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共12篇)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篇1
1 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中国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 同时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此相适应, 民众对于公共服务的质量与和内容也有了多元化的需求, 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改革来提供适应新变化的公共服务, 在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领域, 实现服务的社会化是政府推进公共服务改革的重要目标, 具体说就是通过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契约合作, 借助社会组织利用市场化手段来实现公共服务的高效与优质,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就是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标准形式, 也是政府部门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改革战略方向。因此, 进一步探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内容与策略, 对于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服务水准, 改善政府购买服务供给制度的完善, 促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 政府购买服务的理论分析
政府购买服务 (Government Purchase of Services) 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 政府同各类社会组织签订合同由各类社会组织提供由规定种类和品质的部分公共服务, 并由相关政府机构向实施服务的社会组织提供资金。作为促进政府职能在公共服务领域转变的主要举措, 政府购买服务将通常由政府相关专业部门实施公共服务转变为政府出资, 通过政府的招标条件下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自由竞争, 由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来实施公共服务, 这样就实现了通过竞争性的制度安排来提高公共服务水准。与政府采购实体物资的购买不同,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体现出了服务性、非可储存性等特征, 所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具有了其独特的特点: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福利和公共事业财政拨款项目, 如免费医疗、免费救济等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后者是政府提供给所有人群的全覆盖性服务, 具有全民性和公共性,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目标对象则是特殊受众群体, 具有特定专业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也不同于采用财政拨款形式的普通公共服务, 财政拨款主要面向固定的业务单元, 服务进度按照拨款预算计划而实施,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则主要针对设定的公共服务领域, 采取招标竞争方式与服务提供商签订服务合同, 以服务实施的效果而不是业务单元作为考量的根本。
社会组织 (social organization) 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服务供给商, 这类机构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组织之外的社会团体、组织或民间协会, 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企业共同形成了社会体系的三个主要部分。随着社会改革的全面深化, 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近年来逐渐涌现出来。从各国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 各种社会组织提供了大部分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各类社会组织在美国提供了所有就业公共服务中56%的服务项目、所有训练服务公共服务中48%的服务项目, 所有保健公共服务中48%的服务项目。志愿社团或其他社会组织在德国提供了所有助残公共服务中90%的服务项目、所有家庭服务公共服务中70%的服务项目, 社会组织成为了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力量。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核心是一种契约关系, 也就是政府作为出资方进行竞标委托, 由社会组织中标后签订合同, 根据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评价而后付款的新型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本质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也一种服务外包的形式, 政府将原有的业务领域的项目外包给社会机构来实施。从类别上看,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通常根据服务供给商 (社会组织) 和服务需求商 (政府部门) 的独立性和竞争性来区别, 分为独立型竞争购买、独立型非竞争购买、依赖型竞争购买、依赖型非竞争购买四种模式类型。
3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
对于处在社会经济领域不算变革中的中国来说, 在政府购买服务这个重要方面需要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近年来很多地区逐渐在社会服务领域推广使用了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如政府购买城市环卫、社区卫生服务、助残服务、就业服务等等, 这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影响, 同时也促进了政府服务职能的提升, 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发展, 这不仅有力于化解社会服务领域中的困难, 更为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新样本。
上海市在购买服务中通过实践摸索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的总体思路, 以及合同化管理、合同式服务的可持续性运作规则, 通过市场化竞争手段政府将特定的公共服务委托给各类社会机构来实施, 由政府购买服务, 社会组织实施公共服务职能。上海市政府在2004年在财政预算中正式列支了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费用, 建立了政府购买社区就业服务补贴制度。上海市民政局等六部门于2005年又出台了《关于全面落实2005年市政府养老服务实施项目, 进一步推进本市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完善了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政策内容, 包括增加社区助老补贴范围、细化社区助老服务补贴、对居家养老补贴对象进行等级评价等内容, 这些措施促进了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市中关村社区于2006年至2008年先后成立了中关村企业联合会、中关村地区社会工作协会和中关村文化建设联合会, 通过通过不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新模式, 形成了一套社区服务社会化的工作模式。北京市宣武区牛街社区, 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为辖区内高龄老人、在册的孤寡老人、建国前入党的困难老党员、生活不能自理且享受低保的老人等六大类困难老人, 每月提供不同的养老服务补贴,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社会组织来对这些老人进行养老服务。
无锡市政府在政府购买服务中通过逐步摸索和完善, 形成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新机制, 该机制以服务市民为重点, 以市民满意为准则,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水平。无锡市于2005年底首先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试点政府购买服务。2006年无锡市财政部门出台了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政府文件, 该文件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试点项目领域, 具体包括:环卫清扫、社区养老服务、道路绿化养护、社区文化活动等若干项目。
4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领域现存问题
在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仍然属于初始阶段, 长期以来由政府对于社会公共服务的大包大揽向政府向社会机构购买公共服务这一市场化方向转化, 无论对于政府还是对于社会组织来说都有不适应的地方, 在制度层面以及操作层面都有许多不足之处,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相关法规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政府采购范围中还未纳入公共服务, 这就使得在制度层面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相比之下, 香港有专门的《受资助非政府组织福利机构的采购程序》、《受资助非政府福利机构的存管理》、等法律制度, 完善的法律制度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而在我国与此相关的法律只有《政府采购法》, 但是在具体的采购清单中, 法律条文只将政府自身提供的必要公共服务列入了采购清单, 而没有将更为广阔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内容列入采购范围, 也未授予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供应商的合规资质, 所以在制度层面必须改进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相应财政制度体系规定以保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法律的应用范畴。
4.2 公共服务购买范围及数量偏小
目前公共服务购买无论从数量还是范围上都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首先在购买公共服务的总量上还很小, 在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由于都还是处于摸索初始时期, 由于民众普遍认为公共服务应当由政府来提供, 不放心、不接受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 原来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转交由社会机构来实施, 相关政府部门由于业务外包自身收入降低也就不具有积极性, 这就造成从总量上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已经在很多范围内施行, 但在购买范围上仍然局限在特定的范围内, 集中在养老、社区服务, 就业等领域, 许多领域还由政府大包大揽, 未对社会组织开放进入。
4.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流程有待规范
西方国家在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会对外公布相关预算, 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合格的社会组织获得相关的服务合同, 并按照合同内容的要求提供服务, 政府根据合同要求对社会组织的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后付款。由于目前公众很难获知相关政府部门政府的政府采购资金预算, 因而民非机构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需求并不清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所采用的方式应当是通过政府采购的途径进行购买, 这种采购通常要以开放式竞标的方式进行, 在操作层面由于多种因素, 部分政府部门在购买公共服务时并不是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中所要求的方式操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监管流程上也不够规范, 多是以政府内部监督为主, 相关政府部门在现行的条件下依然拥有对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定价和服务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权力, 这样在缺乏独立监督方的情况下很容易有寻租行为产生。
4.4 政策协调有待加强
目前政府各部门在职能的划分上仍存在职责不清晰的现象, 这就导致公共服务目标及资金使用上不同程度存在着交叉的现象, 这种交叉现象又会形成多头管理的问题, 多头管理在具体操作中会降低公共服务的实际效率。社会组织在我国是新生事物, 在社会还未放开的情况下其发展和生存具有一定的困难, 而在目前政策下缺少政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专项资助,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服务提供商主要有两类:收益性社会机构和非收益性社会机构, 收益性社会机构可以通过运营收益来保证机构自身的持续发展, 而非收益性社会机构由于非盈利性的本质很难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目前政府的政策还没有对社会组织可持续性生存的战略规划以及扶助性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资助, 这种情况下政府就有必要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 以保证社会组织的发展。
5 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建议
5.1 推进购买模式转变
由政府内部提供服务向外包契约合同式公共服务管理的变革, 外包契约合同制是一种将政府专营制度与市场竞争制度功能相结合的制度安排, 这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政府职能实现手段。相关政府部门通过合同竞标的方式, 将公共服务项目由社会组织来实施, 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具体实施条件、双方责任以及资金支付等项目均在合同中有详细的规定。在合同化购买管理框架下, 以公开公平竞标作为服务购买的一般原则, 明确合同双方主体, 对于服务购买项目要有确定的目标, 但这种采购方式在现阶段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践还较少。面对民众对于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 以及政府服务职能变革的趋势, 相关政府部门应逐步健全公共服务购买机制, 积极促进契约合同式公共服务购买模式的开展。
5.2 促进社会组织发育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本质上是政府通过合同化模式将公共服务进行外包,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社会机构可以进入服务供给市场, 通过合同竞标的方式来实现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提高服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是扩大竞争条件的重要前提, 所以促进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是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 要向使得社会组织获得长足的发展前提是开放社会组织, 即社会团体可以依法注册成立, 其次是通过相关法规来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成长, 形成有积极有序的社会组织行业。在政策方面政府对社会组织要给予一定的支持, 设立能力发展和专项基金, 支持非营利组织能力的发展, 同时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选择和培育应该坚持适度原则。
5.3 规范公共服务购买流程
规范公共服务购买流程首先要透明购买公共服务的预算, 政府要通过向社会公布购买公共服务预算的具体内容, 提高采购资金预算的透明程度。《政府采购法》中虽然对于采购中使用哪一种招标方式都有明确的要求, 同时也规范了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 但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公共服务的内容和特点制定购买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来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整个流程。
5.4 健全购买公共服务监督机制
健全高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是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力监督。在总结我国目前各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经验基础上, 要从制度层面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 这是政府提升购买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步骤。首先要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 第三方监督包括:社会公众监督、媒体监督、外部专家监督等。完善政府内部监督也是重要领域, 一方面是政府资金管理部门对于购买公共服务合同的资金监督;另一方面是购买公共服务的部门以及外部监管机构对社会组织实施服务质量的绩效监督。随着内部监督机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管机制的逐步完善,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才会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浦劬, 莱斯特.M.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顾平安.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合同管理[J].理论研究, 2008, (18) .
[3]贾西津.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终期报告[R].中国社会组织网, 2009.
[4]韩俊魁.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比较[J].经济体制社会比较, 2009, (6) .
[5]杨宝.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的中外比较及启示[J].甘肃理论学刊, 2011, (1) .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篇2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是指政府部门摒弃传统的对公共服务项目包揽一切、包办一切的做法,通过政府财政,以公开招标的形式,择优录取民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由其中的社会工作者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机构、家庭、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以更好地完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事项,并由政府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从而实现政府财政效力最大化。
中国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基本动机
1、传统的政府对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与市场经济下公共服务多元化之间的矛盾.计划经济下,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上扮演着提供者和生产者的模式,承担着全部政治经济社会职能。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民生保障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这就使得政府不仅要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更要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对政府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复杂性的新特点,这就与政府以往采取一元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产生了内在的矛盾,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政府工作人员处理公共管理事务越发应接不暇、社会公众对其表现越发不满,实际上是这一矛盾的具体表现。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需求与政府管理之间的这一矛盾,把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提高社会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要求提上了日程,成为政府探求新的公共治理模式的内在动机。
2、日益重要的公共服务责任与有限的行政资源之间的矛盾 虽然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和高质量,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政府财政能力(尤其是地方政府)相对匮乏。例如,随着中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发展速度快,庞大的老龄人口对社区养老服务提出了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政府直接提供养老服务的方式不仅不能满足社会老年人的需求,还会造成庞大的财政支出,加重政府的负担。近年来,地方政府面临的考核日益严格,地方政府任务趋于繁重,而各镇街开展社区建设活动所需的资金主要靠地方有限的财力解决。社会发展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形成的政府的日趋重要的公共服务责任,与有限的政府人力、物力、财力等行政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形成了政府转变公共服务方式和条件的刚性约束,使得政府积极寻求适切的解决办法。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则 是各地政府寻求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
3、严格的政府考核与有限的地方政府财力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应新时代的社区服务刚性需求,对各地方政府制定类目众多的社会工作服务考核指标,面临着日益严格的考核标准,地方政府任务趋于繁重。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工作服务刚性需求和政府严格考核指标的双重压力下,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却跟不上社区建设方面投入的需要。上级主管部门配置的专项资金往往只能满足服务项目的开办,而不能满足长远服务项目的运作需要。在这种上一级公共财政与职能部门支持“缺位”的情况向,地方基层政府必须自己寻求有效途径,解决承担和完成考核任务与自身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正是有效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
关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功能,赵一红(2012)认为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使政府职能社会化、使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使整个社会在和谐与稳定中发展三个方面。
已有研宄对我国内地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现状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模式。陈少强、宋斌文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初步研宄》一文中得出与代曦的《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模式选择》一文中相近的结论,认为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有两类模式,即购买就业岗位和购买服务项目。
第二、关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形式。陈少强、宋斌文(2008)和赵一红(2012)一致指出,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形式分为三种,它们分别是竞争性购买、非竞争性购买即公有私营、形式性购买即依赖性购买。代曦(2011)认为在购买社工服务的实践中形成了三种项目购买方式,分别为竞争性购买、谈判购买和协议委托方式。其中竞争性购买指政府通过公共媒体发布项目购买信息,符合要求的社会组织自行参与竞争;谈判购买指政府通过与多家服务提供方进行谈判从中确定由谁提供服务;协议委托指政府与唯一的服务提供方协商并购买其服务。第三、关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资金来源。陈少强、宋斌文(2008)认为它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类。其中源于税收收入的资金是列入财政预算的,非税收收入主要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彩票公益金收入。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优势分析
1、政府层面
有利于体制改革。《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的意见》(穗字[2011]14 号)文件,明确表示街道要以“三中心一队”为建设的基础,这表明着依托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服务的以社工机构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力量开始参与我国社会服务,为我国社会服务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社会组织层面
有了生存的平台。我国社工专业的设立始于1988年北京大学,在这20多年间社工专业发展缓慢,在这20多年间社工专业并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大众的认可,甚至被未被认识,同时社工机构作为非营利机构,绝大多数的社工机构并没有经费和资源在社会中生存,社工服务并没有生存的环境。而随着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推广和开放,以社工机构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开始承接社会服务,社工机构得到政府购买服务的经费进行独立的运营,为社工机构和社工专业的生存提供了平台。
3、社区居民个人层面
有助于获得服务和资源。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我国居民生活的满意度却不断下降。我国地区发展越来越不平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多。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出现,有利于为居民传达政府信息,利用政府资源资金为社区居民服务,如链接资源为一些需要的居民获得政府低保资源。有利于为居民链接各种社会资源,如通过各种基金会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帮助、经济支持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可以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以及社区资源,再通过资源的调配使得居民获得资源和服务。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社工机构进行项目运作”是我国社会公共服务民营化、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非常有益探索,虽然其带来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种模式的运行和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
1、政府的困境
(1)政府经验不足,责任较为模糊
政府对于整个购买服务运作过程中,需要设置多少个社工服务岗位?社区必须购买哪些社工服务、不需要购买哪些服务?社工服务的成本是多少?购买社工服务应该达到怎么样的效果?对于这些问题,街道办事处缺乏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政府对这方面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规范指导。由此表明,政府作为社工服务的购买方还是缺乏充分的知识准备。
(2)购买程序规范程度较低,合作过程随意性较大
在国内普遍实践来看,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购买程序仍然不够规范。由于公开不足、竞争不足导致政府直接指派机构提供服务的情况并不罕见。有些社会组织跟政府之间的关系未完全独立,有些组织甚至是接到特定购买任务以后才专门成立的,这种购买服务的“内部化”操作,使政府购买服务流于形式。目前,全国关于规范这方面操作的指导性法律法规仍未出台,另外由于地区社会发展的差异,地方出台的相关措施、办法不能普遍在全国推行,地方局限性明显。关于指导政府制定购买服务的细目、服务质量量化标准、服务价格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国内仍然是空白的,这必然导致购买程序的随意性,容易滋生政府贪污腐败。
(3)服务评价和监督体系缺失,服务成本难以控制
全国的实践中,政府在与社工组织签订合同后,由于政府有关 部门的工作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缺乏、社工组织行业规范未完善、社会舆论监督行为未能常态化,往往难以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有效评价和监督,具体表现如下:①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就承接社工组织每年的资金使用情况制定开展专项经费审计制度。②社工组织自行募捐或者通过服务收费以减少营运成本的情况偶有发生,政府在规范社工组织收费行为的方面没有制定相关规则、指引,监管力度不足。③除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开展中期、末期评估的办法外,基层政府作为服务购买方没有建立对社工组织的日常监管制度,不能及时纠正社工服务中的不足,导致发现问题的滞后性,降低购买社工服务的效率。④评估执行主体专业能力参差,在某些地方的评估实践中还存在“外行领导内行”现象,使得评估方式的公信力在业界存在争议。
2、社会工作机构的困境
(1)公众对社工的认知度不高,缺乏信赖感
社工作为中国的一种新兴职业,在普罗大众之间的知晓度并不高。传统上,中国公众在社会服务的供给上对政府的赖度较高,也习惯于由 政府对社区服务的一元管理和供给模式。当社会组织开始介入社区服务时,公众往往因不了解而拒绝社工提供服务 2)社工组织人才缺乏、管理架构不完善
目前虽然登记成立的社工组织越来越多,但社工组织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竞争投标不足的弊端。同时,社工组织在承接服务过程中存在“圈地盘”现象,出现一个机构多次中标的局面,而有些机构竞标成功后社工人力资源不足,因此往往忙于后面的工作,服务水平又跟不上,导致社会大众对社工服务质量产生怀疑,从而陷入社工组织经济效益上升但社会效益下降的尴尬境地,影响到社会工作的整体发展。某些机构盲目发展导致人力资源、机构管理等方面跟不上服务需求,在中期评估中被评定为“及格”的边缘,造成在业界的声誉受损,导致丧失了以后再参加同类项目招投标的主动权。
(3)专业社工组织在政府管理模式下运作的“水土不服” 在现实操作中,社工组织在承接服务的过程中面对政府部门的“多头管理”常常无所适从。街道、民政、妇联、义工、社协、居民对社工组织的要求不一,常常导致社会工作者无所适从。到底该先满足哪一方面的要求?从专业社工理念出发,肯定是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先。但政府作为购买方,对社工组织提供服务仍存在行政管理的惯性思维,对其的考核往往容易偏向政绩化,与社会大众真正需求有偏差。而且由于政府下派的任务往往根据上级部门的中心任务变化而变化,而社工组织在承接任务时往往违背了其专业服务的规范性、长远性的要求。有关学者担忧,社工组织在于政府的广泛合作中会导致其特殊作用或者功能会被削弱或丧失。特别是其作为社区建设者和表达社区和弱势群体的需求的桥梁作用。同时社工组织在承接政府服务项目的合作过程中,要避免内部人员官僚化的现象产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社工组织就会丧失灵活性和创新能力,无法代表其服务对象的诉求。再有,由于国内社工组织的发展历程较短,发育尚不成熟,故即使是相对独立的社工组织,还没有足够的实例和地位与政府处于平等的谈判和协商的位置上。在服务项目的谈判过程中,社会组织常常处于被动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社工组织提供专业服务的积极性。社会公众的互动不足受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思维影响,社会公众在公共服务供给上极度依赖政府,认为政府作为“父母官”,包揽民生大少事务理所当然。在推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机制下,现阶段社会公众的素质和意识仍没有跟上,对于社会公益性服务活动的参与不足,往往处于“政府唱戏、群众看戏”的状况。然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最终受益的是社会公众,最有发言权的也应该是社会公众。专家指出“如果政府在厨房里干得热火朝天,民众却在一旁感觉不对口味,社会就难以正常运转”。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是一个政府引导与出资、社会组织运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委托——合作——参与”制度结构体系,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必不可少。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对策探讨
在我国,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是一个成长中的实践,这就意味着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起步阶段,肯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完善之处,需要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找到应对之策,促进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实践的向前发展,使实践收到应有的效果,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进社会福祉。1.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实现优胜劣汰。
政府应当实行公平、公开、透明招标,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来挑选资质较好的社工机构、购买其服务,让各社工机构在自由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最终使民众得到最好的社工服务,实现同等条件下社会福祉的最大化。
2.调整税收政策,简化资金审批程序。
政府应当根据民办社工机构的非营利特征、社会公益特征制定针对此类社会组织的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同时,应当简化向民办社工机构拨付服务经费时的资金审批程序,按照合同规定及时给付服务费用,以保证所购买的社工服务具有可持续性。3.合理制定评估指标,健全评估机制。
针对现有的对政府所购买的社工服务的评估指标过高、不切实际的问题,政府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实践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同时,建设一支更加具有公信度的服务评估团队,完善评估机制。
4.摒弃半购买形式,放权于社工机构。
政府应当进一步转变关于自身权力的理念,积极培育社会组织,鼓励社工机构的发展,信任社工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提升社会和谐度的潜质,对社工机构进一步放权,摒弃不科学的、不合理的服务购买形式。5加大服务宣传,提升知晓度和参与度。
社工机构应当更加注重对服务的宣传,关注服务对象的覆盖率和居民平等享有服务的权利,在注重服务的参与人次的同时,认识到应当让更多的还没参与过服务的居民参与到服务中来。尤其是在服务幵展的初期,更加要改进服务宣传方式、加大宣传频率,提升服务的知晓度与参与度,让居民平等地享有社工服务。6.提高服务可及性,关注服务对象发展。
提供社工服务的服务点的地理位置影响着社工服务的可及性,应当积极倡导“十分钟生活圈”的建设,在较大的街道或者镇购买社区级的社工服务项目,提
高社工服务的可及性,使更多人受惠。同时,在提供服务时,社工机构应当加大对服务对象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关注,注重对服务对象健康人格的引导和塑造,以助人自助的理念为指导幵展服务。而非仅仅肴到服务幵展的次数是否到达政府规定的数量指标,应当把尽心做好社工服务、积极促进服务对象的发展。7.明晰服务操作指引,共享督导培训。
一方面,政府应当尽快出台有关社工服务的科学的具体操作指引,规范社工机构的服务操作与行为,提升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政府、社工机构、社工协会等应当积极促进共享式社工督导与培训系统的建立,实现社工培训与督导的规范化,共享督导培训资源,节约督导培训成本。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现状研究 篇3
摘要:本文通过对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还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专业规范的评估机制、有效的供给市场竞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快法制建设,适时启动地方立法;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提高监督能力;完善评估机制建设,提高评估公信力度;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培育服务购买市场等措施。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现状
一、前言
公共服务,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当前我国政府对公共服务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作为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之一,公共体育服务将面临新的发展要求。公共体育服务是个系统工程,分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和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包括:体育活动体系、体育组织体系、体育场地设施体系、体育信息体系、体育指导体系、体育资金体系、体育政策法规体系、体育监督反馈体系、体育绩效评价体系等。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指政府为了履行服务社会公众的职责,通过政府财政向各类社会体育服务机构支付费用,用以购买其以契约方式提供的、由政府界定种类和品质的全部或部分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一种“政府出资、定向购买、契约管理、评估兑现”的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
二、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群众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旺盛,需要各级政府免费提供更多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服务内容。但是,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能力有限,无法在短期内增加更多的体育服务内容。基于运营成本、人员配备、场地条件等因素的考虑,政府无法保证免费开放室内场馆、健身指导与咨询、体质测试和健身讲座。不能充分满足群众公共体育需求。增加公共服务项目,需要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在体育系统内部,公共体育服务提供组织多为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因资金有限,难以在短期内增加收入,这也成为无法充分满足群众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原因之一。
(二)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对象有限
由于体育公共服务由政府一家来提供,而政府包办式的供给能力又非常有限,这必然也会导致能够享受到政府公共体服务的供给对象也是有限的。据有关研究显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口现象突出,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数不足 1/3000,尽管公共体育部门一直在大量投入人、财、物来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然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体育需求期望仍有较大差距,要求“增加锻炼场地设施”、“开放体育场馆”、“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增加体育活动经费支持”等的声音日益强烈,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分配不对称,使得地方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能力受到约束,很多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人们还很难获得体育公共服务的裨益,体育主管部门实际上更注重“金牌战略”,对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重视不够,用大量的竞技体育投入代替了实惠公众的基本体育公共服务。
(三)缺乏有效的供给市场竞争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组织得到空前发展,社会组织的发展与之相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其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落后于市场组织,致使我国政府在推行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缺乏强有力度的供给市场竞争。据调查发现,政府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完成的服务项目仅占总数的1/3,绝大部分都是采用定向委托和协商相结合的方式。以上现象充分反映出政府在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面临承接主体竞争不足的尴尬局面,供给竞争的缺乏将严重影响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三、政府购买公共体育对策
(一)加强国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舆论宣传工作
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是为广大群众身心健康谋福利一项民生工程,各地区创建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和手机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公共体育服务建设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动员全社会支持参与建设。采用专栏讲座、公益广告电视访谈等形式,推广传播科学健身相关知识,建立公共体育服务数字信息平台,探索建立集体质测定、健身指导、项目推广于一体的科学健身信息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各地方体育局及地方体育局工作人员要具备与媒体和舆论打交道的能力,正确认识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宣传舆论的重要性,加强与媒体沟通协调,力争更多的地方媒体增加宣传公共体育服务信息的频次,在省、市体育局政府网站登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题信息和新闻报道,在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开辟关于体育健身和健康的专题、专栏、广泛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在电视媒体上播放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的专家宣讲和领导讲话,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建设的宣传引导工作。提高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和全民健身的知晓率、参与率,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养成爱健身、会健身、坚持健身的文明生活习惯。
(二)以多元协同为保障强化监督机制
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效果如何,完全在于以多元协同为保障的独立性、专业性、多元化监督机制,而监督则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部分。外部监督,一方面要成立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特点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另一方面要建立专家评估机制,通过专家对体育社会组织的资质、能力、完成效果等方面进行专业评估,对于评估不合格的项目要及时纠正,并按照契约合同追究相关责任,充分利用公众媒体监督,通过公众调查、公开听证、代表协商等方式,监督政府购买的流程以及体育公共服务项目的效果,将公众的意见和需求表达作为改进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依据;内部监督,要通过监察、财政、人事、审计、采购中心等部门监督政府购买流程和资金的使用效率,而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也要从买人的服务效果及质量层面实施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与监察。
(三)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政府在推进体育公共服务购买中,要树立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充分发动民众的力量,根据民众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以自下而上的民间力量来推动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信息公开的内容要全面,不仅涉及公共服务购买的程序、服务质量标准,而且还要涉及到社会组织遴选的程序与资质条件、资金预算及使用情况,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周爱光.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审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科学,2012(05):64-70.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风险及其防范 篇4
收录日期:2013年9月9日
李克强2013年7月31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成为会议重点内容。会议表示:“要放开市场准入, 释放改革红利, 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 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这为转变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方式明确了方向, 也给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从上世纪中期以来, 作为全球公共治理变革的核心, 已经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实践。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先后掀起了政府改革浪潮, 在这场改革中, 以公共服务购买取代传统的公共服务垄断供给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 十多年来, 这一制度发展迅速, 上海、无锡等多个城市将其视为“十一五”期间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加以大力推进。这一大势所趋的政府治理方式转型需科学规划, 明辨具体路径, 以免在实践中出现南辕北辙的走形。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意义
所谓公共服务购买, 就是把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部分社会服务, 通过合同出租、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转交给私营公司、非政府组织或者其他社会法人团体, 由这些团体按照合同要求和“成本-效益”最优方式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则承担财政资金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考评的责任。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急剧转型期, 推进这一政府治理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前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这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管制型政府的一个新概念, 它是一个以公共利益为目标, 以公众的客观需求为尺度, 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 关键是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 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政府受自身财力与能力的限制, 决定了社会公共需求的不断增加与政府有限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矛盾, 其深层次原因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缺乏和不足。政府只有通过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 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而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 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二)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一般而言,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通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两个渠道进行, 社会组织以其专业性、公开性、竞争性等特点有着政府以及作为其延伸的企事业单位或组织所不具备的优势。他们是公共服务的专业生产者, 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同时由于他们身处市场之中, 对于社会公众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保持畅通的信息渠道。为了市场竞争的需要, 他们会使专业技术始终保持一定的领先优势。此外, 社会等组织所提供的服务一般都有多种类型和模式, 这种多样化、差异化的公共服务, 满足了现代社会公众的多元化需求, 这些政府自身是难以做到的。美国民营化大师萨瓦斯认为:政府服务通常成本高而质量差, 其原因并不是政府部门雇员的素质比私营部门雇员差。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公营还是私营, 而在于垄断还是竞争。在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方面, 竞争往往优于垄断, 而大多数政府活动又毫无疑问以垄断的方式组织和运营。所以, 从现代社会治理的角度,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社会组织的建设性参与不可或缺。
(三)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助于公共财政效力最大化。
美国学者希尔克概括总结了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丹麦等国的100多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独立研究成果, 所覆盖的公共服务范围包括军事基地的辅助服务、财产评估、疗养院的运营、道路养护、拖车服务、邮政服务、林地管理、天气预报等,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 通过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 可以实现从20%到50%不等的成本节约。而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具有垄断性、官僚主义、效率低下等缺陷, 政府包办各种公共服务往往事倍功半, 在公共财政支出激增的同时仍然很难提供让公众满意的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可以利用市场竞争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为公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使有限的公共财政资金效力最大化, 提高公共财政使用效率。
二、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风险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在我国已经运行十多年, 但是这项制度在运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风险, 成为制约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发展的瓶颈。
(一) 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意识淡薄。
受传统管制型治理方式的影响, 政府缺乏现代公共服务理念, 政府既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又是公共服务的生产者, 公共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明显落后于公众的现实需求。同时, 政府对公共服务投入的增长速度落后于总体财政支出增长速度, 政府部门购买公共服务相当一部分属于走形式, 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看成是政府向社会甩包袱的“好”方法, 将人民意见大、提供有难度的公共服务向社会一推了之, 造成公众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服务。
(二) 公共服务购买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
我国自引入公共服务购买制度以来, 在购买实践发展的同时, 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文件指导购买工作。2002年卫生部等《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意见的通知》指出, 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 可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 较早在中央层面上提倡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2005年无锡市出台《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指导意见 (试行) 》, 这是首部指导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地方性政策;2006年《财政部关于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上直接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到2009年底, 数十个地方政府出台了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指导意见或实施办法。这些政策虽然有所创新, 但一般都是针对某个领域的公共服务购买, 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一种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模式, 要求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 以实现在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市场机制能有效运行, 营利和非营利组织的利益得到保障, 从而促使他们有生产高质量公共服务的内在动力。
(三) 公共服务购买竞争性不足。
实践中尽管这一制度发展迅速, 但它却没有完全遵循其倡导者所提倡的“竞争”路线, 相反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 公共管理学上称之为政府购买服务行为“内部化”亦或“非竞争性购买”, 意指政府购买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事先是沟通好的, 并不是一个充分的市场竞争关系, 存在机会主义、低效、供应商垄断等种种风险, 因而导致寻租行为时常发生, 阻碍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或许正如斯莱克所指出的,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像是出于对经济理性的信仰, 而更像一种象征性的政治行为, 它并不追求竞争和低成本, 而只用来“表明政府已经从直接的公共服务提供中解脱了出来, 它并不侵占私人市场, 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有效”。
(四) 监管评价体系缺失。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主要包括:一是购买公共服务的效率评价, 即投入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能否购买到最大量、最优质的服务;二是购买公共服务的效果评价, 即公众对政府购买服务的满意度如何。在实际操作中, 一方面由于一些公共服务的质量量化困难以及成本与价格难以计算;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政府在评估承包方服务时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行政方法, 如不定期检查等, 因此还没有形成一套可以保证服务质量和对所购买的服务进行有效监督和科学评估的办法。同时, 缺少独立的第三方监督管理机制。公共服务领域的资金回报率的确定、成本的核算、价格的确定、服务质量的标准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经营者与监督管理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需要独立的监督机构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保证竞争的公正性。
三、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风险防范
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风险, 政府应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 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全面的信息公开制度, 建立多元监督评价体系是防范上述风险的必要路径选择。
(一) 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首先要解决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履行服务职责上的观念转变, 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一是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二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必须转变。要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由政府“直接提供、直接管理”变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施监管”。将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制定发展规划、确定服务标准、加强监督管理、了解群众需求等方面;三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要重视支出效益。要使政府投入逐步从消耗性投入转向效益性投入, 优化支出结构, 使政府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公共服务。
(二) 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 具体完善的法律规范是行动的基础。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首先要改变这一购买制度无法可依的局面,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 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只有在法律上确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这一制度才可能在现实中持续发展。实践中可以通过修订《政府采购法》来实现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其中的目的, 根据公共服务性质在法律上确定哪些适于购买, 以及购买程序、监督机制、绩效评估、纠纷解决机制等;同时, 在法律上明确作为服务对象的公民的监督权、投诉权, 避免该机制偏离其原本目标, 甚至出现腐败。
(三) 建立全面的信息公开制度。
当前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购买的实践中普遍存在“竞争性不足”的现象, 导致购买服务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要克服这一困境, 必须公开购买服务的信息, 建立全面的信息公开制度。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除了涉及公众切身利益, 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 它使用的是公共财政资金, 因此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信息, 都应纳入政府信息的范畴并适用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公开的信息应当包括:购买前的决策依据、预算资金和审批程序, 公共服务目录;购买中的招投标程序, 购买合同的主体资质和合同文本;购买后的合同履行、监督评估等。这些信息应当由政府依职权或依公众申请向社会公开, 成为公众知政、参政、监督政府权力的有力保障。
(四) 建立多元监督评价体系。
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有效监管和评价, 是改进和加强政府管理职能的坚实基础, 是顺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体制改革的重要路径。为保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恰当实现, 在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过程中, 要进行跟踪评估, 建立服务项目的动态监管办法, 因此必须建立多元监督评价体系。
监督应当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首先要建立独立、专业、多元化的外部监督机制。外部监督包括几个层面:第一, 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 如会计师事务所、法律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专业调查公司等机构。这些机构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督具有两方面优势:一是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技术性更强、更客观中立;二是它们拥有专业人才, 更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第二, 社会公众监督。社会公众是公共服务的直接受益者, 作为利害相关的公共服务享受者, 其最能表达和评估公共服务质量的好坏。在公共服务提供的环节上, 公众必然形成满意度高低的感想, 形成直观和可靠的评判。因此, 政府不仅要直接监管公共服务的全过程, 而且还要引导社会公众尤其是服务对象对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监管, 通过社会监督确保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落到实处。第三, 媒体监督。媒体监督是社会公众监督的一个平台与渠道, 应该在法律上保障媒体监督的地位。在内部监督方面, 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财政部门对财政购买资金使用的监督;二是购买服务的部门对服务的质量、数量的监督。
摘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制度创新, 自20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中国, 逐渐成为我国部分地区政府改革思路之一。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 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有助于公共财政效力最大化。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在运作中也面临一些风险: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意识淡薄、公共服务购买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公共服务购买竞争性不足、监管评价体系缺失等, 都将成为制约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 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 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全面的信息公开制度, 建立多元监督评价体系是当下防范风险比较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防范
参考文献
[1]周正.发达国家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及其借鉴与启示[J].西部财会, 2008.5.
[2]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
[3][美]ES·萨瓦斯著, 周志忍等译.民营化与公私部门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4]万军.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共治理变革之道[J].新视野, 2009.6.
[5]周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行政管理, 2010.6.
[6]avid M.Van Slyke.The Mythology of Privatization in Contractingf or Social Service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3.63.3.
[7]葛晓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3.5.
政府购买服务范本 篇5
目录
第一条 定义和解释 2 第二条 合同构成及适用顺序 4 第三条 服务项目及服务范围、期限 5 第四条 项目所需的审批手续及落实责任 7 第五条 甲方负责提供的合同实施条件 7 第六条 项目投资计划与融资方案 7 第七条 合同价款及资金支付 8 第八条 服务质量及保障措施 10 第九条 项目交付 11 第十条 甲方的陈述和保证 11 第十一条 乙方的陈述和保证 12 第十二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3 第十三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4 第十四条 指定人员及联系人 15 第十五条 权利保证和权利归属 16 第十六条 转让和分包 16 第十七条 保密 17 第十八条 不可抗力 17 第十九条 违约责任 18
第二十条 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 19 第二十一条 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20 第二十二条 其他约定 21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刘兴华 住所:农安镇宝安路建设大厦 邮编:130200 联系人:张亚平电话:043183265755 传真:043183265755 邮箱:jsj868822@163.com 乙方:农安县房地产经营开发总公司 法定代表人:周咏 住所:农安镇德彪街27号 邮编:130200 联系人:马福东 电话:043183236306 传真:043183236306 邮箱:641279809@qq.com 鉴于: 1.为了推进农安县棚户区改造项目,农安县政府拟实施吉林省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二期建设项目—农安县。该项目已纳入2015年棚户区改造规划,经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批(吉建保[2015]7号及吉建保[2015]10号);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农安县政府已制《农安县人民政府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农府发[2015]7号)及《农安县统购商品房用于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工作实施方案》(农府发[2015]8号),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性目录,将政府购买服务纳入目录范畴。
3.农安县政府决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该项目,为公众提供棚户区改造服务,该“政府购买服务”事项已经农府发[2015]7号文件审批; 4.农安县政府以政府采购服务授权书授权农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作为本合同项下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
5.农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过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确定农安县房地产经营开发总公司作为本合同项下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采购程序和资质要求。乙方愿意向甲方提供本合同约定的各项服务。
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就本项目达成本合同。第一条 定义和解释
(一)定义
1、甲方:即购买主体,指农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该机构代表农安县政府依据本合同购买乙方的服务,甲方的合法继承人和允许的受让人视同甲方。
2、甲方指定代表:指依据本合同第十四条规定,由甲方不时指定的代表甲方行使本合同规定的各项权利并接受乙方通知的全权代表。
3、乙方:即承接主体,指提供服务项目的一方,本合同指农安县房地产经营开发总公司,该公司依法设立,在农安镇德彪街27号注册,营业执照编号为***,法定代表人为周咏。乙方的合法继承人和允许的受让人视同乙方。
4、乙方指定代表:指依据本合同第十四条规定,由乙方不时指定的代表乙方行使本合同规定的各项权利并接受甲方通知的全权代表。
5、贷款银行:指与乙方签订贷款合同、为本项目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具体指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
6、融资合同:指乙方与贷款银行签署的为履行本合同规定义务而获得贷款银行融资的相关合同。
7、第三方:指甲乙双方以外的任何自然人、法人、机构、组织、单位、实体等。
8、本项目:指吉林省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二期建设项目—农安县。
9、项目交付日:指本合同规定的,由于项目完成、终止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乙方向甲方移交各种服务事项的管理权及相关财务的所有权的特定日期。
10、服务:指甲方依据本合同第3.1条规定从乙方购买的各项服务。
11、书面形式:指有形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包括合同文件、信件、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
12、一日:指一个工作日。
13、“中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本合同之目的,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
14、“元”:指人民币元。
(二)解释
除非本合同另有说明,下述词语在本合同中应适用本条规定的释义:
1、“一方”或“各方”指本合同的一方或各方。本合同的各方均包括其各自的继任者和获准的受让人;
2、“资产”包括现有和将来的任何类别的财产、收入及权益;
3、“修订”包括补充、更新、替换或重新制订(“被修订”应作相应解释)。第二条 合同构成及适用顺序
(一)本合同由下述文件构成:
1、本合同及其各项修订文件;
2、本合同附件;
3、成交通知书、协议、招标、投标文件(含澄清文件);
(二)任何关于本合同内容的争议应按照下述顺序适用本合同文件予以澄清:(1)本合同;(2)合同附件;(3)招投标文件及招投标澄清文件。上述文件中上一序位文件与下一序位文件内容相矛盾时,应优先适用上一序位文件标准澄清本合同的规定。
(三)本合同构成签约方就本合同所涉及的事项而订立的完整协议,并取代双方任何先前的协议或安排。
(四)除合同性质及双方约定终止执行的合同条款外,本合同在乙方完成服务后依然有效。
(五)本合同条款标题仅为方便之用,不影响条款内容的解释。第三条 服务项目及服务范围、期限
(一)服务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吉林省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二期建设项目—农安县 项目总投资:175001万元
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棚户区改造共包括10个地块,共征收居民3023户,非住宅类建筑13户,征收土地面积94万㎡,征收总建筑面积34.6万㎡。其中,拆迁住宅占地面积33.1万㎡,拆迁住宅建筑面积33.5万㎡;拆迁非住宅类建筑占地面积3.6万㎡,拆迁非住宅类建筑面积1.1万㎡。安置方式主要以购买存量商品房为主,共安置居民2523户,购买商品房3759套,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纯货币共安置居民500户。
建设地点:本项目棚户区共改造10个地块及四至范围,如下表:
序号 地块名称 四至范围
东至电联大厦;西至电联街;南至电联热力公司;北至商业幼儿园住宅楼。东至生产资料物资回收公司住宅楼;南至1 电联热力公司地块 商业车队胡同地块 明星路;西至老实验高中家属楼;北至清华路。古城街1号地块
东至居民区;西至古城街;南至黄龙路;北至居民区。4 古城街2号地块
东至文博街;西至古城街;南至基督教堂;北至黄龙路。
东至农安四中;西至润泽同泰园小区一期;南至农安四中;北至农安路。东至东环加油站;西至文博街;南至成达食品有限公司;北至居民区。
东至古城街;西至雅仕居;南至绅士花园;北至挂面厂石头道。
东至红旗小学向东150米;西至红旗小学;南至石头路;北至药材公司。东至古城街;西至龙翔丽景明珠小区;南至居民区;北至宝安路宝华骨科医院。东至道路;西至古城街;南至康宁医院;北至基督教堂。5 农安路东段南侧 黄龙路东段南北两侧 古城街四期 药材公司南侧地块 宝华医院南侧地块 古城街3号地块
(二)服务范围和内容
甲乙双方经自愿平等协商同意,甲方向乙方购买吉林省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二期建设项目—农安县涉及的下述服务:
1、项目可行性研究
2、规划设计方案制定;
3、土地征收补偿;
4、拆迁安置有关事项;
5、项目建设;
6、总承包商服务;
7、质量检验及验收服务;
乙方提供上述服务可以采取新建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货币补偿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购买存量房的方式。
(三)服务期限
甲乙双方确认,在任何情况下,除非甲方另行书面同意,乙方完成本项目规定的所有服务的期限为: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2039年6月8日。
(四)服务范围及服务期限的修改
1、乙方应根据本合同所规定的服务内容、期限及标准提供所需服务,除非得到甲方的书面指示,否则乙方不应提供本合同规定以外的服务,也不应该延迟提供服务的期限。
2、甲方可以在本合同期限内,以书面形式指示乙方就本合同所规定的服务及/或本合同期限作出更改、修订、省略、增添或其他修改。乙方可依照甲方的书面指示作出修改,接受对于本合同特定条款的修改。除非甲乙双方已经就服务范围修改所产生的合同价款变化达成书面协议,本合同所规定的费用支付标准依然适用于变更事项。
3、非因乙方原因导致服务中一项或多项服务不能按照本合同中双方同意的期限完成或提供服务的,乙方应在发现该等服务不能按期完成后立即书面通知甲方和贷款银行。甲乙双方应就有关服务期限修改及对乙方还款能力的影响达成书面意见并取得贷款银行同意。第四条 项目所需的审批手续及落实责任
(一)甲乙双方确认本项目所需要的下述审批由甲方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1个月内负责落实:
1、本项目涉及的城市建设规划事项;
2、本项目涉及的土地划拨或征用手续;
3、本项目涉及的拆迁安置事项;
4、本项目涉及的环境评估及审批事项;
5、本项目涉及的政府投资及服务费用相关预算审批事项;
(二)除本合同明确规定由甲方负责落实的政府审批事项外,本项目及乙方提供本合同规定的服务所需的其他政府审批由乙方负责落实,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1、项目设计审批;
2、项目涉及的建设许可事项;
3、项目涉及的生产安全、消防、劳动保护等行政许可手续; 第五条 甲方负责提供的合同实施条件
甲方应在下述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应的项目工作并书面通知乙方,乙方在接到甲方通知后应就甲方是否完成有关工作予以书面确认:
1、在2017年6月前完成项目土地划拨或征用工作。第六条 项目投资计划与融资方案
(一)甲乙双方确认,按照《关于吉林省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二期建设项目-农安县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农发改审批字[2015]66号),本项目总投资为175001万元人民币。乙方为按期履行义务,资金筹措计划如下:(1)乙方自筹项目资本金35001万元,占总投资的20%;(3)拟向贷款银行申请融资14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80%。
(二)为保障本合同履行,甲方同意乙方向银行申请贷款,并保证乙方确实履行融资合同中约定的相关事项。第七条 合同价款及资金支付
(一)甲乙双方确认,按照《关于吉林省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二期建设项目-农安县政府购买服务费用纳入未来财政预算的函》农财函[2015]5号文,本项目中甲方购买乙方服务的合同总价款为261101万元人民币。
(二)甲方承诺将积极筹集本合同约定的各项资金,资金来源于农安县政府财政性资金,已在既有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并将逐年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
(三)本合同签署后15日内,乙方应向甲方开具总额为266.5万元的履约保函(或支付履约保证金)。该保函的内容应符合甲方及贷款银行的要求。在乙方不能按照本合同规定履行其合同责任时,甲方有权优先从履约保函(或履约保证金)中获得补偿。
履约保证金应在合同期满后无息返还,已按照本合同约定予以扣除的不再返还。
(四)本合同生效后20日内,甲方应向乙方支付预付款(或定金)100万元,该款项应支付到乙方在贷款银行开立的指定账户,并且按照融资合同的规定使用。
(五)本合同项下资金支付计划初步安排如下: 购买服务资金支付计划 期间 第1年 第2年
2015年 2016年
购买服务资金金额(万元)12448 11667 建设期 服务期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第8年 第9年 第10年 第11年 第12年 第13年
第14年 第15年 第16年 第17年 第18年 第19年 第20年 第21年 第22年 第23年 第24年 第25年
合计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2028年 2029年 2030年 2031年 2032年 2033年 2034年 2035年 2036年 2037年 2038年 2039年
11667 10108 10138 10158 10170 10172 10165 10149 10224 10185 10236 10174 10203 10218 10318 10301 10270 10325 10362 10380 10380 10461 10222 261101 具体支付计划将与相关融资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相衔接匹配,具体金额根据利率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六)除非经贷款银行同意,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上述支付额度不因甲方与乙方的任何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包括不可抗力造成的乙方不能履行合同的情况)而终止。
(七)甲乙双方确认本合同总价款及支付方式是基于对项目各方面要求综合考察的结果,其中项目还本付息要求是确定本合同价款支付标准、时间和额度的基础之一。如果本合同中任何一方或双方认为合同价款及支付标准、进度需要作出调整时,应事先取得贷款银行同意。
(八)如因项目投资额度、规模或进度调整等因素,导致本合同规定的资金支付额度及时间与融资合同规定的还本付息计划不匹配时,甲方同意相应调整本合同中资金支付计划,以满足乙方还本付息要求。
(九)乙方应在上述支付日期前30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提交费用发票及费用明细资料(如需),甲方应在收到发票等资料后30个工作日内将相应资金以人民币汇至乙方的以下账号: 开户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 账 号:2210***70000 收 款 人:农安县房地产经营开发总公司 备 注:
(十)未经贷款银行书面同意,上述资金账号不得变更。第八条 服务质量及保障措施
(一)乙方提供各项服务的质量标准应依据下述顺序确定:
1、国家质量控制标准;
2、没有国家标准的,应适用行业质量标准;
3、没有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应适用省级质量标准;
4、没有国家、省级、行业质量标准的,甲乙双方应协商确定可以适用的服务质量标准。
(二)乙方应在向甲方提供各项服务前向甲方提供适用于相关服务的质量服务标准的相关文件,甲方在接到乙方提供的服务质量标准后应就该项标准的适用性及完备程度予以审核并提供书面意见。该质量标准经甲乙双方协商签字确认后应作为未来本合同项下相关服务结果验收的依据。
(三)乙方应在项目进程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障其所提供的服务符合服务质量标准。如果由于特殊原因,乙方不能保障服务事项的质量,乙方应立即通知甲方。
(四)甲方有权在乙方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在不影响乙方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对乙方的服务工作、服务质量及相关质量保障措施予以检查。具体检查督促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对服务对象的回访、现场检查、样品抽查、要求乙方汇报质量跟踪和检查结构、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服务结果予以评估等。甲乙双方应在依据项目情况确定服务结构检查节点,在服务检查节点及服务结果最终交付日前10工作日,乙方应书面通知甲方对服务节点或最终结果验收的时间、地点、方式。甲方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按照本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对乙方的交付进行验收。如因甲方原因导致验收时间推迟的,乙方履行本合同义务期限应予顺延。
(五)甲方对各个服务节点检查的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乙方如果对甲方的检查结果有异议,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提出书面说明。甲方有权依据服务节点检查结果通知乙方停止履行本合同规定的其他服务。如果甲方没有通知乙方停止履行合同义务,乙方应继续向甲方提供所规定的其他服务,甲方也应按照本合同规定履行相应义务。双方有关独立节点检查结果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按照本合同规定的争议解决方式解决。
(六)如果甲方因一个或多个检查结果书面通知乙方停止提供本合同规定的相关服务,甲乙双方应按照本合同规定的争议解决方式及合同解除程序处理合同解除事宜。
(七)乙方对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应按照国家规定承担相应的产品维修、消费者保护及缺陷修复、质量赔偿责任。第九条 项目交付
乙方应在项目交付日向甲方移交下述资产及与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料。其中包括:
(一)建设图纸规定的居民楼;
(二)建设规划规定的公共设施。包括幼儿园、学校、商店及该规划;
(三)确定的其他公共设施;
(四)项目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档案、投融资资料、资产清单、设备仪表清单、维修操作手册、质量保证书等 第十条 甲方的陈述和保证
(一)甲方已经获得农安县政府的有效授权,负责购买本合同所规定的各项服务,并代表农安县政府与乙方签署本合同。
(二)甲方签署并履行本合同不会违反任何法律法规,也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权益。
(三)甲方保证本合同涉及的财政支出责任已经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获得必备的批准及授权,并且已经纳入农安县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将依法办理所有相关资金支付事项。第十一条 乙方的陈述和保证
(一)乙方为依法设立、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的法人,符合国家有关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的要求。
(二)乙方已或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同其工作人员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并为其购买社会保险。乙方进一步确认,本合同的签署及合同项下服务的提供并不导致其工作人员与甲方或农安县政府建立任何劳动、劳务、雇佣等关系;
(三)乙方确认其已获得签署本合同的足够信息。乙方如因误解与服务内容及标准要求有关的任何事实或本合同的任何规定,而导致其自身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乙方将不会获得任何额外补偿或就承担有关法律责任获得任何豁免。乙方进一步确认其签署并履行本合同不会违反其已有的任何其他合同或与其冲突。
(四)乙方的各项财务记录真实可靠。除已经向甲方说明的违约记录外,乙方不存在任何违约事项,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且其签署并履行本合同不会违反其已有的任何其他合同或与其冲突。
(五)在本合同期间,乙方改变其股权结构和股比关系或实施董事会、监事会主要成员以及总经理等高管人员等重大事项的变更的,应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在取得甲方同意时,应向甲方提交贷款银行对该等事项的同意书。
(六)乙方获取及保持为履行本合同所需的一切政府授权、批准、许可证或特许,并须承担因获取和保持许可证及特许而可能产生的所有费用、收费及开支。
(七)乙方将为本项目提供服务足额投保所需的一切险种并确保该等保险在本项目运营期内持续有效,相关保险费用由乙方承担并可计入本项目实际投资额。发生投保范围内的保险事故时,乙方应将保险赔偿金首先用于本项目的修复;在无法修复的情况下,贷款银行作为第一顺位受益人,优先偿还本项目银行贷款本息,剩余的保险赔偿金用于补偿乙方的投资回报。
(八)乙方自行缴付所有税项、费用、收费及款项。
(九)乙方向甲方或农安县政府提供的所有文件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向甲方作出的所有陈述和保证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真实有效。第十二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
1、甲方有权随时向乙方了解项目进度并要求乙方提供项目相关资料。
2、甲方有权按照本合同的约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管理的相关职能规定,对本项目的建设进行监督和检查;但甲方并不因行使该等监督和检查权而承担任何责任,也并不因此减轻或免除乙方根据本合同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而应承担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3、甲方有权对乙方就本项目注资和融资情况实施监督管理。
4、除非甲乙双方书面同意,本合同不影响甲方就相同服务内容与其他服务提供商签署服务采购协议的权利。
(二)甲方的义务
1、甲方应负责协调农安县政府的相关部门依法将购买服务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采购服务资金预算管理,并按照本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价款。
2、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与履行本合同相关的所有必须的文件、资料。
3、甲方应按本合同约定完成由其落实的审批事项,提供合同实施条件。
4、甲方应为乙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与相关政府部门及其他第三方的沟通、协调提供必要的协助。
5、甲方应当按照本合同的约定为乙方就本项目的融资提供必要的协助,包括由甲方或农安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出具相关的同意或证明文件等。第十三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的权利
1、乙方有权按照本合同约定向甲方收取费用。
2、乙方有权自甲方处获得与提供本合同项下服务相关的所有必须的文件、资料。
3、为本项目融资之需要,乙方有权以其依法享有的本合同项下全部权益及收益(包括但不限于请求甲方拨付各种资金的权利及其收益等)形成的应收账款向贷款银行提供质押担保,并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中办理质押登记。
(二)乙方的义务
1、乙方应按照本合同约定时间落实政府审批事项并按照各项审批文件要求完成项目。
2、乙方应全面履行本项目建设管理中的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职责,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因乙方未尽管理职责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由乙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乙方应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特定经验并受到适当培训的工作人员;乙方应采用招标方式选择本项目的环评、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相关招标方案及合同文件应当报甲方予以确认。
4、乙方为本项目之目的而依据本合同签订的相关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文件、融资文件等)应当符合本合同的要求且不得与本合同相抵触。
5、乙方应接受并配合甲方或甲方组织的对本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对于甲方指出的问题,应及时作出合理解释或予以纠正。
6、乙方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本项目的融资按计划进度执行,不会影响到项目实施,且所有融资均用于本项目,并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计划,确保项目得到顺利实施。
7、乙方应对项目资金进行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加强自身监督,确保资金规范管理和使用。
8、乙方应建立服务台账,记录相关文件、工作计划方案、项目和资金批复、项目进展和资金支付、工作汇报总结、重大活动和其它有关资料信息,以配合甲方及甲方组织的监督检查或绩效评价。
9、乙方应建立健全财务报告制度,按要求向甲方提供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执行情况、成果总结等材料。
10、乙方应根据甲方要求,无条件接受和配合甲方或甲方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与本合同相关的审计。乙方应保存与本合同相关的记录和账目,保存期限为本合同终止后25年。经提前通知,甲方或甲方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有权检查并复制该等记录和账目。
11、服务结束后,乙方应无条件返还甲方向其提供的文件、资料并向甲方移交项目资料,同时乙方应当自留一份完整的项目档案并予以妥善保管。第十四条 指定人员及联系人
(一)指定人员
1、甲方指定张亚平作为甲方代表负责与乙方的联络沟通及其他本合同履行中的各项事宜。
2、乙方指定马福东作为乙方代表负责与甲方联络沟通及本合同履行中的各项事宜。
(二)联系人
除非双方另有明确约定,任何一方根据本合同向另一方提供资料和发送通知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甲方联系人:张亚平电话:043183267758 传真:043183267758 邮箱:jsj868822@163.com
乙方联系人:马福东 电话:043183236306 传真:043183236306 邮箱:641279809@qq.com 第十五条 权利保证和权利归属
(一)权利保证
乙方保证其所提供之服务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权利和知识产权。
(二)权利归属
1、甲方向乙方提供的与履行合同相关的文件资料,其知识产权归甲方或甲方指定之第三方所有。
2、乙方及其工作人员在为甲方提供服务的期间所产生的所有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
3、甲方拥有本项目形成的所有资产的所有权和支配权。第十六条 转让和分包
(一)未经甲方及贷款银行事先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任何权利和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任何第三方,包括乙方关联企业。
(二)未经甲方及贷款银行事先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本合同分包给任何第三方,包括乙方关联企业。
(三)乙方不得将本合同转包给任何第补充三方,包括乙方关联企业。
(四)乙方在向甲方征求关于转让或分包的同意时,应向其提交贷款银行关于该等事项的同意书。
(五)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将本合同转让或分包的,应选择具有特定资质的第三方。
(六)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将本合同分包的,应就分包部分向甲方承担责任。第十七条 保密
(一)乙方及乙方工作人员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所获得的甲方、甲方所代表之政府及项目的所有信息和与提供本合同项下服务相关的记录、数据、报告等资料均属甲方之保密信息。
(二)乙方应对该保密信息采取保密措施,且仅得为本合同之目的使用该保密信息。
(三)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披露、使用、转让、复制或允许第三方使用上述保密信息,为本合同之履行需要向其工作人员、代理人等披露的除外。
(四)乙方应保证其工作人员、代理人等遵守本条有关保密的约定,且该约定不因本合同终止或者解除而失效。第十八条 不可抗力
(一)如果乙方因不可抗力而导致合同履行延误或不能履行合同义务,不应承担赔偿或终止合同的责任。
(二)本条所述的“不可抗力”系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战争、严重火灾、洪水、台风、地震等,不包括乙方的违约或疏忽。
(三)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受到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尽快以书面形式将不可抗力的情况和原因通知对方,并尽最大努力减轻不可抗力对合同履行之影响。
(四)不可抗力事件结束后,除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终止外,受到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立即恢复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但履行本合同项下的义务所需的期限可以适当的延长,延长的期限等同于不可抗力对该义务造成影响的期限。
(五)如果任何不可抗力事件阻止一方履行其义务的时间持续超过60日,双方应协商决定继续履行本合同或终止本合同。
(六)如果自任何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90日内双方不能根据上述第5项之规定就继续履行本合同的条件或终止本合同达成一致意见的,任何一方有权根据本合同的约定单方通知对方提前终止本合同。第十九条 违约责任
(一)甲乙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规定的义务均属违约。除非本合同或法律另有规定,任何一方违约不应成为另一方违约的理由,也不能免除另一方继续履行合同的责任。守约一方应尽量减少违约损失。
(二)任何一方发生本合同项下违约事件时,主张违约的一方应立即书面通知违约方予以改正,该通知应抄送贷款银行。受到违约通知的一方应立即就对方违约通知予以回复,确认是否违约并说明理由。双方应就违约事实认定及补救措施充分协商,尽可能减少违约损失。
(三)违约方应就其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违约赔偿的具体标准及方式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双方协商该确定。[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违约金、现金赔偿及实际履行等]。
(四)违约补偿应优先适用损害赔偿及其他违约补救措施。因违约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利仅适用于一方严重违约并且导致本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或导致守约一方履行本合同产生根本性障碍的情况。
(五)甲方发生下述违约行为时,乙方有权要求相应顺延乙方履行合同义务的时间并赔偿乙方的损失:
1、甲方未按合同规定提供乙方履行合同的相关条件,如开工所需的政府审批文件、工地施工条件或公用设施使用权等;
2、甲方未按本合同规定支付预付款或服务价款或政府补偿款等金钱支付义务;
3、甲方在人民银行基准利率调整后拒绝调整政府补偿标准;
4、甲方未能按照本合同规定履行验收义务;
(六)乙方发生下述违约,甲方有权以下述一种或多种方式获得违约补偿:(1)停止违约并;(2)重新提供相关服务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3)从乙方支付的履约保函(履约保证金)中优先获得补偿;(4)聘请第三方机构纠正乙方违约所造成的损失;(5)要求乙方支付相应的违约赔偿;(6)要求乙方中止相关服务,重新配备履行合同的人员或其他条件;(7)其他解除合同以外的并符合法律规定的违约补救措施:
1、乙方未能履行本合同规定的金钱支付义务,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交付履约保函,交付投资或垫资款等;
2、乙方提供的服务质量与合同规定不符;
3、乙方违反本合同规定的有关信息提供及配合甲方质量检查的义务;
4、乙方违反本合同第16条约定擅自转让或分包本合同;
5、乙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时间提供相应服务或服务结果;
6、甲方认为乙方服务没有达到本合同规定的服务标准时应立即书面通知乙方,乙方应在30日内对甲方的不达标通知予以答复;
7、确系乙方原因造成相应服务未达约定的服务标准的,乙方应在60日内负责完善直至达到合同约定的服务标准,相应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第二十条 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
(一)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二)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首先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经协商仍不能解决,可依法选择如下第2种方式解决:
1、提交长春市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地点在长春市。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2、向被告住所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争议解决期间,除争议事项外,双方应继续履行本合同。第二十一条 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一)解除和终止的事由
1、如本合同的继续履行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则双方均有权书面通知对方要求立即解除本合同或针对本合同项下服务另行签署其他书面协议。
2、项目非因可归咎于任何一方的原因终止的,双方均有权书面通知对方要求立即解除本合同。
3、非乙方原因导致本合同在双方约定的期限内无法完全履行或在履行过程中出现双方无法预见的困难,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双方可经协商决定解除本合同。
4、法律规定或本合同约定的其他事由。
(二)解除和终止的后果
1、一方收到对方解除合同的通知或向对方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后,应立即停止履行与本合同相关的工作。
2、乙方应配合并促使其与本项目相关之各合同相对人(甲方除外)与甲方(或甲方指定的第三方)就与本项目有关之未履行完毕的合同签订权利义务转移合同并办理相应手续,以使甲方(或甲方指定的第三方)享有与本项目有关之各项合同项下之所有权益。
3、双方应进行清算。经乙方提供书面证明文件,甲方应按下列方式支付价款,本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4、已完成且尚存的工程,具备验收条件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竣工验收,并按照审计结论进行决算;不具备验收条件的,经委托有资质的造价鉴定机构及质监部门进行造价鉴定及质量评定,依据造价鉴定的结果进行支付; 1)乙方为工程订购的且已验收合格并接收的工程设备和材料,原则上由乙方协商供货商退货,由此造成的费用差额由甲方支付; 2)实际支出的货币补偿费用; 3)购置商品房实际发生的税费; 4)乙方已投入资金的合理回报。
5)本合同因一方违约而解除或终止的,违约方应赔偿给守约方造成的损失;乙方违约的,甲方可在履约保证金及应向乙方支付的价款中先行扣除该损失金额。
第二十二条 其他约定
(一)不弃权
任何一方均不被视为放弃本合同中的任何条款,除非该方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任何一方未坚持要求对方严格履行本合同中的任何条款,或未行使其在本合同中规定的任何权利,均不应被视为对任何上述条款的放弃或对今后行使任何上述权利的放弃。
(二)合同效力
1、本合同并不构成甲乙双方之间的代理、合伙或其他关系,任何一方不得以对方的名义行事。
2、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并签订补充协议。对本合同的任何修改或补充应当由甲乙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取得贷款银行的书面同意。
3、本合同任何条款被主管部门或法院认定为不合法、无效或不能强制执行的,或因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等的变化而不合法、无效或不能强制执行的,该等不合法、无效或不能强制执行不影响本合同的其他条款的效力。
4、本合同在满足下述条件时生效:
1)本合同经各方盖章,并经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代表适当签署。
5、甲方支付本合同项下的全部资金,且乙方偿还项目全部贷款本息后,本合同方终止。
6、本合同一式8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其中,甲方执2份、乙方执2份,贷款银行执2份,其余报政府财政等相关部门备案。
(三)合同附件
1、政府会议纪要;
2、可研批复文件;
3、投资估算表;
4、合同价款的构成。
(本页为政府购买服务合同的签署页)甲方:【购买主体全称】(盖章)农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刘兴华签约日期:2015年6月10日 乙方:【承接主体全称】(盖章)农安县房地产经营开发总公司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解读 篇6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解读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及背景
2013年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指导意见》规定,“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公共服务购买平台和机制,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立基本完善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体会议强调,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凡是属于公共事务性服务,原则全部都要采用市场竞争购买机制,通过订立合同、委托社会力量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在国家着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务院积极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使“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 从地方初步探索上升到国家统一决策。中央政府把“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和企业分开和政府和社会分开”作为新一轮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在不断推广普及。
作为一个服务型政府,其首先需要承担责任的就是保障国家安全、解决民生基本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公正、达到扶困救弱目的。政府要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对社会资源有效整合,使社会组织成为服务的具体执行者,进而更好地倾听民声、服务于民。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首先,能够为组织提供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有效地丰富社会组织的筹资来源,也符合国务院提出的双创精神;同时,社会组织为了从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获得政府的资金,需要不断进行内部完善,保证其提供优质、专业、高效服务的能力;另外,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从而促进社会组织活动更加阳光化、规范化。
“一般来讲,就是要在社会活动中尽可能的减少政府干预市场的职能,政府由过去管的大而全转变为小而少,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充分的发挥市场和社会各组织的自我调节抚平作用。经过搞个真正使政府权力变小,社会组织权力变大。政府不干涉的事统统由企业、市民与社会组织来干,即由“大社会”来解决,发挥企业、市民与社会作用。
二、政府购买服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谁来买
明确谁来购买,即明确购买服务的主体。购买主体要严格按照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规定,即各级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参公的事业单位,资金由财政负担的群团也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2.向谁买
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包括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于登记的社会组织,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同时,鼓励事业单位参与提供公共服务。
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力量相对薄弱,急需支持和培育。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社会组织不可或缺。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在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要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和财政支持力度。
3.买什么
明确哪些服务可以买、哪些不能买,是顺利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政府购买服务实践的难点所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向社会购买。而财政部已初步确定将农业部、教育部等19个中央部门纳入2014年度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计划,涉及艾滋病防治、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等近30个项目。
解决好“买什么”问题,需合理确定购买范围并明确购买目录。当前我国正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且全国的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和各部门应该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并及时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动态调整。目录中还应明确购买服务的禁止性要求。”既要改革政府简政放权,即减少政府对社会性事务进行大包大揽,同时也要保证各级政府正确履行相应的职能,防止政府盲目推卸责任,即不适合由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
4.怎么买
首先要明确资金来源。应明确政府购买服务只是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的改进,不是新增一块财政资金,要在既有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为确保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不走偏、不变样、可持续,购买流程科学合理,应坚持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从购买主体部门预算安排中解决的原则,根据批准的部门预算,由各部门安排购买服务计划,并报财政部门后实施。这样,既不改变现有预算体系,也不会增加预算审核难度,干扰预算正常编制,还可以有效打消一些部门以为新增资金的”误解”。
政府购买服务今后受益范围将多为人民群众,应适当放宽条件,创新购买方式,在购买方式上给地方、部门和市场主体更大的自由度和空间。
参考文献:
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 篇7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进行的公共服务购买涵盖了很多方面,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类和社区服务方面,比如很多地方政府会购买社会保障方面服务,包括养老服务、就业方面服务等等,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运用领域的扩大,会使得公众过多受益,不断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要求。然而,应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我国还属起步时期,以往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仍然发挥很大作用,因而当前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问题
1)某些地方政府缺乏公共服务意识
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片面追求自己的个人发展,强调个人意识,公共服务意识不强,从而造成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有一些注重形式,走流程。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地方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时专业性不强。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所带给民众的意义认识不清。
2)公共服务效率低成本高
现代公共管理所追求的是低投入高产出,而我国目前的公共服务供给却呈现低产出高投入的情况。政府不同程度存在机构冗员、政府间职责不明晰、工作人员消极怠工等问题;政府运行成本过高,部分政府官员存在公款消费现象,政府存在公共财产闲置等情况;政府因为决策失误也会造成提供公共服务成本增加。
3)提供的公共服务种类不够数量不足
目前,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能满足实际的公共服务需求,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不能满足大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公众在医疗卫生和养老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市场提供的主体服务不够,没有相对合理公平的市场秩序,有时会出现公众投诉申告无门的现象;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足。
4)公共责任缺失导致腐败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一定程度上把自己的部分职能转移给了市场,而政府还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但目前模式使得政府权利和责任分离,随着公共服务由社会组织提供,政府不再承担相应的操作流程,这都给了政府推卸责任的借口。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都提倡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但是政府责任却不能由市场承担,政府还是应该承担起相应的公共责任,对人民负责。
2、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1)政府对自身定位不明晰
新公共服务认为政府应该“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主要应该出来好政府与政府、政府和各社会组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当前我们很多地方政府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明晰,政府干预垄断现象时有发生,没有理顺政府间、政企、政社关系,从而影响社会组织对于提供公共服务,不利于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2)公共服务购买边界不清
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量不足,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购买存在边界模糊的情况。以往公共服务都是由政府提供,因此公众普遍认为公共服务的供给都应由政府负责。但目前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公众因为传统观念,会对此抱有怀疑态度。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政府部门让渡权利,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致使一些公共行政人员积极性不高。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生产者不应该是同一个主体,公共服务提供或安排与服务的生产之间的区别日益重要。
3)公共服务购买程序不够规范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任然是起步阶段,一些地方政府制定的关于购买公共服务意见、实施等办法,往往会带有行政特色。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往往是因为熟人的关系,或者干脆就是内部化的操作。政府作为购买方对所购买的公共服务的标准和产品并没有合理的价格。
4)法律制度不完善
目前,虽然有《政府采购法》,但其只对供应商的资质有规定,但对于非营利组织的问题却忽视了。因为公共服务具有非营利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应该由非营利组织提供,而现行的法律对于非营利组织的资质却没有相应规定。政府的行为应该均由法律许可,政府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而向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一系列行动本应该有法律制度作保障。但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却不能满足,各地方政府在实践中更多地只能依靠一些规范性文件。
5)监督机制不完善
地方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虽然签订了合同,但在具体的实施中,政府对于同步的监督和评价很难做到。目前我们的制度,很多部门都有监督权,而这些部门很多都是主管部门,他们又可能与社会组织有各种利益关系,政府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
二、完善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构建服务型政府
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为公众提供更高标准的公共服务,这就需要政府转变以往单一提供公共服务的观念,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去。政府也从以往的供给者转变为购买者、监督者,这就要求政府明确自身定位和职能。
构建服务型政府,需要强调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思想,由权力本位转变为责任本位。服务型政府不仅仅关心公共服务的供给,更加应该重视规划如何供给公共服务来满足公众的需求。只有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更好地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从而提高政府效率,使公众满意。
2、完善公共服务市场体制建设
1)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
以往只有政府一家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完全垄断和控制权力,不利于供给有效和令公众满意的公共服务,只有引进激励和竞争机制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激励和竞争机制能够为供给公共服务注入新鲜血液,迫使新加入的供给方,以公众需求和满意为指向,通过各种方法提供高效率的公共服务,而为公众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
2)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
市场化的公共服务提供,需要政府“掌舵”,不能像以往只靠政府一方提供公共服务,权力和社会资源高度集中在政府手中。完善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必须鼓励更多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参与进来,多元化的供给者能够形成竞争机制,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由政府垄断公共服务现象,许多社会组织成为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主体。这些社会组织基本都具有志愿性、民间性、组织性、非政治性等特征。[1]虽然我国很多社会组织都能承担有效供给公共服务的重任,但政府也必须做好本职工作,提供好的环境,并且加强供给过程的评价和监督。
3、加强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规范公共服务购买流程
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公正公平,规范的购买流程能够提高供给率。可以将购买流程建立如下:根据公众需求确定购买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供给方、监督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最后对效果进行评估总结。
2)完善公共服务评价监督制度
公共服务的供给需要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通过建立政府内部监督机制,遏制腐败,秉承公平公正态度行驶政府职能;外部监督为内部监督的补充,可以包括专家监督、公众媒体监督等,确保公共服务真正能使公众满意。
4、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体系
当前,我国政府通过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虽然地方上有一些条例和法规,但仍然缺乏普遍的约束性。所以,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推进购买公共服务的进程中,应该健全相关的制度建设。首先,对于已有的《政府采购法》进行修订,把地方政府向各种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信息补充进去,比如要确定购买的范围、社会组织需要的资质等。
政府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来满足公众需求,这样不仅能简化政府职能部门机构,更能提高效率,虽然在进行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我们坚信通过大家不断的努力在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路上会越走越顺。
摘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通过契约等形式,向各种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这种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现状、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名.中国的非政府公共部门.中国行政管理,2001,(5):20—27
[2]珍妮特·登哈特,罗伯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7一130
[3]王洁.政府购买服务-现代政府公共职能的延伸.中国政府采购,2011,(4):19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篇8
一、我国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现状
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财税部门直接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加强和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健全,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将成为政府税收治理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各地税务主管机关都对购买涉税公共服务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上海社保局对社保工资专项审计的政府采购项目是首单政府采购涉税中介服务。重庆市地方税务局积极开展了购买土地增值税清算专项审核服务。北京市丰台区国税局向国嘉亚太( 北京) 税务师事务所购买涉税服务,通过该所评估发现少缴税款过亿元。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税局聘请税务师事务所为辖区内企业提供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免费鉴证,根据鉴证结果,税务部门查补税款及滞纳金1300 多万元。海南省琼海地税局以购买中介服务的方式,委托税务师事务所对符合清算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安徽省地方税务局下发了《安徽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省各级地税机关购买涉税服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并在省地税局机关率先试行。
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有利于解决纳税人不断增多与有效征管力量不足的矛盾,有利于提高税务执法水平,降低税务机关的执法风险,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降低纳税人遵从成本,提高征管效能,降低税务机关征税成本。开展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对政府、纳税人和税务中介机构三方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内容及形式不清晰
目前,理论界和各级税务机关对涉税公共服务采购的内容存在不同观点,各地税务机关在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做法也不相同,对有些涉税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存在不同认识。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的购买主体、供给主体、中介方和消费者之间,没有一整套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购买范围、操作规程、规范标准、竞争办法、招投标办法、公平参与、绩效评价等进行约定。现行《政府采购法》规范的政府采购行为仅限于政府购买自身运行需要的物品和服务,不包括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现行的《征管法》《预算法》《招投标法》和《价格法》等基本没有或者较少涉及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项目。
( 二) 范围狭窄
政府购买的涉税公共服务主要集中于地税系统的土地增值税清算鉴证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纳税评估、涉税审核、税源分析、调查和纳税服务评价等方面,而对税务审计、纳税服务、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特别纳税调整、涉税法律风险咨询、涉税会计调整和重大税收政策社会咨询评估等方面未有涉及,这些业务都将在未来的税收中发挥巨大作用。
( 三) 采购规模较小
全国服务类采购占政府采购总规模的比重不到10% ,具体到涉税公共服务类更低,同时,采购涉税公共服务的省级行政区未过半数,覆盖率较低。
( 四) 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相关涉税公共服务采购绩效预算体系没有相对完善时,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的效果无法准确衡量,购买涉税公共服务项目预算的约束力就形同虚设。
( 五) 服务供给主体实力不强,缺乏成熟的服务供应商体系
一方面,政府购买涉税服务的供给主体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规模不大,承接服务和筹集社会资源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涉税公共服务供应商体系。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和咨询机构等行业发展相对较慢,在进行政府采购时,还没有相对成熟的、有能力承接公共服务项目并且能保证服务质量的供应商群体参与竞争。
二、促进我国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的特殊性,应逐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对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调整,增加政府采购涉税公共服务的内容、范围和标准。修订《政府采购法》,明确管理机构和规程。在政府采购条例中补充规定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的原则和方法、资质认定、购买方式、监督管理和绩效考评等内容。修订《预算法》相关条款,将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内容纳入预算管理范畴,明确监管部门职责。通过修改相关法律法规让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获得充分的法律依据。
( 二)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意识
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的转变,实质是“花钱问效果”的具体体现,更重视政府对公共资源的配置功能,有利于节约财政资金,提高支出绩效。树立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意识,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治税行政成本,提升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有利于实现税收治理现代化。
( 三) 健全政府服务制度体系
明确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的范围,并制定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目录,明确哪些可以买、哪些不能买。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目录。围绕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过程中项目评审、组织采购、资质审核、合同签订、项目监管、绩效评估和经费兑付重点环节,规范购买操作流程。首先,细化购买服务的具体购买程序、工作流程、资金管理、项目实施和质量标准等制度规章,使购买服务有章可循。其次,确立委托服务项目和标准、专业评估机构、公示和公告媒体、问责与责任追究的执法机关;第三,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纳税人提供机会参与政府购买项目的论证、评估,表达利益诉求,政府应认真听取反馈意见。健全服务购买的招投标机制,确保实现购买服务招投标过程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将招投标筛选出来的购买服务项目及时向社会公示后签订购买合同。
( 四) 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体系
一是加强购买服务的绩效预算管理。编制购买服务中期规划,将购买需求按购买类别进行汇编,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政府购买方式。科学编制政府购买服务绩效预算。纳入政府购买范围的项目确定后,政府财政部门应负责做好涉税公共服务项目成本的核算工作,合理确定服务项目的补助标准。二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研究制定分类、分档的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使其真正将政府购买服务支出预算过渡到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管理。严格财政资金支出标准和范围,同时引入绩效审核,分类别、分层次地评估不同服务所需的财政投入比例、规模和水平,以保证资金投入公平和有效。三是健全政府购买涉税公共服务有效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建立透明的购买流程,按规定公开购买服务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专业多层次的监督评估机制。强化问责机制建设,强化政府部门公共责任意识,建立相应的行政问责机制,从而杜绝购买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 五) 加大涉税公共服务提供商培育扶持力度
加快推进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与相关涉税中介机构的脱钩工作,并不得利用原主管单位的职权影响业务承揽,干预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全面开放涉税公共服务提供商市场,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外,允许各类主体进入涉税公共服务领域,不得擅自设置或借备案管理变相设置区域性、行业性的服务执业限制。积极引进紧缺、实力强、信誉好、层次高的国外知名涉税中介机构来我国发展或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现有涉税公共服务提供商做大做强,制订扶持发展专项计划。鼓励采用引进资金、人才和管理模式,开展连锁经营和网络化经营; 鼓励以多种形式实施行业内或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向规模化、综合化方向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和全球经验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伊强.关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问题的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5).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思考 篇9
(一)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一是, 将政府审计职能外包给社会审计机构的过程中, 政府只需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政府购买审计业务, 意味着不需要专门设置一个庞大的审计部门, 将固定成本转变为可变成本, 缩小政府规模, 起到节约成本的效果。根据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 整合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资源是有其必要性的。交易费用理论是指“交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它包括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谈判、监督履行的费用”。交易费用的高低决定了政府最终采用的组织形式。现在事务所的业务已经拓宽, 也具有较高资历的审计人员, 所以政府可以方便地找到可以承接此项服务的人员, 不需要付出较高的交易费用。所以根据交易费用理论, 购买审计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开支, 提高政府效益。二是, 购买审计服务可以起到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效果。政府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 政府每年需审计大量项目, 比如要定期对国有大中型等企业进行审计;其次, 政府审计人员相对匮乏, 并且审计人员素质不一, 整体专业素质能力有待提升, 如果引入社会人力资源,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审计质量。总体来说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可以让政府用相对较低的成本, 提供较高的服务, 整体上提高政府效益。
(二) 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所带来的益处, 不仅仅体现在政府本身, 还体现在会计师事务所方面。主要原因包括三点:一是,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能够使会计师事务所寻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在当前会计师事务所业务不断更新的情况下, 寻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事务所的经营风险, 促进事务所达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二是,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能够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效应。通过对于政府相关事项的审计, 能提高事务所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和地位。会计师事务所的价值可以理解为由两部分组成:权责发生制下的账面净资产价值和商誉价值, 而商誉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良好的声誉 (吸引新的客户、更高的收费) 和客户关系。事务所自身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的账面价值上, 更多的是体现在它的商誉中, 也相当于是一种无形资产。三是,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能够促进会计师事务所本身的发展壮大。近些年来,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迅速,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业务种类过少就是其中之一。政府购买审计服务, 能帮助事务所扩大业务范围和种类, 使得事务所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加强内部管理, 从而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 国内内资事务所与国际大所的差距仍然较大, 利用好政府相关审计业务有利于缩小差距。
二、政府购买审计服务中外对比
(一) 国外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现状
国外在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在早些时候就已经对其经营管理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 将大量审计项目外包给有资格的社会审计机构实施。如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审计机关将绩效审计项目外包给社会审计机构是通常的做法, 同时通过行业组织对参与国家审计的社会审计机构实行资格管理。澳大利亚议会下达的审计计划中, 明确规定外包审计项目聘请社会审计机构人员的数量、费用预算, 并规定费用由政府预算和审计对象共同承担。英国财政部门和部分非官方的公众组织倾向于将部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 这样可以减少因组建内审部门的高额固定费用, 从而起到节约成本的效果。但是总体而言英国政府部门并不热衷于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因为在将内部审计外包的过程中, 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如衔接问题导致外部审计单位并不能很好的了解公共部门的具体情况, 高额审计费用, 外部审计单位员工在政府审计方面的业务能力不强以及提供审计服务的及时性问题。罗马尼亚政府鉴于部分公共部门,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相关机构在执行内部审计时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 也引入了外部审计服务, 其主要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的形式引入审计服务。
对政府而言, 政府购买CPA服务意味着政府角色的转变, 从审计的“直接提供者”变为出资者、制度攻击者和监管者。目前而言, 多地也已经开始这项购买服务, 但是总体而言目前的审计服务购买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
(二) 国内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现状
我国的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 发展还很不完善。尽管自2003年以来, 北京、上海、浙江、无锡、广东等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探索在不断增多, 如:海南省注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涉税审计服务, 深圳市审计机关对社会中介参与政府审计做了有益的探索, 《北京市审计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审计工作需要,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聘用社会中介机构或者其他专业机构参加审计工作。但是总的来说, 由于诸多原因, 比如:招投标问题、预算问题、审计单位对注册会计师的不了解,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在当前的实施领域十分有限。与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相关的一部法律是《政府采购法》, 进一步发展政府购买审计服务也是对《政府采购法》的一种很好的贯彻。
目前, 部分政府审计领域已经开始了政府购买外部审计服务。在近年来的政府采购中, 就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说, 政府可购买的审计服务主要有:受国家审计部门的委托, 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受各级海关委托, 对涉及对外进出口企业进行有关监管检查事宜的审计;以及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国有资产的清产核查, 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等。
三、国内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先行领域
(一) 高校科研经费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经费的投入加大, 高校在经费管理和审计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科研经费被科研项目负责人随意支配, 存在不合理支出, 在高校科研项目审计上缺乏可靠的审计标准, 为此, 学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加应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和支出管理, 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但是学校的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高校内部, 独立性不强;并且国家的政府审计出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制约, 不能很好的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全面的审计。根据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的特点, 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 借助外部审计单位的力量是不错的选择。英美等发达国家在早些时候就引入了注册会计师对高校每年公布的年报进行审查。
实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外包, 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首先, 外部审计的独立性要高于内部审计, 高校聘用社会中介来进行科研经费审计, 能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提高审计质量。其次, 全面利用好高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三方力量, 可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减少不合理支出。
(二) 固定资产清查
固定资产清查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和前提性工作, 可以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 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政府固定资产清查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体制不健全, 固定资产无法及时准确地入账;另一方面是监管不佳, 缺乏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和管理制度, 没有及时进行盘点, 记录固定资产的转移和处置。即使有些单位设有清查制度, 内审部门, 但很多也是形同虚设, 由内部的人员进行清查, 该人员同时负责资产管理和清查工作, 大大降低了审计质量, 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为此政府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监管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减少国有固定资产的损失。
鉴于固定资产清查的重要性和在部门中存在的问题, 引入社会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改善现存问题的方法之一。第一, 鉴于一些部门没有专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如果聘请外部审计机构, 并且与之签订长期合同, 就可以获得持续性的服务, 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第二, 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专业的从业人员, 能够弥补政府部门会计人员审计能力方面的不足。
引入向社会中介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审计也有其现实的可行性和法律基础, 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 (国资委令[2003]第1号) 第41条规定, 除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企业以外,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须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财务审计。但是在引入外部审计力量时,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该做好对社会中介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其他问题
(一) 独立性问题
作为审计职业道德准则中的重要一项, 独立性被誉为是审计的灵魂。满足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是审计人员良好履行审计职责的前提。从传统的观点来看, 正如外部证据的可靠性优于内部证据那样, 外部审计的独立性也往往要高于内部审计。因此, 从总体来看, 政府部门聘用社会中介来进行审计, 能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提高审计质量。但是有一点也要引起注意, 在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这一活动中, 购买方是政府有关部门。作为外部审计力量的社会审计机构往往受到政府政策和决策的影响, 审计的结果可能对其今后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有着微妙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 外部审计机构就可能会由于“外在压力”而影响独立性, 而且这种外在压力的影响可能比起失去一般审计客户还要大。所以, 并不是说引进外部审计一定能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这一点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 引进社会审计的风险
引进社会审计本身也存在着新的风险。其中十分明显的一点就是有关引进过程的公平性问题, 要考虑到其中可能会存在着一个权力寻租的问题。关于外部审计的购买模式问题, 赵保卿 (2008) 认为, 审计招投标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在选择投标策略和投标方式时, 遵循合理低价中标的原则。王生交等 (2013) 认为, 在现有政府购买注册会计师服务的模式中, 竞争性—独立性—常态化模式最符合政府采购的制度规定和目标, 也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注册会计师服务的提供。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 其中的公平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而且它与独立性直接相关。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政府采购当事人不得相互串通, 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不得以任何手段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争。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设立外部审计服务提供方备选组, 也就是说要有多个备选的审计服务提供方。在进行选择时, 不能仅仅以提供方报出价格高低为决策依据, 还应当综合考虑审计服务质量等多项因素。引进社会审计的另一项风险就是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问题。但是通常来说, 如果审计服务提供方是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 其中大部分人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 经过培训应当能够胜任政府要求的相关审计项目。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差别。
(三) 老业务消失新业务增加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 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诸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提供方的业务比重, 部分事务所可能会开始依赖这一块业务。老业务的消失以及新业务的增加对于事务所来说将是一个挑战。比如说工商年检审计是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重要业务, 也是公司法所规定的法定审计业务。但是国家工商总局决定, 自2014年3月1日起停止对领取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 (地区) 企业, 及其他经营单位的企业年检工作。这对于部分的中小事务所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政府政策的变动直接影响着事务所的发展, 因此相关部门在采用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同时应当要考虑到这一做法对于外部审计服务提供者业务及发展的影响, 即老业务消失和新业务增加的影响, 可以适当通过一个过渡阶段来完成。
参考文献
[1]刘东主编:《微观经济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段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特殊性之研究》, 《财经界》2013年第5期。
[3]殷红:《强化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 《中国农业会计》2012年第10期。
政府购买服务研究综述 篇10
关键词:政府购买服务,内涵,理论基础,模式,实践
政府购买服务应运了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步伐, 为政府改革提供了一种新元素、新模式、新方法。关于政府购买服务, 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都纷纷发表各自的学术观点, 综合诸家之言, 基本上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部曲来研究政府购买服务, 即政府购买服务的内涵、政府购买服务的理论基础、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的实践与发展。
一、政府购买服务的内涵
很多学者一致认为政府购买服务就是公共服务合同外包, 即政府通过与营利或者非营利组织签订承包合同的形式来提供公共服务 (1) 。由于政府购买服务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很过国内学者对什么是政府购买服务有很大的分歧。笔者认为, 界定政府购买服务应该从字眼入手, 明确政府购买与公共服务这两者的含义。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向不特定的社会大众提供的兼具非营利性和非实物形式的服务就是公共服务。在明晰公共服务的前提下, 可以从资金来源、购买方式、供应方来理解政府购买, 即政府通过资金使用以合同形式向公共服务供应者购买公共服务的行为。因此, 把政府购买与公共服务的概念相联系, 政府购买就是指政府通过支出财政资金与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签订契约购买具体的公共服务项目。
二、政府购买服务的理论基础
(一)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新自由主义流派的一种, 是传统政府管理方式,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政府失灵的问题。政府失灵是因为政府本身没有竞争力, 在职能运用过程中把握不住成本的预算, 同时也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 导致资源无法优化配置。公共选择理论为解决政府失灵问题提出把不必需要政府完成的事情交给私人部门处理或者在政府内部通过竞争机制的改革破除对公共服务的垄断。在公共选择理论下, 政府购买服务通过“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机构完善政府在公共领域的职能优化, 提高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
(二)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区别于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海域管理模式, 兴盛于20世纪80年代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一些国家, 诸如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它主要强调在政府职能管理中由原来的实际执行者转为领导者, 管理与实际操作相分离。在政府购买服务中,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市场调配, 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和相关的私营部门参与到公共服务领域中, 政府根据最优原则选择与其合作的组织或者部门, 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与此同时能够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 社会治理理论
有关政府购买服务理论除上述两种理论之外, 还有一种理论被提及的频率比较高, 那就是社会治理理论。治理理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 是一种更为新型的公共管理理念。它是指在公共事务中, 除了政府之外, 还应该涵盖其他公共机构、私人部分、公民社会组织, 多元化主体参与公共服务的竞争。
此外还有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非非营利性组织等对政府购买服务进行论述。不管是哪一理论, 从本质出发是为了转变政府履行服务的职能, 更好的促进公共服务的发展。
三、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
(一) 外国模式
在政府购买服务转变过程中, 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机制。典型代表有美国的合同外包模式, 根据萨瓦斯合同外包理论, 通过合同外包方式购买政府公共服务, 是世界上运动外包方式最为成熟的国家;英国的市场检测与公私合作生产公共服务模式, 起源于英国首相撒切尔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根据具体情况衡量是否由政府自己生产还是向社会组织购买;新西兰的激进民营化模式, 在很多领域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合同外包或者契约方式购买公共服务, 这是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比较激进与彻底的国家。
(二) 我国实践模式
从1994年深圳市罗湖区将环卫服务外包开始到2013年我国很多省份出台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意见, 我国政府购买服务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比如上海模式把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纳入到政府管理中, 并制定出比较完整的管理体制, 使公共服务购买形成常态化;广东模式主要是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办法与具体的购买服务目录, 从而达到政府职能的转变;无锡模式是主要是根据我国现有的政府采购法, 将采购的范围扩大到公共服务领域, 通过完善政府采购促进政府购买服务的发展。
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模式, 促使政府购买模式的完善, 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第一, 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不能局限于政府垄断, 必须坚持政府、市场、社会同步发展, 满足公众的需求。第二, 公共服务供给必须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竞争, 促进公共服务的资源优化配置, 从而更好转变政府职能, 促进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发展。第三, 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法律法规, 细化具体操作的流程。第四, 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 除了在传统的医疗服务、养老等领域之外, 还要把教育、文化、社会服务等相关领域纳入进来。
四、政府购买服务的实践与发展
政府购买服务将原本有政府提供的服务转变为社会组织提供, 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降低了行政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政府购买服务仍然存在许多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 有关政府部门管理合同的能力不高, 比如说合同的条文不明确, 提供哪一种服务没有写清楚, 造成日后合同过程中出现分歧;第二, 社会参与购买服务的程度仍然比较低, 比如说由于我国目前事业单位比较多, 很多服务都由事业单位主导, 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热度就很低;第三, 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 谁来监督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又是谁来监督社会组织提供者, 以及公共服务的质量效果如何, 这都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机制。在现实中针对以上问题, 一般的解决途径主要有第一, 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 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法治化、规范化中;第二, 建立全面的信息公开制度, 明确哪一些领域可以纳入到公共服务中;第三, 建立多元监督评价体制, 加强对政府、社会组织的监督。
笔者认为, 要使政府购买服务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除了以上几种途径之外, 更需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第一, 加强立法机制的革新。推进《政府采购法》的修订完善, 在政府采购法中明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范围等相关内容;尽快出台《政府购买服务法》, 规范购买服务的管理。第二, 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竞争力。国家要尽快出来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 在社会组织培育中给予资金支持, 才能促进公共服务的良性发展。第三, 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除了信息公开制度、监督评价制度以外, 应该创新公共服务购买的评估审核制度, 建构公共服务法律救济制度等。
政府购买服务在社会管理、政府转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尽管当前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不够健全, 服务领域也比较狭窄, 但是只有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内涵的前提下, 在认清现状的国情下, 政府购买服务一定能有承前启后, 飞速发展, 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羽.关于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思考[J].学术理论, 2014.04.
[2]齐海丽.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综述[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2.01.
[3]彭婧, 张汝立.论政府购买服务的发展演进[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4.06.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及其方法 篇11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共服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99-02
一、绪论
研究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1这为转变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方式明确了方向,也给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打破了原有的垄断性供给局面,可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更好地释放改革红利,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更是推进政事、政社分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将进一步优化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
(一)政府监管缺失。
政府的监管不足一方面体现为缺乏监管意识,政府购买导致政府职能的变化,工作重心从对公共服务的直接供给到全程监控。然而有些地方政府把政府购买视为甩包袱、去责任、缓压力的手段,在购买中出现政府缺位、越位等问题,这种做法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害公众利益;另一方面体现为监管能力不足,政府购买涉及财务预算、购买计划、服务定价、招标投标、过程管理、业务监管、绩效评估、制度反馈等一系列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呈现复杂性增长的态势,需要较强地配置资源、驾驭全局的能力,我国的政府购买尚处于“摸着石头过路”的起步阶段,由于复杂性因素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政府相应能力的缺乏成为政府购买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社会组织发展不充分。
首先,社会组织发育滞后,资源不足。社会组织的组成、发展需要多种资源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社会组织的资源往往是有限,其没有经营收入和强制性税收,并且社会自发的机制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加上专业人才的匮乏,局限了社会组织的发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难以脱颖。其次,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社会组织获得的订单并不是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订立的,往往通过政府授权、接受政府委托,甚至基于熟人关系、内部化的运作等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大量的依赖性购买导致社会组织缺乏谈判能力,一旦社会组织的资源禀赋和其他组织的差异减小,其赖以存在的公益基础也变得脆弱。
(三)政府人员寻租风险。
腐败存在于诸多领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也不乏寻租风险。一方面,公共服务生产者向政府官员主动行贿。公共服务生产者主动向政府官员行贿的情况有:第一,某些供应商为了获得提供公共服务的代理权,在政府招标过程中主动向负责招标的掌权者行贿。第二,供应商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担心被政府发现提供的服务存在质量问题而受到法律制裁,为了逃避政府的制裁,服务供应商也可能向相关人员求助,给予对方一定的利益作为回报。另一方面,官员主动向公共服务生产者索取贿赂、回扣。个别政府官员因利益熏心而又存在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心理,主动向参加竞争的公共服务供应商提供政府购买的重要信息,同时向对方索取相应的利益回报。
(四)各方信息不对称。
信息对称是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必要条件,是委托人实现对代理人充分监督的重要条件,但在现实生活中,政府相较于社会组织在信息方面往往处于弱势。首先,政府由于自身的定位、精力和能力原因,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组织的认识一般都存在模糊性。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导者,其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公共服务,很难对具体的公共服务做出详细有效的评估。这些直接导致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标准以及在社会组织选择方面存在盲目性。其次,社会组织方面从社会组织角度来看,由于其面对的是具体的公共服务,对某一方面的公共服务自然比政府更熟悉,对政府信息的掌握也比较快。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组织为了获取公共服务代理权必然会依据政府偏好展示自己与政府需求相一致的一面而掩盖其不足缺陷,致使政府选择失灵几率加大。
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多元监督体系。
第一,外部监督机制外部监督包括三个层面:第一,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法律事务所、等机构,这些机构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督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更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第二,社会公众监督,社会公众是公共服务的直接受益者,他们最能表达和评估公共服务质量的好坏,鼓励群众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投诉、反映意见;第三,媒体监督,媒体监督是社会公众监督的一个平台与渠道,应当加大媒体对政府购买服务的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政府购买服务。第二,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财政部门对财政购买资金使用的监督。以财政资金为主线,进一步强化财政约束机制,从资金管理、组织采购、财政监督等多个方面着手;二是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对政府部门自身是否存在寻租合谋、不作为乱作为等进行监管,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与教育。
(二)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
为了提升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能力,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增强自身专业化水平,提升社会组织承接服务的能力。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还不够完善,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专业化水准还不够,缺乏服务理念和专业经验。因此,社会组织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以公共服务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社会组织要增强社会影响力,通过多种渠道吸引社会资源,立足社区,扩大影响力,争取受众对象的支持,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政府要继续着力培育和提升社会组织全面参与竞争的机制,提升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的能力和公信力。
(三)营造有序竞争的环境。
促进服务市场的有序竞争,优化市场监管机制,克服市场缺陷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以法律程序规范竞争,招标投标等整个过程都需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竞争行为,制定合理的中标价格,以合理有序的竞争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其次,全面推动承包商间的竞争,以积极的态度和策略促进竞争,充分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调动承包商的积极性,构建公平的竞争环境并加强监管,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证信誉良好、资质优良、出价低廉的社会组织顺利中标,同时,加强对竞标组织的监管,及时对不具备正当理由获取中标合同的组织进行曝光并予以惩罚。
(四)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
第一,扩大政府购买信息的公开范围。公众需要及时获取政府购买的相关信息以了解政府的相关动向,因此扩大信息的公开范围是很必要的。这样公众就可以清楚知道政府的购买计划,也可以及时向政府反映自己对这项购买计划的意见,同时向其反映自己的服务需求,给政府下一项购买计划作参考,这也可以调动公众参与到政府事务的积极性。第二,拓宽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政府传统的信息公开渠道相对覆盖面小、内容较简洁、传播速度较慢,这些传统信息公开渠道公开的信息内容还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政府应该根据公众的需求,增加更多简易高效的信息公布渠道,这样公众才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得想要了解的信息。政府应当通过设立固定的信息公开厅、公开栏、电子屏幕、信息公开服务热线、与新闻媒体合作等便于公众知晓的多种形式公开公共服务购买的信息。
四、结论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既是以往实践的延续,又是新形势和新理论推动的结果,也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和方式的重要举措。当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已经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在我国加以推行。但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是灵丹妙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同样存在风险。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监管不足、寻租、社会组织发展不充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政府应加强认识和管理,不夸大其承诺,不回避其风险,以政府责任为核心积极建立多元监督体系、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切实通过社会力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降低服务成本,真正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健全科学管理机制,严格控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不断完善约束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等,继续促进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吕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社会组织道德风险成因及防范[J].中国政府采购,2014.6
[2]吴磊.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机制[J].社会工作,2014第3期
[3]孙晓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风险及其防范与治理[J].改革研究,2015.7
[4]詹国彬.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2014.11
[5]郑亚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基于购买过程的视角[J].党情国情,2015.7
[6]吴伟鸿.防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风险探讨--以强化财政约束机制为视角[J]. 工作交流,2015.11
注释: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探讨 篇12
1 政府购买方式的特点与优势
政府采购与以往的财政投入方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不同: (1) "先"与"后"的差异。政府计划投入是预先经济行为, 需要对公共产品生产方式先拨款投入, 从而财政支出在先;反之, 政府采购是事后行为, 不需要对生产方预先投入, 从而可以大大降低财政成本和风险成本; (2) "单一"与"多元"的差异。政府投入体制是一经投入, 则供给方必然成为政府所辖的国有化单位, 供给则成为单一所有制行为;反之, 政府采购则可以在多元经济体制供给方式中进行, 供给行为成为多元所有制行为; (3) "有选择"与"无选择"的差异。政府投入一经给出, 对供给单位、供给质量和状况就无从选择;反之, 政府采购可以在现存的服务供给中多方比较和选择; (4) "硬约束"与"软约束"的差异。以往政府公共卫生投入体制对供给方的投入约束力是软的, 受追求利益最大化和短缺经济的影响, 其结果不仅使公共卫生投入预算经常膨胀、赤字不断, 而且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态度、水平也常难以达到预定效果;反之, 政府采购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则可自由选择, 可对供给方 (医疗机构) 以硬约束。合理严格的评价机制和自由选购权, 使政府可以从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上, 好中选优地运用财政性资金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产品, 达到让纳税人满意地使用这些公共卫生服务产品, 得到价廉物美的卫生服务供给的目的。
2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途径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界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看其是否具有供给上的非排他性与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二是看其是否具有社会性影响和外部效应, 从而使有限的公共资金获得最大的使用效率。
2.1确定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相关政策
政府财政资金要以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产品为首要任务, 政府在制定其购买配置公共卫生服务产品政策时, 要尽可能地使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的社会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 同时应照顾个人的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 尽可能地避免发生政府缺陷。同时, 在确定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相关政策、制度与财政性投入比例时进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要确保经费的落实, 为此必须纳入由人大通过的公共财政支出的年度预算, 才不致于随意中断。特别需要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的采购主体、采购范围、采购程序、采购方式及管理等作出一系列的规定。按照世贸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 应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潜在的投标商平等对待。
2.2 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的评估系统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的经费不能随意下拨, 而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当地政府、社区组织共同组成的考核评估小组, 年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的质和量进行实地评估, 并依据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给予相应的补偿。因而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评估体系, 就显得尤为重要。成立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的调控中心, 进行宏观调控, 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修正和补充政府购买方案, 逐步完善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的模式。
2.3 加强服务产品法律保障及其服务程序的监督
我国有关政府采购的监管制度相对落后, 目前存在的政府采购行为中出现过贪污受贿的违法犯罪行为。所以, 在改革政府投入生产为采购模式的起始阶段, 就应该引以为戒, 先立法后推行, 让改革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正常进行。由于政府采购的主体、目的、资金来源、采购权力具有公共性, 因此, 加强公共资金对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的支出管理和监督, 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 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建立政府采购监督制度, 包括:加强人大监督;设置透明的政府采购程序, 方便公众监督;设置不同的诉讼途径, 以实现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建立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对采购机构的监督;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等。
3 结语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应坚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首先确保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产品, 在此基础上政府可根据财政能力对公共、准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给予相应的调整;坚持成本效益与成本效果原则, 优先提供那些成本低、效果好、具有较大社会效益的公共和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坚持公平性原则, 保证不同社会群体尤其是低收入人群以及社会弱势群体能平等享有。
摘要:政府采购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可以对供给方 (医疗机构) 约束, 达到价廉物美的卫生服务供给的目的。因此, 应确定服务产品相关政策, 建立评估系统, 并加强法律保障及其服务程序的监督, 使公众获得最大限度的公益性实惠。
关键词: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购买,实施途径
参考文献
[1]万红, 张晓林.创新思路探索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运行机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7, 12.
[2]陈晖.论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 (2) .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推荐阅读: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09-12
政府购买档案服务11-17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合同12-18
广州政府购买公共服务06-10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特点09-14
政府购买服务机制06-25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10-03
政府如何推进购买服务05-27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计划08-13
银行政府购买服务项下融资业务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