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2024-05-3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精选8篇)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篇1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表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调查

尊敬的用人单位领导:

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评价,以便指导我们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工作水平,为用人单位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我们制定了这份毕业生综合评价调查问卷,作为我院分析、评价、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真诚地希望贵单位能协助我们填写这份调查问卷。

感谢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就业指导处 ――――――――――――――――――――――――――――――――――――――――― P1.单位概况

1.单位全称:

2.单位地址:邮编:

3.单位规模:人单位性质:所属行业:

4.单位人才层次比例:本科及以上% 高职% 中职% 其它%

5.贵单位目前有我院毕业生人。主要安排在类岗位,其中(或多少人)综合表现较为突出。

6.填表人姓名:部门:职位:

联系电话:E-mail/QQ:P2.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请在所选答案上划√)

1.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

2.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

3.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

4.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工作表现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

5.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爱岗敬业精神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

6.贵单位我院毕业生的适应能力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

7.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吃苦耐劳意识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

8.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学习能力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

9.贵单位我院毕业生的外语能力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1

10.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专业理论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

11.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

12.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团队精神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

13.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

14.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

15.贵单位我院毕业生的应变能力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

16.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抗压能力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

17.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忠诚度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

18.贵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创新能力评价如何?A.好B.一般C.差 P3.对我院毕业生培养工作提出建议

请根据贵单位现聘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表现及岗位要求,对我院毕业生的培养工作提出建议:

填表单位(或部门):(盖章)

年月日

问卷反馈: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地质路386号就业指导处邮编:118008

联系电话:0415-6225506(传真)0415-6224000E-mail:ldyjyc@163.comQQ:940768785

欢迎光临学院网站了解更多信息!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篇2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毕业生综合素质是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也是反映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质量的综合指标。以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基本目标, 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学生是我院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一、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 高职院校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 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众多高职院校关注的热点。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基本情况, 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南化院毕业生素质调查》课题组对本校毕业生就业单位展开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直接走访加书面问卷、电话访问加电子问卷两种方式。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用人单位对我校的建议等, 共设11个选择题和3个开放性问题。主要调查对象是企业的老总、人力资源部经理和部门主管, 这些人比较熟悉录用人员的现实表现, 对企业用人素质要求比较明确, 反映的意见和评价有比较充分的依据。此次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7份, 收回问卷203份, 有效问卷191份, 有效回收率为92.27%。调查对象共涉及全院六个系近三届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过对问卷进行认真、细致地整理与统计, 现就两年来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 并针对发现的问题, 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三、调查结果统计及其分析

1. 企业认可度较高的方面。

95.8%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专业设置非常符合或基本符合单位的用人要求;三分之二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很强;80%的毕业生专业知识牢固扎实, 业务素质较高, 能够较好的胜任本职工作。许多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 经过岗位培训、实际工作锻炼,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独当一面。

被调查的所有用人单位都认为我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能相吻合, 其中78.6%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有较高的认可度, 这就说明我院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很好地完成岗位需求, 大多数毕业生可以胜任企业中的相应岗位。

2. 用人单位指出毕业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超过22%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学生还应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特别是对生产设备装置的操作能力。高职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院校相比能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 其最大优势就是动手能力强, 如果我们失去了动手能力强的优势, 那么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将无立足之处。

员工的“吃苦耐劳”是一个单位提高效率的重要条件, 而这正是现代人最缺少的品质。因此, 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毕业生这一素质。在调查中, 也反映出现在不少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承受挫折能力较低, 往往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无法坚持, 选择离职。

四、调查结果的启示

调查结果显示,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整体素质及能力持肯定态度。我院培养出的毕业生基本能符合用人单位需求, 学院在专业设置和学生能力培养模式上按照市场需求不断地调整, 能逐渐适应用人单位的发展形势。但是, 调查中现代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素质的新需求, 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

1. 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专业技能。

知识和技能是用人单位选聘人才时最看重的因素, 占被调查单位总数的51.4%, 其次是实践经验, 占总数的40.6%。近年来, 用人单位在选聘人才时, 不仅对文化层次和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 还普遍要求高职毕业生熟练掌握某项专业技能, 有较强的应用技术能力, 而且上岗就能顶用。专业技能是毕业生从事专门工作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专业技能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高职院校是按照某一岗位类型的要求来培养学生能力结构的, 更多地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 高职毕业生的基础知识结构较单一, 但实践能力较突出。但在实际工作中, 能将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效结合, 充分运用专业知识来指导实践工作的毕业生, 则更能在工作中取得较好成绩。

2. 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意志品质倍受关注。

用人单位除了重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外, 还普遍重视这些学生的职业道德, 更加欣赏勤奋、上进、肯吃苦的年轻人, 而现阶段高职高专毕业生敬业精神不够, 不少人中存在着急于求成的浮躁情绪, 少数毕业生缺乏工作责任心, 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现象, 不愿意从事艰苦的生产一线工作。近90%的用人单位将敬业精神列为选用人才时最看重的个人素质, 希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有理想、有抱负又能脚踏实地、敢于吃苦, 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 不断进取。

3.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重视团队合作。

大多数毕业生注重展示个人的能力与才华, 积极参与本单位的集体活动, 注重与领导、同事的思想交流及感情沟通, 从而较快缩短了与同事的距离, 加快了从学生到职工的转变, 并能很快地加入到集体团队中。

但目前, 也有不少毕业生的表现是自我意识强烈、集体观念差, 缺乏团队精神。有些毕业生以自我为中心, 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考虑工作, 对别人的劳动和付出视而不见;不关心集体, 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 首先想到的是个人利益。而用人单位则希望每个职工都把自己当作是单位的主人, 单位任何事情都与自己息息相关, 对单位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工作中能够及时进行“有效沟通”, 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充分体现团队精神。

4. 鼓励创新意识。

不少用人单位对于创新能力十分看重。创新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更是对于实践活动的一次深刻体验。不仅学校十分关注这一方面的培养, 用人单位更是如此。是否拥有创新能力,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拥有较高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可以使一个企业得到更快地发展, 因此用人单位也更希望得到这样的人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会“制造”, 还要能在“创造”中有所作为。因此, 学校要加强培养高职生的创造意识, 强化创新精神, 使其学会产生新思想、获取新知识的有效方法。

5. 重视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在一个人的素质构成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 人们越来越注重情商对于一人的命运的影响。企业希望毕业生能够在艰苦或不利的环境中善于调整自己的状态, 积极进取, 并善于寻求他人的支持;他们还希望大学毕业生充满自信、豁达乐观、坚强果断和拥有在竞争中承受各种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奇清, 乔向东.关于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的调查与分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篇3

关键词:服装专业 能力 实践

一、企业评价调查概况

我院服装系2013届毕业生共6个专业,394名毕业生,分别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152人,服装艺术设计专业84人,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53人,服装设计与展示专业20人,针织服装设计专业50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35人。2013年1月服装系下发《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上,采用了标准题和开放题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针对企业中层主管人员。由录用服装系毕业生的企业填写的《调查问卷》共涉及毕业生评价的13个方面,包括毕业生职业道德、事业心与责任感、专业素质、诚信度、工作能力、吃苦精神、人文素质、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协作精神、竞争能力、工作实绩等,同时企业可向服装系提出关于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一共发出394份,2013年5月共回收385份,其中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377份,有效率96.7%。

二、企业对服装系毕业生的评价

(一)企业对服装系毕业生的积极评价

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服装系毕业生受到用工企业的普遍欢迎。企业对服装系毕业生总体评价优秀或称职率为100%,不称职率为0%。其中,优秀率达68%,称职率32%,表明服装系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可。其中企业对服装系毕业生评价较高的是职业道德、事业心与责任感、诚信度、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协作精神、工作实绩等方面,这些项目企业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含“很满意”“满意”“较满意”选项)。仅有一家企业对一名毕业生的人文素质评价一般,这从侧面反映出服装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比较高的,企业满意度高。这说明我院服装系毕业生经过短期的岗前培训,很快表现出较强的工作和业务能力,迅速适应企业的环境,成为企业中的骨干,独当一面。这也是我系近年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成效,通过教學改革,我系培养的毕业生较好地契合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二)企业对服装系毕业生的负面评价

从调查企业反映的具体问题来看,有的毕业生职业道德不高,反映在工作中就是不顾企业利益,只关注个人得失,凡事讲报酬不讲奉献;敬业精神差、责任感不强,工作中敷衍了事,缺少认真踏实的精神;有的毕业生缺乏合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事、领导的有效交流,做事情我行我素,个性也十分任性骄横,引起同事和领导的反感;有的毕业生知识面比较窄,只懂得服装专业的相关知识,对法律、经济、管理、营销等知识知之甚少,尤其是组织管理能力的欠缺,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不能综合性地发展,在企业中不能得到提拔重用,职业生涯受到很大的局限;有的毕业生外语能力较差,随着企业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顾客来自全世界各地,外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很多毕业生语言不过关,不能准确了解国外顾客的想法,招致企业的不满;有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专业基础薄弱,不了解服装行业的发展和前沿性的知识。高职教育是为社会一线培养大批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对其工作前景带来很大的影响。有的企业反映毕业生文字水平有待提高。服装专业毕业生很多从事一些文秘工作,负责企业日常行政工作,涉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公文的书写,但很多学生文字水平差,写作格式不规范、逻辑不清晰,甚至还有很多错别字。

综上所述,从调查结果看,我院服装系所培养的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能在岗位上发挥自身才干,同时服装系毕业生也出现了一些急需改善的方面,这为服装系以后的教学工作指出了改革的方向。

三、企业对服装系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一)不断优化服装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从调查看,多数企业希望我院服装专业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和调整。企业建议本专业课程改革主要基于学生将来适应的主要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来开发课程,以“适当、够用、实用”为主要目标,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淘汰旧知识、旧内容,将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最新技术、适合市场需求的课程融入课堂教学中去。如针对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内衣设计课程等,再如“加强对面料的认识及印绣花等方面的知识”等。同时考虑到高职学生长远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一些辅助课程,例如公关礼仪、形体训练等,强化学生的气质及素养,开设礼仪课程,既可以为企业提供庆典、答谢会等会议服务,又可以增加学生的礼仪知识和增强实际应用能力,以便为他们将来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

从企业对毕业生应具备素质的调查来看,企业最看重对我系毕业生的素质分别是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艺、创新能力。有企业指出:“工作态度远胜于工作能力,技能培养是基础,建议贵校可以在文化素质上加以提升,培养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学会换位思考,有服务意识,感恩,培养阅读习惯;在学校是基础教育,踏入社会后需重新学习,自我成长尤为重要。”还有企业指出:“对一个企业来说,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要适当训练学生的沟通技巧,有时候,一句话换一种方式表达,会达到截然不同的效果,这些都能加快学生在公司的成长。”这需要我们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育。尤其是我系学生进入企业后属于高学历人才,很多学生都会走上管理岗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就需要我系对学生进行诸如行政事务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培训。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希望毕业生入职后经过较短的培训期就正式进入工作岗位,甚至不需要企业培训就可以满足岗位需要,这将大大节省企业的培训成本。因此,企业对我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建议我系在授课过程中,将实践教学当做主要环节和特色部分,在教学当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使学生在做中学习。同时建议学校让学生多去企业实习,甚至有企业提出应大学二年级就安排下厂实习。很多企业也表示愿意与学校合作,给我院的服装系的学生提供这样的实习岗位。不仅是学生,教师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只有教师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才能教出合格的学生。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给企业一些建议和指导,这是双赢的结果。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一名合格的服装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唯有如此,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不断适应环境和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乔丹,于薇.如何在教学中加强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J].价值工程,2010(8).

[2]王春明.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论加强高职专业的建设与改革[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7).

[3]蒋小燕,周奕.关于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数据分析与思考[J].科技传播,2010(8).

[4]李丹.高职院校如何做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J],2010(8).

作者简介:

吕梅婷(1981- ),女,广东省佛山市人,在职研究生。

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篇4

大四了,很多同学在这个时候正在奔波于各个招聘会之间,也有部分同学已经找到了工作。有的同学对自己找的工作很满意,当然也有就不合心意的。总之都是为为自己找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去处,步入社会,学以致用,说也就是为了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取自己的劳动果实,养家糊口。

不管找到工作了的还是没有找到工作的,以后都要步入社会,当然也要走上各自的岗位。我自己认为学生应该具有一些素质要求,才能立足于社会中。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用人之道,但是都有很多共同点。从我自身今年找工作的经验以及其他同学的经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良好道德素质、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积极向上、敢吃苦敢拼搏。作为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如果道德水平太低,他在一个单位里边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也得不到领导的信任,当然更不会得到重用。那么这样的人,无法长久在一个单位里工作,也很难在一个地方立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一个人品质不好,时间久了大家也就知道了,没人会愿意和一个品质即道德素质太差的人在一起,即使愿意那也是表面上的应付而已。当然他做事也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渐渐的就剩下自己一个人了,那么他注定会失败。就如蒙牛集团的用人原则: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所以这个我感觉品质是最重要的。同时,作为年轻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对周围的人

和事都充满了热情。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积极地应对自己的生活。然而,年轻人起初走向社会,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艰难和挫折。那么,敢于吃苦、勇于拼搏、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就尤为重要了。这也是每一个用人单位希望在我们身上看到的。

二是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人都是社会人,很多事情都离不开与人共事,合作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会与他人合作,那么工作就会受阻。没有经验的可以慢慢学习,然而那些性格孤傲的不合群的就不好说了,工作进行肯定会有问题。除非是一些手艺高、技术厉害的人恃才傲物,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们毕业生刚步入社会很多东西都没有经验,如果再孤傲不能与他人合作,那么他注定会孤掌难鸣的。甚至会影响别人的工作进展,因此团队精神也是很重要的。

三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很多毕业生都是进入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对口的行业里。我们学过的很多知识肯定在以后工作中时常被用到,并且,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学习大量的知识。关键时候要是脑袋里没有东西,那么对工作肯定有很大影响。出现一次这样的状况行,两次也行,那第三次呢?很多人刚步入工作中,心怀报复,希望在自己的行业里干出一番成绩。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我们很难胜任自己的日常工作,何谈在自己的领域卓有成效呢?所以专业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四是要有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很多工科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而很少去看一些文学的书籍,渐渐的语言方面的知识就落下了。在很多时候需要几句组织的话语,或者总结性的话语,那么如果平时

没有积累,那么这时就会想不出来。这只是一方面,很多时候没有文学素养那么我们对事情,对生活的态度也会受到影响,而看书却有很大好处,书里的东西可以陶冶情操,让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更加积极和乐观。文化的熏陶对一个人的谈吐、行为举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这些也会在工作中体现出来,所以文学素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五是要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所有事情的基础,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个学生,我也清楚自己在大学里做了什么。我感觉作为学生应该在大学里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增加阅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平时应该多读书,也要多看看新闻、杂志之类,陶冶性情以及了解一下社会动态,时事之类;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锻炼自己的合作精神;有空多看看自己相关专业的杂志,了解行业的前沿动态。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篇5

《通知》强调,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尚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做好精准统计基础上,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网络等毕业生容易获取的联系方式,持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对尚未就业毕业生做到“主动联系一次、提供辅导咨询一次、向用人单位推荐一次”。

《通知》要求,当前要重点采取五项措施:

一是持续开展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精准对接服务机制,暑假期间高校就业部门要安排值班,持续为尚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和求职指导。近期教育部将依托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再举办4场全国性网络招聘活动。

二是加强毕业生求职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高校要加大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就业政策的宣传解读,提醒尚未就业毕业生防范招聘陷阱、就业培训欺诈、求职贷、试用期陷阱、非法传销等问题,切实维护毕业生合法就业权益。

三是持续做好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工作。高校创业指导教师要继续为准备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公司开办、创业政策咨询等指导服务,邀请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科技园、创业园要努力创造条件为创业毕业生解决场地、资金和人力资源等问题。

四是持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有针对性地动员尚未就业毕业生积极应征入伍,进一步做好发放大学新生录取通知书附寄《大学新生应征入伍宣传单》工作,落实好相关政策,努力实现大学生征兵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厦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 篇6

一、取得办理主体资格及条件

1.办理委托人事代理手续。即与本市具有档案管理资格的人才中介机构签订人事代理协议,委托其代理人事业务;(本身具有档案管理权的用人单位或已经办理人事代理的单位可跳过此步骤)

2.办理入网手续。在“厦门人事网”主页“单位注册”入口处,直接注册并准确填写“入网登记表”,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同时将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单位盖章)、单位与厦门辖区内的人才中介机构签订的“人事代理协议书”(协议双方都有签章)传真到厦门市人事局网络室(传真号:5090679)。

市人事局网络室对新用户提交和传真的“入网登记表”与“厦门市法人基础数据库系统”进行核对,经核对无误后在1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开通。

二、申报接收毕业生

1、用人单位通过“厦门人事网”单位账户申报拟接收毕业生信息

申报接收毕业生须进行以下两个步骤的操作:

⑴ 需求计划申报(已申报需求的可直接进入毕业生信息申报环节)

毕业生接收系统实行计划与申报信息绑定设置,在申报毕业生信息之前,须申报相应的毕业生需求计划。

◎温馨提示:为掌握市场供求信息,我市每年第四季度均开展用人单位“需求计划申报”工作,凡是有用人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均应在规定时间申报下一的毕业生需求计划,在申报需求计划的基础上方可申报毕业生。(未申报者视为该单位下一无用人需求,系统账户将自动锁定。)

◎温馨提示:单位提前申报的需求计划不足的,可在平常业务办理过程中通过申报“平时需求计划”的方式实现需求计划的增加。

⑵ 毕业生信息申报

用人单位在毕业生系统申报拟接收毕业生信息,提交市人事局审核。◎温馨提示:毕业生申报信息要求填写身份证号、入学前生源地(一般是指高中学籍、户籍所在地)、毕业中学等信息,这些信息一般在《就业推荐表》中没有,单位在申报之前需先向毕业生了解、确认。

◎温馨提示:市、区属事业单位编制内岗位接收毕业生的,须先到编制部门办理用编手续,开具用编通知书,并经市人事局事业改革处(党群机构经市委组织部干部三处)审核,并将审核材料及用编通知书复印件送我局人才开发处,然后提交网络信息。

2、市人事局通过网络在线审核、审批

市人事局工作人员会通过网络审核、审批相关毕业生申报信息。

◎温馨提示:企业接收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的,一般三个工作日左右予以审核;企业接收专科、中专学历毕业生或市、区属事业单位编制内岗位接收毕业生的,一般十五个工作日左右予以审批。

◎温馨提示:在审核过程中,如果发现信息错误或有疑问,市人事局会将信息退回,并附上相关意见,请用人单位根据相关意见操作。

3、审核、审批通过后,完成书面材料确认

市人事局审核、审批通过后,用人单位可通过网络账户在线打印《厦门市接收高等、中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申报表》(一式三份),单位在相应栏目签章后,连同《就业推荐表》原件或《毕业证书》原件,到市人事局办理签章确认手续。

◎温馨提示:用人单位办理信息确认时,须提交《就业推荐表》原件或《毕业证书》原件。

《就业推荐表》是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书》之前能够证明其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材料。

《就业协议书》属就业意向协议,不具备证明效力,人事部门不审核该材料,也不在该材料上签章。《就业协议书》由单位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机构签章。

◎温馨提示:为方便用人单位办理毕业生就业申报表确认手续,从2006年开始,市人事局在市人才服务中心设立鉴章处,接收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的企业单位可选择在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就业申报材料签章确认手续。

4、办理毕业派遣或相应改派手续

⑴ 未办理派遣手续应届毕业生,将经签章确认后《厦门市接收高等、中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申报表》交所在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作为就业派遣依据。

◎温馨提示:各院校一般都要求毕业生在落实就业单位后须出示当地的“接收函”,《厦门市接收高等、中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申报表》即为厦门市的接收手续。

◎温馨提示:毕业生离校派遣时,所在院校会根据其就业情况发给《报到证》。

⑵ 已办理派遣手续毕业生,如需办理改派手续的,凭《厦门市接收高等、中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申报表》到原派遣地办理改派手续,由当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在《报到证》上标注同意意见并签章。

◎温馨提示:以下情况的《报到证》可直接在厦使用:

① 省内院校毕业的省内生源非师范类毕业生,派遣回生源地,《报到证》明确注明“待就业”字样的;

② 待就业的省外院校毕业的福建生源非师范类毕业生,直接派遣至我省人事厅、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或各地市人事局的。

5、办理就业报到及介绍落户手续

毕业生将《毕业证书》原件、《报到证》原件交用人单位,由单位人事经办人员统一到市人事局办理就业报到手续。其中拟迁移户籍的,还需提交相应的户籍迁移材料。

◎温馨提示:为方便广大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手续,市人事局每年7、8月份会在市人才服务中心(市人才市场)设立专门的办理窗口,开展“毕业生集中报到工作”。有关详细信息请留意“厦门人事网”。

◎温馨提示: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手续时,拟迁移户籍的,应在办理报到手续时向经办人员说明,办理相应的介绍落户手续,或应在办理就业报到手续半年内到市人事局办理介绍落户手续,超期则不予办理。确认不办理户籍迁移的,应提交本人声明,市人事局不再给予按照毕业生接收办理相应介绍落户手续,今后其户籍迁移应通过其它方式实现。

◎温馨提示:已取得毕业资格,但因助学贷款未还等原因暂未取得《毕业证书》的,须由所在院校教务部门出具学历证明。

6、办理转介绍就业手续

委托人才服务机构代理的单位或事业单位,还须凭市人事局审核签章的《报到证》,分别到所委托的人才服务机构或事业单位人事主管部门办理转介绍就业手续,开具人事介绍信,并将《报到证》原件存入毕业生个人档案。

7、办理户籍迁移、落户手续

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及介绍落户手续后,持以下材料到拟落户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属办理准迁手续的,请按照准迁手续流程办理。)

⑴ 经市人事局审核签章的《报到证》复印件

⑵ 《户口迁移证》(本市院校毕业生凭集体《户口页》)

⑶ 《居民身份证》

⑷ 用人单位接收证明

⑸ 《营业执照》副本

⑹ 三张一吋标准相片

⑺ 单位委托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代理人事关系的,还须出示该人才服务机构开具的人事介绍信复印件

⑻ 公安机关要求的其它材料

◎温馨提示:毕业生到我市就业后,可落户本市,本人确认具体落户地点后可持上述材料到拟落户地辖区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有关落户材料、落户办理程序均以公安机关解释为准。

◎温馨提示:市人事局办理介绍毕业生落户手续有效期为半年,自到市人事局办理介绍落户手续时起算,毕业生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到公安机关办理户籍落户相关手续,超期则无法办理。

三、毕业生需要办理户口准迁手续的〔办理准迁证应提供材料〕

1、市人事、教育部门签发《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登记表》;

2、入户在档案代理部门,还应持档案代理部门出具的证明;入户在本人合法固定住所内的应提供相关证明;入户在直系亲属户内或单位集体户应提供相应户口簿复印件;入户在亲友户内的,需入户地派出所在《登记表》的入户地址栏签章;

3、当事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单位报到证明;单位营业执照及复印件。

〔准迁及落户办理流程〕

1、凭毕业证、报到证到市人事局办理报到手续,填写《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情

况登记表》;

2、市人事局在报到证上签章,在《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登记表》上签章;

3、市人事局通过金宏网传输该毕业生办理准予迁入手续以及介绍落户的信息;

4、凭有关材料到拟落户地公安分局签发户口准迁证(落户在思明区、湖里区的到市公

安局户政处办证大厅办理);

5、毕业生本人回户籍所在地办理户口迁出手续(原户口在省内直接持准迁凭证到拟落

户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6、毕业生迁出户口后,用人单位或毕业生本人备齐上述第一款或第二款规定的落户需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篇7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 特别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多, 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以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发布为标志, 我国会计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 并在国际会计舞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更是对我国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 离不开良好的会计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机制。而当前我国所培养的会计本科毕业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相对紧缺, 这与我国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有关。西部民族高校由于其所处地域、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的限制, 导致其会计人才的培养条件和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知名高校, 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也相对整体低于其他知名高校。为此, 根据西部民族高校的实际, 结合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需求, 构建适宜的、有特色的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寻求提高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 是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教育改革与完善的重要内容。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一) 问卷调查对象的选取

考虑到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修订,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也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因此, 在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上, 以湖北民族学院近五届会计本科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为样本, 即2006年至2010年毕业的会计本科学生所在的用人单位。

(二) 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所设计的14个问题共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方面的需求状况与能力要求;二是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的评价, 包括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状况以及与其能力要求的差异;三是用人单位对提高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三)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调查问卷主要是以电子文本形式发放, 发放时间为2011年10月10日, 并要求被调查者在2011年11月10日前将电子调查问卷发回到问卷所附的电子邮箱之中。回收调查问卷共92份, 经过筛选剔除无效的调查问卷18份, 有效问卷共74份。

用人单位的类型与性质不同, 其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方面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74家被调查用人单位其类型与性质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 被调查用人单位中企业单位 (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 占到83.78%, 非企业单位仅为16.22%, 这与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整体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 亦即相关调查研究对于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较强的指导性。

三、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一)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最注重的内容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 不同的岗位可能其注重的内容不同, 亦即其条件有所差异。通过调查可知,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最注重应聘人员的方面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最看重的是实践经验即工作经历, 其所占比例为72.97%;其次为专业知识, 即招聘岗位与应聘者的知识背景是否相符, 其所占比例为45.95%;最后是专业技能, 即应聘者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操作技能, 其所占比例为35.14%。对于毕业生来说, 会计实践经验往往很缺乏, 但可以通过在校学习期间的仿真实验和顶岗实习或见习予以弥补, 这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二)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的侧重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时如果面对的是应届会计毕业生, 则其关于实践经验的要求往往很难满足, 但可能会有其他方面的侧重, 这种侧重对于会计本科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在调查中,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首先考虑的内容如表3所示。表3表明, 被调查用人单位初次使用会计本科毕业生时考虑个人实践经历的仅占24.32%, 不同于招聘一般会计人员时首要考虑的即为工作实践经验。此时, 综合素质成为用人单位初次使用毕业生时的首选, 其所占比例为54.05%;其次是岗位需求和个人能力, 即考察毕业生的个人能力能否胜任所招聘的岗位, 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7.84%和35.14%。因此, 在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中, 应当首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提高其综合能力, 在此基础上再注重其个性培养, 加强其专业技能的训练。

(三) 用人单位关于会计本科毕业生素质的要求

被调查用人单位使用毕业生时首先考虑的是其综合素质, 则其对这些素质的要求相应地成为提高会计人才素质的首要内容, 是用人单位在使用毕业生时除了专业技能以外综合素质的表现。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如表4所示。表4表明,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人才的素质要求首要是爱岗敬业, 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为89.19%;其次是团队精神和道德诚信, 所占比例分别为81.08%;再次是终身学习能力, 其所占比例为75.68%;最后是遵纪守法, 所占比例为64.86%。因此, 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应树立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锻炼和道德诚信品质的形成。

(四) 用人单位对初级会计人才应具备的技能要求

会计本科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后往往是从基层做起, 从初级做起, 而其能否从初级走向中级乃至高级, 顺利进行职务的晋升, 则取决于毕业生的个人发展能力。因此, 用人单位对初级会计人才应具备技能的要求, 是培养会计人才必须要考虑的, 其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 在初级会计人才应具备的技能方面, 用人单位首先要求其必须能进行日常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 其比例达到被调查用人单位的91.89%;其次是能掌握会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分别为78.38%和70.27%;再次是能正确办理纳税申报等税务事项, 其比例为被调查用人单位的67.57%;最后是能胜任财务管理的一般工作, 如财务分析等, 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为54.05%。而对于纳税筹划和审计则要求较低, 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仅分别为29.73%和32.43%。因此, 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必须加强学生以下方面的技能, 即单位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财务软件的操作、办公软件的应用、纳税申报等税务事项的办理。

四、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能力的评价

(一)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专业技能的评价

表6反映了会计本科毕业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居于什么等次, 能否适应相应岗位的要求。从表6可以看出, 54.06%的被调查用人单位认为会计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比较符合其工作岗位的要求, 并且62.16%的被调查用人单位认为具有了一定的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素质的评价

毕业生的素质状况反映了其综合职业能力, 可以从总体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方面予以表现, 其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 在评价等级里满意比例等于或超过“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是毕业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团结协作精神、诚信度、工作适应能力,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分别为54.05%、48.65%、62.16%和48.65%, 说明会计本科毕业生这些方面的素质较高。在用人单位评价为“不满意”的首先是开拓创新精神,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为13.51%;次之为奉献精神其比例为8.11%;最后为心理素质、专业知识及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均为5.41%。

(三)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不足方面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毕业生不足方面的评价, 反映了在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时需要重点强化或改进之处。

(1) 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好和最差的方面。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好的方面反映了其最强的职业能力内容, 而表现最差的方面则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完善需要重点考虑的职业能力内容。根据用人单位的评价, 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好和最差的方面统计结果如表8所示。表8表明, 在用人单位看来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好的是敬业精神, 其比例占到被调查用人单位总数的62.16%;其次是知识结构, 比例为43.24%;再次为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其比例分别为37.84%和32.43%;最后是独立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 其比例均为21.62%。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差的方面, 首先是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分别为56.76%和48.65%;其次是实际操作, 其比例为37.84%;再次是组织协调和外语能力, 其比例均为29.73%;最后是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 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均为18.92%。可见, 从用人单位所评价的会计本科毕业生表现最好和最差的方面的排序来看, 会计本科毕业生敬业精神很强, 有较好的知识结构和团队合作能力, 但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很欠缺, 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组织协调能力有待加强。

(2) 会计本科毕业生工作中有待改进的方面。会计本科毕业生在工作中有待改进的方面如表9所示。由表9可以看出, 会计本科毕业生在工作中有待改进的方面首先是创新能力,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为56.76%;其次是业务能力和社交能力, 其比例分别为32.43%和29.73%;最后是综合素质, 比例为24.32%。

五、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完善

(一)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生职业能力提高的建议

用人单位对于会计本科生需要提高的职业能力, 其统计结果如表10所示。由表10可以看出, 根据用人单位对于会计本科需要提高的职业能力的统计, 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完善中, 首先需要加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 其比例占到被调查用人单位的70.27%;其次是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训练, 其比例分别为54.05%和51.35%;再次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其比例分别为48.65%和37.84%;最后是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 其比例为27.03%。另外,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加强人生观、职业道德、劳动态度方面的培养也占到被调查用人单位的一定比例 (18.92%) 。

(二)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生知识结构改善的建议

对于会计本科生知识结构改善, 用人单位认为应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结果如表11所示。在表11中, 用人单位认为会计本科生知识结构的改善, 首先是要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比例占到被调查用人单位的70.27%;其次是加强管理能力的训练, 其比例为59.46%;再次是加强协作能力的训练和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其比例均为35.14%;最后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其比例为24.32%。因此, 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 专业实践能力的加强是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方面,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提高包括组织协调、财务管理等在内的管理能力。

(三) 用人单位对会计本科专业实践的建议

会计实践主要涉及专业实习和专业实践课程。对于专业实习, 全部被调查用人单位认为学生到企业实习很重要, 而且校内的模拟实习或实训不能替代企业实习。对于专业实践课程, 被调查用人单位认为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如表12所示。表12表明, 会计本科最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是企业会计模拟实训和税务会计实训, 其占被调查用人单位的比例均为75.68%;其次是会计电算化实训, 其比例为54.05%;最后是会计单证填制实训, 其比例为37.84%。

六、结论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然而西部民族高校要提高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并在全国众多高校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不断地探索并建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其必然的选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内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是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如何建立起提升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机制, 则是急待解决与完善的现实问题。

会计职业能力包括的内容众多, 这些也构成了西部民族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具体表现。灵活地学习和应用专业知识, 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是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之所在, 也是会计本科人才培养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交际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是会计专业技能之外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是会计本科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展潜力的重要基础。可将这些职业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职业能力, 即大多数专业、大多数职业都应具有的职业能力, 包括语言能力 (含外语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团队合作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 这一层次的能力可通过高校设置的通识课程与第二课堂来培养与提高;第二层次为专业基础能力, 即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 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 主要通过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相关专业实践课程予以实现;第三层次为专业深化与拓展能力, 即职业发展的潜在能力, 包括专业创新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主要通过开设相关专业方向课程予以实现, 不同西部民族高校可根据其实际有选择性地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模块, 如中小企业会计模块、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模块、税务会计模块等, 这也能从不同方面体现不同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参考文献

[1]石本仁:《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 《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1]石本仁:《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 《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

[2]孙铮、王志伟:《加入WTO后中国会计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会计研究》2002年第6期。[2]孙铮、王志伟:《加入WTO后中国会计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会计研究》2002年第6期。

[3]相子国:《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8年第1期。[3]相子国:《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8年第1期。

[4]陈玉荣:《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 《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7年第6期。[4]陈玉荣:《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 《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7年第6期。

[5]许家林、高文进、孙贤林:《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形成基础:职业要求标准的变迁与影响》,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5]许家林、高文进、孙贤林:《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形成基础:职业要求标准的变迁与影响》,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篇8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基于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是就业岗位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那么,考察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评价,有针对性的改进就业能力教育机制,就成为解决大学生供需矛盾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用人单位;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大学生人力资源市场现在面临着“两难”:一方面是每年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难以招聘到满意的员工。因此,在全国各媒体争相报道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一些单位高薪诚聘英才却落得“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新闻也不绝于耳。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和匹配脱节问题的反映。新常态下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深入,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进一步发生变化,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使之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已成为当前社会重点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学生就业难基于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是就业岗位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那么,考察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评价,有针对性的改进就业能力教育机制,就成为解决大学生供需矛盾的一把钥匙。

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

(一)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总体评价不一

不同的研究者经过各自的调查研究,得出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同的评价。任培江、周海华(2010)认为总体来看, 社会用人单位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满意度不高。夏建军等(2011)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整体偏低。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金蕾莅(2013)等人经过调查后认为整体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表示“满意”。汪昕宇(2014)认为大学生毕业时所掌握的就业能力水平无论是总体上,还是各项具体就业能力上都与岗位需求水平有显著差距。

(二)用人单位对不同培养层次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不一

马陆亭(2002)认为培养层次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成正比,各培养层次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态度都相对较好;研究生的各项表现指标均比较好,专业知识的平均得分最高 ,但其创造能力稍差;专科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均比本科生和研究生低,也是社会上专科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任培江、周海华(2010)认为,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与办学层次一致,办学层次越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越高:对985 高校的毕业生的质量满意度最高,其次是211院校和地方普通高等院校, 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满意度最低。丁笑炯(2013)通过调查得出结论,用人单位对985高校毕业生各方面的满意程度和整体满意程度最高,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满意度最低。汪昕宇(2014)经过调查后认为,不同毕业院校、学历层次和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能力高于重点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研究生的整体就业能力高于高职/专科毕业生和本科生,而不同专业毕业生除了在专业能力上有差异以外,整体能力水平差异不大。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能力以及具体各项就业能力水平都是最低的,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和高职/专科毕业生,其整体就业能力以及具体各项就业能力水平也都是最低的。

(三)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同构成要素的评价不一

1.用人单位认可度比较高的方面。

邢文祥、张照彬(2010)通过调研得出结论,企业对毕业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接受新工作理解能力、竞争意识比较满意。戴洁等(2011)认为用人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爱国热情、进取精神、道德水准、专业水平、工作能力满意度较高。夏建军等(2011)人通过调查得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成就动机、学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策略谋划能力比较满意。金蕾莅等(2013)调查得出,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做事和互动能力是用人单位比较满意的方面。潘玉驹、廖传景(2014)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打分最高。

2.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的不足。

刘丽玲、吴娇(2010)通过调查得出,大学毕业生普遍欠缺的能力从高到低为: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规划和组织能力及创新能力。邢文祥、张照彬(2010)通过调研得出结论,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最不满意的前五位是:职业生涯管理能力、适应职场环境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抗压能力、职业道德。李常香、林朝斌(2010)通过对台州企业的调查得出结论,应届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五个因素依次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经验、抗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知识广博度。夏建军等(2011)认为大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创新能力较差一直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瓶颈,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抗挫折能力和忍耐力相当不认可。孙志凤(2013)认为高校毕业生需着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潘玉驹,廖传景(2014)得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岗位技能、问题解决、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等维度上存在不足。任培江、周海华(2010)认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最低。郭德侠等(2014)通过调查得出结论,用人单位认为大学毕业生最为欠缺的能力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职业态度和习惯)、沟通协调能力。

(四)不同性质的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不一

戴洁(2001)认为,在用人市场中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知识水平的用人单位,对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存在明显差异。任培江、周海华(2010)认为总体来看,政府机关管理人员对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评价最高,其次是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研究开发人员,而独立研究机构或其他各界人员对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评价最低。

三、小结

(一)目前国内同类研究的薄弱之处

国内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层出不穷,但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的视角出发进行的调查研究,目前来说一是数量相对较少;二是调查层次不一;三是用人单位性质、地区性差别较大。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结果来看,我们应当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总体上我国高校培育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用人单位的期望之间存在差距。

(二)用人单位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各构成要素情况的评价

基于对国内同类研究的分析,目前国内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思想品德水平 (含职业道德水平) 的评价最高,对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职业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最低。

(三)毕业生胜任工作的能力与单位期待提升能力之间的差异

高校毕业生最需着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胜任工作的前三项能力主要有: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与技能、问题深度分析能力;而用单位认为的顺利就业能力前三项则是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差异反映的是初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任培江,周海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满意度调查[J].学园,2010,(5).:40-46.

[2]夏建军,石国强,安宴菲.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张家口地区为例[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1(10) :111-115.

[3]金蕾莅,蔡甄,周源.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素质与工作贡献的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9):185-187.

[4]汪昕宇.岗位需求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水平测度——基于北京地区的调研[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9):56-63.

[5]马陆亭.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与评价[J]. 高等教育研究, 2002(1):43-47.

[6]邢文祥,张照彬.企业和大学生对就业能力评价的差异性分析及对策——来自企业和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调研[J]. 2010(10):67-69.

[7]潘玉驹,廖传景.基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及评价高教发展与评估[J].2014(9):88-94.

[8]戴洁,张辉,陈盼,彭剑波.用人市场对大学毕业生质量评价的调查与分析青年研究[J]. 2001(5):36-40.

上一篇:小世界作文300字下一篇:公告通报通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