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电影观后感

2024-09-22

东方红电影观后感(精选12篇)

东方红电影观后感 篇1

冷战

---《东方西方》观后感

俄罗斯经典影片《东方西方》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本片使我自然联想到《惊惧黑书》和《窃听风暴》这两部06年评价很高的欧洲电影,虽然时代背景各有不同,但事实上所要表现的内容具有很多相似点。欧洲人一贯对二战以及东欧社会主义时期在影像上的表现总是显得很有张力,也很客观,有反思也有讽刺。《东方西方》一片讲述了斯大林黑暗的后期一家法国侨民追求自由之路的故事。但法国导演实在太刻意表现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极力突出东方的邪恶与西方的自由,忽视了在塑造人物上的客观视角,显得很不自然且又黑白分明。而几段感情戏也比较拖沓,甚至有些莫名其妙。如果探究下去,一个法国女演员再有关系是否能够对抗苏联克格勃而拯救女主角,我很怀疑。当然电影也用不着去细想它的各种可能性,总而言之,与《窃听风暴》相比,本片称不上一部很出彩的作品,恰好前者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而后者输给了阿莫多瓦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当然单纯最为对当时历史的一段了解,本片仍不失为一部深刻的电影。

影片中的演员索菲娅12岁就开始登台表演,有“瑞典银狐”之称,是第一位签约中国内地录制专辑的西方歌手,也是第一个录制经典中国歌曲英文版专辑的西方歌手。曾获多项世界级的音乐、唱片大奖。1998年,索菲娅出演《西贡小姐》(瑞典版)女主角并获得最佳女主角奖,之后,她应中央电视台之邀开始第一次的中国之行,在北京、上海、青岛、杭州、成都、武汉等地巡回表演。今年,索菲娅再次到中国巡演之前,她签约中国唱片公司,并跨地域合作推出收录了11首中国流行歌曲的专辑《东方西方1》。据专辑的音乐制作人王厚明介绍:“索菲娅对中国十分热爱和向往,她凭借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对中国的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填写出英文歌词,尤其在《Life(后来)》、《EarlyMorning(2002年的第一场雪)》等歌曲中,索菲娅配合中文原曲的发音、压韵等填词、演唱,令中国歌迷更添亲切感。整张专辑的制作按照发烧碟的标准进行,推出后颇受欢迎。”在索菲娅即将在广州开她的个人演唱会的同时,中国唱片广州分公司亦都推出了索菲娅的一张个人专辑。索菲娅人声部分的录制是由Johan Aberg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电子音乐制作集团的制作组合Joe&Rob完成的。在录制过程中他们使用了优质的AKG 141 studio head phone和manley麦克风,这些对索菲娅的声音处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她的音源是由中国唱片公司提供。《索菲娅·格林》专辑由国内著名音乐制作人王厚明操刀监制。近来因监制中唱的《靡靡之音》发烧系列而在行内大热的王厚明对索菲娅的演唱风格和整体音乐感的把握赞不绝口。他评价说:无论是索菲娅的个人声线或是录音技术都达到世界级水准,其演绎风格的灵动优雅不可多见。《索菲娅·格林》专辑收录10多首近年在华人地区传唱甚广的经典流行歌曲,在选曲上风格跨度较大,既有忧伤的情歌,又有绮丽的缠绵,更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民歌小调,而一直在欧洲长大的索菲娅能把很难准确把握情感尺度的几首经典流行曲,用看似不经意的低吟浅唱演绎出来,却给人一种深刻的共鸣感,让人在倾听中散掉原曲的忧伤,继而以平静如镜的心态去看待前事和未来。

1946年6月,斯大林向移民国外的俄国人发出特赦令,欢迎他们回国参加战后建设。但这些移民回国后有很多被杀害或拘捕。年轻的医生亚力士 · 戈洛文和法国妻子玛丽便是归侨的一员。

他们与别人合住在一所公寓里,经常被怀疑和监视,玛丽开始反抗这一环境,并欲返回法国。一次玛丽找到了来苏联演出的法国名演员,事实证明这次行动是非常关键的。与此同时,戈洛文却因其才华受到赏识,逐步融入当权者当中。夫妻间出现了裂痕。后来两人各自又找到了感情寄托,特别是玛丽不仅与本公寓中的游泳运动员产生越轨行为,更掩护了他的叛逃。

几年后,当法国女演员突然出现在玛丽楼下时,戈洛文处心积虑设计的叛逃才被玛丽母子知晓。

1946年6月,斯大林邀请俄国流亡到海外的移民回归祖国。这是个阴谋:当货船从法国抵达苏联的敖德萨港口时,仅剩下一名内科医生一家,幸免处死或监禁,他和他的法国妻子(她的护照被吊销了)被送往基浦(乌克兰首都),她渴望立即返回法国;但她的丈夫知道他们被软禁,必须小心行事。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一个旅游的法国女演员,并恳求其给与帮助。同时,她还要悉心地照顾着家人。几年以后,他设计了一个大胆的逃跑计划,与此同时,克格勃开始怀疑上他们,他们向往自由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此时她丈夫的自律忍耐和她的美貌或许才是他们唯一的财富。

二战刚刚结束,苏联和西方国家正处在蜜月期,斯大林下令赦免所有十月革命后逃亡国外的俄国人,邀请他们回国。法籍俄罗斯裔医生阿历克斯(Oleg Menshikov 饰)带着年轻美貌的法国妻子玛丽和小儿子回国。天意弄人,铁幕时代就在此时开始。斯大林政府判定这数千回国的外侨中有90%的外国特务。冷酷的环境下,阿历克斯委曲求全,帮助政府粉饰太平,还入了党。玛丽则不断设法逃亡,两夫妻渐渐反目,玛丽最后被抓进集中营。6年后,她被释放回家,变成一个两鬓斑白、畏缩怕事的中年人。不久,已经成为医院院长的阿历克斯获得机会带家小去保加利亚。原来十年以来,他一直在秘密筹划送妻子回法国,曾与玛丽有一面之缘的法国女演员带来了她们母子的护照。鉴于阿历克斯的苏联公民身份,法国政府不敢给他提供护照。一个家庭就此生离死别,而这已是他们所能期待的最好结局。

1946年7月。斯大林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宣传攻势,向移居西方的俄国侨民(不论什么原因离开俄国)提供大赦,回国者一律给予苏联国籍,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参加到重建战后的苏联这一艰巨的任务中来。

移民法国的侨民阿历克谢·戈洛文尼就像当时其他许多人一样响应祖国的召唤,说服了他的法国妻子玛丽亚,带着儿子谢廖沙起程回国。抵达奥德萨后他们才发现,斯大林的承诺并非如他们所期待的那样,阿历克谢被举为“回归者”的榜样,而为此他必须付出的代价是与妻儿分开。在高压之下阿历克谢屈服了,而玛丽亚却拒绝接受,据理力争无效之后她决定离开苏联,重获自由„„可她的一切努力在当局和丈夫的劝阻之下是注定要失败的。

东方红电影观后感 篇2

一、《绿巨人》:以父之名

近年来, 超级英雄电影蔚然成风, 李安的《绿巨人》无疑最为特立独行, 甚至西方舆论界普遍认为《绿巨人》摧毁了美国人的漫画英雄。在银幕上, 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阳光开朗、正义耀眼、拯救世人于水火的人民英雄, 而是一个悲伤、孤独被社会所遗弃的绿色怪物。绿巨人班纳博士与父亲的关系, 也不再是传统超级英雄电影中所展现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英雄意志, 影片中班纳从父亲手中接过的只有原罪。“与世界各国不同, 我国从野蛮过渡到文明的过程中, 家族关系不仅没有被打破, 甚至连国家都是建立在血缘家族之上”。[1]中国人, 从诞生伊始, 便被打上了家族的烙印。“父债子偿”这句俗语在东方意识形态中是如此天经地义, 因此班纳必须以自己的身体去承受父亲的“基因实验”、用自己悲苦的命运去偿还父亲的“罪孽”。纵观全片, 与其说《绿巨人》是一部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 不如说是在讲述父与子之间的冲突对抗。父亲, 在东方是一个神圣的词语, 其不仅是家族权力的核心更是整个国家的中心。“影片中困扰班纳的不再是如何拯救世界而是一连串的家庭问题, 而这些家庭问题带来的伤痛也正是激活班纳变异细胞的最原始力量, 正如西方影评家所评述:‘通过影片我们得知, 让绿巨人浩克愤怒变形的原因不单是基因工程, 相反, 是压抑的童年记忆’”。[2]

影片中的父亲致力于基因工程, 甚至不惜在自己儿子身上进行人体试验, 然而, 与大多数超级英雄电影中为了制造最强武器不同, 班纳父亲的目的却是追求永生不死。在基督教的教义中, 人死后便能步入幸福的天堂, 而在东方的意识形态中, 凡人只能坠入无间地狱, 因此西方人更倾向无惧死亡的征服, 而东方人的欲望却是永生不死。无论是秦皇还是汉武, 不管立下了多少丰功伟绩, 这些国族之“父”到了暮年, 都免不了一番追寻长生不死的徒劳, 如同片中的父亲, 被长存的欲望所支配, 迷失了自我。关于长生, 李安在影片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西方人认为的“永存”即永远被世人所铭记, 而在东方哲学中, 永生即是归于自然。自然是万物的起源, 不生不灭、不死不尽。片中, 父亲化身为“吸收人”, 与天地万物交融, 充分地呈现出道教中“万物与我为一”的理念。影片的结尾, 父亲消失于自然, 而班纳也选择回到茫茫山林, 达到一种自我完成, 一种通透的境界——不嗔不怒、五蕴皆空。

二、《断背山》:桃源绝恋

从2005年到2016年, 《断背山》已经走过了十一个年头, 那风景秀丽的世外仙境、那段凄美铭心的绝恋已成为大众对同性恋电影的标志性认识。

福柯曾说, 重要的不是话语讲述的年代, 而是讲述话语的年代。《断背山》选取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这段同性恋群体最为压抑的时期作为故事的时代背景, 以此来表达创作者对同性恋群体的关怀。然而, 当我们将电影放置其创作的年代去考察时, 却发现电影中所展现的无奈与当时的社会语境存在一定意义的“脱节”。21世纪的西方, 在经历了性解放与同性维权运动之后, 同性恋群体虽依旧被视为边缘人士, 却早已受到了社会的认同与关注, 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也多以表达同性恋家庭生活或同性恋群体自身的情感问题为主。《断背山》中所传递的同性恋自我认同问题以及社会对该群体的冷漠、暴力更多折射出的却是东方世界的现状。与西方相比, 当下东方社会对同性恋群体往往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在主流媒体所建构的景象中, 同志群体集体“失语”、销声匿迹, 而在这光鲜景观的背后, 现实却是千千万万个“杰克”遭受欺凌、虐待, 许许多多的“恩尼斯”在社会家庭的重压下被迫成婚生子, 留下不计其数的“阿尔玛”在这无爱的家中独自垂泪。

童年的噩梦一直是萦绕在恩尼斯心头成为阻碍他与杰克厮守的枷锁。在他与杰克的谈话中, 观众得知, 恩尼斯曾目睹同乡的同志牛仔被众人处以私刑而惨死。人们用绳索套住同志牛仔的阴茎游行的画面成为了恩尼斯挥之不去的阴影。弗洛伊德曾提出“阉割焦虑”这一心理学概念, 而这一概念却在彼岸的东方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古老的东方, 阴茎的神圣意义被亵渎, 占据最高统治地位的“父”能够随意对“子”进行阉割, 于是便诞生了“太监”这一特殊的名词。阴茎不再仅仅是男性力量的标志, 更异化为父权实施绝对权力、对其臣属进行奴化与驯服的工具, 因此, 恩尼斯永远无法“弑父娶母”, 只能在被阉割的恐惧中卑微地臣服于父权。

影片中, 恩尼斯与杰克之间少了一些西方爱情故事中的热情奔放和肆意不羁, 却多了几分充满东方意蕴的平淡与静谧。杰克与恩尼斯在社会体制、宗族礼法的法规下隐忍地相爱。然而, 就如中国山水画的意象技法, 含蓄的背后却暗涌着澎湃的激情。在伦理礼法的压制下, 恩尼斯和杰克唯一能够逃避的场所便只有那远离人烟的断背山, 以山为界, “山下, 他们为人父为人夫;山上, 他们是同性伴侣。在‘社会’与‘个人’, ‘责任’与‘欲望’, ‘理智’与‘情感’的阴阳两极中, 他们以这种东方的方式找到生存发展的中庸之道”。[3]朗朗晴空、清风明月、密林烟树, 片中的断背山氤氲着“寒山顶上月轮孤”的幽谧氛围, 俨然便是陶渊明笔下那“不知有汉, 无论晋魏”的桃源仙境。避世、远居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诗词中极为常见的一类母题,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那宛如仙境、远离尘嚣的桃花源, 历来都是那些被既有体制排斥、为当下社会所不容的失意文人心之所向, 在此, 他们寻求着心灵的慰藉、舒缓那份对尘世的无奈, 就如同杰克与恩尼斯, 在那如画的断背山中忘我相爱。

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念之间

“电影和其他古老的艺术门类一样、甚至优于这些古老的艺术, 具有处理人类几乎全部高深玄妙命题的能力。”[4]《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正是这样一场关于生命意义与信仰的探索之旅。西方的世界观是一条直线, 无限向前发展;东方的世界观则是一个圆, 无始无终, 因果业界在里面循环不息, 就如同以圆周率为名的“派”, 本身即为宇宙。少年派是一个多信仰者, 作为一个生于印度的少年, 他却同时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 在这点上, 少年派与中国国人的情况何其相似。自古以来, 中国便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 甚至, 对大多数国民来说, 长期以来一直是道佛不分, 见神就拜。信仰的混乱使得国人只剩下对生命的崇拜与敬畏, 就如同少年派在大海中, 为了生存不得不破戒食肉一样。

影片中处处充斥着颇具深意的隐喻, 而老虎, 无疑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符号。在此, 虎不是虎, 而是另一个少年派。以动物来隐喻人类内心的原罪是文艺作品中惯用的手法, 在西方文化中, 龙、吸血鬼、丧尸等都是常见的隐射客体, 而虎这一意象却很少出现在西方神话中, 其更多的则是活跃在东方传说中。释迦牟尼以身试虎、孔子说苛政猛于虎, 虎对东方人来说, 是一抹盘踞于其脑海中根深蒂固的集体无意识。影片的结尾, 派并未似西方传统电影中一样, 战胜老虎、击败邪恶的自己, 也未如童话故事般与老虎打破种族的界限成为好友, 派和虎始终在战与合之间进行着博弈, 就如同光影相随, 净即是污、污亦是净、善即是恶、恶亦是善。

由老虎这一“符号”, 影片衍生出了两个虚实相生的故事, 前一个故事好比作为人的少年派美好而梦幻, 后一个故事却像老虎理查德·派克般残忍而泯灭人性,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片中的作家选择相信第一个故事, 派说他选择了上帝, 宗教给人类以希望, 然而现实却残酷而绝望。影片并未告诉观众, 到底哪一个故事才是真相, 甚至, 透过其中微妙的细节, 我们还看到了导演未曾言说的第三个故事, 那便是食母。“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欤……此之谓物化”在道家看来, 人生本有两个世界, “真实的世界常常被虚幻的世界所遮蔽, 虚幻的世界也是真实世界的最终归宿, 这便是‘有无’、‘虚实’之间的辩证关系”。[5]而李安显然深谙这“虚实相生”中的禅意和艺术之道, 于是他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 为我们讲述了这个亦真亦幻、真假参半、虚实相间的少年派的海上漂流故事。到最后, 哪一个故事才是真相已经不重要了, 老子说:“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正是谨遵中国的文艺理论和创作之精要, 摒弃中心和封闭体系、避免价值绝对、承认异质和多元, 将艺术的体会和想象空间交予观众, 让他们自己去搜寻那些蕴藏在艺术形象之中的“大音”、“大象”, 借助语言、画面的启发与暗示, 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去发现和参悟作品中不曾明说的意蕴。

虽然大多数电影都是根据文学改编而来, 但李安突破了原有文本的禁锢, 创作出了一部部具有明显个人风格特征的电影。他也曾表示, 要想在好莱坞发展成功, 作为少数族裔的导演, 善于运用民族元素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兼并东西文化, 用西方的华美壮烈来包装东方的和缓婉约, 以此展示其对世界、人性、生命的认识, 正是李安电影的金玉所在。如同一杯清香的茗茶, 不温不火, 淡然优雅。李安用工整静谧的东方之笔绘制出了一幅幅隽逸的西洋油画, 令世人沉浸于这场东方迷梦之中。

摘要:作为一位华人导演, 李安凭借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好莱坞获得了一席之地。无论是《绿巨人》中的“父之名”、“父之法”;《断背山》中避世、远居的夙愿;还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对善恶的阐释以及“留白”的创作手法, 无一不氤氲着浓厚的东方神韵。将东西方文化巧妙地融合贯通, 正是李安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李安,东西文化,电影创作

参考文献

[1]曹书文.家族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25.

[2]何芳芝.多元文化视阈下的《绿巨人》[J].电影文学, 2013 (19) :78.

[3]芦何秋.同性恋题材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以《断背山》为例[J].电影文学, 2007 (10) :20.

[4]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47.

微电影《东方红》创作手记 篇3

去年的春节前,我接到微电影《东方红》的拍摄任务,也就是在上述情景的心情下投入了创作。

我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19岁离开陕北,在西影经历了45年工作时光,但是我的目光从没离开生我养我的那块土地——陕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距离美让我看陕北更加真切、深刻。乡思乡愁让我去留心注意着陕北的发展与变化。可以说我自己的知识学养都是想为陕北做点事,做好事。不能不说《东方红》正是这样的机会,把握机会拍一部真正的陕北电影。影片完成一年了,获了许多奖。总觉着自己走过的历程,有责任让大家分享,知道如何由浅入深认识事物,把握过程、走过艰辛。

《东方红》创作的历史迷雾

一进入《东方红》创作,劈脸就遇到了一些历史说法,就是这首民歌到底从哪里来?说法不一,有晋西北民歌说,佳县另一李姓作者和李有源说。2015年春节前我去了一趟佳县,和李有源的孙儿李锦鹏一起攀谈。从目前情況看,源于陕北民歌《探家》说最可靠,但李锦鹏没见过《探家》这首陕北民歌。

凑巧手头有一册1945年10月成书,1950年重印,1954年再版的《陕北民歌选》,此书由何其芳、张松如选辑。此书第101页就有《探家》这首陕北民歌,全歌共三大段,八个小节。《探家》歌词格式完全与后来的《移民歌》《东方红》相同,何其芳的《陕北民歌选》第101页从《探家》、第165页《刘志丹》、第231页《骑白马》、第245页《移民歌》,隐约可见《东方红》的推演和形成过程,这无疑是给后来人留下了的路标里程。

关于《东方红》起源于晋西南《麻油灯》小调之说,陕西电视台摄制的五集纪录片《东方红纪事》中第二集,“翻身农民把歌唱”,山西运城师范学院音乐系卫凌说:查阅遍山西民歌2000多首,没有《麻油灯》这样一首民歌,所以此说法为空穴来风。

关于《东方红》源于《探家》说,有霍向贵先生编的《陕北民歌大全》(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上册的目录中第29页,从《探家》《骑白马》《麻油灯》《移民歌》《东方红》这样的排序是目前我们看到陕北民歌、音乐工作者最准确的排序。另垄耘先生的《信天而游:陕北民歌考察笔记》一书第228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2年12月出版),与霍向贵先生所说大同小异。

关于《东方红》还有其他作者的说法,此言论早在1961年陕西省委组成调查组,了解李有源创作《东方红》的过程,已有调查结论,“李有源是《东方红》歌曲第一段歌词的创作者,创作时间是1942年冬天。”此件现存于陕西省档案局。还有人说《东方红》源于“打开榆林城,一人一个女学生”的说法,这均比较晚,打榆林城是1947年,1942年李有源的《东方红》就开始传唱了。

正因如此,在过去的影视作品中,对李有源创作《东方红》的描写不坚定,甚至游离,无视1961年陕西省委的调查结论。一些同类题材回避李有源创作《东方红》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强调了阶级压迫,甚至不惜让李有源抢劫杀人。其二强调《东方红》源于爱情歌曲,加大李有源的爱情描写。尽管这两点均可达到娱乐好看的目的,恰恰是违背了历史真实,违背李有源是离我们时代不远的真实历史人物,陷入误区,淡化了创作这首民歌的过程。于是导致一再失败。

《东方红》作者李有源艺术塑造

弄清了李有源这个人和《东方红》创作过程,我在剧本原基础上以多个方面为重点,紧紧扣住李有源的这个人,和他创作这首歌的一字一句出处,把他个人生活与这首民歌创作过程联系起来。

确立李有源是一个有文化,粗知文墨农民歌手,我给他设计了,从沙盘到毛笔记账的过程,画龙点睛地告诉观众,李有源能知尧、舜、唐,绝非彻底的文盲,况且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民歌,《东方红》只是其中的一首罢了。并且尽可能让别人,李有源的侄儿李增正说出《移民歌》《东方红》的作者是:“我的叔父李有源!”

影片开头一组民国秧歌,让我很伤脑筋,最后佳县原文化局局长高根胜先生一席话点亮了我,他说早期民国秧歌均以丑为美了,蛇蝎之类暗喻蛇蝎心后娘心。而李有源少年时一段连子嘴是一位亲戚讲民国人生存困难的快书,类似“七笔勾”,那样调侃生活的苦难。一天我在榆林街道遇到红色收藏家薜俊富先生,他问我最近弄啥?我说:拍微电影《东方红》,他说你知道不知道,最初的《东方红》与歌颂西北革命领袖刘志丹有关,这让我豁然开朗“中国出了毛泽东”,不正是源于“陕北出了刘志丹吗?”这些均在影片中达到充分的表达。

监狱是什么样子,我看过陕北共产党人白明善、张德生、马明芳均坐过国民党地方军阀的牢。陕北牢房应有地方特色,可以在窑洞内加上一排铁栅,共产党老高自言是谢子长的人,唱刘志丹上横山,尽可能把陕北两名首领同时提到,也歌颂了西北革命,也暗含了佳县地下党张达志的故事和县委书记张俊贤的一些事迹。

加大旁白的文学性,一窥电影文学的本质,显其含蓄隽永,语言的优美,并力图亲切、深沉,接地气,如泣如诉,仿佛朋友间的倾诉,而显历史的沧桑和哲理文学意味,力图回到那个特定的年代气候、时间、氛围等,有亲临感。

男主角李有源(李政飞饰)最称道的表演是淡淡的微笑:“娶了个老婆二不楞,不如我打光棍”的调笑。

nlc202309090238

作为电视艺术,有些历史真实一定要遵循,有些不完全依照历史真实。此如李有源的真实生活中是掏大粪,编剧王克文先生改为卖菜,完全正确,担什么并不重要。

李政飞饰演的李有源从开始的拘谨,到后来与李增正放声大唱《东方红》一场最为给力。他黑红的脸膛,得体的服装与帽子已融为一体。还有看见大墙上“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标语时,他转过脸来,浮现出一脸憨笑,煞是可爱。他清晨起床下炕的懵懂感表演很真切,只有过起早贪黑人的经历,才有能表演的这么到位。

文学中的笔触轻重,在电影中就指的是节奏,无论如何地推波助澜,一波三折,均为过程,而高潮部分则是人物命运的高点,也就是在影片的后半部,微电影《东方红》的高潮自然在李有源登山挑担看日出,而咏叹出《东方红》。这应该举全剧之力,是影片节奏中的“上甘岭”,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强攻的制高点。

我们拍摄这场戏,起了两个早晨,第一天5时起床,赶到山上时太阳已经露脸了,无奈。第二天半夜4时就出发了,登上山時,太阳还沉浸在苍茫的云海中,混沌未分,茫茫渺渺,劲烈的晓寒,吹醒了人昏沉的睡眠,人变得格外清醒。因为日出时间有限,一切镜头机位,必须提前想好,多少个后背、左侧、右侧、正面、仰拍、特写、大特写机位不容等待。是的、神圣庄严的时刻到了,河东的日出,李有源屏住气息,注目群山之巅,诞生新的太阳……我快速地说着景别,摄影师边拍边搬机位,最后正面拍下最大的特写,李有源望着初升的太阳,东方伟大普照的光明,他流下悲欣交集的泪水。

从山上的李有源看日出到窑洞里李有源写歌词,东方红,太阳升……包括回忆片断中的黑白画面,彩色画面和山上拍的不同机位,反映的李有源共计六七场,平行蒙太奇,交叉运行,在不同变换的机位内容相互交集,冲上巅峰,完成了主人公主形象塑造的最高点。

当艺术渲染达到高点后,最需要的是用确凿史实坚定人物历史活动的真实性。

从历史走向当代。“东方红”的演变,伴随着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不同时期,于是从延安到天安门毛泽东像的叠加,由当代面向未来。片尾由李有源的侄儿李增正,一小唢呐手吹“东方红”,逐渐演变为,老年的李有源在大山之巅走来,由当代面向未来,用童声或模拟童声唱出新的《东方红》,高歌一曲,引向永远。

《东方红》是陕北民歌微电影,民歌自然是用方言唱才有魅力,所以演员我选了陕北民歌手,自唱自演,说那些平常人能听懂的陕北话。有许多人正是以陕北话别人听不懂,而不用方言,我认为不妥,尽可能讲那些别人也能听懂的陕北话该有多好。这就有了佳县话:“一根苗苗也没种出来,还要钱哩”老掌柜的话。“哎,老子把你”警察局长的话,成为大家笑点。

其实用民歌故事拍电影早有先例,如《刘三姐》《阿诗玛》等,可是建国以来,由于历史原因,西北革命创作是禁区没人敢拍电影。此次《东方红》能成功,不外乎这么几个原因。

陕北民歌微电影,一定是用方言,民歌一定要用民歌手,台词与对白,本身说的方言,陕北民歌微电影用陕北民歌手唱,陕北人演是取自然之美,得天独厚之利。

其次是剧本好,音乐作曲名家担当。导演、摄影也是陕北人,况且是有着乡愁情怀的陕北人,加之主创人员历史阅历,熟悉风土人情,决定了这部微电影的成功。

一部影片的成功,犹如海上浮着的冰山一角,从导演开始这部作品就围绕着它,进行一场不为人知的战争,特别是历史题材,他需要的学识考据,是一场极为艰辛的劳动,而大多人不愿从事这样的劳动,所以成功者总是少数人,我就是其中一个影片背后的苦行者,所以花开花落,宠辱不惊。

东方红电影观后感 篇4

7.《Heroes》8.《The 4400》9.《CSI Las Vegas》10.《CSI: New York》

11.《Greys Anatony》12.《Ugly Betty》13.《Traveler》14.《Painkiller Jane》15.《Kyle XY》16.《24 hours》17.《Desperate Housewives》

18.《The Sopranos》19.《The O.C》20.《One Tree Hill》21.《House》

22.《Criminal Minds》23.《Burn Notice》24.《Kitchen Confidential》

25.《Psych》26.《Hidden Palms》27.《Chuck》28.《Standoff》29.《Shark》30.《Sex And The City》31.《Cashmere Mafia》32.《Dexter》

东方红电影观后感 篇5

《法海传之金禅降魔》王宝强电影项目方案市场研究说明

下一个暴富平台;互联网+影视

不懂互联网,就是新时代文盲,这辈子就只能挣死钱拿死工资。不会钱生钱,钱放在银行只能贬值不会给你增值,更追不过通货膨胀!互联网+影视是必然趋势,没有与时俱进,就只能被社会淘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会影响到我们,不断成长!

想要赚钱一定要找对平台,跟对人,做对事,成就自己又能帮到朋友。

电影投资:门槛低,回报高,风险小,周期快,公开透明,安全便捷

《法海传之金禅降魔》2019年3月1日开机,国庆档上映,总投资2.5亿,片方拿1.2亿宣发占总投资48%发行12万份电影版权做大众投资,每份1000元。参与电影版权享有票房分红和版权分红按投资金额比例的利润分红。电影上映后由专业律师事务所监管核对结算,公开透明.电影票房预计约12亿,若按12亿算票房收益率为192%,即你投资1万元的话,一期票房收益约1.92万元

电影投资案例

《大圣归来》投资:780万,票房:9.56亿 《煎饼侠》投资:0.5亿,票房:11.5亿 《战狼2》投资:1.5亿,票房:56.83亿 《后来的我们》投资:0.5亿,票房:13.5亿 《羞羞的铁拳》投资:0.7亿,票房:22亿 《前任3》:投资0.3亿票房22亿 《我不是药神》:投资0.7亿票房30亿+ 《西虹市首富》:投资1.5亿票房8天16亿

《法海传之金禅降魔》的优势和特点

《法海传之金禅降魔》是一部经典,玄幻,爱情,动作3D大片.法海传系列以法海为主线解析此类题材,多维度揭密经典背后的不为人知,以覆盖一二三四线城市及粉丝为重点泛娱乐化精准营销口碑泛化式宣传.

《法海传之金禅降魔》由黄渤监制,程中豪导演,主要演员:王宝强,张晋彭于宴,朱亚文,潘粤明,于文文,惠英红,谢依霖,李子雄等联合演出.阵容强大,题材经典.

《法海传之金禅降魔》作为法海系列三部之首以"互联网+影视”共享电影票房分红的独特模式通过分享电影红利凝聚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整合社会各项资源来实现造势裂变宣传从而实现超高票房和红利共享。

一部电影要取得佳绩的核心点在于有多少人知道这部电影和优秀的剧本及主创团队加裂变式的“宣传力度”《法海传之金禅降魔》在电影上映前就以经锁定一部分潜在消费者,另一方面,电影投资人不仅是电影收益的受益者也是潜在消费者,同时也是影片宣传者,以点带面的提升影片宣传,做到好口碑,高票房,高收益

电影项目流程: 1注册---2实名---3认购---4签约---5分红

第一步:注册。豪颖影视中心公众号,点击“后台登陆”,点“注册”

第二步:实名认证。点击右下角“个人中心”里面的“实名制认证”

第三步:认购。点击“热销”《法海传之金禅降魔》点击“立即购买”将页面拉到最下面,根据所入资金输入购买数量,勾选交易协议,点击“立即购买”即认购成功。

第四步:签署认购合同(邮寄合同或到公司面签)

第五步:电影上映后四期版权利润分红

“互联网+影视”

电影版权投资是一种影视创新,既能解决影视项目资金的问题,又可以带动所有投资者帮助宣传电影。可以带动电影的票房,这种模式肯定是有利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的。

对于个人,这是影视行业出现的一个新型的模式,不仅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还有机会和明星零距离接触(很多粉丝都求之不得呢),而且我们可以作为一个投资的产品来做,同时它也具有收藏价值,这可真是一举多得了。

电影版权产品涵盖四大权益(国内院线分红、国际院线分红、网络版权分红、电视台版权分红),因此,和其他投资相比具有门槛低、风险低、可控制、高收益的优势。

对于企业来说,受益还是比较多的,一般企业在广告方面的投资是非常大的,而且不知道效果如何,钱自然也是有去无回的,但是投资影视方面那么效果是不一样的,不仅钱可以收回来,甚至还会翻几倍的收回来,同样还可以做到一个产品宣传的效果。

共享经济下一程,新兴行业正在崛起

共享经济细分领域:共享单车,共享服装,共享WiFi,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电影票房

任何一次机遇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任何一次财富的缔造必将经历一个过程:先知先觉经营者;后知后觉跟随者;不知不觉消费者!

能审时度势,抓住最好的创业项目

赚钱并非就那么难

《东方》观后感 篇6

阿加莎笔下的大胡子侦探波洛与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是位铁面无私、冷酷无情、照章办事的标配冷面侦探,而阿加莎笔下的波洛侦探则是更通情理、善于观察、精于世故、很接地气的热心肠探长。

我觉得波洛探长的探案方式也是可圈可点的,很有条理,很合理,很专业。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与嫌疑人们有目的的私聊,一步步的把自己的思路捋顺,把人物之间的关系搞明白,最后得出结论,真相大白于天下。

他的报案风格简单、直接,以最快的速度,客观的把案件破获成功,最后又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去结案,充分说明了他善良的一面,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好侦探。他的这种办案方式是我非常欣赏的,体现出他的内心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展现出了人性当中最美好的一面,没有一丁点虚情假意,也没有铁面无私、不近人情。他的出发点都是替对方着想,都是以大局为重,没有就事论事、例行公事般的不通情理。这样的办事风格让我们接受起来很舒服,也很喜欢。

东方红电影观后感 篇7

生活从未平静如波, 倘若一天, 生活突然出现灾难性的异变, 你将如何面对?是在对灾难的恐惧中惶惶不安, 任由黑暗将自己泯灭, 还是勇敢执起手中的长矛向灾难的咽喉刺去?恐惧还是克服恐惧, 这是人面对生活的灾难与挫折必须进行的抉择, 也是一个复杂的人性斗争过程, 是人类对自我面对生活从未间断的追问。韩国影片《汉江怪物》以多元的叙事风格和哲理思维对人与生活的关系这一母题进行了深刻的思索:

一、怪物——东方叙事风格下生活灾难的象征

电影是将人类抽象性思维转化成具体艺术的创作, 所有人性思考必须在电影中寻求到可以寄予寓意的表达对象。在这部以怪物为叙事主线的影片中, 导演将生活的丑陋与黑暗全部表征在了凶残狡诈的怪物身上, 为区别西方同类题材的影片, 导演并未在影片开头故弄玄虚, 让故事的灾难性主题隐而不现。开片仅12分钟, 怪物就全线登陆。作为灾难象征, 怪物的出现预示着恐惧与磨难的来临。当影片中怪物张开大嘴奔向人群时, 生活冷酷无情的脸孔就完全被展现出来, 恐惧与不安笼罩着居住在汉江两岸的人们。另一方面, 汉江怪物的出场镜头被设计成颇具东方武术柔韧感觉的翻卷倒挂动作, 此后也成了汉江怪物出行的招牌动作。黑夜中, 这个凌空的怪家伙悄无声息的行动比敲击大地的沉重脚步更令人毛骨悚然。

怪物的迅速出场和独特的招牌动作, 都是导演的精心策划。这两种表现方式被交融在一起就建构了本片独特的东方叙事风格。首先, 怪物真面目的开场直白显然是有意识的打破西方同类叙事影片神秘主义的手法, 同时也蕴藉了一种对生活的东方式思考:生活从不掩饰自己狰狞的一面, 它会直接把痛苦与灾难抛给人们。西方同类叙事影片却爱作神秘主义, 一方面这是吸引观众的手段, 另一方面, 也是西方独特的叙事心理:它表达了西方人对神秘事物的偏好以及对灾难的浪漫性幻想和渴望冒险的内心世界。其次, 汉江怪物的招牌动作——空中翻卷倒挂, 也蕴含着独特的东方风情。这个经典动作最直接的感触就是“柔韧”, 怪物修长的尾巴也进一步凸现了这种感觉。这不同于西方影片中的怪物。西方影片中的怪物常常是“刚性”的, 外壳是坚不可摧, 不动用非常武器就难以伤之分毫;行动是碰撞型的, 总是伴随着房屋桥梁的坍塌与毁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塑造了两种迥异的叙事风格。西方怪物电影更多展现的是一种力度冲击, 一种追求作用于物理感官而造成观众内心直接的恐慌。而《汉江怪物》所希冀的是心理的碰撞, 一种在恐惧任意伸缩无形的认知下灵魂惊悚的颤栗。

二、玄瑞一家:群像中与生活对抗的宏观叙事

影片展现了人与生活的对话, 但并不是一场个人的独白, 而是一场以家庭多人视角描绘的群体生活对话。东方文化和哲学更强调集体英雄。故事中, 小女孩玄瑞被怪物叼走了, 于是她的家人:祖父、父亲、叔叔和姑姑一行四人, 展开了一场紧迫的搜救工作。

玄瑞的家庭生活在社会底层, 家人都是些平凡无奇的小人物。祖父是一个经营着一家小食品店、晚年依然为生计奔波的老人;父亲是一个胸无大志, 每天在玄瑞爷爷经营的小食品店里浑浑噩噩度日的人;叔叔虽然是名大学生, 却抑郁不得志而常常喝的酒气冲天让人难以接近;姑姑作为一名射箭选手, 却总在关键时刻紧张, 与金牌从未有缘。

这样一群甚至是有着严重缺陷的小人物, 在生活与他们展开的大玩笑中:亲人被怪物掠去, 命悬一线, 亟待解救的状况下, 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在全家人与怪物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中, 爷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作为一家之长的爷爷在走向死亡的时候, 依然面带微笑, 镇静地挥着手让自己的儿女们逃向安全地带。此时, 怪物从他身后冲过将他重重撞倒在地, 长长的尾巴将他高高卷起, 狠狠砸向地面。雨下得很大, 朦胧的水汽营造出一种无法冲破的压抑。

爷爷逝去后, 玄瑞的父亲因妨害公共卫生安全而被逮捕, 在医院里接受各种痛苦的检查。焦急的父亲被禁锢在病房, 绝望的挣扎, 但没有人理会他的言语, 只当他是被病毒感染而精神失常。愤怒的父亲在接到小妹告知女儿受困的方位之后, 终于爆发了。他挟持医护人员, 逃离医院。当他奔向女儿时, 见到的却是露在怪物嘴边的女儿的一条胳膊, 此时平时懦弱的父亲已经濒临疯狂。当他从怪物口中夺回女儿时, 女儿已是一具冰凉的尸体。这时的父亲精神已经完全狂颠, 他抛却了一切恐惧, 勇敢的迎向着火的怪物, 给了它致命的一击。

在营救玄瑞的过程中, 叔叔也表现出机智无畏的一面。 在电信大楼里, 被人出卖的他捣毁了照明系统, 趁乱逃走; 之后遭到追捕又无畏的跳下了天桥, 在昏厥的前一刻忍着剧痛将关键讯息 (侄女的受困方位) 发给了小妹。在目睹侄女的尸体时, 他又愤怒地将自制的燃烧瓶抛向怪物。姑姑也在最后一刻将燃烧的焰心射入怪物口中, 让怪物踏上了死亡之途。

这些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 面对凶残的怪物, 因为亲情和对“爱”的执著, 他们不约而同地忘却了恐惧。祖父从罗嗦的老人变成了家庭的守护神, 毫无出息的父亲也神勇无畏, 不得志的叔叔展现了机智与勇敢, 关键时刻总是紧张的姑姑也克服了内心的不安。

导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以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家庭为单位的群体人物。故事从家庭成员多元的视角展开叙述, 抛弃了传奇片的个人英雄主义, 展现了一个家庭与生活进行对抗性对话的全部风采。在灾难全面压境下, 每个人都从恐惧中走出来, 获得新生。群体的影像同时又架构了宏观的叙事场景, 这又使得每一个个体在整体中经过交融与碰撞变得更加丰满和深刻。同时, 也展现了东方文化和哲学中生活群体性与个性冲撞然后自然交融的过程。

三、非传统的结局:对生活开拓性的叙事意境

东方的叙事文学和文化一直强调意境的重要, 电影艺术作为重要的分支, 深受感染。意境具有丰富的含义, 它并不是指外在物象的单纯描摹或单层面的自然再现, 而是一个 “意义层深”, 即表意空间的创构和拓展。关于这种创构和拓展,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诗论中作了相当精彩的概括:有形发未形, 无形君有形。[2]

电影作为用画面语言说话的艺术, 它呈现给观众的视觉感受 (有形之物) 必须转化成精神上的碰撞 (无形之物) , 倘若没有这种精神共鸣和这种物与神的撞击, 一部电影就注定是一次败笔。追求意境是电影艺术天生的性格。影片《汉江怪物》在结尾处营造了一种非常态的意境, 让人们细细体味了生活的哲学。

它打破了东方传统的大团圆结局。小女孩玄瑞并未逃脱死亡的厄运, 祖父也命丧黄泉。人们所期待的大团圆被硬生生撕裂, 期待中的喜庆与现实的悲凉产生了激烈的冲撞。这个非传统的结局真实描绘了生活的残酷:历经万千磨难的人最终未必会收获幸福。观众被强制性勒令在期待被拒的遗憾中反复品味生活的真谛。然而导演也并未让观众对生活陷入无止境的绝望, 在影片的结尾刻画了希望的符号:玄瑞的父亲收养了幸存下来的孤童。漫漫冬夜, 小男孩在温暖的室内酣甜地熟睡, 一栋亮着灯的小屋在黑漆漆的寒冷冬夜倔强地挺立着。这些影视符号暗示着漫漫长夜虽然寒冷, 却还有一扇亮着灯的窗, 一份可以继续守候的希望。

影片打破了封闭式的结局, 留下了充满意味的画面, 让人们在无限的思索中感受一种回味的境界。

摘要:人与生活的关系一直是人从未停止追问的问题。韩国电影《汉江怪物》以隐喻的手法, 从东方文化多元叙事风格的角度, 对人这一自身的母题, 进行了深刻的思索。本文旨在揭示多元叙事风格运用下的影片对人与生活关系的哲理性思考。

关键词:人与生活,对话,哲理思考

参考文献

[1]张晓东.爱比死更冷酷——电影大师与大师电影[M].新星出版社, 2006。

东方红电影观后感 篇8

这期看吧我们的焦点聚集在英国牛津。

今年10月,这里将举办首届东方国际电影节。作为“迄今英国唯一专门推广中国当代独立电影和电影人的电影节”,其中所选择的作品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好奇心。

尽管本文撰写的同时,电影节作品的筛选还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之中,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英国的稿件还未完全收齐(每年的9月适逢英国的长假,大家都纷纷出外旅游,这对征稿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恰好电影节导演孙晓晓赶赴北京为国内的新闻发布会做准备,忙碌的间隙,我们有幸邀请她为大家选择几部短片,就电影节的特点和选择这些作品的目的作一些介绍,也由此带大家体会电影节之“影像成为不同文化间桥梁”初衷。

今天介绍的作品来自电影节的两个部分:一,《EPSON 广告》、《流浪女孩》片头、《斗》和《A小调的暗流》出自竞赛单元——“一分钟中国印象”,这个部分鼓励中英两国影像创作爱好者拿起轻便的DV设备,投身到这个主题创作中来;二,《雷娜的草莓农场》出自展映单元——这个部分的特点是挑选中国当代独立电影,选映其中代表作。

孙晓晓

东方国际电影节(英国)策展人、总导演。国际野生救援协会制片人。现居伦敦。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编导学士。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Royal Holloway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纪录片导演硕士。

主要成果

2007年:纪录片《雷娜的草莓农场》(Alena’s Strawberry Farm),入选日本CON-CAN 国际电影节,墨西哥Monterrey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

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Scott.Lash教授联合撰写Power Station“中国当代艺术展”前言。

2006年:入选英国华人职业艺术家发展计划(Professional Artist Development Scheme Chinese Arts Centre)。

获Goldsmiths Interaction Research Studio and France Telecom 电影基金。

纪录片《百花深处》(100 Flowers Hidden Deep)获选 One World Broadcasting Trust (OWBT) 4频道影片展映,Surrey Film & Video艺术节。The Troubadour画廊展映。

2005年:获得One World Broadcasting Trust (OWBT)电影基金。

纪录片《Danny Next Door》获选Cotswold 电影影像艺术节。

BBC-This World 节目制作。

2004年:剧情片《Die in 2030 》获选韩国DongSeo Korea国际电影节。

东方中国梦观后感 篇9

习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这与影片中映射的“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的主题相契合。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梦想,实现这个梦想有赖于我们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人是关键要素。实现中国梦,需要齐心协力,紧密团结,而在此过程中,每个人又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更多梦想成真的机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给我们指明方向。当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聚成了一个强大的中国梦。一个梦,两个梦,三个梦,13亿个梦,结成红红的中国结,高高地挂在天空之中,日月同辉。每一个中国人都为追求梦想而努力,为实现梦想而奋斗。

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梦想是深藏在人们内心处最强烈的渴望,也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原动力。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都有着自己的渴望和追求。作为一名青年工作者,要有个人成长发展的理想和追求,而且要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树立通过自身努力让更多人过得更好的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最终汇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共同理想上来。 影片中每个青年学子的梦境都是一个个“我的梦”,比如,“要通过对水稻基因的研究让世界粮食增产10%”、“要攻克唐氏综合症,让每个新生宝宝都健康”、“要为攻克所有的疾病义务提供基因测序”等等。但最终,这种的个人梦想升华为让全人类“不饿、不病、不傻、不老、不死”的“大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在实现个人梦想的过程中,每个人都紧盯目标,克服万难,迸发出烈火般的热情,为自己的梦想辛勤浇灌,也为祖国富强的梦想添砖加瓦。

《东方七色花》观后感 篇10

这是一部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连续剧,主要讲述一个历史与未来、传承与发展的故事。故事中的少年航当和筱语为激活支撑未来城能量核心的“七色花”,借助时空穿梭机来到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历史场景中搜集能量,激活了代表“祝福”“缅怀”“追忆”“忠贞”“团圆”“敬老”“喜庆” 的七色花瓣,粉碎了博士用机器生命替代人类的阴谋,为未来城延续了文化情感的根脉。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画面是诗人屈原正乘着一艘船缓缓前进,航当立刻骑上一只仙鹤追寻。屈原诞生在山清水秀的乐平里。屈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诗人,是三峡里的“第一风流才子”。他忧国忧民,最后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留下的《离骚》、《九章》、《九歌》等光辉诗篇,声贯古今,名扬中外。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将那天定为端午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看完后,让我明白,国之珍贵,家之珍贵,更甚于生命之珍贵!屈原的政治生活虽然是个悲剧,但作为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宝库的珍贵遗产。《东方七色花》让我明白了中国传统节日是爱,是情,是祝福,是温暖,是我们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历史悠久,所蕴育的节日活动 十分多采多姿,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 ,它们映了民的 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 ,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愿“七色花”永远是我们生生不息的力量。

《东方七色花》观后感 篇11

在这个雪花纷飞的寒假里,我每天都会准时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认真观看《东方七色花》这个电视节目。

《东方七色花》每天都会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给我们知道,例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这么多节日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是元宵节,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个叫元宵的姑娘,她和她的父母有十年没见了,但是经过元宵姑娘的努力终于她和她的父母团圆了。

再过几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我也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汤圆,放烟花,看花灯,过一个快快乐乐的元宵节!

美丽的七色花 勇敢的东方娃

孔淇 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 二等奖

《东方七色花》讲了许多年以后,科学家在未来星球上建立了未来城。机器人的广泛使用,使得人类的交流越来越少,于是七色花开始褪色。

为了拯救未来世界,航当、筱语穿越到古代,经历了元宵、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

看完动画片,我觉得筱语聪明又懂礼貌,非常尊重老人。航当像一只小猴子,调皮活泼,幽默机智。小机器人“太平”很可爱,知识渊博。

东方快车谋杀案观后感 篇12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创造出了文学史上最杰出、最受欢迎的侦探波洛,如今她的名字现在几近等同于 “侦探推理小说”。她的每一部小说的结局,凶手真面目总会有那么一些读者在看完之前看穿,惟独《东方快车谋杀案》,至今为止,恐怕无人能够比大侦探波洛更快一步找出凶手,慕名挑战的人很多,但最后的结果无一意外,总是令人瞠目结舌。

虽然没看原著,但看了由这部作品拍出的电影,让我对作者缜密的思维、经典的推理和巧妙的人物安排无不拍手叫好,心生敬畏。对一部推理小说来说,案件的出其不意是抓住读者的关键,能够以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与结果将真相敞开,必定对于读者是最大的吸引力。正是一次次的意想不到让这部作品成为推理中的经典,吸引着无数观众对它的膜拜。

影片开端无味让人不禁失去兴趣,直到命案发生之后让我的心底生出一丝兴奋的火花,然后故事转入侦探为破案而对乘客盘问,我也渐渐进入她的假想,走入她预先安排好的圈套忽略了真实,随着案件的深入,我不断推翻自己所下的结论,最后的结果令我非常意外.想不到最后的凶手居然是12个人,这给我心灵上的极大的震撼。影片具备了侦探推理小说基本的特点,情节迭宕起伏,处处悬念丛生,让观众时刻都在紧张的思考中,而影片在结尾才公布的迷底足以让观众大吃一惊,因为这个结局肯定是很多人都不会想到的,令人不得不叹服作者的想象力。

通过影片观看我们发现,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发生缘由与发生在 1930 年轰动美国的绑架案——阿姆斯特朗少校家 的幼女小黛西惨遭杀害有关。在那场绑架案中,阿姆斯特朗夫人由于过于伤心过度而 流产,最后死了,而阿姆斯特朗上校也因此自杀了。其女仆因受不住警方的怀疑而跳楼自杀 了。因此,阿姆斯特朗上校一家彻底给毁了。于是东方谋杀案就此开始了。在这趟托罗斯快车上,发生了一场离奇的谋杀案。旅客雷切特先生在自己的包厢中被杀 了。著名侦探波洛正好在这趟列车上,所以他开始了他的侦探。究竟雷切特先生是什么时候被杀的?谁又是凶手呢?根据波洛与康斯坦丁医生在现场的勘察,康斯坦丁医生根据死 者身上的伤初步判定凶手是女的,雷切特先生大概死于昨晚凌晨一点十五分到两点之间。在 现场波洛找到了一瓶矿泉水,一个大杯子,一个烟灰缸,里面有雪茄的烟蒂哈几片烧糊了的 纸以及两根燃过的火柴,一个烟斗,一条绣有 H 字母的丝质手绢,一把手枪,一个怀表。而且包厢的门是从里面反锁的,还加上了铁链,但就是窗户被打开了。这一切一时间还是挺难解释的,为了查出凶手,波洛便对这节车厢的人进行了审问。通过波洛技巧性、针对性的审问,对案情抽茧剥丝,最后真相还是被他犀利地分析给揭穿了。其实是这样的,在一点左右的时候,在列车员来敲雷切特的房门时,雷切特已经被弄昏了,怀表停在一点十五分,只是个幌子。真正的谋杀案是发生在凌晨两点,因为在这个时候车厢上的而每个人都能找到证明自己一点 十五分不在凶案现场的证明。凌晨两点,每个人都进雷切特的包厢,往毫无知觉的他身上插 刀,由于气愤的心情和胆量不一样,所以用的力度也不一样,以致出现的伤口深浅和大小也 不一样。还有美国的陪审团也是由十二个人组成,所以他们刚好组成一个陪审团,来惩罚钻 了法律空子而逍遥法外的坏蛋雷切特。他们替上帝除恶。到这里,整个凶杀案就水落石出了。

且说主人公波洛,通过他极具智慧的思考和对问题冷静的处理,让我们对这个性情乖张的小个子有了深入了解。我个人相当佩服波洛清晰的头脑、异于常人的侦讯技巧、以及大胆的假设和猜测。波洛不但有清晰的头脑,还同时具备了苍鹰般的敏锐,最细微的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的法眼。但其实,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他处理问题的技巧。在遇到问题的紧要关头,不能毛毛躁躁,而是要冷静下来,分析问题的重点。在慌乱的情况下,如果自己的理智能够战胜不安与恐惧,便有足够的能力与把握可以解决问题,而波洛就是这样的人。他是如此的聪明,但却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原则,在他心目中,没有比真相更加重要,按法律按规则办事是必须的,无可争辩的。影片中他的一颦一笑,行为举止间无不让人感觉他是如此的理性,甚至是古板,不通人情。按照他的意思,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将复仇者们一个个送到警察局。但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波洛在阿婆笔下诞生了。真相不是正义,真正的正义不仅仅只能靠法律去捍卫,还需要用人性。正是通过刻板的波洛的改变,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人性的伟大。

所以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欣赏,让我对侦探小说的独特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一部成功的侦探作品,不仅是有精妙的推理过程和缜密的思维方式,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更重要的是应该有人性的内涵融合在其中,这样才能让人在欣赏过程中有一种特别的享受。

上一篇: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管理及控制论文下一篇:有启发的读书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