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园高中版征文

2024-09-07

精神家园高中版征文(通用15篇)

精神家园高中版征文 篇1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她养育了十三多亿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的炎黄子孙,经历了百余年的磨难,如今,终于成了一条金光闪闪的东方巨龙!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美德将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顽强拼搏,奋斗不息。

例如最美教师“王周明”,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班主任.在地震发生时,他指挥学生分两路从教室的前、后门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间,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把还没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这时,一根粗大的横梁打在他头上,他的头盖骨被击碎了……我们最美的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卫着学生,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祖国的下一代,这不就是很鲜明的事例吗!还有一位被誉为“最美富二代”的周江疆在生死抉择面前诠释了人生最高价值,他用年轻的生命向我们展示了平凡中的伟大。7月2日凌晨,山东烟台开发区发生了一起火灾,通州建筑公司第十分公司总经理周江疆第一个发现火情,他边逃生边大声呼叫沉睡的员工,为了救被困员工,自己安全撤离后却又冲进火场救人,被困的10名员工都获救了,而无情的大火却吞噬了这位年仅28岁的江苏籍老总宝贵的生命。如果我们要给这个1.86米个头,平时开着保时捷的“富二代”建筑公司老总贴上标签的话,他就是典型的“高富帅”。身家千万的他为救员工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不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吗?

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面对死亡的威胁毅然选择正义和付出,敢担当,有责任感,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中华传统文化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扬光大!

精神家园高中版征文 篇2

一、征文主题

征文活动以海洋为主题, 凡阐述对象或故事背景与海洋相关的作品均在本次征稿范围之内。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国家海洋局

承办单位:海洋出版社

协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网易网、人民网

媒体支持:《海洋开发与管理》杂志、中国网、《中国海洋报》、《海洋世界》杂志、《海洋学报》杂志

三、稿件要求

征文作品内容应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格调健康, 积极向上, 语言优雅, 文字精炼, 注重真情实感。

作品必须为原创, 此前未发表于任何媒体 (包括互联网) 。稿件类型按以下两类划分, 分别评奖。

【A类稿件】

体裁范围:小说、散文、人物传记等文学作品 (不包括诗歌) 及科普科幻类作品。

创作要求:字数以3000字左右为宜, 最长不得超过5000字。

【B类稿件】

体裁范围:动漫脚本;话剧、儿童剧、电影剧本 (文学本或剧本大纲) , 电视连续剧大纲;公益广告脚本。

创作要求:作品字数不限。应包括标题、剧本类型、主题摘要 (100字左右) 及具体内容。

四、参与办法

请将作品稿件保存为word文档, 发送至邮箱:hyzw@soa.gov.cn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爱我蓝色家园征文”字样。

或采用邮寄方式送达: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海洋出版社

征文活动办公室收

邮编:100081

联系电话:010-62100098

作品请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单位、身份证 (或其他有效证件) 号码、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征文活动组委会将对作者的个人信息及个人作品严格保密, 参赛者填写的个人信息将作为获奖后的有效联系方式, 因信息不实造成联系不畅, 将视为自行放弃获奖资格。

五、奖励办法

征文活动按A、B两类各设:

一等奖1名, 颁发证书, 奖金4000元;

二等奖3名, 颁发证书, 奖金1000元;

三等奖5名, 颁发证书, 奖金500元;

另设优秀奖若干, 颁发证书及纪念品。

六、截稿及获奖信息查询

截稿日期:2010年8月15日。

获奖信息公布日期:2010年10月15日

获奖信息查询:《中国海洋报》、《海洋世界》杂志

国家海洋局政府网站www.soa.gov.cn

海洋出版社网站 www.oceanpress.com.cn

网易网www.163.com

人民网www.people.com.cn

中国网www.china.com.cn

其他相关媒体

权利声明:

本次征文活动奖金均为税前额。

征文作品一经提交, 均视为作者同意并遵守本次征文活动要求。活动组织方优先享有对作品汇编改编及出版的权利, 并无偿享有非商业性网络传播的权利。优秀作品一旦用于拍摄、商演等商业性活动, 有关具体权利事宜将与作者另行签订协议。

精神家园高中版征文 篇3

建设特色文化体系,打造辽宁有色品牌

辽宁有色团队文化是经过几代地质人长期实践、反复探索而凝聚成的文化精髓。特别是2004年12月以来,以王研为局长的新一届局党组组成后,在明确辽宁有色的产业定位基础上,大力弘扬 “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对团队文化认真归纳和整理,建立了辽宁有色独特的文化体系。

辽宁有色秉持团结、务实、高效、发展的团队精神;贯彻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的经营理念;构建善于自主创新,永远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实现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建设辽宁有色富强的发展目标。辽宁有色的发展战略是: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四个围绕。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条主线是:发展地勘经济,建设和谐有色。四个围绕是: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各产业加速发展;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团队文化,打造精英团队,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加强管理要效益;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建设和谐“有色”,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切实为职工办实事、解实困。

通过五年不断丰富和完善,目前,辽宁有色团队文化正在向深层次发展,突出文化核心理念,这就是“爱局如家”。辽宁有色的目标是在近几年内着力树立“辽宁有色”精神,打造“辽宁有色”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辽宁有色”文化,实现“人企合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快速推动全局实现跨跃式发展。

围绕特色文化体系,建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健康发展的新举措

建立团队文化体系,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取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收益。为此,辽宁有色推出了一系列发展团队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新举措。

一是办起了一报一刊。辽宁有色相继开办了《辽宁有色报》和《辽宁有色地质》杂志。一报一刊作为思想宣传的阵地、辽宁有色形象的窗口、团队文化的载体,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全体职工心声,团结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地质工作,培养造就辽宁有色宣传工作队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谱写了局歌。辽宁有色结合地质行业特点,创作了局歌。在大型会议上、在文体活动中、在野外工作点,职工们广为传唱。一曲雄壮、豪迈的“辽宁有色”和谐之歌正在辽沈大地唱响。

三是组建了文工团。抽调局机关和各地质队的文艺骨干组成业余文工团,在局大型活动和节假日联欢会上演出。并经常到野外地质队、项目部、机台班组慰问演出,受到职工的普遍欢迎。

四是建设了辽宁有色展览馆。“业绩铭记历史,文化传承未来”,辽宁有色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兴建了1200平方米的辽宁有色展览馆。馆内一幅幅珍贵图片、一张张发黄图纸、一枚枚闪光奖牌、一块块厚重标本,见证了60年来几代地质人栉风沐雨和辛勤耕耘,也激励了当代地质人的与时俱进和勇往直前,是局重要的“三光荣”教育基地。

五是建设了辽宁有色图书馆。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辽宁有色及时兴建了辽宁有色图书馆。图书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藏书近10万册。为职工搭建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素质的平台。

此外,辽宁有色还制作了局旗、宣传册、文化手册、多媒体光碟、廉政准则等文化宣传工具,着力推动全局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实施团队文化,结出累累硕果

近年来,辽宁省有色地质局通过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弘扬正气,凝聚力量,提升职工素质,为辽宁有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物质文明成果显著。近五年来,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抚顺红透山铜矿先后发现厚大致密型铜锌矿(化)体,矿体最深厚度达30米。经初步估算,其储量可延长现有矿山开采年限50年以上,相当于又找到了一个新的红透山铜矿。凤城青城子铅矿外围发现了4处金、银矿产地,提交金资源量213吨,成为辽宁省最大的金资源地。该项目2006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国土资源部地质项目一等奖,该报告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此外,在抚顺平顶山探明铌钽矿500万吨、海南省罗葵洞探明钼金属量25.4万吨。

精神文明建设更是硕果累累。2007年,局荣获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辽宁五一奖状”等荣誉称号;五年间,先后有5个单位进入省级文明单位,有3个党委进入市级先进党委,有12个党支部受到市以上表彰,有5人荣获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4人荣获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勤廉先进个人,1人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6人荣获省劳动模范和“五一”奖章,有2个班组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局先后荣获省政务公开先进单位,省党建信息先进单位,省文明机关,省直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省直党建示范点,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扶贫标兵单位。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中国国土资源报、辽宁日报等国内重要媒体多次报道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团队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方面的成功经验。

辽宁有色人深深体会到,经过60年沉淀富集而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的辽宁有色文化,是激励辽宁有色地质人铸就丰碑的力量源泉和精神保障,是打造百年辽宁有色的基石。必将激励和鼓舞当代地质人奋发向上,拼搏进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再立新功!

精神家园高中版征文 篇4

现在的中国人,具有中华文化的人大多数都很不文明。记者曾经报道过很多次:中国人很不文明,在许多景点里乱涂乱画,真没有素质,上面还写这某某某到此一游。随地乱吐痰、乱扔垃圾的人也不在少数,可是也没有人来阻止,导致不文明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我们能捡起一片树叶,世界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应当注重礼仪。见到老师要去打招呼,见到同学要问好我们都知道要尊老爱幼,孔融四岁便会让梨,一个个的例子都在我们身边,我们何不也这样做呢?优秀传统是一个国家,代表一个民族。以前我在电视上看过一个广告:在公交车上,一站到了,上来一位老奶奶,可是这时车上已经没有空座了,老奶奶看看这边,瞧瞧那边,只见车上有个女人对他的孩子说:‘‘你让座吧!’’她的儿子却理直气壮的说:‘‘你怎么不让啊?我不要。’’有的年轻人在玩手机,有的在看窗外,全部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时,一个大个子青年站起身为老奶奶让座老奶奶笑着说:‘‘谢谢你,小伙子。’’车上的人脸都红了。这个广告使我感动。中国的科技越来越好,人口也越来越多。可是,为什么人们素质越来越差呢?

奥运精神中国精神征文 篇5

中国人曾经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中国出口商品也受到歧视。就是有千千万万的爱国同胞,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聪明才智。在各行各业中大展鸿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神州大地上,“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嫦娥一号”相继发射成功。这就证明了中国的实力。奥运会选择在中国举行是对的。

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迎奥运的热潮。各个城市在抓紧建设,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奥运。人们纷纷走进英文培训班,主动学说英语。我们小学生也不甘落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迎接奥运。学校举行的校运会,同学们踊跃报名,积极参加。我报了女子800米长跑。由于平时缺乏锻炼,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挑战。刚开始我信心满满的参加了课外训练。可是跑了两圈下来,便腰酸腿软,气喘吁吁。到了第二天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腿疼得要命。

我真想打退堂鼓。是亚洲第一飞人刘翔的奥运精神鼓励着我。想到他平时刻苦训练的事迹;想到他在奥运场上百米跨栏的矫健身姿;想到他身披五星红旗跃上高高的领奖台。我不由得惭愧。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到最后。

共筑精神家园征文1000字 篇6

我们身为中华文化的传人,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加应当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不但为我们留下了智慧的结晶,而且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哲学、历史、科学技术、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医学、农学等各个学科都饱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文学、戏剧、诗词、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领域的瑰丽让我们在这一望无际的艺术海洋里自由自在的遨游,探索到自己意想不到的艺术知识,它们不断地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人际交往的礼仪、婚丧嫁娶、节庆活动以至各种美食,也都渗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放开眼界,善于自觉地吸收营养,不断地提高自己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能力。

好的东西,内化于心,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人。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也是中华民族所信奉的图腾,龙身上寄予了美好的品质和神奇的传说。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可以挺直腰杆,昂首挺胸,字正腔圆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是一个拥有无限丰富宝藏的伟大民族!”

中华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也是广博深厚,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存、繁衍、发展的思想基础,是我们民族统一、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是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时时刻刻都蕴含着一股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这我们的心理和品格。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源,这一句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自强自立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炎黄子孙都是血性儿女,宁杀不受辱,宁饿死不伸手,强烈的反映了励志自强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认为,只要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就一定会创造出祖国的辉煌未来!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篇7

一、历史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一改从前只关注传授历史知识的状况,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这是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意义的。现在的历史课程教学标准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转被动为主动,学生对历史的探究空间的深度和广度被大大拓宽。同时,历史学的课程标准中思想与德育的目标已经跨越政治教育的层面,更加注重培养人文素养,强调以力求真实、实事求是的科学观点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与世界观,从而提高爱国意识和加深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的教训中汲取经验。

二、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是一种珍视人的个性而又全面发展的精神。人文精神最关注人的发展与需求,强调全面实现人的价值和探索人生存的基本意义,从理论中努力找到实现人的价值和意义的途径。在历史教学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培养历史课程中所揭示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形成关注人本、珍视生命的价值观 ;培养和加深爱国意识,热爱自己的民族,共同关心世界 ;引起共鸣,加深民族自豪感,产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顺应自然规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态度。

三、教师应该如何培养人文精神

1. 教师是人文精神的培养者,是能否将学生培养为具备较高人文素养的关键。因此,广大历史教师应该不断进行学习,修养自身,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够具备传播人文精神的素质基础和资格。这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良好的人文教养、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历史知识、创新的理念和求同存异的精神等,这样才能够满足历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2.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努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形成理性独立的思想,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新的教学改革中在内容上丰富了经济史、社会史、思想史、风俗史、文化史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方面的内容,增设相关的兴趣课题等,让学生深入挖掘和学习其蕴含的人文精神。

3. 教师应该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放弃死板、枯燥的教学方式,把鲜活的历史人物与史实真实还原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要寻找如何挖掘课本中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人格与观念内容的途径方法,课下课外搜集相关历史资料与素材,用适当的方法分享与教学。同时,要为加大拓宽学生对历史的探究空间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拜访历史人物,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思考。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启示,从而培养积极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四、在历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

1. 明确教学立意,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立意往往是体现课堂质量的关键。知识立意的课仅仅关注基本史实,没有强调充分挖掘史实中所蕴含的情感与观念,教学死板,学生学习十分被动,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立意的课强调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但是没有价值观的支撑与引领,能力会失去其意义,学生的发展就会失去方向。只有价值观立意,以价值观为引领,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健康发展。价值观存在于基本史实之中,也存在于对知识的思考运用之中,课堂的教学要结合这两者,引导出真正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在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显示出历史教育的人文价值。

2. 引用名人名言,増强情感体验。过去的历史教材的内容、历史教学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都体现着近代西方理性主义史学的影响,历史研究呈现出概念化、符号化、公式化的特点,过于强调对概念的学习与掌握,感情色彩较少。而现任的高中历史教师也是这种历史学习方法和西方理性主义史学的观念培养出来的,也在教学中习惯性地使用符号式、公式化的概念对学生进行灌输。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达也缺少生动、有趣,而是精炼、抽象的。虽然知识的传授是十分精准无误的,但是这样的课堂往往使得学生失去兴趣,为了考试而学习。因此,教师不妨通过积累历史经典言论,在相关史实的教学中巧妙引用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自己的语言更加鲜活生动,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3.深入历史细节,还原历史情境。现在的历史教材往往概括地、宏观地叙述基本史实,忽略了许多历史细节。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问题没有得到清楚解释,会有一些内容逻辑不连贯的现象发生,学生就难以产生共鸣,感受不到历史的复杂性。因此,教师应该注意适当对细节进行补充,使学生更能够充分地理解历史,从而切实感受到历史知识所要传达的情感。

4.建立和引导科学的史观和价值观。历史观对师生如何解读一段史实是有重要的影响的。一旦历史观有重大偏离,就会影响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反过来对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课堂上应该对基本史实进行科学和主流的阐述和解读,建立和引导科学、正确的史观和价值观。

高中化学科学精神培养小议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科学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这说明,中学化学教育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而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验能力的过程中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升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标志就是科学精神的具备。因此,中学化学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作为重要任务来处理。

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尊重客观规律,向往真理,并努力追求客观和逻辑的一致性。其构成要素包括执著探索的精神、崇尚自由的精神、敢于怀疑和批评的精神、崇尚真理的精神等。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如何渗透科学精神的培养呢?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

(一)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国科学家李四光曾说过:“科学尊重事实,不能胡乱编造理由来附和一个学说”。李四光强调的就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态度的基本表现之一就是追求严谨,严格要求遵循客观规律。具体到化学学科上,则表现为严密的逻辑推理、对实验数据反复验证、对实验过程精益求精、对前人成果既证明也证伪等。要使学生具有这样的科学态度,在化学教育中就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特别是在化学实验中,尤其要做到一丝不苟。在化学现象的理论推导中,要做到步步有依据,处处合逻辑;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做到数据准确,操作规范,反复验证。比如在具体做某一化学实验时,仪器摆放的位置、试剂的量、操作的安全规范、实验结束时的安全处理和保养处理等,教师都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而且必须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最终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二)做好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做科学”的能力

化学教育不能没有实验,缺少实验的化学教育一定是纸上谈兵的教育,而纸上谈兵的化学教育,一定会使学生失去“做科学”的能力。因此,中学化学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做好每一个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逐渐形成做科学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中学教科书中把实验的过程以及要出现的种种现象都描述得很清楚,不少教师因为这一点就索性不带学生去做实验,而让学生去背书上描述的实验过程,结果使学生感到乏味,并且又少了一次“做科学”的动手动脑机会。比如从草木灰中提取三钾盐的实验,一般教材会描述如下:

在250毫升烧杯里放入半烧杯(约10毫克)草木灰,加热水到高于草木灰表面1-2厘米处,边浸泡边搅拌(最好实验前一天浸泡)。准备一个过滤器,将烧杯里上层的草木灰浸出缓缓倾入过滤器内过滤。如果滤液混浊,再过滤一次,直至滤液澄清。将滤液倒入蒸发皿内,边加热边搅拌,当蒸发到只剩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静置片刻,观察蒸发皿内有白色晶体(三钾盐)出现。

不难看出,以上实验描述是很详细的,而且一般而言,实验的结果也不会有出入的。如果教师因为这里的描述很详细就让学生光记不做,则活生生地剥掉了学生做科学的一次机会。这些实验虽然简单,但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操作过后,胜过花很长时间去死记硬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演能力等均会得到锻炼,从而形成“做科学”的能力。

(三)延展思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延展思考,是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延展思考得以进行的基本方法是提出问题,有了问题作为线索,思考才会有所依凭,也才会有所延展。在化学的教育中,要为了使学生得以延展思考,就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要让他们经常围绕着某一主题发问。例如,做了草木灰提取钾盐实验后,就要学会问:“草木灰中的钾盐从哪里来的?”“哪些植物能提供这些元素?”“提取钾盐的方式还有哪些?”“我们用什么办法可以大批量地提取钾盐?”“还有哪些实物中含有钾?”“钾对于我们人体有什么作用?”“钾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作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围绕着一个主题事件展开的,能有效地扩展知识范围和思考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延展能力得以增强。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不可直接给出答案,最好引导他们对问题作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并依假设去证实或证伪,根据科学的原则和科学的依据,经过一定的科学加工,对未知的事实做出相应的符合一定规律的解释。如此一来,学生的科学精神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形成并发展。

(四)引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化学教育中,要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对化学基本概念,尤其需要学生探究性地学习。要快速有效地掌握化学概念,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去探究,即查考相关资料,弄清楚概念的来龙去脉。比如提到“原子”这一概念时,就有必要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谁最早提出这个概念?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当时的意思和现在一样吗?然后引导学生去一一查证。当然,这样的查证往往受学生能触及的信息资源的限制。比如在农村中学,图书等信息资源匮乏,学生要想去查证也无从做起。不过只要教师有这方面的引导意识,设法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也不是不可能的。另外,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学会分析和解决。比如很多人说,海鲜食品最好不要与啤酒或其他富含维生素的饮料混合吃,说这容易生成砒霜,令人体中毒。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也需要能过化学实验进行验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这类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能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增其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训练和成长。一个具备科学探究能力的人,才是真正具有科学精神的人。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化学教师应注意严格要求、注重实验、延展思考、加强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延展性的科学思维、做科学的能力和探究科学的精神。唯有如此,学生的科学精神才能得以在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并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磊,毕华林.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释疑[J].化学教育,2003(01).

[2]尹怀勤.弘扬科学精神,做好科普工作[J].科普创作通讯.2001(02).

精神家园高中版征文 篇9

赵尚志在1942年4月12日凌晨,被化妆的特务刘德山诱骗,率抗联小分队袭击鹤立县梧桐河伪警察分所。突然,奸诈的刘德山像赵尚志开了一枪,毫无防备的赵尚志被刘德山击中了腹部,大量的血渗透衣服,向外涌出。赵尚志立即倒在了地上,他来不及爬起来,忍着痛以他高超的设计技术当场击毙了刘德山。由于伤势过重,赵尚志倒在地上昏迷了。

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被日本人绑在一根柱子上。这时,日本人笑着对赵尚志说:“只要你说出共产党的机密,我们就放了你。”赵尚志坚定地说:“哼,我是不会背叛祖国的!”日本兵见这招没用,便立刻露出了他们的本色:“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你要是再不说,我们可就对你不客气了!”赵尚志说:“我才不怕你们呢!”于是,日本人用了各种残酷的惩罚来迫使赵尚志说出共产党的机密,但赵尚志宁死不屈。最后由于伤势过重,被捕8小时后壮烈牺牲,当时他才34岁。

高中美术教学融入人文精神培养 篇10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美术教育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它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内涵所带来的神奇、感动、力量和美,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心去感悟,用智慧去揭示。

一、人文精神概述

人文精神具有五个内涵:一是人文精神是 “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关怀的中心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价值的体现。二是人文指 “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审美情趣、人文模式、价值取向、理想、信仰,亦即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三是人文精神是把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强调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扬和人的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四是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完善 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从“自在”的状态过渡到“自为”的状态的一种能力。五是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它包括对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著,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

二、在高中美术课堂融入“人文精神”的作用

美术新课标明确指出“美术是人文性质的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美术课程凝聚着人的思想,情感价值等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关注人的精神境界,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术作品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文化。美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美术作品往往是各个独特时代的展现,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比如敦煌的壁画就是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审美的体现和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景象,再比如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古代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所有这些美术作品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中美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1.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感受生活多姿多彩

美术教学有其特殊性,并非一种简单的技能灌输和理论说教,对美术作品的内涵领悟、审美体验和文化理解要紧紧围绕学生个体的生活世界。艺术的唯一源泉是生活,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绘画点、线、面、形状、色彩、空间、结构、明暗、质感、表情等绘画要素,有效运用绘画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与抒发自己的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抓住生活中的美,将自己的生活发现和阅历与现实中的美感有机地联系起来,把自己对现实生活和自然世界的深切感受、真情體验,尝试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绘画方式表达出来。教师要把生活这种取之不尽的美术教学资源充分地利用和发挥,使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多姿多彩、色彩斑斓的生活世界中尽情感受美术活动的喜悦。

2.学习美术人文知识,全面提升道德修养

美术并非点、线、面、形状、色彩等绘画要素所叠加而成的作品,很多的人文知识蕴含在这些绘画的要素之中。这也是作为人文精神组成部分的美术学科的意义所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触及美术作品的表层描绘,评价作品也只是浅尝辄止。因此,要提高学生对表现人物和风景的写实作品的理解深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美术作品中的人文知识。就这个意义的层面而言,要使美术展现其特有的魅力,美术欣赏应该与人文知识结合起来。

3.有效提问,努力挖掘美术作品的人文知识

艺术理论毕竟是枯燥的,教师要尽量避免以单纯介绍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为主要教学内容,当着重介绍美术作品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努力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知识。比如对于古代陶器的鉴赏,教师直接阐述古代陶瓷的工具作用、发展历史等,无疑只能引起学生厌烦。正确的做法是启发学生明白陶瓷器皿是劳动人民的生活用品、劳动工具,陶器中的雕刻、图纹、符号是古人对大自然与生活的探索与思考。

4.提升校园美术环境的人文价值,增强教师的文化素养

校园美术环境包含了学校的校风校训、社会心理、行为方式、道德准则、价值取向等文化层面,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学校应通过特定的活动方式与物质实体来充实校园美术环境学校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文化活动来创造浓厚艺术文化气氛与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在条件允许得情况下,可以举办美术教师的个人画展,举行学生绘画、书法比赛,邀请校外专家开设艺术研讨会或者讲座,还可以举办其他相关美术活动。

四、结束语

人文精神是在慢慢的培养与酝酿中形成的,美术对人文精神的影响也一定是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会因为美术的存在而更加美好。通过对高中美术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们在熏陶中感受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气氛,渗透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高中美术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主,对于艺术的追求就是在追求美感,追求一种精神。

参考文献:

[1]朱鸿涛.高中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M].神州,2012(03).

[2]王婷婷.新课标下的高中美术教学人文培养探析[M].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11).

精神家园高中版征文 篇11

一、制定科学的人文精神培养目标

新课标倡导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注重以学生为本,制定科学的人文精神培养目标,以明确的目标指导教学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将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三观的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使其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最终成为有机整体。同时,教师应结合教材中和人文精神有关的内容,积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件时,教师就可制定出尊重学生观点与想法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表达需求鼓励他们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与《鸦片战争》相关的故事分享给老师、同学,通过让学生在自由讲述与鸦片战争有关的民族英雄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增强其爱国热情,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人文性。

二、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

在高中教育阶段,历史学科是人文知识最丰富的学科之一。人教版高中历史中收录的内容涵盖了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仅有经济与政治内容,而且还有艺术与思想内容,因此历史教材就是一种价值很高的人文知识载体,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有很高价值。为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深度挖掘教材中与人文精神有关的素材,缩小现实与历史的距离,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与人物故事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人文精神知识,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与待人接物水平,最终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感与素养。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与北宋变法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从教材中节选出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思想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给学生,并让他们讨论这种思想的深刻意义,为学生传播正能量,使他们都能树立远大理想,逐渐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充分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创新教学手段以高效培养人文精神

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式有悖于新课改理念,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提高。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将先进的、高效的、新兴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为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最终高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实际操作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情境教学培养人文精神。在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中,每一个历史知识点都是一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再现历史情境,使得学生在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中,真切感受历史事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高尚情操等人文知识。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辛亥革命》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用情境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将其改编成情景剧,使得学生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更加真切地体会角色身份,揣摩角色心理,感受历史环境,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故事中的人文知识,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二是可将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以专题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专题讨论与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更加深刻了解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从而更加全面地获得事件中与人物身上的人文气息。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课时,教师就可将其与《“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作为一个主题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搜集“百家争鸣”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比结局与过程。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是一门人文气息浓厚的学科,其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2]李萍.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2).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篇12

在哪里,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依旧有余音绕梁,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忘了吗,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它化作一只巨鸟,乃至他身上的衣裳,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你竟说它属于扶桑。残酷的杀戮,敌人都说,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我记得了,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长风吹开他的发带,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在天地之间翱翔、高歌吟唱,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那个礼仪之邦,却忘了纲常,他临刑前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谗士高张:记得吗,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拆了我们的庙宇。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

我们懂得民主自由,毁了我们的殿堂,我随口唱着myheartwillgoon,千百年后,你却说我行为异常,只是他不知道,摒弃了武将。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弹奏了一曲绝响。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却没了自己的衣裳,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梅花岭上。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然而在寒冷的北方,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

我也曾梦回大唐,我依稀见到?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丢了性命,我们打不了胜仗,有岳家军在,它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于是瘦西湖畔。

那时候,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

弘扬雷锋精神征文 篇13

亲爱的小明:

你好!

相信你也没想到,我会在这儿给你写信。反正世界上没人想到的事情多哩。既然是信,那就敞开心扉的跟你谈谈吧。

最近,你被学校评为“学雷锋奖”。咱们全班上下都为你骄傲。毕竟,这是一个对所有助人为乐者的赞扬,何乐而不为呢?当时你也带着满心的喜悦和激动小跑上了颁奖台,脸上挂满了兴奋,欣然的接受了台下观众的喝彩。或许也正是这样,你开始有些飘飘然了。通常你会主动的拾起角落里的垃圾,可现在不了;以前你会主动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可现在少了;以前你会替被欺负的同学讨回公道,现在基本没指望了。在得奖之前,你不是这个样子的呀!或许你真的有些飘飘然了,要不,趁现在,就你我,送你一句话吧:“

善,乃道德之本;助,乃功德之首。”

雷锋叔叔为什么能做到助人为乐呢?因为他已经把助人当做了一种享受。每次助人,都会得到对方的满心欢喜,而这种欢喜,是依靠彼此的心来传递的。

弘扬雷锋精神,其实就是弘扬他那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位名人说过:“生命的价值不在享受,而在与奉献。”仔细想来,也不正是这样吗?咱们助人,要带上一颗满怀温暖的诚恳的心。不能为助人而助人,这样下去,就会搅浑诚恳与利益,就会使大家产生一种依赖与虚伪的心。雷锋叔叔为什么能用自己的津贴费给那位大娘买去吉林的火车票?雷锋叔叔为什么平时舍不得喝一瓶汽水,却在助人的时候一掷千金?答案是一个字:爱。这种爱,是助人为乐的“乐”,是无私奉献的“奉献”。也正是我需要弘扬雷锋精神的“精神”!

小明,愿你能理解这些道理,也希望你能够敞开心扉地去帮助别人,做一个弘扬雷锋精神的好少年。我相信,你就是下一个雷锋!虽然我不是什么大哲学家,但我觉得这些话对你来说还是终身受用的。

祝:

小明做一个真正的活雷锋!

你的同学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精神关怀 篇14

一、精神关怀的重要性

1. 学校德育环境的要求

以高考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派生出种种考核与奖励办法, 使学校的智育工作成为全部工作的重点, 也是学校办学效益的源泉。在这种价值观的主导下, 政治教师为“声誉”奔“成绩”而放弃精神教化的功能, 这就使政治课丧失了“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美感。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 用战略的眼光来认识对学生进行精神教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而更注重对心灵的关注和对精神的关怀。

2. 高中生年龄特征的需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读完高中后, 大多数学生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有较清晰的认识, 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 并能对自己的未来作出重要的选择。在这些学生的理想中, 最诱人的是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观的实现, 这使得青年期成为人生最富有浪漫情调和锐气的时期, 也是人生的定向期, 个性的定型时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同社会的关系, 这是使学生学会对今后人生道路作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条件。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期, 政治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科在精神关怀方面的优势, 使学生认清个人命运同社会发展的关系, 确定远大而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找到实现个人抱负的现实道路。

二、实现精神关怀的途径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学生存在畏惧挫折、讨厌学习、没有理想等精神不健康现象。尘世的喧嚣, 内心的浮躁, 血性的偏执, 更加剧了思想政治课精神关怀的难度。如何才能实现政治教师对学生的精神关怀呢?

1. 用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同时, 教师的理想信念、敬业态度以及强烈的进取心, 也是对学生好学进取、发奋开拓的无声召唤。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师像严寒中的红梅, 绽放出朵朵耀眼的光彩:要拥有一颗坚强的心, 拥有一种豁达的态度, 坚守面对困境不绝望、不自弃、不自卑的精神, 执著于沉默中坚守、于苦笑中拼搏、于挣扎中奋进的信念, 在曲折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对学生灵魂深处所产生的无形的震撼和感化, 比语言更富有力量, 能起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教师们无私纯洁的爱, 能使学生产生饱满积极的情绪体验, 获得一种澄澈明朗的美好心境;教师在一方讲台上送走自己宝贵青春岁月的坚强与刚毅, 会使学生自觉地把这种人格的心灵体验内化为自己永不气馁、锲而不舍的毅力。

2. 塑造学生的公民意识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 高中政治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了国家社会发展的状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让他们为祖国自豪, 也让他们看到了祖国的希望, 民族的未来。民主与法制, 权利与义务, 使他们走出了“家庭→学校→家庭”的单调生活, 建构了与现实的关联,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政治教师要用精神的成长来审视学生, 培养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意识, 使学生沐浴着精神关怀而健康成长。

3.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

人的一生, 有些东西可以握在手里, 有些却只是过路的风景。对过路的风景看看可以, 但不能太贪恋。即使眷恋留存在骨髓中, 该放下的, 还是要放下。思想政治课要教育学生以一颗宁静之心笑看人生起伏, 对于别人的给予, 要学会感恩,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 就多了尊重和热情, 少了抱怨;怀抱感激之情去交流, 就多了宽容和理解, 少了冷漠。感恩使我们懂得了幸福无所不在:拥有亲情, 是幸福;拥有友情, 是幸福;拥有知识, 是幸福。对于失去的或不曾拥有的, 我们无需叹息抱怨;对于所拥有的, 我们应该更加珍惜, 悉心呵护。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开设, 不仅仅是教授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 从而促使他们实现感情的升华、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平衡与人格的完善。政治教师要积极地转换教育观念, 改变自己的职业心态, 秉承着教师的责任与爱, 化“春风”为“细雨”, 去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和精神的成长, 培养跨世纪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占宝, 王乃宁.对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班主任之友, 1997 (6) .

[2]冯季林.当前我国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班主任之友, 1998 (9) .

[3]王建成.精神关怀的实现途径[J].班主任之友, 2008 (4) .

高中地理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篇15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仅应获得科学知识上的满足,而且更应该注重培养一定的人文精神及人文素养。但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变大,教师忙于研讨各种教学方法,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学生终日埋头苦学,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只为三年后的“金榜题名”,以至于出现了“高考工厂”。

20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的概念就已经从国家层面提出,经过30多年的变革和发展,我们也看到了高中教育在推行和落实素质教育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但是在高中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或者说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到位。现在很多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出现,一定意义上就归结于人文精神的缺失。故在高中教育中,不可偏废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应把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一、地理学科培养人文精神的优势

1.从地理科学的区域性特征分析

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如果没有区域间的差异刺激和吸引人们去探索自己生活区域外的未知世界,那么地理学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地理科学的区域性特征,使得地理研究的对象更贴近生活和实际。如地理学中的农业区划、城市规划、综合开发治理等,都和真实生活相联系。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和矛盾,如城市化过程中对农田的侵占、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导致一系列城市病的出现、流域内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等,这些问题我们在生活中都能感受得到。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缓解这些矛盾?这些都是我们中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未来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精神内涵。

2.从地理科学的综合性特征分析

一方面,地理学研究空间系统的目的在于揭示各要素间的关系,在于认识其整体性;另一方面,地球表面又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这个物质系统既包括自然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文方面的内容。地理科学所研究的不是自然方面的内容和人文方面的内容的机械集合,而是系统的整体规律。因此地理科学既不属于自然科学也不属于社会科学,而是两种科学的结合。地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它能够更好地找到培养人文精神的切入点。地理学科融合了文理学科的特点,尤其在高中地理的知识中,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在培养人文精神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3.从地理科学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地理事物和现象都存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从地球产生到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沧海变桑田。就近百年而言,新工业区的崛起、城市带的兴起等,无一不印证了地理研究对象的时代变化特征。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把握时代的脉搏,明白科学永无止境,人类的认识也永不停止。通过认识这些地理现象和事物的变化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用变化、发展的思辨性眼光看待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

二、地理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泛指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他人、人对自己的一种正确、崇高的态度,是一种对自然、社会、他人、自己趋于完美的追求和向往。结合现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可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极其广泛的,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己、他人的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人与自然的关系

(1)资源道德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我们要合理利用地球上的现有资源,积极开发寻找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产品的替代品。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既是属于当前人类的,也是属于我们子孙后代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节约利用现有资源。而地理学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故我们要培养合理利用地球资源的意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环境道德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高中地理课程的安排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应该明白,在发展经济时,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自掘坟墓。在国家层面的决策和个人层面的活动中,都要把环境保护放在前面。地理研究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故地理课程在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人与社会的关系

(1)人口道德

高中地理中关于人口方面的内容主要出现在必修2中,人口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分布、人口结构和人口数量等知识。要注重对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明白人口快速增长对地球资源、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认识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知道未来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应该承担的个人责任。

(2)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

对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领略到了祖国山川之壮美、民族之和谐、社会之繁荣,进而激发了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样的思考: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各个国家、民族同住一个地球村,要增强相互之间的认同感,相互合作、平等互利,要有共同应对危机和问题的意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相关知识为载体来培养全球意识。

(3)多元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2 000多个民族,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就地域而言,地理科学研究人类生活环境中自然、人文要素的组成、结构和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地理视角阐述地域文化产生的背景。每种民族文化都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我们在进行相关内容学习时,要发挥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的优势,培养对待异域文化包容共存的情感态度,懂得各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3.人与自己、他人的关系

(1)对自己有正确的态度和对自身的要求方面

在中学地理学习阶段,同学们需要养成的人文素养有:①自信心。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理解自我、肯定自我,坚定自己的目标,相信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独特的闪光点。②独立性。有自己的想法,遇到问题可以独立思考,自主取舍,不人云亦云,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③追求真理的信念。地理学家为了追求真理和为地理科学事业的发展献出了自己的一生,有的已年过七旬,还在埋头做研究。我们应多找这些励志人物的素材,培养无论在什么境遇中都能勇于追求真理的态度和信念。

(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方面

上一篇: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下一篇:2023闵行区初中一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