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示范校建设总结

2024-10-10

省示范校建设总结(通用8篇)

省示范校建设总结 篇1

连xx县顺德希望小学于建校,总投入1000多万元,其中xx区投入了683万元。校园布局合理,景色宜人,是我县城郊的一道文化风景线。学校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6938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63.5%,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8名,教职工63人。我校师资力量雄厚,94%是高级教师,拥有南粤优秀班主任、南粤优秀辅导员、南粤教坛新秀、省优秀教师、市名班主任及学科带头人13人。在县委县政府及科教局的正确领导下,在xx区的大力支持下,顺小于20**年1月被评为xx市一级学校。同年9月,我校与临近学校东和小学合并。整合教育资源后,学校确立了“平稳过渡,发展创新”的阶段性办学思想,构建了“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管理架构,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沿着办“社会满意、家长向往、学生喜欢、教师自豪的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宗旨而努力,稳步推进了“德育为首,科研兴校,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几年我们取得的荣誉有:xx省安全文明校园、省中小学心理健康先进单位、省巾帼文明岗、省‘红旗大队’,市‘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示范点、市模范职工之家、市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县普教系统先进单位、县先进家长学校。

我校少先队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学校少先队按照“贴近心灵、快乐体验、健康成长”的工作理念,以坚持育人为核心,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加强和改进少先队自身建设为基础,以雏鹰争章活动为载体和激励机制,积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自开展创建“xx省红领巾示范校”活动以来,我们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

一、组织建设

学校按照“把全体少年儿童组织起来接受教育”的方针发展队的组织,大队、中队、小队组织健全。学校有少先队大队,大队委成员配备齐全,队委、旗手、号手等队的组织机构完善;中队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活动主题鲜明,富有特色;各中队能根据实际划分若干雏鹰小队,各中、小队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由队员、队委主动讨论,与辅导员商量、设计并开展活动。

二、制度建设

队干部实行民主选举和轮换制,大队委员由少代会的代表选举产生;每学年利用“六・一”、建队日和元旦发展新队员,为少先队组织及时输入新鲜血液;同时利用晨会、班队会等时间进行少先队知识的教育普及,让队组织成为队员自我管理、学习锻炼、全面提高素质的大学校,成为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乐园。班主任制度、家校联系制度、升降国旗制度、播音员职责等各种规章制度已成为规范和保障队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和调动广大辅导员和少先队员活动的重要依据。

三、队伍建设

我校现有学生1008名,设有24个少先队中队,大队总辅导员两名,每个中队配备一名中队辅导员。辅导员能根据学校工作计划,遵循少年儿童工作的规律,拟订计划,并根据少先队活动的原则(全面性、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少先队活动。全校少先队辅导员形成了学习、钻研少先队理论的良好风气。

校外辅导员和践行学生守则教育指导员发挥重要作用。学校聘请了来自县妇联、团县委、县司法局、县交警大队城镇中队、县武警中队、县关工委等各行各业的校外辅导员共十名,以学生家长为代表的践行学生守则教育辅导员共二十四名,建设了一支以“五老“为核心,以学生家长为主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队伍,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结合,扎实推进我校思想道德教育。这些来自社会各行业的校外辅导员不定时来校给学生作报告,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给了学生不少心灵的启迪和动手实践的机会。

四、阵地建设

我校少先队组织利用在学校中占有的比较稳定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工作和活动,建立起自己的活动阵地。通过活动阵地,队员经常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发展。

1、利用广播站、班队会、宣传栏、升旗仪式等活动阵地,加大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力度,建立起学生管理快速反应监护机制和事故处理机制。开展“好习惯,我能行”文明班评比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管理的职能,成立红领巾监督岗,每天对学生的仪表、纪律、卫生、“两操”和文明言行等进行检查记录,将规范内化成学生个人的良好品德。

2、精心布置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利用显性和隐性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目前共有校园橱窗10块,各班室内板报24块,由校园文化建设组直接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月更新一次,内容覆盖学校管理的多个方面。中队黑板报、和橱窗专栏,都由队员自己找材料、自己撰稿、自己编报排版、自己抄写美化版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断更新,溶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所有这些,都起到了营造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氛围的作用,对队员和全体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

3、利用校园广播、多媒体等组织学生收听、观看有关科教、安全等教育信息、内容,拓展了学生知识面。

4、充分利用校本教材《养成教育》读本,加强礼仪教育与训练,从而引导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

5、我校在发挥学校这一基本阵地作用的同时能充分挖掘校外校外红领巾活动阵地,引导队员在实践中体验,丰富、充实自己。如:每年清明节前后,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队员到寨岗烈士陵园参加扫墓活动,引导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组织少先队员代表到民族初级中学“思源室”,让队员们在参观中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每年建军节期间,组织队员慰问县武警中队的官兵,引领队员们在慰问和参观中体验军旅生活,感受军人风貌,增强了爱国意识、拥军意识,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是“最可爱的人”让我们拥有一个和平、安定、幸福的家园;组织队员参加军事夏令营活动,短暂的夏令营活动让队员们过上真正的部队军营生活,真正体会到战斗的艰辛和国防的重要,活动既锻炼了他们的身体素质,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成材打下坚实的基础;假日雏鹰“爱心小队”的少先队员,自发组织到县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她们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上礼物,给老人们送去了温暖;气象日组织少先队员代表到县气象局参加“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技服务咨询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也激发了同学们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组织队员到县美莲华礼服公司参观学习,让孩子们体味劳动的艰辛;学校校外辅导站在节假日期间,有计划地组织部分举行校外辅导、竞技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设一个有利的学习和文化娱乐环境。寨岗烈士陵园,县武警中队、县气象局、县民族初级中学思源室、美莲华礼服公司、校外辅导站等校外红领巾活动阵地,已成为我校队员自我教育、实践锻炼的重要课堂。多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了它们的育人功能,形成一定的特色。

五、活动建设

1、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成长平台,为他们量身定做各种有益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更健康、更快乐、更全面地成长。

我校基于进一步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丰富化、社会化,培养学生爱心、善心,学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宗旨建立了中国少年先锋队xx市“小记者站”。“小记者站”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的组织下,积极开展活动。在实践中,小记者们在不断成长着。综合的能力有了相应的提高,记者意识也显著增强,学习成绩不断提高。20**年12月9日,部分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到中国瑶族第一寨---连xx县千年瑶寨采风,了解古寨民风民俗、采访耍歌堂的演员等,成为古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徐灵h、房淑婷等多位小记者的文章多次发表在报刊和网站上,达到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

少先队以“民族精神代代传”为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事件中、人物中寻找民族精神。利用主题队会,讲解家乡英雄保家卫国的故事,宣扬爱国精神;开展“寻找先辈的足迹”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家乡的传统文化,培养起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3、以关爱教育为重点。

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关爱主题活动:高年级与低年级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组织队员参加爱心捐款、捐书活动;组织队员到敬老院献爱心等。通过这些活动,从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良好品德。

4、以“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每年3月雷锋月开展的学雷锋系列活动,让雷锋精神扎根在学生心中;每年母亲节开展感恩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每年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可爱和可敬;每学年第一学期举行的文明班知识竞赛和《守则》我遵守,《规范》我践行知识竞赛,使自觉主动地将学到的文明礼仪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让学生在国旗下庄严地接受心灵的洗礼;红领巾广播站,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每年的“六、一”庆祝活动和元旦庆祝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和校园田径运动会,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每学年在建队日、元旦、“六、一”这三个特殊的日子各发展一批新队员,为少先队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每学期我校家长学校开设家长学习班,各班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同撑起教育孩子的蓝天;“留守儿童思想教育专题讲座”,讲座围绕儿童的思想品德、习惯养成、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四个方面讲述,以生动形象的例子教育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法制宣传日教育活动,增强了师生们的法制观念;组织学生参加一年一度县中小学生书信节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一年一度的校园广播体操和校园集体舞比赛,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精神;每学期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增强了师生们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正真做到“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少代会”的召开,促进了队员对少先队的认识,提高了他们参与建设少先队的热情;爱我上学路活动、爱护母亲河活动、“洗脸工程”等活动。引领学生走上社区,清除路边杂物,打扫卫生等,在活动中,学生增强了社区小公民意识,也接触到许多课本以外的新知识,感受,反响良好;“未成年人宣誓仪式”,如“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告别游戏机室”、“关爱生命,远离危害”、“雷锋在我们身边”、“千人拒毒签名仪式”、“爱心献给他人”、“努力学习、力争上游”、“追寻名人的足迹”、“好书伴我成长”、“顺小有爱”、“朝阳读书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书画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现场作文大赛小干部培训、播音员选拔等丰富多彩的主题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沐浴着阳光和雨露。

回顾过去,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深知任重而道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顺德小学更是朝气蓬勃!“读书是个人的希望,读书是家庭的希望,读书是国家的希望。”已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我们的少先队员们正努力朝着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发展目标奋勇前进!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省示范校建设总结 篇2

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基础

江西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最大的自信来自江西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良好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江西是全国最绿的省份之一

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3.1%, 居全国第2位[1]。另外, 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率43.2%, 绿化覆盖率46.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 m2,在全国位居前列。

2.2 江西是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已经由新世纪之初的全国第8位上升到全国第4位。主要河流及湖泊、水库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80.7%,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优良天数占比为70%左右。经北京林业大学专家评估,江西省年森林生态效益为8 233亿元,居全国前列[2]。全省现有森林公园177处,其中国家级46个、省级118个 , 国家森林公园数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1位。这些森林公园,不仅自然风光好,而且负氧离子浓度非常高,犹如一个个天然氧吧。

1.3江西是全国湿地最重要的省份之一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碳储存等重要生态功能。江西因其完整而相对独立的水陆相生、山水相依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发育良好全省湿地面积91.01万hm2。已建湿地公园77处,其中国家级23处、省级54处。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我国第一批列入联合国《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6个湿地之一,亚洲最大湿地;鄱阳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水质长年保持在Ⅲ类以上, 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仍然保持着“一湖清水”的淡水湖。以鄱阳湖珍稀水禽为主的江西湿地生物多样性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数量多达60~70万只, 被誉为世界著名的珍禽乐园、侯鸟王国、白鹤天堂。

1.4江西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江西良好的生态环境, 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全省现有林业自然保护区237处,位居全国第2位,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31个。生物资源种类在全国位于前列, 全省已知的野生高等植物有5 11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有9种, Ⅱ级保护有46种。江西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和Ⅱ级保护动物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2.4%和50%,常年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有金钱豹、梅花鹿、黄腹角雉、中华秋沙鸭、黄喉噪鹛等。

以上几点是江西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省的物质基础。在2014版《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2]中,江西生态文明指数已经进入前10,排名第6,表明江西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具有很好的条件。

2保护好、发展好江西青山绿水林业任重道远

强卫书记在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分析省情时指出,江西正处在加速发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坚期、生态建设的提升期;并强调,如果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采取更为有力有效的措施,我们所引以自豪的生态优势和绿色品牌, 就可能最终丧失。对照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要求,以及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江西林业建设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森林质量较低

一直以来,由于林业的粗放经营,使得江西的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降低,形成了不少低产低效林。目前,江西森林平均蓄积只有3.45 m3/667m2, 列全国第21位 , 仅相当于全国的57% 、世界的44%,“远看青山在, 近看无用材”、“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现在的单位面积蓄积水平是建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规模营造的速生丰产林的基础上,或者说,现在砍伐的木材大多是那个时候造的林。如果砍掉了这批林子,森林质量还会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林改后,林农得到了实惠,可能造经济林的积极性较高, 但采伐后造用材林的积极性不高,实际上“拔大毛”式的采伐相当普遍。由于林业经营的适度规模化特点,如果在营造林的经营机制上没有创新,只砍不造,森林质量也会大幅下降。

2.2林业科技水平不高

近年来, 江西的林业科技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周边省份相比,与新时期林业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林业科技创新不足,一些直接关系到林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技术突破不大,特别是林业良种壮苗等基础性研究相对滞后;林业科技推广不够,群众在林业生产中主动应用科技的积极性不高,实用技术较少;科技投入不足,尤其是省级财政投入非常少。

2.3 林业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尽管江西是林业大省,但并不是林业强省,虽然有很多林地、好的水热条件,有毛竹、油茶、湿地松等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相对沿海地区更加廉价的劳动力,但是,江西省这种“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仍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林业产业还有待于做大做强做优。目前,江西还没有一家涉林的上市公司。2014年全省林业产值只有2 486亿元,从原来列全国第7位逐年下滑到第11位。

2.4 林地保护压力大

林地是林业发展的命根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对林地的需求越来越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不严格林地保护,做到节约用地、集约用地, 那么江西森林覆盖率达到64%的目标就会落空,青山绿水就难保住。

3 林业要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部门肩负着新的使命,必须主动作为,在自然生态修复、自然生态保护和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3.1 加快推进自然生态修复

3.1.1实施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力争到2020年,江西全省改造低产低效林66.7万hm2,中幼林抚育面积达到200万hm2。重点在针叶稀疏纯林中补植乡土阔叶树,调整林分结构,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在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过程中,关键要改革采伐管理制度。一方面要以落实林农和林业经营者林木处置权、放活经营权为目标,精简采伐管理和审批环节,强化服务,充分调动林业经营者积极性,把“要我造”变成“我愿造、我要造”;另一方面要改变采伐方式,松杉同龄纯林实行小面积皆伐,天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实行近自然经营,严格执行择伐方式,控制择伐间隔年限择伐强度。防止“拔大毛”式采伐,采伐指标与造林挂钩,伐后及时更新,做到要采就要造。

3.1.2实施好速生丰产林工程。依托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珠江防护林、血防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以最少的林地解决用材问题,让天然林,特别是常绿阔叶林休养生息,发挥生态效益。发展速生丰产林, 最重要的是在造林管理中,要有良种壮苗、高标准整地、适时抚育间伐等培育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意识、管理方式和管理要求。

3.1.3创新造林机制。鼓励林地流转 ,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鼓励和发展林业合作社造林、公司+农户造林,切实落实造林经营主体。

3.2 全面加强自然生态保护

3.2.1划定生态红线。合理划定江西林地和森林、湿地、物种保护生态红线,并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将生态红线管理纳入党委和政府任期目标考核。

3.2.2加快“一区两园”建设。加大建设支持力度 ,提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升格为国家级。努力实现“一区两园”升格国家级年均1个以上,省级年均2个以上,使江西省“一区两园”数量继续居全国前列,更好地维护江西省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及生物多样性。

3.2.3加强林地和湿地保护。要加强对林地、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打击非法侵占林地、湿地等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规范林地、湿地管理,遏制非法侵占林地、湿地现象发生。

3.2.4创新保护机制。要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实行森林、湿地生态补偿,逐步提高补偿标准。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大力推动县级政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的落实。要大幅度提高森林植被恢复费的征收标准大幅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用经济手段遏制侵占林地的行为。

3.3 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江西是一个典型的集体林区 ,2/3的土地是 山地,2/3的县属重点林区县,要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山区,因此,林业承载了山区老百姓更多的希望。发展林业绿色富民产业,促进山区林农增收致富,是江西省林业部门责无旁贷的责任。

发展林业绿色富民产业, 在现阶段强调绿色发展、强调生态优先的大背景下,关键是要实现由木材生产为主向非木质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转变,除大力发展油茶、毛竹、苗木花卉等具有江西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外, 林下经济是江西未来林业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林下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显著优势[3],是林改分山到户后农民发展经济的首要选择,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路子。江西林地资源丰富, 自然条件优越,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前景非常广阔。一根草、一棵树都可能成为一个大产业。

发展林业绿色富民产业, 也要创新政策扶持机制。1)要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国家、省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突出资金安排重点,集中资金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要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3)要开展政策性林业保险,降低林农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江西省人民政府网站.省情简介[EB/OL].http://www.jiangxi.gov.cn/lsq/jxgk/sqjj/201408/t20140820_1056656.html.2011-05-12.

[2]严耕.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省示范校建设总结 篇3

【关键词】综合指标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22-02

一、引言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广东省第二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已顺利通过专家进校验收。总结成果固然重要,但回顾建设历程,找出不足,摸索适合示范校顺利建设的管理方法,使学院充分发挥后示范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则显得更为重要。结合笔者的历程和经验,认为在综合指标建设工作上还有待思考。

二、综合指标建设基本情况

2012年9月,学院根据《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和《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全面启动项目建设工作。根据建设编排,综合指标包括办学主体、办学经费、实习实训、双证书、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对口支援、招生就业、教学激励和约束机制、国际合作交流等10方面共46个指标。经三年建设,综合指标建设项目应完成指标46个,已完成46个,完成率100%,且正向指标有增长,反向指标有减少,每项指标均有详细具体的佐证材料,均达到预设目标,成效显著。

三、综合指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前期设计不科学,目标制定有待改善

综合指标归根主要体现在“原有基础”、“建设目标”及“变化情况”等三个主要目标上。可能当初没对“原有基础”和“建设目标”进行反复核对和论证,以至后期发现个别“原有基础”数据跟当年实际数据不符,个别“建设目标”数据有些拔高。但《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填报的数据因经教育厅备案而不能变动,导致之后三年的落实过程时不时陷入被动和尴尬的局面。

2、运作机制不成熟,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学院因第一次开展示范校建设缺乏经验,积极主动走出去其他示范院校和国家骨干院校取经,刚开始有些照搬照套的痕迹,导致各个项目组之间、项目组和各个部门之间运作起来不流畅,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综合指标建设的进程。

3.团队协作能力薄弱,团队沟通管理有待加强

综合指标建设成员几乎牵涉到全校的所有部门,涉及的人和事范围大,这就为具体落实过程埋下了难度。建设过程中常出现各自“埋头苦干”、因缺乏沟通而造成误解或矛盾,形成“只管扫走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尴尬局面。

四、影响综合指标建设问题的因素分析

1.前期规划不到位,导致后期揠苗助长

由于前期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中的“建设目标”有些拔高,导致后期在落实过程中力不从心,做起来有些赶鸭子上架,揠苗助长的嫌疑,以至最后不得不对那些存在不合理的“建设目标”用括号做出合理的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院陷于被动之中。

2.建设参与面不足,“少数人建设,多数人观望”成常态

建设初期由于宏观把控不准,缺乏建设经验,准备不足又低估了建设难度,导致相关部门在建设综合指标的过程中参与面和参与度都不大,只有少数人真正的参与进来,多数人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望心态。

3.激励措施不够,导致工作积极性跟不上建设进度

学院在三年建设过程中,在中期目标完成之前,学院用自筹资金每月补贴参与者在示范校建设的劳动付出。中期检查之后,这部分劳务补贴突然中断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参与者的积极性,以至于到后期很多部门的参与者都抱着不主动、不配合、瞎应付的姿态来做工作,这严重阻碍了建设的进度。

五、如何破解综合指标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1.抓好顶层设计,调整工作部署

吃透《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在总结示范中期检查工作的基础上,学院加强了顶层设计,构建了纵向项目管理和横向项目保障的纵横交错型示范建设架构。首先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综合指标工作进展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决策;其次成立了以示范办主任挂帅的项目建设保障小组,负责对综合指标进展及质量进行监控督办和横向统筹。

2.规范管理制度,形成“人人齐参与”的良好局面

为改变“少数人建设,多数人观望”的尴尬局面,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学院制订了《“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关于公布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工作新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等文件,将综合指标建设分成10个子项目,将子项目建设责任落实到各部门负责人,下设具体参与落实人员,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参与,谁担责”的原则。

3.监控到位,持续改进

根据综合指标的进展情况,开展自查、互评、校外专家评审等类型的检查,及时提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省示范校建设网和项目管理平台,实现了对综合指标建设的实时监控,有效推动了项目进度,保证了项目建设的绩效;同时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为推动学院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有力推进示范工作。

4.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激励机制

综合项目建设的具体落实者大部分都是一线的教职工,由于教职工收入单一,工资和奖金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着他们的行动。为综合指标建设的顺利进展保驾护航,学院制订了《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办法》、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实行加班工作餐和工资补贴等,并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5.处理好“日常工作”与“示范校建设”之间的冲突

示范校建设作为一项专项工作,各二级部单位在开展示范校建设时又要开展日常工作,“日常工作”和“示范校建设”在时间、人力、物力等上发生冲突时,教职工就会产生困惑,很难作出优先取舍的抉择。故学校领导层首先要出台相关制度,定位好“日常工作”和“示范校建设”,各教职工在开展工作时要变通,发挥主观能动性,化“冲突”为“和谐”,将“日常工作”和“示范校建设工作”进行灵活融合。

综合指标建设虽已顺利收官,但一些措施还有待完善,一些经验还有待检验。希望本文能为正在实施省示范校建设的其他高职院校在此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避免同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营.欧阳丽.揭屿.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化管理的若干思考[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6):100-104.

省示范校建设总结 篇4

成为“xx省红领巾示范校”的创建单位以来,我少先队大队部把握机遇,以争创xx省“红领巾示范校”为动力,以“星级评比”系列活动为主线,以多元管理为手段,创新开展“雏鹰争章”活动。

一、建立学习型的队组织

1、加强培训,组织辅导员晨读,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拓宽学习渠道。

2、定期开展中队活动研讨课,举行辅导员经验交流恳谈会、年级研讨会。

3、加强对干部自主管理,队干部竞争上岗,定期召开队干部民主生活会。

4、发挥“一人一机”优势,以顺利通过xx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契机,构建班级网页及成立辅导员、队员个人博客。

二、开展创新型的“雏鹰争章”活动

(一)校内活动

1、在建队日期间举行隆重的“红领巾伴我成长”新队员入队仪式,队员就“我骄傲,我是少先队员”发言并讨论。

2、轮中队主持升国旗仪式,结合实际撰写升旗手自我介绍、国旗下讲话稿;成立中队值周服务队,实现自主管理。

3、开设多达四十八项的`兴趣活动项目,建立完善的测试、考级制度。

4、队员毕业时考评颁发“游泳”、“英语口语”、“计算机操作”、“普通话”及“艺术”等级证书。

5、开展读书节活动,以年级为单位组织“读书指导会”、要求队员进行自评、他评并撰写心得、参加各级征文比赛及刊物发表,以评选读书“小博士”。

6、组织一年一度的体育节、文艺节、科技节、敬老节。

7、开展“温馨家园”之“生活自理我能行”系列活动,邀请生活辅导老师进入课堂;开展“温馨宿舍我的家”布置评比活动。

8、开展各类“推优评星”活动。

(二)社区活动

1、积极开展“手拉手”活动。组织队员参与各类的募捐、敬老慰问等社会公益活动。

2、开展“三感”――感动、感恩、感化系列教育活动,进行每日三省:“我的言行是否得体?”、“我的行为是否规范?”、“我今天进步了吗?”;结合各类节日推行“实践感恩”活动。

3、充实假期生活,举办主题性的夏令营、开展“实践感恩,共享新春”及“新年传统食物知多少”等综合实践活动。

4、组织春游,做到活动前上网搜索资料,活动中详细记录,活动后书写心得。

5、邀请驻校民警和法制辅导员开展法律知识和交通知识安全讲座。

6、家校联系,加强环保教育。

7、服务社区,鼓号队在街道中小学生运动会和街道送军仪式上大放异彩。

一直以来,我大队部充分发挥学校先进的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等优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顺利通过xx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审,与英国北伦敦郡克劳兰德小学签订协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成为xx市“书香校园”、“香港青少儿视觉艺术研究学会”教育基地、xx区版画培训基地;是xx区游泳网点学校。大队部获xx市“红旗大队”称号,多次被评为xx区先进大队,连年被评为街道先进大队。多名老师被评为省、市、区、街道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队员们参赛,屡获佳绩:独舞《鱼趣》获“第四届全国青少年艺术之星韩国行”文化交流展演金奖、“乌鸦敬老院”、“萤火光光”获“全国第二届校园音乐、舞蹈汇演”特等奖、《我是山里小歌手》获xx省首届民办学校文艺比赛金奖、梁韵玲同学获第五届《德艺双馨》中国文艺展示大型公益活动佛山赛区少儿b组古筝三等奖、舞蹈队参加区中小学生文艺汇演连年获一等奖;男子篮球队获区中小学生篮球赛亚军、航模组获区水上足球比赛第二名、游泳队获区中小学生游泳比赛团体总分第五名;文学社获区优秀少儿文学社称号,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连续两年获xx市即席作文大赛一等奖、大量作品在各级刊物上获奖并发表;廖颖彤获xx区首届民办学校“碧桂园杯”普通话朗诵比赛第三名、两位队员参加街道儿童演讲比赛双双获得一等奖;育贤网站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主题网站展评活动”三等奖、电脑组组在街道计算机logo程序语言设计比赛以绝对优势脱颖而出,代表街道参加区比赛屡获佳绩、获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知识抢答赛小学组季军、电脑作品获xx区第九届中小学电脑制作(电脑绘画)三等奖;手工制作组、美术组获“锦华杯”中小学生环保工艺制作比赛一等奖、“阳光锦华”科普遍万家活动美术比赛和种植比赛一等奖、队员顺利通过美术、书法各级等级考核、每年春节即席挥毫大赛硕果累累;多人被评为市、区、街道“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读书之星”、“礼貌之星”、“十佳”儿童。

省示范校建设总结 篇5

为推动我省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应用的快速发展,2011年我省将继续开展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照明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现就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示范项目类型

(一)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重点支持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安装且发电主要用于解决建筑用能的新建项目。优先安排与建筑一体化程度高的建材型、构件型项目。

(二)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项目。重点支持新建或既有建筑利用高效节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系统制备生活热水及采暖项目。

(三)太阳能照明项目。重点支持利用高效能太阳能电池和高性能灯具解决城乡道路(广场、城市景观)照明的新建项目。

二、补助标准

(一)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太阳能照明示范项目,按照太阳能电池组峰值功率,2011年省财政资金补贴标准不超过15元/瓦;

(二)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按照太阳能系统覆盖用户的建筑面积,2011年省财政资金补贴标准不超过15元/平方米;

(三)财政补助资金,先下拨50%,其余在项目建成并验收合格后拨付。

三、申报主体

(一)项目建设(业主)单位;

(二)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设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

四、申报条件

(一)项目所在地区应具备较好的太阳能资源利用条件;

(二)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一体化项目应在2013年6月30日前完工,太阳能照明项目应在2012年6月30日前完工;

(三)新建工程的太阳能光电光热系统应纳入建筑工程建设的程序,统一规划,与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四)涉及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一体化部分的设计图纸需通过图审机构审查;

(五)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并网项目应提供电网接入情况详细说明,取得行政许可或备案手续;

(六)优先支持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公共建筑应用项目,政府投资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项目;优先支持重点镇、县域应用示范项目;

(七)已完工项目或已获得国家资金补助的项目不应申报。

五、技术要求

(一)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

1、单项工程应用太阳能光电系统装机容量应不小于30kw,不大于200kW;

2、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应达到先进水平;

3、申报项目应建立数据监测与远传系统,实现环境数据、平行于光伏组件的太阳辐照度、光伏组件背板表面温度、发电量等数据的监测与远传。数据监测系统的建设,同一类型每30个系统抽样数量不少于1 个系统。

(二)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项目。

1、申报项目应符合《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T 18713-2002)、《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控制器》(GB/T 23888-2009)、《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2009)以及陕西省《太阳能热水系统选用与安装》图集(陕2009TS001)等标准规范要求。设计应达到太阳能光热系统与建筑物外观有机结合协调统一,系统安装和维修方便,使用安全;

2、项目的申报方案,应进行两个以上设计方案的比较,阐述其优缺点,并择优选定其中一种方案;

3、既有建筑申报项目应对安装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建筑进行结构荷载核算;

4、申报项目应建立数据监测与远传系统,实现室外温度、平行于太阳能集热器的太阳辐照度、集热系统进出水温度、循环水流量、辅助热源耗能量等数据的监测与远传。数据监测系统的建设,对于集中式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应符合同一类型系统每20个系统抽样不少于1个系统;对于分散式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应符合同一类型系统小于100户抽样数量不小于1户,100户~500户抽样数量不小于2户,大于500户抽样数量不少于3户。不同类型系统要分别抽检。

(三)太阳能照明项目。

1、照明工程太阳能电池板总功率原则上不小于10KWP;

2、道路照明工程应满足《城市道路照明规范》、《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等标准;

3、道路照明用LED灯,初始光效应不低于85Lm/W,在燃点10000h时的光通维持率应不低于90%,热阻≤10℃/w ;

4、太阳能电池组件使用年限应不低于10年。

六、申报文件组成及要求

(一)示范项目申报书(具体格式详见附件1~3)。

(二)示范项目申请报告。

1、工程概况。包括太阳能资源条件、地理位置、建筑类型、总平面图、建筑面积、示范面积、用途、资金来源及总投资、装机容量(光电项目)等;太阳能照明项目还应包括类型、道路长度、广场(城市景观)面积、灯具类型、个数、功率等;

2、建筑围护结构体系说明;

3、进度计划与安排(应有计划图);

4、示范技术设计方案

太阳能光电建筑项目设计方案应包括设计依据及说明、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离网(或并网)系统设计、系统原理图及主要设备布置图、主要产品部件及性能参数、系统防雷措施、系统能效分析计算(太阳能光电系统效率、发电量、费效比)等。

太阳能光热系统设计方案应包括设计依据及说明、技术选型、方案比较、系统原理图、集热器及主要设备布置图、集热器类型及面积、运行方式、日供水量、太阳能保证率计算、结构荷载核算、主要产品部件及性能参数、系统能效计算分析(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计算过程、太阳能光热系统效率、费效比)等。

太阳能照明项目设计方案应包括设计依据及说明、技术要点(太阳能电池板设计负荷、蓄电池设计容量和灯具的类型、个数、功率等)、主要产品部件及性能参数、光电系统效率、发电量、费效比等;

5、经济技术分析(包括可再生能源部分的投资概算、增量成本及投资回收期计算);

6、节能量计算;

7、运行维护和管理;

8、数据监测与远传系统方案。方案应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数据监测系统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建科节函[2009]146号)要求进行编制,实现与省级数据监测平台的数据上传联网;

9、环境效益与风险分析;

10、技术支持(包括项目相关各执行单位的技术力量描述、技术合作单位介绍);

11、地方相关政策支持文件;

12、证明材料。申报单位需提交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工程立项审批手续、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产品检测报告、资金落实证明(应提供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文件)、房屋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包括建筑节能专项审查意见)、接入电网行政许可证明等文件;

13、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建设的太阳能热水示范项目,应提交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合同复印件(由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验原件);

凡提交复印件的,均应在复印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申报单位应对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申报内容作为项目审查和验收的依据。申报文件纸质件按顺序装订成册,申报书一式3份,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份,省财政厅1份;申请报告一式2份,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并提交电子版。(附件表格请登录“陕西建设网”建设厅文件栏目下载。http://

省财政厅

张 国 梁 电 话:029-68936104 附件1: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申报书.doc

附件2: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项目申报书.doc

附件3:太阳能光电照明项目申报书.doc

创建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工作报告 篇6

青岛市城阳区职教中心

城阳区职教中心城阳区职教中心建于1995年,是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现有学生5000余人。建校十多年来,学校坚持依法治教,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措施,促进了育人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获青岛市级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十佳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基层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四五”普法示范校和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学校,被评为国家首批中职德育实验基地学校。学校自建校起,即确立了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工作方略,以提高办学水平为目标,全方位加强和规范学校管理,有力地保证了学校各项工的顺利开展,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一、健全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治校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把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学校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融入到了日常的工作活动中。校长依据各种教育法律法规行使权力,依法保障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依法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活动,学校管理步入法治化轨道。

2.法治工作机构发挥作用,依法治校工作目标有效落实

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依法治校领导组,组长负责领导学校依法治校全面工作,主持召开依法治校工作会议,讨论和研究依法治校工作规划、计划,依法治校工作相关制度,解决有关依法治校的实际问题。领导组成立后,多次召开专题研究学校推进依法治校工作重点、实施途径和具体方式,制定了《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教育副校长任组长的法 制教育宣传组,负责老师、学生的法制教育,学生一日常规,学校综合治理及安全等各项制度的督察评比,处理学校内申诉案件,指导督促学校有关部门开展依法治校工作。成立了由教学副校长任组长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组,主要负责法制课程计划的制定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督促和检查,教职工聘用和考核等,全校形成了校长负总责,成员各司其职的领导体系。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做到长期有规划,有计划,并加以认真落实。

二、建立学校章程,完善管理制度 1.学校章程合法规范,办学活动遵章守法

为使学校各项工作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做到事事有法可依、事事有章可循,在建校初期成立了《学校章程》制定小组,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草拟了《学校章程》,在全体教师大会上通过,并报请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为学校其他各项工作制度的制定提供了法律依据,奠定了依法治校的基础。

2.各项制度系统完善,教育教学有章可循

在《学校章程》的基础上,学校制定和完善了学校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行政管理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职责300余种,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为我校的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了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保证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学校建立了职责明确、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形成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总支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机整体,学校建成了德育、教学、成教、后勤、课外五大管理体系,每 一个体系都安排校级领导负责,保证了学校工作有序、正常的运转。

3.制定修改制度程序规范

学校的制度制定、修改,严格按照以下程序实施:第一步,征求教职工的意见,下发征求意见表,收集汇总意见建议;第二步,提交学校行政办公会研究,对大家的意见建议进行分析,形成采纳合理建议的决定;第三步,制定(或修订)制度,并将讨论稿下发教职工代表,再次征求采纳意见建议(涉及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制度及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要反复讨论修订);第四步,将修订稿在教代会上或行政办公会上通过;第五步,通过《学校简报》印发给全体教职工并编入《学校管理制度》中。以上程序的实施,既保障了学校制度的合法合理,又充分保障了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

三、规范学校管理,注重办学质量 1.遵守法律章程,宗旨方针明确。

学校属中等职业学校,自建校以来,便确定了“以人为本,质量兴校;贴近经济,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学校的质量方针是“ ”。学校依据《职业教育法》规定,建立了政府为主、广泛联合、社会参与的办学体制,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专业设置和加强专业建设,按照《青岛市职业学校教学规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2.规范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促发展的办学方针,严格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 终沿着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运行。

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的原则,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法规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同时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开展诚信守纪、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教育,创新教育形式,组织学生参加道德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的德育工作经验在国家、省、市级德育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

为加强日常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评估,先后出台了《教学管理实施办法》《课堂教学常规要求》《教师教学常规考核办法》《关于对学生反应意见较大的任课教师进行考察和调整的意见》《课堂教学等级制度》《课堂教学诊断制度》《关于加强技能教学的规定》等一系列教学管理、评价、监督、反馈的规定和办法,使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设有教科研室,组织教师参与各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加强日常教学的研究和评价,根据专业和学生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推行学分制管理,推广使用“分层次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学校每年举行师生技能大赛,每月举行一次技能月考,聘请行业专家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发展新形势,指导学校专业教学,一系列教学管理措施,促成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根据“贴近经济,服务社会”的宗旨,学校不断探索办学模式改革,加大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力度,与名优企业实行联合办学,企业参与学校实训车间的建设,实行企业“冠名班”及“订单式”教育,根据企业需求,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高手到校兼任技能课教学工作,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学生的实习管理,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也达到了挂职锻炼提高业务技能的目的。

几年来,学校的社会声誉日益提高,学校每年均能超额完成招生计划,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形成了招得来送得出,进出两旺的良性循环。

3.创建安全校园,成效显著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将学校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与各处室、专业科、任课教师、班主任、管理员、学生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明确责任、目标和奖惩,有力的增强了大家的工作的主动性。大力宣传安全常识和法制知识,不断增强师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定期邀请法制辅导员进行专题讲座,与区法院合作举行模拟法庭活动,很好的强化了学生的法制教育。学校每年举行消防和地震逃生演练活动,每提高了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和进行安全操作的能力。

学校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纳入日常管理,建立了“全天候巡逻,全方位检查,全过程落实”的安全检查工作机制,提升了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由专人负责对学校教学设施、消防设备、实验设备、校园卫生、安全管理等方面,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责任部门限期整改,有效地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配有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在全程做好学生实习管理的同时,重点加强学生的实习安全检查,确保了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高度重视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主动与城管、公安等部门联系,及时报告校园及周边情况及需要有关部门整治的安 全问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与110、119、120实行三警联勤报警,配合文化、工商、城管、卫生等部门及时对校园周边200米以内的网吧、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等非法经营者,给予全部取缔,给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四、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师生权益 1.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

根据上级人事制度改革的规定,学校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学校制定了《职教中心教职工聘任办法》,根据聘任办法实行教职工聘任,各处室专业科因事设岗,定编、定员,教职工根据自身的专业和条件积极应聘,对应聘上岗的教职工,学校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并颁发聘书,依法明确了学校及教职工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竞争上岗产生的中层干部,工作积极性高,群众威信好,很好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学校制定了《教职工考核办法》,行政人员和教职工根据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并量化考评(分主观分和客观分)出一个分数。处室主任及专业科主任,根据学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议,所有考核结果全部在教职工大会上公布,做得了考核奖励的公平、公正、公开。

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学校根据上级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教师晋升职称量化办法》,并经教代会反复征求意见讨论通过。在评审过程中,每个环节均做得公开透明。成立职称评定领导小组,对教师的材料认真审查,根据“量化办法”计算出客观分数,再由中级以上的教师组成评审工作小组,根据参评教师的工作情况,给出一个工作业绩评议分数,两项分数之和为参评教师的个人得分,按照得分高低评出符 合条件的参评人员,并张榜公示。这样做,增加了评审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满意程度。

学校积极为广大教师创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的机会,建校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教师硕士研究生在职进修学习的管理规定》《关于对新教师加强业务培训的规定》《任课教师外出培训参观学习制度》《关于外派教师到企事业挂职学习的意见》等多项制度,并积极实施,保障了教职工进修学习的权利。

由于把维护教职工的权益落到了实处,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护,学校逐步形成乐教好学、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2.维护学生合法权利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来办学,依据《教育法》和《中学生德育大纲》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依法维护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尊重学生人格,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生完善的品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学校成立学生会组织,每年召开一次学生代表大会,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征集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提案,并且学校做到案案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定期举行学生座谈会,设立投诉制度,了解学生的心声,调整各项工作。在我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学校通过各种渠道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出版专刊,创办心理健康咨询室,积极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培养学生心理自我调控能力,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几年来各级各类检查机关对我校进行检查,从未发现乱收费现象。

3.学生申诉渠道畅通,妥善处理矛盾争议

我们还通过学生会组织,组成了学生申诉委员会,凡学校对学生违规违纪做出的决定以及其它涉及到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学生不认可的,都提交给学生申诉委员会。政教处处定期组织例会,由校领导听取学生申诉委员会委员反馈的意见,并督促有关部门做出回答,出现问题及时改正。并设专人每天搜集校长信箱和网上论坛的信息,广泛听取学生对学校及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五、加强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 1.工会、教代会机制全作用好

学校党总支就把教代会作为推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成立了工会委员会,制订了《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教代会每三年换届一次,每年召开1-2次会议。每次教代会开会前都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代会中心议题,听取筹备工作小组的汇报,分析教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对提案的答复和落实。开会期间校长向教代会全体代表报告学校工作,真实、全面的公布经费使用情况,认真答复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关于学校发展和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决议。

2.校务公开落实到位

制定了《关于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的实施办法》和《校务公开控制程序》,公开的内容主要有:学校发展和改革方案,干部教师评聘任办法,教师职称评定和优秀评定,教职工考核办法和结果,教学办公设备采购,推优入党工作、学生奖学金发放和师生奖励、收费等等。形成了“一报(《学 校简报》)一栏(校务公开栏)一网(校园网)多会(各种会议)”的公开系统,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六、进行法制教育,开展法制宣传 1.教职工学法用法,依法从教

为确保依法治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学校从抓学习入手,着力提高广大教师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带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央有关依法治国的文件,学习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和教育思想,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师德规范,大力宣传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的重要性,通过配发读本、辅导学习、开办讲座、撰写心得、考查测试、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教师的法治意识,形成自觉守法和依法治教的优良风气。考试合格率连年达100%,学校把法制教育,列为师生必修课,溶入到教书育人各个环节里,落实在施教全进程中,通过依法施教,营造出一个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优良环境。长期以来学校没有出现教师违纪违法现象和殴打、体罚学生的侵权事件,建树了优良的师德形象。

2.学生法制教育扎实有效

设置法制教育课,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在各专业科中渗透法律法规知识。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遵规守纪考试。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实行“一帮一”制度。以《青少年犯罪》为主题内容的模拟法庭,由学生担任法官、律师的角色,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深受教育。

加强同共建单位联系,聘请正阳路指导员为我校法制副校长,在学生 中举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制报告,增强了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3.法制宣传形式多样

为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校通过广播、电视台、黑板报进行宣传,利用班、团会进行学习,召开了家长委员会,出刊了家长专刊,宣传法律知识,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建成了“校园电视台”和“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周定期出黑板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积极培养昂扬向上的学校风气。学校建立了完整的德育常规,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制度,包括《班级目标量化管理办法》、《职教中心班级考核制度》、《课堂管理规定》、《违纪学生处理办法》等,规范了学生的言行举止,组织青少年学生“十八岁成人仪式,增强了广大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全体学生遵纪守法,无犯罪行为。

今后我们将继续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平安和谐地发展,办成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示范学校。

省示范校建设总结 篇7

1 学分制实行的可行性

1.1 学分制与学年制的比较

学年制与学分制作为不同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 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的。学年制和学分制各具一定的优势和科学性, 也有各自的弊端。学年制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计划性、教学及各项活动的集体性、课程的统一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但教学计划的统一性和知识结构的狭窄性, 也导致因材施教的困难, 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人才培养规格单一。学分制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竞争性和效益性等特征, 有利于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实现因材施教和跨学科、多规格人才的培养。但若学分制自由度偏大、计划性较差、引导不当则容易肢解知识结构, 使整体教学质量下降。

2者相比不难看出, 学年制更具有计划经济的特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优于学分制。而学分制更贴近市场经济, 更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重大变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显然优于学年制。因此, 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1.2 我校学生对学分制的态度

在我国已经有较多的大学使用学分制。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还不多, 我省各中职学校目前还都处于实行学分制的探索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 有没有可行性呢?最近, 笔者对我校一、二、三年级的各层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 回收251份, 回收率为97%。结果汇总见表1、表2、表3。

被调查学生认为“在几年内学完原教学计划 (3或4年) 的全部课程”问题的调查情况见表1。

被调查学生对选择何种学习模式的调查结果见表2。

注:模式一:坚持按照教学计划, 学完全部课程, 取得规定学分, 获得文凭;模式二:先取得学籍, 然后一边工作, 一边完成学业, 取得规定学分, 获得文凭;模式三:先取得学籍, 然后工作一段时间, 再回校完成学业, 取得规定学分, 获得文凭;模式四:先学习一段时间, 然后申请工作一段时间, 再回到学校学习, 取得规定学分, 获得文凭

被调查学生认为比较合适的专业选择模式见表3。

注:模式一:一开始就确定好;模式二:先确定好大的专业方向, 到二年级再确定具体的专业;模式三:先不确定任何专业, 到二年级再确定专业;模式四:每一个专业都想了解一些

从调查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对采用学分制的教学模式所持的态度还是十分理智和支持的。他们希望能根据自身特点用较合适的时间, 学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学分制的实施方案

2.1 实行学年学分制

笔者认为, 根据我校的学生特点和管理现状, 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条件还未具备, 比如目前学生学习年限还不能缩短, 也很难延长。但在其他各方面, 我们均可发挥学分制的长处。因此, 我们可以采取学年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做法, 可称之为学年学分制。这种制度的优点是学习年限不变, 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因为普通中职学校的学制只有3年, 少于3年将不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学年学分制除了学习年限与原来相同外, 其他方面均按学分制的要求去做。

2.2 拟订学分制方案

2.2.1 课程体系改革压缩必修课, 增开选修课。原来我校没有选修课, 全是必修课。笔者认为应将各门必修课的学时压缩, 留出15%的课时开设选修课 (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 。将这些选修课分为三大块:一是专业拓展课, 比如健康评估、社区护理等;二是地方实用课, 如医学文献检索、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三是文化素养课, 如护理礼仪、民俗学、英语国家概况等。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为其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体系, 以增强跨世纪高素质人才需要的适应性。

2.2.2 拟订《实行有限制学分制的规定》, 将全部课程分为3类 (1) 必修课, 占65%。必修课为专业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必修课由学校指定, 以保证学生培养目标的基本规格。 (2) 限选课, 占20%。限选课指本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及相关知识的课程, 它是构成本专业特色的一部分。学校将主要专业的主干课程, 分成若干组合, 由学生在指定范围内选修若干课程组合 (即活模块) 。这部分限选课是为了解决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以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关键部分, 它体现了专业的侧重面。 (3) 任选课, 占15%。它是为发展学生多方面才能, 扩大知识面, 提高综合素质而设计的。学生可根据专业需要和自身基础、能力、兴趣等, 自主选修若干门课程。

2.2.3 用学分和学分绩点双重评价指标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和质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量和成效的单位, 是确定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计算课程学分以16~18课时计1学分, 独立开设的实践课、体育课、公益劳动、军训、入学和毕业教育等可以30~36课时计1学分, 改革有成效的综合化课程视情况以11~12课时计1学分。在校生每学期修习课程总学分在20~40学分之间, 学生参加正常教学活动, 通过考核取得学分。总学分达到合格要求者, 即可申请毕业。

为反映学生学习的整体质量情况, 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 避免学生出现单纯追求学分的现象, 可采用学分绩点的办法, 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获得市级以上表彰, 参加市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 学校可对其奖励加计学分, 并以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评选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推荐升学和就业等的重要依据。

2.3 学分制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我省中职学校虽然还没有实行学分制, 但从外省实行学分制的中职学校的经验来看, 学分制推行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激烈的生源大战, 不同学校之间开展学分互认的工作难度较大;由于单个学校的办学规模偏小, 学生的实习实训场地难以按教学计划合理地安排解决;学生选课的不同使常规班级面临着细划, 造成教师、教室等软硬件资源的严重不足;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可能处于“工学交替”的状态, 给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障碍。这些问题实质上是中职学校学分制能否顺利推行的大环境问题, 中职学校要想有条不紊地推进学分制改革, 首先必须解决这个大环境问题。目前, 中职教育的发展, 完全通过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调节的条件尚未形成, 单靠学校自身来解决这个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这就需要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使各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企业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 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为开展学分互认创设现实性条件。

3 用卫生职业教育集团构筑学分制的运行平台

3.1 职业教育集团的内涵与类型

职业教育集团是指将教育领域中各分散的职业学校以集团的形式有机地组合起来, 并可跨地区、跨行业吸引、吸收企业 (企业集团) 的参与或赞助, 形成“强强联手, 以强扶弱”, 通过统一管理、宏观调控来整合内部资源, 运用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按市场需求办学, 从而为学校、行业和企业构筑了一个同舟共济、各尽所能、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平台。按照职业教育集团组成单位的性质划分, 可分为校际合作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职教集团和多元合作职教集团3种类型。我省2010年底成立的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应属于多元合作类型, 集团成员涉及19所院校, 29家医院和1家企业。在这样有利的规模优势下, 各成员单位可以相互借鉴先进经验、管理模式、教育理念、品牌效应, 减少各学校之间的层层壁垒, 加强合作交流, 最终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影响力。虽然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初衷和最终目的并非直接针对中职学校学分制, 但在客观上为中职学校学分制的实施和推进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3.2 职业教育集团在中职学校学分制改革进程中担负的主要功能

3.2.1 在各中职学校之间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走集团化办学之路, 有利于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 在整个集团内部, 根据各校的实际需要, 统筹调配师资力量。原则上文化课和基础理论课教师各校正常配备, 专业课教师的配备应尽量侧重于各校自己的“拳头”专业, 以便形成各有所长又相互交叉的专业课教师队伍。根据社会需求和区域经济的特点, 集团总部可以根据各校师资的闲置及欠缺情况, 在集团内部进行流动。这样, 既提高了师资的使用效率, 为学校节约了一笔外聘教师费用, 又促进了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 有利于“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和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在教学设施、实验实训场地等硬件方面, 走集团化办学之路后, 各成员学校的硬件设施将得到有益的共享和互补, 集团总部可根据各成员学校的实训条件及教学情况, 安排相互间协调使用。这样既可解决推行学分制后教学设施、实验实训场地等相对不足的供需矛盾问题, 提高现有设施的利用率, 同时也可减少各校之间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投资, 提高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3.2.2在各中职学校之间开展学分互认

卫生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后, 可使各成员学校围绕集团的总政策、总协议有序地规范运作, 减少竞争强度和办学压力, 避免人为造成的招生大战, 增进友谊与合作交流, 增强各自的办学力量, 从整体上提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生存力和竞争力。中职学校只有具备了这样一个健康强劲的身躯、宽广而又平坦的舞台, 才能有效地开展学分互认, 肩负起并承受住中职学校学分制连续运转带来的强烈“震动”。

3.2.3 健全与学分制配套的管理制度

传统的学年管理体制和模式很难适应学分制带来的新变化。学生已经习惯了班主任的管理, 不习惯按课程管理, 再加上教室的不断调换、中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 给合班上课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困难。因此, 在制订学分制方案时, 我们必须结合中职学生的自身特点, 充分考虑到可能给学分制管理造成困难的种种因素, 建立起以选课制、选教制 (导师制) 、考勤制、分类考核制、积分制、免修与重修制、弹性学制、学籍管理等为核心内容的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由稳定的学年制逐步过渡到学年学分制。但如果让单个分散的学校分别去建立这样一整套具有中职特色的管理体系, 绝非易事。而吸引有经验的高校和医院 (集团成员) 参与到我校学分制的改革中, 可为学校提供宝贵的实战经验, 高品位的实习指导教师和“真刀实枪”的实习环境, 有利于规范学生实践课学分的认定, 提高学生实践课学分的质量;企业还可优先吸纳成员单位学校的毕业生, 拓宽其就业范围, 方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嵩.论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6) :62~68.

[2]金允昌, 夏娟萍.中职学生对实施学分制的认知态度调查[J].中等职业教育, 2008 (16) :34~38.

[3]宁一非.关于学分制实施中几种认识的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1) :85.

[4]涂三广.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 2009 (1) :8~12.

省示范校建设总结 篇8

在辉南县楼街乡龙泉村的水稻育秧大棚内,省农科院水稻所副研究员刘亮向示范县的技术员讲解由他们自主研发的水稻育苗板式床土和水稻无土育苗营养基质。据了解,这两种产品在目前低温、田中土壤尚未完全化开的情况下,可替代常规苗床土,省工、省力、节能,操作简便。该产品作为吉林省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示范推广新技术和国家·吉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开发产品,已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水稻是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大约在1200万亩左右,目前吉林省水稻单产水平与水稻品种实际产量存在差距,怎样提高单产,特别是在今年低温多雪的天气下,怎样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栽培水平,是摆在农技推广部门和农业科研部门面前的课题。

上一篇:我劳动我快乐作文450字下一篇:南博会放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