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XX村生态基地建设技术报告

2024-11-04

镇XX村生态基地建设技术报告(精选11篇)

镇XX村生态基地建设技术报告 篇1

XX镇XX村生态基地建设技术报告

一、创建生态村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建设要求,立足于本村区域特点、资源优势、生态环境、经济技术基础等,走可持续发展思想之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努力将XX建设成为一个生活富裕,环境美丽的现代新村。

二、基础条件分析

(一)、地理环境。XX村是XX集镇所在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全村总人口7669人,其中耕地面积10506余亩,水面4000亩。

(二)、气候条件。XX村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

(三)、经济条件。近年来,该村积极深入产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苗木和水产养殖,同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村级工业。2012年,全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00元。

(四)、水利条件。XX村境内水源较为丰富,大中沟120多条大

小塘100多口。农田内桥、涵、路、渠设施完备,确保农村农业生产旱能灌,涝能排。

(五)、人口状况。我村下辖30个村民小组,全村农业户口占96%。(六)、垃圾处理。安置垃圾桶,建造垃圾池,实行户投放,村收集,镇处理的模式。

(七)、社会事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卫生、社保、广电、计生等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八)、交通设施现状。村两委十分注重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庄庄通水泥路工程,目前,各村民组都通上了水泥路,交通十分便捷。

三、创建生态基地的有利条件

(一)、区位优势。我村属于集镇所在地,交通便捷。绿化面积80%以上,同时再加上无污染企业入驻,气候湿润,无任何污染物,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二)、生态农业稳定推进。近年来,我村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大户带头,基地引路等方式,积极引导全村广大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利用塌陷4000多亩水面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全村已初步形成苗木、水产养殖、大棚种植三大农业支柱产业。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较大成就。我村无重污染项目,又离工业城市较远,境内环境基本无污染,环境质量良好。我村在改善生态现状、进行生态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大成就,涉及到农业、林业、水土保持、改善饮水质量等各个方面。广大村民已初步体会到改

善生态环境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减少化肥施用,注重有机肥料,从而为建设生态村奠定了基础。

(四)、高度重视,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随着生态村的全面启动,我村抓住创建生态村的有利环境,经过多年的环境宣教和生态实践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近年来围绕“绿色生态”的主题开展了多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村民环境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参与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愿增强。

四、制约因素分析

虽然非常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明显的改善了农业基地、道路交通、教育、环境建设等基础设施,但仍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经济发展落后、村级内在带动能力不强。我村通过近几年不断的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有所提升,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村经济发展的资金、交通、技术、人才等瓶颈制约突出,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亮点,农业效益总体水平不高。

3、生态环境意识不足。虽然经过多年农村环境整治活动,村民的环境意识均有所提高,但“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仍根深蒂固,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仍较为薄弱,尤其是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乱堆乱放、倾倒、焚烧等现象仍然存在。

五、创建生态基地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生态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以………………………………的生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同时

为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到人,还建立健全了生态村创建目标责任制,完善了奖惩制度,把生态基地创建纳入到对村干部年终目标考核,作为年终村干部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内容。

2、编制生态基地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已对照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建设标准编制完成了规划的制定,已上报相关部门,等待上级部门评审验收后,即可按规划组织实施。

3、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组织学习环保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确保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4、加快旧村改造,实现中心村布局合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生态村建设规划及村村通改造工程的逐步实施,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中心村的整体形象将会得到明显改观,布局将逐渐优化。

5、搞好村庄环境整治,克服脏、乱、差现象。积极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开展的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加快农村的“三清四改一推”,使村庄内环境总体要得到较大改善,村庄主要干道要基本硬化,村给水、排水设施要日趋完善。生活垃圾要实现集中处理,垃圾乱堆放现象要得到解决。

6、努力筹措建设资金首先在立足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实行个人、集体、政府三结合的体制,鼓励多方投资,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经提高投资人的积极性。其次是利用项目向上争取政府扶持,充分利用专项贷款等政策,组织好项目建设。

7、加强宣传,提高全村人民的生态村建设意识。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等各手段,搞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村建设知识的普及,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村民的环保意识,法制观念,使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生态建设、党的富民政策在农村等到广泛宣传,深入人心。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加强对生态建设基本思想与政策法规的教育,提高农村村民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建设参与力度。

二O一二年十月三日

镇XX村生态基地建设技术报告 篇2

1 区位分析

1.1 城口县县情分析

城口县位于重庆东北部, 地处大巴山南麓。由于位处山区, 远离主城, 经济发展和其他区县相比有一定的劣势。2011年以前, 矿产业是城口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2011年以后,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 城口县积极发展以林为主的山地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 畜禽、干果、中药材产业为第1产业;以锰钡矿产业为第2产业;以商品销售、住宿餐饮、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为主的第3产业也在逐步发展。但由于地理环境、交通不便、经济起步较晚等外在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将城口纳入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后,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生态资源, 使得城口具备了明显的后发优势。近年来, 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 城口县人民携手并进, 使得众多城口特色有机农产品走出大山, 得到外界市民的广泛青睐。但由于城口的多山坡陡的地理局限性, 导致农产品种植的规模化程度不高, 产出较低, 供不应求。经笔者调查, 目前城口县除高观镇、坪坝镇等城镇特色效益农业园初具规模外, 其他优质的高山土地利用仍然还处于“沉睡”状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大量农民外出务工, 大量优质的高山土地闲置, 农业的贡献率有待提升。加之, 早年对锰矿不合理的开采导致矿产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 县域内工业化水平较低, 依靠工业带动城口县人民致富可能性较小, 因此在城口范围内开发优质高山规模化农业基地和打造高山乡村旅游业, 对于为民创收, 脱贫致富, 拉动经济增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 红军村区位分析

红军村, 属城口县高燕镇行政村, 城万快速通道从该村山脚经过, 辖区幅员面积6km2, 海拔800~1200m之间。全村900余人, 其中务工人数300余人 (占全村主要劳动的2/3) ;辖区内耕地面积200hm2, 且属连片化土地, 土地平坦, 土壤类型属于肥沃的黄土地;林地面积866hm2, 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 日照充足, 属北亚热带山地气候, 同时属典型的山区立体气候, 雨量充沛。该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质的资源禀赋、33.3hm2左右的连片化土地有4处, 极宜于建设高山生态农场。

2 红军村发展高山生态农场的条件和限制因素

2.1 发展高山生态农场的优势

2.1.1 资源优势

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据统计, 红军村有2片26.7hm2的水稻田, 数片连片化耕地, 土地平坦, 众多土地由于房屋复垦, 农转城人口迁移, 大量土地闲置弃耕;山区空气新鲜、水质洁净、土壤没有工业“三废”污染, 高山蔬菜可呼吸森林氧吧空气, 喝着纯净的泉水, 有利于种植有机无公害农作物;高山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 营养丰富。

2.1.2 基础设施优势

近年来, 红军村交通得到有效改善, “村通畅工程”公路从农地穿过, 对发展蔬菜基地的所需要的一切物质, 均可以从该村级公路运输;红军村建设了多个“山坪塘”, 除了能够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外, 还可以用于农用灌溉, 且水资源较为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 红军村有一个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天然排水系统 (“旋洞”) , 经过历代村民人工筑成的水渠将其连接, 几百年来, 红军村农田未受过大的洪涝灾害, 这种天然形成的排水口无疑减轻了人工兴修泄洪设施的资金压力。

2.1.3 市场优势

就近市场:据笔者从城口县农贸市场了解到, 大棚蔬菜充斥着整个市场, 而市民对有机无污染农产品需求量较大, 当城口旅游旺季时, 县外游客对山区蔬菜更是青睐有加, 有机蔬菜供不应求。就远市场:近年来, 城口着力打造农业品牌, 已取得有机食品认证51个、地理标志商标3个、重庆名牌农产品2个、重庆市著名商标4件, 众多知名品牌享誉市内外。因此城口有机农产品的品牌打造势必为今后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2.1.4 政策支撑优势

城口农业始终坚持“生态为本、特色为魂、发展为要、民生为重”的发展理念, 按照“人口下山, 产业上山, 游客进山, 产品出山”的工作思路, 突出产业重点, 打造区域性特色效益农业, 未来将打造出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秦巴有机农林产品集散基地和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 红军村若能迎着农业政策支撑和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春风, 必将打造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大道。

2.2 高山农场发展不利条件

2.2.1 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利用率低

尽管红军村有着优质连片的土地资源, 但是农民仍然处于各自耕种的状态, 土地的利用较为分散, 大量的土地闲置, 规模化生产、销售难以落实, 加大了对土地规模化、集约化使用的难度。

2.2.2 村民文化素质较低, 思想观念落后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 2015年全村900余名村民, 300余名青壮年外出务工, 留守在家的大多是妇女、儿童、老人, 他们大多思想观念落后, 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经验“种粮吃饭、养鸡换盐、喂猪过年”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始终不能摆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 接受新技术、新观念意识不强, 技术推广难度较大。

2.2.3 资金筹措难

据笔者调查分析, 95%的村民对于建设高山生态农场有着极高的积极性, 但由于红军村海拔较高, 农产品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较弱, “靠天吃饭”的困境难以改变, 要想实现规模化建设, 需要大量资金, 造成筹资难等问题出现。

3 因地制宜地建设高山生态农场

那么如何在海拔较高的红军村等高山地区实现生态农场的建设, 使得土地集中起来产生规模效应, 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意见:

3.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加大对高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 尽管近年来红军村交通得到改善, 但该公路“九曲十八弯”, 村民上山下山需要较长的时间, 与外界沟通较少, 即使有优质的资源也无法与外面的市场进行对接, 外界的技术、人才、资源、信息无法到达。因此一条宽敞的大道是连接山里山外的桥梁。完善水利设施, 2014年红军村建设有农用灌溉“山坪塘”7个, 大型连片人饮“山坪塘”1个, 到目前为止, 这些山坪塘发挥的效能较低, 水资源无法便捷地达到农地, 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所以因地制宜的增添堰渠、引流、灌溉工程建设, 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 提高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3.2坚持“人口下山, 产业上山, 游客进山, 产品出山”的农业发展理念

有序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截止2014年底, 城口县城镇化率仅为28%, 仍然处于全市最低水平。而红军村, 生活在海拔1200m左右的人群近20%, 诸如土墙房屋也是随处可见, 居住条件较为恶劣, 实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让村民下山既改善了居住条件, 又是一项推进城镇化的惠民工程。要让搬出来的村民要让其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农则农, 差异化发展;采取政府推动、政策撬动、产业拉动、典型带动等措施, 使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村民逐步能致富;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合理规划高山生态农场建设的土地利用, 实施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将零星化的土地利用起来, 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益;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农作物。根据土壤的性质、气候状况选择种植合适的农作物, 坡度较大的土地上种植对土地坡度要求不高的作物, 对适合的作物进行规模化生产, 形成主导产业, 建立支柱型产业;拓展销售市场。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 发展高山生态农场与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相结合, 有些规模化生产的作物要形成“公司+农场”的模式, 把产品更好的融入市场;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发展地区品牌, 形成产业链, 实实在在解决好农产品从地里到餐桌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积极拓展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 真正让好产品走出大山。

3.3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人, 经调查该村农村劳动力大多数人无特殊技能, 加上思想保守、观念陈旧, 为此,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转变农民观念, 提高农民素质势在必行。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育的力度, 引导农村青年对农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增强农村青年回乡创业的信心, 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及法律知识的现代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

3.4 畅通融资渠道

产业的发展首先离不开资金的保障, 尽管红军村集“天时、地利、人和”的各种优势, 但仍然是县域内深度贫困村之一, 全村贫困人口 (含五保户、低保户、建卡贫困户) 169人, 占整村总人口的20%左右, 全村人均纯收入仅有5000多元, 贫困是该村最大的瓶颈, 资金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因此, 畅通融资渠道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参与, 实行“政府+企业+创业者+农户”的方式, 坚持政府引导, 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创业者示范带头, 农户广泛参与的模式进行筹资;积极招商引资。

3.5 打造区域特色

城口县拥有“中国生态气候明珠”、“大中华区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老年人宜居宜游县”等称号。高燕镇红军村的高山生态环境更是城口境内的翘楚, 在打造高山生态农场的同时, 融入当地特色, 挖掘地方民俗文化, 打造具有红军村特色的高山农场休闲度假产业, 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比翼双飞。

4 高山生态农场在县域的推广价值

4.1 有利于振兴农村经济, 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关键在于振兴边远山区, 边远山区振兴关键在于繁荣农村, 繁荣农村关键在于为民增收。而诸如红军这样优质的高山地区, 根据2015年精准扶贫数据统计, 城口县90个贫困村, 10994名贫困户, 贫困人口达37567人, 70%的贫困人口居住环境恶劣,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帽子, 必须要寻求农村的产业支撑, 为农民谋求可持续的生存路子, 因此在山区实行高山生态农场建设是一条绝佳路径。

4.2 有利于解决农村社会问题

在农村地区实行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 可以促进农民就地就业, 有效地解决“城归族” (农民工) 能够真正扎根家乡, 为他们提供一个“安身立命”的好处所, 从而解决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既照顾了老人, 又教育了孩子, 为农村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3 有利于整合山区资源, 开辟乡村旅游新路径

高山生态农场的建设是集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农村整体资源的综合性开发, 具有商品性、体验性、观光性等特点, 这无疑为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视角, 开辟新路径。随着游客对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发展, 城口单一的乡村旅游模式无法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 无法带给他们更新鲜、更深刻的体验。而诸如台湾、江浙地区的高山生态农场, 许多游客对其流连忘返, 印象深刻, 值得都市人盘桓一日, 体验久违的田园生活。为此, 在城口发展高山生态农场, 不仅可以为民创收, 又为“心灵牧场养生天堂”的城口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4.4 有利于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平台

高山生态农场建设具有专业化、科学化、商品化、规模化等特点, 农场的规划、作物耕作、物流配送等, 这无疑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 大量的知识分子包括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等人才进入农村, 为沉寂的乡村带来了活力, 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大多年纪轻、学历高、闯劲足、观念新, 有着创新创业的优势, 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下, 如果引导得当, 能够发挥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创业热情, 带动农村产业发展, 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5 有利于贯彻落实“生态立县、涵养发展”的战略部署

从特色效益农业入手, 发展高山生态农场,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支撑, 充分发挥市场和资源优势, 结合生态旅游发展富硒富锌和绿色、有机特色农业, 打造高端、安全的农产品基地, 在涵养和保护生态的同时为民增收, 按照重庆5大功能区的划分要求, 走出一条加快发展和涵养生态的双赢路子。更是贯彻和落实“十三五”规划整体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这也是将“绿色城口”与“美丽中国”相对接的重大举措。

摘要:高山生态农场是一种农业经营模式, 具体是指利用海拔500m以上高山的凉爽气候条件、丰富的土地资源, 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栽培, 是集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农村整体资源的综合性开发, 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化生产经营模式。

镇XX村生态基地建设技术报告 篇3

第一书记 xx

按照上级工作安排,我对东路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对村的基本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找到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明确了发展的制约因素,调研情况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简介

xx村地处xx南部,与xx村同属一个自然村,南与xx接壤,有村民235户,共1007人;总面积2791.5亩,耕地1337亩,现有党员12人,上年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上年人均年纯收入4860元。

xx村地理位臵稍偏,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大部分村民以农业种植业为主,40%的村民从事轴承个体经营,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落后,产业结构落后,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村级班子管理相对薄弱,村民朴实厚重,民风纯朴。

二、存在的问题

1、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通不高。村民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低,学历高的也不过是初中学历,受教育程度不高,干部群众视野受到很大限制,缺乏致富头脑道路的选择失之盲目,导致村干部群众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该村发展,符合该村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

2、交通条件不好。xx村村处于西英雄路的最南端,整个xxx路的好坏,对于整个村的发展至于重要。西英雄路虽然以前修过柏油路,但是西英雄路沿线涉及到的行政村比较多,大多数村经济条件不好,导致西英雄路年久失修,导致路面坑坑洼洼,出行十分不便,现在这条路沿线的村庄都绕到东英雄路出行。整条西英雄路和沿线村庄再也没有原来那么热闹,显得十分冷清,有点荒凉的感觉,随之的经济发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3、村容不够整洁。村经济条件差,村集体也没有集体收入,导致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都没有办法得到及时建设和修补,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原来修的柏油路也已经破烂不堪,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经常弄得一身土、一脸土的。

镇XX村生态基地建设技术报告 篇4

XX县交通局:

在县委、政府、交通局关心和支持下,XX通村公路建设项目于二00X年X月启动,县交通局在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乡政府高度重视,村支两委组织实施、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顺利完成了X公里通村公路建设项目,于200X年XX月XX日全面竣工。经自查符合设计质量要求,账务管理等指标都符合施工方案要求。特此请示上级交通部门检查验收。

XX(乡)镇XX村民委员会

二00X年X月XX日

镇XX村生态基地建设技术报告 篇5

为全面提升XX镇生态建设水平,增强绿色长廊绿化防护功能,构建高标准绿化防护带,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XX路全长X公里,廊道平均宽度X米,总面积约XX亩,处于XX镇XX、XX、XX、XX四个村辖区范围内,廊道内XX至肖许村道路两侧林带保存较好,缺损地段为XX村至XX村部分地段廊道。

二、建设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水韵XX、生态XX为目标,着力打造XX路绿色通道景观,构建高标准生态防护屏障,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任务与内容

(一)新建防护林工程

1、实施范围:XX路两侧各5米范围内。

2、规模:新建林带40亩。

3、造林模型:造林树种以法梧、栾树、柳树等树种为主,造林密度为42株/亩,苗木规格:高度3.5m、地径3.0cm、干性通直,无病虫危害。

(二)森林抚育工程

1、实施范围:XX路XX村至XX村段道路两侧各5米范围内。

2、规模:180亩。

3、抚育措施:松土、除草、灌溉、追肥、修枝、病虫害防治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涉及到的各村要严格工作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相关村和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权、利,并及时发放林业不动产登记证,切实保障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利益。

(二)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

森林长廊建设标准高,投入大,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供优惠政策,以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及绿化企业积极参与。除积极争取上级的造林补助资金外,镇政府建立森林长廊建设奖补长期机制。

(三)明确责任,协力推进。

各相关村是林带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林长负责工程的协调、督促和检查验收。

(四)建立机制,加强监管。

镇XX村生态基地建设技术报告 篇6

阎良区武屯镇广阳村 生态村建设工作总结

阎良区武屯镇广阳村村委会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生态村建设工作总结

广阳村位于武屯镇政府所在地,阎渭路依村而过,东临107省道,交通便利,全村20个村民小组922户,3606人,耕地面积6125亩,2006年被西安市阎良区政府确立为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7年经西安市新农办验收合格,成为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一、创建主要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我村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为了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和地理优势,我们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保护生态,完善配套设施,绿化美化村庄,创建和谐人居环境,为了创建市级生态示范村,我村两委会非常重视生态村建设,成立了创建生态示范村领导小组。

广阳村创建生态示范村领导小组人员分工: 刘希望:总负责

刘清选、张建功:负责规划,生态指标、各项制度、文件及汇报。

李养民:负责督促落实各项指标的到位,检查完善各项生态环境指标。

李西平:张晓梅,负责各村民小组的生态指标完成情况。邢阳:负责农业生态方面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2、合理规划。

依据西安市规划局2007年绘制的“广阳村总体规划大纲”,经过阎良区环保局的培训,在武屯镇的指导下,我们特制定了《广阳村生态村发展规划》,依据公益化原则,结合现状条件,我们以积水渠东西分为两片,西片:广西、槐树、土刘、太平,村组路两边栽植树木和花草;东片:邢家广镇街东街南,小屯村庄道路布置,绿化体系种植小块绿地。

3、宣传情况

在各组公布栏上定期张贴生态村宣传资料,给每户村民下发保护生态环境宣传单,使创建生态村的工作家喻户晓,全民参与,共同创建市级生态示范村。

4、创建的主要成果

我村经过近几年广大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努力,全村20个村民小组,42条道路已全部水泥硬化,共12264米,修建排水暗管2800米,明渠3120米,出户小桥218个,自来水到户903户,安装路灯155盏,大力推进农村环保工作,全面清理死角垃圾4000方,新建垃圾台9个,拆除影响村容的旱厕200余个,新建无公害厕所156个,改建厕所650个,改灶890户,积极推广秸杆还田,严禁烧秸杆,保护生态环境,村上成立了养护道路清洁员20人,定期对各路段和街道打扫,大力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修建文体活动广场3个,面积6000平方米,硬化篮球场1500平方米。

二、创建过程中的体会和存在问题

创建生态村最重要还是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居住在优美的环境里。因为我村居住在武屯街道周围,最大的问题是垃圾,为了建设新农村,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首先要解决垃圾的清运和处理。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和打算

为了把我村建成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示范村,村两委已定出今后生态村发展规划和空地种植花木,依托蔬菜园区发展大棚蔬菜1000亩。

木杆镇细纱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7

一、基本情况

木杆镇细纱村位于木杆北面,年平均气温15度,年降雨量1355毫米,其中耕地面积3475亩,自留山和责任山39680亩,林地56650亩,人均占有土地16亩,人均耕地1.2亩。全村共27个村民小组,647户2896人。农民人均有粮306公斤,人均纯收入1032元。整改推进项目一个。

二、取得的成绩

一是基础设施有了改善,产业发展正在起步。

二是目前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2户的新建和15户的加固工程正在进行中。

三是群众的观念有了明显变化。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状况及乱堆乱放垃圾的现状有所改善,村民的守法意识、科技意识、致富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三、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是农民群众对新农村认识还有模糊现象。在调研中,深深感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理解是不够全面,许多群众仅仅简单的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修条好路、盖个好房而已,没有对这五句话进行全面而联系的认识。还有认为新农村建设是阶段性的任务,没有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相当多的群众甚至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地位、作用、达到的目标、任务不清。更有甚者,新农村这一概念在相当多的农民群众头脑中还是一个笼统的印象,没有具体的感性认识。可以概括为:理性认识不全,感性认识模糊。

二是个别农民对养殖的积极性不高。此次调研了解到,群众对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的态度有没有新的转变,认为养殖太累人,收入又不理想,个别农民对养殖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对新的科学技术接受不快。调研中发现,虽然大部分农民群众盼望科学种田,对科学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有热情,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为数不少的农民群众不配合工作。如地膜种植农民就等政府扶持,要政府干部到村组摧种农民才行动.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还是不容乐观的。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距新农村建设对人的文化素质的要求还有

不少差距。同时,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新事物、新技术的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事物、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五是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村组干部对新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如何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就是摆在村组干部面前的一项难题。

四、几点建议

此次调研认为,新农村建设要立足一个‘新’字,突破一个‘难’字,解决一个‘实’字,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搞好新农村建设。针对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建设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通过调研认为,必须将宣传教育工作做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没有广泛、持久而深入的宣传,就无法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水平。要像抓计划生育宣传那样,把县委县政府关于新型民居工程有关文件精神作为主要宣传内容,让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了解地县两级人民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标准、方法、措施,真正做到思想先行、舆论先行。

(二)加强领导,夯实基层组织建设。要把建设新农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不断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加强,在新农村建设中,选好用好两委班子是关键,确保领导坚强有力,基层组织巩固。

(三)要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要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己切身利益的关系,克服依赖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美好家园,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牧民的自觉行动。如果群众不主动参与,光靠政府引导,那么这项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

(四)要组织农民外出学习,提高感性认识。鉴于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建议尽可能的组织农民到地区新农村建设好的地方进行学习考察,提高感性认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五)要尽快落实对口帮扶措施,帮助村解决水、电、路的问题。县上要协调、督促各对口扶贫单位,落实好扶贫措施,落实对口帮扶责任制,把扶贫资金、扶贫物品以及扶贫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让村建设尽快见到实效。

(六)要做好村民小组规划,发展庭院经济。新农村建设要做到规划在前,建设在后,不能本末倒臵。要引导农民、督促农民

按照要求落实好村民小组规划,实现人、畜、生产三分离。要引导农民群众发挥好妇女的主体作用,发展好庭院经济.(七)要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种植、养殖观念,能帮助农民收到最大效益。

(八)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新农村建设要注重量力而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防止盲目跟进、过度负债建设,给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加负担。这是农民反映最多,也是最担心的问题。要注重特色,防止千村一面、千篇一律,不宜大拆大建,要突出农村特色和民族风格。要征求群众的意见,遵循群众的意愿选择‚乡管村建、村管村建‛。

(九)要建立目标管理考核责任机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县上应把把各部门和驻点包村单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服务工作列入考核范围,把新农村建设成效作为考核评价各级各部门班子执政能力、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工作进展和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奖优罚劣、行之有效的考评验收机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镇XX村生态基地建设技术报告 篇8

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解决薄弱村党组织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上水平,根据县委组织部要求,经镇党委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 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夯实基础、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为目标,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以提高素质、改进作风、规范运作、整治后进、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为主要任务,按照“一村一策、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标本兼治”的原则,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为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目标任务

本着“硬件上档次、软件上水平”的原则,通过整治转化、实 行“赶超”工程,确保薄弱村党组织达到“班子团结、队伍坚强、硬件达标、制度健全、群众满意”的创建目标。

三、主要措施

1、狠抓领导包村制度。建立镇领导联系后进村制度,镇党委成立了着力推进薄弱村 “赶超”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镇长、副书记担任,其它党政班子成员任组员。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党委书记总体抓,镇长、副书记亲自 1

抓,小组成员具体抓的工作格局。镇党委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xxx、镇党委副书记xxx为挂点领导,包村干部xxx为联络员的xx村“薄弱村”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机制到位。包村领导干部要定期到村调研指导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

2、配强配优干部,加强班子建设。要建设一套好的领导班子,配强党支部书记是重点,使其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根据xx村从2011年10月至今缺乏村党支部书记的实际,镇党委以薄弱村整顿为契机,选好村党支部书记,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致富能人吸收为村党支部书记。下大力气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采取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充实和完善村“两委”班子,理顺两委关系,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切实解决有人管事、能管好事的问题;要采取培训教育等多种手段,对班子成员重点是对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岗位素质培训,提高工作能力,打造一支团结、奉献、敬岗、爱业的领导集体,带出一个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好班子。

3、培养一支队伍。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搭建农村党员创业平台,同时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党内来,引导党员带领群众振兴农村经济,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好党员作用。重视发展青年党员,重视抓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

4、找准一条路子,坚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薄弱 村”转化的重点工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发动党员群众献计献策,帮助村“两委”班子理清村级发展思路,制定村级发展规划,找准一条适合村情的发展好路子,带动群众致富。经济上不去,缺乏致富带头人,经营模式单一,有较多的贫困户,生活困难,是薄弱村落后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集体经济薄弱。xx村集体经济一方面存量少、收入薄,另一方面负债重、支出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是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办事能力,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在抓好整顿的同进,必须适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上。要教育他们把发展经济的基点定准,克服畏难情绪,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艰苦创业,走出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路子。充分发挥xx村良好的自然环境优势,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种植和养殖业,积极探索“支部+协会”的模式,通过发挥村党组织和种养协会的作用,积极为种养户提供各种服务信息、在苗种采购、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指导,引导种养户科学种养,激发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5、抓好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做到活动室设施齐全,争取资金对村委办公楼维修改造,对室内外进行装修,配备必备的办公设施,彻底改善办公条件,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党员活动室,切实加强阵地建设。指导村级党组织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建立和完善村两委的各项学习和工作制度,实行“四民主工作法”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抓好村民代表议事、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等各项制度的落实,增加工作透明度,做到有章理事,按章办事。提高群众民主管理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切实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

6、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镇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为薄弱村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干

部的培训、民政优抚、低保、农业科技培训、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加强政策倾斜,在同等条件下薄弱村优先,改善村发展环境。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要采取积极向上级挂钩联系单位畜牧兽医水产局争取帮扶等办法,争取在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方面倾斜扶持,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

7、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开展爱心求助活动,积极争取上级低保、慈善求助、关爱残疾等有关政策和项目,使村里困难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有效的求助和关爱,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组织领导

1、高度重视,明确责任。抓好整改工作,事关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的巩固,影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效果。镇党委对整改落实工作负总责,村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整改体系。

2、加强协调,互帮互助。包村干部、村党支部要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反馈给镇党委。广大党员干部要讲政治,顾大局,上下联运,加强协调;先进村要积极帮助后进村,主动沟通,介绍经验,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努力抓好落实。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xx村先进事迹材料 篇9

黄坪村位于白箐自然保护区箐坝山脚,辖六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平方公里,东面与狮溪村接壤,南有蜿蜒清澈的黄坪河守护并滋润着黄坪上千亩的良田,坤鼎煤矿把持着西面的边疆,北面有几百米断崖屏障、年产45万吨的兴隆煤矿在断崖屏障脚发展辉煌,全村总耕地面积2416亩(其中田1494亩、土922亩),总户数1232户,总人口5237人,方竹林地3000亩,方竹低残林地1500亩。2014年人均纯收入7895元,集近年来,党支部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规范各种管理制度,依托自身方竹资源,做强做活这一品牌产业,大力发展传统畜牧业,以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如今的黄坪村已是组组通公路,且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都已硬化完毕,2014年更是依托土地整理项目,协调建成黄坪村至狮溪集镇的5米宽的水泥路,为黄坪村老百姓的出行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班子队伍建设,重塑支部堡垒形象

黄坪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发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化班子建设,凝聚党心民心,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拟定工作措施,从班子建设着手,重塑支部形象,为全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支部首先把加强班子成员学习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制定和完善了“三会一课”和“村务公开”制度,利用远程教育的开通,组织党员、村民组长和育龄妇女小组长学习各种实用知识,使他们掌握致富技能。特别是通过《党章》和十八大的学习,增强了班子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无功即是过的思想理念,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村组干部的工作能力。

针对支部党员年龄结构较为老化的突出问题,支部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把有文化、热心为民办理公益事业、愿向党组织靠拢的有志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并采取可行办法,作好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和考核工作。黄坪村2004年被列为“示范带”建设村以来,支部成员马不停蹄,多方筹集资金近6万元,争取上级投入15万元,多次召开群众会,搞好群众集资和劳力组合,顺利创建了红星、黄坪、群益、胜利四个组“四在农家”创建,今年将红旗组纳入创建,为整村推进的完成加快了步伐。通过“四在农家”活动的开展,硬化水泥连户路18500多米,水泥公路800米,公共公共娱乐场所12个,修建花池25个,改厨250余间,改厕165间,使650户2850余人得到实惠,从根本上改变了生活住居环境,丰富了业余生活,根除了一些青年的赌博陋习,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群众对支部的信任和支持进一步增强,改变了以往因各种客观因素造成的对支部、村委工作的不满,也改变了对村干部不公正的看法,先后有18名青少年主动提出申请向党组织靠拢,支部得到了民心,顺应了民意。

二、牢记自身职责,竭力为民服务

黄坪村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典型村,90年代前“黄坪三坝不如白台一岔”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当时的黄坪人思想及为守旧,“等、靠、要”思想作崇,严重制约着黄坪经济社会的发展。党支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召集村支两委班子商讨良策,最终认为要摆脱落后贫穷面貌,带领群众致富,必须解决好群众思想观念上的问题,解决好生产条件的问题。支部召集群众会,宣传国家有关劳务输出政策,组织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现黄坪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达1200余人,相对工作较为稳定的800余人,每年纯收入存款达1000余万元。2014年,完成了黄坪大坝的土地整理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使群众觉得搞生产有盼头,提高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村寨

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改变,党支部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忘加强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利用远程教育设备、有线广播、宣传牌,定期出刊宣传实用的法律法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等进行宣传学习,使群众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增强了他们的法律常识和法制观念,并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了他们的言行,村民矛盾纠纷减少了,村民上访的没有了,且被镇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村民自治工作进入良性轨道,并多次获得镇年终综合评比先进村。

堪称天下第一难事的计划生育工作,在落实“村民自治”以来,由于宣传力度加大,措施可行,也由行政强制型向自治服务型转变,由多子多福思想向少生优生观念转变。村民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规,计划外出生和大月份引产现象已不存在,计生工作多次通过省、市、县检查验收合格,连续两年被镇评为计生工作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四是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黄坪村党支部在坚持做好“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和认真排查整改“四风”问题的基础上,村党支部又提出了“五个带头”,即带头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班子;带头深入调研、找准存在问题;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带头落实整改措施,加强基层服务性党组织建设;带头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贴近实际、贴近百姓。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黄坪党支部积极深入群众,通过入户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等途径,了解村民所急所需,接受村民监督。通过以上努力来切实改进作风,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五、抢抓机遇,再创黄坪辉煌 黄坪村党支部通过几年的努力,黄坪有了新的起色,然而黄坪人并不满足于现状。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情况下,在村支部的领导下,组织召开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大会,共谋发展出路,共商致富门路,最后一致形成决议,以支部牵头进行招商引资开发利用好箐坝大堰,解决黄坪五千人的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新建一个自来水站,同时合理利用好水资源,依托地理优势进行小水电综合开发,利用悬崖绝壁大洞奇观进行旅游开发。在不久的将来,依靠村支两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黄坪村人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生活更加灿烂。

镇XX村生态基地建设技术报告 篇10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政府东面约12公里处,距离XX县城约8公里。东临XX镇XX村,南临XX镇,遂西高速贯穿全境。辖9个村民小组,328户1051人。幅员面积1.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4.69亩。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152人。

二、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聚焦脱贫攻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区位交通优势、产业大环线优势,借寺发展。引进万成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冠宇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一产布局、二产链接、三产支撑”的生态农庄理念,流转XX村土地1000余亩,发展集旅游、观光、餐饮等相结合的农家乐集群,现已种植杂柑600余亩。新增就业岗位20余个,农户以土地入股分红,形成利益链接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成通村组道路5.81公里、加宽村道1.4公里,建有村卫生室、文化室、便民服务站各1个,宽带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生活用电实现户户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三是着力生态宜居,不断改善住房条件。2017年易地搬迁集中安置15户38人,完成C、D级危房改造35户。2018完成土坯房改造65户,2019年以户乡挂钩项目集中安置27户,确保住房安全,村容整洁,生态宜居。四是强化社会治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努力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和“扫黑除恶”活动,坚持三治融合,主动化解社会矛盾,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三、存在问题

一是XX村交通优势明显,又处于市农业大环线上,但相关农业项目较少,项目单一,未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作用。

二是全村基础设施条件还不完善,户间道路未修建,水利设施落后,农业大环线道路未全面建成,影响产业规模发展。

镇生态文明村镇建设自查报告 篇11

为切实做好生态文明村镇建设考核验收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参照鲁农发„2011‟2号文件规定,我镇对上报的3个生态文明村进行了自查。现将我镇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地处新泰市中部、柴汶河畔,地域面积39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城市社区,耕地面积1.1万亩,总人口5.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6万人。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0.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72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6亿元,实现利税12.8亿元先后被授予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安全文明镇、村镇建设新型镇、卫生镇、最具发展潜力镇、环境优美镇、省级文明镇,泰安市经济工作、招商引资、维护社会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五个好”乡镇党委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1、农业产业化。南部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林果业,新发展核桃3500亩,南岭千亩核桃园栽植优质核桃品种6万棵,被省林业局命名为“全省优质核桃示范基地”。中部

培植壮大畜牧业,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大宝公司、金泉牧业投资规模均超过3亿元,年产值达10亿元,大宝公司荣获“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荣誉称号,实现了新泰“零”的突破。北部着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投资4000万元的柴汶河生态治理工程协庄段顺利完工,新建成农产品加工基地6个,辐射带动同边群众2600余户,新成立专业合作组织12家,“贵润”、“金牛”牌核桃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质量认证。被泰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2、土地流转。搭建一个平台,疏通一个渠道,确保了农村稳定。通过土地流转,使更多的土地向种植能手集中,有利于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具体的流转项目有:雨山核桃合作社流入山地320亩、龙泉村以竞标拍卖的形式流转山地260亩。

3、产业结构调整。根据新泰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部署要求,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制定出台了《xx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对土地流转、项目引进、农产品品牌创建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规划,确定了“实施两大工程、发展三大基地”的工作思路,即农业龙头企业、水利设施配套扩建两大工程,畜牧养殖、林果栽植、蔬菜种植三大基地,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南岭、雷明、安家庄、龙泉等村新发展核桃面积1200亩,以龙泉、南岭、李

家庄、横山四个村为重点新发展地膜土豆种植面积280亩,每亩收入达6000元以上,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250万元,全镇新建标准化养殖场24处,其中存栏5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猪场18处,养猪小区1处;存栏2万只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鸡场6处。

山东大宝养殖加工禽产品熟食加工项目即将全面投入生产,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安臵劳动力1200人,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2600余户。正在建设的泰安金泉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入生产,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安臵劳动力2000人,带动周边养殖户3000多户。

投资120万元对雷明、云明等6个村的扬水站进行了配套设施建设,增加灌溉面积3000多亩;新建急雨池6座,铺设管道6000米,增加节水灌溉面积1500亩。

4、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土地管理,依法监管,坚决打击违法行为,严格保护耕地。近年来先后在龙泉、南岭、大沟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4个,整理土地面积2631亩,增加耕地369亩。土地复垦项目4个,xx居河北砖厂、xx居安文新砖厂、郭家泉河北砖厂、xx居郭玉环砖厂共复垦土地302亩。

(二)、完善基础设施

1、镇区主干道综合整治。由于我镇地处矿区,大型运输车辆较多,给我镇几条主干道路造成了很大破坏。近年来

我镇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对府前街、翰林路、福泉路计4000米道路进行了改造,拆除两侧违章建筑300余间,拆迁居民16户,拓宽了道路并沥青罩面,开挖疏通下水道6.5千米,安装路灯200余盏,道路两侧因地制宜进行了园林景观式绿化16.6万平。完成了xx工业园区时代路2.2公里2.8万平的园林绿化,后又投资200万元对府前街陈家庄至郭家泉1.5千米进行了拓宽改造。截止目前我镇园林绿化面积达到40.4万平,路灯400余盏,彻底改变了我镇脏、乱、差的面貌,实现了美化、绿化、亮化的目标。

2、大力实施 “村村通”工程。到目前为止,我镇共投入1000多万元,高标准规划修建了60公里的水泥路,全镇18个村(居)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极大地方便了各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做好村村通路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来水、公共汽车、有线电视及宽带网的村村通工程,大大丰富了“村村通”的内涵,改善了我镇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了城乡差距。

3、城中村改造。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并实施了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布局总体规划。五年来,投资3600万元,实施了一批道路骨干工程,形成了“四纵六横”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新建了华鼎苑小区等一批优质住宅小区和绿地广

场,新建成住宅楼31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将全镇18个村规划为3个片区和1个农村社区,同步配套建设服务平台和致富平台。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争创国家级生态乡镇启动实施。

4、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500万元,围绕特变电工、金泉牧业等大项目建设,建成至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网;计划投资180万元,新建两条总长360米排水沟。投资1200万元,新建道路5600米,构建“六纵四横”的园区道路格局,与城镇发展框架融为一体。目前,兴业路、瑞泉路路基正在施工,已建成涵洞两处、桥梁两座及穿越渡槽加固工程。、电网建设。由省供电公司投资7000万元建设,建设110千伏xx输变电工程位于xx镇工业园区,规划安装3台50兆伏安主变及配套输变电线路;同时,协调电力部门、用电企业等有关单位,将影响园区内项目建设的高压供电线路进行外迁,确保供电、用电安全。目前,110KV变电站设计已完成,正在进行地面附属物确权,近日内进行院墙建设,力争明年五一前投入使用。

三、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1、柴汶河综合整治。柴汶河是我市唯一的主干河流,也是一条主要泄洪河道,向西流入大汶河,汇入东平湖,在我镇境内共有7.5千米。由于几十年来煤矿开采地面塌陷、百姓滥采河沙、私垦乱种,建筑及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工

厂污水的任意排放,致使河道堵塞、河床损坏,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又对两岸群众生活、煤矿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我镇共填筑副河坝3800米,煤矸石用量达45万方;河道铺底5万平;浆砌石护岸712米;旋喷桩250个孔;注浆52个孔。在治理隐患的同时,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做到治理一段,美化一段,复垦塌陷区6万平,栽植景观苗木1万多株,在郭家泉村建设了120米橡胶拦河坝一处,多年不见的的白鹭也三五成群,不时掠过水面,展现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画卷。

2、全面启动污水处理工程。我镇xx工业园区现有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能力24000吨,采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配套模式,对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所有外排水做到达标排放。为进一步做到镇区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我镇联合协庄煤矿投980万元,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现已正式投入运行,处理规模为4000吨/日,基本解决了镇区生活污水达标排放问题。通过这两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营,切实缓解了我镇生产、生活对柴汶河水体构成的压力,大大改善了我镇水体环境质量,切实做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3、加强环境监管。我镇专门制订下发了《xx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协政发[2010]11号),明确各村(居)、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区域环境保护工

作第一责任人,将环保考核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并与相关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到目前为止,我镇“十五土小”企业已全部关停,大大减轻了对我镇环境的压力。在关停的同时,我们积极引导新上大型节能环保项目,项目的主项、审批建设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搞好环评,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按照这一要求,两年来,我们新上的两个大型项目:新巨丰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建成并投入生产;山东大宝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建设中。

4、强化生态建设,营造优美生产生活环境。一直以来,我镇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建立生态农业模式。碗窑头村兴起的“鸡(猪)—沼—菜(粮)”模式在全镇得到了良好的推广,目前全镇共建有沼气池800余个。通过对沼渣、沼液的有效综合利用大大降低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既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能源,又确保了食品安全。近年来,我们又围绕山岭荒地做文章,成立了雷山生态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用山区、库区自然环境,采取施有机肥、生物灭虫等方法开展了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生产,目前相关产品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同时不断加大绿化造林力度,在柴汶河、光明河两岸发展速生丰产林,镇区主干道路发展生态景观林,在中部京沪高速公路两侧发展绿色通道,南部山区、库区发展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为主的生态防护林,在农村开展“四旁”绿化。到目前为止,我镇速生丰产林已达285公顷,经济林186公顷,山区防护林482公顷,绿色通道19.8公里,林木覆盖率达到45%。

5、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镇成立了综合执法所和127人的环卫队伍,其中镇区保洁人员35名,18个村(社区)保洁员92名,配齐了服装和执法车辆及环卫工具,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购臵了垃圾压缩运输车一辆,配备司机1名,装卸工2名,环卫三轮车112辆,垃圾箱82个,清理垃圾400余吨,清理三大堆70处,清理乱搭乱建41处,拆除广告牌32幅,粉刷墙体12000多平方米。特别是对新建垃圾池实行“四个统一”:统一上报、统一标准、统一粉刷、统一验收,每建成一个补助500元,目前84个垃圾池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四、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1、社区规划建设。明湖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经新泰市城乡一体化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完成单体设计,正在办理建设规划手续。经过强化宣传,群众酝酿,卧龙、李家庄两个挂钩村群众的搬迁意愿基本达成一致。制定了搬迁补偿安臵方案,搬迁选址同意率、搬迁协议签订率均超过95%。卧龙、李家庄两个村分别组建了由11人组成的房屋搬迁评估小组,完成了房屋及地面附着物的丈量统计,并作出初步评估。一期规划回迁楼23栋,共计658户,总建筑面积78595.02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756.33平方米;

社区小学建筑面积1602平方米;社区幼儿园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

协庄城镇社区位于镇驻地,目前,已建、在建16栋住宅楼。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广场。新初级中学开工建设。瑞泉城镇社区已建成8栋回迁楼,今年计划完成拆迁50户,已完成19户。按照规划,今年计划建设8栋回迁楼,下半年开工建设。

2、民生事业。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新增就业人员8700余人,各类保险扩面实现全覆盖,全市新型农保现场推进会在xx召开,并作典型发言。xx被确定为首批争创“省级创业型乡镇”试点乡镇,多次为上级领导调研检查提供了现场。投资500万元,建成高标准的敬老院,被评为“省一级敬老院”。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18个村卫生室通过省级规范化达标验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投资3000万元的新初级中学、投资400万元的明德小学及幼儿园开工建设,教学成绩2010年、2011年连续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比去年前移1个位次,位列全市第6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16年被评为泰安、新泰一等奖,18个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连续五年新泰市第1名,2010年位列泰安市第4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面逐步扩大,建成农家书屋13家,有线电视通村率、入户率分别达到100%和85%。“平安新泰”建设深入推进,大

力加强平安协会组织网络和平安灯、天目工程等新型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击违法犯罪力度加大,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在全市社会满意度随机抽样调查中被评为第1名,2010考核名列全市第2名,今年上半年综合考核成绩第1名。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基本杜绝了到泰安以上集体访。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连续6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公共饮食用药安全得到保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荣获“省级文明镇”殊荣。

按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的规定,我镇对考核验收的所有项目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自查,分别统计并掌握了翔实资料。为确保自查项目的真实准确,一是相关部门提供全镇各村两年来的上报数据。二是进村采取听汇报、查资料、走访入户、座谈了解等形式,逐项核实,摸清底子。三是对生活居住环境、看病就医、养老保险、社会治安等群众关心的有关事项,认真座谈了解。通过细致自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总。为全力做好省和泰安对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工作的考核验收,对自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xx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浅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后的感想下一篇:乌鲁木齐女孩苦学研究生 毕业求职“遍体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