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村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2024-10-06

桃园村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共12篇)

桃园村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篇1

桃园村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桃园村位于阳日镇东部,辖5个村民小组220户799人,劳动力480人,地处海拔气候交叉大(420—1150米),地质差,土地少,年降雨量较少,全靠天吃饭。三年前全村有救济户30户,特困户25户,贫困户68户,一般户97户,分别占总户数的13.6%、11.4%、30.9%和44.1%,637元以下极端贫困人口有112人,637—882元低收入人口有315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4.3%和40.1%。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四个组不通公路,农产品进入市场难。二是耕地少,人平耕地0.76亩,且都是沙坡地,种植业收入低下,没有主导产业,三是全村近90户300人常年缺水,严重制约着村民生产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全村农户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经济、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在种养殖业上未能形成产业优势,产业结构不合理,用钱靠打工,吃饭靠种田,一年糊一年的老传统观念难以改变,有库区资源但未形成产业支柱。

2009年,桃园村被定为省扶贫开发重点村。回眸三年来,在林区扶贫办和区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一、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1、新修村级公路4公里,硬化公路1.2公里,解决了近300人行路难和交通运输不便的问题,85%以上农户能通车入户。

2、维修水渠2800米,解决了87亩水田灌溉,为农业增收奠定了基础,同时解决了人畜饮水难的问题,逐步实现了人均0.5亩旱涝保收基本农田,解决了靠天吃饭的传统。

3、新建住房29户,扶贫搬迁13户,建沼气池14口,配套改厨、改厕、改栏14户,同时维修村委会一栋150平方米,使得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和村级办公条件都得到了有效改善。

二、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合理化

特色产业建设得到加强,已投入网箱养鱼1800箱,高效经济林林下产业400

余亩,实现户平网箱养殖10箱以上、高效经济林林下产业2亩以上、生猪2头、家禽20只。同时以库区水资源为依托,发展特色农家乐3家,实现经济收入15万元,带动10人就业。同时商人胡佳国投资开发“月亮岛”,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带动了村上多人就业。

三、教育、卫生等条件得到了新的改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新农合参保率达90%以上,春秋季节防御密度达到100%;通讯覆盖率达100%。彩色电视入户率达95%以上。同时新建农家书屋藏书千余册及十多种报刊杂志,极大了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提高了村民致富的科技文化水平,同时举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次,受训人员达400人次.四、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到2011年,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0元,90%贫困户脱贫致富。300余人住进新楼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并且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实现“以车代步”。

成绩仅代表过去,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桃园村两委班子继续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新阶段扶贫开发纲要为指导,以贫困群众的基本需要为导向,以增强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利用水产和林下产业资源,形成“以短养长”全面发展,为建设“富裕桃园”,尽快实现小康目标奠定基础。

桃园村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篇2

自2006年启动并实施扶贫开发以来,该村按照“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产业为载体,全面实施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建设典型示范村,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 1个自然村全部开展了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新桥村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中,积极开拓,大胆实践,依靠勤奋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选好带头人,配强村班子

2005年,在确定新桥村为“十一五”扶贫开发重点村之后,瑞昌市扶贫办与夏畈镇政府一道,结合村级换届工作,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调整充实了该村村级班子,选配了事业心强、有开拓精神、文化素质高的村两委班子。2006年以来,全村在村支书周友兴的带领下,敢闯敢干、吃苦耐劳,想办事、能办事、办事成。载止2009年底,11个自然村全部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平均每年有3个自然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点,其中的工作难度和力度可想而知。但村干部们走家串户,排除万难,成就了今天新桥村的新面貌。

二、强化基础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规划不合理是制约新桥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彻底改变落后面貌,新桥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每个自然村进行统一规划,分期分批进行综合治理。经过4年的建设,现在进村4公里村道和2.4公里连接各组的道路全部硬化,水泥路组组通、户户通;新建改建民房343栋,每户还配套新建了厨房、卫生间、浴室;改水改厕工作全面完成,并荣获九江市先进。水塘、水沟、水渠全部修建一新,彻底铲除了血吸虫之害。每户一口深水井,村民100%用上了洁净水;房前屋后、村旁路边种树种草,进行了绿化、美化、净化;新建了村部大楼、村卫生所,村部办公条件和群众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村小学和各组都建起了蓝球场,公益事业不断完善。一个舒适宜人、和谐幸福的新桥村,使广大群众幸福指数大为提升。

三、选准发展路子,培育支柱产业

为促进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该村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他们因地制宜,确立了以油菜与西瓜种植为主、生猪养殖为辅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按照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思路,大面积推广耕地种植油菜、套种其它农作物。全村1830余亩耕地,油菜播种面积就达1000余亩。由于耕地少,该村发动群众开发荒山荒坡600余亩,轮作西瓜、套种其它经济作物,仅油菜、西瓜两项产业就让全村人均增收200-300元;通过“1+10”滚动发展模式,该村利用扶贫资金先后三次从外地引进良种母猪60多头,分别扶持四个养殖能手。在其形成规模后,再用仔猪抵其得到扶贫资金的80%分发给其他养殖户。如此形式的滚动发展,带动了全村生猪产业迅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新桥村生猪规模养殖户达20多户,其中养殖30头以上的大户有10余户,生猪养殖正成为该村一大支柱性产业。

四、开展技术培训,实施智力扶贫

只有提高贫困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才能有效巩固脱贫成果,稳定收入来源,增强发展后劲。为此,新桥村首先把技术培训、智力扶贫作为切入点。每年油菜、西瓜播种之前,瑞昌扶贫办都聘请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授课,从播种到施肥、防虫治病、田间管理等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对生猪养殖户,则请畜牧专家就选种、配种、防病防疫等各项养殖技术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培训一户成功一户,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对于部分剩余劳动力,则组织他们到市劳动力培训基地参加各项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1—2门专业技能,培训结业后统一送到本市工业园或外地企业务工,劳务输出收入已成为贫困村民收入一大来源,占农民收入的40%以上。

五、整合各类资源,保证建设投入

为筹集更多的资金,该村在瑞昌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以国家扶贫政策为引子,以整合各类资源为抓手,广辟资金筹措渠道。一是利用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用好用足优惠政策,争取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等部门政策倾斜和支持;二是利用帮扶挂点单位优势和人脉资源,获得更大的支持;三是发挥本村在外工作、经商、办企业人士多的优势,用乡情亲情感染的方式,促使他们为家乡建设捐资出力。通过多种途径的筹措与整合,新桥村社会帮扶资金投入达110万元,为整村推进典型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早谋划早行动,占主动得先机

该村班子意识到,如果按部就班是不能出高成效的。因此,他们坚持提前谋划、超前行动。一是项目启动早。每年年初,当大多数村还在为启动资金发愁时,他们却主动自筹资金率先启动项目;二是建设速度快。他们与施工方签订合同,规定建设时限,建立严格的“超时罚款、提前完工有奖”等激励机制,使工程进度得到了有效保证;三是诚实守信,按时履约付款。第一年施工项目如期付款后,施工方主动要求参加第二批、第三批建设项目。由于项目进展快,各帮扶单位在外乡亲看到了成效,都乐意合作。因此,每年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第一个拨付就是新桥村。这样,就形成了项目进度快、各项资金到位快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新桥新农村建设赢得先机、整村推进效果好的关键。

集群村壮大集体经济推动扶贫开发 篇3

丰顺县积极引导帮扶单位加大力度筹集资金,针对缺乏发展集体经济条件的重点帮扶村,以帮扶村为单位,入股丰顺县投资管理公司或其他企业,采取“企业运作、政府监督、村委入股、保本分红”的方式,保障帮扶村集体经济零风险增收。

至目前,已有67个帮扶单位(村)筹资3933万元,以帮扶村的名义按10万至110万元不等的额度入股丰顺县投资管理公司,每年可获得占投资额10%的分红受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效保障了重点帮扶村实现稳定增收。到2015年第三季度,70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447.3万元,村均6.39万元。

集群村位于丰顺县潘田镇东部,下辖 33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3064 人。自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广州市教育局通过自筹与发动社会力量等方式,共投入976.7万元对丰顺县潘田镇集群村进行帮扶,着重突出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实事、发展村集体经济等项目,有效改善了该村的发展环境,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的收入水平。

自2013年对口帮扶集群村以来,广州市教育局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对全村的荒山、荒坡、土壤、河流等资源进行了认真清理,并多次召集村民代表共同探讨集群村农业生产经营类项目的发展方向。经过充分调研,决定集群村发展红肉蜜柚种植、优质大米种植及黄牛养殖项目。

广州市教育局先后投入资金向贫困户免费发放优质蜜柚种苗、肥料、提供育苗补助及相关种植技能培训等,共带动贫困户91户,非贫困户41户,种植面积达201.4亩。通过农业技能培训种植户掌握了种植技术,经过科学管理蜜柚长势喜人,按照果树生长周期2016年底将有第一批蜜柚收成。据初步估计,集群村红肉蜜柚年产量将达80万公斤以上,年产值达720万元。届时广州市教育局将启动跟踪帮扶机制,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努力打造集群村绿色品牌,牵头帮助集群村红肉蜜柚拓宽销路,以达到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家庭经济收入增加的良好效果。

广州市教育局投入资金向贫困户免费发放“广8优”系列优质水稻种子并提供肥料及技术指导,合共带动农户169户,其中贫困户88户,种植面积达300亩以上。广州市教育局还以合作社牵头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发动各局属单位进行认购的方式进行销售。2015年7月,与村委会、合作社签订三方购销协议,充分发动全教育系统力量,向合作社收购集群村优质晚造米。在所得利润中,合作社将以0.8元/斤返还村委会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4万元以上的收入,贫困户家庭农业生产收入也得到明显提高。

集群村集北自然村投影面积约3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地处深山,海拔较高,牧草资源极为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广州市教育局本着“帮村扶户”,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富裕为目的,帮助集群村委会扶持本村有养牛经验的贫困户完善养牛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黄牛养殖规模,使集群村村集体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自2013年12月底集群养牛场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广州市教育局先后投入资金30万元。至今,集群养牛场黄牛数量已达一百余头,养牛户年收益达5万元以上,该项目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达15万元以上。

广州市教育局还投入资金50万元到丰顺县白盆铺水电站,每年12月份按照10%利润返还给集群村村委会,为集群村集体经济提供稳定收入。

桃园村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篇4

工作小结

某村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小结

自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开展以来,市镇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强化农村党员在农村经济工作中的“双带”作用为抓手,以党员联“心”促致富、党员联“帮”促和谐、党员联“力”促稳定为载体,不断激活农村党组织细胞,逐渐形成“党员

带头富、先富帮后富”的扶贫互助局面。

一、党员联“帮”促致富。村党支部以梅州市政府办公室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挂钩该村为契机,积极争取帮扶单

位在资金上和智力上的支持,对全村34户贫困户采取党员结对帮扶、党员能人带动帮扶的方式,逐步实现党员先富帮后富的目标。一是党员结对帮扶。通过开展党员“一对一”“一对多”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的方式,全体党员村干部和帮扶单位党员分别与全村的34户贫困户(其中5户贫困党员)结成对子,资助他们解决种果、种菜、养猪、养羊、养鱼等方面的问题,从管理上带、从资金上扶,从渠道上帮主动为他们代购代销,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此外,争取帮扶单位9万元资金,帮助全村70周岁以上老人共90人购买农村养老保险,使他们每月能领到定额的养老金。二是党员能人示范带动帮扶。村党支部通过探索建立“党员能人示范岗”,把党员中的种养大户、农技能手、致富标兵等能人组织起来,让他们利用自己的专长来帮助村民制订创业计划,并进行技术指导,帮扶群众致富兴家。今年以来,村党支部选送5户贫困户到镇政府参加免费农业实用技术

培训,并两次组织种果专业户幸建华、养殖专业户幸福明、幸文远、幸铁环、幸展番等开展技能交流会,探讨种养过程中遇见的各种问题。

二、党员联“心”促和谐。村党支部不断健全完善党内关爱制度,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设立党员爱心互助金。通过发动党员、党员村干部捐款一点,争取帮扶单位支持一点的形式,设立党员互助金,让更多的困难党员、贫困党员得到党支部的关怀。在第一批党员互助金筹集过程中,党员村干部踊跃带头捐款,不少没有多少收入的老党员也纷纷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力尽绵薄之力,共筹集资金800元用于慰问11名困难党员、贫困户党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建立定期走访慰问制度。坚持每年重大节日定期慰问和平时不定期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为党员们送上慰问金、油、米等生活用品,与他们交心谈心,了解生活情况,并请他们监督村支部的日常工作

开展,问计于党员。同时,还定期慰问帮扶村里的61户低保户,鼓励他们自力更生,把政府和帮扶人的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订好计划,落实行动,尽快脱贫致富。

三、党员联“力”促稳定。一是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村党支部以开展“六个一”(即:做一件好人好事、维护一项公共设施、提一条合理化建议、调处一个纠纷、做一户计划生育对象、联系一户贫困户)活动为载体,为党员搭建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平台,以点带面广泛带动村民参与“六个一”活动,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二是成立党员综治维稳队。为营造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村党支部积极构筑“村、组”联动治安防范网络,将党员村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编入综治维稳队,根据他们的居住地、亲缘关系和特点,分片分批对所辖的地区进行巡查,及时捕捉综治信息,随时排查矛盾纠纷,并率先介入调处。去年12月,党员村干部幸福明和社长幸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篇5

一、北留钵村基本状况

北留钵村地处献县段村乡的西南部,全村395户,总人口1435人,贫困人口户223户,贫困人口1091人。北留钵村民风纯朴、勤俭爱劳、崇尚科学。全村有耕地4800亩,农用机井10眼,水浇地1600亩。我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基于传统农业思想,农业作物种植品种单一,水利设施配备落后,粮食单产、总产量低。村自来水系统年久失修,事故频发,存在极大的饮水安全隐患。村街道硬化程度差,一到雨季完全是“水+泥”状态,出行极度困难。交通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村各项经济的发展。村两委换届后,领导班子一心为民,广大村民脱贫致富的要求日趋强烈,但苦于缺乏启动资金,村两委班子也是无计可施。北留钵村的经济目前已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

二、贫困状况

(一)我村有395户农户,其中有贫困户223户,贫困人口1091人,低收入户251户,这些贫困户中因缺少劳动力致贫的有112户,因上学致贫的有76户,因病致贫的有61户。

(二)北留钵村致贫因素分析

1、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贫困是社会发展缓慢和经济落后的具体表现,与脆弱的生态环境是一对孪生兄弟。北留钵村地处华北平原,滹沱河故道北岸,以前多盐碱地,土地贫瘠,经济以传统种植农业为主,基础农业生产设施不完备,在很大程度上还在靠天吃饭,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直接影响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缺乏劳动力和发展能力:通过国家近二十年的扶贫工作,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个人和家庭,通过国家各种支持和帮助,逐步摆脱了贫困的状况。而剩余的人口,多数因为受外部或内部条件的制约,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北留钵村也不例外,而且还成为了一个因缺乏劳动力和发展能力致贫的代表性村子。

3、因病致贫: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恶性疾病通过多种途径对家庭产生影响,除了影响个人和家庭的劳动生产能力外,而且还使他们的经济状况陷入困境。

4、因子女学费致贫:我村虽然不存在因贫困致儿童失去接受教育机会的现象,但是,子女教育费用过高,使得个别家庭承担起沉重经济负担的家庭却不乏一二。

新时期的贫困人口呈现出新的特点,导致贫困的原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经济水平发展到什么程度,残疾人、老年人以及未成年孤儿都处于社会的劣势地位,这些人口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实际存在着。因此对于目前存在的绝对贫困家庭,还需不断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措施。北留钵村经济状况入不敷出,对这些弱势人群,虽心存怜悯,但却无力回天,只能靠政府民政部门及社会慈善组织的救助过日子。

三、指导思想

(一)基本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同志“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式的扶贫基本方针,构建和谐、文明、小康新村的总体要求,看准贫困人口,紧扣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和整合各种扶贫资源,大力推进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促进本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思路

在稳定解决我村贫困人口的温饱现状,夯实贫困村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中,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和完善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围绕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实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建设,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制定和完善我村的扶贫开发规划。

对建成的日光温室、日光大棚分别补助扶贫资金8500元和XX元。两年共需补助扶贫资金总额为68万元。

2、两年内在棚室种植区打深水机井4眼,需投入20万元,每眼机井补助扶贫资金2.5万元,计10万元。

机井配备专用汲水设备4套,需投入10万元,每套汲水设备补助扶贫资金1.5万元,总计为6万元。

铺设防渗管道4000米,需投入12万元,补助扶贫资金6万元。

架设种植区标准供电线路5000米,需投入10万元,补助扶贫资金5万元。

利用扶贫资金培育种植专业技术人员4人,费用需2万元。

其他资金3万元。

3、XX年,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改善村饮水状况,打深机井两眼,需要16万元;配备供水设备投入需6万元。两项合计总额为22万元。

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整合饮水输送管道及其他配套设施投入需30万元。

4、XX年,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硬化村街道2500米,修建街道配套排水设施,需要投入资金40万元。2012年硬化通种植区公路4500米,此项需投入54万元。

5、2012年改建幼儿园一个,此项投入需15万元,投入社会支持资金15万元;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修建村两室、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此项需投入15万元。

6、鼓励新民居建设,提倡普及沼气利用率,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对每个建沼气户补助500元。

桃园村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篇6

一、基本成就

1、农民增收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

“十五”期初,我市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近40万人,贫困状况甚为严重。到2009年末,通过重点村“两委”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4003元,净增3200余元,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下降到13万人,贫困发生率也下降到3.5%。全市重点村贫困状况明显改善。

2、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全市九年来共在重点村新修改造乡村公路3967.744公里,解决了182万余人行路难问题新建水池5220口,饮水工程344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34.26万;新修维修水渠22.23万米,维修水库43座,新建改造电排灌站75座,新增灌溉面积24.17万亩;有214个村实行了“三清五改”,“三清五改”户达19046户;改造卫生室、医疗所2978平方米,方便了15万人就医;改造村小27320平方米,方便了1.8万名学生就学;新建文化娱乐活动中心46处,文化活动室9277平方米,农民书屋213家,绿化村庄13.7万平方米。

3、产业扶贫成效显著,群众长效增收机制逐步建立。

我市一方面致力于发展生态速生林泡桐和三清山有机绿茶这两项扶贫主导产业。至2009年底,生态速生林泡桐种植基地已达10万亩,三清山有机绿茶已达1.3万亩,有544个贫困村,34670户农户参与了泡桐和绿茶产业开发。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和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壮大一村一品”特色经济。“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发展到100余项,如上饶县的油茶、毛竹、蜜蜂业,婺源的茶叶和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业,万年的生猪、大米业,鄱阳、余干的特种水产业,横峰的葛业,弋阳的年糕食品业,广丰的白云鹅、红薯粉加工业等,贫困群众从中户均年增收已达1000余元。

4、技能培训成效显著,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九年来,我市通过现场教、实地学、异地培训等方式,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6万余人次,转移就业率达98%,有效地促进了贫困户创业增收。

5、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村民参政议事氛围越来越浓。

至2009年底,全市827个重点村,有662个为一类党支部,165个为二类党支部,重点村4000余名村两委干部,全部为高中以上文化,其中30%以上有大专以上学历,村两委干部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另外,村村都设有扶贫理事会,项目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全程监督规划项目制定、实施、资金使用管理。村民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织,积极为本村的经济建设、社会事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建言献策,村民参政议事氛围越来越浓。

二、主要做法

1、高位推动,领导重视。

自“十五”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整村推进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职能部门职责,实行了地级领导干部挂点帮扶责任制,动员了近万名干部进重点村结对帮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开春还深入重点村进行专项调研。为全面推进整村推进工作,从2007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纳入民生工程,进行重点督查。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制定并实施了一把手负责制、领导干部包扶责任制、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动抓,主管领导亲自抓,扶贫干部认真负责的良好工作局面,为我市整村推进工作全面发展和高位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规范管理,措施落实。

几年来,我市各地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落实工作措施,确保程序到位,狠抓项目、资金、民主政治等方面管理。

(1)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规划项目质量和效益。

项目规划制定时,我们通过上门走访解民愿,群众座谈听民声,代表表决纳民意的方式,在充分了解群众迫切需求的前提下,民主确定项目规划;项目年度计划落实时,采用群众听证会村民“恳谈会”的方式确定年度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了“阳光操作机制、项目动态管理机制、群众全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督促制度、项目工程招投标制度、项目竣工验收制度、项目问效制度”等;项目竣工验收后,强化了后续管理服务功能。正是这一道道规范程序,一条条创新措施,一项项管理制度,确保了我市重点村整村推进规划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2)规范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我市各级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作为整村推进工作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一是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上饶市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各县(市、区)也制定了具体操作意见,并全面推行了报帐制,事前公示,事后公告的公告公示制,按工程质量和进度分期付款制,到户资金“一卡通”制,大宗物资政府采购和绩效考评等制度,严把了资金申报、审核、审批、报帐四关。二是强化了资金监管,实行了村民理事会,村民理财小组全程监督,市、县财政、扶贫部门定期检查,审计部门提前介入等措施。三是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如玉山县为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降低项目工程成本,激励村民投工投劳,制定实施了“以物代资”措施;余干县、鄱阳县按照集中资金办大事,一次投资保规划的目标,将本辖区的重点村按轻重缓急,村两委班子战斗力,群众参与积极性等标准进行分类,每年集中资金扶持一批重点村,确保扶持一个,完成一个重点村整村推进规划项目任务;横峰县每年从县财政配套资金中切出部分资金,按上年度整村推进工作考核考评结果,实施以奖代补措施,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3)规范民主政治管理,提高村民参与度。

为激发重点村群众参与整村推进工作的积极性,我市一方面广泛宣传,提高村民知情权。各县(市、区)、乡(镇、场)、村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标语、宣传单、宣传册、宣传栏等工具,大力宣传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将政策宣传到户,疑难解答到户,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另一方面,组建村民理事会,工程监事会,村民理财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性,使村民通过自己的组织积极为整村推进工作出主意、想办法,拓宽群众建言渠道。

3、多方协调,资源整合。

几年来我市各重点村采用群众自筹、部门争取、社会捐赠、招商引资等方式,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多方筹集资金,共整合筹集各类资金9885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4226万元,部门支持15248万元,定点部门帮扶4743万元,社会捐赠1745万元,群众自筹32896万元,为推动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健康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

(1)积极捆绑运作项目,加大职能部门扶持力度。

我市各重点村在整村推进过程中,与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乡村公路改造,农村水利建设,希望工程,新能源建设等各职能部门工作紧密结合,争取发改委、新村办、农林水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资金扶持。如婺源县中云镇霞港村四年共争取8个职能部门资金扶持680余万元。

(2)充分拓展帮扶领域,加大社会各界支持力度。

一是倡导部队帮扶。2009年我市共争取12支驻饶部队帮扶重点村12个。二是争取定点帮扶单位重点支持。各级扶贫部门和重点村干群勤汇报、多请示,并通过项目规划评估会,帮扶工作座谈会,定点工作现场会和先进典型表彰会等形式,加强联系,强化服务,得到了定点帮扶部门的大力扶持。如省住房建设厅三年就倾斜扶持上饶县四十八镇北山村350万元。三是加大龙头企业帮带扶持。“十五”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重点村干群积极整治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措施,争取龙头企业进村建基地,办工厂、招工,设立帮扶基金,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九年来,我市100余家龙头企业在480个重点村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原料供应基地560余个,招收贫困劳力务工1万余人次,扶持帮带基金94万元,带动30余万元农民参与苗木、果业、毛竹、油茶、畜禽、水产等产业开发。四是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捐资助建。玉山县下塘乡均郑村村民周芳山,创业不忘家乡,从2007年开始,投资1000余万元,兴建白茶种植示范基地1600余亩,在他的影响下,全村有50户村已种上了白茶;横峰县兰子乡兰子村村民蓝林炎,在外创业致富后,听说家乡要硬化村道,一次性捐资20万元,并表示如村里发展缺资金的话,还可再次捐赠。五是项目市场运作筹资。将部分如小水电、自来水,有线电视等投资大,筹资难的大型社会公共事务建设项目投入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金融入扶贫开发。上饶县“十一五”规划实施四年来,就投入市场运作项目24个,吸纳社会资金扶持2200余万元。

(3)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加大群众自筹、投工投劳力度。

为加大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力度,我市各重点村通过科学合理规划项目,实现项目支持与群众需求有机结合,加强“一事一议”政策宣传,阳光操作项目,合理公开使用资金,充分接受群众监督,使群众对项目质量称心,资金管理放心,大大调动了村民主动投工投劳和筹资的积极性,形成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齐参与规划项目建设的喜人局面。鄱阳县古县渡乡南滨村硬化环村公路时,宣传到位,项目立项公开公正,不到三天,村民就自筹资金23万元,还主动上路投工投劳,使路面硬化工程比计划提前一个月完工。

4、突出重点,破解难题。

(1)抓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破解生存环境恶劣的难题。

重点村基础设施薄弱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和迫切要求解决的大问题。“路难行、水难饮、电不通、信息不畅,脏、乱、差”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规划实施前的真实写照。为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我市在整村推进工作中,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整合资源,集中资金,优先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在各地创造性实施了扶贫开发“六到户”工程,即“三清五改到户、环境绿化到户、卫生防疫到户、信息网络到户、移民搬迁到户、产业扶持到户”,各重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鄱阳县田畈街镇何彭村委会的上岭,叶家等四个村组村民规划实施前,住偏远深山,饮黄锈水,不通路,不通电,生存环境极端恶劣,实施移民搬迁到户工程后,四个村组386户村民全部搬迁到何彭村委会何彭新村,彻底告别了爬山越岭,肩担背挑的历史,住进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交通便利,信息发达,商贸兴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抓群众增收致富重点,破解增收渠道不宽,长效机制不全难题。

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重点村整村推进的最终目标。为此,我市把帮助贫困群众建立长效增收机制作为整村推进工作的首要任务,采取干部帮扶、科技培训、小额信贷等多项举措,积极发展扶贫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扶持群众创业增收。几年来,我市一方面致力发展区域性扶贫主导产业。通过招商,扶持龙头企业,建立良种引进,科技服务,加工销售服务三大服务平台,示范能人带动,贫困村集体经营,贫困户参与等方式,采用租赁、承包、托管、异地开发和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壮大了梨柚、速生泡桐、有机白茶三大区域性主导产业。“东茶西桐”、“村村有梨柚”扶贫主导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并在逐步壮大。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传统和特色产业,壮大“一村一品”经济。如余干双港村的“丰收辣椒”、万年塘背村的“生猪”、横峰县义门村的“香芋”、弋阳芳湖村的“雷竹”、广丰石人村的“红薯”、婺源庆源村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上饶姚家村的“蜂蜜”、德兴港首村的“兰花”、玉山县均郑村的“白茶”、鄱阳胡赵村的“特种水产”、铅山南耕村的“毛竹”。这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和兴盛正逐步引领贫困群众创业、增收,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建立长效增收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抓基层组织建设重点,破解村两委班子软弱焕散的难题。

规划实施前,文化素质低,能力弱,年龄大,战斗力不强,群众关系紧张是重点村两委班子普遍现象。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确保整村推进工作顺利实施,我市各地一是借村委会换届选举的东风,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将年轻、能力强、文化程度高、肯干事、会创新的人才选进重点村“两委”班子,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提高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积极组织村“两委”干部,采用党校轮训,集中培训,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学习先进村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帮助分析本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寻找破解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大大提高了重点村干部驾驭能力和管理水平。

(4)抓农民整体素质提升重点,破解素质低,技能差,就业难难题。

贫困群众文化程度低,务工技能差,就业门路窄是贫困群众致贫的主要原因。为全面提升贫困群众整体素质,提高贫困群众致富技能,我市一方面着力抓好重点村群众技能培训。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年龄偏大、居住分散的贫困劳力,采用“上门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师深入重点村现场培训;对外出务工贫困劳力,实行异地就近方式,抓好进园区,进企业,进务工现场培训。对在家务农,缺技术的贫困劳力集中实施实用技术培训,彻底解决农民工就业难,务工难,门路窄的难题。2009年7月我市在江苏省苏州市蠡口挂牌设立首个“雨露计划”省外培训就业基地,当年培训1061人,转移带动就业1500余人;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如引进速生丰产林泡桐新品种“9501”,茶叶新品种“有机白茶”,推广高产油茶种植新技术,三角帆蚌繁育新技术等。

(5)抓扶贫开发档案资料管理重点,破解重点村资料不齐、档案不全、管理混乱的难题。

桃园村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篇7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及重点县(市)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办发〔2013〕14号)及全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按照东莞市关于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街道扶贫开发工作及大洞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城以南城乡结合部村,与县城一河之隔。辖区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0亩,其中水田430亩,旱地1150亩,山地面积2.8万亩,24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户籍人口2474人,常住人口2380人,1030户。集体和村民收入:2011、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均为2.92万元(其中高利电站分红1.92万元,本村电站资源管理费1.0万元,),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4912元,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4963元。

二、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按照“生产发展,乡风文化,村容整洁,管理民生”的要求,以整村推进加强基础实施建设为平台,以发展种养业、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科学规划,突出重

点,稳步实施,不断优化****村发展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稳步脱贫,加快致富奔康步伐。

三、总体目标

从2013年7月起,用两年半时间,促使****村76户贫困户实现“八个确保”(确保被帮扶的76户贫困户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的主页,基本实现稳定脱贫,被帮扶贫困人口超过当年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确保有条件的贫困家庭完成危旧泥砖房改造,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确保贫困户家庭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缀学;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手工加工技术)。****村达到“六有”(有坚强的领导班子,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有稳定的集体收入,有整洁的村容村貌,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有文明的社会风尚)目标,解决****村“行路难,饮水难”问题,改善教育文化卫生实施,基本改变落后面貌。

四、政策措施

(一)继续安排社区结对帮扶贫困村。参照我街道第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做法,选派牛山社区与****村进行结对。

(二)继续派出驻村工作组和驻村挂职干部。我街道派出8人组成的驻村工作组开展日常工作,其中驻村干部6名,联络员和材料员各1名。结对帮扶社区各选派1名驻村干部到贫困村挂

职村委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驻村工作组和驻村挂职干部负责制订重点帮扶村的发展规划和帮扶项目,协调、跟踪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扶持措施,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等。

(三)继续安排街道干部与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我街道继续安排机关及下属单位干部、结对帮扶社区“两委”干部、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等共76人作为挂户责任人,并与****村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四)落实专项帮扶资金。一是重点帮扶村专项资金。为确保顺利完成目标任务,每村(含户)安排专项帮扶资金75万元,在2013年、2014年分两期下达,主要用于村内道路、农田水利、环境整治、产业扶贫、民生福利等项目建设。二是2013年至2015年市“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筹集资金,继续重点用于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五、具体规划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存发展环境;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建立持续稳定增收长效机制;开展助学扶贫,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开展安居扶贫,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开展党建扶贫,加强“两委”建设,提高村政管理水平。按照“一年有起色、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目标,2013年规划起步实施,2914年全面推进,2015年完善提高。

(一)改善基础设施

1.修葺党员活动室,为楼梯增设不锈钢扶手,修补党员活动室外墙渗水的地方,2013年9月动工,2013年12月前完工。

2.自来水工程, 完善本村2/3人口的安全用水,2013年9月动工,2014年5月前完成。

3.强化各自然村的卫生建设,增设10个垃圾收集点,以便及时处理垃圾。2014年3月动工,2014年5月完成

4.继续完善本村5公里硬底化道路铺设,2014年动工,2015年之前完工。

5.争取各自然村安装路灯,2015年1月动工,2015年6月完成

(二)推进产业扶贫

1.以本地土猪为重点发展畜禽养殖业。以鼓励养殖土猪为重点,发展猪、牛、鸡畜禽养殖业,按照一定标准免费发放种苗,提供技术培训及防疫治病服务。

2.扶持桂花、竹木等种植。采取发放种苗、肥料补贴办法,扶植贫困户扩大桂花、竹木林等种植。

(三)落实就业扶贫

1.帮助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逐家逐户上门发动群众互助互带外出务工。联系东莞东城区的工厂、企业帮助解决就业,实现****村外出务工队伍逐年大幅壮大。力争“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四)落实安居扶贫

1.2013年底前对****村危旧泥砖房进行调查摸底,鼓励贫

困户自筹资金建房,给予适当经费扶持。

(五)实施救济扶贫

1.救济扶贫项目,以落实政策为重点,对丧失劳动能力且符合地保条件的,按照有关政策列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因重大疾病,意外事故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生活特别贫困的家庭,以发放慰问金、帮助治疗疾病等方式予以帮扶救济。

(六)开展智力扶贫

1.助学扶贫,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缀学;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2.技术扶贫项目,利用多种渠道,大力开展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留守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开展粮油、果蔬、禽畜、农产品种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有条件的留守贫困户村民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提高劳动技能。

(七)村容村貌和文化卫生

1.完善本村5公里硬底化道路铺设。

2.自来水工程, 完善本村2/3人口的安全用水。3.建设10个垃圾回收池,便于环卫部门开展垃圾回收清理工作,使村里的环境卫生得到全面的改善。

4.积极引导和帮助贫困村民全部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街道统一思想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这项帮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确保如期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我街道的工作任务。

(二)严格管理,确保实效

街道财政安排必要的经费,为建档立卡工作提供经费保障,确保建档立卡工作顺利进行。建立健全扶贫资金项目监管机制,扶贫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审批预算制度,实行投入扶持公示制和受益者签名确认制,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做到项目、资金、效果“三公开”。对挤占、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资金投放要以帮扶项目为依据,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要采取开发式扶贫,切忌简单化发放现金补助贫困户,确保帮扶资金使用效率。

(三)整合资源,定向投放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工作方针,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把我街道应承担的扶贫资金纳入当年的财政预算。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热心人士捐款捐物,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

****扶贫“双到”驻村工作组

XX村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建议书 篇8

一、总

论........................................................................................2

(一)项目名称:.......................................................................2

(二)项目执行单位...................................................................2

(三)项目责任人.......................................................................2

(四)项目建设内容...................................................................2

(五)项目资金规模...................................................................2

(六)项目建设时间...................................................................2................................2

二、友好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三、项目迁出区和迁入区基本情况................................................2

(一)迁出区的基本情况...........................................................2

(二)迁入区的基本情况...........................................................4............................5

四、实施整体迁移试点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项目规划和布局........................................................................6

六、项目建设规模和具体内容........................................................7

(一)安居工程投资...................................................................7

(二)种植设施工程投资...........................................................7...................................................7

(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

(五)其他部分投资...................................................................7

七、投资概算....................................................................................8

八、效益分析....................................................................................8

(一)经济效益...........................................................................8

(二)社会效益...........................................................................8

九、项目组织与管理........................................................................8 附图:..............................................................................................10

一、总

(一)项目名称:XXX市XXX区XXX镇友好村扶贫开发移民扩镇项目

(二)项目执行单位:XXX区XXX镇人民政府

(三)项目责任人:xx

(四)项目建设内容:移民扶贫开发安置100户,361人。房居工程,农业生产设施工程。

(五)项目资金规模:该工程总投资1512万元,其中上级扶贫资金300万,地方政府配套资金300万,项目捆绑资金792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20万元(平均每户12000元)。

(六)项目建设时间:2011年6月—2012年12月

二、友好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分步实施、分级负责、整村搬迁为主的原则。移民小区和生产设施建设要遵循高起点、高水平、高科技的宗旨,政府统一组织、扶贫办建档,移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使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坚持投资相对集中的原则,先开发、后迁移,讲求实效,确保广大移民迁出后能够脱贫致富。

三、项目迁出区和迁入区基本情况

(一)迁出区的基本情况

项目迁出区确定在XXX镇友好村,移民100户425人。友好村是XXX镇所辖六个行政村之一,位于XXX区东南端,地处地质灾害泥石流频发地区全村所辖面积1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000亩,现有人口3000余人。全村纯农业户598户,人口1940

余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1220元,贫困户达210户,851人,贫困户人均收入820元,整体处于贫困状态,属不稳定温饱的贫困户。友好村主要以马铃薯种植与大棚蔬菜种植为主,近些年,XXX区友好村村民所处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地处风口,居住分散,生活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土地日渐贫脊,特别是近几年气侯异常,干旱少雨,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又是地质灾害泥石流频发地区,农业生产始终停留在低水平发展状态,农民增收缓慢,是XXX区主要贫困农村。

致贫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自然环境恶劣。主要表面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加之长期开荒耕种,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同时风大沙多往往与旱灾并发,造成土地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另一方面生活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水务局和有关部门曾经试打过多眼井,深达150米,却未找到可开采利用的地下安全饮用水,全村的人畜饮水仅依靠几公里外拉运提供,遇雨受淹,遇旱则干,且水质特别差,矿化度和含氟量严重超标,造成多种地方病的流行;二是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由于人口相对多且居住分散、地质差,不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等原因,造成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种养加产供销不衔接,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造成该区已丧失了基本的生产生存条件;三是人们的观念落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当地群众靠天吃粮、靠天养畜,基本是一种自然的经济发展状态,由于生态环境的恶

化,原本就很低的产量也无保证,只是广种薄收,完全靠扩大开荒面积来增加吃粮,因此,越开越穷、愈穷愈开,形成了生产与生活的恶性循环。

(二)迁入区的基本情况

XXX区XXX镇友好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地点—XXX农业发展园区位于XXX区XXX镇东山上,2007年9月3日正式开工建设,规划用地10平方公里,分三期建设。园区集种植、仓储物流、出口加工、旅游观光、业务培训于一体,是我国北方高寒地区设施农业的典范。

农业发展园区作为迁入区域符合XXX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且建设条件好,首先它是集“产业、基地、科技、生态”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和生态观光相结合的复合型园区,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市场产业化的发展格局,成为XXX市岭西地区具有较强辐射和集聚功能的区域性农业核心区,构建出“农业生产园区化和管理社区化”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此外农业发展园区作为迁入区还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在XXX市新城区规划建设之外,现索伦大桥东引桥以南,与规划建设的XXX中心城区相接;二是市场条件好,交通通讯便利。发展园区仅离XXX城市中心7公里,在交通网、通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利于与城市对接,社会事业(医疗、学校、幼教等)纳入XXX区总体发展规划;三是立地条件适宜,气象水文条件和土壤条件良好,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好,易开采,且周围生态环境好,地势

平坦,利于大规模农业耕作生产,符合人居环境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四、实施整体迁移试点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XXX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位于大兴安岭西麓,东邻牙克石市,南接鄂温克自治旗,西和北与陈巴尔虎旗相连,地理坐标为北纬49°06′—49°32′,东经119°32′—120°35′之间。XXX区是XXX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大兴安岭岭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301国道、201省道和滨洲铁路的交汇点。XXX区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万人,占90%,农业人口3万人,占10%)。XXX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1℃,平均最高气温28℃,平均最低气温-32℃。全年日照时数为2648小时,≥10℃有效积温1929℃,无霜期109天。年平均降水量344.7mm,平均风速3.3m/s,海拔高度在603--771.6m之间。XXX境内有XXX河和伊敏河穿过,两条河径流量达18亿m3。

多年来,XXX区XXX镇友好村所处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劣,且居住分散,整体上处于边缘化状态,农业生产停留在低水平发展状态,农民增收缓慢,是XXX区主要贫困农村。为解决农民长远生计问题,彻底摆脱农民刚致富又返贫的局面,从长远发展来看,只有采取“整体迁移”的方式改善村民生存、生产环境,才是解决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和根本出路。按照上级有关扶贫文件精神,结合XXX区实际,区政府决定将XXX镇所辖友好村迁至

XXX农业发展园区内(XXX区友好村东山上)。

在新时期,XXX市和XXX区相继提出区域发展战略构想,XXX区作为XXX市的首府所在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XXX的形象,因此要把海区打造成在东北地区有影响、在XXX有重要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至关重要。近期目标是,到2020年XXX城市人口增加一倍,达到60万人,按照这样的要求,“十二五”时期,海区人口应该达到40万人,这就需要海区要在“十二五”时期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的外围基础设施建设,在这样的总体要求下,XXX区将继续以XXX镇为主体加快XXX农业发展园区建设,“园区”建设实施地点与友好村迁移地同属一个整体规划中,通过“园区”建设这个平台,来统筹城乡发展,完成XXX区友好村整体迁移工作,实现城市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三赢为目标,使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园不进城”,在实现土地资源最优配置组合的同时,解决贫困农民发展问题,促进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让农户迁离不具备谋生条件的环境中,尽快让他们脱贫致富。另外城市建设的加快,为XXX区友好村整体迁移提供了必要条件,为改善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状况,摆脱贫因提供了有利因素和巨大动力。“扶贫开发移民扩镇”符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要求,符合XXX区总体规划,符合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需要,也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五、项目规划和布局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建设要求,坚持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每栋楼房基地面积为1万平方米,共移民100户,每户建80平方米砖混结构楼房住宅,每户建2亩的钢架结构大棚。该项目占地总面积27公顷,其中生活区占地面积13公顷,生产区占地面积14公顷。

六、项目建设规模和具体内容

此次友好村扶贫开发工程,规模为安置贫困户100户,361人。整体迁移试点工程安置标准及建设内容:每户拟新建80㎡砖混结构住房,每户建2亩大棚和配套基础设施。

(一)安居工程投资

建房100户×80平方米/户×1400.00元/平方米= 1120.00万元;

仓房100户×24平方米/户×300.00元/平方米=72.00万元

(二)种植设施工程投资

建大棚200亩×1.20万元/亩=240.00万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

1、打深水机井及配套设施投资15.00万元

2、架设电力线路1.5公里×5.00万元/公里=7.50万元; 50KV变压器1台×6.50万元/台=6.50万元;

3、柏油路建设0.8公里×25.00万元/公里=20.00万元;

4、田间道路建设5公里×2.00万元/公里=10.00万元;

(四)其他部分投资

工程监理费6.00万元,不可预见费15.00万元

七、投资概算

该工程总投资1512万元,其中上级扶贫资金300万,地方政府配套资金300万,项目捆绑资金792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20万元(平均每户12000元)。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按照XXX实际情况,每亩大棚种植蔬菜平均产量1万公斤,根据均价平均1.20元/公斤,因此,每户按两亩大棚计算年均收入约24000元,扣除成本费用约3500元,盈余约20500元,按户均3口人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约合6830元。

(二)社会效益:XXX区友好村整体迁移项目为改善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状况,摆脱贫因提供了有利因素和巨大动力。“扶贫开发移民扩镇”符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要求,符合XXX区总体规划,符合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需要,也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九、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地方政府做为扶贫开发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负责投资解决移民小区的通路、通电、通水、通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二)统一管理和使用扶贫资金,将扶贫资金全部用于基础设施设施建设上(如住房、大棚温室等建设),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益。

(三)为保证扶贫开发的工程质量,移民新居工程应向社会统一招标。

(四)政府统一划拔土地,统一办理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统一办理城镇户籍,统一纳入社会保障。在扶贫开发建设过程中一律减免各类建设费用,办证只收工本费。

(五)政府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各类项目贷款资金,保证移民扶贫开发工程的同步配套工程“XXX农业发展园区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附图:

图一:XXX区XXX镇友好村移民扩镇项目规划区位方位图

图二 XXX区XXX镇友好村移民扩镇项目平面规划示意图

图三:移民扩镇项目单元住宅效果模拟图

图四:移民扩镇项目大棚设计方案图

着力打造扶贫开发工作品牌 篇9

然而相当一段长期以来, 扶贫项目的“小而散”, 扶贫资金的“撒胡椒面”, 扶贫措施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使得扶贫开发始终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因此, 国务院扶贫办提出着力打造扶贫开发工作品牌并强势发展, 从而形成强劲的社会影响力。

打造扶贫开发工作品牌, 首要是科学的目标定位。目标精准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首要任务。扶贫政策是党和政府针对弱势人群、困难地区而设立的专项扶持政策, 坚持扶贫扶弱是这一专项政策的总原则和宗旨所在。如果扶贫工作目标产生了偏离, 宗旨出现了错位, 即使投入再大, 力度再强, 措施再实, 也不过是为其他工作“锦上添花”, 形成不了扶贫专项政策的独特品牌。

打造扶贫开发工作品牌, 重点是系统的内涵规划。打造品牌需要积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扶贫开发工作要重点打造“雨露计划”、“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易地扶贫搬迁”三个品牌。江西结合实际提出形成扶贫移民搬迁、“雨露计划”、担保贷款产业扶贫到户、村庄整治建设“四位一体”的专项扶贫品牌。无论是几大品牌, 都要进行摸底, 制定培育扶贫开发工作品牌初步方案, 分别提出总体规模、年度计划和资金需求, 并把规划实施和年度计划相结合, 在这个基础上, 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研究制定支持政策。动员各方面力量, 上下共同努力, 这样才能把扶贫品牌真正树立起来。

打造扶贫开发工作品牌, 关键是严谨的精细管理。扶贫开发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包括专项扶贫资金、行业扶贫资金、社会扶贫资金, 从发挥效益的角度来讲与扶贫投入和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随着扶贫工作目标越来越具体化, 项目筛选越来越科学化, 工作督办越来越经常化, 目标考核越来越严格化, 必须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 把纷繁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从具体操作层面上来讲就是目标任务管理也就是定额指标的精细化, 实施过程管理也就是具体工作流程的精细化, 绩效管理也就是具体考核办法的精细化, 通过精细管理提升扶贫开发成效。

河头镇双村扶贫开发养鸡项目简介 篇10

河头镇双村扶贫开发养鸡项目简介

遂溪县河头镇双村村委会养鸡项目,座落于田西小学东侧,距离双村村委会约3公里处。该项目由县人大办、县武装部、县老干局、县工商联、县林业局、县农机局、县国资公司、县进修学校、联通遂溪分公司等九个单位共同帮扶建成,总投资47.8万元,占地面积8亩,建设用地1248m,以饲养白羽肉鸡为主,饲养规模为存栏育雏育成鸡12300羽;年产优质有机肥60吨。养鸡场与正大公司合作,配套饲料房和工人宿舍等,具有“喂料供水,清粪方便,换气消毒”等功能,排污处理实现了低碳环保,是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养鸡项目。该项目2010年12月动工建设,2011年4月28日正式投产,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年产肉鸡预计6批73800羽。第一批成鸡于2011年6月出栏,村委会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5万元。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经营风险的加大,为了稳定该项目的收益,2011年9月实行出租经营,年租金收入4.8万元。双村养鸡项目以发展经济、致富农民为目标,自建成投产后,不仅带动了贫困户参与和发展科学养鸡,使双村逐步走向脱贫致富,还带动帮助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增加了农民收入。此外,鸡粪作为优质肥料,源源不断销往千家万户,是果树、农田的首选肥料,促进了农业带动畜牧业、畜牧业反辅农业的良性循环,同时拉动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全村经济发展。2

桃园村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篇11

根据**办发6号文和**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会议精神,开发区党委、管委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该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扶贫开发工作组。开发区抽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十三人组成扶贫工作组进驻杨屋村委会开展扶贫开发工作。

二、落实责任。把

工作组划分为三个工作小组并实行工作小组与贫困户对应挂扶的形式落实扶贫开发责任。

三、建立动态档案。前段时间,各工(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作小组与村委会干部深入到各组负责的村户调查研究,完成了《帮扶纪录卡》的登记和户主、住房全貌的拍照等工作。并将有关内容录入电脑,建立了帮扶动态档案。

四、采取近期和长期扶贫开发相结合措施开展扶贫开发工作。

1、近期:春节前重点对贫困户的调查、分类,根据各贫困户的贫困原因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扶贫措施。做好春节期间“五保户”及孤寡贫困户的慰问扶贫工作。

桃园村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篇12

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机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减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5月6日至9日,汪洋先后到毕节市威宁、赫章、大方、七星关、织金等区县,走进贫困村寨、农户,深入产业扶贫种植基地、扶贫移民安置点,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实地考察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与贫困地区干部一道研究谋划扶贫工作新举措。

汪洋强调,扶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要以更大的工作力度,在深化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扶贫成效。要全面准确把握贫困状况,对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贫困程度、脱贫难度等心中有数,做到扶贫对象更加精准。要根据不同资源环境、不同贫困类型、不同市场条件,用科学的理念、动态的方法,不断调整完善扶贫思路,提高工作针对性,做到扶贫思路更加精准。要“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实施差异化扶持,优化扶贫资源配置,做到扶贫措施更加精准。要根据扶贫实绩,强化贫困县考核,完善贫困退出机制,实现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做到扶贫管理更加精准。

上一篇:婚俗文化论文下一篇:从业务经理到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