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运动会的总结(通用11篇)
学生运动会的总结 篇1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训练和三天紧张激烈的比赛,校运动会终于落下了帷幕。对于本届运动会,我心里的感想颇多。作为一个运动会选拔和训练的组织者,从运动会的选拔。训练到正式比赛,我每个环节都在场,每个环节的感受也不一样。在这里,我仅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首先是运动会的训练阶段,运动员们在其参加项目的训练上都各有特点。
男女短跑和男子8×200米接力的运动员特别富有团队精神和凝聚力。高一的运动员总是以高二的老运动员为榜样,在他们的带领下有序的进行训练。参加“赶养穿林”项目的运动员们,每次都能自觉的按时到训练场上进行训练,从来不需要去叮嘱他们。男女混合跳绳的运动员们,不是因应付运动会而训练,而是因为对本项目的热爱而进行训练。他们的训练常引来其他同学的驻足观望,甚至跃跃欲试。参加袋鼠跳项目的运动员们总是“劳逸结合”,训练中时常夹杂着欢快的笑声,使原本枯燥的项目变的很轻松,很愉快。而参加长跑的运动员们,除在每周固定的训练时间外,每天都进行着训练,从不间断。参加田赛项目的运动员,虽然他们的训练条件比较恶劣,但大家从未有一丝抱怨。那些平时没有训练任务的集体项目的运动员,他们在正式比赛的时候,也都很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我觉得所有的这些,都是值得赞赏的。当然,在训练过程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有些运动员纯粹是为了应付而训练。他们不按时训练或在训练中偷懒,有的运动员在训练上只求时间不求质量。
其实,每个报名参赛的运动员,比起那些有实力但不报名参赛或是对运动会毫不关心的人要强好多倍。但是,无论是大家主动报名或是被强迫报名参赛的,为什么不能积极参加训练呢?在你们作为2中的一员而参加运动会的时候,你们的身上就肩负着为学校争光的使命,运动会。而对你们个人而言,为应付运动会而训练和为取上名次而训练所付出的时间是一样的,人们往往对获上名次的人印象深刻。同样是付出,为什么不力求做到最好?运动会的训练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这一点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理解。运动员们是体力上的劳累,而我们体育部却是精神上的劳累与艰辛。从学校把运动会这个艰巨的使命放到体育部肩上的那天起,我们体育部的全体成员就开始忙碌着。或许有些运动员不满我对大家的严格,我试问,如果是是运动会训练的负责人,而你又是一名学生,没有任何一个老师对活动进行直接的管理。你有三条路可选:一是将每次的训练情况和考勤情况一一向老师汇报,等待老师去处理,当老师知道有谁不去训练而将他拉过去批评一通算是了结;二是对训练情况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这样,不是明显的不负责任吗?那就应该问问你自己,你配站在这个位置上吗?第三条路就是像我一样,严格的对待大家,可能的结果是遭来大家的不满。但我相信,总有一部分人是理解你的。这三条路你会选择哪种呢?或许你有更好的路径,那我很希望由你来接替这个位置!每个人都是很辛苦的,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家相互理解吧!在运动会期间,我所看到的是,每天早上运动员们都会按时集合。在比赛时,运动员们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比赛。而最使我感动的是运动员之间能够相互支持,相互加油,相互关心。这种团结的精神是强求不来的也是来之不易的。另外,值得我们学校骄傲的是,虽然我们的成绩不突出,但是我们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替跑”等作弊行为,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最真实的,我们问心无愧!在运动会后,特别是在闭幕式上,相信当时在场的运动员感触很深,那种感受用最普通最俗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难受!看到每个奖项都没有我们班的名字,而拿到奖项的班级的欢呼声响彻全常我想,只要你当时在场,一定会有:“明年我们也要拿个奖给你看看!”的想法。对于从训练到比赛结束这个过程,相信每个参赛的运动员都和我一样,也有很多感想,有认同,有建议,也有不满。我也希望大家借助论坛这个平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大家相互理解,相互鼓励,争取在明年的运动会上取得理想的成绩!
学生运动会的总结 篇2
在2013年喀山大学生运动会闭幕之时, 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俄罗斯运动员在喀山的巨大成功十分赞赏, 认为是“精心准备, 责任心强”的结果, 还说“我期望的, 我们发展高校体育的努力终获成效。我们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理应在某个时间节点取得突破, 我希望此刻正应验了这一点”。这是应该引起我们特别关注的一句话, 因为俄罗斯体育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后来他们集中精力抓住了大学体育这个重点环节, 现在初步实现了翻身。
一、竞技运动中大学生的角色缺位如何形成
在20世纪50年代, 中国参加的奥运会 (赫尔辛基) 和准备参加的奥运会 (墨尔本) 都是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的人员, 后来因为三年困难时期和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停办教育, 大学退出了中国竞技运动的舞台。于是, 形成了由体育行政部门一家独管、独办竞技运动的“举国体制”。80年代后, 大学体育逐渐恢复, 虽然提出学校也要培养运动人才的任务, 但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教育与体育两个部门貌合神离, 体育部门拒绝大学生进入全运会, 而在历次教育改革中也都有人提出“竞技不是体育”、要“把竞技运动从学校赶出去”, 可见双方对立之严重。
在国家的运动竞赛体制上, 出现了分散主义的倾向。多数国家培养选拔运动员都建立了一座结构完整、输送道路清晰的金字塔, 但是在我国却有两座泾渭分明的金字塔, 一座是体育部门经营的“高、精、尖”的金字塔, 一座是教育部门经营的学生与运动员混杂在一起却无法承担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责任的金字塔。这种现象无论如何都是不正常的, 更何况我们是“举国体制”的国家。
在运动训练领域出现了精英竞技化的倾向。通过行政力量把竞技运动从广义的体育中剥离出来, 使之成为只有少数精英可以参与的体育中的最强势部分。精英竞技不以人为本, 而以运动成绩为本, 惟以金牌论英雄, 导致成王败寇的价值观;它忽视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 只提供观赏, 追求精英竞技的经济和政治等效益;它强调选材, 准入门槛极高, 社会包容度低, 是一种小众运动;它不实行运动人才的层层选拔制, 而实行长期的运动员集训制, 这种人才结构不是正常的金字塔, 而是柱型的、甚或是倒金字塔型的。
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长期脱离教育, 中国的运动人才始终处于一种低水平的自我循环和自我复制的“近亲繁殖”状态之中。体育人的基本素质未因运动水平的提高而得到相应提升。“体教结合”虽然提出多年, 但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二、大学办高水平竞技运动的优势何在
高等学校是社会总人口中素质较高人群的集合地, 也是信息集中、科技力量集中的地方。对发展国家的竞技体育具有种种优势。
1. 人的优势。
我国大学在校学生有近三千万人, 是各级专业体工队人数的上千倍, 具有良好的选材基础。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在18岁到28岁之间, 是多数运动项目出成绩的黄金年龄段。从理论上讲, 他们都接受过完整的中小学体育教育, 形成了良好的体育价值观, 并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我国大学里有数十万体育教师, 他们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教学、训练和科研的工作经验。中国大学体育教师的管理是体育管理中最成熟的一部分, 并且相当一部分人具有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追求。
2. 科研优势。
在综合性大学里, 无论自然科学、人体科学, 还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具有先天的优势。大学中无论是传统文化积淀, 还是对外文化交流, 都有无可比拟的良好条件。特别在医学、生物工程、物理、化学和心理等学科上都有体育科学为之艳羡的优势。
3. 设施优势。
近十年来, 各地大学迅速扩张, 相应的体育场馆设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 很多大学室内室外场馆都大大超过了专业队基地的现有水平。有的场馆甚至超过了国家队的水平, 如清华大学跳水馆。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调查的结果显示, 我国现有的80多万个体育场地中, 教育系统占总数的65.6%, 体育系统只占2.2%。
4. 体制优势。
大学与中小学存在着天然衔接的体制优势, 大学对竞技运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 可以通过招生手段的调节拉动中学, 中学又会向下延伸拉动小学, 这样就可以自然形成一张上下衔接的业余训练网, 就可以将教育部门兴办竞技运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运动健身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 也是当前应该提倡的。
三、要实现“运动员大学生”到“大学生运动员”的历史转变
近年来, 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想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人格教育的问题, 但收效并不大。体育与教育本是手心手背的关系, 但是由于体制层面的睽隔, 中国运动员再次进入社会的时候, 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问题。运动员不是终身职业, 即使是职业运动员在结束运动生涯的时候也要经历“第二次社会化”的过程, 一个负责任的竞技运动体制必须为运动员终身服务, 既要主动地去和义务教育接轨, 也要完成成人教育阶段的就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大学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但当今竞技运动管理体制基本停留在人的工具本位上, 即所谓成王败寇, 甚至获取银牌的运动员都受到冷遇。在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不能很好解决, 无论是“体教结合”, 还是“训教一体化”都不能真正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而退役运动员的出路始终是一道难题, 少数人“赛而优则仕”, 多数人没有习得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 难以在社会上平等地与他人竞争以致无法较为理想地取得就业机会, 个别人的悲惨境遇令人扼腕, 如邹春兰、张尚武等一批人都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我国运动员的这种处境, 不仅受到国内外舆论的诟病, 也使运动员家庭寒心, 很多家长拒绝将有运动天赋的孩子送到运动队去,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条件下, 运动员的选材来源将逐步枯竭。在当前的城镇化过程中, 曾作为选拔运动员重点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正在迅速改变社会结构, 将会加大运动人才后备力量匮乏的困境。
一个人离开体育, 只是失去了成为优秀运动员的机会;而一个人远离教育, 就丧失了安身立命之本。一个人退役后再去读大学, 对他未来的发展有很多局限;而当他在读大学时既完成了学业又得到高水平的体育训练, 那么就比他人更具备了多种选择的机会。因此,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 实现“运动员大学生”到“大学生运动员”的历史性转变已势在必行。
教育和竞技运动盘根错节, 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未来现代化社会里, 它们在建造人的身体、精神、智力、情感和社会关系等诸方面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对建立现代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生活方式无疑都是卓有功效的。中国教育与竞技运动分离的状态必须尽早结束, 让竞技运动植根于文化教育才会可持续发展。
四、大学生体协进入全运会是体育改革的敲门砖
始于1959年的全运会是在中国处在被封闭于国际竞技体育大家庭之外的一种自我救助式的国内竞赛制度。经过50多年、历经12届的变迁, 全运会已成为中国运动竞赛制度的核心部分和标识性的传统赛事, 但也是社会争议最大、诟病最多的一个综合性运动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过度的功利追求、假球假摔、冒名顶替、窜改年龄、贿赂裁判、分配金牌、违禁药物等事件层出不穷。于是有人提出取消全运会。但从体育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 全运会体制在短期内不可能放弃;在历史上,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痕迹保留下来, 就是靠这些与民族礼仪盛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于是, 对全运会的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其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让大学生以自己的身份和本来面目进入全运会。
在世界各国大学生都是竞技体育的主体, 唯有我国将他们排斥在选拔竞技体育人才的门外, 由大学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运动员来源、出路、文化教育等一系列长期棘手的问题, 也可以冲破竞技体育高度封闭的现状。当全运会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被保留下来时, 若其中缺乏焕发着青春活力的、有学识的大学生群体的身影, 这将会成为后人的笑柄。
笔者呼吁大学生体协进入全运会已有20余年。一个号称“举国体制”的系统, 在全运会上不准大学生群体入内, 将大学生出现在全运会上视为洪水猛兽, 是体育系统自我封闭、自我保护的心态在作怪, 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只是为了防止运动员流向高等学校, 防止大学到高水平竞技运动中来分一杯羹, 防止各级体工队的长期集训受到冲击……这是以牺牲运动员的利益和国家发展体育运动的利益作为代价的行为, 既是短视的也是不可取的。
当前中国竞技运动事业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继续探索阶段。卓越的竞技成绩与运动员文化知识缺失、运动员出口不畅、后备人才力量不足等问题形成鲜明对照。如何立足现状与问题, 从北京奥运会的分水岭上平稳走下来, 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并最终实现竞技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是后奥运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体协进入全运会, 不仅可以转变各级政府的职能, 实现体制改革, 而且可以促进教育和体育两部门的通力协作, 为繁荣全运会文化作出贡献。这是一块打通体育体制改革之路的“敲门砖”, 不管是为了全运会的可持续发展, 还是文化教育的发展, 都需要大学生这个社会角色的加入。
在喀山大学生运动会上, 中国大学生代表团金牌数量的锐减, 基本反映出了当今中国大学竞技运动的真实状态。如不能正视中俄两国金牌数量差距背后的本质, 即体制上的差别, 我们终将会把大学竞技的差距演化为国家竞技水平的差距。
运动会中的学生教育 篇3
一、作为竞技体育,内含体育精神的宣传教育
学校运动会虽然是较低层面的运动竞赛,但仍然是一场竞技体育活动,内含着竞技体育所具有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如竞争拼搏、奋发上进、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等体育精神,以及友爱互助、宽容感恩等人文性教育内容。作为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参赛学生的内心其实都有着积极奋发的动力和情感需要,这要给以充分肯定。有些很可能是平时语数英学习并不突出的学生,此时的激励会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并重新定位自己。因此,适时的教育鼓励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更可以帮助其树立积极上进的信心,鼓舞其奋力前行的勇气。让“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精神贯穿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之中,追求卓越,力争上游,永不言败,奋力拼搏,真正成为人生的勇者、强者。这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作为文体活动,内含体育常识的普及教育
学校运动会既是体育教学成果的展示会,又是体育常识和体育文化的宣传会,是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和行动的发动会。班主任要透过体育活动本身,看到学校举行运动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中来,通过运动会的竞赛,促进学生平时锻炼身体。国家教育部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这是从人的健康发展的宏观层面提出来的方向和要求。作为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将这样的目标要求落实到现实的行动中来。有些班主任能借助运动会的契机,一方面,通过抓紧学生的体育项目的专项锻炼,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如,专门辅导学生的跳高、跳远、掷垒球、跳绳等(据观察,有些低年级的小学生还真的不会跳高跳远,缺乏必要的常识技巧,确实需要借此机会进行普及教育),另一方面,将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迁移到平时的晨练、课间操、体育课、快乐兴趣课等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学生中培养和树立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普及体育锻炼的思想和常识,也借此引领学校体育工作,让体育与其他各育能共同发展。
三、素质教育活动,汇报展示学生才艺
运动会更是一场素质教育的展示会。借句话说,就是体育搭台,才艺唱戏。通过运动会这个平台,集中展示各个班级的素质教育成果。一般来说,学校会通过开幕式、闭幕式让各个班级组织代表队集体亮相,需要展示各个班级的文化、风貌和学生的才艺。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在事前做精心的设计,巧妙地将班级最闪亮的学生和才艺借这个机会进行展示。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对于展示的要求都是宽松的,形式一般不做过严格的要求,因此,班主任其中大有作为,有展示班级体育运动项目和场景的,有展示班级团结昂扬积极向上风貌的造型,有展示学生舞蹈体育节目的,有展示学生快乐课间活动的等。开放式的舞台形式包容了各个班级师生的思想和才情,因此,开幕式常常是运动会精彩的第一幕,这为后面进行的各项运动竞赛铺设了喜庆欢乐的底色。班主任也能通过本班学生的才艺表演和其他班级学生的表演,做必要的点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美,为何要展示美,怎样才能展示自身的美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常识,培养学生创造美、展现美的意识和能力。
四、作为集队集会,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运动会是难得的一次长时间全方位的班级形象展示活动,也是学校领导借以深入了解各个班级教育情况的重要窗口,也是各个班级考量每个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时机。平时班级的好坏常常都被深藏在教室里,只有任课的教师才知道。学生的才艺、团结心、凝聚力、集体主义观念、文明礼貌、同学友爱互助等,都将昭白天下,人人皆知。所谓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班级学生是否爱班级,是否讲文明懂礼貌,班主任是否有号召力,学生整体的教育效果怎样,在运动会期间可以得到全方位的检阅。因此,高明的班主任会在这方面做足工作,一方面,对运动会期间的所有事务做好充分的预估,做好科学的分工和准备,如,开幕式的设计、运动员的选拔与赛前培训、后勤服务组的人员分工与管理、宣传报道组的宣传辅导、班级场地的卫生、纪律以及文明行为习惯的管理督促,以及运动会期间志愿者的选拔推荐等,这样分工明确,职责清楚,指挥若定,收放自如,班主任就可以稳坐中军帐,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另一方面,则要在鲜活的生活实践中及时提醒教育学生如何维护班级的形象,如何为集体增光添彩,尤其要鼓舞学生向运动员同学学习,学习他们为集体荣誉奋力拼搏的精神。如此用心教育,班级则往往在这场检阅活动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示出班级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班主任独特而卓越的管理智慧与能力。而懵懂的班主任却只会被动地应付学校的各项规定和检查,却在学生整体兴奋的大气势感染下,常常按下葫芦起了瓢,不要说运动会出什么成绩,展示良好的形象了,有时连基本的安全都不一定得到保障。学生在兴奋之余放松警戒,很容易做出冒险的举动,发生伤害事故。
五、作为室外活动,考验学生的习惯养成
运动会是一场体育盛会,学生的心情放松,激情澎湃,在这样的状态下更容易考验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礼仪素养。而事实上学生的礼仪只有放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里还能保持,才是真正内化为自身的文明修养。这也是学校教育要经受社会生活考验的必然归宿。对此,班主任一方面要看到学生在室外集会展示礼仪修养的一面,更需要借这样的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在公众场合保持自己的文明礼仪习惯,如何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还能讲文明懂礼仪。观察有的班级,班主任能事先预测学生违反礼仪的情况,因此有意收集各种公众场合讲文明懂礼仪的图片,再播放一些混乱甚至造成踩踏的照片,班主任则把上一届运动会做得好的和不好的照片进行回放,以此教育引导学生该注意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这样提前教育引导,则能有效预防学生违反礼仪规则的行为和现象。有心的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班级的宣传小组摄像拍照,收集一些讲文明懂礼仪的场景以及违反的现象,利用间隙时间及时总结反馈,这样正反两方面结合,及时地提醒跟进,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完全可能得到保持,运动会的一两天能坚持,此后类似的大型集会也能坚持,那么学生在公众场合的礼仪就可能得到长期的保持和延续。而类似于运动会这样的大型活动集会必要的教育,则是学校礼仪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必要的衔接。
总之,学校运动会本质上是一次教育活动,整个运动会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学校管理者、班主任和教师都应该从教育的高度去认识活动,开展活动,否则,目光紧紧盯在比赛成绩上,盯在运动会的奖牌上,这就舍本逐末,偏离了活动育人的宗旨,也使一个充满着教育意义的活动最终变成形式主义,失去育人的价值,背离了学校教育的本质。而对这一点,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石,骨干力量,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正所谓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大学生运动会总结 篇4
本届运动会是大一新生入校以来的第一次运动会。在紧张激烈、精彩公正的气氛中,运动会圆满结束了。本届运动会学生踊跃报名,师生共同参与,是对我校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勇敢攀登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的集中展示。
虽然本次运动会我愿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我们积极参与其中,享受了积极体育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特殊能力的培养。两天来的运动场上充满了紧张激烈、友好喜庆的气氛,我愿参赛运动员充分发扬了不怕困难、奋勇争先、顽强拼搏、争创一流的精神,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新闻部及我们体育部等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坚守岗位。这一切都展示了而我们学院、学校同学团结向上的精神品质。
本届运动会形式也很多种多样,田径类、趣味运动类,使得大部分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比赛当中。特别是齐心协力,更是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当然,由于技术和时间的原因,我们还有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例如某些具体材料准备可以再充分些,秩序册保证相关人员人手一份,拉拉队以及看台观众有一定组织等等。
有总结才有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
希望全校同学以运动会为契机,将体育看做力量的角逐,智慧的较量,个性的展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扬体育精神
短短两天的运动会结束了,我们应该从运动会的热闹兴奋中走出来,但不要忘记带上运动场上那种拼搏进取、永不言败、团结一致的精神,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这一精神激励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理想、更优异的成绩!
电气学院体育部
学生趣味运动会活动总结 篇5
这次活动以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学习压力为主要目的,以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为载体,全方位的增强同学的综合素质。现将具体内容向学部回报如下:
1、活动情况介绍:
参加人:教育学部xx级小学教育班全体成员
(除一位同学因上课未到,其余29人均到场)
举办单位:教育学部xx级小学教育班全体成员班
时间:20xx年5月7日
地点:第一运动场
比赛主题:趣味大冲关,一起来挑战
比赛口号:活力张扬,趣味十足。我参加,我快乐!
比赛原则:增进友谊,锻炼身体
2、流程介绍:
第一个环节:滚雪球(团体项目)
第二个环节:脚夹球接力赛(团体项目)
第三个环节:仙人指路(团体项目)
第四个环节:你来比划我来猜(个人项目)
3、活动感想:
滚雪球比赛锻炼了大家的速度与耐力以及小组配合能力,大家都竭尽全力奋勇争先;脚夹球接力跳是本次比赛最难的活动,这不仅要求个人跳的好,更要求大家一起配合的好。所以,通过这个接力跳大家对团队合作精神有了更好的理解,大大增进的班级的凝聚了。仙人指路也很受欢迎,大家积极配合,小队成员之间默契配合,其中,由于有同学被蒙上了眼睛,因此也出了很多笑话,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增进了班级成员的友谊。原本我们班里很多同学因原来来自不同班级而互相并不熟悉,但几场比赛下来大家都像多年密友一样有说有笑。最后一个比赛项目是最受大家欢迎的,大家积极性很高,很多都积极组成两人小组参加比赛,在比划和猜的过程中出了很多笑话,引来大家一阵阵掌声,旁边在玩的同学也被吸引了过来,有的小组以很快的速度完成了任务,但有些小组却进度很慢,这也使得大家很着急,也会小声提醒,但被我们的裁判员尖锐的眼睛发现了,但这却也无法阻止大家想要帮助人的积极性。
当全部比赛项目结束后,主持人也宣布了积分最高的小组,并有工作人员为其小组的每位成员颁发了笔记本和笔作为奖励。之后,又将每项比赛的用时最短的小组宣读出来,并为每位组员颁发了奖励:一包零食。玩了游戏也到了中午,大家也都饿了,所以拿到奖品的同学很开心,但吃的时候并没有忘记那些未获奖的同学,大家把零食分享,气氛十分融洽。
发完奖品,开始了惩罚,有每个环节的第一名小组的成员给最后一名小组的成员出题来表演节目。大家也都开始了“整人计划”,又是让跳舞又是唱歌,还有让做出网络上很流行的QQ表情的现场版,每个节目娱乐性都很强,大家时不时地捧腹大笑,也感受到了大家的开心。
总之,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大家参与热情高,比赛有风度有水平,既增强了体质又缓解了学习压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活动反思
虽然,整体上比赛取得了圆满成功,但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比赛开始前的场地布置中出了些问题。在去办公室借物品时由于值班人员未到,而且钥匙也不知道在哪里,这使得我们浪费了一些时间。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应该在比赛的前一天确定下钥匙的事情,这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会积极改正,吸取本次的教训。
再次,在场地方面也出了些问题。本来计划的比赛场地是在第二运动场,但在布置场地的时候,运动场管理人员向我们说明了:第二运动场是不允许举办类似活动的。不得已我们便又将比赛场地该在第一运动场,这个环节也浪费了很长时间,也给同学们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们也会吸取本次的教训,在以后的任何活动中一定要保证场地的可使用性,这是举办一个活动所必需的。
大学生学院运动会总结 篇6
我院在今年10月18日迎来了学院新校区的第三次田径运动会,经过一天激烈的比赛,运动会圆满落下帷幕。通过这次院运会,我们发现了一批09级的运动健将,但是在举办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从运动员成绩方面来看,我们总体与校运会的成绩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可喜的是男女生的成绩都在进步中。从院运会的工作准备、报名、组织等一系列环节,都是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但是也为我们以后举办运动会积累了不少经验。总的来说,这次的院运会工作还是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希望通过总结分析,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做的更完善,做的更出色。这也是总结的意义所在。事情总是在发现不足之后弥补,才能得到更一步的发展。
院运会主要包括了三个阶段:各队运动员的报名、院运会的前期准备、院运会的比赛日。
一、各班运动员的报名
我们在九月底对全院的学生进行了报名,从报名的情况来看,全院学生对运动会的热情还是很高的。参加院运会的队伍有09级1队,09级2队,09级3队,09级4队,08级1队,08级2队,08级3队,08级4队,07级1队,07级2队,07级3队,07级4队,06级1队,06级2队和研究生队。经过十月初体育老师的商量,我们把我们要比赛的项目定了出来,主要包括:
男子组:100米,200米,400米,800米,3000米,4×100米,110米栏,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7.25KG)
女子组: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4*100米,100米栏,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4KG)
我们体育部把报名表打印出来后,发给各班确认每班运动员所报的项目确认无误之后,与体育组老师取得联系,进行制作秩序册的相关事宜,通过几天和老师的沟通,院运会秩序册做了出来,发给各班级及老师,运动员报名工作告一段落。
二、院运会前期准备
经过院领导的商量,我们学院与电气学院、化工学院共同举办了2009年的院运会。十月上旬,生工学院与电气学院、化工学院的老师为了此次运动会开了一次会,对运动会的赛前筹划进行了一次总体的规划。其中包括三个学院共同所承担的项目,以及每个学院自己学院的那部分所要做得的工作。
共同承担的部分:
1.电气学院,化工学院分别去借帐篷及桌子。
2.生工学院负责赛后控制中心物品的购买。
3.裁判的安排:我们学院与电气学院、化工学院一共出92名学生裁判,老师裁判总共有13名,然后由系统自动分配到田径的各个项目上。
4.国旗由生工学院借用,彩旗由电气学院借用,鲜花由化工学院借用,然后生工学院出人走国旗队,电气学院出人走彩旗队,化工学院出人走鲜花队。
我们学院各部门为院运会做的工作:
体育部负责赛前报名工作及比赛当天与体育老师的联络及裁判的协调工作 办公室负责赛后控制中心物品的购买,比赛奖状(数量足够)、证书的制作和采购。
记者团负责稿件的审核播报,评分,通知、稿件、快讯的播报。
宣传部负责及时公布每项比赛结果,统计比赛结果
文化部负责礼仪及广播
科技学术部负责《项目成绩榜》、《各单位积分榜》的制作
女生委负责号码牌,检录处检录
勤工中心负责帐篷太阳伞的借用,及时发放饮用水到各个裁判及工作人员 外联部负责拉赞助来赞助本次院运会
组织部负责精神文明评比的成绩统计工作
心理发展部帐篷太阳伞的发放及器材的清点
实践部负责开幕式各班级的方阵及青年志愿者
自律部负责帐篷回收
承办班级负责桌子的借用
通过以上的分工,我们对院运会大体上的工作做了整体的安排,但由比赛当天的情况来看,虽然安排的工作都差不多了,但到了比赛快开始时,还是显得有些乱,每个部该负责哪些项目,有时候都找不到人,希望通过这次总结分析,能够对下次举办运动会积累宝贵的经验,把工作做的更细,人员安排的更全面,使工作能够按照安排一步一步的做好。
三、运动会比赛日
在运动会比赛的前一天下午16:30,三个学院进行了开幕式的彩排。一个个整齐的方阵走过主席台,他们每个班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展现自己班级的风采与精神风貌。同时也为我们第二天正式的走队列做好充分的准备,给学院领导们送上一份满意的答案。
比赛当天由学院领导致开幕词后,开幕式正式开始。随着每个班整齐有序的方阵通过主席台,比赛也在开幕式完毕后拉开了帷幕。
通过一天的激烈比赛,最终下列班级获得了比赛前六名,及精神文明奖。成绩前六名:
第一名:06(1)班第二名:07(2)班第三名:09(3)班 第四名:08(2)班第五名:08(3)班第六名:09(2)班 精神文明奖前三名:
第一名:07(4)班第二名:07(2)班第三名:09(2)班 生工学院的奖励设置:
1、田径比赛项目均取前六名计分,分别按7,5,4,3,2,1计分,接力项目取前六名分别按14,10,8,6,4,2计分。团体总分第一名奖金300元,第二名奖金240元,第三名奖金180元,第四名奖金120元,第五名奖金60元。单项个人得分前六名颁发奖状。
2、精神文明评比:设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三个(取总成绩前三名),每个单位奖励100元。
总的来说,这次运动会举办的还是比较顺利的。我将从选手的成绩,裁判员的工作、工作人员、现场情况这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选手的成绩方面
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能很明显的选出那些运动成绩比较好的运动员,虽然我们学院的成绩总体与学校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我相信经过我们刻苦地训练,我们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总之,运动会就是把全院的最好的运动员选出来,以最好的状态来备战校运会。
男子组比赛最好成绩:
100米:11.54秒200米:25.35秒400米: 58.51800米:2:22.203000米:12:58.49铅球:9.37米跳高:1.60米跳远:5.58米 三级跳远:11.50米4×100米:50.50秒110米栏:18.25秒女子组比赛最好成绩:
100米:15.53秒200米:32.76秒400米:1:17.69800米:3:5.85 1500米:6:41.97铅球:6.78米三级跳远:9.10米4×100米:1:6.14 跳远:4.12米跳高:1.16米110米栏:21.73秒
与校的成绩相比,我们有些项目可以进入前八,男队100米,200米,800米等都比去年成绩有所提高,女队总体情况比去年的院运会成绩好了一点。但是我们总体与校运会的成绩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不过这主要的原因是院运会前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只有少数同学有去训练,一些老运动员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09级新生太久没运动,也影响着成绩的发挥。
二、裁判员的工作方面
首先在这里非常感谢体育组老师对我们学院运动会的强力支持及关心。本次运动会所有学生都没有课程,学生裁判都能准时到场,等待任务分配。学生裁判可能刚开始时都不知道自己当个裁判自己该做些什么,但通过我们老师的稍微培训,很快的掌握了裁判人员所需基本理论知识。该怎么计时,怎么样算犯规,都游刃有余的掌握了。在老师裁判及学生裁判的辛勤工作下,我们的院运会才能顺利地完成。
三、工作人员方面
在运动会期间,我们学院各部门合作紧密,工作分配明确,谁负责开幕式方阵的指挥,谁负责器材的搬运,谁负责后勤的工作等等都事先有安排好,并且在运动会期间发现状况,其他部门的人员也能很好地配合解决突发事件。例如运
动会当天各赛点桌椅、帐篷的搬运不能及时到位,裁判桌子不够用的情况下我们先抽出几张到裁判点。虽然现场待命的工作人员不是很多,几个部门还是很热心地找人去搬桌子。虽然不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但是也算是完成了任务,给生工和电气、化工三个学院的同学们送上了一次成功的院运会。
四、现场情况方面
准备工作搞得不是很充分,前期工作完成的不够好。比如说,借桌子的工作没达到预想效果。其实看似很简单的工作,但我们没完成的很好,存在了一些隐患,到运动会时,场面就有会出现些状况。而且,由于运动会前与电气学院、化工学院的两委沟通不足,运动会当天各赛点桌椅、帐篷的搬运不能及时到位,影响比赛的进行。所以,通过这次活动,我部吸取了经验,下次再遇到这种大型活动时,我部应提前完成好准备工作,使活动进行的井井有条。
院运会是整个学院的大活动,要动用各部门一起协作才能做好各项工作。我们部门会继续发扬我们的优点,改善我们的缺点,协调好各部门努力把工作做到更好。
学生运动会的总结 篇7
关键词:心理趣味运动会,大学生,心理素质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环境、就业、人际交往等各种压力, 欠缺人际交往的技巧, 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缺乏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精神,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载体。近三年来笔者以心理趣味运动会为载体, 在学院大一、大二所有学生中开展趣味运动会, 通过学生的参与, 在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开展心理趣味运动会的思路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 ( 试行) 》的通知中指出“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 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常是做知识展板、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情景剧等, 这些活动受益面有限。心理趣味运动会是将某些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经过修改规则、添置道具或其他形式的包装后形成的融竞技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体育运动。我们要求大一、大二所有班级都参加, 这样既增加了活动的覆盖面又适合我院男生多的特点。通过这种学生参与心理趣味运动会帮助同学们调整身心状态, 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学会团队协作, 学会调节情绪。
在工作思路上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体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创新活动载体, 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需要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我院在推进心理教育的进程中, 重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覆盖, 开展心理趣味运动会, 是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达到身体与精神的和谐。
2、契合学生兴趣, 发挥团队辐射作用。心理趣味运动会是集趣味性和竞技性为一体的活动, 趣味运动项目简单操作性强, 多数的项目以游戏的形式出现, 参赛者之间的合作、竞争以及偶出的“洋相”都使整个活动充满观赏性和乐趣。单个项目如“九人十足”比赛班上有10位同学参加, 基本覆盖了全班三分之一的学生, 甚至更多, 一场设有若干项目的趣味运动会就能让各年级、各班级近一半以上的学生参与进来。
3、重视协作互动, 实现朋辈引导。作为学生朋辈, 他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 有着相似的发展需求, 在心理上容易沟通, 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 很容易构建起互动关系, 我们希望通过同学们参与心理趣味运动会能够彼此影响、鼓励和支持。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在实施过程中, 由心理部的学生牵头,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负责心理工作的辅导员给予指导。活动领导小组由学生会主席主席团、学生会各部、各班心理委员组成, 将每项活动落实到学生会各部门, 这样保证了活动的落实和实施, 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创新活动项目, 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保证学生参与面。心理部同学将活动策划写出来后, 领导小组的同学们反复讨论活动项目的可行性, 并在活动项目上不断创新, 做到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新颖, 每个项目都有特定的引导心理健康的针对性。这样的活动具有竞争性、操作性、趣味性, 保证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3、活动中心理健康中心老师给予指导, 保证活动的效果。在活动开展中, 心理健康中心老师全程参与, 在观看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表现, 及时给予指导, 或表扬或鼓励, 提升活动的效果。
三、心理趣味运动会的积极意义
心理趣味运动会集趣味性和团体性为一体, 从活动的实施过程来看, 的确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1. 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心理趣味运动会打破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 真正的将心理健康教育面向了全体学生, 让心理健康活动有了新的载体。心理趣味运动会依靠项目的新颖、趣味、易于参加等特点, 能够吸引广大同学参与。让同学们走出电脑游戏、走出网络、走出寝室, 参与到活动中来, 既增强了参赛者的心理体验, 也为观众提供了精彩的视觉享受, 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2. 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目前大学生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 常常因此产生许多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趣味运动会的开展能够较好地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人际交往。同学们能够在趣味运动项目中轻松、愉悦的应对各个环节, 体会到相互的关爱和真诚相待, 学会与人相处。
3、有利于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我院举行心理趣味运动会要求大一、大二全体学生参加, 这样学院500余名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来, 活动本身具有适度的竞技性, 在参与的过程中班级的凝聚力明显增强。
4、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心理趣味运动会它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同学们的参与也是一个克服困难、磨练意志的过程, 通过特定的目标, 同学们发挥自身的特长, 克服困难, 取得胜利。在比赛中也会出现挫折, 通过大家的鼓励, 提高他们面对挫折的能力, 培养阳光的心态, 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
通过心理趣味运动会的开展, 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
[2]《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 (试行) 》.教思政厅[2011]1号.
[3]刘嵋.大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教程[M]2009年9月第一版.
学生运动会的总结 篇8
关键词: 合理运动 培养兴趣 教学策略
在最近几年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我们总感到自己的压力不小,但似乎意识到体育教师总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管我们怎样思考和设计体育课堂教学,学生总是那样不以为然。体育课程教学需要以学生的兴趣培养为根本。如何培养?合理运动实践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主要渠道。
一、合理运动实践需思考学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日青少年的夏令营竞赛,我国青少年不敌日本青少年,令人震撼。整个社会开始研究起青少年,经过研究,比较有意义地发现: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必须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当然更应当引起我校的高度关注。学校需要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己任,作为课程和课堂教学需要在思考学生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合理的运动实践。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怎样的课程?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习得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必须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但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很少能够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围绕相关内容进行身体练习,当然学生根本就不可能获得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得到合理实践,力求促进学生得以发展意义上的合理性实践。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注意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为首选,把体育课程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坚持学生运动实践合理。平时的体育课堂,坚持不让课堂时间白费,而是力求做到充分和广泛意义上的运用,不仅在体育课堂上这样做,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力求做到让学生得以比较充分地活动。
二、合理运动实践需思考学生差异
初中生是具有很大差异的。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对学生的发展是具有很大影响的。如性别之间的差异,致使诸多体育课堂成为男生的天下,女生都在体育课堂上作壁上观;如爱好方面的差异,致使一些比较传统的竞技项目无形地被一个个学生打入“冷宫”;如竞技能力和水准上的差异,致使一些存有运动问题的学生都是不思进取,更不能在磨炼自身运动意志上进行比较刻苦的锻炼。如果任凭学生完全自由泛滥,就达不到学生合理运动实践的需求的。因此,结论当是合理运动实践需思考学生差异。譬如,比较简单的“跑”,跑,不仅仅是形式多样,而且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而言都具有很大的难度,不少学生根本不可能跑好。如果我们强求一致,那么不少学生会对相关意义上的跑体现出心灰意冷;如果我们不对学生作出相当意义上的严格要求,那么不少学生不可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达不成最起码的目标要求。比较理想的策略是,在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操练时,需要对学生进行比较细致而又细心的观察研究,如看看哪些学生能够做出快速的曲线跑,而哪些学生就是根本意义上的不能,或者就是某种程度上的暂时不能。我们可以进行分组性快速的曲线跑训练,让有基础的学生当好领头羊,其他学生随之进行相关快速曲线跑的步履训练。学生训练到一定程度,那么快速的曲线跑自然会跑起来,甚至就完全可以是某些意义上的跑得好。合作跑、持物跑,单、双脚连续向高和向远跳跃等将会完全可能取得“跑”的效果。
三、合理运动实践需思考学生适应
学生从一定意义上讲其身体素质不是那么理想,因为每年的学生体质体能测试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比较一些学生所测的数据与严格的学生所能够达到的素质要求,学生可以说是呈亚健康的状态。也许我们会这样思考,如果再不去比较慎重地思考学生的体质体能素质的提高,如果再不加强学生的体质体能的训练,那么学生是根本不可能适应未来之需求的。也许人们会立马做出强化学生运动实践的抉择,就在具体的体育课堂上予以比较充分的强化。那么给学生所带来的是什么?当是严格意义上的不能承受。每年初中学生都要进行体育中考,可每年中考过后,学生都会出现严重的不适。这说明什么?说明学生在中考阶段的超强度的运动是不够合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学生的运动实践,往往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我们越是心急,越是会让学生在运动实践中产生不够理想的结果。所以,在平时的学生运动实践中,我们需要思考学生运动实践的适应性。虽然我们比较清楚地知道当今学生的体质体能存有问题,但在平时学生的运动实践中,仍然坚持循序渐进,仍然坚持对症下药。如很多学生就是那种比较意义上的肥胖,这些学生的运动实践之困难比较大,我们往往都比较理解他们的难度,尤其注意既引领又严格要求,尤其注意严格要求上的人文关怀。这样就能够让这些学生在具体的运动实践中,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心,形成意志品质,促进广大学生体质体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秀丽.体育在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作用[J].体育教学,1999(2).
学生会趣味运动会活动总结 篇9
活动目的:此次比赛活动旨在促进学生会成员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会在这天寒地冻的季节可以以自身的星星之火点燃每个成员的心,也让我们的大学少一分萧条,多一分欢乐。活动时间:2013年11月30日
活动地点:北区操场
活动内容: 寒风瑟瑟,冬意正浓,尽管正值中午,但那份寒意仍然将硕大的一个操场包的密不透风。可学生会的每个成员心中都燃烧着一把火,一把足以将这份寒冷刺穿的快乐之火!
11月30日中午12点,我们在北区操场集合。尽管天气如此的寒冷,但大多数成员十一点半之前便在北区篮球场处“整戈待命”。部员们这种不畏寒冷的精神也促进了活动可以在中午十二点准时进行。
本次活动共四组参赛,第一组由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常瑞敏带队,第二组为副主席郭越队,第三组是团委书记张志超队,第四组为副主席洪启程队。
首先拉开战幕的是拔河比赛,由抽签来决定比赛小组,共四组进行淘汰赛。第一轮胜出者与第二轮胜出者进行比赛决出前一名,比赛过程异常激烈,大家在那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早已忘记了空气的寒冷!
通过精彩的拔河赛的铺垫,蹲跳赛的火热程度便可想而知,蹲跳赛分为四队——分别由四个队长选好参赛队员,进行小组比赛。队员依次排开蹲下,后者抓前者,集体蹲跳三十米,途中队伍不得断开。队员了解规则后踊跃参加,积极比赛。比赛的同时,我们的后勤人员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队员们保管衣物。而燃烧着的拉拉队更是喊得天昏地暗。这时,只觉得那凛冽的操场已燃烧成了一团!
接下来我们又进行了六人七足的比赛,参赛队员纷纷踊跃报名,开始的由四组竟多出几组来,尽管绑腿绳有点少,但这并没有阻碍队员们的热情,他们不惜解下自己的鞋带也要参与到我们的游戏中来,最后比赛也同样得精彩。
最后我们又进行了一场障碍跑的比赛,中途出成语让其表演相应动作,先跑完的队伍获得第一名。
最终常瑞敏队取得比赛第一名,接下来依次是郭越队第二名、张志超队和洪启程队也并列第三。
“学生会趣味运动会”就这样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渐渐结束,但那份回味却依然萦绕与每个人的脑海之中,因为这活动不仅仅是暖身,它更是暖心!
活动总结:在本次活动中,部员们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更懂得了运动的重要性。在身体和心灵上获得了双丰收,也将“团结”二字深深地印在了心中,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大学生运动会工作会议总结 篇10
XX第十八届大学生运动会承办工作总结会议在XXX召开。学校党委书记XX,副校长XX立及学校相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学校办公室主任关守义主持。
XX对我校成功承办XX第十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并圆满的完成了省教育厅交给我们的任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针对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批示,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指出,要继续发挥学科优势,以人才培养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发挥专家、教授的作用,在保持体育学科在河北省的龙头地位的同时,要努力跻身全国体育院校的前列;各部门、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决不能忽视体育对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利用体育专业优势,有效带动学校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加强运动队建设,尤其是普通学生组的竞技水平的提高,制定有效措施促进我校运动竞赛成绩的全面提升。
XXX副校长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大运会执行委员会对所有参加工作部门、单位的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问候。他指出,我校各部门、各单位以大局为重,精诚团结,通力协作,不畏困难,辛勤工作保障了大运会的圆满成功。各环节分工明确,衔接紧密,高效运作,充分体现了我们河北师大的综合实力。邓明立最后强调,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二是要积极探索创新校园体育活动的新形式。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学校运动队伍的建设,力争使我校的体育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体育学院院长XX就XX第十八届大学生运动会的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她首先介绍了大运会的.基本情况。随后介绍了我校代表队的参赛成绩。在总结了大会筹备、赛会组织和服务工作时,对参与大运会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志愿者团体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最后,她总结了本次大运会带给我们的体会与收获。
学生运动会的总结 篇11
县市级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既有地市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竞技性”,又有学校田径运动会的“群体性”,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及特殊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县市级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的软件开发和竞赛规程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田径运动会的赛前准备工作十分繁琐,特别是秩序册的编排工作量大,而人工编排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免有差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软件”编排则是提高效率和避免差错的最好方法,而近年来针对“田径比赛”,国内外学者开发了不少“软件” (笔者将这类“软件”统称为“专业软件”),由于不同级别田径运动会的“竞赛规程”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讲“软件”就是“规程”的集中体现,这就是目前“专业软件”不适合在基层使用的根本原因所在。
为使县市级中小学生田径运动更好地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更加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促进学校“阳光体育”的开展,使竞赛的组织和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快捷、高效,笔者于1999年采用VISUAL FOXPRO 6.0平台自主开发了《基层田径运动会赛前编排系统》软件,实现了田径运动会秩序册编排及比赛表格打印的自动化。2002年我市制定了特殊的“田径竞赛规程”并采用了特殊的计分办法,笔者又在原“自主软件”基础上进行扩充。实现了赛前“自动编排”、赛中“成绩管理”、赛后“总分统计”的一体化。2007年笔者又在原“单机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现了由“单机版”向“网络版”的飞跃。因此,笔者认为“特殊规程”的制定和“自主软件”的开发完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自主软件”依托于“特殊规程”,而另一方面“自主软件”开发又为“特殊规程”制定及修改提供了较大的空间,2002年我市制定并采用特殊田径竞赛规程的实践证明,如果没有“自主软件”支撑,靠人工统计那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二、县市级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的制定与完善
1凸显规程的“群体性”
县市级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或学校田径运动会与“专业田径比赛”有着性质上的区别,学生体育竞赛虽然运用竞赛的形式,但不只是单纯的追求竞技,而是把竞赛作为“杠杆”,推动体育运动在学校的普及,促进人体更好的发展;虽然包含有娱乐的因素,但不只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虽然会产生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不只是消极的维护健康,而是为了积极地增强体质提高体能。如何以适当的人数参加田径运动会,并避免学生体育竞赛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的状况,我们的做法是在不增加原比赛时间(天数)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各校的参赛人数。如1999年我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各校参赛人数规定为5人,到2008年增加到10人,虽然从表面上看只是简单的参赛人数增加,而实质上是举办竞赛的理念由单纯的“竞赛性”向“群体性”转变。
2确保規程的“合理性”
体育竞赛规程的“合理性”包括许多方面,其中“计分办法”的合理与否最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比赛的结果,传统的计分办法一般是单项第一至第八名分别按9、7、6、5、4、3、2、1,这样在中长跑项目比赛中往往出现相当部分的运动员“弃权”和“中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传统的计分办法不适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这种计分办法鼓励的只是前几名极小部分“优秀运动员”,相对绝大部分“运动员”而言即使竭尽全力跑完全程也得不到任何激励,为此,2002年我们釆取了以下计分办法,单项第一至第八名分别按15、13、12、11、10,9、8、7计分,第九至十六分别各计4分,第十七至二十四名分别各计2分,实践证明,这种计分办法既鼓励了“优秀运动员”,又激励了名次靠后的“运动员”,所以中长跑比赛没有一个学生“弃权”,只有个别学生因身体原因“中退”,确保了规程的“合理性”。
3强化规程的“合作性”
“合作性”也可称之谓“合作精神”,是现在学生所相对缺少的一种素质,而“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入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使学生通过“训练”或“竞赛”获得这种品质。我们把“28人29条腿跑”这个非田径项目引入到田径运动会中,并把它作为一个田径单项以5倍单项分计入团体总分,在这样的规程引导下进行比赛,既要充分发挥个人的力量,更需要集体的通力合作,并且还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这既是保证比赛和活动顺利进行的需要,同时又为培养参加者的优良品质和作风提供了平台。体育老师的责任就在于利用这些形式和平台,在训练比赛中对参加者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并且严明有度、潜移默化地强化和培养其团结友爱、互相合作、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关心他人、尊重对方以及诚实,谦虚、文明礼貌等行为习惯与道德作风。
4发挥规程的“导向性”
竞赛规程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竞赛组织管理的导向(即规程的“严肃性”),二是对“课余训练,的导向,针对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如下特殊竞赛规程作为导向:
1)“报名分”
基层田径运动会报名不规范、不准时或报名错误等现象时有发生,进而影响编排工作的进展。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2002年我们就采取网络报名,即各校在报名工作会议的前一天12时前将报名表(电子邮件,模板XLS格式)通过网络发送到指定信箱,并明确所有运动员参赛项目的确认以电子邮件为准,参赛单位的合法性以第二天报名工作会议各校纸质打印报名表上的公章为准,凡在规定的日期、时间发出电子邮件(报名表)并准时参加报名工作会议且报名材料齐全的学校在团体总分中加计报名分15分(否则取消)。自从2002年增设“报名分”以来,我市所有学校均能准时“报名”,从而为在较短时间内编排出无差错秩序册创造了有利条件。
2)创纪录加分和达等级加分
为了激励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和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规程申明确凡在比赛中创“运动会纪录”者加计12分,创市最高纪录者加计15分;小学组达田径三级运动员者加30分,达田径二级运动员者加60分;中学组达田径二级运动员者加30分,达田径一级运动员者加60分。仅2008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就7人创9项我市中小学生田径纪录,有19人达田径二级运动员标准。
3)输送分和双重计分
为鼓励中小学校向市体校输送运动员,规程从2008年起对上一学年度各校输送到市体校正常训练满一年并且参加本次田径运动会者每一人次加计10分给原输
送学校。为解决原输送学校和体校运动员现读书学校之间计分的矛盾,1999年我们就采取了双重计分的办法,即体校运动员得15分,原输送学校和现读书学校同样在总分中加计15分的办法。
4)中长跑项目双倍计分
田径运动会传统的计分方法中只有接力项目双倍计分,针对我市中长跑水平相对落后及目前全国范围内学生耐力素质下降这一状况,2008年规程中对各组中长跑项目采用双倍计分(高中男子3000米,初中男子1500米,初、高中女子1500米,小学男、女800米项目),以促使各校对中长跑项目训练的重视,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三、实践后的反思
反思一
虽然近年来针对“田径比赛”国内外学者开发了不少“专业软件”,但这类软件侧重于“商业性”和“专业性”。第一开发者出于商业的需要对这些“专业软件”进行了加密以保护知识产权,对此笔者无可非议,然而客观上“加密”却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第二“专业软件”是由计算机专业人士和专业田径人士共同研制开发的,也正因为两者都太“专业”,所以开发的“专业软件”难免脱离基层田径运动会实际工作的需要。而笔者开发的“自主软件”则更多地侧重于“服务性”和“灵活性。第一本着服务于基层一线体育教师的宗旨,“软件”无偿免费使用;第二“软件”设计时就考虑给使用者留有自主调整“空间”,因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使用者只要修改XMSZ,DBF,PFBZ,DBF这两个文件就可任意设置比赛项目和任意调整计分办法。
反思二
从统计中看出,2002—2008年各年度平均总分的标准差均比较大,其中标准差最小是2003年初中组(54.19),最大的是2002年高中组(125.56),而对于平均总分而言标准差越大则说明校际间总分的差异越大。由此说明,田径虽然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但田径运动在我市各校的开展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因素有三:第一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第二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及业务水平。第三学校的规模和场地设施。
反思三
通过统计分析,2008年各项目前8名平均成绩绝大部分超过2002年(限于文章篇幅未将数据列出),因此,从前8名平均成绩来看我市田径训练水平近年有较大的提高。当然“特殊竞赛规程’的导向性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这是可喜的一面,但从各项目所有参赛队员平均成绩来看,有显著性提高的项目明显偏少。少数项目甚至出现下滑,这又是担忧的一面。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女子800米、1500米、铁饼,标枪和男子跳远等项目呈现下滑趋势,由此说明,2002年至2008年我市课余田径训练的总体格局未发生根本改变,坚持常年课余田径训练的学校屈指可数。从而影响了整体水平的提高,而整体水平偏低又制约了高水平运动员的产生。
反思四
任何体育竞赛都是以成绩(数据)来判定名次,因此,数据对体育比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习惯上人们所关注的却只是极少数优秀运动员的数据名次,很少有人关心最后几名运动员的数据,据笔者调查,如果没有数据库的建立和软件的开发,几乎没人对县市级田径运动会比赛数据做这样的统计、对比分析,也没有看到报刊杂志有相关的比赛数据报导,当然,也就发现不了教学、训练。比赛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县市级田径运动会的组织者们而言,不仅要关注优秀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更要关注整体成绩的提高,特别要关注最后几名运动员成绩的提高,这就是学生体育竞赛与竞技体育性质上的不同。
【学生运动会的总结】推荐阅读:
大学生趣味运动会活动总结11-22
院运动会学生会个人工作总结报告06-09
小学生运动会的10-04
运动会中的学生教育11-08
的小学生运动会加油稿09-11
小学生春季运动会的日记09-25
小学生的秋季运动会口号12-05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级学生实习总结06-07
运动会的小学生作文怎么写08-19
小学生开春季运动会的作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