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学习(共11篇)
在工作中学习 篇1
在工作生活中加强学习
首先,我们要转变学习理念。学习是提高素质的一种手段,也是素质的重要内容!要改变过去在学习上不正确的认识。不是为了拿文凭而学习,要由重文凭向重能力转变。也不是针对性极强的阶段性学习就可以了,要由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还要将学习视为享受,视为乐趣,学习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我们作为社会的个体,要时刻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各种生活环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人生应该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好好学习,用学习来武装自己,充实生活,持续学习,与社会共同进步,才能更好的活下去。人的成长和前进的道路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自己由一个幼童到一个成人,社会的进步都证明了这一点。知识就是财富,有知识才得以在这个社会立足。为了好的工作,好的生活,活到老学到老,提高自身的修养。学习是提升自己,为明天做准备!其次,是如何挤出时间来学习。每天在工作中忙忙碌碌,晚上实在是不愿意再去学习那些新技术,那些理论知识。明明自己知道,不学习就不会进步。但是就是不知道去如何处理其中的矛盾。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也总是反思。工作到底有多累?每天能有多少剩余时间,当然这里的“累”,我更多的是对比上学的时候。上学没有感觉上完一天课特别累,往往是晚上非常精神。但是,工作就完全不一样了。上了一天班,晚上却是什么都不想干,就是想好好休息一下,早早睡觉。算算每天的业余时间,平均算晚上8点吃饭收拾完成,到睡觉的11点,还有三个小时。其实三个小时,还可以干好多事情。我完全可以很轻松的拿出1-2个小时,去学习一些东西,这样日积月累,很快,一个月就能看到成效。
再次,要有重点地学习。在当今时代,知识浩如烟海,没有明确的学习重点就会陷入迷茫,就会在知识的大海前失去前进的方向!因此,要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当前需要的、适合自身的学习重点。这是搞好学习的关键所在。
作为从业人员应该重点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学哲学。要善于用哲学思维去思考问题,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客观、辩证地认识自我和世界。使自己变得更加清醒、更加睿智,更加理解领导意图,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二、学业务。俗话说“干什么吆喝什么”,从业人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能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条件。因此,必须下力气研究业务,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要成为自己本职业务的行家里手,甚至是专家。绝不能以不熟悉、不擅长为做不好工作去推托。
三、学表达。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较高的思想水平,同时要有较为扎实的文字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任何一个部门都离不开文字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注意学习积累知识,关注现实,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主动向书本学习,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促进工作进展。主动向实践学习,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每一次工作都是很好地学习,要善于总结归纳工作中的得失,不断提高自我。主动向领导学习,学习领导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反思自己的差距,改进自我。
最后,必须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有危机感。要有加强自身学习的意识,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果断加强学习。以夸父逐日的精神,精卫填海的毅力,愚公移山的执著,闻鸡起舞的勤勉,扎扎实实地强化学习,真正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出色的工作业绩检验学习的成果,从而为我们的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自己一份应有的贡献。
在工作中学习 篇2
在过去的十二年学习生涯中, 我们都一直活在父母的保护、学校的荫庇下, 在小小的象牙塔里成长, 虽然在思想品德课里学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出真知”, 但是实际上, 我们并没有太多机会真正地接触社会, 或是在实践中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检验自己的品格。当然, 更多的同学将社会实践当作一种学习之外的消遣, 没有真正从社会工作中学习实践道理。作为一名浑浑噩噩读了十几年书的学子, 我就是这其中一员。直到2013年我成为一名义工, 当其他同学假期几乎被各类补习班安排满了, 我则利用假期的时间, 主动走进社会, 在生活的实践中历练, 让学习之外的自己更坚实、更丰满。探望孤儿、捡拾垃圾、去除野广告、街头义卖……对于已有3年义工经历的我来说,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我增加对社会的了解, 培养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工作成为我学习生活的督导师, 他让我意识到自己知识和品行上的不足, 了解了社会所需人才的标准, 还在我走向大学、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了过渡作用。
一、社会实践工作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在短短的社会实践中, 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有一些困难, 是因为以我们现阶段的知识水平难以理解;有一些困难, 来自于我们社会生活常识的缺乏;有一些困难, 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性格缺陷, 比如有的同学太过率直, 说话容易得罪人;又比如有的同学性格太内向, 不善与人交流……我们不要害怕在事件中犯错, 而要感谢自己有这样的机会犯错, 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有哪些不足。无论是知识性上的不足, 还是性格上的缺憾, 我们都要用一种积极正确的心态来面对。
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就要改正。每个人的成功, 都是在不断的挫折和失败中积累来的, 我们只要改正了缺点, 就会成为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的人。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那么, 一段充实的社会实践工作经历, 就像我们学习、生活的督导师, 不断督促、指导我们, 在学习和个人修养上, 向更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二、社会实践工作让我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文章刚开头我们提到, “社工督导”具有教育和支持的作用。所谓教育的功能, 是指能我们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给予指导, 协助我们达成专业上的发展;所谓支持的功能, 是指能为我们提供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 让我们感到自我的重要性与价值感, 轻松面对工作。社会工作在我们的实践中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大部分同学在学校的学习活动都是盲目的, 我们长期以来被应试教育拖着鼻子走, 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为了什么。所以, 社会实践对于中学生来说, 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教育课。在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会知道社会需要的人才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有目标。
第一, 我们会深刻体会到, 社会需要各种专业、各种类型的人才, 并对人才标准有所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专长, 在社会实践中, 我们对自己的情况有了一个相对直接、客观的评价, 结合人才标准, 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 这是社会工作对我们的指导作用;第二, 在具体的活动中, 我们学到了实用的知识, 这是社会工作的教育作用;第三, 在社会实践工作中, 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完成了工作, 在性格品质上都会不断完善, 同时也更加期待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发光发热, 这是社会工作对我们的支持鼓励作用。
三、社会实践是我们进入大学、社会的预演习
正如上面所说的, 我们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习中是盲目的、没有目标的, 只是为学习而学习。很多人因为对社会需求和自身情况了解不到位, 选志愿时很盲目, 导致进入大学之后, 越来越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荒废光阴、身心疲惫。试想, 如果我们在进入大学之前, 就能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 那么, 在高考后选择志愿时, 我们会更有思路、更有把握。
同时, 在如何做人、做事上, 社会实践工作会给我们上一堂生动的预习课。做事先做人, 我们在实践中, 要以成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对人文明有礼、虚心请教。从这个角度来看, 与其说社会工作使是我们学习的督导师傅, 不如说这些领导和同事是我们学习的督导师。
在快乐中学习 篇3
关键词:快乐学习;质疑;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251-02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以看出,在中国,学习一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从《论语》里师徒间的无拘无束的玩笑和问答,我们可以感受得到那种充满乐趣的学习。遗憾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人一提学习便是“十年寒窗苦,方为人上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苦读能成才”更使得人们得出片面的结论:学习毫无乐趣可言,学习就是一件折磨人的苦差!本学期,我们学校立志于创设快乐课堂,让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会知识,培养能力,真正地爱上学习。笔者经过实践,有了以下一些体会和感悟。
一、快乐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一门学科没有兴趣,怎么能学得好呢?著名教育理论专家叶澜教授在她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按照叶教授的观点,我们不妨这样说:“快乐课堂”其实就是师生双方共同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场所。
语文课堂应该是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的课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这种工具装有五把“刀”——即五种技能:读、写、算、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表达(自己所见、所做、所想和所观察得到的思想)。……这五种最重要的技能合起来就构成一种总的技能,即:会不会学习。” 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兴趣不浓,甚至于产生厌倦心理,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原因,这部分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不知道怎么找答案,即使动脑也是在被动地思考,就是所谓的“被学习”。
那么,我们所追求的快乐课堂目标是什么呢?我觉得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在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路人的作用,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表层逐渐转向深层,使课堂上有探究,有发现,有合作,有启迪,有情感互动,有智慧共生。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从语文课而言,听说读写是我们最终需要达到的目标,同样,让学生学得快乐更是我们需要追求的目标,能够让学生享受到提问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分享学习成果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是我们终极追求的目标。
二、快乐学习的有效策略
1、让学生享受提问和思考的快乐
许多教师可能都有体会,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却越来越少,似乎总是集中在那几个孩子身上,其他学生总是乐于做观众。我构建快乐课堂的做法先从教会学生思考、提问开始。
(1)消除思想上的顾虑,让学生敢疑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都特别重视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集中注意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上就是因果联系,即知识的基础。”面对那些不敢表达自己意见的学生,第一步就应该消除他们的顾虑,让他们敢说敢问。教师应该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学者问在日本的中国孩子:“你的日语不好,上课发言还那么积极,就不怕出错?不怕别人笑话你?”孩子说:“不怕,老师说过,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如果人人都怕出错,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正确的答案从哪里来呢?让老师一个人讲才是最糟糕的。”让学生知道课堂上就是可以出错的地方,没有错误,哪来正确答案呢?接着又教给学生思考的小窍门,要他们像电视上抢答题一样,一个问题问出来,先举手,强迫自己思考,既然举手了,脑子里一定会有一点答案。经过一段时间鼓励,敢于举手的学生比以前多了。
(2)教给学生提问方法,让学生善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学生胆子大了,可是不会思考怎么办?还要教给他们一些提问的方法让他们善于提问。笔者以最近教过的一篇课文《云雀的心愿》为例。
①围绕课题提问
读了课题,我问大家:“读了课题后,你随即想知道什么?”学生一个个小手如林,纷纷说:“我最想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第一个问题随之而出。话音刚落,一只只小手又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找了一个不太爱发言的学生。他非常流利地回答:“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瞧,问题迎刃而解。
②围绕课文空白处提问
课文的结尾说:“云雀妈妈准备和小云雀一起种树。”后面不再有其他内容,我采用倒叙的手法,将课文结尾提到前面来学。我问:“读到这儿,你想问什么问题呢?”学生们又纷纷举手说:“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对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就会找到答案。”学生很快从课文找到了答案。此时,课堂上发言的机会大多数都留给了那些平时不太敢举手的学生。
③围绕重点段落、重点词句提问
接着学习了课文的重点段落,学生们预习课文时提出的问题派上了用场:“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圈画画寻找答案。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留给了表现一般的学生。学生由于有了充分自学的时间,问题还是不费吹灰之力,找到了答案。
2、让学生获得评价的快乐
快乐课堂首先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在其中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此时,教师的课堂评价语显得尤为重要。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新型的课堂教学评价就像一根奇妙的杠杆,能使学生和教师互动起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1)激励性评价,树立学生信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师几句简短的,感情真切的评价语,如同春风化雨,使学生信心倍增。因此,教师充满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例如:“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个句子你读得真好,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再次欣赏一下。”
(2)指导性评价,指明学生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可能有的学生会笑话他,从而造成这个学生以后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此时,教师应该把握好方向,通过自己恰当的评价巧妙地帮助学生。评价语应客观的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同时,语言应该简洁明了,对于着意要强调的部分,更要说得清清楚楚,让学生乐于接受。例如:“你读得很有感情,可是后面的同学没有能够听清楚,你能响亮地读给所有同学听吗?”“别紧张,慢慢说。”这样的评价语言就多了一些人文关怀,多了一些感情投入,消除学生的紧张与尴尬,有勇气再次投入到学习中。
(3)幽默性评价,激发学生兴趣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口语交际的润滑剂,它能使气氛更加和谐,关系更加融洽,也能化解一些矛盾。同样,运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也是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沉闷气氛的有效工具。富于幽默感的语言更容易使教师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容易缓和师生间的紧张气氛,也更能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例如在评讲一个学生跑题的作文时,“老师好累哟,爬了那么长时间山,什么时候才能到山顶,看到美丽的景色呢?”
在工作中学习,在讨论中成长 篇4
在中化蓝天上虞基地蓝天环保氟材料有限有公司机动车间有那么两个班组——它们便是电工班组和仪表班组。为了工作交流学习的方便,两个班组共处一个办公室,所谓的仪电不分家!自上虞基地组建以来,两个班组人员编制日益壮大,由以前的几个人到如今的十几个人。在工作上,两个班组通过长期的磨合、相互的学习交流,如今已经成为了两个非常默契的班组。
时间过的真的很快,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工作日,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生机勃勃的春天已经来临。为了保证各个车间的设备正常运行,仪电班组还是一如既往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在各个车间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穿梭的背影!143车间的压缩机开不起来了,他们两个班组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寻找故障的原因,一起研究电路图和线路控制图,他们放弃中午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经过几个小时的研究讨论,他们最终决解故障,让压缩机正常运行,143车间正常生产!树脂车间新装设备需要调试了,两个班组也非常默契的一起调试,仪班组表调试变频器,电工班组调试电机,相互配合,有条有序的完成这一工作任务。虽然两个班组工作在最基层,但是他们每次都能及时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保证了各大车间的正常运行,因此两个班组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和各大车间人员的好评,在工作过程中各大车间也都是相当的配合。
仪表电工的工作涉及面比较广,由于如今科学在不断进步、设备
在不断更新,他们经常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他们也会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问题,很多时候他们也会苦恼,所以他们更加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在他们的休息室经常会听到他们一起讨论的声音,在讨论中,意见不合他们也会争吵,但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每当他们得出结论,解决车间出现的故障,他们都会高兴不已。
在探索中学习 篇5
在探索中学习
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 壮慧铃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仅意味着模仿和记忆,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即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思考与交流,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让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真正成为创造思维活动的过程。
一、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激发动机
G ・波利亚指出,学习解题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此,在问题解决数学中,首先要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好胜心和动机。例如,教学“升和毫升”,如果采用传统的引入法,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于是,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拿出一大、一小装有水的瓶子,大瓶中的水面低,小瓶中的水面高。问哪只瓶里装的水多?这时学生心里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即我们经常提到的内在动机,有的说:“把它们分别倒入大小完全相同的杯子中,看谁的水面高?“有的说:”先喝掉小瓶中的水,再把大瓶里的水倒进小瓶里,看大瓶里的水能不能把小瓶装满。“教师肯定了每个同学的回答,这时有一位学生说:“我有尺,可以用尺量水面高度。”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回答,学生的思维己进入了“读量”阶段。这时教师说:“画有刻度的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画有刻度的容器就是量水的工具,叫量筒或量杯,用的统一的单位叫升和毫升。”在时隔不久的秋游活动中,教师看到学生们在相互交流各自所带的饮料瓶容量。这是个令人欣喜的场面,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在其周围世界中的作用,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性。
二、展开探求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对问题识别、归类和假设、验证的过程,也是试误和顿悟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归纳、类化、演绎、直觉、想象的重要途径。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解题的具体过程,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己知甲+乙,乙+丙,丙+甲,求甲、乙、丙分别是多少?对于一般人来说,恐怕只会用方程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相当难的问题。
新教材通过问题情境―建立简单的模型―解释与证明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这一活动的潜在意义在于,让儿童有机会感受:(1)存在多种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2)直观感悟到不同的方法产生于不同的角度或想法,通过图形成算式可以将问题给出的信息抽象为数学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在探索过程中学习 篇6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认为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这一学习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由于教学实践中理解的偏差,往往使我们把学习活动片面的理解为:学习就是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老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越好;学习就是听课、背书、记笔记,学生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思维走就越好;学习就是为了一场又一场考试,分数高的就是好学生,分数低的就是坏学生。在这种学习观的指导下,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从而导致我们的学生毫无个性,只会"依葫芦画瓢"。
??如今,我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强调活动、操作,强调直接经验,与传统教学中强调间接知识学习截然不同。此外,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创新,真正的学问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体会、内化,进而形成的一种能够灵活运用的个性化智慧。否则,一切只能是纸上谈兵,不会产生真正的力量。因此,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数学活动中,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而我--教师只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的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去观察、常识、感受、体悟、总结、发现,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生充满自信。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新理念。
??例如,我在培养学生估计意识,掌握估计方法的教学中,针对教材己有的"猜豆粒"数学活动,又设计了"猜水的千克数","猜盘子里的豆粒数"等一系列数学活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在不断地动手操作及实践体验中掌握估计方法。而我则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
??在第一个活动中,我提供了3杯白豆,其中白豆数量分别为杯子的1/4、1/2及满杯。并提出要求"只能数其中一杯白豆的数量,估计出其它两杯白豆数量"。聪明的学生在充分地观察、讨论、交流、操作中,设计出了三种方案,并通过自己的实践,轻松地领悟到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我想这就是数学活动的魅力所在,他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发挥自己的潜能,自觉掌握知识技能。那么接下来的教学我又设计了其它类似的数学活动,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个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根据己知某一杯水千克数,估计出另一杯水的千克数。(水杯一样大)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又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第三个活动,则安排了开放型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工具及方法,估计出一大杯黑豆的数量,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思维上有了更高的飞跃,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教师孜孜不倦的传授,而是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学会了解决这一类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挫败中学习 篇7
今天, 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 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 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 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 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 我在迎新现场, 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新疆的再木然·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 说服父母, 结伴而行。在这里, 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 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 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 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 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 我想告诉你们, 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 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 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 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 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 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 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 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 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 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 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 从挫败中学习, 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 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 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 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 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 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 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 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 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 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 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 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 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 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 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 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 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 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 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 来清华后, 可能会“梦”没了, 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 身边的“学霸”“神人”比比皆是, 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 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 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 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同学们, 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 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 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 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 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 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 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 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 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 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 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 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 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 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 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去年,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 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 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 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 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 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 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 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 却获得了超过20%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 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 我说, 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 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 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 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 不仅如此, 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 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同学们, 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 只有勇于质疑, 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 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 拓展理性的精神, 塑造独立的人格;也只有打破传统, 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 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 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同学们, 挑战和超越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习, 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 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问题。祝愿你们在反思中学会批判, 在挫败中经历成长, 在挑战中赢得未来, 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不曾虚度的青春时光!
在游戏中学习 篇8
这天,孩子们各自选择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轩轩一个人在娃娃家前转来转去。我走过去问:“轩轩,你在干什么?”他看了看我,低着头不说话。我蹲下身又问了他一遍,他这才低声说道:“我想去娃娃家和他们一起玩。”我想,轩轩有这样的愿望是一个好兆头,我应该鼓励他,并让他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于是,我对他说:“那你就去吧!”说完我就走开了,退到一个角落里悄悄地观察他。
轩轩站在娃娃家的门口,一次又一次地往里面探着头,可是在娃娃家游戏的小朋友都没理他。他见没效果,又走到娃娃家窗口,嘴里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娃娃家里的小朋友还是没理他。只听见娃娃家的辰辰对其他孩子说:“我们不能让他进来,他会弄乱我们的东西。”听了辰辰的话,我发现轩轩的情绪明显低落了,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看到这一情形,我灵机一动,拉着轩轩的手去敲娃娃家的门。“谁呀?”我说:“我是邻居施阿姨,我现在要出去办点事,你们能帮我照顾一下我的孩子吗?”欣欣说:“行,进来吧。”我转身叮嘱轩轩:“孩子,你在邻居家可不要随便动人家的东西,要有礼貌,要和大家好好地商量,好好地玩,知道吗?”轩轩乐得直点头,立即走进娃娃家乖乖地坐在椅子上。我对主人说:“那就谢谢你们了,等我办完事就来接他。再见!”说完我就离开了。过了一会儿,我悄悄地去娃娃家观察,发现他们玩得很融洽,我就没有去打扰他们。活动结束后,轩轩一脸灿烂的笑容。我问他:“轩轩,你们玩得开心吗?”“开心,我们一起做了好多点心,辰辰还讲故事给我们听。”“是呀,今天你很有礼貌,很守规则,小朋友们就愿意跟你一起玩了,以后还想玩吗?”“想。”轩轩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第二天的区域活动时间,我看到轩轩和辰辰相邀来到娃娃家,看来他们要继续昨天的游戏。
在工作中学习 篇9
活动计划
一、活动主题:
学习张春贤同志在自治区教育教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大学习、大宣传、大讨论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深入开展张春贤通知在自治区教育教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大学习、大宣传、大讨论活动,深刻认识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关键作用,深刻认识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和教育服务总目标的基础作用,深刻认识宗教极端势力的现实危害,切实认清面临的形式任务,进一步增强管理教师队伍、谋划教育工作、推进教育改革的能力,全力推动教育教师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三、活动内容包括以下三项:
(一)动员筹备阶段
学校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正式启动麦玉中学深入开展张春贤同志在自治区教育教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大学习、大宣传、大讨论活动。结合我校实际,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措施和办法,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对活动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二)大学习、大宣传、大讨论阶段
1、深入持久学习。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列入教职工培训计划,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撰写心得等多种新式,带领广大教职员工认真研读、原原本本学习张春贤同志在自治区教育教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准确领会和把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质和内涵,努力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坚持经常学,反复讲,长期用,确保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特别是要做好开学前一周的集中学习。我校校党支部书记,校德育主任,法制副校长,教务主任带头学习,对教职员工做专题辅导,带头发声亮剑,以严和实的要求,引导教职工掀起学习热潮,把教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上来,把感恩之心、感激之意转化为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决心,转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转化为做好阿图什教育工作的不懈努力,为阿图什市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2、广泛深入宣传。认真组织有深度的持续宣传活动,努力使学习宣传活动做到全覆盖、无盲区;要充分发挥“红烛”宣讲和“家长学校”作用,原汁原味、大规模地宣讲会议精神,澄清模糊认识,凝聚广泛共识;组织中层以上领导、班主任、骨干教师、政治教师和历史教师开展宣讲,广泛宣讲中国共产党历史、新疆“三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及相关教育法规;将教育教师工作会议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等内容用民汉两种文字在学校的宣传栏、宣传墙、宣传橱窗上张贴和滚动播出;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张贴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引导 和规范教职工的思想行为;要利用短信、微信等方式点对点地传达给全市每位教职工,确保广大党员干部、教师都能了解内容、掌握精神、自觉践行。
3、全面覆盖讨论。活动主要以座谈交流、声讨和揭批会的形式开展。每一次宣讲或学习活动结束后,认真组织教职工进行深入讨论,围绕“四好教师”标准、履行教师职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等内容,谈体会、谈认识、谈感悟,旗帜鲜明地亮明观点、表明态度、让教职工真正明白教师队伍的地位和作用,切实人情民族分裂主义丑恶嘴脸和挑动民族仇恨的险恶用心,从思想深处明白为什么要刮胡子、为什么不能戴头巾的道理,对不愿公开承诺、表态和不遵守教师仪容仪表规定的进行思想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坚决清除教师队伍,确保宣讲活动取得实效。
4、广泛开展演讲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演讲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使教师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三)总结阶段
对张春贤同志在自治区教育教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大学习、大宣传、大讨论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通报活动开展总体情况。按照活动安排部署,教职工于每周五前、每月30日前将周小结和月总结上报学校档案室,由学校档案室统一汇总后,上报学区。对于存在问题的教职工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时限,落实整改责任,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活动圆满结束。
四、活动时间:(宋体,小四号,加粗)
2015年8月24日-2015年9月2日
五、活动地点:
阿扎克乡麦玉中学会议室
六、参加对象:
全体教职工
七、活动安排:
在区域活动中学习合作 篇10
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满足不同年龄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兴趣、不同个性幼儿发展的需要,强调自由的、个别化的学习,目标指向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因此许多区域活动以独立操作为主,幼儿交往、合作机会较少。有人说区域活动由于开放性较强(开放的时、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人际关系等),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材料和伙伴,从而获得交往、合作等经验。其实这种说法只适用于性格相对外向的幼儿,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爱交往的幼儿来说,区域活动如果缺乏来自外部的合作性要求,反而使他们更加热衷于独自活动,失去发展合作能力的机会。所以,要真正在区域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教师对活动的设计、指导十分重要。
一、玩法隐含,引发合作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些幼儿必须合作才能玩的游戏,使幼儿体会到合作游戏比一个人玩更有趣,几个人的智慧胜过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而体验合作的快乐,萌发合作的兴趣和愿望。
如中班手工区游戏“乌龟爬”的合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作乌龟时,我们引导幼儿在画好的小乌龟下面粘两根吸管,并从吸管中穿线:我们有意识地投放较长或较细的吸管,这使幼儿在穿线时必须一个人在管子一头将线穿进去,另一个人在管子另一头把线头拉出来,从而不得不与同伴合作。二是玩游戏时,两个幼儿必须合作拉动绳线(一张一合),才能使“小乌龟”爬起来。
二、规则约束,促进合作
教师经过观察发现,如果只提一些宽泛的要求,而不对幼儿的合作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幼儿的合作便会流于形式。如以“我和好朋友的画”为例,教师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好朋友共同作画来促进幼儿分享绘画经验,提高绘画能力。但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发现由于没有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制订合作规则,孩子们或各自为政,或由能力强的幼儿全权包办。于是师幼经过协商制订了以下规则:
①两个好朋友共同商议,确定主题,每个幼儿至少要表现一点以上的想法,保证那些内向、能力弱的幼儿有表达、表现的机会。
②绘画内容由两人根据各自特长,分工来画。
③作品完成后,各组每个成员都要在全班幼儿面前表述合作的过程及经验,促使每个幼儿都有一种强烈的任务意识,自觉合作作画。
又如,在小班表演区的“手偶剧场”游戏中,经常可见一个幼儿抱着好几个手偶漫无目的地玩耍。他们感兴趣的是手偶而不是表演,更谈不上合作了。为此我通过以下规则进行干预,引导幼儿合作表演。
①每次游戏只选一个最喜欢的手偶,扮演一个喜欢的角色。
②找一个小动物手偶做自己手偶的好朋友。
③对好朋友说一句好听的话,与它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这些规则使幼儿在选择手偶时有了取舍,他们在教师精心布置的故事背景的提示下,自编角色间的对话,丰富表演情节,从原来的自娱自乐逐步走向合作表演。
三、情境暗示,推动合作
幼儿的合作行为易受一定情境的暗示和推动。如,在手偶表演区,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投放几个手偶或头饰,幼儿往往因表演素材和经验的缺乏而茫茫然。如果教师以连环画的形式张贴角色形象,展示故事情节,或投放录音磁带作为参照对象,营造表演氛围,便能很好地推动幼儿的合作表演。又如,在“垒高王”(用建构材料垒成)的游戏中,每天都有幼儿进入这个区域和“垒高王”对擂,但他们发现凭一个人的力量已无法超越“垒高王”的高度,便自发地结对合作:一个人负责维护“地基”,一个人往上垒高,终于超越了“垒高王”的高度。
四、混龄交往,探索合作
为了使幼儿多层面地体验、探索人际交往和合作,我们每周开展一次全园混龄区域活动,扩大幼儿的交往面、合作面。如,手工活动“美丽的拖鞋”要求小、中、大班的三个幼儿为一组合作制作。刚开始,大多由中、大班幼儿合作制作,小班幼儿则站在边上观看,无所事事。教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哪些事可由小班幼儿来做,哪些事由中大班幼儿来做。后来,他们进行了分工,小班幼儿用印章画制作鞋面,中大班幼儿先合作搓纸绳,然后由大班幼儿将搓好的绳子粘贴在鞋底上,并将小班幼儿印好的鞋面粘贴在绳子上,装饰拖鞋。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担负着整个制作活动的一部分工作,既增强了年幼孩子的观察学习能力及模仿能力,也增强了年长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他们友好谦让,共同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就可以创设出充满活力的合作情境,从而向幼儿渗透合作意识,使他们自觉合作,提高合作台旨力。
在体验中学习语文 篇11
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在对新课程理念进行了初步学习的基础上,我着重对体验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以期能找到自己教学的新思路。本文就体验学习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方法及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就体验学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有抛砖引玉之作用。
【关键词】 体验学习理论基础 方法策略
20世纪40年代,体验学习(Experimental Learning)异军突起,迅速在全世界得到传播。以其寓教于乐和效果持久的优势照亮了渴求者的眼睛,被称作“成人演绎的寓言”。由于体验学习适应了时代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回归自然的需要,因此成千上万的人趋之若鹜,使之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时尚。在北京,体验学习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电子行业的青睐,微软、英特尔、惠普、联想、方正等诸多著名IT企业,纷纷投入到体验学习当之中,共同掀起了一股体验学习的潮流。在新课程条件下,如果我们把体验学习更自觉更深入地引入课堂,这必将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一、体验学习的内涵
所谓体验学习,就是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成员通过对活动过程的观察反省,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态度、信念,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以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的,先行而后知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算是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形式之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人们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以及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和观念。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内容内化后,在特定教育情境中的内心反省、内在反应或内在感受。体验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认知、情感和意志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涉及对自然事物、社会现象和人自身的评价和观点。美国教育理论家乔治•布朗在他的《生动的课堂》一书中称之为精神的“幻想旅行”,并认为生动的课堂只有通过精神的“幻想旅行”,学生在精神上才会有“高峰体验”。理智感、道德感、美感就是通过理解和体验获得的高峰体验。
二、体验学习的方法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百次的创造意志。教师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这种强烈的探究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只有学生的自主参与,学生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体验学习是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学习方式。大力实施体验学习,一定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一)实施情景教学
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其感悟能力之上的。生活是语言文字的本源,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情景,为学生的感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情景教学,就是架设在书本知识和与学生感悟之间的一座桥梁。情景教学,是结合课文教学目标,创造出具体生活情景的教学方法。情景的展示,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包括影视图片、语言音响和声形结合情景。教师通过创设这些情景,把抽象的文字知识点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把学生的注意力、情感、想象引入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有感有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例如,教学《沁园春•长沙》,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课件显示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和浪遏飞舟图等一系列历史动画、图片资料,图文、声情并茂,情景交融。同学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角色扮演学习
学生作为一个成长的人,可塑性强,善于模仿。这有利于他们改变自己的原本身份,而从事一些角色表演之类的学习活动。有的文章具有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有趣的特点。可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进入规定的角色感同身受,以激发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学时可让学生扮演文中人物角色,进入到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去。通过读一读、演一演的活动形式,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时空得到了拓展,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人物情感的体会,而且活跃了思维,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高二的现代戏剧单元时,我就安排同学们排练《茶馆》、《雷雨》等戏剧,同学们兴致很高,学习效果也很好。通过角色的扮演,角色的对白,角色的情感交流,教育教学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获得的体验更深刻,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拓宽课外阅读
选入现行语文教材的课文,绝大多数都是名家名篇,由于时间距离,有的写作年代和反映的内容缺少我们现实生活的气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运用作者驾驭语言的技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图书馆、上网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背景,走近作者;也可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捕捉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突破时空限制,打通历史隔阂。还应再提供一些诗歌、小说、散文和科普读物、科技说明文、科幻小说等时文精品,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品味和赏析。这些时文精品,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认识客观事物进而认识生活的方法,在陶冶情操方面使学生受到顿悟。组织指导学生阅读报纸、杂志和收看电视,这是学生接触了解社会的一扇“窗口”。从中了解时代风云,科技动态,生活信息等,体验改革开放的成就,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展望未来社会,感受自己肩负的时代和历史的使命。
(四)重视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以学习者自主提出问题,展开调查,收集数据,形成解释并评价检验成果为基本环节,以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主题活动形式培养学习者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将教学与社会实践、科学研究联系起来,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创设良好的发育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体验学习与发现学习,创设研究性课程、小论文写作与社会调查等实践性课程,积极倡导科学实践与科技制作活动课。让学生就社会热点和自己关注的问题,通过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深入社会、深入实际调查访问,在自主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得出有自己独到见解的结论,并形成研究报告。如此深入的研究,学生的体验必将是深刻无比,这将会促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关心生活,更有社会责任感。
(五)校园文化活动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新世纪的语文教师不能仅局限在课内教会学生一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的大课堂中获得语文知识和经验。作为语文教师应创设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融入生活和社会。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实践性,决定了要把语文教学延伸到校园活动中去。语文教学要突破课堂时空,给学生学习时空上的自由,让他们走进校园、走进生活,进行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辩论会、专题研究,演讲、演课本剧、游艺等形式,组织各种文学、艺术社团,开展校园艺术节、读书节、文化节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校园文化实践。让他们投身到火热的校园生活中去,到校园中寻觅食粮,在生活的大舞台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培养语文实际应用能力,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求知与做人结合起来。
(六)进行社会实践
朱熹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事实上,人间处处有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注意留心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人和事、眼前的景和物,这就是语文学习。在家中可开展“我当家一日”、“家庭会议”等活动,体验家长的艰辛,感受父母的浓浓亲情。在社会中,可开展“假日旅游”、“专题考察”、“社区劳动”“岗位体验”及各项采访、慰问等活动,让学生走近生活,走进社会,获得亲身体验,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为学习运用语言打下广阔的智力背景。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知识只有通过自主参与实践之后,才能真正转化为能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时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着意欣赏大千世界的精彩,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这样,就会亲身体验到生活的诗意、美好和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创造美好人生。
三、体验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体验教育实施的关键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变单向式、强迫式的教育为主动参与式教育。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禁锢,注重联络学生感情。平时有意识地和他们一起亲切交谈,和睦相处,关心他们的兴趣爱好、思想状况等。在课堂教学中,乏味、压抑的气氛会使学生产生低沉消极的情绪,教师要尽量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热烈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在体验学习中,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改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提高学习的最终效果。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恰如其分的体验情境,包括情感浓郁的语言情境和形象直观的事物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悟交流,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对社会生活的直接感受。在语文学习中,语言只有经过内化,才算达成了语文教学之目标。而语言内化过程,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语言描绘情景的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想象再造情境。这些情境体验具体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参与的热情高,对学习主题的理解深,学习效果也好。
(三)提供良好的体验机会
现代教师观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在积极的体验活动中获得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教师有目的地围绕教学主题,精心设计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社会生活,获得直接社会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进行各种有益尝试和创造性的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科学的结论。
(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对语言描绘的情景体验、感悟更深刻,主体性发挥得更充分。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做到“六个解放”,即解放大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巴,解放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角度、全方位地感知知识,多种感官参与交流,互相协调。体验所涉及的感官愈多,就愈容易成功,愈令人难忘。应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谐结合起来,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和谐运用电视、幻灯、电脑等多种媒体,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视听辅助,增进问题理解,唤起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记忆,加速学生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有讨论协商的空间,有发表意见的时间,有动手实验的时机,让他们的众多感官都有机会派上用场,为完成学习目标和享受成功喜悦服务。
(五)促使学生体验成功
“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内驱力”。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中,培植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并转化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要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就需要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有效策略。如在学习中,根据学生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要求,使大家只要全力以赴地参与,就有获胜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在信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让学生坚信自己有成功的潜能,从不断的成功体验中获得并加深自信,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六)拓展体验的空间
体验活动是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模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拓展学生体验的空间,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那样:“教学不仅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同样,学生的体验学习活动,也应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会,使学生的体验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广泛地体验社会生活,直接获得丰富的社会经验,从而提高他们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创设体验的情境,设计体验的活动,拓展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周丽君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大连教育网络中心
戴群霞共鸣•对话•开放•感悟——我所探求的语文课
徐向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体验阅读教学的策略的研究
黄伟把握语文新教材的几个维度
王松泉语文教学原则新论(下) 中学语文
张银华中学语文体验学习的基本策略 教育科研网
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
文 吉吉 学习方式、传播方式与课堂教学改革 人民教育
【在工作中学习】推荐阅读:
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成长07-05
学习英语中学习外语五大绝招07-22
英语语法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09-04
中学学习部个人工作计划07-19
在中学教代会上的财务工作报告09-05
拉麻中学党风廉正学习工作总结05-28
政治学习工作计划06-10
学校政治学习工作总结06-20
陈燕萍工作方法学习心得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