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计划(通用8篇)
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计划 篇1
政府购买服务计划书 购买服务项目:
2017 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专项检查 预算资金:29 万元
根据《AA 省财政厅 AA 省教育厅关于开展 2017 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检查的通知》(云财教〔2017〕418 号),省级聘请中介对我市 AA 四个县进行了重点抽查。我市拟对 2017 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专项进行重点抽查,计划抽查 8 个县区。
(一)检查中央、省、市安排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资金。
(二)检查各县区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分担资金落实情况。
(三)检查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主要检查资金使用的合规、合理性情况等。其中,重点检查部分为:
1.2017 年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
2.2017 年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拨付、使用情况(重点检查生活费全覆盖政策落实情况)。
3.2017 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拨付、使用情况(重点检查学校供餐情况、学生食堂是否退出经营承包、食堂工勤人员工资落实情况等)。
承接标准和目标要求:
1.承接主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信业良好,近三年无诚信不良记录;具有相关专项检查的工作经验;参加检查人员具有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资质。
2.本次检查拟于 2018 年 9 月-10 月开展。11 月出具检查报告。
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人才,人才工作,政府购买服务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 第一个发展理念即创新理念, 作为创新活动的核心和载体, 人才已成为发展竞争的焦点。人社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6年第一次会议要求, 做好人才工作, 要主动服务大局、增强改革创新意识, 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强化公共服务,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近年来, 我市积极稳妥推进人力资源配套政策, 充分发挥好人才市场信息、规则、价格、服务等要素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创新性开展人才工作政府购买的相关实践和探索。
一、人才工作中政府购买服务的概念
(一) 人才工作的概念
要明晰人才工作的概念, 首先要把握什么是“人才”。2010年, 在国家出台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 对人才的概念进行了全新的界定, 指出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 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这一概念突出了“能力”和“素质”两个最为关键的人才内涵, 是人才思想的一次飞跃和升华。人才工作就是指做好人才引进、开发、培育、使用和服务等有关工作, 是党和国家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 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就是要根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 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 大力培养各类人才, 加快人才结构调整, 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促进人才合理分布, 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 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 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 人才工作政府购买服务的概念
政府购买服务起源于西方, 一般称之为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或合同外包。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西方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发展乏力、福利需求高企、财政支出入不敷出的困境, 为了改变这一境况, 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探索, 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本进入社会公共服务领域, 以求降低服务成本、增加资金来源、提高服务质量。从各国实践来看, 政府购买服务主要包含着以下特质:1.购买服务的主体是政府;2.购买服务客体是社会组织;3.通过竞争来选择服务提供者和承包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随着我国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也逐渐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式的服务型政府日益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1995年, 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委托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管理浦东新区罗山市民会馆, 从而开启了我国最早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践的探索。进入新世纪以来, 政府购买服务在我国有了较快发展。我国在养老、公共卫生、公共体育、法律援助、社工岗位等不同领域均有采用政府购买的形式。2014年, 我国政府采购规模达1.7万亿元人民币, 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1%。近年来, 政府购买服务逐渐被引入到人才工作当中, 即通过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来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服务人才, 从而提高政府人才工作的效率以及人才服务的质量。
综合国内外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实践和探索, 我们认为:人才工作政府购买服务是政府人事组织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和机构, 为更好履行人才工作职责, 落实“党管人才”原则, 使用财政性资金, 向各种社会力量购买专门性人才服务, 并按程序实施监督管理的行为。
二、人才工作政府购买服务的特征
人才工作政府购买服务的首要特点, 就是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就是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统筹、搞活、用好社会各类人才资源,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党管人才, 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决不是党委包揽人才工作的方方面面, 也不能简单照搬党管干部的所有方式。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强调, 要发挥党委 (党组) 在人才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同时意见指出, 要加大政府购买人才服务力度, 推进人才服务业发展, 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与政府购买其他服务不同, 人才具有杰出性、创造性、社会性、实践性、类别性、层次性以及动态性的特点, 尤其是人才工作部门掌握的人才资源大多数来自于高校、人才中介机构以及地方政府已引进人才等, 所以人才工作中的政府购买与一般购买相比, 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 综合性
财政部2014年年底印发《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 (暂行) 》中, 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从目录中发现, 人才服务与其他服务相比, 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 有的提供的是物质形态的产品, 有的提供的是有形设施与无形服务简单的组合。而人才工作中的政府购买的服务, 涉及人才工作过程中所有有形物质设施与无形服务全面的、相互关联的综合性组合。可以是高校院所的科研开发服务、科技中介机构的技术交易、科技评估、科技咨询、专利代理服务、专业服务机构的科技鉴定、专业检测、科技查新、风险投资、创意设计等服务, 也可以是为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流动提供一个合理、宽松、有序的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竞争环境及生活环境, 还可以是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激励和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提供各类人才信息;通过改革破除人才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等人才公共服务。其他例如人才政策宣传、人才交流活动组织与承办等, 都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最重要的一点, 人才工作政府购买服务, 很大一部分购买的结果, 是把人才带到了购买方, 即在地方政府落户生根。
(二) 包容性
与政府购买其他服务和标的物不同, 政府购买的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等其他服务具有排他性, 都有明确的使用对象。一旦由某个具体的政府部门购买后, 其他地区、部门或者个人即没有使用权, 而人才工作中政府购买服务具有包容性。比如在筛选高科技项目落户地方时, 可以把创新创业大赛完全委托给第三方机构来举办, 各地可以根据当地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 从参选项目中进行筛选。如, 南通市如东县委托寰球人才交流中心举办的创业大赛。首先由寰球人才交流中心提前在各个国家推介各地区的产业优势和人才政策, 与有意向人才和项目进行接触。之后, 又根据各地不同的产业定位, 侧重挑选项目, 最终确定了参赛人才及参赛团队。所有参赛项目都具备了3个要素:成熟度高, 有明显的落户意向, 与创业大赛主办地方的产业定位相吻合。据如东县统计, 2015年举办的创业大赛, 目前已有5个项目正式签约, 另有6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这种创业大赛的签约落户都是非常艰难的过程, 落户如东后也会更多地为如东招贤纳士。诸如此类科技人才节、国家千人计划、环球人才网, 同一项服务, 同一批人才, 同一次创业大赛的组织, 可以提供给不同地区的政府, 即多方受益。其次, 人才具有流动性, 他身上所具有的才能, 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使用后, 可以随着人才的流动, 转移到其他地区其他部门。
(三) 全程性
人才工作政府购买服务不是一蹴而就的, 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全部阶段的方方面面。初期地方人才政策的宣传阶段就应该积极面向市场, 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源, 参与宣传片的开发制作。招才引智阶段, 打破由政府主导的格局, 积极引导和鼓励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社会人士、海外人才机构、高校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人才在地区落户创业阶段, 创业启动资金可以引入社会创业投资基金。对人才的培训和维护, 也可市场化, 由专业的职业培训机构或用人单位根据就业市场或企业需求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使其达到规定的技能标准或特定的岗位技能要求。
(四) 隐绩性
人才, 特别是拥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被引进后, 他们将为这个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这种循序渐进的力量将会层层递进, 影响一个地区的文化、教育、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政府引才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引进的各领域人才为地区发展带来的所有正面的价值都应该归属于引才收益。政府的引才成本划定在其出台的引才政策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所提供的各项待遇措施之上, 因此我们将享受政府人才政策待遇措施的高层次人才作为政府引进的人才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政府引才收益。政府引才的收益既包含人才为用人单位所创造的价值, 也包括其为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所做的贡献。一方面政府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为用人单位创造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福利的增进做出了贡献, 这部分溢出收益虽不属于用人单位所有但应包括在政府收益之中, 因为政府是为全体人民服务, 以增进整个社会福利水平为目标的组织。这部分溢出收益构成非常复杂甚至难以衡量。另一方面究竟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多大贡献, 有可能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所以人才工作政府购买服务, 相对于政府购买其他服务, 绩效不好评估。
三、人才工作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
从具体实践的来看, 目前人才工作中政府购买服务的主要形式有三种, 实践效果明显。
一是协同性购买。协同性购买, 即由政府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甚至有人才资源的个人协作, 购买人才服务。例如海门近年来将引才资源由“体制内”向“社会面”拓展。设立“东洲伯乐奖”, 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招才引智工作, 对提供有效信息, 组织对接洽谈达成合作意向的, 最高给予20万元奖励, 通过市场化手段招引人才。其中, 对引荐并落户该市的人才申报获评国家“千人计划”的, 每获评1人, 给与推荐的组织、企业和个人20万元奖励;对企业引进的人才, 在该市申报获评国家“千人计划”项目的, 给予企业100万元奖励, 同时, 对帮助该市成功引进产业发展急需、关键技术突破急要、特别优秀的创业人才 (团队) 的引荐者, 实行“一事一议”, 特荐特奖。为落实奖励保障, 海门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经费专款用于奖励。奖励制度实施以来, 海门市已累计向有关对象发放奖金120多万元。
如南通市与海创智库 (千人计划) 协作共建, 在千人计划网, “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官方网站及海创智库网站及微信平台, 对南通及各县市区科技政策、发展动态、人才需求、园区及产业发展新闻、创业创新环境和人才政策等进行持续宣传推介。组织千人计划专家赴南通开展集中性创新创业专题考察活动, 促成专家智力结果与海门需求的针对性对接合作。依据南通及六县市区产业发展要求, 推荐千人计划专家的技术、项目和成果信息, 协助地方与专家开展对接。组织海创智库海外招才引智考察活动, 预留免费培训、免费参加广州留交会席位等。另外, 海创智库还为南通提供科技咨询、人才评审、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先关产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投资、运营、管理外包等寻求第三方机构以及其他人才高端活动。南通作为高层次人才科技服务的主管部门和管理窗口, 为海创智库每年支付一定的工作经费。
二是专项性购买。专项性购买, 即为某一个具体的项目实施定向购买。近年来, 海门市在人才宣传片制作过程中大胆探索, 积极面向市场, 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源, 参与宣传片开发制作, 有力提升了宣传片制作质效水平。在每年年初确定宣传片拍摄计划和制作成本预算后, 海门市积极委托市财政局采购管理部门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定项目书, 其中明确每一个拟制宣传片的制作要求、完成期限、评审要点等内容, 并初步确定成本底限, 随后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邀请专业评委对各个投标单位的创意性、技术性、整体性和公司整体实力进行综合评分, 结合报价分, 最终得分最高者为中标单位, 整个过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既有效规范了采购程序, 控制了制作成本, 又确保了有实力的单位成为最佳合作对象, 从源头上保证了宣传片制作质量。
专项性购买比较成功的还有天津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 天津是全国率先实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城市。其具体做法是按照“需求对应补贴、等级决定标准”原则, 建立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按规定参加职业培训人员, 按照市场需求程度, 分别给予50%至100%的培训费和鉴定费补贴。如2014年, 天津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市场调查, 确定不同职业工种的市场需求程度和平均培训成本, 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年度《职业培训成本及市场需求目录》 (以下简称《目录》) 。《目录》中详细列出2014年天津市非常紧缺、紧缺和一般紧缺职业及其培训成本, 凡开展《目录》所列职业培训或技能鉴定的职业培训机构或技能鉴定机构, 可按规定享受培训费和鉴定费补贴, 培训补贴标准依照成本核定, 补贴比例向市场需求度高、技术等级高的工种倾斜。
三是辅助性购买。如前所述, 能不能留住人才, 关键还在于服务上。今年来, 各地都将建立和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作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从这个层面上的服务, 主要采取的是辅助性购买, 即以政府部门为主导, 利用公共权力及公共资源, 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出发, 为社会化人才平等提供公益性的人才公共产品和服务, 主要是完备的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具体做法是政府出政策, 由企业开发周边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包括逐渐改善社区环境绿化、公共卫生、车辆交通、商贸购物、信息网络、文化教育、体育锻炼、医疗救护、娱乐休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条件。根据不同的需要, 分别提供周转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安居房、公寓房、豪华房、别墅等不同档次的住房, 使人才“居者有其屋”, 并逐步降低房价, 改善人居环境。适时提高工资、福利待遇, 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活动, 促进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色彩化、轻松化, 改善生活条件, 丰富生活内容, 提高生活质量。
海门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招商局重工 (江苏) 有限公式, 是招商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013年成立以来, 很多船舶制造、海洋重工和特种工程船制造行业内的优秀人才涌入海门。各类高端专业人才、管理人才以及技术工人总数达到5000多人, 周边生活设施需求量大, 对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海门经济开发区创造性的制定了由政府给优惠政策, 企业开发周边生活设施并提供物业管理的政策。如今, 招商局重工周边业态丰富, 所有人才工作、生活井然有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
[2]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人才办等第三部门关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通政办发[2015]143号.
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计划 篇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财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财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财务局:
为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29号)、《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11〕25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要求,现就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社会工作服务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运用专业方法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的包括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资源协调、社会功能修复和促进个人与环境适应等在内的专业服务,是现代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政府利用财政资金,采取市场化、契约化方式,面向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深入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创新公共财政投入方式、拓宽公共财政支持范围、提高公共财政投入效益的重要举措;是改进现代社会管理服务方式、丰富现代社会管理服务主体、完善现代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客观需要;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有效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社会服务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不少地方围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制度、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在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从整体上看,我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还存在着政策制度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规模范围较小等问题,与中央加快构建现代社会服务体系、增强民生保障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各级民政和财政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总结借鉴国内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经验,以改革创新精神,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大力推进公共财政改革,以满足人民群众服务需求、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健全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培养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扶持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基础,深入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进一步完善现代社会服务体系、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原则。坚持立足需求、量力而为,从人民群众最基本、最紧迫的需求出发设计、实施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用人民群众社会服务需求是否得到有效满足作为检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标准;通过以点带面、点上突破、面上推广方式,以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困难群体、特殊人群和受灾群众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逐步拓展政府购买的领域和范围。坚持政府主导、突出公益,加强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财政投入和监督管理,充分尊重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社会服务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公开透明、竞争择优方式选择服务提供机构;引导服务提供机构按照公益导向原则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坚持鼓励创新、强化实效,立足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创新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体制机制,改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切实加强绩效管理,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目标。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服务标准体系,形成协调有力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管理体制以及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拓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范围、扩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规模、提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一批数量充足、治理科学、服务专业、作用明显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高其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能力,使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数量、规模和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效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服务需求。
三、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对象、范围、程序与监督管理
(一)购买主体。各级政府是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各级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绩效评估;各级财政部门具体负责本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规划计划审核、经费安排与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社会工作服务需求评估,向同级民政部门申报社会工作服务计划并具体实施。
(二)购买对象。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一支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社会工作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专业团队,具备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的规章制度、良好的社会公信力以及较强的公益项目运营管理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能力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具备相应能力和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三)购买范围。按照“受益广泛、群众急需、服务专业”原则,重点围绕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困难群体、特殊人群和受灾群众的个性化、多样化社会服务需求,组织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计划,为流动人口提供生活扶助、就业援助、生计发展、权益维护等服务,帮助其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城市户籍居民与外来经商务工人员的和谐共处。实施农村留守人员社会保护计划,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缓解生活困难,构建完善的社会保护与支持网络。实施老年人、残疾人社会照顾计划,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参与、代际沟通等服务,构建系统化、人性化、专业化的养老助残服务机制。实施特殊群体社会关爱计划,帮助药物滥用人员、有不良行为青少年、艾滋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流浪乞讨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纠正行为偏差、缓解生活困难、疏导心理情绪、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实施受灾群众生活重建计划,围绕各类受灾群众的经济、社会、心理需要,开展生活救助、心理疏导、社区重建、资源链接、生计项目开发等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帮助受灾群众重树生活信心、修复社会关系、恢复生产生活。
nlc202309030335
(四)购买程序。一是编制预算。民政部门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协调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切实做好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特殊人群社会服务需求的摸底调查与分析评估,核算服务成本,提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数量、规模、质量与效果目标要求,科学编制年度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预算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二是组织购买。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原则上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进行。对只能从有限范围服务机构购买,或因技术复杂、性质特殊而不能确定具体服务要求、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可以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方式购买。对只能从唯一服务提供机构购买的,向社会公示并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以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组织采购。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组织实施,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要求。三是签订合同。民政部门要按照合同管理要求,与服务提供机构订立购买服务合同,明确购买服务的范围、数量、质量要求以及服务期限、资金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四是指导实施。财政和民政部门要及时下拨购买经费,指导、督促服务承接机构严格履行合同义务,按时完成服务项目任务,保证服务数量、质量和效果。
(五)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监督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购买文件档案,制定具体、详实、严格的专业服务、资金管理及效果评价等方面指导标准。切实加强过程监管,按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合同要求,对专业服务过程、任务完成和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督促检查。建立由购买方、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审机制,及时组织对已完成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结项验收。积极推进第三方评估,发挥专业评估机构、行业管理组织、专家等方面作用,对服务机构承担的项目管理、服务成效、经费使用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评。坚持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短期效果评估与长远效果评估、社会效益评估与经济效益评估相结合,确保评估工作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将考评结果与后续政府购买服务挂钩,对考评合格者,继续支持开展购买服务合作;对考评不合格者,提出整改意见,并取消一定时期内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资格;情节严重者,依法依约追究有关责任。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机构征信管理制度。
四、加强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组织领导
(一)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适应社会工作分布广泛、高度分散的特点,建立健全以民政和财政部门为主导、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省级民政和财政部门要根据本指导意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加强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建设,发挥其在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二)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适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管理办法。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要求纳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以及政府采购、公共财政投入等方面法规政策和部门规章制度修订范围。围绕社会工作服务流程、专业方法、质量控制、监督管理、需求评估、成本核算、招投标管理、绩效考核、能力建设等环节,加快相关标准研制步伐,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社会工作管理服务标准体系,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三)培育发展社会工作服务载体。在充分发挥现有相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作用基础上,通过完善管理体制、适当放宽准入条件和简化登记程序等措施,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创办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采取财政资助、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提供办公场所等方式支持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发展潜力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引导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提升资源整合、项目管理和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增强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能力。建立健全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信息公开制度,着力提高其社会公信力。培育发展一批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建设与评估咨询机构,为更好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专业支持。
(四)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经费投入。各级财政要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范围和规模,带动建立多元化社会工作服务投入机制。探索建立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库,实现项目库管理与预算编制的有机衔接。从民政部门留用的彩票公益金中安排资金,用于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鼓励社会资金支持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严格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科学有效。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工作服务,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困难群体、特殊人群以及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提供专业服务。
(五)加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宣传交流。积极发挥各类新闻媒体作用,加强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宣传。定期组织开展优秀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和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评选,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工作服务的积极性,增强社会各界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认同与支持。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信息管理平台,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开展需求调查、计划发布、项目管理、政策宣传、信息公开等工作,提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管理水平。定期举办社会工作宣传周、项目推介会、展示会、公益创投等活动,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交流经验、推广项目、争取资源创造条件。
民政部 财政部
2012年11月14日
国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概述 篇4
摘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现代社会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外社会工作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中的作用,国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特点,以便于国内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
关键词:国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
一、国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的历史背景
国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实质上源于西方国家,国际上称为公共服务合同外包,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政府提供服务的低效率、高垄断,加上政府公共服务开支不断膨胀和社会需求不断扩大,许多欧美国家包括日本、澳大利亚,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以市场、社会为导向的公共服务购买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发展成许多发达国家公共服务供给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政府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
政府部分职能转移到非营利组织,使得这类组织的空前发展。国外发达国家形成了中央政府制定、各级政府执行,社会中的顾问团、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等各种社会团体辅助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体制。
二、国外政府主要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在国外,社会组织指政府、市场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协会的集合。社会组织被称为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已经成为世界公共管理的新趋势。在国外,政府是培育社会组织的主力,社会保障制度规定了社会组织的功能与角色,政府提供公民的基本福利,社会组织供给公民个性化的需求。
发达国家政府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使得服务供给的成本降低,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同时,各国政府也通过登记管理、税收、审计、司法、检察等多个部门有效监管社会组织。
三、国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特点
1.公共服务购买模式
从购买方式看,国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主要有四种,包括合同出租、公私合作、补贴制度和服务消费券。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开竞标是最典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可以降低购买公共服务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专业性较强的公共服务领域,西方发达国家较多地采用协议定标的方法,如对监狱、医院等服务的购买。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包括资助非营利组织整体运营的“整笔拨款”和政府感兴趣的特定领域的“分类补贴”,还有“契约购买”的合同外包,通过对服务的质量、效果评估付给费用,促进服务标准及成本节约。
政府采用直接资助服务受益者或间接补贴服务供给方的方式。在市场不完善领域,政府使用凭单制让符合条件的服务受益者凭资金券自由选择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方,促进市场竞争。
在公共服务改革中,各国虽然方式各异,但都把市场机制引入到了公共服务领域。
2.公共服务购买范围较为广泛
发达国家公共服务的购买范围、领域非常广泛,包含了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例如欧盟国家购买公共服务的领域包含27类,2010年英国启动了“大社会”计划,涵盖各领域的公共服务外包,英国政府平均每年用于此项资金达2360亿英镑。美国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凡是能够承包的服务。
国外政府购买的范围广泛,包括教育、公共卫生、养老、残障、社区服务、社区矫正、青少年辅导、社会问题解决等,实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常态化。
3.公开透明的购买流程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政府采购程序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流程如下:首先,政府对购买服务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按照程序选定购买服务的范围、项目,确定预算;其次,向社会公布政府购买的项目、价格、预算、质量要求、服务指标等;再次,对投标进行资质认定,选定供应商、签订合同、管理和监督;最后,对这些组织进行绩效考核并且进行结算。
不同国家的购买流程有些区别。比如在美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至少由6个环节构成,英国的政府采购程序分8个阶段,总之,政府向非营利组织购买公共服务,都是按照如下基本流程:选定服务项目――社会公布――资质认定、招标管理――过程管理、监督――绩效考核――结算。
4.外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为确保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顺利运行、政策有效实施,发达国家都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在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均有国家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立法。比如,美国制定了约500 种政府采购法规,以《联邦政府采办法案》和《联邦政府采购条例》为核心,统一规范了政府各机构的采购政策、标准、程序和方法。
英国于1998年和2011年分别发布了《政府和志愿及社会部门关系的协议》和《开放的公共服务白皮书》,通过选择性放权,在公平性与多元化原则下创新公共服务。2004年,日本小泉内阁通过了《推进规制改革、民间开放3 年计划》、《关于通过竞争改革公共服务的法律》等形成完备的法制框架。在澳大利亚,1997年颁布的《财政管理与责任法》和《联邦服务提供机构法》规定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细则。
5.完整严格的公共服务购买评价和监督机制
西方发达国家都有科学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包括两方面,一是效率评价体系,二是效果评价体系,也建立了完善的动态管理与监督机制。包括项目的申请、评审、立项、招标、订约、实施、调整、结项、评估、反馈等一系列环节及资金使用。也有独立、专业的第三方监督机构。
参考文献:
[1]王名,王春婷.国外政府如何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J].时事报告,2013(07)
[2]姜禾.国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经验与启示[J].学理论,2015(01)
[3]陈霞.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国际经验借鉴及思考.中国政府采购,2013(09)
[4]谢海山.国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的简要历程[J].社会公益,2012(08)
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落实政府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防治结合注重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三)工作目标从年开始。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年,全市建成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医疗服务。具体目标是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城市居民比例达到90%以上;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达到35%以上;以家庭为单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以上;社区内高血压、糖尿病人等重点人群的管理率达75%;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管理率达到70%辖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二、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理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日常监督和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业务上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对由医院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经营管理由医院负责,业务上接受市卫生局的统一管理,实行“院办局管”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分工协作关系。将现由地段医疗机构承担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功能逐步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逐步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的首诊服务的承担者和一般慢性病的管理者。
(三)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编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市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意见,市编办会同财政、人事部门核定。原则上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并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首先从卫生机构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同时相应核销有关机构的编制。
(四)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社会公益性单位。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则,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把社区卫生人员的岗位职责、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作为其收入考核的基本依据,不得与其服务收入直接挂钩。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自主用人制度,相关人员的职称评定享有与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等待遇。
(五)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依法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按卫生部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基础设施、基本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内部管理等方面实行标准化建设。统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识、用药目录、服务价格等。不符合要求的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及时调整退出,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三、完善职能。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得向单纯的医疗型机构发展。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方式,建立社区家庭健康管理责任制,落实全科医生分片管理措施,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团队式服务为主要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的综合性健康管理与服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认真做好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施干预措施,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的监测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保健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疾病的诊疗及护理;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学技术指导,开展残障、智障、疾病恢复期康复治疗等服务。
(二)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以及转诊和康复医疗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置中医药专业人员,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积极应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要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保证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落实的基础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批准可以根据社区居民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专科保健服务以及家庭护理、老年关怀等延伸性卫生服务。
四、提高素质,增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一)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充分利用卫生学校教学培训基地的有利条件,积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和护士,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二)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根据社区卫生服务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具有本科学历和执业医师资格的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充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城区大中型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特别是具有中、高级卫生技术职称的人员,经过全科医学培训后补充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学历教育、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综合素质、服务能力和岗位技能。分批对社区医务人员开展全科医学岗位培训,所需经费由市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年前,全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执业要求。
(三)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政府举办的大中型医院应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定点技术协作关系,有计划地安排中高级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坐诊、传技带教,进行技术指导、咨询,举办讲座;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和培训,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城市大中型医院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1年以上。建立政府举办的城市二级以上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交流培训机制。城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要组织具有高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技术指导,为居民提供诊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要定期到定点技术指导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减免进修费用。
(四)吸引和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提前1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资格考试参加高级职称量化评审时,可适当加分。鼓励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的离退休专家、教授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应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在原单位待遇不变,卫生行政部门应准予执业备案。对经过批准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中级职称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由市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五、强化管理,建立科学运行机制
(一)依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准入管理。按照《城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城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审批注册,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执业。
(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公示和服务满意度评价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社区居民满意度、社区居民健康指标等纳入考核范围,进行综合评价,作为政府核拨补助经费的依据。
(三)规范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及价格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服务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医疗服务项目规范。
(四)建设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逐步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社区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和社区卫生工作评价系统。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家庭、社区、医院和管理部门信息互动共享。
(五)采取多种措施降低社区居民医药卫生服务费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居民实行医药卫生服务费用减免政策。逐步扩大减免范围。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确保群众基本医疗用药需要,积极推广适宜技术和药物,降低居民医药费用。采取得力措施,减少药品流通中间环节,进一步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销售药品的实际加成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积极开展医药分开试点,降低药品费用。
(六)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的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监管机制。确保各项资金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
六、落实政策。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保障机制
(一)建立以政府为主的投入补偿机制。中央、省补助主要用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基本医疗等从年开始,市财政按城区居住人口每人每年4元的标准补助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市政府补助主要用于社区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各地要按《城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城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3年内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3年后,市政府补助经费转为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人员培训补助经费。因政策原因造成的基本医疗服务亏损,由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政府委托的公共卫生服务和政策性基本医疗服务,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政府补助。油田社区卫生服务地方配套补助经费,油田公共卫生职能还未完全剥离的情况下,其经费的落实,按现行体制对待。
逐步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范围。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财政给予补助
(三)充分发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促进作用。劳动保障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起付线按基本医疗保险执行的同等级医院起付标准降低20%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个人自付比例相应降低5个百分点。建立社区慢性病费用控制与效果管理机制,将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慢性病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管理,个人自付比例相应降低5个百分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病人设立家庭病床,符合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根据需要及时调整社区基本医疗保险服务项目和用药范围,推动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社保机构应及时结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垫付的医保病人费用。
七、加强领导,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一)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加强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各地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城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问题,加强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工作的组织指导。城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具体负责城区卫生服务的日常工作。
(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落实相关部门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责任,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卫生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以及机构、人员、设备、技术等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确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管,组织开展岗位、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协调相关部门制定促进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并组织落实,加强对其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统筹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改善、更新的投资;编制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会同卫生部门根据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因素核定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人事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聘用办法和引进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建设和规划部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场所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并依法加强监督;物价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并加强监管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注重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城市医疗救助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与社区卫生服务相适应的城市医疗救助办法;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研究制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政策措施;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财政补助标准、社区卫生从业人员的培训费用等财政补助政策财务收支管理及监管办法,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发展经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的质量监督管理;残联负责协调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培训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的指导和管理;办事处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动员辖区内有关部门、居委会、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活动。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通力协作,相互支持,共同推进市城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城区卫生服务的工作规划责任编辑:陈老师 阅读:人次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计划 篇6
一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方面
(一)完善城乡低保工作制度,规范低保管理。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制订操作规程,增强低保制度可操作性,规范城乡低保申请、核查、评议、公示、审批、发放、监督等各个环节。培育创新基层工作机制的亮点,推广先进经验,加大对基层低保工作机构的指导力度;研究市农村低保、五保制度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
(二)加强五保供养。大力推进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工程,进一步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开展市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评定工作,制定市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管理办法和供养服务标准,提高供养服务的专业水平;督促各区、镇(街)居贯彻《五保供养实施细则》精神,使五保供养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落实按标准施保。
(三)推进医疗救助。推行定点医院即时结算和“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加强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资金合理使用;做好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加大住院救助力度。完善门诊救助制度,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四)细化救灾救济工作。修订《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商市财政局建立救灾资金分担政策,明确救灾补助项目;形成覆盖市、区、乡、村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指导各区编制救灾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形成能满足救灾需求的储备库(点)网络和保障能力。
(五)落实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加强对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中流浪未成年人、患危重病、精神病人救助;积极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项目;推动建立和出台联动集中救助保护的工作机制,完善与各区民政局建立三级救助网络的工作机制,做好站内救助服务和街头主动救助。
(六)积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市慈善总会成立进程,协调机构编制设置,完善捐助资产管理,推动慈善超市创新试点及经常性社会捐助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
二是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方面
组织、指导第六届村(居)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定一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为试点,以试点推动全市的换届选举工作;以构建和谐社区为载体,全面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在具备硬件条件的社区,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充分挖掘社会组织的潜能,逐步实现服务职能的转移,实现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居委会的工作,首先是积极为居委会解决办公用房问题,力争通过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实现居委会办公(活动)用房达到300平方米;进一步推动基层民主管理,规范村务公开目录,强化检查评比,落实责任追究,通过奖惩和责任追究,确保村(居)务公开的不间断运作。
三是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方面
双拥创建工作:贯彻落实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国防宣传力度,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加大军地相互支持、互办实事力度。认真执行转业干部、退伍军人和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政策,不断探索和改进安置办法,力争做到地方、部队、个人“三满意”。围绕“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目标,继续加大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力度,不断提高双拥工作水平。
优待抚恤工作:积极实施“关爱工程”,认真组织开展春节、“八一”走访慰问活动和拥军优属工作。广泛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完善优抚医疗保障体系,解决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积极实施“安居工程”及“追思工程”;继续对烈士纪念建筑物进行维修改造,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开展解放岛60周年纪念活动。
退役安置工作:做好今年冬季退役士兵档案接收、审核、移交工作;协调市、区财政下达复员干部今年救助款;继续抓好市一级的退役士兵就业技能培训工作;调研和帮助解决农村退役士兵“三难”问题;落实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经费和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经费;指导各区、镇认真做好贫困农村退伍兵住房救助工作。
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继续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确保“两个待遇”全面落实;抓好军休干部住房医疗制度改革;组织开展“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创建活动。HtTp://
四是社会福利事业方面
老龄服务工作:一是充分发挥老龄办综合协调作用,加强惠及全体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下大力抓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适时扩大试点范围;三是积极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老年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四是认真做好维护老年人权益工作;五是尽快调整补充老龄委成员,健全完善议事机制;六是认真组织开展老年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福利院工作:继续做好“明天计划”工作;落实民政部“蓝天计划”项目,落实老人、儿童社会福利机构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的标准,使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继续把福利彩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加强双色球、3d、七乐彩和中福在线的发行销售工作;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制,确保“快2”规范运行,力争今年福利彩票销售额再上新台阶,筹集更多公益金,为国际旅游岛增添一分活力。
五是社会事务行政管理方面
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工作:积极协调市法制局做好《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试行)》的修订、报批工作;协调市财政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和扶持发展专项资金制度,认真做好政务中心窗口社会组织行政审批工作,继续做好各类社会组织登记、年检、公告和监督管理工作。
行政区划工作:进一步做好狮子岭,海马二期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继续完成各市县行政界线联检收尾工作和四个区的行政界线的联检工作;配合地理信息中心完成我市地名数据库和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对全市23个镇道路在经费许可下进行普查及设标工作;对江东开发区道路做出命名方案报政府审批;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前期工作。
殡葬管理工作: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加强火葬宣传,深入推动集中规范治丧和集中规范埋葬,引导绿色殡葬,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对公墓监督管理,规范经营服务和收费行为,满足群众多样化丧葬服务需求。
婚姻收养登记工作:继续推动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以培训、督查等方式促进婚姻登记规范化。推动婚姻、收养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完成婚姻登记数据交换系统建设,实现市、区两级数据对接。
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计划 篇7
山西省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情况
2004年, 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务大厅规范管理的意见》 (晋政办发〔2004〕88号) , 结合全省各市及厅局单位相继开设政务大厅的工作情况, 就政务大厅集中审批的综合功能、加强和完善政务大厅运行机制建设、进驻政务大厅工作人员的选派和管理、严格行政审批责任追究等工作提出明确意见。2011年, 山西省着手制定了《关于再造行政审批流程促进行政服务便捷高效的实施意见》以及《实施方案》, 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对此, 山西省住建厅、扶贫办、公安、社保等部门都陆续出台各自服务标准及规范, 全省政务服务建设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和新成效, 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但由于各部门服务对象和业务类型存在差异, 使得我省在政务服务标准建设方面还未形成一套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及普遍性的标准体系, 也对构建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提升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提出更高要求。
《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系列标准对打造山西省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15年7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16军的时候提出, “政府系统要以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 这对构建人民满意、群众放心的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部署要求, 建立政府部门高效、廉洁的服务形象, 就必须正视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在打造服务型政府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1.对于加快政府改革创新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标准化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原理, 系列标准对于政务中心各窗口部门的进驻要求、服务要求、评价要求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规范, 有助于各部门梳理主动服务的理念, 实现行政管理机构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也对调整政府和社会关系, 转变政府职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助于建立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的政务服务标准体系。
2.对于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横向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政务服务中心, 是把与企业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而又分散在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集中起来, 实行“一站式”服务的政府机构。政务服务中心标准的实施, 既避免了部门和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现象, 又加强了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 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响应机制。同时, 有助于畅通政府和企业之间、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 促进服务职能更好发挥。
3.对于政务流程整合、提升服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政务服务中心系列标准可以确保各厅局部门自身服务标准的严肃性、规范性和适用性, 对于中心内的审批服务项目办理流程进行全面优化, 使得每个事项都能达到“程序最简、时间最短、环节最少、效率最高”的服务要求, 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政府服务, 更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提升山西省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和建议
《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等7项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为我省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基础保证。但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要将其真正贯彻实施, 以推动我省在政务服务方面真正建立起一个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政务公开、信息咨询、遏制腐败、高效便捷的综合平台及标准体系, 还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做出不懈的努力。
1.必须全面提升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政务服务中心标准的实施乃至整个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部门作为政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必须加大力度推动相关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政府工作自身的复杂性和其在维护社会和谐过程中的重要性, 决定了政府各部门乃至人大等高层领导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公共价值, 并加大对我省当前政府运作和政务服务的关注力度, 加强相关政治理论的研究, 并将这些理论真正运用于政府的各项服务工作。
2.必须加大标准贯彻实施力度
首先, 要坚持把学习与宣传贯穿于标准实施全过程。各级政务服务窗口要加大对《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系列标准的贯彻学习, 使标准化工作深入到窗口的每个人。其次, 要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灵活运用。简化环节、优化流程、规范项目运行是《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系列标准实施的目的, 更是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的重点, 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要对自身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 使政务服务的功能性、文明性、效率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得到最好程度的发挥。
3.必须强化监督考核
各级政务服务窗口要结合工作实际, 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机制, 建立服务质量管理标准, 加强对审批服务事项和窗口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 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制、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离岗告知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同时, 加强督查考核, 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窗口巡查制度》《窗口服务规范》《考勤制度》《办件回访制度》等, 及时解决用户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杜绝用户来回跑、扎堆排队、投诉无效果等问题, 确保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服务品牌效益。
相信通过《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系列标准的贯彻实施及我省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的重视和支持, 我省政务服务必将真正实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标准化, 全面提升审批服务水平的工作目标, 树立起人民满意、大众放心的服务型政府形象。
摘要:政务服务中心是连接企业和百姓的政府窗口, 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创新之举, 是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对山西省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 并进一步提出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的意见和建议。
政府购买服务探路 篇8
因此,要想在大规模的政府购买潮来临之前做好应对,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为此,记者采访到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吕芳,她曾专门对政府购买服务进行过深度研究。
现状不容乐观
《新理财》:您好,请问中国最早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是在什么时候?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状是怎样的?
吕芳:中国地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的最早实践始于近20年前。1995 年,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基金会、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和罗山街道办事处委托上海青年会管理“罗山市民会馆”。罗山会馆是一个集社区教育、社区文化、救助服务、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社区功能为一体的市民休闲和社会交往场所。这是中国最早的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实践。
对于各地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实践活动,我总结归纳了一下,大致呈现出这几个特点:第一,政府购买服务的分布领域较少,主要分布在新兴公共服务领域;第二,购买服务可以分为购买服务项目和购买岗位两种形式。我国地方政府购买服务大多为购买项目,少数是购买社工岗位。购买服务大多是实行契约式合同管理,少数采取凭单制。第三,购买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专项资金和福彩公益金,也有部分地方政府只支出场地和管理运行费用;第四,政府购买服务大多为依赖关系非竞争性购买或独立关系非竞争性购买,独立关系竞争性购买的只是极少数。承接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大多是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只有少数是自下而上的社会组织。因此,这种购买服务易导致社会组织在资金上依赖于政府部门,其活动也受制于政府部门,缺乏独立性。
《新理财》:现阶段,政府购买服务所呈现的特点是什么?
吕芳: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内容呈现出“三高三低”的特点:一是政府采购中,购买货物和工程的比例高,购买服务的比例低;二是政府购买服务的过程中,购买面向政府的行政后勤和辅助性服务的比例高,而购买面对社会和公众的纯公益性公共服务的比例低;三、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购买养老服务、社区公共服务、扶贫服务、社会工作服务等比例高,而购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防灾减灾、科学研究等传统公共服务的比例低。个别地区在城市管理、治安巡逻等领域实施服务外包,实施过程中引发了许多争议。
实践中的争议
《新理财》:在我国各地方政府外包服务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争议性问题,这表明,我国对于政府购买服务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厘清。公共服务外包到底适用于哪些领域?哪些服务可以外包,哪些服务不可以外包?
吕芳:购买服务过程中,争议性问题比较多,典型的有“西乡模式”和“邵东模式”。
这些案例的特殊之处在于,政府购买的不是公共服务,而是城市管理、治安巡逻、国有土地巡查管理等社会管理事宜。而政府的职能既包括“公共服务”,也包括“社会管理”,即使是同样一种职能,也可以分为核心职能与边缘性职能,也可以细分为若干组成部分。例如,治安管理可以分为内部通讯、预防性巡逻、交通控制、停车场管理、拖走违章停放的车辆、看守所的管理、警察的培训、警车和维修保养等性质完全不同的组成部分,有的需要政府直接生产,有的可以采购,这些不同性质的服务需要精细化地分类,并通过不同的制度安排来生产,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提供。
《新理财》:公共服务外包真得能够节约财政资金和提高效率吗?
吕芳:对于企业而言,选择是由企业组织生产还是外包给其他企业生产,主要考虑的是交易成本的问题,哪种生产方式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就选择哪种方式生产。但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除了公共产品本身的特性之外,还要考虑公平等问题,即除了效率之外,还要兼顾公平等问题。例如,英国民营化后的铁路缩减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线路,相对偏僻地方的居民就无法享受到铁路带来的服务。这对于他们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一项公共服务,是否由政府直接生产还是由政府购买服务,既要考虑交易成本(比如说,服务是否可以易于测量,服务是一次提供还是多次提供等)的问题,也要考虑公众的满意度、公平等问题。
即使选择了政府购买服务,现实中是否就能够节约财政资金,还取决于市场的竞争性。一般而言,规模越大的生产商、越是劳动密集型部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合同外包的成本就越小。比如,国外有一些研究表明,在同一地方政府的不同社区中,居民固体垃圾收集分别由政府部门内部生产或社会组织服务外包,结果是服务外包的成本要低于政府内部生产;此外,竞争性招标机制下的生产成本要低于仍然由原来的供应商继续生产的成本。目前,国内类似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见。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前提是社会组织能够高效率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只有在竞争充分的前提下,政府服务外包才能有效节约成本。现在国内的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大多是非竞争性购买。原因在于社会组织不但数量少,而且许多社会组织不具备承接政府大规模的公共服务的能力。如果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的能力不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那么外包的公共服务容易被一些社会组织垄断,因此,公众无法通过社会组织间的竞争得到质优价廉的服务。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仍然需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在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资源有限,福利多元化是我国政府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从“政府直接提供”到“社会志愿提供”这个谱系中的任何一种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只要能解决中国某一部分人的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就值得倡导。各地方政府通过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资金补贴、培育孵化等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发展,这些实践都值得鼓励。社会组织在这些专项政策的支持下,将会得到更多资源和更大发展空间,数量增加,能力提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培育社会组织,这是改变“弱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
缺乏保障
《新理财》:尽管政府购买服务是大势所趋,但为什么政府购买服务还是不尽如人意?老百姓还是不买账?
吕芳:在政府购买服务中,至少有三个主体,政府、公众和社会力量,政府对公众是一种长线责任,而政府和社会力量是一种契约关系,社会力量对公众是一种短线责任。老百姓不满意,不是因为政府购买服务本身,而是对社会力量提供的服务不满意。我国处于一个全面低福利向福利国家转变的过程中,以前“单位制”下单位提供的福利逐渐消减,而政府供给的服务覆盖面少,又不完善。因此,一方面,要通过购买服务等培育社会组织,提高其供给服务的能力,形成公共服务的“合作生产”,另一方面,则要提高政府的合同管理能力,加强政府对购买服务流程的监管。
《新理财》:地方政府在购买服务时,会不会滋生权力寻租的空间?
吕芳:如果政府购买服务过程没有一个完善的监管程序,如果政府缺乏合同管理的能力,那么政府购买服务就和政府采购工程、货物一样,都可能会滋生权力寻租的空间。
因此,就要重视政府在采购服务中的规范与监管作用。一、完善立法,为公共服务的合同外包提供政策保障。当前,我国政府采购社会组织公共服务面临法律上的困境。与政府购买服务相关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但是,落实《政府采购法》时具体操作所依据的是财政部的《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管理办法》以及财政部国库司印发的《政府采购品目分类表》,而其采购品目并没有把面向社会和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列入其中。因此,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无法以现行《政府采购法》作为直接依据。这导致多数地区的购买公共服务没有明确的制度依据,政府采购社会组织服务的支出也面临财政政策限制,没有普遍列入财政预算。二、加强政府的监管。
《新理财》:如何能够让政府购买服务更加规范?
【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计划08-13
政府购买10-11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09-12
政府购买档案服务11-17
政府购买服务机制06-25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12-21
政府购买教育服务01-12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10-03
政府如何推进购买服务05-27
政府购买服务请示范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