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实施细则(共9篇)
人才引进实施细则 篇1
【实施细则】舟山市人才引进和激励办
法实施细则
浏览次数:11898 次 发布日期:2013-05-28 来源:舟山市人才办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智汇群岛·创新引领”5313行动计划实施办法〉等六项人才科技政策的通知》(舟委办[2012] 70号)精神,结合人才工作实际,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就《舟山市人才引进和激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受理单位
涉及到人才引进和激励相关事项的申请办理均实行“一站式”受理,市本级由舟山市人才公共服务中心统一受理,各县(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受理单位(以下统称为“服务窗口”)。
二、人才认定
(一)人才引进报备
每年9月底前,各单位(含辖区内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对计划引进《办法》第二章第六条所列
(一)至
(八)类人才的,按属地管理原则,分别报市或县(区)人才办。各级人才办应根据各单位申报,结合本区域高层次紧缺人才需求情况,会同相关单位,共同商定当年度可享受人才引进政策的岗位,并告知相关单位。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引进的(一)至
(七)类人才,在录用后要及时报“服务窗口”进行引进人才认定,对企业引进的第(八)类人才,应在聘用后及时报“服务窗口”备案。
(二)引进人才认定
1、认定范围。《办法》第二章第六条所列的(一)至
(八)类引进人才。
2、认定机构。《办法》中所列引进人才的认定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在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分别由市和县(区)人才办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对引进人才进行评价认定。
3、认定程序。
(1)单位申报。所在单位根据拟引进人才的具体情况,经党委(党组)集体研究,以文件形式(附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海外人才需提供学历认证〉、专业技术职称证书、人才类别等级证书及复印件)向“服务窗口”进行申报。各地各单位要从严把关,真正把紧缺急需程度作为人才引进的重要评价标准。
(2)集体研究。各级人才办定期召集人力社保、科技、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引进人才所在单位负责人和相关领域专家,对申请认定的拟引进人才进行评价,确定相应的层次及享有的政策待遇。(3)认定反馈。集体研究确认后,由市、县(区)人才办将认定意见抄送给“服务窗口”和财政、人力社保、住建、教育等相关部门,由“服务窗口”将书面认定意见反馈给申报单位。
对经评审认定的(一)至
(七)类引进人才,由用人单位按《办法》第二章第九条规定给予相应的安家补贴。安家补贴政策不溯及舟委办[2012]70号文件出台之前引进的各类人才。
(三)本土现有优秀人才认定
1、认定范围。《办法》第三章第十八条所列
(一)至
(五)类优秀人才。
2、认定机构。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资深拔尖人才由市委组织部负责统计确认;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省151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具有正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由市、县(区)人力社保局负责统计确认;省功勋教师、省特级教师由市教育局负责统计确认;省名中医、省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带头人由市卫生局负责统计确认;舟山市技能大师由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负责统计确认。
(四)动态管理
1、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市人才公共服务中心要分别建立引进人才和本土各类优秀人才信息库,分门别类,专人负责,加强信息系统的实时维护。各县(区)应根据实际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2、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引进人才所在单位和负责本土现有优秀人才统计确认的相关部门在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下旬,向“服务窗口”报告引进人才或本土现有优秀人才的变动情况,逾期不报,则停发所在单位或系统的各类人才的津贴。各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认真细致地做好定期报告工作,确保不漏报、不迟报。
三、政府津贴
(一)发放对象。《办法》第二章第六条所列的(一)至
(六)类引进人才和第三章第十八条所列的(一)至(五类)本土现有优秀人才。
(二)发放时间。每季度发放一次,在下一季度第一个月发放。
(三)发放程序。
1、汇总审核。“服务窗口”根据各相关单位的报告,汇总上一季度应享受政府津贴的人员名单,登记造册,并进行审核。
2、复核签发。各级人才办根据“服务窗口”的审核情况进行复核,并送交领导进行签发。
3、定期发放。“服务窗口”在下一季度初,将上一季度应享受政府津贴的发放清单交给各级会计核算中心,由各级会计核算中心将政府津贴发放至各类人才(享受政府津贴的各类人才需提供相应帐户)。
(四)动态管理。
1、量化目标。每年12月底,享受政府津贴的每一名引进人才和本土优秀人才都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岗位实际,以提纲式总结当年度在本专业领域取得的成效,明确下一年度的突破重点,并经所在单位审核盖章后交“服务窗口”,“服务窗口”统一汇总后交各级人才办备案,作为各级人才办年度考核各类人才绩效和次年度发放政府津贴的重要依据。
2、加强考核。根据量化目标,各相关单位对本单位享受政府津贴人才的年度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次年度享受政府津贴人才的建议名单,于1月底前报“服务窗口”。各级人才办将根据各单位的考核情况,适时进行抽查考核。
3、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再享受政府津贴:(1)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未满两年的;(2)年度考核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3)工作表现一般,作用发挥不明显的;(4)辞职、辞退、解聘和退休的。
四、财政奖补
(一)奖补范围。《办法》第二章第十一条所列的引进人才。
(二)奖补程序。
1、个人申请。符合奖补条件的引进人才可从“服务窗口”网站下载《舟山市引进人才财政奖补申请表》,认真填写后,并附身份证复印件、各级人才办出具的引进人才认定文件和个人所得税纳税凭证等材料报所在单位。
2、单位初审。引进人才所在单位认真核对后,将申请表及相关材料送交“服务窗口”。
3、部门联审。“服务窗口”根据申报资料,认真进行审核,并报各级人才办审核。
4、发放补贴。经联审同意后,由“服务窗口”将奖补清单送交各级会计核算中心,由各级会计核算中心将奖补经费汇入引进人才所在单位,由所在单位发放给引进人才。
如符合财政奖补条件的引进人才享受的是税后工资,则财政奖补资金发放给引进人才所在单位,引进人才不再重复享受。
五、子女就学
(一)适用范围。《办法》第二章第六条所列的八类引进人才,其随迁子女就读本市中小学、幼儿园;《办法》第三章第十八条所列的(一)至
(三)类对象,其子女就读本市中小学、幼儿园。
(二)办理流程。
1、提出就学申请。引进人才子女就学,需向“服务窗口”提出就学申请,并填写《舟山市人才子女就学申请登记表》(见附件),由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办理。引进人才子女在学年招生期间申请就学,应在招生当年6月底前提出就学申请;在学年中途申请就学,可即时提出就学申请。
2、提交相关材料。引进人才子女提出就学申请时,需提供以下有效材料:
(1)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2)市人才办出具的引进人才文件或证明。
(3)户口簿原件、复印件或户籍证明原件,能有效证明申请就学对象与人才系亲子关系。
(4)由所在单位出具引进人才工作单位及其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或提供房产证原件、复印件)证明。(5)其他特定对象需补充提交的相关材料(就读幼儿园暂不作要求):义务教育阶段非小学一年级新生申请就学,需提交原就读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其转入申请地就学的相关证明和学生学籍档案;异地参加中考后要求在我市就读普通高中,要求提供中考成绩单原件、复印件和初中毕业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其到申请地就学的相关证明和学籍档案,并提供该成绩可以参加初中毕业地何等普通高中录取的证明;
(五)至
(八)类引进人才子女申请普通高中转学,需提供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原就读学校的重点等级。
3、办理就学事项。
(一)至
(四)类引进人才子女,按申请人提出的就学意愿安排就读学校(幼儿园)(申请人提出就学申请时,学校、幼儿园已处于满额情况除外);申请人意向就读学校(幼儿园)满额情况下,主管教育局应尽可能安排到尚有接收能力的优质学校(幼儿园)。
(五)至
(八)类引进人才子女,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根据相对就近原则和学额情况,由主管教育局安排到相应公办学校(幼儿园)就读;普通高中教育,根据人才子女考分所对应的录取学校层次或原就读学校层次,由主管教育局安排到同层次普通高中学校就读。
引进人才子女在学年招生期间申请就学的,主管教育局应根据当地统一安排的招生进程予以同期办结。引进人才子女在学年中途申请就学的,主管教育局应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
4、告知办理结果。“服务窗口”应及时将引进人才子女就学安排结果告知申请人,通知申请人按期到相关学校办理入学(园)手续,并告知相关事宜。
本土特定优秀人才子女就学安排流程,与
(一)至
(四)类引进人才子女同等安排就读学校(幼儿园)。
(三)特别说明。一个学段内(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以下同),引进人才一般只能向同一“服务窗口”提出一次子女就学申请。若遇学段内多次申请,可对其申请不予受理。
已在城区学校(幼儿园)就读的本土特定优秀人才子女,需受完该学段教育后,才能向“服务窗口”提出子女就学申请。
六、户口落户
(一)适用范围。引进人才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可申请落户我市:
1、属于《舟山市人才引进和激励办法》引进范围的人才。
2、属于人力社保部门认定范围的应、历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
其中,具有合法固定住所或符合户口投靠条件的,其共同居住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可申请户口随迁。
(二)落户原则。引进人才落户应该遵循“人户一致”的基本原则,落户处所应在人才服务机构、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人才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房、用人企业或单位的集体户口所在地、产权归用人企业或单位所有并有独立门楼牌的房屋所在地、以及其亲朋好友的户籍所在地。
(三)落户办理。引进人才申请落户时应提交本人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各级人才办或人力社保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1、引进人才申请落户在人才服务机构、用人企业或单位的集体户口所在地等集体户的,应提交该集体户单位同意接收证明及集体户口簿。
2、引进人才申请落户在其亲朋好友的户籍所在地,应提交该家庭户的房产证、户口簿、户主居民身份证、被挂靠户同意迁入意见书以及协助管理承诺书。
3、引进人才申请落户在实际居住所在地的,参照公管房租住落户政策,但人均居住面积不小于7平方米,并应提供个人房产证或单位房产证和产权单位同意分配、安排居住的证明。其中,属于政府公共租赁房屋的,应提交有效的承租合同。
4、引进人才的配偶、未成年子女随迁的,应提交结婚证、独生子女证、出生医学证明或司法公证机关出具的父(母)、子(女)关系证明等有关材料,并按实际落户处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四)其他事项。
1、引进人才属于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应提供迁出地公安机关出具的户口迁移证,并携带上述证明材料到迁入地办证中心公安窗口受理申请,条件符合、证明材料齐全予以当场办理。
2、引进人才属于在异地已落户的历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在职人员的,应携带上述证明材料到迁入地办证中心公安窗口受理申请准迁证(15个工作日)。引进人才凭准迁证到迁出地公安机关办理迁移证等迁出手续,并凭准迁证、迁移证到迁入地办证中心公安窗口办理落户。
3、引进人才属于未落户的历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在职人员的,应先到迁移证载明落户地办理落户手续或到迁移证原签发地公安机关重新办理迁移证。
其中,引进人才先在原迁移证载明落户地落户的,应携带上述证明材料到迁入地办证中心公安窗口受理申请准迁证(15个工作日),并参照在异地已落户的引进人才办理落户。
引进人才到迁移证原签发地公安机关重新办理迁移证的,应携带迁出地公安机关重新出具的迁移证和上述证明材料到迁入地办证中心公安窗口受理申请,条件符合、证明材料齐全予以当场办理。
七、家属就业
(一)引进人才家属属政策性安置的
1、适用范围。《办法》第二章第六条所列的第(一)至
(四)类引进人才,其家属由组织人事部门按原单位性质和所从事专业岗位进行对口安置。
2、办理流程。
(1)提出安置申请。引进人才的家属安置,需向“服务窗口”提出申请,由组织人事部门根据管理权限,按其家属原单位性质确定接受单位。
(2)提交相关材料。经组织人事部门确定接受单位后,还需向“服务窗口”提供以下有效材料:身份证、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原属行政机关的提供《公务员转任登记表》,原属事业单位的提供《商调登记表》,均一式三份且加盖公章;原单位所在人力社保部门出具的同意调出的函。
(3)安置对接。“服务窗口”将相关材料交由当地人力社保部门进行审核,经审核后,由人力社保部门向原单位所在人力社保部门发商调函(调档和调人事关系)。
(4)人事关系和档案转接。原单位所在人力社保部门将档案和人事关系介绍信转至接受单位所在人力社保部门,经审核后,符合条件的,开具人事关系介绍信,同时将档案等材料转递给接收单位主管部门。
(二)引进人才家属属推荐就业的
1、适用范围。《办法》第二章第六条所列的第(五)至
(八)类引进人才,其家属由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推荐就业。
2、办理流程。引进人才家属需就业的,应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原则上由用人单位负责推荐就业。确需各级人力社保部门推荐就业的,应由引进人才所在单位向“服务窗口”提出申请,由人力社保部门根据引进家属实际推荐就业单位。
(三)引进人才配偶暂无工作的,其人事档案关系可挂靠在舟山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
1、适用范围:《办法》第二章第六条所列的第(五)至
(八)类引进人才,其家属暂无工作的。
2、办理流程。
(1)提出申请。引进人才配偶人事档案需挂靠在舟山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的,须向“服务窗口”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有效材料:身份证、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档案所在地人力社保部门出具的同意调出的函或存档证明。(2)发函调档。“服务窗口”将相关材料送交人力社保部门审核,经审核后,由人力社保部门向原单位所在人力社保部门发商调函(调档和调人事关系)或调档函。
(3)档案转接。档案所在地的人力社保部门将档案和人事关系介绍信等转至舟山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经审档后,符合条件的,办理人事代理手续。
八、社会保险
凡引进人才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聘用)关系的,应按照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并享受相应待遇。
(一)适用范围:《办法》第二章第六条所列的(一)至
(八)类引进人才。
(二)提供的材料:
1、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2、市人才办出具的引进人才文件和证明。
(三)办理流程:
引进人才所在单位向“服务窗口”申请办理参保手续。来我市工作前已参加社会保险的,应按有关规定转移社会保险关系。其中:在省外有社会保险关系的应向社保经办机构提供原参保地开具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医疗保险参保凭证》;对省内有社会保险关系的由目前所在社保经办机构开具转移联系函,当事人到原社保关系所在地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九、档案处理
1、引进人才填写《引进人才履历表》一式三份,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盖章),同时递交引进人才的书面报告。
2、引进人才需递交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需档案重建的还要提供能证明被引进人才何时何地参加工作的相关原始材料。
十、其它事项
本办法相关条款由中共舟山市委组织部商舟山市教育局、舟山市公安局、舟山市财政局、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进行解释。
人才引进实施细则 篇2
办法明确, 对经上海市人社局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 可持推荐函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申请办理5年有效期的工作类居留许可;工作满3年后, 经用人单位推荐, 可按规定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申请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办法突破外籍人员在沪就业需有两年工作经验的限制, 对在上海地区高校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外国留学生, 可凭上海自贸试验区、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出具的证明, 申请办理外国人就业手续和相应的工作类居留证件。
人才引进实施细则 篇3
关键词:人才工程;创新;理论功底
党校科研的科学发展,关键取决于人才的发展。党校科研工作科学发展的过程,也必将是党校人才发展的过程。营口市委党校科研办能够在新时期,根据市委党校目前的人才状况,以创新的思维,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工程,夯实人才基础,使党校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成绩显著,具体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科研人才建设的方向。
营口市委党校科研办通过认真研究,仔细探索,制定了党校科研人才发展方向,即科研人才必须有深厚、扎实的系统理论基础,有独创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学术性。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营口市委党校科研办正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积极引导科研人员夯实理论功底,坚定理想信念,勤于调查研究,勇于创新进取,做党和人民满意的社科理论人才。
强化科研人员的素质能力培养。
党校是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单位,它有异于专业的科学研究机关,同时,不同于实际工作部门。党校教师介于两二者之间,理论和实践都占据很大优势,但并不是强项。要提高党校的科研水平,必须提高教学科研人员素质。市委党校科研办重点需处理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培养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政治素养。针对党校科研人员来说,首先具有稳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熟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做好科研工作必要的最基本的脑,这样才有可能在自己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素养。为此,科研办积极组织广大科研人员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使广大科研人员能够关注国家大事,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上成熟,政治素养得到加强。二是提高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理论素养。同时,党校科研人员还应该具备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尤其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要具备根深蒂固的系统理论基础。因为,党校的科研成果不但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还要有独创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学术性。体现在科研成果里,其理论色彩和理论深度不是一般原理的简单阐释,不是现象的罗列,也不是实践经验的单一介绍,而是对实践有新探索的一种高度的概括和升华,它能使读者看到,作者的认识具有现实中足够成立的论据、作者运用科学的推理证实出的结论具有必然性,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很难完成如此高水平的作品。因此,科研办在重视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积极组织理论学习,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的知识。同时,普及科学和心理科学的专门知识,通过学习和培养,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在专业领域里都有深厚、扎实的系统理论基础;有很强的科研感悟能力、理论思维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能够做到学的深、钻得透,在实际研究中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研究出的科研成果能够进行高度的概括和升华,在理论上有深度广度;在实践上有新发现,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积极营造适宜人才成长的学术环境。
市委党校科研办在科研人才培养上,着力完善学习进修、实践锻炼、激励竞争、考核评价等培养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科研办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搭建科研人员交流发展平台,通过整合科研资源,形成全市党校系统科研合力。科研办鼓励科研团队联合攻关,拓展科研空间,充分发挥党校科研思想库作用,实现科学资政。科研办还大力发展党校科研基地,充分发挥科研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各种学术研讨会,鼓励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参加各种媒体宣传活动,为党校科研人才队伍成长提供良好的理论平台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定期举办科研培训,提高教研人员的科研水平。
科研办为了提高广大教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还定期举办科研培训。成立了市委党校科研人才培训班,安排科研水平较高的老教员传授经验,陆续开设了“如何认识党校科研”、“如何撰写科研论文”、“如何提高科研素质和能力”、“如何进行资料检索”、“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等讲座,同时,培训班还邀请资深专家学者等前来讲座,通过培训,全体教研人员受益匪浅,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打造党校科研三级人才梯队机制,推动科研人才队伍发展。
人才引进实施细则 篇4
2016-6-2 9:44:1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黄字〔2015〕11号,以下简称《意见》),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坚持“高端引领、按需引进、以用为本、统分结合”的原则,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从2016年起,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面向市外引进150名左右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第三条 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侧重于我市重点扶持的绿色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装备制造、绿色软包装、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七大产业和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规划建设、交通环保、金融商贸、文化旅游、教育卫生、农林水利等领域。
第二章 引进对象
第四条 高层次人才引进对象执行《意见》有关三类人才的规定。其中,“省属以上企业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是指在省属以上企业中担任副总经理或相当层次以上职务的经营管理者。“海外留学人才”是指具有中国国籍的在海外(国外、境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准备或已经回国工作的留学人才。“其他特殊人才”,是指经认定的对黄山产业发展急需、社会贡献较大、现行人才标准难以界定的人才。第五条 “急需紧缺专业”,是指用人单位急需、我市实际紧缺的专业,一般每年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结合用人单位需求,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提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向社会公布一批专业目录。
第六条 引进对象有两种特殊情况按照“一视同一比照”原则享受政策待遇:“其他特殊人才”经认定后,“视同”第3类人才享受各项政策待遇;鼓励高层次人才以团队形式引进,团队带头人系第1、2类高层次人才的,对2名以内虽未达到三类高层次人才条件但取得全日制本科学历、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或技师资格的带头人助手等团队其他成员,“比照”第3类人才享受住房补贴、生活补贴待遇。
第三章 引进形式和程序
第七条 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形式主要为“刚性”引进,指全职引进到我市用人单位工作,并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或服务协议。对第1类高层次人才,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可以“柔性”引进(须签订5年以上服务协议,每年在我市累计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
第八条 引进高层次人才可采取集中引进、个别引进、自主引进等方式,也可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式引进。
第九条 集中引进主要针对第2、3类人才,原则上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根据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需要,适时发布公告,进行公开集中引进。集中引进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征集与发布需求;2.报名与资格审查;3.面试(面谈)、体检与考察;4.公示与确定人选;5.办理手续。具体操作程序以引进公告为准。
第十条 个别引进主要针对第1类高层次人才、“其他特殊人才”以及高层次人才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进行,由用人单位商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部门并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采取直接考察的方式进行引进。
第十一条 自主引进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通过市场招聘、依托产业项目引进、对外联络引进和各方推荐引进等多种方式,自主决定引进高层次人才,符合条件的经认定后可享受政策待遇。
第十二条 通过每年度公务员考试录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式录用到机关、事业单位且符合引进对象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经认定后可享受政策待遇。
第四章 政策兑现
第十三条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含团队),须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方可享受政策待遇。对“柔性”引进的第1类高层次人才,其每年在我市累计工作时间达到3个月以上的,享受政策待遇时按视同1年计算待遇。
第十四条 薪酬待遇原则上由用人单位按政策兑现。薪酬收入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贡献较大的,5年内按缴纳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100%给予补贴。第十五条 住房补贴只可按意愿选择购房补贴或租房补贴其中的一项。本人或以其配偶、子女的名义在我市首次购买商品房的,给予购房补贴,凭购房合同和完税证明首次补贴50%,其余分年度补贴到位;非首次购买商品房的,不在补贴范围之内。租住商品房(含居住亲友住房)的,先行支付12个月的租房补贴,其余分年度补贴,补贴期限以实际工作时间为准且最长不超过60个月。选择先租房后购房的,支付购房补贴时扣除已支付的租房补贴。
第十六条 生活补贴只为引进到企业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含比照该类的人才)发放,补贴期限以实际工作时间为准且最长不超过60个月。
第十七条 学术资助凭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证明材料和相关费用单据,及时据实报销,5年内每年报销一次,每次最高不超过1万元。
第十八条 创业扶持由市人才办会同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对创业对象进行评审认定,受到市级扶持的给予每人10万元一次性补贴,受到省级扶持的按照省定标准执行;入选省、市“特支计划”范围的,按规定兑现经费支持。
第十九条 成果奖励,由市人才办会同市科技局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进行评审认定。贡献突出的给予一次性补贴,每人最高不超过10万元。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取得股权奖励收入时原则上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按税收政策执行。
第二十条 职务聘任,由市人社局按照《意见》规定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有关要求执行。“黄山市特聘专家”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从引进的学术造诣较深、业绩贡献突出的高层次人才中择优选聘,受聘后颁发相关证件或聘书,享受相关待遇。
第二十一条 子女就学,由市教育局、市妇联按照《意见》规定和教育就学政策,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随迁适龄子女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的入学就读,进行统筹解决、妥善安排。非我市户籍子女,按我市户籍学生同等对待。
第二十二条 家属就业,由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社局按照《意见》规定和就业、调配有关政策,对需要来我市就业的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子女,优先推荐就业岗位或协调落实工作单位。第1、2类人才随迁家属暂时无法安排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所在单位在两年内为其发放生活补贴,补贴标准参照本单位平均工资水平,按月或按年支付。
第二十三条 医疗休假。市卫计委负责安排三级以上医院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医疗服务和方便、快捷的医疗通道,同时建立健康服务档案,5年内每年底前安排一次体检,体检费用从市人才经费中支出。市人才办负责对第1、2类人才安排集中健康疗养活动,原则上5年内每人享受2次。市委保健办负责安排“黄山市特聘专家”享受有关保健医疗待遇。用人单位结合单位工作情况和本人意愿,每年安排高层次人才休假20天。市人才办负责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联谊活动,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均可参加。市旅委负责协调安排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免费参观游览市内景区景点。
第五章 申报程序及材料要求 第二十四条 申报程序。用人单位按隶属关系进行申报,其中:各区县的用人单位,向所在地组织人社部门申报,经汇总后,集中报送至市人才办;市直(含黄山风景区、黄山经济开发区)及驻黄的用人单位,向市人社局综合规划科(人才办)申报。
第二十五条 申报高层次人才认定材料要求
以集中引进方式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申报高层次人才认定时的材料要求以引进公告为准。
以个别引进、自主引进、公务员考试录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申报高层次人才时须填写《黄山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认定审批表》(附件1),并提供以下材料:身份证、学历及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聘任证书、任职文件、获奖及荣誉证书、成果证书,其它能证明符合引进条件的书面材料等。
第二十六条 申报资金补贴材料要求
用人单位提交申请资金补贴报告、填报《黄山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资金补贴审批表》(附件2),并分别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报个人所得税补贴
市地税局出具或由本人提供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提供薪酬等资料。
(二)申报住房补贴
市房地产登记管理机构出具的引进人才在我市首次购买自住商品房证明,购房合同和完税证明等;以配偶、子女名义购房的,须提供结婚证、户口簿等证明材料;个人银行卡(账)号。
(三)申报生活补贴
用人单位发给引进人才逐月(年薪)的工资发放原始凭证、社会保险缴费记录、个人银行卡(账)号等。
(四)申报学术资助
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副本、会议通知、培训日程安排及有关培训费、差旅费票据,个人银行卡(账)号等。
(五)申报创业扶持
用人单位提供创办、领办企业证明材料,包括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公司章程及股权结构证明材料等;企业主要知识产权证书或核心技术来源证明;近3年内的审计报告、财务报表及纳税证明。
(六)申报成果奖励
市科技局出具的科技成果转化认定证明,用人单位提供成果完成人实施该项成果所得净收益(须经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认定)的有关资料。
(七)申报引进人才团队补贴
提供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单位开户银行账号等;用人单位与人才团队所签订的协议;提供用人单位支付个人年度薪金的有关资料。
第二十七条 凡涉及申报高层次人才认定的材料,市人才办、市人社局日常受理;凡涉及申报资金补贴的材料,统一于每年11月至12月按市人才办、市人社局通知要求进行集中受理。
第六章 保障服务 第二十八条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具体负责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日常事务工作。用人单位是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主体,负责提出人才需求、联系落实配套政策等人才引进的具体工作。
第二十九条 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社局牵头成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引进高层次人才考核认定委员会,负责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行评审认定和考核评价,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定。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的,确认享受有关待遇,纳入高层次人才库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按照成果为要、突出贡献的原则,对入库管理人才实行绩效考核退出制度,5年内实施两次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再享受优惠政策和待遇。
第三十条 市财政设立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经费,每年预算不低于300万元。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经费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经费开支总体上按照“谁受益、谁负责”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原则操作。
第三十一条 市直党政机关、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经认定后按100%的比例拨付补助资金,市直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经认定后按50%的比例拨付补助资金;各区县、黄山风景区、黄山经济开发区引进高层次人才,经认定后按30%的比例拨付补助资金;驻黄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经认定后按10%的比例拨付补助资金。
对用人单位和个人同一事项符合多项补助标准的,按就高不就低、不重复享受原则执行。第三十二条 市财政局在收到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引进高层次人才考核认定委员会确认件材料后,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资金拨付审批手续,次年2月底前将补助资金拨付到位。
第三十三条 对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适时开展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活动,给予“先进单位”最高2万元、“先进个人”最高5000元的奖励。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严禁提供虚假资料、签订虚假协议,对弄虚作假的个人和单位,取消待遇、追回资金,并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医院人才引进实施方案 篇5
在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和市监察局的监督指导下,成立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申锦林院长、申惠龙书记,小组成员:黄志坚、罗晓波、刘小平、资小龙、蔡春香、邹建军、周素英、唐业华,小组办公室设人事科,由人事科具体负责组织,院纪检监察室全程参与监督。
二、招聘原则
(一)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
(二)坚持学历层次和实际能力相结合、注重能力和水平的原则。
三、招聘条件
(一)遵纪守法,政治素质好,热爱卫生事业;
(二)符合高级人才引进的条件,具备招聘岗位规定的学历、年龄及专业要求(见附件)。
(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简章发布地址:事业单位招聘网
四、招聘岗位及要求(见附件)
五、招聘程序
(一)发布信息
在核定的使用计划内,拟定招聘信息报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审核通过后,通过市人社局和本院网站向社会公开发布。
(二) 报名时间、方式及要求
1、报名时间:20XX年12月1日至20XX年4月30日(节假日除外).
2、报名方式:采取现场报名(含各高等院校和省人社厅组织的人才招聘会)和网络报名两种方式。
现场报名:在市监察局、市人社局和市卫生局的指导监督下,由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到南方医科大学、中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省人社厅组织的人才招聘会现场进行双选。应聘者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资格证及有关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应届毕业生携带《就业推荐表》原件和复印件,协议书、2张近期同底2寸免冠照到招聘会现场报名(也可直接到医院人事科报名),并如实填写《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20XX年度招聘人员登记表》。
网络报名:应聘者将电子版简历及上述材料扫描件发邮件至医院信箱(jinlin_shen@126。com),并发传真至院人事科。填报的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如发现材料与实际不符或弄虚作假者,即取消资格。
(三)资格审查
招聘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岗位招聘条件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应聘人员由人事科以电话或短信方式通知参加统一组织的招聘考试。
(四)招聘考试
招聘考试在市监察局、市人社局和市卫生局的指导监督下组织实施,按照面试、笔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试的流程进行,院纪检监察室全程监督。其中,设备、财务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辅助专业考生只需参加面试,药学、检验、医学影像和病理科等医技专业考生需参加面试和笔试两个环节的考试,临床医学专业考生需参加所有三个环节的考试。第一批招聘考试拟定于20XX年12月30日实施,后续批次招聘考试时间以电话通知为准。
1、面试:临床和医技专业面试由唐业华副院长负责,其它辅助专业由罗晓波副院长负责。
⑴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评应聘者的综合分析、人际关系、调查研究、沟通协调、语言表达、现场宣讲及应急应变等方面能力。
⑵评委由招聘领导小组从医院副高职称以上专家中根据专业特点抽取9-11位评委组成,申锦林院长担任主评委,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和市监察局指导监督。
2、笔试:由黄志坚副院长具体负责,医院组织专家出题,内容以医学基础理论为主。
3、实践技能操作考试:由刘小平副院长具体负责,科教科协助。
⑴内容:包括公共项目(20XX年国际心肺复苏术)和抽考项目(从八组体格检查和一组操作技能中随机抽签一组:①心脏视诊、叩诊;②心脏触诊、听诊;③腹部视诊、叩诊;④腹部及脾脏、胆囊触诊;⑤胸部视诊、触诊;⑥胸部(肺)间接叩诊、听诊;⑦神经系统检查;⑧眼、淋巴结检查;⑨无菌术)。
⑵考官:从医院副高职称以上临床专家中根据专业特点抽取,主要从担任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评委的专家中产生。公共项目(心肺复苏术)考官不少于2人,抽考项目(体格检查或操作技能)考官不少于6人。
4、计分方式:设备、财务和计算机专业考生的`最后得分=面试分值,药学、检验和影像专业考生的最后得分=面试分值×40%+笔试分值×60%,临床医学专业考生的最后得分=面试分值×20%+笔试分值×40%+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分值×40%。
(五)体检与试用
根据应聘同一岗位面试成绩排名先后,按1:1的比例确定体检人选。体检标准参照录用国家公务员标准执行。体检合格者进入试用6个月,主要考察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拟任岗位资格等。体检合格人员名单经公示7天无异议,报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备案。
(六)确定拟录用人选
初选人员试用6个月后,请市卫生局、市人社局联合组织考核,考核合格人员经市卫生局党委研究同意后报市人社局进行资格审查和核准,确定为引进人选。
(七)办理相关手续
人才引进实施细则 篇6
【户口直通车导语】新的引进人才政策将实现三大突破,夫妻一方符合引才条件即可申请入户。
新的引进人才政策将实现三大突破:
一是拓宽了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范围。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范围扩展到所有经市级以上认定或评定的12项20余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二是放宽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年龄限制。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特支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不受年龄限制;将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和高级技师等人才的年龄从40周岁以下放宽到45周岁以下;技师的年龄限制也由35周岁放宽到40周岁以下。
三是明确了特殊技能、特殊专业以及艰苦一线从业人员入户条件。将从事体育、文艺、民间传统工艺等行业的特殊技能和特殊专业人才,从事环卫、公共交通、教育、基层医疗、养老、残疾人照料等工作的特殊艰苦岗位从业人员纳入引进范围。
【户口直通车户籍专家解读】
在旧政策中,需要双方符合条件,配偶才能随迁入户;
而新政策中,只需要一方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着,即可申请入户,配偶随迁入户。相当于一人入户,全家入户。
此外,在旧政策中,学历要求“大专+中级职称”即可申请入户;
而新政策中,“大专+中级职称”已经被取消,并要求申请者学历达到“统招本科+学位”或“本科+中级职称”入户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篇7
1 使创新理念深入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人心
当今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创新,培养出具有创新锐气、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使创新教育成功的实施,就必须使创新的价值深入每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要使师生都能认识到创新是人的本质的最高体现和表征,认识到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首要任务。因此,作为老师而言,应该树立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自己神圣职责的价值观念,不能以任何理由阻碍学生创新素质发展,让富有创新潜能的学生埋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漠不关心。作为学生而言,应当把自身创新素质的发展看作是自己努力追求的目标,努力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动机。作为学校而言,要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素质作为教育的目标,努力创设弘扬创新精神的气氛,营造适宜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总之,我们要使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树立起以创新为荣的观念,把不断探索、积极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在这样的教育观念支配下,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发展才会起到持久有力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2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使其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
在教育教学中以学习者为中心,还是以教育者为中心,这是传统教育思想与创新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分歧。传统教育把学习者放在一个从属和被动的地位,认为课堂教学一切均应以老师为中心,老师的讲授是最佳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如果说老师与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那么学生则是主体的主要方面,老师是为学生而服务的。因此,必须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观,使学生“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所以,在教学中,一是要注意把握学生,要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谋求学习的兴趣化,实际化,注重引发学生做出自觉的思考。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死气沉沉的局面。二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人都具有自我学习成长的本性,人在入学之初就具有学习这一本能行为,通过其行为体验不断获取更新、更复杂的知识、技能,并把它转化为自身的财富,然后再运用这个财富学会更广、更高深的知识、技能,人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因此,创新教育的使命就是尽可能地加以发掘、发展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三是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任务。在信息化、国际化、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于新型人才来说仅仅学习现成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流,必须使学生确立起能够应对环境挑战并构筑更有意义的生存方式的探究精神、创造精神、开拓精神、建设精神及其力量,也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
3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性教学
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的,也即以“知识为中心”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已经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不能把学生获取知识、积累知识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而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从而,教育教学不仅要传授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还要结合学科教学教给学生关于方法、技能的知识和自我管理的知识。即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变理论为方法,化知识为技能。使我国的教育教学实现由“以知识为中心的质量观”向“以能力为中心的质量观”的根本转变。为此,必须加大实践性教学。“实践增长才干,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人们只有躬身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启迪思维,才能激活创新。”当今教学改革的使命之一,就是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实践教学体现了这一改革趋势,它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完善和发展。实践教学对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至关重要。未来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知识、能力、素质高度综合的新型人才。新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和实践才能获得,而实践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实践有助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教学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主张以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方式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系统知识,并在经验重组和交流活动中实现对已有认识的突破和创新,达到情感、行为的升华和提高。”实践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
4 树立动态发展的观念,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
实施人才战略促进企业发展 篇8
关键词:实施 战略 促进 发展
宣钢由于企业老、包袱重、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经不起市场的冲击,面对严峻的经济势式,宣钢领导以改革的精神和思路,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牢固树立人才意识和科学的用人观念,不惜投资引进和培养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从而使企业走出了低谷,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1.人才战略的意义
1.1人才现状
近年来,宣钢在面对金融危机严峻形势和节能减排的双重考验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立了“适度规模、工艺配套、环境友好、管理科学、打造精品、综合创效”的发展方针,不靠规模增效靠提质增效,始终立足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精品长材基地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精品战略。目前,公司已形成600万吨生产规模,产品为“棒、线、型、带”。随着宣钢的跨越性的发展,设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这就要求职工队伍具备驾驭、掌控现代化、大型化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1.2 人才培养目标
文化素质是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和能力提升的基本条件。从宣钢的人才现状来看,较低的职工文化素质已经严重制约着宣钢的跨越发展,同时与设备工艺大型化、现代化步伐不相适应,必须加大力度、着力提升。宣钢有必要利用充分利用自身教学资源,通过自主办学、与大学院校联合办学、参加社会机构办学等多种渠道,为不同层次职工搭建起文化素质的提升平台。
2.人才培养的措施
2.1 加强教育,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风尚
人才是世界上所有宝贵资本中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一支过硬的科技骨干人才队伍。在识才和用才这个问题上,宣钢人经历了一个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最初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初期,不少职工对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总认为专业技术人员是二线人员,可有可无,工资待遇不能高于工人,个别基层领导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也不够重视,认为冶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只要流汗、苦干就能出效益。针对这一问题,宣钢领导首先统一思想,运用对比事例对职工进行教育,开展人才对企业作用的讨论,灌输“无才不兴”的思想。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宣钢下属二级单位,谁大胆使用了人才,谁的经济效益就有了大幅的提高,谁就在市场经济中有了立足之本。否则就无法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2 下大气力,花大本钱,引进和培养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确定了以人才求发展,以科技推动企业进步的方针之后,积极开展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扩大。近几年来,宣钢每年引进近百名大中专毕业生,学历结构形成了一定层次,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高、中、初多层次相互配套,具有较深业务造诣和独立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引进和培养人才中,采取了以下三种措施:
2.2.1求才若渴,广泛招贤纳士
为了招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宣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广泛和各大院校建立联系,引进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应届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类院校和各地组织的人才招聘会,广泛张榜招贤,引进人才。对公司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几年来,宣钢先后通过招聘引进了采矿、矿山机械、钢铁冶金、计算机、硅酸盐等各类急需专业技术人才。
2.2.2立足企业内部,加强智力开发
为了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挖掘各类人才的潜能,宣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注意加强企业内部的智力投资,搞好人才的培养和职工培训工作。一方面,送出去代培,根据工作需要,利用大专院校的知识优势,推荐选拔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到有关院校深造,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公司采取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举办硕士研究生培训班,培养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后劲,同时鼓励、支持职工进行自我学习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并在时间上和工作上为其提供方便。
2.2.3 实行政策倾斜,稳定和吸引人才
在引进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宣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特别优惠政策。在工资上,取消了大中专毕业生的临时工资,直接享受定级工资、岗效工资和各种形式的奖金。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向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实行工资待遇和专业技术职务挂钩,大大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从而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方面起到了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促成了一种争学知识,争当人才的新风尚。
2.3努力创造条件,为技术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几年来的实践,使宣钢人深刻认识到,没有专业技术人才就没有宣钢的生存和发展。为充分调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近几年来,宣钢做了很大努力。
2.3.1提供良好的人才成长的外部条件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外部环境。为使人才有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宣钢下属厂矿单位的主要中层岗位实行“助理”制,让年轻技术人才提前进入角色,同时,有意识,有计划的安排部分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到不同的岗位锻炼,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在实践中提高业务素质。近几年来,宣钢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调整了产品结构,在确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采取内部招标制,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用武之地,为技术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3.2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随着企业的发展,宣钢重视从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并把这一工作提到黨委组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每年发展的新党员中,知识分子都占有一定的比例,经常组织各种形势的政治思想教育,倡导先进的思想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宣钢还注意把一批业务素质好,事业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管理才能的技术人才,特别是中青年技术人才,推向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工作的领导岗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宣钢下属的二级厂矿单位领导班子几乎都调整为年富力强,有朝气,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才。
2.3.3 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激励,企业就没有活力。为适应宣钢发展形势,宣钢建立起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对专业技术职务采取评聘分开,择优聘用,实行选拔优秀科技拔尖人才制度,并跟踪考核进行动态管理,使科技人才队伍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给真才实学的科技人才以用武之地。对科技人员试行科技成果奖励和新技术开发新增利润提成等分配办法,逐步使科技人员与自己的水平和贡献挂钩,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
3.结语
宣钢近几年的发展,充分证明,现代企业的生存,离不开人才,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现代企业发展中,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有了立足之本,企业只有充分利用好人才,经济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浦东新区人才户籍引进实施办法 篇9
第一条(制定依据)
根据《浦东新区支持鼓励人才若干意见》,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适用对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所在单位注册(登记)地和税收户管地均在浦东新区,并符合《上海市吸引国内优秀人才来沪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人才。
第三条(激励措施)
为符合《上海市吸引国内优秀人才来沪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人才办理上海市户籍,其中新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及其它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单位高管、主要研发人员、主要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为浦东做出一定贡献的得到市场和社会认可的特殊人才,优先办理上海市户籍。
第四条(申请及审核程序)
符合上述规定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1、用人单位向浦东新区人才交流中心或市民中心受理窗口提出人才户籍引进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申请材料;
2、人才交流中心初审后报新区人事局审核;
3、新区人事局在7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报上海市人事局审批;
4、上海市人事局审批同意后用人单位到原申请点办理有关落户手续。
用人单位应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1、申请(应如实写明申请引进理由);
2、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执照、法人代码证);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企业申报另提供由市相关部门核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软件企业或集成电路企业的证书(以上证件核对原件、留复印件);
3、填写完整的引进人员及随调配偶的《引进人才登记表》(调出单位与申报单位分别签署意见并盖章);《引进人才登记表》中调出单位未签署意见和盖章的,由调出单位(须具有人事调动权)另行出具本人政治表现及同意调动函(商调函);
4、引进人员及随调人员的学历、学位证书及学历、学位验证证书(核对原件,留复印件;验证需留原件);
5、调动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及批复(核对原件,留复印件);
6、引进人员的业务考核证明,并附加能反映其业务能力的材料,如奖励、专著、论文职务任命书等(核对原件,留复印件);
7、引进人员(及随调、随迁配偶、子女)的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如配偶已在沪,须提供在沪方的户籍证明(原件);
8、引进人员的婚育证明材料:
未婚者:由户籍所在地计划生育委员会或调出单位出具的未婚证明(原件);
已婚无子女:结婚证书、女方户籍所在地计生委出具的已婚未育证明(核对原件、留复印件);
已婚有子女:结婚证书、子女出生证明和独生子女证(均核对原件、留复印件);
9、引进人员(及随调配偶)的由本市二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近期体检证明(原件);
10、引进人员(及随调配偶)与调入单位签订的聘用期不少于3年的聘用(劳动)合同(核对原件、留复印件,试用期内暂不受理);
11、反映引进人员落户何处的落户证明:
申请落户自购房处:房产证(核对原件、留复印件),并提供所属派出所名称;
申请落户在沪直系亲属处:落户处户口簿与产权人身份证(均核对原件、留复印件)、住房产权人签字同意落户及亲属关系证明;
申请落户单位集体户口:单位集体户口户口簿复印件或证明、单位同意落户证明;申请挂靠服务窗口集体户口:服务窗口集体户口管理部门出具的同意入户的意见;
12、其它相关的证明材料。
第五条(附则)
【人才引进实施细则】推荐阅读:
2022年度《深圳市引进人才实施办法》10-23
《肇庆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11-10
人才引进05-20
引进人才证明11-09
引进人才协议01-05
人才引进培育07-15
人才引进风险06-26
高端人才引进07-26
高校人才引进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