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庙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2024-10-04

王庙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精选3篇)

王庙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篇1

鱼台县王庙镇

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二00九年十二月十日)

在鱼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县农机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阶段性成果,具体如下:

一、全程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我镇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需要3年完成,2008-2009年度我镇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共投入资金509.67万元,其中:国家补贴150万元,农民自筹309.67万元,建立了18个农机大户、2个农机服务组织,其中:购置大型拖拉机25台,直走式小麦收获机13台,农机具119台,小麦免耕播种机50台,玉米收割机22台,插秧机25台,半喂入水稻收获机4台。

二、采取措施,保障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1、加强领导组织落实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总体要求,结合镇农机局《关于实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通知》精神,我们迅速召开了两次由乡镇主管农机工作领导和乡镇农机站站长参加的专门会议,贯彻落实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的政策、精神和安排部署,成立了王庙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侯科才担任,成员由农机、财政、土地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以确保示范区建设顺利实施。

2、科学谋划明确目标

根据《王庙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全镇农机化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认真研究,科学谋划,以全面提升我镇的 1 现代化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发展;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指导思想。以示范区逐渐实现机耕、机种、机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生产,建设完成后示范区机耕、机种、机收等主要生产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促进我镇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

3、积极协调合力共建

(1)在鱼台县农机局积极协调配合下,于2008年4月25日召开了由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的“农机化化示范项目建设农机新技术及培训班”,由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等生产商派出的技术人员和农机校老师为参会人员讲解了拖拉机、玉米收割机、水稻收割机及农机具使用与维修保养相关技术。同时,积极与生产厂家、供应商协调,在货源十分紧张,时间又短的情况下,各方共同努力,终于在春耕整地的最佳时间,力保项目区的机械投入作业,农户深受感动。

(2)08—09年,先后在我镇召开了小麦秸秆还田现场会,水稻机械插秧育秧现场会,水稻机械插秧现场会,水稻机械插秧成果鉴定会,为我镇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及按时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科学调度强化监督

我们组织相关人员采取个别抽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全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情况包括机具购置使用、场库棚建设质量、进度、标 准进行监督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运行的原则,及时调度,做到全面掌握情况,以确保我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全镇共计调度10次,抽检和集中检查9次。

5、完善制度严格管理

(1)完善资金制度建设。示范区建设农机具购置资金自筹部分设有专户、专帐、专人管理、专人审批,阶段性结帐分别汇给供应商。由财政监管,项目办统一管理。(2)机具采购制度建设。为保障示范区建设农机具的产品质量、性能、功能、服务、管理等,机具采购采取目录选择、政府采购的形式,层层申报、层层把关、层层审批确保监管有力,阳光操作。(3)机具管理制度建设。示范区建设所有装备的机具,其产权为购机者所有,县农机局建立档案统一管理,喷涂统一标识和编号。所购机具2年内不得转卖。(4)标准化制度建设。加强示范区农机标准化建设,制定建设标准,作业质量、机务管理、机具报废、经营核算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示范区建设健康发展。

6、树立农机典型。

为使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项目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充分发近典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树立了有示范作用和影响较大的农机大户和合作组织的典型。以点带面,为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探索了模式和途径,使我农机经营体制形成了新格局。特别是古李村农机大户李兴申同志依托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水稻机械化插秧,勇于探索,靠农机立业,敢于投入,靠农机增收,靠农机发展。先后购置了水稻插秧机20台、小四轮拖拉机以及整地机、播种机等配套农具。2009年,李兴申实现机械插秧1200余亩,收入可达15万元。存在问题

1、农用油料涨价,使得农民和农机大户难以承受的了。随着农用油料涨价,农机作业成本提高,机耕费上涨,农民用机的积极性下降。导至农机作业水平下降,农机户效益下降。

2、质量问题,在部分主机和农具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在时影响农田作业,给农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特别是农机具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和信誉,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王庙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篇2

1 认真总结经验, 努力发挥农机化示范区的作用

何谓示范区?顾名思义是先行的试验区域, 其发展成效能当后来者之典范, 其经验做法能给后来者以启示。浙江省开展农机化示范区创建工作, 其初衷就是要通过示范区先行先试, 探索农机化发展的新模式和运行机制, 为面上农机化发展提升提供经验做法。目前, 全省已经形成余姚、诸暨、义乌、路桥等4个部级示范区, 以及萧山、鄞州等11个省级示范区的覆盖面。多年来, 各试点单位按照部省建设要求, 因地制宜, 大胆探索, 积极实践, 取得了很大进展和可喜成绩, 并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1.1 示范区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 推进农机化发展必须加强规划指导

科学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各试点单位按照部省要求, 因地制宜科学编制示范区建设规划或方案, 理清建设思路和方法, 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 使农机化发展与地方农业产业实际相互适应, 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 确保了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各地要认真学习这一经验做法, 高度重视前期规划工作,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及时研究制定阶段性计划、中长期规划, 提高农机化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1.2 示范区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 推进农机化发展必须开展“大合唱”

农业 (农机) 部门力量有限, 单枪匹马搞农机, 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必须借助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力量“打会战”。而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正是这样一出“打会战”的生动样板和实例。萧山、鄞州、诸暨、义乌、路桥等地专门成立由政府领导挂帅、多部门参与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 形成全方位联动的工作格局, 有效保障了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力度。萧山、瑞安等地还专门出台农机库房用地政策, 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比如萧山规定服务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农业服务经营主体, 可根据需要申请使用不超过0.067 hm2的设施农用地。正是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 才使得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能够及时有效落实, 才确保了示范区建设能够有声有色开展。

1.3 示范区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 推进农机化发展必须争取各方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农业工作尤其需要各方资金的支持。多年来, 各试点单位各尽其能、各显神通,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投入, 吸引社会资本投资, 借力金融信贷支持, 有效保障了示范区建设的资金来源, 确保了示范区建设“有米可炊”“有钱可为”。比如诸暨市积极争取财政支持, 每年用于农机化发展的地方财政扶持资金都达到1 500万元以上;路桥充分利用工商业发达的优势, 吸引15家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和农机化, 投资总规模达1.3亿元;瑞安、平湖分别出台大中型农业机械抵押贷款、贴息贷款政策, 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资金短缺问题;等等。

1.4 示范区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 推进农机化发展必须勇于探索创新

没有创新, 就是一潭死水, 就会思维僵化, 就将停滞不前。多年来, 各试点单位在探索创新上下了大功夫、花了大精力, 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动力、注入了生机, 可以说是示范区建设中最大的亮点和收获, 也是今后工作中必须坚持的方法。比如义乌、桐乡等地率先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设, 平湖借鉴汽车4S店模式成立全省首家农机4S店, 是农机社会化服务创新的有力实践者;鄞州率先探索开展以信息化管理、自动化控制和无人驾驶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农机建设;龙游积极探索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机制并成为全国水稻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为农机化技术创新与示范提供了积极有益的经验。

1.5 示范区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 推进农机化发展必须走整体推进路子

经过近1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 浙江省农机化发展已经迈上新的台阶, 实现了从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的跨越。农机化发展已经不能再停留于小打小闹的阶段, 而必须大张旗鼓甩开膀子干, 也就是要从零敲碎打的粗放式分散式发展向集约化区域化整体推进的发展方式转变。这方面宁波做得比较出色, 区域整体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给其他地方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模式, 鄞州区云龙镇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更是达到95%, 可以说全面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与此同时, 各示范区坚持走产业协同整体推进路子, 在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 因地制宜探索推进主导产业机械化发展, 比如东阳适应产业需求打造了畜禽养殖、果品、茶叶等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

2 进一步鼓足干劲, 再度掀起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新高潮

实践证明, 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是促进新阶段农机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是走浙江特色农机化道路的生动实践, 农机部门必须进一步振奋精神, 鼓足干劲, 切实有效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为全省农机化发展做出榜样、提供示范。15个部省级农机化示范区是排头兵, 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其他地方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借助先发带后发的推力和后发追先发的压力, 大力创建农机化示范区, 积极打造农机化发展示范样板。

农机化示范区作为示范样板, 要成为“四个典范”:一是建成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具有较强依法行政能力的农机化管理典范;二是建成技术先进、装备合理、特色突出、具有较强示范带动能力的农机化科技创新典范;三是建成覆盖面广、服务能力强、经营机制灵活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典范;四是建成农机安全监督、教育培训、维修管理等全面、协调发展的典范。再通俗点说, 就是各项工作和农机化发展水平都要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围绕这一要求, 下一步要继续发力, 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紧密结合农业“两区”建设, 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见效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是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平台、主抓手, 也是政策、服务、资金、人才、管理等资源的集聚区。要紧密结合“两区”建设这个大平台, 推进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 既充分利用“两区”的优势资源, 又积极为“两区”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农机部门要主动参与“两区”建设的规划编制、计划制定、管理服务和考核验收等工作, 主动向“两区”整合倾斜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资源, 使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与“两区”建设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考核, 确保“两区”建到哪里, 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跟踪到哪里。同时, 各示范区分布在不同的区域, 各地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特点不尽相同。在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中, 要在打好根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实效、突出特色的要求, 坚持农机化创新, 在农机化发展上干出本地的特点和特色。

2.2 紧密结合农机结构优化调整, 提升农业全产业机械化水平

从当前看, 粮食生产机械多、主导产业生产机械少, 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高、主导产业机械化水平低的“一头大、一头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机化和现代农业发展层次的跨越提升。各地要围绕农机结构优化调整, 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 在继续保证粮食生产机械发展需求的前提下, 更多地发展主导产业机械装备和设施农业, 进一步缩小粮食与主导产业之间的机械化发展差距。下一步, 要坚持生态导向, 重点围绕畜牧业转型升级, 加快自动化喂料系统、场舍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备的示范推广, 推动规模养殖场设施改造升级, 提升高效健康养殖水平;围绕发展旱粮保供给, 引进推广适合旱粮生产的新型高效农机具, 提升旱粮生产机械化水平;围绕茶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茶叶采摘、加工及茶园管理机械的示范推广, 提升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围绕菌果蔬等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食用菌生产加工设备, 以及果蔬播种、育苗和移栽机械的示范推广, 提升菌果蔬等生产机械化水平。

2.3 紧密结合农业全产业发展, 推进农机农 (牧) 艺融合

农机农艺融合问题直接关系到先进农机装备和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之所以实现突破性发展, 关键是农机与农艺的有效融合。而目前油菜、旱粮和其他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水平, 最大的阻碍也就是农机农艺融合度不高不深甚至不相融问题。各地要以农业全产业协调发展为目标, 以主导产业为重点, 扎实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工作, 进一步提升农机化发展的科技支撑力。要及时开展一次“自我体检”, 看看是否有没做到位的地方, 比如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和相关产业专家小组有没有成立, 融合示范区有没有建设起来, 技术体系是否完善, 工作机制有没有建立并有效运行等。然后再针对存在的问题, 想办法、谋措施、补短板。

2.4 紧密结合全产业链模式, 提升农机服务产业化水平

产业链完整度不足是当前农机服务业的一大突出问题, 也是导致农业生产各环节机械化发展不平衡和农机服务业效益不高的根源所在。要适应“大农业、大农机”的要求, 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业, 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 先从劳动密集型环节抓起, 再逐步发展到农业生产的全环节, 努力打造“大服务”格局。要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 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上下游产业链建设, 引导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资源的整合和对接, 努力培育建设一批产加销一体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服务主体, 配套水稻育秧、粮食机烘、农机维修、产后加工等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 提升农机服务产业化水平。

2.5 紧密结合平安农机建设, 实现农机化工作齐头并进

发展农机化, 必须坚持两手抓, 一手抓农机产业发展, 一手抓农机安全生产。既挖掘农机资源潜力, 做足农机产业文章;又加强农机安全管理, 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把技术推广、质量管理、信息服务和安全监理等工作统筹考虑、整体推进。为此, 各地要进一步深化“平安农机”建设, 完善警农协作机制, 推进农机定期免费安全检验工作, 加大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不断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基础, 严格防范农机事故发生。

3 切实强化保障, 推动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有声有色开展

示范区建设关系到全省农机化发展的跨越, 关系到“两区”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各级农机部门特别是示范区农机部门务必高度重视, 全力以赴, 采取得力措施, 切实把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3.1 进一步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督促指导

各级农机部门要继续把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摆在突出位置, 紧紧抓在手中, 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研究和指导, 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由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组织领导机构, 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指导, 尚未建立的要抓紧建立。示范区建设“验收了”不等于“建成了”, 绝不能放松力度、虎头蛇尾。省农机局要切实加强跟踪服务和督促指导, 对那些重视不够、领导不力、措施不到位、不能发挥示范作用的, 该撤销的坚决撤销。

3.2 进一步争取示范区建设扶持政策措施

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主要依靠地方建设, 所以离不开政府与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要加大对示范区的宣传力度, 争取当地政府对示范区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同时, 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沟通与协调, 积极争取各方面扶持政策和措施。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入示范区建设, 鼓励、引导广大农民和农机户增加投入, 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 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农机化发展力度, 重点要落实与邮储银行、与安信保险公司战略合作协议, 切实解决好融资难、担保难、保险难的问题。

3.3 充分发挥好示范区创新和示范带动作用

王庙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篇3

1.试验示范基地的作用

1.1试验示范是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关键环节 农业靠科技、科技靠农机、农机靠推广,而推广就要抓住试验示范这个关键环节。实践证明:试验示范是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基础性工作,贯穿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始终,只有在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才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促进社会进步,从而实现科技兴农的战略方针。

1.2搞好试验示范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是农机推广的必由之路 农机推广人都懂得农业机械具有独特的区域适应性特点,好与坏的标准是在实践中得来的,只有广大推广技术人员在试验示范基地的反复试验、对比,才能优胜劣汰,优选出适应本地的农机新技术。要建立有一定规模的试验示范基地,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装备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样既可提高试验示范效果,又可以点带面,一举多得。

1.3试验示范基地是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阵地 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就是农机新技术展示、引领、吸引、带动的窗口,是为农民树立的样板,从科技成果研发到应用于农业生产需要这个过程。农民是朴实的,讲究眼见为实,也只有让农民从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起的试验示范所取得的增产增收的实效中得到启发、教育,让农民认可,他们才能消除疑虑,放下戒心,才能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自愿主动地接受新技术。由技术推广部门请求农民干到农民自觉自愿地干,这是内心思想的一个完全的转变,从而能够心情舒畅的和推广部门一起干,这为新技术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推广工作成功的重要条件。

2.搞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农机农艺联动

要建设高质量的试验示范基地,必须是农机农艺专业人员亲亲操作,目的是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详实的试验数据,也只有拿出准确、详实的数据,才能有理有据地论证新技术的适应性,为推广下结论。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关系到新技术推广的成败,关系到广大农民增收与否的问题。

农机农艺专业技术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再通过亲身的一系列操作,必定是有所体会和感悟,而且掌握了可贵的第一手数据材料,为试验示范后的总结论证提供了真实准确的数據。农机农艺专业技术人员只有在试验示范中亲历亲为,才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找出正确的结论,指导以后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才能有据可依,为成功推广消除了疑惑。

3.搞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前提是农机农艺的真正融合

农机农艺要融合。首先,农机农艺技术推广部门要融合,就是农机农艺行政管理机构要合并,变成一家,一个政令,共同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才能解决上述的矛盾和问题,消除障碍,使农机农艺两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证农机农艺新技术的示范推广走上康庄大道,使农机农艺新技术快速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使科技成果快速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农民的增产增收服务。

上一篇:(安监总政法〔2010〕183号))安全生产监管年度执法工作计划编制办法下一篇:中秋节安全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