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扶贫工作(精选12篇)
村扶贫工作 篇1
xx村2012年综治工作(平安创建工作)
总 结
xx村拥有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全村有总人口3200人,总户数816户。今年以来,xx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镇综治办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工作目标,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目前我村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秩序总体平稳,全村无重大群体案件发生。做到了镇党委、镇政府提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要求。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村支部、村委会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和抓稳定,促发展的思想,认真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村主要领导和镇党委,政府签订综治领导责任书后,村支部、村委会根据xx村辖区的实际,在年初制定村综治工作目标方案。村两委班子及时成立了综治工作领导组,村书记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积极探索综治工作的机关报途径、新思路、新方法,档案管理实现了规范化、统一化,日常工作实现了制度化,服务实现了多样化。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要点,我们深入到各村民组走访农户,广泛征求 他们的意见和建设,开展了平安创建活动,今年的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以后的工作打了坚实基础。
二.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继续加大反邪教斗争力度,积极消除和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
三.深化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进行“五五”普法,组织实施好法制宣传活动,为全面建设“平安北沙”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切实强化治安防范管理。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本村治安防控能力,减少各类可防性案件,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五.我村在严打整治斗争中,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中工作,无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村民对治安环境比较满意,有安全感。
六、抓好信访工作,对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和“细之又细,严之又严”的原则,疏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我村坚持重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每月2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排查、分析重大矛盾纠纷。到目前为止,我村没有一起重大矛盾纠纷和非正常死亡;无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发生;无有影响的重大政治和治安事件发生。的份共调解民事纠纷7起,成功7起,成功率100%。
七、抓好巡逻、值班活动。组织治安巡逻队,进行夜间定期或不定期的巡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提醒广大群众防火防盗,增强村民的责任心。尤其是农忙、节日期间,重点抓好防火、防盗的宣传教育工作,确保节日期间的活动安全。
八、抓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排查。进行了定期和不定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排查,第一时间掌握村里的治安状况,对重点人、重点物、重点事、重点地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调处。
在的综治工作中,虽有一定的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工作方法还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工作成效与上级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将继续大力开展普法法制教育,和谐社会道德教育,开展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加强安全防范,大胆检举揭发各种违法犯罪和负罪外逃的刑事犯罪分子,积极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进一步提高xx村综治工作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努力,夯实基础,完善机制,扎实工作,真正开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新局面,建设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新农农村。
注:作者为江苏省邳州市电视台记者 田福彰 QQ279796538 如您不感觉不如意,我帮您改写
村扶贫工作 篇2
赤溪村是不幸的, 她位于福建东部宁德市大山深处, 地理位置偏僻, 自然条件恶劣, 交通不便, 致富无门, 经济落后, 一度食不果腹, 衣不遮体。
赤溪村是幸运的, 30年前, 《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反映赤溪贫穷状况的读者来信, 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 由此, 一场旷日持久的反贫困事业在全国“引燃”。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命名为“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 从此迈上了脱贫之路。
30年间, 从就地扶贫, 到造福工程搬迁扶贫, 到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从“输血式”扶贫, 到“造血式”扶贫, 随着资金投入的增加, 扶贫方式的不断创新, 赤溪村改天换地。
赤溪村的华丽转身, 是闽东宁德市艰苦奋斗、摆脱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的生动缩影, 从中折射出“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 “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 发人深思, 催人奋进。
赤溪扶贫, 扶在思想观念
家住三层楼, 出门是大路, 村前有景区, 村后建公园。跨溪便是福建最大户外运动拓展基地, 再远则是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如今的赤溪村, 已是闽东山区远近闻名的山中明珠, 清新的空气、秀丽的风景、整洁的村容让人羡慕不已。
30年前的赤溪村, 并不在今天这个位置, 也不是今天这个模样。要说远, 13个自然村分散各处山头, 上一趟村部, 没个半天到不了;要论穷, 村财不仅一分没有, 而且还欠着10多万元债务;要讲苦, 家家竹木房, 顿顿难揭锅。
“造成赤溪贫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资源没有用好, 基础设施薄弱, 缺乏能人带动等等。”谈起赤溪, 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思路清晰, “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村民观念守旧, 等、靠、要思想严重, 听天由命, 不思进取。”
长期以来, 由于交通滞后、信息闭塞, 村民文化水平低, 缺乏谋事创业热情, 族群邻里不和, 打架斗殴、赌博、上访告状等时有发生, 是个典型的乱村。自给自足经济, 造成村民们视野不开阔、观念守旧, 注重眼前小利, 忽视长远效益。
痛定思痛, 治贫应先从思想观念入手。为此村“两委”做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开眼界, 谋共识。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 开拓视野。镇、村干部沉到村民家中, 向村民征求意见建议, 仅2011年年初, 就下发100余份调查意见书, 收集150条意见建议。二是兴文化, 树新风, 育精神。村“两委”依托人民会场、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工程等文化设施, 把崇尚新风、生态文明、创业致富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 强化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逐步形成“自强不息、锲而不舍、村荣我荣、不断超越”的赤溪脱贫精神。三是建班子, 转作风, 提效能。村“两委”开展“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和“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活动, 通过“二述二评一考”、“开放式”组织生活会、约谈不称职村干部等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效能建设、廉政建设, 保障村民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监督。
“以前是‘要我脱贫’, 后来是‘我要脱贫’。”宁德市原政协副主席缪耕山说。如今的赤溪, 群众观念新了, 心气齐了, 干劲足了, 村民们主动求发展, 提建议, “要钱要物不如要项目要发展”蔚然成风。杨赤公路福鼎段建设, 全村仅用17天就完成测量、放款等征迁主要工作, 公路顺利开工。
2013年, 人均收入9430元, 是1984年的56倍;通村公路从无到有, 目前里程已达57.4公里;全村现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民占总人口52% 以上, 比1984年增长了6倍。这组数据, 鲜活地反映了赤溪村的变迁, “晴天满天雾, 雨天难出门, 姑娘争外嫁, 小伙取妻难,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已彻底成为历史。杨赤公路建成后, 赤溪将进一步打开山门, 迎来又一个发展的全新年代!
赤溪扶贫, 扶在基础设施
宽畅的街道、簇新的民房、齐备的文体娱乐、教育医疗设施, 徜徉赤溪, 处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生机与活力。再翻看30年前的老照片, 土木房、茅草屋连片, 道路泥泞不平, 村容脏乱差……今昔巨变, 仿若穿越。“分散的小村, 分散了有限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 难以形成合力。薄弱的基础设施, 一度制约着赤溪村发展。”福鼎市委书记陈其春说。
赤溪村原有13个自然村, 分散在各个不同的角落, 不仅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威胁着村民们的住房安全。“最节约资金, 也是最可行的办法是对这些偏远山区实施有计划地搬迁, 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对此, 在多年的扶贫实践中, 宁德市上上下下已形成共识。
“居住环境的改变, 能倒逼村民脱贫的主观能动性。”陈其春认为。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共和谐”的思路, 经过十年“造血式”就地扶贫后, 1995年, 赤溪村实施“造福工程”, 下山溪自然村22户88位畲族群众整村搬迁至赤溪村。
随后, 赤溪村先后将包括下山溪在内的一些自然村的200多户800多名畲、汉群众搬迁安置到长安新村。按照村庄整体规划及畲族特色村寨规划, 采取政府出一点, 社会资助一点, 村民出一点和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 完成饮水安全工程、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 居住条件大幅提升。
交通不便, 让村民们吃尽了苦头。“要致富, 先修路。”针对交通瓶颈, 赤溪村先后修建了连接磻溪、太姥山、白琳以及通主要自然村公路, “早出挑柴换油盐, 晚归家门日落西”成为历史。
2011年, 成为赤溪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个新起点。当年, 福建确定200多个省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 从省直机关和中央驻闽单位选派优秀干部到扶贫重点村担任第一书记, 并捆绑部分资金, 专项用于重点村建设。作为200多个省级扶贫村之一, 赤溪村与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达成了为期三年的挂钩帮扶关系, 赤溪村造福工程由此升级为整村推进。
“我们抓住机遇, 用活用足省里给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村一系列优惠政策。”省民宗厅下派赤溪村第一书记杨振伟说。三年来, 赤溪村投资268万元完成村内公路水泥硬化;投资117万元完成村庄卫生整治及慢道工程建设;投入350万元对长安新街房屋进行立面装修;投资80余万元修建民族团结农民公园等;投资120万元完成村委会翻修、旧人民会场改扩建及配套设施, 完善党员群众活动平台。此外, 饮水工程、电网改造、溪岸整治、溪沟坝清淤整理、雨污管道整治等也建成。
据不完全统计, 1993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已为赤溪村投入交通、水电等各项基础设施项目25个, 建设资金8339万元, 正在实施和计划实施的项目13个, 建设资金10785万元。
赤溪扶贫, 扶在增收之道
思想观念的转变, 基础设施的投入, 最终是为了摆脱贫困的面貌, 促进经济发展, 让村民们过好日子。“借助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 赤溪村思路清晰地抓好‘农业强村’、‘旅游兴村’, 近几年来成效显著。”杨振伟说。
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 建设“农业强村”。赤溪村拥有耕地1400亩、茶园356亩、果园218亩、山地面积9980亩, 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村里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两家, 采取“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模式, 建立了优质水稻、生态有机茶、珍贵苗木、淡水特色养殖、高效毛竹、特色果园、特色禽养殖等“农业示范基地”。33岁的返乡人员杜家剑, 2012年创办的鼎煜专业合作社, 种植猕猴桃30亩、槟榔芋80亩、珍贵苗木50亩、油茶1000亩, 总投入500多万元, 带动了200多村民就业。
近三年来, 赤溪村完成800亩毛竹林垦复;种植红叶石楠、红花继木、金边黄杨等各种珍贵苗木1万余株;投资20万元发动村民在荒山荒地上种植平和“琯溪红心蜜柚”和黄栀子500余亩;鼓励农民投资60多万元发展珍贵家禽养殖、果蔬采摘等特色农业;新建香鱼、糠鱼、花鳗、石蛙等淡水养殖示范基地30多亩。
做大做强山村休闲旅游, 推进“旅游兴村”。近年来, 赤溪村先后引进万博华、耕乐源、杜氏生态农庄等旅游公司, 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投资8000多万元。投资1800万元建设“湖里不夜溪”等五个立体拓展休闲项目。此外, 利用北部的农林涵养区, 积极发展农业观光游, 鼓励农民办好“农家乐”, 让游客参与耕作、观光和品尝的乐趣。2012年, 九鲤溪景区被授予“三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 已成为闽浙边界独具魅力的旅游地。景区内现有农家乐餐厅30多家, 年均接待游客20万人次。52岁的吴敬念之前有开小吃店的经验, 是较早开始兴办“农家乐”的村民, 他的“农家乐”虽然面积不大, 一年却有12万元左右的收入。在他的带动下, 全村兴起了12家“农家乐”
1993年以来, 赤溪村已吸引旅游业、生态农业等外来投资项目7个, 资金投入1145万元, 正在实施和计划实施的外来投资项目6个, 资金投入达54300万元。随着“农业强村”、“旅游兴村”的推进, 村民们的开始尝试新的发展经济路子, 不少村民还将土地出租或入股农业合作、旅游开发公司, 一手领田租, 一手拿劳务工资, “两手”增收两头甜。
上槎村扶贫纪事 篇3
在湖南省新田县大瑶山深处,有一个叫上槎的小村子,村前有棵古银杏,足有三人抱围,冠高百余米,相传有300年历史。村民们把它敬为永葆福祉的风水树,奉为护佑村庄的太平神,俨然是上槎村百姓心中的图腾。
2009年2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把新田县骥村镇上槎村确定为厅里的建设扶贫点,这已是该省厅连续第7年与国土资源部联动在新田县驻村扶贫。厅直属机关党委调研员胡春善被任命为挂职新田县委常委、第4任扶贫工作组组长。他与厅直属测绘大院管理所职工夏恒科、厅基础测绘处副主任科员、挂职新田县政府县长助理郭宏进驻上槎村,开始了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不到两年时间,帮助村民引水、修路、通渠、建沼气池、整理土地、搞种植、兴养殖、办实体、开农技班、建支部、盖学校、修敬老院、办农民书屋、建休闲广场,使全村1653人告别了贫穷,让180名适龄儿童走进了学校。他们用赤诚和奉献,为古银杏图腾灌注了新的信仰和精神。
修筑一条公路
2009年3月13日,胡春善和夏恒科进村的第一天,一路所见所闻让他们泪眼婆娑:一条崎岖泥泞的小土路,几间低矮破旧的土砖房,十余畦靠天吃饭的贫瘠地,30多名贫困失学的小孩童,50多个生活无靠的光棍户,村民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一定要摘掉乡亲们贫穷落后的帽子,让大家过富足安康的日子。”胡春善和他的扶贫工作组在古银杏树下召开的全体村民会上庄严承诺。
很快,扶贫工作组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的《“12345”两年建整扶贫计划》获得省厅党组和新田县委、县政府审议通过。胡春善和他的工作组确定了16个建设项目,首先从解决村里的路、渠、水和土地整理及“空心村”拆建入手。上槎村下辖的6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分散在方圆10里的大山里,修筑一条出山的公路成为多少代上槎村民梦寐以求的夙愿。在公路测量的那些日子,胡春善腰里总是别着一把砍刀,走在测量队伍的最前面,翻山越岭,砍山开路,常常被灌木和茅草划破手脚,但他全然不顾。
2009年8月,连通骥村镇全长5.2公里的进村公路正式拉通;2010年10月,连接村、组、户的6.7公里环村公路,也全线贯通。通路那天,正值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方先知和副厅长厉坤到上槎村视察,整个山村顿时沸腾了,像过年一样,敲锣打鼓放鞭炮,在古银杏树上挂满彩绸。村民们奔走相告:“山里通车,北京和省城来贵客啦!”以此来传递山里人终于实现通路通车梦想的喜悦和表达对扶贫工作组的感激之情。
做好一篇文章
“扶贫工作要契合新农村建设,在村容村貌整治、土地综合整治和水利设施建设上做文章。”2010年2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方先知来到上槎村,为工作组定下扶贫大计。国土资源部派驻新田县挂职县委副书记贾文涛、王亚东同志先后10次到上槎村与工作组共商促进建设扶贫工作。1653人的人口大村,耕地面积不足3000亩,吃饭问题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扶贫工作组把土地综合整治作为突破口,在农民的地里做起了“规整”的文章。项目报到厅里,分管耕地保护的副厅长胡进安和分管财务的副厅长尹学朗一合计,一个与谈文溪村、识字村、贺家村打捆一起的2300万元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下达县里,其中1000万元用于上槎村的土整项目。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就一直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翻来覆去耕种了32年的上槎村村民,一开始对扶贫工作组回收村民所有耕地进行统一规划整治很不理解,生怕自家的肥田变成了糙地。胡春善和夏恒科分头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向村民反复讲解土地整治是为了增加耕种面积,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道理,并在古银杏树下张贴了20多张宣传土地综合整治的挂图。
为打消大伙的猜疑,胡春善与工作组的同志商量,为全村每户按1000斤稻子的减产损失进行了补贴。村民们也就半信半疑地把地交了出来。土整项目开工后,胡春善和夏恒科睛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与村民们一起挖田梗、平整土地、开灌溉渠、修机耕道。2010年2、3月间,湘南地区突降大雪,每天连续在刺骨的雪水中浸泡五六个小时的夏恒科染上了风寒。为了不影响工期,他说啥也不愿意到县城去打吊针,喝两碗老乡熬的姜汤就加入到工地的人群中。当乡亲们看到他们的地真的在一天天变样:原来的坡地变成了平地,“鸡爪地”变成了开阔地,漏地变成了盛水地,整理后的耕地面积神奇般增加了230亩,更为壮观的是3.2公里灌溉渠、排水沟和9公里机耕道纵横交错,首尾相连,手扶拖拉机从自家门口便可以开到自家地里。村民们从心眼里信服了。
结束一段历史
上槎村十年九旱,却又十年九涝。缘于村后山上4公里处的肖家水库在上世纪70年代被洪水毁弃,使上槎村头上随时顶着一个“水袋”。同时,村东的东阳冲后山山体形成一道特殊的“水槽”。一遇暴雨山洪,两水合击,泛滥成灾。加上上槎村属坡岭地,洪水过后,滴水不存,出奇干旱。上槎村村民因此苦不堪言。每当旱涝,村民们就对着古银杏顶礼膜拜,祈求平安。胡春善和他的工作组决心把修复水库和排洪堤作为民生工程的头等大事来抓。他们先后5次带领县水利局、扶贫办等部门负责同志步行翻山越岭到水库现场,进行可行性分析。项目立项后,又从省财政厅、水利厅、环保厅和移民局争取63万元资金用于勘查、设计和项目施工。
通过9个月的奋战,扶贫工作组完成了肖家水库和排洪堤修复工程,并对肥源水库9公里干渠进行了补漏修复,在4个自然村修建了4座灌溉、消防两用水塘和一座饮用水塔,为433户村民安装了入户自来水管。与此同时,还实施了800余亩面积的村庄整治和空心村改造,拆除危房、烂房70多座,建沼气池50座。上槎村从此结束了旱涝两怕、居无可安的历史,翻开了迈向美好生活新的一页。
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篇4
按照区、街道劳动保障部门要求,关于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实施意见,以村就业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我村就业资源,充分提供各岗位用工信息,帮助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扶持更多的失业人员及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我村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现结合本村实际,就我村争创“充分就业村”活动工作作如下汇报:
基本概况:
我村位于街道北部,常住居民407户,人口1489人,党员40名,劳动年龄段人数861人,有劳动能力人数855人,其中在校生87人,就业人员752人,就业率为97.91%;农村劳动力从事一产比例12%; “4050”人员240人,低保户17户。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到位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村领导非常重视,按照创建要求,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村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层层落实,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建立了创建工作组织网络。按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要求,配备了电脑等相关设备,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村党支部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与村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把创建充分就业村建设工作列入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服务居民、构建和谐村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加强学习,熟悉业务,积累工作经验
今年是创建工作的第一年,为积累工作经验,熟悉业务知识,我们参加了街道劳动保障站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了相关文件及基础知识,明确了服务内容,熟悉了工作方法,掌握了台帐管理。同时,通过交流学习,树立了“用心工作,服务于民”的决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三、调查摸底,走访到户,夯实基础工作
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劳动力资源状况、农村“低保家庭”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建立了劳动力资源花名册、个人求职登记信息、用工单位招用工信息查询与备案信息台帐等 “七册一表”,其中全村劳动段年龄人数861人已全部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
为了全面掌握村里无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村组织人员坚持每月走访村民深入了解我村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走访了解就业困难对象的下岗失业时间、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居住场所、就业愿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优惠证发放台帐、再就业援助登记卡、失业人员台帐等基础资料,摸清了这些人员的生活状况、择业意向、就业能力、就业意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类台帐、表册,并将资料录入微机,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夯实了基础。
四、积极动员,多方协调,整合利用资源
针对村内未就业群体,我们根据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分类排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技能想对策。一是积极动员、提供用工信息,鼓励村中能人带动输出,介绍从事一产的人员到企业工作。二是村里多方协调,开发了一些适合“4050”人员困难群体的就业岗位,(如:护绿保洁、家政服务、门卫、治安协管、后勤管理等),帮助从事一产的人员向二产、三产转移就业。三是积极收集空岗信息,介绍失业人员或从事一产人员到单位应聘。四是实施再就业援助服务。帮助失地农民联系协调工作。通过开展空岗调查,进行求职登记、发布用工信息、开展职业介绍,促进再就业,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五、广泛宣传,热情服务,努力创建充分就业村
广泛宣传充分就业相关优惠政策,使广大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深入群众为失业人员和困难居民开展政策引导、法律宣讲、观念更新等内容的。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人员参加街道劳保站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失业人员就业技能,拓展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通过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使就业再就业工作逐步形成合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改进了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确保了创建活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长城村创建市级卫生村工作汇报 篇5
今年以来,为创建文明和谐卫生新县城为目的。在石匣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我村两委干部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创建卫生村指示精神,将卫生村的建设作为改善我村环境卫生面貌的重要工作来抓,确保经费投入,狠抓落实,积极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卫生村的工作,重点做好村卫生环境管理,努力提高我村的卫生整体水平。使得我村的面貌得到很大的改观。现将我村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
1、我村十分重视创建卫生村的工作,自开展创建卫生村活动以来,首先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由村干部成员的创建卫生村工作小组,负责日常创建工作。
2、工作小组认真分析我村创建市卫生村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我村卫生保洁队伍建设,卫生管理制度完善及卫生建设,切实将工作落实到位。
3、乡领导经常亲自在我村各社检查我村的卫生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二、广泛发动,大力开展创建卫生村的宣传教育工作 今年初,石匣乡政府在我村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卫生村的重要性,在我村普及健康知识教育,使得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发放宣传禽流感、登革热等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单。
三、开展创建卫生村的各项整治工作
1、我村建立了一支专业的保洁队伍,负责村内主要道路保洁、村两旁垃圾收集,保证我村垃圾日产日清。
2、调动人力物力经常开展卫生整治活动。今年以来乡政府领导多次到我村进行检查,对所存在的卫生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
3、完善我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2009年建设了卫生站、老人活动中心、篮球场等。
4、禁止了牲畜圈养,使得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5、除“四害”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两年多来,我村将除“四害”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每年在季节性的流行病易发期进行全村除“四害”统一行动。
某村创建省卫生村工作总结 篇6
**村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村两委全体干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随着集体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两委意识到:要使经济快速发展,并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善投资和生活环境。经两
委多次研究,从全局考虑,我村决定在去年创建了**市卫生村的基础上创建省卫生村。在创建省卫生村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发动
㈠创建省卫生村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作,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创建过程中,一要由村委会的领导,二要大力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发动村民在创建省卫生村中起主力军作用,力求做到起抓共管,我村按照省卫生村的标准,分别召开了村两委,村委会工作人员、全体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及个企事业单位、商店的动员大会:
_、____年_月_日,村两委召开了创建省、市卫生村的动员大会,会上村两委会成员一致通过了创建省、市卫生村的决议;
_、在____年_月_日,村两委会召开了会议,成立创建省、市卫生村领导机构及落实先前制定的省、市卫生村工作方案;
_、____年_月__日召开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和各村民小组长会议,进一步贯彻创建省、市卫生村的工作。
_、____年_月__日召开了各企事业单位、商店会议,号召各企事业单位、商店对创建省、市卫生村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做好每一项工作。
经过宣传发动,使全体干部群众加深了创建省卫生村的认识,使创建省卫生村工作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民心,户户参与,人人响应,明白了要发展经济必须改善环境卫生,才能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㈡在思想统一、认识提高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成立了创建省卫生村领导组,明确成员分工,各负其责。
创建省卫生村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必须下大决心,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充分利用镇党委、镇政府以工业带动农业,全面提高农民收入的富民政策发展经济,在经济和物质条件具备下,全体干部群众众志成城,积极投身到创建省卫生村工作的热潮中。使工作落到实处,充分调动领导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并较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使我村的创建工作能在时间、速度和质量上得到了保证和落实。
二、组织落实,明确分工
组织落实,分工明确是创建省卫生村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故此我们成立了六个小组,各小组做了以下大量工作:
㈠资料、宣传小组
_、收集和整理创建资料,了解创建工作中各小组的工作情况,及时向领导和上级创建部门反映创建情况;
_、起草和制定了创建省卫生村有关文件和工作计划;
_、宣传和出版了十一期创建专栏;
_、在主要路段设置了宣传横额和广告牌;
_、先后制作横额近__条,编印规章,印发公开信,将宣传资料派发到各家各户、厂企、店铺档主、出租屋;
_、发动学校加强创建省卫生村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学生在家中多宣传,人人大搞家居卫生。
㈡健康教育组
_、制定了小学、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_、按照上级要求,抓好小学、幼儿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做到有教材、有课程、有计划,开课率达___;
_、在市场、卫生站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出好健康教育专栏;
_、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卫生知识讲座,宣传健康生活方式;
_、开展了村民卫生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形成率的调查问卷,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了__和__以上。
_、将原来村委会改建成**托幼中心。
㈢环卫保洁组
_、____年_月__日召开了环卫保洁人员会议,并组建了环卫保洁队伍,明确落实了环卫保洁队伍的责任,与环卫保洁人员签定了协议书,明确环卫保洁人员的具体分工和工作任务;
_、____年_月__日,村创卫办工作人员及环卫保洁人员在主要街道两侧每__米设置了果皮箱和根据住宅密度、公共场所的实际情况定点设置了果皮箱;
_、____年_月__日派发垃圾箱给各商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_、制定了保洁队伍制度,实行定人、定岗、定路段、定任务、定质量管理,实行__小时保洁。对屡教不改,责任心差、表现差的保洁人员进行落岗处理;
_、制定了环境卫生保护计划,开展了常规的环境卫生检查。
㈣企业及河涌、道路管理组
_、____年_月__日对辖区内河涌进行了整治、保洁及河涌、公路的绿化;
_、____年_月__日对主干道两旁的空地和建筑工地砌围墙,加强了对建筑工地的管理;
_、____年_月__日对主干道两旁行道进行修葺,泥地全部铺干水泥或种上蟛蜞菊;
村扶贫工作 篇7
自2006年启动并实施扶贫开发以来,该村按照“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产业为载体,全面实施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建设典型示范村,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 1个自然村全部开展了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新桥村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中,积极开拓,大胆实践,依靠勤奋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选好带头人,配强村班子
2005年,在确定新桥村为“十一五”扶贫开发重点村之后,瑞昌市扶贫办与夏畈镇政府一道,结合村级换届工作,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调整充实了该村村级班子,选配了事业心强、有开拓精神、文化素质高的村两委班子。2006年以来,全村在村支书周友兴的带领下,敢闯敢干、吃苦耐劳,想办事、能办事、办事成。载止2009年底,11个自然村全部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平均每年有3个自然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点,其中的工作难度和力度可想而知。但村干部们走家串户,排除万难,成就了今天新桥村的新面貌。
二、强化基础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规划不合理是制约新桥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彻底改变落后面貌,新桥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每个自然村进行统一规划,分期分批进行综合治理。经过4年的建设,现在进村4公里村道和2.4公里连接各组的道路全部硬化,水泥路组组通、户户通;新建改建民房343栋,每户还配套新建了厨房、卫生间、浴室;改水改厕工作全面完成,并荣获九江市先进。水塘、水沟、水渠全部修建一新,彻底铲除了血吸虫之害。每户一口深水井,村民100%用上了洁净水;房前屋后、村旁路边种树种草,进行了绿化、美化、净化;新建了村部大楼、村卫生所,村部办公条件和群众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村小学和各组都建起了蓝球场,公益事业不断完善。一个舒适宜人、和谐幸福的新桥村,使广大群众幸福指数大为提升。
三、选准发展路子,培育支柱产业
为促进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该村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他们因地制宜,确立了以油菜与西瓜种植为主、生猪养殖为辅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按照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思路,大面积推广耕地种植油菜、套种其它农作物。全村1830余亩耕地,油菜播种面积就达1000余亩。由于耕地少,该村发动群众开发荒山荒坡600余亩,轮作西瓜、套种其它经济作物,仅油菜、西瓜两项产业就让全村人均增收200-300元;通过“1+10”滚动发展模式,该村利用扶贫资金先后三次从外地引进良种母猪60多头,分别扶持四个养殖能手。在其形成规模后,再用仔猪抵其得到扶贫资金的80%分发给其他养殖户。如此形式的滚动发展,带动了全村生猪产业迅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新桥村生猪规模养殖户达20多户,其中养殖30头以上的大户有10余户,生猪养殖正成为该村一大支柱性产业。
四、开展技术培训,实施智力扶贫
只有提高贫困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才能有效巩固脱贫成果,稳定收入来源,增强发展后劲。为此,新桥村首先把技术培训、智力扶贫作为切入点。每年油菜、西瓜播种之前,瑞昌扶贫办都聘请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授课,从播种到施肥、防虫治病、田间管理等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对生猪养殖户,则请畜牧专家就选种、配种、防病防疫等各项养殖技术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培训一户成功一户,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对于部分剩余劳动力,则组织他们到市劳动力培训基地参加各项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1—2门专业技能,培训结业后统一送到本市工业园或外地企业务工,劳务输出收入已成为贫困村民收入一大来源,占农民收入的40%以上。
五、整合各类资源,保证建设投入
为筹集更多的资金,该村在瑞昌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以国家扶贫政策为引子,以整合各类资源为抓手,广辟资金筹措渠道。一是利用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用好用足优惠政策,争取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等部门政策倾斜和支持;二是利用帮扶挂点单位优势和人脉资源,获得更大的支持;三是发挥本村在外工作、经商、办企业人士多的优势,用乡情亲情感染的方式,促使他们为家乡建设捐资出力。通过多种途径的筹措与整合,新桥村社会帮扶资金投入达110万元,为整村推进典型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早谋划早行动,占主动得先机
该村班子意识到,如果按部就班是不能出高成效的。因此,他们坚持提前谋划、超前行动。一是项目启动早。每年年初,当大多数村还在为启动资金发愁时,他们却主动自筹资金率先启动项目;二是建设速度快。他们与施工方签订合同,规定建设时限,建立严格的“超时罚款、提前完工有奖”等激励机制,使工程进度得到了有效保证;三是诚实守信,按时履约付款。第一年施工项目如期付款后,施工方主动要求参加第二批、第三批建设项目。由于项目进展快,各帮扶单位在外乡亲看到了成效,都乐意合作。因此,每年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第一个拨付就是新桥村。这样,就形成了项目进度快、各项资金到位快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新桥新农村建设赢得先机、整村推进效果好的关键。
村扶贫工作 篇8
构建和谐文明新村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前不久联合发出《关于共同做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工作的意见》。
《意见》指出,“整村推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在2010年之前,“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全国14.8万多个贫困村扶贫规划的实施,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夯实贫困村协调文明发展基础,建立和完善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的能力,如期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北京 徐京跃)
村干部任期和离任
将受经济责任审计
农业部、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前不久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监察机关、纠风办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审计的重点是: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包括村集体企业改制、“撤村建居”和并村过程中集体资产的处置情况等。(北京 王纪中)
甘肃农民可凭征地费当股东
甘肃省政府前不久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意见》,其中规定农民可以征地费入股。
对城市规划区内因被征地而导致无地的农民应进行农转非;征收城市规划区外的集体土地,要通过增加新的耕地进行安置;对有稳定收益的用地项目,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自愿并与项目建设单位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可以征地费入股,或以经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愿异地安置的农户,可统一组织移民。(甘肃 陈永君)
黑龙江大学生扎根农村有优惠政策
黑龙江省前不久对扎根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学生在农村工作两年期间,将享受每月600元的生活补贴和每年400元的交通补助。两年后,志愿扎根农村工作的,一次性发给安家费2万元,执行定级工资,并同时向上浮动一档工资,工作满8年的经批准可转为固定工资,并再向上浮动两档工资;对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有困难的,可全额免除,由省级财政负责偿还;对于欠交学费的特困生,高校将适当减免学费。(黑龙江 曹霁阳)
第六届中国畜牧业交易会将举办
时间:2005年11月6~8日
地点:山东省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业协会
电话:010-65919863,80628857
传真:010-62917940
某村创建省级卫生村工作计划 篇9
一、成立创建小组,统一指导思想
组织成立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召开村两委会、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统一指导思想,提高认识,并且进行上墙公示,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教育培训、卫生健康等内容的宣传活动。
二、创建卫生村工作重点
1、建立和健全组织管理制度,落实环境卫生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强化专职人员服务意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好道路硬化、厕所和垃圾管理清运、生活污水处理、水源保护等工作,不断改善村容村貌。
3、全面开展爱国卫生防病和“除四害”工作,定期开展药物灭杀工作,降低四害密度,科学用药,合理配备和使用药械。
4、深入开展创建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宣传平台,拓宽宣传渠道,增强群众的健康和卫生意识。进一步提高创建知晓率和参与率。
5、结合七个行动,结合垃圾分类开展创建工作,走家入户动员,形成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xx村村委会
2019年1月20日扩展阅读:
篇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爱卫会《关于开展创建卫生镇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村开始开展创建卫生村工作,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下,经过全村党群的共同努力。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不足,经村支两委研究,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目标,以健康教育与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创建以育人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提高城镇居民卫生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二、工作思路
以创建卫生村为载体,全面动员,全面推进。
三、工作步骤
⒈准备阶段(20xx年4月15日-4月29日)对照创建标准,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⒉宣传发动阶段(5月30日-6月5日)大张旗鼓地开展爱国卫生日活动的宣传工作,利用《卫生健康》专栏进行宣传,营造氛围,提高村民卫生防病意识,形成人人爱卫生,人人爱创建的良好局面。
⒊创建实施阶段(6月6日-6月15日)
①通过广播讲座等形式,开展健康卫生教育工作;
②安排业余人员负责对村道管理,在创建工作中保持道路平整,环境整洁;
③庭院清洁,物品堆放整齐,村民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④畜禽进行圈养,村内无散放畜禽;
⑤道路两侧堆放物要清理干净,垃圾彻底清运;
⒋整改、补缺补差阶段,对镇检查情况进行整改,补缺补差,迎接上级检查评审。
⒌检查初评,申报阶段(6月26日-6月30日)
由镇申报县爱卫会对我村创建工作进行初评。
篇二:
为全面有序推进省级卫生村创建,确保工作顺利有效开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我村创建省级卫生村工作按照积极组织申报、全面开展创建、认真总结汇报三个步骤进行,并作出如下计划安排:
1、积极组织申报
成立五龙山村创建省级卫生村工作领导小组和爱国卫生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王小晃书记担任组长,环保专干李明为副组长,马伏良、吴艳珍、曾新进、何丹、曾建新及各组组长为成员。由小组负责,在该时间段内完成《创建省级卫生村申请报告》,制定《五龙山村创建省级卫生村工作计划》和《五龙山村创建省级卫生村工作实施方案》,将材料报送至安沙镇政府。由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爱国卫生运动和相关宣传教育工作,落实环境治理实效。
2、全面开展创建
根据《实施方案》,对照卫生村考核细则,完成我村创卫工作计划。深入开展爱卫宣传,制出村级规划设计图纸。向市、县卫生局汇报我村创建工作进度,咨询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的对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科学地开展创建工作。
3、认真总结汇报
全面总结创建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对相关文件照片进行整理,形成汇编材料,迎接省、市、县卫生局的工作检查验收,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卫工作。
篇三:
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我镇平桥村创建省级卫生村活动取得实效,打造绿色环保的人居环境,提高农村整体卫生水平,根据省卫生村创建标准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为宗旨,以促进和谐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创建卫生先进村,促进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展,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消除影响健康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方式,坚持“政府领导,群众参与,因地制宜,综合整治,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广泛动员群众,全面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增强群众养成卫生习惯的自觉性,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保障群众的身心健康。
二、目标任务
(一)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改变不良陋习,提高文明素质。不断普及健康知识,积极开展健身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村民卫生健康水平。
(二)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及除“四害”达标活动,建立除“四害”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通过实施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根除“四害”孳生地,并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卫生管理机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全村环境卫生管理科学合理。
三、措施保障及组织机构
(一)加强领导,设立机构。成立以村支书赖吉祥同志为组长,村主任刘世友同志为副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创卫工作小组,负责各项卫生活动落实到位。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召开专题会议、张贴卫生标志,设立卫生标志、标语,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在全村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把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卫生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上来,保证争创卫生工作先进村的活动全面落实到位。
(三)全力宣传,营造声势。结合创建村实际,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创建工作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摈弃不良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动参与卫生村创建工作,努力在全镇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推进卫生村创建工作。
(四)明确责任,狠抓落实。1、划定卫生区,界定责任范围,明确责任人,统一设置公示牌,接受村民监督。2、把卫生工作纳入村两委工作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标准,定期进行检查评比。3、确定专人负责公共场所净化、美化、垃圾收集、定时清运等卫生工作。
(五)把握治理重点,突出治理效果。
农村创建治理工作综合性强,头绪繁多,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把握轻重缓急,明确治理重点,由易到难,逐步推进,从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密切的垃圾清理等方面入手,突出治理成效,解决与农民利益密切联系的基础公共配套设施缺乏问题,使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为争取农民积极参与治理打下基础,提供动力。
(六)完善制度,巩固成果
为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果,根据村社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分别建立村社创建工作领导组,由各村村五职干部及各社社长等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组成,负责统筹、协调、管理本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后续工作。
2、村级管护队伍,由社员代表组成,负责管理村内环卫设施,并做好相关宣传工作,保证环卫设施完好、整洁,切实做到物尽其用。
3、村级环卫自愿者队伍,由村民组成。负责维护村内环境卫生,引导和规范更多的群众做好自家庭院卫生治理和公共场所卫生保持。
4、“村规民约”,使村民的行为逐步走向规范化,提高村民的环卫意识和素质。
5、《“门前三包”责任书》,让更多的村民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来,共同促进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完成。
6、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除四害”、“饮用水安全”等专项治理行动。
(七)强化目标考核。
对平桥村实行创建省级卫生村目标考核制度,按照创建的不同阶段确定考核目标和内容,确保各项治理工作持久深入开展和治理目标的全面完成。
XXX村创建无邪教村工作总结 篇10
*****村地处****镇东部,我村本着“覆盖全员、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弘扬科学精神、认清邪教本质,坚定理想信念,坚决抵制邪教”为目标,注重青少年教育为重任。现将一年来我村反邪教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到位,机制健全。
1、成立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制。目前共有二十个联络员,切实加强了反邪教工作的组织,做到了村反邪教工作有领导、有人抓、抓的好。村党总支要求每个组对党员进行系统教育,并每月召开会议,讨论反邪教工作。村党总支并制定了反邪教工作计划,作好总结。将反邪教工作真正延伸到组、扎根于户,落实到人。
2、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第一线,深入到群众中调查,采取明查暗访,边访边查,认真仔细的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掌握宗教动态。充分发挥信息员和中心户长的作用,建立反邪教群防群治队伍,切实做到信息畅通,反馈及时。
二、宣传到位,设施齐全。
1、为反对邪教,创建无邪教、无毒害村。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工作人员深入小组、家庭进行宣传有关政策及法律,特别对有倾向群众中开展了针对性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宗教意识,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
3、开展志愿都服务活动。党员志愿者 在组、户开展了以“反邪教,安组户”为主的志愿服务活动,为村民免费咨询法律法规及政策。
4、反邪教工作与普法工作、文化教育、综合治理等工作相结合,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典型事例进行正反两面教育,利用文艺晚会、讲座等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村内广泛布置
创建专栏,大力宣传创建无邪教村和和谐村的重要意义,广泛参与村的各项活动和公益事业,培育村亲和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建设大家庭”的浓厚氛围。让村民团结一致,健康向上,远离邪教。
三、防控到位,措施落实。
1、村设立了宣传栏,通过宣传栏做好村民的思想道德、法律法规的宣传,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和投诉平台,真正把措施落实到每个组,每个家庭。
2、认真组织动员全村干部群众积极与邪教组织作斗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上报,齐心协力搞好反邪教工作。
3、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严厉打击邪教组织活动,以“突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工作方式,在工作中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和依法整治,出现疑难复杂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共同协商妥当解决,防止事态激化,铲除邪教根源。
4、本村通过各类的防控体系和措施,村常住人员至今无传播散发“法轮功”等邪教非法宣传品。并通过加强群防群治工作,村辖区内至今无邪教宣传品出现,无吸毒和“法轮功”练习者,社会风气良好。
我村虽然在反邪教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与先进的村相比和上级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主要是经费的问题困扰着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反邪教工作人员和小组联络员都没有任何补贴和鼓励,都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对有些联络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一定影响。但我村坚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配合下,按照上级的指示统一部署,重点防范邪教组织及境外宗教的渗透深入,确保环境的净化。牢固树立反邪教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积极联合各部门坚决打击邪教的非法传教活动,及邪教组织,力争反邪教工作取得佳绩。
*****村委会
宜昌市黄马河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篇11
关键词:湖北;精准扶贫;调研
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近年来不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本文以湖北省级贫困村——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黄马河村为例,通过分析该村的贫困现状、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的建议。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83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现有贫困户92户228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线标准。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体村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贫困仍是最基本的村情。
(一)生存状况差。一是收入水平低。村内无集体企业,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2015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区平均水平低20%,还有村级债务14.5万元。二是住居条件差。全村现有土坯房412户,其中危房382户。三是生活压力大。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多为老弱病残人口, 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自救能力差,生活水平低。
(二)基础设施弱。一是行路难。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部分住户因山高路陡,不通公路。二是用电难。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三是饮水难。饮水困难207户。
(三)脱贫解困难。一是自然条件恶劣。该村地处高山深谷,基础条件差,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二是农村劳力匮乏。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下来的主要是孩子和老人,且长期患慢性病或身体残疾。三是文化素质低下。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能力,又无技术,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二、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夷陵区一些基层干部对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担忧情绪。
一怕基础设施建不起。当前,贫困村群众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愿望十分迫切,但由于区乡财力有限,村级 造血功能更弱,筹集资金搞建设成为基层干部一大头痛的难事。难以筹集配套资金,不得不放弃一些急需的基础设施项目。
二怕重大疾病治不起。近年来,随着新农合的全面实施和保障水平的逐年提升,困难群众就医现状得到很大的改善。但目前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往往一个人得大病,全家便陷入困境。群众时常感叹“救护车一响,一头牛白养”。
三怕产业风险担不起。贫困村脱贫致富,推进产业帮扶是关键,但由于贫困群众缺技能、缺信息,势单力薄,农业又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多,效益低,加之市场千变万化,发展产业存在很大风险。调查中,很多乡镇干部感叹,引导群众发展产业经常是费力不讨好,群众“赚了钱不谢你,亏了本要找你”,产业风险真是担不起。
三、做好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以及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二是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三是精心谋划项目。要认真谋划项目,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四是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精准扶贫工作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村防疫员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作用 篇12
勿容置疑作为在养殖一线工作的动物防疫员, 他们担负着协助区域动物卫生监督所开展动物疫病的预防、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等重要工作。
1早期村防疫员工作量不大、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 改革开放不久, 经济欠发达, 本地区养殖规模化的极少, 都是小庭院经济:三五十只鸡、五七六头猪、二三头牛……零星点状存在, 畜禽产品直接到集市上出售。那时每个村里都有一名赤脚兽医 (防疫员) , 他们手中备有一些常用抗菌消炎药, 用于日常治疗。等到春秋防疫就配合兽医站工作人员走家串户、掏鸡窝、跳猪圈打防疫针:鸡瘟 (新城疫) 0.1元/只、猪瘟0.2元/头。防疫员年工资只有300~500元, 年末由村里支付。当时虽收取一定的费用, 但也保一方畜禽平安。
2当前村防疫员工作繁多、工资得到提高
近年来, 养殖业迅猛发展, 畜禽养殖已经进入集约化时代。各种惠农政策都落实到了基层:强制免疫疫苗免费发放、能繁母猪给予补贴等, 防疫员工资也纳入财政支出, 工资额的增长大大提高了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村防疫员工作重心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不再局限于只给散养户作防疫和简单的临床治疗。具体工作如下:
(1) 春秋集中散养免疫, 根据免疫程序月月补针。规模饲养场强制免疫疫苗发放到位, 及时、准确填写免疫档案、做好疫苗领取发放记录。免疫率、猪牛羊耳标佩戴率均要到100%。
(2) 每月进行养殖信息采集, 包括本月饲养量, 存栏数、外引、自繁、出栏、病死淘汰数, 如实记录到按月核查比对工作记录中。
(3) 协助畜禽产地检疫。防疫员作为产地检疫申报员, 及时将所负责村要出栏动物申报到区域动监所, 由检疫员到达现场进行产地检疫。并协助作好“瘦肉精”检测。严把产地检疫关。
(4) 根据疫情动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发现疑似病例立刻上报。按要求采集血样用于监测。
(5) 承担临时急需数据调查。
(6) 宣传国家政策, 协助农技推广, 促进养殖户经济效益提高。
(7) 定期参加防疫员业务培训活动, 掌握最新防疫知识, 提高专业技能。
总而言之, 防疫员工作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 他们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服务于养殖群众, 上为区域动物卫生监督所提供大量的信息数据。
【村扶贫工作】推荐阅读:
村扶贫工作整改报告06-17
村年度扶贫工作总结06-08
村农业扶贫工作计划11-03
进化村扶贫工作情况汇报06-05
村2015年扶贫工作计划08-23
桃园村扶贫开发工作总结10-06
村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报告08-11
村产业发展及扶贫工作规划10-22
荆竹界村建设扶贫整村推进工作规划05-23
某村驻村扶贫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总结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