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工程力学

2024-07-20

上海海事大学工程力学(共7篇)

上海海事大学工程力学 篇1

2018年上海海事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点)招生简章

工程管理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简称MEM)是2010年国家新设置的一种专业学位,是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置的。

一、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硕士(MEM)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面向社会需求、面向科技前沿、适应工程技术发展和创新需要,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承担工程管理、技术管理及其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向

1.物流工程管理 2.港航工程管理 3.海洋工程管理 4.交通工程管理 5.信息工程管理 6.建设工程管理 7.产品研发与设计管理

三、报考条件

根据国家规定,报考人员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3年或3年以上(从本科毕业到2018年9月1日满3年或以上);(2)专科毕业5年或5年以上(从专科毕业到2018年9月1日满5年或以上);

(3)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2年或2年以上(从研究生毕业到2018年9月1日满2年或以上)。

四、报考方式、时间

第一步:下载并填写《上海海事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点)学员信息表》(下载网址:http://;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http://gs.tshmtu.edu.cn/;

上海海事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中心:http://mem.shmtu.edu.cn/。上海海事大学单位代码:10254

专业学位号:125600 ※ 联系方式:

南通航院联系电话:0513-85960855,***;

联系人:谢老师、李老师。

上海海事大学MEM教育中心联系电话:021-38284636,38284632,38284631;

联系人:房老师、邓老师、张老师、邵老师。※ 联系地址: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通盛大道185号,邮编226010;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市浦东大道2600号,上海海事大学MEM教育中心办公室(港湾校区),邮编200136,或 上海市海港大道1550号,上海海事大学MEM教育中心(泰山科研楼),邮编201306。

上海海事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教育中心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工程力学 篇2

复本一般定义为同一种书收藏不止一部时, 第一部之外的称为复本。“单复本”主要是针对多复本而言的, “单复本”馆藏模式是指图书馆收藏图书每种只收藏一本, 供读者馆内阅览或流通外借[1]。该模式是我国香港、台湾和国外高等学校图书馆主要采用的馆藏模式。

目前, 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已经与国际接轨,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也日趋完善, 无论是馆员的业务水平还是馆内的软硬件设施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既有开展了同一地区的高校图书馆间的馆际互借服务, 又有购买了电子书数据库作为印本馆藏的补充[2]。同时, 读者信息素养也较高, 能熟练利用网络访问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 检索馆藏信息, 还能借助移动图书馆、手机短信等移动通信方式实现与图书馆间的有效互动[3]。因此, 高校图书馆实行“单复本”馆藏模式具备良好的基础。

“单复本”馆藏模式具有许多优势, 例如丰富了印本图书种类, 满足了不同读者需求;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 优化了馆藏图书构成;减少了管理的工作量, 降低了图书闲置浪费几率;减少了建筑空间的占用, 开拓了其他服务的场所等等。

1“单复本”馆藏模式实践及建议

1.1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单复本”馆藏模式实践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新馆建于2007年, 总建筑面积46, 425平方米, 现有馆藏图书373万册。近几年, 入藏印本图书数量逐年递增, 突显了有限的建筑空间和增长的藏书需求之间的矛盾, 迫使图书馆采用“单复本”馆藏模式以缓解矛盾。在采用“单复本”馆藏模式后, 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品种数和资金利用率都有明显的提高, 还节约了馆藏空间, 表1是2013年前三季度我馆与其他各类图书馆入藏量比较。

数据来源: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的统计[4]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在践行“单复本”馆藏模式时也碰到了一些问题:图书流通性不足, “单复本”图书特别是热门图书, 容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图书丢失, 无复本保障。全开架的借阅模式不可避免存在图书丢失问题, 据统计, 西方国家及日本图书馆丢书率的平均水平也为0.5%左右, 因而在此模式下一旦丢失绝版图书, 几乎难从市场上购回;乱架图书, 难以借阅。图书馆读者挟藏图书、读者自行胡乱归架、图书分类错误、贴错书标和书标贴得不紧造成脱落等等行为都能造成图书乱架[3], “单复本”图书馆存在唯一性, 一旦乱架, 将使读者难以查找和借阅。

1.2 践行“单复本”馆藏模式的经验与建议

1.2.1 电子与纸质图书并重, 构建一站式检索系统

电子图书已经成为馆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内高校图书馆大多购有或自建电子书数据库,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也不例外。在购买超星百万电子图书、龙源电子期刊等数据库的基础上, 图书馆还提供教参书和热门图书数字化服务, 以缓解图书借阅紧张的局面, 实现了印本图书和电子图书相互补充。同时, 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在图书数字化的过程中要采用相应措施, 避免复制侵权、网络传播侵权、下载链接侵权等的问题。另外, 可构建印本图书与电子图书的集成检索系统, 帮助读者一站式获知馆藏信息。

1.2.2 开拓读者荐购, 回溯专题学科图书

图书馆图书采购的工作质量决定馆藏图书质量和利用率的高低。国外图书馆极其重视文献采购工作, 一般是学科馆员参与并且与学院积极沟通, 以保证文献采购能够符合学校教学科研的需求, 从而提高图书借阅率。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在学科馆员荐购的基础上, 还在网站上开通了读者图书荐购栏目, 拓宽图书荐购渠道, 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 还展开专题学科图书回溯工作, 补全和强化专题学科图书馆藏质量。

1.2.3 积极应用新技术, 优化图书馆服务模式

图书馆向来是新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 而且新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许多积弊已久的问题。例如移动图书馆技术能够使读者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资源;RFID技术能够实现图书的识别定位, 避免了图书乱架和丢失对读者开架找书的困扰。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不仅升级了图书管理系统, 设计了图书预约排队、我的书架等功能, 还提供如还书提醒、催还通知、预约通知等信息服务, 都有助于“单复本”馆藏模式的良好有序运作。

1.2.4 文献传递与资源建设有机结合, 多途径满足需求。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实施“单复本”馆藏模式时除了提供读者手册、新生培训和日常参考咨询帮助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外, 还要实现服务创新, 提高读者满足度。一、文献传递服务和资源建设工作结合在一起, 不仅弥补本馆的馆藏的不足, 实现互通有无和资源共享, 还直面读者需求, 更有目的性进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二、提供各种反馈途径, 读者可通过网站或服务台实现信息反馈, 图书馆可及时获取乱架或丢失图书信息, 尽早恢复和补全馆藏图书。

2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单复本”馆藏模式思考

大数据, 顾名思义为海量数据, IDC为代表的业界认为满足“4V” (Variety、Velocity、Volume、value, 即多样性、速度、容量、价值) 指标的数据才可称为大数据。图书馆历来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镇, 因此, 利用大数据对多类型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 隐含的关系、规律和现象, 是新时期图书馆开展知识创新服务的关键支撑, 也是图书馆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数据时代, 图书馆将可在传统图书采购流程上, 结合大数据技术, 分析和预测学科建设和发展趋势以及馆藏建设的重点, 深入挖掘读者的潜在需求, 预测当前图书借阅的热点和趋势, 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购买印本图书, 实现采购经费的有效配置, 提升了“单复本”馆藏质量。图书馆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 根据读者的教育层次、专业背景、检索历史、借阅历史和检索内容, 主动提供图书借阅推荐, 特别是其检索书籍相关馆藏图书, 实现图书的有效利用。另外,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对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更大的数据存储设备和更专业的馆员服务水平。同时, 还要制定相应的图书馆规章制度, 保护读者隐私。

因此, 新时期,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单复本”馆藏模式体系分为四大模块:服务、资源、系统和规章制度 (见图1) , 其各个组成部分均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相互影响, 实现图书馆“单复本”馆藏模式的高效利用和服务。

摘要:本文以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为例, 揭示了高校图书馆践行“单复本”馆藏模式时的问题、经验和建议, 并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在此方面应用的思考。

关键词:图书馆,单复本,馆藏模式,大数据

参考文献

[1]吴志荣.感悟“一个复本”:探究西方大学图书馆的办馆理念[J].图书馆杂志, 2004 (12) :41-43.

[2]钟笑雅.“多复本”馆藏模式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0 (12) :83-85.

[3]孙婷.高校图书馆复本积存问题及解决方法探析[J].图书馆建设, 2012 (11) :15-16.

上海海事大学工程力学 篇3

上海市新闻出版行业文明单位命名表彰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该活动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坚持客观原则,经过全行业宣传动员、创建申报、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考核评估、在申报单位和市新闻出版局网站两次公示、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党组审核批准等程序产生。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单位创建办公室主任潘敏,市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炯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蔡纪万、彭卫国和苏敏出席会议。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关于表彰2013―2014年度上海市新闻出版行业文明单位的决定”(沪新出党〔2015〕22号)文件称:为树立典型、激励先进,发扬新闻出版行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决定授予有关单位“2013―2014年度上海市新闻出版行业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希望受表彰的单位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始终保持创建活动的生机和活力,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推进新闻出版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上海海事大学开展廉政风险 篇4

上海海事大学开展廉政风险

预警防范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市纪委、市教卫党委、市监察局、市教委《关于在本市高校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我校反腐倡廉建设,推进我校廉政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紧密结合学校实际,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创新体制机制,使廉政风险得到主动发现、科学分析、及时预警、有效防范,真正实现关口前移,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全面性和科学性,逐步形成覆盖全面、科学高效的廉政风险预警防范机制,为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促进学校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目标任务

通过试点逐步建立适合学校实际的全面收集信息、科学分析评估、分类预测预警、有效控制防范、组织制度保障的廉政风险预警防范机制。

上海市2009~2010高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材料

1、探索建立廉政风险信息收集整合制度。通过自查、调查、排查、汇总等方式构建廉政风险信息收集网络,建立廉政风险信息库,形成全面收集、有效整合各类廉政风险信息的机制。

2、探索建立廉政风险分析评估制度。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和分析评估方法,对部门(单位)、岗位、个人和工作的廉政风险进行评估,形成全面分析、科学评估廉政风险的机制。

3、探索建立廉政风险预测预警制度。在对廉政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廉政风险预测、预警的等级和方法,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即时或阶段性的预测、预警,形成准确预测、及时预警廉政风险的机制。

4、探索建立廉政风险控制防范制度。在预测、预警的基础上,建立协调配套的控制防范方法等措施,形成有效控制、及时防范廉政风险的机制。

5、探索建立廉政风险预警防范工作督查与考核奖励制度。建立上下结合、各方协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自查、检查、公示和群众评议等方式,对廉政风险预警防范工作实施情况开展监督考核和奖惩,形成有效促进廉政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建设的机制。

三、工作原则

廉政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1、方便有效。能够比较方便地实施操作和有效地预警防范。

2、持续广泛。能够持续开展并运用于各个方面,使领导、干部、群众广泛参与。

上海市2009~2010高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材料

3、统筹兼顾。能够使廉政风险预警防范工作与业务管理、民主管理、制度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并见自查自警自防与他查他警他防相结合。

4、依法规范。能够符合国家法律规范,并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5、探索创新。能够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充分运用反腐倡廉理论、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在预防工作上实现制度、方法、理论创新。

6、逐步完善。能够因地制宜,采取切合本单位实际的措施,并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逐步发展、完善。

四、试点内容

1、对学校部门(单位)岗位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预警防范试点工作。

2、对学校监督工作开展廉政风险信息整合预警防范试点工作。

五、时间安排

2010年:在认真学习市纪委、市教卫党委、市监察局、市教委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实施方案,确定试点内容,并在学校重点部门中开展试点工作。

2011年:扩大试点范围,在学校重点单位中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范工作,完善我校廉政风险预警防范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上海市2009~2010高校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材料

1、加强领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做好。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对此项工作负总责,纪委监察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各试点部门(单位)主要领导负有直接责任,试点部门(单位)的校分管领导负有指导督促的责任。

2、细化措施。各试点部门(单位)要根据本实施办法和所开展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方案措施,明确各方责任要求,认真组织推进实施。

3、抓好落实。各试点部门(单位)要严格按照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抓好落实,学校党委将对试点部门(单位)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重点内容。

七、组织领导

上海海事大学港航建筑材料 篇5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表观密度(容重):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包含孔隙)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松散容重):分松散堆积密度和振实堆积密度两种。包括颗粒内外孔及颗粒间空隙在内的单位体积质量

2、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

空隙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状态下颗粒固体物质间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3、材料强度:材料抵抗外力(荷载)作用引起的破坏的能力。

影响材料强度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1试件的形状、尺寸、表面状况2测试时试件的温度和湿度3实验室加荷速度及试验装置情况等

4、弹性变形:外荷作用下产生、卸荷后自行消失的变形

塑性变形:外荷去除后,材料不能恢复到原有的形状

脆性、塑性材料的判别:根据变形过程中是否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主要为弹性变形)

5、亲水性、憎水性: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材料是否易被水湿润

6、吸水性: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耐水性:材料受水的作用后不损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能

抗冻性: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少次冻融而不产生宏观破坏,同时微观结构不明显劣化、强度也不严重降低的性能

耐久性:材料所处环境条件下,保持其原有性能,抵抗所受破坏作用的能力。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1.胶凝材料:是指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作业后,在由可塑性浆体变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硬化体的过程中,能把散粒或块状的物料胶结成一个整体的材料

2.无机胶凝材料分为气硬性和水硬性两种。区别: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并保持或继续提高其强度;(石灰石膏、镁制胶凝材料及水玻璃)水硬性不仅能在空气中而且能在更好的潮湿环境中和水中硬化,并继续增进其强度。(各种水泥)

3.石灰熟化特点:放出大量的热、体积膨胀约为1到2.5倍,根据加水量不同,可呈粉状或浆状。

4.石灰硬化特点:1石灰浆水分逐渐蒸发或被周围砌体吸收,氢氧化钙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结晶,即结晶过程2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并放出水分,即碳化过程 5.过火石灰结构紧密,且表面有层深褐色玻璃状硬壳,熟化很慢。

6.过火石灰危害:过火石灰结构紧密,且表面有层深褐色玻璃状硬壳,熟化很慢,被使用后,能继续熟化产生体积膨胀,从而引起裂缝或局部脱落现象

7.消除过火石灰危害:石灰浆在消解坑中存放2个星期以上(称为陈伏)使未熟化的颗粒充分熟化

8.石灰品种:钙质石灰、镁质石灰、白云石消石灰 9.石灰品质: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生石灰(氧化钙氧化镁含量、未消化残渣量、二氧化碳含量、产浆量)生石灰粉(氧化钙氧化镁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细度)

消石灰粉(氧化钙氧化镁含量、游离水、体积安定性、细度)10.石膏的主要成分:(熟石膏)硫酸钙{建筑石膏:β型半水石膏磨成细粉CaSO4•1/2H2O} 11.石膏硬化特点:凝结硬化很快,硬化后体积稍有膨胀,形成平滑表面,干燥时也不开裂 12.石膏技术特性: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防火性,耐水性抗冻性较差。多孔性,导热性,强度差,表观密度差

13.水玻璃:俗称泡花碱,是一种水溶性硅酸盐,由碱金属氧化物和Si02结合而成。

14.水玻璃硅酸盐模数:水玻璃中SiO2和Na2O的分子数比值n。n越大,水玻璃中胶体组分越多,黏性越大,越难溶于水,但却容易分解硬化,粘结能力较强。

15.水玻璃促硬剂:Na2SiF6氟硅酸钠,加速硬化过程,促使二氧化硅凝胶加速析出。

16.水玻璃硬化:水玻璃在空气中吸收CO2生成碱碳酸盐,析出无定形硅酸,逐渐干燥硬化 17.水玻璃地基加固机理:使用时水玻璃溶液与氯化钙溶液交替灌于基础中,反应产生的硅胶起胶凝作用,能包裹土粒并填充其孔隙。氢氧化钙也起胶结和填充孔隙的作用。因此不仅可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并且可以增强不透水性。第四章:水泥

18.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孰料加适量石膏、或者加0-5%的石灰石会粒化高炉矿渣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前者掺加混合材料的称为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Ⅰ;后者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混合材料的称为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19.硅酸盐水泥的成分:

硅酸三钙:水化速率较快水化热较大且主要在早期释放,强度最高,并随时间增长,决定水泥强度等级高低最主要的矿物

硅酸二钙:水化速率最慢水化热最小且主要在后期释放,早期强度不高但后期增长较快,保证水泥后期增长的主要矿物。

铝酸三钙:水化速率极快水化热最大且主要在后期释放,硬化时体积缩减最大,早期强度增长快但强度不高,而且以后几乎不再增长甚至降低,影响水泥凝结时间的主要矿物

铁铝酸四钙:水化速率较快水化热中等,强度较低,脆性较其他矿物小,含量增多时,有助于水泥抗拉强度增高

它们在孰料中的相对含量改变时,水泥的技术性能也随之改变 20.水泥水化的主要产物:水化硅酸钙C3S2H4 21.硬化后水泥石主要组成:由水泥水化产物(主要是水化硅酸钙凝胶)、未水化的水泥颗粒、毛细孔(毛细孔水)等组成的不均质结构体

22.水泥石强度增长规律和影响因素:强度的增长随着龄期而发展,一般在28d以前发展较快,以后较慢,三个月后更为缓慢。影响因素:温暖、潮湿的环境 23.水泥主要技术指标

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水泥的性质时必须在一个规定的浆体稠度下进行,这个规定的稠度为标准稠度。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的拌和水量称为标准稠度用水量。一定程度上影响水泥性能,采用比较大水泥拌制同样稠度发混凝土,加水量也大,硬化时收缩较大,强度与密实性较差

凝结时间: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自加水时起至水泥浆体塑性开始降低所需的时间称为初凝时间;自加水时起至水泥浆体完全失去塑性所经历的时间称为终凝时间 体积安定性: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强度:强度等级按规定龄期水泥胶砂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来划分,反应了水泥胶结能力大小。强度等级分为:42.5、42.5D、52.5、52.5D、62.5、62.5D共6个等级。测定方法:《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测定其3d、28d抗折和抗压强度

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水化热的大小及放热速率主要决定于水泥孰料的矿物组成及细度等因素,强度等级提高,水热化增大,促凝作用的因素提高早期水热化 24.环境水碓水泥石的侵蚀:1自身组分能溶于水2水泥石水化产物与介质反应产物溶于水 25.腐蚀类型:1溶出性侵蚀(当水泥石长期与软水相接触时,水化产物将按其稳定存在所必需的平衡氢氧化钙(钙离子)浓度的大小,依次逐渐溶解或分解,从而造成水泥石的破坏)、2碳酸性侵蚀(在某些工业污水和地下水中常溶解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种水分对水泥石的侵蚀作用称为碳酸侵蚀)、3一般酸性侵蚀(水泥的水化产物呈碱性,因此酸类对水泥石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侵蚀作用,它们与水泥石中的Ca(OH)2反应后的生成物,或者易溶于水,或者体积膨胀,都对水泥石结构产生破坏作用)、4硫酸盐侵蚀(硫酸盐侵蚀是由于水中溶有一些易溶的硫酸盐,它们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再与水泥石中的固态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钙矾石,体积急剧膨胀(约1.5倍),使水泥石结构破坏)、5镁盐侵蚀(盐锓蚀主要是氯化镁和硫酸镁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起复分解反应,生成无胶结能力的氢氧化镁及易溶于水的氯化镁或生成石膏导致水泥石结构破坏)

26.防治腐蚀的措施:1根据环境水侵蚀的特性选择适当品种的水泥2尽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水的渗透3在混凝土表面设置防护层

27.水泥混合料:水泥生产过程中为节约水泥孰料、提高水泥产量和增加水泥品种,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强度等级而在水泥中参入的矿物质材料。分为:1活性混合料主要包括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粉煤灰三类2非活性混合料在水泥中起调节水泥强度等级、节约水泥孰料的作用 28.5大硅酸盐水泥及定义:

普通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孰料、6%-20%混合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矿渣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孰料、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孰料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孰料和粉煤灰、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复合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孰料、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 29.掺有混合料水泥相比普通水泥技术特点:

矿渣硅酸盐水泥:具有较强的抗溶出性及硫酸盐侵蚀能力、水化热低、早起强度低但后期增长率达、环境温度对凝结硬化的影响较大、保水性较差、泌水性较大、干缩性较大、抗冻性较差、耐磨性较差、碳化速度较快深度较大、耐热性较差

火山灰质水泥:抗侵蚀性、水化热低、早起强度低但后期增长率达、环境温度对凝结硬化的影响较大、泌水性较小、干缩性较大、抗冻性较差、耐磨性较差、碳化速度较快深度较大、标准稠度用水量大、抗渗性高

粉煤灰质水泥:主要特点是干缩性较小,有较好的和易性、干缩性小、抗裂性好 30.水泥的应用

a对一般条件下的普通混凝土,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火山灰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b水位变化区的外部混凝土、建筑物的溢流面和有耐磨性要求的混凝土,有抗冻性要求的混凝土,优先选择中热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

c大体积建筑物的内部混凝土、位于水位以下的混凝土和基础混凝土,选用低热水泥、低热矿渣水泥、矿渣、火山灰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d当环境水对混凝土有硫酸盐侵蚀时应选用抗硫酸盐水泥

e受蒸汽养护的混凝土,宜选用矿渣、火山灰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第五章:水泥混凝土 31.混凝土基本要求:1良好的和易性2达到设计所需强度要求3耐久性4经济合理降低成本 32.和易性的概念: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施工条件下,便于施工操作并获得质量均匀、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和易性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 A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在自身质量或施工振捣的作用下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具的性能

B黏聚性:指混凝土拌合物有一定的黏聚力,在运输及浇注过程中不致出现分层离析,使混凝土拌合物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

C指混凝土拌合物具有一定的保持水分不让泌出的能力

混凝土拌合物的三个性能相互联系,一般来说,流动性大的拌合物其黏聚性及保水性较差 33.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因素:主要有水泥浆含量、水泥浆的稀稠、含砂率的大小、原材料的种类及外加剂等 34.混凝土强度测定: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标准立方体试件在(20±3)°的温度和相对湿度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具有95%保证率得的抗压强度 35.强度等级划分:根据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大小,将混凝土的轻度等级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 36.影响抗压强度因素:主要有水泥强度及水灰比、骨料种类及级配、养护条件及龄期和施工方法、施工质量等

37.混凝土耐久性:抗渗性、抗冻性、抗冲磨性、抗侵蚀性及抗风化性。38.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1严格控制水灰比2材料的品质符合规范规定3合理选择骨料级配4掺用减水剂及引气剂5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39.细骨料:一般采用天然砂,如河砂、海砂及山谷砂

40.细度模数:砂子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表示,它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平均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的大小将砂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及特细砂 41.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沙粒的组合情况

42.砂的四个不同保水状态:干燥状态、气干状态、饱和面干状态、湿润状态

43.饱和面干吸水率:当沙粒表面干燥而颗粒内部孔隙含水饱和时,称为饱和面干状态,此时砂的含水率称为饱和面干吸水率简称吸水率

44.粗骨料及级配:粒径大于5mm的骨料,普通混凝土常用的粗骨料有卵石和碎石两种。粗骨料级配有连续和间断级配2种。(间断级配减小骨料空隙率、节约水泥)45.最大粒径Dm:粗骨料公称粒径的上限值

46.混凝土外加剂: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的不超过水泥质量5%,且能使混凝土按需要改变性质的物质。包括:减水剂、引气剂、早强剂、缓凝剂、速凝剂及防水剂、膨胀剂、防冻剂等。种类: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能2调节混凝土凝结硬化性能3调节混凝土含气量4改善混凝土耐久性5改善混凝土其它特殊性能

47.不同外加剂主要用途: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引气剂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早强剂加速混凝土早起强度发展、速凝剂使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防冻剂能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足够的抗冻强度、膨胀剂是能使混凝土产生一定的体积膨胀、防水剂能减少混凝土空隙和填塞毛细管通道 48.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三个参数:水灰比、含砂率、单位用水量。1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2单位用水量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3含砂率影响拌合物和易性 49.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与步骤:计算题1初步配合比设计2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3检验强度及耐久性,确定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 50.混凝土质量控制:

51.混凝土强度保证率:混凝土强度总体中,不小于设计强度的设计值出现的概率P(%)52.混凝土配置强度:公式 第六章:建筑砂浆 53.建筑砂浆主要组成材料:水泥、掺合料、细集料、外加剂、水等

54.新拌砂浆和易性评定:流动性和保水性。1砂浆的流动性又称稠度,是指砂浆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流动性的性能2砂浆的保水性是指砂浆保持水分的能力

55.砂浆抗压强度与强度等级:砂浆抗压强度采用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在规定条件下养护28d后测定。按28d抗压强度平均值划分M2.5,M5,M7.5,M10,M15,M20六个,常用的为M5、M7.5、M10等 第七章、沥青及沥青混合料

56.石油沥青组分:1油分:赋予沥青流动性,但含量多时温度稳定性较差2树脂:赋予沥青以塑性,树脂组分含量高不但沥青塑性好,粘结性也好3沥青质:赋予沥青温度稳定性和黏性,沥青质含量高,温度稳定性好,但其塑性降低,沥青的脆硬性增加

57.石油沥青技术指标:1粘稠性:是沥青材料抵抗外力作用下发上黏性变形能力2耐热性:指粘稠沥青在高温下不软化、不流淌的性能3温度稳定性:指沥青的黏度手温度变化影响程度4塑性:指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不破坏,出去外力后,仍能保持变形后形状的性质5耐久性6其它如脆点、溶解度、闪电和燃点

58.道路石油沥青和建筑石油沥青技术指标:石油沥青标号划分:针入度,在规定时间内,标准针垂直贯入沥青材料的深度。针入度值表示沥青材料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

59.煤油沥青组分:1油分:赋予煤油沥青流动性但降低黏性2树脂:使煤油沥青具有塑性3游离碳:有利于提高煤油沥青的黏结性和温度稳定性

60.煤油沥青特点:1温度稳定性差2塑性较差3大气稳定性差4防腐性较好5黏结性较好 61.改性沥青材料掺配:某一牌号的石油沥青往往不能满足工程技术要求,需用不同牌号的沥青进行掺配。两种沥青掺配计算公式:

62.水工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抗渗性、稳定性、柔性、耐久性及施工和易性等

63.沥青混凝土稳定性评定方法:高温抗压强度、热稳定系数或斜坡流淌值及马歇尔实验来评定。

64.马歇尔实验:沥青混凝土稳定性可以用马歇尔实验的稳定度和流值作为评定标准

65.沥青混凝土柔性、耐久性指标:1柔性是指沥青混凝土(及砂浆)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能适应变形而不产生被裂缝的性能,采用玩去实验或拉伸实验测出试件破坏时梁的挠跨比或极限拉伸变形予以评定。2耐久性:评定沥青混凝土(及砂浆)耐久性的指标有水稳定系数、残留稳定度等。第八章:建筑钢材

66.钢材分类:1按化学元素(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钢)2按含碳量多少(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3按质量(普通质优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特技优质钢)4按主要性能及使用特性(结构钢、工具钢、特殊性能钢、专门用途钢)5按加工工艺(压钢、锻钢、铸钢)

67.建筑钢材力学性能:主要有抗拉屈服强度σs(钢材才拉力作用下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抗拉极限强度σb(试件破坏前应力-应变曲线上的最大应力值,亦称抗拉强度)、伸长率δ(钢材拉断后,试件标距长度的伸长量与原标距产固定的比值)、硬度(材料抵抗另一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和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荷载作用的能力)等。68.倔强比:钢材的抗拉屈服强度与极限强度的比值(屈服强度/极限强度)是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以选择钢材的一个质量指标。比值小者安全度大。69.建筑钢材工艺性能:1可焊性,焊接是采用加热或加热且加压的方法使两个部分的金属连接在一起2冷弯性能,是指钢材在常温下承受静力弯曲所容许的变形能力。

70.冷加工及冷加工强化:冷加工工艺是常温下钢材的冷拉、冷拔、冷轧等工艺的总称。在冷加工过程中,钢材产生塑性变形,并引起其强度和硬度的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称为冷加工强化。

71.钢的时效硬化:钢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塑性和韧性逐渐减退的现象 72.碳素结构钢牌号表示方法:由字母Q、屈服点值(以MPa记)、质量等级符号(A、B、C、D)及脱氧方法符号(F-沸腾钢,b-半镇静钢,Z-镇静钢,TZ-特殊镇静钢,Z及TZ予以省略)四部分组成。73.碳素结构钢质量等级的意义:碳素结构钢牌号由Q195至Q275时,钢的含碳量逐渐增多,强度提高,塑性降低,冷弯及可焊性下降。质量等级由A至D时,钢中有害杂质S、P含量逐渐减少,低温冲击韧性改善,质量提高。

74.钢材腐蚀的原因:根据钢材与周围介质作用不同,一般把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2种。化学腐蚀是指钢材与周围介质直接起化学反应而产生的腐蚀。电化学腐蚀是钢材与介质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的腐蚀,其特点是有电流产生。

75.腐蚀的防护:1保护膜法(在钢材的表面涂一层防护层,以隔离空气或其他介质)2阴极保护法(牺牲应阴极保护法、外加电流保护法)第十章:木材

76.含水率:木材的含水率用木材中所含水的质量与木材干燥质量的比值(%)表示 77.纤维饱和点:当细胞腔内的自由水已经失去而细胞壁内仍充满水时的含水率

78.强度比较:木材顺纹抗拉(压)强度大于横纹抗拉(压)强度,且顺纹抗拉强度大于弯曲强度,大于顺纹抗压强度。

上海海事大学工程力学 篇6

一开始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是选得广外的MTI商务翻译,参考书也买了,学长的笔记也买了,一直在复习。可是突然到了十月份中旬,学费涨了,有点贵,还有感觉自己能力也不行,至不想再给家人太大的负担,于是找了参考书目还是比较少的上海海事大学的MTI,复习着,觉得海事还是不错的学校,真希望自己的.初试可以过,加油吧。

从开始备考以来,一直四处收集有关于MTI考研的经验和历程,但是MTI考研和其他专业考研真的有差别。

先说一下,我觉得政治,其实谁的押题都不怎么样,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差不多,其实肖4和任4差不多,本人觉得。政治就看了序列一和风中劲草,和做了序列二,还有肖4和任四,当然我还是报了辅导班的,要不然对我这理科生来说,政治真心难呀,好抽象。今年的政治单选还比较简单,就是多选不好做,大题的哲学部分有点难,其他可以自圆其说(再加上肖4和任四的东西)。要是我的政治考的好的话,我再分享政治复习经验。

接下来是翻译硕士英语,今年题量减少了,但是难度增加了,难度近乎专八吧,单选变成了30道,几乎都是词汇题,比较难的词汇,没有什么语法题目了。阅读是5篇,每篇4个问题,答案是那么的模棱两科。今年的作文还真是被我说中(不过是在考前在说政治一定会考就业吧),结果作文是job problem foruniversity graduate,字数要求是600字。然后是翻译基础,今年好多都是汉译英词组都是政治类的,下面是我的回忆版。

词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MVP最有价值球员,CBD中心业务区,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realestatebubble房地产泡沫,thelawsofconservationenergy能量守恒定律,实事求是,住房拆迁,对产能过剩产业重组,养老保险,天人合一,问责制,科技成果产业化。

篇章翻译英译中:1.关于熊猫的; 2.Europeande clarea warforMUV

中译英:1.旅游(三笔上有的); 2.上海对于商品减量包装的规定(类似规定类文书翻译,比较少见)

百科:

中文:中国(上海)试验自由贸易区,日全食,戊戌变法,好望角,高大上(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在考场居然没有想到),商标,钢琴三重奏(太夸张了,我就自己随便编了)

英文:ChineseDream,culturalconflict,folkmusic,grammarschool,JaneAusten,theMayFlowerShip,theexchangerate,

应用文是请示,作文真心伤我了,以往不都是白话文,这次来了个文言文,然后自拟题目800-1000字的作文(超担心自己会离题,望老师手下留情)

上海海事大学工程力学 篇7

报告人:马铁驹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时间:6月24日10:15 地点:经济管理学院335会议室

新能源汽车及其加能站的扩散是多种决策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很难用传统的优化或均衡模型来分析。国际上一些学者构建了基于agent的模型来分析新能源汽车及其加能站同步扩散的复杂性。但这些模型是抽象的,没有跟具体的城市/地区联系起来,所以很难提供实际的决策支持。我们探索把这类agent模型跟具体城市的路网、驾车路线分布、以及社会经济背景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能源汽车加能站初始分布的优化方法,构建新能源汽车及其加能站同步扩散的模拟平台。

马铁驹,男,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1),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主要从系统优化和演化的角度分析新技术的扩散,代表性论文发表在《Management Science》、《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Energy Economics》、《Energy》、《Decision Sciences》等知名国际期刊。

2.讲座题目:文学经典与心灵世界

报告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英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查明建 教授

讲座时间:2015年6月24日13:30 讲座地点:外国语学院一楼报告厅

文学经典与心灵世界

内容简介:

文学不是外在于我们的某一学科、专业,而是内在于我们生命之中,是人类优美的素质,是理想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个人生,而文学帮助我们了解和“经历”多种多样的人生,丰富了我们的经验世界,扩大了我们的心灵视野,提升了我们的心智。阅读文学经典,与中外文学大师倾心交谈,领略历史上最优美的情感、最深邃的思想,共享世事人生的许许多多欢乐与伤悲,而获得感动、感怀和感奋,潜移默化之中,获得了对人生的感悟,形成对完善人格追求的生活态度。本讲座围绕“何为文学经典?”、“为何要读文学经典?”、“如何阅读文学经典?”三个问题,以中外文学经典为例,阐述文学与心灵世界的关系,分享文学世界的诸多美好以及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

查明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英语学院院长,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哈佛大学“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上海市优秀留学人员“浦江人才计划”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副主编,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上海市高校精品课程“比较文学”主持人,上海市“师德标兵”,宝钢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著作有《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1898—2000》、《一苇杭之:查明建教授讲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等,译著有《比较文学批评导论》、《什么是世界文学》、《非洲短篇小说选集》等。另外,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比较文学、翻译研究方面学术论文60余篇。

3.讲座题目:《美丽的数学,神奇的应用》

讲座时间:2015年4月10日10:15-11:50

讲座地点:2A102

讲座人:何吉欢教授

摘要:本报告从中国古代数学和莱布尼茨导数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求解工程问题的一些主要数学方法,从有用中感受数学之美。介绍了数学、力学如何与纺织有效的结合,用数学的方法阐述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基本原理、形象化地描述了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在赛络纺、赛络菲尔纺、涡流纺、气流纺等纺纱方法上的数学应用,以及分形热传导原理在北极熊毛上的应用,阐述了蚕茧和蒙古包的数学原理,讲解了具有国际首创领先技术的气泡静电纺丝原理及数学建模等。报告还介绍分数阶微积分的基本概念以及在仿生设计中的应用。

何吉欢教授简介:

何吉欢,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特聘教授,数学和纺织两学科博士生导师、南通百博丝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从事非线性数学与力学的研究,在机械动力学、流体力学、非线性科学、振动与冲击动力学、纳米力学、生物力学、纺织力学等领域都有很大影响。应邀在全球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作关于非线性数学与力学方面的专题报告。入选教育部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2),入选全球12大最“红”的科学研究员(2009,排名第10);曾获得“首届中国卓越研究奖”、“上海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2)、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2009,排名第二)、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3)等荣誉;长期从事数学的现代应用,是纺织数学和纺织力学的倡导者,在工程应用中提出的一些数学方法,如变分迭代算法、指数函数方法、参数展开方法等在国际上得到普遍的应用;已发表SCI论文300多篇,h-index 得到55,他引次数达到一万五千多次以上。单篇最高他引用率达到一千次以上。何吉欢教授应用仿生数学方法设计的纳米膜具有阻力最小、过滤效率最高的特性,可用于口罩、自来水过滤(可过滤所有病痛细菌而保留对人体有用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和空气过滤(可过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和病痛细菌)。

4.题目:新创企业国际化机制研究

报告人:邬爱其 教授(浙江大学)

时间:6月3(周三)13:30-15:00

地点:经济管理学院335会议室

报告摘要:

作为国际商务与创业两大研究领域的交叉,国际创业研究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其理论尚未成熟,仍有大量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机会。本报告重点围绕新创企业国际化成长机制问题,在总体介绍国际创业研究进展与趋势的基础上,从新兴市场背景下探讨中国新创企业实现国际化成长的内在机制,包括能力建构、目标市场选择、本地市场知识外溢等。

报告人简介:

邬爱其,博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企业管理系副主任,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Ross商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国际创业与战略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完成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2部。

5.讲座题目:严复的“信达雅”与“非正法”翻译

报告人:上海财经大学 吕世生教授

讲座时间:2015年5月20日 13:30

讲座地点:外国语学院一楼报告厅

内容提要:对严复“信达雅”翻译思想之争实为对其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关系的认识之争,相关的研究、评价或孤立地解读 “信达雅”的所指,或仅单一地分析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这要归因于对翻译行为本质属性的复杂性,或对翻译行为的普遍联系的认识不足。本文基于翻译行为是复杂的社会文化行为的认识,在理论、实践与社会历史三个维度上,重新解读严复“信达雅”的所指,分析《天演论》的翻译实践与其时社会历史条件的联系,以此澄清严复“信达雅”思想与其“非正法”翻译的内在联系。本文认为,“信达雅”为严复确立的翻译理想,《天演论》的非正法翻译是趋近于这一理想的翻译实践,是受制于特定历史阶段的理性选择。“信达雅”是普遍的翻译理论原则,“非正法”是特定历史阶段上翻译实践的具体调适,“信达雅”的理论原则与《天演论》的翻译实践是历史的统一。

吕世生教授简介

吕世生,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外语学院教授、院长。近期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外译研究和翻译理论研究,商务英语理论研究,成果曾在一些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包括国际译联的Babel,香港中文大学的The Journal of Translation,中国译协的《中国翻译》等。曾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国家汉办、天津市社科重点以及联合国机构项目共12项。

学术兼职:全国商务英语学会副理事长、天津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等。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基地研究员、黑龙江大学外语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商务英语》,《外语教育与研究》编委。

6.题目:大数据的多粒度分析与挖掘研究

报告人:同济大学苗夺谦教授(国际粗糙集学会指导委员会主席)

时间:4月29日14:30~16:00

地点:文理学院1C323

内容摘要:大数据的研究涉及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分析与利用,每个方面都有挑战性科学问题,但我认为大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利用应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因为有效的分析与挖掘,可以极大地压缩数据的规模、简化数据的结构,当我们把分析与挖掘前置后,将有利于大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各种传感器采集的原始数据,是我们可以分析与利用的最细粒度的数据,由于粒度太细,所以规模可能巨量,而且呈现不出结构。数据中蕴含着信息(知识),信息中蕴含着智慧。信息不是单粒度的,而是多粒度的。当大数据提升到不同抽象层时,会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即信息),而这些信息需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同时,数据的规模极大地减小。多源数据(图像、视频、音频、文本等)通常是异构的,我认为异构数据在细粒度上很难融合,只有把它们提升到高层信息的时候,是容易融合的。不同领域的数据,比如,生物组学数据、监控视频数据、Web数据等都具有不同粒度表达、不同粒度分析、不同粒度利用的问题,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数据产生的速度越来越快,通过存储与传输技术的进步解决大数据问题有一定作用,但本质上解决该问题,需要模拟人类的智能,学会记忆与遗忘,而记忆与遗忘的基础是对大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处理,应该记忆数据中蕴含的信息(由信息长期凝练、演化得到的智慧),遗忘数据的细节。粒计算(Granular Computing)是大数据智能分析与挖掘的一种有效工具。

主讲人简介

苗夺谦,1964年4月生,1997年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主任,教育部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大数据、文本与图像理解、粒度计算、Web智能、粗糙集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与会议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和EI等收录80余篇次,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9部,授权专利9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项,作为骨干参与973项目1项,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主持并参与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与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09)、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0)和其它省部级二、三等奖共5项,2010教育部-IBM中国优秀教师奖,2011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目前担任国际粗糙集学会指导委员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评议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专家工作组成员,上海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粗糙集与软计算专委会主任,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

7.题目:英汉对比研究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探索

主讲人: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高文成教授

时间:4月21日(周二)13:30-15:30

地点:外语楼311

【内容摘要】:

西方的对比语言学思想可以追溯到19 世纪上半叶德国语言哲学家洪堡特(Humboldt),而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却形成于20 世纪。对比语言学在欧洲起源于著名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Jespersen),在美国发端于著名人类语言学家沃尔夫(Whorf)。许多学者都以美国语言学家拉多《跨文化语言学》(Lado,1957)的出版作为对比语言学诞生的标志。在中国,自1977年吕叔湘先生在北京语言学院发表了《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演讲稿以来,中国的对比语言学研究发展迅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包括高质量的专著、学术论文、论文集等,研究的层面涉及微观、中观、宏观,视角也多种多样,对英汉对比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用西方语言学当今的发展眼光总的来看,我国的英汉对比研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跨语语料验证、描写与理论升华和成果应用推广五个方面都相对落后,亟需消化西方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紧密结合汉语,大量开展英汉对比各个层面的创新研究。创新探索可以从目前面临的挑战着手,以类型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最前沿的语言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语料库(BNC、CCL)进行跨语言的大量验证;语言事实描写与理论升华并重;加大英汉对比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等。最后以“英汉存在句的认知对比研究”作为支撑性个案研究,详细论述在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式下,基于语料库的跨语验证,得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有趣的、揭示性发现。

【主讲人简历】:

高文成,男,博士,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2012,02-2013,02美国乔治城大学语言学系(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Georgetown University)访问学者,师从国际著名认知语言学家Andrea Tyler教授,研究认知语言学。现为美国语言学学会会员(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美国《现代语言学》开源期刊编委兼审稿人,加拿大《文学与语言研究》期刊编委,日本名古屋大学NU IDEAS期刊特邀审稿人。中国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终身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英汉对比研究、应用语言学、语言哲学等。他长期从事语言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在《外语学刊》、《外语电化教学》、《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外国语文》、《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等外语类核心及其它期刊发表了学术论文近30篇;出版了学术专著《英汉存在句的认知对比研究》1部、其他著作9部;先后参与完成了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各1项、主持完成了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项、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项,同时主持完成了校级人文重点等各类科研教研项目10余项。目前正参与国家语委基地“十二五”科研规划2013重大项目“我国大中小学学生外语能力及评价体系研究”(ZDJ125-4)1项。他先后多次荣获不同奖励,主要包括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奖(省级1等奖)、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二等奖)、教学优秀奖等等。

8.时间: 2014年11月26日13:30p.m.地点: 外语楼一楼报告厅 题目: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实践

报告人: 同济大学

张德禄 教授

内容提要:重点介绍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在不同领域,特别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首先介绍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产生的理论和历史发展的动因,该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媒介与模态,模态和多模态等,然后论述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理论基础,即系统功能语言学,特别是韩礼德的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理论;接着介绍多模态话语符号资源,包括不同符号系统的分类及其意义潜势;多模态话语的设计理念;多模态话语的语法的基本模式及其在语篇分析中的作用;多模态话语读写能力的类型,和培养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基本教学模式;同时还探讨多模态话语中模态之间关系;最后简单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外语教学理论中的应用。

张德禄教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同济大学和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和中国英汉语篇分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体学会副会长;曾被评为青岛市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内14个大学的兼职或客座教授;主要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英语文体学、符号学、外语教学、语篇分析、语用学等,曾在加拿大约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0多个学校讲学。共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论文集(如TEXT,《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当代语言学》等)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在国内外重要和权威出版社,如Springer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专著、译著、教材、辞书等24部,包括《功能文体学》、《语言的功能与文体》、《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语篇分析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等。共获得教学科研奖励20多项,其中获得山东省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主持科学研究课题11项,其中国家课题1项,教育部规划课题2项;完成教育部世行贷款师范发展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项等。

9.讲座题目:从加勒比海看邮轮旅游贡献的最大化

讲座人:Fritz Hire Augustus Pinnock 牙买加海运学院校长

讲座时间:2014年12月8日10:00 讲座地点:泰山科研楼309

内容摘要:

邮轮产业的总体介绍,加勒比海邮轮产业的发展历程,邮轮产业的各个发展阶段,邮轮产业的生命周期论,邮轮产业的主要发展特征。邮轮产业的主要发展情景分析,加勒比海地区邮轮规模和收益分析,邮轮港口、航线和船旗分析,邮轮产业链和邮轮市场,政府和邮轮产业利益者关联性。

主讲人简介

皮诺克博士主要从事航运业和邮轮旅游管理,有20多年航运和运输产业的研究经历,在中美洲多个国家从事航运咨询和战略管理研究,出版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尤其是最新出版的邮轮旅游产业的支柱-聚焦加勒比海邮轮旅游,是世界上唯一对加勒比海邮轮业系统论述的著作。

10.报告题目:基于多智能体方法的城市交通研究——交通行为分析与模拟

报告人:马寿峰 教授

时间: 2015年1月14日13:30

地点:交通运输学院学术报告厅

摘要:交通系统是一个由适应性个体—出行者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而多智能体建模是近年来出现的用来研究复杂系统的有效工具。报告概括总结多智能体方法在城市交通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阐述“以人为主体”的交通系统的复杂适应特性,分析多智能体建模的基本思路及其在复杂交通系统研究中的优势及多智能体建模过程中的若干关键问题;重点介绍天津大学交通系统工程团队运用多智能体建模方法研究交通问题的一些进展,包括基于实验方法的个体行为建模与仿真、基于强化学习和多智能体模拟的公交出行选择模型等;讨论该方向潜在的机遇和挑战。

报告人简介: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主任,系统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基于个体行为的城市交通系统建模以及基于系统理论的城市交通管理研究,较早地开展将多智能体建模方法应用于交通领域的研究。迄今为止主持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一项,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近年来在TransportationResearch Part B、Transportation ResearchPart A、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Physical Review E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在国内著名刊物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11.讲座题目:语境之语境——谈翻译与学养

报告人:清华大学教授

罗选民

讲座时间:2014年3月18日10:15

讲座地点:外国语学院一楼报告厅

提要:

没有语境的翻译是不可想象的,但语境只能对翻译行为起到即时和局部的作用.学养之于翻译尤为重要, 因为它是翻译者的立身之本.其作用是永久的和根本的性.翻译不仅仅是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外一种语言文字的语言行为,它还可以看作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行为,是一种历练思想的行为,是一种承载文化生息的行为。翻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贯穿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的始终。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学养能让翻译作品渗透出人格的魅力,表现翻译家的宽阔的心胸、丰厚的学识和温文尔雅的气质;具有学养的翻译作品能直接或间接地启迪读者的智慧,对增强悟性与创造能力以及提高学术品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早期清华学者为例, 说明学养对一个学者/学人能起到的重要作用。

罗选民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杰出人才、二级教授,外文系博士生导师,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国际兼职有: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委员,(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人文学部委员, 英国Routledge出版社英文学术期刊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主编,欧洲A&HCI源刊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国际编委, 加拿大翻译学会会刊TTR 国际顾问,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学刊》编委;国内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 季羡林基金会学术顾问, 国家人事部、外文局翻译资格证书考试英语专家, 第二、三届中国图书政府奖评委,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委。近年来先后获得美国学术联合会(ACLS)、富布赖特、奥地利Salzburg Global Seminar、剑桥大学等多项研究基金和奖学金, 曾应邀在耶鲁大学、东京大学、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等三十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做学术演讲。主要学术发表有著译Translating China,Bristol: Multilingual Matters、《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究》、《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等30余部;在内外重要期刊发文百余篇,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曾获湖南省首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三届全国优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从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2.讲座题目:佛经翻译史三题——读陈寅恪《金明馆丛稿》札记

报告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潘文国

讲座时间:2014年3月18日下午13:30

讲座地点:外国语学院一楼报告厅

提要:

中国翻译史本质上是一部中国文化史,对这一点从理论和研究实践上认识最深刻的是陈寅恪先生。近读陈寅恪先生的《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中与佛经翻译相关的几篇论文,发现陈先生在数十年前就发现了一些问题,是今天的研究者注意得不够的。特为检出,以引起学界关注。报告主要讨论了陈先生提出的“格义”“合本”与汉籍外译三个问题。

潘文国教授,男,1944 年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应用语言研究所所长。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者、澳大利亚维州教育部汉语顾问、澳大利亚模纳什大学客座研究员、英国曼城理工大学访问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美国史丹福大学访问教授等。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国际国内多家杂志编委或顾问。国家语委《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英文》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地方法规《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第一起草人。

潘文国先生是国内外著名语言学家、中英双语专家,在汉英对比研究、汉语字本位理论、汉语等韵理论、汉语构词法史、中外命名艺术、西方翻译理论、哲学语言学、对外汉语学等方面均具重要影响。他的研究以“博通古今”“兼赅中外”为特色,在学界独树一帜。出版有《韵图考》《汉语的构词法研究》《汉英语对比纲要》《字本位与汉语研究》《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危机下的中文》《中外命名艺术》《汉语字本位研究丛书》《(翻译专业用)中文读写教程》《朱熹的自然哲学》、《赫兹列散文精选》、Contrastive Linguistics: History, Philosophy, and Methodology、Philosophical Maxims of 2000 Years Ago、Translation and Contrastive Studies等专、译、编著4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13.程名称:国际高端专家先进技术课程—-“高功率密度电源技术:器件、保护与应用”

课程时间:10月27-30日,(8:30-12:00,13:00-17:00);

10月31日,(8:30-12:00)

课程地点:物流工程学院124报告厅

课程特邀德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电力电子专家Leo Lorenz博士担任主讲教师。

本课程旨全面系统地介绍最新功率半导体器件,包括:碳化硅和砷化镓技术,深入分析高频开关器件的结构、参数特性、器件选择与保护,着重破解如何提高电源的功率密度以及大功率应用的难题,特别是器件的选择、测试、保护与故障诊断等问题。通过课程的学习和相互交流,能更深刻理解重要的功率器件的原理与参数特性,掌握应用技术关键,为未来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14.讲座题目:海洋运输供应链

讲座人:温尼克·泰利,美国欧道明大学教授,佛吉尼亚汉普顿地区海运研究院院长,原著名杂志运输研究E(物流和运输专刊)主编。

讲座时间:2014年10月17日 10:10

讲座地点:泰山科研楼317

内容摘要:

以海洋运输为焦点,延伸相关运输供应链,研究不同类型的运输服务,分析码头运营商、船舶经济人、相关服务商和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在运输供应链上的不同角色功能;船舶大型化对港口管理的影响,航运联盟对港口运营的影响,并以P3联盟为例,分析航运联盟的功能作用;对双层列车的集装箱集疏运系统进行剖析,并延伸到大陆桥运输分析;对美国和中美地区的海上运输进行案例性分析,包括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以及北极航运变化带来的影响。

泰利教授简介

泰利教授是海运供应链研究、港口经济研究方面的杰出学者和教授,是全球首位撰写港口经济著作的学者,完成著书和论文200多项。是全球多所著名运输类学校的客座教授,也是上海海事大学的荣誉教授,是著名杂志运输研究E(物流和运输专刊)原主编,兼任全球多家运输物流类杂志的主编、副主编、编委和审稿人等职务,在港口运输研究领域成就卓著、名列全球前列,2014年在全球顶尖杂志发表了“港口服务链和运营评估”的权威文章,引导了行业研究的方向。

15.讲座题目:微生物岩土技术在新加坡水利、港口、围海造地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主讲人:何稼 博士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讲座时间:6月6日(周五)10:10-11:40 讲座地点: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109报告厅

报告介绍:

此报告将介绍微生物岩土技术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进展,包括这一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应用范围等。微生物岩土技术,是用微生物的手段,来解决岩土工程中的技术问题。常见的微生物岩土技术包括MICP(微生物碳酸钙结晶)法加固土体、微生物气泡法处理液化砂土等。相比于采用水泥等传统材料的的土体加固和地基处理技术,生物加固材料具有低黏度,不扰动地基土,过程可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生物岩土技术在土体加固、地基抗液化、土体防渗和管涌防治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主讲人简介:

何稼,目前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05年和2008年在河海大学取得土木工程专业的学士学位和岩土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于2013年在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岩土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博士研究课题为微生物气泡法处理砂土液化。何稼博士主要的研究兴趣包括生物岩土技术、围海造地新技术、地基处理技术和废弃材料资源化利用等。在生物岩土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数篇论文发表于Geotechnique,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ASCE)等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集,并于国际学术会议发表演讲。此外,何稼博士参与的学术活动包括担任ASCE、ICE等学术期刊的论文评审,以及主持国际学术会议等。

16.题目:美国文化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

时间: 2014年6月18日13:30pm 地点:外语楼报告厅

报告人:王恩铭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

适应听众: 本、硕士学生、教师

美国文化充满着悖论和张力,这与其价值观念多元化和自由开放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为训练和培养中国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提供了颇为合适的素材。合理有效地选择美国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假设”和“神话”,如:“美国例外论”、“美国无阶级论”和“边疆假说”等,借助多种解读方法和探讨路径,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批判性思辨,达到提高他们认识和判断问题能力的目的。讲座将以美国文化中的一些问题为例,阐释和说明美国文化课程教学中如何贯彻和体现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王恩铭,男,1957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华美国学会单位理事、上海美国研究学会和中国美国研究联络会理事。1999年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三等奖;2002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首届“青年十佳教师”;2002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奖励基金“申银万国科研”一等奖;20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学术专著三等奖;20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奖励基金“卡西欧专著奖”;200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奖励基金“卡西欧论文奖”;200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学术论文一等奖;2009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奖励基金教学科研一等奖及“卡西欧专著奖”;2010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卡西欧论文奖”;2011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卡西欧论文奖”。2012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学术专著三等奖。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美国文化、美国黑人政治思想与现代美国妇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主要学术成果:出版的论著包括:《美国文化史纲》(即出)、《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嬉皮士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美国黑人领袖及其政治思想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世纪美国妇女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美国名校风采》(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主编教材有《美国社会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美国文化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美国文化与社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语国家概况》及其《学生手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美文化基础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级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此外,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研究》、《世界历史》、《世界民族》、《世界宗教文化》、《史学月刊》、《史学集刊》、《历史教学问题》、《妇女研究论丛》、《国际论坛》和《国际观察》等CSSCI检索源期刊及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50余篇美国文化、历史、政治和女性等方面的论文,其中主要包括《美国历史上的政教关系》、《从政治边缘走向政治中心》、《美国的新自由主义》、《美国嬉皮士文化运动》、《美国新左派运动》、《当代美国妇女运动》、《马尔科姆•爱克斯的黑人民族主义思想》、《论布克•T•华盛顿的妥协主义思想》、《也谈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试论美国新右翼》、《试论美国新宗教右翼》、《战后美国新保守主义的思想重构》、《论美国新型保守派》和《美国20世纪末的一场文化战争》等。另外还有译著《危机》和《美国人的生活和社会制度》等。

17.题

目:语法分析的起点和程序问题

主讲人:陆丙甫教授

间:4月24日 13:30-15:00 地

点:外语楼311

讲座摘要: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因此有“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说法。但对于理论体系来说,不可忽视提出“问题”的前后问题,即怎样的问题才是可能并且必须先解决的,怎样的问题应该并且只能放到以后去解决。即需要把问题的性质和难易排个队,依次解决下去。就“语义、语用、语法”分析来说,应该是先解决语义问题、然后是语用问题,语法分析应该是最后的一步。

主讲人简介:

陆丙甫教授,1947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康奈可迪克州立大学心理语言学硕士、南加州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2002年回国任教,先后任南昌大学教授、语言类型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东方语言学》杂志主编、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研究员等。

陆丙甫教授出版《核心推导语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汉语的认知心理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等多部著作,在《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外国语》、《世界汉语教学》、《语言科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语言学论文100多篇。

上一篇:松果里的褐色童年散文下一篇:代招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