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组织管理机构

2024-09-19

竞赛组织管理机构(通用8篇)

竞赛组织管理机构 篇1

一、我国竞赛表演行业的组织结构现状

一般来说, 某一行业的组织结构的发展状态是由其市场决定的。作为体育市场中最为活跃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竞赛表演业市场, 正处于萌芽起兴阶段。萌芽代表着活力, 起兴预示着更大的可拓展空间。竞赛表演业逐渐成为了体育与经济间协调有序发展的新管道。正是这种初具规模的市场发展, 使得竞赛表演行业内部的组织结构逐步成型。参考国外的职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模式, 本行业的组织结构主要包含生产、消费、中介、管理等系统。我国的竞赛表演业组织结构发展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 发展中不断自我完善的生产系统

竞赛表演业的生产系统, 主要是指职业体育联赛及相关竞赛的发展。国外的职业竞技体育联赛发展历史悠长, 是其竞赛表演业兴盛的坚实基础。美国的橄榄球、篮球、冰球、棒球四大职业联赛, 由意甲、德甲、法甲、西甲、英超共同组成的欧洲五大足球职业联赛, 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欧美先进竞赛表演业。就我国而言, 最先实现体育职业化发展的是足球联赛, 随后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不同项目也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化进程。经过20余年的筹备与发展, 我国的职业体育联赛生产系统步入成熟, 带来了我国竞赛表演业的日趋繁荣。随着职业运动员的流动、市场整体的开发、品牌运营、联赛协调、俱乐部管理、裁判等相关从业人员培育与监控等诸多要素的水平提升, 我国的竞赛表演业生产系统也开始逐步扩展至大学生足球超级联赛、CUBA等方面, 标志着我国竞赛表演业生产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二) 拓展中繁荣的消费系统

经济学视角下, 竞赛表演业的消费系统可被细分为商务性消费群体和观赏性消费群体两个类型。前者主要包括企业通过冠名、赞助、购买转播权等方式, 对竞赛表演业进行资金等投入, 获得无形及有形资产的经济效益。后者是指以个人或小范围团队为单位, 购买竞赛表演的门票及周边产品的人群。我国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四大职业联赛, 经过前期筹备, 自1994年正式发迹后发展迅猛。就现场观众人数而言, 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数据表明, 1998年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现场观众总人数为52万, 场均3700多人, 绝大多数赛区的上座率超过了75%, 单赛季的门票收入高达1410万元。至2005年, 这些数据均有跨越式发展, 现场观众人数增加至75万人, 场均4200多人, 上座率较1998年提升了约10%。人数的迅速增加, 不仅是观赏性消费群体的扩展, 更多的商业性消费开始出现。

(三) 日趋专业化的中介系统

中介系统是竞赛表演业的重要衔接性组成, 它的发展与整个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一定程度上讲, 中介系统的发展程度决定了竞赛表演业的兴衰, 而竞赛表演业的水平高低是对中介系统的直接反映。一般来说, 中介系统内中介机构的数量多寡与质量高低, 代表着系统的发展程度。在我国各项社会体制不断革新的浪潮中, 各运动项目协会纷纷进行实体化改革, 在生产与消费间的桥梁作用越发明显。加之运动员经纪、教练及其他工作人员经纪、赛事经纪的需求逐步上升, 各职业竞赛中介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迅猛发展。众多国际知名体育类经纪人介入我国的人员和赛事中介经济活动之中, 为我国竞赛表演业中介系统的快速专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 逐步合理的管理系统

近年来, 我国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体育事业管理部门也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 着力进行机构改革, 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权限得到扩大。竞赛表演业的管理体系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发生转变, 逐渐形成了两个管理主体: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与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在管理的手段方面, 两个主题大多采用行政、法律、经济等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通过制定政策条令、筹措资金、开放市场、完善中介机构管理等途径, 力求从管理系统的角度确保竞赛表演行业的稳定。值得一提的是, 各个项目的管理中心是由原隶属国家体委的运动项目业务司局改制而成, 在性质上既是事业性行业管理部门, 也是代表单个运动项目的社会团体,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这种特殊的性质构成, 使得各中心在本项目的行业准入、招商管理、竞赛组织、发展规划等各方面都有了微观管理的权限, 能够有效解决以往单项运动管理方面的职责越位、权限错位、管办不分、监督缺失等问题。

二、现存竞赛表演业组织机制下的弊病

(一) 产权划分不明

行政垄断的竞赛体育联盟, 是我国目前竞赛表演业组织结构的生产系统形式, 即由国家的体育行政部门及带有部分正副属性的相关协会 (或中心) 负责组织与基本经营管理, 并包含职业体育运动俱乐部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在行政垄断的大前提下, 我国的职业体育运动俱乐部按其运营资本来源差异, 可分为民办俱乐部和官办俱乐部两类。前者的投资方为民营资本, 投资者对俱乐部有绝对的主权。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北京奥神篮球俱乐部等都是这一类职业俱乐部的典型代表。官办俱乐部式产权不清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官办俱乐部的投资方为国营企业, 由各地方相关体育行政部门及国营企业共同管理运营。这种运营方式导致实体产权、所有权、人事权的分离与划分不清, 有时会因此阻碍俱乐部, 甚至整个运动项目行业的发展。

(二) 市场主体欠规范

职业体育运动俱乐部是竞赛表演业组织的主体, 是经工商管理部门及单项运动项目协会登记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在俱乐部的运营中, 理应按照市场经济的三大规律——竞争、价格、供需进行活动, 并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目前, 这一主体欠缺规范的表现主要有产权不清带来的管理混乱, 经营产品质量不一, 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法制条令执行程度不足, 自我监管不完备等。

(三) 亟需丰富的职业俱乐部经营内容

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具备的各种无形资产, 是成功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共同特点。这些无形资产主要涵盖俱乐部的品牌价值、冠名权、场地及队服广告、媒体转播权、运动员转会等。国外的职业体育俱乐部, 其大半收入来自于媒体转播权的出售;而我国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在经营收益方面, 一半以上来自于赞助商的冠名与广告。国内俱乐部的这种收益模式, 极易受到赞助商更换、赞助金额不稳定等问题的困扰。此外, 国内的职业体育俱乐部, 对自身无形资产的开发程度明显不足, 不注重服务行销和关系营销, 忽略了俱乐部的CIS设计及品牌树立, 使俱乐部的发展受到资金的制约。亟需丰富的经营内容, 是决定我国竞赛表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我国竞赛表演业组织结构完善与发展途径

(一) 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

竞赛表演业的内部组织管理完善, 最主要的就是从明确责权入手, 解决产权不清的问题, 确保各职业俱乐部的法人主体地位, 给予俱乐部投资者行使自身合法权利的保障, 使其能够依法享有投入资产所带来的合法收益。此外, 还应注重行业内部决策机制、约束机制、奖惩机制、激励机制、管控机制等一系列管理机制的健全, 并切实按照机制规范与要求稳定行业发展, 激发更多来自于行业内部的正能量, 以行业的完善带动各俱乐部水平的提高。

(二) 外部控制机制的延伸

外部控制机制主要是指竞赛表演业行业外的发展环境的管控。就目前我国竞赛表演业的发展而言, 法规体系的落实、市场作用的扩大化、行业自律意识与能力的提升、增强舆论与公众的监督是优化外部环境, 提升外部治理机制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依靠法制化推动的同时, 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提升行业准入门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与人民大众的监督作用, 打造完整的外部管控体系, 是我国竞赛表演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尹志华, 邓三英, 汪晓赞等.对我国职业体育联盟中有关竞争性平衡制度的分析[J].体育科研, 2009, 30 (2) :48-50.

[2]娄道舰.我国体育赞助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 2005 (3) :4-6、17.

竞赛组织管理机构 篇2

北京建工集团国家会议中心工程劳动竞赛组织管理办法

北京建工集团施工总承包的国家会议中心工程,是世人瞩目的奥运工程、全国重点工程,施工劳动竞赛组织管理办法。根据该工程意义重要、工期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的特点,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是调动参建职工施工生产积极性,优质高效完成国家会议中心奥运工程建设任务的重要手段。为此,总承包项目部特制定国家会议中心工程现场劳动竞赛组织管理办法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国家会议中心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围绕实现“一保、三创、四出、五实现”的工程建设目标,发挥集团总承包项目部的整体优势,全面深入地开展覆盖全员、分阶段、贯穿施工生产全过程、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充分调动各参建单位和广大参建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奋力拼搏、勇争第一、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为奥运工程建设再立新功。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劳动竞赛的组织领导,确保把劳动竞赛活动落到实处,北京建工集团国家会议中心工程总承包项目部成立劳动竞赛工作领导小组。

总顾问:刘丽臣

组长:焦玉锁、冯跃

副组长:李荣、俞振江、李志远、王鑫、李眀芳、王虹、成员:苗卫国、刘玉彬、王平、赵炳福、高强、杨春祥、马书生、暴士军、王华军、胡鸿志、李印钢、劳动竞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成员:苗卫国、刘玉彬、吴德宏、杨帆

各参战单位也要成立劳动竞赛领导小组,统筹组织指导本单位多

种形式的劳动竞赛,以充分调动广大参战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参加劳动竞赛的范围

总承包项目部所属各分部全体参建职工,包括自有职工和外施队。

一分部、二分部做为主要单位,每战役前与总承包项目部签定军令状,评比内容按附表的所有项目。

三分部、四分部作为辅助单位,每战役前与总承包项目部签定责任状,评比内容按附表的相关项目。

四、劳动竞赛内容

为了确保国家会议中心工程总体目标的实现,劳动竞赛主要包括工程质量、工期进度、安全文明施工、成本管理、后勤保障综合治理思想政治工作竞赛五方面内容,管理制度《施工劳动竞赛组织管理办法》。

1、工程质量竞赛:以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为主要内容,包括:工程质量、质量保证资料、质量保证体系等,通过竞赛确保该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2、工期进度竞赛:根据工期计划的总体要求,制定主要施工阶段的进度计划开展竞赛,各分部要结合工程实际,分部位、分项目制定工程部位形象进度计划,开展具体竞赛,确保该工程的工期进度。

3、安全文明施工竞赛: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制度为依据,包括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资料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劳动保护、职工教育、执行绿色施工环境保护方案。

4、工程成本管理竞赛:以成本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执行落实情况;成本预测、预控、过程分析是否有记录、是否建立降耗、降支措施,落实情况;预算项目和工作流程是否清晰准确;合同管理是否及时完善;劳务、机械、材料的各种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执行落实情况,各种取费及支出是否合理、明晰为主要竞赛内容。

组织初中物理实验竞赛的启示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启示

为了进一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真实水平,总结交流经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并想在实验动作技能领域中的目标分类及评价进行一次有益的探索,笔者组织了一次初中物理实验竞赛,并得到了一定的启示。

一、竞赛的内容与步骤

这次竞赛的内容以不超出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为原则。实验操作的内容从初中学生分组实验的内容中,选择其中力、热、光、电学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基本规程操作,组装型实验、测定性实验、探索研究性实验等),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仪器使用较多,测量方法较综合的7个实验为竞赛课题:1.测定物质的密度;2.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测定滑轮组的效率;4.研究凸透镜成像;5.测定物质的比热;6.研究萘的熔解过程;7.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这次竞赛的步骤为:1.赛前一个月向全校告示实验课题,明确竞赛的方法与具体要求;2.制定评价细则。竞赛属常模性的考查考核,为达此目的,赛前对上述7个实验分别制定出既简单、具体,又易掌握的教学目标及评分标准;3.领借器材的将7个实验中所必须用的器材全部搬放在实验操作台上,供学生挑选使用;4.编组抽签:实验操作采取1人1室1题5监的办法,先抽顺序号,再按顺序号在7个题签号中抽出实验题(人人机会均等),从选材、仪器组装、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处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等须在限时内完成。5个评委当场评分。

二、竞赛的收获与体会

1.通过竞赛激发了学生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實验竞赛贯彻了实践第一和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业科特点。参赛学生在近一个月来的课外活动时间基本上都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实验教学迎合了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解除了物理难学,实验难做的心理负担,改变了那种上课讲实验,下课背实验的应付、凑数的不良习惯。

2.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竞赛不仅能定出等级分出优胜,而且客观地反映物理教学的情况,竞赛中对感知、感觉、认识和学会、仿试动作技能是比较熟练的,还未发现有错选、漏选、多选仪器的现象,所有仪器装置都能胜利完成。对于技能、技巧的动作技能都能基础掌握。然而,各班的参赛者在不同操作掌握的程度上是有些差别的。象天平的使用比较量筒的使用也要熟练得多;测密度,测比热的实验做得比较好,测滑轮组的效率实验相应做得稍差些。问题出在学生身上,根子是反映在课堂教学上。竞赛前后,我接触了部分参赛者,他们最希望抽到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因为此实验相对简单些,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因为此实验最为熟悉,最不愿意抽到萘的溶解实验,因为此实验较为难做一些。通过这次物理实验竞赛,我校物理教研组的老师总结了经验,交流了做法,改进了教学,收获颇丰。

3.通过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也能让学生在实验方法方面得到训练。这次物理实际操作,对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报告的能力是一次全面的考查和锻炼。对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学会测定验证归纳的方法,探索发现的方法也是一次很好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和爱护器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4.通过竞赛,参赛者的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也受到一次锻炼。平时学校的学生实验是分组进行的,这次是单独操作的,而且5个评委都是县教研室物理教研员和兄弟学业校的物理教师组成的,是学生不熟悉的教师在周围注视着,要在限时内完成,心理有点紧张是难免的,但在竞赛场上我们看到的学生仍是神态自若,熟练地操作着,即使是实验有点失误时,也能冷静地处理和继续实验。这种锻炼,我认为不仅是有益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总的来说,竞赛是费时费力的,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赛者都是辛苦的。试题难易有别,限时宽松不一,有的评委对评分标准掌握不准等也都可能给参赛者“受益不公平”,这都有待今后加以改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实验考查的必要性也是众所周知的,迅速确立实验教学目标的水平分类及评价方法乃是摆在我们广大物理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策略 篇4

一、组织策略

1. 克服困难, 统一思想, 争取支持

电子大赛的困难首先在于电子大赛组织工作非常复杂, 第一次参赛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其次, 大赛投入大, 一般金额都会达到十多万, 学校领导是否支持是参赛的决定性因素;第三, 大赛培训任务重、要求高, 尤其对指导教师要求高, 很多教师达到能指导学生参赛的水平必须经过自我学习、外界培训艰苦的学习过程。很多教师包括领导在第一次参赛时普遍存在畏难情绪、犹豫不决, 既爱又怕, 很多学校准备多年都不了了之, 浪费了人力物力。鉴于此, 我们派出四名骨干教师到大赛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学习。了解参赛内容、学习组织经验。特别是了解到黄冈职业学院最初参加大赛时, 条件非常艰苦, 但他们客服了重重困难, 说干就干并且取得了较好成绩。这一点也使我们下定决心, 从领导到教师立即统一思想, 上下一心, 迅速走入正轨。

2. 统筹规划, 科学安排

全国电子大赛培训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从第一阶段基础培训, 到第二阶段综合实训, 到第三阶段实战训练要循序渐进, 丝丝入扣。从参赛队员选拔、教练员分工, 项目选取、训练日程编排要科学合理, 确保大赛有序、高效推进。

(1) 教师要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并结合自身特长分配合适的任务。同时要安排青年教师加入培训组织进行学习, 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

(2) 要把大赛期间所需的显示驱动模块、直流伺服控制模块、开关电源模块、模数转换模块、功率放大模块的制作列为前期训练项目, 前期训练的同时完成后期大赛所需的功能模块。

(3) 大赛协办单位提供原件、集成芯片、开发系统, 大赛命题一般会有所涉及, 训练期间尽可能选用, 大赛期间可以很快找到功能适当的器件。

(4) 项目安排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全国电子大赛每年的命题基本可以划分为六个类型:电源类、信号源类、放大器类、高频无线电类、仪器仪表、控制类。各个学校在精力、师资、投入方面都是有限的,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发展方向初步预定未来选题方向。瞄准此方向并作针对性训练。否则, 面面俱到, 没有重点、没有针对性, 训练就会不深入, 达不到好的效果, 大赛成绩会受到很大影响。

(5) 学生的训练要有重点。比赛期间, 为了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的全部任务, 一个队三个学生要按电路设计、程序编制;电路搭建、电路调试与指标测试;设计报告的撰写三方面分工协作。三个方面都直接影响大赛的成绩, 不可偏废。学生在训练期间要根据各自特长在全面参与的同时有所侧重。

(6) 科学编排日程, 保证训练效率。大赛训练难度大、强度大, 周期长、任务重, 要松紧有度, 劳逸结合, 要一个一个项目有序推进, 将训练、交流、总结有机结合, 特别是在假期训练期间要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安排一些体育活动, 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 提高训练效果, 切忌打疲劳战。

3. 合理选拔, 重在培养

学生是比赛的主体, 学生的素质、基础、态度是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可以在学生报名、辅导员推荐基础上, 组织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选拔队员。

(1) 将学生的基本功 (模电、数电) 放在首位。电子大赛所培训的内容很多超出学习范围, 需要进行拓展学习, 学生的基本功不仅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素质和功底, 同时也是检验学生能否不断进行拓展学习的标准。

(2) 注重学生理论功底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大赛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归纳分析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总结评价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3) 注重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很多学生刚开始兴趣浓厚、热情满怀, 豪情壮志, 随着学习训练难度、强度增加, 部分学生就开丧失信心, 打退堂鼓, 这样的学生不仅自己会放弃, 而且会在队员中产生消极影响, 从而影响到整个大赛队伍的稳定。因此, 选拔队员时要适度的让学生了解大赛的难度, 要充分考察学生的毅力和精神。

(4) 分阶段逐步挑选。采取“金字塔”式的末位淘汰。对参加培训学生前三个阶段分阶段进行考核, 考核通过者进入下一轮的培训, 要根据情况逐步淘汰一部分确实不具备参赛能力的学生, 直到爬上“金字塔”的塔顶。

小结

总之,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是国家教育部直接组织的四大竞赛之一, 而且是唯一需要制作的竞赛[2]。其竞赛的目的是推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信息电子类学科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促进教育实现两个转变重要思想的落实, 引导高校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加强大学生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 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促进高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也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3]。通过竞赛, 教师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同时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和问题, 这将对今后的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要:本文介绍了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赛前组织工作和辅导工作。依据笔者成功带队参加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经验, 总结出一套挑战竞赛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子设计大赛,训练,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章程[EB/OL][2007-08-13].http://www.nuedc.com.cn/news.aspbid=1.

[2]徐健, 刘瑞娟, 等.高校学生电子大赛训练方法谈[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17-18.

竞赛组织管理机构 篇5

4、工程成本管理(100分,折合权重比例为15%)。由总包商务核算部主控,季度内出现成本亏损、帐目不实、成本责任不落实、劳务机械材料管理不规范取消本季度评比资格。

5、后勤保障综合治理思想政治工作(100分,折合权重比例为15%)。由总包综合办公室主控,凡发生重大食物、煤气中毒事件、重大事故或重大恶性治安案件和火灾事故、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取消本季度评比资格。

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严重质量事故或工程进度未按上级下达的进度计划完成,造成延误工期或发生给工程造成严重损失、给企业造成恶劣影响的其它重大事故,均取消全部竞赛评比资格。

凡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未达到单项考评标准的,由总包主控部门酌情扣分,直至取消单项评比资格。

八、竞赛的考核与奖励

1、劳动竞赛的考核采取战役考评与月度考评相结合的办法。以战役为主,月度为辅。

每个战役的时间将根据总控计划和具体施工情况在军令状中另行确定。原则是不得突破总控计划。若某一战役拖延要给予处罚,并在下一战役中,抢工回归总控计划;若某一战役提前要给予奖励,总控计划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

战役及时间初步确定如下:

⑴第一战役为:立足生根战役

时间:~年4月29日-~年6月20日。

项目:基础桩施工完毕、土方挖运完毕、坡道收尾完毕。

⑵第二战役为:地基保卫战役

时间:~年6月1日-~年7月1日。

项目:边坡根部处理完毕、清槽、打钎、垫层施工完毕。

⑶第三战役为:基础攻坚战役

时间:~年7月2日-~年10月1日。

项目:防水施工完毕、保护层、底板施工完毕、-2层完成60%、-1层完成25%。

⑷第四战役为:冲出地平战役。

时间:~年10月1日-~年11月15日。

项目:地下结构施工完毕、1层完成60%、2层完成25%、回填土施工完毕。

2、本着对各项竞赛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劳动竞赛领导小组对五项竞赛内容设五面流动锦旗,每季度每项评比出的第一名授予流动红旗。评比时对成绩突出的参赛单位、集体、个人,除给予荣誉奖励外,还将给予物质奖励。

3、各项考评内容分别按所附劳动竞赛考评表进行具体考核,每项满分100分,综合评定时按《劳动竞赛组织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文明施工、工程成本管理、后勤保障综合治理思想政治工作为序,按五项竞赛内容权重25%:25%:20%:15%:15%为分值比例进行总评分。

九、要求

1、各分部、外施队都要建立劳动竞赛组织,报总包劳动竞赛领导小组办公室。

对大型体育赛事竞赛组织的浅析 篇6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和实践等方法,对当前在我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赛事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筹备与规划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和分析,主要分析以下结论:1.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形态可分为竞赛筹备期、赛前准备期、竞赛期以及竞赛结束期四个形态。2.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工作应以竞赛为核心,赛事各部门建立平等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竞赛组织形态 系统工程

一、前言

大型体育赛事是指由一个权威体育组织(国际奥委会、洲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家体育最高组织机构)主办,某个国家、地区、城市承办的多个单项体育运动项目竞赛活动或某一单项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于国家的政治影响、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互动,国民素质,举办地综合实力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有重大的影响,其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不可等闲视之。

二、大型体育赛事中竞赛组织的四个基本形态

(一)竞赛筹备期

1.成立组织委员会。在赛前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是竞赛工作的关键环节。机构设置合理、职能划分明确,对于圆满完成竞赛任务至关重要。2.拟定竞赛组织方案。通常包括下列内容:比赛的名称和目的任务;比赛的主办与承办单位;比赛的时间与地点;比赛规模;比赛的组织机构;经费预算;工作步骤。3.制订竞赛规程。竞赛规程是组织和实施某一项(届)运动竞赛的主要政策与规定,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指导性。主要包括:比赛名称;目的与任务;比赛日期与地点;参加单位;报名办法;运动员资格;竞赛办法;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裁判员与仲裁;报名日期;报到日期及地点;注意事项。4.制定各项工作计划。目前,在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中,除常规制定计划的方法外,较多采用编制计划网络图、工作流程图及各类图表的方法来制定运动竞赛总体规划和各职能部门计划。5.召开第一次组委会。

(二)赛前准备期

1.报名、注册。主办方在接受报名结束后,竞赛部门应及时将有关内容列表统计,以便开展其他的筹备工作。2.编排竞赛秩序。负责竞赛编排的工作人员应遵守竞赛规则和规程的规定,本着科学、合理、公平、紧凑的原则进行编排,力求使参赛者机会均等,选手更好地发挥水平和方便观众观摩。3.编印竞赛秩序册。4.组织裁判员集训。应重点安排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学习竞赛规程及有关补充规定。(2)了解最新的规则变化,统一裁判尺度。(3)组织临场实践,熟悉场地和器材。(4)进行裁判员的职业道德教育。5.赛前试运转。赛前试运转实际上是针对场地器材、工作流程、成绩传送、竞赛活动等在比赛开始前所做的总检查,使举办方了解还有哪些地方欠缺,以便在正式比赛开始前再作改善。越是大型的比赛,越要进行多次试运转。6.安排赛前训练。7.召开第二次组委会和技术会议。

(三)竞赛期

竞赛期是实现比赛计划,完成竞赛任务,达到预期目的的实施过程。竞赛期的主要工作有:1.开幕式的组织。2.组织实施比赛。在体育赛事的进行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的员工要尽可能满足运动员、赞助商和观众的需要,并保证体育赛事的一切活动都按计划进行。为了做到这一点,许多管理人员倾向于采用世界上普遍流行DCAS(Detailed Competition Activity Schedule)管理法。所谓DCAS是指工作人员把每日详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管理职责用精确到分钟甚至秒钟的时间计算出来进行安排。DCAS可以让管理者对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一目了然。3.人员管理。竞赛期间的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对裁判员、运动队(员)和观众的教育和管理工作。4.公布和统计比赛成绩。5.闭幕式的组织。

(四)竞赛结束期

激烈的竞赛降下帷幕,并不意味整个赛事的竞赛工作结束。场地器材、设备的拆卸、清理和移交;成绩册的编制和印发;有关文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各项经费的结算和审计;竞赛的总结;评比和表彰工作等,都是竞赛组织中重要的收尾工作。

三、建立赛事各部门之间平等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是一个问题,体现在体育赛事各部门缺乏信息沟通和体育赛事管理者协调不够等现象。各职能部门只注重本部门任务的完成,不考虑整体的协调、配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例如在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由于负责外事接待部与竞赛部沟通较少,导致乒乓球比赛抽签仪式现场直播半小时之前,裁判长还未能确切掌握运动员实际参赛人数,影响了抽签仪式的顺利进行。如果事先注意到报到、注册是体育赛事十分重要的一环,外事接待部与竞赛部互相沟通,就可以明确参赛运动员人数,从而使竞赛的抽签与编排顺利按时进行。

四、结论

(一)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形态可分为竞赛筹备期、赛前准备期,竞赛期以及竞赛结束期四个形态。切实完善上述四个时期的任务是做好大型体育赛事组织工作的重要保证。

(二)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工作应以竞赛为核心。要建立竞赛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系统运行机制,成立负责专门协调的部门或者个人,建立支持多种沟通协作方式的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子朴,杨铁黎.体育赛事类型的分类及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2] 斯蒂芬·罗宾逊.管理学(第7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竞赛组织管理机构 篇7

1.1、我国大型田径赛事的定义

田径运动是一项古老的运动,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人类为了得到相应的生活资料,需要自身具有较强的奔跑能力、协调能力、敏捷能力等,逐渐演变成了“走、跑、跳、投”为基础的各种生活技能。在公元前776年,举办了第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时的运动会仅仅是为了竞赛,并没有引伸出赛事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前,前国际田联主席内比奥罗,要求各国田径选手必须是业余运动员,并且禁止一切商业行为的介入,结果导致优秀运动员被迫禁赛。运动员的资格问题、商业运作等问题一直困扰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田联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进行田径竞赛商业化运作,推动田径运动的快速发展。商业化因素介入后,市场营销在田径比赛中的地位和价值越来越突出,田径比赛不仅仅是竞赛,更是各国之间经济、科技、文化水平的竞争,也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赛事的外延不断扩张,新闻媒体、市场营销等方面在田径赛事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因此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并查阅资料,认为我国大型田径赛事应包含以下要素:

(1)规模至少是省级以上(含省级)的赛事;

(2)以竞赛为核心,满足不同主体的多种需求;

(3)目的多样性;

(4)商业化运作;

(5)促进举办地经济发展;

(6)对社会、政治领域产生影响;

(7)有文化背景。

本研究运用概念定义方法:“邻近属概念”与“种差”相加的方法,研究认为我国大型田径赛事的定义为:

我国大型田径赛事是指省级(含省级)以上规模的田径比赛,是以竞赛为核心,满足不同主体的多种需求,促进举办地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加速器;是一项能对社会、政治领域产生影响的文化活动。

1.2、田径赛事的分类

对田径赛事进行分类,有利于对田径赛事的认识。分类是划分的一种方法,依据对象的属性或特征进行划分,稳定性很大。对田径赛事的划分,有助于认识田径赛事,是对田径赛事竞赛组织进行研究的前提。

本文采取按照田径赛事举办的规模、水平和影响力进行分类,将田径赛事分为特大型、超大型、大型、一般、小型田径赛事。

特大型田径赛事是指规模最大,参与对象最多,参赛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强的田径赛事。例如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国际田径大奖赛、钻石联赛等等。具体表现为:举办国投入经费多,商业运作强,赛程长,观众多,对当地的经济水平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旅游业的促进,并且可以繁荣社会文化活动,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的赛事。

超大型田径赛事是指国内举办的全国性运动会,例如全国运动会、全国田径锦标赛、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全国田径冠军赛等。比赛规模是国内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水平最高的赛事。

大型赛事是指省级以上(含省级)的田径赛事,包括各省田径锦标赛,全国青年锦标赛、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等。参与单位、水平、规模比超大型田径赛事要低,有较多的观众,可以产生一定的效应。

一般田径赛事是指县、区和市规模直接举办的田径赛事;小型赛田径事是指基层田径运动会,例如企事业单位田径比赛等。这两类赛事参与人群较少,水平业余,效应一般。

1.3、我国大型田径赛事的特征

田径赛事是体育赛事的一种,有其独特的本质特点和外在表现形式。我国大型田径赛事主要特征有:

竞争性特征。田径赛事的核心是竞赛,只有运动员参加比赛才使得田赛赛事才有存在的意义,奥运会有男子24项,女子23项,共计47项。无论哪个项目,都极具竞争性,围绕着竞争性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赛事的市场营销、推广等多种目标都是通过竞赛来实现的。

经济性特征。经济性特征是指围绕竞赛展开的门票销售、电视转播权、赞助商等等。在体育场地内放置广告牌,允许运动员通过比赛获得奖金,允许运动员做广告,这些都是田径赛事商业化的特征。产业性特征促使田径赛事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获得自身发展作为根本动力。

裁判工作复杂。例如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专业志愿者552人,竞赛组织管理人员33人,国际田联技术官员62人,国内技术官员216人。赛事分为10天,18个单元,共发布竞赛信息10000多条。这些都说明大型田径赛事裁判工作复杂的特征。

目标性特征。任何一场田径赛事的举办,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例如为观众提供田径赛事产品及其良好的服务,为赞助商提供推销产品的平台,体育赛事目标性特征规定者赛事要必须完成这一要求。

文化性特征。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十分明确地指出,奥运会是一个“教育工具”。通过赛事,可以向人们传播和平、友谊、团结、奋进的理念。田径赛事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着丰富的内涵,不同的田径赛事可以形成特有的赛事文化,使人们联想到田径运动便能想起某届田径赛事。不同区域、内容性质的田径赛事均有较强的文化特征。

娱乐性特征。高水平的田径赛事,可以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的兴趣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竞赛表演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是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不同主体多种需求的行业,现已成为人们娱乐方式的一种。

1.4、我国大型田径赛事的影响作用

大型田径赛事的影响作用,除了促进田径运动本身发展之外,更多是体现在社会文化方面。即社会价值。

我国大型田径赛事满足人们观赏性需求,大型田径赛事的举办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是宣传城市的一张名片,体育旅游满足人们健身娱乐的需求,有利于促进举办地区的市政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加速器;筹备大型田径赛事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这个层面说明了赛事有助于扩大就业的机会。同样,大型田径赛事具备促进社会文化交流,为不同国家、地区的人群提供文化交流的平台。

2、我国大型田径赛事竞赛组织的界定

2.1、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指对人员的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的目的。组织都具有三个特征,分别是:明确的目标、精细的结构、人员。组织工作作为一项管理职能,是指在组织目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将实现目标所需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加以分类组合,并根据管理宽度原理,划分出不同的管理层次和部门,将组织各类活动所必需的职权授予各层次各部门的主管人员,以及规定这些层次和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关系。

2.2、我国大型田径赛事竞赛组织的定义

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活动,称为“运作”;第二类是临时性、一次性的活动,称为“项目”。项目是为了创造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而展开的一次性活动。因此,只要是人类创造某种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活动都属于项目的范畴。项目首先要有特定的目标,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实现满足一定性能、质量、数量等的要求。

我国大型田径赛事属于临时性活动,符合项目管理理论,项目是在一定时间内多种相关工作的总称。项目管理就是管理者有意识按照项目的规律和特点,通过一定方式整合资源,发挥资源的作用,对项目进行综合管理。与传统部门的管理相比,项目管理最大优点是注重综合性管理,有严格的时间期限和费用。项目管理能够提供一套按工期、预算和要求去优质完成任务的简明方法,可以最高效益执行每一样工作。

我国大型田径赛事竞赛组织符合项目管理理论,是由相关人员组成,利用一定的资源,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方法,为顺利完成竞赛而进行的赛前、赛中和赛后的工作。包括竞赛组织的计划、实施、控制、协调和评价。

2.3、我国大型田径赛事竞赛组织的构成要素

为了实现顺利完成竞赛的目标,有专业竞赛组织人员,在赛前、赛中、赛后做大量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竞赛文件、各类会议、兴奋剂检测、法律文件、新闻媒体、后勤保障、体育展示等。

2.4、竞赛组织在田径赛事组织中的地位

由图1可知,竞赛组织是田径赛事组织中的核心,是其他因素存在和得以开展的基础,是赛事的出发点与归宿;外围是在竞赛场地发生的新闻媒体、广告、观众与教练、开幕式等因素,其目的是为竞赛做宣传、造势;其次是为比赛起到保障性作用的要素,这些要素直接要相互配合,共同保障竞赛的顺利进行;最后是围绕比赛开展商业化运作、举办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赛后的评估等等,这些要素是以竞赛为核心而展开的各项工作,各个要素之间关系呈游离状态,并无必然的联系。

同样,田径赛事是否成功衡量的主要标准就是竞赛的成功。因此,竞赛组织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赛事组织成功的根本标准,也是整个赛事发挥综合效益与影响的基础,是赛事取得成功的前提与保障。

2.5、我国大型田径赛事竞赛组织的目标

竞赛组织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提高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为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提供服务。在竞赛组织各个时期都要以这个目标为核心,最大程度上保障运动员的权益。

在竞赛期间,要严格执行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保证竞赛的公正性,尤其是运动员的权益;其次,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竞赛环境,包括竞赛场地、器材设备等,为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最后,竞赛编排要科学合理,尤其是对有兼项的运动员,要合理的安排竞赛,保证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的基础上提高竞赛的观赏性。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准确、快捷的公布竞赛成绩,确保竞赛成绩的准确性和公布的及时性。

总之,竞赛组织是为运动员竞赛做的一切工作,竞赛相关人员要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为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提供服务,这是竞赛组织工作的目标,是进行竞赛组织的主要依据。

3、我国大型田径赛事竞赛组织的过程

对我国大型田径赛事竞赛组织有了清晰认识后,按照竞赛组织各个阶段,研制出竞赛组织流程图。如图2:

4、结论

本文对我国大型田径赛事竞赛组织理论进行研究,对我国大型田径赛事进行了定义,探讨了田径赛事的分类、特征和影响作用,并对田径赛事包含因素进行了界定,研究认为竞赛组织是田径赛事组织的核心,并提出了我国大型田径赛事竞赛组织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逻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张瑞林,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肖林鹏,叶庆晖.体育赛事项目管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4]张苏.我国大型田径赛事竞赛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状况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竞赛组织管理机构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 电子设计大赛 训练 创新能力

课 题: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2B397。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成为一个交流办学经验、培养电子专业创新人才、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也是人才培养水平、专业办学实力比拼的重要平台。在历年比赛中,笔者学校派出的竞赛小组均取得了优秀成绩,每年都获得湖北省一等奖,特别是在2011年的大赛中一举夺得了高职高专组全国一等奖。笔者作为指导教师,亲历了从组织比赛到大赛结束的整个过程,现将历年以来竞赛指导培训工作的点点滴滴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组织策略

1.克服困难,统一思想

电子大赛的困难首先在于组织工作非常复杂,第一次参赛往往会感觉无从下手;其次,大赛投入大,一般需要十多万元,学校领导是否支持心中没底;第三,大赛培训任务重、要求高。尤其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高,教师要达到能指导大赛的水平必须经过自我学习、外界培训的艰苦学习过程。

鉴于此,笔者学校派出四名骨干教师到大赛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学习,了解参赛内容,学习组织经验。特别是了解到黄冈职业学院最初参加大赛时,很多教师甚至都不会应用单片机开发系统,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说干就干并且取得了较好成绩,这一点也使笔者学校下定决心,从领导到教师统一思想,上下一心,迅速走入正轨。

2.统筹规划,科学安排

全国电子大赛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第一阶段基础培训到第二阶段综合实训,再到第三阶段实战训练,要循序渐进,参赛队员选拔、教练员分工、项目选取、训练日程编排要科学合理。

一是教师要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并结合自身特长分配合适的任务,同时要安排青年教师参与培训组织和学习,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二是要把大赛期间所需显示驱动模块、直流伺服控制模块、开关电源模块、模数转换模块、功率放大模块的制作列为前期训练项目,在前期訓练的同时完成后期大赛所需的功能模块。三是大赛协办单位提供原件、集成芯片、开发系统,这些大赛命题一般会有所涉及,所以训练期间要尽可能选用。四是项目安排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全国电子大赛每年的命题基本可以划分为六个类型:电源类、信号源类、放大器类、高频无线电类、仪器仪表、控制类。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发展方向初步预定未来选题方向,瞄准此方向并作针对性训练。否则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没有针对性,训练就不会深入,就达不到好的效果。五是学生的训练要有重点。比赛期间,为了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的全部任务,一个队三个学生要按“电路设计、程序编制”“电路搭建、电路调试与指标测试”“设计报告的撰写”进行分工协作。三个方面都直接影响大赛的成绩,不可偏废。六是科学编排日程,保证训练效率。大赛训练难度大、强度大、周期长、任务重,要松紧有度、劳逸结合,要一个一个项目有序推进,训练、交流、总结要有机结合,特别是在假期训练期间要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安排一些体育活动,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提高训练效果,切忌打疲劳战。

3.合理选拔,重在培养

学生是比赛的主体,学生的素质、基础、态度是影响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在学生报名、辅导员推荐的基础上,组织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选拔队员。

第一,将学生的基本功(模电、数电)考查放在首位。电子大赛培训的内容很多都超出学习范围,需要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因此学生的基本功不仅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素质和功底,同时也是学生能否不断进行拓展学习的基石。第二,在注重学生理论功底的同时,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因为大赛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归纳分析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总结评价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第三,注重考查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学生刚开始时兴趣浓厚、热情满怀,随着学习训练难度、强度的增加,部分学生会丧失信心,打退堂鼓。这样的学生不仅自己会放弃,而且会在队员中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大赛队伍的稳定。因此,教师在选拔队员时,要适度地让学生了解大赛的难度,要充分考查学生的毅力和精神。第四,分阶段逐步挑选。采取 “金字塔”式的末位淘汰,对参加培训学生分阶段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进入下一轮的培训,要根据情况逐步淘汰一部分确实不具备参赛能力的学生。

二、培训方法

1.抓基础

基础是一切创新和实践活动的基石。在基础培训中,笔者学校一手抓元器件的典型应用,一手抓单元电路的模块化设计与制作。

(1)元器件的典型应用。电子元器件是组成实际电路的基本部件,只有熟练掌握了各种元器件的性能及典型应用,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实用电路。笔者学校从品类繁多的电子元器件中精选了大赛中常用到的各种元器件,系统地介绍了它们的型号、种类、结构特点、主要参数以及选用方法等实用知识,并让学生对它们的典型应用进行深入学习。

(2)单元电路的模块化制作。如果把元器件比做细胞,那么单元电路就是器官,单元电路的培训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笔者学校将培训内容分成稳压电源模块、电压放大电路模块、功率放大电路模块、运算比较电路模块、信号发生器模块、脉冲开关电路模块、计数器模块、编码电路模块、定时器模块、传感器电路模块、显示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等,加以分析和训练。通过对这些典型单元电路模块的逐一分析、设计、制作, 使学生形成相对固定的规范。这种方式的培训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保证了比赛中设计作品的质量和制作效率。

2.重实战

要想在比赛中取得理想成绩,学生还必须具备应战自如的能力。为此,笔者学校采用实战模拟教学法,即模拟比赛时的真实状况,例如举办一次模拟大赛。大赛给出真实的电子设计比赛背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一作品的审题、设计、制作并完成设计制作报告,有时甚至可以给出一些干扰因素,以提高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态环境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

3.加强团队合作

笔者学院特别邀请有丰富一线设计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加入指导团队,教练组成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仅教练组所有成员相互合作,学生们也是如此。电子设计大赛要求三人组成一个队,组员们在顺境中要相互提醒,保持冷静,在逆境中要相互鼓励,共渡难关,出现问题时不能相互埋怨。这样不但提高了设计课题层次和学生的整体设计水平,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整体观念,增强了学生们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章程[EB/OL][2007-08-13].http://www.nuedc.com.cn/news.asp?bid=1.

[2]徐健,刘瑞娟.高校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训练方法谈[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陈荣华,喻成涛.浅谈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学院学,2007(3).

上一篇:性健康教学下一篇:高职英语听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