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通信考研历程(共8篇)
上海大学通信考研历程 篇1
上海大学通信考研历程
白驹过隙,一转眼,毕业都已经一个月了,回想去去年的暑假,我还在考研教室里各种纠结与挣扎,不知道选什么学校,不知道怎么复习高数,不知道如何应对以后的压力,不知道万一考不上该怎么走,不知道的事情太多,所以就该专注于眼下的事情,So be focus and give full attention to one thing,basically.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吧,男,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三,这次报考的是上大通信专业。大学基本是一路高浓度酱油过来的,索性考试没有挂过,不过也没什么奖学金,三好生的荣誉。平淡至极,无风无浪。考研这条路呢,并非我想走,只不过随着大流,自己内心也不够笃定,也就踏上这条不归路。不过呢,考研不管是考上还是没考上,我相信每个经历过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收获,成功不一定与用功程度成正比,但绝对不成反比。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复习公共课及专业的看法(P.S:大家做为参考即可,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不要盲目模仿)
数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我是暑假7月份开始看的,之前没怎么看过书。主要就是盯着李永乐这本书看,然后把两本同济第六版的书看了好几遍,尝试着去做完所有课后习题,事实证明我做不到,我耐不住那种寂寞与枯燥,所以有耐心和毅力的同学尽你全力去翻透李永乐和高数书,至少考研没问题。有句话说的好,把事做到成功不难,但是做到极致就难如登天。所以我的经验就是不需要买过于繁多的教材和习题,不停的看,写,记,整理两本经典教材,绝对能达到不低的高度。生活也是这个道理,把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反复反复研习,专研,就可以达到极致,完成卓越。用书方面呢,我就用李永乐全书,600题(其实我只做了一遍),买了两套模拟卷考前练练手。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复习方法参照高数复习方法,这种简单暴力美学法适用于任何科目的复习和以后生活工作的原则。
英语:这不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碳的一门科目,但绝对是一门定生死,分成败的一门课,所以各位同学要重视。单词是王道,不需要上课外补习,就是花功夫,背考研单词就行,背到你看到单词不会犯困,只会想吐。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存在惯性,起初用力越猛,后期惯性越大,很多人就是放弃在用力的阶段,没有体会到惯性时的轻松。背单词同样一个道理,具体道理无法言语,坚信简单重复的暴力美学,必然会有成效。单词一旦突破,什么阅读,作文,完型自然会各个击破,所以燃烧吧,少年!
政治:说实话,我是极其憎恶厌烦这种八股文考试。完全浪费时间,挥霍光阴。说实话什么年代了,还用这种招来给年轻人来洗脑。不过呢,生活就是这样,你看不惯的事情很多,可是你又没有说不的权利。明明对这社会的不公与腐败深恶痛绝,却得在白纸上对D歌功颂德,极其丑陋。跑题了,我政治没有报班,也推荐同学们不要报班,我听过上过课的同学大部分认为没什么收获。所以还是看个人需求与方法,如果你需要,果断去上,但是千万不要从众,没任何意义。我买了好几本政治的参考书:序列一(看过两遍,让我对整体的政治稍微了解一下) 红宝书(一遍没看) 张俊芳2100T(做过一遍,太多太杂) 任汝芬真题解析(看了至少十遍,很有收获) 肖秀荣四套(王道,谁用谁知道) 任四(尚可,做过一次) 20天20题(有时间就全背),另外我不建议过早看政治,如果你目标75+,另当别论。如果你目标60-75,完全可以再十月份以后开始看,考前一个月狂背绝对有效果(让我想起当年冬天,在寒风瑟瑟的户外背政治的峥嵘岁月)。还是那句话,不多不杂,简单重复。
专业课:专业课我真的没什么经验,考过去年的信号与模电的同学都清楚,卷子难度太大,时间完全不够。就往年真题来说,信号题目的思路很明确,按照真题复习的话,信号难度不大,但是今年的信号题目我也是半蒙半猜,做完题目以后就觉着考研基本没戏了。但是,今年的情况很特殊,大家的分数居然普遍在100左右,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做一个visionary的人。参考书方面信号推荐一本 范世贵考研真题解析,然后做十遍真题。模电方面我就做了课后习题。并没有买什么参考书。
下面谈下主要的心态方面,经历过考研,你会发现什么都是浮云了,最苦闷,最煎熬,最憋屈的日子都熬过来,任何难事都算不上难了。考研初期的亢奋,中期的忧虑苦闷,后期的紧张烦躁。大家都会经历,并且都会有自身的感受。但是我希望大家一定要看轻结果,放慢步骤。我在10月份的时候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失眠焦躁,那时候整夜整夜睡不好,想着不是考研,而是各种杂事。凉爽的秋天半夜不停冒汗,床单和枕头都能湿透,不得不开电风扇,却依然无法逼着自己入睡。何况是宿舍生活,又不能起床看书缓解焦躁。痛苦万分,不堪回首。通过几个星期的调整,稍微缓和了失眠的症状。其实我很清楚,这是我在无法承受高压的`症状,那种潜意识里的紧绷感让我的身体随后出现诸多不适,容易感冒,冒冷汗。总之,心态非常的重要。各种滋味,我无法言传,各位自然会经历。说说我的考研成果吧,数学117,英语69,政治65,专业课104。完全意料之外的分数,本来感觉英语超长发挥,至少75+,本来感觉数学和专业课发挥太挫,估计100-。政治完全正常发挥,加之我对政治的心态就是60分万岁,这个结果已然非常喜人。所以,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觉,感觉是被心态引导的,考完一门不要上网看答案。踏踏实实来,结果不到,也无怨无悔。我是4月中旬去上海参加复试的,复试的复习也是很有意思的日子,我在一个月内大概翻完了本科时期的专业课,觉得很有收获,即使一道题没写,一个概念没背,但至少收获良多。但是自身实力上的硬伤非常明显,面试时候问了些关于实验操作的部分,我基本都是糊弄过去的。复试的时候心态很重要,语速平稳,思维清晰,谦虚谨慎,导师自然不会为难。
拼搏万岁。
。
上海大学通信考研历程 篇2
2016年厦门大学考研心路历程日记
摘要:作者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了自己二战的经历,全文以重要时间节点为线索,分时间段介绍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作者说:信念不朽,梦想会眷顾有心人。希望你像作者一样做个有心人,最终实现梦想。
我是16年报考厦门大学土建学院的考生。今年以360分初试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醒脑。真正他们多年总结的独到的学习方法还是让我们眼前一亮或者由衷的鼓掌。最后的一次课往往是满满的正能量。
乐观面对、敢做敢当、放手去做。老师充满激情的讲座在最后持续一分钟的全体起立的热烈掌声中完美落下了帷幕。一些疾病和小伤痛都在培训最后一次课后的解脱中被我甩到了脑后。
14年的夏天浑浑噩噩的就过去了。踉跄很久之后,我终于体会到考研最重要的是放下多余的浮躁和杂念。出现的满眼所见的轻浮。只会耗尽耐性而已。甚至有人说什么考研的时候感情也是动力。确实有少数人双丰收。但这句话其实不适用于多数人。
心平静气,我那一年做的不够。
▶自律自勉,精进有恒,要事优先
是的。考研成了我大三大四的所有的优先。我放弃了副部最后的竞选。也不再做班干。三年时光,恍然如梦。有一位老师说,几十年后你们会发觉人生根本没有什么选择,人都是被各种因素推着往前走。不论如何,我依然认为,就算命运左右着我们的抉择,但前方一切谜一样的未知数都会让我心跳不已。
▶大四了,然后是11.11
大学最后一个生日。小雨持续了一整天。每到我们三个好机油宿舍相聚都很欢乐。深深狂吸了一口气把11根给吹熄了。听过许多故事,也经历过一些,过去已经不在了,只想着此刻。那些画面,那些一词一句依旧清晰,在自己骑车回来的路上,公交上,一遍一遍地在眼前掠过。许的愿望是我们都能心想事成。我想要考研顺利。
最后一段时间基本大家都在背专业课的笔记和政治,买各式各样的押题卷。然后那些培训班都到了冲刺阶段。那个时候分担到英语的时间的比例就小了。因为短短两个月英语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而政治却是突破和背诵的最佳时间。因为我那专业不用考数学,所以我看着其他朋友在绞尽脑汁钻研数学的时候,我在絮絮叨叨地背诵专业课。
▶2015年在福州考研
在激烈的订房斗争中失蹄,所有的考研考场附近的宾馆都是爆满。后来托朋友在福大老校区附近找了个小旅馆。距离考场公交十来分钟步行半小时。考试前一天晚上和帮我订房的朋友聊天时候才忽然发觉自己没有打印考场号(15年考场座位号直接打印在准考证上了。不需要自己额外找。先进多了)当时几乎泪奔,然后在老校区找了半小时在另一个门找到了打印店。借老板的电脑去福建考试网去查自己的座位号。
那一个晚上必然是难眠的。内心忐忑不安到很晚才睡着。然后晚上就翻翻政治书,然后困了就躺在床上,脑海里各种各种的琐事突然就都一股脑浮现起来。翻来覆去睡不着就又起来看书。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的副作用还是很大的。所以宁可走半小时回食堂还干净些。中午昏昏沉沉的头脑会让人注意力涣散。14年的阅读理解对我60分水平的来说挺难的。然后看着阅读理解就像一页页天书。还好那一年的新题型和翻译做的还是比较顺的。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那天好像是周末,刚好和朋友在上海逛城市规划馆。我在楼顶站在玻璃幕墙前俯瞰远处的景色的时候,电话响了。成绩可以查了,你考的怎么样?乘坐在回公寓的地铁上时。各种不安袭上心头。马不停蹄的奔回然后打开电脑。看到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9月中旬去往厦门
在西村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和一个朋友租了一个小房间。然后开始了三个月的厦门生活。
和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借了张厦大的校园卡。然后每天背着书包从寝室出发去厦大图书馆里自习,然后在食堂吃饭。买了个画板和画架,在寝室里练习快题。
每天傍晚在芙蓉湖边望着湖边来来去去的游客。看着那些成群结队走路,骑车,欢声笑语的学生。感觉自己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另一片。这座城市一入夜就刮起大风。晚上回去骑车时一阵一阵的凉意。路灯下,每一天都是形单影只的身影。去年专业课的惨败。使得我在这三个月的复习里开始高强度的看专业课的的各种书籍资料和论文。厚厚的一摞论文和七八本专业书上面全是满满的圈圈点点。最后我选择了龙岩的考场。12月下旬回到了家。
▶2015年12月26日
我深吸一口气。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环节。
上海大学通信考研历程 篇3
我,一个奔三大龄青年,去年九月底辞职考研(目标院校:东北大学),初试380分,八月份入学。
现在有很多应届生、往届生对考研这事很迷茫,不知道如何选择院校,如何选择专业,经过大半年的折腾,我积攒了一些经验,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由于我是工科学生,所以下面的经验大分部适合工科考生,文科生请酌情参考)
关于院校和专业的选择
大多数同学准备时就把目标定在985、211院校,这样很好,对以后的就业提供了保障。但我在这里要说的是,院校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不能好高骛远,大家都想去名校,都想有好的出路,但是最后考到985等名校的就那么多,这么说不是在否定个人的能力,打退堂鼓,而是鼓励大家要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我接触过好多同学,一开始把目标定在985等名校,也够努力,但最后结果很是一般,不得不调剂,到最后可能都调不到211院校,于是乎这些同学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把目标定得低一些。所以,如果你的学习能力够强,会学习,效率高,完全可以把目标定得高些。如果一直处在中游,自制力还不强,那就选择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学校。现在很多同学把目光都聚焦在大学上,很多人忽视了一些科研院所,例如中科院,铁路科学研究院等招生单位,这些招生单位很好,有一些难度很大,但是考上后基本上相当于找到了工作,所以在考虑学校时候一定要多找度娘了解一些信息,有些科研院所实力很强,但往往容易被人忽略。
有很多学生纠结于考哪里的学校,是选择离家近的还是选择自己钟情的名校,我的想法是如果为了以后回家乡就业(或者是去某个自己喜欢的地区),完全可以考虑当地认可的院校,这些院校可能只在这一地区影响力很大,但换个地区甚至没有知名度,不过这并不影响你在家乡就业,因为你压根不打算去其他地方。如果你的实力很强,就可以考虑清华北大这些全国通用的高校,如果实力一般,就要给自己目标打个小折扣,拿我来说,我以后就想留在东北,于是在权衡各方面之后选择了东北大学,而没有选择离家更近的哈工大(报了很可能考不上,哈哈)。还有一点就是选择有很强专业背景的院校,例如本科是学习石油工程、电气工程等专业的,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避开百里挑一的985名校,而去选择实力较强的211等院校,如果要求不高,可以选择东北石油大学、东北电力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大学,这些学校在自己优势专业方面完全不输给一些211,甚至是985,她们在某些行业有自己的校友,有很强的专业支撑,也是很受用人单位认可的。还有一部分同学纠结于选择普通院校的强势专业,还是选择名校的普通专业,这就要看你自己以后的工作意向和自己的能力了,如果想去一些相当厉害的国企,就需要你选择985高校的专业了,这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非985不要,甚至是非211、985本科、985硕士不要。如果是想找个还不错的单位,普通院校的强势专业就可以了,只要你有能力,完全可以获得不错的报酬。要注意的是,普通院校的强势专业竞争压力也很大,所以准备考研的同学们,要背水一战,才能离自己的研究生之路更进一步。
关于辞职考研
因为我是辞职考研,所以将这个问题放在了第一位来和大家探讨。
我经历过两次失败的高考,每一次都没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于是考研成了我实现自己当年梦想的又一跳板,这也是我辞职考研的目的之一,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我想转行,不想再从事通信相关工作。
对于在职的同学来说,有三种提升自己的方法:
第一,以后可以进到管理层,或者想从事管理等相关工作,可以在工作几年之后考取MBA等管理硕士。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展MBA教育,但是央财北大等名校的MBA学费相当高,如果经济上不允许,不建议考取。但名校MBA对个人的提升确实很大,首先是个人在管理能力方面的提升;其次是你周围同学,这些同学来自不同的行业,是不可多得的.人脉资源。
第二,读取单证的在职研究生GCT.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是国企等一些认可单证在职研究生学历的企业,可以参加每年的GCT考试,难度不大,基本上不用上课,不用辞职,花个几万块钱买个证,对以后升职有一定的帮助,但这个证对你以后跳槽意义不大。所以想用学历改变自己工资工作环境的同学,还是乖乖地考双证研究生(就是参加每年的一月联考)考试,这个可以作为以后升职加薪的跳板。
第三,参加每年的一月联考,考取双证研究生。我接触很多辞职考研的同学,他们中一部分是有名校情结,一部分是不喜欢自己的本科专业想换个专业继续深造,还有一部分是想有更高层次的提升找个更好的工作,于是乎决定考研。这种又分为两类,一是工作清闲,可以在职考取的,对于这类同学,考研的风险较小,即使考不上依然有工作。另一类是辞职,全身心投入考研,这种风险较大,弄不好会没有学上,没有工作。
结束语
任何经验都不是绝对的,大家看看就行,但努力是绝对的,只有你付出了才会得到回报。个人觉得以下几点很重要:
第一,数学专业课必须亲自下手做题,不可以只看不练,开始复习时候会遇到很多不会的知识点,没关系,不会的地方记笔记,多做题,多做几次以前让你头疼的也就掌握了。总结和记笔记相当重要,是熟悉知识点搞清各部分综合体联系的最好方法,也能强化记忆。
对于英语,单词句型很重要,必须经常背单词,不可以忽略真题中常见但意思不常见的单词,比如panel,在历年真题中几乎都是考察专家组的意思,不考仪表盘等释义。英语只做真题,每次做都会有收获,其他模拟题几乎没价值。不要把完形填空和英一新题型当做重点,这两类题难度大,提升空间却不大,重点是阅读理解和大小作文。
对于政治,理解很重要,我复习时由于没有太多时间准备,政治复习的很少,但我会注意将知识点穿线,以政治的思路去答题,最后还可以,考了75分。
第二,饮食要规律、均衡,长吃水果和蔬菜,经常锻炼身体,否则到十二月末会吃不消,考研时长期战,身体不好坚持不到组后,也影响复习效率,所以必须锻炼身体。
第三,个人建议,如果周围有和你考同一所学校的,记得彼此多交流,共享考研资料,虽然有竞争,但用竞争才有动力,是彼此促进的过程,对你来说回事提升。
上海大学通信考研历程 篇4
2014清华复试现代通信原理试题回忆版与英语面试流程回忆
1.请叙述并分别用两种方法证明:(1带通抽样定理(2根号奈奎斯特准则。证明的方法越不相同,得分越高。(30分
2.传输一个连续的随机变量X,该变量期望E(X=0,概率密度函数(pdf是腰长为a的等腰三角形。
(1如果用2bit量化,请计算最佳的判决门限,重构值与重构后的均方误差(10分(2(3(4(5全忘了(………………,一问5分。
3.现在有如下这样一个二元信源,0.75的可能性传输电平1(对应符号“0”,0.25的可能性传输电平3(对应符号“1”,信道加性噪声n的分布为f(n=0.5*exp(-|n-4|,接收端解调后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判决,请问最佳判决门限是多少?(15分
4.现在有一个4ASK调制的系统,其星座点为{-3,-1,1,3},使用升余弦滤波器成型,接收端信噪比为10dB(笔者注:这里有点坑,我忘了写没写是S/N还是E_b/n_0了,不过只是数字的问题,不影响这题本身的思路不幸的是,发射端出了些问题,于是接收端的星座图变成了{-3.45,-1.15,1.15,3.45}。
(1请问收端的BER(5分
(2现在发端载波同步也出现了问题,同步相位偏差了0.1π,请重算BER(5分(3现在采用(15,11汉明码对信息进行编码,要求信息码速不变,请问所用升余弦滤波器的滚降系数如何定性定量变化,带宽效率如何变化(这题还问了一个参数,笔者忘了……
(5分
(4在(3的条件下,重新计算(1(2(10分
一般来讲,复试的英语考核涉及到听力及口语,之前大多数的同学是没有准备的或者准备不够充分,但是只要考生能够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技巧,复试英语成绩是能够提高很多的!口语:根据不同的学校的情况,口语考试一般有2到3个考官和1到4个考生,考官一般是本校的外语系的老师或研究生,甚至是本专业的导师,所以说难度一般不会太大。老师问的问题也比较常规或者说是模式化,如:个人自我介绍,让考生介绍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学校或家乡;或者是一些压力性的问题,如What is your greatest weakness?(你最大的弱点是什么?;有极少数的学校是让考生朗读文章,这个是比较简单的;还有一种是两个考生对话,考官给两个考生一个话题,给一段准备的时间,然后让考生进行对话讨论。所以,提前撰写英文自我介绍,熟读至背诵还是有必要的。此外,自我发挥时,多介绍自己英语方面的高水平弥足重要,因为硕士导师往往比较喜欢英语成绩好的学生。
听力:一方面,要摆正听、读顺序,即使一下子听不懂,也不要忙于看文字材料,这时再听第二遍、第三遍,如果还是听不懂,在求助于文字材料;另一方面,边听边记,训练短期的记忆能力。平时听录音时就要有意识地将关键信息写下来,训练信息瞬间
接受的准确性,主要的还是要强迫自己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另外,还要熟悉语篇的衔接词功能,也就是一些关键的信号词,如and、but、by contrast、although、therefore等,以把握文章信息的主要流向。还有一点,建议考生在拿下试卷之后,快速把题目及答案看一遍,把一些关键的词语、短语划下来。因为英语听力的语速还是非常快的,加上紧张情绪,还是很难看完的,所以有必要提前熟悉问题及选项。因为每个院校的情况在命题方面有它的特点,建议同学们争取了解你所报考的学校是采用什么方式。至于具体怎么练习,建议同学用六级和考研的听力真题来进行听力、朗读和模仿的练习,每天的点点滴滴可以让你向征服考研英语复试的目标迈进一大步。
口语的测试一般将学生分组,每组两人就某一话题进行对话,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来打分。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专业课复试的准备.随着考研专业课复试的逐渐正规化和透明化,好多同学想要在专业课考试前拜访某个老师以此来提高专业课复试成绩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专业课考试老师主要想通过测试来考察大家对专业知识所了解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大家个人的学习态度等,因此在准备专业课复试时大家只要把握以下几点即可.第一,掌握所报考院校指定教材中的基本概念、问题和观点。相信紧张的考研初试后,大家绷紧的神经都已经放松下来,许多教材中的基本概念问题虽有印象但是都已经难以形成完整准确的概念框架,因此对此部分内容的重新掌握对每个参加复试的同学来说都是必须的,无论你报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第二,关注所考专业理论前沿、热点问题。这部分内容大家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或是阅读相关期刊来了解;第三,就是对大家面试答题的一点建议。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向自己掌握的方向多说一点,不懂的、模棱两可的地方应尽量回避。如果老师的问题自己并不是很了解,不要盲目的乱答,应该虚心的向老师请教并对老师的提示做出积极地回应,实在不懂的问题也可以请老师换一题,请大家放心老师是不会因为你一题答不出而对你做出全盘否定的。
专业课面试
回答问题技巧:第一,反应很重要。第二,不要紧张。熟悉的地方可以多说一点,不懂得地方尽量避开,老师一般会就一个问题深入问。如果一开始就察觉到自己的把握不是很大,就
不要顺着老师的思路走,把老师引到你熟悉的领域去。复试过程中经常问的问题:
1、介绍你自己及你的专业。
2、你有什么优缺点?
3、你报考研究生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4、请你谈谈你对国内外研究生制度的看法,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5、你是否有出国的打算,你对出国有什么看法。
6、你有什么特长和爱好?
7、你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是否满意?
8、你如何评价你的大学生活?
9、你懂何种语言、熟练程度如何?
10、你为什么报考本单位的研究生?
11、你认为你能通过复试吗?
12、请你设计你的未来职业生涯。
13、请你谈谈你对本专业的设想。
心态
一般到了复试这一阶段人都会有点浮躁,调整得好的人很快就过去了,调整的不好就会在狂乱中度过。“其实呢,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啊,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啊”!人在事中就是迷茫,事后来看其实没什么,只是当时就是没办法放平静心情。同学们一定要记住:竞争的关键就在于谁能在这段时间学的更多、学的更好。我的
经验是,复试期间徒忧无益,“对于不能预知的结果想它千遍万遍有什么用呢,想多了也只是徒劳无功”!只有认清自己的实力、知识储备状态,全身心投入复试准备之中,才是缓解焦虑情绪的唯一正道。
心态最重要
考研调剂需要做好各项准备,最重要的是考生的心态,考研失利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打击。如果调剂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痛哭、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时刻,只有调整好个人心态,迅速地从考研失利的痛苦中走出来,争取逆境中的主动权,积极地搜集调剂信息,才有机会获得另一个起跳的平台。凤凰涅磐重生后绽放的美丽是不可言喻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收起痛苦的泪水,重新打响另一场战争吧!考研调剂成功的三大关键词:动作面积力度
说到调剂,**?**总结出调剂成功的三大关键点:动作快,面积大,力度广。动作要快
考研成绩出来以 后,如果成绩达到教育 部规定的最低复试资 格要求,考生应该通过 各种途径获取自己在 所报考专业中的排名 情况,通过比较该校该 专业以往的录取分数 线,估计今年可能的分 数线,同时最好和导师 直接联系,问清自己的 名次还有录取的可能 性;如果没有复试的资
格,那么就应当立即着
手调剂一事,各个学校的招生录取情况可以在网上查,也可以打电话到各个学校的研招办看那些学校上线的人数不及它的招生人数。准备调剂的时候最好多联系几所学校,这样会有选择的余地。如果有复试的资格,但分数和名次不够靠前,那么应作两手准备。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谓有备无患,就像下象棋的高手,走一步而想到几步。一方面准备复试,另一方面也关注一下调剂的信息。即使在复试中被淘汰,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千万不能心存侥幸,以为自己可以通过复试,而不做过多的准备。考研毕竟不是高考,考验的主观性是很强的。
大致上,调剂主要通过网上查询、法信息或直接打电话联系等方式获取剂信息。
另一个查询调剂信息的方式是打电话。首先找到有关招生单位研招办的电话,然后依次打电话询问。即使取得联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后马上着手准备。
力度要大
尽量亲自上招生单位取得调剂的机会。调剂从程序上来讲,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需要从所报考的学校调出档案到所调剂的学校。所以,一旦你确定了想调剂的学校,亲自上阵不仅
为该校研招工作人员减少了麻烦,同时也可以表明你求学的赤诚之心。再者,通过与老师的面对面的接触,能够给对方一个较直观的印象,看到你求学上进、彬彬有礼,相信接待你的老师一定会被好学诚恳地你所打动。
尽量让对方了解你的情况,尽量展现自己的才华。如果你因条件所限不能亲自到学校调剂,那就应当经常打电话询问一下,同时不失时机地介绍自己的情况,表明你求学的决心和热情,或者将你的相关资料用最快的方式传给对方。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分寸,打电话应该礼貌有加,介绍自己也应该实话实说,不可夸夸其谈。
谨慎应对“专业关”
研究生复试中,考官提问的专业问题一般不外乎四大类。
专业基础知识。准备这类知识比较容易,把老师平常讲课过程中的重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认为有发挥余地的内容进行充分、全面的准备,为复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牢固掌握初试范围内的知识,复试时就会顺利过关。
当前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有争议的问题。这类知识靠平时的积累,如涉猎相关专业领域的一些权威期刊,对所报考导师的学术观点、论文、专著应有较深的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准备是复试中的重点,因为对于专业前沿问题的把握正是这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在这方面能有出色的表现,老师一定对你有良好的印象。
本科毕业论文。复试时,老师还会问一些关于毕业论文的问题,因为毕业论文是大学4年专业学习的一个总结,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考生的研究能力。所以,在复试前一定要好好把握毕业论文的内容,一旦老师问起,要对答如流。
专业著作。在复试时,考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提问,请你介绍一本自己阅读过的专业书籍,这几乎是文科专业复试时的必考题。这个问题考生完全可以在平时的复习中解决。阅读相关专业著作不仅可以让你在枯燥的复习中得到读书的乐趣、学者的智慧,还能给自己以启迪。在读书过程中,要写好读书笔记,记下心得体会,同时要积极思考总结,可以写一个完整的读书报告,这样有利于理清思路,对全书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在回答提问时可以叙述得有条有理,体现出自己的专业素养。
锻炼思路
很多考研学子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紧张,对复试老实提问的问题往往会产生脑海一片空白的状况。这类考生往往临场发挥的能力比较差,原因在于他们的思路跟不上老师的问题,加上紧张,发挥不出水平。考研论坛专家建议,这类考生现在就应该开始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遇到问题需要自己用最快的速度思考自己应该从几方面回答,每一个方面从哪些素材中寻找材料组织自己的回答。
制定中英文研究计划书
凭本科或考研复习时学的一点知识,要制订出硕士阶段的研究计划,对大多数人是不现实的。研究计划并不真的就是一份严格的计划书,只不过是让考官了解考生的一种方式。考生要借助这份计划表达自己对专业的兴趣所在和研究潜力。一般来讲,研究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以往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对以后工作有何帮助、研究兴趣、硕士阶段的学习计划等。语言应平实严谨,不宜太煽情。总之,要有助于考官更好地了解自己。准备这样的研究
上海大学通信考研历程 篇5
我是输在数学上。虽然我下了很大功夫,但可能是方法的问题,最后的效果不好。这里就不多说了。劝大家,复习前方法要找对,规划要做好,那样你会比较轻松,也有效果。李永乐的基础过关600题,作为中期强化,有时间的话还是做一下。同学反映这个不错。可惜我没做!
英语
英语单词这关,很重要。我是看的新东方那本红皮的,很好,看着很有感觉。还有一个原因是,那本书是我从西电研究生同学那里要的,我想着要去西电亲手还给他。可惜现在已经成泡影了。背单词,你别想着看一两遍就记住,除非你是过目不忘!相信大家都是凡银!我是一天规定看两个单元,早上花一小时翻两遍(注意是翻,不是背!我没有指望这两遍就记住,就是混个眼熟),中午再花一二十分钟翻一遍(看单词,努力想意思;想不起来,就看意思,继续往后看),晚上自习走之前再翻一遍,这次要做记号了,看哪些还是记不住。第二天早上在看第三、四单元之前,把昨天的两个单元再看一遍,着重看有标记的。这样,我一天两个单元,一周看十个单元,留出周四和周日复习,也会全放到周末复习。其实,我也是受到艾宾浩斯曲线的启发。看第一遍时,我强迫自己一定要用一个半月时间拿下,我做到了。后来,看起来就比较快了。最多是,我一天翻了二十个单元。当然,那是在我把整本书搞了至少三遍的情况下。光做标记,我就换了好几种颜色的笔。最后,那本书我翻了不止六遍!
单词搞定了,阅读里基本就没有生词了。有也就一两个。还有就是我在看新东方之前,背了些词根词缀。有用!有些词的意思,我能猜出来。阅读,有些是有技巧的。技巧,网上很多,要看自己摸索和感觉。我总结的有,但是感觉做真题还行,做模拟题不行。可能是模拟题的质量问题。再者,那技巧就是从真题里摸索出来的。对模拟题不灵。反正最后考研时,我就凭感觉做,啥技巧都没用(其实是没用上,考场上太紧张了,不容许你想那么多),感觉对就选了。最后考的还行吧。所以,我建议大家别太相信技巧类的,还是把根基打牢,脚踏实地。
作文,模板太必要了。考前一周,我作文还没准备。自己也背范文了,但感觉没用,心里不踏实!考前三天,把两个同学准备的模板综合、整理成自己的。这几年的作文,都是社会题材,或好或坏,我就准备比较中性的模板,中间有几个替代的adj/adv.好的题材,就用好词;坏的,就用坏词。最后整个和谐社会,就这样,一篇作文啥都没写,就整了快两百字了。我的同学大部分是用模板写的。
政治
马原还是要多理解,多看解析。只凭自己理解,深度是不够的,特别是哲学那块。报个辅导班,也不错。中特论,看看背背。近代史和法律基础,了解,多做选择题。最后一个月比较关键,好多辅导班都出预测。最后我也买了不少,背了不少,好像主观题全没有用上,全凭自己的认知写的。考场上我出了重大意外,让我受到很大影响!把主观题的答题顺序写错了,结果把主考都叫来了,中途换试卷,重新写答案。可以想想,一个小时把前三道答题
抄一遍,再把答后面没写的题。时间很紧张,我字写的是狂草!我心想,这下完蛋了,第一场就来这状况!后来,我调整一下,平静许多。总算最后把答案全写上了,但很乱。出考场,我想最多五十多分,结果下来还不错,69分!(意外之二:第二场考英语时,我把信封拆反了,结果没法密封,老师又给我换了个信封)感慨:1)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天不会让你这一年功夫白费的!2)考场,随机因素很多,啥情况都可能发生。但遇事别慌,深呼吸,沉着对待,你一定能行!
专业课
上海大学通信考研历程 篇6
2017考研:二战考研心路历程与建议
考研也已经过去,17年的又快到了,我作为一个2战的同学,也有些自己的想法,经常看到考研群里面的同学很迷茫,遂在这里稍微把我的一些认识讲讲给大家听。
一、选择学校
这个应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我人士同学曾告诉我:好的选择是成功的一半,我相信其中也很有道理。首先很多同学选择学校都比较有点“好高骛远”,可能真正到了11月份报名的时候感觉复习的不是很好又打算换学校,这种同学一般都会考不上,关于选择学校,我认为优先要考虑的几点是:自己能考上的把握有多大、自己对这所学校这个城市是否还满意、这所学校是否会对一般学校的会有偏见。我举几个我身边的例子,我有个朋友考南京大学的土木相关研究生,虽然初试分数还可以,但是最终复试被刷了,他自己也只能感叹自己当初的选择,还有一个就是有一位今年考华科的计算机的,由于他是成电这样的985毕业的,虽然初试340多,但还是拿到一等奖学金,而另外一位考了390+的3本学生只拿到3等还是几等奖学金,其中的歧视可能只能经历了才知道,所以说要想考这样的学校,应该对这些学校的这样的信息有所了解,不然的话可能会有上面的杯具。而对于自己能不能上的把握,同学们可能还需要斟酌,毕竟都是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也挺清晰的。
五、数学老大难
这个是大家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科而且也是所花时间最多的一科,大概占总的时间的3/5都不为过,很多同学也因为这一科而与其他同学有些差距,数学需要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多我身边的同学都是高考这一门还不错就考的不错,但我想讲的是通过努力还是可以把数学考好,就拿我来讲,我高考数学不及格只有80多分,但是我这次还是考了120多,要相信自己。一般暑假前都是把高数、线代、概率论的教材看一遍,把题目顺带做一下,如果认为还是有些问题不要紧,可以再多看一遍,这个时候一般的同学离考试的那种题目肯定还是会有差距,就需要整体全面的去做题来提高自己,暑假的时候就是红宝书了,(这个红宝书有2种,一本李永乐一本陈文灯,一般基础不好的用李永乐的,认为自己还可以的可以考虑陈文灯的,不过我认为高数部分陈的好些李的就有些没有梳理的那么清晰,而李的线代跟概率论要好些,所以我推荐高数部分随便用哪一本,线代最好用李永乐的那薄薄的那本,概率就随着全书那个)一般暑假之前就应该把全书仔细的做一遍,不然的话我认为你以后的时间分配可能就会有些许问题,而通过做全书你会发现,原来不理解的知识点这个时候豁然开朗,可能这个就是理工类的魅力,需要通过做题把知识记住和理解。如果你认为自己还是会有问题就可以把
全书再过一遍,我也觉得再来一遍会比较好,比如线代这一门是连贯性很强的一门,等你学的差不多时候你会发现哦,原来是这样,而高数里面的多元函数积分以及曲线曲面积分会有新的认识,再复习到后面对于数学你就会有自己的看法,就如同有位科学家说过学习就是先把书变厚再变薄,这个时候就不会像开始时那样感觉内容太多,复习了高数忘了线代一样。
在这里我推荐的几本复习资料是:7-8月份全书、9-10月份全书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七、其他的一些
北大法学考研心路历程 篇7
北大法学考研心路历程
【题解】毛主席诗词《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背景:1929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因素合在一起,使北大法学院成了考研的大热门。因此,只有在大学里也要学得很刻苦才可能考上,而这对刚上大一又不愿重新塌塌实实坐在书桌前的我而言,是没有吸引力的。3,就业。按理说,本科毕业出去工作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因此,我最早选择的是出去工作。我当时的打算是:大二开始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习经济学双学位项目,并积极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这样下来,应该可以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按照这个计划,我大一时参加了北大的校学生会。但随着我在校学生会的工作的深度的增加,我却对大学的社团活动产生了质疑。学生会按理说是学生们自发地为全体同学工作的地方,而我却发现,学生会一群学生干部基本上都是在一个个通过关系建立小圈子里活动,彼此争名夺利、勾心斗角,进入这个圈子的人,即使只会吃吃喝喝,只会打CS,即使学得一塌糊涂,但各种称号什么的好处也少不了他;没进入这个圈子的人,即使整天去干一些民工干的活,也不会被他们记住。(这些我现在看得麻木了,也不觉得恶心了,不过,大家记注,当时我可才大一,接受的一直都是书本上的教育,书本上可没说这些事)。大一下学期,我被拉入一个竞选班子,要帮一个人竞选校学生会的副主席,到这里面,我才真正发现学生会是多么能暴露一个人的劣根性(我不是什么圣人,但基本的道德水准还是有的),虽然我帮的那个人成功当选了副主席,还给了我一个副部长的位置,但我只干了几周,就以大二要学习双学位,学习压力大为由下岗回家了。
这样,我在大二,断绝了社团活动,开始了同时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双学位的任务中(还是与书本打交道省心)。上了经济学双学位之后,面对让我头疼的经济数学,我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曾经是一个文科生,就是为了逃避数学的折磨才学习法律的(经济中心的经济学双学位对数学的要求,客观来讲,并不高,但我的数学天赋有限,又只能利用边边角角的时间学习——毕竟是辅修的学科嘛,因此觉得它很难)。最后,我把经济学双学位改为经济学辅修(双学位要求48学分,辅修只要求32学分,而且很难的计量经济学不用学,当然,在我考上研之后,我又把辅修转为双学位了,上研究生的时候再慢慢学吧)。与此同时,老爸来北京开会,顺便来学校看看我,动员我读个研。本孝子向来以不让父母失望为做人原则。(周总理读书是“为中华之崛起”,我就只能是“为家父”了,惭愧啊)这样,我决定,还是用心读法学院的书,上法学院的研吧。
法学院以前一直是保15个人读研的,今年一下子保送了20个,还有外校保送也有20个左右。不过这些对我都没有什么用,因为我的成绩跟前20根本就不沾边。法学院里比较盛行的是上课认真做笔记,考前突击背笔记的学习方法。这些我全都不在行:我经常逃课,在寝室里过滋润日子,“躲进寝室成一统,管它债权与刑诉”;上课也经常因为200人左右(法学院本科生150多人,含体育、文艺特长生20余人,还有留学生30人左右,还有数量不定的旁听的人)挤在一个教室里热得睡觉,教材经常被口水泡变形(对不起,有点恶心);就算记了笔记,又因为字迹潦草,连自己都看不懂;考试前,好不容易从一位学习认真又心地善良又PP(在我接触的北大本科同学里,这三样能合在一起的可不多)的女同学那里借来复印,但又因为不是自己劳动成果而使记忆、理解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保研对我来说,真是水中月,镜中花„„,算了,还是考研吧(对于我这样的男生而言,比较适合打一场考研持久战。我认为,在短期记忆方面,男生确实不如女生,我们01级保研20人,其中19人是女生,就是最好的证明)。下面谈谈我为什么考研。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而考北大,是不切实际的。首先,亚里士多德(是他吧,要么就是柏拉图)认为每个人得到自己应得的才是正义。而每个人对读书的兴趣、应试能力、肯付出的努力各有不同,大家一定不能生活在幻想中,要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各方面,只有觉得自己愿意为考研作出巨大的牺牲,甚至考好几年的准备才可以开始。其次,北大竞争激烈,每年都有大批的人吊死在这棵树上,但如果你考其他一些名牌大学,则可能一举成功,而这些大学在社会看来,其法学可能不比北大差,找起工作来不起北大难,甚至更容易。再次,说实话,在中国这种大环境下,北大也不再是大家都仰慕的、在蔡元培先生当校长时的北大了。当然,在北大,肯埋头作学问、塌实肯干的人永远不会没有。
回忆我的考研历程 篇8
六月的毕业季终于到来,葱郁斑驳的树荫下交织着欢笑与泪水。大学生活终于扬起尾巴,一场青春的繁华盛宴缓缓落下帷幕。走在天颐湖畔的石板小径上,回忆往昔,往事浮现,或清晰,或朦胧,有的刻骨铭心,有的刻意忘却,但度过的每一天、读过的每一本书、认识的每一个人、去过的每一个地方,却都是这个故事里难以割舍的回忆。从大学开始,我一直坚持着这样一个习惯:用三言两语概括并记录下一天的所行所思。四年后,翻阅着还几百页的“成长记录”,方知自己再也不复当年。随着旧时岁月的光影越来越渺远,对大学生活做一个完整回顾与总结的念头便愈发强烈,但千头万绪,却不知从何说起,又何处止歇。
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我便问自己,这四年我能学到什么?四年后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四年后我又身在何方?其实到今天为止,我都没给这些问题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复。因为,这四年,尤其是后两年的经历,让我见识到了太多更加开阔的东西,这就不断矫正甚至否定了自己曾经一些幼稚与浅薄的想法。但到了今天,我又怎敢说自己就是成熟呢?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想起无数往昔的瞬间,用文字记下的是回忆,是历史,更是思考……
一、扫一扫记忆碎片
2009年9月5日,我来到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报道。和很多同学一样,带着对新生活无限向往的热情,开始了大学的新旅程。因为学校离家不远,高中又是在山师附中读的,自然对山师大有种特殊的感情。但自己心里也知道,这不过是一所普通的一本大学,进校后还需潜心读书,多加学习。不过,当时身为井底之蛙的自己并不知道“大学何为”,只是带着自小对读书的偏爱,时常进入图书馆胡乱翻阅,泛泛而看,而不求甚解。
对于大学生活的认知,当时并没有太过明确的目标。或许是骨子里有那么一点不安分,开学后便积极参加了学生会、班级和社团组织的许多活动。最为幸运的是,结识并融入了中文一班这个大家庭。或许是身为班长的缘故,忙碌的日子总是大于空虚的时间。到现在我还经常想起,与周倩、海洋、张强为了一个活动的策划而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场景。那段记忆虽然忙碌而疲惫,却是温暖而纯净的。回到宿舍,我总是习惯性地打开桌灯,整理一天工作与学习的记忆。当晨曦的霞彩掠过窗外的山崖时,又是一天新的开始。红歌赛、女生节、辩论赛、体育节…这些活动的某些瞬间像电影镜头般地在我脑海里闪过,一波未平,而一波又起。
在组织、参加活动之余,更多的时间就送给图书馆和讲座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10月10日那天历史系李云泉教授关于陈寅恪先生的讲座,讲的内容大抵记不清了,但老师深沉饱满的情感与对学术的虔诚精神对当时不谙世事的自己震撼很大,正是从那往后,我散漫无序的读书有了大致的方向感,对于学术,对于思想,“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真正让我对“大学何为”这个第一命题有了感悟。就在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钱理群《致青年朋友》,老钱在书中强调的大学生应该“独立,自由,沉潜,酣畅”的观念,可谓句句说到心坎里了。从那往后,我找到了图书馆里所有钱先生的书,每次阅读都是一次惊险刺激的历险,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与郁热丰沛的学术激情令人神往。老钱的思想好像一盏暗夜里的灯火,让我这个在自己肤浅世界里沉睡许久的孩童得到了“启蒙”。
但在当时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我对西学和思想史并没有像今天这般偏爱,更多兴趣点还是放在了国学上。组织成立稷下风国学社,在当时凭的只是一腔热血,想不到国学社经历了“滚雪球”式的发展,竟从班级社团变成了小有名气的校级社团。如今回想其中的点滴足迹,倒觉也不过如此,但当时跟言才等伙伴亦是倾入大量心血来做社团的。或许待到一切云淡风轻之时,曾经的激荡热血只是茶余饭后的淡淡回忆而已,而自己只是在享受这个过程中无心无愧的努力。
整个大一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当时自己特别热衷参加各种比赛与活动,大大小小的奖项亦偶有获得。可能因为体验的热闹场景多了,慢慢也就厌倦了这种浮躁的状态。闲暇之时,最大的爱好莫过于泡图书馆,或者去球场上舒展下身体。跟后来一心考研而疏于休闲活动相比,这段生活还是相当美好的,至少是真正快乐而满足的。或许,对现状的满足正是获取幸福感的最简方法吧。
大二开始不久,便邂逅了大学的初恋。她是很好很好的,即使在那个草木萧瑟的深秋,温暖的感觉依然在我的心底静静流淌。尽管那段时光的身影早已渐渐远去,但每每回想起一些美丽的瞬间,似乎依稀间还能嗅到万花丛中独有的一脉馨香。
现在看来,这段时光太过波澜不惊,最初的激情缓缓褪去,安逸而满足的心理似乎阻断了时间的流逝。有时捧着一本无聊的小说就可以打发一个赖洋洋的午后,心想着后面的大学生活大概也就是这般模样了。那时候我最迷恋的思想是尼采与海德格尔的虚无主义,最喜欢的作品是鹿桥的《未央歌》--理想主义状态下的大学生活亦不过如此。
但这一切终以半年后的悲剧而收场。在之后的一段的时间里,我都无法走出失恋的圈套。这其中,既有对旧时光的伤感,更有对未来的迷茫。但好在这种颓丧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我开始努力走入一种新的生活状态。但直到今天,我也未曾再在这面上轻涉而留步,爱情太重,或许真正的缘分还没有到来吧。
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2011年的寒假格外漫长,除了在新东方课堂上练练英文口语,闲暇之时,我就在网上听一些学术讲座,偶尔读点杂书,也算聊以自慰。在得知学校开学竟在三月份时,我突发奇想:其他学校都开学早,可以利用这个多余的时间去北大清华看看,或许还能旁听北大的课程呢!对,说干就干。买了火车票,背上行囊,便直奔京津去了。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个奇思妙想会对今天影响这么大--生活的轨迹并不是直线一条,有时候一念之差,就是别样的世界。
冬日的北京依然难掩帝都的繁华与喧嚣,走在街头上更觉自己的渺小。2月23日上午,我第一次来到北京大学。未名湖的冰面尚未开化,校园里的行人三五成堆,一辆辆单车在曲折的小路上飞驰而过。穿梭过几处转角,便是博雅塔。初春时节的燕园依然被洁白的雪衣覆盖,“一塔湖图”的秀美景色在北风的吹拂下更显一分神圣感。
第一次来到燕园,心情自然是相当激动,但当时我并不认为自己会跟这里发生什么关系。在未名湖畔的花神庙下,无数游人旅客在石壁上留下“我要上北大”“北大等我”之类的宣言,可又有几人最终实现了最初的梦想呢?对于北大之路的艰辛,那是我是决然体会不到的,只是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回忆,多了一点向上的渴望。读书人最向往大学的莫过于被大师前辈们热情叙述的西南联大,而在这个袪魅的年代里,去一个梦想中的校园也不过是对一些理想主义情绪的替补,但这也足以让我热血沸腾了。早就听闻课上旁听是北大的传统,误打误撞之际,我竟然蹭了节夏晓红老师的明清文学课。在北京的那几天,也去了清华、北师、人大、法大等学校,但唯独燕园的记忆最为清晰。
从那时开始,我就愈发感到自身的局限,遍下定决心,去一个更好的学校读研。但去哪个学校,我并没有明确目标。我考虑过很多学校,比如有小资情调的复旦,比如有烂漫樱花的武大,比如思潮活跃的人大,比如学风扎实的北师大,比如有无敌海景的厦大,比如就在家门口的山大……利用在假期甚至周末,我走了许多名校聚集都的城市,北上京津,南至沪杭,既是旅行,赏阅风景,又是学习,寻访他乡友人,但却也走马观花,而自得其乐。这种轻松自在的日子大概持续了半年,转眼下便到了大二的尾巴。
但是,最终我选择了北大,专业是现当代文学。作出这个选择,尽管起初没有想到,但也算是顺其自然的决定。那段时间,我读了一些北大老师的学术著作,对我的影响很大;加之有在燕园的美好记忆,我渐渐认同上了那里自由、开放的的校园风气。相信,每个文科生都曾经有一个北大梦,但在现实的打磨下,曾经这点理想主义的烛火也在庸常的生活中渐渐熄灭了。尽管“五四”的年代早已远去,但在多少读书人心目中,北大中文系依然是皇冠上的宝珠,是一个最高梦想的寄托之地。选择北大,因为觉得“合适”,纵然也听说北大之路异常艰险,但一旦做了决定,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2011年6月26日,QQ签名改为“未名湖,等我”,从那时起算是开始踏上了北大考研之路。
在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后,才发现考研工程量之浩大远非先前考虑的那么简单。北大考研自主命题,没有官方教材,不指定参考书,更没有参考答案。专业课除去几个送分的名词解释外,便是四道大论述,其实就是现场写四篇小论文。专业基础有50道选择填空,是为历年真题的保留项目,文学、语言、文献、理论等学科皆有涉及,古今中西无所不考,泛而不深,偏而不怪,便是这传说中的“大综合”。与专业课相仿,专业基础也有四题论述,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古文论、西方文论各占其一。后来得知,北大论述题赋分极为吝啬,照本宣科不足为道,观点平庸只能及格,唯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创见为最佳。而历年北大复试线都低于国家线,这就意味着,一旦北大落榜,连调剂其他学校的资格都没有。而每个专业只录取两三人,报考者却逾百人,其中还不乏全国各地的高手,这就注定了绝大多数人只能成为燕园外的炮灰。尽管考研考北大比高考考北大容易得多,但难度依然在远在其他学校之上。
了解到这些残酷的事实后,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为了给专业课留出更多时间,暑假里我到新东方上了考研英语班。幸好复习开始的早,在大三上学期,我还可以凭兴趣来读一些书。因为考的是当代文学方向,便集中看了一些思想史、近现代史、文化研究、当代西方文论与哲学的书,专业方面主要侧重于现代文学。但在大三上学期,班里还有一些事情,自己也有一些没处理好的琐事,那段时间相当浮躁,也很难沉潜读书。就这样,转眼就到了2011年冬天,不知为何,记忆里的那年暮冬特别寒冷,从之前热闹喧哗的生活猛然退回闷头读书的状态,孤独的火焰开始缠绕我的内心,这种感受一直牵扯着自己那颗渴望躁动的心。自己的心态一直不是很好,那个冬天更是如此。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向钱理群老师在信中诉说了自己的想法,钱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出发,鼓励了我这个困于冬日一隅的青年。在后来的考研时光中,我经常会想起钱老师和他说的话,即使面对极大的压力,也依然能坚持走下去。
三、一路向北的征程
2012年,考研年。大三寒假,我随父母回到菏泽老家。除了给家里的老人带了很多年货外,我还随身携带了一本《野草》。冬日的华北农村萧瑟荒芜,远没有城市那般喧哗热闹,每次回老家,都能这让我文艺小资多点植根于苦难生活的厚重感。住在简陋的小屋里,透过门缝可以听见深夜落雪的声音。有那么几个夜晚,睡不着,我便点了灯,在微弱的光影下温习《野草》。早就听父辈们讲,在“文革”那个万马齐喑的岁月里,有些知识青年就是靠着鲁迅的书汲取思考的力量,在黑暗中摸索,等待着新时代的到来。《野草》中带给人的不仅是绝望,更是深刻之后的反思。后来读了很多研究鲁迅的书,无论是竹内好、伊藤虎丸,还是林贤治、钱理群,都不及汪晖的早期作品《反抗绝望》令人印象深刻。从书中走出来,眼前唯有墨色穹窿下肃穆而立的杨树林。现实的生活激发了对文学的新的想象力,乡土与城市、底层与上层等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进而去研读民族国家、革命、现代性等话题。发现并喜欢上韩毓海老师的著作就是在那时。韩老师虽身在中文系,却不拘泥文学研究,而是能跳出某些偏狭的圈子,从历史、政治等角度再读文学,纵横捭阖,文采飞扬。但最主要的是,他没有某些学院派的呆气,重在实践,经世致用,无论他的研究路子,还是侧重的领域,都是我非常喜欢的。
回到济南,做了一个每月的复习规划,便正式拉开了全心考研的序幕。李浴洋师兄给了我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议,这让我迅速摸清了复习的大致方向。尽管北大不指定书目,但往届学长根据经验列了300本左右的参考书目,书目繁多,后来我只精读了其中的一部分,其他的就只能泛泛而看了。在专业书中,陈晓明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与洪子诚老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成为最基础的选择。正好超星学术视频上有陈老师在北大课堂的讲课录像,从头到尾一共110多集,我便一集不落地看完了。为了挤出时间来白天学车,只好晚上熬夜看,但看后收获很大,很多难以理解的晦涩概念便迎刃而解。
二月底,开始在山大中心校区上自习。买来了历年真题,做了一些技术性的分析,大致了解了试题的重点。根据手头上的资料,便开始整理专业课的笔记。北大考研的过程是快乐的,因为可以读很多文学作品和研究著作,尽管有很多作品耳熟能详,但每次重读都是一次新的旅程,在封闭静谧的环境里,沉静下来的心往往会更加纯粹,也更加敏感。繁华散尽,终归于死寂,而这死寂在那个初春的山大校园里并没让我感到压抑,反倒是满满的充实感。闲暇之时,便与钰儿姐姐一起去山大路上的小吃店美餐一顿,在屋子里看书累了,便到山大小树林里去坐一会,合上书,刚看过的一些东西就能浮现于眼前。每晚十点,最后一个离开公教楼的自习室。后来听说这栋教学楼是山大有名的“鬼楼”,难怪到了夜晚自习室的人并不多。但阴凉的环境倒是有利于专注读书,我也没管那么多,就这样一直到了三月份,现在想想,那段时间真是状态最棒的时候,也是内心最纯粹干净的时候。3月20日,回到山师,占了自习室,租了校外的房子,备考的资料终于有了个置放的地方。
在学校复习了一段时间后,4月11日,我再次来到北京大学。春日的北大百花盛开,芬芳满园。跟上次深冬来的时候感觉不同,上次纯属是游客参观,而这次,是在向前辈取经,是在自己心仪的校园里寻找梦想的支点。这一次,对于北大,我不再感到陌生。在韩老师的课堂上,我向他表达了渴望跟他读研的意愿,尽管心里有点紧张,但好在一切都顺利进行了。在李欧梵、孙玉石、高远东、吴晓东、龚鹏程等老师的课堂上,让我感受到之前课堂上完全不一样的氛围,也更坚定了我进入北大的决心。
从北京回到济南,从五月份一直到年底,这个漫长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一心读书,备战北大。原本以为,叙述这段故事,应该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有很多感悟要讲。真正写到这里,我却不由自主地停下了笔,我不知道该如何叙述这段难忘的记忆--因为每一天都是值得回味的,对文学的思考、生活的感悟都被一个个复习进度细化了。在她毕业离校前,郑树敏学姐送给我三张倒计时表格,一共200天,每天我都用黑笔写下任务,若完成了,便用红笔划掉,到最后,会形成渔网般地“赤墨图”。这项工作也是为了打发考研单调苦闷的日子。当考研进入“深水区”,之前的新鲜感逐渐冷却,轻松的读书被紧张的复习取代,压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当叙述变得坚硬起来,其本身也就令人难忘了。考研的历程,书外的生活比纸上的文字更精彩。一些点滴的记忆,一些片段的影像,浮现于脑海中,难以忘怀。
夏天的闷热熏得我只好躲在图书馆里,爬上爬下,只是为了找到一本参考书;晚上十点半离开自习室的时候,校园里往往只有我一人,回小屋的路上,好像只有墨云与黯月与我为伴;出租屋里云龙混杂,为了找个安静的住所休息,反反复复换了三个地方;寂寞的时候连个说话的伴都没有,只好写在笔记本上,自娱自乐。好在学习的都是我喜欢的文学,倒也乐在其中。
暑假之后,开始上高连政治辅导班,英语和政治复习也逐渐江加大力度。好在这些东西都不难,只是按照常规思路,每日加紧训练,不敢懈怠。到了冬天,大学覆盖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每次回小屋的路上都冻得手脚冰凉,掏出电话,也只是跟同病相怜的研友互相慰问一下;在除夕前夜,一个人躲在四楼暖气片狂背最后的政治押题卷;在无数个同样的夜晚,我告诉自己,“我能行”。但紧接着看着难以完成的任务,又不禁觉得自己实在太阿Q。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终于到了考研前夕。
2013年1月5日,考研。在上考场前,我在人人上发了个状态:“莫道征途路漫漫,愿效江水去不还。大势所向天地宽,终究奔涌归浩瀚。”最后的考试在竟来得如此平静,仿佛这只是一次轻松的演练。
政治考试的时候有点头疼,但匆匆写就,感觉还凑合。英语并不难,但也相当耗费脑细胞,但还算顺利。第二天的专业课写的手腕都疼了,但还是没做完,赵树理,知青小说,女性诗歌,王小波,四篇小论文,想说的话很多,但没能遂愿,只把前两题答得仔细,虎头蛇尾,后来终于在这里出了大问题。下午的专业基础,神奇的“大综合”连蒙带猜地写完;四篇论述,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问题,好在平时比较关注政治与西马,倒也不难;论宋诗特质,结合钱钟书《谈艺录》写了一通,引经据典;论十九世纪科学思维对欧洲小说的影响,有点意外的题目,结合当时思潮和作品谈了谈;论王国维境界说,唯一的送分题,经典的基础问题,并无难度。出了考场,只是觉得专业课遗憾太多,但总体马马虎虎,只好祈祷最后的分数能高一些。
四、生活向南方的转向
2013年2月28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公布成绩与复试分数线。Finally, the Truth.最担忧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分数并不令人满意,只比复试线高5分,专业方向排名大概五六名的位置。有生以来第一次彻底一夜未眠,因为目前这个情况意味着风险非常大,而且分数太不令人满意。一个专业方向只录取二人,根据复试比例1比1.2来看,我所在的这个位置,最终录取机会非常渺茫。
但毕竟还有一线希望,带着一股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想法,3月6日,我第三次来到北大。躺在静园的大草坪上,望着天空上排开的一字孤云,想到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法拥有这一切的时候,眼泪当时就下来了。但又一想还有很多研友吃了更多苦,尤其是那些二战三战的朋友,依然在为北大而奋战,我也没必要如此伤悲。
在燕园,复查了下成绩,除了跟一些师兄师姐聚了聚,便是万分焦急等待最后的结果。在跟孙雅馨在野草书店看书的时候,知道了自己落榜的消息。因为之前有心理准备,倒也没觉得太意外。我想到自己毕竟过线了,原则上还是可以校内调剂的,便跑到历史系、哲学系、国际汉教去问调剂信息,果不其然,不止五院,其他专业也个个爆满,生源充裕,根本轮不到调剂生。
未名湖畔的桃花又开了,我却与北大擦肩而过。此次赴京,满眼尽是伤感。最后几日,倒春寒袭来,帝都上空雾霾阴沉,毫无心情多呆一刻。从北京回到家,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下面的路该怎么走?在我心中,无非是二战、调剂、考公务员与工作四条路。工作我没考虑过,我还想继续学业。虽然选调生与省考也报名了,但最后也没去考,只是不想年纪轻轻就被体制绑定,还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时候,父母提醒我还可以考虑出国留学。其实留学我之前并非没考虑过,我的高中朋友里有很多早已选择了出国,只是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北大中文系的崇高地位恐怕不是他者可以比拟,我才决心在国内考研的独木舟上苦苦厮杀。出国不合适,便想到了港校,心想或许值得一试。找了很多资料,最后发现港校招考几乎都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结束。而与此同时,我想到了澳门大学,记得澳大是接收考研过线但最后落榜的考生的,其招考时间也在考研之后。听了一些老师、学长的意见后,我决定试一试澳门大学,尽管没抱多大希望。
在那个冬春交接的季节里,我天天忙着查询各校调剂信息。尽管都走到调剂这一步了,我笑自己居然还在挑三拣四。非211高校我是坚决不去的,另外,我希望能去一个沿海的城市。最终的选择是海南大学。对于海南岛,对于海大,我之前并不是很了解,但在我的印象里,那是一个相当美好的地方。
让我万分感激的是,海大给了我这次机会,这对当时无路可走的自己而言,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尽管父母不是很同意我去那么一个天高云淡的地方,但海大发出的复试通知还是让我原本沉重的心情为之一振。对,说做就做。买了济南直飞海口的机票,稍作准备,便踏上了遥远的南方之行。
4月7日,海口市海甸岛,海南大学。自从晚上下了飞机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自己生活开始转向了。海之南,天涯之北,椰风小岛,春风吹,晚霞照。面对从未有过的新鲜空气,马路两旁高大而密集的棕榈树、椰子树,这个陌生城市太多新奇的东西冲击着我的视线。南国的暖风迎面吹拂,温暖的雨滴轻轻打在从北方带来的长袖上。
换上短袖短裤,来到海南大学。海大校园非常大,大概是山师长清校区三四倍的样子,但并不荒芜。整个校园仿佛是个热带植物园,榕树、棕榈在小径旁盘虬卧龙,乳白色的教学楼点缀其间,东坡湖、南渡江等水域分支交错期间,空气里总是浸润着一种草木的香气。坐着敞篷的电瓶车穿梭在校内曲折的小路上,小车轧过青石板的时候总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仰望天际,海风拂面,美不胜收。世人只知厦大、武大风景卓群,真想不到,在祖国最南端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
我也没光顾的看风景,毕竟自己是来考研复试的。但这个过程就相当简单了,经过了极其惨烈的北大之路,再来这个悠闲自由的校园,顿觉冰火两重天。在复试中,刘复生老师也没有刁难我,之后,又跟我聊了很多,关于北大,关于海大,关于梦想,关于今后的打算。对于海大与刘老师,我是相当感激的,因为我知道一个好的伯乐对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面试结束后那天傍晚,我一个人跑到海大门外的白沙门看落日。琼州海峡与对面的祖国大陆就在我的眼前,坐在温暖的沙滩上,我想了好多事情,包括考研以来走过的路,包括这四年的生活,包括感情的纠葛,等等。面对辽阔浩大的南中国海,晚霞渐渐消失在海天尽头,一种莫名的神圣感与伤感交织在一起,那个场景,让我难以忘怀。
北方落雪,南方落雨。第一次去北大,覆盖帝都的皑皑白雪迎接了我,那时候我什么都不懂。两年后,第一次来岭南,海口用温暖的春雨迎接了我,我曾以为我懂了,其实我还是不懂。
在海口,大学同学李虹虹热情款待了我。异地他乡,无亲无故,一些小事,有时也能击中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在海岛那段时间,不少事情都给我以感动,一年多的压抑也在这个休闲自在的小岛上被暖风稀释了许多。
人们总是喜欢讴歌梦想的高贵,却不知生活本身更值得赞美。在无人相诉说的漫漫长夜里,陪伴自己的或许是窗外的一株枯树,或许是耳机里传出的一段音乐,或许只是掌中的一本书,甚至,只是手里握着的一支笔。考研的时候,我用那支笔做了700多页的读书笔记,用了四卷厚皮本,曾以为奋斗本身才能牢牢握住梦想,却不识无论身在何方,日常生活的点滴美好才是更值得爱惜的珍宝。考研的时候,《北爱》的主题曲《滴答》时常回旋于耳边,或是低声哼唱《未名湖是个海洋》,便会想起那些令人唏嘘的往事。可是当一切尘埃落定了,再说这些岂不就矫情?既然说多了都是泪,不如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而这一切,从来到海南岛的那一刻起,已经在改变中了。
刚出成绩那阵,我在人人上发了个状态:“我是一个追星星的孩子,惟愿此生都能仰望星空,永不陨落。”生而不易,愿同摘星。但人终究不能活在梦想中,纵然有一万个仰望星空的孩子,还总得有个脚踏实地的成人来做事情。考虑到很多现实因素,我真的适合留在这个美丽的海岛读书吗?每每想到最初的梦想,我就太不甘心。
四月的海岛不仅风景诱人,书博会的召开也让其文化气息增色不少。在海口,我听了几场讲座,并且第一次见到了莫言。在海南晃悠了大半个月后,在三亚天涯海角旅行的时候,我收到了澳门大学的复试通知。我知道,事情又在变化中了。
回到济南,准备澳大的复试。这一切,都是依样画葫芦。网上笔试,电话面试,拟录取,确定录取。经历了之前那么多,今天的状态反倒是波澜不惊,不值一提。一路以来,跌跌撞撞,终于获得了这么一个不算好也不算坏的结果。
接下来就是做出选择了。二战北大,还是海大,以及澳大。最后,我选择了后者。2013年6月7日,正式收到澳门大学研究生院录取通知,考研最终结束。这个结果是意料之外的,但也在情理之中。
2013年6月中旬,我开始在中国文化传媒网山东频道做实习记者,换了一个环境,结识了一些新朋友。跳出校园,方知世界更加广阔。植根于充满苦难的现实土地上,回望考研的岁月,那些心酸其实也算不得什么。邵永海老师说,“面对社会的苦难,选择逃避或漠视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是须明白将来某一天会因此品味和忍受深刻的耻辱。”进入野蛮的社会丛林,入世体验;回归象牙塔的美好生活,出世体悟。
从2011年暑假能够坚持走到今天,两年以来,我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谢谢爸爸妈妈,你们给了我太多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能够让我心无旁骛地读书复习,最大程度地帮助我实现梦想;谢谢刘子凌老师、魏建老师、吕周聚老师、杨守森老师,你们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是视野;谢谢海大与刘复生老师,尽管最后我放弃了海大,但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你们给了我信心与希望;谢谢澳大与北大中文系,你们给了我现在的平台,以及一个指引我不断前行的梦想。
谢谢李钰姐姐,在我考研之初,能认识你,是我最大的幸运,这一路以来,你给了我太多太多帮助,好几次在我最困难的关头都帮助了我;谢谢李浴洋师兄,如果没有你的提携与鼓励,恐怕我都没有勇气走完全程,在知识与思想上对我的点拨,我都受益匪浅;谢谢郑树敏,感动过,成长过,笑过哭过,这便是最好的青春。
谢谢北大中文系的石岸书、李建华、孟德才、王鑫凤等学长学姐,你们的成功经验各不相同,但都深深启发了我;谢谢张春孝学长,你总是教给我要向男人一样去战斗;谢谢张欣、徐博闻等中学老友,相助不易,来日方长;谢谢谢辉军、尹穗阳等山师B214自习室的研友们,我们一起度过了考研时最艰难的岁月;谢谢孙雅馨、杨阳、袁霞等北大研友,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北大梦,还记得吗?
谢谢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你们都是我一生值得珍惜的珍宝。
写到这里,我想,这篇冗长的回忆文章也该画上句号了,尽管出于很多原因,我还是删去了很多本该写上的文字。这篇文章不是经验帖,只是给自己两年的努力一个交代,一个总结。人的成长就是在理想与现实间博弈,谁也不知道下面的生活会是哪种色彩。那些往事,踏进深泽,或者赤脚于布满荆棘的原野,终究不见柔和的阳光。而奋斗就像一列速度激猛的过山车,经历了一些大起大落的感觉,急流勇退,方知生活本身的可贵。奋斗与生活,本来就不是矛盾的。
在澳门,我想看到更好的自己,以及更美好的世界。
黄 帅
2013年7月17日于济南华不注山
【上海大学通信考研历程】推荐阅读: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考研历程10-18
上海交通大学考研经验08-30
上海海事大学考研调剂信息问答09-13
上海海事大学:考研招生简章10-27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贸考研经历05-19
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教育学考研参考书08-16
2020上海交通大学法学考研参考书目、历年分数线,考研经验汇总10-19
上海发展历程10-02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语言文学2018年暑期备考建议08-03
上海地区考研英语阅卷体会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