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局年度工作总结

2024-05-16

海洋渔业局年度工作总结(精选7篇)

海洋渔业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1

乡镇海洋与渔业局年度工作总结

2015年,县海洋与渔业局在省厅、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践行党的十八大四中、五中全会精神XX县委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工作标准,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和东戴河新区建设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海洋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区稳定为主题,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推进了海洋与渔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2015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9月底,全县海洋经济总产值预计实现89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预计实现40亿元。

截止10月底,全县水产品总产量实现18.07万吨,同比增长0.3%;渔业经济总产值为21.08亿元,同比增长0.6%。渔业经济增加值完成13.3亿元。

2015年,全县海洋经济总产值预计实现119亿元,同比增长6.5%;海洋经济增加值预计实现54亿元,同比增长6.5%;渔业经济总产值预计实现28.6亿元,同比增长6%;渔业经济增加值预计实现17.7亿元,同比增长6%;水产品总产量预计实现23.3万吨,同比增长2.2%。实现了不发生海洋渔业安全生产重大以上事故;不发生重大渔业涉外事件;伏季休渔和海蜇管理不发生严重违捕事件;按规定上缴渔业资源增值保护费的工作目标。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平安渔业”、“绿色渔业”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认真履行县海洋渔业安全管理工作职责。深入贯彻国家、省、县有关渔业安全生产会议和文件精神,共制定“百日行动”、“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安全生产月”、“渔港专项整治年活动”、“五一安全检查”、“平安渔业示XX县”、“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月实施方案”、“十一安全检查”活动方案8份,并下发到各沿海乡镇及相关部门加以落实。二是健全组织,落实海洋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成立“县、乡、村、港”四级海洋渔业安全领导小组;建立渔业船舶水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海洋渔业安全通讯网络及海洋渔业搜救体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县对乡(镇)共签定海洋渔业安全生产责任状9份、乡(镇)级对渔船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状907份、制止渔船越界捕捞保证书832份、十船联保保证书91份;加强值班制度及安全信息传递制度,各渔业港口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共设立“五防员”“天气预报员”乡(镇)级9名、港级19名、村(屯)级36名,保证了天气、海况、安全制度的及时传递;在各沿海乡镇设立渔业安全信息员26名;发布航行公告89次。

成立了县制止非法越界捕捞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2015年县制止渔船非法越界捕捞工作实施方案》,实行包保责任制,落实包保责任人。全县有经常转港作业渔业船舶271艘和可能转港作业渔业船舶561艘,均签定了《制止渔船非法越界捕捞保证书》、《安全生产责任状》,510条具有远洋捕捞能力的渔船船主均签署了《不参与越界捕捞的保证书》;对20艘(兴城3艘)在交界水域作业的渔船,严格执行作业信息日报制度,有专职工作人员每日及时录入信息,详细掌握并上报入韩作业渔船的生产信息。

三是召开座谈会,维护渔业生产稳定。为了防止因争夺网地而产生的矛盾而引发的海上斗殴等事件发生所造成人员、财产损失,促进渔区和谐稳定,分别组织在前所镇洪家渔港、王宝镇申江渔港、网户乡张见渔港、高岭镇盐滩渔港、小庄子二河口渔港召开有渔政、边防、渔业助理、渔民代表参加的渔民座谈会,并对有纠纷的网地进行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保证了春季渔业生产稳定,维护了海上渔业正常生产秩序。

四是重点做好伏季休渔和海蜇资源管理期间渔船、渔港管理工作。伏季休渔期间,执法人员重点排查本籍、外籍、转港渔船停泊状态,共计排查伏季休渔渔船823艘,其中本船籍港停泊747艘、非本船籍港停泊51艘、停泊外省渔船25艘。对本籍停港渔船、转港外地停港渔船和外籍停港本地渔船,查明了位置,同时针对转港外地停港渔船,及时派出由渔监、渔政、边防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到外地停泊地进行联合检查,确保无非法生产情况发生。同时,加强了渔港和在港渔船消防设施设备及安全组织制度的检查,确保了无火灾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五是加强监督执法,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全年检查水产品企业318家(大菱鲆220家、海参苗种42家、海参12家、杂色蛤1家、无公害养殖企业2家、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绩效考评10家、南美白对虾30家),共抽取样品438个样品(包括上级抽检152个样品),立案5起,责令整改15起。政府绩效考评要求抽取的10个样品(大菱鲆)全部合格。

六是不断强化了对转港渔船安全生产管理。对转港渔船编队54组,建立通信联系组织8个,坚持实行山东石岛工作站驻站制度。10月份,由渔港监督处和渔政管理处一行9人组成的专项执法检查小组,出动执法车辆2台,行程2000余公里,先后到大连、山东东营、烟台、石岛、龙须岛等地,共计检查我县转港生产渔船93艘。重点检查了转港渔船天气、海况预报收听情况;救生消防、通信导航和北斗、ais及电子身份证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编队生产情况;预防非法越界捕捞制度落实情况,并在山东东营渔港、石岛桃园渔港、龙须岛落凤渔港召开了6次渔民代表参加的现场会。进一步提高了转港渔船经营人和所有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强化了全县对转港渔船安全管理措施。

七是进一步加大清理取缔“三无”渔船工作力度。通过政策、法律宣传和调查摸底工作,基本掌握了全县“三无”渔船信息,县清理“三无”渔船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严格按照相关文件和拆解程序对8艘渔船进行了拆解。截至目前,我县海洋渔业未发生非法越界捕捞、重大海损事故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2、海洋综合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稳增长、促投资、惠民生”和进一步加强东戴河滨海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县海洋与渔业局积极推进山海同湾娱乐项目、石河港等项目的用海服务工作。完成了葫芦岛港港区104#—105#通用泊位及港前铁路堆灰场工程的评审、报批工作;完成了山海同湾申请项目用海报批工作,并发放《海域使用权证书》;配合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完成修编县功能区划并将修编成果报批省政府;制定了县海岛监视监测方案,并对东石礁受损碑体进行了修复。

按照县政府《关于海水养殖海域使用管理有关事宜的县长办公会议纪要》精神和工作要求,对网户乡以东海域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现海域审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共收取海域使用金351万多元,海域使用金收缴率达到100%。未到期确权用海共计33宗,确权面积2051余公顷。

渔政管理处审验渔业捕捞许可证879本,特定证79本,征收渔业资源费128余万元。审办渔业无线电执照958本,收费9.58万元。归档案件75卷。伏季休渔期间,出动宣传车3台,张贴标语200幅。发放《渔业法》、《关于禁止使用双船单片多囊拖网等十三种渔具的通告》、《关于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的通告》、伏季休渔、海蜇资源保护、制止越界捕捞等宣传材料3000余份;采取海陆联合监控的工作方式,出动执法车480台次,安排执法人员驻港和执法船24小时巡查看守,执法船航行3000海里,做到了海蜇资源统一按时开捕,保证了伏季休渔管理工作秩序井然。

海监大队把打击盗采海砂行为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同时加强了海域使用的管控力度。截止10月底,出动执法人员2327人次,派出车辆226台次,行程3.4万余公里,派出船艇120船次,航程3600海里,立案28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29件,已结案5起,待移交法院23起,已收缴罚款115万多元;对13个无居民海岛进行了每季度不少于2次的定期巡查,健全了海岛档案;开展了“碧海2015”和“海盾2015”专项执法行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了日常执法检查和巡查,有效预防和及时制止违法用海行为,维护了正常的海洋开发秩序。渔港监督处渔业互保完成投保人数4390人,投保渔船476艘;对辖区内19座渔港实施检查103次,限期整改渔港3座,查处违章渔船92艘;渔港费收170万元;审证船数955艘;渔船进出港签证907航次;完成北斗定位终端实际安装506套;完成渔船电子身份证实际安装976套。对全县1012艘渔船均实行编队生产制度,共计编队110组,同时对转港渔船编队54组;进一步强化港口签证,坚决制止不适航渔业船舶出海作业,登船检查583船次,下发禁航通知书92份。组织开展了4期职务船员培训班,共计1500余人。强化了伏季休渔期间对停港渔船的管理,派出15名工作人员进驻16座渔港,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多方争取资金,为沿海9个乡镇政府配备专用传真机1部、单边带1部、卫星电话1部、电脑1部;为渔港安装10座太阳能航标灯、18块led显示,提升了渔港管理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渔船检验处检验渔船864艘,其中捕捞船859艘、养殖船5艘,检验总吨27654、总功率10.588万千瓦,收取检验费107万。临时检验150条,伏季坞上检验115条,登船检验率100%,检查救生设备3400余件,消防设备1300余件,通信设备700余件。完成了渔船历史电子档案制作,扫描2015年检验记录523份。

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与苗种管理中心对90家育苗场家进行药残超标普检,其中只有1家药残超标,其余89家均无药残超标,合格率达到了99%。对212家工厂化养殖企业进行抽样普查,对4家不合格单位就提出了限期整改,合格率达到98%;新增养虾场家30家,检查合格率达到100%。

海域测量与动态监视监测中心根据《辽宁省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全县海域管理实际,按照省海洋与渔业厅审批通过的《县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开展了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工作。完成了县岸线测量,其中自然岸线长度为49.93km,人工岸线长度为63.95km,岸线总长为113.88km。对18家渔港进行了监视监测,求算出概略面积,绘制了渔港平面图。对天龙寺岸线修复工程进行监视监测,编写并上报了《辽西原生砂质海岸与修复工程报告》。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了辽宁省沿海地市海洋环境监测人员培训会、全国海洋预报员培训班和“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内审员”、“(新版)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表示及测量结果的评价”培训班,并对中心实验室进行了改造,进一步提高了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业务水平和海洋灾害预报能力。开展了主题为“科学减灾、依法应对”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出动宣传车4辆,工作人员12人,发放科普宣传单2000份,悬挂宣传条幅12幅、宣传手册70份,张贴宣传海报30份,普及了群众的海洋灾害预防知识和技能,使公众深刻意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良好反响。

水产技术推广站扎实推进“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和“刺参优质苗种生态繁育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积极开展为养殖企业、养殖户服务工作,举办了3期海参、大菱鲆培训班,培训学员200余人次,发放培训教材800余本。建立渔业示范基地4个,渔业科技示范户32户,面积达3500亩。设立5个渔情信息采集点和2个病害监测点,加强了对全县水产养殖病害和疫情的监测和监控。截止目前,全县没有发生重大水产品病害流行。

辽宁碣石国家级海洋公园管理中心积极推进监管能力建设。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签定了《监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编制》、《监管能力建设总体方案设计》,确定了宣传牌、瞭望塔、led显视屏、界牌等摆放地点。按照《辽宁芷锚湾受损海洋生物多样性修复工程》要求,在辽宁碣石国家级海洋公园海域内规划出5000亩海域定为投礁区,投放礁体5300座,总空方体积22896立方米。后续海洋生态修复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3、项目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天龙寺原生砂质海岸整治与修复工程验收前审计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张见渔港扩建为国家中心渔港,团山子渔港、申江渔港、大南铺渔港扩建为国家一级渔港,洪家渔港扩建为二级渔港建设项目已完成《渔港项目建议书》,目前,正积极争取国家、省相关政策、投资到位。2014年,在省厅的支持下申请蓬莱19-3溢油事故赔偿(补偿)款3469万元,用于生态环境修复、岸滩修复和海洋公园监管能力建设。现已完成了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工作;按照《辽宁芷锚湾受损海洋生物多样性修复工程》要求,在生态修复区内投放沙蚕苗2004万尾、魁蚶苗4000万粒;在5300块人工礁石组成的造礁区投放了刺参苗100万头。后续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组织召开了“万家海域海洋环境监测审定会”。

4、保民生、惠民、办实事工作扎实开展

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局领导班子多次深入高台镇莲花池村开展工作调研,投入20万元扶贫资金对村部进行了修缮,打了一口180米深的水井,新建漫水桥3座,修缮漫水桥1座,使得1500余人、60余台农用车受益,1000余亩农产品得到及时销售。

为塔山镇新农村建设出资10万元;为镇文化建设出资1万元。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开展金秋助学捐款2.3万元。制定了《2013年县渔用柴油价格补贴实施方案》,对2013年度捕捞和养殖渔船渔用油价补贴资金进行了核实发放。至今为止,已发放资金7118万元,有855艘捕捞渔船、5艘养殖渔船享受到了国家惠民政策。按照增殖放流工作流程,县苗种管理中心在王宝镇吕贡渔港附近海域放流中国对虾苗8200万尾;在六股河滨河公园流域放流花、白鲢和草鱼鱼苗25万尾。

局党委高度重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先后2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在职党员到文化路社区开展清理小广告、听社区书记讲党课、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拓宽了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渠道,促进了机关与社区的共建联建。

5、以开展“三严三实”活动为载体,推进机关党建工作

局党委高度重视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专题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开展党员讲党课活动。组织召开了党委会、支委会,专题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对党组设定、职责、组织原则、议事决策和责任追究5个章节进行重点学习讲解,明确局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的党建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党委和基层党支部组织,规范党委和党支部工作,推进了机关党内民主建设,推进了党务公开,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党员干部的爱国主义教育得到进一步强化

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通过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和到大台山抗日义勇军纪念馆参观了馆内影像资料、图片及文物,了解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在的抗战历史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教育和激励了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增强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统战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系统没有发生到县、去省、进京上访事件。

目前,海洋与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渔船管理、海域海岛管理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建设、“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中。

(三)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未经审批,私挖乱建鱼塘、海参池、鱼棚、擅自打井抽取地下水等破坏岸线资源违法行为较为严重。绝大部分未经政府相关部门审批,也未纳入规范化管理。

二是群众渔港较多。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部分群众受眼前利益的驱动,修建众多“群众渔港”。虽然经过政府整治取缔,但目前还存有18个,严重破坏了有限的岸线资源,亟待取缔整合。

三是未经审批,私自修建房屋、旅游摊点、饭店、宾馆现象有加快的趋势。近年来,在国内滨海旅游持续升温的背景下,的滨海旅游资源开发也呈现出逐年加快的趋势。然而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内容少、旅游设施布局不合理、私修乱建、沙滩近年来垃圾遍地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

四是打击非法围填海行为任务依然艰巨。由于相关法律未赋予海洋行政执法部门强制执行权,发现违法行为只能依法、依程序进行查处,相对人如不履行处罚决定只能最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五是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首先是小马力作业渔船较多,多为木质渔船,船主安全生产意识有待加强;其次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获得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基地的继续扶持力度,对未获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的养殖企业需要进行积极引导和帮助。

六是对转港作业渔船管理难度大。籍渔船在外作业较多,以在山东作业渔船为例,常年在外作业,虽然有专门部门管理,但时常联系不到船只,无法及时掌握其生产信息,对转港渔船管理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二、2016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以十八大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沿海经济强县”为目标,以服务沿海经济带开发、推进现代海洋渔业建设为主要任务,坚持陆海统筹,开发和保护并举,管理和服务并重,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强海域、岛礁、岸线、海洋环境、渔业资源管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为全县海洋经济平稳、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预期目标:2016年,全县海洋经济总产值预计预计实现126.7亿元,同比增长6.5%;海洋经济增加值预计实现57.5亿元,同比增长6.5%;渔业经济总产值预计实现30.3亿元,同比增长6%;渔业经济增加值预计实现18.7亿元,同比增长6%;水产品总产量预计实现23.8万吨,同比增长2.2%。

确保不发生海洋渔业安全生产重大以上事故;不发生重大渔业涉外事件;伏季休渔和海蜇管理不发生严重违捕事件;按规定上缴渔业资源增值保护费。

(三)工作重点及采取的措施

1、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重点,全力为沿海经济带建设做好服务 紧紧围绕建设“沿海经济强县”和“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两个中心,在沿海用海项目上做到主动听,提前议,及时审,限时批。对重点项目做到提前介入,全力为支撑全县沿海经济带建设办实事,做贡献。

2、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依托,强化海洋资源与环境综合管理

根据目前海岸利用现状,加大在海域管理调查、完善与实施海洋功能区划、海域确权发证、海域使用金征收、重大用海项目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工作力度。做好海洋、海域环境监测工作,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依法管海,对违法用海,破坏海洋资源环境行为,坚决予以打击。

3、以海洋与渔业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蓝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1)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增加出口创汇。积极开展海洋渔业品牌活动,积极引导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2)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和病害防治和海洋环境、海域环境动态监视监测工作,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健康、安全的水产品。

4、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确立发展项目,壮大海洋渔业经济

积极争取和落实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项目支持、资金支持。重点发展生态养殖,认真组织实施人工渔礁、人工增殖放流项目。

(1)做好石河港、万家碣石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项目环评、实施工作。(2)继续实施人工渔礁项目。(3)力争按计划完成网户张见渔港扩建为国家中心渔港;团山子渔港、大南铺渔港、申江渔港扩建为国家一级渔港、洪家渔港扩建为二级渔港建设项目。(4)加强海洋牧场建设。(5)加大海参、大菱鲆养殖示范园区项目建设工作力度,建设一批高效海洋渔业养殖示范基地。

5、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为发展海洋渔业经济服务

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基层,办好渔民科技培训,积极引导渔民走上新的致富之路。

6、以提高应对和处理海洋渔业重大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打造平安渔区

一是进一步加强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制定和完善各种重大突发性应急处置预案,加强渔业水域水产养殖病害监测与防控体系的建设,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三是严厉打击非法越界捕捞。

7、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

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制度,健全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网络,积极开展重点品种的监测,打击滥用不合格投入品的行为,确保水产品的安全供给。

8、加强海洋渔业综合执法,促进海洋渔业经济健康发展

加强对海水浴场、港口水域重点养殖区水域和陆源入海排污口的监测。抓好伏季休渔和海蜇资源保护管理,坚决制止越界捕捞。加大渔政、渔监、海监、船检执法力度,加强执法装备建设,严厉打击破坏海洋渔业资源、非法运营、擅自围填海和盗采海砂违法行为,维护海洋渔业正常生产和开发秩序。

9、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和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坚决执行“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走党的群众路线、开展“三严三实”大讨论,为全县海洋渔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海洋渔业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2

记者:2009年在促进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我们采取了哪些服务保障措施?

刘修德:首先, 统筹引导, 保障项目用海需求。科学规划海域空间资源, 编制完成了全省2010年围填海计划, 以及六个《重点海湾海域使用规划》, 为引导海洋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应用海洋功能区划成果, 指导全省海洋开发活动和调整海洋产业布局。组织研究莆田石门澳填海控制线, 科学划定了23.2平方公里的填海区域, 为国投等重大项目落地创造了条件。初步研究了宁德海西工业园区42平方公里的填海控制线, 开展启动项目用海审批工作, 为引进中石油重大项目创造了条件。组织研究了泉州湾秀涂人工岛建设方案, 提出了秀涂人工岛建设的优化方案, 为泉州台商投资区规划提供了用海保障。

其次, 完善管理, 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成立福建省海域使用项目审核委员会和福建省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专家评审委员会, 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和海域使用项目审批管理。海域使用网上申请和受理系统投入运行, 实现受理审核网络化。认真执行《关于进一步提高海域使用审批效率的若干意见》, 对受理审核每一个环节进行最优化运作, 缩短用海审批时限。通过建设省及沿海6个设区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 强化对海域使用的有效监控。认真实施《福建省海域使用补偿办法》, 做好收回海域的补偿工作, 维护渔民的合法权利, 推动用海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加强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对重点用海项目专人负责, 全程跟踪服务, 有力支持了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 拓展了用海企业的融资渠道, 为用海项目建设提供了融资支持。

最后, 创新思路, 解决发展瓶颈问题。为缓解海湾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在全国率先提出拓展湾外围填海的管理新思路, 全面启动《福建省湾外围填海规划》编制工作, 积极引导建设项目向湾外拓展。为遏制海域采砂秩序混乱、滥采乱挖的局面, 同时保证福建省临海工业建设发展对海砂的需求, 在全国率先出台《福建省海域采砂临时用海管理办法》, 对海域采砂临时用海实行论证和评价管理, 对海域采砂临时用海的审批范围、采砂船型功率、船只数量、采砂量进行总量控制管理。开展全省海岛命名及标志设置试点, 启动《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等基础性工作,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出台后全面履行海岛管理职责做好充分准备。

记者:作为海洋管理工作的重点, 2009年海洋环保工作也呈现出了新的局面, 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刘修德:2009年, 我们把海洋管理工作重心转移到海洋环境保护上来, 精心规划, 加大投入,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建设, 努力开创海洋环境保护新局面。

加强监测, 提供公益服务。对13个主要海湾、陆源入海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近岸23个站点的贝类与沉积物等开展海洋环境监测, 继续对近岸海水与沉积物质量进行趋势性监测, 实现对福建省海洋环境质量的及时跟踪和网络化管理。首次开展江河污染物溯源监测, 为今后实施污染溯源和生态补偿提供基础资料。编制并向社会发布各类海洋环境质量通报, 为各级政府和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决策参考和服务。强化海洋倾废全过程监管, 配合国家海洋局开展泉州湾、湄洲湾等5个海洋倾倒区的选划、论证和延期工作。加强赤潮灾害的预警报, 以减少直接经济损失。

整治环境, 洁净近岸海域。继续推进全省沿海海漂垃圾清理示范区和重点景观海滩污染整治和保洁、沿海六市渔港废弃渔船清除和石狮、晋江、云霄、诏安等4个渔港60马力以上渔船“两桶”配置等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通过综合整治, 海洋环境和区域景观有了较大的改善。

修复生态, 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海洋生态修复等海洋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实施漳州市八尺门海域生态修复项目, 该海域海水水质已恢复到二类标准;东山县的“三湾”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已完成海上吊养清理、定置网拆解以及鲍鱼养殖场整治工作, 目前“三湾”海洋环境得到有效改观。以上两个项目都得到国家海洋局高度评价和肯定, 并在全国推广其经验, 中央电视台还专门作了宣传报道。与此同时,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建立福鼎市峔屿、莆田市的横沙屿和白屿、云霄县石矾塔屿、东山县的兄屿和弟屿6个典型海岛特别保护区;完成诏安城洲岛人工鱼礁投放;继续稳步推进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项目东山-南澳示范区工作。积极开展增殖放流。

跟踪管理, 防止海洋工程污染。对全省重点涉海工程, 从施工期到运营期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 及时发现并查处违法违规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行为, 组织全省涉海工程环保专项执法行动。积极探索深化与环保部门的合作机制, 共同推进陆源入海污染物的控制。

记者:2009年在加快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步伐方面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

刘修德: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创新工作机制,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夯实基础, 构建管理技术支撑。深化对13个主要海湾数模与环境评价研究, 科学分类, 为合理利用海湾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深入推进“908”专项调查工作, 通过海岛、海岸带、海域使用现状、沿海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等外业调查, 为海洋综合管理提供基础性的数据支撑。开展“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 为总量控制海域污染物减排确定优先目标和控制标准。开展“海湾围填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国家标准研制”, 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对新提出的围填海项目进行深入应用研究, 为福建省海洋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各级政府合理开发保护海洋资源提供技术保障。

立足优势, 促进科技产业化。积极开展海洋生物制品、海水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科技自主创新工作。组织实施“贝壳多孔羟基磷灰石基骨修复材料的研发”重点项目, 初步制备出牡蛎壳羟基磷灰石与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组织研发一套日产10吨的“移动平台型风能海水淡化装置”, 已在陈城镇岐下村海水养殖区投入试运行。实施“鲍种质改良优化及生态养殖工程技术”研究, 进一步丰富福建省鲍鱼养殖品种结构, 使福建鲍鱼养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约占全国的68%。建立漳州科技兴海研发中心, 项目总投资10亿元, 首期已投入资金6000万元, 计划建成2-3个高水平的海洋科技研发平台, 带动海洋高技术新兴产业的发展。

加快对接,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6·18平台开展项目成果对接, 共征集到国内外海洋与渔业科研成果200项、精选海洋与渔业关键技术难题48项和企业技术需求31项, 实现对接87项, 总投资共计15.3亿元。对接项目中, 有30多项已落地实施, 逐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举办水产“五新”项目对接会, 共有15个项目在现场成功对接。建立福建省科技兴海信息平台, 实现福建海洋与渔业科技成果常年对接。

记者:2009年海洋与渔业执法水平也得到提高, 在加强能力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修德:强化执法监管, 加大日常巡查和违法用海、污染海洋案件的查处力度, 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 提升海上执法水平。

增强执法合力。完善海洋与渔业执法协调配合机制, 有效配置执法力量与资源, 把岸线巡查、打击违法用海、打击非法采砂活动、查处违法倾废与伏季休渔、渔船安全监管、养殖执法等结合起来, 协同配合, 统一行动, 增强执法力度。积极推进海上联合执法。在中国海监总队的部署下, 派出15艘执法船艇、150名执法人员首次与台湾“海岸巡防署”金门海巡队在厦金海域开展两岸联合执法行动, 这是60年来海峡两岸首次联合开展的海洋与渔业联合执法行动。此外, 不断加强执法能力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伍建设实施纲要》, 制定出台《福建省海洋与渔业执法人员守则》和执法督察规定。积极推进市县机构改革。

强化装备建设。抓紧建设执法指挥系统, 已完成船载终端、车载终端及其软件的安装调试工作, 以及DLP大屏幕设备的采购招标。省级海监执法指挥船建造项目已进入选型、专家论证阶段。加快沿海设区市执法专用码头建设, 泉州、莆田、漳州等设区市的渔政码头正在抓紧建设中。

加大执法力度。一是扎实推动以“护渔2009”为重点的渔业执法行动, 制定了量化指标, 并要求各设区市建立常规化海上巡航机制。二是加大非法捕捞作业打击力度, 组织省、市、县三级在闽江和九龙江流域开展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行动。三是强化伏季休渔监管, 确保调整后的伏季休渔制度顺利实施。四是认真实施专项海洋执法行动。五是利用福建省出台《福建省海域采砂临时用海管理办法》的有力时机, 加大对违法采砂行为的打击力度。

记者:请您谈谈2010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工作的总体思路。

刘修德:第一, 着力服务海洋经济发展。一是加强海域规划的引导服务, 全面启动新一轮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 编制《福建省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 规范和指导地方人民政府编制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二是开展湾外围填海规划论证, 制定湾外围填海优惠政策, 引导建设项目向湾外拓展。三是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 简政放权, 继续提高海域使用审批效率。

第二, 着力推进海洋环保工作。一是完善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规划, 颁布实施《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 编制《海洋生态区划》。二是与环保部门联手推进海洋污染溯源追究和补偿机制。三是继续推进海洋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四是不断加大重点区域的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五是加大海洋环保案件的查处力度。

第三, 着力强化海洋科技支撑。一是组织编制《科技兴海规划》, 以项目为带动, 全面组织推进海洋科技进步。二是组织海洋科技攻关, 继续抓好“863”、“908”等海洋调查与科研成果的应用服务, 为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公共服务和管理提供科技支撑。三是推动整合省内海洋科研机构、人力资源。

第四, 着力做好海岛管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将于2010年3月1日施行, 我们将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能和职责, 抓好“海岛法”的宣传、贯彻, 全面实施对无居民海岛的依法管理, 保护好海岛资源环境, 规范海岛开发利用的行政许可行为。

第五, 着力加强海监执法。一是进一步完善岸线巡查制度, 努力将各种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海上联合执法, 严厉打击海域非法采砂活动和违法倾废行为。三是探索加强无居民海岛保护执法的有效方法。

海洋与渔业局工作计划 篇3

2014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以及中央、省、市有关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战略部署,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服务水平,不断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扎实推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创建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现代渔业发展示范区和科技兴海示范区,努力实现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主要目标:全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增长12%,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长12%,渔业经济总产值增长10%,水产品产值增长8%,渔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一、加强海域综合管理,服务全市蓝色经济发展

1.提高重点涉海项目服务水平。重点抓好董家口港、邮轮母港、丁字湾、凤凰岛旅游文化聚集区、西海岸中心区、水产品交易中心及冷链物流等重点建设项目的用海规划、用海指标、用海审批,助力海洋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国家深海基地建设,积极协调解决建设进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2.加强海域使用规划建设。搞好《市海洋功能区划》的修编工作。完成《海洋重要资源勘探专项规划》《市滩涂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做好近海海洋重要资源勘探、调查及评价工作,为我市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完善海岛规划,科学有序推进海岛开发和保护。

3.强化海域使用综合管理。完善行政审批程序,对重大用海项目实行绿色专属审批通道,将局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10天,审批效率提高50%。加强重点海湾、海岸带、海域、湿地、海岛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严格控制海岸线,落实市人大《环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划定与岸线整理规划方案》及市政府相关工作责任分工,切实搞好环胶州湾岸线整理。6月份完成三浴重点岸线整治。

二、创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4.积极创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高胶州湾滨海湿地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水平。依据蓝色经济区规划和海洋保护区规划,加快推进各区市新海洋保护区选划。积极申报省、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做好海洋公益性专项项目申报等工作。

5.加强各种海洋灾害的监测、预防、处置。加强海洋环保能力建设。推进海洋环境监测基础建设,启动仰口环境监测站建设。重点抓好浒苔处置工作,确保四月份前完成应急处置工作方案、计量办法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及时开展浒苔监视监测和预警预报,根据浒苔发生发展态势做好应急处置,最大程度降低浒苔灾害影响。

三、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渔业

6.抓好渔业调结构、转方式。优化渔业产业布局,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加快建设省级以上水产良种场,重点培育1万立方米水体以上的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深入推进十大水产良种、十大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的“双十工程”,全市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85%。抓好池塘标准化改造园区建设,提升海参养殖池塘标准。扩大渔业增殖放流规模,不断深化渔业资源修复,全年放流优质水产苗种8亿单位,加快推进斋堂岛、石岭子等6处增殖性海洋牧场项目建设,抓好**湾公益性海洋牧场建设试点。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市水产品综合合格率达到99%以上。

7.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实施远洋渔业发展工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力争落户**的远洋公司达到10家以上,争取新建船指标30艘,建成下水远洋渔船20艘,全市远洋渔船总数达到60艘以上。加快推进鲁海丰与印尼的远洋渔业合作,实现**远洋渔业质的发展。

8.提高渔业生产安全水平。深化渔船专项整治,加强涉外渔船监管,抓好休渔期渔船管理。加快渔港建设,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快渔业安全生产短信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组织安装第二批北斗卫星船载终端设备,提高岸基和船载导航通信设施装备水平。推进政策性渔业互保工作,提高渔民风险保障水平。

四、加强海洋执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9.加强执法基础建设。重点抓好维权执法基地建设,力争9月底完工,12月全面达到国家验收标准。积极推进海监船的建设、交付、使用。

10.加强海上执法工作力度。深入开展整治非法盗采海砂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盗采海砂违法行为。强化联合执法监督检查,依法维护休渔秩序。组织开展“海盾”“碧海”“护岛”“护渔”专项执法行动,加强专属经济区巡航及北纬35度线执法管理。严格查处非法围填海、占海等一切侵海行为。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机关建设上新台阶

11、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办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读书班,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深化机关作风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有关实施办法,扎实推进“六治”活动,重点抓作风、抓效率、抓规范、抓制度、抓落实,切实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经济科工作职责 篇4

2.负责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网络体系建设与管理,负责渔业资源增殖工作。

3.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组织指导渔业产业结构和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4.协调重要渔场、渔汛生产安排和管理,组织管理渔业通讯和导航。

5.监督管理渔业苗种工作。

6.负责组织实施水产品加工与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

7.依据有关规定管理水产伺料、鱼药、海洋制碘和渔船、渔机行业等各类产品及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工作。

海洋渔业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5

【颁布部门】 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

【发文字号】 青海渔办[2010]69号

【颁布时间】 2010-09-07

【实施时间】 2010-09-07

【正文】

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沿海各区、市海洋与渔业局:

进入汛期以来,强降雨天气和热带风暴等灾害天气频繁发生,给我市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运行、人民生活安全造成影响。目前正值我市台风多发期,为确保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有序开展,最大程度地减轻海洋灾害损失,结合海洋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汛期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当前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严峻形势,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国家海洋局预测,受去年爆发的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截至目前,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和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明显比常年偏少。但随着今年8月拉尼娜事件的正式形成,预计未来生成和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将接近常年,且不排除有强超台风形成及台风北上的可能性。同时,近期全球各海域海底地震活动频繁,存在引发海啸并影响我国的可能性。对此,各单位务必要给予高度警惕,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加强对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切实安排做好各项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切不可因麻痹大意而出现工作懈怠。同时,要加强对本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家的自觉性、积极性,增强做好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

二、切实加强应急值守,及时转发海洋灾害预警信息

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值班工作,坚持24小时值守,随时关注灾害性天气变化情况和海洋灾害预警信息,密切跟踪海洋灾害发生过程,确保通信联络畅通。要密切关注各类海洋灾害预警报,及时将预警报发至所管辖海域各涉海单位及相关部门,努力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同时,要紧紧依靠当地基层政府和组织,加快推动沿海乡、村两级海洋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建设,做好必要的防御措施,确保人身、财产安全。当预计将发生各类重大海洋灾害时,各单位要立即将有关的海洋灾害预警信息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报告,提醒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作好避险工作。

三、扎实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和安全保障工作

各单位要对本单位在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保障、制度建设、责任落实等方面的情况组织进行一次再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同时,针对沿海各类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重点防护目标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通报各类海洋灾害隐患点,提醒有关部门做好各项风险防范工作。

要针对海上活动安全问题,加快建立完善与相关涉海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及时将各类海洋灾害预警信息与防御注意事项传递给海上作业者,为海上作业活动安全提供服务保障。

韩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启示 篇6

一、韩国渔业发展现状

(一) 远洋渔业

由于持续的无序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韩国的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萎缩。因此, 远洋渔业在韩国的地位得到提升。

韩国的远洋渔业从1957年在印度洋捕捞金枪鱼开始, 到1970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90年代初, 韩国远洋渔业实现了迅速发展。由于沿岸国200海里专属区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国际海洋环境的变化, 远洋渔场大面积减少, 使得对海外远洋渔场依赖度高的韩国面临困难处境。1992年, 韩国的远洋海产品捕获量曾达到创纪录的102.4万t, 但2007年仅为55.2万t。

为此, 韩国海洋水产部拟定了加强远洋渔业竞争力的发展方案, 提出将在2013年年底前投资2 655亿韩元用于加强远洋渔业的竞争力, 使远洋渔业成为主导21世纪海洋产业的核心产业。为达到这一目标, 韩国政府对流动资金等政策资金进行双重保证, 通过通商协商, 调整关税, 对鳕鱼、金枪鱼等5种重要鱼种的关税进行最大限度的调整。为了确保海外渔场的稳定性, 加大对水产发展中国家的水产技术协助以及经济协助, 强化对沿岸各国的水产供给工作, 尽可能使海外渔场商业化, 国立水产科学院也将设立。海外渔场综合情报中心继续深入对海外新渔场的开发工作, 预计2013年年底前将与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同时, 为了维持远洋渔船捕鱼范围, 筹划适应国际环境的远洋渔业许可制度, 并针对船员少的困难, 采取培养技术船员等措施。

(二) 海洋养殖业

韩国海水养殖业自1960年开始, 主要在近岸, 以养殖紫菜、裙带菜等海藻类为主, 到1980年发展为贝类、鱼类养殖。近十年来, 韩国的水产养殖业在渔业中的地位日益增强, 主要养殖品种有牙鲆、许氏平鲉、真鲷、牡蛎、鲍鱼、紫菜、海带、甲壳类等。水产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呈总体上升趋势。

1998年韩国开始实施海洋牧场计划, 投入1 589亿元, 到2010年建成多海岛型 (丽水、统营) , 海滩型 (西海岸泰安) , 观光型 (东海岸) , 水中体验观光型 (济州岛) 等5个海洋牧场示范项目。该计划试图通过海洋水产资源补充, 形成牧场, 通过牧场的利用和管理, 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和利用极大化。该项目计划分别在韩国的东海、韩国南部海域和黄海建立几个大型海洋牧场示范基地, 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有优势品种的培育, 在形成系统的技术体系后, 逐步推广到韩国的各沿岸海域。2007年6月, 韩国在庆尚南道统营市建设的核心区面积约20km2的海洋牧场竣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统营牧场取得初步成功后正推进建设其他4个海洋牧场, 并将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应用到了其他海洋牧场。以统营海洋牧场为例, 建设过程分三个阶段:一是成立基金会和管理委员会, 明确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实施机构等。二是增殖放流资源, 建设海洋牧场。三是后期管理和建设结果的分析评估。其中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主要围绕区域地理和生态特征展开, 重点研究了生态学特性与建设模式设定、生境的改善、鱼类增殖、海洋农牧化使用和管理四个方面, 其核心技术体系包括四个方面:海岸工程及人工鱼礁技术, 鱼类选种、繁殖及培育技术, 环境改善和生境修复技术, 海洋牧场的管理经营技术。其他如放流技术、放流效果评价、人工鱼礁投放效果评价、牧场运行和监测技术、设施管理、牧场的经济效益评价、牧场建成后的管理、维护和使用模式研究等也很重要。

(三) 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政策

韩国的渔业资源管理政策分为规定政策和促进政策。规定政策是根据渔业法制定的有关渔获量及相关的许可制度、禁渔区、体长限制、网目限制等管理规定, 还有规定渔获量的TAC制度。促进政策包括人工渔礁实施、渔业种苗放流、海洋牧场等渔业资源生产项目。

1. 渔业资源规定政策 (TAC制度)

韩国1998年引进了TAC制度。该法律的制定背景是: (1) 随着海洋法的公布需要确立新的海洋秩序。 (2) 传统渔业管理制度模式以许可制为基础, 通过限制渔业从业人数来达到管理渔业资源的目的。 (3) 签署了中韩日渔业协议, 允许互相进入对方国家水域进行捕捞作业, 但限定了捕捞量, 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4) 对于周边水域的主要渔业资源通过TAC制度进行管理, 可以合理利用渔业资源, 对安全生产有很大的帮助。

国立水产振兴院主管TAC的设定由每年6月根据科学的资源调查制定TAC方案, 并提交给海洋水产部, 由海洋水产部部长主持召开TAC审议委员会进行审议, 最终由中央水产调整委员会决定。TAC的设定, 虽然首先要考虑现在的渔业现状和渔获量, 但要求反映科学的调查结果。同时为了保障渔业生产者稳定的生产活动, 目前的TAC仍有一定的伸缩性。总之, 是在综合考虑了渔业资源的科学调查结果、经济、社会等因素后进行调整和设定。

TAC的配额是根据过去2~3年的捕捞量而定。对不同的鱼种若有专业合作组织, 国家先把配额分配给它, 各专业合作组织根据各自的标准在成员之间再进行最终分配。国家提倡TAC的70%进行平均分配, 其余的30%是根据产量等再进行分配。对不归任何合作组织的渔业生产者, 由市、道的有关领导一次性地决定其配额。

目前对TAC进行全国统一管理, 渔船每天要向渔业无线局 (海洋水产部的下属单位) 报告自己的作业位置和捕捞量, 渔船进港卸货时要填写产量报告书, 交给共同渔市场或水产协同组合经营的委贩场, 报告书经核实以后再报给所属水协及海洋水产部部长和市、道有关部门。对违反规定的渔船, 采取勒令停止渔业生产, 削减捕捞配额等处分措施。对遵纪守法的渔业生产者和水协, 在TAC的配额、政府资助等方面给予优惠。

在推行TAC制度时, 韩国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律规定、总统令、海洋水产部令, 从1998年开始与TAC制度一并实施。韩国的渔业资源管理仍然是以许可制度为基础, 而TAC制度则是一种制度化管理手段, 因此许可制度与TAC制度并行形成了渔业管理两种制度鼎立的局面。

2. 渔业资源促进政策

(1) 增殖放流

韩国的渔业资源放流工作, 最早可追溯到1967年。自从1971年北济州育苗场建成以来, 共建立了19个国家级和地区级育苗设施, 开发出50种高品质鱼种繁育技术, 如杂交比目鱼、真绸、日本鹦鹉鱼等。首先进行种苗生产的是鲍鱼, 最早利用自然界中的亲鱼获得受精卵并培育出种苗的是牙鲆。到目前为止, 这些育苗场共生产了20亿尾鱼种, 在近海放流了2.93亿尾鱼种。除生产和放流项目以外, 海洋与渔业部自1986年以来还从私营育苗场购买了3亿尾杂交比目鱼、黑鱼君、虾和鲍鱼等种苗进行了放流, 苗种价值达2 100万美元。1986年, 韩国政府开始把水产资源增殖放流当作一项正式的产业扶持发展。因此, 韩国的水产种苗生产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

通过人工养殖种苗, 将部分种苗进行放流, 一部分分配给渔民养殖, 从而起到增加了渔业收益作用。种苗生产设施主要分为国立渔业试验场和民间养殖场。种苗种类到2000年达到54种, 政府今后的计划是将养殖种类增加到95种。

(2) 人工渔礁

人工渔礁投放项目是由政府投资的项目, 从1971年开始投放四方型和曲线型人工渔礁, 目前有25种渔礁正在研制开发中。人工渔礁的投资占渔业管理部门预算的6.52%。从各个时期看, 1981年占渔业投资比例的5%, 到1991年和1992年约占到了10%。但从1990年以后渔业预算大幅度增加, 相反对人工渔礁的投资预算逐渐减少。鉴于人工渔礁的开发成效显著, 渔民也支持人工渔礁设施的不断扩展。为了满足渔民的要求, 韩国计划将人工渔礁项目逐年扩大规模。为了使人工渔礁具有多样性功能并改善其质量, 共研究了包括钢性渔礁、浮式渔礁、陶式渔礁在内的25种渔礁。

人工渔礁设施后期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障碍是缠绕在渔礁的废弃渔具。因为环绕人工渔礁形成的新渔场吸引了当地渔民和钓鱼爱好者, 越来越多的渔具缠绕渔礁事件的频繁发生可能会降低渔礁的作用。项目管理者现在正试图将人工渔礁渔场的清理也纳入到人工渔礁项目进一步扩展的工作之中。

二、海洋渔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1.加强管理和资源的调整

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和调整设立了专门中心来推进工作的实施。根据各海域的特征投放多功能的人工渔礁, 结合沿岸地理信息系统 (GIS) , 建立综合信息网络进行管理。实施亲环境的海洋牧场项目计划;为实行总许可渔获量 (TAC) 制度, 增加TAC制度中的对象鱼种, 配备专用调查船用于科学调查, 并且扩充相关的研究设备。

2.改善海洋环境和创造亲环境渔业

对于海洋环境的改善, 国家首先考虑消除陆源污染、水质管理政策优先等综合因素, 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管理体制。渔场净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水产品疾病控制体系的确立, 需要开发高效能的预防和治疗药剂;为防治养殖场的自身污染, 要加大复合饲料的供给;建立高效的赤潮应对措施, 普及赤潮防治设施。

3.调整生产结构加强渔业的竞争力

为恢复和保持渔业的竞争力, 需要对近海渔业的结构进行调整。根据各鱼种的数量配置相应的渔船, 调整各鱼种的许可渔获量限额;调整养殖渔业的结构, 对已开发的渔场规模进行缩减, 限制生产养殖过剩品种, 限制灾害频发海域的渔场开发;加强专属经济区和公海渔业作业的管理, 为解决国内渔场面积缩减的问题, 积极开发海外渔场和发展相关支持产业。

4.建立良好的渔业秩序和食品安全体系

为建立良好的渔业秩序, 对违法渔业行为采取积极的对策, 相关机构协同配合, 互相提供必要的支援, 加强对违法的小型机拖网船的管理, 建立合法的渔业渔具购置融资支援体系。加强水产品认证制度, 建立安全卫生的认证标准, 改善物流体系, 对渔业品流通量进行调整。

5.保持渔业发展的动力, 提高从业者的福利

为确保渔业发展的动力, 扩大对渔业研究、开发的投入, 促进新技术的实用化, 积极培养渔业专业型人才。建立美好的新渔村环境, 吸引周边人口入住渔村, 发展休闲渔业, 为满足国民多样化的需求, 综合开发渔港、渔村建设。

6.发展海洋渔业的新思路

随着各国加强对沿海渔业资源的控制, 韩国远洋渔业遇到了不少困难。开辟新渔场是韩国发展海洋渔业的一个思路。建立“海洋牧场”是韩国海洋渔业摆脱困境的一个尝试。2005年韩国远洋水产品捕获量从1992年创纪录的102.4万t下降到55.2万t, 在水产品生产总量中所占比例为20%。为此, 韩国政府2007年制定了一项以加强国际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的远洋渔业发展方案。

韩国将在全球建立地区或行业管理公司, 负责对远洋捕捞的海产品进行统一的销售和管理。政府将对这些公司实行税收优惠等鼓励措施。同时, 韩国政府将在发展中海洋国家投资建立相关设施, 帮助后者进行海产品加工、养殖和销售。此外, 韩国政府在2013年前将投入274亿韩元, 与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开展渔业资源调查。

三、韩国外向型渔业的发展状况

“2004年度韩国海洋发展战略”计划创立APEC海洋部长会议, 扩大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海洋合作, 积极参与海洋有关的国际组织;在东北亚建立东北亚海运论坛和渔业资源管理组织的国际合作体;期望扩展连接韩国和朝鲜的海运服务航线, 建立南北韩联合渔区。

1.韩国与朝鲜的合作

为推动和朝鲜的南北水产合作, 韩国海洋水产部和朝鲜方面进行事务接触, 召开了两次南北水产合作事务协议会。议题主要是关于在东海的共同渔捞问题、水产品的流通、加工设施支援问题, 以及对第3国非法作业渔船的管理问题等。韩国海洋水产部除了发展南北间的共同鱼类外, 还帮助朝鲜发展贝类养殖技术, 朝鲜提供渔场和劳动力, 然后将生产出来的贝类反输送回韩国。目前韩国海洋水产部正在和朝鲜就贝类中的文蛤养殖进行协商。

2.韩国与中国的合作

韩国与中国隔海相望, 共同管理着黄海。因此, 加强两国的渔业尤其是海洋捕捞业合作就显得十分必要。

2000年, 中韩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渔业协定》。中韩渔业协定的签署, 标志着中韩两国渔业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保护渔业资源, 维护两国的渔业利益, 建立两国稳定的渔业关系。促进双边关系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韩双方协议, 从2005年起, 每年9月1日至12月31日, 中国的围网、刺网作业渔船可以进入韩国专属经济区作业。这两年, 中国东海区渔船进入韩国管辖水域作业活动正常开展。2006年6月, 由韩国水产会在釜山组织召开中韩日三国民间水产领导人首次会面, 通过建立定期年会由三国民间机构共同处理渔业问题的协议。2006年12月13日, 中韩渔业联合委员会第六届年会在韩国首尔召开。双方对2006年《中韩渔业协定》执行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 就2007年两国专属经济区管理水域有关问题达成了一致, 并签署了会议纪要。为2007年两国渔船正常进入对方管理水域作业以及做好实施协定的其他有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韩国海洋渔业管理评价

1.机构合理、职能清晰, 保障了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

韩国中央水产养殖行政管理部门为海洋水产部渔业资源局, 具体负责养殖管理事务。主要管理制度有:

(1) 执照管理制度。在一定的海域上从事鱼类、贝类和海藻类等养殖的个人或企业, 必须申领执照才可从事水产养殖生产。执照有效期为10年, 期满可再申请延长10年。执照允许买卖, 但不得出租。

(2) 许可管理制度。从事水产种苗生产的个人或企业, 须达到国家制定的条件并经许可后方可从事种苗生产。许可证有效期5年, 不得买卖或出租。

(3) 申报管理制度。在私人土地上建造养殖场或种苗场的个人或企业, 须向当地政府申报登记, 申报登记有效期为5年, 申报没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4) 国家水产疾病管理士和管理院制度。2004年开始实施, 截止2005年已培养83名水产疾病管理士, 设立了8个水产疾病管理院, 主要是对鱼类等养殖生物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及销售药品。

中央水产养殖行政管理的技术和执法支撑部门为韩国海洋水产部所属的国立水产品质检查院和国立水产科学院。国立水产品质检查院负责水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水产品原产地标准制定、国内水产品安全性调查和品质认证、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登记和卫生管理等工作。国立水产科学院主要从事提高水产养殖竞争能力、养殖疾病防疫和促进养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制定中长期渔业发展规划, 开展养殖设施自动化建设, 开发高档养殖新品种, 推进生态养殖。

韩国的水产养殖投入品 (水产苗种、水产饲料、渔用药物等) 管理、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都由渔业管理机构负责, 合理的机构设置和清晰的职能定位为保障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养殖水域环境质量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2.政府公共服务与扶持政策帮助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韩国对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公共服务和政策扶持。一是免费公共服务。韩国各级公立水产研究机构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病害防治、种苗研究与生产等均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 免费为养殖者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培训, 及时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二是财政补贴政策。如韩国水产养殖配合饲料使用比例仅20%, 与我国类似。为了推广使用配合饲料, 韩国政府根据养殖户提供的配合饲料购买收据给予饲料差价 (与生饲料的差价) 的100%补贴。三是灾害政策性保险。对遭受台风、赤潮等灾害的养殖渔业实施政策性保险, 保障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 减少渔民经济损失。另外, 政府还积极扶持各种民间中介组织发展, 鼓励养殖者加强自我管理, 按照市场经济基本规律运作, 有力地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有序管理。目前韩国有各种渔业中介组织 (协同组合) 200多个, 会员之间相互交流技术, 统一市场运作, 即方便了政府管理, 又维护了养殖者的利益。

当然, 韩国渔业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尤其是在实行TAC过程中的问题, 值得引起重视。

1.缺乏科学依据

实行TAC制度首先要掌握渔业资源, 但韩国非常缺乏这一方面的资料。例如1999年试行期内, 斑点沙瑙鱼一年的配额量可在1天内被用尽。这是因为总允许渔获量是以最近3年的渔获量基准确定的, 而最近几年斑点沙瑙鱼的捕捞量比往年大幅减少。

2.对捕捞配额缺乏经济性分析

因对捕捞配额量缺乏经济分析或根本没有进行经济分析, 所以即使捕捞其全部配额亦不能盈利, 这与渔业的经营活动相矛盾, 造成渔民的反对和不配合。TAC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为保证渔业资源而减少捕捞量, 同时渔民应能够盈利, 否则渔业生产就无法存在和持续。

3.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研究不容忽视

建设海洋牧场的过程中, 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研究是海洋牧场研究中容易忽视的一环, 项目实施工程中, 可能会因为盲目追求某一鱼类品种种群数量的增长而严重破坏区域水生生态, 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韩国统营牧场在建设过程中, 就曾因为过度放流和增殖某种鱼类而破坏了区域水域, 生态修复尚待时日, 教训值得吸取。

五、对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启示

中韩两国毗邻而居, 在海洋渔业管理方面有着很多相互借鉴的地方, 尤其是韩国近年来的一些基于环境保护和渔业增值的海洋渔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1.TAC制度是我国渔业管理措施的必然选择

据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报告, 目前在黄海和东海渔业资源的渔获压力过度。对这个海域的10个代表鱼种进行资源评价的结果表明, 现在的渔获强度远远超过可捕捞量, 如果把现在的渔获率降低50%以上, 资源才有可能得到恢复。

引进TAC制度的必要性可分为国内原因和国际原因。从国内原因来看, 中国目前的海洋渔业资源衰退问题, 仅用现行的许可制度很难达到恢复或增殖的目的。从国际原因来看, 随着1994年11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 1996年日本、韩国和中国都宣布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在专属经济区内, 必需实行总允许渔获量制度。特别是日本从1997年开始对一部分资源实行了TAC制度, 韩国也从1998年开始试行TAC制度。在这种背景下, 需要研究如何把中国目前的渔业管理制度与TAC制度衔接起来, 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可行的TAC制度。

2.我国应加快建设海洋牧场

发展海洋牧场是我国渔业资源环境现状的迫切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 水产品市场需求与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受诸多因素影响, 目前我国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 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部分水域呈现生态荒漠化趋势, 增殖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水域污染导致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人类活动致使大量水生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 随着中日、中韩、中越渔业协定的相继签订和生效, 我国沿海海洋捕捞的空间更狭窄, 作为渔业基本生产力的水生生物资源更加宝贵和稀缺。

海洋牧场符合当前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海洋牧场建设正是由粗放型、无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向集约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转变, 由掠夺性开发海洋资源的传统渔业向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渔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能有效地同时解决渔业资源数量与质量问题, 是渔业增长方式转变到当前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海洋牧场符合全球海洋渔业进入全面科学管理时代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世界17个重点渔区中已有13个渔区处于鱼群枯竭或产量急剧下降状态, 海洋牧场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发展渔业、保护资源的主攻方向之一。目前, 日本、韩国、挪威、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瑞典等国均把栽培渔业作为振兴海洋渔业经济的战略对策, 投入大量资金, 开展人工育苗放流, 恢复渔场基础生产力, 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韩国, 其海洋区位与我国相似, 又处于同一大的黄海生态系, 我国发展海洋牧场完全可以借鉴吸收韩国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余远安.韩国、日本海洋牧场发展情况及我国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水产, 2008 (3) .

[2]焦桂英, 刘洪滨.新世纪的韩国海洋渔业管理[J].中国渔业经济, 2008, 1.s

[3]韩国海洋水产研究院.韩国海洋生产和管理现况及发展方向研究.研究报告, 2000

[4]朴英爱.韩国渔业管理的现状与总允许渔获量制度的引进[J].中国渔业经济, 2001, 2.

[5]关歆.韩国的外向型渔业[J].中国水产, 2007 (5) .

海洋渔业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7

南通市通州区海洋与渔业局

今年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通州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全区上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年海洋与渔业的目标任务,把发展现代渔业作为调整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快科教兴渔步伐,不断提高渔业质量和效益,积极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和高效渔业规模化建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进展。

2009年,全区投产淡水养殖面积9.73万亩,其中特种水产养殖面积5.84万亩,投放鱼种2040吨,其中仔口鱼种1062吨,斤两鱼种978吨,投放扣蟹130多吨,较上年有所增加;投产海水养殖面积6.82万亩,投放缢蛏等贝类苗种1650多吨,均较上年有所减少。全区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4590吨,较上年略有减少,其中海水养殖12840吨,淡水养殖30290吨,海洋捕捞4150吨,淡水捕捞7310吨。全区海洋与渔业生产继续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态势。

(一)海域管理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履行职责为抓手、以服务发展为重点、以规范秩序为目标,依据“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局“海十条”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养殖用海和项目用海相关管理,大力推进海域管理示范县和生态海洋建设。一是采用电视台、政风行风热线等媒体,进一步加强了《海域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江苏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并结合渔业科技入户和安全技能培训,开展专题知识培训9期,张贴、悬挂宣传标语26条,印发资料4000余份,使相关法律法规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营造了一个依法用海、依法管理的良好氛围。二是依照我区海洋功能区划,结合区委、区政府沿海开发战略,组织编制了《通州区海岸保护和利用规划》,开展了南通港吕四港区通州区段规划研究和“如通线”勘界工作,参与了腰沙、冷家沙及小庙洪水道的综合开发基础性研究,协助市局实施了海岸演变监视监测及趋势性分析,抓紧开展了区域建设用海的规划、论证、环评等前期工作,为我区科学开发、集约用海提供了决策依据。三是全面落实海域使用“三项制度”,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和办事程序,按照养殖用海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要求,征缴海域使用金74万元,使全区养殖用海的确权发证率和海域使用金征缴率都达到了100%。四是认真抓好跟踪评价、动态管理和“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全面实施海洋监管,推进海域使用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的贯彻和实施,依法开展了海洋工程用海项目普查,监督论证报告书和环评报告书情况,对区政府组织实施的高涂围垦养殖用海工程项目实行实时监视监测和评价,先后组织开展了养殖用海专项执法行动16次,查处违法用海案件3起,罚款6万元,有效地遏止了各种违法用海行为,维护了正常的海域使用秩序。五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通州区海洋滩涂围垦高涂养殖补偿办法》,顺利地对我区今年准备围垦的1.5万亩滩涂、所涉及到的23户5082亩的高涂和83户的5922亩低涂的占用补偿,共发放补偿金2836多万元,较好地处理了海域使用相关利益者的矛盾,维护了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六是积极参与生态海洋建设行动计划,开展了海陆联合整治海洋环境专项行动,完成了沿海污染源普查与GPS定位,形成了较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报告,建立了台账资料,做到了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评率100%。七是认真组织开展海洋环境监测与调查,完成了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社会调查,并层层分解落实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任务,配合南通区海环中心做好具体采样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沿海三大入海河闸和养殖集中区的水环境监测,强化了沿海滩涂贝类养殖违规用药的监督与管理。八是服务沿海重大用海项目。参与北区围垦社会事务处理工作,较好地处理了围垦区域内的所有用海矛盾。积极做好滨海新区区域建设用海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编制和论证、上报工作,已通过国家海洋局专家评审。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和高效渔业产业的空间布局,不断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加快水产品苗种基地、规模养殖基地和加工基地建设,扎实推进高效渔业规模化,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和特色休闲渔业。一是完成了对现有池塘的更新改造,加强了路、桥、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渔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渔业发展后劲。全区新建和改造标准化池塘面积3200亩,新增亩效益2000元以上高效规模渔业面积1.35万亩,新增设施渔业面积2680亩;培育高效渔业示范典型2个,新增高效设施渔业基地3个、特色养殖示范基地2个,为扣蟹养殖及江滩围堤特种水产养殖,分布在沿海的三余镇和沿江的五接镇,面积超过了2000亩。二是完成了特种水产苗种繁育设施渔业企业标准化、规模化和特色化的改造,发展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水产品质量为核心的设施渔业。全区改造成品养殖企业8家、观赏鱼规模养殖企业2家,改造和新建培育池25000多平方米,实现了设施渔业新的跨越。三是继续培育区域特色渔业,在已形成的滩涂贝类养殖、池塘高效混养、扣蟹规模养殖、江滩围栏特种养殖、特色休闲等具有明显区域特色渔业生产板块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对河蟹、缢蛏、四大家鱼等主养品种进行了种质更新,提高其生长速度和品质,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水产品生产基地。在沿海滩涂重点发展了缢蛏、花蛤等优质贝类养殖;在内陆池塘重点推广了池塘鱼虾蟹混养、蟹池套养鳜鱼、泥鳅、黄颡鱼等高效养殖模式,部分实现了生态立体养殖高效规模化;在三余、海晏、北兴桥、十总和石港等镇重点建设了扣蟹培育生产基地,面积超过了2万亩,亩均产值可达8000元以上;在沿江开发了江滩围栏特种养殖,建设了泥鳅、长吻鮠、斑点叉尾鮰等淡水名贵水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了4200亩,亩均产值可达6500元以上。另外,全区休闲观光渔业也有了新进展,新增休闲垂钓渔业企业1家,面积500亩,使全区上规模上档次的休闲垂钓渔业企业达到了23家,占地面积近7000亩,年营业额可实现4500多万元。四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有效提高了全区渔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区新增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个,带动产生农民经济人23人。尤其是沿海滩涂贝类营销合作社的作用更大,在它的组织带领下,销往上海、浙江等大型贝类批发市场的贝类多达5000余吨,新建改造了缢蛏烘干加工场12个,年加工鲜蛏近1800吨。五是按照南通市渔业发展重点部署,结合我区河道清淤、农村环境“三清”工程,我们积极开展了河道养殖普查,研究制定了《通州区河道养殖推进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构建区局牵头、镇政府配合、村委会联动的区、镇、村三级推进网络,层层分解任务,形成了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镇的推进模式,推进了全区河道养殖的发展。全区新增河沟养殖面积1.2万亩,培育河道养殖示范村2个,为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

(三)科教兴渔又创佳绩。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南通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以发展现代渔业为抓手,以项目为载体、技术为支撑,广泛动员科技人员下乡、进村、入户,通过成果转换、技术推广、科技培训、典型示范、信息服务等有效途径,深入开展科教服务渔业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区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加大了海洋与渔业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创能力建设力度,结合渔业高效渔业规模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了新型的渔技推广服务组织和信息技术服务新方法,形成了服务渔业、方便渔民的运行机制,有效提高了渔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我们在全区设立了“科技入户 知识下乡”流动服务站,先后开展“送科技下乡”主题活动14次,接受技术咨询350多人次,发放《科学养鱼》、《渔业致富指南》、《农家致富》等科技书籍1680本、技术资料3700余份,为渔农民提供生产项目信息、劳务信息、销售信息服务,推广和普及先进适用技术。这方面工作获得了两项南通市建设新农村百千万兴农富民工程优秀奖,水产站的曹华获得了“优秀科技专家”称号,区水产学会组织实施的“特种水产养殖科技入户工程”项目被命名为“优秀示范项目”。二是加大了与苏州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科技合作力度,重点围绕水产原良种保护与更新、重大疫病预防与控制、资源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高效健康养殖等关键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开发新成果、推广新技术。区水产指导站与东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共同承担的国家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专项“青蛤工厂化育苗及增养殖技术研究”于2009年1月获得了国家海洋局科技创新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是通过组织实施优质高效的省、市渔业科技项目,搞好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推动渔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完成了产业的升级改造,打造了一批高效、生态、安全的渔业生产模式。成功组织实施了“江滩围堤高效生态现代休闲渔业示范区建设”、“淤泥质滩涂贝类生态繁育及高效健康集约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三项更新项目、“缢蛏苗种生态规模化繁育及高效集约化养殖技术研究”科技创新项目、“青蛤滩涂高效健康养殖小区建设”海洋开发项目、“名优水产品长江浮筏式网箱高效养殖”高效渔业项目、“渔业服务体系及疫病防治能力建设、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县(区)建设、海监、渔政执法装备配套及专项执法行动燃油补助”海洋与渔业项目、“青蛤滩涂高效健康养殖小区建设”海洋渔业开发项目,申报了渔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1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个,以科技项目推动了高效设施渔业的规模化发展。四是根据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推进我省渔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要求,我们争取专项资金55万元,通过健全组织网络、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强化项目管理等措施,扎实有序地开展了渔业科技入户工作,整体上突出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选择金沙、三余等13个重点渔业镇(公司),遴选了420个科技示范户、25名技术指导员,确定了克氏螯虾、缢蛏、鳜鱼、四大家鱼等主导品种,着重推广了成蟹池塘套养鳜鱼、池塘鱼虾蟹综合养殖、淡水小龙虾养殖、扣蟹养殖、低涂缢蛏高密度养殖等主推技术。渔业生产关键环节,我们注重整合资源,抓住调研、指导、交流、培训等中心工作,采用培训月、夏季行动、观摩会、现场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重点搞好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和入户指导,建立了快速转换机制,取得了实效。先后开展县区交流3次,举办各类培训班56期,广播讲座12期,培训人员2810人次,组织开展小型培训和交流64次,参加人数592人次,征订和发放科技杂志2300余份、技术资料5800余份。科技示范成果显著,全区示范户培训率达到了100%,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了99%,水产品纯收入增长率比上年提高了12.7%;辐射带动了7560个养殖户参与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辐射面积达17652亩。

(四)质量建设有新突破。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区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目标任务,重视和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通过倡导和推广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方式,加快渔业标准化的推广、应用和普及,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一是通过开展情况调查和资料宣传,使从业者了解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推广了高效、生态、安全的渔业生产模式,强化了生产者质量自控、产品质量检测与追溯能力,建立健全了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完善了各项监管制度和监管档案,建立良好的养殖生产规范操作秩序,使规模养殖场和基地全面实施了塘口档案制度。二是加强了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管体系建设。4月份,区水产技术指导站、渔政执法大队分别增挂了区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区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所牌子,通过明确各自的主要职责,进一步加强了对初级水产品质量的监督与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我区的渔业公共服务和监管执法能力,推动全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三是按照省渔政监督总队《关于切实做好2009年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水产养殖业及水产品质量安全实际,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执法宣传和执法检查,精心组织,有序地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执法活动。重点对全区水产品苗种生产企业和渔药、饲料经营企业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生产记录不全、销售和使用违禁药物、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先后出动执法人员98人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16次,抽检12次,检查各类企业21家、个体44户,罚处使用违规药物案件1起;组织和举办专题培训5期,培训人员360人,发放宣传材料62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24条。四是继续组织实施无公害产品产地淘汰管理,新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1个,及时完成了新中海水育苗场、水产养殖公司、江心洲水产养殖公司等5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及江中牌泥鳅1个无公害产品的复查换证工作,并配合省、市做好了无公害基地、产品等的抽检工作。五是积极推进水生生物检验检疫工作,进一步强化渔业病防网络建设,加快病害防治体系建设,指导全区病害综合防治工作。年初确定了2个海淡水养殖测报品种,设立了2个病害测报点,明确工作考核制度,规定工作要求,坚持长年收集和上报病害发生情况,及时完成了病害测报月报的编制和上报任务。

(五)执法管理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组织海洋与渔业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新办法、新举措,突出基础工作求扎实,常规工作求深度,重点工作求突破,特色工作求创新。一是积极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效能建设大讨论主题活动,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以执法人员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岗位目标责任制度为重点,其它制度相配套的工作制度体系,不断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二是继续强化渔业行政执法管理,建立了由政府领导,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公安、工商、安监、航道等多部门密切配合的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了联动执法机制,采用机动巡查与动态管理,成功组织实施了沿海春汛、海洋伏季休渔管理,落实了长江禁渔制度和捕捞许可证制度,开展了“护渔2009”、“电、毒、炸鱼”等专项整治行动。先后出海检查18航次,内陆巡查92次,实现捕捞证换证率、电台年审率、资源保护费收缴率100%。春汛管理期间,登临检查渔船56艘,查获无证捕捞案件6起,驱赶挑网生产渔船52艘,没收网具4口,强制拆除定置网具4口,渔民主动拆除地趟网28口;长江禁渔期,查处借用他人刀鱼专项证案件1起,拆除深水张网1口,清理回潮插网6口;内陆电力捕鱼专项整治期间,查处非法电力捕鱼案39起,没收电捕工具35台套。四是加大对海洋与渔业水域各种污染行为的查处和监管力度,坚持做到接到举报,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及时立案受理,有效地遏制了渔业污染行为,改善了渔业生态环境,维护了渔民的合法权益。成功调处大小渔业污染案件19起,处罚款6000元,成功理赔4起,为养殖户挽回经济损失24000元,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五是认真组织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工程,严格执行资源增殖放流的有关规定,通过科学选定放流品种和规格,提高放流质量和效果,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组织增殖放流活动2期,先后放流河蟹大眼幼体120多公斤、四大家鱼1万尾,促进了渔业资源的有效恢复。六是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继续做好柴油补贴的发放工作,有序推进渔船拆解和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已审核发放柴补资金199.26万元、惠及渔船454艘。

(六)安全生产常抓不懈。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完善渔业安全责任网络,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切实加强“三项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三化五覆盖”工作成果。一是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了规范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以增强广大渔农民和业主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为目的,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与知识培训。悬挂宣传横幅12条,印发《致全区渔民朋友一封信》等宣传资料1600多份,举办各类船员、滩涂养殖户培训班4期,培训从业人员386人次。二是与各渔业公司、专业渔民签订了渔业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了渔业安全生产责任网络,把安全责任直接落实到船头、户头和滩涂养殖场地。签订责任书454份,覆盖率达100%。三是对60马力以下海洋、长江机动渔船进行了年检,共检验渔船306艘,其中捕捞渔船280艘,养殖渔船26艘,实现了渔船救生、消防、通导等设施配置率100%。四是深入开展渔船安全生产督查和养殖业安全生产管理,及时部署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先后组织进行了3次较大规模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共排查整改隐患8起,有效地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五是建立了规范的渔船正常更新、改造、买卖三方面渔船管理机制,严格执行船舶进出港签证管理,先后清理非船籍港监管渔船11艘,迁出渔船2艘。六是建立渔船互助互救组织网络,不断提高救助能力,积极开展渔业互保政策动员、宣传,提高广大渔民渔业互助保险意识,全力拓展渔业互保覆盖面。办理入保渔民1286人,参保渔船454艘,占生产渔民的96%以上。

2009年,我区海洋与渔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渔业结构调整还不够优,区域优势、规模经济、特色产业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加工业发展缓慢,龙头企业不强,难以适应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二是水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污染事故时有发生,部分养殖品种的病害有蔓延的趋势,渔业发展空间进一步缩小;三是服务经济建设水平不高,科技滞后于生产的发展,科技应用水平较低,科技投入较少,信息服务功能薄弱;四是新品种、新技术的开发储备不足,渔(农)民增收的科技贡献份额还不高,适销对路的苗种规模生产能力还不强;五是无公害基地建设步伐还不快,水产品质量建设有待加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力度不够大,监管有一定的难度;六是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部分渔民安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渔业安全管理设施、设备投入不足,渔船及安全装备等设施老化,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使渔业安全生产存在隐患等等。我们要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促进海洋与渔业经济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10年,我区的海洋与渔业工作将围绕省、南通市和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主导,突出项目渔业、产业集聚、质量安全、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加快推进高效规模化、区域特色化、质量标准化和技术高新化,加强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我区全面达小康、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贡献。重点要在调查研究、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扩大宣传等方面下功夫,大力推进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幅度提升其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渔业逐步走上了养殖规模化、生产科学化、产品优质化的道路,促进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2010年,争取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74万吨,较2009年增长5.14%。

(一)科学用海,进一步加强海洋监管。一是要继续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形成全社会关注海洋、爱护海洋、支持海洋工作的良好局面。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海洋管理网络,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在加强海洋管理工作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海洋管理网络的运行效率。三是要以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海域使用规划为基准,定期开展近岸海域巡查,坚持依法对各类用海项目进行监管,依法规范用海行为。四是要争取各类资金支持,创立适合我区海域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海域使用动态监管和管理信息化。五是要认真落实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任务,提高监测密度、增加监测内容,逐步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继续做好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公报工作,努力使海洋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控制。六是要加大海洋工程项目的审查和监控力度,强化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认真做好海岸及海洋工程项目环境的评估和监测工作。七是要做好滩涂围垦、渔港建设等重点工程海域使用、保护和管理的协调服务工作,建立失海渔民基本生活保障机制,努力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工程用海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八是要摸索和推行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等流转机制,优化海域资源配置,实现国有资源增值最大化。

(二)整合资源,进一步突出产业重心。一是要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区域特色名品,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促进传统渔业提质增效,推进特色渔业高效化。二是要大力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对现有优势品种进行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开发,努力推进滩涂、池塘、稻田生态立体养殖高效规模化。三是要继续抓好基地和园区建设,完善良种体系配套,加快形成优势产业带,形成一批主导产品突出的镇、村、公司,提高养殖业集约化水平。四是要加强规模养殖、生产加工等企业建设,重点抓好海产品加工,突出规模效应,形成一批优势和特色,逐步提高我区水产加工业的综合实力。五是要注重对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不断开发与扶持休闲渔业新项目,全力推进休闲渔业基地规范运作,着力增强休闲渔业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突出我区的地方特色。六是要通过政策引导,继续推进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不断规范和完善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和互动机制,积极培育渔区市场主体,提高渔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这一新型经营体制在推进渔业产业化中发挥更大作用。七是要针对我区河道养殖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利用占比低、养殖品种相对单

一、产量水平不高等问题,大力推进全区河道养殖发展,重点抓好典型的培养、总结和推广等具体工作,积极培养河道养殖示范村3-5个,力争使河道养殖有新的进展。

(三)总结提高,进一步完善科教服务。一是要认真总结各地先进典型,推出一批高效渔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重点、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和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海洋与渔业科技领域有新的突破。二是要继续组织实施实用技术培训工程,通过组织开展“强农富民送科技”活动,有针对性地对渔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服务,大力推广和普及先进适用技术,采用科技讲座、现场交流、热线咨询、实地指导等多种形式组织技术人员为养殖企业(户)提供病害防治、养殖技术、新品种引进和产品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切实提高渔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三是要继续组织实施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以优势水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的要求,加强科技与养殖户、企业的联接,在加强地方特色品种开发的同时,加速新技术、新知识推广与普及,提高科技的示范性,努力提高渔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加快培育一批示范户、典型户,发挥他们的技能和管理优势,带动更多的渔农民增收。

(四)优化机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一是要严格执行《渔业法》,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好伏季休渔管理和打击电、毒、炸等违规捕捞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渔业许可管理,坚决取缔“三无”渔船,努力实现零违规的管理目标。二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广泛开展渔业水域污染状况的综合调查,加大对渔业污染事故的查处力度,严格执行监测和污染事故报告制度,提高应对污染事故调处的技术能力,切实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初级水产品监管机制,加强对已认定的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的监督管理,深入水产养殖基地和渔药销售点,开展好水产养殖业用药专项执法检查,建立了良好的养殖生产规范操作秩序,努力提高全区初级水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力争使全区水产养殖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四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水生动物疾病防疫中心和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训专门检测工作人员,结合特色优势养殖品种的良种体系建设和病害防治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渔业病防网络,积极推进水生生物检验检疫,扎实开展水生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力争覆盖全区每个乡镇。五是要紧紧围绕“平安渔区”这条主线,建立健全渔业安全防控体系,按照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三化五覆盖”要求,建立渔船安全管理信息平台,不定期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检查活动,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严厉查处和纠正违章行为,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六是要严格执行渔用柴油财政补贴的审核发放,有序推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和渔船拆解工作,完成省区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七是要加快完成渔业安全生产海上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力争使全区海洋捕捞渔船配置船载终端设备配置率达90%以上,全力扩大政策性渔业保险覆盖面,更好地发挥渔业互保在化解渔业生产风险中的作用。

(五)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效能建设。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做好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强队伍自身建设,积极创建学习型、效率型和服务型机关,提升干部队伍业务工作水平和服务创新能力,努力造就高质量的管理队伍、服务队伍和执法队伍,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各项管理目标的实现。二是要以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对照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深化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树立亲民务实的工作作风,落实好渔业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尽责尽力搞好科技服务,切实帮助渔(农)民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三是要认真领会“亲民务实”内涵,从调查研究入手,深入农村,及时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研究对策,积极寻求破解难题的思路和办法,以进取的意识、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作风抓好每项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四是要健全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挑重担、事事得落实;健全和完善工作考评、督查等制度,强化关键指标的考核,强化工作实绩的考核,及时解决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上一篇:麻桥小学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