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总结

2024-10-16

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总结(精选14篇)

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总结 篇1

经济贸易系2009-2010

第一学期政治学习总结

本学期,政治学习从第六周开始,开展到第十九周,前后共十四期。这十四期的政治学习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形成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参与性强、同学反映良好的特点。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班会形式

军训后不久,我系政治学习便开始开展,因各班对政治学习缺乏了解,所以前几周主要以班会的形式进行,整体表现还不错,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班级同学积极性不高,带稿演讲等。

2.辩论会形式

为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培育思维敏捷和口才能力,在吸收08级经验的基础上,辩论会的流程和班级的反响都还不错,但仍有个别班级存在着问题。

3.座谈会形式

为创新形式,调动同学们参与政治学习的积极性,营销班率先使用座谈会的形式,紧抓社会热点,模仿电视上的座谈会,形式很好但对话题把握不准,有谈跑题现象发生。

4.知识竞答形式

在学习活动开始前两三天,班级团支书便上网搜与当期话题有关的题目,活动开始后,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团支书先依次出题在采用小组竞答,最后按分数排名,给予一定的奖励。此活动不仅调动了班级的积极性,还使同学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反响很好。

同时本学期的政治学习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

1.系组织部全部负责了政治学习的设计,没有充分号召大家参

与设计环节;

2.政治学习活动的准备时间仓促;

3.各班主持人的安排上没有调动班级内的人才,基本都是以各自班级的团支书为主;

4.政治学习后和同学们缺少交流,没能及时汇总同学们的意见;

5.各班级在纪律上还存在问题,对政治学习这一严肃、庄严活动还缺乏理解;

6.每个班级上传政治学习的总结的时间存在滞后性。

经历了半年来的磨合,我们经贸系的组织部部已经逐渐成熟,与个班团支书“三位一体”的工作方式和默契配合已是我们的一大支柱。在下个学期中,我们将着力调动班级人才,给大家一个展示的平台,让政治学习的时间被利用的更加充分、具体。我们将努力做到:

1.积极调动同学参与政治学习的策划活动;

2.运用更多创新模式;

3.多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4.联合教管部加强对纪律的控制;

5.观摩其他系的政治学习以吸取更多经验;

6.经常向院团委组织部汇报工作,吸取意见;

相信,在经贸系学生会和院团委组织部的带领下,我们经贸系组织部一定会在下个学期的政治学习中展现特色、展现风采!

经 济 贸 易 系

组 织 部

2010年1月6日

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总结 篇2

一、回答形式的多样性

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 用书中的理论分析问题的。如“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有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来说明原理的。如“收集典型事件, 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才能发展中国”;有通过学生对具体事件的分析, 提出行为要求的。如“回顾人类发展史, 比较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 表达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

二、活动内容的针对性

初三政治“活动课”紧贴现实生活、社会热点。

三、学生的主体性

要求学生自己去调查、讨论、访问、实践, 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如“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要求学生大胆尝试、创新, 不拘泥于书本。如“如何变化环境”。“活动课”具有以上的特点, 符合当代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活动课”的兴趣,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培养兴趣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 任何一个优秀教师的第一堂课, 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是至关重要的, 上“活动课”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第一堂“活动课”, 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参与得“如痴如醉”, 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时, 提出了“苏联是怎样解体的?”“现在还有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为什么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些问题的提出, 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室里就炸开了锅,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

2. 强化兴趣

第一堂“活动课”的成功启示我必须要使学生对其产生持久的兴趣, 还需要变换一些方法。 (1) 教学手段多管齐下, 交替使用。如果采用同一手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下降, 甚至放弃学习。在教学中,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真是“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只要善于利用, 精心准备,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如可采用讲授课、自助课、辩论课、讨论课、实践课、演讲课等, 在这些课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如音像、投影、图片、网络等, 在活动课中交替使用,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师生角色互换,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活跃, 自主意识强, 自我表现欲望强, 渴求自己的观点能得到师生的认同, 因此教师适当调整角度, 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延伸兴趣

“活动课”往往是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 政治“活动课”不仅仅是源于教材中所涉列的, 还需跃出课本, 这就需要学生兴趣的延伸, 从而使学生用所学知识, 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 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实践中, 利用校园之声和知识长廊作为载体, 组成“校园之声”小记者团和中学生“焦点访谈”小组, 在这两个小组里, 让他们利用周末就中学生关心的话题加以收集整理, 并在广播上、板报上加以宣传。

总之, 作为初中政治教师, 不管是“活动课”还是其他课, 只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就能收到预期效果。

激活中学政治课的学习认知活动 篇3

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形成自己的见解

在政治课中基本理论知识是通过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来表达的,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政治课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没有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就谈不上用科学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然而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又大多比较抽象、难懂,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如果一味地进行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长此下去学生就会慢慢地失去了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上课时没精打采。适当举例是政治课教学中常用的也是比较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里说的“适当”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要精心挑选扣人心弦、触动心灵、启发思考的典型实例;二是要引导学生从对实例的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中去领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自己的见解。如讲授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课时,如果直接向学生灌输“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从教材中找到答案,这样一来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2009年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金晶舍身护火炬的事例作为背景材料,提出这样的问题:(1)一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可以以身护奥运火炬,是什么令她在关键的一瞬间作出这令人震撼的决定?(2)为什么中国人因此将金晶视为英雄、视为偶像?这些热点问题一提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加深了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记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没有任何课程或教师可以规划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过程。生活是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也是学生自己的。当今,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可支配的教学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只有这样,政治课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

二、指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认知能力和思想政治觉悟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赖于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的孕育和弘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高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主体性,营造民主的、宽松的、生动活泼的心理氛围,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自己作出回应,或者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对学生合理的、独到的见解,要充分肯定,让全班学生共享,使学生体验与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真理的愉悦和奥秘,从而焕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围绕一定主题收集时政资料加以思考。例如,汶川地震一周年的到来,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以下问题的时政素材并思考:“为什么汶川人遇到强大地震,却懂得珍惜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志愿者们如何尊重他人生命,尽自己的能力援助汶川人重建家园?”“你怎样理解在汶川重建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不竭之源?”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如何选择有用的信息,提高处理、归纳、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这也就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总结 篇4

一年来,十一中民盟支部在盟市委直接领导下,在学校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履行方,案,范1文0库欢迎您.采1集参政党职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真正发挥了参政党的作用,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同时,支部的工作也取得良好的佳绩。现总结如下:支部全体盟员秉承老一辈优良传统,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努力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切实搞好新老交替基础上的政治交接。支部经常开展组织活动,积极参加统战部组织的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活动和民盟市委有关政治交接学习活动,积极参加盟市委组织的论文评比(我支部有三篇论文参评)。当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时,我们盟员多次自发捐款表爱心。

(一)在思想学习方面。第一、学习内容更殷实,年初,我们制定了“2008年支部学习制度”,以此来规范今年支部学习活动。今年我们以专题学习为重点,学习内容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学习统战理论,重点学习民盟历史,通过学习,我们增强了盟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加强对“十七大”文件的学习,引导大家注意“”新表述、新观念,特别学习多党合作这一板块,加强自身建设。第二,学习方法在改变,盟员除了每个月的定期学习外,不分时间和地点,大家彼此切磋和商讨问题,不仅是教学上的学术问题,更多的是紧密结合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的大事,有的放矢,组织专题讨论。使全体盟员在学习和发言中相互启发,克服以往支部学习就是读报、喝茶、漫谈的老一套,效果良好。例如,陈家林老师与丁秋霞老师不仅是化学学科同行,时时可见他们俩有学术上的争鸣,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围绕学校的发展、社会的热点、参政党的作用商讨,积极建言献策。丁秋霞老师特别关注环保、节能减排问题,而且身体力行,向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建言献策。第三,学习效果在提高,我们在学习中注意了学习兴趣和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即我们将老百姓生活、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与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开展讨论,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性、操作性很强,因而激发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几位年轻的盟员经过学习,由以前的一知半解到现在深刻体会党的有关大政方针、党盟合作,充分调动年轻盟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年轻盟员不仅已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而且还特别关注社会公益事业。

(二)在组织建设方面,支部坚持把发挥盟员作用贯彻落实作为支部工作的主题,切实发挥支部组织的战斗力,增强支部盟员的活力。组织生活是联系盟员的重要形式,除要求盟员要按盟章严格要求自己,按时过好组织生活,认真履行一个盟员的基本职责外。我们坚持了每月的组织生活,并用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开阔盟员的视野。春节期间,盟员们不管天寒地冻,和盟市委领导一起看望离、退休老盟员,慰问病故的胡应生老师的家属。支部关注并帮助那些积极要求加入民盟的优秀教师,如:俞宏斌等。我们率先垂范,努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展示我们盟员风采,增强组织凝聚力。经全体盟员共同努力,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盟市委的肯定,李奕龙、程霞骊老师获优秀盟员光荣称号,陈家林老师获参政议政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在我们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如工作缺乏创新,参政议政力度不大等等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向其它优秀民盟支部学习,取长补短,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学校发展更多的献计献策,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总结 篇5

深入学习“六个为什么”

(二)主题活动总结

2010年12月

深入学习“六个为什么”

主题活动

(二)总结

一、活动目的:为深入贯彻学习李长春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上提出的‚六个为什么‛,在理论的大众化、通俗化、应用化这一重要和迫切的现实课题下,让广大同学严肃深刻的了解‚六个为什么‛的理论知识和当前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同时带领本班同学认真学习了解‚六个为什么‛,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武装自己。

二、活动主题: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三、活动时间:2010年11月30日18:30

四、活动地点: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团活动室

五、参与人员: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10级各班班长和团支书

六、活动内容:本次活动紧密围绕活动主题即‚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而展开,会议中没人手中都有一份‚六个为什么‛的书面资料,这样为同学们学习带来方便,同时也可以使党的知识,党的政策深入到同学们当中去。活动开始由会长徐广涵致开幕词,他说出席本次理论学习活动的同学都是本班级的佼佼者、带头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用党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真正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随后由邓研会秘书部干事范闯为大家讲解了‚六个为什么‛提出的时代背景

和基本内容,并明确提出‚学习‘六个为什么’,坚定理想信念‛这一口号,号召大家在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到实践中去,更好地领会‚六个为什么‛。讲话结束后,分别由邓研会干事刘东洲、李骥就本次话题进行里深入到讲解。内容包括:1.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3.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思想文化的繁荣。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5.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学习中,同学们认真听取并仔细的做好会议笔记,会场的气氛严肃而庄严。讲解结束后,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表示很珍惜这次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机会,并已经认真的做好了会议笔记,回去一定会反复研读,领会其中的真理,作为班级的班长,一定要领导好班上的同学,有机会要带领大家学习学习。最后,由分团委副书记王楠楠做了活动的最后总结,他说本人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我们的党也要是一个学习型的党,这样才能不断进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希望大家能够把握好,回去也能够带领身边的人学习党的知识,拥护党的政策。会议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结束。

七、活动总结:‚六个为什么‛是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提出的,它深入阐述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六个重大问题,学习‚六个为什么‛为我们大学生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

想,实现人生目标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明确‚六个为什么‛有助于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我们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国情、世情的认识,有助于增强我们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的热情与信心,有助于我们提高辨别理论是非、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力和水平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邓小平理论研究会

政治理论学习总结 篇6

始终加强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是注重学习理论。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二是注重学习业务。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努力学习办文办会、计算机等办公室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注重学习经济、法律等相关知识,开阔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打牢了自己的理论基础,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始终围绕办公室的工作部署,共同做好办文、办会、办事等服务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高质量地做好文件制发工作。二是确保文件高效、快捷、正常运转。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确保文件的高效流转。三是认真做好会议服务工作。

三、廉洁自律,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总结 篇7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资源, 其发展和改革一直是个重要课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是其中的重要分支。由于独立学院生源的特殊性, 很多学者意识到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中存在的弊端, 并积极尝试多种改革。随着教育的个性化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 “学习风格”的理论和实践开始在外语教学界受到关注。笔者认为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风格, 有助于英语教师认识个体差异, 有的放矢地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设计课堂活动, 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英语。

2 理论背景

学习风格概念最早在1954年由美国著名学者Herbert Thelen首次提出, 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语界对学习风格的研究起步更晚。国内外研究者对其定义和类型均有不同见解。其中影响较大的是Reid在上世纪80年代根据学习的感知方式 (Perceptual Learning Styles) 对学生学习风格进行的分类:视觉型 (visual) 、听觉型 (auditory) 、触觉型 (tactile) 、动觉型 (kinesthetic) 、小组型 (group) 和个人型 (individual) 。

2.1 视觉型学习者

这类学习者主要用“看”的方式接受语言信息输入, 通过看文字材料就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视觉性记忆力强, 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擅长书面测验。他们不喜欢大声朗读, 接受英语语言指导较弱, 默读课文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方式。

2.2 听觉型学习者

“听”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他们通过听文字材料如讲座、英文对话以及教师课堂授课获益。这类学习者语音辨析能力很强, 擅长交际、朗读, 喜欢参与口头讨论, 但不喜欢书面作业和英文抄写。

2.3 触觉型和动觉型学习者

触觉型学习者擅长表现, 喜欢在动中学, 有节奏感和平衡感, 通过亲身参与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不喜欢阅读。动觉型学习者的动手能力很强, 更喜欢朗读和写作, 是课堂上英语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2.4 小组型学习者和个人型学习者

小组型学习者偏向和他人合作、交流、讨论等互动的形式进行学习。相反, 个人型学习者则更喜欢独自理解、吸收所学材料。

学习风格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既包括性格、情感、生理、认知等学习者的内在因素, 也包括社会文化、学习环境和家庭背景等外部因素。独立学院的学生, 尤其是90后, 更注重个性的发展与尊重, 他们情感丰富, 思维活跃。但是很多学生学习基础较差, 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英语学习兴趣不足, 缺乏自主性和自律性。因此, 教师应了解学习者个体差异, 利用独立学院学生特有的学习风格, 从而设计符合他们的课堂活动, 才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3 利用学习风格理论, 开展独立学院大学课堂教学活动

笔者承担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一年级的课程, 尝试在课堂里引入各种丰富的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话剧表演、英文歌比赛、英文电影配音、游戏、小组PK赛、小组讨论等, 学生普遍反响很好,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笔者设计的课堂活动, 运用到三个不同的班级, 效果会有不同。比如最近组织的英文歌比赛, 其中两个班的效果非常好, 而另一个班却差强人意, 经过访谈得知这个班多数学生不喜欢小组合作和比赛的形式, 也不喜欢唱歌。不但没有事半功倍, 反而打击了学生的自信。这使得笔者开始关注学习风格理论, 并试图将它运用到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需求 (Oxford, 2002) 。根据不同班级、专业、性别的特点, 对班里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进行全面的了解, 设计风格多样而又具针对性的教学;同班级里, 按学习风格类型搭配分组, 为不同小组设计符合他们的教学活动。建议:对视觉型的学习者, 教师可充分利用书本材料和多媒体, 用视频、图片、板书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听觉型的学习者, 教师多采用重点讲授、小组讨论、播放录音等形式, 鼓励他们多朗读英语, 配以诗歌或歌曲等;对触觉型和动觉型的学习者, 教师可让他们多做角色扮演、游戏、辩论等, 鼓励动觉型多做笔记;根据小组型学习者和个人型学习者的差异,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课堂活动形式, 比如最近的口语期末考试, 笔者不再使用单一的口语对话模式, 而是分为个人篇和团体篇, 个人可演讲或做presentation, 团体可话剧表演或电影对白, 选题自拟。该形式初次尝试, 效果显著。

学生的学习风格呈多元化, 而且在课堂上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活动是不现实的。但是笔者认为教师对全班学生整体学习风格的偏好有所了解还是有必要的, 不仅能有效发挥学生的特长, 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学习风格有可塑性和稳定性, 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课堂上穿插使用, 既照顾到多数学生的学习风格, 又能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 做到重点突出。教师应努力创造各种氛围以适应不同风格的学习者, 以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同时对学习者加以引导, 积极促进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和习得 (朱中都, 2002) 。

独立学院学生大多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如果只在自己擅长的学习风格方面得到训练而忽视自身的薄弱环节, 得到的知识就会很有限 (崔林, 2003) 。因此教师除了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设计课堂教学, 还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认知风格理论的相关知识, 告诉他们学习风格没有好坏之分, 只是学习者在某种学习风格方面比较擅长并且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可通过问卷设计、访谈等方式,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及优缺点, 扬长避短, 并能够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选择最佳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拓展自己的学习风格, 因为学习风格类型越丰富, 学生的学习效率越高。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 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和策略, 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这也是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最终目的。

4 结语

近年来, 很多学者发现二本院校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 究其原因主要为学习主体的不同。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今天, 学习风格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国学习风格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是已经开始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同时学习风格理论的运用有其局限性, 但笔者相信该理论能有效指导和推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改革,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摘要:本文从学习风格理论入手,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 探讨了其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 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进一步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习风格,独立学院,大学英语

参考文献

[1]Oxford, R.L.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What do they mean?[A].In Reid, J.M. (ed)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C].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2]Reid, J.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3]崔林.学习风格理论与外语教学实践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3 (5) .

[4]康淑敏.学习风格理论——西文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 2003 (3) .

[5]李冬耘.学习风格与外语教学研究刍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5) .

[6]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总结 篇8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当今时代是知识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校时期学习到的知识具有局限性,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自主学习习惯更加重要,因为他们不但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应用现状

在当今社会,高中生需要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目前,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在轰轰烈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根据调查,高中生对政治课自主学习参与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学生参与时间较少,一部分学生对教师布置的导学案没有做;参与人数也较少,在展示环节基本上都是一些优秀学生参与,一些学困生处于思想游离状态。

2.部分学生缺乏深层次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行为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只关注表面参与状态,没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上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没有发自内心地认识到政治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3.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目前,一些政治教师担心学生考不好,上课讲授的内容过多,使课堂枯燥乏味,缺少活力,导致学生对教师权威依赖性过强,没有创新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自主学习应用的提升

针对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自主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自主学习应用的提升。

1.自主学习活动开展应遵循多主体共同参与原则

多主体共同参与原则是指在开展课堂自主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各个相关主体都应共同参与的原则。高中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在某一班级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该班的思想政治教师和学生则是思想政治课堂自主学习教学的主体,二者是互为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叶澜教授曾将两者称之为“复合体”。该班思想政治课堂自主学习活动开展的好坏和教学质量高低主要是由这两个主体决定的。因此,思想政治教师作为自主学习的主导首先应该树立自主学习理念,在此基础上充分备好课,查阅丰富的资料来应对全班学生出现的疑问。同时,在课堂上应通过巧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设疑导思来深化学生自主学习方向,多向互动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引导践行来内化自主学习成果。

2.自主学习活动开展应遵循思想政治课价值特质原则

思想政治课价值特质原则是指在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能够保证增强学生的兴趣参与度,使自主学习活动顺利开展,也要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特殊价值的原则。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是“为高中生终身发展坚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课程性质可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但要掌握思想政治相关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对象是95后的高中生,他们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已慢慢形成,比较以往的高中生,他们的视野相对开阔,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广、速度更快,是彰显个性、追求自我的一代人,因此他们不希望教师带给他们的是枯燥的思想政治知识和死气沉沉的课堂,不能扼杀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是希望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使思想政治课的特殊价值属性得以实现。

3.自主学习活动应用需加强有效管理

个人政治理论学习总结 篇9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争做政治纪律的“清醒人”。 通过网络在线学、单位集中学和个人自学的方式,在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系统学习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各种会议精神、各项规定条例(如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等),不断充实自己的政治理论基础,增强政治敏感性,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思想总结等,提高认识,增强觉悟,坚定政治立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要坚决做到“五个必须、五个绝不允许”。最核心就是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坚决抵制“四风”自觉维护中央“八项规定”,认真执行市里和县的规定。这些都是一名普通党员不可逾越的“底线”,是不可触碰的“红线,是真正带电的“高压线”。在社会上遵守法纪法规,不参与社会赌博,不参与封建迷信、邪教等组织活动,不散布负面消极的事。在单位顾全大局,特别是在大事大非面前,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维护单位形象,维护农业局的决议,自觉遵守农业局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勇挑重担、按时上下班,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二、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作为一名农业干部,我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见解,这样才能冲破眼光的局限性,把良好的愿望和实际工作效果结合起来,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在业务工作中,我注重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眼光武装自己,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总结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在这一过程中,认真、系统地学习,特别是学习政治理论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新技术、新思路,才能具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业务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深入基层做好试验示范、科技入户等技术推广工作,使我们的思想在工作中升华,使我们的工作水平、业务能力在思想的指导下提高,从而科学地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服务好我们的农业、农村、农民。

三、身先士卒,处处起表率作用。

在人民群众眼中,领导干部就是代表政府形象,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中体现的就是国家公务人员的形象。作为一名农业干部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和挫折。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这个科学技术日益突飞猛进的时代,我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增强政治修养,勤于思索,敢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发挥榜样的作用,做到吃苦在前、镇乡留形象,村村留身影、处处起表率,才对得起自身的职责。

四、总结不足,展望未来。

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半年总结 篇10

2011年上半年即将过去,半年来我社区全体同志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半年来的政治理论学习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2011年上半年我社区全体干部职工主要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同志们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对八荣八耻的概括,精辟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我社区的同志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通过服务来体现和展示迷茫了路社区人的精神风貌。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带动辖区居民,感染居民达到服务为民的目的。

二、2011年上半年在我社区党委的布置下,我们重点学习开展了党风廉政专项工作。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使同志们认识到开展党风廉政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进一步规范时常

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决策。对深入推进我社区党风廉正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同志们提高了认识,端正了态度,并在工作实践中严格落实。我社区的物资采购,基建工程,营业网点的承包均在党委的统一要求下,严格执行党委的规定,实行公开招标作到了公开、公平、公正、程序合法,提高了工作透明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2011年上半年我们还在党委领导下重点落实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同志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评议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正确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工作,紧密联系实际,以加强师德师风为核心,以提高干部职工政治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为着力点,人人参与,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后勤在这一活动中,重点地贯彻落实清正廉洁,爱岗敬业,以法行政,服务为民,严格管理,改进作风几个方面检查问题,纠正错误,接受评议,学习提高。

四、半年来,我社区的同志们能坚持个人自学,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动态,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无论是政治理论水平,还是业务技术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希望在下半年里,能够继续发扬成绩,保持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不断进取,以期取得新的成绩,与时俱进永与时代同步。

民乐路社社区

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总结 篇11

目前, 以Web2.0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正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 特别是被称为“数字原住民” (DigitalNatives) 的年轻一代, 几乎每天都在使用计算机, 并利用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工具或SNS社交网站 (人人网) 进行人际交互。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体验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SNS网站发展之初的friendster.com到风靡北美的美国网站myspace.com、facebook.com。SNS网站作为一个社会性平台, 其服务功能越来越广泛, 正在逐渐融合各种元素。[2]SNS平台集成wiki、blog、tag、Rss等新技术, 是互联网中最为典型的web2.0平台, 它以用户为中心, 具有“去中心化”的人人平等、真实性、强大的访问控制和交互等功能。SNS倡导分享、互动、协作的理念, 在培养学生网上协作能力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然而目前国内SNS平台多应用于交友、商务及娱乐等方面。有关SNS平台的教育应用研究还停留在起步阶段, 多为利用SNS功能构建网络学习环境以及网络学习共同体等理论方面的研究, 在平台与学习理念的融合方面的研究以及利用其在高校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具体实践研究还很匮乏。

从E-learning演化而来的混合式学习是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数字化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它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单纯的课堂讲授与网上个别化学习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3]。而有效的学习活动组织和实施是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教学目标能否达到, 学生能否获得有效的学习, 都必须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逐步实现。本文以《人类学习与认知》课程中的学习的基本理论为例, 采用集成web2.0工具的社会网络平台UCenter Home (uchome) 构建课程学习平台, 进行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有助于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资源发布及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变革, 对转变学生学习理念, 提升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基于SNS网站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案例

(一) 活动目标设计

《人类学习与认知》为教育技术学本科第四学期开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是如何进行学习以及能够进行学习系统设计、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等理论和实践。其中, 第二章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根据课程特点与培养目标, 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 即采用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 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与集体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要求学生在听完课堂上学习理论各流派的基础知识讲解后, 以小组为单位, 以教师的角色来为学生设计一个讲授各研究者理论的专题学习项目, 可将各自的设计最终以WebQuest或ppt形式呈现。通过这次探究性学习活动, 希望学生们掌握学习理论各流派知识, 并能将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掌握如何有效设计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活动;学会协作学习和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二) 活动资源设计

课程学习平台使用国内应用较多的uchome构建。uchome是一套采用PHP+MYSQL构建的社会化网络软件。课程学习平台包括记录、相册、日志、投票、群组、活动、消息及其它应用等模块 (http://61.153.34.35:8290/uchome/space.php芽do=home) , 如图1所示。

在活动开始前, 教师将设计好的活动主题和时间发布到学习平台上, 并提供专题学习WebQuest模板, 模块由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结论六个模块构成;将课程教学中用到的ppt以相册的形式公布出来, 学习者可以查看并分享。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分享”功能将视频、音频、博客、活动及站外链接等与课程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分享给好友。SNS网络会以链接的方式记录该内容, 在不占用SNS自身系统空间的情况下展示内容。分享者可以对这个网址进行一些说明, 其它学习者可以对其进行评论。学习者可以采用写日志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收获, 相互之间还可以对其日志进行修改和评论, 修改的部分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教师和由研究生组成的助教会对学生的日志和分享的资源进行整理, 使知识更加条理化, 方便学生的学习。同时学习平台还提供具体页面的Rss源, 学生点击页面旁的图标进行定制, 可以对课程发布coglearning等页面进行跟踪, 从而及时掌握课程最新动态。

(三) 活动组织

学习活动进行6周, 其中, 课堂活动3周, 每周3个学时, 其余时间为网上协作学习时间。

1. 分组

班级有学生29人, 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习特征、技术特点将其进行异质分组, 分为4个小组, 选出小组长后, 每组还可选定有特殊含义的协作组标识, 以使他们产生集体归属感[4]。为促进小组间交流与协作, 每两组配对形成协作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名助教指导, 助教小组由4名研究生组成。

2. 设置主题

第一周, 教师课堂讲解学习的基本概念, 介绍学习理论的基本知识, 说明活动目的和任务。

第二周, 按分组结果, 小组协作收集所负责的学习理论研究者的资源, 在课程学习平台中为学习理论家创建公共页面, 小组成员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协作编写日志, 包括理论家的生平、著作、观点、应用、影响等, 共同完善公共页面, 最后将学习理论家的观点进行梳理, 制作成一个专题学习网站, 最终以WebQuest网站或ppt的形式进行汇报。

第三周, 首先各小组代表依次展示学习理论家页面 (小组公共页面) 及专题学习网站, 总结学习理论家的观点, 阐述小组分工情况以及协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对比本组与协作组的成果, 协作组之间互相点评, 分析协作组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面有何独特设计, 评价对方的优缺点;最后, 教师给予点评, 提出修改意见。

第四周, 小组根据修改意见完善学习理论家的个人页面, 绘制出学者知识点脉络图及学习活动进展图, 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

第五周, 小组代表展示最终成果, 陈述学习理论家的基本思想和小组设计思想;教师布置任务, 要求小组提交活动总结报告, 并说明报告的形式和内容。

第六周, 小组协作撰写活动报告, 以日志的形式添加到所负责的理论家公共主页中, 报告内容为总结小组负责理论家的观点, 说明小组任务计划和分工及实施过程, 同时根据活动评价规则进行组内及组间评价, 对小组活动进行反思, 并提出活动改进意见。

3. 提出要求

所有学生注册课程学习平台, 并将课程的信息发布者coglearning加为好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加为好友, 每个人可以加入所在兴趣小组群, 要求每个组选择不同的主题, 各小组所负责的学习理论家依次为: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加涅、罗杰斯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同化学习理论。同时班级还可以建立QQ群讨论组 (包括助教在内) , 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

4. 讨论

网上讨论主要通过课程学习平台、群组、站内消息进行。SNS网站会将学习者更新的信息自动推送给好友, 学习者可以在个人主页里的好友动态里看到好友动态更新的信息提示, 随时跟踪彼此的状态, 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交互。[5]同时学习者可以直接对好友的记录和日志进行评论, 大大增加了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可以对隐私进行设置, 完全控制哪些人可以看到你的主页上面的内容, 选择是否仅好友可见或全站用户可见。

学习者可以利用平台中的记录这一微博客功能随时记录和抒发自己的心情, 也可以就自己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发帖, 展开讨论。群组中的论坛可以发起主题讨论, 针对每个不同的主题, 群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和助教及时对问题进行答疑, 并引导小组交流技术应用心得等方面的内容。[6]其它群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申请是否加入该群组的讨论中来, 在单独的群组中可以突破SNS的仅能查看好友最新消息的限制从而进一步扩大交流的范围。具有相同爱好的人可以利用平台中“活动发起”功能开展教育讲座、主题比赛等线下活动来进行面对面交流。

课堂讨论能对网上讨论起补充和巩固作用, 学生网上讨论后, 再通过聆听多个小组代表的发言, 学习其优点, 能对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学习。对于协作学习中普遍碰到的问题, 教师集中进行适当启发、引导和点拨。教师还可以对优秀的小组予以表扬, 对组间学习做好调控, 学生在这里可以得到更好的启发。

5. 指导与引导

教师和助教通过课程学习平台以及QQ群适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指导和组织, 以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够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利用“投票”功能调查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还可以通过WebIM (基于网页的及时通讯) 、状态更新、话题、活动等交流方式对各类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给予学生及时反馈与评价。教师和助教做好小组协作学习的组织和动员工作, 指明每个小组的整体任务、阶段任务和评价量规, 说明学生在协作学习中的职责;在学习平台上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方法的指导, 积极引导学生发起讨论, 促进协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四) 活动评价

在对任务进行评价时,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即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 (学生自评与互评占50%、教师评价占50%) ;在评价流程上, 采用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两级操作机制, 即:首先评价出各个小组的得分, 再评价小组各成员之间的贡献值得分, 最终学生个人的得分成绩=所在小组得分×个人贡献值。

在组长的带领下, 学生根据小组成绩评价表对本小组及其他小组的作品 (活动报告文档及公共主页) 进行评价, 给出自评/互评分值。

助教和教师根据小组成绩评价表进行小组总分评价, 得到教师评价分值;教师加权计算各小组总分 (总分=自评/互评分值×50%+教师评价分值×50%) , 小组成绩评价表如表1。

个人成绩由助教依据小组成员发布的记录、日志和回帖等平台活动量以及活动报告中成员任务分工和实施过程依次评出每位小组成员的贡献值, 最后小组各成员得分=小组得分×贡献值。小组成员成绩评价表如表2。

三、应用效果及其不足

活动结束后, 对全班进行了调查并对各组组长和个别组员进行了访谈, 主要了解学生对混合式课程组织形式及学习支持服务的满意度, 以及学习活动中协作学习的情况。

调查显示, 学生对基于Uchome建立课程学习和交流平台以及采用学生兼职管理员制度等课程组织形式具有较高认同度:平台中的交友功能和信息推送功能使学生学习动态一目了然, 增加了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另外, 基于SNS这一社交平台, 师生协作构建课程网站中的学习资源, 分享各自的学习资源,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部分学生对活动组织形式比较满意, 基本形式为基于专题项目的小组协作学习及研究成果课堂口头汇报等活动。小组协作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并使学生学会了怎样设计WebQuest学习活动;课堂口头汇报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促进了小组间的相互交流。

学生在社交网站中创建学习理论家页面, 通过协作制作模拟真人页面活动环节,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理论家的历史和基本理论。通过绘制观点图这一活动环节, 促进学生对知识和命题进行组织和管理, 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通过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 学生开始基于网络平台进行协作学习以及分享学习资源, 学生在掌握WebQuest设计制作过程的同时, 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应用也有一定的了解, 并尝试着进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活动设计, 这些为课程后期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是学生初次接触, 个别学生对新的活动形式不理解, 未能充分利用平台功能提高课程讨论的参与度;对于课程的评价方式, 部分学生感觉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评价中纳入了个人活动量这一因素, 导致学生在评比前一两天的平台活动量明显增多, 并不能真实反应课程的活动量。活动中的激励机制还有待加强, 如:预先公布可操作性评估办法, 对优秀成果在讨论组上展示并给出点评。同时, 由于SNS平台本身不是为教育设计, SNS平台的部分功能还需要不断完善, SNS在教育领域进行深入的应用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利用SNS, 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Anderson etc.What is Web2.0? Ideas, technolog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J].JISC Technology and StandardsWatch, 2007.

[2]赵德伟, 徐正巧, 赵兴强.基于SNS平台的协作学习探讨[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9, (3) .

[3]黄荣怀, 周跃良.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徐宁, 赵呈领.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

[5]肖广德, 高丹阳.应用SNS网站功能构建网络学习环境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4) .

政治理论学习年终工作总结 篇12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一年的工作已经结束。一年来在连队党支部和班排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回想这一年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的在工作中能够奋发进取,为连队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

一、政治思想:

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比较稳定,能够认真学习政治教育,课后注意复习并写心得体会,把课堂上的知识消化掉。始终没有降低自己的严格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改革革开放史教育,使我明白作为基层战士,受党的培养在政治立场上必须坚定,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军事训练:

专业理论学习中能够从基础知识学起,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够加班加点的背记。在队列及体能训练中能够按照要求做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三、作风纪律:

作风纪律是一支部队战斗力强弱的直接体现。认真学习条令条例

和各项规章制度

,在组织的条令条例中能够充分利用时间来学好并应用到平时的生活中。注意个人养成从点点滴滴做起,集合站队迅速,歌声口号响亮对自己的小节和不良习惯都有很好的纠正。“出门看队列,进门看内务”内务卫生也是体现一个合格军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再打扫卫生方面自己也能积极参加。内务卫生严格要求,符合连队的要求。

四、完成任务:

在完成任务上,能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耐劳的精神,公差勤务和上级/ 5 交给的各项任务能够高标准的完成。

五、安全保密:

安全保密工作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虽然不是中心工作,但它影响中心工作。在今年我时刻都把安全放到第一位,尽量做到不因为自己的疏忽影响领导精力。保密就是保安全保生命,我旅是国家的拳头部队,保密工作更不能忽视,所以在保密工作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六、存在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的不够深,只能学习一些常见知识和表面知识。各种笔记记的不是很全。

2、军事训练不能始终保持良好的作用,专业学习不够深,队列素质不强,体能训练还有待提高。

3、作风纪律有所放松,不能一如既往的保持。在细小方面重视还程度不够。

政治活动总结 篇13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衡量办学水平和效益的主要标志,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陈庆娟老师执教的八年级生物研讨课,切实体现了我校力行的教育改革—杜郎口教学模式。在本堂课中,唐静老师践行了王校长提出的 “10+35”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抛出问题,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从根本上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在本次研讨课中,唐老师的课堂思路清晰、流程设计合理;板书标准高,知识点罗列清晰,便于学生抓住重难点,有选择的学习;课堂环节环环相扣,每个环节的知识点落实到位,内容充实;与此同时,本节课最终链接中考,指导学生总结答题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整堂课体现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链接中考,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为中考打下坚实基础。这堂课,学生是主人,唐老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服务于学生,真正做到“10+35”教学模式。

我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导,狠抓常规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稳中求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完美。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组

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总结 篇14

学界一般认为, 服务性学习 (service-learning) 的思想发源于美国, 并由此影响世界。本世纪初, 服务性学习理论开始介绍到中国, 不同的学者对于该理论的理解有不同的角度和重点。主要的观点有:

理解为结合实践的学习。谭吉华和李祎妮 (2006) 认为, 服务性学习是结合实践的学习, 学生只有参与教育实践、参与问题探究, 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 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才能有发现、有创新。坚持引导与实践相结合, 使教育实践落到实处。

理解为与服务相关的实践学习。黄宝延、沈宁 (2004) 针对护理教育分析了服务性学习与传统课堂教育的区别, 认为服务性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社会服务性, 而传统课堂形式的护理教育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难以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只有当学生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才会真正意识到护理服务的真谛。

理解为与社区服务结合的课程学习。王炜 (2006) 认为, 服务性学习将社区服务与学校课程相结合, 通过把课程内容应用于具体的服务, 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服务技能, 同时增强责任感。

理解为服务与课程学习结合的素质教育。李建国 (2007) 认为, 服务性学习属于经验学习的一种, 与学校课程密切联系, 包含着对课程内容的反思。在服务性学习中, 服务活动是精心组织的。它既要满足社区的实际需要, 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还要为学生提供经验性的学习体验。这也就是说要将服务整合到学术性课程之中, 使学生在为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应用新学的知识, 强化和拓展其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 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服务性学习是将大学生学习与社会活动结合而衍生出的一种素质教育新途径。

尽管对服务性学习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 但是也存在一些基本的共识, 即:学生的积极参与;服务活动的精心组织;满足社区的实际需要;学校与社区的协调合作;与学术性课程相融合;为学生提供结构性的时间, 对实际服务活动中所做所见进行反思、讨论和写作;为学生提供将新学到的学术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社区中实际问题的机会;通过将学生的学习拓展到课堂之外, 强化在学校所学;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情感, 等等。

因此, 我们可以尝试对服务性学习的核心内涵做以下概括:把服务和学习紧密且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结合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 提升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 提升学生的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里, 学生参与服务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公益性活动安排的, 而且是为加强专业和学科学习特别设计和精心组织的, 要根据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 通过服务的实践, 深化对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在这里, 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 不是教师“满堂灌”和学生“被动听”的单向过程,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教师的职能主要是在关键环节上的引导。基于这一理解, 服务性学习理论对于指导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

中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了大规模扩招, 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0年前的10.5%提高到2008年的23.3% (1) , 各类在校大学生规模从408.6万人增加到2900万人, 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从84.8万人增加到559万人, 发生了从供不应求到结构性供过于求的变化。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受到社会最大的诟病是, 培养出来的很多学生仅有书本理论知识, 实际能力薄弱, 综合素质不高, 特别是社会责任感不强。

问题的症结何在?在社会, 在学生, 在学校?当然各个方面都需要反思, 需要改变, 但高校负有更为重要的责任:大学扩招以后, 人才培养的定位没有相应变化, 研究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被简单地复制到许多高校, 多数高校师资的充实和评价办法沿袭了研究型大学的要求。学生主要是在按照学科要求构建起来的理论体系里接受课程教学, 与社会实际有相当距离, 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显然难以实现。

中国高校招生规模在一段时间内高速扩张之后, 现在已经进入一个稳步发展的阶段, 许多高校也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 服务性学习的理论恰好能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理念和路径。

二、行走的新闻:活动的策划和实施

基于服务性学习理论的指导,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闻学专业的教师, 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路径, 从提升原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方式入手, 开展“行走的新闻”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活动的重点步骤包括:

1. 精心的主题选择。

服务性学习要求教师提出既能够结合学生专业和学科知识学习内容, 又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服务实践的合适载体。这对教师而言, 不仅仅是一次教学活动的组织, 更是一项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需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对于人才培养的高度责任感。

2007年5月, 学院新闻学专业教师在安排大一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时, 感觉需要对以往相对分散和难以落实到全体同学的方法进行改变。讨论中有人提出, 2008年中国将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可以把新闻学专业全体一年级一百多名同学组织起来, 3到4人一组, 选择30个宁波的村庄, 深入到改革开放开始最早、影响最广的农村基层第一线采访, 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和大学生的视角, 记录中国农村30年翻天覆地的巨变, 感悟中华民族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第一年的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功, 最后的成果体现在30万字的书稿中。

第二年即2008年, 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教师们为又一届的学生策划了一个相近的主题《宁波:30个社区的30年》, 让学生进入城市的基层组织细胞———社区, 从城市居民的30年变化体验改革开放的成就。

第三年即2009年, 中国要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 教师们策划的主题是《宁波:60个公民的60年》。

活动虽然目前还只进行了3年, 但“行走的新闻”系列主题已经形成, 后面每一年的活动主题也有了长远的规划。透过这些精心策划的主题, 可以看到教师们对服务性学习理论内涵的运用是匠心独具的。

2. 完整的学习环节。

服务性学习一般包括规划、培训、服务、反思和评价5个环节。“行走的新闻”在实现服务性学习的学科目标过程中, 以整体规划、课堂培训、社区实践、小组研讨、题目策划、共同写作等环节为支撑, 通过精心的项目设计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

服务性学习理论特别强调在服务前、中、后各个阶段安排充分的时间进行反思与评价, 以保证各个环节的衔接和有效。在“行走的新闻”活动中, 服务前反思, 是指学生通过咨询相关部门、先期考察调研和收集资料, 对确定主题下的新闻服务目的、新闻采访对象、记者身份与大学生角色等进行了解、思考和认识;服务中反思, 是在出发前组织专门培训, 包括团队协作、主题发掘、问题拟定、采写规范等各个方面, 之后学生根据自身角色去亲身实践,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后反思, 是所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个人总结、小组讨论、调研报告、实践报告等形式, 最终形成“行走的新闻”年度报告书稿, 并对书稿进行编辑处理。教学活动评价则通过年度报告会和年度新闻奖的形式进行全面考评。“行走的新闻”服务性学习将系统的反思与评价贯穿于全过程, 形成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的有效循环, 促进学生重构自身知识体系, 螺旋式提高学习知识能力、反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严密的组织体系。

“行走的新闻”教学活动属于一次或短期的服务性学习 (one-time and short-term service-learning experiences) , 它在形式上整合了“全校性活动”、“与课程相关活动”、“专业定向活动”、“学生小组活动”等不同类型的服务性学习方式于一体, 需要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加以保障。这个组织体系要确保两条线的有效运行, 即“行走”活动部分的顺利开展和“新闻”成果的即时编定。在活动主题和服务学习规模确定后, 要进行采访组队的架构搭建。“行走的新闻”结合宁波11个县市区的情况和学生规模的实际, 为确保采访有效运作, 形成了“总队———县市区分队———执行小组”的组织架构, 分别选拔“总队长———分队长———小组长”形成责任系统。

三、行走的新闻:活动的成效和启示

3年中, 参加“行走的新闻”活动的近400名学生们分赴浙江省宁波市11个县市区的33个村庄、35个社区和60个公民家庭, 撰写新闻调查和相关实践调研报告90余万字, 拍摄图片3000余张, 接触各类对象千余人。大学生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采访、用心写作, 践行了“行走的新闻”所确立的“以专业为依托, 以学习为根本, 塑造未来新闻人”的服务性学习目标。宁波出版社连续出版了学生们的课业报告:《行走的新闻 (乡村卷) ———宁波:30个村庄的30年》, 《行走的新闻 (社区卷) ———宁波:30个社区的30年》、《行走的新闻 (人物卷) ———宁波:60个公民的60年》。这样的服务性学习成果, 赢得了来自校园内外的广泛赞誉。

实践表明, “行走的新闻”作为新闻学专业的一个服务性学习活动, 在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融汇职业角色方面具有明确的专业目标, 在服务过程中对所学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新闻摄影等实务课程进行了积极而有序的理论反思和技能训练;同时, “行走的新闻”充分结合新闻学专业特点, 将学生课堂学习与走进社区、走向社会, 观察并解决现实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透过对乡村社区、城镇社区和社区人群的观察, 在完成实践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专业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 促进了学生新闻职业身份和公民参与感的同步契合。

“行走的新闻”成功组织, 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其他各类服务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有许多启示:

牢牢把握理论核心内涵。服务性学习的目标包括:学业水平的提高, 社会需要的满足, 学术环境的创设, 学业内容的丰富, 责任感的提高, 积极价值观的形成等。因此, 开展服务性学习必须牢牢把握服务与学习紧密有机结合的理论核心内涵, 单纯的社会实践或社区服务构不成真正意义上的服务性学习。服务性学习中, 服务是过程, 学习是目的, 要以服务带动学习, 以学习提升服务。

始终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服务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直接影响活动的有效性。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相比, 服务性学习让学生在服务实践中学习, 对于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具有吸引力的, 也为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把这一思想贯穿始终并不容易, 特别是在活动中出现某些问题时能继续坚持更不容易。

积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服务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并不意味教师可以对学生自由放任, 恰恰相反, 而是要求教师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参与服务前的系统培训、服务中的跟踪指导、服务后的总结评价, 这样才能达到服务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效果。学校也需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改革的高度, 出台相应政策, 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开展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活动, 不断提高指导水平。

努力争取社会多方支持。开展服务性学习必须紧密结合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积极寻求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社会对服务性学习往往会有误解, 或者认为学生仅仅是参加公益活动而已, 或者认为学校是搞形式主义, 某些社区管理人员甚至对学生缺乏信任感, 怕给社区带来麻烦, 容易出现对学校要求的服务活动敷衍塞责现象。这需要学校加强宣传, 并利用各种可能渠道争取支持。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170.

[2]谭吉华, 李祎妮.服务性学习——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11) .

[3]王炜.服务性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03) .

[4]虞丽娟.在服务性学习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05) .

[5]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服务性学习的基本模式[J].复旦教育论坛, 2005, 3 (02) .

[6]刘宝存, 王维, 马存根.美国高等学校的服务性学习[J].比较教育研究, 2005 (11) .

[7]佘远富.服务性学习: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关键[J].现代教育管理, 2009 (01) .

[8]Barbara Jacoby and Associates.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Concepts and Practices[M].San Francisco:Calif,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6:113-207.

[9]Payne David A.Evaluating Service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Programs[M].Lanham, MD:Scarecrow Press, 2000.

[10]Burns Leonard T.Make Sure it’s Service Learning, not Just Community Service[J].The Education Digest, 1998 (02) .

上一篇:73号文-河南省高速公路超限运输许可管理办法下一篇:推进人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