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队扶贫工作计划

2024-06-13

村队扶贫工作计划(精选9篇)

村队扶贫工作计划 篇1

文章标题:护村队队长综治工作会议经验发言材料

我叫***,今年50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现系温岭市泽国镇牧屿管理区姜家村护村队队长、村调解委员,自任姜家村护村队队长以来,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军人的作风,带领着姜家村护村队开展治安巡防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了的较好工作业绩。2006,我和同事一起通过巡逻、排查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1人,其中刑事拘留5人,抓获现行两抢嫌疑人3人,有力的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工作得到了镇、管理区综治部门的肯定,也赢得的群众的一致好评,曾被温岭市公安局授予2005“治安工作先进个人”、泽国镇党委、人民政府“综治先进个人”。在工作中,主要做到:

一是抓准外口住宿及犯罪特点,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创特色。姜家村紧邻牧屿城区,常住人口706人,随着村集体、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流动人口人数年年攀增,截止2006年,姜家村外来流动人口已达1300人。针对这种情况,我带领护村队在外来人口管理中全面深化流动人口实时动态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登记好外来人口的基本情况,实行电脑化管理,加强对出租房屋和外来流动人口的检查,做到对外来人口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加强对有劣迹、不务正业等高危人员的管理,掌握其活动规律;三是要求在外来人口中物色信息员,广泛开辟信息渠道。姜家村护村队于2005年4月24日组建,队员仅7名,护村队虽小,工作量却很大,除开展正常的巡逻外,还担负着村内流动人口的登记统计、出租房业主的管理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如何利用仅有的治安力量有效的维护村居平安,摆在我的面前。“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我身先士卒,亲自带领每一次巡逻、设卡,定期到村内的30多家出租房内进行外来人员的登记、数据变更,起初,因住户外出、房主不配合而吃“闭门羹”是“家常便饭”,为此,我放弃了很多休息的时间,找准“午饭”、“晚饭”等住户在家的时间主动上门登记、还主动到出租房主家中找业主做思想工作、宣讲政策法规,从抵触到理解、从不配合到主动支持,目前的姜家村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已步入正轨,无形中也将村治安力量壮大了,一家家出租房,就是一张张实时反映的“晴雨表”,正如江西籍刘某某说的,“在这里住,管理要求严,治安好,我们可以住得放心,工作安心”。

二是抓准刑事治安发案特点,严把巡逻设卡关。护村队,顾名思义,协助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分子、保一村平安。我经常说:“我们并不是为了要在巡逻中抓多少人”,目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让犯罪分子避而远之。在2006年,除警务区安排的工作外,姜家村护村队根据社会治安大巡防的安排,每月参加上半夜巡逻、设卡21人次、参加下半夜巡逻设卡28人次,尽管无数个夜晚的巡逻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在巡逻时还是不放过每一个点。2006年10月2日凌晨3时许,我带领护村队员在姜家村与沈桥村交界的地方巡逻时,发现一个男青年搂着一个女青年迎面过来,我在这个女青年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求助的眼神,正要过去盘查时,该男青年撒腿就跑,我当即布置人员紧追不舍,追了近一公里后,终于将该男青年逼入稻田并将其抓获。后经牧屿警务区民警进一步审查,该男子姓陆,云南籍,当日凌晨2时进入牧屿老街一出租房里时,看到床上睡着两名女青年,就以“有枪”相威胁,将两名女青年轮奸,并抢走了她们的手机,自以为叫一女青年送出门就能“安全”,但还是被逮个正着。2006年7月12日凌晨3时许,我在带队巡逻时接到牧屿警务区关于白云山上刚发生一起抢劫的通报,发挥对周边地形熟悉这一优势,立即布置人员盘查,不到十分钟就发现一可疑男子,后经核实,该江西籍男子谢某正是这起抢劫案的作案嫌疑人。

三、抓准矛盾纠纷根源及影响,注重方式方法及时调处。调解工作是否落实,矛盾纠纷化解是否及时,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因经济、建房、婚姻发生的纠纷不断上升。作为村调解干部,我始终坚持将矛盾的纷争消除在萌芽状态,在调解纠纷中做到“快、细、公”。即调解速度快,不拖延不推诿,及时解决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对一些复杂的民事纠纷事件,力争在7天之内完成。在调解中耐心细致,深入调查纠纷成因,做好思想说服工作。处事过程中依法办事,公平、合理,帮理不帮亲,绝不带私人感情,使矛盾双方心服口服。任职以来,我始终做到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做到有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调解的纠纷事件成功率达100,切实做到了稳定民心。

四、抓准队伍管理要点,抓好队伍管理制度落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带好护村队伍,同样需要制度的约束,任职以来,我制定并逐步健全了护村队管理制度,明确护村队职责,敢抓敢管,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不怕得罪人,坚持原则讲奉献,积极配合警务区开展经常性的巡逻、设卡、清查、调解、出租私房

管理、生产安全检查等工作,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绩。在处事过程中奖罚分明,结合警务区下达的任务,落实个人责任制,建立了夜间巡逻登记表、出租私房登记表、暂住人口登记表、纠纷调处登记表。坚持每月的学习、例会制度,将每月发生的问题汇总,向警务区汇报,请示解决方案。在日常清查巡逻中,协助配合警务区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敢于同犯罪分子做斗争。

为确保该村村民的财产及人身安全,我尽心尽责做好一名护村队长,带领护村队伍落实好夜间巡逻工作,不管刮风下雨,坚持不懈,认真巡逻,基本上控制了该村的刑事发案,稳定了民心,维护了社会秩序。村里治安秩序好了,群众有了相对稳定的创业环境,虽然苦点、累点,事业也搁置了不少,但心理舒坦,觉得值。

《护村队队长综治工作会议经验发言材料》来源于,欢迎阅读护村队队长综治工作会议经验发言材料。

管理、生产安全检查等工作,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绩。在处事过程中奖罚分明,结合警务区下达的任务,落实个人责任制,建立了夜间巡逻登记表、出租私房登记表、暂住人口登记表、纠纷调处登记表。坚持每月的学习、例会制度,将每月发生的问题汇总,向警务区汇报,请示解决方案。在日常清查巡逻中,协助配合警务区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敢于同犯罪分子做斗争。

为确保该村村民的财产及人身安全,我尽心尽责做好一名护村队长,带领护村队伍落实好夜间巡逻工作,不管刮风下雨,坚持不懈,认真巡逻,基本上控制了该村的刑事发案,稳定了民心,维护了社会秩序。村里治安秩序好了,群众有了相对稳定的创业环境,虽然苦点、累点,事业也搁置了不少,但心理舒坦,觉得值。

《护村队队长综治工作会议经验发言材料》来源于,欢迎阅读护村队队长综治工作会议经验发言材料。

村队扶贫工作计划 篇2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认真学习习总书记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 [2014]25号) , 扎实推进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

一、坚定一个目标

就是到2020年, 要实现扶贫开发总体目标“两不愁、三保障、一个高于、一个接近、一个扭转”, 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 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习近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 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 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 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那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指明, 扶贫开发要始终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 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 从而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针对贫困现象、贫困地区发展条件、贫困对象发展能力, 我省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力争2018年、确保2020年达到“三个显著”的目标:一是贫困现象显著改观。全省现有328万低于2300元扶贫标准的扶贫对象人口中大多数人均年收入达到4600元以上, 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9.2% 降到3% 以下;保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省年均增幅, 重点扶贫攻坚的38个县 (市、区) 和3400个贫困村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5% 以上。到2020年, 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二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村的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 居住条件不适地区的贫困农户得到搬迁安置, 贫困农村基础设施显著加强, 支撑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扭转。三是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活力、职业技能素质大幅提升, 农民合作经营机制成熟完善, 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强有力。

二、突出两个重点

习近平同志强调:“‘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 这样才有重点。”习近平同志还指出:“抓扶贫开发, 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 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突出精准扶贫到户和片区规划实施就是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两个重点。现阶段提出了“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理念, 这就要求在统筹扶贫规划、城镇化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区域整体开发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的同时, 也要注重扶贫到户工作, 瞄准贫困村、贫困户, 一家一户摸情况, 逐村逐户搞帮扶, 把党和政府关于扶贫的政策、措施、资金、项目落实好, 确保做到精准扶贫到户。区域战略上坚持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 战术上坚持扶贫到村到户, 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根据这一新情况新任务, 省扶贫和移民办及时纠正了以往只片面看到区域发展的作用, 认为区域发展可以代替扶贫开发, 所以扶贫资金往往被整合到大的基础建设项目或龙头企业发展中的简单做法。从社会进程来看, 区域经济发展了, 贫困对象也有发展, 但如果不同时进行扶贫扶弱, 势必造成更大的发展差距。当然, 单纯扶贫开发也不能代替区域发展, 那只能是低水平的扶贫, 所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两者不可偏废。

三、培育三个品牌

精准扶贫,让扶贫工作更高效 篇3

【关键词】民办高校 精准扶贫工作 有效开展

精准扶贫是我国的新型扶贫理念及扶贫方式,自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精准扶贫”这一理念以来,对于彻底解决目前仍旧处于贫困的几千万人口来说,确实也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对于我国民办高校扶贫工作的后续开展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扶贫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议程之一。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贫困问题依然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点问题及难点问题。精准扶贫是我国为彻底解决贫困问题而提出的扶贫战略,这也是我国今后若干年扶贫工作的一个指导方向。

时光追溯到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他结合多次的调研,在多个场合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诠释,并在他的调研下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安徽金寨考察时提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打好扶贫攻坚战,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

二、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策略开展探索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民办高校,扶贫工作一直以来也是一项重点的管理内容。扶贫工作应该如何开展?仅仅是通过给予的方式吗?通过学习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工作的理念,我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心理健康教育为先导,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现实

对于很多高校贫困生来说,他们自身的自尊心比较强,因为自己家境不好遭到同學的讥笑、嘲弄、排挤等等,很可能出现心理方面的偏差。所以在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我认为首先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先导,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现实,树立“我贫穷,但我坚强”的精神,为实现贫困生问题首先帮助这些学生解决思想上的迷茫和困惑,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让贫困生意识到磨难和贫困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二)感恩教育为突破口,寻求贫困生积极的心理回应

感恩教育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个话题,从社会层面的角度来看,国家、社会的筹措帮助体现了对贫困生受教育权利的社会公平机制,从贫困生角度看,各种形式的助学金实际上是国家、社会对贫困生的个人关爱,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积极引导贫困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回应,以感恩教育作为突破口,引导贫困生克服不良的消极的情绪。

(三)明确受助学生的义务,促进贫困生成为社会公益活动倡导者

结合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内容:“大学生在享有申请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获得助学贷款等相应义务。”当前也有不少高校是按照捐赠人意图设置助学金的同时,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工作作为学生受助的条件之一,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在社会和他人的关爱下成长的,他们在受到关爱的同时,应当将爱传递下去。高校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也应当明确受助学生的义务,促进贫困生成为社会公益活动的倡导者。

(四)励志教育为手段,促使贫困生成为优良学风代表

有不少贫困生,由于自身心理上遭受了挫折,这种挫折感带来的消极情绪,促使这类学生成为了学困生、后进生,如果不能有效的对这样的问题加以重视并实施改革,很有可能促使这类学生成为“问题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学校要培养贫困生坚强的意志,引导贫困生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激励措施,引导贫困生成为校风学风建设的排头兵。可以设置一些专项奖学金,例如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奖学金等,通过这类激励措施,促进贫困生不畏困难、奋发成才。

(五)校内勤工助学为平台,提倡“助人自助”指导思想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勤工助学基金,在全校范围内设置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深化勤工助学的思想内涵,渗透“助人自助”的指导思想,力促广大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获得经济报酬。贫困生还可以通过协助学校科研部门和教师进行科研工作,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总之,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今后努力着眼于“精准”二字,开启更为全面有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雨晴,镶嵌式公益扶贫模式与反思——对K基金会扶贫模式的个案研究,[J],学术论坛,2016年2期

[2]虞崇胜、余杨,提升可行能力:精准扶贫的政治哲学基础分析,[J],行政论坛,2016年1期

村队扶贫工作计划 篇4

中共唐海县委办公室 2007年1月5日

按:2007年是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争当沿海经济隆起带上的“排头兵”和曹妃甸科学发展示范区主力军的第一年。在新的一年里,为进一步发挥《唐海简报》开拓视野、启迪思路,发掘典型、推广经验,指导工作、参谋决策的作用,按照县委主管领导要求,我们对《唐海简报》栏目内容进行了充实和调整。即在原有“领导言论”和“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新增“百家之言”和“域外采风”两个栏目。调整后,“典型经验”主要刊发各单位、各行业在创造性地落实方针政策、推动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典型经验和最新成果,交流经验,推动工作;“领导言论”主要刊载县委主要领导关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观点,把握方向,指导实践;“百家之言”主要是刊载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各行各业领军人物围绕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当好“排头兵”和“主力军”,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建议,建言献策,参谋资政;“域外采风”主要是以唐山各县(市)区为重点,兼顾其它沿海地区,搜集、捕捉县域以外的最新理念、最新动态、最新成果,以它山之石攻玉。望各单位继续对《唐海简报》给予支持和关注,不吝赐稿。

【领导言论】

2006年12月20日,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县委书记于冬青同志就当前发展形势和下步工作要求讲了重要一课。在讲到基层干部如何发挥作用时,他重点强调了基层党组织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面前,提高‚五种能力‛,对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将其主要观点整理刊发,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

打铁还需自身硬

----试论基层党员干部应具备“五种能力”

于 冬 青

基层党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真正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领头人,更要始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在提高五种能力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公信力、战

·2· 斗力、创新力、执行力、领富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所谓公信力,是指公众或者人民群众的信任程度。我们一个领导干部,一个基层党组织干部如果失信于民,战斗堡垒作用将无从谈起。要带领干部群众干一番事业,必须得到大家的认同,取得大家的信任。只有干部群众都相信你,才能响应你的号召,跟你走。要取得大家的信任,方法很简单,不过六个字:言必信,行必果。就企业和商家来说,不讲诚信,就会失去商机和客户,损失的是金钱;对于政府部门乃至我们每名同志来说,如果对老百姓做出承诺而不能落实,就会令百姓失望,损失的是民心。金钱易得,民心难聚。如果群众对你失去了信心,那么我们的工作就难以开展,凝心聚力就会成为空谈。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和支部书记,提高公信力,就要认真对待百姓向我们提出的每一个要求,认真履行我们对百姓做出的每一项承诺,真正做到言行一致;提高公信力,就要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做少说,说到做到;提高公信力,要靠我们模范遵守党的各项规章制度,靠我们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的疾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好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突出困难,真心为老百姓服务。我们基层党组织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更要忠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时刻履行我们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的广泛信赖。

所谓战斗力,内涵非常广泛,但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战斗力最突出地应该表现为攻坚克难的能力。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带

·3·

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那么,这种强大的战斗力从何而来?两个字:团结。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形成合力。只有攥紧拳头,才能有力出击。就基层党组织来讲,要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关键是增进班子团结,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党组书记要在民主集中制建设上当好表率,要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维护集体决策权威,从而把所有党员都团结在自己周围,营造一种齐心协力、精诚合作的共事氛围,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所谓创新力,顾名思义,就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创新力,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适应形势的需要,自我加压,敢想敢干,追求我们的工作达到新的更高的要求。任何一项事业,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和突破。人类历史是在不断创新中演进的。基层党组织经常面对一些棘手的、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就村队党组织来讲,经常直面各种矛盾,如移民问题、土地承包问题、宅基地纠纷问题、缠访老户问题等,形势在不断发展,新的问题也会层出不穷,解决好这些问题,沿用过去那一套老办法是不行的,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和手段。提高创新力的途径,一是加强学习,要真正从那些不必要的应酬中摆脱出来,从那些空虚无聊的消遣中脱离出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多学习、研究一些政策问题,多学一些市场经济知识,多向上级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下级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劳动在生产一线的人

·4· 民群众吸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锻炼自己的思维,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不断开启新思路、创造新业绩的有用之才。二是要擅用创新的方法,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干不出新的事业‛。我们务必要改变那种习惯于从本本上找路子、等上级给政策的消极态度,克服那种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保守思想,抛弃那种求稳怕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庸意识,善于把中央的大政方针、省市的决策部署和本地、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努力在结合中出思路、出特色、出实绩。要特别注意研究和学习国内外港口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提出创造性的思路和措施,用创新的理念破解全新的课题。同时,还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意总结推广基层和群众的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形成推动全局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所谓执行力,说白了,就是推动落实的能力。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最后落实者,县委的各项工作部署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还要靠在座各位。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正确把握和领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并立足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前,全县正在围绕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开展以‚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发展新唐海‛为主题的‚大宣讲、大讨论、大调研、大献策‛活动,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通过学习和讨论,进一步深刻领会和理解省市党代会精神的深刻内涵,把握实质,更好地与唐海县情实际相结合,推动全

·5·

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佳绩。大家一定要以此为契机,认真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研究、谋划好明年的工作思路,确保来年取得一个良好的开局。

所谓领富力,就是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致富的能力。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我县特殊的农垦体制来说,由于没有基层政权,农场党委和村队党支部首当其冲要肩负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那么,村队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究竟如何定位?我想,关键是一个引领的作用,进一步说就是要成为带着农民走上致富道路的领头人。从这一点来讲,村队党支部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发展村队经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上。在具体方法上,各个村队都有自己的不同情况和特点,我也相信大家都能够找到自己的致富渠道,发挥引领作用。

编辑:赵成民

报:县委常委,县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同志

发:县委各部委、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场镇党委书记

(共印120份)

村队扶贫工作计划 篇5

二是基础扶贫。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808万元, 计划新修和整治维修公路116.08 km, 硬化公路70.5 km、新修便民桥6座, 整治河提堡坎5.6 km, 新建水池53口, 安装自来水管道97.7 km。

三是产业扶贫。对县域内中药材、蔬菜、畜禽、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进行梳理, 12个产业扶贫项目和2个乡村旅游项目列入全市产业扶贫储备项目库。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40万元, 扶持示范种植基地4个, 发展壮大玫瑰、牡丹、中药材、蔬菜、莲藕等产业, 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落实项目资金190万元, 推进川河盖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建设。

四是搬迁扶贫。落实952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计划实施海洋乡、石堤镇、宋农镇、涌洞乡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190人;统筹东西对口帮扶资金255万元, 实施兰桥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218人。

五是培训扶贫。做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贫困生职业教育、农民创业培训、政策业务培训, 提高农民创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2015年以来, 组织培训10期156人次。

六是金融扶贫。开展贫困户大病救助试点, 为年满18周岁且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医疗保险的4.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额参保, 每人补助保费18元。继续管好用活村级互助资金, 截至目前, 69个村级互助资金总额达1323.18万元, 一季度为824户借款户发放借款459.6万元。

七是社会扶贫。进一步做好集团帮扶、东西扶贫协作、定点帮扶和圈翼帮扶, 改革鲁渝扶贫协作政府援助资金使用方式, 主用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小额信贷扶贫等精准扶贫工程。

扎实开展金融扶贫工作 篇6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该行成立由董事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金融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同时形成董事长负总责、行长具体抓、班子成员挂部室、部室挂网点、网点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责任体系。

二是明确工作目标。全行要在5月全面完成贫困农户评级授信工作,评级授信面100%,有效授信面85%以上,年内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不少于15000万元。

三是完善工作制度。该行制订了《祁阳农商银行金融产业扶贫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制度和管理办法,规定了操作流程,规范了管理。

四是明确思想认识。全行员工充分认识到实施金融产业扶贫,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工作要求的需要,也是推进该行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发展步伐的需要。实施金融产业扶贫关系国家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实现,符合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利益诉求。

五是把握政策要求。一是为贫困农户量身定制了专用的评级授信系统,只对诚信评价、人均纯收入和家庭劳动力人员三项指标进行量化计分,大大增强了评级授信系统的实用性和贫困农户的有效授信率:二是真正实现了农户无需抵押无担保的小额信贷。三是贷款利率低,贷款利率一律实行同档贷款基准利率,有效解决了“贷款利率高”的问题,让扶贫对象甩开包袱,轻装上阵。四是贷款程序简便。五是贷款期限和结算方式灵活。六是给予贷款贴息。

六是加大考核力度。该行将金融产业扶贫工作纳入了年度综合考核,与绩效工作挂钩、与奖励基金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

七是严明组织纪律。一是真实完成评级授信任务。各支行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进村入户,客观真实采集信息,不走过场,不乱评级、乱授信,对评级授信面达不到100%,授信面达不到85%以上的严格问责。二是严禁不作为行为。各支行必须无条件地配合当地政府开展金融产业扶贫工作,各支行要向当地政府多汇报、多请示、多沟通,对符合条件的赶快办,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向政府多沟通、向贫困户多解释,争取政府的支持和贫困农户的理解,不把矛盾上交,不将事故扩大,让政府满意,让贫困户满意。三是严格信贷纪律。对扶贫小额贷款要用心服务,符合条件应贷尽贷,送贷上门,不得对贫困农户、对结企业不得索拿卡要,不得设立任何附加条件,一经发现,从严查处。

透过广州帮扶看扶贫工作 篇7

推动资源外向对接

广州市道路扩建办帮扶南兴镇麻廉村,把村民1667亩土地流转集中起来,引入浙江老板承包种植大棚西瓜,每亩地收入从原来收入1000元增加到2300元,农民在种植场打工,每人另有3000元的月收入。经营成功的关键是,麻廉村拥有优质土地和良好生态环境,西瓜品质好无污染,能够进入上海、杭州等地大市场;浙江老板在浙江能够拿到菜篮子工程的高额补贴,一亩地收入1万多元,扣除仍然成本,每亩地的收入也有7000多元。总体看,农民增收、老板致富的根本因素,是湛江优质土地资源与外地优惠政策、庞大市场等优势资源的成功对接。

推动资源高效利用

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帮扶雷州企水镇边巷村,把全村800多亩的水田利用起来,种植一季水稻,种植两季圣女果。他们成立圣女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种苗、肥料、农药、收购和销售的办法,在种植圣女果的品种上不断改进,把圣女果从蔬菜变为水果,从红妃六、万福到紫色果、黄色果,价格翻了几倍,一亩地收入5000-2.5万元不等。帮扶单位还建立了三个收购站和一个农贸市场,在广州、珠海等地建立销售点,畅通经营渠道,吸引和带动周边村民加入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让农村的土地种植收入普遍提升了六七倍。

巧妙利用富余资源

广州燃气集团帮扶遂溪洋青镇文外村,广州港集团帮扶吴川长岐镇顿流村,拉动周边老板投资养殖牛、羊,开辟养殖示范基地。因为近年来,当地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的山林和田地种植利用率不高,草木茂盛,适宜开发牛羊养殖,在广东发达地区和港澳地区,能够卖到好价钱。另外中央倡导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农民实施土地流转,为集中闲置土地开辟牧场,提供了較大方便,同时也能够获得国家相关政策补贴。此举不仅发展了村集体经济,也为当地群众开拓了一条致富之路。在这里可以看出,农村脱贫致富,也就是针对农村实际,落实国家富民政策。

充分挖掘潜在资源

广州港集团帮扶顿流村,自身投入30多万元,带动村内老板和普通村民,捐资54万元安装了6公里的路灯,捐资129万修建了一座跨河水泥桥,捐资60多万元修建了边坡自然村文化楼。这个行政村的群众,外出务工当老板的较多,但是村内建设水平却很一般,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好的工作带头人,需要做的就是凝聚和发动群众。广州港集团的驻村干部,特别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充分尊重群众,让群众当家作主,村子的建设发展才有了深厚的源泉。

村队扶贫工作计划 篇8

一、试点、背景

1. 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

新扶贫开发纲要中明确提出: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因地制宜进行扶贫试点,创新扶贫开发机制。

2、“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启示

该县原有“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群众解决了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发挥了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试点摸索过程中,存在识别比例低、资金分散、认识有偏差、产业开发积极性不高,难以发挥资金的帮扶带动效应。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改革势在必行。

3、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通过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历程深入调研分析,发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解决了企业农户“卖难、买难、增收难”的市场瓶颈,生猪产业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明显。由此启示:产业扶贫到户是能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渠道。

二、试点基本情况

1、制定了改革试点方案

在经过充分调研考察和征求意见后,全县制定了《洞口县产业扶贫到户实施方案》。试点分为一般项目村和金融扶持村。

2、扎实开展了改革试点工作

2013年,全县选定楠竹、生猪、蔬菜三个产业进行重点扶持,由湖南旺正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花园镇泡桐村建立了万亩楠竹示范基地,洞口县肉食冷冻有限责任公司在洞口镇双联村建立了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湖南雪峰山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高沙镇马安村建立了1500亩蔬菜种植示范基地,3个基地覆盖贫困人口500户1370人,占总人口的26%,其中直接帮扶482户1328人(含入股分红114户375人),委托帮扶18户42人。

三、试点主要做法

1、科学选定产业和试点村

按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相结合、有龙头企业带动的原则,确定生猪、楠竹、蔬菜作为试点产业。

按照试点村的8个基本要求,将村级班子团结有力、愿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产业基础条件好、符合“一村一品”要求、有一定连片开发规模、群众致富愿望强烈、与对口扶贫龙头企业有合作协议、有销售保障和技术支持的花园镇泡桐村、洞口镇双联村、高沙镇马安村列为首批试点村。

2、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改革试点工作

一是提供组织保障。

洞口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产业扶贫到户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提供政策保障。

洞口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洞口县产业扶贫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县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洞口县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细则》和《洞口县产业扶贫到户实施方案》,加大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财政和税收支持政策、收费优惠政策、用地优先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

三是提供服务保障。

对各种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所办手续由县政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免费全程代理。

四是提供资金保障。

县财政每年安排1150万元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对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品牌培育等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奖励,涉农项目和资金重点支持主导产业发展,特别是对扶贫带动效应明显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重点倾斜。同时,市政府、市扶贫办积极牵线搭桥,引进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金融资本参与试点。

3、准确识别扶贫开发对象

按照“应扶尽扶”的原则,突破以前扶贫开发对象识别率只有2.12%的标准。根据2300元的扶贫标准,在洞口镇双联村、花园镇泡桐村、高沙镇马安村分别按25%、31%、25%的比例识别出扶贫对象708人、245人、375人。

4、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帮扶措施

(1)一般项目村:花园镇泡桐村

一是直接帮扶。全村建立了6种利益联结机制:①由村集中组织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资金统一用于楠竹低改,再由合作公司每亩补助60元。②公司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行情差时,保护价收购;行情好时,高于市场价的5%收购。③公司在村建加工企业并提供设备,村部管理,初加工后每根楠竹增收1-3元。④整合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公司出资新修村组道路2公里,林业部门修建林间小道4公里。⑤聘请劳务。初加工车间吸纳本村20名扶贫对象长期务工,总厂也在该村招收了20名工人。⑥与村分红,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村从加工楠竹中获0.1元/根的利润分红。二是委托帮扶。对该村外出或没有劳力的18户42人进行委托帮扶,18户村民委托村里有劳力的农户对楠竹进行低改,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资金和公司的补贴支付楠竹低改工资和其他成本,楠竹订单收入归18户农户所有。

(2)金融扶持村:洞口镇双联村和高沙镇马安村

一是直接帮扶。洞口镇双联村建立了6种利益联结机制:①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资金全部由公司免费为贫困农户提供母猪或仔猪。②扶贫办委托公司组织养殖技术培训;③公司与养猪户签订订单合同,行情差时,保底价收购;行情好时,高于市场价的5%收购。④整合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扶贫、畜牧、科技等部门对大户进行生猪出栏补贴,公司对大户实行栏舍建设补贴。⑤聘请劳务,该村10名贫困农户在公司务工。⑥国家进出口银行已预审通过洞口县肉食冷冻有限责任公司2000万元的贷款项目,贷款全部用于基地建设。

高沙镇马安村建立了7种利益联结机制:①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资金全部由公司免费为贫困农户提供蔬菜种子、化肥及其他生产资料;②金融扶持,由洞口县富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向洞口农商银行贷款200万元,雪峰山农业集团公司进行担保,所贷资金全部用于基地建设,由合作社使用偿还,农户不承担任何责任。同时,国家开发银行通过邵阳武陵山片区产业扶贫融资平台,对合作公司和合作社2500万元的贷款项目预审通过。③土地集中使用,合作社先期补偿村民土地集中使用费100元/亩。④扶贫办委托公司、合作社组织种植技术培训。⑤公司与种植户签订订单合同,行情差时;实行保护价收购,行情好时,高于市场价5%收购。⑥整合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扶贫、农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对该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扶持。⑦聘请劳务,公司在该村聘请长期工15人,平时也聘请临工。

二是入股分红。高沙镇马安村114户375人全部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公司对合作社进行返利,社员分红。公司给合作社收购一斤蔬菜0.02元的手续费,每年合作社获返利近60万元,合作社在扣除管理成本后,剩余的全部用于社员分红。

四、成效

1、贫困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

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入股分红三种方式,让试点村的1370名贫困农民人均年增收1238元,其中,花园镇泡桐村贫困农户人均年增收1633元,洞口镇双联村贫困农户人均年增收1288元,高沙镇马安村贫困农户人均年增收2058元。

2、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

通过企业出资、其他部门扶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3个试点村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改善,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后劲。

3、促进了扶贫产业发展

通过企业发展基地规模、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拓宽销售网络、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等方式,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完善了市场流通体系,推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有效促进了扶贫产业发展。

4、示范带动作用显现

在三个试点村的带动下,周边村民纷纷要求与企业签订订单合同,发展产业。花园镇泡桐村带动周边4个村进行楠竹低改20000亩;洞口镇双联村带动周边5个村发展生猪养殖大户180余户;高沙镇马安村带动周边3个村发展蔬菜种植面积5000余亩。

5、壮大了扶贫龙头企业

扶贫龙头企业依托政策扶持和基地发展,规模逐渐壮大,收入明显提高。2013年湖南旺正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了1个深加工车间4条生产线、1个初加工厂;洞口县肉食冷冻有限责任公司新建5000吨肉丸火腿肠生产线1条;湖南雪峰山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新建了一个40000吨果蔬气调保鲜库。

五、存在的困难

在实施改革试点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政策障碍。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资金要求“打卡到户”,改革试点却只能用于产业开发,委托公司运作或参与基地建设,最后以分红、利润或生产资料等形式间接获得,这有悖于“打卡到户”的原则,监管部门会认为这是违规使用资金。

2、观念障碍。

一方面,“两项制度”先前的“直接打卡”到户方式,导致部分基层干部、扶持对象错误地认为这是对贫困户的政策性扶持资金,忽视了帮助扶贫对象发展产业的要求。另一方面,乡村干部认为产业扶贫到户方式很好,但因统一集中使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资金,只能少数试点村享受,担心村与村之间工作难以协调,会引起更多的矛盾。

3、对扶贫龙头企业扶持不够。

目前,扶贫部门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大,政策不明朗,也不敢大胆扶持。

4、贷款担保风险。

在金融扶持村,企业为村民进行贷款担保,所贷款项全部用于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资料投入,收益一下难以实现,存在一定的政策和市场风险。

5、扶贫部门工作量和风险显著增加。

“产业扶贫到户”使扶贫部门工作量成倍增加,既要帮助农户选准产业,又要帮助农户与企业对接,监督企业履行承诺,规避市场风险。可农业产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一旦市场或企业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较大矛盾。

六、思考与建议

产业扶贫到户是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扶贫部门帮助贫困农户脱贫的捷径和主要职能之一。

1、产业扶贫到户资金应明确多途径多种形式到户,而非单一的“打卡到户”。

产业扶贫到户必须要有农业企业参与,采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这样才能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增产、增值,增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企业为了满足标准化生产要求,向基地贫困农户免费提供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等到户形式应得到认可;实行差别化扶持时,收购扶持对象的产品高于市场价部分也应确认为到户形式。当然,所有到户形式须得到农户认可。在顶层设计中到户形式可明确多种,而非单一的现金到户。

2、要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

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扶贫到户中要为基地建设垫资,免费提供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承担了市场风险。只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产业扶贫到户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因此,扶贫部门应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技改、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的贴息扶持力度,使企业在产业扶贫中也得到发展和壮大。

3、允许到户资金可以用于企业为基地村民贷款担保的反担保资金。

在产业扶贫到户过程中,有些基地需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资料投入,到户资金全部投入仍然缺口较大,扶贫对象户又无法从金融机构贷到款,需要企业为他们提供担保,企业存在一定的金融担保风险。为降低风险,增加农户的责任性,在制度设计上可考虑允许将到户资金作为反担保资金使用。

4、加强扶贫部门自身建设。

村队扶贫工作计划 篇9

翁源县扶贫“双到”工作呈现“五个新”变化

翁源县在推进扶贫“双到”过程中, 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 整县推进, 统筹布局, 并着力在工作机制, 归档管理, 帮扶规划, 激励机制, 营造助扶氛围, 抓扶贫干部队伍上下功夫, 有力地推动了“双到”工作良性开展, 成效突现了五个“新”。

一是贫困户生活水平呈现新提高。扶贫开发实行“靶向”疗法, 随着帮扶项目的落实, 贫困户的人均收入增幅较大, 年人均纯收入比2009年增长71%。贫困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去年48个省定贫困村危房改造任务已完成480户, 整治了26个旧村庄。2010年以来, 县有关部门加大对老弱病残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救济方式扶贫的力度, 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实现应保尽保, 其他贫困户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 基本公共服务得到了保障。

二是贫困村面貌呈现新变化。翁源县注重“形象整治”, 依靠挂钩帮扶单位积极筹资和发动社会捐助, 加大对贫困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已建成硬底化村道89公里, 自然村全面通机耕路, 新实施水利项目81宗, 水利农田受益面积3.2万亩;完成农村饮水工程19宗, 解决了1.68万人的饮水安全;实施乡村“清洁美”工程, 建立农家书屋37个。村委会办公条件全面改善, 实现村组织活动阵地“十有”, 使48个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2010年10月, 韶关市扶贫“双到”联合督查工作组对翁源48个贫困村进行综合考评, 全部达到优秀等次。

三是特色产业呈现新发展。在扶贫开发中实施产业扶贫, 不但增加贫困户收入, 同时也促进翁源县特色产业发展。全县糖蔗、蚕桑、蔬菜、水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标准化生产, 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传统种植业平稳发展。利用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特色产品、“订单农业”, 与贫困户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结合起来, 互补优势, 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构筑了一个共同致富的平台, 避免贫困户返贫现象的发生。

四是干部作风呈现新转变。翁源县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 发挥好干部队伍的骨干作用, 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入一线, 一线调研, 一线指导, 一线协调, 各级领导及帮扶干部与当地党员群众一起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全县选派487名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组成工作组长期驻村, 3860名干部与贫苦户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结对帮扶, 先后为贫困村、贫苦户办实事、做好事13674件, 干群关系融洽, 干部作风呈现出新的转变。

五是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翁源县注重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结合、双促进”, 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通过抓好贫困村干部培训工作, 提高了村级班子素质。结合扶贫工作在农村党组织范围内开展了“三强”支书活动, 涌现了一批科学发展能力强、民主管理能力强、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强的党支部书记。同时,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 实施“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制度, 加大对村务、财务公开的力度, 进一步增强了村班子的民主管理意识。通过实施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和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 发挥党员创业先锋和带头致富的作用, 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 早日脱贫。2010年贫困村新发展党员108名, 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86名, 平均每村至少发展了2名新党员, 并保持了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的常态数, 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

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有效增强扶贫力度

翁源县为避免各帮扶单位缺乏协调, 项目无法实现聚集效应的问题, 在扶贫工作中, 创新扶贫工作机制, 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 有效增强了帮扶效果。

(一) 实施“三个一百”示范带动。利用党员创业、脱贫先锋、村貌引领的先进典型示范带动, 有效解决没目标、没学习对象、没对照的问题。

百名党员创业示范带动: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 以“帮一户, 带一村, 兴一业, 富一方”为主要内容, 通过为农村党员提供贴息信用贷款、技术支持等来帮农村党员创业致富, 让创业致富的党员来帮带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 解决了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致富能力弱、发展没思路、种养没技术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 已帮扶党员创业示范户310户, 提供贴息贷款1200多万元, 党员创业示范户帮带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1850户, 为有资金需求的130户贫困党员和群众帮助解决生产资金200多万元, 有效地发挥了党员的创业示范带动作用。

百户脱贫致富示范带动:每村挑选3—5户贫困户培养成脱贫致富示范典型, 帮扶责任人为贫困户“出点子、给票子、找路子”, 从资金、项目、市场信息、科学技术等多种渠道多方位地提供扶持, 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改善贫困户的生活条件, 并力争脱贫致富, 为其他贫困户脱贫带好头, 树立榜样。

百村面貌变化示范带动:根据各贫困村的情况,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以点带面, 循序渐进, 选择班子战斗力强, 群众基础好的村作为扶贫开发示范村。单位出资和发动社会捐资集中投入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行“村干部承诺、评议、考核制度”、争当“三强”支书活动, 推行“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 在硬件和软件上实现双得效, 为其他贫困村树起典范。

(二) 实施“四个一千”活动项目。县级整合资源, 大力推进技能培训、劳力转移、农房改造、学子受助项目的实施, 有效解决项目推进推动力不足的问题。

千人技能培训:积极整合各部门培训力量, 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培训网络, 发挥农村远教平台等作用, 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 提高劳动力素质。到目前为止, 已组织15208人次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同时, 积极引导和支持贫困家庭应届初中毕业生418人就读扶贫技校。

千名劳力转移:制定“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 积极与用人单位、城市劳务中介组织建立联系, 加快劳动力转移。到目前为止, 共向珠三角输送1889人, 向本地企业转移3455人。

千户农房改造:对需要修缮或改建危房的贫困户给予资金补助。整治26个旧村庄, 筹集432万元对“5·6”特大洪灾中216户全倒贫困户住房进行了补贴建设, 筹资补贴修缮1336户贫困户住房。规划今年48个省级贫困村完成危房改造任务480户。

千名学子受助:为促进教育公平, 翁源县以“创教育强县”为抓手, 积极调整校点布局。2009年以来, 全县共撤并教学点3个、小学高年级16所。帮扶干部对1643名贫困户在读子女直接给予资金、书籍、学习用品等扶持,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上不起学、读不好书, 全力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力。

(三) 实施“五个万亩”增收计划。翁源县大力实施“五个万亩”工程, 实现扶贫开发的联动效应, 打破村村帮扶不具有整体性、规模化的难题, 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

一是万亩糖蔗增收:把糖蔗种植作为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积极引导, 并依托茂源糖业龙头企业, 合力抓好技术指导、蔗种供应、肥料保障、资金等各个环节, 大力支持贫困户加入糖蔗产业行列, 增加贫困户在发展糖蔗中的收入。2010年种植糖蔗达到5.3万亩, 扶持410户贫困户种糖蔗, 户均增收2600元, 人均增收684元。

二是万亩蚕桑增收:发挥国家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单位——广东信达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的带动作用, 通过实施“支部+协会”、“公司+研究所+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构筑助农增收平台。去年全县种植桑园达到3.2万亩, 扶持350户贫困户种桑养蚕, 户均增收3250元, 人均增收855元。

三是万亩蔬菜增收:把企业作为拉动农业增效的龙头, 通过落实各项鼓励扶持政策, 翁源县大力扶持翁源宝源市场开发有限公司, 使其成为粤北最大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之一, 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扶持新源农业专业合作社, 帮助其建立蔬菜绿色种植种苗基地, 培育的种苗无偿提供给贫困户种植。建立了5000亩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区, 发展无公害蔬菜, 积极与家乐福对接, 让贫困户农产品直接进入家乐福, 免去相关服务费用, 在采购价格、结算方式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 给予优惠和便利, 稳定提高农产品价格, 增加收入。2010年全县种植蔬菜达到14万亩, 扶持426户贫困户种植蔬菜, 户均增收2500元, 人均增收930元。

四是万亩花卉增收:翁源县把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龙头, 建设江尾镇境内省道S245线两旁的万亩花卉栽培示范区和周陂镇华力花卉园艺基地现代花卉栽培示范区, 辐射带动官渡、江尾、坝仔镇境内省道S245线两旁的花卉长廊建设, 初步形成了“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花卉产业大格局。同时, 坚持与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相结合, 发挥优势, 大力发展花卉产业, 不断培育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层次, 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县种植花卉2.1万亩, 2010年产值达到3.3亿元, 吸收500多名贫困农户为花卉产业工人, 为贫困户增收480万元。

五是万亩水果增收:引导贫困农户为水果的产、供、销提供劳力服务。还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标准化生产, 实施名牌战略, 重点培育三华李、九仙桃等优质品牌, 增加竞争力, 并发挥“三华李地理标志”、“九仙桃地理标志”的优势, 提高附加值。去年水果种植规模已达13.1万亩, 扶持200户贫困户种植水果。

翁源县还将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情暖滃江”主题实践活动。研究制定了《翁源县开展扶贫开发“情暖滃江”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关于扶贫开发“情暖滃江”红旗团队、帮富使者、脱贫之星的评选办法》, 认真组织省、市、县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和被帮扶对象争当“红旗团队”、“帮富使者”和“脱贫之星”, 有效推动扶贫“双到”工作向纵深展开。

翁源县扶贫开发对全省扶贫“双到”工作的启示及建议

翁源县的扶贫“双到”工作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主要得益于扶贫工作机制的创新。这些经验与做法, 对全省扶贫“双到”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扶贫“双到”工作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借鉴作用。

启示一: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为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有效开展, 翁源县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责任机制。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结合目标任务, 逐级分解任务, 层层明确责任, 工作落实到人, 定期召开情况分析通报会、工作现场会, 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全力抓, 各级班子共同抓, 驻村干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 组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督导组, 对帮扶单位和各镇 (场) 的扶贫工作进行了每月1次以上的检查、督促、指导, 考核其责任制落实情况和落实帮扶任务情况。同时, 规定督导组长列席参加各镇 (场) 党委讨论相关扶贫开发工作的会议, 指导各镇 (场) 制订各阶段工作计划, 管理好帮扶干部。三是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定期与帮扶的省直单位、市直单位相关负责人召开情况通报会。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贫困村看望驻村干部, 与帮扶单位的负责人联系或登门拜访争取支持。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双到”工作的领导, 健全扶贫“双到”各项工作责任机制, 明确责任, 注重协调, 及时研究和解决扶贫“双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启示二:在帮扶规划上下功夫, 确保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三大功能区的规划, 翁源县因地制宜, 因规划布谋, 在以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为主要载体的翁北片现代特色农业生态发展区, 进一步做强农业经济, 引导片区内的贫困户着力发展糖蔗、蚕桑、蔬菜、花卉、特色水果等特色农产品, 提升其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在以县城新老城区为载体的翁中片新型服务业优化发展区, 发挥旅游产业龙头带动作用, 引导部分贫困户转移就业。各帮扶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和地方特色把开发项目作为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的重要渠道, 扶持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44个, 其中农业项目90个、工业项目41个、商贸旅游项目2个、招商引资项目11个。建议省委、省政府鼓励各帮扶单位在研究制定欠发达地区每一贫困村、每一贫困户具体发展规划和脱贫措施的同时, 要将帮扶规划与贫困村所在市、县 (市、区) 主体功能区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与贫困村所在市、县 (市、区) 主导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分类指导, 从而确保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启示三:在归档管理上下功夫, 为扶贫工作打牢基础。翁源县在推进扶贫工作中, 严格实行户有卡、村有册、镇有薄、县有库的管理模式, 确保电脑记录与卡、册、簿、库数据一致, 并且总结坑尾村归档管理中好的经验做法, 及时推广。翁源县统一印制《翁源县“双到”工作考评纸质资料规范要求》, 进一步规范各被帮扶村和帮扶单位的档案项目, 将资料整体分为三大项, 并细化为20小项, 统一台账, 统一立卷规范, 保证档案质量。对归档的文件资料统一纸质, 统一格式。针对档案动态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 加大对台面工作的规范力度, 确保卡、册、表内容有真实性、有针对性、有逻辑性、有一致性。建议省委、省政府完善扶贫“双到”动态档案和帮扶台账制度, 逐村逐户将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登记造册, 同时建立实时联网监测系统, 确保扶贫“双到”工作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启示四:在激励机制上下功夫, 营造争先良好局面。翁源县把开展“情暖滃江”主题实践活动作为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载体来抓, 通过年度一评、三年总评来激励帮扶单位、个人和被帮扶对象分别争当“红旗团队”、“帮富使者”、“脱贫之星”。活动对评为“红旗团队”、“帮富使者”、“脱贫之星”的除颁发锦旗、荣誉证书、奖牌、奖金, 以及汇编获奖单位、个人事迹材料, 利用报纸、电视、专刊等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外, 还对评选为“帮富使者”的机关工作者, 县级的将呈批表归入干部现实表现台帐并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省、市直单位、江门市及中直驻粤单位的由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向各单位发出记功函。让有为的有名、有位、有誉, 形成你追我赶, 争当先进的良好局面。2011年, 翁源县共评出了10个“红旗团队”, 20名“帮扶使者”, 66名脱贫之星, 极大的鼓励了先进, 激励了后进。建议省委、省政府将扶贫“双到”工作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鼓励各帮扶单位、个人和被帮扶对象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 对照先进、查找差距, 完善激励机制和评议制度, 争先进位、争作贡献, 进一步提高全省扶贫“双到”工作的效果和成效。

启示五:在营造助扶氛围上下功夫, 激发社会帮扶热情。为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大动员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力度, 翁源县想方设法策划活动, 搭建平台, 积极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氛围。一是拓宽资金募集渠道, 引导外出乡贤、企业为扶贫开发捐资捐物。二是建立完善帮扶企业关护机制, 给予帮扶企业优惠政策, 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关爱企业的人文环境。三是加大宣传力度, 在电视广播设立“情暖滃江·在行动”专题报道栏目, 拍摄制作《情暖滃江》电视专题片, 通过开展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宣传, 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 构建扶贫“双到”文化。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政策措施, 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贫困村、贫苦户所在市、县 (市、区) 动员有能力、有意愿的民营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到全省扶贫“双到”定点帮扶工作中来, 汇聚帮扶力量, 提升帮扶成效。

启示六:在抓扶贫干部队伍上下功夫, 提升扶贫工作战斗力。针对一些帮扶干部责任心不强, 积极性不高, 村“两委”干部认识不到位, 工作不配合的问题, 翁源县多管齐下, 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促进扶贫干部队伍建设上水平。一是强化责任领导示范。29名县四套班子成员对挂钩帮扶的贫困村, 必须亲自过问、亲自深入贫困户、亲自制定措施;二是建立驻村干部现实表现台账, 组织部门注重跟踪掌握干部在扶贫工作当中的突出表现, 对那些政绩突出, 能干事、埋头苦干、善于开拓创新、敢于攻坚克难的干部进行表彰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用人机关, 在扶贫工作中涌现了一批办法多, 能力强的“帮富使者”, 起到了模范作用。三是按照“面向农村党员、强化党性锻炼、注重基础理论、突出实用技术”的工作思路, 翁源在全县建立了村“两委”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和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 整合教育培训资源, 加大农村干部党员教育培训力度, 实现“建立一个基地、带动一批党员、带富一方群众、带强一个镇村”。四是建立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和联系群众制度、帮扶各方联席会议制度、党员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等, 通过上党课、座谈会、交流会和联谊会等形式增强帮扶各方的认识, 增进友谊, 形成共进退、共奋斗的良好精神状态。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强化责任领导示范, 进一步加大扶贫干部队伍培训力度, 进一步转变省、市、县、镇、村各级扶贫干部作风, 打造扶贫优秀团队, 全面提升扶贫“双到”工作的战斗力。

上一篇:提高铁路服务质量的途径下一篇:涉外礼仪之日常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