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期末(精选9篇)
湖州师范学院期末 篇1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1、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之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思想政治教育学:
研究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注意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
1、联系
1)、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前提。
2)、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实验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理论指导意义。
2、区别
1)、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的品德,组要帮助别人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其目的在于科学的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领域的各种现象,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工作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工作。
4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
人(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1、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领域;
2、思想政治教育学从根本上说就是研究如何做人的工作;
3、她许要研究人,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是不正确的,4、思想政治教育学只研究人的社会属性中的重要方面,即人的思想和行动。
5、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
主体与客体、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矛盾
主题的意识形态与客体的思想观念之间的矛盾
主题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与客体错误的政治思想观念
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与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主题宣扬的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与客体自身的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
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6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
个人与社会
*思想和行为
思想:制约人的行为的精神因素的总和。
行为: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的外在表现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内化和外化
内化: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外化:将个体品的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变化的外显和表现。
教育和管理
7、学科特点
阶级性
综合性
实践性
8、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义
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开展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9、研究方法
文献法
观察法
实践发
社会调查法
总结经验法
第二章理论基础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2、要用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知道学科建设
本质规定性
基本内容
基本特征
3、本质规定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与时俱进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人本质的学说
人全面发展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学说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执政党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1、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
为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又为其服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
2、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或社会生活产生的积极地有力的作用或影响。
3、功能的特点
客观性
多方面性
层次性
发展性
4、功能分类
个体性功能:生存功能
发展功能:引导政治导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健享用功能
功能
社会性功能:政治
经济
文化
第四章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目的: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更好的激励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目的确定的主要依据
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
3、目的的功能
目的为教育指明了方向
目的为开展思想政治活动提供了动力
目的为衡量活动成效提供了依据
4、根本任务: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
5、为何“四有”是根本任务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条件
6培养方面
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增强人们的法制纪律观念
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
第五章环境
1、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2、特征
广泛性
动态性
特定性
可创性
3、环境的影响
宏观:政治、经济、文化、大众传媒
微观:家庭、学校、社会组织环境(工作)、社区、同辈群体
4.、良好的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
感染作用
促进作用
约束作用
5、优化环境
优化政治经济文化和舆论环境
第六章过程及其规律
1、思想品德
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里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2思想品德的结构
思想品德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一个一世界观为核心,有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3.思想品德的发展规律
实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题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4、过程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的思想品德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计划。组织影响,促使受教育者内在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5过程要素
教育主体与客体、介体与环体
6、环节
制定、实施、评估
7、过程的特征
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
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积极地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
8、过程的矛盾
根本矛盾: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具体矛盾
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与社会环境的矛盾
受教育者的乃在精神世界发展的徐遥与满足方式之间的矛盾
9、过程的规律
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
教育与自我教育
协同各因素同向作用
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着对对象实施教育的具体要素。
2、内容的原则
整体性
相关性
层次性
目的性
重点要素
第九章原则
1、原则
人们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过滤,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制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则。
2、原则体系的特定
辩证性
整体性
层次性
动态性
3、主要原则
方向原则
求实原则
*民主原则:
全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体现和落实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扬民主精神,坚持民族作风和民主方法。
渗透原则
*激励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着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对教育对象施加正强化或负强化的信息反馈,已引起其心理和思想感情的变化
*层次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根据教育对象不同的思想情况,区别对待,因材
施教,分层次的进行教育。
主题原则
示范原则
第十章方法和艺术
1、方法的意义
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的扭结
增强成效的重要条件
2、基本方法
理论灌输发
实践锻炼法
自我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
比较鉴别发
咨询辅导法
3、方法运用的要求
针对性
综合性
创造性
4、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创造性地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教育的技能和技巧的总和
5、艺术使用的原因
需要对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灵活应用
需要细致、巧妙的分析各种情况和问题
不断地创新
6、主要的艺术
运用语言的艺术
选择时机的艺术
选择突破口的艺术
把握适度的艺术
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式的艺术
湖州师范学院期末 篇2
体育节在高校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 体育节是学校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 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学校通过竞技类赛事来引导学校师生投入到体育赛事和体育锻炼当中来, 根据学校的体育氛围和体育资源的现有条件来对学校师生进行合理的组织锻炼。通过这些活动让学校师生更有效的宣泄个人情绪, 促进校园和谐, 弘扬校园文化, 以及推动校园的全民健身的开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对湖州师范学院体育节开展状况进行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湖州师范学院体育节的开展状况
3.1.1 体育节赛事项目设置和内容
体育节目前的赛事项目分为体育专业组和公体组两大组, 体育专业组设置的赛事有:PUBA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网球赛、乒乓球赛, 公体组设置的赛事除以上项目外还有拔河赛、定向比赛、师生趣味运动会、冬季踢毽子和长绳比赛。经采访发现湖州师范学院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篮球、师生趣味运动会、羽毛球、定向比赛和拔河赛。
3.1.2 体育节报名和团体计分
湖州师范学院的参赛规则都对报名人数进行了限制, 通过对收集的运动项目的策划书的分析发现:湖州师范学院体育节项目要求团体以学院 (系、部) 为单位, 每个单位限报一支队伍, 并规定了各队伍的参赛人数, 对于各单项的比赛, 如篮球、排球等项目都是按照各单项国际竞赛规则规定报名人数。举行趣味性比赛的学校对参赛人数要求各不相同, 但都在组织更多人参赛的情况下对人数进行了控制。在团体计分过程中, 除了各比赛单项和团体项目名次计入团体总分外, 还有开幕式的参与与表现、运动会期间的新闻稿件数、文明程度、啦啦队的组织等评分, 并设立了体育道德风尚奖、精神文明奖、MVP、等奖项, 给更多的参赛团队和学生以奖励和鼓励。
3.2 现行湖州师范学院体育节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体育竞赛组织问题
经调查, 目前湖州师范学院体育节主要由湖州师范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 共青团湖州师范学院委员会, 共青团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委员会, 湖州师范学院学生会,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学生会主办。由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和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体育系承办。从比赛的策划到比赛报名到比赛结束的颁奖工作, 只要有湖州师范学院校领导, 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辅导员和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专业老师直接参与颁奖。单项的比赛分为“师院杯”和专业组。裁判工作主要由体育学院学生完成。由于学生裁判的组织比赛经验及学生裁判员的执法水平、能力有限, 易造成学生群体之间、个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有时甚至会出现打斗现象, 影响了比赛的组织工作及比赛的顺利进行。
3.2.2 体育节宣传力度不够
在体育节开展过程中, 有部分学生想在某一赛事中积极展现自我, 却因为信息传递不及时或传递错误, 导致无法在比赛中展示自我;也有部分学生希望去观看某项赛事, 同样也是因为信息传递的原因, 无法及时观看。
3.2.3 体育节项目受限, 局限性较强
学校体育节设有的体育项目一般以传统的田径运动会以及三大球和三小球为主, 并且参与的运动员以男生为主, 很少女生能参与其中。而且学校体育节开展的项目都是以学生参与为主, 很少有师生能共同参与其中的赛事。
3.3 湖州师范学院体育节的改进对策
3.3.1 优化体育节的赛事组织安排
体育节的承办单位是体育学院和求真学院体育系, 体育学院的学生会需要负责整个学校体育节的策划、组织实施工作, 工作量比较大。建议学校在校学生会中抽调精通体育类赛事的干事组成体育节应急小组, 负责协助体育学院学生会完成体育节的全部赛事。
对于体育节各大赛事的宣传工作可以同过对内或者对外的多方合作, 运用一些高科技手段对学校体育节进行更科学, 更高效的宣传和推广。并且通过网络的方式对学校当前所举行的各大赛事进行及时的通知和赛后的新闻报道。
3.3.2 大力开发趣味性较强的体育项目
打破以往传统的观念, 大力开创集体娱乐性项目, 将竞技体育、健身体育和娱乐体育综合到一起, 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去, 让优秀的学生参加到单项比赛中, 让一般的学生同样可以参加到集体的娱乐性项目中区。比如开展太极拳比赛、武术比赛、健美操比赛、踢毽子比赛、跳绳比赛等, 通过健身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 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改善学生的身体机。第二, 通过娱乐性或趣味性项目的开设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娱乐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项目应该设置的简单、容易掌握并且能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其中。比如趣味运动会等。
参考文献
[1]王萍.北京部分高校举办校运动会现状与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2011, 5.
[2]张秀华.温州城市体育文化节幵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2011, 11.
[3]严精华.王小安.对全国部分高校开展体育文化节的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5, 3 (3) :57-58.
湖州师范学院期末 篇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沿路,得到七个微笑、三个白眼,我就用七成的力气回应微笑,三成的力气回应白眼;我吃到的食物,七次好吃、三次难吃,我就用七成的味觉享受美味,三成的味觉忍受苦涩。我无意放大世界的善意,也无意放大世界的恶意,只是依照比例,老实地接收有晴有雨的天气;世界与我,互相而已!
——蔡康永《给无聊大人的诚实短信》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 (1)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 不少于800字。(5)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这个题目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进而提升思辨能力。
【写作立意】
材料前半部分通过举例,说明自己如何如实地反馈生活;后半部分阐述观点,表明自己客观地对待世界的态度。显然,最后一句中的“世界与我,互相而已”是立意的关键,“互相”二字体现了“我”对世界与世界对“我”的相互关系。
因此,最佳写作角度是思考“我与世界”的双向关系。可以从正面肯定材料所述观点,即对世界有客观公正的认识,不屈从不媚俗,不冷漠不疏远;也可以对如实反馈的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比如谈“以德报怨”“以更多的热情面对人生的不如意”等。
【评分标准】
审题准确,能认识到世界和“我”是双向关系,无论是同意材料观点还是不同意,或者辩证地看待,都可得48分以上。
审题基本准确,写要拥有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多看看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要把时间精力花在丑恶上;或者写正确认识世界,热爱美好的,也要学会接受丑恶的,得42—48分。
解读材料很表面,比如只根据材料中的“微笑”“白眼”或对食物的看法写作,没有深入展开,得36—41分。
湖州师范学院期末 篇4
时光荏苒,转眼间旅游协会又长了一岁,协会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商学院社管会的指导和会员们的积极配合下,旅游协会取得了自身一定的发展。社团机构逐步健全、社团活动逐步规范化、活动的主题更加能体现自身特色、活动的质量显著提高、社团的外联工作也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加强了与相关组织和人员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自身发展。
回顾这一个学年以来的工作,协会进行了维持社团良性运行的一些工作,总结起来由以下几点:
一、招新完成之后,积极组建社团主要部门,面向全校10级有志向服务于本社团工作的同学招聘社团主要部门干事,认真完成社团内部重组,保证社团的顺利运转。此工作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支持与积极参与,这也为我们社团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二、着手创新本协会,扩大本协会在同学,特别是在其他学院同学中的知名度与认可度,积极同老师进行沟通。
三、为了扩大协会的宣传,我们正筹划着创建一个属于本协会的网站,希望能够为协会在自身建设的成熟性定位更了一步。
有了以上几点工作经验,相信旅游协会能够运行得更加顺利。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觉我们的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如协 会成员之间的了解不是很深入,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对协会工作性质认识不是很清晰等等这方面的问题都是我们协会工作的不利造成的。鉴于这些不足,以及对下一届协会新生力量的期望,从实际
出发,面向未来,特有以下几点新学期工作展望”:
一、进行社团整体改革,突出协会特色,扩大协会的影响力度,让有志向服务于本协会地同学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机会。
二、做好内部调整工作,采取理事会制。培养内部人员的原则立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协会的凝聚力。
三、做好新会员的纳新工作,突破专业限制,把本协会推向全校。
四、做好本协会后备人员的准备工作,积极接应新老生的交替工作。同时对于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我们决不骄傲。
湖州师范学院期末 篇5
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45%)
1.若|a|a,则()
A、a0B、a0C、a0D、a0
2.二次函数yx22x4的最小值是()
A、1B、-3C、3D、-4
3.集合{1,2,3}的真子集共有()
A、5个B、6个C、7个D、8个
4.已知两点P(3,3),Q(3,-7)关于点M对称,则点M的坐标为()
A、(0,5)B、(0,-2)C、(6,-4)D、(3,-2)
5.若函数f(x)logax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则()
A、a1B、a2C、1a2D、0a1
6.用1,2,3,5可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共有()
A、16个B、12个C、24个D、36个
7.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q2,且a2a48,则a1a7等于()
A、8B、16C、32D、64
8.已知正方体对角线长为27,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全面积是()
A、32B、54C、64
9.不等式5x49x的解集为()
A、1,B、1,D、36 D、,1 C、,1
10.下列函数是奇函数的是()
55xxA、y3x1B、y(3x1)(13x)C、yxxD、y22
11.sin
12cos
12=()
A、14B、12C、32D、4
12.在△ABC中,已知a2,b
2,c1,则A为()1
A、90B、60C、135D、45
213.直线2xy70与圆(x1)2y119的位置关系是()
A、相离B、相切C、相交,直线过圆心D、相交,直线不过圆心
14.直线y2x70与圆x2y22x2y180的位置关系是()
A、相离B、相切C、相交,直线过圆心D、相交,直线不过圆心
x2y2
1的离心率是()15.双曲线35
A、2 B、22 3 C、63D、26 3
二、填空题(15%)
1.函数ylog2(65xx2)的定义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斜率是
3.cos(1,经过点A(8,-2)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A1C与BD所成角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
5.等比数列an中,已知a13,q2,则S6=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在等差数列an 中,已知a510,a1231,求它的首项a1与公差。(8%)
四、求经过点A(3,2),且与直线4xy20平行的直线方程。(8%)
sin()sin()tan2
五、求证:(8%)1sin2cos2tan2
六、已知圆锥底面积为9,轴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圆锥的全面积。(8%)
湖州师范学院期末 篇6
为深入了解高校教师发展现状和需求,2014年9月,笔者就“教师发展政策”“教师发展项目”“教师发展模式”“教师发展意愿”等问题进行调研。 随机抽样了浙江、安徽、江苏3个省份13所本科高校的在职专任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1173份,回收率为90.23%。 在调查与访谈的样本中,高、中和初级职称教师分别占25%、33%和42%, 男女性别各占47%和53%,年龄在45岁以上、35~45岁和35岁以下教师分别占27%、36%和37%。调查数据采用二分法进行统计。 调研发现,目前很多教师发展政策只看重培养学术精英,尚未顾及占绝大多数的普通教师的需求; 教师发展项目以学术提升为主,功利性色彩比较浓; 教师发展模式以理论主导为主,一元化倾向严重等。 “发展政策只注重学术精英”,存在高端化、精英化现象,忽略普通(大众)教师、青年教师的需求,说明政策制定中对发展主体的多元化关注不够;“发展项目以学术提升为主”,忽视教学提升、态度转变和情意发展,说明项目设计中对发展目标的多元化关注不够;“发展模式以理论主导为主”,忽视实践、 交流、观摩、研讨等方式的作用,说明实践中对发展方式的多元化和教师需求的个性化关注不够。这些问题造成了教师全员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得不到尊重和满足,影响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归根结底是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多元发展体系的缺失问题。
一、教师多元发展体系的理论依据
1. 多维学术观理论 。 “多维学术观 ”是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欧内斯特·博耶于1990年在《学术反思:教授的工作重点》中首次提出。“多维学术观”认为学术应该包含“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 “应用的学术”“教学的学术”四个方面[1]。 它们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又各具特点,“探究的学术”指的是对人类知识宝库的探寻与发现, 解决学术如何产生的问题; “整合的学术” 指的是整合跨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的认识,解决学术如何创新的问题;“应用的学术”是指将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世界的各种问题,回答了学术该如何融入社会并为公众服务的现实问题;“教学的学术”并非传统的单纯知识的教学,应该包含“课程的设计,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以及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解决学术如何传承的问题。“多维学术观”的核心价值在于明确和扩展了学术的内涵,拓宽了教师学术发展通道,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学术观念,激发教师多维学术创造活力。 在博耶提出“多维学术观”后的20多年间,多维学术观在全球范围内对高校教师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高校教师发展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2. 多元智能理论 。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中提出的。 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这一认识,而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人至少有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视觉智能、 音乐韵律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等九种相对独立的智能, 而且这九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 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 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色[2,3]。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能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解决问题需要运用多种智能,人的各种智能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获得充分发展。 近几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3. 对地方高校教师发展的启示。 博耶“多维学术观”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为高校教师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破除高校“学术”即“研究”的狭隘学术观,将教学、整合、应用同探究提升到学术层面去理解、正名并给予支持;打破了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二元智能”说,为教师“各方面水平的持续提高、不断完善”提供理论支持。两大理论对于构建教师多元化发展体系有着重要启示。 首先,高校教师发展要注重整体性。人的九种智能因素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与协同,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能,只有将九种智能因素同等重视,给予同等注重力, 才能全面提升人的能力。“多维学术观”结构中的四种学术是紧密联系的和谐整体,没有“探究”生产学术成果,“教学”就是无本之木;没有“教学”对学术进行传承,“探究”就无从进行。学术“探究”能够促进学术“整合”与学术“应用”,反过来学术的“整合”与学术的“应用”又能促进学术的“探究”产生新的成果[4]。 “多元智能”与“多维学术”赋予了高校教师全面、整体发展的内涵和理论意义。其次,高校教师发展要尊重差异性。 尽管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但由于受各种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九种智能在个体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这就是人的个体差异性[5]。 高等学校是多维学术的共同体,“多维学术观”不仅为高校教师所有学术领域正名,同时也支持高校教师群体的多样化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个性化发展。 再次,高校教师发展要突出实践性。 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教育、培训形式应融入实践性元素, 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体验活动, 在实践体验中充分展示特长、增强自信,使教师不断地进步与完善。最后,高校教师发展要强调自主性。文化是智能发展的影响因素,因文化背景和价值标准不同,导致智能的评价标准、智能的发展动机及发展水平不尽相同。 高校应该重视教师的自主性,强调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增强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师多元化发展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1.教师多元化发展体系的内涵。在博耶“多维学术观”的新学术理念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指导下,从“多方位”的教师发展支撑保障体系、“多维度”的校本研训体系、“多样化”的教师发展模式和“多品位” 的校园文化氛围四个方面构建教师发展体系。 首先,“多方位”的教师发展支撑保障体系着重从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体系着手,通过建立“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教师个人” 相协同的教师发展组织体系,由学校顶层、中层、基层三级纵向组织和个人协同为教师全员发展提供支持;通过构筑“面-线-点” 相结合的教师发展制度体系,从面上拓展、线上深化和点上提高三个视角来保障教师的全员发展。 其次, “多维度”的校本研训体系根据教师入职时间、发展类型和专业发展程度三个维度,构建了分阶段(入校岗前阶段、上岗入职阶段、在岗职后阶段)、分层次(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分类型(知识更新、教学技能、学术能力、情意态度)的校本研训体系,确保教师全面发展。再次,“多样化”的教师发展模式以“强化差异化、共享差异化”的思路,通过搭建多样化的培训、 交流、研讨、合作平台,设计和实施符合教师个性需求的发展项目,尊重和支持教师个性化发展。最后,校园文化就是教师发展的土壤, 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并具有强大的渗透性、持续性和稳定性。 多品味 “文化育人”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培养上,同样也作用于教师发展。
2. 教师多元化发展体系的特征 。 第一 ,体现 “自主性”。自主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树立自主发展的理念、 创设自主发展的条件和尊重自主发展的选择。 第二, 蕴含“互动性”。互动性是指教师、学校、地方之间的互动。教师多元化发展体系为教师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发展平台,创造团结向上、积极自信、尊重人才、人文氛围浓郁的文化环境,实现学校、地方与教师个人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第三,具有“选择性”。教师多元化发展体系针对不同需求和个体差异实施不同的培养模式,建立多方位的教师发展保障体系和多维度校本研训体系,为不同发展类型与发展程度的教师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教师多元化发展体系构建与院校实践
浙江湖州师范学院近年来根据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的基本特征、 生存状态和发展环境的特殊要求,构建和实施了教师多元化发展体系,从学校内部组织管理入手,改革现有教师发展模式,健全教师发展的支持体系,完善教师发展培训体系,营造回归教师本位的校园文化,回归教师发展的本真蕴义,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构建 “多方位 ”的支撑保障体系 ,满足教师全员发展需求。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师发展不但需要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政策与条件保障,同时也需要学校层面的组织与制度保障。 从多维学术发展的视角,湖州师范学院建立“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个人”相协同的教师发展组织体系。学校按照“统筹规划、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思路,构建了“四方协同”教师发展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学校层面成立教师发展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教师职业教育和业务培训的政策研究、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督促指导教师发展工作;职能部门(如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地方合作处、宣传部等)根据业务范畴,履行促进教师发展的职责,从多个维度承担教师培养任务;二级学院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主体负主要责任, 设立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做实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教师本人是发展的主体,应增强自主发展意识,制订个人发展规划,自主参与进修、培训,提高个人职业道德素养与业务水平。“四方协同”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分担了促进教师发展的责任,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师德修养等多个方位协同促进教师发展,从组织架构的角度将保障教师全员发展落到实处。
从多元智能发展的视角,筑起“面-线-点”相结合的教师发展制度体系。 一是实施“360培训制度”, 拓展面上发展。坚持德能并重、注重实效、全员培训原则,落实五年一周期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做到师德师风教育和岗位工作水平提升并举,教师培训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有机统一,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二是做实“学术休假制度”,推进线上深化。学校实行常态化的“学术休假”评估制,要求休假前有针对性的研究计划,休假后有深入的反思与总结。 三是健全 “教师培养与评价制度”,引导纵深发展。 坚持发展性评价导向,通过实施培养制度,对教师实践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价,激励与修正教师行为;通过实施奖励制度,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帮助教师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通过实施分类分层晋升评聘制度、建立“双师”导向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激发教师发展内在动力,帮助不同类型与层次的教师明确发展方向, 引导广大应用型学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向 “双师型” 教师转型。 四是创新 “高层次人才选拔制度”,引领点上提高。改革人才培养使用制度,以国家、 省级人才选拔为龙头,以厅、市、校级人才选拔培养为辅助,构筑人才高峰,不拘一格选拔和使用高层次人才,引领教师发展。
2.健全“多维度”的校本研训体系,满足教师全面发展需求。 学校根据入职时间、专业发展程度和发展内涵三个维度,为教师提供“科学探究”“教学研究” “学术整合”“技能应用”等多种维度发展平台,构建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型的校本研训体系,促进教师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情意的全面发展。
根据教师入职时间长短, 开展分阶段校本培训。 岗前入职阶段新教师主要是接受良好的职业道德、大学教学基本规律和一般教学程序的教育,为从事教师职业打下理论基础, 为教师站上讲台做好岗前准备; 上岗入职教育阶段帮助教师储备克服教学、 科研、服务等实践困难和问题的能力与技巧,指导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以便有效应对职业压力与科学调试心理,迅速熟悉工作环境和学校的文化氛围,为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奠定基础;在岗职后教育阶段主要是基于实践问题,围绕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服务应用能力发展实施常态化教育,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深化专业能力,拓展专业优势。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程度不同,开展了分层次的校本培训。 助教以提高教育教学核心能力为主,参加教学技能培训项目,在教学导师的指导下加强教学实践训练;讲师以专业能力的发展为重点,确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编入学科团队,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加强科研实践训练;副教授以深化专业能力为主,参加较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培训班,掌握所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和高水平目标,形成自身的专业优势,成为学术骨干;教授以引领学科或产业发展为主要任务, 确立在学科中的带头人位置,通过讲学、开办讲座,指导青年教师发展。
根据教师发展内涵组成要素的不同,开展分类型的校本培训。在态度情意发展方面,学校坚持“师之德乃教之魂”的宗旨,将师德建设作为校本培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能力发展方面,构筑“名师讲坛” “教学沙龙”等交流平台和“微格教室”“教学咨询室 ” 等服务平台,实施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培训;开设充满生机、富有吸引力的高端培训项目,实施教学精英培养计划。在学术能力发展方面,坚持每年举办“学术写作”“科技攻关”等专题报告和学术沙龙,培养教师问题观察、逻辑思维、文字表达能力,保持教师在专业研究领域的学术生产力。 在专业应用能力发展方面, 推行 “青年教师驻企业”“百名专家下基层” 专项行动,实施“企业家进校园”“教师业界脱产研修”工程, 开展科技攻关、联合开发、咨询服务、人才培训等服务,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3.改革“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校从分析教师多元智能因素的个体差异入手,以不同的兴趣为横向发展目标,以“入门→合格→骨干→卓越”为纵向发展目标,帮助和指导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明确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和方向; 实行“教学改革项目”研究计划,推出以“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改革为主的教学研究项目,支持教师依托兴趣,充分施展自己的个人专长,进行积极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探究;设立“个性化教学实践”工作坊, 让教师尽情展示个性化教学探求历程和成果, 分享个人观点,在相互碰撞中开阔眼界,深化认知,从而提升自己个性化发展的能力。
共享教师差异化发展成果是推进教师个性化发展的一个出发点。 学校积极营造共享差异、互相学习的发展氛围,推出“治学·为师”宣传专题,分享优秀教师的心路历程与发展心得,用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引导教师学有对象,超有目标;开展“个性化教学”微课比赛,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专长,推广改革成果与分享实践经验,激发教师发挥自身特长,探索个性化、有特色的教学改革;设立“湖师沙龙”展示平台,让教师们畅谈自己对教育的感悟;招募领军人物研究团队,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团队,并在其中向骨干教师学习,相互交流,为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湖州师范学院期末 篇7
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
各下属学院、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第九届大学生科研项目工作,了解学生科研项目进展情况,经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学生会研究,决定开展学生科研项目中期检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目的:
加强对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了解学生科研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阶段学生科研工作方向。
二、检查时间:
2012年4月15日—4月30日
三、检查要求:
1.本届学生科研项目中期检查以学院自查为主,各学院要认真组织好此次检查工作,以召开报告会、座谈会等不同形式来提高检查的质量,大力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
2.各科研项目负责人如有成果材料,包括论文、调查报告、实物图片等研究成果,需提供给所在学院。
3.各学院将学院自查报告、检查统计表于5月10日前上报至校学生会办公室(大学生活动中心17幢203室),并把相关电子稿发送至邮箱xsky@hutc.zj.cn,邮件主题请注明“xx学院
第九届大学生科研项目中期检查结果总结”字样。中期检查报表由学院保存(相关表格请从教务处网站下载专区下载)。
4.通过中期检查,如其科研项目无任何进展或成果有抄袭他人等违规行为者,学校将取消其科研立项经费的资助,并视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请各学院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狠抓落实,根据本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本次大学生科研立项中期检查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切实为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氛围。
附件:湖州师范学院第九届大学生科研项目中期检查统计表
湖州师范学院教务处湖州师范学院学生处
共青团湖州师范学院委员会湖州师范学院学生会
二○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主题词:教育学生科研通知
湖州师范学院期末 篇8
1、填空(32分,32空)
2、选择(20分,2分*10)
3、名词解释(8分,4分*2)
4、简答题(10分,5分*2)
5、设计题或案例(10分)——自主探究题——中学常见探究性实验设计
6、分析题(20分*1)——化学教学论案例
科学研究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探究性教学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①提出问题②收集证据③形成结石④评价结果⑤交流发表
二、考试内容要点概括(黄俊生)
1、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式构成
2、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3、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三大维度
4、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模式(3个)
5、化学问题解决的策略:类比策略、分解策略、逆推策略、探究策略、反思策略
6、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内容是
7、学习策略、可视化策略、多重联系策略、概念形成策略、联系反馈策略
8、科学素养、化学教学论
9、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需具备的素质(概念加自己的看法)
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用(Na、k与水反应,高一课本)教学设计具体包括:
1、相关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2、教学对象分析
3、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分析
4、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分析
10、教学技能含义
1.五个基本功2.四个会3.三维目标4.两种方法(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5.一个愿望
三、曼曼考试内容扩展延伸
第一章 导论
1.国内化学教育的发展(三个时期、在什么时候发生的重要事件要去看)①成形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
1903年对化学课程的设置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形期。
②充实发展期:从20世纪30年代(标志)(1)、化学教育目的的扩大(2)、化学课程程度的提高(3)、化学学科的注重(4)、化学师资的改进(5)、化学设备的充实 ③新的关键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2.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
价值一: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化学教育是由国家主管的一种育人机构或渠道。通过这一机构(或渠道)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价值二: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 价值三: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 价值四: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3.化学教学论的定义:以广大化学教师及教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科研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4.化学教学论的课程任务:是为了改进和完善化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知识结构,使其初步形成正确的化学教育思想和化学观念。具备基本的教学、教研能力,成为比较有市场竞争能力、有持续发展潜质的优秀化学教师。
5.化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①化学教学论是一门边缘学科②综合性强③实践性强。边缘性,与教育学和心理学有关,思想性、实践性和师范性其中综合性的前期是思想性,核心是师范性
6.主要应解决两大类问题
(1)化学教学中的问题(2)化学课程中的问题
化学课程中的问题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析 7.当前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的六会:
会备课 会写教案 会做课件 会上课 会说课 会评课 8.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第二章 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
1.科学素养的含义: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内禀特质,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2.科学素养的范畴(我国学者主张的)
(1)科学情感(2)科学态度(3)科学方法
(4)科学思维(5)科学实践意识(6)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我国化学课程的变革(重要事件)A 初建体系时期
B 相对稳定时期
C 发展变革时期
1996年颁布《全日制普遍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注意教师法颁布的时间——1993年中共八大
3.化学课程基本组织形式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3)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4)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4.当前中学化学课程结果(主要是高中人教版)——重点,简答题 ——P28(1)宏观的角度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包括必修一和必修二,选修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2)微观的角度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元素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 5.课程标准依据:
依据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依据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 依据三:化学学科的特征
6.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 ①突出科学探究的目标 ②立足基础知识目标
③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新课程基本理念
(1)科学素养(2)科学世界观(3)全体学生全面发展(4)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5)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6)学习方式的转变(7)科学探究(8)多样化课程模块(9)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10)教师反思
第三章 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建构
1.高中化学新教材版本:3个
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宋心琦主编) 江苏版(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主编) 山东版(鲁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王磊主编)2.新教材的三个转变
从“教本”向“学本”转变; 从“文本”向“对话”转变; 从“知识”向“素质”转变 3.教材“二次开发”概念
教材“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4.教材“二次开发”的基本模式(1)确定学习目标(2)(3)(4)选择学习内容 选择学习经验
组织并呈现学习内容和学习经验
(5)评价 5.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
(1)“增”、“删” ;(2)“变”、“更” ;(3)“调”、“优”。
第四章 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选择、简答、分析)
1.教学设计定义:广义:预先构思并表达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意象的观念 结构和活动方案的过程
狭义:仅仅指构思、表达教学活动方案的工作——填空、简答、名词解释 2.化学教学设计的四个层次:课程教学设计→学段(或学期、学年)教学设计→单元(课题)
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3.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要求、原则和组成、主要内容、形式:(1)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①设计准备:教材(内在逻辑结构的分析)、学生、教学条件 ②设计教学目标
③设计教学策略、方法 ④设计教学过程 ⑤教学媒体
⑥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 ⑦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
(2)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 以系统观点作指导
② 以科学、可靠、进步、合适和完整、系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③ 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3)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 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 ② 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原则 ③ 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原则 ④ 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原则 ⑤ 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原则
第五章 化学教学技能
1.化学教师五大基本功:
①知识技能基本功②语言基本功③板书基本功④组织教学基本功⑤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功 2.教学技能定义: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它往往既含有操作的成分,又含有心智的成分,能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相应的教学能力。
3.教学技能主要是:备课技能、课的导入技能、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课堂组织技能、板书板画技能、诊断与补救技能、结束新课技能 4.板书的内容:①课题名称②授课提纲③教学要点和重点④补充材料和其他内容 5.板书类型①纲要式②表格式③包容式④图解式
6.强化类型:
1)语言强化(口头、书面评语;表扬个体、带动全体等)2)动作强化(微笑、点头、股长、接近、接触)3)标志强化(评语、标志)4)活动强化(学生代替教师活动)
7.说课的定义:是指教师依据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科学理论以及所施教学生的具体情况,面对自己的同行,针对教材某一章/节,从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和任务分析、教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和阐述,然后由说者和听者现场评说、答辩,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之目的的一种教研和交流的活动形式。9.化学说课的内容
说课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来
①说教材:②说教学对象 ③说教法 ④说学法 ⑤说教学程序⑥说板书设计
第六章 化学探究式教学
1.科学探究的含义: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也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2.科学探究过程的8个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第七章 化学学习策略及其实施
1.化学学习策略的含义:化学学习策略就是指适用于特定化学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总和。它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步骤、方法等。
2.化学学习策略的特征
①学习策略是认知和元认知的复合体,具有方法性、程序性和调控性三大特征。
②学习策略有其自身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不同的学习策略、不同的知识类型需要不同的学习情境。
③学习策略的掌握不是以是否掌握某种方法、技巧为标志,而是学习者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自身的认知水平和预期的学习目标等因素自觉而灵活地选择、调控和应用特定的学习方法和程序。
④学习策略包含了许多具体的微观策略,因此有别于一般的学习技巧——名、简答、分析 3.化学学习策略的类型 :①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②化学理论性的学习策略③化学技能性知识的学习策略④化学情景类内容的养成策略⑤化学问题解决策略 4.发散思维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1、流畅性——量(单向)
2、变通性——质(多向)
3、独特性——质(立体)
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
1.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涉及的领域: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管理教学(CMI)、信息网络化与网络课堂
2.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层面: A.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 B.是课程资源建设
C.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D.是教学应用平台的开发
3.手持技术只要有两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器、传感器或探头、软件与计算机 4.手持技术的优点:便携 实时 综合 直观 定量 准确 快速 方便
第九章 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1.化学教师具备素质要求
①思想品德素质②教育理论素养③化学新课程理念 ⑤化学教学教育能力⑥身体和心理素质 2.作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特征:①教学能力强②专业知识扎实③责任心④有爱心⑤有管理能力
3.我国现行的教师培养制度——抓住各点的例子——选择题(非培养制度)(1)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2)鼓励中小学教师轮岗;(3)培养骨干教师队伍;(4)师范生顶岗实习,教师参加培训;(5)免费师范生;(6)师范院校的综合化;(7)设立教师教育学院(8)特岗教师计划;(9)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10)禁止有偿家教(11)农村教育硕士;(12)学科专业学位硕士(13)教育博士开始招生(14)职前培养与职后培养一体化 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需具备的六个方面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 ◆教育理论素养 ◆化学新课程理念
◆化学专业素养 ◆化学教学教育能力◆身体和心理素质 5.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
◆具备并能有效运用丰富的组织化的专业知识 ◆可以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 ◆有很强的洞察力并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6.发展性化学教师评价的功能
1)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消除传统评价的负面影响
7.发展性化学教师评价的过程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订改进计划 8.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1.“非关注” 准备阶段
2.“虚拟关注” 学习阶段(师范教育)3.“生存关注” 求生存阶段(任职1-3年)4.“任务关注” 更新阶段(任职4-10年)5.“自我更新关注” 成熟阶段(任职10年后)
9.影响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
个人因素:涉及教师自身的职业与能力特征,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师德状况、人际关系、认知能力、职业发展和动机水平等。其中,认知能力是关键因素。情境因素:即教师学习与工作的环境,分4个层面:社会与社区、学校体制、学校氛围、教研组。
课堂生活:关键人物的影响;关键事件的影响;关键时期的影响。10.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上,要由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
◆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时空上,要由封闭走向开放; ◆在知识结构上,要由平面知识向立体知识发展;
◆在教学方式上,要由教师单向传授式向师生合作互动式发展;
◆在课程观上,教师要由课程任务的执行者向课程实践开发者发展; ◆在教学技术上,要由传统型向现代信息型发展。11.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实践与反思;◆专题自学与应用;◆进修培训与实践;
◆课题研究与总结;◆专业合作与师生互动
12.行动研究的涵义: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始见于二战时期的美国。1944年勒温(Lewin,1890-1948)提出了一条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即研究课题来源于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运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目的。13.行动研究的特点 ①为教学而研究
行动研究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首要目标。动研究的成果为教学实践中的教师所理解和运用。运用行动研究得出研究结果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育工作质量,提高教师对教育实践情境的认识水平,改进教学实践。②对教学的研究
行动研究的研究主体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包括广大的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教育行政人员,研究对象来源于教育实践,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师本身的需要,也就是说行动研究以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它可以是特定情境中的学习问题,可以是教师的教学态度转变,也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改进。③ 在教学中研究
行动研究是教师在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边教学边研究,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行动研究中,教师的学习、思考、研究以及对教育教学的改善处于同一过程中,避免理论与实践的分离。行动研究将教学行为“研究”与解决教学问题的“行动”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学已不只是单纯的教学活动,而是一种深入教学实践之中的研究。
14.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行动研究的起点是实际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而不是理论的产出。15.行动研究的实施模式
(1)勒温模式(2)埃里奥特模式(3)迪金大学模式 16.开展行动研究对教师的要求
◆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问题意识 ◆培养合作精神 ◆发展反思能力
17.行动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
◆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与发展
湖州师范学院期末 篇9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全方位多层次的新常态,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 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及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习总书记指出高职院校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发展目标, 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文件明确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立以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位实践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为主体的教师发展中心, 对推动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教师个体发展模式转型
高职教师是不同于社会上其他行业的一种特殊职业, 承担着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职责, 然而作为教师个体的发展, 却没有专业的机构承担。教师个体发展的实现主要是依托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通过交流学习、自省总结、不断探索等形式实现。这种自发性的发展模式,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同时对教师个体的自我约束力要求较高。在这种自发性的发展模式下, 教师个人发展呈现出一种无序、闲散的一种状态, 没有上升为教师履行职业的义务和责任。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教师人数、学生人数都显著增加, 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规模的扩大, 使教师群体个体性的差异进一步拉大, 教师之间的知识理论水平、岗位实践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各不相同, 再加上学生人数的增长, 培养对象的差异性增大。这些变化使依靠个人的教师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发展。
20世纪80年代, 欧美国家一些著名大学开始建立教师 (教学) 专业发展机构以促进教师发展, 并取得了较好成效。2012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 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1]2012年10月31日教育发文批准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等30个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从2013年起, 高职院校也陆续建立教师发展中心, 系统化、有组织地推动教师的发展。教师发展中心作为高校教师发展的组织载体、平台, 如雨后春笋一样, 出现在各高等院校。
高职教师发展中心是基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要求, 设立的服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高职教师发展中心的建立, 不但在组织建设上弥补了从事教师发展专业机构的空白, 而且通过完善中心功能、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等措施促使原有的教师个人自觉性的发展模式有序地转型成了有组织、有计划专业发展模式, 从而提升高职教师发展质量。
2 现实遭遇:矛盾、困境与瓶颈制约
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作为经济新常态下教师发展模式的制度创新, 是一个逐渐摸索的过程, 它离不开既有教师发展模式, 同时又要对既有的教师发展模式进行改革。高职院校现在所形成的师资状况是高职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现实困境。笔者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近专任教师包含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实践指导课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 厘清了教师发展的特点, 总结提炼了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84人,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呈现需两头尖中间大的分布状况, 教师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分别占比:1.82%、41.67%、55.73%。高学历人才及专科学历所占比重较少。专业教师中以本科、硕士研究生为主, 其中本科学历所在比重最高。近五年专任教师人才引进的主要渠道是应届毕业生, 占据了引进总人数的64%, 从企业引进优秀人才所在的比重最低, 只有5%。教师中58.36%, 在近五年中参加过企业轮岗实践锻炼, 8.96%参加过省教育厅、高职高专培训基地组织的国培、省培。
虽然个案的教师发展数据不一定能概括全局, 但是个体数据是整体状况的具体表现, 从个案数据也能反映出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不高
由于高职院校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均不高, 在教师引进的过程中, 很难吸引社会上具有专业相关企业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 目前高职院校新进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 这些新进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但缺乏专业相关实践经历, 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强, 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虽然各高职院校对新教师都会进行入职岗前培训, 但这些培训一般时间较短, 讲解基本的教学规范及学校基本的规章制度, 对新教师真正入职后的关注较少。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办学层次等原因, 高职院校教师大部分学历不高, 主要以本科生为主, 本科生缺少学术规范训练, 学术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较弱, 急需参加各种形式有针对性的素质提升培训, 而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未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教师培训大部分限于高职高专培训基地组织的专业培训、学术带头人、访问学者、访问工程师等形式, 这些培训虽然对教师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在参训的对象广度、培训内容的深度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师引进渠道单一及后续在职培训体系的缺乏造成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位实践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不能适应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2 教师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不断进行自我发展, 始终坚持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但随着高职院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 高职院校教师增长得速度远远不够, 师资紧张几乎是每个高职院校存在的普遍现象。师资紧张就会造成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业余时间较少, 客观上为教师发展造成了困难, 同时由于学校培训体系不完善, 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单调, 培训的针对性较差, 这也在客观上消弱了教师发展的积极性, 同时高职院校未形成系统的教师发展激励机制, 对教师发展没有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发展的积极性。
2.3 缺乏与行业、企业人才共享、相互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职教的师资应具备比本科院校更多的行业气质, [3]职业院校的教师除了承担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外, 还要深入与专业相关的企业, 进行科技服务与指导。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致命弱点就在校企合作, 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 是我们应当下大功夫、也是必须下大功夫去探索和解决的难点。[4]由于没有建立连接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的平台, 教师深入企业轮岗锻炼大部分通过自行联系企业, 这种方式不但增加了企业轮岗管理的难度, 同时也不利于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互利发展。
3 突破、创新与拓展:多途径促进教师发展中心建设
高职教师发展中心旨在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教科研活动, 区分培训对象, 丰富培训内容,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位实践能力、技术服务能力,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以专业、兴趣为基础的学习发展共同体, 引导和帮助教师树立“积极培训、主动发展”的思维;创设教师企业轮岗实践锻炼平台。高职教师发展中心正是高职院校转变原有发展模式, 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客观需要。
3.1 准确定位、拓展功能,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均不相同,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定位要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点、功能设置围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位实践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具体说, 就是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关注新教师入职前的岗位适应, 帮助每一位新教师认识职业教育, 转变理念, 同时做好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加强在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教育教学方法交流、教育教学规律研讨, 增强教学本领、提升教学质量氛围;建立教师培训需求采集、分析机制, 培训效果反馈机制, 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开通企业技术服务需求通道, 及时收集企业技术服务需求通道, 结合学校师资, 针对性开展教师企业轮岗实践锻炼;建立教师业绩成果分享机制, 尊重教师发展成效、发挥成效引领作用。
3.2 自愿互助、形式多样, 构建学习共同体
教师发展是教师从自我主体性出发, 达到某种自我要求, 实现自我价值的动态过程。教师发展中心作为教师发展的专业服务机构, 其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不同于学校原有的教务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 学校职能处室部门更多是从师资管理、师资建设的理念出发, 以培训的形式, 将知识、要求内化到教师的观念、行为中, 这种组织形式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 较少考虑教师个人的自主性和特殊性, 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固定, 不易引起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师发展中心中, 教师以发展目标、兴趣爱好为基础建立多个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有多种形式, 可以是“午间沙龙”、“成长乐园”, 甚至可以是一些社交项目, 如“新教师联谊会”。在这些项目中, 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共同发展, 进而实现由“被动培训”到“主动发展”的跨越。
有调查显示, 在2003-2004学年被调查的美国132所高校中共有308个教师学习共同体在运行。[5]学习共同体的建立规避了个体学习的缺点, 在学习共同体中, 成员们找到了一种团队协作的感觉, 可以在谈论、交流、分享、辩论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也正是因此, 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方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 提升参加教师发展活动的积极性。
3.3 整合资源、互利互惠,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首要目标, “双师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行业、企业的真实环境,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个体, 校企合作的前提是双方具有利益结合点, 教师发展中心可以利用自身组织优势, 了解教师企业轮岗实践锻炼的需求方向、汇总学校教师的专业特长, 同时收集企业的利益需求。在充分了解学校和企业各自需求后, 进一步分析校企供需匹配情况, 即寻求学校和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利益结合点, 为学校选择合作对象、教师企业轮岗打好基础。在教师企业轮岗过程中, 教师发展中心可组织教师轮岗分享会交流会, 了解教师轮岗的状况, 轮岗结束后, 可组织轮岗汇报会, 总结提炼教师企业轮岗成效, 同时收集轮岗企业反馈意义, 为今后进一步合作, 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发展中心通过这种“了解需求—供需匹配—反馈提高”的工作模式, 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拓宽教师企业轮岗实践锻炼途径, 提升教师企业轮岗实践锻炼成效。
摘要:教师发展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 也是高职院校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教师发展中心的建立通过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构建学习共同体、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等途径, 促使高职院校教师个体发展模式的转型, 进而较好地推动高职教师发展, 促进高校院校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2 (22) .
[2]红双.地方师范院校发展路径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3) .
[3]金雁, 步雅芸.抓关键环节建设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J].中国高等教育, 2014 (20) .
[4]李君宏, 何丽琴, 张晓敏.浅谈校企合作机制在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的运用[J].甘肃科技, 2013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