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表报告

2024-08-27

课程表报告(精选8篇)

课程表报告 篇1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 调研目的

为了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使《房屋构造》课程的教材编制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 更加切合实际, 从而为用人单位培养出更适用的人才, 本次课程调研, 以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的:

了解在校学生对本校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等专业课程的基本认识, 以及他们希望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了解施工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过程、岗位职责等;了解施工企业对本课程的看法和定位, 以及他们希望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本课程学习哪些方面的专业知识及达到的程度;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及与工程施工现场相结合的方法与特点;了解本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关联性等。

(二) 调研对象

建筑企业一线工程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我校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等专业毕业生;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建筑企业专家。

(三) 调研内容

建筑行业人才的需求, 相关岗位对房屋构造知识技能的要求, 《房屋构造》课程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吃苦耐劳品质等。以下是我们企业座谈调研的问题:

目前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岗位是哪些?你认为目前合格的中职毕业生应具有哪些素质?对现在中职生除图纸识读要求外, 是否还需要其绘图能力要求?你认为在房屋构造中应重点介绍哪些内容?你认为《房屋构造》应如何讲?有哪些建议?对中职学校的教师有哪些要求?

(四) 调研方式

深入建筑企业施工项目部进行实地考察、参观, 并与项目部一线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开展调研座谈会, 组织项目部各部门人员填写《调研问卷》;利用本课程组成员暑期实践锻炼, 了解施工企业施工过程, 并对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访谈调研;到往届毕业生所在施工企业开展问卷调研;对从事施工行业人员、往届毕业生进行网络问卷调研、电话调研;对在校学生进行访谈并填写调查问卷表, 收集相关信息;组织本课程组老师去听教育专家讲座。

通过以上调研, 收回大量调查问卷表, 并取得了工程现场图片、工程案例、施工方案等第一手调研资料, 经过对这些调研资料的整理, 掌握了施工一线生产的工作过程以及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为《房屋构造》的课程定位和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二、调研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调研座谈及问卷表显示施工企业对中职毕业生所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求并不是很高, 更多的应该是实践动手能力。同时, 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岗位技能实操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所以, 在对本课程最佳授课方式进行了调研后, 41%的人认为应该实行理实一体化, 这也与我们改革的思路相符合。

三、对课程的建议

(一) 课程定位

《房屋构造》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施工员、造价员及相关岗位群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设计了以下主要教学目标:

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和构造原理,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能够认识建筑详图, 会查找国家或地方建筑图集;结合实际施工过程及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 分项目、分任务组织教学, 培养学生建筑施工领域从业的基本能力;通过工程实例、实务、案例、实训,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培养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爱岗敬业等基本职业素养, 即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对学生课业评价采取多元综合评价模式。

(二) 课程改革教学方向

1. 教学内容的组织

教学组织设计上, 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建筑企业、监理企业等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 整合和细化教学内容。在结合实际施工过程的基础上, 吸收已有的教学成果和新知识、新技能, 引入项目法教学, 以项目教学为目标。

2.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为了加强本课程的可操作性, 在对企业人才需求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 认真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并将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编排。按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路, 针对施工员、造价员等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科学设计学习情境, 认真选取了教学内容。针对岗位及岗位群所需知识, 对原有课程进行深入论证和分析, 根据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不断细化的要求, 针对相应的学习领域的知识, 围绕学生的学习状况,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控制, 以学生为主体, 围绕学习情境的实施, 实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操作技能、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通过对中职毕业生、施工企业等多方面的调研, 对中职《房屋构造》课程的设置以及课程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做了深入的了解。结果表明, 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认为《房屋构造》课程内容应与行业发展及需求相一致, 课程目标要突出技能和素质培养。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 对本课程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房屋构造,课程调研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课程整合报告 篇2

课程整合并不单纯的只是学科教材内某章节间的简单合并,而是结合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体现时代的需求,创新性地进行教材加工与再处理。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材既不是圣经,也不是普通的教学资源,教材不仅提供教学材料,同时提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走出“教材就是圣经”的误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

一、课程整合理念

1.一个教师只有当课程意识觉醒和课程研究开始的时候,才是他教育事业的真正开始。

(1)课程不是指某一科目,也不是指教科书,而是包括一切与学生成长有关的能够实现课程标准的全部教育教学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知识、经验、教师、学生、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国家、世界的一切内容。

(2)老师即课程:老师是课程研究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建设者,一个老师的研究水平决定了其课程水平。老师要能站在课程的高度看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把教材当成是圣经,照本宣科。正如有人所说:“教材是乐谱,不同演奏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演奏出风格不同的华彩乐章。”

2.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国家教材体现的是编写者的意图,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认识地理的,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并且编写时间较长,与现实生活脱节。通过课程整合,增加富有时代气息、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内容,使整合后的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主题,提高教学实效,体现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1)节省教学时间,留出更多的自主时间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2)整合后的课程内容更丰富,内涵更深刻,提高课堂的高度,使学生享有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达到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

4.利用课程研究,促进教师不断研究、反思、总结,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幸福教师教育人生。

5.做有人格尊严、独立创造的课程研究者和领导者。

6.研究透国家课程标准、整合国家现行教材是教師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

根据刚要、课标要求,结合我们学校“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育人价值趋向,教师要充分调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按照以单元为单位进行中观教学设计的思路,对教材进行删减、补充、延伸,合理重组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理论教学内容与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模块,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知识能力体系和思维结合。通过教材整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整合

(一)教材内容的整合

教材是对多种课程资源的整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地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因此,课程资源的整合势必尽可能拓展地理教材内容的领域,向社会、生活、儿童的身心发展以及地理学科自身等各方面拓展。教材对课程资源的整合起着积极引导的作用。教材不仅本身是课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往往起到引导作用。

(二)跨学科内容的整合

1. 地理与人文学科间的整合

地理与语文中诗词、谚语、成语等的整合。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美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这些诗句对增强我们的地理审美观、正确地理解地理规律、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许多诗作里蕴含着地势起伏、季节更替、海陆变迁、冰消雪化等各种地理现象,谚语中隐藏着所学地理知识,成语中隐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理解其地理意义,使人深入思考拓宽思路,对所学地理知识融会贯通。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的阐释了地势高低对气温高低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地理与自然科学的整合

地理与数学的整合。许多地理问题都要借助数学工具来解决,而数学又要在许多地理问题中得到发展。如“比例尺的测算与换算”、“太阳能坡度的计算”、 “气温与海拔的换算”。

地理与生物的整合。如“新疆瓜果为什么特别甜”、“青藏地区单位面积产量为什么高”。

地理与物理的整合。如“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风的形成”、“热力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等这些都需要两科教师在授课时相互衔接。

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课程整合

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和交换课程信息,以学生自主收集到的课程信息为基础,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地理教师要根据探究的课题,向学生提供网站和数据库的索引,以促进地理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从单个的学习活动向合作学习活动转变;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从孤立的人工背景向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转变。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实需求。

总之,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帮助每一个孩子拥有全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初步形成敬畏自然、人地和谐的地理学科信仰。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篇3

编写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是对学生写科学论文和科研总结报告的能力训练。通过写报告, 不仅把设计、组装、调试的内容进行全面总结, 而且把实践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总结报告应包括以下几点:(1)课题名称。(2)内容摘要。(3)设计内容及要求。

(4)比较和选写设计的系统方案, 画出系统框图。(5)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6)画出完整的电路图, 并说明电路的工作原理。要求包括系统原理图和印制版电路图。(7)组装调试的方法与结果。包括: ①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②调试电路的方法和技巧。

*③测试的数据和波形并与计算结果比较分析。*④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8)总结设计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 指出课题的核心及实用价值, 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

(9)列出系统需要的元器件清单。(10)列出参考文献。(11)收获、体会。

(12)设计报告的总页数建议要控制在15±3页(A4)范围内。

电子电路设计举例

为了帮助初学设计者了解电子电路的预设计过程和步骤,将以简单数字频率计为例,介绍设计的方法,并重点讨论电路预设计部分。

一、设计题目

简单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二、技术指标和设计要求 1.频率的测量范围: 1~9999HZ 2.被测信号幅度: Ui<100mv

三、选择总体方案,确定电路框图 1.提出方案

任务要求测量输入信号的频率,为此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一种是间接测量法,例如先将输入信号变换成与频率成正比的电压,再利用A/D转换器形成数字信号,最后用数码显示器显示出来;另一种是直接测量法,即将输入信号放大整形后,通过控制门记录1秒钟内的脉冲数,再通过计数器、译码显示电路表示出来。所以,完成该设计任务至少可以有两种方案,它们的方框图如图1.1.2和图1.1.3所示。

2.方案论证

图 1.1.2所示方案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它必须有频率检波电路和 A/D转换电路,不仅电路比较复杂,而且信号经过两次变换会产生较大误差,因此测量结果不很准确,该电路调试也较困难,所以该方案不是最佳的。

图1.1.3所示方案中,只要将输入信号放大整形成为脉冲信号,即可直接测量出信号的频率。这里关键问题是产生精确的秒控制信号,以保证测量的精度。如果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产生脉冲振荡信号,然后通过分频便可获得稳定、精确的时基信号。这一电路实现起来也不困难。可见,比较两种方案可以得出结论,第二种方案比较合理、可行。

四、分析单元电路并选择器件 1.秒控制信号产生电路

(1)秒信号发生器

为了产生精确的秒信号,必须有信号发生器即振荡器。从数字电路课中可知,振荡器的频率和稳定度越高,形成的钞信号就越准确。为了简便可行,用电子表的石英晶体构成15频率为32768HZ(=2)的振荡器,然后经过15次二分频就可以得到秒信号。

采用14位二进制串行分频器CC4060,外接石英晶体JN即可直接实现振荡与分频功能。因其输出是2Hz的信号,需再接一个二分频器就可以得到秒信号,见图1.1.4。

(2)秒控制信号产生电路

有了秒信号还需要形成秒控制信号,以便控制门电路在一秒钟的采样时间内,记录输入信号的频率。为了使记录的频率数值有一个稳定的显示时间,同时每次记录之前计数器必须清零,所以要求秒控制脉冲间隔一定时间出现一次。如果采样时间为1秒,显示稳定的数字为5秒,则可用6只D触发器组成环形振荡器,其输入触发信号是秒信号,其并行输出Q1~Q6为顺序脉冲,其电路原理图和波形图如图1.1.5(a)和(b)所示。图中Q1为秒控制信号,其高电平用来打开控制门电路,其低电平用来控制计数器的清零端和译码器的锁存端。环形振荡器由双4位寄存器CC4015来实现,其连线图如图1.1.6所示。

2.放大整形电路

这部分单元电路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适当放大,以保证测量的精度和灵敏度。信号经放大后再送入整形电路整形。为了使放大电路与逻辑电路相容,应当选用单电源供电的运算放大器,这里选用F158,电源电压选用5V。整形电路选用施密特触发器CC4093。电路原理图如图1.1.7所示。

3.主校门电路

主校门电路由一只与非门和一只反相器组成。可选用2输入与非门CC4011,电路理图如图1.1.8所示。

4.计数、译码和显示电路

由于频率计的测量范围是1~9999HZ,因此采用四只二——十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可选用两块双 BCD同步加法计数器 CC4518。

译码器选用CC4511可以直接驱动发光H极管数码显示器(即LED数码管人由于4511输出a_g的信号为高电平有效,所以选用共阴极 LED数码管,选取 MR213即可。另外 C C 4518清零端 Cγ和 C C 4511锁存端LE均为高电平有效,因此用 Q的低电平控制清零和锁存时,必须加一级反相器再接至每个计数器和译码器的Cγ和LE端。因为指标要求显示1-9999Hz信号所以需用计数器、译码器和LED数码管各四个。图1.1.9对示出一位计数、译码和显示电路。

五、电路元器件参数的计算

由于整体电路多采用集成电路连接而成,所以需要设计计算的器件参数不多,其中只有

以下元件要求进行估算和选取: 1.振荡器R1,C1和C T的选取

由CC4060中的反相器与R1,C1和C T、构成的晶体振荡器,R1为反馈电阻,以保证反相器工作在线性放大区,该阻值不宜太小,一般选在几兆欧到几十兆欧。本电路选22MΩ的电阻。反馈电压是由输出电容C T和输入电容C 1决定,以构成电容式三点式振荡电路。一般C 1选取20pF的电容,C T选用35/4pF的可调电容。2.放大电路的R2,R3和R4的选取

放大电路的 R2和 R3决定电路的放大倍数,即 Af=

为了保证 U i<100mV时,能使输出电压驱动后级施密特电路正常工作,由于CC4093触发电平,要求输出电压Uo>2.2V。可见,Af=≥,如果选取比为10kΩ则R3应选用220kΩ。R4是限流保护电阻,在放大器输出最大电压时不致损坏施密特内部保护二极管,一般选取几为200Ω。C 2为耦合电容,选47μFo

3.译码、显示电路Ra~Rg的选取 Ra~Rg是发光二极管的限流电阻。要求:

Ra~Rg ≥

其中UOH为译码输出的高电平,U DF为发光二极管正向压降,I DF为二极管正向电流。由器件参数手册可以查到:在V DD=5V条件下,UOH=4.1v,发光二极管IDF=10mA,UDF≈2.5V,故Ra~g≥ Ω

六、预设计总体电路图

根据各单元电路选取的集成电路和有关元器件选取情况,可以画出预设计的总体电路图。画图中一定要掌握所选集成电路的功能、各引脚排列情况以及各引出瑞连接方法。由于上面分析电路时给出的都是原理电路,许多控制端都没有在图中标出,画总电路图时,特别是画连线图一定要表示清楚,对于不用的引出端也要按集成电路的功能要求处理好。否则,在实验中往往因此使电路出现故障。

环境概论课程报告 篇4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气0802班

宫勋

2008307

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活的保障

生物多样性就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

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食物、水和健康的保障。因为,人类是动物大家族的一员,动物都不能自己制造食物,需要绿色植物提供。我们都知道,小麦、水稻、玉米提供了全人类主要淀粉来源,大豆、花生是主要的脂肪来源。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将土壤中的水输送到大气,然后参加大气水循环;地球如果没有绿色植被覆盖,水循环就绝对不是今天的样子。再谈健康,我们都知道,在化学制药没有发明前,我们的祖先就是用天然动植物成分来充当药物的,至今生物制药的主要成分依然是各种动植物;另外,最关键的是,我们呼吸的氧气也是植物制造的。光合作用、生物固氮作用是地球上发生的规划最大的两个化学反应,更难的是,这些反应是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的,没有任何环境污染的最完美的化学反应,这两个反应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水、氧气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这是无法用化学合成产品取代的。生物多样性还具有保持能量合理流动、改良土壤、净化环境、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众多方面的功能。

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地球生命的基础,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除了

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外,还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如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旅游价值等。许多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的价值现在还不清楚,如果这些物种遭到破坏,后代人就不再有机会利用,因此必须注意保护,才能使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形势十分严峻。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栖息地的丧失和片段化;

2、掠夺式的国过度利用;

3、农业和林业的品种单一化;

4、外来物种的引入。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农业大国,70%左右的人口住在农村,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近年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和安全。

人类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不能在地球上生存。不会感受到树林的绿意、海洋的浩瀚,也不会有人类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喝的水。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本身就会感到非常孤独,因为没有花鸟鱼虫与我们相伴,也没有飞禽走兽与我们为伍。如果没有多姿多彩的生命形式,仅仅只剩下人类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将会变得索然无味,更何况没有其它生命,人类根本无法生

存。

生物多样性可以帮助清洁我们呼吸的空气以及喝的水;生物多样性可以提供我们丰富多彩的食物;生物多样性为建造我们的房屋提供原材料„„生物多样性带给我们的好处太多,实在难于一一罗列。

正是生物多样性使这个星球上的生命得以繁衍和持续:通过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我们才得以自由而畅快地呼吸;通过土壤、微生物和水循环过滤了水中的污物我们才得以喝到洁净的水;此外,通过绿色植物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转化为碳水化合物,我们以及其它动物才有丰富的食物。地球上全部的物种,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人类组成了生命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所有的生命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循环建立了有机的联系,各种生命有机体互相依存,共同按照生态学规律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因此所有的生命都具有生存和繁衍的权利,都应该得到尊重。

总而言之,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指城市范围内除人以外的各种活的生物体,在有规律地结合在—起的前提下,所体现出来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分异程度。在城市系统中,生物基因是物种的组成部分,物种是群落的组成部分,群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城市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群落及生态系统)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能量转化、物质循环、食物链、净化环境等)直接联系。它与

大气环境、水环境、岩土环境一起,构成了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基础。由此可见,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物间、生物与生境间、生态环境与人类间的复杂关系的体现,是城市中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生态平衡状况的—个简明的科学概括。

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一些地方城市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土化、乡土化的物种保护和利用不够;片面追求大草坪、大广场的建设;大量引进国外的草种、树种和花卉;盲目大面积更换城市树种;大量移栽大树、古树;自然植物群落和生态群落破坏严重;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物种减少、品种单一;盲目填河、填沟、填湖;城市河流、湖泊、沟渠、沼泽地、自然湿地面临高强度开发建设;完整的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态安全面临威胁,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开始恶化。因此,各级城乡建设部门急需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和紧迫任务抓紧抓好。

导致生物多样性大量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生境破坏与生境质量下降而导致的物种灭绝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但人与自然的矛盾则是生物多样性破坏的根本原因,此根本矛盾没有解决前,许多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制定看起来是科学的,却是不可能持久;因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是必需的、重要的,同时也要处理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事实上,社会经济因素往往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成败的关键,必须予以充分关注。

口译实践课程报告 篇5

口译实践课程报告

本学期开设了口译课程,这让我感觉到兴奋,但更多的是紧张。因为自己的听力很差,特别害怕自己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步伐。口译对我来说是最薄弱的环节,每次上课总是提心吊胆,生怕老师提问,在课堂的练习中,也很紧张生怕听不懂搭档读的材料。每一次都强迫自己要努力练习,但每一次还是只能记下只言片语,有时候甚至只是几个单词而已,与其他同学相比,明显的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这让我更加没有了信心但是我不能选择放弃。因为对于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困难如果都克服不了,那什么事都会干不成,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些什么。我现在不要求自己要多么的优秀,我只求通过每天的努力,自己可以慢慢的来进步。

课程表报告 篇6

关键词: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海南骑楼,校本课程,人文素养,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在“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的改革中首度增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共同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提升。[2]因此,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研究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是遵循这些课改理念、充分利用地域人文资源而探索研究与开发的课程。

一、课题产生

骑楼是海南城镇建设中颇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南骑楼的典型代表。它与海口二中隔江相望,近在咫尺,不少学生就生活在其中或近邻,为开展“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

2010年,笔者从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视角切入,逐步发展成为“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发前期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调研学情

学生虽对骑楼建筑司空见惯,但对海南骑楼的文化、艺术价值却知之甚少,对海南骑楼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多无动于衷。

(二)确立主题

充分利用探究海南骑楼富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为课程载体,引领学生开展搜集与整理信息、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合作探讨和艺术再现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热爱社会,发展学生自主地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基本素养。

(三)编写教材

笔者在课题研发前期的调研中,对海口及海南其他地区的骑楼建筑街区景观及局部特色进行了大量的拍摄和写生,并在试教中供学生观赏、参考,激发学生深入探究与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兴趣与热情,进而,师生共同搜集、整理出更多有关骑楼的新资料,创作出更多反映骑楼美的新作品。根据课程主题综合这些资源,笔者编写了供我校初中学生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材———《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其艺术再现》。此书中还收录了学生提供的大量有关骑楼的资料和艺术作品。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开展的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海南骑楼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特色、保护现状等,并学习对于海南骑楼进行艺术再现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认识与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丰富社会活动经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体悟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与一般方法;通过对海南骑楼艺术特色的认识与再现,使学生巩固和发展美术表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以人文的、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海南骑楼,关注并参与社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活动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形成课程共识。实施“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发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海南骑楼的兴趣与热情,了解课程将从海南骑楼的“由来”、“特色”和“艺术再现”三个方向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2.建立活动小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主结合建立活动小组。其间,教师对小组成员结构的互补性、优化性进行初步评估,并提出小组成员微调的建议供学生参考。活动小组自选组长,自择探究方向,自定成员分工,教师只做参谋。

3.制定活动计划。各小组根据自择的探究方向制定活动计划,将总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并制定各分任务切实可行的活动内容、形式、时间、质量要求和人员分工方案。以此作为引领、督促、检查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的依据,促进活动顺利进展。

在前期准备阶段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笔者重点指导的环节是:活动小组成员结构的优化,小组探究方向的优选,活动方案可行性的评估,小组成员活动分工的合理性等。这些指导作用的发挥,旨在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实施阶段

以活动小组自择的探究方向为基础,以《走进海南骑楼》校本教材为指南,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海南骑楼的综合实践活动。

1.阅读校本课程教材《走进海南骑楼》。此教材是学生开展探究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南,不仅提供了海南骑楼的产生、发展、现状的基本资料、海南骑楼艺术再现的大量摄影、绘画示范作品,还设置了“实践与探究”栏目,以引导探究活动的深入发展。

2.搜集有关海南骑楼的各种资料、信息。通过查阅书籍、报刊和上网等了解海南骑楼的来龙去脉、建筑特色、艺术价值等,并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文字或文件材料。

3.走访海口骑楼街区老居民。海口骑楼老街区是海南骑楼的典型代表。许多久居海口骑楼街区的老者对于骑楼生活的历史和现状有着很多宝贵的记忆、有趣的故事和深切的感受。走访他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鲜活的体现海南骑楼与居民生活关系的感性素材,增强了学生热爱海南骑楼的情感。

4.实地考察海口骑楼及其保护现状。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实地考察中山路、得胜沙、水巷口等海口市目前尚保留或修复得较好的骑楼典型街区,认识其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特别是街区景观所体现的海南地域风情,并通过摄影、速写等方法进行记录、抒发感受。同时,初步感悟骑楼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所在,并讨论以保护促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5.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风貌与特色。这是“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内容。校本课程教材中提供了表现骑楼街区及其局部的速写、素描、水彩画及油画等众多画作与摄影作品,并提示了相应的欣赏与创作技能,为学生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自主创作活动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6.合作研讨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进程中,提倡并指导小组开展合作研讨,及时整理活动所获的资料、信息,巩固阶段活动成果,协力解决存在问题和面临困难,推进活动深入发展。

在实施阶段,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小组活动进展状况,并及时进行具体指导。如走访调查,提醒学生注意态度诚恳、话语亲切、倾听耐心、记录认真等。又如,实地考察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问题。再如,阶段小结,指导学生整合、固定成果,并确认或调整后续活动方向、任务,以更好地达成预期目标。

(三)总结阶段

“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如不计学生课外自主活动约需18学时。对于活动的总结主要侧重三个方面。

1.关于海南骑楼历史、文化价值认识的深化。海南骑楼是适应海南地理环境、气候特点而创造的建筑形式,也是多元文化融合、交织而产生的文化遗存,热爱家乡、热爱海南就要热爱骑楼、保护骑楼,充分发挥骑楼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中的作用与价值。

2.汇集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学生作品。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创作了大量绘画、摄影、造型等反映骑楼风貌的艺术作品,也收集了大量反映骑楼历史文化、现状与保护的文字作品。总结阶段中,对这些作品进行再筛选,集中其中的精品进行欣赏、品评,从而促进学生拓展与深化对海南骑楼的认识。

3.总结、交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学生参与“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在认识上、情感上、调查方法上、社会经历上、合作学习上、艺术表现技能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通过小组、班级等不同的总结、交流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收获,扩大成果。

四、研发成果

(一)学生收获

学生在开展“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社会活动经验,并且在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为载体的学习中加深了对海南骑楼的认识,增强了热爱家乡、热爱海南的真挚情感。

(二)成果分享

在学校艺术节上举办“走进海南骑楼”主题展览,展示师生的绘画、摄影、造型等表现海南骑楼的艺术作品,与全校师生分享活动成果,获得广泛好评与共鸣。

(三)出版教材

笔者编写的《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其艺术再现》校本课程教材,2012年2月由《建筑与环境》杂志编辑部出版,2013年8月由香港的建筑与城市出版社再版;2013年5月海南电视台风范栏目报道了该教材出版信息。

(四)参赛获奖

1. 2012年12月,《走进海南骑楼》校本课程参加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一届“真爱梦想杯”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荣获特等奖。2013年2月27日《中国教师报》刊登了上述评奖信息。

2. 2013年10月“走进海南骑楼”参加海南省教育培训研究院举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说课比赛,获二等奖。

(五)课题立项

2013年12月“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艺术再现”研究获得批准成为海口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市级课题(立项编号HKX12514036)。

课程表报告 篇7

关键词: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海南骑楼;校本课程;人文素养;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10-03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在“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的改革中首度增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共同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提升。[2]因此,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研究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是遵循这些课改理念、充分利用地域人文资源而探索研究与开发的课程。

一、课题产生

骑楼是海南城镇建设中颇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南骑楼的典型代表。它与海口二中隔江相望,近在咫尺,不少学生就生活在其中或近邻,为开展“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

2010年,笔者从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视角切入,逐步发展成为“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发前期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调研学情

学生虽对骑楼建筑司空见惯,但对海南骑楼的文化、艺术价值却知之甚少,对海南骑楼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多无动于衷。

(二)确立主题

充分利用探究海南骑楼富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为课程载体,引领学生开展搜集与整理信息、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合作探讨和艺术再现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热爱社会,发展学生自主地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基本素养。

(三)编写教材

笔者在课题研发前期的调研中,对海口及海南其他地区的骑楼建筑街区景观及局部特色进行了大量的拍摄和写生,并在试教中供学生观赏、参考,激发学生深入探究与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兴趣与热情,进而,师生共同搜集、整理出更多有关骑楼的新资料,创作出更多反映骑楼美的新作品。根据课程主题综合这些资源,笔者编写了供我校初中学生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材——《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其艺术再现》。此书中还收录了学生提供的大量有关骑楼的资料和艺术作品。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开展的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海南骑楼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特色、保护现状等,并学习对于海南骑楼进行艺术再现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认识与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丰富社会活动经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体悟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与一般方法;通过对海南骑楼艺术特色的认识与再现,使学生巩固和发展美术表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以人文的、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海南骑楼,关注并参与社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活动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形成课程共识。实施“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发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海南骑楼的兴趣与热情,了解课程将从海南骑楼的“由来”、“特色”和“艺术再现”三个方向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2.建立活动小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主结合建立活动小组。其间,教师对小组成员结构的互补性、优化性进行初步评估,并提出小组成员微调的建议供学生参考。活动小组自选组长,自择探究方向,自定成员分工,教师只做参谋。

3.制定活动计划。各小组根据自择的探究方向制定活动计划,将总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并制定各分任务切实可行的活动内容、形式、时间、质量要求和人员分工方案。以此作为引领、督促、检查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的依据,促进活动顺利进展。

在前期准备阶段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笔者重点指导的环节是:活动小组成员结构的优化,小组探究方向的优选,活动方案可行性的评估,小组成员活动分工的合理性等。这些指导作用的发挥,旨在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实施阶段

以活动小组自择的探究方向为基础,以《走进海南骑楼》校本教材为指南,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海南骑楼的综合实践活动。

1.阅读校本课程教材《走进海南骑楼》。此教材是学生开展探究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南,不仅提供了海南骑楼的产生、发展、现状的基本资料、海南骑楼艺术再现的大量摄影、绘画示范作品,还设置了“实践与探究”栏目,以引导探究活动的深入发展。

2.搜集有关海南骑楼的各种资料、信息。通过查阅书籍、报刊和上网等了解海南骑楼的来龙去脉、建筑特色、艺术价值等,并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文字或文件材料。

3.走访海口骑楼街区老居民。海口骑楼老街区是海南骑楼的典型代表。许多久居海口骑楼街区的老者对于骑楼生活的历史和现状有着很多宝贵的记忆、有趣的故事和深切的感受。走访他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鲜活的体现海南骑楼与居民生活关系的感性素材,增强了学生热爱海南骑楼的情感。

4.实地考察海口骑楼及其保护现状。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实地考察中山路、得胜沙、水巷口等海口市目前尚保留或修复得较好的骑楼典型街区,认识其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特别是街区景观所体现的海南地域风情,并通过摄影、速写等方法进行记录、抒发感受。同时,初步感悟骑楼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所在,并讨论以保护促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5.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风貌与特色。这是“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内容。校本课程教材中提供了表现骑楼街区及其局部的速写、素描、水彩画及油画等众多画作与摄影作品,并提示了相应的欣赏与创作技能,为学生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自主创作活动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6.合作研讨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进程中,提倡并指导小组开展合作研讨,及时整理活动所获的资料、信息,巩固阶段活动成果,协力解决存在问题和面临困难,推进活动深入发展。

在实施阶段,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小组活动进展状况,并及时进行具体指导。如走访调查,提醒学生注意态度诚恳、话语亲切、倾听耐心、记录认真等。又如,实地考察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问题。再如,阶段小结,指导学生整合、固定成果,并确认或调整后续活动方向、任务,以更好地达成预期目标。

(三)总结阶段

“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如不计学生课外自主活动约需18学时。对于活动的总结主要侧重三个方面。

1.关于海南骑楼历史、文化价值认识的深化。海南骑楼是适应海南地理环境、气候特点而创造的建筑形式,也是多元文化融合、交织而产生的文化遗存,热爱家乡、热爱海南就要热爱骑楼、保护骑楼,充分发挥骑楼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中的作用与价值。

2.汇集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学生作品。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创作了大量绘画、摄影、造型等反映骑楼风貌的艺术作品,也收集了大量反映骑楼历史文化、现状与保护的文字作品。总结阶段中,对这些作品进行再筛选,集中其中的精品进行欣赏、品评,从而促进学生拓展与深化对海南骑楼的认识。

3.总结、交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学生参与“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在认识上、情感上、调查方法上、社会经历上、合作学习上、艺术表现技能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通过小组、班级等不同的总结、交流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收获,扩大成果。

四、研发成果

(一)学生收获

学生在开展“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社会活动经验,并且在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为载体的学习中加深了对海南骑楼的认识,增强了热爱家乡、热爱海南的真挚情感。

(二)成果分享

在学校艺术节上举办“走进海南骑楼”主题展览,展示师生的绘画、摄影、造型等表现海南骑楼的艺术作品,与全校师生分享活动成果,获得广泛好评与共鸣。

(三)出版教材

笔者编写的《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其艺术再现》校本课程教材,2012年2月由《建筑与环境》杂志编辑部出版,2013年8月由香港的建筑与城市出版社再版;2013年5月海南电视台风范栏目报道了该教材出版信息。

(四)参赛获奖

1. 2012年12月,《走进海南骑楼》校本课程参加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一届“真爱梦想杯”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荣获特等奖。2013年2月27日《中国教师报》刊登了上述评奖信息。

2. 2013年10月“走进海南骑楼”参加海南省教育培训研究院举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说课比赛,获二等奖。

(五)课题立项

2013年12月“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艺术再现”研究获得批准成为海口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市级课题(立项编号HKX12514036)。

总之,“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课程的实施时间尚短,因此,无论是在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设计、内容规划、实施组织、引导策略、评估取向上,还是在成果展现上,都有待积累更多的经验,进行更深度的研发,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S].中国教育报.2001-6-15(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3]郑振纮.海口市中山路近代店铺的整体风韵[J].南方建筑,1995,(5).

[4]彭青林.骑楼魅影旷世奇葩领风骚[N].海南周刊,2010-7-12.

[5]张 毅.海口将打造“大三巴”牌坊[N].南方都市报,2010-12-11.

模拟课程实验报告 篇8

班级:

姓名:

学号:

模拟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1: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报告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通过本次试验,规划我们未来的职业,通过对自身的条件与个人的发展与组织相结合,通过对测试结果的进一步分析,确定我们未来的奋斗目标。

通过本次试验达到能使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真正做到通过本次实验得到的结果对我们未来的规划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认清我们未来前进的道路,以达到自身资源的最合理应用。

本次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实力,树立正确的目标与管理体制,克服生涯发展的困难,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确定自己前进的方向,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事业的成功。

本次试验的设计目的,不只是单为我们认清自己,能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更有助于使我们真正的了解自己,能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估计和规划,进一步分析自己的主客观优势与缺点,设计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以达到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

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同他人毫无区分的同心而论,通过本次实验,能够找到我们相对于别人闪光的地点,希望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扬其所长补其所短,使我们能够做最好的自己。

实验过程:本次试验分为1)试验 网站的相关测试2)面试能力测试

我们选定了十一周周六上午,在管院楼统一注册了测试所用的账户,并于当日下午,一起认真完成了我们的答卷。

本次试验我们利用上午两课时,完成了对本次试验的初步了解,通过多媒体学习了每次本实验的成功经验,以便我们借鉴,并通过本学校的模拟试验,确定了实验的相关步骤,能够对我们将要开展的试验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当日下午,我们在学校机房登陆比赛网址,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一些自己的规划,并通过本次实验的结果,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前景有了进一步的规划,并通过本次结果,知道了自己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存在的不足,能够在将来的发展中加以弥补。

本次实验的总结: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化有了初步的认知,能为我们将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知道作用,让我们对未来的职业道路,不在迷茫,我们对我们自己的将来不盲从,对自己将来的道路做到了,有路可循,有理可依。

本次实验,对于将步入社会的我们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让我们对一些面试等的技巧有了一些提高,对于招聘单位的要求,我们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能对我们将来的应聘起到指导作用。使我们能够成为对将来的挑战,心中有数,能够做到临危不乱。

通过本次试验,让我们同学间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比较和学习,能让我们认清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为我们所学所用,进一步完善自己,做一个能够成功战胜将来我们职业生涯挑战的自我!

实验项目2:劳动就业知道系列讲座

——大学有道—将理想变成现实

主讲人介绍:主讲人赵亚翔,北京大学在读博士后,《市场营销拍案惊奇》一书作者,知名企业与管理咨询专家,国家职业资格证认证培训者。

此人本科期间及其压抑,相当于我们之间的一些人,然而人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使自己的意志得到磨练,思想的到升华,终成为一个成功者;当他看到大多数人为报考MBA而盲从,看到大多数黑心商人,为了牟利不惜泯灭良心大赚黑心钱,此人挺身而出,义无反顾踏上了对考研辅导资料黑心钱的曝光与反对这一条不归路,他只身前往北京,面对强大的利益团队毫不畏惧,最终唤起了各位莘莘学子的共鸣,使黑新书的出版不再那么的肆无忌惮,他是我们的榜样,一个我们奋斗的目标。

讲座过程:2011年11月4日,我们来到了大学生模拟法庭,收听赵亚翔前辈为我们带来的成功的讲座。

该讲座深刻真实,通过对自身成功的描述,带给我们深深的共鸣,激起我们内心中向往成功的那种力量,使我们的内心深深地折服,通过其自身的道路,和我们之间的相似点,正确的引导了我们对于成功的渴望。

赵亚祥前辈,本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这个从大山中走出的孩子,和现在的我们有着同样的叛逆、迷茫、堕落。高考的不理想同样使他压抑着。然而他没有在纠结中灭亡,他利用大一的寒假,从山西走到了石家庄。使自己认清了自己的实力,对困难的渴望和对成功的追求,奠定了他未来成功的基石。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毕业后他进入了科龙集团,并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从一个小小的业务员混到了广东省的代理,然而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我们,作为一个人,就点有追求。他放弃了月收入过万的高新收入,放弃了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放弃了自己两年来通过自己的拼搏换来的权利,只身前往自己喜欢的求学道路上去。对于一个男人,放下手中的权利是多么的不容易啊,然而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为了自己的目标我们必须有所舍弃。

他的求学道路可谓一波三折,他曾梦想报考浙江大学的博士后,然而事与愿违,由于自身条件的严重不足,他放弃了,认清自己才是成功的最重要条件。然而通过本次努力,他给老师们留下了深深地印象,老师们对于人才的流失感到深深地惋惜。

然而千里马走到哪里都会飞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成为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后。神话般的经历,给我们内心以震撼。

本次讲座的感受:他向我们每个人一样过,然而人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了困难最终成功,使我们理解到了,机遇从来是给有准备的人得,自身的能力是自己活得机遇的必要条件。

我们必须要在我们意志消沉的时候逼自己一把,是我们认清自己的实力,让我们能够在将来面对困难的时候毫不畏惧,当我们面对诱惑面对挑战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坚持最初的自己,为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

实验项目3:拓展训练

实验目的:拓展培训是一个脱离课堂传统教学手段的培训方式,让我们能够亲身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耳提面授的填鸭讲解,让我们在本次学习实践中自己感悟知识内涵和真谛,让我们作为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题。

通过本次的实验能使我们更为深刻的感知自己的教学内容,从中明白需要我们掌握的道理,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做了几个游戏,使我们切身学习到了,关于个人,关于团队,关于两者关系的重要。

试验过程:在课上我们利用一个学时,完成驿站传书这个小游戏,由老师确定一个相应得书,即一个字符一个数字一个汉字等,然后由每行最后一个同学看到所写的书,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向前传递,直到传到第一个同学并由他报出该字。

户外小游戏,把所有人员平均分成4个组,然后根据各自的特点设计自己的队旗队标,然后各组打分,评出最优,并选出各组中最胖的一个,坐在一个凳子上,每个组其余的队员没人用一只手指头,一起把这名队员举起来。

盲人方阵,根据以上实验的分组,确定小组,小组所有队员蒙上眼睛,给他们一根长绳子,要求通过每组所有人的努力,最终把这根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其间每个人的眼睛必须蒙上,不得摘下眼罩。

心得体会:通过驿站传输这个小游戏,我们明白了,对于一个团队,必须有一套正确的且能执行的管理手段,每个人对于团队内的其他人,应当无条件的信任。我们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其他成员,每个团队都应当有自己的程序制定者,和程序执行者,程序制定时候大家各抒己见,然而当程序确定下来的时候,每个成员必须无条件执行,每个人都应尊重他人的想法,然而在规则制定出来后,必须执行,内心想法应当保留。不能出现第二套方案。

户外小游戏,这个游戏,通过我们每人用一只手指头抬起一个最胖的人的过程,让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每个人的能力在微小,然而我们都朝一个点努力,我们的实力也是不可估量的。

然而,该游戏的评分是一场博弈,就是每个组选出自己的代表,代表自己的想法,去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队伍,得票最多的队伍获胜。这就让最好的组不一定能成为冠军,为了不让最好的成为冠军每个组都会不合其他组选择一样的,然而避免最好的得票最多,造成票数分散,最有效地办法就是把自己的票投给最次的,这种情况最理想的就是每队一票,然而操作的失误,最大可能是让最次的队伍成为冠军。

盲人方阵告诉我们,每一个团队应该有自己的核心,即carry,担当起整个过程大体思路的制定,每一个团队更要有相应的辅助,实现核心所布置的任务,是指定的策略能够落实,其余的闲人,我们让其站桩,沦为酱油。其实本游戏很简单,将一根绳子拉直对折,打结两人足以完成,再让两人把绳子再对折,变成4X,然后再找两个人没人拿正方形一个角,向四周拉开,一个人来测所成图形各个角是否为直角,将有同学完成站桩即可。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同学们各抒己见,造成现场秩序很乱,制定的政策无法执行,所以每个团队必须有相应的领导者,制定我们每个人都能去执行的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实验项目4: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模拟大赛

实验目的:本次试验是为了帮学生们分析当前额就业形势,提高我们这些应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是我们成为具有吃苦耐劳素质的高素质综合人才,本次大赛由全国博弈论与试验经济学研究会和北京科技大学联合举办,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一个测试自己就业能力的平台,通过初试确定适合本次比赛的优秀人才,并设立初试奖项,提供真实就业机会。由初试通过人员参加复试。并选出

优秀指导教师学生个人级优秀组织单位,并在网络上予以公布表彰。

实验过程:本次比赛我们通过邢老师组织下完成相应的注册报名,并在相应的网站上找到了其成功同学所做的资料,通过多媒体视频教育,我们了解到了成功学生的成功演讲,及成功同学应有的相应素养,以供我们学习。在邢老师提供的相关网站上,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模拟的测试,这让我们做到了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临危不乱,有所依靠。在邢老师给我们提供的网站上,我们找到了本场比赛较为详细的介绍,是我们对比赛的过程评分细则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方便我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

当日下午,我们到达了学校的机房,根据自己在邢老师的培训下所学,完成了自己相对满意的一份答卷,并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相互借鉴,成功的集各家之长补自己之短,让自己为校园增加了一些光辉,尽了一份力。

心得体会:本次试验虽然我们都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然而本次比赛我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未能进入复赛。总结本次比赛,个人的做法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

首先我的思想还相对稚嫩,不能满足相应的企业及比赛组织人的认可,相对于还未走出校园的我来说,学生气偏重,未能达到相应企业的认可,这是我将来求职应聘的硬伤,在本次的实践中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在将来的为数不多的学生生涯中,我必须尽力弥补自身的缺陷,做到一个让企业认可的人。

通过本次比赛我发现,我在应聘的时候不太自信,面对同样的问题得不到对方满意的肯定的时候,我喜欢盲从和猜测对方的心理,而不是选择坚持自己的主见,有的时候也许对方只是看我是否足够坚持足够自信,然而有的时候则是别人看我是否处事灵活,能够胜任工作。

故在将来的生活中,我应该在做每件事前,都应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做到能给与对方满意的解答,给与对方认可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察言观色,盲目相信自己的主观臆断,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获奖的都是那些踏实肯干的学生,故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我应当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掌握自己足够的职业素养,使其能够为我所用,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能让我胜任任何困难,是自己的能力达到最大发挥。

实验项目5:招聘与录用模拟训练

实验步骤:本次试验通过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给同学们造就了一个真实的平台,通过拟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资格审查和初选,组织面试并作出录用决策等相应的模拟条件,使我们身临其境的扮演各种招聘中的角色,完成各自的任务,揣摩各种角色的心理,从而让我们又一次相对真实的应聘机会。

本次试验将学生分成了5个组,分别参加到4各企业的招聘中。(百合网招聘爱情顾问、华泰证券、某技校招收经济学专业教师)。

相应的分组情况:1)主办方代表,共6人。2)招聘方广告设计代表,每个企业6人,共24人。3)招聘业务代表,每个企业4人,共16人。4)求职人员代表,每个企业十人,共40人,其中为每个企业内定5个代表,其他同学可以任选企业进行招聘。5)招聘方考核评估代表,每个企业3人,共12人。

本次比赛通过各个小组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各个小组设定自己的标准,以达到相对正规,公平公正真实合理,让我们通过本次比赛切身体会到竞聘的艰辛与紧张。

实验过程:试验前一天,我们组织了响应小组各自的讨论,研究制定该组相应的标准,实施办法,本次活动在周六上午完成全体同学的宣讲,让我们对下午的响应比赛有所可依,让我们对其他相应组有了大体的了解,方便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并得到了其他组同学和老师的相关批评与建议,中午时候个组放弃休息与进食的时间,加班加点对上午表现出来的不足予以弥补改正,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下午我们采取各组分开,相应的精品学生自愿的公开竞聘方式,使竞聘更为真实化,在此精品试验中,我是负责打分的组,我们再有安排好的企业评估人员对求职人员进行多对一得面试并按照事先制定的评价表格与评价标准对每一个求职人员进行现场打分。

在本次招聘中我们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全面的考核评估代表:1)负责制定所用表格2)安排相应甄选程序对每一个应聘者把关3)填写考核表并出示是否应聘意见。

在面试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按提前准备好的面试题刚进行半结构化的面试,这样我们即可检查评估代表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可以测试求职人员的反应能力及分析能力。

最终我们通过评委与任课老师得到了相应的分数。

心得体会:通过本次试验,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相应的应聘情景,使我们对将来所面临的挑战有所了解,通过本次试验能发现我们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老师的点评让我们能够更深刻的记住改正自己不正确的方面。

本次试验我们扮演了各种不同的角色,通过我们扮演各种角色的,并通过我们同学间的交流,让我们能够身临其境的面对各种相应的招聘人员等管理人员的心理,更能够自身的通过自己的严格要求是自己将来的招聘处于有利地位。

本次试验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了,大多数大学生在相应的应聘中存在着盲从,让我们对将来的应聘中能够让我们排除那些错误的做法,让我们在应聘经历中更为成熟,能成为各个企业争抢的人才。

本学期试验总结

通过本学期邢老师给我们组织的这几次试验,让我们在不同的学习方法中增长了自身知识,使自身的能力有所提高,并让我们在活动的乐趣中体会学习的快感,让我们在身临其境中,增长知识,使我们学习热情最充分的调动。

邢老师注重实际,把将来即将发生的应聘等题材作为实验的主题,并其中穿插增长我们信心的讲座,和一些能培养我们能力的实验,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实验,在邢老师的精心安排下,由竞聘的主线,形成一种能力提高的综合提高方式,是我这么多年学习生活中第一次新型的,效果最好的培养方式。

感谢邢老师给我们这学期带来了这么多丰富多彩的课程试验,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了实践知识,提高了自我认知,明确了自身处境,加强了对未来人生的规划。

上一篇:读书使我生活的阳光作文下一篇:合资成立检修公司策划方案(x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