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审计服务

2024-07-08

购买审计服务(精选12篇)

购买审计服务 篇1

一、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意义

(一)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一是, 将政府审计职能外包给社会审计机构的过程中, 政府只需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政府购买审计业务, 意味着不需要专门设置一个庞大的审计部门, 将固定成本转变为可变成本, 缩小政府规模, 起到节约成本的效果。根据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 整合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资源是有其必要性的。交易费用理论是指“交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它包括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谈判、监督履行的费用”。交易费用的高低决定了政府最终采用的组织形式。现在事务所的业务已经拓宽, 也具有较高资历的审计人员, 所以政府可以方便地找到可以承接此项服务的人员, 不需要付出较高的交易费用。所以根据交易费用理论, 购买审计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开支, 提高政府效益。二是, 购买审计服务可以起到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效果。政府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 政府每年需审计大量项目, 比如要定期对国有大中型等企业进行审计;其次, 政府审计人员相对匮乏, 并且审计人员素质不一, 整体专业素质能力有待提升, 如果引入社会人力资源,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审计质量。总体来说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可以让政府用相对较低的成本, 提供较高的服务, 整体上提高政府效益。

(二) 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所带来的益处, 不仅仅体现在政府本身, 还体现在会计师事务所方面。主要原因包括三点:一是,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能够使会计师事务所寻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在当前会计师事务所业务不断更新的情况下, 寻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事务所的经营风险, 促进事务所达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二是,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能够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效应。通过对于政府相关事项的审计, 能提高事务所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和地位。会计师事务所的价值可以理解为由两部分组成:权责发生制下的账面净资产价值和商誉价值, 而商誉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良好的声誉 (吸引新的客户、更高的收费) 和客户关系。事务所自身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的账面价值上, 更多的是体现在它的商誉中, 也相当于是一种无形资产。三是,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能够促进会计师事务所本身的发展壮大。近些年来,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迅速,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业务种类过少就是其中之一。政府购买审计服务, 能帮助事务所扩大业务范围和种类, 使得事务所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加强内部管理, 从而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 国内内资事务所与国际大所的差距仍然较大, 利用好政府相关审计业务有利于缩小差距。

二、政府购买审计服务中外对比

(一) 国外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现状

国外在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在早些时候就已经对其经营管理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 将大量审计项目外包给有资格的社会审计机构实施。如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审计机关将绩效审计项目外包给社会审计机构是通常的做法, 同时通过行业组织对参与国家审计的社会审计机构实行资格管理。澳大利亚议会下达的审计计划中, 明确规定外包审计项目聘请社会审计机构人员的数量、费用预算, 并规定费用由政府预算和审计对象共同承担。英国财政部门和部分非官方的公众组织倾向于将部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 这样可以减少因组建内审部门的高额固定费用, 从而起到节约成本的效果。但是总体而言英国政府部门并不热衷于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因为在将内部审计外包的过程中, 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如衔接问题导致外部审计单位并不能很好的了解公共部门的具体情况, 高额审计费用, 外部审计单位员工在政府审计方面的业务能力不强以及提供审计服务的及时性问题。罗马尼亚政府鉴于部分公共部门,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相关机构在执行内部审计时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 也引入了外部审计服务, 其主要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的形式引入审计服务。

对政府而言, 政府购买CPA服务意味着政府角色的转变, 从审计的“直接提供者”变为出资者、制度攻击者和监管者。目前而言, 多地也已经开始这项购买服务, 但是总体而言目前的审计服务购买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

(二) 国内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现状

我国的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 发展还很不完善。尽管自2003年以来, 北京、上海、浙江、无锡、广东等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探索在不断增多, 如:海南省注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涉税审计服务, 深圳市审计机关对社会中介参与政府审计做了有益的探索, 《北京市审计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审计工作需要,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聘用社会中介机构或者其他专业机构参加审计工作。但是总的来说, 由于诸多原因, 比如:招投标问题、预算问题、审计单位对注册会计师的不了解,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在当前的实施领域十分有限。与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相关的一部法律是《政府采购法》, 进一步发展政府购买审计服务也是对《政府采购法》的一种很好的贯彻。

目前, 部分政府审计领域已经开始了政府购买外部审计服务。在近年来的政府采购中, 就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说, 政府可购买的审计服务主要有:受国家审计部门的委托, 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受各级海关委托, 对涉及对外进出口企业进行有关监管检查事宜的审计;以及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国有资产的清产核查, 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等。

三、国内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先行领域

(一) 高校科研经费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经费的投入加大, 高校在经费管理和审计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科研经费被科研项目负责人随意支配, 存在不合理支出, 在高校科研项目审计上缺乏可靠的审计标准, 为此, 学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加应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和支出管理, 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但是学校的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高校内部, 独立性不强;并且国家的政府审计出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制约, 不能很好的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全面的审计。根据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的特点, 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 借助外部审计单位的力量是不错的选择。英美等发达国家在早些时候就引入了注册会计师对高校每年公布的年报进行审查。

实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外包, 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首先, 外部审计的独立性要高于内部审计, 高校聘用社会中介来进行科研经费审计, 能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提高审计质量。其次, 全面利用好高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三方力量, 可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减少不合理支出。

(二) 固定资产清查

固定资产清查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和前提性工作, 可以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 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政府固定资产清查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体制不健全, 固定资产无法及时准确地入账;另一方面是监管不佳, 缺乏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和管理制度, 没有及时进行盘点, 记录固定资产的转移和处置。即使有些单位设有清查制度, 内审部门, 但很多也是形同虚设, 由内部的人员进行清查, 该人员同时负责资产管理和清查工作, 大大降低了审计质量, 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为此政府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监管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减少国有固定资产的损失。

鉴于固定资产清查的重要性和在部门中存在的问题, 引入社会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改善现存问题的方法之一。第一, 鉴于一些部门没有专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如果聘请外部审计机构, 并且与之签订长期合同, 就可以获得持续性的服务, 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第二, 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专业的从业人员, 能够弥补政府部门会计人员审计能力方面的不足。

引入向社会中介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审计也有其现实的可行性和法律基础, 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 (国资委令[2003]第1号) 第41条规定, 除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企业以外,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须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财务审计。但是在引入外部审计力量时,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该做好对社会中介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其他问题

(一) 独立性问题

作为审计职业道德准则中的重要一项, 独立性被誉为是审计的灵魂。满足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是审计人员良好履行审计职责的前提。从传统的观点来看, 正如外部证据的可靠性优于内部证据那样, 外部审计的独立性也往往要高于内部审计。因此, 从总体来看, 政府部门聘用社会中介来进行审计, 能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提高审计质量。但是有一点也要引起注意, 在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这一活动中, 购买方是政府有关部门。作为外部审计力量的社会审计机构往往受到政府政策和决策的影响, 审计的结果可能对其今后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有着微妙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 外部审计机构就可能会由于“外在压力”而影响独立性, 而且这种外在压力的影响可能比起失去一般审计客户还要大。所以, 并不是说引进外部审计一定能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这一点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 引进社会审计的风险

引进社会审计本身也存在着新的风险。其中十分明显的一点就是有关引进过程的公平性问题, 要考虑到其中可能会存在着一个权力寻租的问题。关于外部审计的购买模式问题, 赵保卿 (2008) 认为, 审计招投标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在选择投标策略和投标方式时, 遵循合理低价中标的原则。王生交等 (2013) 认为, 在现有政府购买注册会计师服务的模式中, 竞争性—独立性—常态化模式最符合政府采购的制度规定和目标, 也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注册会计师服务的提供。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 其中的公平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而且它与独立性直接相关。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政府采购当事人不得相互串通, 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不得以任何手段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争。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设立外部审计服务提供方备选组, 也就是说要有多个备选的审计服务提供方。在进行选择时, 不能仅仅以提供方报出价格高低为决策依据, 还应当综合考虑审计服务质量等多项因素。引进社会审计的另一项风险就是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问题。但是通常来说, 如果审计服务提供方是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 其中大部分人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 经过培训应当能够胜任政府要求的相关审计项目。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差别。

(三) 老业务消失新业务增加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 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诸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提供方的业务比重, 部分事务所可能会开始依赖这一块业务。老业务的消失以及新业务的增加对于事务所来说将是一个挑战。比如说工商年检审计是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重要业务, 也是公司法所规定的法定审计业务。但是国家工商总局决定, 自2014年3月1日起停止对领取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 (地区) 企业, 及其他经营单位的企业年检工作。这对于部分的中小事务所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政府政策的变动直接影响着事务所的发展, 因此相关部门在采用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同时应当要考虑到这一做法对于外部审计服务提供者业务及发展的影响, 即老业务消失和新业务增加的影响, 可以适当通过一个过渡阶段来完成。

参考文献

[1]刘东主编:《微观经济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段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特殊性之研究》, 《财经界》2013年第5期。

[3]殷红:《强化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 《中国农业会计》2012年第10期。

[4]廖少纲、熊小刚:《政府采购》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购买审计服务 篇2

目录

第一条 定义和解释 2 第二条 合同构成及适用顺序 4 第三条 服务项目及服务范围、期限 5 第四条 项目所需的审批手续及落实责任 7 第五条 甲方负责提供的合同实施条件 7 第六条 项目投资计划与融资方案 7 第七条 合同价款及资金支付 8 第八条 服务质量及保障措施 10 第九条 项目交付 11 第十条 甲方的陈述和保证 11 第十一条 乙方的陈述和保证 12 第十二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3 第十三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4 第十四条 指定人员及联系人 15 第十五条 权利保证和权利归属 16 第十六条 转让和分包 16 第十七条 保密 17 第十八条 不可抗力 17 第十九条 违约责任 18

第二十条 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 19 第二十一条 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20 第二十二条 其他约定 21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刘兴华 住所:农安镇宝安路建设大厦 邮编:130200 联系人:张亚平电话:043183265755 传真:043183265755 邮箱:jsj868822@163.com 乙方:农安县房地产经营开发总公司 法定代表人:周咏 住所:农安镇德彪街27号 邮编:130200 联系人:马福东 电话:043183236306 传真:043183236306 邮箱:641279809@qq.com 鉴于: 1.为了推进农安县棚户区改造项目,农安县政府拟实施吉林省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二期建设项目—农安县。该项目已纳入2015年棚户区改造规划,经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批(吉建保[2015]7号及吉建保[2015]10号);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农安县政府已制《农安县人民政府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农府发[2015]7号)及《农安县统购商品房用于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工作实施方案》(农府发[2015]8号),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性目录,将政府购买服务纳入目录范畴。

3.农安县政府决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该项目,为公众提供棚户区改造服务,该“政府购买服务”事项已经农府发[2015]7号文件审批; 4.农安县政府以政府采购服务授权书授权农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作为本合同项下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

5.农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过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确定农安县房地产经营开发总公司作为本合同项下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采购程序和资质要求。乙方愿意向甲方提供本合同约定的各项服务。

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就本项目达成本合同。第一条 定义和解释

(一)定义

1、甲方:即购买主体,指农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该机构代表农安县政府依据本合同购买乙方的服务,甲方的合法继承人和允许的受让人视同甲方。

2、甲方指定代表:指依据本合同第十四条规定,由甲方不时指定的代表甲方行使本合同规定的各项权利并接受乙方通知的全权代表。

3、乙方:即承接主体,指提供服务项目的一方,本合同指农安县房地产经营开发总公司,该公司依法设立,在农安镇德彪街27号注册,营业执照编号为***,法定代表人为周咏。乙方的合法继承人和允许的受让人视同乙方。

4、乙方指定代表:指依据本合同第十四条规定,由乙方不时指定的代表乙方行使本合同规定的各项权利并接受甲方通知的全权代表。

5、贷款银行:指与乙方签订贷款合同、为本项目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具体指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

6、融资合同:指乙方与贷款银行签署的为履行本合同规定义务而获得贷款银行融资的相关合同。

7、第三方:指甲乙双方以外的任何自然人、法人、机构、组织、单位、实体等。

8、本项目:指吉林省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二期建设项目—农安县。

9、项目交付日:指本合同规定的,由于项目完成、终止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乙方向甲方移交各种服务事项的管理权及相关财务的所有权的特定日期。

10、服务:指甲方依据本合同第3.1条规定从乙方购买的各项服务。

11、书面形式:指有形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包括合同文件、信件、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

12、一日:指一个工作日。

13、“中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本合同之目的,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

14、“元”:指人民币元。

(二)解释

除非本合同另有说明,下述词语在本合同中应适用本条规定的释义:

1、“一方”或“各方”指本合同的一方或各方。本合同的各方均包括其各自的继任者和获准的受让人;

2、“资产”包括现有和将来的任何类别的财产、收入及权益;

3、“修订”包括补充、更新、替换或重新制订(“被修订”应作相应解释)。第二条 合同构成及适用顺序

(一)本合同由下述文件构成:

1、本合同及其各项修订文件;

2、本合同附件;

3、成交通知书、协议、招标、投标文件(含澄清文件);

(二)任何关于本合同内容的争议应按照下述顺序适用本合同文件予以澄清:(1)本合同;(2)合同附件;(3)招投标文件及招投标澄清文件。上述文件中上一序位文件与下一序位文件内容相矛盾时,应优先适用上一序位文件标准澄清本合同的规定。

(三)本合同构成签约方就本合同所涉及的事项而订立的完整协议,并取代双方任何先前的协议或安排。

(四)除合同性质及双方约定终止执行的合同条款外,本合同在乙方完成服务后依然有效。

(五)本合同条款标题仅为方便之用,不影响条款内容的解释。第三条 服务项目及服务范围、期限

(一)服务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吉林省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二期建设项目—农安县 项目总投资:175001万元

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棚户区改造共包括10个地块,共征收居民3023户,非住宅类建筑13户,征收土地面积94万㎡,征收总建筑面积34.6万㎡。其中,拆迁住宅占地面积33.1万㎡,拆迁住宅建筑面积33.5万㎡;拆迁非住宅类建筑占地面积3.6万㎡,拆迁非住宅类建筑面积1.1万㎡。安置方式主要以购买存量商品房为主,共安置居民2523户,购买商品房3759套,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纯货币共安置居民500户。

建设地点:本项目棚户区共改造10个地块及四至范围,如下表:

序号 地块名称 四至范围

东至电联大厦;西至电联街;南至电联热力公司;北至商业幼儿园住宅楼。东至生产资料物资回收公司住宅楼;南至1 电联热力公司地块 商业车队胡同地块 明星路;西至老实验高中家属楼;北至清华路。古城街1号地块

东至居民区;西至古城街;南至黄龙路;北至居民区。4 古城街2号地块

东至文博街;西至古城街;南至基督教堂;北至黄龙路。

东至农安四中;西至润泽同泰园小区一期;南至农安四中;北至农安路。东至东环加油站;西至文博街;南至成达食品有限公司;北至居民区。

东至古城街;西至雅仕居;南至绅士花园;北至挂面厂石头道。

东至红旗小学向东150米;西至红旗小学;南至石头路;北至药材公司。东至古城街;西至龙翔丽景明珠小区;南至居民区;北至宝安路宝华骨科医院。东至道路;西至古城街;南至康宁医院;北至基督教堂。5 农安路东段南侧 黄龙路东段南北两侧 古城街四期 药材公司南侧地块 宝华医院南侧地块 古城街3号地块

(二)服务范围和内容

甲乙双方经自愿平等协商同意,甲方向乙方购买吉林省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二期建设项目—农安县涉及的下述服务:

1、项目可行性研究

2、规划设计方案制定;

3、土地征收补偿;

4、拆迁安置有关事项;

5、项目建设;

6、总承包商服务;

7、质量检验及验收服务;

乙方提供上述服务可以采取新建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货币补偿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购买存量房的方式。

(三)服务期限

甲乙双方确认,在任何情况下,除非甲方另行书面同意,乙方完成本项目规定的所有服务的期限为: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2039年6月8日。

(四)服务范围及服务期限的修改

1、乙方应根据本合同所规定的服务内容、期限及标准提供所需服务,除非得到甲方的书面指示,否则乙方不应提供本合同规定以外的服务,也不应该延迟提供服务的期限。

2、甲方可以在本合同期限内,以书面形式指示乙方就本合同所规定的服务及/或本合同期限作出更改、修订、省略、增添或其他修改。乙方可依照甲方的书面指示作出修改,接受对于本合同特定条款的修改。除非甲乙双方已经就服务范围修改所产生的合同价款变化达成书面协议,本合同所规定的费用支付标准依然适用于变更事项。

3、非因乙方原因导致服务中一项或多项服务不能按照本合同中双方同意的期限完成或提供服务的,乙方应在发现该等服务不能按期完成后立即书面通知甲方和贷款银行。甲乙双方应就有关服务期限修改及对乙方还款能力的影响达成书面意见并取得贷款银行同意。第四条 项目所需的审批手续及落实责任

(一)甲乙双方确认本项目所需要的下述审批由甲方在本合同生效之日起1个月内负责落实:

1、本项目涉及的城市建设规划事项;

2、本项目涉及的土地划拨或征用手续;

3、本项目涉及的拆迁安置事项;

4、本项目涉及的环境评估及审批事项;

5、本项目涉及的政府投资及服务费用相关预算审批事项;

(二)除本合同明确规定由甲方负责落实的政府审批事项外,本项目及乙方提供本合同规定的服务所需的其他政府审批由乙方负责落实,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1、项目设计审批;

2、项目涉及的建设许可事项;

3、项目涉及的生产安全、消防、劳动保护等行政许可手续; 第五条 甲方负责提供的合同实施条件

甲方应在下述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应的项目工作并书面通知乙方,乙方在接到甲方通知后应就甲方是否完成有关工作予以书面确认:

1、在2017年6月前完成项目土地划拨或征用工作。第六条 项目投资计划与融资方案

(一)甲乙双方确认,按照《关于吉林省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二期建设项目-农安县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农发改审批字[2015]66号),本项目总投资为175001万元人民币。乙方为按期履行义务,资金筹措计划如下:(1)乙方自筹项目资本金35001万元,占总投资的20%;(3)拟向贷款银行申请融资14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80%。

(二)为保障本合同履行,甲方同意乙方向银行申请贷款,并保证乙方确实履行融资合同中约定的相关事项。第七条 合同价款及资金支付

(一)甲乙双方确认,按照《关于吉林省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二期建设项目-农安县政府购买服务费用纳入未来财政预算的函》农财函[2015]5号文,本项目中甲方购买乙方服务的合同总价款为261101万元人民币。

(二)甲方承诺将积极筹集本合同约定的各项资金,资金来源于农安县政府财政性资金,已在既有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并将逐年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

(三)本合同签署后15日内,乙方应向甲方开具总额为266.5万元的履约保函(或支付履约保证金)。该保函的内容应符合甲方及贷款银行的要求。在乙方不能按照本合同规定履行其合同责任时,甲方有权优先从履约保函(或履约保证金)中获得补偿。

履约保证金应在合同期满后无息返还,已按照本合同约定予以扣除的不再返还。

(四)本合同生效后20日内,甲方应向乙方支付预付款(或定金)100万元,该款项应支付到乙方在贷款银行开立的指定账户,并且按照融资合同的规定使用。

(五)本合同项下资金支付计划初步安排如下: 购买服务资金支付计划 期间 第1年 第2年

2015年 2016年

购买服务资金金额(万元)12448 11667 建设期 服务期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第8年 第9年 第10年 第11年 第12年 第13年

第14年 第15年 第16年 第17年 第18年 第19年 第20年 第21年 第22年 第23年 第24年 第25年

合计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2028年 2029年 2030年 2031年 2032年 2033年 2034年 2035年 2036年 2037年 2038年 2039年

11667 10108 10138 10158 10170 10172 10165 10149 10224 10185 10236 10174 10203 10218 10318 10301 10270 10325 10362 10380 10380 10461 10222 261101 具体支付计划将与相关融资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相衔接匹配,具体金额根据利率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六)除非经贷款银行同意,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上述支付额度不因甲方与乙方的任何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包括不可抗力造成的乙方不能履行合同的情况)而终止。

(七)甲乙双方确认本合同总价款及支付方式是基于对项目各方面要求综合考察的结果,其中项目还本付息要求是确定本合同价款支付标准、时间和额度的基础之一。如果本合同中任何一方或双方认为合同价款及支付标准、进度需要作出调整时,应事先取得贷款银行同意。

(八)如因项目投资额度、规模或进度调整等因素,导致本合同规定的资金支付额度及时间与融资合同规定的还本付息计划不匹配时,甲方同意相应调整本合同中资金支付计划,以满足乙方还本付息要求。

(九)乙方应在上述支付日期前30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提交费用发票及费用明细资料(如需),甲方应在收到发票等资料后30个工作日内将相应资金以人民币汇至乙方的以下账号: 开户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 账 号:2210***70000 收 款 人:农安县房地产经营开发总公司 备 注:

(十)未经贷款银行书面同意,上述资金账号不得变更。第八条 服务质量及保障措施

(一)乙方提供各项服务的质量标准应依据下述顺序确定:

1、国家质量控制标准;

2、没有国家标准的,应适用行业质量标准;

3、没有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应适用省级质量标准;

4、没有国家、省级、行业质量标准的,甲乙双方应协商确定可以适用的服务质量标准。

(二)乙方应在向甲方提供各项服务前向甲方提供适用于相关服务的质量服务标准的相关文件,甲方在接到乙方提供的服务质量标准后应就该项标准的适用性及完备程度予以审核并提供书面意见。该质量标准经甲乙双方协商签字确认后应作为未来本合同项下相关服务结果验收的依据。

(三)乙方应在项目进程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障其所提供的服务符合服务质量标准。如果由于特殊原因,乙方不能保障服务事项的质量,乙方应立即通知甲方。

(四)甲方有权在乙方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在不影响乙方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对乙方的服务工作、服务质量及相关质量保障措施予以检查。具体检查督促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对服务对象的回访、现场检查、样品抽查、要求乙方汇报质量跟踪和检查结构、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服务结果予以评估等。甲乙双方应在依据项目情况确定服务结构检查节点,在服务检查节点及服务结果最终交付日前10工作日,乙方应书面通知甲方对服务节点或最终结果验收的时间、地点、方式。甲方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按照本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对乙方的交付进行验收。如因甲方原因导致验收时间推迟的,乙方履行本合同义务期限应予顺延。

(五)甲方对各个服务节点检查的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乙方如果对甲方的检查结果有异议,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提出书面说明。甲方有权依据服务节点检查结果通知乙方停止履行本合同规定的其他服务。如果甲方没有通知乙方停止履行合同义务,乙方应继续向甲方提供所规定的其他服务,甲方也应按照本合同规定履行相应义务。双方有关独立节点检查结果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按照本合同规定的争议解决方式解决。

(六)如果甲方因一个或多个检查结果书面通知乙方停止提供本合同规定的相关服务,甲乙双方应按照本合同规定的争议解决方式及合同解除程序处理合同解除事宜。

(七)乙方对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应按照国家规定承担相应的产品维修、消费者保护及缺陷修复、质量赔偿责任。第九条 项目交付

乙方应在项目交付日向甲方移交下述资产及与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料。其中包括:

(一)建设图纸规定的居民楼;

(二)建设规划规定的公共设施。包括幼儿园、学校、商店及该规划;

(三)确定的其他公共设施;

(四)项目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档案、投融资资料、资产清单、设备仪表清单、维修操作手册、质量保证书等 第十条 甲方的陈述和保证

(一)甲方已经获得农安县政府的有效授权,负责购买本合同所规定的各项服务,并代表农安县政府与乙方签署本合同。

(二)甲方签署并履行本合同不会违反任何法律法规,也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权益。

(三)甲方保证本合同涉及的财政支出责任已经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获得必备的批准及授权,并且已经纳入农安县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方将依法办理所有相关资金支付事项。第十一条 乙方的陈述和保证

(一)乙方为依法设立、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的法人,符合国家有关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的要求。

(二)乙方已或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同其工作人员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并为其购买社会保险。乙方进一步确认,本合同的签署及合同项下服务的提供并不导致其工作人员与甲方或农安县政府建立任何劳动、劳务、雇佣等关系;

(三)乙方确认其已获得签署本合同的足够信息。乙方如因误解与服务内容及标准要求有关的任何事实或本合同的任何规定,而导致其自身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乙方将不会获得任何额外补偿或就承担有关法律责任获得任何豁免。乙方进一步确认其签署并履行本合同不会违反其已有的任何其他合同或与其冲突。

(四)乙方的各项财务记录真实可靠。除已经向甲方说明的违约记录外,乙方不存在任何违约事项,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且其签署并履行本合同不会违反其已有的任何其他合同或与其冲突。

(五)在本合同期间,乙方改变其股权结构和股比关系或实施董事会、监事会主要成员以及总经理等高管人员等重大事项的变更的,应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在取得甲方同意时,应向甲方提交贷款银行对该等事项的同意书。

(六)乙方获取及保持为履行本合同所需的一切政府授权、批准、许可证或特许,并须承担因获取和保持许可证及特许而可能产生的所有费用、收费及开支。

(七)乙方将为本项目提供服务足额投保所需的一切险种并确保该等保险在本项目运营期内持续有效,相关保险费用由乙方承担并可计入本项目实际投资额。发生投保范围内的保险事故时,乙方应将保险赔偿金首先用于本项目的修复;在无法修复的情况下,贷款银行作为第一顺位受益人,优先偿还本项目银行贷款本息,剩余的保险赔偿金用于补偿乙方的投资回报。

(八)乙方自行缴付所有税项、费用、收费及款项。

(九)乙方向甲方或农安县政府提供的所有文件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向甲方作出的所有陈述和保证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真实有效。第十二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

1、甲方有权随时向乙方了解项目进度并要求乙方提供项目相关资料。

2、甲方有权按照本合同的约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管理的相关职能规定,对本项目的建设进行监督和检查;但甲方并不因行使该等监督和检查权而承担任何责任,也并不因此减轻或免除乙方根据本合同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而应承担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3、甲方有权对乙方就本项目注资和融资情况实施监督管理。

4、除非甲乙双方书面同意,本合同不影响甲方就相同服务内容与其他服务提供商签署服务采购协议的权利。

(二)甲方的义务

1、甲方应负责协调农安县政府的相关部门依法将购买服务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采购服务资金预算管理,并按照本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价款。

2、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与履行本合同相关的所有必须的文件、资料。

3、甲方应按本合同约定完成由其落实的审批事项,提供合同实施条件。

4、甲方应为乙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与相关政府部门及其他第三方的沟通、协调提供必要的协助。

5、甲方应当按照本合同的约定为乙方就本项目的融资提供必要的协助,包括由甲方或农安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出具相关的同意或证明文件等。第十三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的权利

1、乙方有权按照本合同约定向甲方收取费用。

2、乙方有权自甲方处获得与提供本合同项下服务相关的所有必须的文件、资料。

3、为本项目融资之需要,乙方有权以其依法享有的本合同项下全部权益及收益(包括但不限于请求甲方拨付各种资金的权利及其收益等)形成的应收账款向贷款银行提供质押担保,并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中办理质押登记。

(二)乙方的义务

1、乙方应按照本合同约定时间落实政府审批事项并按照各项审批文件要求完成项目。

2、乙方应全面履行本项目建设管理中的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职责,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因乙方未尽管理职责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由乙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乙方应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特定经验并受到适当培训的工作人员;乙方应采用招标方式选择本项目的环评、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相关招标方案及合同文件应当报甲方予以确认。

4、乙方为本项目之目的而依据本合同签订的相关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文件、融资文件等)应当符合本合同的要求且不得与本合同相抵触。

5、乙方应接受并配合甲方或甲方组织的对本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对于甲方指出的问题,应及时作出合理解释或予以纠正。

6、乙方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本项目的融资按计划进度执行,不会影响到项目实施,且所有融资均用于本项目,并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计划,确保项目得到顺利实施。

7、乙方应对项目资金进行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加强自身监督,确保资金规范管理和使用。

8、乙方应建立服务台账,记录相关文件、工作计划方案、项目和资金批复、项目进展和资金支付、工作汇报总结、重大活动和其它有关资料信息,以配合甲方及甲方组织的监督检查或绩效评价。

9、乙方应建立健全财务报告制度,按要求向甲方提供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执行情况、成果总结等材料。

10、乙方应根据甲方要求,无条件接受和配合甲方或甲方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与本合同相关的审计。乙方应保存与本合同相关的记录和账目,保存期限为本合同终止后25年。经提前通知,甲方或甲方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有权检查并复制该等记录和账目。

11、服务结束后,乙方应无条件返还甲方向其提供的文件、资料并向甲方移交项目资料,同时乙方应当自留一份完整的项目档案并予以妥善保管。第十四条 指定人员及联系人

(一)指定人员

1、甲方指定张亚平作为甲方代表负责与乙方的联络沟通及其他本合同履行中的各项事宜。

2、乙方指定马福东作为乙方代表负责与甲方联络沟通及本合同履行中的各项事宜。

(二)联系人

除非双方另有明确约定,任何一方根据本合同向另一方提供资料和发送通知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甲方联系人:张亚平电话:043183267758 传真:043183267758 邮箱:jsj868822@163.com

乙方联系人:马福东 电话:043183236306 传真:043183236306 邮箱:641279809@qq.com 第十五条 权利保证和权利归属

(一)权利保证

乙方保证其所提供之服务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权利和知识产权。

(二)权利归属

1、甲方向乙方提供的与履行合同相关的文件资料,其知识产权归甲方或甲方指定之第三方所有。

2、乙方及其工作人员在为甲方提供服务的期间所产生的所有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

3、甲方拥有本项目形成的所有资产的所有权和支配权。第十六条 转让和分包

(一)未经甲方及贷款银行事先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任何权利和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任何第三方,包括乙方关联企业。

(二)未经甲方及贷款银行事先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本合同分包给任何第三方,包括乙方关联企业。

(三)乙方不得将本合同转包给任何第补充三方,包括乙方关联企业。

(四)乙方在向甲方征求关于转让或分包的同意时,应向其提交贷款银行关于该等事项的同意书。

(五)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将本合同转让或分包的,应选择具有特定资质的第三方。

(六)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将本合同分包的,应就分包部分向甲方承担责任。第十七条 保密

(一)乙方及乙方工作人员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所获得的甲方、甲方所代表之政府及项目的所有信息和与提供本合同项下服务相关的记录、数据、报告等资料均属甲方之保密信息。

(二)乙方应对该保密信息采取保密措施,且仅得为本合同之目的使用该保密信息。

(三)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披露、使用、转让、复制或允许第三方使用上述保密信息,为本合同之履行需要向其工作人员、代理人等披露的除外。

(四)乙方应保证其工作人员、代理人等遵守本条有关保密的约定,且该约定不因本合同终止或者解除而失效。第十八条 不可抗力

(一)如果乙方因不可抗力而导致合同履行延误或不能履行合同义务,不应承担赔偿或终止合同的责任。

(二)本条所述的“不可抗力”系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战争、严重火灾、洪水、台风、地震等,不包括乙方的违约或疏忽。

(三)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受到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尽快以书面形式将不可抗力的情况和原因通知对方,并尽最大努力减轻不可抗力对合同履行之影响。

(四)不可抗力事件结束后,除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终止外,受到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立即恢复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但履行本合同项下的义务所需的期限可以适当的延长,延长的期限等同于不可抗力对该义务造成影响的期限。

(五)如果任何不可抗力事件阻止一方履行其义务的时间持续超过60日,双方应协商决定继续履行本合同或终止本合同。

(六)如果自任何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90日内双方不能根据上述第5项之规定就继续履行本合同的条件或终止本合同达成一致意见的,任何一方有权根据本合同的约定单方通知对方提前终止本合同。第十九条 违约责任

(一)甲乙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规定的义务均属违约。除非本合同或法律另有规定,任何一方违约不应成为另一方违约的理由,也不能免除另一方继续履行合同的责任。守约一方应尽量减少违约损失。

(二)任何一方发生本合同项下违约事件时,主张违约的一方应立即书面通知违约方予以改正,该通知应抄送贷款银行。受到违约通知的一方应立即就对方违约通知予以回复,确认是否违约并说明理由。双方应就违约事实认定及补救措施充分协商,尽可能减少违约损失。

(三)违约方应就其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违约赔偿的具体标准及方式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双方协商该确定。[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违约金、现金赔偿及实际履行等]。

(四)违约补偿应优先适用损害赔偿及其他违约补救措施。因违约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利仅适用于一方严重违约并且导致本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或导致守约一方履行本合同产生根本性障碍的情况。

(五)甲方发生下述违约行为时,乙方有权要求相应顺延乙方履行合同义务的时间并赔偿乙方的损失:

1、甲方未按合同规定提供乙方履行合同的相关条件,如开工所需的政府审批文件、工地施工条件或公用设施使用权等;

2、甲方未按本合同规定支付预付款或服务价款或政府补偿款等金钱支付义务;

3、甲方在人民银行基准利率调整后拒绝调整政府补偿标准;

4、甲方未能按照本合同规定履行验收义务;

(六)乙方发生下述违约,甲方有权以下述一种或多种方式获得违约补偿:(1)停止违约并;(2)重新提供相关服务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3)从乙方支付的履约保函(履约保证金)中优先获得补偿;(4)聘请第三方机构纠正乙方违约所造成的损失;(5)要求乙方支付相应的违约赔偿;(6)要求乙方中止相关服务,重新配备履行合同的人员或其他条件;(7)其他解除合同以外的并符合法律规定的违约补救措施:

1、乙方未能履行本合同规定的金钱支付义务,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交付履约保函,交付投资或垫资款等;

2、乙方提供的服务质量与合同规定不符;

3、乙方违反本合同规定的有关信息提供及配合甲方质量检查的义务;

4、乙方违反本合同第16条约定擅自转让或分包本合同;

5、乙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时间提供相应服务或服务结果;

6、甲方认为乙方服务没有达到本合同规定的服务标准时应立即书面通知乙方,乙方应在30日内对甲方的不达标通知予以答复;

7、确系乙方原因造成相应服务未达约定的服务标准的,乙方应在60日内负责完善直至达到合同约定的服务标准,相应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第二十条 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

(一)本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二)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首先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经协商仍不能解决,可依法选择如下第2种方式解决:

1、提交长春市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地点在长春市。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2、向被告住所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争议解决期间,除争议事项外,双方应继续履行本合同。第二十一条 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一)解除和终止的事由

1、如本合同的继续履行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则双方均有权书面通知对方要求立即解除本合同或针对本合同项下服务另行签署其他书面协议。

2、项目非因可归咎于任何一方的原因终止的,双方均有权书面通知对方要求立即解除本合同。

3、非乙方原因导致本合同在双方约定的期限内无法完全履行或在履行过程中出现双方无法预见的困难,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双方可经协商决定解除本合同。

4、法律规定或本合同约定的其他事由。

(二)解除和终止的后果

1、一方收到对方解除合同的通知或向对方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后,应立即停止履行与本合同相关的工作。

2、乙方应配合并促使其与本项目相关之各合同相对人(甲方除外)与甲方(或甲方指定的第三方)就与本项目有关之未履行完毕的合同签订权利义务转移合同并办理相应手续,以使甲方(或甲方指定的第三方)享有与本项目有关之各项合同项下之所有权益。

3、双方应进行清算。经乙方提供书面证明文件,甲方应按下列方式支付价款,本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4、已完成且尚存的工程,具备验收条件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竣工验收,并按照审计结论进行决算;不具备验收条件的,经委托有资质的造价鉴定机构及质监部门进行造价鉴定及质量评定,依据造价鉴定的结果进行支付; 1)乙方为工程订购的且已验收合格并接收的工程设备和材料,原则上由乙方协商供货商退货,由此造成的费用差额由甲方支付; 2)实际支出的货币补偿费用; 3)购置商品房实际发生的税费; 4)乙方已投入资金的合理回报。

5)本合同因一方违约而解除或终止的,违约方应赔偿给守约方造成的损失;乙方违约的,甲方可在履约保证金及应向乙方支付的价款中先行扣除该损失金额。

第二十二条 其他约定

(一)不弃权

任何一方均不被视为放弃本合同中的任何条款,除非该方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任何一方未坚持要求对方严格履行本合同中的任何条款,或未行使其在本合同中规定的任何权利,均不应被视为对任何上述条款的放弃或对今后行使任何上述权利的放弃。

(二)合同效力

1、本合同并不构成甲乙双方之间的代理、合伙或其他关系,任何一方不得以对方的名义行事。

2、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并签订补充协议。对本合同的任何修改或补充应当由甲乙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取得贷款银行的书面同意。

3、本合同任何条款被主管部门或法院认定为不合法、无效或不能强制执行的,或因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等的变化而不合法、无效或不能强制执行的,该等不合法、无效或不能强制执行不影响本合同的其他条款的效力。

4、本合同在满足下述条件时生效:

1)本合同经各方盖章,并经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代表适当签署。

5、甲方支付本合同项下的全部资金,且乙方偿还项目全部贷款本息后,本合同方终止。

6、本合同一式8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其中,甲方执2份、乙方执2份,贷款银行执2份,其余报政府财政等相关部门备案。

(三)合同附件

1、政府会议纪要;

2、可研批复文件;

3、投资估算表;

4、合同价款的构成。

(本页为政府购买服务合同的签署页)甲方:【购买主体全称】(盖章)农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刘兴华签约日期:2015年6月10日 乙方:【承接主体全称】(盖章)农安县房地产经营开发总公司

政府购买服务探路 篇3

因此,要想在大规模的政府购买潮来临之前做好应对,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为此,记者采访到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吕芳,她曾专门对政府购买服务进行过深度研究。

现状不容乐观

《新理财》:您好,请问中国最早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是在什么时候?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状是怎样的?

吕芳:中国地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的最早实践始于近20年前。1995 年,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基金会、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和罗山街道办事处委托上海青年会管理“罗山市民会馆”。罗山会馆是一个集社区教育、社区文化、救助服务、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社区功能为一体的市民休闲和社会交往场所。这是中国最早的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实践。

对于各地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实践活动,我总结归纳了一下,大致呈现出这几个特点:第一,政府购买服务的分布领域较少,主要分布在新兴公共服务领域;第二,购买服务可以分为购买服务项目和购买岗位两种形式。我国地方政府购买服务大多为购买项目,少数是购买社工岗位。购买服务大多是实行契约式合同管理,少数采取凭单制。第三,购买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专项资金和福彩公益金,也有部分地方政府只支出场地和管理运行费用;第四,政府购买服务大多为依赖关系非竞争性购买或独立关系非竞争性购买,独立关系竞争性购买的只是极少数。承接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大多是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只有少数是自下而上的社会组织。因此,这种购买服务易导致社会组织在资金上依赖于政府部门,其活动也受制于政府部门,缺乏独立性。

《新理财》:现阶段,政府购买服务所呈现的特点是什么?

吕芳: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内容呈现出“三高三低”的特点:一是政府采购中,购买货物和工程的比例高,购买服务的比例低;二是政府购买服务的过程中,购买面向政府的行政后勤和辅助性服务的比例高,而购买面对社会和公众的纯公益性公共服务的比例低;三、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购买养老服务、社区公共服务、扶贫服务、社会工作服务等比例高,而购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防灾减灾、科学研究等传统公共服务的比例低。个别地区在城市管理、治安巡逻等领域实施服务外包,实施过程中引发了许多争议。

实践中的争议

《新理财》:在我国各地方政府外包服务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争议性问题,这表明,我国对于政府购买服务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厘清。公共服务外包到底适用于哪些领域?哪些服务可以外包,哪些服务不可以外包?

吕芳:购买服务过程中,争议性问题比较多,典型的有“西乡模式”和“邵东模式”。

这些案例的特殊之处在于,政府购买的不是公共服务,而是城市管理、治安巡逻、国有土地巡查管理等社会管理事宜。而政府的职能既包括“公共服务”,也包括“社会管理”,即使是同样一种职能,也可以分为核心职能与边缘性职能,也可以细分为若干组成部分。例如,治安管理可以分为内部通讯、预防性巡逻、交通控制、停车场管理、拖走违章停放的车辆、看守所的管理、警察的培训、警车和维修保养等性质完全不同的组成部分,有的需要政府直接生产,有的可以采购,这些不同性质的服务需要精细化地分类,并通过不同的制度安排来生产,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提供。

《新理财》:公共服务外包真得能够节约财政资金和提高效率吗?

吕芳:对于企业而言,选择是由企业组织生产还是外包给其他企业生产,主要考虑的是交易成本的问题,哪种生产方式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就选择哪种方式生产。但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除了公共产品本身的特性之外,还要考虑公平等问题,即除了效率之外,还要兼顾公平等问题。例如,英国民营化后的铁路缩减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线路,相对偏僻地方的居民就无法享受到铁路带来的服务。这对于他们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一项公共服务,是否由政府直接生产还是由政府购买服务,既要考虑交易成本(比如说,服务是否可以易于测量,服务是一次提供还是多次提供等)的问题,也要考虑公众的满意度、公平等问题。

即使选择了政府购买服务,现实中是否就能够节约财政资金,还取决于市场的竞争性。一般而言,规模越大的生产商、越是劳动密集型部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合同外包的成本就越小。比如,国外有一些研究表明,在同一地方政府的不同社区中,居民固体垃圾收集分别由政府部门内部生产或社会组织服务外包,结果是服务外包的成本要低于政府内部生产;此外,竞争性招标机制下的生产成本要低于仍然由原来的供应商继续生产的成本。目前,国内类似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见。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前提是社会组织能够高效率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只有在竞争充分的前提下,政府服务外包才能有效节约成本。现在国内的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大多是非竞争性购买。原因在于社会组织不但数量少,而且许多社会组织不具备承接政府大规模的公共服务的能力。如果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的能力不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那么外包的公共服务容易被一些社会组织垄断,因此,公众无法通过社会组织间的竞争得到质优价廉的服务。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仍然需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在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资源有限,福利多元化是我国政府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从“政府直接提供”到“社会志愿提供”这个谱系中的任何一种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只要能解决中国某一部分人的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就值得倡导。各地方政府通过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资金补贴、培育孵化等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发展,这些实践都值得鼓励。社会组织在这些专项政策的支持下,将会得到更多资源和更大发展空间,数量增加,能力提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培育社会组织,这是改变“弱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

缺乏保障

《新理财》:尽管政府购买服务是大势所趋,但为什么政府购买服务还是不尽如人意?老百姓还是不买账?

吕芳:在政府购买服务中,至少有三个主体,政府、公众和社会力量,政府对公众是一种长线责任,而政府和社会力量是一种契约关系,社会力量对公众是一种短线责任。老百姓不满意,不是因为政府购买服务本身,而是对社会力量提供的服务不满意。我国处于一个全面低福利向福利国家转变的过程中,以前“单位制”下单位提供的福利逐渐消减,而政府供给的服务覆盖面少,又不完善。因此,一方面,要通过购买服务等培育社会组织,提高其供给服务的能力,形成公共服务的“合作生产”,另一方面,则要提高政府的合同管理能力,加强政府对购买服务流程的监管。

《新理财》:地方政府在购买服务时,会不会滋生权力寻租的空间?

吕芳:如果政府购买服务过程没有一个完善的监管程序,如果政府缺乏合同管理的能力,那么政府购买服务就和政府采购工程、货物一样,都可能会滋生权力寻租的空间。

因此,就要重视政府在采购服务中的规范与监管作用。一、完善立法,为公共服务的合同外包提供政策保障。当前,我国政府采购社会组织公共服务面临法律上的困境。与政府购买服务相关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但是,落实《政府采购法》时具体操作所依据的是财政部的《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管理办法》以及财政部国库司印发的《政府采购品目分类表》,而其采购品目并没有把面向社会和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列入其中。因此,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无法以现行《政府采购法》作为直接依据。这导致多数地区的购买公共服务没有明确的制度依据,政府采购社会组织服务的支出也面临财政政策限制,没有普遍列入财政预算。二、加强政府的监管。

《新理财》:如何能够让政府购买服务更加规范?

审计意见购买问题综述 篇4

1 审计意见购买的概念界定

198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将审计意见购买界定为:“上市公司寻求其他审计师支持自己的会计处理以满足自身的财务报告的需要, 即使这种会计处理会损害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当时美国的一些公司不断通过变更会计师来变换审计意见, 关于审计意见购买的研究从此受到会计界的重视。国外方面, 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是伴随着审计师变更而发生的, 因此研究的重点大多放在通过审计师的变更来实现审计意见的购买。Chow (1982) 、Smith (1986) 、Krishnan (1995) 等就审计意见与审计师变更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了阐述和研究。

李爽、吴溪 (2002) 认为, 当公司管理当局与现任审计师发生意见分歧时, 寻求其他审计师支持自己的会计处理来满足自身财务报告的需要, 即为审计意见购买。童盼 (2003) 将上市公司避免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方法分为三种, 并将更换审计师, 即上市公司通过变更审计师来获得较满意的审计意见的行为, 称为“意见购买”。吴联生 (2005) 认为, 审计意见购买一般是指经营者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低质量的审计意见, 而低质量的审计意见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 经营者通过信息不对称获得私人收益而损害了股东的利益。陆正飞、杨和雄 (2009) 认为, 审计意见购买属于市场寻租行为的一种, 是指被审计单位以提高审计费用、提供或威胁取消合作机会、提供价外费用或其他利益等方式, 诱使注册会计师出具不适当审计意见的行为。

可见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审计师变更以外的因素与审计意见购买联系起来, 学者们逐渐发现, 审计意见购买并不必然与审计师变更相联系, 被审计单位往往还存在其他方式来实施审计意见购买行为。

2 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购买

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研究可以分两阶段进行, 即从审计意见购买动机和审计意见购买结果上分别研究。国外部分, Chow和Rice (1982) 发现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公司在变更后第一年被出具的审计意见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即意见购买成功的证据不显著。Krishnan和Stephens (1995) 比较了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公司前任与后任审计师的报告决策行为, 发现对于变更审计师的公司, 前任和后任审计师对客户的处理并无差异, 但与未变更公司相比, 他们对客户的处理更加稳健, 即也没有找到意见购买成功的证据。

童盼 (2003) 发现, 在2000年和2001年, 审计师变更与上年审计意见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即上市公司存在意见购买的动机;在2000年, 具有意见购买动机的公司并不能成功实现意见购买;在2001年, 具有意见购买动机的公司能够成功实现意见购买, 不过只有微弱的证据。

吴联生、谭力 (2005) 运用修正的Lennox (2000) 审计意见估计模型来研究上市公司通过变更审计师改善其审计意见的决策行为, 并再次运用该模型来检验审计师变更是否能够改善审计意见。研究结论表明, 中国2002年上市公司作出变更审计师决策的依据, 不仅仅在于上一时期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 也在于预计的审计师变更给审计意见所带来的改善作用。但是审计师变更并不能显著改善审计意见。

可见在审计意见购买动机上, 学者基本形成了一致结论, 即上期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是公司作出审计师变更决策的主要原因, 即上市公司存在审计意见购买动机;但是在研究上市公司是否能成功购买审计意见上, 并没有形成一致结论。

3 异常审计收费与审计意见购买

Allen Craswell等 (2002) 以1062家澳大利亚上市公司1994年的公开数据和1045家澳大利亚上市公司1996年的公开数据为样本, 研究审计师对某一客户审计收费的依赖度与其是否发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之间的关联性, 得出审计收费的依赖度对审计师发表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有显著影响。

陈杰平、苏锡嘉 (2005) 以2000—2002年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为样本, 以下一个会计年度中不利审计意见和审计后净利润同时改善作为认定不利审计结果改善的标准, 观察公司不利审计结果改善与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的关系。发现在不发生审计师变更的环境下, 控制公司基本财务特征及其变动情况后, 异常审计收费的提高与不利审计结果改善显著正相关;在发生了审计师变更的环境下, 异常审计收费的提高并不显著伴随着不利审计结果的改善。

朱小平、郭志英 (2006) 以2004年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发生更换, 但是审计收费增加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表明, 上市公司规模的扩大、资产负债比率的增加是影响审计收费增加的最大因素, 现金流动资产负债率的变化、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的意图及盈余操控与审计收费的增加显著相关。进一步可以得到, 当企业规模和资产负债比率变化甚微甚至降低且现金流量负债比率变化不大或增加时,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及盈余管理是导致审计收费增加的最可能因素。

唐跃军 (2007) 以2004—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上市公司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增加了年报审计意见恶化的可能性, 不过审计委员会对审计判断及审计意见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可能会互相抵消;在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情况下, 虽然审计收费的异常下降和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正相关, 但是, 异常审计收费和年报审计意见恶化的可能性负相关, 同时审计收费的异常增加和年报审计意见恶化的可能性负相关, 审计委员会一定意义上未发挥对管理层的制衡作用。

杨和雄 (2009) 认为如果审计收费增长与审计业务量存在明显的背离情况, 则说明审计费用异常增长, 并以2005—200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通过分析发现A股市场均有约2%的上市公司在审计业务工作量、审计风险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等因素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 审计费用却出现了显著增长, 即出现审计费用异常增长的情况。其研究仅局限于描述性分析, 缺乏科学的统计分析过程。

关于异常审计收费与审计意见购买的研究多集中于近几年, 并且已有学者在研究此问题时考虑了审计师特征, 如唐跃军 (2009) 指出审计师规模对异常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之间的作用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虽然目前中国审计市场上规模较大的审计师的独立性依然较为有限, 但是2005年总收入居前五名和所审计的上市公司数量居前五名的大会计师事务所更有可能拒绝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异常审计收费购买更好的审计意见的要求。但在进行相关研究时, 学者们在选取异常审计收费的衡量标准上并不一致, 这可能导致研究的结论不具可比性。此外相关研究中没有更多结合我国的制度环境和公司特征进行研究, 这可能导致理论结论与实际情况脱节。

摘要:审计意见购买是经济管理和审计制度中国内外所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审计意见购买的概念界定、审计意见购买的主要研究方法对审计意见购买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浅说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 篇5

杨晨曦

所谓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即政府将原本由自身或事业单位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转为向社会组织(本文中社会组织含企事业、社团等)购买,通过政府采购或者其他公开方式选择合适的社会组织,由其按照合同要求代为提供特定的公共服务,政府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

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标志着新一届政府自我革命、转变职能、转变发展方式和培育市场主体之旅的开始,对惠及民生的公共服务,政府开启了由亲自操刀到以奖代补直至购买的艰难转变。政府可以从具体的繁杂的服务性事务中解脱出来,社会组织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中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既可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强化了对公共服务的监管,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益和效率,进而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组织各归其位,各展其能。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为体育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无限机遇。日前公布的《安徽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六个大类均涉及体育产业项目,诸如在基本公共服务类中,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基础设施及体育器材用品、体育培训、体育赛事活动、国民体质测试与指导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在社会事务服务事项类,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产业项目的策划与组织、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与维护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在行业管理与协调事项类,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产业政策研究与宣传、体育产业统计与分析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在技术服务事项类,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评估、体育经营场所安全检测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在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和技术性事务类,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体育产业课题研究、体育产业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培训、体育场馆物业管理等公共体育服务产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公共服务需求的扩展,需要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也将越来越多。

近年来,国内各级政府在探索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过程中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各级政府利用体彩公益金购置体育器材;马鞍山市政府各级财政出资设立体育健身器材维修基金、通过招标委托专门公司维修全市体育健身器材;芜湖县体育局以零租金对外承租游泳馆,并代为缴纳游泳馆的全部水电费,同时补贴承租人一定数额开放费,通过严格的合同约定要求,以每场3元的优惠价格对青少年开放;宣城市将部分单位和学校体育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纳入首批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由政府实行定额补助;省体育局向省体育产业研究中心购买全省体育消费市场调查等课题研究。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主要有两大问题必须解决,一是政府如何买到合适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二是社会组织怎样才能提供合适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

解决政府如何买到合适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问题,要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即提高认识,加快职能转换,不甩包袱推责任,不紧抱权力资源不松手;改政府配餐为百姓点菜,合理的设置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目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正;建立和完善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规划、政策和规则,加强包括绩效评估在内的监管;引导、培育市场主体,确保政府能够购买到合适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

解决社会组织能够提供合适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问题,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即落实优惠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服务领域,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加强人才培养,让专业的事有专业人做;指导帮助社会组织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种类和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合理定价。

作为体育产业工作者,我认为一要加强学习,学政策,学经验;二要抢抓机遇,借助政府强力推进购买公共服务的良机,深入一线,了解社会需求,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目录;三要完善和落实政策,提高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积极性,引导社会组织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产品质量。具体要做好全省体育企业名录库建设,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提供更多的选择;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快推进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改革创新和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行政许可工作,加强体育健身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引导中介机构,更多地参与培育、推广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和体育用品。

浅析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篇6

关键词 政府购买服务 社会治理 机制创新

一、政府购买服务的内涵及简要历程

(一)政府购买服务的内涵

政府购买服务起源于西方国家,在美国被称为购买服务合同或合同外包,我国香港则称之为社会福利服务资助,我国内地一般称之为政府购买服务。所谓政府购买服务(Government Purchase of Services)是指“政府将原来由政府直接举办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费用,是一种‘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新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

(二)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方式的历史演进

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发展是与我国的政府职能转变,以及我国社会组织的兴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段历史中,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方式随着我国对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定位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

1、隐性购买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为社会组织的发展释放了大量的空间,各种学会、研究会以及协会在各级政府的支持、推动下,相继成立。社会组织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遍地开花的原始生长期。所谓隐性购买,是指由政府推动成立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的部分服务与管理职能,政府给予其一定的经费、实物和政策资助的一种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方式。

2、显性购买时期之非竞争性购买(1995年至2005年)。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社区建设的推进,使得基层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责任越来越大。这项突破在1995年的上海得以成型。199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委托基督教青年会负责罗山市民中心(罗山会馆)的日常运营服务,成为上海在全国较早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标志性事件。这一事件的意义主要包含两个层面:政府开始向民间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政府开始采用契约的形式购买公共服务。

3、显性购买时期之竞争性购买(2005年至今)。2005年12月,国务院扶贫办、亚洲开发银行、江西省扶贫办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北京启动的“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实施村级扶贫规划试点项目”中,就采用了公开招标、评标的方式选择NGO作为项目的合作伙伴。这是第一个通过规范程序招标进行的公共服务购买,标志着我国服务购买开始进行规范化的试点。竞争性购买的出现,也为我国政府以项目的形式购买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奠定了基础。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项目通过项目申请、专家评审等环节获得财政资金资助成为了现实。

二、政府购买服务是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就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近年来,一些地方立足实际,积极开展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政策指导、经费保障、工作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

实践证明,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是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服务业发展、引导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三、我国政府购买服务面临的主要困难

我国地方政府在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中遇到了许多现实问题,尤其是一些制度性障碍,这些问题和困难制约着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成型法律,使各级地方政府在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的实践过程中缺乏全国性的法律依据。有些地方政府自行制定了考核评估办法,但这些条例往往在可操作性和科学合理性方面有所欠缺,效力低而且随意性较大。

(二)运作机制不完善。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资金预算不公开,透明度有待提高。购买过程缺乏公开性和竞争性,选择标准不明确。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来选择公共服务的承接者。

(三)评价和监督机制不到位。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评价和监督机制都不完善,甚至还处于缺失状态。特别是当在服务提供过程中遇到某些技术问题时,由于专业人才的缺失,政府更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

(四)社会组织承接能力弱。现已成立的社会组织,普遍力量偏弱,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不足,比如,组织机构不健全,运作不够规范,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专业人才缺乏;经费紧张,资源不足,机构规模小等。

四、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健全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法制保障。目前,在全国层面,我国尚未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实行立法。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参照我国2002年颁布的《政府采购法》。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行为,应当对《政府采购法》进行修订,依法规范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

(二)健全公共服务需求调查机制。以公众选择作为服务购买活动的起点,将需求调查纳入到政府购买的流程之中,作为购买的先决环节。在购买之前,要进行大规模的需求调查,收集需求信息,做出需求评估。在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数据,针对公众不满意的服务或者公众急需的服务项目提出购买目录建议。

(三)完善资金保障。各级财政应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预算式管理,并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科学、稳定的财力保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对社会发展领域的投入,使之成为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四)提升社会组织执行力和公信力。社会组织寻求发展空间,就必须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项目和自身建设水平及公信力。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新模式,以场地、资金、环境等优惠政策方式吸引社会组织入驻,提供后勤保障服务以及信息咨询、网络服务、教育培训等支持。加强社会组织人才的培育扶持,推动重大人才政策和重点人才工程惠及社会组织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锦梅.吴文兴关于政府购买服务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0.

[2]赵晨.公共服务社会化初探[D].吉林大学,2004.

[3]张莉.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

[4]周春燕.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

政府购买服务研究综述 篇7

关键词:政府购买服务,内涵,理论基础,模式,实践

政府购买服务应运了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步伐, 为政府改革提供了一种新元素、新模式、新方法。关于政府购买服务, 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都纷纷发表各自的学术观点, 综合诸家之言, 基本上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部曲来研究政府购买服务, 即政府购买服务的内涵、政府购买服务的理论基础、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的实践与发展。

一、政府购买服务的内涵

很多学者一致认为政府购买服务就是公共服务合同外包, 即政府通过与营利或者非营利组织签订承包合同的形式来提供公共服务 (1) 。由于政府购买服务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很过国内学者对什么是政府购买服务有很大的分歧。笔者认为, 界定政府购买服务应该从字眼入手, 明确政府购买与公共服务这两者的含义。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向不特定的社会大众提供的兼具非营利性和非实物形式的服务就是公共服务。在明晰公共服务的前提下, 可以从资金来源、购买方式、供应方来理解政府购买, 即政府通过资金使用以合同形式向公共服务供应者购买公共服务的行为。因此, 把政府购买与公共服务的概念相联系, 政府购买就是指政府通过支出财政资金与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签订契约购买具体的公共服务项目。

二、政府购买服务的理论基础

(一)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新自由主义流派的一种, 是传统政府管理方式,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政府失灵的问题。政府失灵是因为政府本身没有竞争力, 在职能运用过程中把握不住成本的预算, 同时也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 导致资源无法优化配置。公共选择理论为解决政府失灵问题提出把不必需要政府完成的事情交给私人部门处理或者在政府内部通过竞争机制的改革破除对公共服务的垄断。在公共选择理论下, 政府购买服务通过“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机构完善政府在公共领域的职能优化, 提高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

(二)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区别于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海域管理模式, 兴盛于20世纪80年代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一些国家, 诸如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它主要强调在政府职能管理中由原来的实际执行者转为领导者, 管理与实际操作相分离。在政府购买服务中,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市场调配, 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和相关的私营部门参与到公共服务领域中, 政府根据最优原则选择与其合作的组织或者部门, 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与此同时能够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 社会治理理论

有关政府购买服务理论除上述两种理论之外, 还有一种理论被提及的频率比较高, 那就是社会治理理论。治理理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 是一种更为新型的公共管理理念。它是指在公共事务中, 除了政府之外, 还应该涵盖其他公共机构、私人部分、公民社会组织, 多元化主体参与公共服务的竞争。

此外还有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非非营利性组织等对政府购买服务进行论述。不管是哪一理论, 从本质出发是为了转变政府履行服务的职能, 更好的促进公共服务的发展。

三、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

(一) 外国模式

在政府购买服务转变过程中, 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机制。典型代表有美国的合同外包模式, 根据萨瓦斯合同外包理论, 通过合同外包方式购买政府公共服务, 是世界上运动外包方式最为成熟的国家;英国的市场检测与公私合作生产公共服务模式, 起源于英国首相撒切尔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根据具体情况衡量是否由政府自己生产还是向社会组织购买;新西兰的激进民营化模式, 在很多领域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合同外包或者契约方式购买公共服务, 这是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比较激进与彻底的国家。

(二) 我国实践模式

从1994年深圳市罗湖区将环卫服务外包开始到2013年我国很多省份出台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意见, 我国政府购买服务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比如上海模式把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纳入到政府管理中, 并制定出比较完整的管理体制, 使公共服务购买形成常态化;广东模式主要是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办法与具体的购买服务目录, 从而达到政府职能的转变;无锡模式是主要是根据我国现有的政府采购法, 将采购的范围扩大到公共服务领域, 通过完善政府采购促进政府购买服务的发展。

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模式, 促使政府购买模式的完善, 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第一, 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不能局限于政府垄断, 必须坚持政府、市场、社会同步发展, 满足公众的需求。第二, 公共服务供给必须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竞争, 促进公共服务的资源优化配置, 从而更好转变政府职能, 促进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发展。第三, 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法律法规, 细化具体操作的流程。第四, 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 除了在传统的医疗服务、养老等领域之外, 还要把教育、文化、社会服务等相关领域纳入进来。

四、政府购买服务的实践与发展

政府购买服务将原本有政府提供的服务转变为社会组织提供, 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降低了行政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政府购买服务仍然存在许多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 有关政府部门管理合同的能力不高, 比如说合同的条文不明确, 提供哪一种服务没有写清楚, 造成日后合同过程中出现分歧;第二, 社会参与购买服务的程度仍然比较低, 比如说由于我国目前事业单位比较多, 很多服务都由事业单位主导, 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热度就很低;第三, 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 谁来监督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又是谁来监督社会组织提供者, 以及公共服务的质量效果如何, 这都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机制。在现实中针对以上问题, 一般的解决途径主要有第一, 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 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法治化、规范化中;第二, 建立全面的信息公开制度, 明确哪一些领域可以纳入到公共服务中;第三, 建立多元监督评价体制, 加强对政府、社会组织的监督。

笔者认为, 要使政府购买服务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除了以上几种途径之外, 更需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第一, 加强立法机制的革新。推进《政府采购法》的修订完善, 在政府采购法中明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范围等相关内容;尽快出台《政府购买服务法》, 规范购买服务的管理。第二, 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竞争力。国家要尽快出来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 在社会组织培育中给予资金支持, 才能促进公共服务的良性发展。第三, 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除了信息公开制度、监督评价制度以外, 应该创新公共服务购买的评估审核制度, 建构公共服务法律救济制度等。

政府购买服务在社会管理、政府转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尽管当前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不够健全, 服务领域也比较狭窄, 但是只有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内涵的前提下, 在认清现状的国情下, 政府购买服务一定能有承前启后, 飞速发展, 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羽.关于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思考[J].学术理论, 2014.04.

[2]齐海丽.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综述[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2.01.

[3]彭婧, 张汝立.论政府购买服务的发展演进[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4.06.

购买审计服务 篇8

关键词:审计费用,审计意见购买,审计师变更

一、引言

近年来, 频繁发生的审计师变更事件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投资者、学术界及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为此, 证监会发布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如《公司章程指引 (2006年修订) 》规定:“公司解聘或不再续聘会计师事务所时, 应提前通知会计师事务所, 公司股东大会就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表决时, 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陈述意见”, 以期能强化对审计师变更的监管。因此, 理性的上市公司应该能清楚地意识到, 更换审计师已经成为一件很敏感的事项, 它不仅可能会引起投资者和监管者的过度反应,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继任审计师对审计风险的预期, 使得审计师变更途径下的审计意见购买很难达成。

即然更换审计师将会面临严厉监管, 且其实现意见收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上市公司和审计师就会试图另辟蹊径———增加审计费用以绕开监管障碍, 如果能通过和现任审计师的谈判达成审计意见购买的协议, 他们是不愿意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这一切都使得学术界意识到仅仅从审计师变更着手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探讨可能已经不像想象中那么有效了, 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审计意见购买最终都会体现在审计费用之上 (吴联生, 2005) , 因此审计费用可能是进行审计意见购买研究更为全面和直接的角度。

二、国外文献综述

在2002年A llen Craswell等就以1994年澳大利亚公开数据的1 062家上市公司和1996年澳大利亚公开数据的1 04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研究审计师对某一客户审计收费的依赖度与其发表保留审计意见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 结果得出了审计收费的依赖度并不影响审计师发表保留意见倾向的结论。

Frankel et al. (2002) 检查了审计师报酬与小幅意外盈余之间的关联性, 发现它们之间呈正向相关, 而审计收费与盈余管理之间呈负向相关。说明客户向审计师购买的非审计服务越多, 审计独立性越差。

三、国内文献综述

在我国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收费的政策出台之初 (2001年) , 我国学者们已经开始了对审计费用的研究, 但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了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之上。将审计费用与审计意见购买结合起来, 研究基于审计费用角度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是近几年学术界新兴的一个课题。

朱小平、郭志英 (2006) 认为相对于审计师变更, 通过增加审计费用的方式向现任审计师进行审计意见购买对于监管者和投资者来说都是不宜察觉的。这种情况下, 唯一可以衡量的变量就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因此, 他们选取了2004年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发生更换、但是审计费用增加的共计276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 试图帮助投资者和监管者发现上市公司在不更换会计事务所的条件下, 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时审计费用增加所包含的审计意见购买线索。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的意图与审计费用的增加显著相关, 尤其是在上市公司的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变化甚微甚至减少且现金流量负债比率变化不大或增加时, 审计费用的增加可以成为投资者和监管者谨慎地怀疑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的重要线索。

唐跃军 (2008) 以2004-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 考察避亏动机的存在是否会引致异常审计费用对公司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作用。文中, 他将审计意见按照不利程度由高到低分为四类排序, 依次为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拒绝表示意见、保留意见/有解释说明段的保留意见、有解释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标准无保留意见, 这与以往学者将审计意见直接划分为标准和非标准两大类相比, 能够更加细致地说明审计意见购买的结果。实证结果表明, 最近两年连续亏损公司的管理层存在更为强烈的避亏动机和审计意见购买企图, 在最近两年连续亏损的情况下, 异常审计费用和审计意见改善的可能性显著正相关。且审计费用的异常增加 (异常审计费用大于零) 显著降低了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以及审计意见出现恶化的可能性, 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能存在通过增加审计费用来实现审计意见购买的行为。随后, 考虑到审计收费与审计师变更不仅都对审计意见购买存在重要影响, 而且其作用方向趋于一致, 唐跃军 (2009) 试图将异常审计收费与审计师变更结合起来, 考察两者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交互效应。经过筛选, 最终选定了2004-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共3 899个样本数据, 借鉴了Lennox的审计意见预测模型, 一系列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审计收费异常增加与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和审计意见恶化的可能性负相关, 管理层有通过增加审计费用实现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这与唐跃军 (2008) 的结论一致。但异常审计收费、审计收费异常增加和异常降低与审计师变更之间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实证结果表明, 虽然目前我国审计市场上规模较大的审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依然很有限, 但是2005年总收入居前5名和所审计的上市公司数量居前5名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更有可能拒绝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异常审计费用进行审计意见购买的要求。

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使得审计师出具的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在降低公司市场形象的同时还会引发高管被解雇的危险, 而高管报酬越高, 这种潜在的风险就越大, 高管收买审计意见的边际“效益”也就越大。因此段春明、刘倩 (2011) 基于审计意见购买的“成本效益原则”, 从审计费用角度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报酬安排中是否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他们参考Simunic (1980) 等的研究构建了审计费用模型和审计意见模型, 并以2002-200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对上述两个模型分别进行检验分析, 结果发现, 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 高管薪酬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 且这种正相关性在上年度审计意见为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时加剧, 表明上市公司高管为了获取高额报酬, 有通过支付超额审计费用以进行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

四、审计意见购买研究的缺陷及研究方向展望

从以上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 以审计费用收买现任审计师是我国资本市场审计意见购买的重要途径, 这也就使得国内会计学界对审计费用和审计意见购买的研究在逐渐的增加, 并且已有学者在研究该问题时开始考虑审计师特征、高管薪酬、审计委员会治理等因素的调节效应。但是, 这些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1) 对基于审计费用角度的审计意见购买这一行为的研究主要还是围绕着意见购买的发生和结果来进行的, 而对于以审计费用购买审计意见的动因仍然缺乏实证研究, 审计意见的改善仅仅只是购买审计意见的目的和出发点。 (2) 没有能够清楚地揭示和描述通过支付异常审计费用而进行审计意见购买的上市公司所具有的特征 (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国有或民营、是否融资等) , 这将使得投资者和监管者对以审计费用收买现任审计师这一途径的识别仍然缺乏明晰可依的线索, 难以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作出反应以降低其对市场的危害性。 (3) 异常审计费用的计量方法也需进一步完善。以陈杰平为代表的学者们选择采用审计定价模型估算出正常审计收费, 将当年实际审计收费与正常收费之差定义为异常审计费用。但这种方法对市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来说缺乏可操作性, 因为他们通常不能也不会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计算并判别上市公司的异常审计费用。而唐跃军选择直接以审计收费实际观察值的变动来衡量异常审计收费的方法虽然简单易操作, 却忽略了审计费用的内生性问题。 (4) 构建的审计费用模型都只是一味地参考国外经典模型, 而未结合我国国情进行适当改善, 如“讲人情, 攀关系”等特色。上市公司高管与其所聘用的事务所之间存在的关联性 (如校友关系) 极有可能会影响事务所对其的审计定价, 而这个因素在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文献中都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五、审计意见购买的治理建议

随着监管者对审计师变更监管力度的加强, 企业管理层向现任审计师进行审计意见收买的行为一旦成功, 意味着原先的“显性监管”变成了“隐性监管”, 这大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和成本, 所以重视审计师行业诚信道德建设, 提高审计师自身素养, 改善审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审计市场上事务所对审计费用的收取都是按照物价局制定的标准来执行的。但是, 这个标准只规定了审计费用的最低标准, 而没有考虑到上限问题。笔者认为, 制定审计费用的合理上浮比例并且引入充分的竞价机制,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通过增加审计费用的方式进行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操作空间。

另外, 决定审计费用的因素有很多, 并且审计费用的不同支付方式和时间都可能对审计师的独立性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对于审计费用的披露历史很短, 许多方面存在不足, 有的将审计费用与非审计费用合并披露, 给监管者带来了难度, 因此, 应着手于加强对审计费用披露的监管。笔者认为, 可以强制要求将年报审计费用与其他费用分开披露, 并与以前年度的审计费用进行比较, 分析变动的原因, 使股东及监管部门充分获取并了解到相关的信息, 以加大对上市公司的检查力度。Z

参考文献

[1].吴联生.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特征和监管策略[J].经济研究, 2005, (7) .

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探析 篇9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政府购买,对策

1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缘起及基本内容

20世纪70年代,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00年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 我国政府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将努力实现这一目标。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提出要改革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2006年4月国务院制定和颁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2009年4月上旬,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和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以下简称《医改意见》) 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明确提出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要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可见, 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一种趋势,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逐渐地承担着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大责任。

社区卫生服务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 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 全科医师为骨干, 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 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 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 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 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目前, 我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和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全国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 初步形成了一支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队伍。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城镇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8.9%, 卫生技术人员数占2.7%。

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体现, 是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 (中央编办发[2006]96号) 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试行) 》 (卫妇社发[2006]239号) 中关于职能配置和服务功能的有关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 主要承担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具体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 (1) 卫生信息管理。 (2) 健康教育。 (3) 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 (4) 慢性病预防控制。 (5) 精神卫生服务。 (6) 妇女保健。 (7) 儿童保健。 (8) 老年保健。 (9) 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10) 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 发放避孕药具。 (11) 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2)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并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 (1) 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2) 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3) 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4) 转诊服务。 (5) 康复医疗服务。 (6)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同时, 根据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提供与上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部门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 有的还提供简单的康复指导和计划生育服务等, 但其中医疗服务开展得最多, 主要是常见病的诊治、慢性病的维持用药等。显然, 这与居民的需求还有比较大的距离, 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要求也有较大的距离。但是, 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落实”、“流于形式”似乎已成为学者的定论, “中国的社区卫生服务, 无论从政府或社会的角度或从社区卫生服务的供方而言都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

2 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

一般认为,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 面对西方各国出现的财政危机, 公民对政府的期望越来越高。如何节约财政开支、以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 满足公民对民主以及公共服务的更高要求, 成为西方各国在政府改革中特别关注的问题, 从而兴起了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这一场“新公共管理的革命”以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 推行政府管理的民营化、效率至上和顾客取向。“新公共管理的一个中央特征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组织的运作中, 即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政府职能的市场化, 也就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从经济学视角而言, 我们可以将社区卫生服务看作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为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 它一般不能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所谓纯粹的公共产品, 是指每个人消费这样的物品均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与公共产品相对应, 私人产品是指由市场提供给个人享用的产品。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 “公共产品”的主要特征就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是指公共产品的生产者或购买者不可能或需要花费高额的成本才能把他人排除在享受该产品的利益之外。20世纪90年代的“政府经济学”新理论也为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理论认为政府的职能是为大众提供公共物品, 并可以通过购买来实现, 从而摆脱政府直接生产之高成本低效率困境。“政府作为购买者, 可以依靠市场的规律, 选择价格低、产品质量好的‘公共物品’提供给社会;由于政府在直接生产‘公共物品’的领域退出, 促使多个非政府组织生产‘公共物品’, 从而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 竞争的良性机制又可促使生产‘公共物品’的机构努力降低成本。”

政府公共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有效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物品, 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平分配, 因此, 政府对社区养老的投入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 是一项民心工程, 它反映了城市政府的治理理念、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政府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中,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划浆”上, 包括建章立制、提供支持、统筹规划、监督评估等。其中, 提供支持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两个方面。前者是在税收、用房、用地、用工、办证等方面给予社区发展项目一定的政策倾斜;后者就是对非营利性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 这种补贴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实施。国家卫生部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中也曾指出,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可由政府举办的卫生机构提供, 并按其服务数量与质量, 予以合理经费补助;也可向符合条件的其他医疗机构或者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按照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购买, 所需经费列入卫生经费预算。

3 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的对策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效果的一项重要举措, 应从市场培育和建设的角度着手, 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 建立有效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为重点, 以完善相应基础性制度和规范建设为基础, 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

3.1 加强提供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否提供质量优良的公共卫生服务产品是影响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的关键环节。应继续加强机构规范化建设, 把建立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技术标准底线作为机构准入和退出的刚性指标。应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专项轮训, 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接受专项培训, 以弥补专业技术人员能力不足的缺陷。目前,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在服务质量、服务理念、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及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缺陷与不足, 导致很多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不高, 甚至不信任社区卫生服务站或中心, 而更愿意到大医院接受治疗服务。

3.2 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提高基层政府的社区公共服务责任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 使政府与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变得间接, 这一转变并不意味着政府对社区公共服务责任的转嫁, 而是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改变:观念上,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并不意味着必须生产公共物品, 我们要逐步改变以往每增加新的公共服务任务时, 就要求增加机构, 扩充编制, 追加开支的做法。管理上, 政府部门在运行中必须跳出求助行政权力来实现意图, 规避风险的行为习惯, 致力于通过市场机制来调动社会资源。政府不能以营利作为其行为的出发点, 政府职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服务而不是积累资产, 购买服务是将政府财力与政府目标最佳的联结方式。因此, 政府的责任并不因购买服务而转嫁给社会, 加强跟踪监督和检查验收, 保障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仍是政府不可懈怠的责任。

3.3 完善法律制度建设, 规范服务定价

在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的国家中, 大部分都有较完备的法律制度来维护此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包括机构准入、遵守合同规定、合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 而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 只是有一些指导意见来规范购买方与提供方的行为, 而这些文件的规范作用是有限的。目前, 对于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的地区, 能够对所购买的服务进行规范的成本测算的很少, 即使一些地区进行了成本测算, 但真正能够将测算应用到实际购买中去的机构更少,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成本测算过程比较复杂、资金有限导致测算结果无法应用等。所以, 应该进行行之有效的成本测算, 从而规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定价。

3.4 将城镇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相互结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院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发[2009]6号) 已出台, 核心问题是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之一是城镇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怎样更好地对接, 新医改方案已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目标, 二者是紧密相联, 不可分割的。因此, 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法治推动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对接制度的贯彻落实。确立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对接的法律地位。明确国家对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扶持政策, 制定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保障制度, 完善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监管制度, 依法对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管。另外, 从国际一些成功的经验来看, 政府应积极促进社会事业社会化, 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原则下, 确保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同时健康保险也需要得到国家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加强政府对医疗保险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财政投入。

参考文献

[1]唐景霞, 王小万.美国健康管理计划对我国社物卫生服务的启[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 (3) :33.

[2]毛群安.95%的地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EB/OL]. (2006-02-10) [2010-01-15].http://news.sina.com.cn/o/2006.shtml.

[3]斯贵强.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社区居民提供[J].中国病案, 2010, (6) :62.

[4]解亚红.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内涵、问题及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 2010, (12) :100.

[5]赵海燕, 刘倩倩.我国政府购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理论、现状以及实践原则[J].前沿, 2011, (1) :148.

[6]斯贵强.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社区居民提供[J].中国病案, 2010, (6) :62.

[7]吕美行.政府购买服务的理论探究[J].卫生经济研究, 2003, (12) :19.

[8]陈晖.论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 (2) :95.

[9]李合梅.对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探析[J].中国市场, 2010, (4) :2.

[10]陈晖.论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 (2) :97.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研究 篇10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中国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 同时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此相适应, 民众对于公共服务的质量与和内容也有了多元化的需求, 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改革来提供适应新变化的公共服务, 在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领域, 实现服务的社会化是政府推进公共服务改革的重要目标, 具体说就是通过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契约合作, 借助社会组织利用市场化手段来实现公共服务的高效与优质,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就是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标准形式, 也是政府部门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改革战略方向。因此, 进一步探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内容与策略, 对于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服务水准, 改善政府购买服务供给制度的完善, 促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 政府购买服务的理论分析

政府购买服务 (Government Purchase of Services) 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 政府同各类社会组织签订合同由各类社会组织提供由规定种类和品质的部分公共服务, 并由相关政府机构向实施服务的社会组织提供资金。作为促进政府职能在公共服务领域转变的主要举措, 政府购买服务将通常由政府相关专业部门实施公共服务转变为政府出资, 通过政府的招标条件下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自由竞争, 由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来实施公共服务, 这样就实现了通过竞争性的制度安排来提高公共服务水准。与政府采购实体物资的购买不同,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体现出了服务性、非可储存性等特征, 所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具有了其独特的特点: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社会公共福利和公共事业财政拨款项目, 如免费医疗、免费救济等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后者是政府提供给所有人群的全覆盖性服务, 具有全民性和公共性,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目标对象则是特殊受众群体, 具有特定专业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也不同于采用财政拨款形式的普通公共服务, 财政拨款主要面向固定的业务单元, 服务进度按照拨款预算计划而实施,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则主要针对设定的公共服务领域, 采取招标竞争方式与服务提供商签订服务合同, 以服务实施的效果而不是业务单元作为考量的根本。

社会组织 (social organization) 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服务供给商, 这类机构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组织之外的社会团体、组织或民间协会, 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企业共同形成了社会体系的三个主要部分。随着社会改革的全面深化, 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近年来逐渐涌现出来。从各国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 各种社会组织提供了大部分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各类社会组织在美国提供了所有就业公共服务中56%的服务项目、所有训练服务公共服务中48%的服务项目, 所有保健公共服务中48%的服务项目。志愿社团或其他社会组织在德国提供了所有助残公共服务中90%的服务项目、所有家庭服务公共服务中70%的服务项目, 社会组织成为了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力量。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核心是一种契约关系, 也就是政府作为出资方进行竞标委托, 由社会组织中标后签订合同, 根据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评价而后付款的新型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本质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也一种服务外包的形式, 政府将原有的业务领域的项目外包给社会机构来实施。从类别上看,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通常根据服务供给商 (社会组织) 和服务需求商 (政府部门) 的独立性和竞争性来区别, 分为独立型竞争购买、独立型非竞争购买、依赖型竞争购买、依赖型非竞争购买四种模式类型。

3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

对于处在社会经济领域不算变革中的中国来说, 在政府购买服务这个重要方面需要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近年来很多地区逐渐在社会服务领域推广使用了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如政府购买城市环卫、社区卫生服务、助残服务、就业服务等等, 这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影响, 同时也促进了政府服务职能的提升, 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发展, 这不仅有力于化解社会服务领域中的困难, 更为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新样本。

上海市在购买服务中通过实践摸索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的总体思路, 以及合同化管理、合同式服务的可持续性运作规则, 通过市场化竞争手段政府将特定的公共服务委托给各类社会机构来实施, 由政府购买服务, 社会组织实施公共服务职能。上海市政府在2004年在财政预算中正式列支了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费用, 建立了政府购买社区就业服务补贴制度。上海市民政局等六部门于2005年又出台了《关于全面落实2005年市政府养老服务实施项目, 进一步推进本市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完善了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政策内容, 包括增加社区助老补贴范围、细化社区助老服务补贴、对居家养老补贴对象进行等级评价等内容, 这些措施促进了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市中关村社区于2006年至2008年先后成立了中关村企业联合会、中关村地区社会工作协会和中关村文化建设联合会, 通过通过不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新模式, 形成了一套社区服务社会化的工作模式。北京市宣武区牛街社区, 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为辖区内高龄老人、在册的孤寡老人、建国前入党的困难老党员、生活不能自理且享受低保的老人等六大类困难老人, 每月提供不同的养老服务补贴,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社会组织来对这些老人进行养老服务。

无锡市政府在政府购买服务中通过逐步摸索和完善, 形成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新机制, 该机制以服务市民为重点, 以市民满意为准则,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水平。无锡市于2005年底首先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试点政府购买服务。2006年无锡市财政部门出台了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政府文件, 该文件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试点项目领域, 具体包括:环卫清扫、社区养老服务、道路绿化养护、社区文化活动等若干项目。

4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领域现存问题

在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仍然属于初始阶段, 长期以来由政府对于社会公共服务的大包大揽向政府向社会机构购买公共服务这一市场化方向转化, 无论对于政府还是对于社会组织来说都有不适应的地方, 在制度层面以及操作层面都有许多不足之处,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相关法规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政府采购范围中还未纳入公共服务, 这就使得在制度层面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相比之下, 香港有专门的《受资助非政府组织福利机构的采购程序》、《受资助非政府福利机构的存管理》、等法律制度, 完善的法律制度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而在我国与此相关的法律只有《政府采购法》, 但是在具体的采购清单中, 法律条文只将政府自身提供的必要公共服务列入了采购清单, 而没有将更为广阔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内容列入采购范围, 也未授予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供应商的合规资质, 所以在制度层面必须改进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相应财政制度体系规定以保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法律的应用范畴。

4.2 公共服务购买范围及数量偏小

目前公共服务购买无论从数量还是范围上都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首先在购买公共服务的总量上还很小, 在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由于都还是处于摸索初始时期, 由于民众普遍认为公共服务应当由政府来提供, 不放心、不接受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 原来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转交由社会机构来实施, 相关政府部门由于业务外包自身收入降低也就不具有积极性, 这就造成从总量上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已经在很多范围内施行, 但在购买范围上仍然局限在特定的范围内, 集中在养老、社区服务, 就业等领域, 许多领域还由政府大包大揽, 未对社会组织开放进入。

4.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流程有待规范

西方国家在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会对外公布相关预算, 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合格的社会组织获得相关的服务合同, 并按照合同内容的要求提供服务, 政府根据合同要求对社会组织的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后付款。由于目前公众很难获知相关政府部门政府的政府采购资金预算, 因而民非机构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需求并不清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所采用的方式应当是通过政府采购的途径进行购买, 这种采购通常要以开放式竞标的方式进行, 在操作层面由于多种因素, 部分政府部门在购买公共服务时并不是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中所要求的方式操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监管流程上也不够规范, 多是以政府内部监督为主, 相关政府部门在现行的条件下依然拥有对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定价和服务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权力, 这样在缺乏独立监督方的情况下很容易有寻租行为产生。

4.4 政策协调有待加强

目前政府各部门在职能的划分上仍存在职责不清晰的现象, 这就导致公共服务目标及资金使用上不同程度存在着交叉的现象, 这种交叉现象又会形成多头管理的问题, 多头管理在具体操作中会降低公共服务的实际效率。社会组织在我国是新生事物, 在社会还未放开的情况下其发展和生存具有一定的困难, 而在目前政策下缺少政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专项资助,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服务提供商主要有两类:收益性社会机构和非收益性社会机构, 收益性社会机构可以通过运营收益来保证机构自身的持续发展, 而非收益性社会机构由于非盈利性的本质很难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目前政府的政策还没有对社会组织可持续性生存的战略规划以及扶助性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资助, 这种情况下政府就有必要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 以保证社会组织的发展。

5 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建议

5.1 推进购买模式转变

由政府内部提供服务向外包契约合同式公共服务管理的变革, 外包契约合同制是一种将政府专营制度与市场竞争制度功能相结合的制度安排, 这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政府职能实现手段。相关政府部门通过合同竞标的方式, 将公共服务项目由社会组织来实施, 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具体实施条件、双方责任以及资金支付等项目均在合同中有详细的规定。在合同化购买管理框架下, 以公开公平竞标作为服务购买的一般原则, 明确合同双方主体, 对于服务购买项目要有确定的目标, 但这种采购方式在现阶段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践还较少。面对民众对于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 以及政府服务职能变革的趋势, 相关政府部门应逐步健全公共服务购买机制, 积极促进契约合同式公共服务购买模式的开展。

5.2 促进社会组织发育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本质上是政府通过合同化模式将公共服务进行外包,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社会机构可以进入服务供给市场, 通过合同竞标的方式来实现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提高服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是扩大竞争条件的重要前提, 所以促进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是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 要向使得社会组织获得长足的发展前提是开放社会组织, 即社会团体可以依法注册成立, 其次是通过相关法规来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成长, 形成有积极有序的社会组织行业。在政策方面政府对社会组织要给予一定的支持, 设立能力发展和专项基金, 支持非营利组织能力的发展, 同时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选择和培育应该坚持适度原则。

5.3 规范公共服务购买流程

规范公共服务购买流程首先要透明购买公共服务的预算, 政府要通过向社会公布购买公共服务预算的具体内容, 提高采购资金预算的透明程度。《政府采购法》中虽然对于采购中使用哪一种招标方式都有明确的要求, 同时也规范了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 但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公共服务的内容和特点制定购买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来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整个流程。

5.4 健全购买公共服务监督机制

健全高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是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力监督。在总结我国目前各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经验基础上, 要从制度层面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 这是政府提升购买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步骤。首先要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 第三方监督包括:社会公众监督、媒体监督、外部专家监督等。完善政府内部监督也是重要领域, 一方面是政府资金管理部门对于购买公共服务合同的资金监督;另一方面是购买公共服务的部门以及外部监管机构对社会组织实施服务质量的绩效监督。随着内部监督机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管机制的逐步完善,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才会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浦劬, 莱斯特.M.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顾平安.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合同管理[J].理论研究, 2008, (18) .

[3]贾西津.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终期报告[R].中国社会组织网, 2009.

[4]韩俊魁.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比较[J].经济体制社会比较, 2009, (6) .

政府购买服务相关政策解读 篇11

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包括在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划入公益二类或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

承接主体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

(三)具有独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

(四)具备提供服务所必需的设施、人员和专业技术能力;

(五)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六)前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记录,通过年检或按要求履行年度报告公示义务,信用状况良好,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七)符合国家有关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的要求;

(八)法律、法规规定以及购买服务项目要求的其他条件。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下列服务应当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一)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教育、劳动就业、人才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安置、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公共安全、公共交通运输、三农服务、环境治理、城市维护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二)社会管理性服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社会工作服务、法律援助、扶贫济困、防灾救灾、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流动人口管理、安置帮教、志愿服务运营管理、公共公益宣传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三)行业管理与协调性服务。行业职业资格和水平测试管理、行业规范、行业投诉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四)技术性服务。科研和技术推广、行业规划、行业调查、行业统计分析、检验检疫检测、监测服务、会计审计服务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五)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事项。法律服务、课题研究、政策(立法)调研草拟论证、战略和政策研究、综合性规划编制、标准评价指标制定、社会调查、会议经贸活动和展览服务、监督检查、评估、绩效评价、工程服务、项目评审、财务审计、咨询、技术业务培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后勤管理等领域中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六)其他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关于印发《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库〔2014〕214号) 本办法所称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是指采购人、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通过组建竞争性磋商小组与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就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事宜进行磋商,供应商按照磋商文件的要求提交响应文件和报价,采购人从磋商小组评审后提出的候选供应商名单中确定成交供应商的采购方式。

符合下列情形的项目,可以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开展采购:(一)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二)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三)因艺术品采购、专利、专有技术或者服务的时间、数量事先不能确定等原因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四)市场竞争不充分的科研项目,以及需要扶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五)按照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外的工程建设项目。

供应商应当按照磋商文件的要求编制响应文件,并对其提交的响应文件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法律责任。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可以要求供应商在提交响应文件截止时间之前交纳磋商保证金。磋商保证金应当采用支票、汇票、本票或者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等非现金形式交纳。磋商保证金数额应当不超过采购项目预算的2%。供应商未按照磋商文件要求提交磋商保证金的,响应无效。

供应商为联合体的,可以由联合体中的一方或者多方共同交纳磋商保证金,其交纳的保证金对联合体各方均具有约束力。

供应商在提交响应文件截止时间前,可以对所提交的响应文件进行补充、修改或者撤回,并书面通知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补充、修改的内容作为响应文件的组成部分。补充、修改的内容与响应文件不一致的,以补充、修改的内容为准。

磋商小组所有成员应当集中与单一供应商分别进行磋商,并给予所有参加磋商的供应商平等的磋商机会。

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库〔2014〕215号) 本办法所称PPP项目采购,是指政府为达成权利义务平衡、物有所值的PPP项目合同,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完成PPP项目识别和准备等前期工作后,依法选择社会资本合作者的过程。PPP项目实施机构(采购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选择合作社会资本(供应商),适用本办法。

PPP项目实施机构可以委托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办理PPP项目采购事宜。PPP项目咨询服务机构从事PPP项目采购业务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管理的有关要求及时进行网上登记。

PPP项目采购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和单一来源采购。项目实施机构应当根据PPP项目的采购需求特点,依法选择适当的采购方式。

资格预审结果应当告知所有参与资格预审的社会资本,并将资格预审的评审报告提交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备案。

项目实施机构应当在资格预审公告、采购公告、采购文件、项目合同中列明采购本国货物和服务、技术引进和转让等政策要求,以及对社会资本参与采购活动和履约保证的担保要求。

项目实施机构应当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30日内,与中标、成交社会资本签订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的PPP项目合同。

关于延长《上海市电子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有效期限的通知(沪财采[2014]32号) 2012年印发的《关于印发〈上海市电子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沪财采〔2012〕22号),经评估需继续实施,现将其有效期延长至2016年12月31日。

电子政府采购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通过基于国际互联网的电子采购平台进行政府采购活动的全过程,包括采购委托、需求委托、招标投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电子集市协议采购和定点采购、采购合同签订、网上办理验收以及电子化政府采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等。

电子采购平台的参与主体包括本市各级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包括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代理机构)、供应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以及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等。

电子采购平台资源库包括采购人库、供应商库、采购代理机构库、评审专家库、价格库和项目库等。

采购人与中标、成交供应商应当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在电子采购平台上签订采购合同。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风险及其防范 篇12

收录日期:2013年9月9日

李克强2013年7月31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成为会议重点内容。会议表示:“要放开市场准入, 释放改革红利, 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 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这为转变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方式明确了方向, 也给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从上世纪中期以来, 作为全球公共治理变革的核心, 已经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实践。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西方发达国家先后掀起了政府改革浪潮, 在这场改革中, 以公共服务购买取代传统的公共服务垄断供给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 十多年来, 这一制度发展迅速, 上海、无锡等多个城市将其视为“十一五”期间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加以大力推进。这一大势所趋的政府治理方式转型需科学规划, 明辨具体路径, 以免在实践中出现南辕北辙的走形。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意义

所谓公共服务购买, 就是把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部分社会服务, 通过合同出租、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转交给私营公司、非政府组织或者其他社会法人团体, 由这些团体按照合同要求和“成本-效益”最优方式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则承担财政资金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考评的责任。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急剧转型期, 推进这一政府治理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前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这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管制型政府的一个新概念, 它是一个以公共利益为目标, 以公众的客观需求为尺度, 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 关键是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 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政府受自身财力与能力的限制, 决定了社会公共需求的不断增加与政府有限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矛盾, 其深层次原因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缺乏和不足。政府只有通过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 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而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 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二)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一般而言,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通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两个渠道进行, 社会组织以其专业性、公开性、竞争性等特点有着政府以及作为其延伸的企事业单位或组织所不具备的优势。他们是公共服务的专业生产者, 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同时由于他们身处市场之中, 对于社会公众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保持畅通的信息渠道。为了市场竞争的需要, 他们会使专业技术始终保持一定的领先优势。此外, 社会等组织所提供的服务一般都有多种类型和模式, 这种多样化、差异化的公共服务, 满足了现代社会公众的多元化需求, 这些政府自身是难以做到的。美国民营化大师萨瓦斯认为:政府服务通常成本高而质量差, 其原因并不是政府部门雇员的素质比私营部门雇员差。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公营还是私营, 而在于垄断还是竞争。在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方面, 竞争往往优于垄断, 而大多数政府活动又毫无疑问以垄断的方式组织和运营。所以, 从现代社会治理的角度,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社会组织的建设性参与不可或缺。

(三)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助于公共财政效力最大化。

美国学者希尔克概括总结了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丹麦等国的100多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独立研究成果, 所覆盖的公共服务范围包括军事基地的辅助服务、财产评估、疗养院的运营、道路养护、拖车服务、邮政服务、林地管理、天气预报等,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 通过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 可以实现从20%到50%不等的成本节约。而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具有垄断性、官僚主义、效率低下等缺陷, 政府包办各种公共服务往往事倍功半, 在公共财政支出激增的同时仍然很难提供让公众满意的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可以利用市场竞争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为公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使有限的公共财政资金效力最大化, 提高公共财政使用效率。

二、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风险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在我国已经运行十多年, 但是这项制度在运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风险, 成为制约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发展的瓶颈。

(一) 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意识淡薄。

受传统管制型治理方式的影响, 政府缺乏现代公共服务理念, 政府既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又是公共服务的生产者, 公共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明显落后于公众的现实需求。同时, 政府对公共服务投入的增长速度落后于总体财政支出增长速度, 政府部门购买公共服务相当一部分属于走形式, 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看成是政府向社会甩包袱的“好”方法, 将人民意见大、提供有难度的公共服务向社会一推了之, 造成公众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服务。

(二) 公共服务购买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

我国自引入公共服务购买制度以来, 在购买实践发展的同时, 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文件指导购买工作。2002年卫生部等《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意见的通知》指出, 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 可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 较早在中央层面上提倡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2005年无锡市出台《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指导意见 (试行) 》, 这是首部指导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地方性政策;2006年《财政部关于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上直接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到2009年底, 数十个地方政府出台了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指导意见或实施办法。这些政策虽然有所创新, 但一般都是针对某个领域的公共服务购买, 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一种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模式, 要求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 以实现在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市场机制能有效运行, 营利和非营利组织的利益得到保障, 从而促使他们有生产高质量公共服务的内在动力。

(三) 公共服务购买竞争性不足。

实践中尽管这一制度发展迅速, 但它却没有完全遵循其倡导者所提倡的“竞争”路线, 相反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 公共管理学上称之为政府购买服务行为“内部化”亦或“非竞争性购买”, 意指政府购买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事先是沟通好的, 并不是一个充分的市场竞争关系, 存在机会主义、低效、供应商垄断等种种风险, 因而导致寻租行为时常发生, 阻碍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或许正如斯莱克所指出的,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像是出于对经济理性的信仰, 而更像一种象征性的政治行为, 它并不追求竞争和低成本, 而只用来“表明政府已经从直接的公共服务提供中解脱了出来, 它并不侵占私人市场, 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有效”。

(四) 监管评价体系缺失。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主要包括:一是购买公共服务的效率评价, 即投入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能否购买到最大量、最优质的服务;二是购买公共服务的效果评价, 即公众对政府购买服务的满意度如何。在实际操作中, 一方面由于一些公共服务的质量量化困难以及成本与价格难以计算;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政府在评估承包方服务时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行政方法, 如不定期检查等, 因此还没有形成一套可以保证服务质量和对所购买的服务进行有效监督和科学评估的办法。同时, 缺少独立的第三方监督管理机制。公共服务领域的资金回报率的确定、成本的核算、价格的确定、服务质量的标准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经营者与监督管理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需要独立的监督机构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保证竞争的公正性。

三、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风险防范

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风险, 政府应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 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全面的信息公开制度, 建立多元监督评价体系是防范上述风险的必要路径选择。

(一) 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首先要解决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履行服务职责上的观念转变, 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一是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二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必须转变。要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由政府“直接提供、直接管理”变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施监管”。将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制定发展规划、确定服务标准、加强监督管理、了解群众需求等方面;三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要重视支出效益。要使政府投入逐步从消耗性投入转向效益性投入, 优化支出结构, 使政府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公共服务。

(二) 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 具体完善的法律规范是行动的基础。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首先要改变这一购买制度无法可依的局面,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 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只有在法律上确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这一制度才可能在现实中持续发展。实践中可以通过修订《政府采购法》来实现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其中的目的, 根据公共服务性质在法律上确定哪些适于购买, 以及购买程序、监督机制、绩效评估、纠纷解决机制等;同时, 在法律上明确作为服务对象的公民的监督权、投诉权, 避免该机制偏离其原本目标, 甚至出现腐败。

(三) 建立全面的信息公开制度。

当前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购买的实践中普遍存在“竞争性不足”的现象, 导致购买服务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要克服这一困境, 必须公开购买服务的信息, 建立全面的信息公开制度。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除了涉及公众切身利益, 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 它使用的是公共财政资金, 因此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信息, 都应纳入政府信息的范畴并适用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公开的信息应当包括:购买前的决策依据、预算资金和审批程序, 公共服务目录;购买中的招投标程序, 购买合同的主体资质和合同文本;购买后的合同履行、监督评估等。这些信息应当由政府依职权或依公众申请向社会公开, 成为公众知政、参政、监督政府权力的有力保障。

(四) 建立多元监督评价体系。

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有效监管和评价, 是改进和加强政府管理职能的坚实基础, 是顺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体制改革的重要路径。为保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恰当实现, 在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过程中, 要进行跟踪评估, 建立服务项目的动态监管办法, 因此必须建立多元监督评价体系。

监督应当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首先要建立独立、专业、多元化的外部监督机制。外部监督包括几个层面:第一, 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 如会计师事务所、法律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专业调查公司等机构。这些机构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督具有两方面优势:一是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技术性更强、更客观中立;二是它们拥有专业人才, 更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第二, 社会公众监督。社会公众是公共服务的直接受益者, 作为利害相关的公共服务享受者, 其最能表达和评估公共服务质量的好坏。在公共服务提供的环节上, 公众必然形成满意度高低的感想, 形成直观和可靠的评判。因此, 政府不仅要直接监管公共服务的全过程, 而且还要引导社会公众尤其是服务对象对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监管, 通过社会监督确保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落到实处。第三, 媒体监督。媒体监督是社会公众监督的一个平台与渠道, 应该在法律上保障媒体监督的地位。在内部监督方面, 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财政部门对财政购买资金使用的监督;二是购买服务的部门对服务的质量、数量的监督。

摘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制度创新, 自20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中国, 逐渐成为我国部分地区政府改革思路之一。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 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有助于公共财政效力最大化。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在运作中也面临一些风险: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意识淡薄、公共服务购买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公共服务购买竞争性不足、监管评价体系缺失等, 都将成为制约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 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 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全面的信息公开制度, 建立多元监督评价体系是当下防范风险比较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防范

参考文献

[1]周正.发达国家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及其借鉴与启示[J].西部财会, 2008.5.

[2]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

[3][美]ES·萨瓦斯著, 周志忍等译.民营化与公私部门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4]万军.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共治理变革之道[J].新视野, 2009.6.

[5]周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行政管理, 2010.6.

[6]avid M.Van Slyke.The Mythology of Privatization in Contractingf or Social Service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3.63.3.

[7]葛晓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3.5.

上一篇:西红柿根结线虫下一篇:发电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