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课程报告

2024-08-30

上海大学课程报告(通用8篇)

上海大学课程报告 篇1

美国康奈尔大学课程评析

康奈尔大学成立于1865年,是美国赠地大学之一,该大学同时又设有私立学院,是美国八所常青藤联盟成员学校之一。学校有7个本科生学院,7个研究生院和职业学院,教师2872人,在校生21 833人。康奈尔大学在创始之初,创始人康奈尔就提出了“I 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where any person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的办学思想。学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精心设置课程体系,组织教学管理,培养了一批批高质量的人才。

一、康奈尔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康奈尔大学核心评估委员会2009 年提出的学生培养目标,康奈尔大学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如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学术能力:

(1)学科知识,对学习的学术领域知识有系统的了解;

(2)批判性思考,能应用分析的思想来了解知识,正确评价各种争论,确定相关的或隐含的假设;

(3)沟通技巧,能使用写作、书面化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选择适当的表达媒介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

(4)科学和定量的逻辑,具有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能正确地确定问题,使用符号化的思考,使用科学原理,不使用单一的正确答案来解决问题;自我主导的学习;

(5)学生可以独立地学习,确定适当的学习资源,主动学习,自主管理并完成目标;

(6)正确应用信息,能获得、评估和使用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

(7)投入到创新的过程:在学科领域展示自己有效工作的能力。此外,通过课程学习和广泛的校园外活动,康奈尔大学要求学生在多元文化、伦理道德意识、自我管理、投入社团等方面具备较好的素养。

二、康奈尔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特点

康奈尔大学共有4000多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在学校层次,除要求每名学生都必须在第一学年完成两个学期的体育课程,并通过游泳测试外,没有统一的课程要求,各学院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来确定学位及毕业要求。康奈尔大学各学院的课程体系较为相近,一般分为外语课、写作课程、分配领域课程和专业领域课程几大块。一般来讲,各学院毕业学分为120个学分及以上。康奈尔大学的课程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开设基于学科的写作课程

2.通过开设分配领域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科知识

3.强调外语对于一个受教育人的重要性

4.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加深学生的知识深度

三、分权管理与教授治学

1.学术性事务与行政管理事务分离又有机结合的两套管理系统

2.分权管理体系下的本科教学管理

3.教授参加学院的学术政策制定

四、强大的教学支持和学生服务系统

康奈尔大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各项服务,充分体现了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学校非常重视教学和学生服务系统的建设,在学校层次,设立许多教学服务和支撑部门,如教学卓越中心、残疾学生服务中心、学生学习策略中心、少数族群学生中心等,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细致的支持和服务。

康奈尔大学拥有强大的学生服务系统。学校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政策,/

3而是在同一标准下,为学生提供分类服务,努力支持学生达到学校的学习标准,顺利完成学业。

五、对本科教学管理启示及建议

1.加强教学支持体系的建设,重视对教师教学法的培训

在教师教学方面,使用多培养少,要求多支持少,重教学结果考核,轻教学过程提升。建议高校建立教师教学方法研究培训相关机构,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为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渠道。

2.重视对学生的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管理

建议高校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过程管理,增加对学习资源的投入,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学习上的帮助,除了课堂上课外,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培训,加强学习辅导,如开设辅导课程、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助,开放更多的教学资源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3.推行助教制度,加快助教改革的步伐

建议进一步研究探索助教制度改革,一是提升助教质量,加强助教培训;二是扩大配备

助教课堂的量,使一些规模较大的课堂都能有助教;三是进一步完善助教工作制度,对于助教的考核、助教的工作要求、助教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等应予以进一步明确,真正保证助教的质量,使助教成为教师教学的助手。

4.从教学大纲入手,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材料,也反映了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建议从改变教学大纲

格式入手,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模版,要求教学设计突出学生在课堂及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5.加强对本科生写作课程的改革

建议借鉴康奈尔大学的经验,吸收专业课程的师资,开设小班写作课程,让学生在大学

一年级和二年级时就进行基础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认识

一、大学的运作方式

(一)美国大学的分层结构和资金来源

美国公立学校经费主要依靠州政府的投资,而私立学校主要依靠学校的筹措、大财阀的支持、校友的捐赠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美国的前二十名著名高校都是清一色的私立学校。

美国国家联邦对高等教育的拨款采取一般性的拨款和竞争性的科研拨款两种形式。对公立院

校而言,联邦资助是对以州政府为主的财政资助的补遗;对私立院校而言,联邦资助是其多样化资金来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以州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下,联邦资助中的一般性拨款对院校发展来说作用有限,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资助。联邦拨款中影响较大的部分是科研拨款,与日常性拨款相比,科研拨款投入范围虽然有限但影响巨大。科研拨款采用竞争性机制获得额度的大小取决于院校的科研实力,所以只有那些位居全国高校金字塔顶端的院校获取的可能性才较大,一般性院校获得的机会和数额都有限。以美国2005年大学的研究发展经费为例,前20所大学的研发经费几乎占所有大学研发经费总和的30%,而前100所大学的研发经费占所有大学研发经费总和的8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研究性大学本身位于院校金字塔的顶端,强劲的科研能力使其不断获取巨额的研究经费,而充足的研究经费又为其不断巩固研究实力提供了保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个循环中研究型大学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3(二)美国大学的管理方式及其启示

美国大学管理制度的特点是学术评议会(Academic Senate,国内又译作“教授会”)制度。

美国大学管理有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权力系统和以评议会为代表的学术权力系统。大学内的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往往交织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有些学术事务决策后还要通过行政系统去实行,校长成为协调、沟通学术系统和行政系统的关键角色。因此,校长一般是评议会的职能成员,主持和召开评议会会议。一般而言,评议会负责管理学术事务,但是评议会也任命教师参与一些重要的行政管理委员会,从而保证教师能参与某些重大行政事务的决策。由此可见,在美国大学中虽然有学术权力系统和行政权力系统的划分,但是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管理共享。

二、大学的校园氛围

(一)美国大学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等级观念荡然无存,这就是美国大学师生关系。学生既可称呼老师为

先生、夫人、女士、小姐,亦可直呼其名。教师不以官员、长辈、专家自居,学生对老师也没有低下、从属和服从的观念。学生在学业方面固然要尊重教师的指导,教师也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如果教师在制度规定范围之外要占用学生时间,理所当然要付报酬。这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能促进心理平衡,有利于情感交流,而这正是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教学效果得到保障的前提。只有平等相待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心悦诚服,才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鼓舞和个性的张扬。笔者亲身经历的事例是,教师从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考试成绩未经学生本人同意其他任何人或机构不能查看,哪怕是学生的父母。这体现了美国大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隐私权,把学生作为具有平等人格的人来对待。

(二)美国大学的校园活动

美国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社会联成一气。美国学生除了学好书本知识外,还有丰富多

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书本知识的补充。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学生每周都要参加这类活动,它已成为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园文化活动种类很多,有的是由校方或院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而组织的,例如,由校内外艺术团体举办的演出,与地方社区或其他院校师生进行的联欢、交流,由校内外名人学者主持的系列讲座、专题演讲等等。但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组学学习、借鉴它们的办学理念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

(三)自身历史文化:大学办学理念之特色所在大学的历史文化是各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文化的物质

性和精神性存在。其主要包括:大学的环境文化,如特色化的校园设计、景观建筑等所蕴含的文化气息;大学的制度文化,如各项管理制度、学生守则、文明公约等;大学行为文化,如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气等;大学观念文化,如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价值追求等。它不仅作为一种结果标志着各大学发展的差异,同时又是进一步再生各大学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办学理念作为大学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是需要历经数代的努力和相当长的办学历程积淀而成的,是在自身已有的历史文化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发展的。如麻省理工学院,正是基于这种长期办学实践,以工程教育为特色不断探索培养与工业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以培养学生的仓U新精神为学校追求的培养目标。正是在这些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麻省理工学院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理念“让海龟们去干活,让人们去思考问题”,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 3

上海大学课程报告 篇2

本报告是上海教育信息调查队2010年调研项目《上海市中学多语种课程教学调研》的研究成果, 该项目旨在通过对上海市开设多语种课程的中学的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多语种课程目前在上海市中学开设的状况, 探讨有效经验和遭遇到的政策问题, 为相关部门完善多种外语课程教学政策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该项目对全市开设多语种课程的33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 获得25所中学的有效反馈, 涉及普陀、静安、卢湾、嘉定等九个区。问卷采用选择题和开放题相结合的答题形式。对选择题部分采集的数据做频数统计和差异检验, 对开放题做归类统计。

从政策角度来说, 20世纪50年代以俄语为主角, 到改革开放以后英语独领风骚, 我国的外语教育一直处于语种单一的格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日益紧密,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于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之外, 在此背景下培养精通各种外语人才成为世界的共识, 西方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从国家战略高度规划并进行各种外语人才的培养。我国自2000年以来, 上海率先在全国颁布了在中小学开展多语教学的政策文件, 开始了全市范围内的多语种教学探索。2001年, 上海市教委正式启动多语种教学的探索。2003年, 上海市教委已基本确定了首批20所多语种教学实验学校, 着重开展法语、德语、日语三个语种的教学。2004年起, 上海市教委开始筹划在中学开展多语种课程与教学的计划。除了英语外, 法语、德语、日语等语种逐渐进入一部分中学成为第二外语, 一些外国语中学甚至以第一外语进入课堂。

二、调查发现

1.多语种外语课程开设的时间与种类

以多语种外语课程开设时间来划分, 2000年之前开设的占36%, 2000年及之后开设的占64%。高峰段是2002年, 仅这一年开设的学校占总数的20%。

以开设的语种来看, 涉及语种最多的学校是上外附属外国语学校达到7种:日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韩语、阿拉伯语。德语是开设学校数最多的语种, 占80%;其次是法语, 占76% (见表1) 。

学校开设多语种课程的动因, 可以分为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外部动因是学校具备外教资源、与国外学校有合作交流渠道、学校被选为外国领事馆教学点或成为基金会项目学校等等。内部动因则是为创设学校自主型拓展课、凸现学校的特色、培养学生兴趣、满足上海经济发展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等等。

2.课程设置与课程要求

大部分学校是以选修课、必修课兼有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多语种课程, 分别占48%和44%, 而以必修课形式开设的仅占8%, 均为外国语中学。

多语种外语课程教学的制度化是指其排入学校课程计划, 固定在某一年级某一学期开设。根据本次调研, 多语种教学以制度化形式进入学校课程的占调查学校的76%, 而没有以制度化形式进入课程的占24%。没有能进入学校课程计划的主要原因缺乏师资和缺乏教材并列排在第一位 (见表2) 。

3.教学资源与师资

在多语种课程教学实施中得到区、市一级教研机构指导的学校占24%, 得到大使馆、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基金等机构帮助的占40%, 而没有得到过学校外界帮助的占60% (见表3) 。

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合作每年两次对全国日语教师在北京举办培训;德国领事馆文化交流处、德国ZFA机构、同济大学德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等有针对上海中小学德语教师的培训项目, 这些机构在上海中学推进德语教学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在甘泉外国语中学日语教育品牌的建立过程中日本领事馆的积极帮助和支持对学校提升日语教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 许多学校还与国外大学建立友好关系, 推荐优秀生到国外大学就读, 如:上外附中、曹阳二中、甘泉外国语中学等学校高中毕业德语达到B2水平同时达到一本分数线可以被德国大学录取, 通过这些合作关系培养德语人才。

许多学校为学生学习多语种课程开辟了实践渠道, 比较多的是与国外学生交流和与国外学校互访, 还有些学校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畅通的国际交流渠道, 注重学生实践是成功开展多语种教学的重要途径。借鉴发达国家中小学外语学习经验, 在教学安排上灵活多样, 许多学校都积极创造各种机会, 为学生到国外学习、旅行提供帮助, 鼓励学生接触地地道道的语言, 了解外国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

从开设多语种课程的教师情况来看, 承担多语种教学的教师主要是学校内部英语教师兼任, 但上外附属外国语学校等外国语中学都是有专业教育背景的教师担任, 目前只有外国语中学有多语种教师职称评定渠道, 而对于非外国语中学的普通中学来说, 他们没有多语种教师的职称评定渠道, 因此学校无法解决多语种专任教师的职称问题, 因此只能由学校英语或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多语种的教学工作, 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校发展多语种课程。

4.多语种课程教材来源及课时

大部分学校选用国内出版的教材或读物, 占52%;其次是采用学校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 占36%。目前日语和俄语的教材相对比较成熟, 因为日、俄语是国家教委规定的外语教学课程, 具备教学大纲, 其他语种没有列入国家的外语教学课程, 也就没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初中多语种课程开设的年级段主要是在预备班和初一年级, 高中主要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初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平均课时数在4~5之间, 日语、韩语、阿拉伯语的平均课时数在1~2之间。

5.参加多语种课程的学生情况及升学考试

根据本次调查统计数据, 参加调查的学校本学期共有5399名学生, 参加多语种课程学习的占调查学校学生总数的19.6%。但是以多语种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比例很小, 今年仅有甘泉外国语中学的学生以多语种参加中考和高考, 其中以日语参加中考的学生有160名, 占该学校参加中考学生总数的60%, 均报考本校的高中部;以日语参加高考的学生有100名, 占参加高考学生总数的50%。在上外附属外国语学校即使以多语种外语为第一外语的学生也是以英语参加升学考试。

三、在政策层面上多语种课程外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 上海市中学阶段多语种外语教育落后于欧美国家发达城市。

上海市对中学阶段多语种外语课程教学的体系及实践研究本身十分匮乏, 从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角度来看, 在该领域的系统研究基本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而如果说实践研究主要停留在感性经验水平, 那么多语种教学的理论研究要远远滞后于教学实践。

(二) 在宏观层面上政府对于中小学的多语种外语培养目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措施, 影响了学校对课程要求的把握。

目前在普通中学 (非外国语学校) 开不开设多语种课程、开设哪些多语种课程基本上都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和具备的条件来决定的。由于在宏观层面政府对中学多语种外语的培养目标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措施, 因此在各个语种的师资配备、学生数量比以及教师的专业标准等等方面缺少参考, 在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方面除日语、俄语之外其他语种外语没有被列入国家的中小学外语课程计划, 因此没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 严重影响了学校对课程要求的把握。

(三) 我市、区教学研究机构在多语种外语教学领域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 大学设置的外语研究中心与中学基本脱节, 教育系统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或部门负责对中学阶段多语种外语教学进行教学指导。

目前对上海市中学开展多语种外语教育帮助比较大的有德国大使馆、日本大使馆、国际交流基金会等机构。德国大使馆文化交流处有针对上海市中小学德语教师的培训项目, 他们定期对中小学德语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提供德语教学资源, 对上海德语课程教学的开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样, 以甘泉外国语中学为例在其日语教学品牌的建设过程中日本领事馆给予了积极帮助和支持, 包括派遣教师、组织文化活动、师生交流互访等等措施对于学校提升日语教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起到了有效的帮助。

但是, 市、区一级的教学研究室在多语种外语的教学指导方面几乎是空白。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设置的多语种外语研究中心与其附属中学具有业务指导关系, 但与其他的普通中学没有相应的教学指导职责, 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80%的中学没有接受过教育部门的多语种外语教学指导。

(四) 多语种外语课程的师资配备和提高方面存在着体制机制上的障碍。

在专门外国语中学承担多语种外语教学工作的教师都具有相应的专业教育背景或为学校专职外籍教师, 而在普通中学承担多语种外语课程教学的教师都由学校内部的英语教师兼任。从调研中了解到, 普通中学多语种外语教师在职称方面还存在政策瓶颈。目前上海除了外国语学校多语种外语教师有相应的职称评定制度, 其他普通中学多语种外语教师还没有职称评定渠道, 他们只能以其他学科进行职称评定, 所以学校无法引进专业的多语种外语教师。多语种外语教学需要小班制教学, 而目前中小学教师编制沿用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教师人事制度管理规定, 根据大班教学核定教师编制, 所以学校外语教师一般只限招聘英语教师。即使外国语中学多语种外语教师评职称需要发表论文, 但可以供多语种外语教师发表论文的杂志、刊物无论在数量还是种类上都非常缺少;各级教育部门没有开展针对多语种外语教师的教学项目和教研活动, 这些都限制了多语种外语考察在中学阶段的有效开展, 迫切需要政府作出相关的政策调整和合理规划以, 有利于建设培养中小学多语种外语教师队伍。

(五) 升学途径的不畅影响了学生学习多语种外语的积极性。

目前, 在高考中自主招生的大学都是以英语作为外语考试科目, 第二批本科录取的学校和专业也全部是以英语作为考试科目, 这样既限制了最优秀的学生也限制了一般学生学习多语种外语的积极性。

四、建议与启示

(一) 建议成立由政府直接领导的专门的多语种教育规划制定小组, 保障基础教育阶段多语种教育政策和规划的合理性。

外语教育不仅仅是某一两种外语教育, 外语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到语种的多元化。确定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语言, 制定相关的多语种教育政策, 从小培养精通国家需要的“关键语言”人才, 这对提升我国国际化水平、走向世界、构建多元文化和谐世界至关重要。

建议成立以由政府直接领导的专门的外语教育规划制定小组, 由外语专家、国际事务专家等各方人士组成, 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论证、听政, 以保证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的合理性。

(二) 综合多种因素, 从宏观到微观, 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开设语种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实践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和衡量。

我们需要有计划地筛选最优先发展的语种和第二第三层次发展的语种, 配套相应的扶持、优化措施有序发展中小学多语种外语教育。

我国外语教育中语种单一化格局的形成与我国外语教育缺乏高瞻远瞩的规划有一定关系。究竟在上海市中学阶段应开设多少门外语、学习每一种外语的学生有多少、优先开设哪些语种等等, 都需要经过科学严密的考证。外语教育不能完全靠市场, 更不能完全受制于学校的自身条件, 尤其对于某些特殊的语种和国家需要储备的语种, 要靠国家政策调控。

(三) 对现行的教师编制、职称评定、教师专业标准、专业发展等一系列教师政策问题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

多语种外语教育的发展关键是师资, 去除教师人事制度管理上的障碍, 使优秀的多语种外语教师进入中学并得得到良好的发展迫在眉睫。

(四) 改革升学制度, 给予学生选择、发展的权利

营造多语环境需要同步改革升学考试制度, 不再仅仅将英语作为升学考试的科目, 允许学生选择列入国家关键外语的语种作为升学外语考试科目。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将多语种的学习引入到中学, 需要制定多语种外语的课程标准,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编制教材供学校选用, 以保证课程的质量。创设多语种学习的环境, 填补改革升学考试制度, 不再仅仅将英语作为唯一的升学考试科目, 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

上海大学课程报告 篇3

广东白云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改革自2010年7月开始,大学英语教学部反复讨论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方案,并在2010、2011及2012级本科学生中开始逐步实施并不断改进。

改革主要内容涉及到课程考核办法即学生平时成绩的记录方式,学生平时成绩在学生期末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以及由此而带来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的改革。

我校2012级大学英语课程考核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笔试口试并进、主客观题型三结合的方式进行,最终成绩的评定通过终结性评估、过程性(形成性)评估和口语三部分实现。终结性评估指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过程性评估指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一、三学期为考查口语课程,二、四学期为考试课程。重点对原有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更易于操作和更有效。

本报告主要基于2012级“大学英语1”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

一系列改革工作

1构建并实施创新课堂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改进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目的在于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力度,丰富过程考核形式,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让学生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效果。即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40%。

1、3学期为口语考查,2、4学期为笔试考试。艺术类班级单独命题制卷,普通班和提高班同一试卷,增强学生横向对比性。基于因材施教原则,2012级新生开学时根据新生高考的英语成绩取前500名进行入学水平测试,然后根据学生成绩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挑选入学水平测试成绩前160-180名的学生进行口试,然后综合笔试和口试成绩将学生分四个班,每个班35~40人,作为我院英语提高班,彰显部分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的个性,进一步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全面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提高班学生允许局部动态管理,即:提高班学生当学期考核不合格的下学期自然转到普通班学习,普通班学生英语各方面表现优异者可在自愿基础上并经任课教师同意及推荐,可转到提高班学习。

2改进并完善形成性评估记录表

形成性评估记录表即平时成绩表,平时成绩总评由三部分组成,即课堂(内)活动参与记录(30%)、课外自主学习记录(20%)、考勤10%和奖励分。

(1)课堂(内)活动记录(30%)

主要包括课内练习、课堂小测验及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综合表现情况。

(2)课外自主学习记录20%

主要包括对教材的预习及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

(3)考勤10%

教师每节课对学生进行考勤,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

(4)奖励分

以奖励分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英语活动和竞赛。鼓励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不同时期的校内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沙龙、“感动白云”英语情景剧等活动或竞赛,对参与活动或竞赛的学生总评成绩进行一定的奖励。

3改进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公正性

为了提高评价的公正性,我们保持了评价对象与被评价对象的相对动态性。不只是教师评价学生,也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包括英语学习小组成员内部相互之间的评价,也有小组长对本组成员的评价,还有各小组长之间的评价,及英语小助教及课代表对各学习小组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督促学习,加强主体学习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判断性思维,增加团队学习意识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对于英语水平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

4“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实施方式方案的制定

2012级的“大学英语1”进行了口语考试。本次考试是我校建校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正式的口语考试。考试前一个月,大外部老师对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考核时间、考核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征求和听取了学校和学院领导对本次口语考试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口语考试方案确定后,对期末考试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口语图片的搜集、整理、筛选,朗读材料的筛选,考场人员的安排和配置,评委人员的考前培训等工作。另外,根据我校学生水平差异,对艺术类学生的教学和考核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

(1)非艺术类专业

口试内容分二部分:课文朗读和看图说话。

课文朗读:

本学期所学内容,1~4单元课文Section A,朗读内容单词量不得低于300个.

看图说话:

图片由各个任课老师准备,每个老师准备20幅图片,大外部公示讨论后选择其中15幅图片,提前两周让学生准备,然后考试当天由学生当场在15幅图片编号中抽签,半分钟后发言。发言时间是1~2分钟。

备注:第一、二环节每个学生不超过5分钟。(包括学生朗读课文、看图说话、评委老师打分、评委老师算分)

(2)艺术类专业

口试内容分二部分:课文朗读和看图说话。

课文朗读:本学期所学内容,1~4单元课文Section A,朗读内容单词量不得低于200个。

口语测试的内容主要为本学期的教材相关内容。

看图说话:

图片由各个任课老师准备,每个老师准备20幅图片,大外部公示讨论后选择其中15幅图片,提前两周让学生准备,然后考试当天由学生当场在15幅图片编号中抽签,半分钟后发言。发言时间是1~2分钟。

备注:第一、二环节每个学生不超过5分钟。(包括学生朗读课文、看图说话、评委老师打分、评委老师算分)

考试组织:教师2人/组,每次一个学生。为尽量使考试成绩客观、公正,任课老师自由组合,互相考查;尽量避开对本班学生的考查。endprint

5“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实施方式方案的执行

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的第十九周,对我校12级非语言本科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了统一考试,考试分为8组,教师2人/组,每次一个学生。为尽量使考试成绩客观、公正,避开了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的考查。

二教师和学生对口语考试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为了了解教师及学生对大学英语考核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专门专人讨论并制作了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精密的统计和分析,以下是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80%以上的师生都认为口语考试有必要进行,因为期末有口试考试压力,37%学生平时增加了口语训练。46%左右的学生觉得期末考试应该口语考试和笔试相结合。21%左右的学生认为,口语考试时间比较短,没有充分展示学生实际水平。大约30%左右的学生认为考试形式有些简单,环节中应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环节。91%以上学生认为考前教师有必要对口语考试进行指导。有些班级学生针对所给话题进行了集体准备,因此有些学生就是死背材料,说法比较雷同。对部分学生而言起不了太大的促进作用。33%的学生认为口语考试一学期要举行2次。(期中、期末各一次)60%以上老师认为,口语监考时其中一位监考老师最好是任课老师,以便任课教师更好地掌握班级每位学生的口语情况。大部分教师认为口语考试是否有必要也要因专业特点而异。另外,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也要因专业而异。7%的学生希望有外教指导。文后附有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结果。

三2012级“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体会和经验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英语教学不再是纯粹的灌输语言知识,而是更多地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课堂口语交流以及期末口语考试总体情况来看,学生的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较教改前有明显增强。教学模式的转变则由传统教师主讲型向着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模式转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提高班与普通班教学的分层实施,有利于满足不同起点、不同潜力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此外,教学评估体系也得到了更新,过程性评估和终极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改变了学生“轻平时,重期末”的学习观念,有利于学生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扎实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2012级大学英语考试改革,让我们既重视教学改革实践,也重视教学改革研究。我们深信,随着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教学将朝着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会上一个新台阶。

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是语音室的开发问题(网络自主学习监控)。

二是课堂小组展示时,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和课堂效果问题。

三是大多班级人数多,学生口语展示和练习时间极其有限。

四是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如:教师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语言驾驭能力,自身需要继续学习以拓展视野,备课问题(加强教师之间教学经验交流)。

五是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需要进一步调动,让学生持续长久配合教师。

六是口语考试考场布置、考核标准、考核形式及环节,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以便达到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是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附:

关于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大学英语1期

末口试的问卷调查

各位同学:

感谢你们参加此次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关于2012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将有助于口语考试方案的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同学们的口语学习积极性,最终能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请认真思考每个问题,并做出最客观的选择和回答。

(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共收上来351份)

1.考前大学英语任课教师是否有必要在课堂进行口语考试指导?(351人作答)

A是B否C只给有要求的学生进行指导

A 320占91%B 12占3.4%C 19占5.4%

2.上学期大学英语教师是否在课堂上根据口语考试内容进行过指导?(350人作答)

A经常(5次以上)B偶尔(3-4次)C没有或1-2

A90占25.7%B198占56.6%C62占17.1%

3.你是否根据口语考试相关内容及评分标准进行复习?(351人作答)

A不了解评分标准,自主复习

B不了解评分标准,没有复习

C了解,并根据标准进行复习

D了解,但是没有根据标准进行复习

A138占39.3%B40占11.9%

C129占36.8%D61占17.%

4.初高中阶段你是否参加过比较正式的口语测试(高中也包括)?(351人作答)

A没有B有,请简要写出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A 105占29.9%B 246占70.1%

5.本次口语考试内容难度评价(345人作答)

A很难B还可以C比较简单D很简单

A 30占8.7%B 253占73.3%

C53占15.4%D9占2. 6%

6.对本次口语考试的形式评价(351人作答)

A很合适B基本合适

C比较单一,请写下更多可参考的口语考试形式:(师生交流,学生配对交流等)

A 26占7.4%B 276占78.6%C49占13.9%

7.对本次口语考试时间评价(351人作答)

A每个同学只有5分钟,太短了,没有发挥的余地

B还可以C时间较长endprint

A 72占20.5%B 266占75.8%C13占3.7%

8.口语考试,一个学期只进行一次,能够体现你本学期的英语学习水平吗?(351人作答)

A一次就够了B期中+期末,两次比较合理

C如果你有其他看法,请写在这里。A 205占58.4%B 117占33.3%C29占8.3% 9.你知道自己的口语成绩吗?(注意,不是期末成绩,而是口语成绩)(350人作答)

A不知道,但是想知道B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C知道,自己去老师那里查过

D只知道及格了E只知道不及格

A 153占43.7% B 17占4.9%

C96占27% D78占22%E6占1.7%

10.和英语笔试做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考试形式(349人作答)

A口试,因为容易及格

B口试,因为可以督促自己开口说英语

C笔试D口试+笔试,各占一定的比例

A 42占12%B116占33.2%

C48占13.8%D163占46.7%

11.本次口语考试的监考方式评价:(348人作答)

A同意B.不同意,可以通过电脑录音来考试

C应该由外教考D你有其他好建议吗?请写下来

A 228占65.5B 90占25.9

C28占7.2 %D 5占1.43%

12.你是否因为期末有口试,而在平时增加了口语训练(351人作答)

A是,本来就喜欢口语

B是,增加了很多,本来不喜欢开口说英语

C.增加了一点,因为考试压力D没有,本来就不喜欢说

A 61占16.9%B 128占36.6

C 130占37.1D34占9.7

13.恭喜你,终于要完成此次调查了,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支持期末口试继续进行吗?(351人作答)

A支持B不支持

A 295占84%B 91占1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韩海艳,魏丽娟.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及其反拨效应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刘汝荣,杨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期末英语口语测试及其反拨效应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3).

[4]王永,刘瑾,AlanLotz,等.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测试的研究和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12).

[5]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6]吕长斌.大学英语口语侧试任务的效度研究[J].外语界, 2006(3).

[7]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J].外语界,2002(3).

[8]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9]阎志坚,武世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高等教育,2002(11).

上海大学课程报告 篇4

随着工业技术的高度发展,各种现代材料被广泛地运用于室内外,形成了一个趋于“硬化”的环境。人们生活在一个为冷漠的机械制品包围的世界中。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现代化的组合家具、灯具等,所构成的室内外环境与人仅仅是物质的实用关系,人们只是享受着一堆有物形的实用体,而不能在精神上享受与物的对话和理喻。继20世纪60-70年代的“回恒”自然风之后.80年代以后人们掀起了“追求原始味”的更多的审美因素。对于这种室内外环境要求,陶瓷肌理是理想的媒材之一。对于飞涨的房价,住宅装修亦如此,公共装修也如此。在建材市场近距离感受装饰材料后,更加能深刻认识各种形形色色的装饰如何在室内中体现与运用,因为装饰材料是一个好的空间、好的装修方案是灵魂的体现。

现代室内装饰材料,不仅能改善室内的艺术环境,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同时还兼有绝热、防潮、防火、吸声、隔音等多种功能,起着保护建筑物主体结构,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及满足某些特殊要求的作用,是现代建筑装饰不可缺少的一类材料。

室内装饰材料种类繁多,按材质分类有塑料、金属、陶瓷,玻璃、木材、无机矿物、涂料、纺织品、石材等种类,按功能分类有吸声、隔热、防水、防潮、防火、防霉、耐酸碱、耐污染等种类。按装饰部位分类则有墙面装饰材料、顶棚装饰材料、地面装饰材料。装饰材料种类繁多,本文就陶瓷装饰材料做初浅的分析。

在建筑装饰工程中,陶瓷是最古老的装饰材料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陶瓷在花色、品种、性能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为现代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带来了越来越多兼具实用性装饰性的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十分普遍。全世界装饰陶瓷的消费量十分巨大,主要消费地区在欧洲,约占53%,其次是美洲。在美国装饰陶瓷已走出厨房和浴室,成为豪华住宅常用的装饰材料。

在现代建筑装饰陶瓷中,应用最多的是釉面砖、地砖和锦砖。它们的品种和色彩多达数百余种,而且还在不断涌现新的品种。如日本的浮雕面砖、德国的吸音面砖、澳大利亚的轻质发泡面砖、我国的结晶面砖等等。

陶瓷的基本知识

一、陶瓷的分类及制品特点

从产品种类分,陶瓷可以分为陶器与瓷器两大类。陶器通常有较大的吸水率(大于10%),断面粗糙无光,不透明,敲之声音粗哑,可施釉或不施釉。瓷器坯体致密,基本上不吸水,强度高,耐磨,半透明,通常施釉。另外还有一类产品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称为炻器,也称半瓷。炻器与陶器的区别在于陶器坯体是多孔的,而炻器坯体孔隙率很低;而它与瓷器的主要区别是炻器多数带有颜色且无半透明性。

陶器分为粗陶和精陶两种。粗陶的坏料由含杂质较多的砂粘土组成,建筑上常用的砖、瓦及陶管等均属于这一类产品。精陶指坯体呈白色或象牙色的多孔制品,多以塑性粘土、高岭土、长石和石英等为原料。精陶通常要由素烧和釉烧两次烧成。建筑上常用的釉面砖就属于精陶。

常用的建筑装饰陶瓷

建筑装饰陶瓷是用于建筑物墙面、地面及卫生设备的陶瓷材料。主要产品分为陶瓷面砖、卫生陶瓷、大型陶瓷饰面板、装饰琉璃制品等。其中,陶瓷面砖又包括外墙面砖、内墙面砖(釉面砖)和地砖。

釉面砖又称内墙面砖,是用于内墙装饰的薄片精陶建筑制品。它不能用于室外,否则经日晒、雨沐、风吹、冰冻,将导致破裂损坏。釉面砖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白色、彩色、图案、无光、石光等多种色彩并可拼接成各种图案、字画,装饰性较强,多用于厨房、卫生间、浴室、理发室、内墙裙等处的装修及大型公共场所的墙面装饰。如图2.1陶瓷饰面砖,主要用于厨房、卫生间、浴室地面装饰,其浅色图案,清爽而不单调,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是一种很常用的装饰材料墙地砖是陶瓷锦砖、地砖、墙面砖的总称,它们强度高,耐磨性、耐腐蚀性、耐火性、耐水性均好,又容易清洗,不褪色,因此广泛用于墙面与地面的装饰。大型陶瓷饰面板是一种大面积的装饰陶瓷制品,它克服了釉面砖及墙地砖面积小,施工中拼接麻烦,装饰更逼真,施工效率更高,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装饰陶瓷。

卫生陶瓷是以磨细的石英粉、长石粉和粘土为主要原料,注浆成型后一次烧制,然后表面施乳浊釉的卫生洁具。它具有结构致密、气孔率小、强度大、吸水率小、抗无机酸腐蚀(氢氟酸除外)、热稳定性好等特点,可分为洗面器、大便器、小便器、洗涤器、水箱、返水弯和小型零件等。产品有白色和彩色两种,可用于厨房、卫生间、实验室等。

建筑琉璃制品是一种低温彩釉建筑陶瓷制品,既可用于屋面、屋檐和墙面装饰,又可作为建筑构件使用。主要包括琉璃瓦(板瓦、筒瓦、沟头瓦等)、琉璃砖(用于照壁、牌楼、古塔等贴面装饰)、建筑琉璃构件等。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融装饰与结构件于一体,集釉质美、釉色美和造型美于一身。

外墙面砖

铺贴于建筑外表面的陶瓷材料称为外墙面砖。按表面是否施釉分为彩釉砖和无釉砖两大类。

(一)彩釉砖

彩釉砖是彩色陶瓷墙地砖的简称。多用于外墙与室内地面的装饰。

彩釉砖的技术性能

(1)吸水率:不大于10%。

(2)热稳定性:一般经过三次急冷急热循环不裂者即为合格。

(3)抗冻性:按GB8917-88的规定,经20次冻融循环不出现破裂或裂纹为合格。

(4)耐磨性:只对铺地的彩釉砖进行耐磨试验,依据釉面出现磨损痕迹时的研磨转数将耐磨性分为四类。

(5)耐化学腐蚀性能:耐酸、耐碱性能分为AA,A,B,C,D五个等级。

(二)无釉外墙贴面砖

无釉外墙贴面砖又称墙面砖,是作为建筑物外墙装饰的一类建筑材料,有时也可用于建筑物地面装饰。

釉面砖是用于建筑物内墙装饰的薄板状精陶制品,又称为墙面砖。用釉面砖装饰建筑物内墙,可使建筑具有独特的卫生、易清洗和装饰美观的效果。近年来,国内外的釉面砖产品正向大而薄的方向发展,并大力发展彩色图案砖。

1、品种、形状及尺寸

按釉面颜色分为单色(含白色)、花色和图案砖。

按形状分为正方形砖、长方开砖和异形配件砖。

地砖

地砖是装饰地面用的陶瓷材料。按其尺寸分为两类,尺寸较大的称为铺地砖,尺寸较小而且较薄的称为锦砖(马赛克)。

(一)铺地砖的种类及规格

铺地砖规格花色多样,有红、白、浅黄、深黄等色,分正方形、矩形、六角形三种;光泽性差,有一定粗糙度,表面平整或压有凹凸花纹;并有带釉和无釉两类。

(二)技术性能

1、吸水率红地砖吸水率不大于8%,其它各色均不大于4%。

2、冲击强度30g钢球从30cm高处落下6-8次不破坏。

3、热稳定性自150℃冷至19±1℃循环三次无裂纹。

4、其他性能由于地砖采用难熔粘土烧制而成,故其质地坚硬,强度高(抗压强度为40-400Mpa),耐磨性好,硬度高(莫氏硬度多在7以上),耐磨蚀,抗冻性强(冻融循环在25次以上)。

(三)地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地砖常用于人流较密集的建筑物内部地面,如住宅、商店、宾馆、医院及学校等建筑的厨房、卫生间和走廊的地面。地砖还可用作内外墙的保护、装饰。近几年来,陶瓷地砖产品正向着大尺寸、多功能、豪华型的方向发展。从产品规格角度看,近年出现了许多边长在500mm左右,甚至大到1000mm的大规格地板砖,使陶瓷地砖的产品规格靠近或符合铺地石材的常用规格。从功能方面看,在其传统功能之上又增加了防滑等功能。从装饰效果看变化就更大了,产品脱离了无釉单色的传统模式,出现了仿石型地砖、仿瓷型地砖、玻化地砖等不同装饰效果的陶瓷铺地砖。

陶瓷锦砖

陶瓷锦砖俗称马赛克,是以优质瓷土烧制成的小块瓷砖。按表面性质分为有釉和无釉两种,目前各地的产品多无釉。产品边长小于40mm,又因其有多种颜色和多种形状,拼成的图案似织锦,故称作锦砖(什锦砖的简称)。锦砖按一定图案反贴在牛皮纸上,组成1ft2(0.092m2)为一联。陶瓷锦砖具有抗腐蚀、耐磨、耐火、吸水率小、强度高以及易清洗、不褪色等特点。可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清洁车间、门厅、走廊、卫生间、餐厅及居室的内墙和地面装修,并可用来装饰外墙面或横竖线条等处。施工时可以不同花纹和不同色彩拼成多种美丽的图案。建筑陶瓷的新产品及发展势

近20年来,建筑陶瓷的应用范围及用量迅速增加,从厨房、卫生间的小规模使用到大面积的室内外装修,建筑陶瓷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建筑装饰材料。陶瓷面砖产品总的发展趋势是:增大尺寸,提高精度,品种多样,色彩丰富,图案新颖,强度提高,收缩减少,并注意与卫生洁具配套,协调一致。施工对产品的要求是便于铺贴,粘结牢固,不易脱落。

建筑陶瓷的新产品

1、陶瓷劈离砖

劈离砖又称劈裂砖,是近几年来开发的新型装饰材料品种,分彩釉和无釉两种。可用于建筑物的外墙、内墙、地面、台阶等部位。60年代初,劈离砖首先在德国兴起并得到发展。由于制造工艺简单、能耗低、使用效果好,逐渐在欧洲各

国流行。

劈离砖是将粘土、页岩、耐火土等几种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经湿化、真空挤出成型、干燥、施釉(也可不施釉)、烧结、劈离(将一块双联砖分为两块砖)、分选和包装等工序制成。劈离砖的特点在于它兼有普通粘土砖和彩釉砖的特性,即由于制品内部结构特征类似粘土砖,故其具有一定的强度、抗冲击性、抗冻性和可粘结性;而且表面可以施釉,故亦具有一般压制成型的彩釉地砖的装饰效果及可清洗性。正是由于这种特点,使得劈离砖的推广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

2、大型陶瓷饰面板

大型陶瓷饰面板是一种新型的高档建筑装饰材料,具有单块面积大、厚度薄、平整度好、吸水率小、抗冻、抗化学腐蚀、耐急冷急热以及施工方便等优点,并有绘制艺术、书法、条幅和壁画等多种功能。产品表面可做成平滑或浮雕花纹图案,并施以各种彩色釉,可用作建筑物外墙、内墙、墙裙、廊厅和立柱的装饰,尤其适用于宾馆、机场、车站和码头的装饰。产品的主要规格有:595mm×295mm,295mm×197mm,厚度为4mm,5.5mm,8mm。

3、锦砖图案砖和壁画

目前,我国生产的陶瓷面砖除了各种单色之外,还有采用丝网印、贴花和手绘的方法生产的各种鲜艳多彩或淡雅的图案和壁画,既美化了环境,又提高了装饰效果。锦砖除了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色彩的品种外,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品种进行各种拼化图案和壁画的设计和生产。通过对

绘画原稿进行再创作,经过放大、制版、刻画、配釉、施釉和焙烧等一系列工序,采用漫、点、涂、喷和填等多种工艺,使制品具有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陶瓷壁画的的品种主要有高温釉、釉中彩和陶瓷浮雕等。进行壁画拼凑的锦砖的尺寸愈小,壁画失真的程度也愈小,而且,还有利于壁画画面的控制。除上述产品外,我国近年来还开发研究并生产了一系列新型建筑陶瓷产品。如无硼-锆釉面砖、陶瓷彩色波纹贴面砖、彩色花岗岩釉砖、黑瓷装饰板等。

大学生领导力开发课程实践报告 篇5

课程实践报告

实践团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成员:_____(学号、姓名_)_从小到大排列__———————————————————————— 实践日期:———————————— 教师评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践项目介绍

300-500字,包括项目名称、类型、研究意义目的、研究的原因、研究情况简介

二、实践团队情况

200-300字,包括项目负责人介绍、团队成员介绍

三、实践过程(重点)

1.项目准备阶段(为项目开展事前作了哪些工作?介绍筹备情况,如主题选定、人员的分工、工作的安排、前期有哪些工作、资料的准备.........效果评估)

2.项目开展阶段(项目的进度安排、执行情况、成员表现、......各阶段效果评估)

3.项目结项阶段(项目成果介绍、项目成果评估、实践过程总结)

四、实践能力体现(重点)

1.决策力

2.影响力

3.沟通力

4.协调力

5.创新力

......五、困难及解决情况

六、体会及总结(难忘之处、好人好事、表现突出、感悟、经验、教

训等)

七、自由发挥

附件:项目成果展示

上海大学课程报告 篇6

课程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实验报告

……

……

……

……

……

…装

……

……

……

……

……

……

……

订…

……

………………………………

…线

……

……

……

……

……

……

……实验名称同组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实验报告 …

……

……

……

……

……

装…

……

……

……

……

……

……

订…

……

……

……

……

……

……

…线

……

……

……

……

……

……

……

上海大学课程报告 篇7

“云计算”指的是一种全新的数据处理方式,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它是未来网络学习的基本环境与平台,将对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构建、学校资源建设和教育信息系统开发等带来积极影响[1]。“云服务”是指通过云计算所提供的基于Web的任何应用或服务。如今比较常接触的“云服务”平台有:Google Sites,Google Cloud,Facebook,Blog,QQ,Wechat,百度云管家,网络相册,百度文库等。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最早由马克威瑟于1988年在Xerox PARC实验室计划中提出,是泛在计算技术支持下的一种学习方式。云资源无处不在的技术特性和微软推动下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使得英语学习虚拟现实语境成为可能,云资源技术和泛在学习理论,使泛在计算技术支持的泛在学习成为目前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2]。泛在学习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实现更有效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深入以及智能化学习环境的创建,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充分地获得所需的文档、数据和视频等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更个性化、情境化、互动化的学习活动,实现更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本文以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学生大学英语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大学英语师生对泛在学习理念的认同以及高校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环境创设的有利条件,进而把握发展新形势下教学特点和存在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泛在学习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活动。

2 调查研究

2.1 调查目的

本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在云计算时代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泛在学习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充分利用云服务平台进行泛在大学英语学习影响因子:包括泛在学习的适应性、泛在学习的个别化、泛在学习的即时性、泛在学习的持续性、泛在学习的协作性。

(2)基于以上因素展开调查,了解云计算促进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湖北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在校学生,包括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涉及面比较广,平均年龄在19~22岁,具有一定代表性。

2.3 研究方法与问卷的设计

2.3.1 文献检索

对泛在学习研究现状等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并进行归纳总结,对本研究的意义进行阐述。

2.3.2 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方式进行。笔者阅读了大量有关泛在学习理念以及大学生英语学习行为调查方面的著作和论文,针对所在院校教学的特点,结合问卷星高校泛在学习情况报告,综合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学生进行调查,兼顾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英语学习者,对他们使用泛在学习解决问题的频率、学校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满意度以及操控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难易度、信息满意度、泛在学习氛围和学习共同体各方面进行分析。通过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获取有关信息,并抽取部分长期利用网络终端进行系统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的样本进行访谈。

2.4 问卷的发放和统计

本次调查于2015年12月下旬在笔者所在的高校完成。该校大学英语是必修课程,每班周学时为4个课时。笔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83份,最后收回问卷182份,实际有效问卷182份,有效率为99.4%。笔者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英语课程泛在学习情况调查

泛在学习虽然是一个新兴的术语,但是随着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终端的普及,很多课程的学习模式特别是知识应用和实践语境要求高的大学英语其实已经属于泛在学习的类型。为深入了解这一情况,笔者简要从泛在学习的硬件条件即网络的覆盖面安全性稳定性、学习终端智能性和网络学习平台呈现的形式、泛在学习接受程度以及氛围、泛在学习的资源的系统性和学习共同体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71%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网络系统安全可靠,并且对网络的覆盖范围相当满意。69%的学生对在学校进行泛在学习时的网络带宽或流量的获取表示满意。67%的学生认为很容易操控所访问的网络学习平台。在学习终端(智能手机、PDA、i Pad、PC、Table PC、学习机等)上打开网络学习平台时,90%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非常满意,并表示能够随时随地利用学习终端进行学习。学生中拥有移动学习终端的数量多少依次为:智能手机(96%)、笔记本电脑(75%)、i Pad(55%)、MP3/MP4/MP5(72%)。大屏幕、功能全、配置高的智能手机成为泛在学习主流设备,学生基本能达到人手一部。用手机进行学习时,英文字典如金山词霸、有道词典以及英语学习的微信公众号、百度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总之,技术层面上,学校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其可靠性稳定性的服务打破了教学时空界限,是泛在学习环境形成的基本条件。与教材配套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如新视野大学英语平台以及大屏幕、功能全、配置高的智能终端设备等等都为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泛在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

在泛在学习意识上,调查表明半数以上(61%)同学已经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信息终端进行泛在学习和自主调控学习、拓展学习内容是现实的、必要的。在进行泛在学习时,90%以上的同学对获取的英语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信息量多,涵盖范围广,格式多样且能适应不同的学习终端)感到比较满意,并能够获取英语学习微型化信息资源(如微课程、微博、微视频、微小说等)。但仅有46%的学生在英语泛在学习时能保持良好的自控力,尽可能规避网络信息泛滥负荷大所带来消极影响。

泛在学习共同体是指在泛在学习环境下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不同的时间将不同地域的学习者通过网络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虚拟学习社区,通过这种无缝学习空间中的资源链接构建社会认知网络,以达到快速有效传播知识的目的[4]。调查结果表明45%的学生能长期参与某些泛在学习共同体(班级英语学习QQ群、微信群、考研英语交流群、学术英语微信圈等),51%的学生所参与的“学习共同体”会互相沟通、交流、合作、引导并分享各种学习材料或成果。49%的学生对所获取的及时、有效地学习帮助感到满意并能在随时随地的学习时回顾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另仅有37%的学生表示参与的英语泛在学习课程如MOOCs等应设有奖惩机制,优秀时给予奖励,较差的时候给予惩罚。由此可见,泛在学习意识及学习共同体概念都在逐步形成,但尚处于发展初期。这种新的学习意识和方式是“昙花一现”还是会逐渐强大,以及促成“终生学习”理念乃至“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目前根据调查可以确定,仅有少部分学生能较好地利用学习环境,坚持学习。大部分学生仍然只是“好奇心”使然,在“多如牛毛”的泛在学习资源中显得比较盲目。可见,缺乏正确的引导会导致英语学习泛而不精,没有学习的监控和策略的指导会导致英语学习在泛在学习环境下陷入无的放矢、缺乏系统性、缺乏连续性的“虎头蛇尾”之境。

3.2 访谈目的、对象以及结果分析

经问卷调查,在对泛在学习有了基本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访谈交流,进一步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泛在学习和学习效能影响因素、深入了解大学英语课程泛在学习实际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和完善的对策与建议,就如何实现大学英语课程基础阶段以及后续课程的泛在学习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构思与设想。

从前期参加问卷调查的同学中抽取10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并明确访谈内容记录作为研究使用。问题包括是否经常有意识利用泛在学习的平台或工具学习英语课程;更喜欢在哪种地方进行英语泛在学习体验;更偏爱的大学英语课程哪些学习资源形式;对慕课(MOOCs是指大规模网络在线课程,如Coursera,ed X还有中文网站果壳网旗下的“MOOC学院”)以前题了解过;是否注册慕课网对语言学习的某一板块系统学习;如果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课程可计入在校学分是否会选择并坚持;更倾向于选择哪些后续语言拓展课程等。

访谈结果表明,目前课程相关教师对泛在学习平台的宣传不太到位,在学习资源泛在的情况下,传统教学仍然是主流模式,对资源的利用仅限于零散化的搜索。10位学生经常利用便携式移动设备平板或手机辅助大学英语语法、翻译技巧、语音的学习等,但仅限于碎片化的信息搜索。10位学生都表示有助于提高语言理解与实践应用能力。在进行泛在学习时都更加偏爱带有视频和图片形式的资源和带有字幕微视频和微课的学习资源。大部分学生觉得自主的泛在学习灵活性强,但却具有随意性盲目性的特点,而且容易受到干扰。8名学生尚不熟悉MOOCs课程,仅有2名学生的英语教师在班上推荐过MOOCs。但他们认为平时课堂上课需要占据大部分时间,没有相对完整的时间系统学习MOOCs等网络课程学习资源。所有学生都表示对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尚不满意,语音资源课件资源课程资源更新慢,耗时而低效。如果网上利用泛在学习资源系统学习大学英语课程并计入学分,或者能与在校大英课堂教学和成绩评定相结合,则会更充分利用英语学习资源,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和恒心,提高学习效果。在后续拓展课中,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或者以交际为意图的语言培训。

4 启示与讨论

首先,提高学生对泛在学习理念认同,转变学习方式。Wi-Fi的校园覆盖,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的普及,为实践性应用型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泛在学习创造了必要的硬件设备。但是调查表明部分学生对泛在学习理念的认同流于形式,在超负荷的信息载体中不能自控,造成大学英语泛在学习没能持之以恒,资源和平台没有很好利用。教师要在学习策略、学习方式等方面给予培训,在云计算将所有资源储存于云端的泛在学习环境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目标,改变传统的接受性,走向建构性的学习方式。

其次,建构大学英语泛在化学习平台,打造智慧校园。当前大学英语学习平台主要是高校自己开发建设的英语学习平台和出版社提供的与教材相配套的自主学习平台。这两大平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资源需求,但还是以提供资料辅助学习为主,受到了教材等各方面的局限。因此可以对泛在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泛在化的课程体系,如创建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开放式、个性化、多样性的课程体系,让英语学习者系统掌握听、说、读、写、译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在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协作开放性泛在学习平台上,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整个学习过程评价计入平时成绩,形成一种具备教、学、管“三位一体”的多元化、云服务、多模式的大学英语泛在教学环境。如果师资允许,在后续拓展课程资源中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泛在学习平台建设。

再次,分析学生学习需求,转变教师角色。依托云技术的泛在学习大环境下,人人都是终身学习实践者,都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进行知识信息的查询、学习和解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受到极大的挑战,即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角色可以拓展为帮促者,参与学习协商、激励、监控讨论和专题学习的进展,而不是控制者、指导者,帮助学生建构他们学习的意义。在课堂教学越来越难以抓住学生注意力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师要分析学生学习的需求,适时转变角色,改变一言堂的知识传授型的授课方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创新教学模式。

5 结束语

云服务平台有助于搭建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提升语言交际能力。泛在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随时随地涉猎不同的学习资源,巩固英语词汇量以及强化语法知识。泛在学习是一种创新实效的学习体验,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泛在学习已具备所需的硬件条件,但其体验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大部分学生对泛在学习理念趋于认同,但目前大学英语的泛在学习在行动上缺乏系统性指导督促,转型阶段师生所面临的挑战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云技术将资源储存于云端的开放式泛在式的终身学习社会,语言的学习理念和方式、学习平台的建构,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才能使课堂重现魅力,教有所教,学有所学,趣味盎然。

摘要:以问卷、访谈等方法,对云服务平台下的高校学生大学英语泛在学习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已经基本具备泛在学习的硬件条件,大学英语师生对泛在学习理念趋于认同,“自带设备上学”的泛在学习方式是信息化云时代的主要趋势。高校应该进一步构建交互式开放式的大学英语学习平台,引导学生采取建构式的自主学习方式,改革课程评价模式,转变大学英语教师传统角色,开展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活动。

关键词:泛在学习,大学英语学习平台,自带设备上学,建构式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萍,张际平.云计算与网络学习[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81-84.

[2]杨孝堂.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1(6):69-73.

[3]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9-12.

[4]解继丽,王晓彤.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机制[J],学术探索,2015(9):148-152

[5]庞春红,郦晓宁.泛在学习的多维透视[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21-24.

[6]李舒愫,顾凤佳,顾小清.U-learning国际现状调查与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9(1):98-104.

[7]潘沛沛.运用泛在学习理念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2.

大学只有三类课程 篇8

第一类是选课前觉得可能有兴趣,上课后却发现非常枯燥,听得昏昏欲睡。但我一点都不后悔花时间选这些课,因为这样的尝试会让人生的选择更少些。

第二类课程是上了就爱不释手的课程。这感觉特别好,但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选了那么多不喜欢的课之后,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计算机相关的课程。

第三类课程学的时候很感兴趣,但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没关系,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这都是人生中积累的点点滴滴,也许未来有一天,你会把这些点点滴滴串联起来。比如,当时我发现自己对哲学很有兴趣,但并不想做哲学家。虽然没有直接的用途,但哲学类的课程教会我如何思考,这也成了我一生的指南。

对于第一种课程,直接丢掉;对于第二种课程,马上去追随;对于第三种,先留着,以后总归会把它串联起来。

在大学期间,还必须学会三种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第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自学的能力。在大学4年,要学会从一个被填充知识的人,变为自学知识的人。不能只会背诵,还必须要有理解的能力——这包括举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无师自通的能力,等等。

该怎样培养自学能力?很简单,你必须学会问“为什么”。

第二种能力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不要只知道公式是什么,理论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这需要在学习时多问一个问题——“有什么用”。我女儿小时候非常不喜欢数学,觉得像指数之类的东西没有实际用处。直到有一天,我问她:“如果有100元存在银行,每年10%的利息,10年以后你会有多少钱?”当她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居然不是200元,而是259元的时候,她突然对数学有兴趣了。

第三种能力是批判式思维的能力。每一件事情,都有多方看法,不是只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要学会用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每碰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不但要学会问“为什么”,还要学会问“为什么不”。

最后,我想分享一句乔布斯的座右铭: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希望大家都能记得这句话。

(摘自《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初三优秀读后感下一篇:九年级化学期中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