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教育局(通用10篇)
海口市教育局 篇1
市教育局召开市直教育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暨“严纪律、转作风、提效能、促服务”
活动推进会
月16日,市教育局召开市直教育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暨“严纪律、转作风、提效能、促服务”活动推进会,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各直属学校校长、局机关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梁红群主持。
会上,党组成员、市纪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组长邵杰传达学习市纪委关于五起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的通报;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如明传达学习关于市直“严转提促”活动一季度全覆盖督查情况的通报。
最后,梁红群传达学习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参会情况的通报。她指出,市直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引以为戒,转变工作作风,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做到令行禁止。结合正在持续深入开展的“严纪律、转作风、提效能、促服务”活动,梁红群强调,各班子成员、各直属学校校长、各科室负责人要分层次抓好落实,要全覆盖、大督查,要提高紧迫感、树牢责任心,切实加强市直教育系统作风效能建设。
海口市教育局 篇2
现在海南工作的和即将来海南工作的国际友人,在密切关注着海南的国际教育问题。
国际旅游岛战略的提出,客观上也要求海南省必须配套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国际学校。
作为省会中心城市,海口市理应在创建国际学校方面有所作为。
10月25日,我们就海口市组建国际学校的一些问题, 采访了海口市教育局局长吴建东。
记者:吴局长,组建国际学校的意义何在?
吴建东:组建国际学校的意义重大,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组建国际学校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
从加快经济发展的层面来看,当前不少投资者,特别是国外投资者最看重的投资环境就是自己的子女能够有怎样的就学环境,获得哪一种质量的教育。通过比较其他兄弟省市,我们发现各地政府对国际学校建设都十分重视,把创建国际学校作为改善当地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如大连国际学校为英特尔项目最终选择落户大连发挥了重要作用;无锡市政府通过设立韩国学校,成功吸引大批韩国企业到无锡投资建厂,等等。
其实,这种对国际教育的迫切需求不仅仅是外籍人士,国内也有不少的家长削尖脑袋也要把孩子送出去。目前,我省正在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一大批的外籍专家、海归精英等高素质人才和大量的外来资本注入,除了基本的硬件建设外,软环境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不少五星级酒店总经理反映要建设国际旅游岛,就必须要有具有国际水准的国际学校和医院。
海口的城市功能定位,不能就海口来看海口,而是要考虑到作为省会城市面对的是全省的职责,要发挥海口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如果海口没有一所像样的国际学校,那么来琼的海外人士子女就无法在海南接受很好的国际教育,也就直接影响到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的进入,成为制约海南与国际接轨的瓶颈。因此,海口应该也必须要在全省率先创建高水准的国际学校,面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招生,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尤其是外籍人士子女的入学需求;又可助推国际旅游岛建设,改善海口乃至海南的投资环境,为建设最精最美省会城市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二、组建国际学校是国际教育交流的主要手段。
从海口教育自身发展的趋势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对高新技术人才的争夺进一步加剧,发展国际教育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最重要的举措。国际间的人员、信息交流和科研合作,对传播知识、提高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必须注意吸取一切文明成果,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使教育更加开放,更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目前,我市已经和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交流和合作关系,国外教育机构也迫切需要与我市进一步深化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在这种大背景下,组建国际学校就势在必行了。
组建国际学校将会进一步扩大对外教育交流,引进先进的智力和借鉴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吸收国际上有益的教育经验,对提高我市教育质量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探索涉外教育办学规律、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开拓涉外办学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二是有利于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完善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纵向衔接的双语教育实验体系,实现“中西合用”、“中西一体”;三是有利于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双语教育理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语师资队伍,构建具有海口特色的双语教育实验模式;四是有利于通过国际学校与普通学校的交流合作,为其他学校的特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国内外教育资源的互动融合,合作共赢,培育我市中小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优化。
记者:海口市组建国际学校有哪些优势?
吴建东:海口市组建国际学校,有经济、教育、人文、体制等优势。
一、经济优势。
海口是海南的省会城市,又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海南的三个“战略高地”,在海口创建国际学校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一是全省的“经济高地”。2008年,海口GDP占全省30.4%,固定资产投资占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52.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21.4%,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二是全省的“开放高地”。2008年12月12日,海口综合保税区获准设立,成为中国第四个综合保税区,与洋浦保税港区一北一西互为呼应、错位发展。三是全省的“要素高地”。海口是全省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化中心、会展中心;拥有全省最好的教育、医疗、人才、技术、信息等优质资源;拥有全省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最大的物流中心、高达几万亩的土地储备等。因此,创建国际学校不仅是海口乃至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海口自身也是全省最具资格和最有条件创建国际学校的城市。
二、教育优势。
历年来,海口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优先发展教育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上,海口教育在全省始终居于领先地位,是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也是全省最早探索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城市,国际教育发展的基础比较好。从教育的数量看,海口的学校数占全省学校总数30%,学生数占28%、教师数占26%;从教育的质量看,海口历年高考、中考成绩均居全省第一,一本二本上线率都远高于其他市县,中考高分段人数在省内占绝对优势。
三、人文优势。
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对海口提出了“建设最精最美省会城市”的要求;海口提出了中长期的三大目标:要“率先在全省实现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海口建成“全国最精最美的省会城市”、建设科学发展和体制创新的示范市。如今,海口追求的不是经济总量,也不是高税收,而是城市的生活品质、生态环境的保护、百姓的幸福指数。组建国际学校将会大大增强海口人民的省会意识,适应广大群众对宜居城市的向往,满足建设最精最美省会城市的需求。
四、体制优势。
2007年,海口实施强区扩权改革,充分激发市区两级的发展活力,并为我省推进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发挥了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率先在全国成立市政府服务中心,设立了非审批领域的“12345”政府综合服务热线,行政审批向全国效率最高的城市看齐,2009年5月起审批事项办结时限平均压缩50%,成为全国审批环节最少最快、办事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在全国率先出台培育壮大社会组织的文件,政府将把行业管理与协调职能、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职能、技术服务与市场监督职能等相关职能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转移出去,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市场、社会相互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等。体制创新,特区精神,这一切无疑都增强了我市创建国际学校的信心和决心,也为国际学校的成功举办增添了不少的筹码。
记者:海口市组建国际学校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吴建东:是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观念问题。
国际学校的成功除了自身不懈努力外,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国际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经营模式等方面与传统教育方式有所区别,必然会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和新挑战。如有的人可能认为这是在建“贵族学校”,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有的人可能认为海南自身教育水平还低,过早发展国际教育会不会是“拔苗助长”;有的人还会认为政府投入精力去办国际学校是不是舍本逐末,还不如把有限的财力和人力放在加快发展经济上。
二、生源市场问题。
国际学校要想发展就要充分重视生源市场,注重培育生源市场。目前,我市乃至我省在国际教育生源市场培育方面还是一个空白,人们对国际学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三、学校建设问题。
国际学校的定位应该是高标准、国际化,就是要建最好的,让广大群众满意的国际学校。这就涉及到诸多问题,如资金问题、土地问题、师资问题和管理问题等。
记者:组建国际学校有这么多的困难和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吴建东:依靠领导和群众,要靠我们多做工作,做细工作,做好工作。
一、要想办好国际学校,需要从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冲破传统观念、陈规陋习和偏见误解的束缚,做到力排众议、大力支持国际学校的发展。因此,国际学校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具备两种意识。一是“两条腿走路”的意识。鉴于目前我市乃至我省外籍子女的数量还不是很充足,国际学校的外籍生源市场还不够成熟。
二、我市的国际学校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注重培育外籍生源市场,也要充分挖掘国内生源市场。二是“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同样,国际学校的创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根据我市教育发展的实际,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创建之初,由于国际学校品牌尚未形成,人们还处于观望阶段,可能会出现生源不足、资金紧张、效益不显等问题,更需要举办者能够坚定信念,一如既往。
三、在资金筹措上,应坚持多元投资主体、多种筹资渠道、多样融资方式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兴办国际教育的积极性;在用地问题上,各级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做好相关配套建设,尽量减少学校举办者的投资风险;在师资问题上,各级教育部门要在国际学校的师资队伍配套、培训、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尽早产生国际学校的品牌效益;在学校管理上,应坚持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原则,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特别是注重吸收优质学校在管理上的经验,充分发挥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重要作用等。
海口市教育局 篇3
【关键词】通识教育 人文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技术院校是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其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而不是只懂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指人在生产活动中与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职业人”首先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具备普通公民的基本素质,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民;其次作为从事特定职业的公民,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素质。需要具备其职业活动所要求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一定的人文素质,如将此视为素质教育理念在职业院校的深化,可归结为职业素质教育。而目前教育界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不同看法,主要存在以下四种代表性观点,本文将各观点与职业技术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理念进行比较分析。
一、通识教育 (General Education)辨析
通识教育起源于西方,从19世纪初被提出以来,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表述达50多种。1945年,哈佛大学委员会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界定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应接受的那部分教育”指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健全的人”和“自由社会中的健全公民”。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对教育质量非常不满,发出了“国家处于危险中”的呼声,因而“回归基础”的呼声高涨。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基本学术能力等的训练,许多学校将英文写作、数理统计、自然科学、口语表达、逻辑思维、批判能力等视为学校教育基本要求。所以20世纪80年代左右哈佛学校发表的《哈佛大学关于核心课程的报告》开启了核心课程作为通识教育标志和特征的新时代。以核心课程取代原有通识教育课程,这些核心课程涉及文理学院六个领域。包括文艺领域、史学领域、社会领域与哲学分析、科学领域、外国文化领域、道德思考领域。
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毕竟不同。通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专业教育(Special Education),通识教育是关注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教育,它是包括文化、道德、情感、体力等各个方面内容的非专业性教育,通识教育更多在培养一个公民;而专业教育培养目标是特定专业技能人才。素质教育是从人的素质结构的具体操作目标入手解决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的运用,素质教育包括了通识教育中的内容,同时专业教育中也有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人文教育(Humanism Education)辨析
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素质并促使其内化的教育活动。其中人文知识及方法是人文素质的基础,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行为是人文素质的外化。
杨叔子院士认为:“人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人为本,做人的素质,特别是人格,是本之本”。可见,人文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熏陶、感悟、内化、积淀,使人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够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虽然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落脚点都在人身上,但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素质教育还蕴含着其它诸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三、文化素质教育(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辨析
文化素质和文化知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文化知识是指经过各种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得到的种种具体知识;而文化素质则指一个人的知识、才能、鉴识所构成的文化造诣或素养的一般体现。
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可见,在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人文素质教育,但文化素质教育涵盖了人文和科学素质两方面的教育,内容比单纯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广。
与素质教育相比较,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把文化素质单独提出,旨在培养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不仅涵盖了人文素质培养,还强调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
四、职业素质教育(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ducation)辨析
素质教育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于1987年在《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的讲话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他认为基础教育不能单纯办成升学教育,而应当是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叶澜(2006)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宗旨,处于一切教育活动之魂的地位,而不是一个规定化的教育活动的模式。在教育目标上,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在教育内容上,要求施以较全面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在教育途径上,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教育评价上,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品质的养成,并鼓励不同特色的培养。严格上讲,素质教育对教育效果的衡量重基础、重长远,不重眼前。
素质教育在每个教育阶段应有所不同。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应“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虽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系统提出职业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只零散于各期刊中,多数从探讨的角度进行分析,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较缺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职业素质内涵与构成的探讨。对于职业素质的构成,有一定分歧。孙晓霞(2008)提出职业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宫玉杰(2007)认为除上述四项外,应将业务素质也涵盖其中;吉飞(2009)则将职业素质概括为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更有学者将职业素质进一步细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素质、适应素质、创新素质等(周光宇,2009)。职业素质在不同的岗位上有不同的要求,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自然不同,故对其构成有不同认识。在借鉴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职业素质教育虽然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有所不同,但仍是具有共性的。本文将职业素质概括为身体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心理素质5个方面。
第二,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研究。陈和(2007)认为职业技术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可从职业理念教育、职业能力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和创业素质教育5个方面实现。职业素质教育要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点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职业道德(含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等)和职业核心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杨东进,2008)。黄三平(2008)从校园文化角度提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之成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目前对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职业素质教育多数仍停留在形式上,普遍存在着模糊化、形式化和简单化等问题。职业素质养成是以知识为基础,课程教学仍应是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课程设计是重点,但不能忽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否则难以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落实到位。
五、结论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飞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但职业技术院校在重视技能教育的同时,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人的全面發展。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情况,在技术能力培养上不仅注重实践操作技能,且在人才培养上注重职业品质的培养,即重视培养技术能力又重视职业素质教育。从目前我国教学现状来看,一些职业技术教育只重视职业技能培训,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播科技,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在职场中为人处事和如何思维,但是现今的职业院校培养很难达到以上要求,目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应提倡职业技术教育应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才能凸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林小英.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以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American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 Report.1998.
[3]杨叔子.人文教育:情感、责任感、价值观[J].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通讯,1999(3-4).
[4]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叶澜.清思反思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7(1).
[6]孙晓霞.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7]宫玉杰.论高职人才职业素质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2007(1).
[8]吉飞.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8).
[9]周光宇.浅析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辽宁高职学报,2009(6).
[10]陈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11]杨东进.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市教育局开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4
根据中央、省委和中共部署
一、范围对象根据市委总体安排,市教育局机关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机关全体共产党员参加活动,党员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活动;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参加教育活动原则上与在职党员同样要求,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可以适当方式向他们通报活动情况;聘用、借用人员中的党员参加局机关的教育活动;下派或离退休后异地生活的党员外出时间。
二、目标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把握
(一)在理论武装上要有新突破。
(二)在作风建设上要有新改进。紧密联系局机关实际,找准抓住党员和党组织在学习实践。
(三)在服务群众上要有新成效。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努力提高局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组织、宣传、教育和服务群众的本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进一步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四)在推动发展上要有新业绩。党员立足本职岗位,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围绕推进党风、政风、行风转变,实现教育工作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要求,找出工作差距,理清工作思路,转变机关职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在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上做出新贡献。
(五)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有新加强。坚持围绕教育发展中心、服务教育工作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强化班子建设,健全党组织工作制度,严格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发扬党内**,保障党员权利,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着力构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党员队伍,健全和落实党员长期受教育,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工作机制,机关党员和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真正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贯彻
三、方法步骤局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
(一)学习动员阶段。
1、制定实施方案。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党员队伍的基本状况,明确教育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要求,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2、召开动员大会。局主要领导做动员报告,阐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传达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对局机关教育活动做出具体安排,切实增强局机关广大党员参与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3、组织学习。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4、开展讨论。组织党员围绕5、写读书笔记。学习阶段,每个党员都要记读书笔记,写学习体会文章。
海口市教育局 篇5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校长。他是二战后一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成为美国一所学校校长。每当有新老师来到学校时,他就会给这位老师一封信,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人所不应该见到的悲剧: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妇女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儿童是由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所以,我怀疑教育的意义,我对你们唯一的请求是:请回到教育的根本,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不应该造就学识渊博的怪物,或者是多才多艺的变态狂或受过教育的屠夫。我始终相信,只有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书写字算术的能力才有价值……
我想,作为教育者,要使学生具有人性的人首先是用自己的言行教他们永远不要伤害别人;然而反观教育群体,时有老师奸污学生、体罚学生等现象发生,何也?
当下的教育过分强调学生的发展,反而忽略了教师的自我发展。一旦教师离开了自我发展,教育就难以深入发展;教育之所以称之为教育,在于教育者首先是自我教育的人,唯有自我教育方可教育他人。
试问一些不讲诚信的老师如何教学生去讲诚信?不懂得感恩的教师如何教学生去懂得感恩?古人讲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追求的便是自我教育。
想起某年高考,由于学生要去另一所中学考试,我班学生由别班班主任带队,但晚上返校时一学生很委屈地跟我说:“某某班的班主任不让我们上车,她说先让她的学生上了,我们才上,我们都被赶了下来。”听了这话,我当时真不敢相信,但学生委屈的眼神告诉我,这是真的。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位班主任却是一名优秀班主任。这样的教育如何谈得上真正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是自私狭隘的人。
七年前福建《新教师》杂志卷首语栏目曾推出我的“一点教育”观:对于立人,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幸福一点、诗意一点、快乐一点、阳光一点、高尚一点、纯粹一点、无私一点、诚信一点、自主一点、自由一点、发展一点、个性一点。
“一点教育”观当初主要指向学生的,现在我以为更适合在教育者身上,让我们主动成为这样的人,方可把学生培养成这这样的人。因为我更相信教育是言传身教的。
而让我们感到危机的是,教育者并没充当好教育者该有的角色。比方说,现在一些学校为了迎合检查,教师公然作假,做假事、做假人、说假话,教育之瘤毒可见一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捏,与之俱黑。”若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成长,教育的土壤何其恶也。
教育,当让教育者自我教育,让我们主动成长。唯有如此,教育的源头才有活水,教育的清流才可润泽孩子,教育才能称得上教育。
作者:吴春来
庆阳市教育局文件 篇6
庆市教发[2009]139号
关于编辑出版《庆阳名师风采录》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
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展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宣传名师事迹,展现名师风采,讴歌名师精神,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干部队伍,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今年教师节前夕,市上将编辑出版《庆阳名师风采录》一书,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凡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省园丁奖,省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奖项之一且目前仍在岗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均可入编。
二、《庆阳名师风采录》编辑体例将以图文结合形式进行编辑。文字内容包括个人简介及工作业绩两部分。
1、个人简介。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年月、政治面貌、最高学历及所学专业、参加工作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2、工作业绩。包括教育教学成就、论文论著、科研成果、受奖情况。
文字要准确简练,字数在500—1000字左右。
图片要求:5寸标准彩色近照1张,5寸工作彩照7张(包括课堂教学、研究备课、批改作业、实践实验、交流讨论、辅导学生、班级管理等反映本人实际情况的照片)。照片必须采用像素较高的数码相机拍摄。
三、《庆阳名师风采录》入编人员个人基础文字材料、照片,均由县(区)、市直学校负责统一报送。对入选人员的个人基础文字材料要进行认真地核对、修订,确保准确无误,照片要安排专门技术人员摄制。所有材料统一提交电子版(文字材料用Word格式,照片用jpg格式),文字材料同时提交纸质一式1份,统一封装,务于7月15日前报送市教育局人事科。
四、各县(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要抽调专人负责此项工作,7月8日前向市教育局人事科上报联系人员名单及电话,确保工作进度。
庆阳市教育局
2009年7月6日
主题词:教育宣传名师风采录通知
庆阳市教育局办公室2009年7月6日印发
海口市教育局 篇7
“教育定位”再思考
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是学术界争议的老问题。
按三分法, 知识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前两者称科学, 科学的本质属性是可重复, 是规律的代名词, 掌握科学即掌握规律;后者称学科, “人文学科是那些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知识”, 它是研究人性、教养等人本身的文化现象, 如哲学、宗教、神学、文学、心理、教育等, 是反应人的理念、信仰、精神、人格、期望、灵性、体验、境界等, 不具有规律的属性。
教育拒绝重复, 是创造。教育不是遵循规律育人, 而是育人去发现真理。至今为止, 被实践、实验证明, 学术界认可的根本性、全局性的教育规律还没有, 或者说还没有被发现。教育属于人文, 有不确定性, 是一种理想。教育的本质是创造, 属高层次的智慧, 最好不提或少提“教育规律”。
教育的对象是人,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故此,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教育的灵魂, 是人本教育的根本思想。
由此演绎推理, 教育没有统一, 也不必要制定统一的目标。创造永远是奇数, 是打破统一。同理, 进行历史反思, 我国教育一直强调统一, 教育改革 (含课改) 都是统一的变式、延续。教育真正的返璞归真, 是回到人自身, 实现人的解放。
原初的学校及其演进
人类初始没有学校。生产发展, 物质有了剩余, 少部分人从生产中解放出来, 成了悠闲者, 他们聚一起闲扯, 谈论趣文逸事……像今天的知识沙龙、茶馆聊天, 这就是原初学校的雏形。在希腊语里, 学校一词就是“闲暇”, 在希腊人看来, 学习属于动物摆脱生存繁衍之后的事情。据考证, 约公元前387年古希腊的柏拉图在雅典创办了一所学校, 称学园, 是松散、随意、自由交谈的地方。
早期的大学是个行会。大学来自西方, 出现在中世纪, 是少数人联合起来寻求彼此间的保护、援助组合的一种群体, 就是当时普遍存在的行会, 按现代术语称社团。由于教权 (宗教) 与王权 (政府) 相争, 他们钻了个空子, 在教权与王权相争的缝隙中找到了空间, 发展壮大起来。像所有的行会一样, 既不屈从于教权, 也不屈从于王权, 是天然的独立于宗教、政府之外, 孕育自由思想、按理性运行的一种中介 (立) 机构。
大学是“社会良心”。后来教权、政权合二而一 (政教合一) , 主宰社会, 干预 (影响) 民主、自由, 学校就演化为对抗、批判“政教”的力量, 西方大学就是在批判、对抗中产生的。历史证实, 学校和政权对抗可以避免被同化, 大学有大学的文化, 官场有官场的规矩, 两者保持距离可以双赢。学校独立、高雅、圣洁, 成了追求真理、引领文化, 公平、正义的“社会良心”, 知识分子以公证、讲理为己任, 沦为“公知”、说“反话”的人。
大学是研究学术场所。大学一开始就重视学术、研究学术。学术分两类:无用学术和有用学术。从希腊开始传统的认为, 学术的本质是无用的, 用庄子的话说,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称无用学术;随着生产发展, 渐渐重视有用学术。“无用”、“有用”, 忠诚于知识是原初大学给后人留下的珍贵学术思想。
大学和教权、政权是分分合合, 到了阶级社会, 教育被定为“上层建筑”, 异化为政治的附庸、阶级斗争的工具。教育工具化——人工具化, 必然导至教育“无理”、“无家”, 进而失掉教育自身的独特性。
学校是出思想出智慧的地方。学校起源于悠闲。悠闲是学校的文化之母, “悠闲和单纯的消失”, 乃是“文化整个被连根拔起的征兆”。“金字塔的创造者不会是奴隶, 应该是一批悠闲的人”。教师是创造性的职业, 他们的自主权、悠闲太少了, 笔者赞成给教师设立学术假期, 每三、五年放一个学术假期, 由教师自己确定读书、进修、探险、旅游、做访问学者、亲近大自然……增长智慧, 体现教师的意义。
学校是意识形态的独立机构。原初学校是一部分悠闲的自由人聚在一起议论是非的地方, 大多数内容给社会主流意识、“政教”核心利益没有必然相关, “只管是非不管利害”。学校自治和政府保持一定距离是世界大学共同的特征。
学校的智力资源和批判精神。其一, 学校是智囊, 为政府决策、预测提供理论支持, 供政府选择;学校还有干预政府的功能, 即“学术干预行政行为”!这种干预的实质是理性的、积极的支持。世上没有完美, 干预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如果学校失去这种功能, 当下还没有任何一个组织可以承担这个任务。昔日的“大学合并”运动, 眼下教育的“均衡发展”措举等, 是缺少干预的信号。其二, 教师初始就是有叛逆个性、批判责任的人。当然, 中国知识分子和西方知识分子不同, 自古读书扮演“教化”、“忠君”的角色, 缺乏自觉的社会批判意识。
应保留学校的“行会文化”。大学自古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 可以原谅教师的不修边幅, 不能原谅他的肤浅无知。有建树的大家, 都有特殊的思维方式、不为人拘的执拗, 历史证实, 人类认识的飞跃很大一部分是这些“古怪”、“乖张”人的智慧。
“行会文化”就是给学校充分的民主、自由, 在学术的框架内, 允许无边界的谈论、研究、实验“无用的”、“离谱的”、“不搭界的”、“无人管的”、“高风险的”……问题, 开设“不相干”的课程, 教授可以讲授自己研究的成果, 自己有兴趣的、认为是最精彩的东西, 甚或艰涩难懂的内容。大学不是职业教育, 是出精英的地方, 不能太功利、太现实, 要有梦想、有点乌托邦精神。没有独立自由、异想天开的教授, 没有他们的奇谈怪论、轶闻趣事, 何谈大学精神, 何有科技、文化的繁荣。智慧、创造、大师是解放使然, 不是“规划”、“工程”制造的。
教学自然适应性法则
自然是天赐的最美的“诗性”。人无力改变自然的秩序, 只能安适于自然法则之中。
夸美纽斯 (1592~1670) 在世界第一本教育学《大教学论》中提出教学自然适应性法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源于自然, 归于自然, 教育必须“顺乎自然”, 教师“是自然的仆人”。换句话说, 教育是敬畏自然, 忠于自然, 不是“改造”、“驯服”!
近500年过去了, 实践证明, 自然适应性法则是教育的根本法则, 适应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适应的实质是发展, 在适应与发展的矛盾统一中创造自身。素质教育、人本教育和法则一脉相承, 是法则的延续、升华。
建国后, 受反映论影响, 教育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 受国体制约, 淡化了教育最本质的内涵——人。人本, 是以人 (性) 为本, 人本教育人是核心, 是保护天性、顺乎自然, 教育目的是人自身的提升、完善、美化;反思“应试”, 知识是核心, “教育”是为生活、生存进行的训练, 培养“接班人”、“劳动者”, 严格的讲, 不是教育, 是天性虐待。自然适应的内涵:
1. 顺应天性 (本性) 。
顺应天性是教育由国家立场回到人的立场, 由功利回到人自身。
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其一, 天生潜能。潜能是土壤, 提供了教育的可能性。“临终忏悔”:一个牧师听了1万个人的临终忏悔。84岁时听了一个布店老板忏悔:我年轻时和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 他的成绩不如我, 最后他成了世界最优秀的天才音乐指挥家, 我成了卖布郎。牧师的墓志铭:“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世界上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它启示我们,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 选择得当, 用心去做, 人皆可成才;“巨大潜能”是共识, 潜能到底有多大, 还没有实验佐证!其二, 天生差异。遗传不平等, 马克思叫实质不平等。天性差异决定教育差异是教育的根本属性。对实质不平等的人进行平等 (均衡) 的教育是制造新的不平等 (不公平) ;遗传独特性, 每个人的遗传都有自己的强 (长) 项, 教育应扬其所长, 对没有天赋的项目强教是“骡子弹琴”、“草狗打猎”;其三, 天生爱心。爱是天性、是教育的起点, 因为爱他所以教育他;善心, 人人有善心, 要教人学会宽容、为善;爱美, 爱美是动物的本能, 如凤凰展翅……人来源于动物, 永远保有爱美之心;恋爱, 恋爱是性成熟的正常、健康心理, 青少年恋爱属纯恋, 是一次有益的生命体验, 就教育而言, 不是批判, 是指导;其四, 天性向上。“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向上、向前、向好是人的天性, 教育要相信人、尊重人, 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其五, 天生灵感。创造是人的潜质, 灵感有含智量的高低, 没有没有灵感的人, 要教会学生珍惜灵感、捕捉灵感;其六, 天生真实。真诚、纯洁、坦然是天性, 儿童起步的认知是具体思维、动作思维, 思维和实物融为一体, 他们的看、想、说、做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所以, 儿童最真实, 说实话、讲真言。反观, “说谎”是发展、是智慧, 是思维和实物分离、思维抽象的表征。这是认知层面;从道德层面讲, 教育是激活真实的天性。俨然, 教育不是讲理 (认知系统——是非判断) , 是唤醒 (心理系统——情动领悟) !其七, 天生好动。好动、好玩是天性, 是健康的表现。身心发育需要活动, 通过活动促其发展。当前教育的通病是儿童活动量不足、内容单调, 创造性活动更少;其八, 天生好问。好奇、幻想是天性, 孩子是做梦年龄, 对未来的憧憬、对知识狂热的兴趣等萌发的质疑思维胜于黄金, 是一切科学发明和人文思辩的源泉;其九, 天生内向 (或外向) 。人的内向、外向是天生的, 应扬其所长。市场经济有利于外向人的发展, 内向的人谨慎、稳重、善于倾听, 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力量, 是领导角色的天然素养;其十, 天生自私。生物学确认基因是自私的, 叫“自私基因”。动物为繁衍自身期盼最大限度地和异性交配, 所以, 自私、嫉妒是动物的天性, “先为己后为人是科学的人生观”。可见, 教育不是批判自私, 而是引导做自己利益的保护者, 以自私为动力提升自我, 理性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2. 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是自然生长、发展不可改变的顺序、周期。一个天真的小朋友, 看到蚕蛹缓慢艰难的破茧过程, 好心剪口破茧帮其出壳, 快速出壳的蚕蛾十分砢碜, 成了沉疴。
如果将循序渐进和“速度”、“效率”联系进行思考, 循序渐进是“最快速度”、“最佳效率”。教育是播种, 教师是农夫, 植物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能躐等飞跃是公理。所以, 教育教学一般不易提“高效”、“革命”、“跨越式”等激进的口号。过犹不及, 前苏联的“高难”、“高速”, 中国大跃进时的“教育革命”, 文革时的“开门办学”等, 足够使人清醒。
3. 普遍永恒。
普遍永恒是自然属性, 教育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个“普遍永恒的范畴”。所谓普遍, 凡有人的地方都有教育;所谓永恒, 教育和人共存亡。普遍永恒:其一, 教育是稳定 (或滞后) 的常态事业。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的过程, 是实实在在、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常态事业, 所以, 教育不适宜轰轰烈烈, 经常开展运动式的检查、考核、评比和过度竞争性的活动, 现实证明, 这些打破正常秩序、影响正事、破坏自然的活动, 已构成教育的灾难!其二, 教育是人类共有的、共同的财富。国与国之间的教育有先进落后之分, 没有不可超越、不可学习等实质性差别, 所以, 教育应弱化国家界线、政治意识, 不易提“为政治服务”、“中国特色”等口号, 应提为“人类”服务、资源共享, 思考如何做出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类行为”! (未完待续)
从希腊开始传统的认为, 学术的本质是无用的, 用庄子的话说,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称无用学术;随着生产发展, 渐渐重视有用学术。
海口市教育局 篇8
关键词:教育漫话 惩罚 启示
洛克是英国哲学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为近代教育理念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洛克在其对绅士教育事无巨细的娓娓道来中透露出的教育惩罚智慧,对当前学校教育惩罚中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一、树立教育者权威,维护教师教育惩罚的权利
洛克认为教育惩罚是合理且正当的,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强调在实施教育惩罚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教育者权威地位的树立,主张儿童应受教育者绝对权利的约束。
然而当下教师惩罚学生的权利逐渐被吞噬,教师的权威地位也在逐渐消解,且不说教师对学生体罚,严厉的批评也是要不得。动辄就有家长找学校,告发教师惩罚不当,甚至直接把教师和学校告上法庭。教师不再敢实行教育惩罚的职权,惩罚也因而不能发挥其教育意义,惩罚的合理性遭到质疑且大有全盘否定之势。
笔者认为在这样的大局面下,要重塑教师形象,维护教师权威。教师在学校承担了家长的责任,一定程度上要管理好孩子,对孩子及家长负责。作为家长应与学校针对教育惩罚的作用达成共识,不要盲目听信媒体宣传而因噎废食夸大教育惩罚的危害,教育惩罚只要运用恰当其教育作用是能够体现出来的。家长应相信教师能够运用好教育惩罚以促进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伤害学生。最根本因素是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惩罚观,不断增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智慧,使惩罚运用更加恰当,达到公众信服。
二、正确认识惩罚的教育性,发挥其科学性
教育惩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洛克认同的一方面,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惩罚儿童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如时间上要及早,注意先紧后松;惩罚时要目的明确,注意把握惩罚的场合和程度;惩罚不等于体罚、斥责和侮辱,在惩罚过程中要体现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爱等等。
1.惩罚的时间
从惩罚时间上看,因当前学校在实施教育惩罚时往往不注重学生的年龄及个性等特点,实施惩罚简单粗暴,忽视学生心理动态,致使惩罚教育效果不佳。此时应在时间上把握好:在孩子错误行为初见端倪之时应予以惩罚。对于孩子自身来说,及早管制有利于不良习惯的改正,等到其不良习惯根深蒂固时再加以管制,如同已经长歪的老树再想去扶正,是件很难的事情。另一种时间早体现在孩子的年龄上,学生年龄小教育惩罚效果最明显。因而给幼儿和基础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孩子年龄越小,理性越少,越需要教育者严加管教。利用惩罚的方式通过教育者对孩子行为的态度,使孩子认识到行为的对错,进而对不良行为进行改正。
2.惩罚的目的及惩罚的“度”
惩罚的运用关键在于掌握惩罚的“度”, 即不必惩罚太重,也不要仅仅在形式上进行惩罚。惩罚的目的是教育,惩罚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才实施的必要教育手段,因此,不能为了惩罚而惩罚,而应使儿童认识到为什么要进行惩罚,并且使儿童认识到这种惩罚手段的必要性:是教师对儿童负责和尊重的表现。在对学生进行惩罚时,教师应明确惩罚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错误并且加以改正。因此在惩罚学生时应从思想入手,标本兼治。
三、家校通力合作,教师、家长都需以身作则
孩子的成长环境绝大部分在学校,因此学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到,孩子犯了错误,所有人都要对孩子采取冷漠的态度,让他知道行为不良的孩子是不受喜爱的,这样有利于孩子改正错误。洛克还特别强调此时要提防仆人为讨好小主人,采取不一致的态度。由此可见,家长不能因孩子的一面之词而失去理智,抑或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学校教育进行全盘否定与批判。
在家長对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有众多意见的当下,学校要实现更好的发展,教育教学要达成良好的效果,教育惩罚要发挥其教育作用,重要一点是加强学校与家长的通力合作。学校要与家长就其管理方式进行沟通,使家长能够对学校的管理方式予以认同和支持。在对学生实施惩罚时,加强教师和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防止家长偏信孩子的一面之词,了解事实原委,对教师实施的惩罚予以支持并配合学校共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加强家校合作与沟通的另一个作用是学生有时存在的问题,预示着一个家庭的教育问题,教师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良策,也有助于家长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总之,洛克的《教育漫话》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智慧。树立教育者权威、认识惩罚的教育性,发挥其科学性,在现如今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家长、教师、学校齐努力,才能共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海口市教育局 篇9
一.2011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以“三生教育”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2011年,市教育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突出抓好“三生教育”。
(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机遇,市教育局编制了《普三计划》。今年,我市在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同时,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
(三)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发展高中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分析座谈会和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落实课程方案,狠抓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
1.结合教研工作实际,狠抓落实,稳步推进各项改革。
2.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教学竞赛及学科竞赛,强
化高考指导和高考质量分析。
(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发展职业教育
今年,市教育局大力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行动计划”,以资源重组,全面提升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办
学水平为主线,带动全市职业教育大发展,以提升县级职中
办学水平为重点,整体提高中职学校的培养能力。
(五)坚持统筹协调,支持发展特殊教育
建立并逐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
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六)巩固“两基”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逐步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高义务
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七)以提高素质为目的,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1.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2.做好教师职称评定工作。
3.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八)加强教育宣传工作,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正面宣传为主,努力实践“三贴近”,大力宣传国家、云南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市政府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的重大决策、安排部署的具体措施,宣传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及取得的新经验,树立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教育发展依然不平衡
1.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中小学教育在城乡之间、内地与边疆之间、县与县之间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从软件管理来看,发展都不平衡;2.是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学前教育总量小,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总体上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教师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全市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名师少、“双师型”教师少,骨干教师能力不突出,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地高寒山区学校的教师,教学水平相对更低。
三.未来规划。
(一).继续巩固提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认真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基础建设,进一步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三).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四).切实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深化改革,推进高中新课改后的教学改革、招生制度改革。
五.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
六.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八.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在抓好以上重点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抓好民族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类教育的发展,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推进行风学风建设,推进教育政务、教务信息公开,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市教育局工作计划 篇10
一、总体思路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目标,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和队伍提升,更加注重布局规划和项目建设,全力实施重点工作“十大工程”项目,统筹谋划,大胆突破,努力开创**教育现代化新局面,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主要工作
(一)统筹发展,办好各级各类教育
1.优质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推进《市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区域学前教育空间布局规划,加快扩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所,各县必须新建成1所以上;实施“省等级幼儿园创建工程”,创建等级幼儿园80所,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以上,乡镇(街道)等级中心幼儿园建成率达*%以上。推行名园集团化、城乡幼儿园互助共同体等模式,建立对口帮扶新机制,扶持民办幼儿园上等级。认真学习贯彻《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结合城乡统筹改革、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启动新一轮义务教育布局专项规划,重点做好*个中心镇和30个新社区的学校布局。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合理配置资源,做到生源均衡、师资均衡、投入均衡、设备均衡。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00所。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创建一级*所,二级15所,三级50所。实施“市区学校布局优化工程”,理顺市、区两级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市直属学校初、高中分离步伐。力争**年底全市各县(市、区)均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3.特色发展普高教育。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研究完善不同类型普高课程设置基本要求,加强四类选修课程开发开设情况的监控和管理,提高课改实效性。加大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力度,创建省级特色示范学校10所。优化全市普高分层分类管理,积极探索相关评价导向机制。探索发展性评价,引导学校从“重视招生”转向“重视教学效益”。组建跨区域、同类学校网络阅卷联盟,利用网络阅卷系统获取全面、精细测试数据,开展精细化诊断和联合教研活动。
4.整合发展中职教育。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1+6”实施意见,全面实施“中职教育整合提升工程”。推进市直部门干训机构划归整合工作。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全市中职学校整合为55所左右。启动建设21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鼓励支持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或产学研联合体,建设完成乐清市职业中专、**县职教中心主体工程、泰顺县职教中心二期工程,建成省一级重点以上职校3所,优质教育资源比例达到65%。进一步统筹调控专业设置,推进职业学校专门化、特色化发展。创建市级以上品牌专业、实训基地各5个,全市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健全完善中职跨县招生制度。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养和初级创业技能。积极推行“3+2”、“五年一贯制”等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为学生搭建就业、创业和升学多元发展的“立交桥”。
5.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出台关于加快我市高等教育发展“1+5”文件,实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工程”,推进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工作。做强做大温州医学院和温州大学。加快肯恩大学、城市大学新校园建设。启动迁建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和新建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艺术职业学院、**滨海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永嘉学院。做好**医学院仁济学院、**大学瓯江学院、**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迁建、**科技职业学院扩建工程及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苍南学院、**科技职业学院平阳学院前期工作。搭建平台促进高校内涵提升,推进市级高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示范试验中心、示范实训基地等建设。
6.同步发展特殊群体教育和社区教育。推出系列扶持弱势群体教育新举措,指定全市优质学校对口支援85所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和7所县(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教育管理、教学教研、师资培养等多方面帮扶。新居民子女学籍管理采用“动态式”管理模式,凡具有**各县(市、区)学籍号的小学毕业生可直接升入各县(市、区)相应初中就读。结合全市856个农村新社区建设,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完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开展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建设工作,积极创建市示范、等级社区学校,不断提升社区教育水平。继续抓好成人“双证制”、成人高中、农村预备劳动力等教育培训工作。
(二)立德树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7.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工程”,关注身心健康,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推进学校德育系列化和常态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网络。坚持“健康第一”思想,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县建设。成立温州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研究中心,建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通报制度,学生体质健康连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对校长问责。加强中小学人文教育,以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持久竞争力。
8.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引导学校明确办学方向,规范办学行为,督促学校开足开齐开好课程,严格执行“减负”各项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确保义务教育公办初中、小学“阳光招生”,全面实行就近、免试、免费入学,坚决制止和纠正公办初中、小学与入学挂钩的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高中阶段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行为。加大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治理力度,维护教育良好形象。规范学前教育机构准入制度和幼儿园年检制度。建立健全由市委市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制度,有效整治学前、义务教育阶段无证全日制办学机构。
9.扎实推进有效教学。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的教学流程管理,打造高效课堂。小学阶段开展“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主题培训、研究,初中、普高开展“教学设计-课堂实践-课后点评-教学反思”课例研究,建设“以学习为中心”的有效课堂,提炼初、高中新课程教学精品课例*个。完善“轻负担高质量”联系县制度,积极培育“轻负高质”典型和特色学校。推进特色品牌学校创建活动。开展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关注合格率和后20%学生,高中教育阶段重点关注提高率。加强中、高考学科试卷及试题质量分析研究,通过对试题难度、效度、区分度等项目的监测,逐步改进命题技术。
10.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做精做强学科教研基地、教科研基地,分项目开展有效教学、校本教研、精品课例、精品课程、精品课题、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倡导“做真实的研究”,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做到选题真实、过程真实、成果真实。发挥教育科研引领作用,深化与推广精品课题成果,扩大优秀成果辐射面,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生产力”的转化。
(三)全员培训,整体提升师资队伍
11.改革教师管理制度。认真探索、创新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编制、聘用、流动、档案等管理工作程序。建立健全教育事业单位岗位动态管理制度、学校从业人员聘用管理制度,妥善清理全市所有代课教师。开展在编不在岗人员清理,杜绝“吃空响”现象。完善新教师补充机制,建立公平竞争、择优聘任的教师管理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推进城乡教师均衡配备。加强学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2.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实施“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工程”,继续拓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上借、中合、下伸、外联”策略,集聚市内外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组织实施好市、县、校三个层级的系列培训项目,着重探讨学科素养培训与校本研修,各级指定性培训与教师自主选课培训融合衔接问题。进一步规范全员考核工作,以“研究文本”“常识底线”为主,坚持过程考核与集中统测相结合,使考核更切合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完善市、县(市、区)、学校三级教师学科素养比赛活动,重在“人人参赛,校校有赛,层层推优,以赛促训”,并把现场观摩、成果展示等活动向农村薄弱学校延伸。加大教研、科研、师训工作的整合衔接力度,促成4个县(市)机构整合。
13.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加大教育人才队伍培养力度,继续打造形成“教育名家-名师名校长-三坛-学科骨干”金字塔型的骨干教师梯队。启动新一轮骨干教师评选活动,评选教授级高级教师30名、名师50名、新闻奖教金奖、师德楷模、终身班主任各100名,新建名师工作站25个、名师工作室*个。推进“百名领军教师”培训计划。举办名师名校长讲坛和特级教师大讲堂30期。选送50名骨干教师、骨干校长参加省“浙派”名师、名校长工程的系统培养,开设温州市知名校长高级研修活动。实行骨干教师“流动管理”机制,建立任期制和退出机制。
1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出台有关加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序推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培训,提高校长队伍整体专业素养。坚持重点岗位、重点配备、重点教育、重点考核和重点监管,突出做好干部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做好干部交流、挂职锻炼等工作。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与选拔,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规范直属学校(单位)内设机构设置,严格控制领导职数。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激发教育系统干部干事创业活力的实施意见,设立“1+X”运行机制,在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机关空缺中层干部岗位竞聘、一般干部“双向选择”、机关中层干部任期制、“开门约荐、差额遴选”中小学校长等方面有新举措、新思路。加强廉洁自律教育,推进教育系统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实施审计轮审制度,做好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完善校级领导干部任职谈话、诫勉谈话等各项廉政制度,切实防范廉政风险。
(四)深化改革,激发教育创新活力
15.深化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民办教育深化改革工程”,深入推进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1+14”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民办学校产权明晰、企业法人登记等办法,形成更加完善的政策及操作体系。加强县(市、区)教育部门职能机构建设,争取单独建立民办教育职能科室。成立市民办教育政策研究所,聘请国内民办教育政策研究专家为温州试点把脉。启动第二批300所民办学校参与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完成全市招商引资10亿元。创建第二批市级窗口学校20所,县级窗口学校40所。深化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全面提高民办教育整体质量,形成公办与民办互相促进的良好氛围,努力把“国家试点”办成“全国示范”。
16.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改进温州市中考方案制度,在特长生招生、民办学校招生、保送生招生、新居民子女中考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探索鹿城、瓯海、龙湾三区寄宿制高中统一招生方案。进一步完善标准化考点建设,实现全市国家教育考试网上视频巡查监控系统联网。积极引进教育考试国际新品牌,开辟雅思考试温州考点,提升温州教育考试国际化水平。提高招生考试工作管理水平,确保各类招生考试工作安全、平稳、顺利进行。建立高考、中考、会考成绩分析数据库,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
17.加强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加大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力度,鼓励中小学、职业学校与国(境)外匹配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姊妹学校,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学习机会。贯彻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战略,全面加强对台教育合作交流。积极利用、引进台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理念,推进合作办学。做好省千校结好活动,与国外结好学校30所。巩固和发展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中澳合作、市第二十二中学中加合作、**中学中美合作等项目,全面提升办学品质。拓宽和深化英语骨干教师赴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项目培训。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夏令营活动,开拓国际视野。
(五)加大投入,加快学校基本建设
18.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督促各县(市、区)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增加。确保每年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体现法定增长,确保全市财政教育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在2012年基础上逐年提高,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确保每年土地出让金收入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的10%计提教育基金,用于教育基本建设和设备添置等。各类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特别是学前教育经费要列入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进一步优化教育事业投融资平台,加大投融资力度,充分发挥教育资产使用效益。
19.推进教育项目建设。实施“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工程”,抓好市本级各类续建、新建基建项目,**年实施项目37个,计划投资25.19亿元,增幅达62%。其中财政直投19个,6.30亿元;教投18个,*亿元。计划新开工**市第二十七中学新建工程、**滨海职业技术学院新建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宿舍工程、市第七中学改扩建一期工程、市第四中学改扩建一期工程、**外国语学校新建工程、第二外国语学校二期工程、中学国际部新建工程、市第三十二中学新建工程、市第五十一中学运动和实践场所建设,**第二中等职业专业学校新建工程;争取开工**籀园小学综合楼工程、六艺苑新建工程、市第三十一中学新建工程;建成市第二十三中学综合楼、**教育大楼新建工程、**实验中学广场西区综合楼工程、市财税中专一期改扩建工程、第二外国学校一期工程、**城市大学一期工程。11个县(市、区)计划新开工校舍面积40.5万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启动建设3个、建成3个,各县建成1个以上。
20.提高教育技术水平。实施“教育技术保障工程”,打造“智慧教育城”,基于教育云服务平台,建成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校的基础数据库,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高效融合。建成2个以上教育、科研和管理数字化应用系统、20个以上优质专题资源网站,创建20所示范数字化校园,实现全市所有中小学100%接入温州教育城域网。全面提高教育装备达标率,创建Ⅱ类以上标准化实验室200个、图书馆(室)*个,打造十大类示范功能室100个,达标音乐室、体育室、美术室各300个,市书香校园示范校10所。
(六)优化管理,保障教育和谐稳定
21.强化督政督学。认真贯彻《关于在全省开展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工作的通知》、《关于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市、区)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建立有效推进创建工作的监督和视导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方案和分目标任务落实到位,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各项指标。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公报制度,做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学前教育先进(达标)乡镇、省市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等各项督导评估工作。加强督导队伍建设,配足专兼职督学,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督学责任区网络。
22.推进依法治教。将法制教育作为校长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以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学校校长、教师作为重点普法对象,落实普法教育经费,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培训及宣传活动,增强普法教育实效。做好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工作,努力促进学校自主发展,逐步确立学校法人主体地位。加强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校务公开工作,提升学校民主治校工作水平。
23.建设平安校园。加强公共安全指导纲要课程建设,定期开展防电、防溺水、防台风、防地震、防火灾、防侵害等安全演练教育活动,提高紧急避险自救和应急救援水平。完善安全预警工作,指导学校及时做好预案制定和应对工作,重点关注交通、校车管理、校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关键环节和寄宿制学校、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等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薄弱环节。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推进中小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建设,为广大学生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交通保障服务。加强校园卫生安全工作,做好学生健康饮食营养工程。
24.加大教育宣传。加强教育宣传机构建设,设立教育新闻中心,整合宣传资源。加大宣传策划统筹力度,围绕中心工作,坚持正面引导,做好重大题材、典型事迹、优秀人物的宣传报道。加强教育通讯员、网络评论员、教育专栏作者等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宣传整体水平。做好温州教育网改版和硬件建设,完善教育信息报送平台,拓宽信息渠道,扩大信息资源。设立中国教育电视台浙江记者站温州通讯员站,建立教育视频新闻报送机制,推进系列主题宣传。加强网络舆情报告、抄告、引导和考核工作,畅通公众沟通渠道,提高微博时代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加强教育外宣通联工作,借助市内外媒体资源,提升温州教育美誉度。办好“教育方桌”专栏,开展教育好新闻、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等评选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海口市教育局】推荐阅读:
海口市限购细则解读06-07
海口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08-22
海口市殡葬管理暂行办法10-09
海口市开展双创活动10-02
海口林场林地管理08-23
海口市教育局招聘07-30
海口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简介05-25
海口市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管理办法07-02
海口中山医院开展下乡义诊活动07-24
海口红色之旅一日游方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