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教学工作反思

2024-09-22

物理的教学工作反思(精选11篇)

物理的教学工作反思 篇1

开学以来,我们响应学校的号召实施分组教学。现对在实施分组教学的过程中,自己的一点体会进行反思如下:

一、分组教学实际上是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也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必备的一个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就要尽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恰当地与他人合作来解决一些大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仅仅通过分组,有时候还不能达到我们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学目标。如有的学生看到人多了,可能就将工作全部推给“能干”的同学了,自己就在一边玩起了小游戏。因此,小组分好后,还要让每一位组员都要有明确的任务,由小组内部讨论后,小组长上报一份工作明细表。做好后,根据评价表,展开小组互评,在新教材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很多,所以在课堂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哪一组讨论出解法就写在黑板上。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虽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完全掌握这些知识,但几乎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了!不像平时上课时,老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有走神儿的,注意力不集中。为此,分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分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推进的课堂教学的模式,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在实施分组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效率。使我们老师从以前关注自己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创建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互动的快速高效的课堂体系。

三、困惑

1、实施分组教学,课堂管理带来一定难度,2、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做到有事干

3、如何引导学生预习,使学安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4、有基础训练,学案练习有无必要

物理的教学工作反思 篇2

一、反思教育智慧的火花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 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便会因时间过久而遗忘, 徒生遗憾。如在学习“蒸发”一节时, 笔者走进教室时突然想到, 应该向黑板上洒水, 通过水的消失导入新课, 这果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如, 安培定则的归纳, 也是在课上概括而成:“电生磁, 你真牛 (伸出大拇指) , 四指并拢追电流, N极就在拇指头。”这个顺口溜读起来顺口、记起来方便, 学生很感兴趣。再如, 在讲导体的电阻与粗细的关系时, 笔者把导体说成“街道”, 街道越宽, 行人通过越方便, 阻碍越小, 这个比喻不是更加生动贴切吗?灵感是一瞬间爆发出来的火花, 通过课后反思, 把它记录下来, 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无论哪一堂课, 都有其成功的亮点, 反思这些亮点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开辟捷径。如精辟的讲解、生动的比喻、风趣的妙语佳句、巧妙的板书设计、成功的物理实验、合理的媒体播放、引人入胜的悬念设置、愉快活泼的情景创设、能激起学生争论的问题、能深深打动学生的物理小故事、富有创新意识的习题等, 都是一堂课的精彩片段、得意亮点。如果能通过课后反思的方式, 把它们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或三言两语, 或体会一段、或心得一篇, 定能使以后的教学锦上添花, 更上一个新台阶。这样做不但有助于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而且有助于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在分组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 有的小组改进了教材上平面镜平放、把白纸板竖直放置的方案, 恰好相反, 把白纸板平放、平面镜竖直放置, 更方便了描点、画线。这都是笔者没有想到的, 所以及时记录了下来。

二、反思课堂教学的缺憾

无论哪一堂课, 都有其缺憾的地方, 好课也不例外。反思败笔之处, 可以使以后的教学少走弯路。教师只要认真反思, 定能找出或多或少的纰漏和失误之处。如, 课堂上出现不必要的讲解, 学生已经懂了的还是唠唠叨叨大讲一通;媒体播放时机不当, 或多媒体制作上的失误, 使学生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在讲述一条原理、一个概念、一道习题时, 不能自圆其说, 或模棱两可;在做某个物理实验时,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用两块铅块演示分子作用力时, 由于铅块的底面磨得不够平整, 不能把重物吊起来;探究性学习问题的设置有严重的缺陷, 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或把学生的思维引上了歧路;由于某些原因而遗漏了部分教学内容;没有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或重点没有突出, 或难点没有突破;对学生的态度粗暴, 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堂课下来, 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掌握该掌握的内容……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失败之举, 教师不仅应该认真分析, 逐个查找, 然后逐一纠正, 还应该把教学中的过失记录下来, 作为以后教学中的警示牌, 把教学中的失误纠正过来, 使以后教学变得更为完美。

课后, 教师应对备课中设置的问题进行一番反思, 反思问题的难易、反思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 可以使教案中的问题设置更加合理, 更加科学。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也时常会提出一些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也应该认真地反思一番, 因为这些问题正是学生学习中的弱点, 是教学中的缺陷, 是备课中的漏洞。通过反思, 制订出弥补的措施, 彻底消除弱点。

课堂中的问题, 有教师讲解的, 有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究、练习的, 但最终都得一一解答。对于每个问题的解答, 教师要反思一下, 这个答案是否是最严密、最合理的答案?对于学生的答案, 特别是错误的答案, 更应该反思一下, 努力找出错误的原因, 或挖掘出自己授课中的弱点, 进而进行修正。对于学生独特的理解和见解的反思, 无疑是教师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 即所谓教学相长。

学生的失误、偏差、疑问、困惑, 是真实的思维过程, 反映了构建知识过程的障碍。教师应从课堂发言、提问、讨论、练习、作业、检测、考试等过程中, 寻找学生表现出困难的蛛丝马迹, 整理记录, 对症下药。

经过上述全面回顾、反思, 找到实际与预设的差距, 最后进行必要的归纳取舍, 对原预设修改完善、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使课堂教学走上高效循环之路。

初二物理的入门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生活和物理教学入门反思

俗话说“生活处处有物理”在现在的教材, 初中的物理教学就很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特别是初二入门教学谈几点感受。

一、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例如:在讲声学和光学时候,可以问我们在校运会期间,百米赛跑开始时,终点裁判是看发令员的发令枪冒出的烟记时,还是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呢?当你一进到家门,就看到电能表,保险丝。看到平面镜中钟表的像,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棍会冒烟。我们穿的鞋鞋底为什么要做成花纹,我们做的沙发总比坐板凳舒服,为什么呢?这就说明生活离不开物理。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车上竖直向上抛东西时,为什么车子在快速开动,人却站在车上不动能够接到抛出去的东西?同学们会想,是的,东西抛上去了,我们和汽车一起在快速前进,怎么还能正好接到被竖直抛出去的东西呢?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想象的原因,再如,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时,地球走了,我们落下来怎么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人划船时候,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

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比如:飞机为什么会飞?应先让学生用一些大小不同的塑料袋子和绳子,小石头从二楼往下放,有些快,有些慢,这样引导学生思考,是有一个托力的作用,飞机的升力就是由于机翼上弯下平,当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动快,压强小,下方的空气流动慢,压强大,因而就产生了一个升力。

三、学生实验及有趣的小实验,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例如在讲惯性一节时,我先给大家演示一下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做一下,来体会一下,把笔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起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到答案。再如在讲述压强一节时,我用以玻璃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倒过来,发现玻璃片并不会象我们所想的一样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样被紧紧的吸在杯子上面了;讲气体压强时,我先做一个“瓶子吞鸡蛋”的有趣实验,在瓶子里燃烧一些沾有酒精的棉花后,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快速堵住瓶口,鸡蛋就自动钻进瓶子里。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一些小纸碎在桌面上,再敲敲桌面,就会看见小纸碎上下跳动。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总之,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使学生真正了解到 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做为一名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就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上完一节课好更要好好地反思:这一节中好在哪里,哪里还存在什么问题,重点的地方是否遗漏,下一节钟应该怎么改进,都要好好反思。要做到一节课都是下一课的准备课。

参考文献:

物理新课标,教育教科版物理教材

初二物理的教学反思 篇4

初二物理的教学反思篇一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了解并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有很大的作用。

就初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同时好动、好胜、好玩。但学习积极性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会很快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学一定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好奇作为中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有意识进行引发和激励,如:精心设计相关情景,充分利用相应实验和小故事。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和生活经验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及时鼓励和尊重,教师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好动,是中学生积极思维的和一种表现。精心准备探索性实验器材,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力和实验素养。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有意识让学生争论,在争论中培养勇于创新的思维习惯。好玩,是中学生的天性,要启发学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创新,玩得有出息,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玩的天性,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鼓励学生做课外小实验,在玩中学,学中玩。易受挫折是中学生心理弱点。在学习困难知识时,学生易受挫,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应鼓励学生培养和锻炼意志品质,多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多挖掘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多与学生沟通,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了解他们犯错误的原因。给他们讲科学家、伟人的故事,学习他们经历了困难的历程,历经了磨难,最终克服困难的精神。激励学生确定短期学习目标,为目标不懈地努力。

总之,初二物理课堂教学要适应中学生心理特点,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外因,从而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的人才。

初二物理的教学反思篇二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将探究式学习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作为新时期的物理教师要改变过去的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那么在探究教学实践中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素质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教师的职责不再是教书,而是学习的引路者,只有教会了学生的如何学,提高的学生的能力才能说完成了对学生的教育。

终身学习,以最新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有熟练的科学探究技能。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物理教学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初二物理的教学反思篇三

担任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一年时间了,在这其间虽然是我在教学其实在学生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教学上的问题也不断的让我在思考,教与学不仅仅就是教也学物理知识这么简单,其中参杂着很多因素。要教好物理当然也少不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带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感觉物理的奇妙。

1、树立物理理念刚出校门,从学生的心态转变过来,来拿起课本走上讲台,这就是我教学的开始。本以为教学教学,传受知识是我最大的职责,第一节课将学生带进物理世界来,有好些小实验都挺有趣的,我选择了几个简便操作,选材方便的小实验给学生演示以便提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了解物理是门其乐无穷的科目,它不仅有去而已神奇。但是我一味想着学生的好奇,在实验之余直接进入枯槽的书本知识。而没给学生树立物理理念,让学生明白这是一门科学严谨的科目,学习它要学会思考,学会观察,而且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其中计算需要大家小心谨慎,原理要领会。

2、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中学生毕竟还处于朦胧好学阶段,物理知识的奇妙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吸引。尽可能用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学,这样一来比枯曹的讲解更为有效。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有的学生确实有明显的偏科情况,有的学生偏向文科,对他们来说物理的学习就是困难,而且由于这种因素他们会对物理的学习产生一种抵制因素。对此要这样的学生好好学习物理首先要解开他的心结。让学生能放开心怀来接受物理,并不是作为一门学习任务,而是作为一种兴趣,给学生培养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学习。同时有一些学生很努力但是物理学习就是不得要领,可以尝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一味的死记硬背知识便不能灵活运用,题海战术以及填鸭式的教学已不适用于新课标的改革。

4、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觉得加强自我培训、提高自我素质也很必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

初二物理的教学反思篇四

这学期我任教八年级(119、120)两个班的物理,119、120班分别有学生43人和42人。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的初中生来说,使他们能够尽快的适应新课程和对这门新课程感兴趣是我当前最主要的工作。经过大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使他们渐渐的喜欢上这门充满乐趣、新奇、实验的学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因为这些都是学好物理的基矗以下是我在这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八年级的物理教学的几点反思,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和不足,争取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能使学生多观察、多动手的学生实验,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矛盾的方法,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根据教材举出一些生动、直观、新奇的现象,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我们为什么在有光的时候能看到物而在无光时看不到?为什么在空旷的广场喊没有在室内响亮等等。在此基础上再不失时机地设法强化、巩固学生的兴趣。

二、发挥猜想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猜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猜想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发散过程,通过猜想力的锻炼和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求物理知识。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2、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利用猜想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力、观察力、操作力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可以使物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智力活动过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探讨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为创造力的孕育、萌发创造了条件。

三、合理的利用教材中的图片。

教材中编入的大量漫画插图,可寓揭示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于有趣的生动活泼的画面之中。如教材中光的直线传播形象直观,学生易懂易记。学生很容易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回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他们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活跃,感觉到身边的物理现象自己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了,在成功的喜悦中求知欲就会油然而生。

四、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我校多媒体教室有80个座位,要制作各种课件,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有利于创建物理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的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的情景深深吸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再结合其他生活中的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这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从而加深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

2、可进行实验模拟,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物理课堂中,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利用现有的器材和条件很难实现。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态软件则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动画的画面,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

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的。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六、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在教学中,考试题目要容易一点,教学内容要适当,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七、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等。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总之,教学中只有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总结,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使教育教学的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相信,只要我坚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会让自己所带班的物理成绩有所进步。

初二物理的教学反思篇五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了解并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有很大的作用。

就初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同时好动、好胜、好玩。但学习积极性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会很快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学一定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好奇作为中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有意识进行引发和激励,如:精心设计相关情景,充分利用相应实验和小故事。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和生活经验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及时鼓励和尊重,教师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

好动,是中学生积极思维的和一种表现。精心准备探索性实验器材,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力和实验素养。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有意识让学生争论,在争论中培养勇于创新的思维习惯。

好玩,是中学生的天性,要启发学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创新,玩得有出息,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玩的天性,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鼓励学生做课外小实验,在玩中学,学中玩。易受挫折是中学生心理弱点。在学习困难知识时,学生易受挫,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应鼓励学生培养和锻炼意志品质,多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多挖掘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多与学生沟通,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了解他们犯错误的原因。给他们讲科学家、伟人的故事,学习他们经历了困难的历程,历经了磨难,最终克服困难的精神。激励学生确定短期学习目标,为目标不懈地努力。

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5

我在对于杠杆五要素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直接讲授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和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认识中,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引出杠杆的五要素。特别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如果直接引出,可以节省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力臂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我通过在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简化合并的方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杠杆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漫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疑问,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然后,通过等式观念的讲解,使学生在明白“如何处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中,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猜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物理《光的反射》的教学反思 篇6

《光的反射》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所不同的是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么样。

我按照教材要求,对本课进行处理。从照亮目标的三个活动→认识光的反射原理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后视镜、额镜)→教室中的运用→科学上的应用军事上的应用(潜望镜)→制作简易潜望镜→光的反射不利的`一面→人眼对光线的调节。( 欢迎您阅读为您提供的资源)

依照这一过程,一步一步展开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也牢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照亮目标的三个活动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产生兴趣,最后学生能用两面镜子把书后面的圆柱体照亮,从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原理。学生也学会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以后遇到问题就知道该怎样去探究了。

在知道了光的反射原理后,让学生认识光的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我特意从医院和汽车行借来了额镜和反光镜。在实物的观察中,更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应用广泛。我还让学生制作简易潜望镜,准备好了材料,并把制作的地方都处理好,学生只要安装就行了,既降低了制作难度,又节约了教学时间,为让学生进行潜望镜原理的分析创造了更多的时间。而且这种制作非常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总结了知识,又运用了知识,还让学生用潜望镜进行观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当然在教学中我也有不足之处,教学语言单调直板,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利于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在表面现象,没有深入发现本质。也没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忽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学生实验结果的展示不全面,只叫了一组同学,这样得到的科学结论不够客观。

浅析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 篇7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上还较为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仍然停留在自然学科层面上,并没有认识到物理科学在今天学科划分详细的情况下虽然属于自然学科,但都是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与传承,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特殊的细分领域。只是把物理纯粹当做自然科学教学,导致物理教学僵化与死板化,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缺少情感化教育,注重情感化教育的缺失短时期内可能显现不出不妥,但是长期下来会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而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较少或落实不够,从而在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上与新课改背道而驰。在实际教学中则表现为学生除了做题还是做题,教师讲课枯燥、缺乏新意。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接受式学习,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找出教学观念中传统的部分进行改进或是鄙弃。在教学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由此可见教师的理念决定了学生的发展程度,只有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对自己教学观念的反思与改进,才能真正让学生回到符合认知规律的轨道上来,在物理学习中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规律,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师角色定位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不再是为了教而教,部分教师将“传道”抛弃了,只剩下“授业、解惑”,导致在角色定位上也出现了些许偏差,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师角色定位上进行反思,重新把教师真正的角色定位找回来,把学生的天空还给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的转变。老师应成为“引导者与引路者”而不是事必躬亲的保姆,成为引路者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反思 篇8

一、探究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复合主体互动的过程

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节公开课中,最初是想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景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但是,试教过程中,明显感到实在太难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对我的意图也不完全明白,结果只好临时调整教学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过反思,认识到只有好的愿望、好的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上公开课时,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重新设计了方案,适当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针对同学们的猜想,分步实验,逐个检验,及时交流,教师也成为研究主体中的一员,效果就理想多了。由于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有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天性、智力水准,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的热情自然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选取不同的实验用具,积极动手实验,再思考、讨论、交流,俨然一幅科学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举左手,镜中的像则举右手等)外,学生在活动中又找到了几种很有创意的方法。

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必须成为主体,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谐互动,只有这样,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如果教师、学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积极、能动、自主、创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体的特性,那么,探究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二、探究活动应允许学生出错,不追求活动的完整性

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准、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前分组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状况,活动过程中及时组织交流,以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携手合作以实现活动目标。当然,课后的补救也是必要的。对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应提供再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完成探究,消除失败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共性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补救,或提出新的探究课题。这很正常,正是问题或错误,才有了改进和创新。

三、探究活动中应加强多学科知识的渗透

随着初中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对现象的解释和判断会有不同的方法和结论。课堂上我曾经提出过“剧烈晃动过的香槟酒瓶,瓶塞为什么会猛地窜出很高?”的问题,本意是希望学生用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知识来回答,而一位同学却说:“晃动香槟瓶,瓶内发生了更快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物理引来了化学,我们可以用先肯定、再告之课后探讨、或作为新课题再研究来搪塞,但下次呢?还好,课前我请教了资深化学教师,知道了香槟酒、碳酸饮料在封装前要加入一些酸类物质(如柠檬酸等)和碱(如小苏打)。但是化学变化是加入以后就已开始,等我们开瓶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已经产生,只不过在密封的瓶(或罐)内,压强较大时,它们部分溶解在饮料中,达到了动态的溶解平衡。剧烈晃动后,随着我们对它们做功,内能增大,很多二氧化碳气体从液体里逃逸出来,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气体对瓶塞做功,将瓶塞顶出,而气体的内能则减少。

跨学科研究在学术界已司空见惯,但在中学课堂上却鲜有。除了说明我们的教育观念滞后外,作为教师,我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素养也必须尽快提高。否则,没有“t”型知识结构,我们真的会在讲台上站不住脚的。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把传统自然科学中各学科划归到科学技术课程之中,这其实已经昭示了未来课堂的走向。

四、探究活动应成为点亮学生智慧火花的过程

发现、创新是人的一种天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展这种天性。作为教师,就是将学科知识的内容与人类文化的长链联结起来,使学科知识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使文化富有历史感,成为学生探索真理、创造世界的动力。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一课中,有一位学生做出了“入射角与反射角之和等于90°”的猜想,有的已经做过预习的同学掩口而笑,我马上意识到这有损该同学的自尊心。于是表扬他热情高,敢于猜想,并鼓励他用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很多科学家都经历了像你这样的过程。这位同学一扫脸上的阴云,特别投入地思考、实验。当我希望他第一个交流时,他略显歉意、但又兴奋地告诉大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和只有在入射角为45°时才等于90°,在实验时我发现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相等。”猜想本不言对错(虽要依据),可贵的是怎样在实践中检验,在实验中体验过程、感知方法。更何况这位学生在得出光的反射定律之一般规律后,又能发现反射规律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这是对规律的再认识,难能可贵。

一位同学在猜想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提出“浮力和物体的温度有关”,预习过的同学或许会嗤之以鼻,但敢于猜想、勇于回答本身就应该肯定,更何况,当物体的温度变化时,质量一定,其体积必然变化,所受浮力能不变化吗?当这位同学把浮力知识同热、密度等已有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后。不就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视角吗?这也许会使课堂背离教师原本的设计,也许这节课的预设任务因此而不能完成,但探究中的创新、活动中的亮点也正在此,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对科学的兴趣也许就在此时被激发,你很快就会发现,他们从此对物理有了极大的‘偏爱’。

实验时,也许有的学生会有一些看似错误的步骤,但我们切不可轻易阻止(当然特殊情况除外)或下定论,说不定智慧的火花就会在此闪亮。比如在《内能的改变》这节公开课中,多数同学利用气球快速的放气来感受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表现为气球的温度降低,但是有的学生却把气球用力吹破。气球虽然没有了,但是他此时摸一摸气球的残片,发现温度降低的更多。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节课中,那位用斜放蜡烛的方法证明物像对称的同学也许当初是为了让烛油流下一点儿固定蜡烛,甚至本意就为了好玩儿。玩中学,本就是青少年的特点,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其效果反而更好,学生的智慧会在玩和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初中物理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篇9

当我先后举起两个不同的物质,请学生加以识别时,学生分别说出了如颜色、气味、可燃性、声音的不同、轻重的不同、化学反应的不同等各种方法来进行识别。

当我举起不锈钢时,请学生判定这是不锈钢还是银时,生沉默一会,然后有学生提出从杂志上看到的碳的同位素来识别,我对学生的识别方法提出问题:碳的同位素是用来识别什么物理量?

学生认为可以识别物质,也有学生认为是识别时间的,我只对学生的识别方法予以赞同,但对识别的是什么物理量不加说明,要求学生回去查找资料搞清这个问题。

当我提出能否用一种方法对展示的所有物质进行识别时,学生思考后都认为不行,必须各种方法混合用才能识别清楚。

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寻找出能对这些物质进行识别的普遍适用的方法时,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因为学生已阅读了本节的相关内容,他们的猜想基本上是用质量/体积进行探究,具体方法是:a、相同体积下,比较物质间的质量;b、相同质量下,比较物质间的体积。可见对控制变量这一研究方法,学生已能在实际中加以采用。此时,有位同学提出:课本上用质量/体积,为什么没有用体积/质量,它们不都是比值吗?

就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经过思考讨论和交流,学生的结论是:1、在探究物质的体积与质量之间的特性,用质量/体积,还是用体积/质量,无法确定,但都是研究的方法,可以探究出物质的这一特性;2、当人们在进行交流合作时,这两种比值同时存在的话,会有许多不便,所以应当统一到同一比值方法上来,而这对探究物质的这一特性没有影响。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讨论交流后得到的结论,这是我上课前没有预料的,内心感到非常兴奋。这使我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这种收获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所不能得到的。

我对学生的表现大加赞扬之外,也谈了开拓性研究对后继研究的影响,意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开拓的意识和勇气。

二、实验探究中的交流

按照课前设计,我将学生分成四大组,每大组分成五个实验小组,而每个实验小组只测出一种物质的体积、质量及比值,要求每个大组通过探究就课本P121上(1)、(2)、(3)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实验小组只测出了一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及其比值,别的物质的质量、体积与比值必须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才能获得,测量结束后,课堂中的交流活动非常活跃,同时,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得到改进和提高。

在班级的交流活动中,学生发表了如下的见解: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是相近的,但是,由于测量中存在误差,所以其比值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就不能说明是相同物质这一前提。(由比值相近通过科学思维加工而得到比值是相同的,这是培养煅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素材,所以我又谈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

3、由于各小组所测物质的比值在本大组中是唯一的,所以应当认真、仔细做好实验,以获得比较准确、真实的实验数据,使本大组在此基础上获得正确的结论,所以每小组的同学应有对自己和本大组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自己的实验、数据收集和处理,因为有的大组因个别小组的实验数据差别太大而无法下定论,在第三组发表本看法时,有个学生说了一句:“态度决定一切。”而引起学生的轻笑,因为学生都知道,这是中国足球队前主教练常说的一句话。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煅炼,同时,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也有了提高,特别是在第二点结论获得的过程中,科学思维的力量得到了体现。学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发现自己所进行的实验活动对获得科学的结论及团体的作用,这就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培养,有了正确认识和提高。团队精神也有了初步培养和认识。因为各大组之间的交流中,表现较好的大组同学的表情是兴奋的,而表现较差的同学则较为沉闷。这是学生在探究中的收获。

三、促使学生的反思

物理教学与网络的反思 篇10

1 、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的听的做法,而是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 、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是出示典型例题后,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一次物理中考质检的教学反思 篇11

本次考试选择题18题共36分,考查的知识点有太阳能、电磁铁、电磁波、验电器、声音、熔化、质量与重力、安全用电常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对外做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电磁现象、压强之比、电功、滑动摩擦力与二力平衡、滑动变阻器、滑轮组、动态电路。本次考试填空与作图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空、图问各1分,共16分,考查的知识点有动能、机械能、速度、镜面反射、漫反射、串并联电路、比热容、浮力、平面镜成像、受力分析、力臂的画法。本次考试简答题共4分,考查的知识点有惯性、压强。本次考试计算题有3小题,共20分,考查的知识点有水吸收的热量、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效率、液体的压强、密度、浮力、电学计算。本次考试实验与探究题有5小题,每空、问各1分,共24分,考查的知识点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本次考查的内容覆盖面比较广,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暴露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基础知识有较大的漏洞,物理的知识点很多,原因是科目学业较多较重,学生在前期的学习、复习中没有对物理这个科目产生足够的重视导致的。比如选择题,每个选项里都可以考一个到二个知识点,要是知识储备不足,可能就要在两个选项中去猜答案了。2.物理需要用到的一些数学技能准备不足,影响了解物理题的瓶颈,如科学记数法、简单数字的加减乘除、比值计算、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等的图像及在图像中截取解题所需要的数据。3.物理实验的技能掌握不足,很多学生对初中物理实验掌握不够透,对整个实验的原理、步骤不太了解,常规的平时有做到的实验题会做,然而一旦试卷换一个考法,学生就不会了,没有形成“考不倒”的能力。4解题规范性欠缺。这里的规范性包括两方面:一是指解题思维规范性。物理是一门科学科目,它主要不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所以我们要对题目中的情景、来龙去脉有一个分析,然后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二是指书写的规范性。比如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我们要说明这是在水平地面的时候它们的大小相等;比如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我们要说明,这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再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去求解;比如作图题,一定要用直尺做题。

问题暴露不可怕,而且暴露得越早越好。个人认为接下来的中考复习中,教师对学生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针对性指导,以期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冲刺阶段,迅速提高成绩。1.知识点要先完整完善,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初中物理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框架复习,对遗漏的知识点打上补丁,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2数学技能的储备,教师有针对地对学生做以下结合物理题目的训练,主要有科学记数法、比值计算格式、图像的分辨及对图像的关键数据进行拮取及过程分析。3.解题训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分,认真看题,一定要看清“是”还是“不是”,“正确的是”还是“不正确的是”,“增加到”还是“增加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还是向“右”滑,功是有用功还是总功,功率是总的功率还是单个用电器的功率。做选择题,要每个选项都要做过去,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不看别的选项;作图题一定不要用2B铅笔,要用尺和量角器作图;简答题一般都是两个问题,不要漏答第二个问题;计算题有三个小题,一般是热学第一题,压强和浮力第二题,还有就是电学计算一题;要求对几个公式要理解,不可死记硬背;计算一般有两个以上的方法解,有时候会有除不尽的情况,在中间过程可以保留分式,但最后要除出来并保留一到二位小数;对压强的计算要分清楚是固体还是液体、气体的压强压力;对电学题一定要画出等效电路,辨别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分析电表测的是哪个用电器的电流值、电压值。多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规范描述问题,规范用语,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要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4.训练学生对动态的分析能力。比如光在水面的反射,当水面上升时,光路怎么变化,一定要画图分析,当水面上升时,不变的是入射光的入射角,变的是入射点。比如当烧杯中的水量增大了,那么沸腾图像将怎么变,不变的是沸点,变的是加热时间和吸收的热量多了。再比如在串联电路中的动态电图,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变暗,电压表读数变大;B.灯泡变亮,电压表读数变大;C.灯泡变亮,电路消耗总功率变大;D.灯泡变暗,电路消耗总功率变大。这个不变的是两个量,分别是总电压和定值电阻的电阻大小,其他都是变量。

上一篇:中国社会工作机构发展下一篇: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大学生的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