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 研讨稿(精选10篇)
角的度量 研讨稿 篇1
《角的度量》是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二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和本单元信息窗1《线的认识》和《角的再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综合考虑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依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确立如下学习目标,确定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并会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能读出准确度数,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能使用角的符号表示角,记录角的大小。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体验量角的本质和内涵,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中与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具体的实例,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并能使用量角器进行正确度量。
难点:利用量角器测量各种各样的角,准确、快速读出角的度数。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本情境导入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1.激活已有经验。
通过对长度与面积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复习,激活学生相关的已有经验,为学生有意义地接受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打下基础。这样的引导,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是十分有益的。
2.引出计量角的单位
设计意图: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引出计量角的单位,使学生明确计量单位的本质,即是选择一个相对比较小的部分作为标准。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能从更上位的角度认识测量的一般方法。
3.认识量角器。
在引导学生明确量角器作为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后,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通过交流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在量角器上找出指定度数的角,实际上是为了在量角器上正确地读数作准备的。
二、探究量角的方法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量角、生交流方法、师生总结归纳方法的环节,让学生从尝试体验中掌握了量角的方法,而且还成功突破如何选择内外刻度这一难点。
三、巩固内化,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水平的差异,我设计了具有梯度的层次性练习,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四、总结全课,强化理解 :此环节设计数学小资料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角的度量教案 篇2
陈格
一、翻转课堂,自主学习
同学们,之前我们在家通过视频,已经学习了部分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播放视频,视频内容:1度角,认识量角器)
二、小组学习,讨论质疑
现在根据你在视频中的所看所学,以及你手中的导学案,与小组成员说一说1度角是怎样产生的,以及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三、互动学习,尝试读角
1、什么是1度角?
现在那个小组愿意派出他们的队员来说一说1度角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借助导学案叙述,教师再次播放其过程)
老师也画出了1度角,请你来看看,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是的,很小,每一个角都可以由这样的1度角组成。例如这个角,(播放动画)这个角几度?5度,你怎么知道是5度?是的,这里由5个1度角组成,所以是5度。
现在我想要知道这个角是几度,就是要看?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0度 所以1度角就是我们度量角的单位。(30度),要想知道这个角是几度,你会怎么做?可是老师不想画了,那怎么办?用量角器。是的,我们需要一个有很多1度角组成的工具,也就是你们所说的?
为了很快看出是几个1度角,所以我们标上刻度。(我们想要精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不可能每次都一一去画1度角,所以聪明的人们,就制作成了一种工具——量角器。)删
2、请学生介绍量角器
哪个小组想上台来给大家介绍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请2个同学上台,一个人拿着自己的量角器说,另一个人在大量角器上指一指,老师来操作希沃拖动文字。
中心(这里是量角器的中心,请大家也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找,师在白板上标上文字)
0度刻度线,两条(这里是量角器的0度刻度线,师问这是内圈的0度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预设:生,这一条是起始边,师,起始边也就量角器的?)
内外圈刻度(刻度从几到几)(预设:生,我发现两个刻度加起来都是180度,师,例如40度和140度加起来是180度,这两个刻度,一个在?圈,一个在?圈;生,两个刻度间都相差10,师,你能上来举个例子吗?为什么他们之间相差10呢?原来60和70之间有10个1度角呢)
谁能说一说为什么有内外圈刻度?生:角的方向不同。所以,为了便于测量,量角器有内外圈刻度。
3、尝试读角
现在大家都认识了能够准确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尝试着读角吧。
首先,老师把量角器的中心对准我们角的顶点,使得角的其中一条边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另外一条边,请同学们仔细看了。另一条边从0度刻度线出发,现在走到了这儿,你知道这个角几度吗?30度。为什么?因为另一条边指着刻度线30度,所以这个角就是30度。可是这一条边也指着150度呀?为什么不是150度?原来,角的一边与内圈0度刻度线重合,另一条边从内圈0刻度出发,所以我们所看的是内圈刻度。(预设:生,它是锐角,所以不超过90度,师,这个同学很好,懂得先估一估,既然是锐角,所以我们看的是?)
我们继续移动,现在这个角是几度?90度。现在呢?120度,为什么是120度? 外圈,现在这个角几度?60?为什么?现在角的一边是与外圈0度刻度线对齐,所以我们要看的是外圈刻度。现在呢?上台数一数?133度。所以如果不是整十刻度,我们就要看比130多几格,多3个,也就是多3度,也就是133度。
刚才在读数时,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
如果起始边与内圈0度刻度线对齐,我们就看内圈刻度;如果起始边与外圈0度刻度线对齐,我们就看外圈刻度。
现在老师直接给你一个角,请你认真观察量角器上的刻度,谁能告诉大家,这个角是几度?95度。为什么?
(使用外圈刻度37的角再给一个,为什么?)
所以,用量角器读角时,一定要看清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也就是要看与哪条0度刻度线对齐。
四、感悟步骤,学会量角
大家都会读角了,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着量角。先独立完成答题卡上的第一题,完成后在小组间交流你是怎么量的。
角∠1:内圈45度角。哪位同学愿意大胆地尝试?也请你一边量一边说你是怎么量的。先把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顶点,接着再把其中一条边对准内圈0度刻度线,然后看另一条边对准内圈刻度45,所以这个角是45度。
角2:斜摆放外圈140度。对了,在量的时候遇到困难,可以转动量角器,还有哪个小组的量法不同?(用内圈刻度量,这个小组很聪明,通过旋转量角器,把角的一边与内圈0度刻度线对齐,这时候我们就只要看内圈的刻度,就可以量出这个角是140)除了可以转动量角器,我们还可以转动图形。
角3:图形中短边,为什么延长两条边呢?延长后的角的大小有改变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那与什么有关呢?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所以,当我们遇到角的两条边够不到刻度的时候,要用尺子延长两条边。
我们把刚才的操作过程总结成3点:点对点,边对线,看度数。什么是点对点?什么边对什么线?看刻度时,特别要注意什么?要看的是内圈还是外圈的刻度,看内圈还是外圈取决于?与哪条0度刻度线重合
现在请大家在答题卡上测量剩下几个角。
教师拍照上传到大屏幕上,请小组成员汇报你们的测量结果,并上台来说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角4:外圈25度角。角5:内圈83度 角6:五角星
五、联系生活,感悟数学
风筝比赛
放风筝比赛时,规定用30米长的线。比哪个风筝放得最高,只要把每根风筝线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分别量出它们与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度数。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比哪个风筝高,我们不可能爬上去量,聪明的人们就通过测量与地面的夹角来比较,角度越大,风筝飞得就越高。所以啊,生活中还有许多像放风筝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度量角来解决。
足球队员踢球
请大家继续往下看,足球比赛开始了!最激动人心的就是临门一射,如果你是足球运动员,你愿意在哪个点射门,更容易进球呢?为什么?
为什么越中间越容易进球?大家看
你能用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吗?
射门点越中间,它与球门形成的角越大,也就越容易进球。
六、总结
量角有什么用
角的度量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一、课前复习
1、填写角各部分的名称
()
()
()
2、请写出下列各类角的名称
()()()
二、新知自学
1、观看视频,了解1◦角是怎样产生的。
人们将圆平均分成_________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_______度,记作_______。
2、观看视频,认识量角器,并在下图中填写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
()
()()
3、思考题。
为什么量角器有内外两圈刻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卡
姓名:___________
一、量角。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间交流你是怎么量的。
∠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二、量一量。用量角器测量下列各角。
∠4=_________
∠5=_________
∠6=_________
7=_________
角的度量教案 篇3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角及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教学的。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点较大的一个知识点。上节课学生第一次认识量角器,第一次学习用量角器量角,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还不是特别熟练,学习这部分内容为学生牢固掌握角的度量,为后面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测量指定角的度数。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三、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熟练的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1、测量不同方位角,量角器的正确摆放;
2、量角时正确选择内外圈刻度,找准度数。
四、教具准备:教师用的量角器、课件
学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画图铅笔、尺子
五、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六、预设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交流怎样用量角器量角?师课件动画演示,重现巩固方法。
板书:两重一看
(设计意图:第一节课学生练习量不够,量角方法没有得到巩固,知识回生快,用课件动态的演示,可加深对量角方法的理解,为本堂课的练习打下基础。此环节的设计,符合人的遗忘规律。)
(二)基本练习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说出各个角的度,完成P20第4题。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想想说说:这个角是多少度?怎么看的度数?让不同意见学生发表意见。明确量角时把与0刻度线重合的边作为始边,始边对的0刻度在内圈,另一条边就看内圈刻度,始边对的0刻度在外圈,另一条边就看外圈刻度。
学生说出另两幅图上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本题练习主要是解决量角时读准另一条边的度数。学生交流不同的读法,在讨论中加深印象,巩固方法。)
2、量出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完成P20第5题。
先照着图中量角器的摆法量出不同方向的角的度数,初步感知调整量角器量角。
再调整量角器,将0刻度线对另一条边量出角的度数,进一步训练灵活使用量角器量角。
(设计意图:调整量角器、合理摆放量角器量角,对学生来讲比较困难。安排学生将角的两条边分别作为始边,重合0刻度线去量角,巩固了方法,同时真正训练了量角的灵活性。)
3、判断下面的量法是否正确,完成P20第6题,
全班交流,要求学生说出错误的地方,如:第1题点没对齐,第2题0刻度线没对齐,第3题另一条边没有对齐某条刻度线,第4题是正确的
量出各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辨析可以使正确的方法更加巩固。)
4、出示图片,找一找图中的角,量一量。完成P20第7题。
用竞赛形式完成量角后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竞赛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以节约练习时间。)
(三)拓展练习
1、出示边比较短的两个角,量出度数。
学生尝试量角,可以合作。
交流明确:角的边不够量角器上刻度时,因为角的两条边是射线,可以将边先延长后再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允许学生合作,契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2、量出下面每个图形中各个角的度数,说说有什么发现?完成P21第8题。
分工合作,量出四个多边形中每个角的度数。
讨论:有什么发现?(正多边形的每个角度数都相等。……)
(设计意图:本题要量的角较多,分工量出不同多边形的角,为后面的交流,发现规律节省了时间。)
3、探讨:经过纸上的2个点,3个点,4个点……中的每两个点画直线,最多可以画出几条直线?
先画一画,数一数,填一填。
点数23456……
直线数
引导得出规律:N个点,可以最多画N×(N-1)÷2条直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发现隐含的规律,提升学生的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
4、阅读你知道吗?介绍放风筝比赛规则,明白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数学生活化,做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四)课堂评价
小组内互相交流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存在的困难。
七、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练习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篇4
《角的度量》这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是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准备的。这节课中让学生读量角器上的度数是一个难点。根据本班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时拟订了这样四条:(1)认识量角器;(2)会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3)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4)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我认为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主要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在活动中探索,感受数学知识。
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角入手,不仅复习了上节课中有关角的知识,而且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会相信老师告诉他的,但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在教学中,我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操作——验证而得出的结论。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在合作学习中,我自始自终都是作为配角,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組与组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评价,取得正确的结论,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多巡视,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3、在游戏练习中升华,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这节课后,设计了勇夺智慧星的环节,把本节课的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游戏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摆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也多次出现了内、外圈刻度看错的情况。还应该进一步指导学生在量角之前先判断是钝角还是锐角,再读度数,这样就可以避免错误。
课后反思的结果是: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篇5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过程与方法:
1、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2、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直线、射线和角
角和角的度量 篇6
角和角的度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通过生活实际中对角的认识来掌握角的两种概念.
2.使学生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法.
3.使学生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教学重点
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
单位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叫射线?由一点能画出几条射线?如何表示射线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并口答,画出两条射线就可以了.
二、引入新课
问学生图1是小学时学过的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是角,教师板书课题.
1.4 角
1.角的定义:提问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角,你们是怎么认识角的?在生活中你看到角的形象吗?
由学生举出一些实例,如桌面上的角,钟表表盘上长短针之间构成角,圆规两脚张开口后构成角等等.教师说明,角是研究平面几何时常用的一种图形,首先学会定义.
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要明确组成角的两个条件:
(1)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2)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这点叫角的顶点.
从我们想象圆规两脚张开形成角的过程得到另一个定义:
一条射线OA由原来位置绕着它的端点O旋转到另一个位置OB所成的图形.
教师用一教具演示,并画图2说明旋转的边OB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有时称为角内.两条射线为角的边,有时要在边上取一点,就是指射线上的点.其它平面部分叫角的`外部,有时称为角外.
2.平角、周角的概念
由于小学已学过平角与周角,所以教师用教具演示到平角及周角时,提问学生答出两种角的名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3
平角定义:射线OA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成一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平角.
注意直线与平角的区别在于平角要有一个顶点O,还可以从起始位置向终止的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
在讲周角的定义后,说明画图时为了表明是一个周角,可以由起始位置向终止位置画一个带箭头的弧线,并写A、B两个字母表示是两条射线,如图4
3.角的表示法:角的符号为“∠”后面加上表示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的三个大写字母,且角的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1)图2中的角记作∠AOB或∠BOA,读作角AOB或角BOA.
(2)图3中的平角记作∠AOB读作平角AOB.
(3)图4中的周角记作∠AOB读作周角AOB.
(4)问图5(1)中哪是∠AOB的内部?哪是它的外部?
学生可能会犹豫不定,或互相争论,不知道此图答哪一部分为内部和外部.
此时教师说明,今后所说的角,除非特别注明,都是指还没有旋转到成为平角时所成的角.此时,教师在角内画出弧线(图5(2)),说明∠AOB的内部是指有弧线的平面部分.教师随手在图上写出“内部”两字(如图5(3)),除两边和内部外的平面部分为角的外部,教师在图形上写出“外部”两字(如图5(4)),(教师讲课时,不必分四个图画,只在一个图上按讲课顺序写就行了).
(5)当我们的图中只有一个角时也可以用顶点的字母表示,如图2和图5,中的角均可以表示为∠O,读作角O.
(6)问如图6中有几个角,把它们的名称写出来.
学生答出有三个角,分别是∠AOB、∠BOC、∠AOC.
教师再问,这三个角记作∠O可以吗?为什么?此时教师一定要强调,当一个顶点O处不是只有唯一的一个角,不能用顶点的一个字母表示,因为,这样就分不出
∠O是指哪个角.
大家都要记住这个规定.
(7)为了方便,也可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一个角,如图7,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希腊字母α(或其它希腊字母),记作∠α,读作角α.
(8)又可以用一个数字表示一个角,如图8,在角的内部靠近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数字1,记作∠1,读作角1.
(9)在图9中,将三个角分别用数字表示角的名称,注意为了分清哪个字母表示哪个角,要用弧线画分明了,再在弧旁写上数字,则记作∠1、∠2、∠3.
4.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为了更精细地度量角,我们引入更小的角度单位:分、秒.把1°的角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分记作1′;把1′的角再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1′=( )°,1″=( )′.
例1 将57.32°用度、分、秒表示.
解:先把0.32°化为分,
0.32°=60′×0.32=19.2′.
再把0.2′化为秒,
0.2′=60″×0.2=12″.
所以 57.32″=57°19′12″.
例2 把10°6′36″用度表示.
解:先把36″化为分,
36″=( )′×36=0.6′
6′+0.6′=6.6′.
再把6.6′化为度,
6.6′=( )°×6.6=0.11°.
所以 10°6′36″=10.11°.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以下知识
1.角的定义、角的顶点和边、角的内部、角的外部.
2.平角、周角的概念.
3.角的表示法,一定要注意角的各种表示法,必须正确地运用,尤其是3个字母表示时,必须把顶点的字母放在中间.
4.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四、练习
练习1指出图10中以E为顶点的平角的两条边.
练习2
(1)指出图11中有几个角,用三个字母分别表示每一个角.
(2)每个角分别表示为∠A、∠B、∠C可以吗?为什么?
练习3
(1)图12中的角分别记作∠O、∠A、∠B、∠C可以吗?为什么?
由学生答出∠A、∠B可以,∠O、∠C不可以,因为A点和B点处有唯一角,其它不是.
(2)图12中有多少个角,用数字如何表示每一个角?
找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作,其它人作在练习本上.要求学生一定要找全了.共7个角,且要求在写数字之前,要把弧线画分明了.
五、作业
1.阅读课文,复习以下问题: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
(2)怎样表示一个角?用三个字母表示时要注意什么?
(3)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角或周角?
2.作以下各题:
(1)如图,D、E分别是BC、BA上的一点.
①∠ABC与∠DBE是不是同一个角?
②∠ABC与∠ACB是不是同一个角?
(2)分别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图中∠1、∠2、∠3、∠4、∠5、∠6、∠7、∠8.
(3)如图,AOD是直线,图中小于180°角的角有几个?是哪几个?
(4)①在∠AOB内任取两点C、D作射线OC和OD,写出共形成几个角,并用大写字母表示出来;②在∠AOB的两边上分别取点E和F,连EF,以E点或F点为角顶点的角有几个?分别表示出来.
(5)在∠DCE外部取一点F,使F点在CD的反向延长线上,用数字表示法,表示所有的小于平角的角.
3.阅读1.5节课文并与1.3节课文对比,思考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7
时间
10.24
地点
录播室
主持人
主备人
主题
角的度量
参会成员
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准确理解1度的概念,准确认识量角器,能熟练使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等方式认识量角器,通过重叠角掌握量角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严谨操作的精神。
重点:理解1度的概念,认识量角器,熟练使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
难点:重叠角掌握量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量角器,三角板,大小相等小角若干。
教学活动设计:
(一)通过准确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明确认识度量角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1和∠2,问题:∠1和∠2哪个角大?学生会比较容易地说出∠2大
2、教师追问:大多少?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必须要知道每个角的大小]
师:用三角板中的角比一比,看能不能知道∠2比∠1大多少?
3、师总结:看来需要一个合适的工具精确度量每一个角的大小,才能知道大多少。
4、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度量角的大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度量角。]
(二)理解1度的角
1、师:测量长度要确定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确定面积单位,测量角的大小要用什么做单位呢?
师课件介绍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一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做1°。
[设计意图:完成教学目标,为后面的度量角做准备。]
(三)认识量角器,在量角器上找角
1、师: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制成的。
2、观察量角器
师:认真观察量角器,你从量角器中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中心
0度刻度线
其他刻度线
角
如学生不能说出角,则教师提问:你能从量角器中找到角吗?
3、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打印的量角器的图案上画出不同的角(学生随意画)
全班交流:你发现这些角都有一个共同点了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所有的角的顶点都在中心
师:你画的这些角是多少度?
组内互相研究,全班交流,得出结论:一条边是0度刻度线的角,直接看另一条边就知道角的度数了;如果两条边都不在0度刻度线上,两个度数相减,就得到角的度数。
4、学生在量角器上用笔比划出有一条边是0度刻度线的角,画得越多越好,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利用度量的叠合性来量角,需要在量角器中准确地找到角,从而降低量角的难度。]
(四)度量角
1、师:度量角很简单,只要我们能够在量角器中找到与已知角重合的角就可以了。学习纸上画了很多角,请你度量出它们的度数,然后像老师这样标出角的度数。(教师出示标度数的方法)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汇报:比较一条边是0度刻度线的角与已知角重合两条边都不在0度刻度线上的角与已知角重合,哪种情况更容易读出角的度数(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一种情况更容易读出角的度数)
师:那么,老师建议大家以后都用一条边是0度刻度线的角与已知角重合[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找到度量角的最优化的方法]
2、纠错:教师展示同一个角但却因为看的外圈或内圈的不同,导致出现度数不同的情况。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汇报。
明确认识:外圈的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就看外圈的刻度,反之,则看内圈的度数。
师提醒:度量角时“重合要仔细,度数要看准”(板书)。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强化学生的正确认识。]
(五)巩固练习
教材41页做一做
(六)巩固提升
练习七第4题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七)师生梳理、总结全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课堂评价
本节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课后完成练习七第3题。
修改栏
引入新知
重点知识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篇8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能在量角器上找到相应度数的角,进一步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加深对角的意义的理解。
2.在独立探索和与同伴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的方法,能正确地量角和画角,体会度量的本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画角和量角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内外圈刻度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量角器、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迁移,引出问题
1.回顾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结论:准备好测量工具直尺,用直尺的零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这条线段的长度。
2.引出问题。
如何测量角的大小呢?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如何测量角的大小呢?
1.认识量角器
(1)请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后汇报。
①量角器上有两排刻度,分别叫做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②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中心点两边各有一条零刻度线,分别是内圈零刻度线和外圈零刻度线。
③量角器是一个半圆形,这个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个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度是角的计量单位,记作“°”。
2.找角
(1)自主探究:你能在量角器上出50°和140°的角吗?
(2)组织学生交流:如何找到50°和140°的角?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3.量角
课件出示教材26页∠1和∠2,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呢?
(1)估一估,说说你是怎样估的?
(2)量一量,说说你是怎样度量的?
(3)组织交流。
(4)师生小结角的度量方法:
量角时要做到两个重合,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读度数时,如果用的是内圈的零刻度线,就读内圈刻度的度数;如果用的是外圈的零刻度线,就读外圈刻度的度数。
4.画角
(1)学生尝试利用量角器画一个60度的角。
(2)学生交流画角的方法,提出画角时遇到的问题。
(3)师生小结。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先估一估下图中角的度数,然后量一量,你估得准吗?
2.画一个115°的角。
四、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角的度量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地位
《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
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逐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综合考虑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立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1度角的认识以及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与操作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二、说教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本课时我力图在结构上有所突破,改变了惯有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从而采取了“以情动人、以境吸人、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其各个环节也利用了直观教具创设“情境”,加强“合作”,让学生在愉悦与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更深层地领略角度量方法及比较角大小的概念。
三、说学法
我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合作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在通过创设情境的趣味性,既让学生感到好奇,又倍感亲切。在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时,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后进行全班交流,集体合作的方式。在探究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时,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动手、动脑、动口,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操作的技能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质疑促趣,引入新课
师提出: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的呢?引导学生回答: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1和角2谁大?谁小?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须知道它们的大小,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动机推进新的学习内容——角的度量。
(二)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用小角量角: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黑板上有两个角,角1 和 角2 ,猜一猜: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呢?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接着提出: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比一比、检验一下呢?
教师接着出示一些大小一样的小角: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用小角量角的验证,并进行活动反馈,让学生实践体验用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方法。
在交流反馈时,教师意识的提出,用这样方法小角一个一个是零散的,量起来是比较麻烦的。我们能不能发明一种方法,比用小角的方法更加精确,又不那么麻烦,更加方便?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由 教师提供材料,学生利用材料,了解比较角的大小除了度量以外的其他方法。使得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但是比较又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同时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用统一的度量单位(小角)来进行比较的优点与重要性;通过比较,感受小角这个单位是不够精确的,在数学中还需要引入更加精确又方便的方法,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
2、导出量角工具:
在上个环节的基础上,我用课件演示18个小角拼成的半圆拼成半圆的过程。并引导提问:大家仔细看这是一个半圆形是由多少个小角组成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中心的一个点就是这18个小角共同的顶点。让学生运用这个工具量角,学生自然发现用这个工具量角会出现有的角多出一点,有的角会少出一点,也就自然而然的体验出只有把小角分细一点、小一点,量角才更准确。
本环节通过学生“成功”的探究与比较,让学生感受到用半圆工具“量”的方法确实很方便,也比较准确。通过“失败”的探究再比较,学生再次感受到“分”得还不够细,还要再细致一些。层层抽丝剥茧,越来越接近精确的量角工具;使得量角工具的出现是呼之欲出、水到渠成。比较的方式方法越来越精确,同时也更加符合人们探索知识的过程。
3、认识量角器。
我告诉学生:为了精确的分出角的大小,我们就把半圆工具里的小角,平均分成10份,一个小角被分成了10个小小角(课件演示)这样,整个半圆就被平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 一个小小角就是1度,这个一度就是我们计量角的单位,用小圆圈表示。我和学生共同写一个一度。然后问学生:一共有多少个一度?我适时提出180个一度写的密密麻麻的也不好看,为了把它我们可以简化一下。(出示完整的量角器和量角器教具)。结合量角器教具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中心点,内外圈刻度,0度刻度线,90度刻度线)。
在“认识量角器——用量角器量角”这样并行不悖的过程中,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然而又在不断地生成疑问。整个认知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复杂到明朗”,符合儿童的认知渐进过程。问题的不断提出,又不断地冲击着儿童的思维,使得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学完”了量角器。通过手势等身体言语,精确刻画了“从哪里开始量”的问题,不知不觉间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上的重点与难点。接下来我结合课件展示让学生认识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让学生找出量角器上对应的角,
4、用量角器量角。
为了让学生能准确的量角,我有意识把量角的过程分为5个层次来进行:
1、读角的度数练习(课件出示20度、40度、100度、135度)
教师示范在量角器上找出20度角(课件演示),强调若以内圈0刻度线为起始边,则读内圈刻度。学生找出40度、100度、135度角。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明确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外圈的0刻度线重合了,就要读外圈刻度。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就要角的内圈刻度。
2、利用课件出示一个摆放错误的量角器让学生认读,使学生明确量角的要点,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板书(板贴:点重合)角的定点要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0刻度线也要重合。(板贴:边重合)结合课件修正错误的角的摆放。
3、教师用教具示范量角:量上面给出35度的角,边量边说怎样量的,然后教师示范写一个角的度数。
4、学生独立量角完成教材练习3。由学生独立量角,再集体校对。
5、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判断2个角大小是否相同。在学生完成练习后再说一说,通过量这两个角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体验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岔开的大小有关系。
这样设计练习,注重“由扶到放”,由“看图读数——看图纠错——总结方法——拓展知识点”,层层递进,看为练习,实为新知与练习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边练边学”的特点。所有知识点,都是基于学生的探索活动与发现自然生成的,学生“吃”得毫不费力又津津有味。
(三)、强化理解,总结延伸
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同时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用量角器量三角板的各个角的度数,再加起来,看看和是多少,有什么发现?这样一来,学生自己的小结后,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板书设计
10 :1度
方法:1.顶点重合
2.一条边与内圈(外圈)0刻度线重合
《角的表示与度量》教案 篇10
《角的表示与度量》教案
角的表示与度量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认识角的表示. 2.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力和识图能力,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4.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角的表示方法与度、分、秒的换算.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旨在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导,不断创设丰富而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情景,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并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手段,以一个个学生熟知的景点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了解角的特征,启发学生用比较直观的语言来刻画概念的形成过程,使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过程,充分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教育思想.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语:(视频导入)我们的家乡济宁是孔孟之乡,儒学之源,盛世佛都,历史悠久,千年的古运河穿城而过,群英汇聚的粱山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烟波缥渺、水天相连的微山湖蕴含了济宁人高雅不俗的品格,是一座东文西武、南湖北水的旅游文化名城,今天就让一起来寻找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请同学们找到学案上的济宁部分景点分布图,以太白楼为中心,分别过孔府和孟庙作射线,这样就形成了什么图形?(生答:角)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角的表示与度量.(板书课题) 探究活动一: 1、你能用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角吗? 2、角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构成? 3、它们有什么特点? 4、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角的形象吗? 探究活动二: 大家发现有很多角,为了更方便的区分它们,我们需要用适当的方式来表示它们,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92页关于角的表示的内容,独立完成: 1. 如图1中的角可以表示为 . 2. 如图2中的角可以表示为 . 图1 图2 3.将图中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并填写下表. 解题反思: 1.用三个字母表示角时,应 . 2.在 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角的顶点来表示这个角.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谈论,最后选出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究结果. 探究活动三: 1、请用量角器测出∠BAC和∠DAC的度数.并与同伴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2、在生活中,只有度这一个单位是不够的,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角的度量单位:分和秒,并且: 1°的 为1分,记作:1′,即 1°=60′; 1′的 为1秒,记作:1″,即 1′=60″. 3. 我们知道1°=60′,也就是1°是一个60′,2°是两个60′,即2°=60′×2=120′,那3°呢?0.5°呢?1.45°呢? 呢?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由度到分的换算. 4.刚才我们一起完成了由度到分的换算,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由分到秒的换算,并讲解自己这样做的`理由. 1′=_ ___″, 2′=_ _″, 0.5′=____″, ( )′=__ _″; 5.我们知道1°=60′,那么1′=( )°呢?即1′是一个 ,2′是两个 ,即2′=×2= ,那3′呢?10′呢?120′呢?1800′呢?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由度到分的换算. 6. 刚才我们一起完成了由分到度的换算,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由秒到分的换算,并讲解自己这样做的理由. 1″=_ _′, 3″=_ _′, 25″=____′, 180″=__ _′; 7.请同学们谈一谈对度、分、秒之间换算的心得体会,并完成: 1.5°= ′= ″, 7200″=_ ___′=_ ___°. 共享收获:请同学们谈一下自己的收获,与同伴们进行交流. 教师寄语:通过今天和同学们的合作,我再次感受到我们家乡人的文明、热情、睿智,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以今天为起点,朝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就像角的边一样,不断向前,永不止步. 作业:1.基础作业:习题4.3的第2―3题. 2.自主作业:自己编写一道题来检测今天学习的知识. 教后反思 1、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 教材提供的素材、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帮助教师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数学课堂知识的传授应该在学生各种思想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自然的完成,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应以怎样创设合理的思维情境,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为核心目的展开。 2、怎样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思维热情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除了教师的课前准备以外,教师应注意适当的使用激励、讨论、合作交流等手段,要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为目的来综合使用这些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不要肤浅的流于形式为了讨论而讨论和不分对错言过其实的表扬,要用适当的方式帮助暴露其思维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时机促进学生的思维纵深发散。 3、注意改进的方面 学生的小组讨论过程教师要参与,在给学生思维自由和空间的同时,教师应作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保持和学生的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把握时机促进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提升,同时关注困难学生的思维问题答疑解惑,提高其思维效率帮助其保持学习热情。【角的度量 研讨稿】推荐阅读:
角的度量10-24
角的度量09-07
角的度量评课01-05
“角的度量”教学片段与反思12-15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练习题目10-28
角的度量微课教学设计12-10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案05-13
度量方法07-15
测试度量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