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研修的心得体会

2024-11-07

影子研修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影子研修的心得体会 篇1

影子研修的心得体会

------------耳濡目染、硕果累累

理论从实践中来,实践检验理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螺旋似上升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培训的第一阶段,通过名师和教授的精彩生动的讲解,使我们引入了很浓的教学研究氛围中。有人总结的真好,“把复杂的讲成简单的,那是教师;把简单的讲成复杂的,那是教授。”本来平时犹如家常便饭的一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东西,通过教授的分析和讲解,其中的学问还是令人难以想象。比如说,任务型教学中任务两个字是再也普通不过的一个名词。好像连小学生都可以理解。但是在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不是简单的自己要做的一种义务范畴。至今我对任务型教学方法的理解也是不确切和模糊的。但是我知道这种教学方法起源于印度。也是被全世界的语言学习研究者和教学者所认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任务的安排和组织来实现语言教学的目标。还学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方方面面的要素。在初步掌握这些教学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带着疑问、带着观察的心情,本着谦虚学习和交流的态度,以饱满的精神和火一样的热情投入了影子研修的学习活动。

虽然这边的英语教学和我们那边的有些不一样,首先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文化背景和母语不一样,但我也不赞同这边的学生比那边的聪明的说法。客观地讲,我们那边的学生学习英语相对于这边不易,因为传授语言的过程中多了一个环节。所以学生在目的语言方面掌握的自然比这边的学生少一些。但是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得到的可能更多,因为教学本身涉及三门语言。从心理学上讲,一般人的智商都差不都,只有少数的早超和晚超例外。所以我相信我们那边的学生也能学好英语,只要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是能流利地说出三门语言的时候,有些大器晚成和不坚持的无奈。通过影子研修的学习,我领略到了优秀教师流利地道的英语表达能力和高效科学的现代教学方法。这些优秀的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目标。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充分利用和给教学带来的高效率也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以前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在上课时双手放在背后,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课。学生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好多时候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抑制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率也就自然低下。而目前在影子研修期间被我们听过课的老师,在班级里面所扮演的角色完全是服务于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监督和组织者。教学活动本身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做到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感知和体验知识。课堂气氛相当的活跃。

一些教师英语表达流利自然,当然了,我也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所以我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朝着这一方向奋发图强。要为学生创造学习语言的环境,让学生感觉到流利说出一口英语的魅力。从而使我的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之下形成自己的奋斗目标,爱上学习英语,兴趣是第一个老师。一旦学生对英语产生了兴趣,离学好英语也就不远了。

总之,影子研修期间的耳濡目染不仅扩大了我的视野,同时提高了我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所以是硕果累累的收获。我要把学到的东西实践到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提高我自己的教学效率。

西藏山南措美中学(边巴次旦)

于2014年10月24日

影子研修的心得体会 篇2

培训形式主要有参观、听课评课、听讲座三种。

一、在参观中感受,在感受中震撼

我们参观了安西路小学、敦煌路小学、兰炼一小、七里河区王官营中心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大课间活动和社团活动,下面分别就印象最深刻的谈一谈。

(一)品牌校园文化,塑造孩子完美人格。从步入安西路小学开始,给我一次又一次震撼。校园是美的,同时丰富多彩,让我们在感受到美的同时,更感受到爱。

走进教学楼,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浮雕文化墙”,主题就是“恒美”文化。画面内容有古代成语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水滴石穿”、“铁杵磨针”,下面还有黄河、水车、黄河母亲雕像等,主题是“恒者,久也,德之固也”。在体现“恒美”文化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教学楼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层楼梯的台阶都极大地发挥着育人功能。每一阶楼梯的垂直面上都有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提示语,每个楼梯转角处都展示了学生绘画、陶艺、手工等作品,每层楼的角落处都设置了温馨的“读书吧”。每层楼都有文化主题:二楼是礼仪,三楼是“热爱家乡”,四楼是中国国粹“京剧文化”,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 )大课间活 动精彩纷 呈 ,渗透经典文 化。大课间活动大致有三方面内容:首先是转圈跑操。每个班站两竖列,跑操时,一列向前,一列向后转,每列前面一位老师,以班为单位围成圈跑操,形式很新奇,序中有乱,乱中有序。第二项内容是徒手 操 ,有《弟子规 》诵读操、《国 学操》,学生听着 经典诗文,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做着各种动作,不时地跟着集体诵读几句, 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三项内容是各项游戏及体育活动,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班班不同,级级各异,有跳绳、跳竹竿、哑铃操、武术、呼啦圈、健美操、滚轮胎、篮球运球、垒球运送、钻彩圈、前滚翻接力等。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运动中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

(三)社团活动丰富 多彩 ,趣味强、质量高 。每周星期二或星期三下午, 是安西路小学的社团活动时间。在小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各个艺术社团。如科技社团、陶艺社团、绘画社团、合唱社团、剪纸社团、折纸社团、英语口语社团、趣味数学社团、少年法庭、足球社团、编织社团、书法社团、学生乐队等三十几个社团活动项目,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学生的智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每个社团门口都有各自的小导游,介绍活动特色、取得的成果等。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着、充实着、快乐着、成长着、发展着,是学校高质量办学、多角度发展的最终受益者。

二、在听课中享受,在评课中提高

在听课评课活动中,感受了安西路小学的“三互式”爱心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体验了“凝心入境”、“慧心试才”、“疑心促研”、“群心荟萃”、“智心点亮”五步教学法。

(一)班队活动主题鲜明,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在聆听了“蒋永芳班主任工作室”李静老师指导的以“关爱他人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后,我感触很深。整个活动通过诗朗诵、快板、小品、视频欣赏、唱歌、舞蹈、手语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快乐和享受中受到教育。两位小主持人全程脱稿,语言优美、流畅,主持完成整个活动,班主任只在最后作总结讲话,并送寄语。整个活动过程都有优美的音乐相伴、多彩的节目相串,是听者享受美、享受快乐的过程。感恩教育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渗透孩子们的心灵。

(二)课堂教学精彩绝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李天飞老师执教的《百分数的认识》让我感触很深。李老师脱开教材,以学生搜集的百分数为教学切入点,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 让学生自主板书百分数并大致说说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概括百分数的意义,学生的认识水到渠成,百分数的意义自然脱口而出。

整堂课上,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小主人,新知的生成过程也是学生互学、互助、互动的过程,所有新知识都是小组讨论得出的,真正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李老师的这堂课完美地诠释了安西路小学“三互式”爱心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这节课上所展现出来的是“田兰莉数学名师工作室”集体智慧的结晶,令人叹服,这是我这次培训的最大收获: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在讲座中感悟,在更新中发展

(一)“学习金字塔”理论冲击教育理念,转换教学方式。美国缅因州贝瑟尔国家培训中心实验室对学生在每种指导方法下,24小时后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做了调查,得出的结论被称为“学习金字塔”理论,其内容是:“讲授”留存率为5%,“阅读”留存率为10%,“视听结合”留存率为20%,“演示”留存率为30%,“讨论”留存率为50%,“实践活动”留存率为75%,“向他人讲授”和“对所学内容立即运用”留存率为90%。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方式 ,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 ,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学习金字塔”理论可以指导教师转换师生角色,改进教学方式,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二)了解“微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聆听《小谢谈微课》后,我了解到微视频、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生事物频出的“微时代”到来了,由此也产生了“微课”。国内外专家对此都有研究。微课对学生而言,可以拓展学生知识,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的个性化需要,对教师而言,选择一个知识点设计教学,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微课是网络教学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了解微课,会制作微课,对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影子研修的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 幼教事业 “远程研修培训” 体会

随着幼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培训层出不穷,“远程研修培训”对于幼教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有特色、最实实在在的一项培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段段真实的视频,让我明白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过积累、学习、反思、研究、沟通、总结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同时需要具有研究幼儿、研究教学、研究环境、研究家长的能力和设计教育的能力等,这样才能成为最有智慧的幼教老师。

2015年10月至12月,我通过网络参加了远程研修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专家的讲座,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园教师研究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等课程研修培训。专家结合实际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我收获颇丰,领略他们博大精深的教育情怀,感受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深邃和魅力。每听一次讲座,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收获、成长与进步。这些讲座,对于我们普通的幼儿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久旱后的及时雨。这些讲座由面到点,基本覆盖幼儿园教育关注的各个方面和细节,有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解读和拓展,有对新时期幼儿教育形势和专业发展的前瞻分析,有对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研究分享,有对幼儿安全、保健、良好习惯、社会化的探讨交流,有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等教育实践提升能力的方向指导,有对“家园共育,合力施教”的内涵探讨的真知灼见……他们每个人的语音,是那么的温柔和蔼可亲,可想而知,这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备不可少的一点。因此,我领悟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不足和责任重大。“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

一、研修的收获、主要体会、反思

(一)以德为先是教师必备的基本业务素质。幼儿教师的高尚品德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一个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儿园的孩子好像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是他们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一个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取决于启蒙者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为人处世都要做幼儿的表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德为先,正面教育,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同时幼儿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较高的管理艺术,丰富的情感,随时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衡量教师能力的必备条件。教师是文化知识和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只有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思想,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观,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能力为目标,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乐于学习,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尊重幼儿并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新意识,才能为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启蒙教育作用。

(三)敬业精神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幼儿园教师能否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是反映能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前提。幼儿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和引导者,承担着为祖国培育花朵和希望的重大职责。因此,必须具备敬业爱岗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幼儿、爱幼儿园、爱幼教事业,要有奉献精神,在工作中要不计个人得失,对孩子要有像慈母般的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做到爱生如子、女,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努力奉献自己的能力。

(四)认真做好家园配合工作是教师必备的工作方法。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综合性工程,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而是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体,要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仅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家园共育,和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借助家长,社会的力量,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家园联系栏、幼儿园网站、幼儿园宣传板报、老师和家长的微信群等。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方面的信息和方法,做到家园共育,共同教育孩子。

(五)随着远程培训学习的逐步深入,我意识到自己专业上还需学习,成长、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后续学习和整理、反思、总结、提炼的东西也还有很多很多。蓦然回首,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在“国培计划”——宁夏幼儿园转岗教师园本研修能力专项培训中,我又一次完成人生破茧化蝶的瞬间,未来定格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二、对幼教工作建议

由此可见,培训对幼儿教师提升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建议将远程研修培训纳入幼儿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中。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教师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不断推进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必发.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郝秀英.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2014.12.27.

[4]陈志超.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5]李学峰,杨卓.幼儿园教师研究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

国培影子实践研修心得 篇4

我们“国培计划”学科带头人置换研修初中语文班分两个小组分别在淮北市西园中学和梅苑中学进行“影子学校”实践研修。我们十九人被分在西园中学,带队的是淮北市语文教研员张敬邻老师,西园负责接待我们的是曾给我们国培班上过课的常彦龙主任。两位老师都很敬业,接到任务后立即征求我们学员意见,并制订了具体的研修活动安排计划,同时也对学员提出了具体要求。随后,全体学员一致表态,将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听从老师的安排,尊重老师的劳动,真心诚意拜师,全心全意学艺。

实践研修时间为期一个月,除去影子学校国庆法定假日放假,实际待在影子学校的时间只有三周。这三个星期活动内容各有侧重。

第一阶段主要活动内容是听课、评课议课。

秉着学习的目的,我们走进西园,走近西园的名师,走入孩子们之中。我们各位学员跟随自己的指导老师,在课前,参与指导老师的备课过程,学习老师对教材的解读与理解,感受老师独特的教学视角与深厚的理论修养,随堂听指导老师常态课,感受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学习他们的课堂驾驭能力与执教能力。课后,指导老师召集听课学员进行小范围评课议课。通过议课评课,分析不同类型的课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探讨不同类型课的执教方法,评议每堂课在教学后的得失。“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学习提高的同时,我们和指导老师也成了好朋友,大家相互谈理想、论古今、叙家常,使得实践研修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在进入影子学校之前,早就听董奇峰教授说西园的名师多,我十分期待听名师示范课,更期待名师的常态课,因为常态课可以看到更真实的他们,我们也从中可以寻找与他们的差距。在这一阶段,我听的常态课有:高琳老师的《荷叶 母亲》,常彦龙老师的《背影》,代振彪老师的《武陵春》,丁艳艳老师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朱永华老师的《我的老师》。我们还参加了西园中学每周三下午的教研活动,观摩了西园中学的公开课,张萍老师的《秋天》,高琳老师的《蝉》,倾听西园中学老师们的真知灼见,阐述了我们的个人见解,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中,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收获与成长。听课评课之余,我们组成员积极性很高,又到梅苑中学去听了国培学员与他们学校青年教师的同课异构《湖心亭看雪》,还远赴濉溪中心校听了能手班学员上课。

淮北的教研氛围浓厚,教学成果突出,几位辅导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果然极为扎实,常态课也上得有声有色,示范课更是别出心裁,独具一格。

研修期间,西园中学与名师工作室成员特地为我们进行了一次公开教学活动,我们听了西园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朱永华的《我的早年生活》和任明新的《杜甫诗两首》。后来,我们全体学员又观摩了淮北名师李宗玲和丁艳艳的示范课,连梅苑中学的老师也匆匆赶来了,这就是名师效应啊!李老师给我们上的是七年级课文《蝉》,别具一格的导入,以教学生画简笔画激发兴趣,背唐诗引入课题,然后引领学生学生字、读课文、品情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丁老师给我们上的是综合性学习,学生素质高,教师指导有方,为我们以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点了迷津。

张敬邻老师和常彦龙老师都很敬业、很热情,每听一次课都积极组织学员评课议课,让我们在评议中成长,在评议中有更多的收获。虽然每天来来往往奔波于影子学校和宾馆之间,听课坐得腰酸背痛,但是我们觉得值得!这一群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这一群心怀高远的语文追梦人,他们的示范引领,给我们这群国培学员带来了激情!

研修的第二阶段内容主要是倾听专家的讲座报告。

在影子学校研修阶段的.双休日里,我们国培班主任董奇峰教授为了让我们的研修学习内容更广泛更充实,特地安排了几次讲座。我们聆听了淮北名师工作室的李宗玲老师的《班级教育管理》,虽然那天因为停电,她没有用任何课件辅助讲解,但近两个小时的真情讲述却打动了我们每一个学员的心。在此之前,我在西园中学曾多次碰见李老师,一直觉得她孤傲不可亲近。通过这次面对面的交流,从她朴实真诚的话语中,了解到她从一个普普通通不受重视的中师生到成为淮北名师一路的艰辛,我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的经历启迪着我,要想有所作为,必须靠自己,个人的努力最为重要。我们还听了常彦龙老师对于中考试卷解读与教学策略的分析《带着镣铐跳舞》,亳州特级教师吴守涛《班级文化建设》等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影子学校实践研修的最后阶段,是我们学员上汇报课的阶段。

我们在指导老师帮助下,全体学员积极参与实践体验活动,走进课堂,争取每人最少上一节课,有小范围的常态课,也有大规模的公开的汇报展示课。我的指导老师代振彪,曾获淮北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安徽省优质课竞赛三等奖、淮北市首届教坛新星第一名,被授予“矿区名师”荣誉称号,论文也多次获奖,是淮北小有名气的老师。他为人很真诚,教学经验丰富,在他的指导下,我们三名学员精心备课,反复修改教学设计,认真打磨自己的常态课,最终借班上课,努力将前段时间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联系起来。每一次课堂生成,每一回师生对话,都在告诉我们,影子学校实践研修的高效。

我们两组共有七名同学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汇报课,我们组的兰丽媛和马亚丽表现尤为突出,效果比西园中学示范课还要好得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年轻的兰丽媛,上进好学,主动承担汇报课任务,课前广泛征求意见,甚至专门乘车去濉溪请教语文教研员朱维东老师,博采众长。她的亲和力特强,把整个课堂气氛调动得极为活跃,直到下课,还有一群孩子围在她身边要求回答问题。她的出色表现博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赏。这一情景深深震撼了我,十几年前的我不也有那种热情吗?从什么时候起,我的教学热情渐渐消退了?这次国培,让我重新振作了精神,我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的过我的下半辈子,在语文教学路上,我要踏踏实实地从头做起。

近一个月的如影随形,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影子”老师的魅力和风采。通过拜师学艺,我们有幸全方位、近距离观察、感悟了名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通过老师手把手、一对一、点对点地指导与传授,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不曾有的知识。老师们严谨治学的态度,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课堂独特的思维与视角等会使我们终生受用。特别感谢董奇峰教授、张敬邻老师和常彦龙老师,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在研修期间,只要是有益于我们学习的一切机会,都替我们积极争取,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理论和实践知识。

“影子学校”实践研修告一段落,我们国培的行囊显得更加丰满和充盈,因为是“影子”,我们敏锐地体察到自己的不足;因为是“影子”,我们跟随榜样步履加快;因为是“影子”,我们要更加勇敢地走出来,在阳光下呼吸,在春日里绽放,成为真正的学科带头人,让我们安徽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因为我们而精彩纷呈!

影子研修的心得体会 篇5

唐铃

时间过得真快,一个月的“影子研修”培训结束了。在即将告别我的“影子学校”-----鹅岭小学和导师们时,回顾这一月的培训学习,特将我的收获与反思总结如下。

一、学习实践辛苦,收获颇多倍感幸福。

我们小组的八位学员与接受了教师进修学院安排的“学习培训”“观摩感悟”“实践体验”“交流展示”四个研修阶段的培训学习。

在“影子”研修第一阶段,我们不仅接受了区教师进修学院对大家的专业素养摸底测试,在150分钟时间内,我们接受了数学学科知识、教学案例分析与设计、试卷分析和教学设计四大板块的测查。这是我平生头一遭接受如此全面的专业素养摸底测试,幸好答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还在导师的带领下,一道深入“影子学校”课堂,陆续倾听了鹅岭小学教师们的常规课、示范课、研究课和竞赛课。课堂上,教师们耐心地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真诚地倾听每位孩子的发言;微笑地面对每位学生;主动“蹲”下来与孩子们一道探究知识……这无不体现了课堂上“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带动了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在“影子”研修第二阶段,我们积极地参与观课议课,围绕生本课堂,感悟了“三课”特点,不断思索如何完成课堂的有效性,观摩了数学课堂中怎样改进教学方式。“以生为本”是未来数学教学的灵魂,九龙坡区率先引领各校进行“生本教育”的研究,且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形式下,九龙坡区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为学员们提出了“四个问题”——“一堂课让学生获得多少?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让学生怎样获得?是否让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也就是分别研究内容目标、课堂效率、学习方式和课堂评价四个问题。带着这四个问题,学员们分赴到谢家湾小学、建设二小和田坝小学三个赛点去观了三天的赛课活动。观课的赛课内容有《9的乘法口诀》,《倍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商的变化规律》、《复式条形统计图》、《组合图形面积》、《梯形的面积》、《扇形统计图》、《折扣》等10个课题,且皆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比赛,这也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12月3日,我们又到高新区实验一小观摩了以“以人为本,减负提质”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观摩后,大家不由自主地针对各教学环节开展了议课活动。学员们感受到“生本课堂”所带来的全新变化,让学生感受了快乐幸福的学习生活,全面展示了数学教学的艺术美。

在“影子”研修第三阶段,我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了实践体验活动,人人上一堂实践课,感受生本课堂的本质,体验有效课堂的实质,感悟教学策略实施的技巧,并带着自己研究的小课题思考学员的每节实践课。教学设计中,我们注意了教学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更有厚度。课堂上重视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始终围绕学生身边的事来研究学习,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是数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力争把数学教学变成了学生经历的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探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主动,学生在积极主动探究中获得发展。课堂上,教师大量采用同桌讨论,小组合作等合作方式,同样没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学习方式,教师们很好的将两者有机结合。小组代表大胆上台讲述探究中的发现,师生们则耐心的倾听代表的发言。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的说、想、做等活动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能力。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学生灵感有了发挥的空间。教师充分利用数学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主动追求数学美。课堂上要彰显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个性得以飞扬。

在“影子”研修第四阶段,我们着重围绕小课题研究,共同设计实践展示课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小数》。大家根据课题,先各自解读教材,设计教案。再集中讨论设计中的问题,达成共识。最后由一名学员实践上课,大家观课议课。不断修正,设计出一堂比较满意的精品课。

影子研修,大家均有收获,累并快乐着!

二、实践研究繁忙,反思深刻倍感欣慰。

一个月的“影子研修”,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得丰富多彩。不管是观导师们的常规课和青年教师的竞赛课,还是亲身参与实践的课堂。研修学习后我也在不断地反思:

教学要定“准”目标,不要“畏”教材,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时多思考教学要求是否适合学生,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中是否给足了孩子探究学习的时间,课后是否帮学生搭设好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空间;教学中是否关注到了课堂中的每位学生;教学后是否给学生传授了有价值且终身受益的知识。

教学前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找准知识生长点;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带着思想进课堂,找准切入点、选好角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来确定学习内容和方式;在教学中尽量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提供很好的学习素材和学习资源;努力引领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有信心学好数学,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佳发展,让人人均获得不同的优质数学教育。

影子研修总结 篇6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干沟小学

李亚杰

二0一四年十月八日,我们通化县国培班的九位老师在通化市教育学院管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通化市胜利小学接受影子培训。回想这一个月,我也真心的感谢胜利小学的领导和老师对我们学员的热情关怀和照顾,使我们这一个月来的每一天都有新收获,每天都在感知、感悟、感谢中得到充实。特别要感谢王涵老师,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使我对新课标教学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现将影子培训情况作以小结:

在“影子”学习的第一阶段,我们在基地校跟随王涵老师,就教材解读、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研修。从学习课标、了解教材体系、通读整册教材到细读本节教学内容;从明确教学目标、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到具体安排哪种教法、学法;使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缩短和填补了理论指导和现实教学中的差距和矛盾。王老师还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地与我们分享。在此期间,我们身入到班级听王老师讲课,课堂上,王教师耐心地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真诚地倾听每位孩子的发言;微笑地面对每位学生;主动“蹲”下来与孩子们一道探究知识……这无不体现了课堂上“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带动了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王老师还及时跟我们一起反思语文课堂教学,她耐心的指导我如何写好课后反思,指导我如何备写导学案,经过一个月的培养和指导,我在教学方法、备课、课堂教学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通过研修学习,我认识到在语文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这里的教师几乎每节课都采用集体备课,每节课都有课后研讨,她们认为知识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教师只起引导和帮助作用。因此,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他们在课堂上还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思考的状态。从而使我真正感受到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我们在基地校不但跟随导师一起上课,还跟随导师一起参加集体备课。从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了解到集体备课的整个过程,从课时划分,到精备课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我认识到语文教师应重视锤炼教学语言。教师传授知识,教育学生,主要靠语言来实现。我发现,这里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注重对语言的锤炼,课堂上教师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就能避免讲师课堂,使师生产生共鸣,就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进而打动学生的心。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注意准确性、又要使其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有激情、有鼓动性。

通过和老师们一段时间的深层接触后,我才知道,他们的教学艺术从何而来,是时间,是精神,更是同事之间的互帮互促,更是他们的自我反思;她们的教学质量从何而来,是辛勤,是耐心,是无怨无悔的奉献。这一切的一切,使我无处不体会到胜利小学的老师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浓浓的情意。

“影子”研修第二阶段,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各基地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陆续听取了各位影子导师的阅读教学,识字教学,作文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示范课,从导师们的教学研讨中,我们明白了各种类型课的备上方法,知道每一种课从哪里入手,怎样操作。在佟江小学葛洪波老师“我这样教学生作文”的教学研讨中,我收获颇丰。从这里我知道了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写不出作文,为什么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葛老师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学生作文的指导方法:1,教学生学会选材,要让学生写与要求有关的、典型的,亲身经历的内容,这样学生才会有内容可写,在此同时还要重视口语交际课。

2、教学生怎么写,要在分析课文时教给学生写作顺序、写作方法,不同的文章教给学生不同的写作方法。

3、要充分利用教材,读写结合,分散写作难点。

4、要重视学生的积累,不仅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更要重视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葛老师的讲座帮我们解决了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使我们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能够有法可遵,这也是我们的学生的一大幸事。

在“影子”研修第三阶段,我们认真参与了实践体验活动,人人上一堂常态课,感受生本课堂的本质,体验有效课堂的实质,感悟教学策略实施的技巧,并带着自己研修成果来思考来探索。课堂上我们尽量把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育探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主动,学生在积极主动探究中获得了发展。教师在课堂上也尽量为学生的说、想、做等活动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能力。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学生灵感有了发挥的空间。

为了要完成中年级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节展示课,我们小组老师集体备课,再集中讨论设计中的问题,达成共识。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打磨,最后由学员张立坤代表大家在全市影子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交流活动中展示,大家观课议课,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个月的“影子学习”,每天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不管是指导老师的常规课还是我们学员的汇报课,还是亲身参与实践的课堂,研修学习后,我都在不断地反思:

教学要定“准”目标,不要“畏”教材,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时多思考教学要求是否适合学生,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中是否给足了孩子探究学习的时间,课后是否帮学生搭设好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空间;教学中是否关注到了课堂中的每位学生;教学后是否给学生传授了有价值且终身受益的知识。

教学前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找准知识生长点;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带着思想进课堂,找准切入点、选好角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来确定学习内容和方式;在教学中尽量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来完成教学过程;努力引领学生喜欢语文,有信心学好语文,让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得到最佳发展。回到工作岗位后,我要向这里的老师们学习,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把此次学到的知识,了解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合理地带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去,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力得到提升,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贡嘎的影子 篇7

我们在最后的几天得到的教训就是“永远别以为可以提前做好一切准备”。

惊惶的日子

我和Jo Kippax一起在全世界攀登、探险有10年了。经过这么长时间,我们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同伴关系,彼此信任对方的能力和心理素质。我们相信小团队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在危险和成功之间找到一种好的平衡,在狂野的自然之中留下最轻柔的足印。我们在最后的几天得到的教训就是“永远别以为可以提前做好一切准备”。我们本以为每件事已事先安排好,打算喝几口小酒,就抬脚上飞机了。所有从赞助者那里得到的装备、食物等物资都已到达,上周三晚上我们在拉萨的联系人还说会最终带回登山许可证—“没问题,很快会准备好”的12个月之后。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惊惶填满了出发前的日子。我们认为用一个月时间等待从加德满都去拉萨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不想冒这个险。所以又选择了成都。这牵扯到改签机票,重新申请维萨卡的使用,只是对拉萨的电话系统没有用,所以我们的登山许可证不能顺利地传真过来。不用担心—我们五天之内能搭上飞机,四天能幸运地从大使馆拿到护照,我确定这些事能提前办好。

离开前一周我们收到令人沮丧的消息。正当我们打算飞往拉萨的时候,我们接到了那魔鬼电话,整个念青唐古拉山脉东部地区对外国人关闭。似乎是因为发现了两支未经许可的探险队。其中一支英国队伍没有意识到他们拿到的是错误的许可证,并被拉萨方面发现。他们其实还没达到西藏。我们也不能确认其他登山队是否故意申请了错误的登山许可。不管是哪种原因,政府坚决关闭了这一地区。这对我们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说我们安然接受了现实肯定是不准确的。感觉上像是有人掐着脖子硬把我们拽了出去。我们发出上千个邮件和电话看看能否通融一下。当确认事实已经无法改变后,我们困在成都周围,嘴快噘到了天上。坐在一大堆行李中间,痛定思痛和咬牙切齿后,终于发现完全于事无补。过去一年的计划和赞助都变成了白费心机。终于,我们意识到要做个决定,我们可以夹着尾巴灰溜溜地回到新西兰借酒浇愁,但是,我们也可以做一个新计划。

我们的目标还笼罩着神秘面纱,惟一的线索是从几百公里外拍到的照片。未知增加了探险的乐趣,但坏天气让我们无法判断位置,真是让人抓狂。

雷神的祝福

我们是新西兰2004年中国未登峰登山队!我们要申请去川西的偏远地区继续攀登那里的未登峰。大雪山山脉位于辽阔的、历史悠久的青藏高原最东端,是一个以荒蛮出名的传统藏区。贡嘎山有7556米高,尽管有日本和英国的登山队已经攀登过一些山峰,这里仍吸引了众多登山者的目光。海拔6294米的郎格漫因(Longemain)和6380米的达多漫因(Daddomain)仍是未登峰,现在成了我们的新目标。关于这些山峰的资料很少,这让攀登看起来更具挑战性。

大雪山山脉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区,正处在广袤的西藏高原向东部平原剧变的区域边缘,这是印度次大陆向亚洲一侧巨大的地质应力作用形成的难以置信的地形。7000米高平行的山脉把世界上最大的河流分割成四截,河谷分布在山间纵深处。复杂的地形使这里到20世纪初才为世人所知,那时候勇敢的植物学家弗兰克·金敦—沃德和约瑟夫·洛克多次来到这个几乎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地形复杂不是最初的探访者遇到的惟一问题,当时占据这个地区的康巴部落以强悍著称,这些藏族人占据着包括大雪山和周围山谷的广阔地区。看过汹涌的大河、雄伟的山脉、勇猛的藏人,约瑟夫·洛克最后把目光落在了孤傲的群山之王贡嘎山上,他宣布这是世界最高峰。尽管这个说法很快就被否决了,可在中国藏传佛教中这座山被认为是神山,阻挡了很多攀登者登山的脚步,现在周围的很多山峰,包括郎格漫因峰和临近的达多漫因峰都未攀登过。

尽管西藏之梦破灭了,我们仍然要振作精神向前看。剩下的时间都用在成都有关机构办理许可、食物、通行证等等上面。很幸运,差不多过了半周我们就在去往康定的路上了,在那里我们雇了些马驮装备,又花了三四天徒步到大本营。

我们的新计划看起来很不错,并以一个位于牧场的奢侈的大本营开始。不过在漫天迷雾中确定正确的进山路线真是很冒险,从来也没人知道正确的路线。这就要感谢GPS技术了!我们的目标达多漫因和郎格漫因还笼罩着神秘的面纱,惟一的线索是从几百公里外的大雪山拍到的一张照片。未知增加了探险的乐趣,但是坏天气让我们无法判断位置,真是让人抓狂。自从我们开始徒步就一直是阴天,昨晚又下了15厘米的新雪。

到大本营的路上有17匹半马匹(有一只是可爱的小马驹),还有我们的“向导”、厨师以及5个马夫。这些人很穷,但是非常欢快、热情和开朗。我们一起在火堆旁度过了好几个夜晚,今天早上看到他们赶着马走入暴风雪时,心中竟生出几分不舍之情。在这里向导和厨师也是攀登的一部分,这是多么奇妙啊!我们不再是只靠自己登山了。坐在大本营喝着咖啡、吃着大盘的食物简直是超级享受。向导和厨师都非常有趣,小梅还是藏族佛教学校的学生。

前几天,雷神已经赠给我们闪电作祝福,我们也终于第一次窥到了我们要爬的山峰的英姿。没有照片,凭着一张复印的模糊的地图,我们在一片黄色的浓雾中来到了新的大本营。兴高采烈的马夫们卸下装备,我们只是希望旁边的河流就终止于右侧的山脉。

我们在第二个早上就踏着霜花去寻找“我们的山峰”,像兴奋的孩子在打开一辆作为礼物的新自行车的感觉。

我们的山峰

由于对要爬的山峰没有一点儿概念,我们在第二个早上就踏着霜花去寻找“我们的山峰”,像兴奋的孩子在打开一辆作为礼物的新自行车的感觉。我们爬上营地上方山脊的顶部,透过稀薄的空气,郎格漫因环形山的美丽景色终于呈现在眼前。我们拍了一通照片,又研究了一下可能的路线、问题和计划。

白色的郎格漫因峰出现在山谷顶部,翻飞的白云萦绕在顶峰周围。我们愣了几分钟,终于为找到路线而欢呼起来,估计穿过那些冰崖就是通往顶峰的路。达多漫因峰依然保持着神秘姿态,隐藏于美丽的卫峰之间,那些山脊美妙得像新西兰的库克峰一样。郎格漫因轻轻抬了抬她的眼皮,留下惊鸿一瞥。

坦白地讲,郎格漫因是座险峻的、令人畏惧的险峰,西山脊遍布冰崖,从垭口往上就是长长的带雪檐的冰脊。达多漫因则更加隐秘,隐藏在群峰之后,不过山顶的奇幻形状很像库克峰的切面—只是长得多也高得多。关键在于两条山脊都要在海拔5800米的垭口建立营地,穿过岩石坡沿峭壁攀登。附近有可怕的活动冰崩带……山峰西侧技术难度不大,景色美得让人怦然心动。其实我们更不愿意看到的山峰只是个“奶油水果蛋糕”的形状,亦或是个直挺挺的死气沉沉的峭壁。

诱惑阻挡不了幻灭。郎格漫因的西山脊上是长长的深雪,里面裹着像硬塑料样的雪球。每走两步就往后滑一下,伴随着高海拔的喘息声和祈祷登顶的喃喃自语。大脑供氧渐渐跟上,美景引起的最初的震撼过去了,直到虚幻的愉悦感重新引诱出我们向上攀登的欲望。很快又有力量了,剧烈的喘息之间,我发誓再爬到一个台阶上方就再也不爬了。停下休息,打起精神。再开始,再绝望。9天过去了,回过一次大本营之后,爬上两个坚硬的雪洞,再鼓起劲登上更高的平台。伴随着“高海拔昏睡症”,一步一步缓慢地移动,经乔博士的鉴定,我们已经到了处女峰郎格漫因峰顶。

天色已晚,周围的山峰在暮色中更加黯淡。透明的蓝天更加深邃生动,南部贡嘎的金字塔型山峰直冲云霄,像是冷风中的祈祷经幡,五色祥云将美好的祝愿带到人间。太阳开始落山了,燃烧着它的轨迹落入昏沉的褐色的西藏高原,指引着拉萨的方向。静立于顶峰,黑夜让人感觉愈发渺小。

回到大本营,尼玛正在等着我们。他来自玉龙县,看我们在他家乡的冰雪世界中怎么样了。传说70年前,一位猎人穿过郎格漫因峰和达多漫因峰之间的山谷,发现了神秘的香格里拉—一个人间仙境。他回到村子去接家里的人,把猎枪埋到冰里做路标。但是当他们回来时,山峰阻挡在面前,仙境般的峡谷消失了。尽管对这一带很熟悉,尼玛还是确信那个人间仙境和他的家乡只有一山之隔。他研究着我们的数码相机和VCD,对那个梦想又生出极大的热情。可惜我们向东山谷的视线被山挡住了,没法帮尼玛证实他的疑惑。他带着熟悉的憨笑和憧憬的目光离开了。取而代之来到我们帐篷跟前的是一些当地人。一个小时后他们还待在那儿,笑着,毫不掩饰对我们的好奇。甚至在这个“轻装之旅”中,我们拥有的财产也比他们一生拥有的都多。财产多,见识可不一定多。当我们问起尼玛他在北京过得是否愉快时,他抬头凝视了一会儿远方,然后回答说“我感觉生活很方便,但是在那里,我没有看到,有哪个人是从心底里真正快乐的。”

贡嘎的影子

秋天很快来到了大雪山,去往达多漫因峰的路上,我们在一条色彩斑斓的山谷中穿行。它把我们引向了另一条艰难的雨沟沟底。厚厚的粉雪覆盖着陡坡,上面松动的石头好像随时会滚落下来,让人不敢大声说话。“你在开玩笑吧”当乔提出要翻过沟顶的山谷时,我们又相对傻笑起来。天气迅速恶化,这会儿该是下午茶的时间了,山脊山裂缝中垂下的五彩冰柱好像在邀请我们前去拜访。

两个早上后,炉子像挑衅似的,怎么都点不着。冰屑从单层帐篷的顶部哗哗地落下来,准确地落入我的脖子。我真想大叫。冻僵的手指伸进睡袋里面慢慢暖和过来。乔在帐篷另一端轻轻打着鼾,我嫉妒得直想把他踢醒。可是今天轮到我做早餐,我只有回过身来继续耐心地和炉子对望,希望把它感动过来。两小时后,我们从帐篷出来,套上外靴。开始爬营地上方的一个陡坡。

踉踉跄跄地爬过最后几米,终于登上了从无人至的达多漫因的顶峰。几乎全天都在耳边呼啸的大风,竟然停了。天气奇冷,浓密的乌云被风吹得像狰狞的女妖,让周围都黯淡下来。峰顶如常见的一样狭长,脐带一般把我们和远方相连。这是非常不明朗的一天,不能确定顶峰在哪里,直到最后时刻。我们筋疲力尽,但是满心欢喜地遥望着云雾缭绕之中的郎格漫因,能站在这些美丽的山峰之巅享受这世间美景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转头向下时暴风雨来了,阳光透过云层照射下来,大地一片金黄色。片刻的停顿带来一片沉默,好像全世界都摒住呼吸,欣赏这金色的阳光。太阳落山了,消失在地平线上,寒冷像巨浪一样把我们包裹起来。大雪山静静地看着我们回头投奔温暖的睡袋,大本营的奢侈生活在向我们招手。

顺利返回大本营, 我们在贡嘎寺呆了几天,这是一个有500年历史的藏传佛教的寺庙。我们在这里花费一些时间去体验当地人民的生活,我们的突然来袭惊扰了他们的山神世界, 相信这会求得他们的谅解。简单的生活和朴素的物质改变不了难以置信的虔诚,他们似乎在精神生活上很富有。这就是我们这次远征最美妙的收获。

影子教师研修报告 篇8

肖玉贤

【兵团二中】兵团二中学习观摩之思

5日,我们听了朱典锴老师主持的集体备课,是必修四之戏剧单元之《窦娥冤》。他首先从戏剧单元安排的意义说起,其实也在揣摩教科书编写者的意图:

1、普及戏剧文化。

2、掌握阅读剧本的方法。

3、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阅读兴趣。接着分析为什么将《窦娥冤》放到第一篇的位置,因为关汉卿是元代戏曲的代表,《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代表着古典戏剧的精粹、魅力。而后分析为什么节选“楔子”和前三折,原因是突出窦娥,将窦娥这一人物形象分析理解透。第四折是编写者故意去掉的,因为削弱了窦娥的悲剧色彩。到此编写者的意图揣摩透了,就是突出“悲剧意义”。经朱老师这么一分析,我们豁然开朗,以前讲课的时候从来就没有这样分析过,只是就课文而课文。只有这样高屋建瓴的分析,才能正确把握这篇文本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1、了解中国古代戏剧的特点;

2、鉴赏窦娥这一人物形象;

3、鉴赏戏剧冲突和悲剧意义。三个教学目标逐一呈现,就需要三个课时,安排得恰到好处。紧接着分析第二课时,人物形象的鉴赏,戏剧中主要从戏剧冲突入手。实施课程的关键就是问题的设计。其实这又牵扯到了我们以前的项目学习中的“内容问题”,引导、点拨、提问的技巧要见功底的。而后我们就听了朱老师的第一课时的课,主要任务介绍戏剧的基本常识。但是他的这节课也是妙趣横生,而非一般的枯燥知识的介绍:导入自然而然,随口说出女儿常说的一句话“我比窦娥还冤”,意在告诉大家窦娥这一形象已经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已经深入人心了。自然引出戏剧单元的学习,从学生的已知入手:小说的三要素,引出戏剧的三要素:人物、冲突、语言。进一步讲元曲的构成,还是从学生的已知入手,诗按“首”、词按“阕”,那么元曲呢?这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正是“项目学习”中的K-W-L曲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顿了一顿:“按本,一本四折+楔子。(楔子有时候也可以没有)。”又讲到元曲的角色旦、净、末、杂,浅显易懂,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文本中找各种角色,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坐科”,老师这时就告诉大家“坐科”不是角色,而是舞台说明的一种,除了“科”,还有“白” “唱”,紧接着老师就说“唱词的特点”。人物(蔡婆婆、窦天章、赛卢医、梼杌)出场之前有四句诗,叫“定场诗”,老师随后引导着学生读,分析诗的作用:介绍人物的主要经历、性格。大家兴趣激起,“同学们看看窦娥的定场诗怎么写的?”同学们找了一阵,忽然悟道:没有定场诗。老师说就是没有定场诗,所以需要大家替关汉卿给窦娥写四句定场诗,顺势就将作业布置了下来。而且说明天课上老师和同学PK定场诗。学生的热情高涨。这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将主要的情节梳理一下,让学生推荐一个同学来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老师适时进行补充和修正。一节课就在高潮迭起中落下帷幕,听着似乎意犹未尽,只能等到下节课知晓。

6日,我们准时到了授课地点,老师一上来就和学生PK“定场诗”,学生的“定场诗”写得也很不错,当然老师的更胜一筹,学生不肯罢休,这时老师的教学机智来了:那么我们打个平手好吧。接着老师还在从复习昨天的课入手,戏剧的三要素中的矛盾冲突,老师的提问别具匠心:本课涉及到哪几组矛盾冲突?让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找,看哪组找得最全面。老师的板书看似随学生的意,但是精心设计的,一组以蔡婆婆开头,一组以窦娥开头,一目了然,紧接着老师就说矛盾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什么是主要矛盾呢?最能凸显作品主旨的矛盾。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来把握人物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在矛盾最尖锐的时候做能凸显,自然过渡到对窦娥形象的分析上,这样学生就近距离接触文本,有学生单独朗读,也有分角色朗读,老师也示范着读。重点分析【后庭花】【赚煞】【隔尾】这几支曲,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当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下课时间快到了,扮演窦娥的学生朗读不顺,会更耽误时间,老师的机智又来了“窦娥读不下去了,坐下吧。”但是窦娥的形象分析出来了:贞洁正派、刚烈、自爱自尊、不畏强暴、正气凛然、敢于抗争、坚强不屈、善良孝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在高潮迭起中落下帷幕:“窦娥这样美好的一个形象为什么会在下一折中冤死法场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呢?且听下回分解。”又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期待。接下来的课可想而知就是分析窦娥的悲剧意义。轻松愉悦地听了两节课,依然还有听的期待,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吗?朱老师说的一句话很好“语文教师不能急功近利”,是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都被语文老师“考啥教啥”的思想击打得荡然无存,我们语文老师却叫苦连天: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这种兴趣的丧失何尝不是语文老师的罪责呢?其实夏敏教授一直强调的课标中的一句话,“文本的阅读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也印证了这个道理。以前,我们不管学生,不管编写者,只管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学生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更谈不上阅读享受。这两天确实获益匪浅: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地位和作用,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文本的取舍,学生有自己的独特的阅读体验,才能真正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也可以自己涉猎文本,增加阅读量,这样一来,学生的感悟力就会增强,高考也不会太差。“保留学生的兴趣”太关键了,因为“灌输”的东西远不如自己乐意“摄取”的东西。

我们的影子老师——陶锐老师,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敢地第一时间提出要给朱典铠PK,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精神。他的授课班级是高一(12)班,也是第二课时,但是这个班的进度和高一(7)班不同,没有梳理情节。我们的陶锐在短时间内做了很充分的准备,课件做得很好。陶锐老师用打油诗的形式介绍完自己,就开始上课。第一个环节就是情节梗概,但是他的角度很新:以正旦(窦娥)为叙述主角。学生的回答有些不全面,陶老师就用多媒体呈现了出来。第二环节是找剧中的矛盾冲突,找的很顺利。陶老师很很有心:从原题目出发《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娥做了哪些让天地感动的事。他的教学重点放在三庄誓愿上,通过分析这三庄誓愿分析中窦娥的性格特点,重点放在窦娥的抗争精神上,其实陶老师与朱老师就是同课异构,都是分析窦娥的性格,着眼点不同,那么带给学生的暗示也不同。因而这又要提到“教学时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不同的老师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文本,都会让学生建构出不同的文本意义,这就是先前我们的胡肖锋老师讲的“多元解读”问题。这两节课体现出他们不同的风格。朱老师不太善于运用多媒体,而我们的陶老师很精于多媒体制作的,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如果我们能将问题思考到一定的深度,又能熟练地操作多媒体,将是一件极为惬意的事,渴望中,努力中。

【乌市第八中学】八中实践之心得

在八中实践的主题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国小说欣赏》的教学。

带着对八中教研活动的心驰我们迎来了我们神往的王小红老师的《谈鬼说妖读聊斋》,就是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之《聊斋志异》篇。王老师利用他们学生底子厚实的优势不是就《香玉》而《香玉》,而是将《香玉》中的香玉和《胡四姐》中的四姐的美艳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欣赏“鬼魅风情”。这时同学们被她们的美所感染,这时老师巧妙地说:“她们不仅形貌绝美,主要是她们的情义。”引导学生看文章,并且是分组看,一组一篇,提出问题:“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看《香玉》篇的同学谈到了香玉和黄生的爱情,绛雪与黄生之间的友情,绛雪与香玉之间的友情,尤其提到绛雪与黄生的关系问题,更让学生感受到绛雪、香玉的情义。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自然提到黄生有没有妻子的问题,老师并没有因为不是自己的预设而不放弃,而是引导学生揣摩那个时代是什么时代:男权社会。于是老师随口说出“成功男人背后有无数卑微的女人”。于是学生理解了。下一篇《王六郎》,学生谈了王六郎与许渔郎之间的情义,由谈到王六郎对堕河女子的怜悯。学生说的很到位,并且学生能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人物。老师还是又强调了两处:绛雪在香玉复生之后对黄生说话的神态和语言进行揣摩;王六郎心理挣扎的你一小段。

情义谈完老师又用指出黄生因思念香玉心切写的一首诗,降雪看后,也和诗一首,学生不用老师的提示就说出了这些鬼魅很有才。这些鬼魅的性格自然得出:形貌绝美、情义深厚、聪慧风雅。王老师要讲了《郭生》和《瞳人语》,这这是老师补充的文章,是为了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倒觉得这个环节有些多余。王老师谈小说的主题不直接说我们看看小说的主题,而是引导学生读出“异史氏曰”带出对蒲松龄身世的介绍,很巧妙地说出小说的主题,当然也是探讨的意味:影射现实以讽世、折射渴望以补偿。蒲松龄将自己的人生缺憾通过锦绣文章。所以也让学生用心去读书,写写真实感受。

王老师在说课的时候讲的很清楚,“让学生开眼”给学生打开文学的“窗户”,这时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要涉及到多篇课文了。

王老师的思路很清楚:让学生多读书。其实我们的真实情况是很被动的,不仅是普通学校,重点学校的学生也是将语文放到一个边缘的地位,我们语文老师就要用我们的智慧为语文“抢的一席之位”,我们的做法就是充分利用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喜欢语文。阅读于我们的学生很重要,王老师的话很实在,从阅读书本、阅读生活、阅读社会。阅读量的增加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最后王老师还是提到了文本体式的教学,每一种文本体式都要尝试着去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这一点往往是我所忽略的,我常常将必修里面的第四单元省略,看来有些文章对学生的思维的启发还是有很大作用的,还是没有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王小红老师的引领工作结束了,该我们培训班的学员亲自实践了,我们的于春燕艳老师和富晓霞老师主动承担了教学任务,我真心佩服她们的勇气。当确定下来时已经6点过了,于是她们两人匆匆选定《玉堂春》,决定同课异构。第三节课是于春艳老师在高二理科班上的,她的教学设计非常精巧,目标明确,分析玉堂春的性格特征。感觉这个班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将主要的故事情节把握得很好了,所以讲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于春艳老师的导入很具有吸引力,从大家熟悉的《金陵十三钗》中的女性形象入手,得出她们的爱国精神。继而转入与她们身份相同的玉堂春是怎样的?让学生充满期待。传统的学法,也是关键的一步:让学生梳理情节,学生回答得很到位,基本上按照教师的预设完成了这一环节。接下来老师很巧妙地避开了传统问法,“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四人一组讨论,真正到了学生施展才能的时候,高潮前的蓄势阶段。学生的回答很好,也很精彩。老师又进行了比较阅读,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梗概呈现出来。“你更喜欢谁?”但是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抗争精神。

高潮真得来临了,老师将玉堂春的结局部分呈现出来,问学生满意不满意这个结局。男生的理性的回答多是满意,因为是个社会问题,女生的回答则不然,达到了高潮。我觉得一堂课一定要有个高潮,否则太平了。一个不会表达的男生从玉堂春的三个词出发,我觉得分析的很好,老师因为时间问题没有引导他,而是老师代替了他,如果这个环节引导到位的话,这堂课就完美了。最后于老师很机智地引到小说的主题。富晓霞老师的课虽然没有达到完满,但是她的设计独具匠心,打破了小说千篇一律的讲法,从《鹧鸪天》这首词为突破口,我在听课的时候就感到有一种新鲜感,但可惜富老师的教学语言太不干净,她没有从她自己的课堂里走出来,教学对象变了,自己的教学语言就应该发生变化了,再也不能“罚”呀“罚”的。语言不仅不干净,而且经常重复,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贪多”是她的弱点。从鹧鸪天入手,就可以花最短的时间梳理清楚情节。富老师的第二个环节设计得也很巧妙“请选择小说中的任意角色,讲讲他在节选文段中的故事”。这应当是高潮跌出的环节,但是一个学生的出现完全打乱了富老师的思路。这个学生说:“我叫云,是卖瓜子的。”这时候全班哄堂大笑,于是富老师又讲起了一些重要的词,其实那些词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割裂了教学,影响了课堂进度。教学目标没能实现。我觉得设计得很好的一节课,因为没有教学机智而遗憾。富老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而且非常不走寻常路:讲讲小人物的心态。用两个字“坑”“情”设计得太巧妙了。在那么短的时间,设计出那么巧妙的课堂,我觉得真的难能可贵。“不以成败论英雄”,其实课堂的预设的确见老师的功夫,但是课堂的生成,尤其是不和谐的生成要靠老师的智慧了。总之,两堂课都充分显示了“突破口”,也就是切入点的重要,要想精心设计问题,精炼教学语言;要想高潮跌出,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富老师恰恰做得想反,总是尽情的展示自己,而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当然,如果是我,我或许就找不到一个突破口。我将继续汲取他人的优点,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拿来主义”。

【乌市第一中学】一中实践之得

一中实践的主题是《中华文化选读》,是我们大多数学校不敢企及的选修课程。

听了董明实老师的《佛理禅趣》的开篇课,这是选修课程《中华文化选读》。第一感觉是董老师对佛教的研究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真的参禅了,这是一种常人无法企及的境界。他的日常教学、为人也体现了他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我突然觉得语文老师最需要学习这种人生态度,但是并不是凡人都能达到的,我觉得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意的栖居”,于是我也想到了海子的追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人生呀。董老师的实力仍然体现在高考成绩的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长期坚持让学生读书。读书吧!我告诫自己。

宿朝阳老师是一位非常勤奋的老师,他能将他所讲的课程不断地补充,不断地修改,不断地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关注课文的现实意义,这需要极强的意志品质,这就是我们的任金璧老先生所讲的“执着于一念,心无旁骛”“滴水为什么能穿石?是滴水的目标始终如一。”宿朝阳老师的讲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时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交给学生什么事观念的问题;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从他的教学实践中得出很多经验:向着学生需求的方面去讲解。是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欢喜听得,老师也是白费口舌,这还是回归到项目学习中的K-W-L线的问题,其实每一堂都可以看成是项目,课题的研究方向也就难把握了。

我们还观摩了一中学生自己导演的话剧的排演现场,他们在没有老师的情况能够一丝不苟的排演,这需要极大的自觉性,同时这也是一中文化氛围的熏陶——周一下午是一中学生的校本课程的展示日,当然也有学生的篮球比赛,这也一种展示。

14日我们听了一中老师的示范课——《念奴娇

赤壁怀古》,老师很善于把握课堂,引导着学生分析出了“炼字”的精妙:拍、穿、卷。“是如何结束上片的呢?”就把过渡句找出来了,但老师并不用这些术语。学生对下片的分析,将周瑜的形象和苏轼的情感讨论出来了,水到渠成,最后总结出三点,看似随意,实际是老师的精心预设。我想,授课有时无需雕琢,刻意拔高,如果用专业的术语,学生就真的不爱听啦。整体把握文本,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很重要,不要将一个文本肢解得支离破碎,当然这也需要学生有很深的功底,至少我觉得这个班具有了一定的功底,这得益于老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的祁美云老师自愿报名承担了《张衡传》授课的任务,我们最年轻的老师没有畏惧心理,在一个晚上充分的准备了这节课。老师很善于把握本课的重点,就是认识清楚张衡这个人之所以名垂后世就是他的成就,这也是本文重点介绍的:文学成就;科学成就、政治才干。重点突出,教态自然。但是我觉得一点不足:课堂有些沉闷,换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可能会好些:比赛的方式找到一些文言现象;讨论张衡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扩展一些课外知识。这只是一个小问题,也充分展示了她的风格。

【八一中学】诗歌阅读教学的一种尝试

八一中学的贾丽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诗歌鉴赏——柳永的《雨霖铃》,尝试了一种“以读代讲”的方法:第一步:诵读1,读懂词意,初读本词,你感受到的情感是怎样的?学生的回答悲伤,老师追问“因何而伤”?第二步:诵读2,读懂画面。你认为词中最能体现离别伤情的是哪些内容?学生读完就进行了分析。学生回答之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老师如是引导:如果要说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学生说了一些,老师都做了点评,合适的和不合适的,但是最后落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回答之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老师的问题:理解感受并想象,根据此句你心目中的那幅画面。学生的写作功夫了得,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文笔也很好。第三步:诵读3,读出情感。这时老师抛出了背景知识,目的让学生知人论世,读出词人丰富的内心情感。第四步,诵读4,读出经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老师接着抛出问题:“一景一物传心声,一字一句总关情,此句为什么会成为经典呢?老师的思路很清晰,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为了解决“让学生引起学习词的兴趣”。课后贾丽老师又给我们作了题为《教读古代诗歌——“主”“客”兼顾》的讲座,重点是:关注学情,进行开拓古诗学习新途径。我们的“影子教师”秦江燕老师做了大胆地尝试,讲课的内容是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声声慢》。但是我认为她的导语太长,将李清照词的一些个特点在导语中都出来了,那么学生的感悟就带上了一些个烙印,就不真实了。第一步:初读诗词,注意字音。这一步很轻松解决。第二步,秦老师的设计就是再读诗词,读出节奏和感受。其实这样就可以了,学生就可以开始诵读和体悟的工作了,但是这时老师抛出了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国文是一种读的文学”,这句话中的国文包括很多,不仅包括诗词。接着阐释了自己的理解:读出停顿和抑扬;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词中的景和人;读出自己的感受。此时老师忘了实施自己的计划,横刀插进:哪个同学谈谈李清照的身世。此时老师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个学生站起来讲到“靖康之变”,“明城之死”“清照南渡”最后总结为“国愁家恨夫亡”,最可贵的是这个学生做了一个猜测“苦难是文学的源泉吧”,此句一出,其实词人的情感就出来,说明他已经理解到位。但是老师并没有给这个同学的精彩发言做任何评价,只是将板书写到了黑板上。这是多好的一个课堂生成呀。老师如果沿着他的思路进行下去也未尝不可呀。老师的课堂预设不能不去实施,于是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词人是怎样用点滴文词来表达感情的。学生的回答很到位,但老师总是要让学生到达自己的预设里来,于是耽误了一些时间,最后仓促结课:收集李清照的其他词,谈谈她为什么会被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的? 秦老师带着遗憾,但是我倒觉得没有遗憾,因为学生理解了这首词,老师说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为什么纠结自己的预设没有完成呢?秦老师最大的问题出在对学情的把握不准,他没有想到学生分析的如此到位,都到了不用她讲就可以达到他预设的地步。整堂课有一种“邯郸学步”的意味,总不能呈现出自己的风格。我们是要学习,但是别人的的具体操作步骤我们可以学习,但是课堂的把握我们的确无法学习,它是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回归到自己的课堂,展现自己的风格。只有呈现出自我,才能算学习到位。我们的首席专家夏敏的点评很让人受启发“学生配合老师,还是老师配合学生”,我们总是抱怨学生部配合,但仔细想来,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该配合学生才对。对于学生有创建性的回答,尤其是可以推动我们的课堂的回答,老师的教学机智就很重要了,课堂的生成时有发生,为什么抓住预设不放呢?当学生的生成超出了我们的预设时,说明学生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这时不妨把课堂交给学生,因为我们的准备已经低于学生了,老师的引导已经失去了意义,与其尴尬,不如“自寻出路”。其实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是一朝之功,这就需要老师有深厚的学养,深厚的学养从何而来,这又要回归到我们敬爱的徐福绵老师的课题上来:多读书。

上一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封面)00下一篇:新五年级安全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