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自由命题

2024-09-11

个人自由命题(共10篇)

个人自由命题 篇1

高军

历史上不同的时期的社会契约论者在解释国家的起源时,首先在理论上基本都作了一种相类似的假设,即人类最初处于一种自然的平等的原始状态,人类出于共同对付自然界及防止人们之间相互侵害等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于是达成契约,让渡出部分权利组成国家和政府。因此,在人民、国家及政府产生的先后次序上,社会契约论者认为是先有人民后有国家和政府。国家和政府的权力人民的授权,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自由、幸福、公共的安全与福利,而绝不是为了管制和压迫人民。从法律地位上来说,按照社会契约论者的观点,国家及政府与个人完全平等,绝不能凌架于个人之上沦为作威作福的工具。

但是,自从有国家诞生之后的人类历史却充分证实了国家和政府似乎始终只是作为阶级压迫的工具而存在,社会契约论者希望见到的那种理想的国家与政府始终只是乌托邦。因为,“权力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产生腐败”,权力本身腐蚀性的特点及人类专制的历史都证明了人类对于权力的过分集中必须非常审慎。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也看到了这一点,为此他们在理论上将国家权力一分为三,即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并设计了三种权力分立与相互制衡的具体方案。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三权分立的理论在政治上进行了实践并在制度上予以了确立。

在解决了国家权力分立制衡的问题之后,对于个人的自由,启蒙思想家们也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认为,人民让渡权利只是让渡那些组织国家和政府所必须的而不得不让渡的部分,这些被让渡的权利总和构成了国家的权力,但是属于人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则由人民自己保留,这些被保留的权利就是人民的自由。如果让渡所有的权利,人民将一无所有,最终必将导致专制和暴政。人民让渡出权利组织了国家,但众所周知,国家仅仅是一个抽象的集合体,其权力的行使必须通过公众选举的公务员组织的政府来进行。政府则主要通过法律来治理国家,因此,法律应体现公意,应保障人民的自由,而所谓的自由,也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因此,人民的权利靠法律来确认和保障。但是,由于法律自身的缺陷及其他的种种原因,人民自身所保留的权利很难在法律中一一得到体现例如我国宪法中未规定已为国际公约所确认为基本人权的公民的居住、迁徙、罢工等自由,对此,绝不能理解为对未规定的权利法律就不予保障。对此,在以简约、惜墨如金而著称于世的美国宪法中,美国的开国先贤们怀着深深的忧虑,在权利法案中写入第九条“不得因本宪法列举某种权利,而认为人民保留之其他权利可以被取消或轻忽”及第十条“本宪法所未授与合众国或未禁止各洲行使之权力,皆由各洲或人民保留之”的弹性条款。因此,属于人民保留的权利,不管是法律予以明文确认的或未确认的,均属人民的自由,对此,国家都必须予以保障。

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永远都处于一种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国家权力不能任意地扩张,国家权力任意扩张的后果必然是个人自由的缩小。国家权力存在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保障个人的自由,但是为了实现保障个人自由的目的,国家权力有时候必须必要地不得已地“作恶”。但是,国家权力干涉个人的自由必须以法律有明文的规定为限,而法律本身也“只禁止那些会损害社会的行为”,而且法律禁止这些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更多的人获得更大的自由,即“自由只有为了自由本身才能被限制”。因此,对政府来说,政府的权力必须是有限的,任何一个政府都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不能为所欲为,所有的政府都只不过是“有限的政府”。对政府来说,“法无授权即无权”,而对公民来说,“法无禁止即自由”。

国家权力干涉个人自由必须以法律明文规定为限,必须是一种不得已而采取的行动,而决不能任意扩大到道德等领域。对于道德领域,有道德、宗教等规范来调整,“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如果国家权力或法律任意干涉,最终只能导致人人自危,造成一种恐怖和产生普遍的伪道德的后果。欧洲黑暗中世纪宗教法庭的统治产生了《十日谈》中的伪道德,中国封建社会“礼教杀人”的历史中产生了大批“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性格扭曲的两面人,前苏联普遍政治高压下产生的灰色政治幽默等事实足以证明以上的结论。国家权力如果违法侵犯了个人的自由,应由国家对被侵害者予以赔偿,那种“国家无过错”的陈腐观念已被抛入历史的垃圾堆,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赔偿制度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纷纷建立。

另外,对个人自由来说,个人自由不是一种绝对自由,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活动的权力”,法国《人权宣言》将其定义为“在不损害他人之下,可以做所有的事情”。因此,个人在行使自由时不能侵犯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自由,必须以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来行使,只有这样自由才能真正地得到保障,因为“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为了得到自由,我们才是法律的臣仆。”如何有效地防止国家权力任意干涉个人自由的情况发生,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所不得不严肃地思考并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笔者拙见,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1.必须制定良好的法律和建立良好的制度

自由只有依靠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才能存在,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制度之间相辅相存不可偏废。“良好的法律”一直是人们所向往的目标,古希腊先哲亚里斯多德在论及法治的第二层涵义时,即指出“得到普遍遵守的法律本身应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这里的所谓“良好的法律”,指的是那种体现公平、正义精神与理性价值的法律。它要求立法者在立法时必须公正和真正地体现民意,对此,马克思曾论述道:“如果认为在立法者偏私的情况下可以有公正的法官,那简直是愚蠢而不切实际的幻想!既然法律是自私自利的,那么大公无私的判决还能有什么意义呢?”因此,如果制定出的法律本身就是不公正、不理性的“恶法”,那么人民的自由又怎么能依靠它来保障呢?

就法律和制度来说,两者之中,法律是基础,但往往制度更直接地对自由产生作用。诚如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小平同志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制度的真谛。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权力如果不被制约,那么权力被滥用侵犯个人自由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且被侵犯者毫无抗争的余地。例如,笔者就有两次在火车上和路上遇到警察查身份证的情形,你根本没有任何辩解的余地,因为在强权面前所有的公理都是苍白的,“枪炮说话的时候,缪斯保持沉默”,换句咱们中国的古语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另外,对自由来说,人类的历史已证实,自由往往只是一种奢侈品,仅仅只存在于现代社会中。而现代社会中,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法治社会三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割裂任何一个方面其他方面都不可能存在。如果不同时具备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法治社会三个条件,这个社会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近思我国的情况,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初步确立起来。在法制建设方面,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并将其写入党章和宪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政治体现改革一度曾被提起后又被搁浅,至今一直未被提及。事实上,如果政治体制上的一些弊端不革除,仅仅靠颁布大量的法律法规绝不可能切实解决当前的清除腐败、保护国有资产不被侵吞、消除社会分配严重不公、保护公民个人的权利与自由等严峻的社会问题,我们的社会也不可能因此而过渡到现代社会,因为法律颁布后如果不被遵守的后果往往比没有法律还更要糟。到了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已落到我们的肩上。是主动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消除腐败、实现社会公平,消弥社会危机和**的因子,还是继续待下去,最后,被动地选择改革。近代中国从戊戍维新到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以及近代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应该可以作为可资借鉴的经验。古希腊谚语说得好“愿意的,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命运推着走”,值得我们深思。

2.必须对人民进行启蒙

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无法在一个民众观念落后、守旧的国家生根,自由之花也同样无法在一个民众不知民主、自由、权利为何物的国度盛开。因为,“实现政治自由的最大危险不在于宪法不完备或者法律有缺陷,而在于公民的漠不关心”,因此,我们全面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对人民进行启蒙,提高人民的权利意识与法律意识。当前,也进行了一些诸如“扫盲”、“送法下乡”、“普法”等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往往只注重形式,流于走过场,例如,“扫盲”仅仅就是教“文盲”识几个汉字,普法往往就是发几个法律法规单行本或宣传资料,解答群众几个诸如离婚、继承、家庭暴力、财产纠纷等法律咨询,然后新闻媒体报道一下就完事了。实际上,真正的扫盲应是不仅“文盲”要扫,“法盲”、“权利之盲”更应该扫,“普法”也不仅仅是要做以上的那些基础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让群众从中理解法律的原则与精神,从而培养出信仰法律和服从法律的习惯。因为,“法律能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守,仍然不能法治”亚里斯多德语。而且,伯尔曼也说过:“法律只在受到信任,并且因而并不要求强制力制裁的时候,才是有效的,依法统治者无须处处都是警察。”

近代中国从严复提倡“改造国民性”到梁启超鼓吹“新民说”,再到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梁漱溟先生身体力行搞“乡村教育”,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孜孜地追求着对民众启蒙的梦想。孙中山先生则在政治上具体设计了“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步骤。所谓“军政”即武力统一全国;“训政”即在全国统一后,国民党“以党治国”来充当国人的保姆,培训国人去逐渐适应民主政治,以培训国人具备民主社会中人们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最终以实现“宪政”的目标。但孙先生过早辞世,他所依赖的国民党后来变质,不再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的富有朝气的国民党,“训政”也被歪曲沦为蒋氏独裁的法宝,孙先生的伟大设想也终成空谷绝响。近代中国亡国灭种、“瓜分豆剖”的严峻形势给了中国知识分子们极大的压力,对中国的知识的分子来说,严峻的形势迫使反帝往往倒反封建、救亡压倒启蒙、革命声浪淹没改良呼声。急切严峻的形势使得启蒙的重要性无法为民众所重视也使得知识分子们无法专注于搞民众启蒙,因此,启蒙的任务始终也未能完成。

反思我们的近邻日本,近代日本从1856年“黑船事件”被迫开关后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与中国完全相同的历史命运。日本选择的是通过“明治维新”,是我们传统教科书所批判的那种自上而下发生的改良运动而不是备受赞美的自下而上的革命的方式来自救自强。通过明治期间知识分子发动的自由民权运动,大大地改造了原本愚昧不堪的日本国民。明治政府主动地引进了西方的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并以此使列强放弃了对日本的治外法权。明治政府种种措施的采取,使日本在迅速强盛挤身西方列强的同时,既避免了革命的破坏而且又保存了国家的传统和权威。明治维新对西方文化采取的是全盘引进的,先吞下去再慢慢消化、吸收的方式。也许是严峻的形势和急于改变日本落后挨打的命运的压力,使得先进的日本知识分子无法去仔细思量、鉴别,也许是全世界只有日本这个民族才可以这样去移植异质文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移植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排斥现象,但是,日本最终移植成功了。而我们“中体西用”、“西体中用”从近代一直争论到当前,问题却依然存在而且严峻。近年来,法律界也兴起了“法律移植”的讨论,实际上也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之争的延续和进一步具体化,至今也没有也决不可能有定论。但是,历史的经验和当前的形势告诉我们,争论是无益的,对于已经成为公理的或为国际公约所包含的或为文明国家所普遍采用的先进的理论、观念和制度,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大胆地吸收。继续进行“体用之争”的争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引进西方文化,关键是应该行动了。

谈到启蒙的问题,我是学历史的,联想到日本明治维新、韩国知识分子将韩国民众的开化归功于基督教的教化作用,以及魏源《海国图志》在中国和在日本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中国正统学术观点对待基督教的态度等等中外历史,使我不能自己,写了这么多题外话,有点跑题,见笑了!

3.必须依法执法

政府必须依法执法,“法治意味着政府的全部权力必须都有法律依据,必须有法律授权。”过去,我们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无法可依”,现在由于改革开放进行了二十多年,大量法律法规的颁布使“无法可依”的时代已基本成为历史,现在突出的情况往往是“有法不依”。对于有法不依和以执法为名任意侵犯人民自由的枉法裁决者,耶林认为,“执行法律的人如变成扼杀法律的人,正如医生扼杀病人,监护人绞杀被监护人,乃是天下第一等恶”。

依法执法首先要求执法者严格按照实体法规定执法,而不能任意扩大和自我授权。同时它还要求执法者必须严格依据程序执法,没有程序的公正,实体公正的价值往往被削弱殆尽。法治社会中人们不仅要求正义,而且还要求“看得见的”正义,因此,宪法与法律中必须确立正当法律程序的原则,明确规定程序违法亦违法,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此外,依法执法还要求对执法者所拥有的行政权力从法律和制度上都必须予以必要的约束,尤其是对行政权力中管辖范围最广泛、最直接地与公众接触的警察权力必须予以制约。例如我国的公安部门,主管包括治安、交通等行政的、以及刑事侦查的工作。在行政管理方面,对于严重违法者,公安部门自已即可决定对其处以时间长达三年之久的劳动教养,而且到期后,还可以决定再延长一年!在刑事侦查中,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模式属大陆法系职权主义模式,在刑事诉讼价值目标中的保障社会安全的价值与保障人权的价值问题上首选安全价值,因此,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公安部门赋予了极大的职权。除了逮捕这一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严厉措施需提请检察机关批准之外,其他所有的强制措施和侦查手段包括剥夺公民自由最长可达37天之久的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和窃听等极容易侵犯公民自由的侦查手段的采用,均由其自行决定,而不像一些西方国家的警察那样须事先取得法官签发的令状后方可采取。而且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无罪推定的原则并未得到完整的落实,刑诉法也没有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讯问时律师到场权等权利,那么,在“口供至上”、“有罪推定”等传统观念及“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审判政策的支配下,稍一不慎,极容易侵犯个人的自由。

4.必须选择合格的执法者

先贤荀子曾说过,“徒法不足以自行”。因为“所有的法律制度都苦于需要依靠个别的人来使法律机器进行运转和对它进行操纵。”因此,选择合格的执法者对一个法治社会来说至关重要。对此,柏拉图曾论述道:“如果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安置一个不称职的官吏去执行那些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那么这些法律的价值便被剥夺了,并使得荒谬的事情大大增多,而且最严重的政治破坏和恶行也会从中滋长。”因此,把好用人关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将人民所赋予的权力交给那些心术不正的、官本位意识浓厚的、不知人民权利和自由为何物的人是非常危险的,发生那种凌架于人民之上,任意发号施令与侵犯人民自由的事情实乃当然的结果。对于执政者来说,执政者必须具备高的专业素质与个人品德修养,“为政在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用人不当,则会发生那种虽然建立了现代制度,但“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手中变成一堆废纸”的后果。而且,如果人们总是得到一种“政府都不守法”的法律经验,将会从根本上摧毁人们关于法律的信念。反思我们社会中流传的“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你不服还真的不行”的用人方式、论资排辈的思维习惯以及腐败日益漫延的社会现实,我们社会的用人方式是否应该改一改了。

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命题若干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个人自由命题 篇2

关键词:言论自由,网络言论自由,人肉搜索,个人信息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特点与价值

(一) 网络言论自由权的特点

“网络言论自由权属于宪法上言论自由权的保护范围, 其实质是时代驱动下的传统言论自由权的更新和拓展”。是网民通过互联网上各种工具以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思想和观点的自由。其特点是:

1. 网络中言论传播方式极其便捷。只要有一台能够连入Internet的电脑, 就可以足不出户的发表言论。2.网络中言论表达更具有广泛性, 平等性。言论通过网络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深入世界的每个角落。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 任何人在网络上发布和接收信息的权利都是完全平等的, 不带有任何的等级, 身份色彩。3.网络言论表达的匿名性。人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而不用担心被别人知道真实身份, 匿名性这一特征一方面使得人们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 帮助人们表达一些现实中不敢说的话, 另一方面也为言论自由提供了一种法律之外的保护方法, 帮助人们减少发表言论时的后顾之忧。

(二) 网络言论自由权的价值

毫无疑问, 在网络时代, “公民网络言论自由权的行使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宪政的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曾特别指出注重“舆论监督”。实际上, 特别是通过网络言论自由权的行使所达到的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2012年下半年以来, “表哥”、“房叔”相继落马就是公民运用网络言论自由权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反映, 也彰显了网络言论自由的一项监督价值。

1. 网络言论自由权的价值在于可以维护民主、实现民主。民主强调每个公民都有表达政治观点的自由, 并且要最大程度的实现这种自由。网络言论表达的特点, 使得公民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特定问题的看法, 并且可以随着互联网迅速的大范围传播。在“表叔”一案中, 广大网民集结力量对“表叔”的各种贪腐行为集中曝光, 最终使其受到刑事追究, 体现了网络言论自由权的行使在维护民主和实现民主中的巨大力量。

2. 网络言论自由权的价值在于可以实现法治、破除人治。法治就是要依法治国, 建立有限政府是法治的首要精神, 网络言论自由权能够有效的限制国家的权力, 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 建立有限政府。一旦国家权力行使偏离宪法的轨道, 人们就将其及时公之于网络, 并通过网络提出各种批评建议, 形成社会舆论力量, 以迫使相关机关自救或者有权机关处理, 确保权力运行在正确的轨道。

3. 网络言论自由权的价值更表现在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更好的保障人权。网络言论自由权是基本人权之一, 公民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对特定问题的看法本身就是人权的表达。通过网络上的讨论, 使得生存权、受教育权、选举权等人权问题得到重视, 进一步唤醒了人们的人权意识, 这些都有利于保障人权的实现。

二、网络言论自由的边界

(一) 限制网络言论自由的必要性

1. 法律关系中的对应关系。

是指法律权利一般有相对的法律义务存在, 网络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也有相对应的义务, 也就是说网络言论自由不是毫无束缚的绝对自由, 而是要受到限制的相对自由。

2. 功能发挥中的互动关系。

法律的功能常常是通过它所设定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表现出来的。网络言论自由这一项公民的权利, 能够使人们最大限度的行使言论自由, 进而推动民主与自由, 但是这一积极作用离不开义务的功能发挥, 也就是需要进行必要的限制来对权利进行规制, 使其积极作用能够发挥, 消极作用能被遏制。只有权利和义务互动起来, 才能发挥其巨大的社会功能。

(二) 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

1. 有利于保障基本人权的实现。

个人信息获得尊重与保护是维持个人获得正常生活状态的需要, 是一项重要的基本人权, 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有利于保障基本人权的实现。

2. 有利于最大限度的防止侵犯个人信息权。

在网络环境下, 个人信息变得更加敏感, 同时也更容易被侵害, 比如“人肉搜索”, 发布谣言等都会对个人信息造成一定危害, 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很有必要。

(三) 网络言论自由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冲突表现

1. 网络言论自由权滥用侵犯个人信息。网络的无限开放性和自由性, 为用户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 但是, 过度的自由使得网络的弊端进一步被放大, 网络言论的匿名性和不可控性使得其无法受到有形有力的约束, 网络言论者道德缺失使得“发布谣言”, “恶意人肉搜索”等侵犯个人信息的事件愈演愈烈, 比如最著名的“死亡博客案”。网络言论自由权不是绝对的, 公民在行使其网络言论自由权的同时必须要承担起不侵害他人个人信息权的义务。

2. 个人信息的过分主张限制网络言论自由权的行使。个人信息有选择性的公开是必要的, 也是现代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比如, 官员的个人财产状况, 随着公民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 通过网络举报违法犯罪行为也成为惩治犯罪的一种重要途径, 然而某些违法犯罪人员却以“不能随意侵犯个人信息”为挡箭牌, 指责举报者无理侵权, 甚至在现实中打击报复。为了避免纠纷报复, 知情者只得选择沉默。这样既削弱了网络的民主监督功能, 限制了必要的个人信息的公开和交流, 又极大的限制了网络言论自由权的有效行使。

(四) 二者冲突产生的原因

1. 二者利益的冲突性。

个人信息权强调个人利益, 其本质属性是个人利益, 体现对个人信息的独占性和专有性, 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关系不大甚至在特殊情况下还存在一定的冲突。网络言论自由一方面体现个人生存利益, 是个人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共利益和群体利益, 是对公共事件或公共利益的评述和表达, 他要求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开性与参与度, 赋予人们更多了解和参与的机会。

2. 两者本质的对抗性。

个人信息权具有专有性和封闭性, 它更加强调保护和不受侵犯, 是公民对个人私有空间和信息的一种消极被动防御, 它在法律上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个人隐私权;网络言论自由具有共有性和开放性, 它更加强调的是自由, 是公民对他人、社会群体事件和利益的一种表达, 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表达,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为了各自的利益, 一个希望尽量不被人知道, 而另一个则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因此, 两者的对立不可避免。

3. 立法的滞后性。

信息化不可避免地会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造成危胁, 在网络时代和网络环境下, 哪些信息属于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被侵犯后应如何追责?哪些信息可以公开, 且如何公开?这些问题都颇具争议性, 缺乏相应的道德标杆和法律准则。从我国目前的立法来看, 立法更多地侧重于对公民个人信息被侵犯后的事后救济而没有就二者之间的冲突规定出一个互不侵犯的明确界限, 总体来说, 我国这方面的立法落后。

三、网络言论自由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平衡

(一) 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就美国来说, 美国对言论自由实行绝对保障 (一般认为是准绝对保障) 不允许法律加以任何限制, 也通过法院判例确立了国会在特殊情况下, 有权干预言论自由的规则。它强调言论自由作为基本人权而受到宪法保护, 任何可能限制或剥夺个人言论自由的特别法律均被视为违宪。可以说, 美国从根本上杜绝了对包括网络言论自由在内的个人言论自由的任何立法限制, 其强调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绝对保护。它们更倾向于采取行业自律模式加强对网络个人信息的保护, 即依靠网络服务者的自我约束和行业协会的监督, 来实现保障用户个人信息权与促进网络经济。

而德国言论自由的保护采取的是相对保障方式。体现为“宪法的直接保护和特别立法的保护、限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 宪法将网络言论自由直接纳入公民言论自由的范围内并规定其具有直接效力;另一方面, 又根据实践需要针对网络言论自由颁布特别法, 对其进行具体规制。

(二) 综合国内外实践笔者的建议

对于网络言论自由, 既要加以保护, 又要对其适当限制。通过对美国和德国两个西方国家的考察, 我们应该清楚知道, 要实行网络言论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很有可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带来挑战, 这就需要我们在网络言论自由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寻求一定平衡。

首先, 中国应当认清自身目前言论自由的保护方式和价值取向, 在此基础上借鉴外国经验。我国现行宪法仅仅是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而对于如何保护, 依据哪些普通法律保护, 宪法均未作明确规定。从司法实践来看, 我国对于公民个人权利及言论自由的保护主要是依托《民法》及其他单行普通法律。由此可见, 我国的保护模式与德国相近, 也是一种相对的保障方式。所以相对于美国, 德国的网络言论自由保障模式更值得我们借鉴。

其次, 应当谨慎对待网络言论自由的立法规制, 妥善处理网络言论自由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关系, 加强立法保护, 明确相关主管部门与网络服务商之间的法律责任。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我们应当在将网络言论自由其明确纳入宪法保护的基础上, 制定更为确定和详实的单行普通法律直接对其加以规制。在立法规制时, 不仅要考虑到网络言论基本权利的属性和价值, 更应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就公民网络言论自由与个人信息保护设立中间地带, 同时对相关的主管部门及网络服务商规定法律责任, 以期加强相管主管部门的监管和网络服务商的自律及自我规范。

最后, 不只简单依靠立法规制, 更要重视技术与行业自律在网络言论自由控制方面的作用。通过各国实践, 我们可以看出, 立法保护虽然是网络言论自由规制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网络技术及网络环境自身自律也在其中发挥着一个重要作用, 如德国的《多元媒体法》明确规定散布者要以技术手段防止某类信息被青少年获得。因此, 我们也有必要为相关的网络运营商、网络服务商设定义务, 要求其对其运营服务的网络环境加强监督, 对出现的侵犯他人个人信息隐私的网络言论及时清理规范。同时在网络上提倡更为科学理性的表达言论, 营造良好有序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秦前红, 陈道英.网络言论自由法律界限初探[D].武汉大学法学院, 2006.

[2]温辉.言论自由:概念及边界[J].比较法研究, 2005 (3) .

[3]周汉华.个人信息保护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4]张平.试析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 .

“自由命题”月赛获奖作品 篇3

作品《荷花》是一幅既不用效果镜又不经过暗房加工及电脑制作,而是采用两次曝光方式,把绘画艺术融入摄影艺术之中的摄影作品。

首先,根据需要用水粉颜料以深兰色调描绘荷叶,做为荷花的衬景,然后,寻找事先构思好的荷花做主体。先对已画好的荷叶衬景进行一次曝光,然后再对选中的一朵初放的荷花主体进行第二次曝光。通过两次曝光把荷叶和荷花巧妙地融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幅格调清新、淡雅别致的《荷花》摄影作品。

擎天柱(二等奖)湖南/赵 敏 摄/文

工业摄影被认为是难以出"彩"的拍摄题材,为了表现好大桥建设者的风采,我先后四次爬上150米高的洞庭湖大桥主桥墩进行创作。此片摄于今年7月初的一个傍晚,面对炎炎酷暑下高空作业的建设者,我激动不已。因当时光线较暗,我将超广角镜头光圈开到最大(2.8),用慢速度(1/4秒)拍下了这火热的场面。作品采用俯拍,旨在表现大桥建设者的高、惊、险,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补偿(二等奖)北京/王 玉 摄/文

"绿色长城的坚强稳定,是与无数位好军嫂的支持分不开的。"今年春天,利用到沂蒙革命老区采访之便,看望了探亲休假的战友。一进门看到战友蹲着,笨拙地帮妻子烧火的情景,我被一种说不出的情绪所感染。身为军人,几乎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感觉,那就是,欠妻子的太多太多。她们把天大的苦,地般沉重的累,都只能压在心底,却给丈夫报上封封平安信……

《补偿》是军人对妻子无声的道歉,是军人对妻子最真挚的感激之情。飞跃(三等奖)

广东/郭衍军 摄/文

《飞跃》拍摄于1999年深圳全国越野摩托车大赛。越野有两处很精彩:(1)障碍坡道飞跃;(2)弯道后的追赶;我拍此片时采用高速连拍的手法。先选地形,根据环境的情况来选择光圈。然后有选择性地对焦(镇定),打开连拍键,在摩托车手冲坡前的一瞬按下快门。《飞跃》是其中一张。两雄相遇

(三等奖)

广东/郑朝曦 摄/文

作品摄于1998年7月,我和中山市摄协十多位影友到中山海上庄园采风,斗鸡是这里表演节目之一。我采用尼康90X相机,80-200mm变焦镜头拍摄,一连拍了几个胶卷,选择动态最好的一张,两只鸡飞舞着五彩亮丽的羽毛,各不相让,斗得你死我活的一瞬间。 毛毛雨(三等奖)山西/南秋洋 摄/文

六月的一天上午,去广场拍片,看到朋友带着他的儿子在广场玩。突然,零零星星地下起了雨。只见孩子在小雨中跑来跳去,欢呼着。我用尼康F90X自动跟焦镜头,选择最佳瞬间拍摄。由于彩扩显影延长了三分钟,增强了色彩饱和,使之动作、表情、瞬间都很到位。无题(三等奖)江苏/朱汉举 摄/文

我觉得,任何一张用直接表现方式拍出的影像,都可以说有一种新意。因此我喜欢拍摄创意人像。此幅照片是由两个模特组合拍出的人像。模特脸上,身上涂满了金粉,而涂满黑色油彩的两只手是另外一个模特从上后方伸下来。通过这种夸张的造型、新颖的构图,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来达到我要表达的视觉影像。雪中情(三等奖)傅保国 摄/文

1998年12月1日,大雪纷然而至,为保证车辆和行人安全,女交警主动放弃换岗休息继续值勤,争着跑来补充警力。看到这些,我将焦点对准一位正在搀扶老大娘过马路的女交警,记录下了这一瞬间。拍摄时为强调大雪纷飞的效果,用闪光灯进行适量补光。

圣典(优秀奖)广西/蔡瑜生 摄运货忙(优秀奖)湖北/徐绪温 摄狂风劲竹(优秀奖)河北/栗运成 摄

正月里(优秀奖)

陕西/李伟军 摄/文

《正月里》这幅作品是基于表现这里乡亲们淳朴善良的个性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每到正月里,闲下来的乡亲们便组织秧歌队,走乡串户,为表现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我选择两棵树作为前景借以渲染画面,以达到拍摄的目的。岁月的瞬间(优秀奖)上海/陈蔚 摄/文

画面上,女孩迈着坚定自信的步伐走上古桥,老人的眼光注视着女孩的高跟鞋,她在想什么?或许女孩的今天就是老人的过去,女孩的未来就是老人的今天。岁月的沧桑写在老人的脸上,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也同样会刻在女孩的心中。两代人就这样带着她们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在这里交错而过……一对情蛙(优秀奖)广东/丁国庭 摄/文

一个夜晚,在家中的花园里,我看见一对情蛙正在枯木上交配,而枯木旁长了一棵芋头树。情急中我让小弟用一根棍子把那对情蛙推动一下,让那对情蛙从上往下跳到芋树叶上。我用连续模式快速拍摄了六张。喂!你好(优秀奖)云南/汤进生 摄

奔跑的马群(优秀奖)河北/何勇庆 摄盗火者颂

(优秀奖)吉林/许先行 摄/文

为了想拍一幅反映煤矿工人生活的作品,我记不得下过几次井。有了到井下体验生活的素材,心想表现矿工题材的作品也可以在影室里拍摄。我利用黑白对比,刚柔相劲,形神兼备的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使一幅反映给人们带来火种和光热的《盗火者颂》诞生了。飞杨的青春(优秀奖)湖南

蒋志舟 摄/文

湘西南贫困山区尚有少女留发辫的传统习俗。在一个夏季节日的彩访中,我目睹着山寨边一群身材苗条,阿娜多姿的姑娘在欢快地互理着发辫。交错有致,疏密多趣,乌亮油光的长辫,在簿云素裙的淡雅基调映衬下,有若春风梳柳,恰似青春飞杨。一幅绝美的高调画面,按响了我的相机快门。

闹春(优秀奖)上海/丁莹 摄眺望(优秀奖)上海/姚和兴 摄轻舟拔雾(优秀奖)湖南/曹广文 摄

绝活(优秀奖)浙江/张京波 摄军魂(优秀奖)山东/仇成梁 摄/文

笔者报道了特种兵在作山林搜索和穿越雷区的演练。一群脸上涂着伪装迷彩,姿态各异.表情不一的特种兵伫立于岩石, 尚未散尽的硝烟从他们身边飘过,构成了一幅带着战场色彩的油画,又如同群雕矗立。于是,笔者举起相机按动快门的瞬间将《军魂》留驻。

水乡之春(优秀奖)江苏/陶剑秋 摄

观日全食(优秀奖)上海/范生华 摄/文

本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在中国大地出现。记得那天早晨太阳早早升起,大约在八点钟左右出现的地方,我居住处附近有许多居民拿着有色片,废胶卷,带着墨镜在观看。拍了几张,此作较为满意。只要发现,美在您身边。

牧(优秀奖)新疆/李建波 摄

丝路驼鸣(优秀奖)广东/冯耀华 摄

让心灵自由飞翔命题作文 篇4

有时我也渴望,渴望,一片蓝天,放手,让我自由飞翔。

——题记

无趣的漫步在大街上,夕阳象守财奴似的收敛着他最后的金子,那怜爱的目光拥抱着我,就像妈妈的眼神,裹得我太紧,太紧。其实我想对您说:“放手,让我自由飞翔。”

一直以来,我是家里的小公主,小太阳。妈妈对我呵护极致,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家里有什麽好吃的我先吃,有什麽好玩的我先玩,冷了妈妈为我端来热热的巧克力奶,热了妈妈为我拿来甜甜的冰激凌。在我眼中:妈妈,妈妈,你就是天底下最好最好的妈妈!就拿前两天我的脚被开水烫了来说,妈妈每天早上把我送到教室,中午去给我送饭,晚上到教室去接我,一天夜里,睡意朦胧的我醒来发现妈妈正捧着我被烫伤的小脚丫,怕我碰着。我的.妈妈有多爱我啊!

可是也就是这样,我总是被妈妈用心的呵护,妈妈您总是怕我这样或是那样,每样事情都会替我办好,现在的我连最简单的值日都做不好,将来的我又怎麽可以去面对社会呢?妈妈,放手吧,让我自由飞翔!

我就像是一只娇小的雨燕,怎麽也飞不出妈妈宽大的臂膀,您用您的翅膀为我遮住了风雨,却也挡住了蓝天,妈妈你为什麽不试着放手呢,也许我会摔得很重很重,但不经历风雨如何去见那美丽的彩虹,我知道您一定相信您女儿有这个能力!亲爱的妈妈,我想您也不希望您的女儿是一只绣花枕头,徒有美丽的外表,内容却很空虚,不是吗?妈妈,放手吧,让我自由飞翔!

小学三年级下册自由命题作文 篇5

这种状态保持了几个月,直到期终考试考完后。

那次考试我得了全年级第一,班里几乎所有人都嘲笑我。因为他们认为第一是一个中队长的,但却让我夺走了。这时,上次抄我作文的同学来了,我以为她也是来笑话我的,可是她却满脸愧疚地对我说:“好朋友,对不起,上次是我不对。现在我要转学了,这是你最喜欢的水晶尺,送给你!”说着,她就给我了我平时最喜欢又不敢买的水晶尺。我早以把这件事淡忘,她却 ……

友谊真的很珍贵,现在我和她已经失去了联络,可我的心无时无刻在忏悔 ……

谈谈个人修养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 篇6

我平时出门都是乘公交车的,不过最近因为轻轨建设,市区很多道路都十分拥挤,经常会堵车。车站里,站我前面的人突然“嗯哼”一声儿,一口痰就吐到了地上,周围的人都习以为常,根本没有想到随地吐痰是不对的。再看看地上,乱扔的垃圾很快会被环卫工人扫掉,但还有不少颜色不明的可疑斑迹,令人作呕。

道路是越来越拥挤,有些不耐烦的司机,不停地按着喇叭;有些则“见缝插针”,把车开到了慢车道和公交专用通道上,全然不顾交通法规。

好不容易等来了车,大家都一拥而上,生怕晚了就挤不上去。我被人左推右搡的挤上车,还没站稳,车就开了。我一不小心踩到了人,连忙道歉,可还是被人用鄙视的眼光“剜”了几眼。傍边的大妈,估计刚买完菜,大包小包的,站也站不稳,可就是没人让个座位的。

有些人认为,个人修养良好的人就是指学识丰富的人。的确,良好的学识是个人修养的一部分,但是你能保证他个人素质同样高吗?当然,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他的素质就一定不高,这也不尽然。

命题作文和自由作文随谈 篇7

我相信,这个青工说的是实话,并非故意戏弄大家。可这件事却刺中了命题作文的要害。和鲁迅先生关于文章写不出时不要硬写的忠告相反,命题作文俨如“圣旨”,要求写不出也要写。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作文。当然抗命不写者也有,不过那样就要叫你尝尝考试的“极刑”——0分的滋味。这位青工正是因为不敢开这种要命的玩笑,才硬挤出那几句“妙文”来的。使人看了油然而生出其文荒唐,其情可悯的感慨。

其实,命题作文是个老掉牙的问题。依我看来,命题作文的作用,与其说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如说是方便了考试。当能,考试作文题也在不断变花样,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2004年中考作文命题“我的视线”,一切人、事、物,只要是目之所及,均可纳入写作范围,如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充满活力的岁月”,在题目之前,加上了一段导语:“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这段话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对“活力”的判断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表明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但无论怎样变也脱不出命题作文的巢臼。特别是一些“决定命运”的考试,对常规教学起着公认的导向作用。

因此,任你怎样非议,命题作文的地位谁也动摇不了的。

鸟只有在辽阔的天空中才能尽情地翱翔;鱼只有在深邃的江河才能欢快地游弋;雄师只有在一望无垠的平原才会充分显示飒爽的英姿。人,更需要自由。人只有在自由的条件下才会有安宁的生活,一切的理想、抱负只有在自由的前提下才得以实现。人,拥有自由,才有可能获得幸福。自由甚至比生命还重要,它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的目标。世间所有的生命都渴望自由,尤其是人,那是精神世界存在的条件之一。我的心不停地想:“为什么大人总能管制学生?”学生们作文为什么不能让其自由地翱翔,让他们像小鸟一样越飞越高呢?

我还没有抛弃命题作文的魄力,也没有这样做的充足理由。为了在困境中有所选择,我采取了两条权宜之计:一是改善命题作文;一是开辟自由作文。

所谓改善命题作文,不过是按照叶圣陶先生在半个世纪前说过的意思去做,“不得已必须命题,总得站在学生方面想,从他们思想感情的范围里找出题目来。”我坚持一条标准,题目的好坏全看学生的反应。题目亮出后,多数学生或颔首心领,或微笑意会,就是好题目。反之学生一脸迷雾,一副苦相,题目便宣告失败。下面我想着重谈谈自由作文。

我的自由作文的模式是:只交任务(每周一篇,意在督促),不限写作,(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普遍过目(不是细批细改,而是挑选有特色的习作),重点交流(在每周一节的作文课上进行)。

开始,学生对自由作文持怀疑态度。命题作文学校每年都有硬指标,现在又来什么自由作文,真不知搞什么名堂。我深知写作文、改作文都是苦事,老师自讨苦吃且不说,但苦了学生,就不能不使我感到内疚。但教师的责任感又促使我这样做。后来的事实证明,事情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自由作文和命题作文比较起来,有写头得多,也有看头得多。因为文章有个性,内容相对充实了,文风也相对朴实了,语言也变得顺当和自如起来了。真人、真事、真情,文如其人,呼之欲出,写起来就颇有点“神妙独到秋毫颠”的味道,改起来也就不觉其苦,反而成为一种乐趣。写作文的积极分子渐渐多起来,作文评讲成了学生最爱听的课。除教学效益外,尤其值得大书一笔的是自由作文的育人效益了。

一位学生在新学期的第一篇自由作文中记下一件事:开学了,他决心以新的战斗姿态投入学习,于是订计划,其中包括上好晚自习,规定时间看电视等内容。可就在第一个晚自习时,正准备学习,电视连续剧《和你一起看流星雨》那迷人的主题歌就从隔 壁房间飘过来了,歌声很动情,殊不知这位同学的心一下就被唱乱了。他坐立不安,差点失去理智,冲进隔壁房间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对自己说:“要是今晚还看电视,我就是一头猪。”(我在这句话旁边批了“妙语惊人”四个字),他终于坐下来,“心远地自偏”,歌声缥缈,离他而去,他顺利地上完晚自习,他胜利了。

我的职业告诉我,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小事”呀。我热情地向同学推荐这篇文章,着重分析那个内涵丰富,妙不可言的警句。“我就是猪”,成了班上风靡一时的“名言”。我也当机立断,宣布在学生发动一场“战争”,一场战胜自我的战争。这是一条磨砺意志,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一个人勇于解剖自己,不断寻找影响进步的主要障碍,并奋力克服之,这就是最生动不过的进步,就是一个强者最本质的性格特征。一言既出,同学们争当“志愿兵”的热情相当高,纷纷向自己“开火”。老师推波助澜,学生从中获益。

个人自由班会演讲稿学生 篇8

今天的作文课上,我们听了一则故事《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这则故事让人十分感动。它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一只漂亮的斑虎猫活了一百万次,当过很多人的宠物,每次它死去时,它的主人都很伤心,它却没哭。后来,它终于成了一只野猫,很多母猫追求它,它不屑一顾。一天,它遇见了一只不肯理睬他的白猫,它去追求那只白猫。白猫接受了它,并为它生了许多小猫,它爱白猫和小猫胜过了爱它自己。小猫们都长大了,离开了父母,只剩下它们自由地生活。白猫死了,它哭了一百万次,也死了。从此以后,它再也没有醒来过。

它遇到过各种主人,可他一点也不喜欢这种为他人而活的生活。它当过国王的猫,生活锦衣玉食,可它不喜欢;它当过老奶奶的猫,生活舒适安逸,它也不喜欢;它当过水手的猫,游遍了全世界,它还是不喜欢……它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做了野猫,过了精彩的一生,为自己活了一次,它终于满足了。它很挑剔,它渴望自由。它宁可精彩地活一次,也不愿做傀儡。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一个被牵着线的木偶,一天的行程都被父母安排得满满的,没有一点自由。我们也习惯了这种生活,没有目标地活着。我们有必要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的追求了。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写到的一句话,足以敲响我们的警钟。让我们为了目标,努力前进吧!

我喜欢一个人自由自在散文 篇9

以前我喜欢和朋友一起出去,不管做什么都喜欢和朋友分享。每当出去就会怀恋在一起的开心悲伤,可是现在我看透了他们,一切都要以金钱为主。没有钱就没有朋友兄弟。

想起每次出去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都是我开钱,我从来没有在乎他们愿不愿买单,朋友就是一起玩开心了才觉得舒心。不看重哪些金钱和权势。金钱能买来开心、伤心可是他买不来友情亲情啊。

但是现在朋友们都变的以金钱为主,没有就没有朋友兄弟,用钱换来的只是短暂的时间,他们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当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也跟他们谈钱他们会是什么感受,当我明白朋友没有真心的,我真后悔过去跟他们涉交,不想被他们伤。可是没办法这个社会太残忍。往往真心换来的都是悲伤!

现在我觉得一个人挺好的,跟朋友们很少联系真的感觉不错。就算跟一个新的同事都比跟朋友要好的多,朋友太多没几个是真心的。从前觉得朋友好自己也就满意了。谁知道人心是不能满足的,你给他太多他会依赖你可有一天你给不了他那种需要的时候,他会伤害你离开你。

人还是为自己家人多一点关心比对朋友要好的多,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

就让雪飘

冬季里的第一场雪落了。落得纷纷扬扬,很有些气势。万物银装素裹,笼罩在白茫茫的寂静里。

大雪覆盖着厚重的苍白,公园里没有一个游人,白蒙蒙的显得空旷与孤寂。小依一个人坐在一张长椅上,身边都是堆满的白雪,她在白色包围圈里显得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无助。她呆呆地望着前方,所谓的前方也就是眼前,雪花已经弥漫了整个天际。她寻思着:雪花飘飘渺渺的,如飘絮如鹅毛,虽不动声色,她们该不会是孤寂的,她们相互为伴;但这场雪却是孤寂的。或许,她就是这个冬天最末的一场雪;唯一的一场雪也说不定。

在这全幅的孤寂里,小依可以静默地享受着这份孤独,无思无为;也可以将遐思绵延到无边无涯的境地——此时此刻此地才真正的属于自己,适合自己。

风姐的影子老在眼前晃。小依喜欢风姐?有错了么?其实,这种喜欢的情愫,像雪花般的纯洁,或还带着淡淡腊梅花的幽香。

雪越下越大。公园的草地上已盖了厚厚的洁白,像风姐演出时妩媚皎洁的.面庞。此刻要风姐也在这里会怎样?

和风姐一起轻松地躺在这上天赐予的洁白“棉絮”上,四目相望,然后莫名其妙地笑出声来?再然后,忍不住伸出手来轻刮了风姐鼻子?让所有快乐都涌出胸怀,让所有的雪花都融化在欢快笑声里?

雪依旧无声无息地下着,越下越大,天地一片混沌。

调皮的雪花突然落入脖颈,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冷艳。

小依使劲摇了摇头,狠掐了下自己热辣辣的脸颊,劝诫自己真不该胡思乱想。

风姐曾说,他不喜欢风花雪月。说在他的心目中,小依永远只是个小妹妹……

小依第一次见到风姐,他还是本来面目:一枚很酷的帅哥。风姐的眼波扫描到她的时候,小依脸上辣辣的,有点心慌意乱,甚至有种窒息的感觉。小依想,自己见到心仪的男人,不正是这种会紧张得要命的感觉么?

风姐是李玉刚,风姐是梅兰芳。小依的心里的眼里的就是这样的。

不久后,小依再一次见到风姐,那是在演出室,他已然活脱脱的一副古代美人的模样了。如此一个千娇百媚风情万种的娇娘,打死也不相信会是由一个帅哥嬗变而出。尽管如此,小依还是不敢对“她”正视。风姐倒是笑吟吟地看着小依,好像在说,奇怪吧?木兰也会变女郎?!那一刻,小依的脸肯定像个热辣辣的朝天椒。小依现在想起来,都还有那种紧张感,恨不得飞也似的快速逃离。

最后,小依还是平静下来,强烈地暗示自己:我是他的小妹妹而已,没必要把自己弄成那副样子。她大大方方地定睛看着风姐时,风姐的此时的娇俏模样才看得真切。你看“她”大眼睛扑闪着,温婉恬静,有一种魅力四射的气韵,活象动画片里的美少女。

崇拜和喜欢是两码事吧?或许二者密不可分?风姐虽是男扮女装,小依从心眼里喜欢眼前这样一个大美人,把他当女人,当姐姐。可这一切好像又纠缠在一起,像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固执和矜持混杂在一起的感觉好无奈!有人说爱象火一般的热烈。可小依到底是如何陷入其间,又难以说清。她的感觉就象眼前这一朵朵的雪花,慢悠悠地转着,转着,带着淡淡的腊梅花香,哪天风姐若伸出手接着,便会在他的手心里融化;他若没有伸出手来,就落到地上,聚集起来,慢慢地融化直至消失。风姐也像那些雪花,不管小依伸不伸出手来,风姐也是如此。

小依读过很多激荡人心的爱情故事。常羡慕女主人公对爱情勇敢追求,小依有些恨自己,为何在爱情面前驻足不前,缺乏表白的勇气呢?唉!“风咋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那就如春风拂水不如偷偷藏起来吧,绝不能露一点痕迹,像那个廊桥上的遗梦。

小依也曾做过无数个奇怪的梦,梦见她遇到了喜欢的男子,也只是远远地看着,默默地祝福。梦里,小依一直等到那男子发现她,爱上她为止。梦有时候和现实一样的。小依和风姐也是这样。小依就喜欢这样远远地看着风姐。只是对风姐不同,一点也不想风姐发现她,或爱上她。

想到这里,小依内心又是隐隐地痛。痛,有时候也是一种快乐。喜欢上了又能怎么样?有缘无分,既然不能牵手,徒有暗恋空怀到老,不如给予风姐真诚的祝福。

香港自由行拟暂不扩大“个人游” 篇10

香港特区政府近日公布研究了一年多的《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评估报告》,估计整体访港旅客继续上升,3年后即2017年将增至逾7000万人次,10年后更冲上1亿人次。由于旅游基建、口岸设施等不断扩展,报告认为香港接待能力不成问题。不过,酒店房间供不应求,酒店房租有加价压力。

对此,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透露,2013年有5400万人次访港,比2012年上升11.7%。

苏锦梁直言,明白旅客可能会对市民带来不便,“可能坐地铁时,这班未必上到,要等多一班”,但香港是自由港,也是细小而外向型的经济体,因此不应为旅客人数设上限。他希望市民明白有关不便是旅游发展的“副作用”,香港需在两者之间取平衡。

实际上,逐年持续增加的旅客数量已让香港的接待能力接近“饱和”。

据人民网报道,农历新年是香港旅游的传统旺季,但今年新年期间,首四日访港内地旅客只约60万人次,是近年首度下降,按年微跌0 .6%,而访港海外旅客则按年升超过5%。

香港游业界指出,根据入境处数字显示,今年农历新年的访港内地自由行旅客和“一签多行”旅客,分别按年跌6%和2%,内地旅行团旅客微升3%,整体访港内地旅客下跌0 .6%,有60 .6万人次。反而海外旅客在农历新年人次不跌反升,按年增长5.7%。而农历新年首四日整体访港旅客有171.3万人次,按年升2.3%。

特首梁振英回应内地旅客下跌时指出,农历新年从年廿九到大年初四,内地访港旅客人次比去年同期几乎不变,有80 .2万人次,相比去年的80万人次,仅有0 .26%的增长。梁振英分析,增长旅客主要来自过境旅客,即内地居民持护照进入香港,再利用香港机场出国,过境旅客有20%增长。其他的内地旅客类别,包括“一签多行”、自由行旅客,下跌达5%。而内地团队游则有轻微增长。

“同样在农历新年,澳门在同期自由行旅客人数数字有6.7%增长。”梁振英指出,香港今年录得内地旅客下跌的原因要再作具体分析,但他认为与内地居民的出游意欲无关。

对于有港区人大代表将在今年全国两会,就优化一签多行提出建议。特首梁振英昨日表示,会继续与中央探讨有关赴港自由行的政策。他强调自由行政策并未放宽,但不断增加的来港人数已对港人造成压力,因此在早前已叫停内地放宽深圳非户籍居民办理一签多行。

梁振英表示,一直有向中央反映香港的接待能力有限,他本人不赞成增加自由行城市的数目。他强调内地居民来港旅游的政策没有放宽或改变。梁振英表示,日后如果要减少内地居民来港数量或设限,都会继续和中央有关部门讨论,是否有收紧相关政策的空间。3月初到北京开会时,他会与中央相关部门跟进。

不得不提及的是,最近香港游的高人气也是事出有因。香港入境团旅行社协会主席谢淦廷解释,除了“港式春节”的`吸引力,泰国的政治局势持续紧张,示威不断,让约10万名想赴泰游的内地旅客急转方向,临时换到其他地方,于是香港成为受惠者,可谓“出乎意料的增长”。

正值旅游黄金档期,香港酒店价格也“水涨船高”,农历新年整体价格已经上升10%。位于尖沙咀、铜锣湾及旺角等地区的多家酒店,春节期间加码到海景房4200元(港币,下同)一间,早在1月初就已订满,这里可观赏“2014年农历新年烟花汇演”。一般标准酒店房间的预订也接近全满,供应非常紧张。

有香港旅游业界人士预计,农历年初二至初六将是内地旅客访港的高峰期,平均每日有多达500个访港旅行团,加上个人游的强势支持,整体访港旅客将比去年增加逾10%。谢淦廷认为,内地旅客在春节较阔绰,人均消费可高达7000元至8000元。虽然内地高消费客群的增长幅度已放缓,但中、低价消费客群的消费增幅依然凌厉,“虽然香港零售业去年11月只增长约5%,增长减慢,但受农历新年带动,估计有近双位数的增长”。

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胡兆英说,访港的内地团客大多会游港、澳、珠三地,“他们喜欢以”一程多地“游走港澳。澳门地方小,属娱乐博彩地方,玩乐单一,可以玩一两天;香港属多元化的国际城市,香港贺岁烟花汇演肯定是重头戏之一;珠海横琴亦是一个新亮点,三地具协同效应”。

不仅如此,由于东西方文化交汇,香港的春节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从传统热闹的年宵花市到美轮美奂的花车巡游,从绚烂耀眼的烟花汇演到极富现代气息的赛马盛事、贺年杯足球赛以及众多景点的贺年节目、五彩缤纷的美食……所有这些充满地道港味儿的过年模式,为游港的一家大小带来独特的新春感受。

吃喝玩乐一条龙,乐不思归钱留下。香港早就形成一套节日营销范式。

定于1月31日在香港尖沙咀举行的新春汇演,就是春节旅游营销的重头戏,届时将有13辆花车、21支香港和国际的表演队伍参与巡游演出。沿途各种流动表演、互动游戏穿插其间,共同营造香港新春节庆最大、最热闹的街头派对。到了2月1日晚上,“农历新年烟花汇演”将会惊艳登场。届时,维港两岸烟花绽放,瑰丽绚烂。

上一篇:写人记叙文:心情记略下一篇:城前如何加强我市镇街财政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