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库

2024-10-19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库(共8篇)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库 篇1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建安文坛的领袖人物是 曹操,其最负盛名的作品是《短歌行》。

2、中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3、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是曹植,[南朝梁]钟嵘《诗品》称之为“建安之英”。

4、曹植的生活与创作以 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的代表诗作是《白马篇》,后期的代表诗作是《赠白马王彪》。

5、被[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称为“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代表诗作是《七哀诗》。

6、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是 蔡琰,其代表作是五言体的《悲愤诗》。

7、继建安之后的正始诗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阮籍 和嵇康。

8、阮籍,字嗣宗。曾为步兵校尉,故世称阮部兵。他的代表作是《咏怀诗》。

9、西晋太康、元康时期,诗坛出现了一些诗人,“二陆”即陆机和 陆云,“两潘”即潘岳 和 潘尼,“一左”即左思。

10、陆机的《拟古诗》12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写成的。

11、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以“悼亡”为题,是受了潘岳的《 悼言诗》影响。

12、西晋诗坛以写游仙诗而闻名的诗人是郭璞。他的游仙诗是借游仙以抒怀。

13、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

孙绰和许询。

14、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

15、最为杰出的北朝民歌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

16、北朝民歌中有一首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描绘北国草原的辽阔壮美的诗篇是《敕勒歌》。

17、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是谢灵运。他的代表作是《登池上楼》。

18、在南朝诗坛上,并称“颜谢”的诗人是颜延年和 谢灵运,并称“大小谢”的诗人是 和 谢灵运、谢眺。

19、谢灵运诗歌创作的结构多半用“ 记游

写景

说理”这种章法。

20、鲍照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

21、庾信的生活与文学创作以羁留北方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22、庾信的代表作是《拟咏怀》。

23、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是 陶渊明。

24、受散文骈体化的影响而产生的辞赋叫骈赋。

25、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山巨源”即山涛。

26、诸葛亮的散文名作是《出师表》。

27、王羲之的散文名作是《兰亭集序》。

28、《颜氏家训》的作者是 颜之推。

29、曹植的《高唐赋》在构思与手法上受到宋玉《神女赋》的影响。30、代表庾信骈体文学最高成就的作品是《哀江南赋》。

二、选择

1、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的专著是A

A、[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 B、[南朝梁]钟嵘的《诗品》 C、[魏]曹丕的《典论•论文》 D、[西晋]陆机的《文赋》

2、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A

A、[南朝梁]萧统的《文选》 B、[魏]曹丕的《典论•论文》 C、[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 D、[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

3、曹操诗歌创作的风格是A

A、古直悲凉 B、便娟婉约 C、文采气骨兼备 D、以上都对

4、中国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是D

A、曹植 B、曹丕 C、曹操 D、阮籍

5、阮籍的诗歌创作的主要体制是A

A、五言诗 B、七言诗 C、四言诗 D、杂言诗

6、嵇康的诗歌创作成就较高的是A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

7、开创中国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新路的诗人是A A、左思 B、陆机 C、潘岳 D、刘琨

8、现存南北朝民歌的大部分保存在A

A、[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B、[南朝梁]沈约的《宋书乐志》 C、[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 D、[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

9、中国诗歌史上,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在当时及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诗人是A A、谢灵运 B、曹操 C、陶渊明 D、谢朓

10、在世称“元嘉三大家”的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B A、鲍照 B、谢灵运 C、颜延之 D、11、南北朝最杰出的诗人是A

A、鲍照 B、谢灵运 C、谢朓 D、庾信

12、南朝创作新体诗最有成就的诗人是A

A、谢朓 B、沈约 C、王融 D、何逊

13、提出“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理论的是A A、萧纲 B、萧子良 C、萧衍 D、萧统

14、南北朝时期,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是A

A、庾信 B、王褒 C、张皋 D、徐陵

15、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A A、陶渊明 B、支遁 C、慧远 D、谢灵运

16、陶渊明最有代表性的诗歌是A

A、田园诗 B、咏怀诗 C、咏史诗 D、行役诗

17、鲁迅在《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所说的“改革文章的祖师”是指A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孔融

18、《与吴质书》的作者是A

A、曹丕 B、曹操 C、曹植 D、孔融

19、曹植写《洛神赋》的意旨是A

A、抒写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B、描绘洛神的追求与幻灭的过程 C、再现襄王梦中艳遇的经历 D、讽喻君王不可贪恋美色 20、王粲《登楼赋D

A、描绘了登楼所见到的美景 B、抒发了去国思乡之情 C、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恨 D、以上都对

21、南北朝骈体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是A

A、庾信 B、鲍照 C、孔稚珪 D、江淹

22、鲍照有感于广陵历遭兵火而作的骈赋是A

A、《芜城赋》 B、《哀江南赋》 C、《恨赋》 D、《别赋》

23、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创作的目的是D

A、发明神道之不诬 B、意在自神其教 C、人鬼乃皆实有 D、以上都对

24、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一部是A

A、干宝的《搜神记》 B、张华的《博物志》 C、王嘉的《拾遗记》 D、颜之推的《冤魂志》

25、《干将莫邪》、《韩凭夫妇》、《董永》出自A

A、干宝的《搜神记》 B、张华的《博物志》 C、王嘉的《拾遗记》 D、颜之推的《冤魂志》

26、较真实地反映了魏晋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的一部志人小说是A A、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B、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 C、东晋裴启的《语林》 D、南朝宋沈约的《俗说》

1建安七子: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列举了七位当时领导文坛的人物: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称为建安七子。

2.魏晋时期的著名文人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世称竹林七贤。3.南北朝时期,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是A A、庾信 B、王褒 C、张皋 D、徐陵

4.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 A A、陶渊明 B、支遁 C、慧远 D、谢灵运 5„陶渊明最有代表性的诗歌是 A A、田园诗 B、咏怀诗 C、咏史诗 D、行役诗

6、鲁迅在《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所说的“改革文章的祖师”是指 B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孔融

7、《与吴质书》的作者是 A A、曹丕 B、曹操 C、曹植 D、孔融

8、曹植写《洛神赋》的意旨是A A、抒写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B、描绘洛神的追求与幻灭的过程 C、再现襄王梦中艳遇的经历 D、讽喻君王不可贪恋美色

9、王粲《登楼赋>>D A、描绘了登楼所见到的美景 B、抒发了去国思乡之情 C、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恨 D、以上都对

10、南北朝骈体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A A、庾信 B、鲍照 C、孔稚珪 D、江淹

11、鲍照有感于广陵历遭兵火而作的骈赋是A A、《芜城赋》 B、《哀江南赋》 C、《恨赋》 D、《别赋》

1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创作的目的是 D A、发明神道之不诬 B、意在自神其教 C、人鬼乃皆实有 D、以上都对

13、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一部是 A A、干宝的《搜神记》 B、张华的《博物志》 C、王嘉的《拾遗记》 D、颜之推的《冤魂志》

14、《干将莫邪》、《韩凭夫妇》、《董永》出自 A A、干宝的《搜神记》 B、张华的《博物志》

C、王嘉的《拾遗记》 D、颜之推的《冤魂志》

15、较真实地反映了魏晋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的一部志人小说是 A A、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B、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 C、东晋裴启的《语林》 D、南朝宋沈约的《俗说》

16、“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出自(A); a.《饮马長城窟行》 b.《兵车行》 c.《古诗十九首》 d.《七哀诗》 此诗作者是()。

a.陈琳 b.杜甫 c.无名氏 d.王粲 17•“采缛於正始,力柔于建安”指的是(B)。

a.永明体 b.太康诗風 c.元嘉诗歌 d.宮体詩 18•“元嘉三大家”指(D)。

a.谢混、谢灵运、谢朓 b.谢灵运、谢朓、谢庄 c.左思、陶渊明、鲍照 d.顔延之、谢灵运、鲍照

19以下成語中,出自《世说新語》的是(A)。

a.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b.三人行,必有我師 c.青出於篮而胜于蓝 d.好读书不求甚解 20。曹丕的《 燕歌行 》是现存最早的一首文人所作七言诗。21“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的典故出处是(A)。a.晋陶侃武昌种柳事 b.唐人灞桥折柳习俗

c.乐府《折楊柳》曲名 d.“羌笛何須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門关” 22•“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中“空林色”应理解为(C)。

a.林中空空,什么花草也沒有 b.林中花草的顔色很单调 c.兰若的秀色空绝群芳 d.树林內很空旷

23.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1 ①孟德 ② 孟起 ③子桓 ④ 子 建 24.《咏怀诗》的作者是:1 ①阮籍 ② 嵇康 ③何晏 ④山涛 25.建安诗风的特点是1 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 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④ 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26.《洛神赋》的作者是3 ①曹操 ②曹丕 ③曹植 ④曹彰 27.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3 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 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28.下列作品为曹植所作的是2 ①〈三都赋〉②〈赠白马王彪〉 ③〈咏怀诗〉 ④〈游仙诗〉 29.下列作品作者为刘义庆的是1 ①〈世说新语〉 ②〈搜神记〉 ③〈笑林〉 ④〈郭子〉 30.最早的纯粹的文人七言诗是3 ①曹操的〈短歌行〉 ②曹操的〈蒿里行〉 ③ 曹丕的〈燕歌行〉31.左思的代表作是1 ①〈咏史诗〉 ②〈咏怀诗〉 ③〈游仙诗〉 ④〈赠妇诗〉 32.郭璞的代表作是3 ①〈咏史诗〉 ②〈咏怀诗〉 ③〈游仙诗〉 ④〈赠妇诗〉 33.被评为“文典以怨”的作者是1 ①左思 ②刘琨 ③ 陆机 ④ 潘岳 34.干宝的志怪小说是2 ①〈世说新语〉 ②〈搜神记〉 ③〈笑林〉 ④〈郭子〉

④曹植的〈升天行〉

35.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2 ①〈五柳先生传〉 ②〈桃花源记〉 ③〈归园田居〉 ④〈饮酒〉 36.下列小说属于志人小说的有4 ①〈拾遗记〉 ②〈搜神记〉 ③〈西京杂记〉 ④〈郭子〉 ⑤〈笑林〉 37.南朝民歌大多收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2 ①郊庙歌辞 ② 清商杂曲 ③杂曲歌辞 ④杂歌谣辞 ⑤梁鼓角横吹曲 38.著名文学批评著作〈典论。论文〉的作者是——————。曹丕 39.〈哀江南赋〉的作者是————————。庾信 40.〈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阮籍 41.“刚肠疾恶,遇事便发”的诗人是——————。嵇康 42.北朝诗人庾信的字是——————。子山

43.建安“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44.西晋时期四言诗写作别开生面的诗人是————嵇康。45.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发生在——————。晋宋

46.晋末宋初对七言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是————鲍照。47.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是————庾信。

基 本 知 识

1.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2.建安时期,为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3.建安时期,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蠫、应NB75B、刘桢)和女诗人蔡琰。5.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人。

6.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7.曹操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

8.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等,都是沿着曹操直面现实人生的写实方向发展的。

9.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10.曹丕对七言诗发展有重大贡献。他的《燕歌行》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11.曹植(192—232),字子建。

12.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13.曹植前期诗歌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就是通过写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14.《白马篇》名句: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5.曹植后期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其代表作为《赠白马王彪》。此外还有《野田黄雀行》、《吁嗟篇》。

16.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诗品》)。17.谢灵运称誉曹植诗“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18.“建安七子”之说出自曹丕《典论•论文》。

19.建安七子中散文成就较高者为孔融,诗歌成就高者为王粲。20.王粲代表作为《七哀诗》三首。

2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句出刘桢《赠从弟》诗。

22.陈琳诗歌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其名句为“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

23.阮蠫的咏史诗改变了班固咏史“质木无文”的面貌,开启了后世左思咏史的先声。24.被钟惺《古诗归》评为“婉笃有十九首风骨”的是徐干的《室思》。

25.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作《悲愤诗》反映汉末苦难的**的年代,艺术地再现了诗人悲惨的人生经历。其史诗般的效果,后人如杜甫的《北征》等诗均受其影响。26.玄言诗表现了人对自然美的追求,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27.阮籍诗歌的成就在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28.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阮蠫之子。

29.阮籍以才高自居,登广武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30.阮籍的诗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

31.阮籍的《咏怀》诗,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先河。

32.嵇康,字叔夜,“人以为龙章凤姿”,“拜中散大夫”。33.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遂正直招祸。34.嵇康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

35.太康诗风在内容上的特点之一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36.潘岳的《悼亡诗》,婉转?恻,悲不自胜。

37.太康诗风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是“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38.陆机,字士衡。祖父陆逊是东吴名将。曾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39.陆机《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名篇。

40.左思,字太冲。曾构思十年,成《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41.左思《咏史》其二以比兴手法对门阀制度进行了极其强烈的批判。42.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43.刘琨今存诗以《扶风歌》与《重赠卢谌》最为优秀。

44.沈德潜评刘琨诗:“越石英雄失路,万绪悲凉。”(《古诗源》)。45.元好问评刘琨诗“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论诗绝句》)。46.郭璞十首《游仙诗》最为著名。

47.玄言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论》”。

48.陶渊明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开千古平淡之宗”。

49.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号五柳先生,又号靖节先生。四十一岁那年,彻底结束了时宦时隐的生涯,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

50.陶渊明《归园田居》名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51.建安诗歌具有慷慨悲凉之美,西晋诗歌有绮丽之美,陶渊明则开拓了以冲淡为美的天地。52.《五柳先生传》传神地写了一个高洁脱俗安贫乐道的隐者,乃陶渊明夫子自道。53.《归去来兮辞》为陶渊明彭泽桂冠时所作。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高唱“归去来”而归隐田园。54.自刘裕代晋,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南朝诗歌沿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至重娱乐的方向发展。

55.元嘉诗歌包括上起晋宋之交的谢灵运,下迄大明、泰始之交的鲍照。56.元嘉诗风的变化是以情思代替玄理,由哲思回到感情上来。

57.“元嘉三大家”在艺术上各有追求:谢灵运追求清水芙蓉之美,颜延之追求典丽华赡之美,鲍照追求热烈浓艳之美。

58.谢灵运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59.谢灵运(385—433),小字客儿,袭封康乐公。

60.杜甫赞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鲍参军即鲍照。61.“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

62.谢罣追求诗歌的清新明丽之美,所谓“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63.谢罣的诗歌之美,李白称为“清发”,沈德潜评为“清俊”,黄子云评为“清丽”。64.梁武帝萧衍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即指谢罣诗。65.徐陵编《玉台新咏》,是宫体诗的高峰期。66.“北地三才”为温子升、邢劭和魏收。

67.庾信(513—581),字子山。其诗歌创作依四十二岁留仕西魏为界分前后期。

68.南朝乐府民歌大多辑入《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中。其中“吴歌”三百余首,“西曲”一百多首。

69.吴歌产生于当时首都建业(今南京)一带江南地区,西曲产生于荆郢樊邓一带。70.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者为《西洲曲》,采用“钩句”手法。71.北朝乐府民歌多辑入《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72.北朝民歌最具代表性的是《敕勒川》。

73.北朝民歌具有“天然”的质朴和苍凉豪迈的“英雄气”。

74.北朝民歌中叙事长诗为《木兰诗》。它与《西洲曲》一起被视为南北朝诗歌中的双璧。75.建安赋作由曹丕提出“诗赋欲丽”的创作原则。76.王粲的《登楼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77.曹植的《洛神赋》叙写眷恋之情,辞采绚烂清冷。78.“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为《洛神赋》中描写神女之名句。

79.两晋赋家艺术形式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用事、辞藻和音律三个方面。80.用事又叫用典,即采取引用典故的手法,使文章简练而更有说服力。81.左思《白发赋》:“甘罗乘轸,子奇剖符。英英终贾,高论云衢。”十六个字连用四典,即年少得志的甘罗、子奇、终军、贾谊四人。

82.鲁褒《钱神论》对社会上拜金主义的浇薄世俗予以抨击。83.晋代山水赋作家郭璞作《江赋》,被称为“辞赋为中兴之冠”。84.鲍照《芜城赋》写广陵城的盛衰兴废之变。

85.表现南朝骈赋的美文丰采的是江淹的《恨赋》和《别赋》。

86.由南入北的北朝赋作家庾信,留下了赋史上的千古绝唱《哀江南赋》。87.经南朝文人的努力,骈文在对偶、用事、辞采、声韵四个方面已臻极致。88.北朝创作了如《水经注》、《洛阳伽兰记》这样的散文名著。

89.鲁迅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有“清峻的风格——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他还“力倡通脱。通脱即随便之意”。

90.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令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91.阮籍《大人先生传》中,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中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92.骈文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93.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有张华《博物志》、干宝《搜神记》、王嘉《拾遗记》、刘义庆《幽明记》等。

94.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有刘义庆《世说新语》,葛洪《西京杂记》等。95.《博物志》十卷,是在《山海经》的系统上发展出来的。

96.《世说新语》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各门类共三十八篇。

97.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标志了我国文学批评的繁荣和成就。

98.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99.《典论•论文》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100.从曹丕开始,才把“气”引入文论中。

101.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102.陆机是研究我国文学创作过程开先河之人,他认为文学创造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103.曹丕将文体分为四科:奏议、书论、铭诔、诗赋。陆机却分为诗、赋、碑、诔、铭等十项。

104.缘情绮靡说是在传统的诗教“温柔敦厚”说后由陆机提出的另一重要诗论。105.《文心雕龙》为作文论文制定了情、风、事、义、体、文的辨别法则,即六义。106.《文心雕龙》中《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是“文之枢纽”。107.钟嵘《诗品》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库

1.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繁荣,出现了魏曹丕《典论·论文》、晋陆机《_____________》、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锺嵘《_____________》等论著以及萧统的《文选》、陈徐陵的《_______________》等文学总集。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的名篇《_______________》。曹操《蒿里行》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3.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比较曹丕与曹植说:“文帝以__________________,思王以________________。”

4.女诗人蔡琰的《_______________》与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并称为长篇

叙事诗的“双璧”。

5.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句引自《___________》。6.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_____________,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7.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王粲,其代表作为《____________》三首。8.___________,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____________《燕歌行》。

9.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__________、魏文帝______和明帝。

10.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___________。11.“华亭鹤唳”的典故是关于____________的。

1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_____________》。13.南朝出现的新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14.我国的第一篇论文学是文章是《______________》。

15.左思的《咏史》8首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被钟嵘称为_____________。16.“诗缘情而绮靡”是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中提出的观点。17.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收录上起周秦下迄梁代的一百三十余位作家近八百篇作品。

1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_____________,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后者著名的书信体散文是《______________》。19.田园诗人陶渊明,其辞赋、散文也写得很有特色,最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20.骈文文体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敷藻、裁对、隶事。

21.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是嘲讽“身在江湖,新悬魏阙”的假隐士的文章。

22.南朝文学以新变为主要特征,最突出的表现是_________的格律化与_____________的盛行。

23.在南朝后期,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宫体文学团体。其中成就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

24.南朝诗歌发展第一个重要变化,是___________代替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25.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对我国________________诗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26.六朝时“穷南北之胜”的诗文集大成者是_______________。27.杜甫诗云“暮年诗赋动江关”的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

28.《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____________。29.钟嵘《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0.西晋太康年间,形式主义文风开始泛滥,代表这种文学倾向的作家是“潘陆”,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1.“七子”之称出于曹丕《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被称为“七子之冠冕”,____________被曹丕称“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32.阮籍的《______________》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左思的《_____________》八首,被评为“创成一体,垂式千秋”。郭璞的《______________》被评为“乖远玄宗,坎壈咏怀”。

33.锺嵘《诗品序》说:“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其中最著名的三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谢朓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永明体”的创始人。

35.谢惠连的《________》与谢庄的《________》被称为南朝小赋“双璧”。3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隋书·文学传序》总结南北朝文风的不同说:“江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_________________。40.元嘉诗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被誉为“元嘉三大家”之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小说一词最早见于《__________________》。

44.志人小说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5.陶渊明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46.南、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47.“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在轶事小说《___________》中有大量记载。48.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9.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0.被誉为“文典以怨”的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1.《诗品》评为“《游仙》之作,辞多慷慨”的诗人是____________。52.《_____________》是用典最多赋,高达200余处。

53.“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_____。54.“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是指______________的诗歌清新明丽之美。55.__________________的新体诗,标志着诗歌“意象”化的重大进程。56.《诗品》引汤惠休“错彩镂金”语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歌。

57.龚自珍诗云:“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是对___________的评价。

58.白居易用“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来评价________________的创作特色。59.被朱熹评论为“盖魏之赋极此矣”的赋是《______________》。60.《______________》是奉萧纲之命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61.被人称为“八斗”之才的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2.初唐前50年,宫体诗充斥诗坛,以“绮错婉媚”为本的“______________”是这个时期诗风的代表。

63.初唐诗人“沈宋”齐名,所谓“沈宋”即______________与宋之问。64.“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诗是杜甫的《______________》其二,充分肯定了初唐四杰的历史地位。65.张若虚的《______________》,被前人评为“以孤篇压全唐”。66.初唐标举“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诗人是______________。67.陈子昂诗歌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38首。

68.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是__________,其诗歌理论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69.盛唐______________诗派的两位代表作家并称“王孟”。

70.“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______________对王维山水诗画的经典评价。

71.王昌龄的《______________》,被称为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72.“古文”的提出始于韩愈,是和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________相对立的概念。7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是白居易在《______________》一文中提出来的。

7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韩愈《______________》一文中的名句。

75.韩愈的杂文《______________》以千里马比喻贤才,寄寓了作者心中的不平。76._______________是唐代第一个努力作词的词人,后来成为花间派的鼻祖。77.清代康熙年间,由彭定求、曹寅编纂而成的_____________,收录了作家2300余人,作品48900余首。

78.《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是___________。

79.杜甫诗集是《_________________》。李白诗集是《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诗集是《________________》。王维诗集是《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诗集是《________________》。

80.韩愈在诗歌创作中提出_____________的主张,对宋诗“尚议论”影响很大。81.在“花间词”人中,地位与温庭筠相当的一位作家是____________。

82.“花间派”是因_____________的《花间集》而得名。

83.清代嘉庆年间,由董浩等人编纂而成的_______,收录了作家3035人,作品20025篇。

84.在中国文学史上,___________把“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85.高适的《________》被誉为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元代陈绎《诗谱》评其边塞诗“_________”,同时指出岑参边塞诗特点是“________”。86.唐代近体五律的定型,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最后完成的。87.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并称为唐代的“一代之奇”。

88.盛唐__________诗名较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以七绝称胜,号“__________”。

89.________长于五言诗,自许“五言长城”,与________并称“钱刘”。90.中唐以描写音乐著名的诗篇有韩愈的《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的《_____________》,李贺的《_______________》。91.“李长吉体”是指___________的诗风。

92.韩愈诗歌艺术特征是以___________见长,以___________著称。93.《论佛骨表》的作者是__________;《封建论》的作者是_________。94.柳宗元的散文精品是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之美的特色。95.元明戏曲大量移植唐传奇的人物故事,如王实甫《西厢记》取材于《_____________》,石君宝《曲江池》取材于《___________》,汤显祖《紫钗记》取材于《___________》等。

96.唐代描写洞庭湖气象壮阔、气势磅礴的名句有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杜甫《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7.唐传奇发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98.中唐讽世小说中,沈既济的《_______________》写“黄粱美梦”的故事,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写“_____________”的故事。

99.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敦煌卷子中的词曲面世,其中最重要的写本是《______________》。

100.__________是晚唐第一个大量填作词的作家,被后人推为花间派鼻祖。南唐词有影响的只有____________和李璟、李煜父子。

三、简答题

1.建安文学发生的时代背景 2.简述曹操诗歌艺术成就 3.简述曹丕诗的新变

4.简述曹植诗歌艺术特点

5.简论曹操《观沧海》的艺术性及其意义 6.简述曹植《白马篇》诗歌的内容与艺术 7.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8.为什么说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平淡”? 9.晋末宋初时期山水诗为什么会流行起来? 10.简述鲍照诗歌的特点及其文学史意义 11.简述鲍照《芜城赋》的思想、艺术性 12.简述志怪小说的思想内容 13.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14.简述《别赋》的艺术特点 15.简析左思《咏史》诗的文学史意义 16.骈体文及其基本特征

17.简述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的艺术特色 18.南曲与北歌的比较

19.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20.“沈宋”在唐代近体诗形成过程中的贡献

2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22.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23.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24.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的不同 25.李白诗歌的想象有什么特点? 26.简述李白歌行的价值

27.杜甫的叙事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8.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29.杜诗的诗史性质 30.大历诗歌有何特征? 31.白居易新乐府诗论的要点 32.韩愈诗歌的艺术特点 33.简述李贺诗歌的主要特色 34.韩柳古文理论主张 35.韩愈文章的艺术特征 36.柳宗元传记文学有何特点 37.简说李商隐无题诗的一般特征 38.简说杜牧咏史诗的主要特点

39.唐传奇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0.唐传奇与六朝志怪小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2.试论“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3.钟嵘是如何评价曹植诗歌的?怎样理解? 4.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和影响。5.试比较大小谢的山水诗创作。

6.萧纲云:“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请对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7.山水诗缘何勃兴于刘宋?

8.骈文历来多受指责,请谈谈你的看法。9.时代政局与思潮对正始诗歌有何影响? 10.宫体诗历来受到非议,请谈谈你的看法。11.“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的说法评议。12.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题材内容 13.分析陶诗艺术特征。

14.从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比较,说明诗风的转变。15.为什么说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16.唐诗繁荣的社会文化背景。17.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18.试以《山居秋暝》为例,谈谈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19.比较高适、岑参边塞诗在内容、风格、形式等方面的特点 20.试述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21.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22.试述从汉到唐乐府诗的发展过程。23.试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24.试论杜诗的集大成特征。

25.试述白居易讽谕诗的思想内容和主要艺术特点。26.李商隐诗歌创作的贡献。27.晚唐五代诗歌题材与风格走向

28.为什么说中唐古文运动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29.为什么说唐传奇标志着我国的小说进入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30.综述唐诗发展流变史。

(附:魏晋至隋唐五代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答案 1.2.3.4.5.6.7.8.9.文赋,诗品,玉台新咏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位尊减才,势窘益价 悲愤诗 《诗经》 孔融 《七哀诗》 曹丕、七言诗 曹操、曹丕

10.曹植 11.陆机

12.《与陈伯之书》 13.永明体

14.《典论·论文》 15.左思风力 16.陆机、《文赋》 17.萧统、《文选》

18.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19.《归去来兮辞》 20.调声

21.孔稚圭《北山移文》 22.赋、新体诗 23.萧纲、宫体诗 24.山水诗 25.七言歌行 26.庾信 27.庾信 28.左思 29.五言诗 30.潘岳、陆机

31.典论·论文,王粲,刘桢 32.咏怀诗,咏史,游仙诗 33.陆机,潘岳,左思。34.沈约、王融

35.雪赋,月赋

36.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37.宫商发越,贵于清绮,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38.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39.建安诗风

40.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41.《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42.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43.《庄子·外物》 44.笑话、野史、逸闻轶事 45.《咏荆轲》

46.《西洲曲》《木兰诗》 47.《世说新语》 48.曹操 49.曹丕 50.左思 51.郭璞

52.《哀江南赋》 53.鲍照 54.谢朓 55.谢脁 56.颜延之 57.陶渊明 58.谢灵运 59.《登楼赋》 60.《玉台新咏》 61.曹植 62.上官体 63.沈佺期

64.《戏为六绝句 》 65.《春江花月夜》 66.陈子昂 67.《感遇诗》

68.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69.山水田园

70.苏轼 71.《出塞》 72.骈文

73.《与元九书》 74.《进学解 》 75.《马说》 76.温庭筠 77.《全唐诗》 78.殷璠

79.《杜工部集》《李太白集》《白氏长庆集》《王右丞集》《李义山诗集》 80.以文为诗 81.韦庄 82.赵崇祚 83.《全唐文》 84.柳宗元

85.燕歌行,尚质主理,尚秀主景 86.沈佺期,宋之问 87.唐传奇,唐诗 88.王昌龄,七绝圣手 89.刘长卿,钱起

90.听颖师弹琴,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91.李贺

92.雄大的气势,怪奇的意象 93.韩愈,柳宗元 94.山水游记,凄神寒骨 95.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

9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97.初盛唐发轫期,中唐繁盛期,晚唐衰落期 98.枕中记,南柯一梦 99.云谣集杂曲子 100.温庭筠,冯延巳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库 篇2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图书业主要成就

1.1 书写载体发生变革, 纸写书得到普及

先秦两汉时期, 造纸技术还没有普及, 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竹简与帛书。竹简制作工序复杂, 体积笨重, 不方便携带。帛书与竹简相比, 轻薄便携, 但是价格昂贵, 一般人买不起。书写材料的局限性对当时的文学创作造成了无形的空间束缚, 文学创作往往需要一气呵成, 如果改变了创作思路, 或是出现书写错误, 在竹简上是很难修改的。因此当时的文学作品篇幅普遍不长, 以短篇为主。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造纸技术得到普遍应用, 纸张取代简帛成为新的书写材料。与简牍相比, 纸张便于书写、携带, 能容纳更多的文字和内容, 创作者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 文学创作的表现空间得到了扩展。书写载体的变革为士人著书立说提供了便利条件, 进而也影响到创作题材和艺术形式的新变, 长篇作品逐渐增多。书籍生产程序也变得简单便捷, 一次可以付印大量作品, 提高了书籍传播的效率与范围, 为文学的发展与传播带来了便利的条件。

1.2 图书编纂种类增多, 文学选集开始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 政治比较动荡, 朝代更迭频繁, 但是, 思想文化比较活跃, 各种学说异彩纷呈。此时, 儒学独尊地位日渐衰微, 魏晋玄学逐渐兴起, 从东汉时传入的佛教进入兴盛期, 道教在社会上广为传播, 儒道释出现合流现象, 多种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在相对自由、多样化的文化氛围下, 图书出版业出现了繁荣局面, 出现了大量史学著作和佛道典籍, 并出现了类书。

在文学领域, 文学作品开始大量涌现, 出现了别集和总集。文学作品有史以来第一次从史书、经部书籍中独立出来, 成为一种独立的图书门类。文学图书以集部的形式出现, 突破了以前文学作品多以单篇的形式流传于世的局面, 促使文学创作向更加自觉、更加高级的状态发展, 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最早的总集是魏文帝曹丕的《建安七子集》, 影响重大的文学总集是《文选》。《文选》由南梁皇帝萧统编纂, 收录了先秦至齐梁间130位作家的优秀文学作品。在唐代, 《文选》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旧唐书》有所谓“《文选》学”之说。在宋代, 有“《文选》烂, 半秀才”的谚语。[1]

在文学图书的编辑过程中, 文体意识也渐趋增强, 出现了分体编撰。曹丕在《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八体, 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等八种文体。陆机在《文赋》中将文体分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等十种文体。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将文体分为诗、乐府、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杂文、谐、镪、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34类。这足以说明当时已经有相当自觉的文体意识。

1.3 图书的商品化和市场化

图书出版的发展使图书传播范围越来越广, 人们对图书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这样就促进了图书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据有关文献记载, 当时洛阳、长安、大同、建康 (今江苏南京) 等城市已出现了图书市场。据《南史·江夏王锋传》记载:武帝时, “藩邸严急, 诸王不得读异书, ‘五经’之外, 唯得看孝子图而已。锋乃密遣人于市里街巷买图籍, 期月之间, 殆将备矣”。又据《北史·阳俊之传》载:文襄时, “多作六言歌辞, 淫荡而拙, 世俗流传, 名为《阳五伴侣》, 写而卖之, 在市不绝。俊之尝过市, 取而改之, 言其字误。”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 当时的图书出版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和商品化。

在图书市场化和商品化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种替人抄书的新兴行业——佣书业。佣书业的主力军是佣书人。他们大多数是一些家贫不能自给的读书人, 受雇为官府、私人、寺观等抄书, 以此赚取报酬维持生计。据《梁书·王僧孺传》载:王“家贫, 常佣书以养母, 所写既毕, 讽诵亦通”。又据《南史·张缵传》:张缵晚年“颇好积聚, 多写图书数万卷。”书佣的辛勤劳动, 生产出浩如烟海的书籍, 为魏晋南北朝图书事业的飞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4 图书传播范围广泛, 出现了图书国际流通

魏晋南北朝时期, 图书流通速度很快, 图书传播范围已相当广泛。随着图书出版业的快速发展, 整个社会形成了以读书多、藏书多为荣的社会风尚, 许多文人学者都有自己的藏书, 藏书万卷的大藏书家屡见不鲜, 沈约、萧统等人的藏书的最高记录突破30000, 梁元帝萧绎号称藏书80000卷之多。[2]另外, 拥有图书的人越来越多, 已从以往的统治阶级、上层社会扩展到了平民百姓、贫寒学子, 封建贵族垄断图书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了。“囊萤映雪”中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

(车) 胤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晋书·车胤传》)

晋孙康家贫, 常映雪读书, 清介, 交游不杂。《孙氏世录》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图书在国与国之间的流通。这一方面是因为佛教勃兴, 佛经由天竺输入中国, 这是最早的图书输入。另一方面是图书的输出。大约在西晋以后, 少数中国人移民到中国邻近国家朝鲜和日本。有关佛教的典籍开始随着人口的外迁由中国向朝鲜和日本输出。[3]

2 文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2.1 文学自觉的观念广为传播并付诸于文学实践

先秦时期, 较少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创作者本人也较少有文学自觉的观念。文学一直与文史哲混为一谈, 处于附庸地位。文人创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陈述政见, 记录历史, 教化民智。

魏晋南北朝, 图书传播范围日益扩大。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 图书的出版发行能够传播思想, 树立强有力的舆论导向, 进而形成干预社会舆论的现实作用。曹丕的《典论·论文》一文就树立了“文学自觉”的观念, 改变了以往认为文学是政治、经学附庸的看法:“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 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 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 寄身于翰墨, 见意于篇籍, 不假良史之辞, 不托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传于后。”这段论述旗帜鲜明地肯定了文学的独立地位, 将文学作品提高到与子、史相等的地位。这些都有力地提高了学子们创作的热情与积极性, 社会上日渐兴起重视文学的风气, 文学才能成为衡量士人才学与优劣的标准之一。据《宋书.谢灵运传》记载“每有一诗至京邑, 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 士庶皆遍。远近钦慕, 名动京师。”

在繁盛的文学之风下, 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家。曹植、应玚、刘桢、阮籍、嵇康、潘岳、左思、陆玑、陶渊明、谢灵运、鲍照、沈约、刘勰、钟嵘等大量优秀作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艺术水准很高的作品, 反映着这一时期文学特有的绚烂与辉煌。

2.2 促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

文学创作的繁荣带动了文学创作理论的发展。在中国文学史上, 文学首次被作为研究本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当时文学批评的重点主要是文体源流的辩述、作家作品的批评等。这一时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我国文学批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主要的批评文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专著:

挚虞《文章流别志论》 (已佚失) 、刘勰《文心雕龙》、任昉《文章缘起》 (又名《文章始》, 存有佚文) 、钟嵘《诗品》。

2) 论文:

阮籍《乐论》、嵇康《声无哀乐论》、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裴子野《雕虫论》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

3) 序文:

左思《三都赋序》、傅玄《连珠序》、《七谟序》、萧统《陶渊明集序》、《文选序》、刘孝绰《昭明太子集序》。

4) 书信:

曹植《与杨德祖书》、吴质《答东阿王书》、萧统《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萧纲《与湘东王书》。

5) 作家传记:

萧统《陶渊明传》、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宋书·颜延之传》、《南齐书·文学传》、《梁书·文学传》、《陈书·文学传》。

6) 选本:

挚虞《文章流别集》 (已佚失) 、萧统《昭明文选》。

7) 疏注:

刘孝标《世说新语注》、裴松之《三国志注》。

在众多的文学批评文献中,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 是南朝齐梁之间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和南朝梁代钟嵘所著的《诗品》。《文心雕龙》对文体、创作、批评各方面都有系统的论述, 是我国古代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巨著。《诗品》以五言诗为批评对象, 它品评了众多诗人的成就与风格。这两部著作对后代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要:文章探讨了魏晋南北朝图书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并指出图书业的快速发展对文学发展所具有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 文学的勃兴也带来图书出版业的繁荣。图书业与文学两者之间互相促进, 互为因果, 共同促进了当时的文化发展与文化繁荣。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图书业,文学,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计洋.南梁之文学底蕴与《文选》的编纂成书[J].图书馆学研究, 2009 (11) :99-101.

[2]傅璇琮, 谢灼华.中国藏书通史[M].宁波:宁波出版社, 2001.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库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95-01

摘 要 本文试将其放置在古代文学背景中,旨在从其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中梳理出其总体特征,于学理上探寻其自身的变异脉络及与它时段文学的内在联系,呈显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发展历程;文人集团

魏晋南北朝是指东汉建安年代到隋朝统一约 400 年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由于国家分裂,政局比较动荡,以致政治腐败,经济衰落,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而政局的动荡又导致了集团间的权利之争,使许多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甚至遭受杀身之祸,是历史上少有的恐怖时代。诞生在这一时期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呈现出独特的特征!

1 魏晋南北朝文学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1.1 士族门阀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政治生活的重要特点。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特殊的阶级地位,使其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和社会力量,他们垄断政治,世袭贵族,这样就造成了寒门庶族没有仕进的机会,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这种社会现象使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庶族强烈抗争士族控制政治权利、倾泻不满的现象。

1.2 就思想状况而言。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的时期,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随着儒家的衰微,新的人生价值观、生活观,社会伦理观不断产生,哲学的本体论、思辩逻辑不断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儒、佛、道三教鼎立的局面,玄学、佛教和道教都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建安、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及南北朝文学。历时约 400 年!

建安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端,这一时候的代表作家包括曹氏父子即三曹,还有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建安七子”

以及女作家蔡琰等。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为主,诗风大都慷慨激昂,悲壮但刚健有力,史称“建安风骨”。

在文学史上,正始文学泛指魏朝后期的文学。这一时期的文人以“竹林七贤”(七贤指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为代表。处在魏晋换代之际的正始文学,被司马氏掌权后形成的政治恐怖所影响。这一时期的文人面对政治的黑暗,选择了老庄的“无为而治”做消极抵抗,这一时期的文学也真实的反映了现实,只是与慷慨悲壮的建安文学相比,这一时期的文学大多是忧生的嗟叹。

两晋文学又分为东晋文学和西晋文学。

东晋文学时期,一些代表性的文艺作品在语言上有了新的探索,呈现出对繁缛、对仗等形式美的追求。这一时期对门阀制度的抗议、寒士不平之鸣的作品尤其突出,成为富有光彩的亮点。东晋文学最富特色的是山水田园诗,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是南朝的谢灵运和齐代的谢眺。最有成就的田园诗人则是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他擅于从日常的小事情中挖掘出诗意,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高境界。

在南北朝文学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南北朝民歌,这个时期还出现出现了南北方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这一点在南北朝民歌上有很好的体现,南朝民歌大都反映的是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风格清丽婉转,而北朝民歌则反映着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深重苦难,风格粗狂刚健,这些都与当时南北方的社会现实有关。

3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特点

南北朝文学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文学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文人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逐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驾驭文学创作的规律,也就是对文学创作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了相当的认识和把握,进入相对自由的创作状态,即鲁迅先生所说的“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3.1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地重要标志:

一般来说,所谓文学自觉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文学从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二是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和认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而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自觉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开始脱离了经学的附庸地位,从“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的道德功利目的转为非功利的供人欣赏的艺术形式。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了个人的行为,可以自由的抒发生活体验和情感,使文学固有的抒情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发挥,儒家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观念在此时几乎已被淡忘了,例如,汉代的大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演化为抒情小赋,作家开始在小赋中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写出了独特的感情内蕴。

(2)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样式趋于精致化。在这一时期五言古诗得到长足发展,并趋于成熟,七言七言歌行体得以确立,并为唐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齐梁时期,更是创作出了一种新诗体即“永明体”,这种诗体是律诗的前身,梁陈时期出现的宫体诗扩大了诗歌的领域,体现了新的美学追求。

3.2 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文人集团活跃: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普遍受到重视,文人的地位因此提高。因此进入到文人的社交活动,成为了一种可以提高身份的高雅的活动,文人集团因此形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被后人称道是建安时代以曹氏父子“三曹”为首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集团和魏末晋初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此外,还有西晋时候一权臣贾谧为首包括陆机、左思等人在内的“二十四友”、东晋时以王羲之、谢安为中心的文学交游、齐代的“竟陵八友”

还有梁代的帝王太子们各自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的文人集团,这些文学集团间的活动,对当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刺激了文学的兴盛和发展,而且文学集团在举办活动中的相互影响,使文人思想发生碰撞。常常会产生新的文学思想,使文学风格多样化,刺激了文学理论的发展。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确实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它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并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现象 篇4

先秦诗歌主要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是抒情性的,为后世诗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它们都是诗舞乐的结合,与音乐还有很大关系。

《诗经》中的“风雅”思想被后世诗人立为准则,比兴手法为后世提供典范,魏晋时期许多人都借鉴了《诗经》的手法。

但《诗经》的手法还是比较古朴。

《楚辞》开诗歌浪漫主义先河,为后世浪漫主义创作提供了典范。

《楚辞》的形式自由、富于变化,它的象征手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到了汉代,汉乐府诗歌与音乐仍有联系,但是汉乐府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度。

进入东汉后,五言诗取代了四言诗,完整的七言诗也产生了。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是古代抒情诗歌的典范。

《古诗十九首》运用的抒情方法也多种多样,后世很多文人以此作为范例,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自觉的产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的建安时代,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建安风骨”成为诗歌美学典范。

个人创作的五言诗大量涌现出来,每个诗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抒发自己的情感。

如曹植的《白马篇》抒发了自己对前途的信心。

曹操对乐府诗进行了改造,使之脱离了民歌成为一种独立文体。

至此,诗人开始自觉追求审美特性。

西晋诗歌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

陆机的《拟古诗》藻饰华丽,《猛虎行》诗风繁复,《赴洛道中作》句式骈偶,这种诗风的有简单向繁缛的转化时文化自觉的明显表现。

东晋诗坛被玄风笼罩,而陶渊明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的风气。

谢灵运作山水诗,鲍照善边塞诗,梁陈出现宫体诗,诗歌类型多样化,个性化。

齐梁陈的“永明体”讲究声律和对偶,四声的发现和运用,促进了“永明体”的成熟,使古体诗向近体诗发展。

诗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巨大改变可以说是文人对文学审美自觉追求的成果。

(四)小说

先秦时期的各种神话是小说的源头,但这些神话还不能算作小说。

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才真正出现。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教学大纲 篇5

绪论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文学意识的自觉。文学脱离哲学、史学而成为独立的学科。从品评山水到文学品评。

文学意识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自由,带来了文学理论发展和文学批评的繁荣。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专论,它对文学的社会地位与作用、文学批评的态度与方法、文体的区分、文风与作家的关系等重要问题提出了看法,标志着文学批评进入了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兴盛标志着文学意识的自觉。从文体辨析到文学总集《文选》的编纂。

陆机的《文赋》是一篇用骈体文写成的文论著作,阐述了相当完整的创作论,它第一次把创作动机、过程、方法、形式、技巧等问题归入文学批评范畴。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巨著,是对前代文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它初步建立了文学理论体系,既重视文学发展与世风的关系,也重视文学自身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较全面地说明了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关系,总结了创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经验和教训,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论著作。《诗品序》是全书的总论,论述了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对诗歌的某些创作方法及诗歌的抒情达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它也存在一些缺憾,如对某些作家品评失当,对声病说盲目排斥,在探讨诗歌传承关系时显得简单化,但它无疑是研究汉魏六朝诗歌的重要参考材料。

此外,颜延之对文笔说的阐述,裴子野的《雕虫论》,萧绎的《金楼子·立言篇》,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文章篇》等,都对文学问题发表了重要的意见。齐武帝永明年间,周颐、沈约、王融等提出“四声八病”的理论,是对声律说的新发展,对后世韵文和近体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发展,逐步使文学创作置于其影响与指导之下。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同步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节

**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从汉末大乱到隋代统一,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思想、文学艺术极为活跃的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大转变、且极富创造性的时期。

这是一个充满争夺、篡乱不已的时代,多种政权并存、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并互相融合。这一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异常尖锐复杂。

文人多遭杀戮。隐逸、服食、狂饮、纵欲等各种乱世人生观流行。世族文人多不敢正视现实,“不以物务婴心”。

第三节

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曹丕建魏,实行九品中正制,逐渐形成世族制度。世族与庶族之间对立,多种方式的激烈斗争。部分庶族寒士文人反抗社会黑暗,时有不平之鸣。世家大族的形成,造成文学家族。表现宗族与伦理的作品出现。

第四节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儒学独尊局面的丧失。摆脱两汉经学的思想的束缚。对自然与美的追求,魏末老庄学说盛行,玄学兴起。言意与形神。社会思潮的多元化、文人信仰相对自由,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和学术气氛的活跃。魏晋风流:颖悟旷达真率之美。玄言诗发展成理趣诗。

第五节

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佛教传入及佛经的大量翻译,使佛学发达。文人受佛教影响大,与之关系密切。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1、想象世界的丰富;

2、故事性的加强;

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

4、词汇的扩大;

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社会的世族化,导致贵族文人逐步成为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在推动文学创作繁荣的同时,也使文学产生了明显的贵族化倾向。

这个时期,散文一改两汉史传、政论独盛的局面,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骈体文形成并臻于鼎盛。散体文创作也有一定成就。辞赋由汉大赋演变为抒情小赋,并向骈化和律化方向发展。诗歌是这一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领域。

建安、正始文学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次大丰收,出现了文人五言诗彬彬其盛的局面。正始诗歌变慷慨用世为忧生嗟叹,继承了建安诗歌的传统,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两晋文学中,西晋太康诗歌重模拟、颂功德、重形式的倾向明显,作家虽多,成就不太高,唯左思挟愤世之音。东晋大畅玄言,诗歌多“平典如道德论”。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以平淡自然之风开田园诗歌一派。谢灵运、谢脁完成了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开山水诗歌一派。

南北朝文学中,鲍照是南朝最杰出的诗人,对七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永明新体诗的出现为唐代近体诗形成奠定了基础。梁陈时期宫体诗风靡一时。庾信是南北朝诗歌集大成的作家。南北朝民歌是继周代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又一次集中的民间口头创作。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南北朝乐府民歌取得了很高成就,并对文人诗歌创作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小说已初具规模,主要有志怪和轶事两类。地位:孕育唐代文学的兴盛。

第一章

建安文学

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文人思想的解放,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也有乱世中凄凉哀怨之情。曹氏父子对文学的倡导和组织,邺下文人集团的形成。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

建安诗歌的基本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和人民的苦难,既抒发建功立业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直承汉乐府民歌,有鲜明的民歌风调。建安诗歌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巨大。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和杰出代表。曹操的诗歌全用乐府古题,兼有四言,五言和杂言。其主要内容,反映社会**和民生多艰,表现政治理想、抒发雄心壮志,抒写年命之悲和幻想长生。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曹丕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燕歌行》二首对七言诗发展贡献很大。其散文及辞赋也有特色。

精读作品篇目:

曹操《蒿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 阅读作品篇目:

曹操《薤露行》、《苦寒行》、《求贤令》、《遗令》

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大墙上蒿行》

第二节

曹植

曹植的政治悲剧促成其诗歌成就,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被誉为“建安之杰”。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才华横溢,受曹操宠爱;乐观自信,为人不羁,积极奋进,要求建功立业。后期受曹丕、曹散父子迫害,名为藩王,实近囚徒,抑郁忧惧,欲为国效力而不可得。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抒写理想怀抱,追求建功立业;抒写被压抑的悲愤不平;反映社会乱离;反映宴饮游乐。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特色独具:大大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由于其文采富艳、五言诗成就高、身世不幸,备受后人推崇。

精读作品篇目:

《白马篇》、《名都篇》、《公宴诗》、《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 阅读作品篇目:

《美女篇》、《送应氏》、《梁甫行》、《杂诗》、《吁嗟篇》

第三节

王粲、刘桢及蔡琰

建安七子。王粲的生平。

王粲诗文兼擅,为“七子之冠冕”。刘桢仗气爱奇,诗名甚高。

蔡琰的《悲愤诗》。对杜甫《北征》的影响。陈琳、阮瑀以书檄著称。徐干以赋见称。

精读作品篇目:

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蔡琰《悲愤诗》 阅读作品篇目: 阮瑀《驾出北郭门行》

刘桢《赠从弟》、蔡琰《胡笳十八拍》

第四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政治理想的高扬,悲凉慷慨的精神。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第五节

阮籍、嵇康及正始文学

正始时期的政治特点:司马氏与曹魏集团争权。社会黑暗、政治恐怖,玄学兴起。竹林七贤。

阮籍好老庄,性倜傥,嗜酒狂放,不拘礼法,与司马氏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阮籍诗歌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这是政治抒情组诗。其主要内容:抒写孤苦寂寞和忧生惧祸之苦闷;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表现为旷达、饮酒、求仙。

阮籍诗歌的艺术特色:长于抒情,工于比兴,精于用典,善用曲笔。诗歌滋味渊永,风格隐约曲折、深隐含蓄,“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阮籍之文多发惊世骇俗之论,行文奇偶相生,风格曲折含蓄。

嵇康才华横溢,愤世嫉俗,服食谈玄,以“自然”对抗“名教”,“非汤武而薄周孔”,拒绝与司马氏合作,以“言论放荡”被杀。

嵇康诗文兼擅。其诗形式多种,内容丰富,风格清峻通脱。其文极富政治色彩,风格峻切豪壮。

精读作品篇目:

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独坐空堂上)(驾官发魏都)(洪生资制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阅读作品篇目:

阮籍《咏怀》(二妃游江滨)(壮士何慷慨)、《大人先生传》 嵇康《赠秀才入军》(闲夜肃清)、《管蔡论》、《太师箴》

第二章

两晋诗坛

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在政治漩涡中浮沉的诗人们意在逞才。

潘岳工诗善文。其诗多为组诗,词采华艳,多繁冗肤浅。善为哀诔之文。陆机的生平。

陆机诗名最高。多写行役之苦,离别之哀。追求词藻、对偶,模拟因袭气重。

陆机的文章辞赋颇有成就,成为骈体文的奠基人,对南朝文学有直接影响。

太康文学:表面繁荣,实则诗尚雕饰、模拟,文崇骈俪,形成繁褥文风,推动了文学的形式化、士族化。

精读作品篇目: 潘岳《悼亡》(荏苒冬春谢)陆机《赴洛道中作》、《演连珠》 阅读作品篇目: 潘岳《怀旧赋》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文赋》、《吊魏武帝文》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咏史诗的渊源与特征。

左思的生平和思想。寒士的不平与抗争。

左思是西晋最杰山的诗人。其诗承建安馀绪,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反抗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实乃建安风骨的再现。风格独树一帜,典以怨,人称“左思风力”。左思的辞赋也颇负盛名。刘琨的生平。

刘琨诗悲歌慷慨,直承汉魏风骨。其文感情真挚,朴实自然。

精读作品篇目:

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刘琨《重赠卢谌》 阅读作品篇目: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文赋》、《吊魏武帝文》 左思《咏史》(荆轲饮燕市)、《招隐》(杖策招隐士)刘琨《扶风歌》、《答卢谌书》

第三节

郭璞的《游仙诗》

游仙诗溯源。郭璞的生平。

郭璞诗以《游仙诗》为代表,乖远玄宗与坎壈,抒发苦闷,常借游仙表示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文采富艳,寄托高远。

精读作品篇目:

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阅读作品篇目:

郭璞《游仙诗》(青溪千馀仞)

第四节

王羲之与兰亭唱怀

王羲之是东晋较有成就的作家,诗文兼擅。其文清丽疏朗,自然洒脱。

《兰亭集序》与兰亭。兰亭诗的主题及审美价值。文人雅集,诗酒唱和。对后代的影响。

精读作品篇目: 王羲之▲《兰亭集序》 阅读作品篇目: 王羲之《与会稽王笺》

第五节

孙绰、许询与五言诗

玄言诗统治东晋诗坛。

东晋文人的心态:务存大纲,不拘细目。玄言诗以阐发老庄思想及佛理为基本内容,“淡乎寡味”,“平典如道德论”。代表作家是孙绰、许询、支遁等。

阅读作品篇目:

孙绰《答许询》、《兰亭诗》 支遁《咏怀诗五首》其一

第三章

陶渊明

第一节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其一生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东晋末年学术思想活跃,江州又是儒、释、道三家思想斗争的中心。陶渊明既受儒家思想影响,有济世之志;又受道家和佛家思想影响,特别是受庄子思想影响明显。仕与隐的选择,贫与富的交战,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魏晋风度的代表。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它

陶诗多为五言,内容很广,按照题材分类:田园、咏怀、咏史、行役、赠答。

田园诗是中国文学的新题材,主要描绘了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和对纯朴田园生活的热爱;躬耕生活及与劳动人民之关系;农村残破凋敝,自己的生活困顿及守节固穷的品德。

咏怀、咏史诗主要表现诗人不同时期的理想、志趣和人生感受:既有中年亦官亦隐的内心矛盾,又有归隐后复杂苦闷的思想情怀:对政治的关切,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未酬壮志的苦闷,对孤贫处境的哀叹,对高洁人品的表白,对“桃花源”理想的追求。明显继承了阮籍、左思。行役诗的苦闷。赠答诗的深情。

陶诗也有饮酒行乐、随顺自然、躲避矛盾等消极思想。

第三节

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自然:总体艺术特征

平淡自然,亲切淳真。因其贴近生活,故平淡;因其富有真情实感,故淳真。是日常生活的诗化。浑融完整,意境高远。善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常含哲理,使情、景、理有机融合。语言精工而本色。语言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多用口语、双关语。于朴素中见绮丽,于平淡中见警策,“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陶诗风格多样:既有飘逸悠然的自然冲淡,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艺术渊源:源于《古诗》,绍阮籍之遗音,协左思之风力。

第四节

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陶文数量不多,影响不小。辞赋、韵文、散文,各体兼擅,特色独具。内容上摆脱了谈玄与言佛,艺术上基本摈弃了偶俪与繁缛,一反流俗,归于自然,语言省净,文风淡泊。

《五柳先生传》中的自我形象。《归去来兮辞》与文学中的回归主题。《桃花园记》的理想模式。

第五节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诗人陶渊明的被发现。他是汉魏六朝最杰出的诗人,是田园诗派的开山之祖。对田园诗题材的开掘,情、景、理交融的美学旨归,自然淳真的风格,均有巨大影响。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固穷守节,不屈事权贵,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酒与菊。恬淡退隐,人品峻洁,精神高尚,教育和影响了无数代作家。

精读作品篇目: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和郭主簿》(二首)、《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记》 阅读作品篇目: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遣训)、《饮酒》(少年罕人事)(羲农去我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杂诗》(人生无根蒂)(白日沦西阿)、《移居》(春秋多佳日)、《拟古》(荣荣窗下菊)、《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述酒》、《咏荆轲》《五柳先生传》、《感士不遇赋》并序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郭茂倩之《乐府诗集》。南朝民歌产生的地域及社会土壤。吴歌与西曲。

南朝民歌多为反映市民生活情趣的“都市之歌”,爱情几乎成为唯一的主题。

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多用五言四句的形式。以女性吟唱抒情为主,感情真率动人,情调清丽缠绵。修辞上多用比兴、象征、谐音双关等手法;语言自然晓畅,风格清新婉丽。《西洲曲》艺术性最高。

精读作品篇目:

《子夜四时歌》(春风动春心)(春林花多媚)、《华山畿》(华山畿)、《那呵滩》(闻欢下扬州)、《西洲曲》

阅读作品篇目:

《读曲歌》(打杀长鸣鸡)、《神弦歌·青溪小姑曲》、《三洲歌》(送欢板桥湾)、《那呵滩》(篙折当更觅)、《长干曲》

第二节

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

北方的景色与以鲜卑为主的各民族风习是北朝民歌产生的基础。

北朝民歌题材广阔,多方面表现,内容丰富:有反映北方游牧生活的牧歌;有表现尚武精神、征战生活的战歌;也有反映婚恋生活的恋歌;还有反映人民苦难、贫富对立的诗歌。

北朝民歌继承汉乐府的传统,体裁多样,自由灵活;多叙事,但感情强烈,且直抒胸臆;气盛词质。风格直率朴素、刚健豪放。《木兰诗》最杰出。

精读作品篇目:

《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李波小妹歌》、《陇头歌辞》、《敕勒歌》、▲《木兰诗》 阅读作品篇目:

《折杨柳歌辞》(遥看孟津河)(健儿须快马)、《幽州马客吟歌辞》(快马常苦瘦)、《捉搦歌》(华阴山头百丈井)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南朝虽朝代更易频繁,但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有一定发展。由于最高统治者的好尚,文学创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贵族文人成为文学创作的主力,他们有钱有闲,生活优裕,歌舞湖山,诗赋唱和,形成极浓的文学氛围。

南朝文人的作品较少涉及国计民生,主要是反映他们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感情:或优游于山水田园,或沉湎于歌舞宴饮,或抒写缠绵的男女之情,或嗟叹仕途的失意不平。

随着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声律说的出现,南朝文人多自觉追求作品艺术表现的精致美,讲声韵,讲排偶,讲用典,丽情密藻,风格浮华轻艳。

南朝诗文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虽有忽略内容、过分重视形式的倾向,但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

山水诗与玄言诗之关系。宋初“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谢灵运的生平和思想:出身贵族,热衷于功名,仕途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从山水中寻找人生的哲理与趣味,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谢灵运诗以写山水为主,从写景到写意,从启示性到写实性,开山水诗一派。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善于刻画山水景物、营造画境;工于锤炼字句,重辞采,讲对偶、多用典。其诗结构单调,雕琢太甚,晦涩难解,多名句而少名篇。

谢灵运山水诗的地位:真正把山水当作审美和描绘对象,对扭转玄言诗风、对永明新体诗及后世山水诗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颜延之与谢灵运齐名。其诗镂金错彩,且“殆同书抄”。

精读作品篇目:

谢灵运《登池上楼》、《石门岩上宿》、《入彭蠡湖口》 阅读作品篇目:

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西行》、《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过白岸亭》、《过始宁墅》

第二节

鲍照及其创新

鲍照的生平:才秀人微,一生备受压抑。

鲍照诗歌是寒士的呼声:反映社会的不平,抨击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抒发愤世嫉俗之情;描写边塞争战生活,抒写报国壮志;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苦难;另有游宦思乡、感伤年命、抒写爱情及写景咏物等内容。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直抒胸臆;工于写景,长于比兴;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奇矫凌厉险俗,颇富浪漫色彩。

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继承和发扬了汉魏风骨,在向民歌学习过程中,不仅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诗的形式,而且变逐句用韵为隔句用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宽了七言诗的发展道路,对七言诗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读作品篇目:

《代出自蓟北门行》、《拟古》(束薪幽篁里)、《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阅读作品篇目:

《代放歌行》、《梅花落》、《拟古》(幽并重骑射)、《代白头吟》、《拟行路难》(奉君金卮之美酒)、《代春日行》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第一节

沈约、谢朓和永明体

永明体的概念。

永明体追求声律的美,是由古诗到律诗的过渡形态。新体诗的代表作家是谢脁、沈约等。沈约的诗歌理论及影响。

谢脁的生平。谢脁诗多写山水,表现亦官亦隐的思想情怀。谢跳诗的艺术特色:精妙的景物描绘,情景交融,词语工丽,色调鲜明。其新体诗词采华美,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已有全篇似唐人律绝者。诗风清新流丽。

谢脁为齐梁“首杰”,他发展了山水诗。他所代表的新体诗为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何逊诗多纪游、寄赠、离别思乡之作,尤以山水诗成就为高。其诗善描绘,讲声律,风格清新婉转,颇得谢脁风致。

阴铿诗以描写山水见长,风格近于何逊。

精读作品篇目: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王孙游》 阴铿《晚出新亭》 阅读作品篇目:

谢朓《江上曲》、《同王主簿有所思》

沈约《早发定山》、《怀旧诗九首·伤谢朓》、《夜夜曲》 何逊《相送》、《赠诸旧游》、《慈姥矶》

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开善寺》、《五洲夜发》《渡青草湖》

第二节

齐梁诗人集团萧氏父子

门阀制度下的家族文学。世族优势的衰落与皇权中心的建立,形成了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

1、南齐萧子良;

2、萧衍、萧统;

3、萧纲。

应制、应教、同题共赋、相互唱和多,题材单调狭小,脱离生活。

第三节

从市井到宫廷

南朝民歌从市井进入宫廷,民间流行的清商曲影响了诗风。

宫体诗的概念: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女性生活、容貌、体态、服饰与器物的描写,爱情心理的刻划,辞藻与声色,感官的刺激。

宫体诗的代表作家:萧纲、萧绎、徐摛。萧纲的文学主张及其宫体诗创作。徐庾体。

“撰录艳歌”的《玉台新咏》。

精读作品篇目: 萧纲《咏内人昼眠》 阅读作品篇目:

萧纲《咏舞》、《美人晨妆》

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第一节

北朝文化与文学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魏孝文帝的改革和推行汉化政策。汉族与各少数民族间的矛盾斗争和日渐融合。北朝提倡文化学术,崇儒学、尊经师。

北朝文坛前期冷落。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南北文学的融合,使其文坛后期渐趋复苏。

北朝文学最有成绩的领域是诗文。魏孝武帝设立乐府采诗。文人诗既有北方民族尚质朴、重实用的特点,又师法汉晋,兼及南朝之绮丽。但模仿古人习气较重。王褒、庾信由南入北,初步实现南北诗风的融合,使诗风趋新。北朝散文葆有传统散文朴实流畅的特点,然亦明显借鉴南朝骈文的表现手法。北朝诗文对唐代文学有很大影响。

第二节

南北文风的交融

政治对峙与文化多元。南北文风交融的途径:使臣往来,南方人士著作传入北方,使臣被留在北方。

第三节

庾信文章老更成

前期诗艺的养成:前期在南朝,出入宫禁,为重要的宫体诗人。

后期滞留北朝;虽享高官厚禄,但始终怀有故国之思和羁旅之情,多表现乡关之思。庾信的作品分前后两期,内容、风格迥异。前期为宫廷文学侍从,多奉和应制之作,绮丽榷艳,不出宫体规范。后期诗歌内容广泛,最动人的是其乡关之思、身世之叹,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后期诗善用典,工对仗。语言精美,声韵和谐,风格刚健深沉,苍凉悲壮。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和辞赋大家,其后期作品情文并至,自然流丽,将骈文推向高峰,有“四六宗匠”之誉。

庾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诗真正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其辞赋骈文也达到了六朝的最高水平。他不愧为南北朝文学之集大成者。

精读作品篇目:

庾信《拟咏怀》(榆关断音信)(日晚荒城上)(萧条亭障远)、《重别周尚书二首》、《哀江南赋序》、《小园赋》 阅读作品篇目:

庾信《乌夜啼》、《寄徐陵》、《拟咏怀》(摇落秋为气)(寻思万户侯)、《枯树赋》、《哀江南赋》。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

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沈约:“以气质为体”,曹丕:“以清纬文”。

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其教令清峻通脱,对当时和后世均颇有影响。曹丕兄弟的书札文采斐然。王粲《登楼赋》与抒情小赋的繁荣。嵇康、王弼等的论辩文。

第二节

南朝美文的衍化

世重文翰,立四学。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陈寿、范晔的史论。骈体文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文心雕龙》的骈文体裁。南朝文章发展总趋势:由质趋文,全面骈化。丽情密藻,对仗日工,用典日繁。

孔稚珪及其骈文。

齐梁文风的新变:

1、声律说

2、文笔之辩

3、不拘常体。

诗体赋与写景文:江淹的抒情小赋。萧纲、萧绎的咏物抒情赋。丘迟、陶弘景、吴均。

精读作品篇目: 江淹《别赋》

▲诸葛亮《出师表》 ▲李密《陈情表》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丘迟《与陈伯之书》 吴均《与宋元思书》 阅读作品篇目: 江淹《恨赋》 萧纲《晚春赋》

萧绎《采莲赋》、《荡妇秋思赋》 范晔《后汉书·范滂传》

第三节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郦道元的生平。

《水经》与《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极有价值地理著作,“集六朝地志之大成”,也是散文名著。书中不以南北为鸿沟,对各处的山川景物有极为精彩的描写,还加入不少地志、风土记,以及作者抒情、议论的内容,极尽自然之趣,富故事性和抒情性。文章以散句为主,骈散相间,对后世游记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杨衒之的生平。

《洛阳伽蓝记》主要描写北魏时洛阳的佛寺建筑,兼及当时的人情世态,如揭露统治者穷奢极欲、为人贪鄙、侵渔百姓等。写故都伽蓝有双重象征性。文章描写精彩,文笔流畅,文风平实,以散句为主,但骈俪习气也较重。具有学术和文学个性。

精读作品篇目: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巫峡)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阅读作品篇目: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孟门山)(滱水·阳城淀)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水宁寺)(大觉寺)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

小说溯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小说的概念。

起源:中国古代小说可追溯至神话和传说,而史传文学对小说发展影响直接而深远。

魏晋南北朝小说兴盛的原因:佛、道思想的流行;士大夫清谈和品评人物之风盛行;写史传文风气渐浓。写小说遂成一时风气。

第二节

志怪与志人

魏晋南北朝小说主要有志怪和志人两类。志怪小说兴盛的背景: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社会动荡不安,各阶层人们都在鬼神身上寄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故志怪小说层出不穷。干宝的生平。

《搜神记》的内容:主旨在“明神道之不诬”,故书中多神仙道术、鬼怪灵异的内容;书中也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有的反映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人民的反抗,有的反映了青年对婚姻自由的渴望和为争取幸福婚姻的斗争精神,有的反映了人们不怕鬼魅、敢于铲除鬼魅的大无畏精神。

《搜神记》中的优秀篇章结构完整,情节曲折多变,描写生动,形象鲜明,语言疏宕,已粗具短篇小说的规模。

志怪小说对后世的影响:为后世戏曲、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后世小说中鬼狐一派有直接影响;为后世小说发展提供艺术借鉴。

此外,王嘉的《拾遗记》、张华的《博物志》、葛洪的《神仙传》、吴均的《续齐谐》等均有一定成就。

志人小说的兴盛与史传文学密不可分,又与清谈和品评人物的风气很有关系。志人小说的内容:笑话、野史、逸闻逸事。特点:短小、粗陈梗概、直录传闻。

志人小说还有葛洪的《西京杂记》、郭澄之的《郭子》、邯郸淳的《笑林》等。

精读作品篇目:

《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宋定伯捉鬼》 阅读作品篇目:

《吴王小女》、《嫦娥奔月》

第三节

《世说新语》

刘义庆的生平。

《世说新语》的编纂与体例。

《世说新语》与名士风流:主要记载魏晋知识分子的隽言轶行,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其内容包括:豪门士族的奢侈和凶残;当时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生活习俗和文化情趣;记载善人善事。其中也有消极的内容。

《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其中的记言记行,大抵如史传文之片断,重在客观记载,然其优秀之作,善于通过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善将记言与记行结合;多用生动口语,言约意丰。《世说新语》为后世笔记小说之先驱,其中不少故事为后世戏曲、小说提供了素材。

精读作品篇目:

《过江诸人》、《周处年少时》、《王子猷居山阴》 阅读作品篇目: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库 篇6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四)

【南北朝诗歌】 名词解释:永明文学

一.永明文学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

二.“永明文学”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

三.“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

一.由于他“才秀人微”,更能认识到门阀制度的黑暗和不公,对高门世族压抑人才愤慨不平,所以他的许多诗作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抨击。如《拟行路难》其四。

二.边塞题材之作,描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的决心,如《代出自蓟北门行》。三.描写妇女题材的诗,如写相思的《拟行路难》其三。

总之,鲍照诗歌内容丰富,能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与抨击。

简述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内容:

一.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三.反映战争及其到来的苦难。四.反映爱情婚姻。艺术:

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

简述南朝民歌艺术特点。

一.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二.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三.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简述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一.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谢灵运的山水是最突出的代表。

二.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三.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四.元嘉诗歌的新变还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简述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丽靡之风,这种文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天监八年以前,可视为宫体诗的先导阶段。此时尚为永明文学时期,永明体在声律、对偶上已经为宫体诗准备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天监八年至中大通三年宵纲为太子以后,徐陵成《玉台新咏》,是宫体诗的高峰期。

第三阶段为宫体诗尾声期,以陈后主及其身边文士为主,波及隋及唐初。简述宫体诗及其特点。

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特点:

一.表现为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主要是写妇女、男女情怀、咏物、游宴、游戏等。宫体诗人在写这些时带有明显的娱乐目的和消遣性质。

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宫体诗的写实技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词采美丽,构形惟妙惟肖。

试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一.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议论或感慨。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二.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和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达出诗人心中一种难以言喻的对生命的惊喜。

三.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

试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可谓最高。

一.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他把惯用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来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如乐府《白苎舞》。

二.语言也很有特色。被称为“雕藻淫艳,倾炫心魂。”如《拟行路难》其三;注意吸收明间口语;善运用奇特大胆的想象和比喻。

三.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以前的杂言是以四言或五言为主,七言为辅。鲍照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鲍照的大胆革新有积极创作,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杜甫也称赞“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试论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

谢眺诗歌的主要特色是:情思明净潇散,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明白流畅,声韵流丽和谐。一.从情思方面言,小谢因为感情单纯,所以因物色感发而或喜或悲时,较为明朗外露。在他的诗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一种纯净如竹露如风荷如月色如流泉般的情思流动,如《观朝雨》写晨起观雨引发的一份归隐情思,心境在空朦潇洒的朝雨中何等的平静,一切都好象在潇潇雨雾中净化了。

二.小谢诗意象创造也清新明丽,大多落尽华饰,有一种天然韵味。尤其在山水描写方面,大谢在意象创造上颇多着意,较多客观描写。而小谢诗中的意象,则带者更多心象的性质,把景物提纯得与他的心绪一致起来。因之,他创造的意象十分省净明快,如《之宣城出新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三.小谢诗语言流畅明白,去除任何晦涩的文字和赘典。有的甚至完全接近口语。四.革除了以往山水诗的玄思哲理。试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异同。一.地域不同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南朝: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南方都市。北朝: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辽阔的北方(草原)二.作者不同 南朝:女性较多 北朝:男女皆有 三.内容、题材不同

南朝:南朝民歌的内容很单一,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反映的情恋内容极其广泛,角度多样。如《西洲曲》写一个女子怀人,情思缠绵。

北朝: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反映战争及其带到来的苦难;反映爱情婚姻。

四.风格不同

南朝:A.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B.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C.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北朝: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招聘网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论魏晋南北朝的美术 篇7

从绘画方面来讲, 我国古代绘画史上, 第一批有历史记载, 以绘画的才能享有声誉的画家, 出现在魏晋之际。他们是曹不兴, 张墨和卫协。而南北朝时期三个最重要的画家是顾恺之, 陆探微和张僧繇, 他们代表了汉代美术得到迅速发展和成熟的人物画艺术。有这样的评语:“张得其肉, 陆得其骨, 顾得其神。”可见其中尤以顾恺之为代表。他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及《列女图》。《洛神赋图》是古代诗人曹植用神化隐语着失落了爱情的感伤的诗篇, 是全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画卷的开始便是曹植和他的侍从在洛水之滨遥望, 洛神神色默默, 似来似去。洛神的身影传达出一种无限惆怅, 可望不可及的情致。在《洛神赋图》上, 我们注意到它与汉代绘画的区别。这就是全卷的构图仍然是以故事情节来连接各种画面的关系, 但由于绘画本身的再现能力提高了, 外在的因素也被调动起来, 服务于传神的基本目的。顾恺之笔下的洛神, 通过飘动的衣带, 把人物的内心情感抒发出来。《洛神赋图》, 描写了人的感情活动, 所以在古代绘画发展史上又重要的地位。此代谢赫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

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光辉时代, 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晋字”最突出的特点, 是第一次将书法的个人价值完美的表现出来。其中影响最大者是“书圣”王羲之和其第七子王献之。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兰亭序》作为王羲之和友人在山阴兰亭行“修葺”盛会的序文, 其文心和书艺, 都体现了晋人的风骨, 使中国文人对人世和自然的感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杰作为千古绝唱, 字字精妙无比。它奠定了新体行书风格, 经后世千百年的发展而未有大变, 显示了它既深且巨的影响所在。王献之的代表作是行草书《鸭头丸帖》, 它因起首“鸭头丸”三字得名, 笔法圆润流畅, 枯湿交替。全篇一气旋折, 把小王开朗多姿的书风充分体现出来。不论二王父子在书风上有怎样的差别, 他们都为个性化的视觉艺术打开了一片新的空间。

四大石窟寺是指云岗石窟, 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石窟这一外来的建筑形式本身就很有特点, 严格说来, 它是寺庙建筑中的一种形式, 具有兼礼佛和修行于一身的功能。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 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都因北魏皇室的直接赞助而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而在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 则在地域风格上, 各呈其美, 争奇斗艳。云岗石窟以石雕造像气魄雄伟, 内容丰富而见称。整个雕造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时代的艺术传统, 吸取并融合了外来的艺术精华, 从而创造了独特的风格特征, 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龙门石窟在表现手法上除了更加纯熟之外, 还趋向于精巧细丽, 可谓汉化后的杰出代表。莫高窟壁画中有《尸毗王本生图》《萨陲那太子本生图》和《鹿王本生图》这些代表作。这种以连环画的形式, 把一个大场面再现出来, 是十分引人入胜的。在悲壮的气氛中, 传达出佛教的教义。麦积山的彩塑艺术中, 新添的薄肉塑, 是特别值得重视的艺术创造。魏晋南北朝的陵墓雕刻具有轩昂豪迈的气宇, 生动有力的外廓形, 强大的体积感, 巨大的重量感, 高度的概括性这些特点。

魏晋南北朝上巳诗论 篇8

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巳集会因大量文人参与而使祓禊活动与诗歌紧密相连,因此造就了上巳诗作、兰亭梦想、诗酒人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从现存与祓禊相关的诗歌来看,当时上巳节文人活动应具备嘉时出游、曲水流觞、赋诗成章、音乐歌舞等成分,成为吸引文人士子目光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上巳节 诗歌

上巳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源远流长。上巳是指以干支纪日的历法中的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又有三巳、元巳的别称,这一天,人们往往进行一种被称为“祓禊”的活动。《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又《后汉书·志第四·礼仪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絜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絜之矣。”再《诗经·郑风·溱洧》:“唯溱与洧,方洹洹兮,唯士与女,方秉兰兮。”韩诗注曰:“谓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续魄,祓除岁秽。”由文献记载可知,上巳祓禊活动颇具神秘色彩,其要素一是“浴”,一是“祓”,甚至“招魂续魄”。但这种活动,一是户外水流,一是祈福请愿,它所具有的浪漫因素显然会吸引文人士子的目光。因此,大批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纷纷参与,使这一活动的文化因素逐渐增加,由单纯的神秘的民间信仰活动,逐渐分化出一种主要由文人士子参加的聚会。这一文化色彩逐渐增多的聚会,也在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留下了显著的痕迹,不但产生了一批关于袱禊的诗作,也对后世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从诗歌看袱禊活动

单就魏晋南北朝文学来说,关于上巳节的诗作为数不少,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收录情况来看,单单以上巳诗、三日诗、三月三日诗为题的诗歌,就有四十多首,更有兰亭集会诸人的《兰亭诗》。从这些诗作的记录来看,当时上巳节袱禊活动明显具有以下因素:

(一)嘉时出游。上巳的袱禊活动,颇似今天的春游,从诗作来看,上巳袱禊对天气的要求是风和日丽,最妙当在雨后初晴,此时出游,更觉神清气爽。如阮修《上巳会诗》:“既雨既零,风以散之”,闾丘冲《三月三日应诏诗》:“微风扇秽,朝雨翳尘”,王羲之《兰亭诗二首》:“欣此暮雨,和气载柔”等等。魏晋南北朝正是山水意识抬头之际,人们对山水等自然风光有一种浪漫的向往之情,不少人看来,山水可以使人神清气爽,如卢思道的《上巳禊饮诗》“山泉好风日,城市厌嚣尘”明显表达了对山水的向往和对城市的厌恶,而王肃之《兰亭诗二首》“今我斯游,神怡心静,……嘉会欣此游,豁尔畅心神”,则将山水对心灵的净化一一揭示。在山水意识笼罩下的文人士子,更愿意在风和日丽的上巳节出游,在青山绿水中感悟自然和人生。

(二)曲水流觞。曲水流觞一词,因王羲之诸人兰亭集会而广为流传,但这种诗酒相合的行为并非兰亭集会所独有,而是当时非常普遍的行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巳日的文人士子集会中,临流举杯已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这种诗酒相合的行为,并非单纯的举杯畅饮、率尔赋诗,而是以一种极其雅致的形式来进行,即曲水流觞。对曲水流觞的直接描写,最著名的莫过于王羲之《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这种描写也见于萧刚的《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诗序》:“分阶树羽,疏泉泛爵,兰觞沿泝。”在魏晋南北朝关于上巳节的诗歌中,这种描写随处可见,如王济《平吴后三月三日华林园诗》“清池流爵”,张华《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诗》“羽觞波滕”,徐丰之《兰亭诗二首》“零觞飞曲津”,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觞逶迤,周流兰殿”,鲍照《三日诗》“临流竞覆杯”,沈约《上巳华光殿诗》“清波微动漾羽卮”等等。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饮酒方式多种多样,但酒与诗如此雅致的结合起来,无疑是上巳节文人士子活动的独特行为。酒,对于文人士子而言,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解脱之道、寄托之物,如王羲之《兰亭诗二首》有“三觞解天刑”一句,就揭示了饮酒的疏解之妙,但如此高雅而愉快的饮酒方式,仍然是上巳节所特有的。上巳节的曲水流觞,已经成为一种文人梦想、一个文化符号。

(三)赋诗成章。魏晋时期,文人往往具有强烈的自觉创作意识,他们希望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传之后世,从而不朽。这种文学的自觉创作,在上巳节文人士子的袱禊活动中,虽然也不可忽视,但更多的却越来越发展成为一种硬性的规定,如在兰亭集会中,王献之等十六人“诗不成,罚酒三觥”,如郝隆诸人“三月三日会,作诗,不能者罚酒三升”,如宋文帝“元嘉十一年三月丙申,禊饮于乐游苑,且祖道江夏王义恭、衡阳王义季,有诏会者赋诗”。而且这种现象并非孤立,如《宋书·礼志》:“玄盛上巳日宴于曲水,命群僚赋诗,而亲为之序”,《南史·孙融传》:“太后与肃宗幸华林园,宴群臣于都亭曲水,令王公已下各赋七言诗”,《北史·李暠传》:“太后与明帝幸华林园,宴群臣于都亭曲水,令王公以下赋七言诗”等等。如果说在文人集会中还以罚酒来结束的话,而在官方集会中,就已造成己不成诗而央人代作的现象,如谢朓就有《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十章和《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九章。在关于上巳节的诗歌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曲水宴应诏作诗,这种诗作的大量出现,固然有文人士子颂赞皇权的需要,更多的仍是出于当权的命令或者示范。

当然,作为一种大型的文人活动集会,上巳节袱禊中,还具备其他因素,比如乐舞等等,庾肩吾《三日侍兰亭曲水宴》诗中“百戏俱临水,千钟共逐流”一句就揭示了活动中的乐舞因素。

二、上巳节袱禊活动对诗歌的影响

从文献的最初记载来看,上巳节的袱禊活动,显然是一种神秘的信仰,人们认为可以由此去除灾害、祈求幸福。但在文人士子的集会中,这种神秘信仰的性质渐渐退居到次要地位,“袱”的行为渐渐淡出文人视野,取而代之的则是诗酒乐舞的欢会,它对文人士子的影响逐渐由外及内,由行为到心灵,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巳节祓禊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量文人参与上巳集会并留下诗作。上巳节集会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权贵宴会,一是文人集会。权贵宴会一般由皇室贵族甚至皇帝本人召集,文人作为侍臣参与,宴中的诗酒唱答显然是一种群体行为。从程咸《平吴后三月三日从华林园作诗》和王济《平吴后三月三日华林园诗》来看,西晋灭吴后,皇帝曾于上巳节在华林园举行集会,虽然仅有两人的诗作流传下来,但是如此之大的皇家聚会,文人侍臣众多,当时诗作显然不仅此两首而已,只是佚失罢了。其余张华有太康六年后园会诗;颜延之有元嘉十一年曲水宴诗;谢脁有华光殿代人应诏诗;萧纲等人有侍皇太子曲水宴诗;屡次的集会虽然只有这些诗作流传下来,但当时不止只有这些诗作。如颜延之《应诏燕曲水作诗》作于元嘉十一年三月乐游苑集会中,当时有诏令会者赋诗,所产生的诗作当不止此一首。而陈叔宝《上巳玄圃宣猷嘉辰禊酌各赋六韵以次成篇诗》题名已明确标明当时作诗无人可免,计当时有张式、陆瓊、顾野王、陆琢、岑之敬五人以上。其余诗作全部佚失的也不在少数。总的来说,上巳节的权贵宴会由大量具有官员身份的文人参与,并留下了很多诗歌作品。上巳节的文人集会,典型的莫过于兰亭之会,计有42人参与其会,其中26人留下了诗歌作品,保存也比较完整。

(二)上巳节文人集会的典型——兰亭——已经成一种文人梦想和文化符号。文人集会虽然很多,但在金谷、兰亭之前,并非纯粹的文人集会,文人集团往往具有其他性质,如齐国稷下文人集会,如曹魏邺下文人集会,前者是为强大齐国而聚集起来的,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后者是奉曹氏父子为首的,也不可避免的打上了政治的烙印。至金谷、兰亭之会,参与者基本是平等的,不存在明显的政治依附关系,作为纯粹的文人士子集会,在摆脱了政治的明显影响之后,必然会被后世推崇个体独立的文人所仰慕,这种模式虽然始于金谷之会,但声势更大、影响更深的无疑仍是兰亭之会。这种以诗酒欢娱为目的的文人雅集,在兰亭之会大放光彩,而兰亭之会本身则成为后世文人士子的一种梦想、一个文化符号:它意味着超脱、自由和风雅。历代文人集会不断,对兰亭梦想的追慕也随处可见,“兰亭”一词,常常闪耀在后世诗文之中。如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国辅少府》“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司马光《上已日与太学诸同舍饮王都尉园》“积弩遗风陋,兰亭旧俗微何”,刘敞《依韵和致政庞相公上巳约游集禧观不至》“明年三月芳菲在,须把兰亭褉事修”,郭谏臣《上已日过大柳驿》“乘传两番经柳驿,流觞千载忆兰亭”等等。

(三)曲水流觞和率尔赋诗,使诗、酒雅致地结合,影响深远。上巳节文人集会的一大独特行为就是曲水流觞,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中,在轻松散淡的氛围里,文人士子将饮酒极其雅趣化,同时与赋诗相结合,使酒成为一种赋诗时的助兴或惩罚手段,诗与酒雅致的结合,正如陈叔宝《上巳玄圃宣猷嘉辰禊酌各赋六韵以次成篇诗》所说:“既悦弦筒畅,复欢文酒合。”“复欢文酒合”一句,恰当地揭示了诗酒相娱的性质。上巳节曲水流觞和率尔赋诗的结合,使诗酒联系更加雅致而紧密,有利于后世诗酒自娱观念的形成。上巳节中诗、酒这种紧密而雅致的联系,使集会文人在轻松的交流中完成精神的互动,使诗酒对文人心灵的净化更为有效。这也必然使后世文人士子更加关注这种行为,关注诗、酒,得意时“纵酒赋新诗”,宣泄心中的欢畅,失意时“诗酒寄闲身”,消解心中的抑郁,诗酒就成了他们人生随处可见的宣泄和寄托,成为文人士子不可或缺的身份标志。他们甚至如明王樵《西曹记》所说“专以文墨诗酒为风雅”,直至诗酒一生,如明代王立道《秋居五首》有“诗酒一生过”之语,陈渊《廖成伯朝请墓表》则说:“平居无事,唯以诗酒为乐。”赵善括《黄公墓志铭》也说:“寄诗酒为迹,以篇咏佐壶觞。”诗、酒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是深入心灵的人生寄托。

上巳节,因祓禊活动需要出游临水,吸引了大批皇室贵族、文人士子参与,而文人的积极参与,则赋予这一活动越来越多的文化气息,不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诗歌作品,而且造就了兰亭之类的文人集会梦想,更因它诗酒雅致地结合,深入了文人心灵的深处,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天宇.周礼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

[4]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葛立方.韵语阳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4.

[7]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8]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3.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准入制度下一篇:部室车间一岗双责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