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县建设调研报告(通用9篇)
绿色生态县建设调研报告 篇1
绿色生态县建设调研报告
**位于福建西北部,自古以来就以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而被称赞。**是省重点林区县之一,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如稻米、茶叶(干坑“天字号”等)、笋干、香菇、淡水鱼等等。但是生态保护好并不代表经济就好,**的经济相比发达地区,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这要求我们在今后必须立足生态建设,发展特色经济,以打造经济和生态强县为目标来制定发展目标。
1、基本情况
去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县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扩大会上,表决通过了《**县推进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草案)》,正式提出了绿色发展战略。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生态文明、优美家居、富民强县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城乡,保护绿色生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构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协调的综合发展框架,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把**打造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战略目标是力争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分三步实施,逐步实现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战略构想。
2、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建设大局,按照建设特色经济强县、生态文明之乡、优美家居城市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促进自主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具备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基础条件。但要看到,现阶段,我县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刻不容缓。我县在推进绿色发展道路上仍有许多矛盾问题急需解决。例如:加工制造业技术水平不高,工艺、技术、设备仍然比较落后,山竹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偏低,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培育比较缓慢。清洁能源和清洁产品推广使用率低,一些企业污染物排放超过排放标准,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难度大。绿色经济尚未形成较大规模,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绿色消费模式还在建立中。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等仍然偏高,生态环境质量还不够优化,环境综合整治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3、建议与对策
近年来,**致力于打造**经济区的绿色腹地,充分发挥山区优势,重点发展鸡业、竹业、烟业、中草药业等重点产业,福建圣农实业有限公司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逐步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链的路子。绿色生态是**最大的优势,推进绿色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认为,**县实施绿色发展,既要看到自身特点,又要看到同其他县市具有的某些共性,在根据自身条件和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快**绿色发展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突出规划引领。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发展。我们要抓紧编制绿色发展规划纲要,把绿色发展理念和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重大决策上,落实到重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规划布局、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口发展等方方面面,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绿色发展。县直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纳要,抓紧研究制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细化绿色发展行动方案,明确绿色发展的目标路径和优先领域,着重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领域为突破口,抓紧策划并加快推进一批绿色发展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推动绿色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突出示范带动。绿色发展核心是发展,关键在转变。要通过示范先行,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绿色城乡、生态村居、生态旅游等方面,加快推进一批有特色、有内容、可推广的典型示范工程建设。一要策划大项目、好项目。有大项目才有大发展,有特大项目才能率先发展。要把握绿色发展契机,按照“四绿”要求,进一步开拓思路,抓紧策划生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绿色发展重点项目征选,加强完善项目储备库管理,增强项目的协调性、可持续性。二要坚持大招商、招大商。要着力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招商引资优势,借助各种展会平台,组织大规模招商活动,通过上门招商、行业协会招商和“以商招商”等形式,强化专业化和产业链招商,力争在大招商、招大商上寻求新突破,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项目,推动绿色产业快速发展。三要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乡镇部门要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主要领导要亲自跑项目,多到中央和省直相关部门走访和沟通汇报,争取国家和省上更多、更大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快推进一批示范项目建设。
(三)、突出生态优先。要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加快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促进可持续发展。一要落实绿色发展功能区划。坚持集中开发和均衡布局相结合,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镇化格局和国土利用,增强整体承载和要素集聚能力。对禁止开发区域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限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原始性、完整性的干扰。二要加强绿色生态环境保护。认真开展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进一步调减和控制林木采伐量,科学调整林种树和结构和造林方式,巩固森林覆盖率,提升森林绿化质量。积极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实施一批蓄水保土工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畜禽养殖场污染、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切实保护好**的青山绿水。三要推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管理,提升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水平。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坚持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实施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突出政策保障。推进绿色**发展,政策是重要保障。要积极对接省、市绿色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绿色产业发展扶持机制,争取在用地指标、基础配套、资金贷款、项目审批等方面,对示范区予以倾斜。积极推进与央企、民企、外企合作,吸引更多社会投资参与示范区建设。
生态县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从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出发,把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建成“天蓝、水清、山绿”的绿色县城,给富裕起来的**人民一个安全优良的生存环境。
绿色生态县建设调研报告 篇2
目前, 国内城市建设大多注重硬件建设, 很少顾及生态建设, 也很少关注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 每个城市, 都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察和评价:一是物理方面的, 即城市的硬件建设的物理特性方面, 如道路的合理性、建筑物的技术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性等;二是生态方面的, 即城市的物理结构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洽程度, 是否适合于人类自己生活, 是否适应人类未来健康发展, 是否与当地生物和谐共存。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 因此, 城市建设就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将城市建设融入自然中去, 形成和谐的城市生态体系。
一、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态体系
和谐的城市生态体系的构建, 应该是建立在所在区域的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荣的基础上, 而且只有城市生态系统融入本区域的自然环境, 城市社会秩序公平有序, 这个城市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繁华, 否则, 这个城市的繁荣是虚假的。
二、城市建设要顺应自然规律
这一点, 古人在城市建设中, 可以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充分利用了所在区域的地形、水流、风向、阳光等自然因子。由于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 现代城市建设已经抛弃了这一切, 移山填海已经不再是神话。也正是这种行为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秩序, 我们不得不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来建造各种本来并不需要的公共设施和制冷供暖设备, 来弥补这些缺失。
当代城市建设要顺应自然规律, 城市建设除了要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自然因子外, 还要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社会人文因子。城市建筑物可以依山傍水, 完全不必移山毁林取土, 填海、填河、填湿地;城市公共设施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因子改建, 完全不必毁去重建;城市绿地完全可以利用自然森林、河流、湿地建设, 而不必毁去以重建人造景观。
三、建设绿色生态建筑
针对我国资源不很丰富的现实,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资源的紧张已经给我们亮起了红灯。因此, 应该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
目前, 国内认为绿色生态建筑必须是一种节约型建筑。它将作为21世纪建筑业的主旋律, 应体现在健康、节水、节地、节能、治污、循环利用等方面。
四、绿色生态建筑小区的要求
近年来, 全国都在推进绿色生态建筑小区建设。但是对于绿色生态建筑小区应具备什么条件, 并未有明确概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正在研究制定有关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技术细则, 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能源系统。
进入小区的能源在一般情况下有电、燃气、煤, 对这些能源要进行优化分析, 采用最佳方案, 对住宅的维护结构和供热、空调系统要进行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至少要达到5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 鼓励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等其他再生资源) 。
2. 水环境系统。
对于小区的水系统要考虑水质和水量的问题。室外系统要设立将杂排水、雨水等处理后重复利用的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杂排水循环利用系统等。用于水景工程的景观用水要进行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一并考虑。小区供水设施宜采用节能节水型, 要强调淘汰耗水型室内水器具, 推行节水型器具。在必要的地方, 要同步规划设计管道直饮水系统, 以便提供优质直饮水。
3. 气环境系统。
小区的气环境系统包括室内和室外两个方面。室外空气质量要求达到二级标准;居住室内达到自然通风, 尽可能采用绿色建材, 卫生间具备通风换气设备, 厨房设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 达到居室内的空气质量标准, 保障居民的卫生健康。
4. 声环境系统。
小区的声环境系统包括室外、室内和对小区以外噪音的隔阻措施。室外声环境系统设计应满足:日间噪声小于50分贝, 夜间小于40分贝。建筑设计中要采用隔音降噪措施使室内声环境系统满足:日间噪声小于35分贝, 夜间小于30分贝。对于小区周边产生的噪声, 如果影响了小区的声环境则应采用降噪措施。
5. 光环境系统。
小区的光环境一般着重强调满足日照要求, 室内要尽量采用自然光。除此以外, 还应注意居住区内防止光污染, 如强光广告、玻璃幕墙等。在室外公共场所地采用节能灯具, 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
6. 热环境系统。
小区的热环境系统要满足居民的热舒适度要求、建筑节能要求以及环保要求。对住宅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和保温隔热亦提出要求。
7. 绿化系统。
小区的绿化系统要满足居民的绿化要求。在建筑旁边进行植树、草坪等绿化, 可起到防风、隔热、防尘和美化环境的效果;另外, 亦可达到节能、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
8.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
小区的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 目的是让小区自然环境保持一种平衡状态。采用不同的处置方式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管理, 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在国内采用物理化学法、固化法及高温焚烧法等。建议采用动物处理垃圾。管理方面, 政府部门需要在制定法规计划、改革管理机制、建立监督执法、抓好宣传教育等方面通盘考虑综合治理, 鼓励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活方式及生活垃圾的收费制度等。
9. 绿色建筑材料系统。
绿色建筑材料系统能够满足建筑节能、环保、生态的需要。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 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 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生态建筑要采用绿色建筑材料, 加快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 并引进或提高先进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产品实现多功能化, 可循环或回收利用, 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五、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资源将进一步短缺。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出发, 绿色生态建筑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青睐, 它势必成为21世纪建筑的弄潮儿,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各种绿色建材的出现, 科技、信息业的发展一定会带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未来的建筑将会更加理想。
住宅, 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之一, 也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绿色生态健康住宅是指遵循和谐发展原则, 以生态学和社会学为基础, 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核心, 在住宅建设和使用过程中, 科学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高新技术成果, 使建筑物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使人、建筑物、环境、社会等因子之间和谐共处, 为人类营造自然、舒适、环保、健康、优美、便捷的生活空间。
绿色生态县建设调研报告 篇3
转变理念强意识
面对机遇与挑战,东安县林业局转变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现代绿色生态经济发展理念,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统一,结合县域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积极探索和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谐发展的全新模式,认真落实“生态建设重绿化”的工作举措,大力实施“五年绿色行动”总体规划,全面开展“植绿大会战”活动,促使全县森林蓄积量和城镇建成区绿化面积显著增加,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林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力服务“绿色东安”建设。
统筹规划绘蓝图
按照“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的原则,东安县林业局建立健全了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组织领导,编制了“五年绿色行动规划”,出台了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绿色东安”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确保建设“绿色东安”工作整体有序推进。
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三个结合。将生态建设与生态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从发展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小林业转变到发展全面发挥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大产业上来;与建设“生态和谐村庄”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以村委活动中心和村道为重点的村庄庭院绿化植树活动;与建设林业产业基地结合起来,积极开展速生丰产林基地和油茶产业基地建设。
在总体目标上实现三个突破。即通过大力实施“五年绿色行动”总体规划,全面开展“植绿大会战”,力争到2015年实现林业总投入突破2亿元,林业社会总产值突破20亿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突破10平方米,从而实现新造林18万亩左右,封山育林100万亩左右,公益林保护100万亩以上。
在发展方向上实现三个转变。由单一绿化植树转变到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园林上来,由单纯灭荒造林转变到营造生态风景林上来,由单纯山地开发转变到发展特色种植上来。
在发展方式上实现三个提升。通过建立固定的良种苗木培育基地,在发展投入要素上全面实行良种造林,提升林业投入要素的科技水平;在发展手段上,进一步提升林业规划法律地位,强化林业规划行政效力,建立规模型林业基地,推行集约化经营;在发展途径上,通过全面培训林农,进一步提升林农科技知识水平,引导林农自觉形成良种栽培意识、科學经营管理意识。
创新机制形成合力
统筹协调建机制。建立城乡绿化一体化管理体制,明确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能与职责,林业、绿化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和职责开展造林绿化工作。
政策引导夯基石。立足于“造好无林宜林地、改好低产低效林、管好生态公益林”的方针,紧紧抓住营林这个基础不放,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抓好大户、公司和合作化造林,积极开展森林资源流转,加快林业集约化、产业化建设步伐,积极引导林农开展造林绿化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工作。
依法管护保资源。坚持一手抓资源培育,一手抓资源管护,从重从严打击各类毁林犯罪和非法活林木移植行为,放手开展珍贵树种苗木培育和大苗培育工作,积极培育依法生产经营新秩序。
整合资金促发展。充分用活用足政策,管好用好项目财政资金、林业资金。积极培育大户和招商引资,广泛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林业生产建设。针对全省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要求,把培育大户和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途径来抓。
强化考核督落实。东安县委、县政府将林业生产各项任务纳入各级政府负责人任期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出台工作方案,建立一套完整的林业生产建设考核体系。同时与各乡镇林场、县直各单位签订绿化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严格考核、奖优罚劣,确保“绿色东安”建设的有效实施。
作者系湖南省东安县林业局局长
绿色生态县建设调研报告 篇4
构建绿色生态永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老少边穷民族贫困县,永顺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突出思想观念转变、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四大重点,全力打造生态永顺、绿色永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以思想观念转变为前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首先解决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一是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表现,它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生活、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的重大理论贡献。二是要引导群众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GDP年均增长达10%左右,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18%的GDP增长是靠资源和环境的透支来实现的。由于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构建和谐社会日益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概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是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全面审视人类过去特别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实践,理性思考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一个全面升华,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新的重大突破,为我们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指南。三是要引导群众切实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要努力引导广大群众加强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健康、文明、节俭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社会氛围,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消费观。要使各行各业增强保护环境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节能减排、珍惜能源和资源,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每个公民都自觉地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二、坚持以森林资源保护为基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永顺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后劲、最大的财富是绿水青山、生态环境。自2000年以来,我县已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开发面积103.5万亩,是全国退耕还林面积最大的县,封山育护林面积达20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保护好森林资源,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实施封山育林工程,实现人为生态向自然生态转变。狠抓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严格木材计划限额控制,严禁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严肃查处乱砍滥伐行为,科学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控体系,突出抓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流域及水库周围及交通主干道两侧的封山育林工程,以猛洞河、澧水、酉水河流域为重点,建立一批森林自然保护区,在小溪自然保护区、猛洞河、杉木河、朗溪等地和张罗公路沿线全面实行封山育林。二是科学推进退耕还林,实现土地生态向林地生态转变。加强退耕还林后期管护,搞好苗木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完善退耕还林相关政策,突出抓好生态移民、调整退耕还林规划、荒山造林等工作,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三是抓好农村能源建设,实现自发生态向自觉生态的转变。加大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实施力度,大力推广沼气池、太阳能等新型洁净能源,鼓励兴建小水电,加快实现“以电代柴”生态建设目标,从更广、更现代的层次上自觉保护绿色生态。四是加快实施水保及除险保安工程,实现由恶劣生态向宜人生态转变。坚持水土保持同国土整治、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快小流域治理,抓好上型水库除险保安,搞好水库周围植被保护和生态绿化,确保生活居住环境葱茏宜人,为民族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优良的绿色生态屏障。
三、坚持以强化环境保护为保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民族贫困地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找准加快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结合点,在发掘“金山银山”的同时,实现“绿水蓝天”。一是要强化全民环保意识。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环保知识,引导公众自觉参与环保、投身环保、支持环保。各级党委、政府要率先垂范,将环保法律和知识纳入中心学习组和党校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要常年开设以宣传环保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和专栏,加强舆论引导,为环保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奠定思想基础。环保部门要把环境保护法的学习宣传纳入普法和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全方位、多途径地进行学习、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使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二是要建立健全环保工作机制。要落实源头防范机制,严格贯彻执行“三同时”制度,凡是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严格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开工、同时投入使用。要完善执法机制,引导和督促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切实解决执法成本过高、执法手段不硬、排污者“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等突出问题。要建立污染源监管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排污申报、排污许可、总量控制等制度,完善污染源动态监控体系,建立企业环境档案,实行企业环境管理信用等级制度和环境违法公示制度,推动企业自觉落实环保责任。要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坚决依法处理到位,对典型案例要公开处理,予以曝光,增强教育和警示效果。三是要突出抓好重点环保项目建设。抓住国家对西部生态建设投资倾斜的契机,全力做好生态示范区、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建设项目争取工作,着力实施好退耕还林、生态移民、农村能源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及城市排水改扩建、垃圾回收、污水处理等工程,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提升环境保护的能力,力争到2010年,全县废弃物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全县生态环境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四、坚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针对我县实际,要坚持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加快发展生态经济。一是从大力发展生态工业。要按照“生态环保、市场优先”取向,突出抓好生物制药、特色农产品加工、旅游商品加工、传统工业提升四类环保生态型工业项目。依托黄姜、油茶、葛根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薯芋皂素、茶皂素、葛根素等科技环保型素类生物药业;依托优势农产品资源,进一步扩大肉制品、果汁果酒、“放心菜”、松柏米等绿色食品精深加工规模;依托旅游市场,深度开发民族服饰、民族饮食、土特产品、山野食品等旅游商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强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和污染,大幅提升汽车配件、超硬材料、建材纺织等传统工业产业。争取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县建成5-8户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龙头企业,规模工业产值再翻一番,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要加快发展物特色生态产业群,突出抓好以椪柑、猕猴桃、时鲜水果为主的林果业、以草食牲畜为主的畜牧业、以反季菜、黄姜、烤烟、油茶为主的经作业、以优质稻为主的粮作业四个规模型绿色产业建设,加快建立20万亩优质水果、20万头湘西黄牛、20万亩蔬菜、20万亩优质稻、10万亩油茶、10万亩药材、5万亩烤烟等绿色农业精品基地。要加快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大力实施优质种苗工程,全面推广生态农业实用技术,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积极争取绿色基地认证,全力打造以“猛洞河”系列农产品为龙头的名牌绿色农产品。要加快发展绿色观光农业,坚持农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抓紧青—王线、永—小线等旅游交通沿线规划,加快创建经济林果区、传统农作区、动植物观赏园、农耕民俗园等园区,着力培植旅游观光农业。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现有5个国家级绿色生态及人文品牌优势,进一步挖掘绿色和人文内涵,全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要坚持高规格定位,把永顺旅游定位为“神秘湘西,秀美湘西,梦幻湘西”的龙头景区,加快培植芙蓉镇、老司城、不二门、猛洞河、小溪、塔卧六大特色景区和土家文化、土司文化、森林文化、宗教文化、温泉疗养文化等神秘文化,力争把强势品牌推出湖南,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要坚持高品位运作,依托国宝溪州铜柱、古石板街、古民居,把芙蓉古镇建成中国土家族民俗文化、器具文化展示中心;依托国家级“绿色基因库”的优势,把小溪建成国内知名的生态休闲、科考及森林文化旅游胜地;依托土家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把老司城建成中国土家族寻古祭祖和土司文化考古圣地;依托猛洞河“天下第一漂”品牌效应,深化“与水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古老文化对话”的人文氛围;依托天然温泉、天然佛像及国家级公园优势,把不二门建成国内知名的休闲康体和特色温泉疗养文化胜地;依托老苏区根据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势,把塔卧建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区。要坚持大手笔宣传营销,积极加强与主要客源城市和国内外大旅行社的横向联合,促进区域旅游与国际国内大旅游的大融合,让游客充分感受浓浓的“野山野水猛洞河,土风土韵古溪州”的生态人文氛围,以强势节会、强势宣传扩大永顺生态旅游品牌的知名度,让更多的外乡异客了解永顺,感悟永顺,旅游永顺,不断扩大永顺旅游知名度,拓展客源市场,实现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大县的跨越,争取2010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6亿元以上。
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绿色经济
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领导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但并不排斥发展,相反,它是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一方面,生态文明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也是石台加快发展、实现突破、富民强县,建设皖南最美山乡的长期任务。我们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实力池州、活力池州、魅力池州、和谐池州”的要求,高举生态文明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谋求山区经济在工业、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的突破,努力把皖南生态文明山乡建设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力争到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亿元,年均增长14%左右,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6年的313435发展为2010年的224236,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组织实施工业突破。坚持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工业发展和项目引进上做到“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体现产业的绿色品质。“十五”期间,我县依托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绿色食品、非金属矿、水资源及良好的产业基础,初步建立起仪器仪表、农副产品加工、制药和中药材、小水电等优势产业,涌现出鸿凌集团、天方集团、山园公司、圣嘉实业、九华药业、东生鞋业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企业达7家,规模工业发展到14户,“鸿凌牌”燃气表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天方”商标被确认为“中国驰名商标”,“十五”期间,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十一五”期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亿元,每年争取2至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落户我县,再组建1至2个企业集团,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左右,到十一五末期使工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绿色旅游”,组织实施旅游业突破。围绕建设紧邻长三角的休闲旅游基地,突出石台生态、原始、自然、绿色等特点,以安徽省加快“两山一湖”整体开发为契机,形成以牯牛降为龙头,各类景点景区开发竞展其长,融探原始森林、游溶洞奇观、览秋浦胜境、观天然瀑布、住生态园林、吃绿色食品、购地产商品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到“十一五”末期,旅游年接待人数1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5亿元,培育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村30个,从事“农家乐”旅游接待的农户2000家以上,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6%,基本确立皖南旅游的中心县和游客集散中心的战略地位,步入“全国旅游经济强县”行列。通过旅游业的带动,大力发展餐饮业、商贸物流业、为农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以进入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县为契机,围绕建设东部地区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农业产业化、农家乐、生态家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六大工程,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按照“一年试点、二年起步、三年逐步推开、五年取得成效”的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十五”期间,先后获得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原料基地、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中国山茱萸之乡等称号,仙寓镇大山村入选“安徽省100个特色农业示范村”。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安徽石台茶叶节,石台高档绿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到2008年,全县沼气池保有量达到1万口,入户率达40%,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猪—沼—茶(果、菜)”生态模式得到全面推广。到2010年,全县100%的村完成村庄建设规划,80%的村完成村容村貌整治,全面实现农村通村公路黑色化(硬化)、学校教室楼房化、农村环境生态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有新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生态文明理念与绿色广东建设 篇5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阐明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应有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走“绿色广东”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 者:刘玉侠 丁晋清 LIU Yu-xia DING Jin-qing 作者单位:刘玉侠,LIU Yu-xia(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广东,东莞,511700)
丁晋清,DING Jin-qing(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广东,广州,510082)
绿色生态县建设调研报告 篇6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中国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总体的生态与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面对这种态势,必须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多方面着手系统有序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使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键词:绿色;生态文明;重大意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 D 267
文献标志码 :A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可持续发展思想由共识变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公众意识执政理念、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日益得到全球共识,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理论范畴与实践方向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围绕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开始关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相继通过了一系列相关重要文件,《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环境、资源、环境发展白皮书》(199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可持续发展纲要》(2000年)等等。
我们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生态文明的总要思想。
党的十八大集中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成为党在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需要我们很好的学习领会与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论述的生态文明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形态,也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绿色”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义,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新的五年规划有了新的内涵,提高到了新的层面,迎来的将是新的愿景。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二)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1]。一直以来,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在还应看到,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强也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粗放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11.5%,却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原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6.4%和66.5%,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已居世界第一。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模式,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排放低、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第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保障好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人民群众过去“求温饱”,现在“盼环保”,希望生活的环境优美宜居,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必须下大气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第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维护生态安全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中国已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必须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尽自己所能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更好地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2]。
二、我国生态环境的情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我们的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换来的发展,目前资源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资源消耗巨大,能源利用率低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由于许多行业和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中国每单位GDP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高消耗换来的增长,导致废弃物排放多、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中国单位 GDP 的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的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二)水资源缺乏,水质污染严重
中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共364座县级以上城市缺水。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近2800km河段鱼类灭绝;湖泊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受富营养化污染;淮河水系,80%水呈黑绿色,过半的河段完全丧失使用价值。
(三)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
据水利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其中,水蚀为165万km,风蚀为191万km。近50年,每年水土流失丧失的土壤肥力相当于4000~5000万吨化肥。中国是荒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建国以来,全国共有66.7万公顷耕地沦为沙地,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为沙漠,退化草地面积达1.05亿公顷。
222
(四)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人均森林和草原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32.3%,其中森林覆盖率13.92%,居世界第120位。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1/3,并仍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草原超载放牧、乱采滥挖严重,鼠虫灾害频繁,状况堪忧。
(五)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目前,中国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对人们身体健康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大气和水,还有有毒化学品、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2007年5月,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5亿亩,形势严峻。而自1997年以来,癌症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死因,每年有近130万人死于癌症。
三、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法[3]。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这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与发展建设的基本状况。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从源头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需要,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建构综合协调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在建设生态文明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必须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得力措施建构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协调机制。不能再单纯地以GDP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唯一依据,而忽视了绿色GDP的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事实证明,单纯的GDP增长指标有问题,它非但没有体现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损失和资源消耗成本,更因为片面强调GDP增长会助长盲目消耗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社会失衡,反过来又使GDP的增长难以为继。在对一方领导干部进行评介时,不仅要看其对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还要考察他们如何解决环境和社会等问题,尤其要考察其在处理生态与经济矛盾时的决策表现是否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维护环境执法的权威,改变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局面,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要建立健全环境问责制,使环境保护成为硬政绩。
(三)健全法律法规。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必须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惟有环保规则成为既定的制度和法律,防污治污的综合性约束机制才能真正的在社会中全面建立起来。有了可以遵从的、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保驾,环保机
关在全社会的管理、执法过程中更加地顺利,民众在生活中才能正确认清破坏生态的现象,从而自觉地监督、举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法律的高度,是始终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强有力保障。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全社会所共享。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理念、生态道德,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牢固建立在公众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的基础之上,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生态文明规定人人遵守的良好风尚[4]。
全民都要树立“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生态、珍惜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观念,这样才能既建设山清水秀、和谐美好、生态优良的人类家园,又实现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发展要求。惟有允许并且倡导民间力量参与环保事业,惟有放开社会及民众的舆论监督,生态文明的观念才能真正在全党领导干部和全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树立起来。
(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水平
节能减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而落实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是关键[5]。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科技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积极运用高技术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生态化改造,通过清洁生产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努力攻克大气污染控制、水体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生态文明要求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从而实现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充分体现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高新技术和专利技术是发展生态文明的技术支撑和推动力,环保产业是生态文明的产业支柱和有力的催化剂。环保产业以物质循环利用、废物最小化为追求目标,为清洁生产、废弃物充分利用和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物流服务。
(六)广泛参与全球生态交流与合作,创造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国际环境 我们人类都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全社会都应该做的事情。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技术,人类的智慧各种各样,所以我们国家要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广泛参与全球生态交流与合作,创造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国际环境。做到:第一,积极参与国际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第二,加强双边、多边区域合作。第三,保障国际贸易中我国的生态安全[6]。
绿色生态校园建设探究 篇7
一、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带来空气污染,制造行业、建筑行业、行驶机动车的声音和嘈杂的街道带来了噪音污染,这些给学校教学和师生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绿色植物生态系统、植物层次结构有很好的补充氧气、净化空气和减少噪音效果。
(一)园林植物美化校园环境,防治大气污染
学校处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防治大气污染是各个学校面临的问题。园林植物除了美化景观环境的作用外,还起到防治大气污染的作用。在污染比较严重的热电站或者钢铁厂的周围适宜种植能够吸附SO2的夹竹桃、臭椿、白桦、连翘等。重金属污染的工厂附近,受重金属铜污染的土壤中,吉祥草对土壤的修复能力是最好的;受重金属铅污染的土壤中,地被植物吹盆草的修复力是最佳的。城市的交通繁忙地段,汽车尾气排放量比较大,可以试种吹盆草。另外,可以选择苦楝、毛白杨、白桦、女贞、核桃等抵抗SO2污染,栾树、桑树、毛白杨、侧柏、泡桐、枣树、榆树等抵抗HF污染。
(二)园林植物可以减少噪音,为学生遮挡阳光和紫外线
城市(特别是内地缺少雨水的地方)灰尘较多,噪音较大,所以适宜选择枝叶茂密、分枝点低、叶片粗糙的园林植物,如构树、红瑞木、杨树、悬铃木、旱柳等,这些植物有很好的减尘减噪的作用,为学生遮挡阳光和紫外线,主要有国槐、法桐、白蜡、栾树、碧桃、柿树等,并且在设计的时候尽量增加绿化带的宽度,形成松散的多层次结构。
二、绿色生态校园的科学园林植物配置方案
园林植物的有效配置会让其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应。因此在保证校园景观观赏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植物间的相互作用,是我们在植物配置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
(一)载种复层结构植物群落,增加的植物种类
在校园围墙,特别是透绿或小河边,通过草、灌、乔或乔、灌、草不同层次植物来营造校园景观,如草有麦冬、萱草、玉簪、鸢尾、车轴草、酢浆草等;灌木:紫荆、连翘、棣棠、冬青、刺玫、红花檵木、蔷薇、迎春群、大叶黄杨、海桐(后两者为南方用)等;乔木:国槐、悬铃木、银杏、杨树、垂柳、七叶树、栾树、雪松、日本晚樱、合欢等。
学校中的道路宽度受到建筑物、操场的影响,使道路两侧用地紧张,建筑紧挨人行道或车行道,道路两侧没有空间再进行道路景观绿化,因此,需要在人行道上栽种体量较小的植物,比紫叶李、美人蕉、麦冬。
城市化带来人口剧增,高楼越来越高,对于处在高大建筑物周围的学校,绿化树种的选择要注意,受高大建筑物的遮挡,尤其是建筑物的北侧,光线较弱,有些近乎常年没有太阳光直射,所以这种情况需要选择耐荫性良好的园林植物,比如黄杨、珍珠梅、地锦等。有阳光的地方,选择喜光的观花类植物,因其花期、花色、花量均受光照时间、光照程度的影响,所以适宜种植月季、玉兰、蔷薇等。
(二)加强校园内植物的种植层次,利用竖向空间增加绿量
学校的校园面积有限,增加绿地面积的可能性很小,公共绿地要“见缝插绿”,有效利用学校空闲地或边角处进行绿化,以提高绿地率。校园园林绿化在选择植物种类的同时,也要科学的理念将植物进行不同层次的搭配。校园园林景观建设可通过加强校园内植物的种植层次,利用竖向空间增加绿化量,垂直绿化占用空间极少的情况下增加了绿化面积,如墙体、立柱绿化可选择爬山虎、地锦、常春藤等植物,这些植物在增加绿化量的同时,还有分隔空间、屏障视线和衬托景观的效果。窗台绿化选择:盆栽草花类。春季:海棠、凤仙、矮牵牛、二月兰、紫罗兰、三色堇等;秋季:金盏花、非洲菊、常春藤、五色苋等(以上植物中,有一些是常年都开花或可观叶的如:海棠、凤仙、非洲菊、常春藤、五色苋等)。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屋顶空中花园,屋顶花园可以将藤本植物种植到人工支架上,形成绿色长廊,也可以在屋顶铺20cm厚的土壤层,种植草坪或者其他季节性草本花卉。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氧的学习活动环境,以整体环境来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在校园小环境中设计一些植物群落
绿化校园可以根椐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满足学生的各种文化需求,让校园林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以竹子的高风亮节和虚心向上的品质为榜样。调整种植位置,优化植物群落组合,通过绿地改造,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成为绿色生态校园。
课桌、办公桌、讲台等,可布置些微景观,如豆瓣绿、绿萝、观音莲、吊兰、铜钱草、风信子、君子兰;教学楼的大厅、室内长廊里可以摆放凤尾竹、龙血树、橡皮树、绿萝、虎尾兰、苏铁等;休闲阅读小空间室外绿化:竹子、梅花、碧桃、紫薇、合欢、红枫、腊梅、鸡爪槭等;室外花架长廊:紫藤、凌霄、攀援蔷薇、金银花。
校园的花架也可种植一些瓜果和常见的药用植物、芳香植物、食用植物等,既科普学生的科学知识,也寓意唯有耕耘方可收获,比如丝瓜、苦瓜、葡萄、柿树、石榴、苹果树、核桃、山楂、迎春等专类园绿化,既实现了生态效益,也可以使学生和老师就近体验果树的农业种植过程与采摘乐趣。
三、绿色生态校园要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有的植物是可以抵抗某种大气污染物,但是对另外的污染物较敏感,也有的植物可以同时抵抗多种污染物,还有的植物对多种的污染物表现敏感,这样的就不适宜在这样的区域种植。所以,需要清楚不同地段的污染物类型以及各种植物对于污染物的耐受情况,才能保证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以达到如期的景观效果。
园林绿化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满足校园生态效益和学校教育、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需求,选择生长速度适中、耐修剪、寿命长的植物。研究表明,阳性植物的管理是最粗放的,它们耐修剪、生长速度快、但是寿命短,修剪的次数较多频率也比较高,所以,尽量少用阳性植物,或者是阳性植物和耐荫植物相搭配,节省管理费用,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地处四季分明的地区,还要注意复层结构植物群落中的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搭配,从而确保一年四季的生态效益。
他感作用是植物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关于他感作用的许多理论都可以运用到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校园水的处理、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园林稳定的植物群落的构建等都离不开他感作用原理的应用。例如核桃与山楂、板栗与油松种植在一起可以互相促进,花期仅一天的旱金莲如与柏树放在一起,花期可延长至3天;但是刺槐、丁香的分泌物对临近花木生长都有抑制作用,周边种植的时候需要注意。核桃的叶子和根能分泌一种物质,对海棠等蔷薇属花木和多种草本花卉有抑制作用,且周边不宜种杉树。松树与云杉不能间种。各种花卉栽在果树旁,会加速花朵凋谢。桧柏与梨、海棠不要种在一起,以免后者患上锈病,导致落叶落果。夹竹桃的叶、皮及根部分泌出夹竹甙和胡桃醌,会伤害其他花卉。
诚然,绿色植物不仅改善我们的环境质量,还能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但是绿色植物的配置仍要保持合理的尺度。我们进行景观配置时不仅要考虑单体植物的环境效应,还要考虑到整体植物良好发展的需要。
总之,优化校园绿地布局,实现校园生态建设,在满足提高学生学习环境的同时,对城市整体生态建设也起到贡献作用。推行生态绿化生活,我们的城市会更自然、更生态、更有特色。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只追求校园基础建设是不能得到人民满意的。向往在绿色生态校园里学习的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多,随着学校数量和面积的增加,绿色生态校园在整个城市建设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加大。国家对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视,学校师生、社会有关方面(尤其是学生家长)对绿色生态校园的渴望,都是推动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科学快速的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建设绿色光都 打造生态云霄 篇8
近年来,云霄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生态工贸港口强县”的目标,深入实施“打造中国电光源之都”的发展战略,以生态县创建为抓手,强力推进环境整治和环保专项行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多年努力,云霄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份将生态建设贯穿于产业调整和环境保护全过程的坚持,引领着云霄走出了一条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规划先行,坚持生态立县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云霄的根本。云霄县委、县政府一直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把绿水青山视为云霄的金山银山,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把生态建设作为事关科学发展、民生改善和县域竞争力提升的重大问题来抓,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同时,生态规划先行,以创建生态村、乡镇、县为载体,夯实生态建设基础,推动生态文明发展。
2007年,云霄启动国家生态县建设工作,同年10月编制完成了《云霄生态县建设规划》;2010年12月,经云霄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批准实施。动员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生态农业、林业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型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水土保持以及污染防治等生态工程建设,建设“健康、光明、幸福”云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生态建设统一部署、统一安排,以打战役的状态、思维、举措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各乡、镇(场)按照创建要求,成立了相应的创建工作机构,形成“分层管理,相互配合、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工作合力。
云霄县委、县政府在认真总结自身发展经验并借鉴其他地区有益做法的基础上,站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提出了“实施生态工程、加快绿色崛起”的工作思路和“建设绿色光都、打造生态云霄”的工作目标,探索走一条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绿色崛起”道路。
绿色增长,突出生态经济
云霄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围绕“建设绿色光都、打造生态云霄”的目标定位,突出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等重点产业,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集约化发展生态工业。按照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光电产业,目前光电产业园区已形成福建光电产业的重要密集区,初步形成了外延材料、芯片制造、封装到应用、市场的LED整个完整产业链,已入围光电企业100多家,实现产值35亿元,该园区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省级循环经济园区。云霄建立项目落地联审机制,对不符合能耗、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拒之门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光电主导产业,着力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出台节能降耗激励机制,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先后关闭“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达68家,“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关停率达100%,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十一五”期间,云霄县每年均能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依法完成结构减排关停项目有6个。
绿色化发展生态农业。云霄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推广集产业、生态、休闲于一体的集约农业新模式,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建设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和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发展“畜牧养殖——沼气——农作物”种养模式和生态果茶菜园等,促进全县生态循环农业健康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全县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得到推广,涌现出漳江实业有限公司、金山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等30多家生态龙头企业。目前云霄拥有东厦镇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马铺淮山万亩种植示范区、下河乡四季杨桃种植示范区、万亩早熟优质枇杷基地等标准化农业基地。云霄被誉为“中国枇杷之乡”,其枇杷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村美城靓,打造生态人居
每当夜幕降临时,LED灯照亮了绿化的陈岱镇竹港村村道和农民公园,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在公园散步,竹港村一派现代生活气息。
村民们很惬意,不停赞叹说:“变了,这里变美了,和城里一样了。”竹港村过去是环境重点整治村,今天已跻身国家级生态村。
这是云霄创建生态县的一个缩影。云霄县把乡村生态建设与新村建设、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集镇建设造福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乡镇建成区主干道、公园、公厕等公共服务配套和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等环保设施的建设,加快推进镇区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乡镇面貌明显改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目前全县90%的乡镇达到全国生态乡镇考核标准要求。云陵镇去年率先获得“全国生态乡镇”称号;陈岱镇、莆美镇、列屿镇、火田镇、下河乡、马铺乡、和平乡也先后通过国家生态乡镇考核验收。
云霄生态乡村建设以农村净化、美化、绿化、亮化为重点,落实好村容整洁总体规划,从治脏、治乱入手,清垃圾、清淤泥、拆旧厕、拆违建、铺道路、建公厕。全县127个整治村共组织村民投工投劳6.5万多人次,清运垃圾2万多吨,清理路障6306处,拆除违章搭盖2.2万多平方米,清理排水沟261公里,清运淤泥1.9万多吨;拆除旧茅厕6016个,改圈4058座。同时,云霄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006年以来共投入资金5.45亿元,建设农村公路1210公里;投入2600万元,改造危桥26座;投资4069万元,完成农村饮水项目73个,乡镇、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开展国家生态县创建以来,云霄的水更绿了,山更青了,天更蓝了,云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不断提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绿色生态文明建设 活动策划书 篇9
活动策划书
前言
自从250年前工业革命的大爆发以来,世界各国渐次都开始了工业改革,实行大工厂生产。伴随着这一运动的开始,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与日俱增,对树木以及矿产资源的掠夺的增长也是有目共睹。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不断降低。历史进入20世纪末期,人类逐渐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的疯狂了掠夺既不符合其他物种的利益,更不符合自身利益,于是,人类开始反思,开始了为其已久的各种活动,譬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以及荒漠绿化等等。同时,世界各国积极为生态文明做贡献。
计算机学院“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是由本院组织的一次大规模的绿色生态宣传活动,本着“大力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旨在提高全学院学生对绿色生态的认识,提高大家的环境保护以及绿色生态创建意识。
这些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对绿色生态建设、对环境保护的重新认识以及决心。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顺应时代要求,提高全学院同学的积极性,一起为“绿色生态建设”献计献策。同时不仅在学院,更要在整个学校掀起一股“大力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风气。这一活动,不仅会为祖国的绿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还会提高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学院团总支以及计算机学院新闻中心在北信科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开幕式
活动时间:10月27日下午12:00——12:30
活动地点:学生食堂前
参加人员:新闻中心全体成员
开幕式内容:开幕式主要进行“”活动的宣传,发放传单,号召同学积极参加我们的比赛。
闭幕式
活动时间:11月27日下午1:00——2:30
活动地点:教二302室
参加人员:新闻中心全体成员以及各比赛获奖选手
闭幕式内容:总结本次大赛的亮点与不足;为获奖选手颁发证书和奖品;再次号召同学加入“大力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长期性活动中来,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更多信息请登录新闻中心网站)
主要活动
·竞赛类 活动总负责人:
一、活动背景
当今气候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威胁日益加剧,人们对环境问题注重程度不够,环境的破坏仍然在继续,生态形式不容乐观,建设生态文明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二、活动主题
大力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
三、活动目的
1.当今地球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温室效应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发生。通过这次大赛来提高我院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也从而向全校、全社会宣传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唤起更多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真正行动起来大力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建设生态文明新城市。
四、活动简介
本中心计划于2010年10月27日至11月27日开展一次大型的增进大学生对生态文明重要意义理解的宣传活动,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且积极投入环保事业中来,共同为创建我们生态文明城市付出努力。
五、活动对象 计算机学院全体同学
六、活动时间
报名时间:2010年10月27日——11月7日
作品上交时间:2010年11月7日——2010年11月22日 作品选拔时间:2010年11月22日——11月26日 优秀作品公式时间:2010年11月27日
七、活动要求
1.“生态文明,有我创造”主题征文大赛要求:原创,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具有真情实感。征文作品均使用word文稿,页面设置为A4纸。
2.“我心中的文明生态新生活”创意绘画大赛要求:内容与生态文明有关,描绘身边的生态景象,作出保护环境的号召,形式不限,纸张自选。
3.“生态与生活”自创诗歌大赛要求:参赛人热爱生活,热爱生态,作品原创,能抒发自己热爱生态的心情。
4.“我们的生态”为主题的摄影大赛要求:作品可以为DV,flash等多种格式,作品需记录现实生活中的生态景象,作者需要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对当前生态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环保号召性。
八、报名方式 填写报名表,上交报名负责人。
九、选手应在制定期限内将自己的作品交给各活动的负责人。·<生态文明,有我创造>主题征文大赛
活动负责人:王自然 ***
一、活动目的
生态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通过文章,让选手抒发自己对生态文明的希望,并且影响其身边的朋友共同参与到环保的事业中来,共同建设文明生态。
二、活动对象 计算机学院全体学生
三、活动承办单位 计算机学院新闻中心
四、活动安排
作品上交时间:2010年11月7日——2010年11月22日 作品上交到:
该大赛项目设有一、二、三等奖,名额分别为一、二、三名,作品上交后,由工作人员进行作品评比,评比结果将于12月24日公布。
·<我心中的文明生态新生活>创意绘画大赛
活动负责人:付崇武 ***
一、活动目的
环境日益退化,我们的生活环境面临诸多问题。通过绘画,让选手抒发自己对新环境景象的渴望,在绘画中创造我们希望的生活环境并向之努力。
二、活动对象 计算机学院全体学生
三、活动承办单位 计算机学院新闻中心
四、活动安排
作品上交时间:2010年11月7日——2010年11月22日 作品上交到:
该大赛项目设有一、二、三等奖,名额分别为一、二、三名,作品上交后,由工作人员进行作品评比,评比结果将于12月24日公布。
·<我爱生态,我爱生活>自创诗歌朗诵大赛
活动负责人:刘
茜
***
一、活动目的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周边的环境,环境的退化必将让我们的生活变质。为了改善我们的环境,我们通过自创诗歌的方式唤起我们以及周边人内心对文明生态的渴望。
二、活动对象 计算机学院全体学生
三、活动承办单位 计算机学院新闻中心
四、活动安排
朗诵比赛时间定于2010年11月10日下午1:30 朗诵比赛地点:教二楼302室
届时请参赛选手带好自己的作品准时到场参加比赛,比赛结果会当场公布。
·<我们的生态>主题摄影大赛
活动负责人:郑晓龙 ***
一、活动目的
通过选手记录身边的生态景象,反映出我们周边环境的问题一面和美好一面。通过视频短片,选手表达自己的感想并且号召更多人关注生态,关注我们的生活,共同加入到环保的长期性任务中来。
二、活动对象 计算机学院全体学生
三、活动承办单位 计算机学院新闻中心
四、活动安排
作品上交时间:2010年11月7日——2010年11月22日 作品上交到:
该大赛项目设有一、二、三等奖,名额分别为一、二、三名,作品上交后,由工作人员进行作品评比,评比结果将于12月24日公布。
附录
一、大赛前期准备
1.张贴海报,让同学们了解此次大赛的目的。2.发放宣传单,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比赛。3.收集生态文明相关资料,做好宣传。
二、各部门职责:
主席团:总体协调活动展开,担当诗歌朗诵大赛评委,负责为获奖选手颁发证书和奖品。
宣传部:制作海报,做好活动宣传。编辑部:负责项目一作品评比。
办公室:负责项目二作品评比。网络部:负责项目三作品评比。新闻部:负责项目四作品评比。
外联部:负责发放宣传单,号召同学积极参与活动。
三、活动总结
各部门在活动结束后开会进行活动总结,发现活动中的不足,总结活动经验,以便下一次活动的顺利展开。
四、活动资金预算 宣传海报:30*1=30 宣传单:
60*0.2=12 比赛奖品:《=400 获奖证书:50 合计:
《=500
新闻中心宣传部
【绿色生态县建设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绿色生态住宅建设问题09-17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07-06
创建绿色生态校园申请报告07-18
绿色力量 怀化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08-01
加强城乡一体化管理建设绿色生态大公园08-29
绿色生态07-18
生态绿色环境08-11
生态绿色施工08-28
绿色生态建筑08-26
绿色建筑生态景观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