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组织与编排试题(精选3篇)
竞赛组织与编排试题 篇1
组织竞赛编排试题
一. 名词解释 1. 赛次: 2. 轮次: 3. 径赛: 4. 及格赛: 5. 远度项目: 6. 竞赛规程: 7. 组织方案: 8. 竞赛日程: 9. 单元: 二. 是非题 对(+)错(-)(一般30题)
()1.组织工作方案是一切工作的依据。()2.竞赛规程是竞赛工作的依据。
()3.同一项目,同一单位运动员尽量安排在一组。
()4.长距离跑分组决赛是,一般把成绩好的集中编在一组。
()5.如过以获取参赛运动员赛前的报名成绩,可用斜线分组方法进行。()6.全能分组时(径赛)每组不得多于5人。
()7.200米以上至1000米各项间隔休息时间为90分钟。()8.不同组别的同一径赛项目,最好衔接进行。()9.不同组别的同一田赛项目,最好衔接进行。
()10.不同组别同一田赛项目,一般不连续安排在同一单元内进行。()11.同一时间最好安排两个田赛长投项目。
()12.在进行竞走、长跑时,最好不安排长投项目。
()13.撑杆跳高比赛的时间较长,最好安排在下午早些时候进行。()14.同一项目,同一单位运动员尽量避免排在同一组。()15.不分道的比赛项目每组人数应超过跑道数的2倍。()16.不分道的比赛项目每组人数不应超过跑道数的2倍。()17.长距离跑分组决赛时,一般把成绩好的集中编排在一组。()18.田径比赛分组时,每组人数必须均等。
()19.一次性决赛的径赛项目,按成绩优劣分组。
()20.分组时,如有赛前报名成绩,可用蛇形分组方法进行。
()21.分组时无赛前报名成绩,人数又较多,可用斜线分组方法进行。
()22.在下一赛次抽签排道时,应让成绩差的4人抽第3、4、5、6道,成绩好的抽第1、2、7、8道。
()23.在下一赛次抽签排道时,应让成绩好的人抽第3、4、5、6道,成绩差的抽第1、2、7、8道。
()24.田径项目只能进行预赛和决赛。
()25.全能分组时,如技术代表认为原分组不合理,有权对任何一组重新编排。()26.全能项目各赛次之间应连续进行。
()27.全能项目最后一项的分组编排,应将倒数第二项比赛后累积分数较多的运动员分在一组。()28.200米及200米以下的各项比赛的最短间隔时间为30分钟。()29.200米及200米以下各项比赛的最短时间为90分钟。()30.1000米以上各项比赛可在同一天。(较难10题)
()31.全能各单位间休息时间为45分钟。
()32.及格赛和正式比赛应安排在同一天内进行。
()33.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照顾到兼项之间的时间间隔。()34.跨栏项目一般都安排在各单位的第一项。()35.跨栏项目可以排在长距离竞走、跑之前进行。()36.同一时间不要安排2个田赛长投项目。()37.标枪和铁饼可以同时进行比赛。
()38.为了增加比赛精彩性,在长跑时最好安排一个长投项目。()39.撑杆跳高最好安排在上午早些时候进行。()40.撑杆跳高最好安排在跳高项目之后进行。(难 5题)
()41.接力比赛最好安排在单元中间进行。
()42.接力比赛项目最好安排在单元最后或下午最后一项进行。()43.为满足观众热情,应把精彩的决赛安排在单元第一项。()44.每单元比赛,尽量安排田赛早些时候结束。
()45.最后一个单元临近结束前,可考虑安排一项短距离项目。()46.编排比赛次序时,排完田赛再派径赛。
()47.100米预赛时,让前4名抽3、4、5、6道,让后4名抽1、2、7、8道。()48.全能项目个单项分组,应根据上一项取得继续比赛资格的运动员抽签排定。()49.及格赛标准由技术代表决定。
()50.田赛项目一般不分组,比赛顺序按报名顺序排定。()51.及格赛分组随即产生,不做具体要求。()52全能各单项间隔休息为30分钟。
()53.女子7项全能800米比赛,分组时应尽量不把同单位的运动员排在同一组内。()54.编排比赛次序时,先排径赛项目,其次是田赛项目,再排全能项目。()55.竞赛规程必须符合组织方安的要求。
()56.长距离跑分组决赛时,不能将成绩好的集中编在一组。
()57.分组时如无运动员前成绩,人数较多,可用蛇形分组方法进行。()58.分道跑的项目在预赛时,可以随机抽签排定道次。()59.田赛项目一般不分组,比赛顺序由大会抽签排定。()60.全能分组时(径赛),每组最好5人以上,但不得少于5人。()61.全能比赛最后一项的分组编排,应随机分组编排。()62全能分组时,裁判长无权对任何一组重新编排。
()63.200米以上至1000米各项比赛的最短时间间隔个45分钟。()64.男子100米比赛结素后,因立即进行男子200米的比赛。()65.为了增加比赛的精彩性,应将相关项目连续编排。()66.及格赛后应间隔一天再进行正式比赛。
()67.不同组别的同一径赛项目,不连续安排在同一单元内进行。
()68.编排比赛次序时,先排赛次多的项目,其次排跨栏和其他径赛项目,再派全能项目。()69.及格赛标准有裁判长决定。
()70.田赛项目的比赛顺序不能由技术代表指定的委托人抽签排定。()71.竞赛规程是一切工作的依据。
()72.如果田赛仙姑的参赛认输过多,应进行预赛,录取前8名运动员进行决赛。()73.女子400米比赛结束后,应在休息45分钟后进行800米比赛。()74短距离径赛项目,如果赛次少最好安排在一天结束。
()75.决赛时预计能跑记录的项目,可集中编排在同一单元内,尽量排在下午。()76.接力比赛项目最好安排在短跑项目之后进行。()77.田赛项目应集中在场地的一端进行比赛。
()78.田赛项目的及格赛和决赛之间应安排一天休息。()79.按兼项的一般规律,尽量把相关项目连续编排。()80.全能项目的分组(径赛)又技术代表决定。
三、选择题(一般题30)1.竞赛分组按()分组
A、田赛项目 B、径赛项目 C、全能项目
2.不分道比赛项目每组人数不应超过跑道数()倍 A、2 B、3 C、4 3.全能项目分组时(径赛)分组最好为()
A、5人或5人以上 B、6人或6人以上 C、7人或7人以上 4.全能项目分组时(径赛)分组不得少于()人 A2、B、3 C、4 5.田赛项目分组时,参赛人数过多应进行()赛 A、及格赛 B、依稀性决赛 C、分组比赛 6.田赛项目一般不分组比赛顺序由()排定
A、报名顺序 B、报名成绩顺序 C、大会抽签排定 7.200及200米以下各项,你塞最短间隔时间为()A、45分钟 B、50分钟 C、55分钟
8.200以上至1000米各项比赛的最短时间间隔为()A、0分钟 B、90分钟 C、100分钟 9.全能个单项间休息()
A、45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10.100米以上项目,比赛的最段时间间隔为()A、半天 B、不在同一天 C、一天以内 11.在进行竞走、长跑时不安排()A、标枪 B、铅球 C、跳远
12.不同组别的同一径赛项目,最好衔接进行的是()
A、男子100米与女子100米 B、男子100米与男子200米 C、男子100米与男子1000米
13.为了避免阳光的照射方向和比赛时间较长最好把()安排在早些时候进行 A、撑杆跳高 B、跨栏 C、跳高
14.全能比赛最后一项分组编排应()进行 A、将倒数第二项比赛后累积分多的分在一组 B、由大抽签决定 C、按原顺序进行
15.径赛分组方法有()
A、蛇形分组法 B、斜线分组法 C、一线分组法 16.蛇形分组法成绩好的应放在哪几道()A3、4、5、6 B1、2、7、8 C1、2、3、4 10. 蛇形分组法成绩差的应放在哪几道()A、1、2、3、4 B、3、4、5、6 C、1、2、7、8 17.在()情况下可采用斜线分组法 A、无运动员赛前成绩,人数较多 B、有运动员成绩
C、有运动员成绩但人数较多
18.长距离跑分组决赛时,一般()编组
A、成绩好的编在一组 B、成绩混合编排 C、抽签编排 19.100米、200米、400米分组比赛时间为()
A、4:00-5:00 B、5:00-6:00 C、3:00-4:00 20.田径运动竞赛是对()
A、田径教学 B、科研工作 C、体育发展水平D、训练 21.根据上级有关竞赛计划和任务,经过论证确定()A竞赛规程 B竞赛日程 C比赛项目 D组织工作方案 22基层单位比赛项目可根据(),还可增添集体健身项目和趣味性项目 A、场地 B、人数 C、时间长短 D、器材田间设置 23.(B)是竞赛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A、竞赛日程 B、竞赛规程 C、组织工作方案 D、竞赛计划 24.运动会的经费预算包括()
A、场地修建 B、会场布置 C、宣传 D、交通 25.田径竞赛规程必须以()为依据
A、田径规则 B、竞赛规则 C、组织工作方案 D、比赛计划 26.田径运动竞赛在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和()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A、提高全民素质 B、提高综合国力 C、全民健身计划 D、争进民族团结 27.基层运动会应根据()确定工作结构 A、人数 B、时间 C、规模 D、地点 28.竞赛规程包括的内容()
A、确定比赛项目 B、参加方法 C、报名办法 D、计分和奖励办法 29.田径运动会()工作是田径运动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A、比赛组织 B、场地规划 C、编排记录 D、成绩公告(较难题20)
1.组织工作方案包括()
A、运动会的规律 B、运动会名称、目的和任务 C、运动会的组织机构 D、运动会的经费、预费
2.根据运动会的()确定其规模的大小
A、场地 B、时间 C、目的任务 D、参加人数 3.按报名先后顺序编号,一般东道主排在()A、最前面 B、中间 C、最后 D、随机决定 4.编排记录公告称为()A、赛前 B、赛中 C、预选 D、复赛
5.在田赛组织工作中()是较典型的组织结构流程 A、统计 B、编排 C、规划 D、记录 6.组织工作程序包括()
A、组织时间序列 B、组织结构流程 C、组织人员统计 D、组织框架结构
7下列哪些属于编排工作中的统计工作()
A、统计兼项 B、统计奖品金额 C、统计工作人员数 D、统计各项参赛人数 8.竞赛规程有不完善处,可由()修改、补充
A、组委会 B、组委会和主办单位 C、主办单位 D、仲裁委员会 9.一般在下发规程时,还应下发()
A、计分和奖励办法表 B、大会宣传稿 C、比赛规则 D、竞赛日程初定稿 10.全能项目应填写()张全能记录表
A、1张 B、7张 C、10张 D、男子10张、女子7张 11.竞赛场地采用的弯道半径为()
A、6米 B、37.787米 C、36.5米 D、37.898米 12.跑道内侧、外侧永久性突起的边沿高、宽为()
A、5CM、5CM B、5CM、6CM C、4CM、6CM D、6CM、6CM 13.分道宽为()米
A、1.22 B、1.23 C、1.24 D、1.25 14.总裁判长赛后工作包括()
A、比赛结束宣布成绩 B、领导全体裁判员做好总结工作 C、做好善后工作 D、负责安排裁判组塞后生活 15.竞赛、田赛检录开始时间()
A、22—30分钟、35分钟 B、25—29分钟、40分钟 C、25—30分钟、40分钟 D、25—30分钟、30分钟 16.径赛裁判长分管()
A、终点、手计时 B、终点摄影计时 C、风速测量 D、径赛记录员 17.()项目需要进行梯形起跑发令
A、200米、400米 B、800米 C、4*100米 D、1500米 18.()弧形发令的项目
A、1500米 B、3000米 C、4*100米接力 D、10000米 19.()属于接力中的犯规
A、抛接棒 B、未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棒 C、点棒后是不是原掉棒人捡器跑进 D、接棒人是否得到助跑后跑进 20.在跳高赛中进行()次试跳
A、8人 B、小于8人 C、大于8人小于10人 D、小于6人等于8人(难题10)
51.在跳远比赛中人数达到()时,每人可试跳6次
A、8人 B、小于8人 C、大于8人小于10人 D、小于6人等于8人 52.田径场地的布局()
A、符合田径径赛规则 B、有利于运动员激素水平的发挥和公平竞争 C、尽量减少田赛与径赛之间的相互干扰 D、有利于保养和使用 53.跑道的丈量方法()A、直接丈量法 B、直玄丈量法 C、余玄丈量法 D、经纬仪丈量法 54.基层田径比赛计算机一般应用在()
A、成绩处理 B、编排记录公告 C、计算成绩 D、团体总分 55.竞走裁判执裁时手重要拿()文具
A、笔 B、警告牌 C、犯规记录卡 D、板夹
56.助理发令员在塞前10分钟时从引导员处接受运动员并核实()A参赛号码 B钉长 C道次号 D道次
57.终点摄影计时裁判工作除终点摄影计时主裁判、终点摄影计时裁判员、判读员外,还应有()
A、记录员 B、终点操作员 C、分段成绩操作员 D、起跑工作员 E、起点工作人员 F、录象操作员
58.检查主裁判与检查员之间旗示()
A、预备旗示 B、询问旗示 C、犯规旗示 D、换位旗示
59.跳高比赛结束后,记录员整理核对无误后,交()审核签字编排公告处 A、主裁判 B、技术官员 C、田赛裁判长 D、编排操处员 60.投掷项目裁判工作负责()比赛
A、推铅球 B、掷铁饼 C、掷链球 D、掷标枪 四:填空题。(一般题40)
1.200米及200米以下比赛间隙时间各项为 分钟。2.200米以上至1000米各项为 分钟。
3.每单元的比赛,尽量安排得使 和 同时结束。4.在进行竞走,长跑时,最好不安排 等长投项目。5.同一时间不要安排两个 项目。
6.撑杆跳高要考虑阳光的 和 较长,最好安排在 早些时间进行。7.比赛采用国家体育总局审订的 和、等。8.审查规程中对参赛资格的特殊规定及要求,如、、、、等。9.按报名先后顺序编号,一般 排在最后。10.竞赛分组按、和 分组。11.不分道的比赛项目每组人数不应超过道数 倍。12 的竞赛项目,按成绩优劣分组。
13.如果已获得参赛运动员赛前的报名成绩,可用 分组方法进行。
14.全能项目中的径赛项目的分组由 决定,每组最好 人或 人以上,但不得少于 人。
15.赛会结束后将 归纳整理,交 存档。16.表格的设计要、、。
17.跨栏项目一般都安排在各单元的第一项,还可以安排在长距离竞走、跑之后进行。18.抽签排道次时,应让成绩好的4人抽第 道,成绩差的抽第 道。19.参赛办法,包括、、、和 的参加办法。20.报名办法,包括、、及。21.田径竞赛规程必须以 为依据。22.全能项目间休息 分钟。23.米以上各项目不在同一天。
24.填写竞赛日程安排表在先填 后排,单项中应先排 后排。
25.如有70人参加100米比赛,无运动员赛前成绩,可采用 分组方法,分为10组。
26.将田径运动作为一个系统,常用、、三种形式,以及计算机系统。
27.系统结构主要是根据运动会的 和 机构设置的需要等确定的。28.系统流程的设计应该是在 后基础上进行。29.是竞赛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规性。30.竞赛规程主要有 个方面的内容。31.组织结构流程与。
32.在田径竞赛组织工作中 是较典型的组织结构流程。33.编排记录公告工作可分为、和 工作阶段。
34.田径运动会编排记录公告工作是 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35.田赛项目待 参赛后,再填写《田赛成绩记录表》。36.田赛表格分为 和 两种。37.全能项目填写 全能记录表。
38.女子全能有、、、、、、。39.竞赛分组按、和。40.各项竞赛分组的原则有 条。(较难题30)
41.分组的方法有 和。
42.认为原分组不合理,有权对任何一组重新编排。
43.200M及200M以下间隔休息时间为 分钟,1000M以上各项目应 同一天。
44.性质相近的项目哟注意先后顺序:一般先 后 先 后 ;先 后。
45.竞赛日程的编排原则有。
46.是全体裁判员的最高领导者,在 领导下具体组织裁判员工作。
47.总裁判长的职责是、、。48.田径场上的分道线 标枪。
49.跑道左右倾斜度不得超过 跑进方向前后倾斜度不得超过。50.系统流程的设计应当在 的基础上进行。51.田径运动竞赛的一切工作的依据是。52.组织工作方案包括、、运动会的规模、运动会的组织机构、运动会的经费预算。
53.组织工作方案包括运动会的名称、目的和任务、、运动会的组织机构、运动会的经费预算。
54.组织工作方案包括运动会的名称、目的和任务、运动会的规模、、运动会的经费预算。
55.组织工作方案包括运动会的名称、目的和任务、运动会的规模、运动会的组织机构、。
56.运动会的规模主要由运动会的 决定。57.竞赛规程是 的纲领性文件。58.竞赛规程具有。
59.田径竞赛规程必须以 为依据。60.必须以田径规则为依据。
61.编排记录工作可分为、和 三个阶段。62赛前编排工作应首先了解。
63.审查报名工作可分为 每项报名人数和 运动员报项是否符合规程。
64.审查报名工作可分为纵向检查 和横向检查。65.赛前记录工作顺序是赛前编排工作,工作,各项统计工作,编排顺序号码。
66.如果在审查报名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应。67.制定 主要是用于径赛项目分组和编排竞赛次序。68.有45人参加100米比赛,应分为 组。
69.有9人参加200米比赛,应分为,如何分。70.,每组人数不应超过跑道数的2倍。(难题10)
71.有52人参加1500米比赛应分为4组,各组人数为。72.一次性决赛的径赛项目,按 分组。
73.全能项目径赛分组时,每组不得少于 人。74.当田赛参加人数过多时,可进行。75.及格赛的标准应。
76.全能项目的分组由 决定。
77.比赛的间隔时间为 及 各项为45分钟。78.1000米以上各项目。79按兼项的一般规律,一般先 后 米先 米后 先 后。80.项目最好安排在单元最后或下午最后一项,以便保证兼项运动员的参赛。
五.简答题:(一般:14题)
1、系统流程的设计应当在什么样的基础上进行?
2、系统结构主要根据什么的需要确定的?。
3、田径竞赛规程是以什么作为依据?
4、竞赛工作的纲领性文体是什么?
5、田径运动常规编排记录公告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6、跨栏项目比赛一般安排在什么时候进行?
7、基层运动会400米以下单项最多进行那三个赛次?
8、在进行竞走,长跑时,最好不要安排的田赛项目是那些?
9、一次性决赛的径赛项目一般按什么分组?
10、田径竞赛工作的依据是什么?
11、田径运动会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什么?
12、在分组时如无运动员赛前成绩,人数又较多时一般采用什么分组法?
13、在田径竞赛组织工作中,较典型的组织结构流程是什么?
14、蛇形分组中这样抽签制定道次的?
(较难:9题)
1、组织工作系统主要有那几种形式?
2、各项径赛分组方法
3、竞赛分组是按哪些项目进行分组的?
4、竞赛日程的编排方法
5、全能项目竞赛的分组最低不得少于几人?
6、运动会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7、制定分组计划表的主要用途。
8、怎样安排接力比赛才能保证兼项运动员参赛?
9、基层运动会应根据什么来确定工作结构?
(难:7题)
1、组织工作方案的内容有那些?
2、竞赛规程是竞赛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规性起要求有?
3、全能项目比赛的最短间隔时间是多少?。
4、项目秩序册封面主要有那些内容?
5、请举例制定分组计划表时应考虑的诸多因素。(至少三种)
6、常规编排记录工作包括那些内容?
7、竞赛分组原则。
六.问答题:(一般:七题)
1、赛前编排工作的内容有那些?
2、组织工作方案内容?
3、竞赛分组原则是什么?
4、编排比赛秩序的原则。
5、项目秩序册的主要内容。
6、详细说明全能项目分组应该注意什么?
7、分组有那些分法?各自说说它的特点?
(较难:4题)
1、全能裁判长职责是什么?
2、编排记录公告主裁判赛前工作职责是什么?
3、编排记录公告主裁判赛中工作职责是什么?
4编排记录公告主裁判赛后工作职责是什么?
(难:4题)
1、竞赛规程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2、竞赛日程的编排原则是那些内容?
3、下列是预赛后的成绩,1表示最优成绩,2表示第二,余类推,8条跑道按适当方法分组?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有3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8条跑道,不知道成绩请分组 北京 天津 上海 武汉 广州 成都 沈阳 河北 西安 福建 1 4 7 10 13 16 19 22 25 28 2 5 8 11 14 17 20 23 26 29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幼儿园早操活动的设计编排与组织 篇2
【关键词】幼儿教育 早操活动 编排组织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31-02
幼儿园早操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环节。是增强幼儿体质的有效手段,它对调节幼儿一日活动情绪,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协调、准确、灵活,对锻炼人体的肌肉群,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合群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吃苦耐劳精神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早操活动如今早已成为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身体健康培养的一种常规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自身机体的运动能力,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是幼儿园进行早操活动的三个目标。但是通过一些走访调查,发现在早操活动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幼儿教师对早操活动不够重视;(2)早操活动的具体内容单一;(3)早操活动的质量不高。
二、幼儿参与-创新早操编排的思路
对于幼儿早操活动的编排,我们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组织、安排,从而使幼儿更好的进行活动。
1.早操活动的组织形式及结构
通常情况下,幼儿园进行早操活动都是按照先站队列,其次进行队形散开,最后开始做操的顺序进行。而组织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体队列法,即以各班为单位,幼儿在到达班级指定的位置后,听从统一的音乐进行集体进行早操。这种形式要求幼儿动作整齐划一,场面看起来非常宏大,表现力很强。这种形式对于老师进行早操组织非常有利。第二种是分散队列法,即幼儿在早操时间,各自跑向自己的活动位置,根据区域的划分,各自进行自己的早操活动,也就是说不同区域所做的早操并不一样。这种形式适合高年级的幼儿进行早操活动,其具有灵活多样性。而对教师的组织要求比较高。并且幼儿教师需要准备多套的早操。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教师对早操的自主创造性。
2.早操活动的编排
早操活动的开始阶段,一般运动量相对比较小,起到热身的作用,尤其是在天气稍微寒冷的时节。使得幼儿的身体及其他各项生理指标从静止逐渐达到运动状态,随着运动量的逐渐加大,幼儿也会感受到运动带来的愉悦感。在常规早操活动的队列上,教师可以自主进行创新,调整幼儿的队列形式,例如调整传统的矩形队列为三角形、圆形等。并且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口号,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早操的积极性。
做操部分是早操活动的重点。通过开始阶段幼儿队形的站立以及准备活动的开展,其实就是变相的让幼儿进行热身,接下来就进行做操。早操动作的编排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及身体发育情况,尽可能地使幼儿身体的各部分都可以运用到。对于低年级,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动作,等到了高年级,幼儿已经习惯这些动作,即可增加难度,进行充分锻炼。操节动作的顺序,一半是从上到下,即从头部到下肢,最后还要进行全身性的设计。而且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安排幼儿做不同的早操。
在早操行将结束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高度注意。因为此时幼儿经过运动锻炼,身体机能及精神状态会有些亢奋。收队的时候要确保幼儿的安全,最好是能像队列展开时一样进行有序的,有组织的回到班级,建议教师以班级队列形式引导学生回到教室。在早操孩子较多的情况下,避免发生推搡,从而导致踩踏事故。教师可以自行准备哨子,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哨声进行行进。最大程度的保证幼儿早操活动的安全。
三、观察和调整-保障早操组织的质量
幼儿的早操活动,其质量的好坏,重点在教师思想上的重视和行动上的落实。科学的安排,以及有效的组织,是早操功能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所以在进行早操活动时,教师应该全程关注幼儿的情况,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情况了如指掌。并且在早操结束后,对当天的早操情况进行总结,找出问题及不足,提出解决办法。在今后的早操活动中进行改善。幼儿园的领导也应当高度重视早操活动。建议相关领导都应该参与到早操活动中,并且设置早操活动奖惩机制,以提高教师对早操活动的重视程度。最终使早操活动行之有效的提高幼儿身体健康。
早操活动应符合幼儿生长发育需要,做操时应使幼儿头、躯干、肢体、关节受到锻炼,幼儿情绪得到一种愉悦振奋的调整。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早操活动。科学地编排早操并不断有所创新,对处于身体迅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来说,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卓丽娜. 浅谈幼儿园早操活动的科学编排[J]. 家教世界,2015(20)
[2]杜玉珍. 浅谈幼儿园自编早操的编排策略[J].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08)
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编排与实践 篇3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编排与实践》课程是一门以体育赛事活动为基本研究内容,以体育赛事活动的策划、组织、编排为基本管理形式,以综合提高学生赛事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二)编写依据:根据2008版《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结合运动训练专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以及新形势的需要制订而成的。
(三)目的任务:
1.使学生了解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的意义,赛事活动的筹备,组织管理,赛事过程的一般规律。2.掌握体育赛事活动中常见或主要的比赛项目编排组织方法,提高学生的组织赛事工作的能力,3.锻炼学生组织各种比赛的技能,使学生能胜任一次比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4.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
(四)课程代码:200800
53(五)教学时数与分配:本课程34学时,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形式和学时分配表
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授体育赛事活动基本概述、2 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形式与特点 3 体育赛事活动的运做与策划 4 体育赛事活动组织与编排方法 5 趣味体育赛事的策划、组织与管理 6 体育赛事活动的市场化运做
学时合计2 2 8 4 2 22
实践2 4 28
录像22
作业2 2
合计 2 2 4 12 8 4 34 学时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1.体育赛事活动基本概述
知识点:
1)体育赛事活动的起源与发展
2)举办体育赛事的意义
3)体育赛事的价值
4)体育赛事及赛事项目的分类
5)现行的体育赛事制度
2.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形式及特点
知识点
1)高层次(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形式及特点(奥运会、亚运会等)
2)普通单项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形式及特点(锦标赛、世界杯、黄金联赛、大奖赛等)
3)主题性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形式及特点
4)体育赛事活动组织机构与职能
3.体育赛事活动的运做与策划
知识点
1)体育赛事活动计划
2)体育赛事活动赛事规程
3)体育赛事活动管理方法
4)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形式及过程管理
5)综合性运动会的赛事管理
6)群众体育(趣味体育)赛事活动的管理
4.体育赛事活动组织与编排方法
知识点
1)体育赛事方法概论(淘汰制、败者复活制、循环制、混合制)
2)田径比赛的编排法
3)球类运动编排法(篮、排、足球)
4)球类运动编排(网球、乒乓球、羽毛球)
5)其它体育项目编排法(体操、棋类项目、跆拳道、击剑等)
6)主题性体育赛事活动编排法(体育考试、体能比赛等)
5.趣味体育赛事的策划、组织与管理
知识点
1)趣味体育活动概述
2)趣味体育活动的基本特点
3)趣味体育组织与编排
4)趣味体育的活动管理
6.体育赛事活动的市场化运作
知识点:
1)体育赛事的包装与宣传
2)体育赛事资金的筹措与管理
3)体育赛事转播权与门票销售的市场化运作
4)体育赛事的赞助市场化运作
5)体育赛事活动经营效益分析
四 实验课:
(一)实验名称:主要体育竞赛项目组织方案制订(实验课时:2学时 10分)
1)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际组织方案的实际策划和制订,领会和掌握主要体育竞赛项目
组织方案的制订方法,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
2)实验内容:1单项体育竞赛活动组织方案的制订,2综合性体育竞赛活动组织方案的制
订
3)考核形式:以书面作业形式,对学生制订单项和综合性体育竞赛活动组织方案的完成情
况、完成质量进行评定。
(二)实验名称:主要体育竞赛项目编排(实验课时:4学时 20分)
1)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编排,学习和掌握主要体育竞赛项目的编排方法及基
本规律,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
2)实验内容:1田径项目编排法,2球类项目编排法
3)考核形式:以书面作业形式和课堂实践形式,对学生在田径、球类项目编排步骤、编排
方法进行以及秩序册完成情况、完成质量进行评定。
(三)实验名称:群体性趣味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实验课时:2学时 10分)
1)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群体性趣味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学习和掌握群体性趣味体育活
动的基本特点及组织方法,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
2)实验内容:群体性趣味体育活动设计、组织方案制订
3)考核形式:以书面作业形式,根据学生对群体性趣味体育活动项目设计,组织方案完成情况、完成质量进行评定。
五,考核
(一)考核的形式
《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编排与实践》课程的考核形式分为平时成绩(作业、分析报告等)、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等形式
1、理论考试:理论考查内容为该学期讲授的的全部内容。
2、技能考核(实验性教学):分析报告、运动会编排、课堂实践 社会实践等。
3、平时成绩:上课情况、作业等。
(二)成绩的计算:
采用百分制评分。比例为:理论考试50%、技能考核40%、平时成绩10%。
六、教材和参考教材
1)《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樊智军主编 [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5
2)〈体育赛事运作管理〉刘清早[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8
3)〈体育赛事运作案例精选〉刘清早[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3
4)〈运动竞赛学〉刘建和[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5)《田径运动竞赛规则》中国田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6)《篮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篮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7)《足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足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8)《排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排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9)《网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网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10)《乒乓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乒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11)《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中国羽协编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本
【竞赛组织与编排试题】推荐阅读:
知识竞赛组织编排12-31
《高尔夫竞赛组织与管理》学习资料07-24
技能竞赛组织经验12-21
竞赛组织管理机构09-19
组织趣味竞赛活动的实施策划方案06-19
大学组织活动:国学知识竞赛策划书09-08
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竞赛复习题01-16
田径竞赛日程的编排的原则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