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2024-10-03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精选8篇)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篇1

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采购服务的区别 2020 年 3 月 1 号正式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 102 号,以下简称“102 号令”),很多单位还是分不清“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采购服务”,对 102 号令第十条的负面清单感到困惑,分不清哪些服务项目属于 102 号令的约束对象,哪些服务项目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约束的对象。

一、概念 政府购买服务: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将属于自身职责范围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按照政府采购方式的程序,交由符合条件的服务供应商承担,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向其支付费用的行为。

政府采购服务: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法制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政府自身需要的服务和政府向社会公众服务的行为。

二、区别

1、二者主体不同。

号令第三十三条 “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仅限于各级国家机关。党的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使用行政编制的群团组织机关(以下统称“国家机关”),可参照 102 号令购买服务。

“政府采购服务”的采购主体,涵盖了所有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以下统称“预算单位”),即除 102 号令规定的政府购买主体(国家机关)外,其他事业单位和非行政编制的群团组织也属于“政府采购服务”的采购主体(采购内容范围存在差异,将在后面分析)。

2、二者服务范围不同。

(1)“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仅限于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和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服务。

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指为增加国民福利和公共事务管理,向特定收益群体和特定管理对象提供的服务,比如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性服务,主要体现国家机关的职能,政府履职必须是履行特定的、具体的职责事项,非泛指单位定岗定责所确定的静态职责。

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服务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履行某个特定职责时,需要借助社会力量提供辅助性服务。法律服务、政策(课题)研究、政策(立法)调研草拟论证、会议服务、代理服务、档案整理、监督检查、评估验收、绩效评价、工程辅助、项目评审、会计服务、审计服务、技术业务培训、信息技术、后勤管理、政府履职所需其他辅助服务。

“辅助性服务”必须与“履职”事项紧密相关,并处于从属地位,不能将与特定“履职”事项不相关的服务(如政府自身需求的服务)当成“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服务”,也不能将“履职”事项(即 102 号令第十条规定的应当由政府直接履职的事项),全部交给社会力量承担。

(2)“政府采购服务”的范围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和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服务)和“政府自身需要的服务”两部分。

“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前面已经阐述,不再赘述。

“政府自身需要的服务”,是指为保障单位正常运转,需要向社会力量采购后勤保障性服务,如单位内部的物业管理、安全保卫、公车租赁、车辆维护、餐厅托管、系统开发与运维、档案加工与整理等后勤保障性服务。基本特点包括,具有自身性、内部性、固定性、延续性、周期性(以预算为期限)等特点。

以上就是比地招标网整理关于“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采购服务的区别”相关知识的分享,更多招投标信息请登录比地招标网查看!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篇2

(一)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一是, 将政府审计职能外包给社会审计机构的过程中, 政府只需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政府购买审计业务, 意味着不需要专门设置一个庞大的审计部门, 将固定成本转变为可变成本, 缩小政府规模, 起到节约成本的效果。根据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 整合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资源是有其必要性的。交易费用理论是指“交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它包括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谈判、监督履行的费用”。交易费用的高低决定了政府最终采用的组织形式。现在事务所的业务已经拓宽, 也具有较高资历的审计人员, 所以政府可以方便地找到可以承接此项服务的人员, 不需要付出较高的交易费用。所以根据交易费用理论, 购买审计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开支, 提高政府效益。二是, 购买审计服务可以起到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效果。政府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 政府每年需审计大量项目, 比如要定期对国有大中型等企业进行审计;其次, 政府审计人员相对匮乏, 并且审计人员素质不一, 整体专业素质能力有待提升, 如果引入社会人力资源,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审计质量。总体来说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可以让政府用相对较低的成本, 提供较高的服务, 整体上提高政府效益。

(二) 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所带来的益处, 不仅仅体现在政府本身, 还体现在会计师事务所方面。主要原因包括三点:一是,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能够使会计师事务所寻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在当前会计师事务所业务不断更新的情况下, 寻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事务所的经营风险, 促进事务所达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二是,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能够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效应。通过对于政府相关事项的审计, 能提高事务所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和地位。会计师事务所的价值可以理解为由两部分组成:权责发生制下的账面净资产价值和商誉价值, 而商誉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良好的声誉 (吸引新的客户、更高的收费) 和客户关系。事务所自身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的账面价值上, 更多的是体现在它的商誉中, 也相当于是一种无形资产。三是,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能够促进会计师事务所本身的发展壮大。近些年来,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迅速,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业务种类过少就是其中之一。政府购买审计服务, 能帮助事务所扩大业务范围和种类, 使得事务所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加强内部管理, 从而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 国内内资事务所与国际大所的差距仍然较大, 利用好政府相关审计业务有利于缩小差距。

二、政府购买审计服务中外对比

(一) 国外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现状

国外在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在早些时候就已经对其经营管理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 将大量审计项目外包给有资格的社会审计机构实施。如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审计机关将绩效审计项目外包给社会审计机构是通常的做法, 同时通过行业组织对参与国家审计的社会审计机构实行资格管理。澳大利亚议会下达的审计计划中, 明确规定外包审计项目聘请社会审计机构人员的数量、费用预算, 并规定费用由政府预算和审计对象共同承担。英国财政部门和部分非官方的公众组织倾向于将部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 这样可以减少因组建内审部门的高额固定费用, 从而起到节约成本的效果。但是总体而言英国政府部门并不热衷于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因为在将内部审计外包的过程中, 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如衔接问题导致外部审计单位并不能很好的了解公共部门的具体情况, 高额审计费用, 外部审计单位员工在政府审计方面的业务能力不强以及提供审计服务的及时性问题。罗马尼亚政府鉴于部分公共部门,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相关机构在执行内部审计时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 也引入了外部审计服务, 其主要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的形式引入审计服务。

对政府而言, 政府购买CPA服务意味着政府角色的转变, 从审计的“直接提供者”变为出资者、制度攻击者和监管者。目前而言, 多地也已经开始这项购买服务, 但是总体而言目前的审计服务购买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

(二) 国内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现状

我国的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 发展还很不完善。尽管自2003年以来, 北京、上海、浙江、无锡、广东等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探索在不断增多, 如:海南省注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涉税审计服务, 深圳市审计机关对社会中介参与政府审计做了有益的探索, 《北京市审计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审计工作需要,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聘用社会中介机构或者其他专业机构参加审计工作。但是总的来说, 由于诸多原因, 比如:招投标问题、预算问题、审计单位对注册会计师的不了解,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在当前的实施领域十分有限。与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相关的一部法律是《政府采购法》, 进一步发展政府购买审计服务也是对《政府采购法》的一种很好的贯彻。

目前, 部分政府审计领域已经开始了政府购买外部审计服务。在近年来的政府采购中, 就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说, 政府可购买的审计服务主要有:受国家审计部门的委托, 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受各级海关委托, 对涉及对外进出口企业进行有关监管检查事宜的审计;以及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国有资产的清产核查, 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等。

三、国内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先行领域

(一) 高校科研经费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经费的投入加大, 高校在经费管理和审计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科研经费被科研项目负责人随意支配, 存在不合理支出, 在高校科研项目审计上缺乏可靠的审计标准, 为此, 学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加应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和支出管理, 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但是学校的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高校内部, 独立性不强;并且国家的政府审计出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制约, 不能很好的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全面的审计。根据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的特点, 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 借助外部审计单位的力量是不错的选择。英美等发达国家在早些时候就引入了注册会计师对高校每年公布的年报进行审查。

实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外包, 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首先, 外部审计的独立性要高于内部审计, 高校聘用社会中介来进行科研经费审计, 能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提高审计质量。其次, 全面利用好高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三方力量, 可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减少不合理支出。

(二) 固定资产清查

固定资产清查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和前提性工作, 可以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 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政府固定资产清查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体制不健全, 固定资产无法及时准确地入账;另一方面是监管不佳, 缺乏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和管理制度, 没有及时进行盘点, 记录固定资产的转移和处置。即使有些单位设有清查制度, 内审部门, 但很多也是形同虚设, 由内部的人员进行清查, 该人员同时负责资产管理和清查工作, 大大降低了审计质量, 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为此政府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监管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减少国有固定资产的损失。

鉴于固定资产清查的重要性和在部门中存在的问题, 引入社会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改善现存问题的方法之一。第一, 鉴于一些部门没有专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如果聘请外部审计机构, 并且与之签订长期合同, 就可以获得持续性的服务, 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第二, 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专业的从业人员, 能够弥补政府部门会计人员审计能力方面的不足。

引入向社会中介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审计也有其现实的可行性和法律基础, 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 (国资委令[2003]第1号) 第41条规定, 除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企业以外,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须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财务审计。但是在引入外部审计力量时,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该做好对社会中介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其他问题

(一) 独立性问题

作为审计职业道德准则中的重要一项, 独立性被誉为是审计的灵魂。满足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是审计人员良好履行审计职责的前提。从传统的观点来看, 正如外部证据的可靠性优于内部证据那样, 外部审计的独立性也往往要高于内部审计。因此, 从总体来看, 政府部门聘用社会中介来进行审计, 能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提高审计质量。但是有一点也要引起注意, 在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这一活动中, 购买方是政府有关部门。作为外部审计力量的社会审计机构往往受到政府政策和决策的影响, 审计的结果可能对其今后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有着微妙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 外部审计机构就可能会由于“外在压力”而影响独立性, 而且这种外在压力的影响可能比起失去一般审计客户还要大。所以, 并不是说引进外部审计一定能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这一点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 引进社会审计的风险

引进社会审计本身也存在着新的风险。其中十分明显的一点就是有关引进过程的公平性问题, 要考虑到其中可能会存在着一个权力寻租的问题。关于外部审计的购买模式问题, 赵保卿 (2008) 认为, 审计招投标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在选择投标策略和投标方式时, 遵循合理低价中标的原则。王生交等 (2013) 认为, 在现有政府购买注册会计师服务的模式中, 竞争性—独立性—常态化模式最符合政府采购的制度规定和目标, 也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注册会计师服务的提供。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 其中的公平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而且它与独立性直接相关。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政府采购当事人不得相互串通, 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不得以任何手段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争。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设立外部审计服务提供方备选组, 也就是说要有多个备选的审计服务提供方。在进行选择时, 不能仅仅以提供方报出价格高低为决策依据, 还应当综合考虑审计服务质量等多项因素。引进社会审计的另一项风险就是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问题。但是通常来说, 如果审计服务提供方是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 其中大部分人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 经过培训应当能够胜任政府要求的相关审计项目。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差别。

(三) 老业务消失新业务增加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 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诸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提供方的业务比重, 部分事务所可能会开始依赖这一块业务。老业务的消失以及新业务的增加对于事务所来说将是一个挑战。比如说工商年检审计是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重要业务, 也是公司法所规定的法定审计业务。但是国家工商总局决定, 自2014年3月1日起停止对领取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 (地区) 企业, 及其他经营单位的企业年检工作。这对于部分的中小事务所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政府政策的变动直接影响着事务所的发展, 因此相关部门在采用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同时应当要考虑到这一做法对于外部审计服务提供者业务及发展的影响, 即老业务消失和新业务增加的影响, 可以适当通过一个过渡阶段来完成。

参考文献

[1]刘东主编:《微观经济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段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特殊性之研究》, 《财经界》2013年第5期。

[3]殷红:《强化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 《中国农业会计》2012年第10期。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篇3

【关键词】老龄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2003年,《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但公共服务并没有被列入采购范围。直到2013年下半年,国务院才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提出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此举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舆论普遍认为,这是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公共服务社会化的重要举措。而自十八大三中全會以来,党中央跟国务院对国家治理提出新的要求,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社会组织在“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与任务。2015年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则提出“全面放开养老市场”的要求,更凸显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合理性。在经济体制变革的过程中,由于资金来源、政策调控、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种种不足,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存在着局限性和盲区,所以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这一互利双赢的举措越来越受到学界和社会重视与认可。

一、政府购买养老公共服务的现实意义

1.养老问题的严峻形势

(一)全球人口老龄化严重

21世纪,全球人口老龄化严重。根据联合国数据,从现在到2050年,老龄人口将从6亿增加到近20亿,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15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其中发展中国家的老龄人口预计将是现在的四倍。这一特殊变化将对全世界各国的每个社区、团体和个人产生影响。在过去三十年里,全球人口结构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过程,但建立一个适合全人类所有男女老少居住的和谐老龄社会依然是我们的根本目标。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挑战。如图1所示

(二)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

在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全球化这一难题时,中国也未能幸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开始显现。

(三)浦口区的养老形势极其堪忧

据2014年底数据显示(如图3所示):浦口现有户籍老年人口10.09万人,老龄化率达17.3%。而全区养老事业的发展现状是,共有养老机构22家,其中公办18家、民办4家;床位总数为3049张,其中公办机构床位数为(2250张,约占床位总数74%),现已趋于饱和,而民办机构床位占比不高(799张,约占床位总数的无论是养老机构数还是床位数都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浦口区老年人口基数,而专业医疗人员的不足与熟练护理人员的稀缺也导致了全区养老事业的发展缓慢,甚至可以说是处境艰难。

(四)价值与意义

显而易见,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社会组织在提供养老服务领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而社会组织提供养老服务项目的多元化、方式的多样化,势必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反之,就业率的提高又将推进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南京市江浦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发展速度快的现状,政府迫切需要把部分养老服务工作转移给社会组织,这就需要专业社会组织有组织地承接并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更好的推动养老服务的发展。

二、浦口区政府购买公共养老服务所遇到的困境

从上文的数据明显看出,无论是养老机构数还是床位数都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浦口区老年人口基数,而专业医疗人员的不足与熟练护理人员的稀缺也导致了全区养老事业的发展缓慢,甚至可以说是处境艰难。显而易见,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社会组织在提供养老服务领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而社会组织提供养老服务项目的多元化、方式的多样化,势必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反之,就业率的提高又将推进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经调查走访,浦口区每个街道都拥有自己的养老机构(泰山街道、沿江街道、顶山街道、江浦街道、桥林街道、汤泉街道、盘城街道、星甸街道、永宁街道)。这些街道的养老机构绝大多数为公办性质(星甸街道除外),床位数也大多在50-100个不等(永宁镇敬老院拥有床位数106张),收费区间在500-1000元/月,较为合理。相对于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收费更高昂,基本最低收费都在1500元/月以上,至2000-4000元/月不等,而床位数则也大多不超过100个。由此可见浦口区的养老机构主要停留在公办性质的层面上,民办养老机构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同时也说明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能是巨大的。但是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养老机构,浦口区都存在着庞大的养老缺口,床位数严重不足,但也反映出隐藏了庞大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在调查中,也发现许多养老机构的问题:

1.养老机构总体规模较小。

从总体上看,全国范围内的养老机构,无论是公办性质还是民办性质的养老机构在规模上普遍不是很大,而浦口区的养老机构在与南京其他各区的养老机构相比,规模上也是处于劣势的地位。无论是数量、床位、占地面积、陪护人员等方面都是严重不足的。现有的养老机构所能提供床位数远远不能满足浦口区现有老人的需求,而浦口区现有的养老机构面积普遍不大,这也导致了老人的居住环境显得过于狭窄,活动空间也不宽裕,直接影响了依靠机构养老的老人的生活质量。

2.公办民办发展极度不均衡。

调查结果显示,浦口区的公办性质的养老机构与民办性质的养老机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在承担浦口区的养老服务的领域中,公办养老机构占了很大的比重,几乎每个街道、每个镇都拥有一家公办性质的养老机构。这得益于之前政府包办一切的体制,在政府直接提供养老服务的时期,由政府兴建了这些机构的基础设施,绝大多数机构都是依靠这些雏形,继承并发展。这些养老机构床位数也大多在50-100个不等,收费区间在500-1000元/月,属于一般家庭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较为合理。而民办养老机构,由于很少有其自身的地产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的支持保障,在前期必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成本上付出巨大,这极大地制约了民办养老机构前期的规模。很多民办养老机构都在走小而精的路线,即缩减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从而收取高额的费用。

3.专业人才缺失

在走訪的各个社区养老机构中,员工的年纪偏大,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其基本医疗知识和急救知识严重匮乏。这无疑降低老人的生命健康保障。而这些员工大多数也是体制改革遗留下来的,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还有一部分是机构所请的临时工,也没有经过多少岗前培训,专业知识更是十分缺少。而民办养老机构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但也是缺少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通常是聘请一些下岗或无业的人员来进行一些简单的管理和清洁等没有技术性要求的工作。而国家在养老服务这一领域,缺乏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制度,不能维持这方面人才的可持续性培养,在人才方面易出现“断层”。

4.政府主导过于被动

从程序上看,养老服务的购买是定向、非竞争的,导致组织对政府依赖性强,无论是机构定位、服务内容,或者人员招聘,都存在明显的行政倾向。通常情况下政府会指定一些社会组织或干脆由政府自己直接建立一些社会组织来进行养老服务的提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在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对组织的影响也是深远巨大的,社会组织内部受政府影响非但不能提高效率,反而可能受官僚主义的影响,达不到绩效标准。而社会组织利用政府排除竞争者,在垄断的基础上,将面临更加严重的贪腐问题。

5.缺乏规范的购买流程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该向哪个组织买?该买哪些养老服务?该怎

么买这些养老服务?购买的流程是怎么样的?该履行哪些手续?这些在政策和规章制度上都是很模糊和不确定的。在浦口区的政府文件中并没有清楚的规定哪些服务属于养老服务,哪些服务是可以购买的,买多少,怎么买,财政如何分配,而本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官本位思想,很多社区都可能采取消极态度,在购买养老服务中不作为,或是在购买养老服务时过程不规范,暗箱操作,非法排除合理竞争者,形成垄断,造成“钱越花越多,活越干越差”的尴尬现象。

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创新模式研究

目前,我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主要有四种类型:1.向准社会组织的非竞争购买2.向社会组织的非竞争购买3.向市场组织的非竞争购买4.向各类组织的竞争性购买。

1.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提出五位一体全面发展,也是对于民生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而养老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当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如何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建设也将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不能单纯依靠政府在计划经济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要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从我们所调研的数据中可以发现,民办养老机构还是有很强大的市场的。可为什么民办养老机构一直迟迟不能建立发展呢?一方面是由于法律上在这个领域的一个空白,民办养老机构的法人对此心有余悸;一是民办养老机构的空间小、床位偏少、收费昂贵、服务不如人意。所以,一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来促进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一方面也将监督这些机构的物价、服务。

2.降低政府主导

养老服务一直以来受政府的主导,从程序上看,养老服务的购买是定向、非竞争的。所以政府在购买养老服务时难免出现失位、错位等不到位行为。对此,我们组模拟了政府电子政务的实验流程,提出一个大胆的方法假设,通过电子政务的方式,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盲选、盲评,结果公开透明,这样更有公信力与效率。

3.培养专业人员无论在机构养老,还是居家养老。我们都要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无论是机构的工作人员还是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大多是业余的,缺乏最基本的医疗和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政府在购买养老服务时,除了查看标底,资质,更要查探养老服务提供方的工作人员的医疗资质和护理执照。

4.推进居家养老

养老光靠养老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养老机构解决不了那么多的床位问题,而机构集中养老所带来的安全、消防等问题也是接踵而来。所以政府向第三部门购买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也是为解决这一养老难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居家养老以其灵活快捷、安全可控逐渐成为养老服务的主流选择。

5.规范购买流程

在浦口区的政府文件中并没有清楚的规定哪些服务属于养老服务,哪些服务是可以购买的,买多少,怎么买,财政如何分配,而本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官本位思想,很多社区都可能采取消极态度,在购买养老服务中不作为,或是在购买养老服务时过程不规范,暗箱操作,非法排除合理竞争者,形成垄断,造成“钱越花越多,活越干越差”的尴尬现象。所以规范流程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们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第1号)[R].2011-4-28.

[2]胡宏伟,时媛媛,肖伊雪.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中国养老保障方式与路径选择--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优势与发展路径[J],华东经济管理,2012(1).

浅说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 篇4

杨晨曦

所谓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即政府将原本由自身或事业单位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转为向社会组织(本文中社会组织含企事业、社团等)购买,通过政府采购或者其他公开方式选择合适的社会组织,由其按照合同要求代为提供特定的公共服务,政府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

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标志着新一届政府自我革命、转变职能、转变发展方式和培育市场主体之旅的开始,对惠及民生的公共服务,政府开启了由亲自操刀到以奖代补直至购买的艰难转变。政府可以从具体的繁杂的服务性事务中解脱出来,社会组织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中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既可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强化了对公共服务的监管,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益和效率,进而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组织各归其位,各展其能。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为体育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无限机遇。日前公布的《安徽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六个大类均涉及体育产业项目,诸如在基本公共服务类中,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基础设施及体育器材用品、体育培训、体育赛事活动、国民体质测试与指导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在社会事务服务事项类,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产业项目的策划与组织、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与维护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在行业管理与协调事项类,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产业政策研究与宣传、体育产业统计与分析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在技术服务事项类,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评估、体育经营场所安全检测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在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和技术性事务类,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产业课题研究、体育产业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培训、体育场馆物业管理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公共服务需求的扩展,需要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也将越来越多。

近年来,国内各级政府在探索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过程中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各级政府利用体彩公益金购置体育器材;马鞍山市政府各级财政出资设立体育健身器材维修基金、通过招标委托专门公司维修全市体育健身器材;芜湖县体育局以零租金对外承租游泳馆,并代为缴纳游泳馆的全部水电费,同时补贴承租人一定数额开放费,通过严格的合同约定要求,以每场3元的优惠价格对青少年开放;宣城市将部分单位和学校体育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纳入首批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由政府实行定额补助;省体育局向省体育产业研究中心购买全省体育消费市场调查等课题研究。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主要有两大问题必须解决,一是政府如何买到合适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二是社会组织怎样才能提供合适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

解决政府如何买到合适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问题,要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即提高认识,加快职能转换,不甩包袱推责任,不紧抱权力资源不松手;改政府配餐为百姓点菜,合理的设置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目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正;建立和完善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规划、政策和规则,加强包括绩效评估在内的监管;引导、培育市场主体,确保政府能够购买到合适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

解决社会组织能够提供合适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问题,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即落实优惠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服务领域,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加强人才培养,让专业的事有专业人做;指导帮助社会组织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种类和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合理定价。

作为体育产业工作者,我认为一要加强学习,学政策,学经验;二要抢抓机遇,借助政府强力推进购买公共服务的良机,深入一线,了解社会需求,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目录;三要完善和落实政策,提高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积极性,引导社会组织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产品质量。具体要做好全省体育企业名录库建设,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提供更多的选择;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快推进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改革创新和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行政许可工作,加强体育健身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引导中介机构,更多地参与培育、推广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和体育用品。

政府购买服务计划书 篇5

2017 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专项检查 预算资金:29 万元

根据《AA 省财政厅 AA 省教育厅关于开展 2017 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检查的通知》(云财教〔2017〕418 号),省级聘请中介对我市 AA 四个县进行了重点抽查。我市拟对 2017 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专项进行重点抽查,计划抽查 8 个县区。

(一)检查中央、省、市安排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资金。

(二)检查各县区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分担资金落实情况。

(三)检查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主要检查资金使用的合规、合理性情况等。其中,重点检查部分为:

1.2017 年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

2.2017 年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拨付、使用情况(重点检查生活费全覆盖政策落实情况)。

3.2017 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拨付、使用情况(重点检查学校供餐情况、学生食堂是否退出经营承包、食堂工勤人员工资落实情况等)。

承接标准和目标要求:

1.承接主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信业良好,近三年无诚信不良记录;具有相关专项检查的工作经验;参加检查人员具有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资质。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篇6

——以浙江省社会组织服务与发展为例

李崇义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背景下,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让广大民众共享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又重大的课题。本文试从浙江省各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探索与实践出发,分析政府购买服务的选择与社会组织的优势,并提出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浙江省各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政府购买服务可以追溯到18世纪60年代。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推动下,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浙江是中国较早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省份之一。1997年7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通知》,并成立了省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地方各级政府采购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浙江各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目前已开始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浙江各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1997年到2000年间,这一阶段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政府为扩大公共项目工程、加强机关自身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构建预防腐败体系,从规范工程建设招投标、货物采购、机关后勤服务着手,利用建筑建材、电子商务、造纸、计算机等行业性资源丰厚的社会组织,委托动员对涉及工程项目、电子设备、网络、软件开发和维护管理统一竞标采购;利用学术性、专业性社会组织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优势,委托组织专业技术鉴定、检验、检测、统计、咨询、论证、调研等服务。这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围绕公共项目的硬件需要和专业技术服务,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

(二)从2001年到2007年间,这一阶段从工程建设、货物采购、机关后勤服务逐步拓向教育、卫生、文化等部分公共领域。2001年省政府明确提出,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民办教育,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宁波市对实施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按照同类公办学校生均教育经费1/4的标准给予补助;对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另按缴纳部分的1/2标准再予补助。温州市对民办学校吸收大专及以上毕业生就业,可以参照执行与事业单位相一致的社会保险政策。嘉兴市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资源共享”的原则,运用市场调节机制,打破教师单位的壁垒,进行无障碍流动。诸暨市从2004年开始

安排3所民办学校各招收6个公办班,每年从地方财政中划拨3所学校人头经费200余万元。台州市路桥区对民办普通高中每招收一名当地学生,政府财政补助800元。

2007年省政府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为全省常住人口购买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将民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杭州市萧山社区卫生服务爱心连锁站成立于2002年,现有连锁站18家,从业人员176名,医护人员80人,构建成15分钟服务圈。八年来,该爱心连锁站共接受财政拨款60万元,为社区居民门诊服务185万人次,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1.2万份,为弱势群体的送医送药3.5万人次,免费回访6.1万人次,参加义诊服务500余次,为特困户免费发放40万元价值的“爱心医疗卡”,免费为社区居民赠药24万元。

为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力求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均等化,省政府对送戏下乡的民办艺术团体实行资金补助,对一类地区每场演出资助1300元,灯光音响设备配置一次性资助20万元;二类地区每场演出资助650元,设备配置资助10万元,近三年省财政共拨付送戏下乡经费近5000万元。

(三)从2008年至今,这一阶段政府购买服务向社会福利、社区建设、治安管理、经济转型等各个领域全面拓展。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浙江积极应对,坚持以“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为工作主线,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保障民生重点事业有机结合,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浙江是全国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2007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7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5%,养老服务问题日趋严峻。2008年浙江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大力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对用房自建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省财政给予每个床位3000元资助,同时当地给予配套资金。据统计,2009年全省286家民办养老机构,省级财政资金补助3000万元。

2009年深化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全省共投入城市社区建设11.4亿元,农村社区建设3.56亿元(其中财政2.8亿元、福利彩票0.76亿元),通过“培育+补贴+奖励+购买”方式,支持发展社区服务中心等基层社会组织,切实做好社区基本设施建设、救助服务、就业保障、环境卫生、邻里和睦等各项工作。2010年省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2000万元用于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安排200万元资助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开展公益活动。杭州市采取资助扶持、提供场所、宣传培训等多项措施,组建各社区“和事佬”协会,以通过协会掌握民情民意,讲解法律政策,调解邻里纠纷,加强治安管理,促进和谐稳定。杭州市下城区文晖街道各社区“和事佬”协会共有理事60名,近三年参与公共事务协调330起,调解民事纠纷265起,向街道反映社情民意235件。

在服务经济上,浙江近两年重点培育现代服务、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等一批新兴行业协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杭州市政府出台《关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指导意见》,以考代奖形式重点扶持与杭州气质相符的美食、茶楼、疗休养、女装、化妆、运动休闲、工艺美术等特色明显的潜力行业协会。2008年至2009年杭州市共扶持14个行业协会、扶持项目33个,购买资金1750万元。今年杭州市政府投入旅游系统行业协会5000万元,以举办会展、文化节、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带动旅游消费,做强做优旅游经济,力争把旅游业和服务业塑造为杭州“首位经济”,进一步提升杭州城市品位。

二、政府购买服务的选择与社会组织的优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公共服务由政府直接或通过举办事业单位提供,政府大包大揽。由于政府直接供给公共服务,其垄断的地位使公共服务缺乏市场竞争压力,失去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导致机构臃肿膨胀、人浮于事,资金使用的低效、公共资源的浪费以及权力的寻租行为。政府不是万能的,与市场细分的各类专业服务机构比较,政府服务与公众的个性化需求相距较远,产生“政府失灵”。美国民营化专家萨瓦斯认为,政府服务通常成本高而质量差,其原因并不是政府部门雇员的素质比私营部门雇员差,问题的实质在于垄断还是竞争(萨瓦斯,200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公共领域逐渐引入市场机制和准市场机制,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两种新的模式:一是政府利用市场机制——企业的提供模式;二是政府利用准市场机制——社会组织的合作模式。从近几年浙江情况看,浙江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尚处于转型时期,市场机制和准市场机制尚未充分介入,传统的思维仍在起着主导的作用,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得到正常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增强有序竞争,正在成为现代政府发展的新趋势。

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在市场机制下配置资源,具有天然降低交易成本的机制和动力,但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大目标,往往导致企业唯利是图,只讲效率不讲公平,这对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性的公共服务而言,造成“市场失灵”。(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但总体企业依然改变不了根本属性)。

2003年杭州市余杭区29所乡镇卫生院普遍经营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累累,区政府决定引进市场化机制,全部进行了股份制改造,通过拍卖,以总价7500万元的价格卖断了29所卫生院的所有权。经费补助限于公共卫生项目补助,实行区镇乡(街道)共管、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宏观上政府主导公共卫生,微观上股东参与内部管理。改制之后,确实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但运行几年后,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卫生院没有财政投入,只能全面走上“以药养院”的途径,那时医生就将看病叫作“做生意”,病人来了就是生意来了。为了降低成本,卫生院股东普遍不愿再投入,不少卫生院设施变得陈旧、医疗器械落后、医疗用房紧张、就诊环境较差,卫生院渐渐失去当地居民信任,医患纠纷频发,群众满意度不断下降,使防疫、保健等公共卫生职能难以承担。到了今年9月30日该区政府又斥资3亿元将原有的28家民营股份制卫生院收回,另一家转型为民营医疗机构。从产权拍卖到重新归公,从一卖了之到巨资收回,发生了从“甩包袱”

到“买服务”的转变,余杭区的卫生院改制回到了原点。这一卖一买的背后却意味深长。

国际经验显示,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主要向企业大量购买项目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养老、残障、失业等领域,更多地依靠社会组织提供,把社会组织作为处理公共福利的第一主线。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一般是这些准公共产品。随着经济发展,纯公共产品将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准公共产品,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机会将越来越多。从发达国家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资金来源,平均占到社会组织总收入的50%左右。中国香港80%以上的福利机构,都是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明显区分于政府与企业的“第三部门”,具有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的特性,具有整合社会资源、专业人才集聚、机制灵活、反应迅速等不可替代的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因此,在政府和市场的权力和责任未及之处,应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功能作用,让社会组织迅速成长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一载体。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既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重大转变、精简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又便于选择低成本、精细化的服务,最大程度地增进社会福祉,达到“小政府、大服务”的理想目标。

三、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几点思考

在较广泛的准公共产品领域内,虽然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这一制度安排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中国,这一实践时间还不长,政府开放公共资源还很薄弱,社会组织发育不充分、公信力不强,公共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对此,政府应着力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机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强力推行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重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小政府、大社会”的公共治理下,社会建设与管理是一个多元的过程,政府应充分认识购买服务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逐步摆脱过分强调对社会的控制力,与具有自治功能的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构建新型的政社合作模式。要利用好公共财政资金和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公益金,扩大公共服务效应,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由“政府直接提供、直接管理”变为“政府购买服务,实施评估监管”的方式。在相关制度安排上,把应当也可以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委托给社会组织实施,将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解群众需求、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服务目标、财政预算安排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

(二)提升社会组织执行力和公信力,夯实扩大公共服务的基础。社会组织寻求发展空间,就必须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项目和自身建设水平及公信力。首先,要健全内部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效益,提升民主科学决策水平。其次,要提高专业化水平,广泛吸纳懂技术、懂管理的优秀人才,加强梯队建设,提升项目运作能力。再次,要加强公信力建设,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恪守社会组织基本原则,赢得政府和社会的信任,使在政府提供的平等竞争的条件下,把握更多的公共服务机会,实现社会组织的根本宗旨。

(三)建立严格的评估监督机制,防范和控制购买服务的风险。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含复杂的技术与管理问题,也涉及到法律责任转移的问题。购买公共服务,要按照一定的规制,通过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择优选择,并签订法律文件,明确双方职责,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政府必须坚持物有所值的原则,加强成本核算,健全评估监督机制,防范和控制国有财产的流失、侵害公共利益。评估监督机制,要将购买服务的绩效作为评估监督的核心内容。对绩效评估不合格的社会组织,政府应当依据法律文件,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追究法律责任。

准确定位政府购买服务的职责 篇7

一、必须明确界定服务的范围

本文所研究的服务既包含为保障党政机关正常运转所需的机关运行服务, 也包含为社会公众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看, 机关运行服务采取的都是市场化运作, 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减轻了政府的负担。根据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服务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纯公共服务, 如国防、警察、基础科学;第二类是具有竞争性, 但却无法有效排他的公共服务, 如林业、水利等基础设施;第三类是比较容易排他, 但不具有竞争性的公共服务, 如残疾人学校。[2,3]对于第一类服务, 社会力量缺乏有效激励, 市场提供是失灵的。因此, 对于绝大多数纯公共服务, 一般仍由政府生产。第二类和第三类服务可合并为“准公共服务”, 由于其具备一定的市场属性, 利用市场资源配置和社会力量的经营与技术优势来生产这类服务, 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更大。因此,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范围是机关运行服务和准公共服务。

二、合理制定服务的目录和标准

制定政府采购服务目录, 明确采购项目和采购限额标准, 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 减少政府购买服务的随意性;有利于实行集中采购, 取得规模效益;有利于实行统一筹划和配置, 提高专业化程度;也有利于管理和监督, 促进政府采购服务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应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 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准确把握政府服务需求, 结合采购部门的承受能力, 科学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性目录, 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标准参数。按照购买服务的范围, 指导性目录可分为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事务服务、技术支持服务和机关运行服务四大类。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 为维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 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服务, 主要包括公办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保障、人才就业、三农支持、资源环境保护等内容;社会事务服务是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 保障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 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有序规范运行和纠正社会失灵所提供的服务, 主要包括社区事务、社会救助、社工服务、社会福利、慈善救济、公益服务、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等内容;技术支持服务包括科技推广、科研服务、行业规划、行业规范、行业调查、行业统计分析、咨询服务、法律援助、政策性金融服务、资产评估、检验检疫检测等内容;机关运行服务是指为保障机关正常运行、确保机关各项职能有效发挥所提供的服务, 主要包括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物业服务、餐饮服务、行业管理与协调、课题研究、政策 (立法) 调研与论证、会议和展览、绩效评价、项目评审与审计等内容。采购目录公布后, 要及时出台相应的标准和目录说明, 并对重要内容配备详尽的解释, 以便于操作执行。对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 应当实行集中采购, 以体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项目的透明度, 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参与社会管理提供良好的指引与保障。

三、创新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目前,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经过积极探索与实践, 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购买服务:一是合同制, 政府和社会组织签定服务合同, 由社会组织负责承担合同所规定的服务项目, 政府根据合同规定向社会组织支付一定的费用。比如, 上海市向旅行社购买公务活动接待服务。二是直接资助制, 政府通过经费资助、实物资助、优惠政策等形式对承接服务的社会组织给予一定的资助。比如, 政府向事业单位拨款购买其所提供的服务。这是目前我国政府购买服务的主要方式。三是项目申请制, 是指社会组织根据需求, 主动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要求申请立项, 经过评审后, 以项目方式予以资金支持。从西方国家政府购买服务的实践经验来看, 可以借鉴和创新的方式主要有:

1. 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是指政府授权于某组织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向社会提供特定的服务, 而政府制定行业准则和服务标准, 拥有监督权。目前, 特许经营主要有下列几种:租赁-建设-经营 (Lease-Build-Operate, LBO) 、建设-转让-经营 (Build-Transfer-Operate, BTO) 、建设-经营-转让 (Build-Operate-Transfer, BOT) 、购买-建设-经营 (Buy-Build-Operate, BBO) 、建设-拥有-经营 (BuildOwn-Operate, BOO) 。[4]LBO是指社会组织通过与政府签订合同, 向政府交纳租金, 经营政府产权所有的基础设施, 经营所需资金自行负责, 并按照合同规定收回投资, 取得合理回报。BTO是指政府通过合同将基础设施的建设权承包给社会组织, 由社会组织负责融资建设, 但建设完毕后所有权归政府。然后, 政府再以合同的形式将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承包给社会组织, 允许其通过收费的方式获取利润。BOT是指社会组织负责建设并在合同期限内有权获取收益, 合同期限截止后将所有权转交给相关政府部门。BBO是指政府部门在已有的基础设施中撤资, 社会组织拥有所有权, 经过改造和扩建后进行经营获得收益。但是, 在政府撤资前, 已经对服务的定价和运营等作出规定。BOO指社会组织负责设施建设, 建成后拥有所有权并取得经营收益。政府只能通过定价和运营限制来实现控制。[5]比如, 法国将多种特许经营方式广泛应用于港口、电力、通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领域。

2. 使用者付费。

使用者付费是指按照“谁享用, 谁付费”的原则, 要求公共服务的使用者在进行公共服务消费时必须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对公共服务进行收费, 可以规避公共服务免费使用带来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但以下情况除外:一是服务设施边际成本非常低, 甚至等于零;二是政府所应提供的基本服务领域, 如社会保障;三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义务服务领域, 如义务教育。使用者付费更适合于效率与产出密切相关的服务领域, 通过付费能够刺激服务供应商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

3. 补贴制度。

补贴制度按照补给对象的不同分为补助制度和凭单制度。补助制度是指给生产者 (服务供给者) 的补贴, 政府通过向服务供给者给予补贴来增强其提供公共服务供给的能力。凭单制是政府围绕特定物品或服务向特定消费群体实施的补贴, 持凭单制的消费者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权, 这既可以作为福利补贴特定的消费群体, 又可以促进服务承办方之间竞争, 使其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政府通常可以向服务对象发放食品券、消费券、养老券、交易券等凭单, 来实现公共服务的委托授权。[6]

四、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的绩效管理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应当形成项目申报、立项、拨款、结项和评价全过程的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要综合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 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 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 对购买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地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它强调公共支出的责任和效率, 能够促进政府部门不断改进购买服务水平和质量。在这个绩效管理过程中, 首先要由预算单位进行项目评价, 确定绩效目标, 进而确定预算额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通过合理有效的指标体系进行事中控制;项目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定绩效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指出预算单位未达到绩效目标的指标, 并提出改进意见建议, 并以此确定最终的决算价格。具体步骤如下:

政府购买服务前期要组织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有关专家, 设立科学的评价目标和指标, 对项目预期的投入与产生效果进行评审, 确定是否列入当年预算。这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 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前提。编制预算要根据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 科学、合理地测算资金需求, 编制预算绩效计划, 列示绩效目标, 按照绩效预算的要求确定拨款预期数。财政部门审核并履行法定审批程序后, 在单位预算批复中同时批复绩效目标。

预算执行过程中, 要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来检测是否达到相应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细化绩效评价指标, 建立通用指标和专用指标两个方面的指标体系。通用指标适用于所有政府购买行为的绩效评价, 如资金到位率、目标实现率、社会满意率等。专用指标则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有针对地按照项目性质特点设置。

服务购买完毕, 要建立绩效评价公开机制和反馈机制。绩效评价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接受社会监督, 并作为以后年度编制预算和选择服务承接主体的重要参考依据。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未达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 应当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

五、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与行政机关有着天然的联系, 行政化色彩浓厚, 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手段单一, 甚至有些事业单位定位不清, 政事不分、管办不分, 缺乏市场竞争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就是建立一个能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满足机关运行服务和公共服务需要、科学合理、机制健全、治理高效的现代事业单位组织体系。当前, 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 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 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 构建高效的竞争机制、有力的监督机制, 健全的激励机制, 使事业单位实现从“养人”到“养事”的转变。政府要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 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 使事业单位与社会力量处在同一竞争平台, 切实激活事业单位内生动力和外在压力。

另外, 为促进政府采购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必须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对采购服务的方式、程序、目录、标准、预算管理、监督机制诉等问题进行详细规范。

摘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满足社会公众对多元化服务的需求, 激发服务业市场活力。但在实际操作中, 必须要从合理确定购买服务的范围、制定服务的目录和标准、创新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五个方面准确定位政府在购买服务中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35.

[2]李伟, 准确定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职责[N].中国经济时报, 2013-11-28 (6) .

[3]苏明, 贾西津, 孙洁, 韩俊魁.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J].财政研究, 2010, (1) :10~11.

[4][美]E·S·萨瓦斯, 周志忍译.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什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70.

[5]欧莉萍.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D].湖南大学, 2012.39~48.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研究 篇8

摘 要: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一种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模式,对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王浦劬认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就是政府将原来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通过直接拨款或公开招标的方式,交给有资质的社会服务机构来完成,最后根据定者或者中标者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来支付服务费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始于19世纪的美国,经过了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新公共管理浪潮中新的趋势。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早在20世纪初的上海就已推行,当时主要是集中于养老服务方面,2000年以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近年来各个省市也开始探索这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这种新的共治模式对于政府缩减规模、节约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意识等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成都市;公共服务;政府购买;社会组织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075-02

一、成都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基本情况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是国家西南区域的中心城市,也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成都市共有九个区、四个市、六个县,城市面积约为12400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1112.3万人,常住人口1404.76万人,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城市。成都市社会结构不断变迁,社会问题复杂多样,自然灾害频发,灾后建设任务艰巨,市政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成都市从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出发,积极转变思路,创新管理。近几年,政府相继出台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文件,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如《关于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的意见》、《关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建设的意见》的1号文件,锦江区制定了《规范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工作流程的意见》、青羊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实施方案》、高新区颁布了《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成都市政府积极推进这项改革,从制度、政策上予以保障。在推进这项改革过程中,成都市建立了目标考核的管理机制,在每年年初发布目标任务,年末由责任部门进行考核。从2012年起,购买服务的资金原则上不低于20%,这就保障了资金问题,使得购买服务无后顾之忧。这几年,成都市政府还积极培育能够承购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据不完全统计,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的就业培训、文化卫生、社区法务、街区养老等公益项目59个,金额在1.6亿元左右。由此可见,在实践中,成都市以群众为导向,立足人民需求,真正为人民排忧解难。

二、购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制度滞后,购买程序难规范。政策制度如财政资金支持的不同程度倾斜,就会出现区别对待的不公正问题;政策制度的宽泛,会让下级执行部门权力膨胀、工作量增加;政策制度的细致,会使得下级执行部门不能因地制宜,大展拳脚。因此政策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必须要保持它的度,才会获得良好效果。?譹?訛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但社会事务总是在不断变化中,二者是一对矛盾体。政策的滞后,就必然使得购买程序不能明确规范。在成都市购买服务的过程中,在购买程序上会遇到问题。一是购买服务对象的问题,只能向特定组织购买;二是年限问题,由于社会服务是多样且复杂的,购买不能只按照财政预算的年度分次进行。这些问题要求政策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否则不能够适应多变的购买服务。

(二)承购主体资质差,购买责任难区分。购买服务是一种两方参与共同为第三方服务的模式,参与双方都有责任。既然是购买行为,购买主体就有比较选择的权力,因此会产生竞争。按理说,承购主体的竞争会发生优胜略汰,怎会出现资质差的问题呢?事实上,在实践中往往不存在竞争。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并没有完全到位,一部分具有市场能力的单位还依附于其主管部门,行政部门还习惯性地把服务项目交付给这些单位,导致购买质量出现问题。?譺?訛同时,社会组织大都不够成熟,资质较差,而且政府事务很大一部分是面向百姓的,市场上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数量有限,数量、质量都不达标,又怎能让政府放心地选择呢?种种弱点都是政府购买的制约因素。

(三)评估机制不健全,购买行为难执行。任何管理行为都需要评估,评估机制是否健全关系到政府购买服务能否如期达到目标。然而现阶段,评估方法和评估机制都是不健全的,不确定的评估机制不仅影响购买行为,也会影响购买的服务质量。当前我国有关POSC(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体系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评估内容的确定、评估主体的选择、评估指标的遴选、评估方法的应用等方面有待完善。?譻?訛成都市目前只针对购买对象进行评估,而较少有对购买方即政府部门进行评估,评估机制是单向的。购买是双方参与的行为,双方都应负有责任,单向评估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评估方式略显单一,多以政府官员和学者作为评估主体,代表性较差,评估机制的公正与否屡受质疑。同时作为被服务的对象——人民,他们很少参与评估机制的制定,也使评估机制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四)监督管理不全面,购买风险难降低。监督管理是购买服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倘若监督流为形式,不仅会影响购买服务的质量,还会影响服务结果。在监督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监督人员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是主要问题所在。面子问题、官官相护、官商勾结,这些都会出现在监督中。就成都市而言,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其中对于购买主客体的监督十分有限,对于质量和效果的监督也模糊不清,监督体系存在缺陷,监督程序存在漏洞。

三、购买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服务机制的改革,其制度设计和运行都不成熟,存在着很多漏洞和风险。首先,国家法律体系不完备,政策制度不完整,没有可以指导整个过程的明确规范,理论研究也不深入,因而购买行为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当然,购买服务在我国是新尝试,许多方面需要在改革中完善。其次,购买双方角色模糊,政府作为购买者并没有把自己摆在购买者位置上,因为政府掌握着权力,不想放弃自己的权力,这必然导致购买的不公平、不合理。社会组织并不把购买服务单纯的看成购买行为,更多的认为是与政府合作,这种心理的存在,购买服务的质量就不言而喻了。最后,政府对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所存在的风险估计不足,对于购买服务的预期过于乐观。就算制度完整、法律健全,官商合作所存在的风险也是很高的,很难避免机会主义、官商勾结、寻租等问题。

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建议

(一)健全相关政策制度,规范购买程序。就成都市来看,2009年出台了相关文件,2011年制定了2011年到2015年的规划。如今,需要根据这几年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据此制定未来短期和长期的政策制度。政策的制定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于成果比较卓著的区县,可以总结其经验,进行借鉴和创新。对于不理想的区县,要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从制度、政策上予以解决。由于四川省是一个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要充分考虑政策的时效性、灵活性和预见性。当出现紧急情况时,要有完备的解决方案。政策制度的完善关键是购买程序的完善,如对购买服务对象和年限应明确界定,健全的购买程序会大大增加购买的公正性与成效。

(二)培育孵化优质社会组织,明确资质标准。社会组织的品质是影响购买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然而现阶段的社会组织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这与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发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时间短有关,存在问题在所难免,因此要培育和孵化优质的社会组织。首先,设置合理的准入门槛,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进来。其次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支持。政府可以对其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请相关进行专家指导,进行专业培训,帮助社会组织提升自身档次。另外,政府要严把质量关,对社会组织在资质进行审查,对不达标的要排除在购买行列之外,这样才能减小政府服务购买的风险。

(三)建立科学、公正、多元的评估体系对购买机制的健全十分必要,包括评估主体、内容、方式、标准和结果等,任何方面的不合理、不科学都会影响评估的质量。在评估主体方面,包括监察、审计、财政等政府相关部门,同时还包括第三方评估主体。通常的评估都忽略了第三方,积极的探索和引入第三方评估,有利于评估结果的公正。第三方评估包括专业评估机构和社会公众,这会使评估更客观。在购买行为中,社会公众是服务对象,他们的参与更有助于保证评估质量。在评估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评估标准操作,不仅对承购主体的资质进行评估,还要对事后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另外还要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优质的社会组织给予相应的奖励,比如延长年限、增加种类等;对于严重不合标准的,给予惩罚,如缩短限期、终止购买、取消资格等。

(四)完善监督体系,提高管理质量。监督是否能够落到实处,对购买行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现实中,很多监督都流于形式,并未起到真正的作用。监督人员大都没有认识到自己职责的重要性,更有很多监督人员和被监督人员沆瀣一气,互相勾结,因此引入第三方监督就尤为重要。为了便于第三方监督,对购买信息要完全公开,购买程序要透明公正。对于购买主体和承购主体双方的监督也同样必不可少,目前对政府的监督体系有待完善,政府购买过程要全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其标准、流程、评估机制等均要透明,便于监督。对于承购主体的社会组织,其资质、购买内容、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标准等均需一一公开,以便监督。另外,需要建立责任制,也就是一旦购买双方中出现违法、违纪的问题,要追究责任。只有将责任明确化,才能确保监督落到实处。

注 释:

①王浦劬,(美)L.M.萨拉蒙奇,等.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②李海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规制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报,2011,(05).

③刘震国,廖明,王一鸣.关于成都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调研报告[J].社团管理研究,2012,(10).

④王从虎.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法制轨道[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B02).

⑤杨柯.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困境及道路选择[J].社会经纬理论月刊,2013,(01).

上一篇:小学趣味英语课堂下一篇:朝阳县支行简介(朝阳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