形式间断地或连续发生变化。构图的第一任务是突出主体, 摄像人员处理好主体与环境和背景、主体与陪体的关系是基本要求, 合理形式拍摄景别和角度, 配置好光、线、色、影调、形等造型元素, 以获取观众认同的形式和内容统一的电视形象。

2. 构图中主体、陪体以及环境的关系

主体的意思就是画面构图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元素。知道了画面的主体, 通过一定的技巧设计和构图配置处理好主要对象与次要对象等的相互关系, 既可以很好地反映主题内容, 又可以在结构上分清主次, 达到合理化。比如将主体处理成特写、近景、中景、远景等景别, 采用跟镜头的技法始终将突出对象摆在画面的结构中心等。在中国对主体的描述着重“神”和内涵, 有的主体甚至掩藏在画面深处, 同样具有吸引观众的能力。陪体指在画面中作为主体的衬托的特定关系, 或辅助主体表现思想的对象。陪体在画面中能对主体起解释、补充说明的作用, 帮助主体阐述内涵, 比如采访事件现场的地域、标记、时间特征等, 帮助主体, 使得新闻内容表现得更加真实和完整。陪体可以达到渲染、烘托画面的作用, 发挥其应有的陪衬作用, 使主体更鲜明充分, 更容易让观众接受, 例如通过色彩、光影手段来渲染主体所处环境的氛围等。技术环境是指画面构图主体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环境包括背景、后景及前景。环境在画面中是必须的, 除了能陪衬、突出主体之外, 还能表现主体的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特点、特定时代特征、地方特色, 帮助刻画主体的性格以及表现特定的气氛, 加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综合表现力等。画面所要表现的主体对象是否突出, 是衡量构图的主要标志之一。拍摄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及环境等的关系, 做到相互照应, 主次分明, 层次井然有序, 轮廓清晰。

3. 构图中的均衡与变化

均衡顾名思义指的是构成画面各种因素在形式上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由于电视画面经常是动态的, 均衡便呈现出各元素的动态, 并和观众心理均衡交织在一起。画面中的均衡可分为色彩的均衡和结构的均衡。色彩均衡是指画面上不同色彩的大小、明亮和暗部的分布要避免对称、等量和零乱。对称则使得画面单调;等量则无主次之分;零乱则使人心态不好。操作色彩均衡, 要依据主体的颜色, 尽可能地选择与其相配合的色彩背景, 尽量少调整主体的颜色, 这样能使主体更加突出, 画面的整体效果更加生动。色彩的分布一定要有轻重、大小、主次, 避免色彩对比的过于强烈和生硬, 追求简洁、单纯, 防止杂乱无章。在节目制作与播出过程中要制造积感, 造成符合特定作品情节的意境等。大小对比是指对象体积的对比。这种对比同时也包括高与低、远与近、长与短等操作技法的应用。但是, 不管是不同质和量的对比, 实际上都表现为体积的对比。影调对比是指电视画面中各种不同程度明亮阶调的对比。通过明暗的变化, 可变化被摄主体的形象。另外, 通过光线的处理, 明暗的交替, 也可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4. 构图中的对比处理方法

构图中的对比是以两种不同的造型元素, 在画面上进行对比处理, 是突出主体的好方法。经常运用的手法有大小对比、影调对比、虚实对比和藏露对比。虚与实对比是利用镜头远近的特性, 使主体变的清晰、陪体变的模糊, 从而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这种对比可造成空间的深度感。构图的完成目的之一就是对线条的选择、提炼和运用。摄像人员要能从被摄对象自身的结构、运动及相互关系中找出最主要的线条走向并迅速形成画面构图的主旨, 从而将画面中凌乱分布的被摄对象相互联系起来, 造成均衡、和谐而且又明确集中的画面构图。■

参考文献

[1].任金州、高波:《电视摄像》[M].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 34—290.

[2].王蕊、李燕临:影视片运动镜头语言探析[J].影视技术, 2002 (6) :17-18.

[3].Saunders, TheMeGraw HillHigh speed LANs Handbook, MeCraw Hill, NewYork, 1996.

[4].张晓锋:电视编辑思维与创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谈课改的体会心得 篇8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我在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下面我就谈谈在实施的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以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新理念进行教学探讨

以问题为中心展开一节数学课的教学,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多提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引进数学课堂等体现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新理念的教学探讨中,发现只要我们能转变教学观念和教法,对学生的学法加以适当的指导,新课标在一般的初级中学也能较好地实施,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对新课标和在新课标中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做数学,体验数学。数学教学不但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从中体验数学,发现数学,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数学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等等。这是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新理念。对于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新理念的具体落实,需要我们教师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我们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二、“活”用教材,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过去历来学生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均不合格,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方法论

学生是在不同教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能运用学生如何学习和发展的知识来了解学生,尊重和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价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给所有学生提供公平和完整的学习数学的机会。(1)尊重所有学生,承认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不同,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经历、特长和需要进行相应教育。(2)承认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数学,给所有学生提供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平等机会,并能为每个学生寻找学习数学的最有效途径,不断向每个学生提出更高期望。(3)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知道学生在学习中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学生能力、兴趣、思维等多方面的不同特点,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因材施教。努力防止学生掉队,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进步。(4)知道如何改变教学,以适应学生已有的技能和经验;知道如何树立学生信心,鼓励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学有助于智力发展,数学在未来生活中将起重要作用。(5)善于通过观察、谈话、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变化,及时适当调整课程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6)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己多尝试着去观察对比、实验操作、分析思考,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框架体系与发展变化规律。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注意克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在我们所有到过的学校中,让人感到很满意的学校比较少,在课堂上新课标体现很突出的也不多,大多数老师仍然用传统的方式教学。主要是因为在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新课改,更重要的是对新课改还没有从理念上转过弯来。从原因分析主要是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深,对新课程标准还学习得不够。许多教师仅仅是通过了开学前的新课程的学习,之后就没有进行其他系统的理论学习。所以说,应该加强学习,当然应以学校组织学习为主,教师个人也要加强学习。要形成一个制度,也要落实检查,才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还有一部分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确实是因为还没有掌握新课标中的方法。

六、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课改心得体会 篇9

教改实验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楼坊坪中心小学——王静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益非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科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让我们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改变。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我们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必须潜心研究其蕴藏的教育内涵,领悟其实质,掌握其操作的要点,无论是宝桥小学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还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模式,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就是放手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己实践的机会交给学生。只为抓住这些教学模式的精髓和实质,我们才能结合实际,活学活用。不再仅仅把课本当作知识的载体,而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发现新思路的过程。

通过这三天的培训,我主要在“ “面对教改实验,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方面谈一下的感受,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首先说一下在经过一学期的课改摸索,我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的教育信仰是为了让人生活的更加幸福,必须让

人能够和谐发展。而我在课堂教学中,却不能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不能够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的海洋。在小组的建立上,我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够做到“静”而不“动”,我总是在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小组。事实上,这样做是不合理的,不利于我们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上学期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掌握不住,组织驾驭这种开放式课堂能力还有些欠缺。在学生展示与练习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展示与训练争时间,展示时间太长导致训练无法落实。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的话,就会产生有效教学“精彩好看但教学成绩不高”的问题。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合作泛滥。弃“自主”,滥“合作”。讨论无序。看似热闹,实则小组内安排,督促,检查,帮助,评价机制没有建立。帮扶简单。学优生对学困生的帮扶直接告诉答案,缺乏学习过程的真正意义上的帮助指导。教师对学生缺乏关注,教师走不下讲台,走不进小组,贴不进学生。

面对课改实验,我们应该怎么做?

1.深入学习,全面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紧紧围绕着“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哪些亟待改进?”“我们走下讲台后做些什么?”“怎样让学生动起

来?”这些与课改实验直接相关的现实问题进行和深入反思,大家在学习中探讨,在探讨中辩论,在辩论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逐

渐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接受,进而积极参与到课改实验中来。

2.精心设计课堂,合理利用导学稿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而导学稿实际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托,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师的行动策略和学生的行动策略都必须通过“导学案”的实际和开发来体现。课改中,老师们对“导学稿”的设计和开发要付出极大的心血和艰辛的代价。

3、以生为本,大胆实践

任何先进的教育理论,只有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才能产生其作用,我们对学生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培养学科助理,教会他们在课堂上如何做好“小老师”,如何推进小组学习逐步开展,如

何对同伴的发言和展示做赏识性,激励性评价,其次,发挥小组管理职能,培养学科长。树立学科长的服务意识,助人品质,督查习惯。其次,落实结构化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改变别人容易,改变自己难。大胆的教改实践有一个渐趋完善,逐步提升的过程,首先,教师走下讲台,那是走向成功及其艰辛的一步,他们走下了讲台,交出了主宰课堂的权利,走进了学生,走进了那个生成知识,生成智慧,闪耀着思想光华和创造欲望的群体。其次,变教为导,深入小组,指导学生思考,点拨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交流。再次,鼓励展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表现欲望张扬起来,给学生最大限度的互动和展示的自由。最后,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将讲课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点拨,调控,归纳,提炼,升华,提升学习意义。

4.观摩研究,总结提高

课改心得体会 篇10

教育教学改革是新的教育形式下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年来,山西太古教学模式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在全县范围内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从教学中的种种困惑到点滴经验的积累;从听专家讲课到课堂上课;从学习经验到实际应用;从学习形式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质转变;无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教学中我不断地进行着反省和思索。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疑问:怎样把自己已建立的教学模式和学案导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怎样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怎样才能做到“精讲”?怎样编写导学案才能更符合自己学生的学情?怎样才能变课堂教师提问问题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合作交流,展示自我?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的面前,如何转变?使我一度迷茫。

教育教学改革,是我县教育局今年的一大举措,教育局出台一系列措施都以教学改革为中心,我县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响应教学改革的呼声,我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专门成立改革小组,在宗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开始大胆尝试教学革新,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认真阅读“24字太古教学模式”、学校精心编写的校本教材,利用网络听专家讲课,看太古名师课堂实录,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堂的每一个小细节学起,开始我觉得别扭,学生不适应,每一堂课后我都认真总结、思索,那些课堂环节处理的到位,那些做的不好,和同事交流,这样反反复复探索课堂教学环节细节,请同事们指导,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积累,由于我的努力,使我的课堂教学有了初步的模型。具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在课改中的一点看法: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因为新课改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二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点,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也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二、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学生自学能懂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讲懂的教师不讲,而是讲学生不能理解的共性的东西,而且要精讲,不重复讲解,要让学生去教学生,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给他们充分施展的空间,学生会送你一份以外的惊喜。

3、教学手段的革新

其一,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其二,我校为导学案教学特制的“特色卡”针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作用,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对于积极主动发言的“发积极发言卡”,结果在课堂上学生的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使我的课堂充满活力;进步大的“学习发进步卡”,使每位学生都充满希望;成绩优异者发“成绩优胜卡”使成绩优异的更加突出,激励成绩中等的加倍努力争取得到老师的奖励。小小卡片激活了课堂,给学案导学增添了成长的翅膀,放飞了每一位学生的梦想。

其三,教学改革改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如果只是学习太古教学形式,那么教学改革就是空谈,教学过程必须要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怎么切入才能使课堂既有创新,又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为此,1、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置学生互查这一教学环节使设置的问题简 洁,易懂,让学生快乐的融入我的课堂;

2、在阅读感悟这一环节中,我把教材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梯度化。即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这里所谓的新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对接时的切入点正确与否,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不存在“新知识”,只存在知识的转承。通过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克服其受动性、依赖性,引导其主动性、独立性,真正改变其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演绎“自学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这样一条路子。

3、合作交流:即在编组相对固定、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差生,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即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共同去讨论、去思维,共同进步。提升个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与能力。此处注意,四人组,简单的,组员说,难点的,小组长说,更难的,大组长说,让同学们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的作用由“教”变成了“导”,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静悄悄,不辅导,同时,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注意看和听,把握学情。黑板的作用是面批的工具,在需要讲的时候,要想好,讲什么,谁讲,将需要讲的内容提炼在黑板上。多媒体不能代替黑板,各有各的作用。多媒体只能是增加课的含量的。要做到课本、学案、多媒体和黑板不重复。多媒体只能是一个片段的工具,导学案是学好课本的阶梯,而课本是知识的载体,多媒体只能是一个教学的工具。

4、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在这里,学生不再是整齐划

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否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4、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拓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诚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驾驭课堂的技巧,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惯于传授式,习惯于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和教学习惯,教师要一下子改变这种习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慢慢地改变,逐渐有意识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行为和习惯。大家首先在观念上理解、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那么,思想支配行动,我们的教学习惯就会不断改变,逐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总之.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脚踏实地的完成自身的转变,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使命, 新的课改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不断在摸索中艰难行进,我看到了课改的曙光,有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学校以宗校长为首的改革小组的坚强后盾,我一定会坚定地走下去。

郜魁东

初中英语新课改教学心得谈 篇11

一、创造良好氛围,抓住学生心态

初中学生稚气未脱,对英语有种好奇心理,对新知识感到有很大的兴趣。在课堂上他们往往具有双重心态:一方面他们羡慕教师,渴望自己也能讲几句;另一方面却又羞于开口。于是,就根据每课的具体内容设计了一些饶有兴趣的游戏活动,其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内容新颖、形式多变。如:“询问时间”、“请求帮助”等等。这些游戏,将教学内容在轻松的气氛中自然地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理解语义,然后模仿、跟读。这样,既可消除紧张心理,又可满足学生好奇、好动、好乐、好玩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从而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方面的转化。

二、广泛运用情景教学,努力增强教学立体效果

中学生爱幻想,兴趣广泛,对新事物最敏感,也易接受,并且模仿力极强。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并将内容结合实际,创造更真实的交际环境。这一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时,把学生既感兴趣、又是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英语词汇、句型带入课堂语言训练当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又增强了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加强学法指导,力促习惯养成

学生要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是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氛围的,尤其是身处浓厚的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更需要培养环境,营造氛围。如何才能创造和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呢?方法不是唯一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很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把课前的5-10分钟时间交还给学生,让他们的自由话题或指定话题作为开场白,这样既营造出了生动和谐的英语气氛,又达到了锻炼写作和口语交流的目的。作为一个初学者,如何运用英语进行思考和交流是学生的一大障碍。因此要加强学法的指导:1.要求学生大量地背诵。“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首先必须先有源源不断的语言知识的输入,在语言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经过加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才可能有大量信息的输出,最终运用于交际活动。有了语言信息的积累,学生就会有强烈的运用语言和表达语言的欲望。因此开展自由话题活动正迎合了他们的心理;2.让学生自由对话交际,不局限他们交际的话题,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激发他们讲英语的积极性。为了使开场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注意男女搭配,学习程度搭配,以好带差,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②参考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模仿,让他们有话可说且并不难说,克服不敢开口的毛病,激发其学习热情和信心。③要求学生积累话题。学生普遍对贴近自己生活的话题感兴趣,如教师节、圣诞节等方面内容。我要求他们在任何时候,只要听到、看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名言警句等都收集在笔记本上,充实自己的素材储备,在小组准备口语交际或对话活动时,展示出来讨论。每个话题和活动,每个同学都为本小组的活动出谋献策,贡献自己的得意句子、短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3.课堂中学生要有专心上课的习惯,主动、积极参与课堂上的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效率。要培养学生坚持记笔记的好习惯。4.当学生词汇、句型、语法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就可以接受从写句到写段、写篇的系统化训练。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坚持写一篇英语周记。内容根据课文内容或本周校园生活等。当批改到一篇话题新、有创意、语句运用准确的好文章时,让学生贴在“英语学习园地”里,让他们互相交流、学习。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让学生明白:它需要长期的一点一滴地积累与训练,必须坚持师生共同努力,遵循规律,持之以恒,才能有收获。学习英语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使学生全面提高

课堂上的45分钟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活动,避免课堂内外脱节,老师应按学生学习情况分成若干小组,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帮助, 课外还可得到程度好的学生的帮助。这样就使得有限的课堂学习在课外得以延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全面提高。老师应很好地利用早晚自习对学生进行辅导,尤其对后进生,更应付出更多的精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谈课改的体会心得 篇12

一、采取多种形式, 以实践活动为主线, 发挥课程效应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我校在教学中以实践活动为主线, 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

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 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 范围越小越好, 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 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 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能熟视无睹, 也不能顺其自然。采用典型引路给大家以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举措。这种方法对于新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我校的《认识人民币》《滑子蘑的种植》这些案例可以说为全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范例, 从而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

三是有机整合。实践活动涵盖面广, 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 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

二、走进生活, 让学生在课余体验社会角色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 ”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 不会给自己梳辫子, 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 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 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 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逼着孩子走”吧, 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 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 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与国外的学生相比, 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 解题技巧, 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 自信心, 自尊心, 责任心, 自主性, 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 作为教育者, 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 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 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完善自己;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 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 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1. 在角色体验中引领学生参与社会, 体验生活

人们常说, 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 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温室里的幼苗注定长不成参天大树。作为教师, 我们更是深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只能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一次次去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磨练、体验吃苦, 才能激发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 锤炼他们的意志。其实, 相对于校园里单一的学习活动, 他们也渴望真正走到社会中去, 在大千世界里找到一个岗位, 扮演一个角色, 获得一份更为真实的感受, 面对着孩子的热情, 我们怎能不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呢?

2. 在角色体验中实现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常言道:学以致用。面对老师的谆谆教诲, 家长的苦口婆心, 很多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新知识, 不难发现,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对学习的本身已经不感兴趣。要让学生主动的学, 首先要让他们深刻体会知识的重要性。角色体验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 展示才能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 要真正做, 只有到社会上去, 以社会为学校。这样, 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 都可以大大增加。”社会调查就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 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就社会发生的某一现象进行调查, 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的一种研究策略。是学生走近社会, 感受生活的极好形式, 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能力。比如, 我校前面有条贯穿全镇的大河, 以前河水清澈见底, 可现在河水变黑了变绿了, 虾儿鱼儿全跑了, 河边上有很多垃圾, 河面还有很多漂浮物。针对这一现象, 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调查活动, 让学生通过调查, 查清河水污染原因, 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通过这种社会性的调查活动, 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 了解社会的现状, 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 让学生体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 熟悉各种社会资源, 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 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和发现、安排和组织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 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在多年来的课程实践中, 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的无穷魅力: 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 在实践中获得新知, 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 锻炼了能力。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 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迎着初升的太阳, 怀着收获的渴望, 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 虽然尝试的过程不会一路平坦, 但一定会有所收获。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自身的特点, 紧扣现实生活,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 发展实践能力, 开拓创新精神。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体验,生活,实践

参考文献

[1]大连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6年级) .大连市教育学院.

[2]秦建荣, 丁建强.走进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江苏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机关作风整顿情况汇报下一篇:公路局工会委员会2009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