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发展状况

2024-08-19

金融学发展状况(共8篇)

金融学发展状况 篇1

1.在如今的人才市场中,金融类机构对人才学历的要求可以说是最高的,特别是证券业、银行业,人才需求正逐步向“高、精、尖”方向倾斜。所以说,金融学考研就是一项风险很高的投资,但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那么,我们看看考研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吧。

2.仅就金融学而言,不同的学校报考和录取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比较突出的特点有: 从报考的竞争激烈程度来看,不同类型的学校一般满足这样的规律:重点财经类大学﹥重点综合性大学﹥重点文科类大学﹥重点理工类大学﹥一般财经类大学﹥一般大学。

3.不同地域的学校金融学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满足这样的规律:东部沿海的学校(特别是上海、广东地区)﹥京津唐附近的学校﹥中部地区学校﹥西部地区学校。例如,上海财经大学的其他专业在全国排名亮点很少,但其金融学尽管录取人数不少(2006年、2007年均招收90人),但淘汰率之高也是惊人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因为其特殊性,报考人数也是居高不下。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报录比一直都偏低。

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3个学院都招收金融学研究生,其中保险系24人报名,录取14人,录取率为58.33%;经贸学院617报考,录取122,录取率为19.77%;金融学院597报考,录取98人,录取率16.42%,这一录取率在金融学重点院校中是比较高的。

4.考生在了解一所院校金融学专业的报考人数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了解当年的录取人数,特别是注意录取人数是否包含保送人数,例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的金融学硕士点保送的考生人数较多。2.注意报考人数大小年的问题,这个问题特别复杂,有些学校报考人数时高时低,但是像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这样的高校金融专业,报考人数的数量一直都是惊人的。3.有些学校,如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这样的学校因为特色专业多与农林有关,导致这些学校金融专业的报考人数很少,成绩中等的考生不妨可以多关注这类的学校。4.一般情况下,越难报考的学校含金量越高,一些容易报考的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又不太乐观,这是符合投资学规律的现象。

5.金融人才应该具备下列素质:有理性的金钱观;具备优良的品德,善于与人沟通;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预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吃苦耐劳。具备这些素质的考生报考金融学研究生,在以后的发展中会有一定的优势。

6.金融学的几个考研方向在就业上往往是互相交叉的,经常看到货币银行学的毕业生到保险、投资行业就业的现象。因此,在选择专业方向上,就业等外部因素不需要那么重视。关键是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看你的个人条件与专业的匹配程度。

金融学发展状况 篇2

一、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发展的背景

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往来频繁,对于国际金融专业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就对高校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1、经济全球化发展,需求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正逐渐融为一体,在此背景下,对我国金融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既要熟悉本国金融市场情况,也要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与普通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同,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确立,这就要求高校根据自身情况从多个层次来实施创新,以满足时代发展的新需求。

2、国际金融学发展迅速,教学内容亟需更新

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学正逐渐呈现出数量化、交叉化的发展趋势,理论知识部分偏向于微观金融经济活动的相关问题,如成本、风险、收益等金融数据的定量分析。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令国际金融学学科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成为一种可能,高校需紧密贴合国际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快学生的知识更新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拥有竞争能力的优质国际金融人才。

二、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的发展路径探索

1、明确专业发展路径

高校需综合国际金融学的学科体系发展趋势、社会实际需求以及自身的办学条件等多面因素明确国际金融学专业的发展路径。从趋势上来看,国际金融学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微观化、数量化的趋势;而从社会需求来看,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处于由豪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时期,加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金融机构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有限,但随着市场化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对于国际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上涨。因此,高校要立足于本校实际办学水平,遵循国际金融学的客观情况,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出面向全球金融市场、熟悉各项国际金融市场运作规则的“专通结合型”高素质国际金融专业人才。

2、优化整合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是高校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建设国际金融学课程体系:

第一,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接轨。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核心要义在于要时刻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保持接轨,所以高校在教学内容中要着重突出对国际金融问题的相关研究。例如,在安排选修课时,增设一些面向国际金融市场的课程;尽量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一些前沿理论。

第二,结合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丰富学科教学内容。高校除了要培养学生“宽基础”之外,还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历史和条件,深入挖掘学科特色,设置一些创新型课程,满足社会发展对“专通结合型”人才的需求。

第三,弹性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学科课程体系。国际金融市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所以高校在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科课程体系时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以便当市场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地修订教学大纲,调整课时、优化学科体系,充分保证国际金融学教学内容的超前性,令学生具备更强的专业竞争优势。

3、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提高国际金融学综合实力

高校要想提高国际金融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拥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优质人才,首先需要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国际金融学教师对于一些前沿理论以及国际金融实务的研究并不是很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就脱离社会生产实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应加强本校国际金融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采用继续教育、国内外培训等方式来巩固并完善教师们的基础理论知识结构。在选拔教师人才时,则应注重引入一些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性人才,尤其是一些边缘性学科,如法学、管理学、工程学等,打造出一支拥有一流学科与学术带头人的特色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国际金融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4、改善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要想实现国际金融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必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启发式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主题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分辨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组织表述能力。此外,高校还应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创立教学实践基地,既强化巩固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有效提升了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金融市场也正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需求,高校应不断完善学生的国际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的框架,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国际金融实务操作技能,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实践应用型专业人才。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新时期经济发展背景下,高校对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建设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并详细探讨了促进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策略探讨

参考文献

[1]金融学学科简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06)

金融发展 金融创新 金融服务 篇3

倡导低碳金融

本届金博会上,记者发现,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等多家国内及外资银行参加了展会,各银行在金博会上推出了多种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例如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独家推出的个人网上银行信用报告查询业务,工商银行推出的账户贵金属定投业务,满足了个人客户交易及投资的双重需求。

本届金博会上,许多家金融机构还重点展示了含有低碳理念的金融产品。交通银行在金博会上推出了低碳金融“e动交行”无卡生活新理念,并展示了“无卡取现”和“无卡消费”等两项业务;而建行北京分行则以“绿色金融”为展览主题,重点突出了“绿色环保、公益为民”的理念。

漫步展厅,在交通银行的展台前,记者和在场的观众一起,体验了交通银行推出的独具特色的低碳金融服务套餐。交通银行推出的“低碳金融‘e动交行’无卡生活的新理念”,把“无卡取现”和“无卡消费”作为首推的两项业务。“轻松预约、安全取现”,实现了“无卡取现”的目的。这项功能使得用户可以体验无需携带借记卡,就可以轻松取现金的低碳生活第一步,用户只需通过手机银行预约,即可在交通银行的任何一台ATM机上实现无卡取现。据这家银行的工作人员介绍,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无卡消费”是无卡生活的又一里程碑,它使得广大消费者及商户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消费预约,即可在交行定制实现无卡消费,轻松购物。许多观众被这种新的“无卡取现”和“无卡消费”的理念所吸引,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本刊记者和观众一起,以互动的方式亲身体验了此项业务。同时,用户还可以见证“无卡消费”这种通过手机银行进行消费预约后交通银行定制商户的轻松购物与低碳生活第一步的完美结合。

在工商银行的展台前,工行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该行在此次展会上推出的创新产品:一是账户贵金属定投业务。该产品的推出,为个人客户提供了更为灵活及个性化的投资方式,满足了个人客户交易及投资双重需求。二是工银快购卡业务。工银快购信用卡采用先进的芯片技术进行信息存储和处理,具有电子现金小额快速支付的功能。该卡除具有个人人民币贷记卡透支消费、循环信用等基础金融功能外,还支持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交易方式。在符合受理银联非接触电子现金芯片卡的特约商户使用电子现金消费时,不“刷”卡、免输密、免签名,只需将卡片在感应器前轻轻触碰,即可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完成整个结账过程,使购物消费更加快速、便捷、安全。

倡导服务百姓

在此次展会举办的金融年度论坛上,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云表示,城乡一体化是未来中国经济持久发展的强大引擎。他要求农业银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支持城乡一体化,特别是城乡实体经济的发展。而据主办方介绍,北京金博会一直是首都市民学习理财知识、选择理财产品、接受理财服务的重要平台。本届金博会更加注重金融服务百姓的理念,金融机构推出了千余种理财产品,提供免费培训,并开展了多项优惠活动。

面对高房价、CPI持续高位、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和投资渠道,让手里的资产保值升值,已经成为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了帮助广大观众解决在理财方面的各种问题,本届金博会汇集了金融机构上千种受市场欢迎的理财产品。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分别推出各具特色的稳健型理财产品,如中国银行针对股市休市的周末收益空档期,推出自动续约理财产品;农业银行理财产品则引入“收益分档”的理念,针对不同的客户分别设置具有区分度的收益率;而建设银行则推出了短期灵活型、中期稳健型及长期丰厚型等不同理财产品。据介绍,为“抗通胀”,确保财富不缩水贬值,稳健型理财产品成为本届金博会金融机构主推的业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房产、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问题日益显现,加上通货膨胀的加剧,股票、基金、房产等投资方式一夜之间全部涌现,“理财”已经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生活幸福指数的必要途径。那么,对家庭理财而言,如何在五花八门的投资产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案呢?

据展会组办方介绍,组委会还邀请了金融机构的千名理财师及理财规划师亲临现场,在四天展期内,免费为观众提供金融理财咨询和服务,对个人财产的增值保值给出专业化的投资建议,并为市民量身定制理财产品投资组合,帮助广大投资者实现财富梦想,现场指导参会观众如何跑赢CPI。

在这次金融展会举办的金融理财大讲堂上,组委会邀请了光大银行、首创证券、新华保险、北京中期等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公司的专家,围绕“未来五年时间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投资机会”、“抵御通货膨胀的投资策略”及“后危机时代的投资者策略”等主题开设了精彩讲座。为丰富市民百姓的理财知识,理财大讲堂还特设了提问环节,市民可以向专家现场提问,交流有关投资、理财的体会。

金融与金融工程的发展及创新 篇4

金融与金融工程的发展及创新

第一部分 国际金融创新 1 一、背景及概念 1 二、创新成果 1 三、技术进步与国际金融新格局的形成 4 第二部分 金融科学的发展 6 一、金融学分析方法数量化 6 二、金融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化 7 三、金融创新工程化 8 四、金融交易及管理电子化 10 第三部分 金融工程的基本工具和技术 12 一、金融工程的内涵 12 二、金融衍生产品的分类及创新 12 三、金融工程技术的分类 15 四、金融工程的发展趋势 18 第一部分 国际金融创新 一、背景及概念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和世界性的石油危机,利率和汇率出现了剧烈波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使金融机构的旧有经营模式和业务种类失去市场,同时又给它们创造了新的潜在业务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长足发展及金融理论的突破促使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突飞猛进,而创新成本却日益降低。在强大的外部需求召唤下,在美好的盈利前景吸引下,金融机构通过大量的创新活动,冲破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制约,导致全球金融业金融领域发生了一场至今仍在继续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形形色色的新业务、新市场、新机构风起云涌,不仅改变了金融总量和结构,而且还对金融体制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对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提出了严峻挑战,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国际金融新秩序有待形成。对于金融领域内发生的这些变革,我们将其统称为“金融创新”。 二、创新成果 (1)金融工具创新 从狭义上理解,金融创新通常指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工具创新的成果是极为丰富的,按照金融创新工具的功能来划分,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风险管理型创新、增强流动型创新、信用创造型创新和股权创造型创新四种。事实上以上分类也代表了金融创新的四种原动力。 表1 按金融中介功能分类的创新金融工具 风险管理型创新无疑是金融工具创新中最主要的一类。在八十年代,围绕市场风险管理进行的风险转移型金融创新最为流行,其典型代表就是期货、期权和互换工具,以及用它们构造出的各种复杂的产品组合。进入了九十年代以后,诸如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信用价差互换以及信用挂钩票据等以转移信用风险为核心的信用衍生工具经历了引入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并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创新的又一大热点。在,在各种衍生产品交易中,金融互换、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仍然占有最主要的地位。 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性的增加,提高了资产持有者持有某项金融资产的机会成本,与此同时,整个社会负债水平的提高使得对债务成本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二者都导致了债权、债务人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的要求。八十年代以来,银行业普遍兴起的资产证券化是增强流动型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而期货等衍生工具交易相对于现货交易具有流动性优势,也把众多的投资者从传统的股票和债券市场上吸引了过来。在19仍然保留着这种趋势。 对信贷的需求推动了信用创造型金融工具的创新与发展。在八十年代企业兼并重组浪潮当中,对高杠杆债务融资的巨大需求使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家们开发出了垃圾债券,并风行一时。而针对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委托代理问题,金融界创造出了以可转换债券为代表的一类新型融资工具,使投融资双方的需求更好地得到满足,从而扩大了融资规模。 对于股权创造型金融创新,相对于信用创造型创新的发展较为迟缓。但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各种金融监管都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加强了要求,因此商业银行成为这方面创新的主要需求者和使用者。 (2)金融市场创新 金融市场在近年来出现了两个重大变化:首先,国际金融市场实现了一体化。由于资讯的进步,全球金融市场连成一片,外汇市场已经实现了24小时连续不断营业;欧洲货币市场和国际证券市场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第二,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迅速崛起,并在很多情况下超过了现货市场的规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衍生品的场外交易早在80年代就迅速超过了有组织的交易所交易,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态势。 (3)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金融机构自身作为创新主体,也在不断经历着组织结构上的创新,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势头锐不可当。近两年来,美国、日本、德国的金融机构通过一次次大规模的兼并收购向着“超级金融百货公司”的战略目标迅速挺进。在分业经营限制迟迟不肯退出舞台的美国,4月,花旗集团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实际上已在美国金融界开创了商业银行、投资、保险业务 “一条龙服务”的先河。迫于压力,年10月22日,美国白宫及共和党国会领袖就改革美国银行业条例达成协议,废除禁止银行承销证券的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新法案也将允许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互相在彼此的市场进行竞争。这表明金融机构必须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与更多的竞争对手争夺

[1] [2] [3] [4]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篇5

1.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 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从发展路径与用户积累途径来看,目前市场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运营模式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是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全独立于电子商务网站,不负有担保功能,仅仅为用户提供支付产品和支付系统解决方案,以快钱、易宝支付、汇付天下、拉卡拉等为典型代表。

另一类是以支付宅、财付通为首的依托于自有B2C、C2C电子商务网站提供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

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有交易手续费、行业用户资金信贷利息及服务费收入和沉淀资金利息等收入来源。

此模式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普遍模式。

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不可避开地给银行在结算费率及相应的`电子货币/虚拟货币领域给银行带来挑战。

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由最初的完全合作逐步转向了竞争与合作并存。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走向支付流程的前端,并逐步涉及基金、保险等个人理财等金融业务,银行的中间业务正在被其不断蚕食。

2.P2P网络贷款平台

P2P(Peer-to-Peer lending),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

P2P平台的盈利主要是从借款人处收取一次性费用以及向投资人收取评估和管理费用。

贷款的利率确定或者是由放贷人竞标确定或者是由平台根据借款人的信誉情况和银行的利率水平提供参考利率。

目前阿里金融已经开发出订单贷款、信用贷款等微贷产品。

客户从申请贷款到贷款审批、获贷、支用以及还贷,整个环节完全在线上完成,零人工参与。

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金融,截至,阿里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已经超过13万家。

3.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控方面有的放矢。

阿里小贷以“封闭流程+大数据”的方式开展金融服务,凭借电子化系统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核定,发放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及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单笔金额在5万元以内,就是典型的业态。

4.众筹

众筹大意为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

众筹平台的运作模式大同小异——需要资金的个人或团队将项目策划交给众筹平台,经过相关审核后,便可以在平台的网站上建立属于自己的页面,用来向公众介绍项目情况。

众筹的规则有三个:一是每个项目必须设定筹资目标和筹资天数;二是在设定天数内,达到目标金额即成功,发起人即可获得资金;项目筹资失败则已获资金全部退还支持者;三是众筹不是捐款,所有支持者一定要设有相应的回报。

众筹平台会从募资成功的项目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

目前国内对公开募资的规定及特别容易踩到非法集资的红线使得众筹的股权制在国内发展缓慢,很难在国内难以做大做强,短期内对金融业和企业融资的影响非常有限。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以下特点:(1)成本低。

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无传统中介、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

(2)效率高。

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操作流流程完全标准化,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

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几秒钟,日均可以完成贷款1万笔,成为真正的“信贷工厂”。

(3)覆盖广。

互联网余融模式下,客户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

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

(4)发展快。

依托于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长。

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上线18天,累计用户数达到250多万,累计转入资金达到66亿元。

据报道,余额宝规模500亿元,成为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

(5)管理弱。

一是风控弱。

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容易发生各类风险理由,二是监管弱。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监管和法律约束,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整个行业面对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

(6)风险大。

一是信用风险大。

现阶段中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还有待配套,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理由。

二是网络安全风险大。

中国互联网安全理由突出,网络金融犯罪理由不容忽视。

一旦遭遇黑客攻击,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作会受到影响,危及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1.对传统融资系统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完全可以取代目前的融资模式。

因为随着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揭示和传播,又能被搜索引擎捕获,并在云计算的高速信息处理能力保障下实现快速、准确匹配,从而使投融资活动不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或交易所等中介而直接在互联网上完成,大幅降低了交易双方资金、期限及风险收益的匹配成本。

互联网金融的上述特征使原先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服务支持的群体,如小微企业、个人客户等,也可以较容易地得到金融支持。

英国金融发展 篇6

2、公共银行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的繁荣。各个城市相继建立的交易所,交易所给商人们提供了经常性的商品交易场所,也是金融交易的场所。1531年安特卫普建立了一个交易所,不仅取代了集市的贸易职能,而且也取代了集市的金融职能。1551年开始,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安排皇家汇兑人托马斯•格兰欣爵士常驻安特卫普考察交易所,后来他回到英国,于1571年建立英国皇家交易所,主要经营国际票据。紧接着,塞利维亚和阿姆斯特丹先后在1583年和1611年建立了交易所。交易所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进行商品批发业务,自然产生了相应的金融变革。商人们希望有大型的管理和服务更好的银行,以便放心地将其资产放在这些银行中,并且能够随时提取,还可以进行快速的票据结算。因为原来的私人银行实力有限,信誉较差,有时还往往利用客户的存款进行自己的商业经营。1575年以后,私人银行纷纷陷入困境,而代之以国家和政府创建或者改建的“公共银行”。这种银行在办理存贷款业务以及信用转让票据清算业务过程中,受到政府部门的担保和监督。最早的公共银行萌芽,是1401年后巴塞罗那创建的市立银行。热那亚的圣乔治银行等等,这些银行成立后马上成为重要的信用交易中心。但是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公共银行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之所以能取得金融优势,关键在于荷兰的贸易企业遍布各地。直到伦敦商人的贸易联系与财富超过了荷兰商人之后,阿姆斯特丹的优势才被动摇。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3、近代商业银行业的诞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在商品化、货币化发展和市场经济酝酿成长过程中,旧有的金融机构,一方面加速了货币的集中和积累,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又促使大批大批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并无产阶级化,因而,它既是资本主义前提条件形成的一个杠杆,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一种阻力。新兴工商业者不得不开展反对高利贷的斗争。17世纪末到18世纪上半期,适应新的工业产业发展的银行业,终于通过两渠道产生了:一条是新式的股份制银行的创建;一条是旧的金融业被迫改组为新的银行业。

4、证券市场的出现15世纪在意大利和德国出现过发行可转让股票的合伙企业,后来在英国和尼德兰传开。股票债券交易市场的出现,同时伴生着证券交易的投机。1719年到1720年发生了历史上最早的证券投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即始于法国的南海泡沫事件。这次金融动荡,在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及欧洲各大城市蔓延,最后造成大量企业的破产倒闭。事件的根源,一方面是由于刚刚建立的证券交易制度很不完善,另一方面是证券交易与证券投机行影相随的,这本身就是个规律。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虽然意大利北部城市在金融组织的演进从而金融体系发展方面走在了前列。但金融组织演进的持续性中,制度的稳定改善和变迁发挥着关键性的影响。否则,金融组织演进就会发生断裂。16世纪20年代,由于战争造成的违约或其他政治事件引起的金融危机所致,意大利北部城市先后丧失了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阿姆斯特丹开始长时期占据金融主宰地位。阿姆斯特丹处于欧洲大陆内部与波罗的海之间的战略通道之上,它逐渐取代了上一个世纪安特卫普的地位,成为新的欧洲商业中心。阿姆斯特丹以对宗教的宽容而著称,吸引了许多来自欧洲其他地区和地中海东部的移民以及他们的资本。由于对东印度贸易利润增长,商人们开始用从东印度输入的货物换取的利润装备个人船队。1602年,这些活动都被置于联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之下。联合东印度公司的资本由2167份股份构成,股份的持有者每10年可以在公司内部进行一次股份转让。但当第一个10年来临之际,公司董事会拒绝执行这一条款,对于那些希望变现股份的人们就需要一个二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和期货开始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交易。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证券交易所。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的特征是一个“组织化市场”,也就是我们所定义的金融组织中的有组织金融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交易技术发展的相当成熟,其中期权和期货合约的使用,表明那时的交易相当活跃。另一方面,是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建立。阿姆斯特丹银行是一个公共银行的典范,它的目的是便利支付。虽然作为清算银行和使用汇票都不是阿姆斯特丹的首创,但从未像阿姆斯特丹运作得那样成功。阿姆斯特丹银行不是一个发行银行,但由于它通过收存金块和金币然后发行的提款账户收据可以在贸易中必要时用来交换财富,阿姆斯特丹银行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除了给阿姆斯特丹市政、荷兰省和联合东印度公司以外,该银行不发放贷款。贷款不付利息,但其价值受到阿姆斯特丹市政的担保。然而,阿姆斯特丹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而且还支持股票交易,并且正因如此,该银行成为股票交易所中的一个关键角色。荷兰“金融革命”的意义就在这两方面的创新上,即一个是有组织的证券市场,一个是公共银行。在当时的阿姆斯特丹,商业利率由12%跌至10%,甚至更低到4~6%。使以前无利可图的事业现在转为有利,工商业得以进一步扩展。由于荷兰的利率经常低于英国约2%~3%,阿姆斯特丹银行家与保险业的经营,得以超过国界,向英国和其他国家发展,而表现出一种国际性质。对此,熊彼特(1954)在论及荷兰共和国成立之前为什么欧洲利率很高的原因时认为,一是国家向商人强迫借贷而通常有借无还;二是货币市场缺乏组织;三是由于美洲金银不断输入,经济中的通货膨胀无法遏止。在熊彼特看来,荷兰共和国的成立将前两个条件消除了,而第三个条件虽然没有完全逆转,到17世纪下半期金银的输入已经降低,通胀压力不再特别明显。金融发展史 2008-03-15 15:05 英国是率先崛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它的金融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呢?

陈志武:这里先做个假设,如果金融市场不发达的话,英国能否建立起18、19世纪的大英帝国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必须承认金融发展为英国从17世纪末开始崛起提供了力量。在1700年之后,英国政府大举国债,在18世纪中,其国债最多时大约是当时英国国民收入的两倍,英政府每年要用近一半的财政收入来支付国债利息。按照当时英国2%至3%的国债年利率推算,那时它的总负债差不多是其财政年收入的15到20倍。换句话说,那时英国政府的负债程度远比庚子赔款之后的清政府严重,是后者的两倍。然而,晚清政府被这些债务拖得破产,而债务负担相对更严重的英国不仅没破产,反而在那之后变得更强大。

《中国企业家》:这怎么可能呢?应该说30%就是警戒线了。

陈志武:中国今天所有的国债存量加在一起大约是GDP的20%,即使加上外债以及银行的NPL(不良资产)和养老基金储备,中国政府今天的负债顶多相当于GDP的40%至50%。英国为什么能在高负债的情况下发展起来?需要我们详细分析英国的近代史。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形成了完善的宪政机制。那时英国已在北美等地发展了殖民地,并为了殖民地等原因与法国、西班牙和其它欧洲大陆国家多次进行战争。为了应付战争,英国必须发展其海军。为此,英国政府每年就不得不大举国债。所以在18世纪期间,英国的国债达到其当时GDP的两倍。为了维系近2倍GDP的国债并通过借更多国债来继续支持其海军扩张,英国政府必须要讲信用,否则很难再发行债券。即使能再发行债券,利息一定会很高。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1688年以后英国的宪政制衡机制对其后来发展起的决定性作用。换句话说,在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所形成的宪政制衡机制之下,王权受到议会制约,国家的权力主要掌握在议会手里,由于议会的决策讨论过程是透明公开的,大大增加了证券市场对英国政府的信心,投资者们更愿意把钱投给这样的政府去花,要求的利率也不会太高。事实上,在18世纪中,英国国债利率通常在2%到3%左右,而王权不受制约的法国的国债利率在5%至6%之间,是前者的两倍有余。当时英国与法国在扩军融资空间和融资成本上的这种差别,从根本上决定了英国在18世纪最后战胜法国,成为欧洲和世界上最强大国家。这就是宪政制衡促进产权保护和金融发展 —— 而金融发展又增强国家实力的奥秘。

《中国企业家》:我们通常认为英国是工业资本主义,美国是金融资本主义,您怎么来区分这两种模式?

陈志武:美国和英国各自所经历的金融发展历程差别很大。从需求上来讲,英国的金融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商业或为了战争而进行国家融资完善起来的。在18、19世纪的英国盛世期间,英国金融的特色主要是以银行、保险和债券市场来定义的。

就美国而言,从1776年独立一直到1850年左右,其金融发展基本是复制英国金融,也就是侧重发展银行、保险和债券市场。从19世纪初开始,美国将英国工业革命初期中推出的新技术很快地学过来。到1860年代,新发明的铁路技术在美国被炒得热火朝天,铁路股票是大家都争相追买的证券。那次铁路股票泡沫不仅在美国老百姓间大大普及了股票文化,而且带来了许多金融财技,为19世纪末像J.P.摩根这样的规模投资银行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860至1870年代的铁路股票泡沫之后,1890年代到1910年左右又是电话股票与钢铁股票泡沫,从1910年到1929年则是汽车股票泡沫,1980年代是大家熟悉的电脑股票热,1990年代是互联网泡沫期,等等。这150年的美国股市历史几乎是一部连续不断的股市泡沫史,背后当然是一部部财富创造的故事。它从根本上体现了美国金融跟当年英国金融的差别:美国的金融体系旗帜鲜明的特色是以股票市场为中心,还有就是由它的股权文化所引申出来的科技创新动力。换句话说,当年英国盛世靠的是它的海外商业贸易,而美国盛世靠的是它的科技创新。这两种特色所需要的金融支持也不同:前者需要的是债券、银行和保险,而后者需要的是以股权为代表的风险资本。

而我们中国人总喜欢把“投机”看成是非常负面的东西,谈到股市我们说要“抑制投机”,谈到房产市场我们说要“抑制投机”,谈到人民币外汇市场我们说要“抑制投机”,说“喜欢投机”的人是“不务正业”、说“你破坏这个那个”。

我们必须看到,如果美国社会不认同投机的价值,它就不可能有发达的股票文化,没有发达的股票文化也就不会有美国过去近200年的科技发明历史。正是这些连续不断的股票泡沫为每次大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资本,鼓励了进一步的技术创新。

实际上,英国当年有机会实现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在英国,股票交易从1555年左右就开始,到17世纪末股票交易在伦敦越来越火,但是1720年的“南海股票泡沫”使英国议会通过一项严格限制公司股票上市的法案(The Bubble Act),那项法案从根本上扼杀了英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使伦敦股票交易沉闷130余年,直到1850年后才重新复苏。从某种意义上,那项法案把以股权文化为中心的创新经济留给了后来的美国。

中国公司应利用好国际融资平台

《中国企业家》:今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应该走美国道路还是走英国道路?按照您刚才的介绍,似乎我们应该尽可能走美国道路

陈志武:也不完全如此。今天中国的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和当年的英国相比,中国可以很容易地利用已有的国际资本市场,这是当年英国不可能做到的,19世纪中的美国也没有这样的条件。在全球化的今天,海外证券交易所已经为中国的公司提供了这个方便。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中国自己的金融市场已经很发达了。通过中国自己的资本市场来融资,成本也许会更低一点,尤其是在中国股市前几年的市盈率这么高的情况下——倘若这些公司能够大规模地在本国市场上发售股票的话,那么融资成本会非常理想。当然我们也要清楚,正是因为那些大公司,比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都被安排到海外去融资了,进而才造成国内上市公司里好企业较少且市盈率偏高。如果这些大公司都在本国融资的话,国内的股市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资本支持,可是说不定的;即使真能够提供支持,很可能全部的股票价格都要被压下去。

中国企业今天所具备的融资条件已经是把当年英国的金融发展特点和美国的金融发展特点融合在一起了。因此为了能够保留和维护这么好的一个发展机会及国际环境,中国就应该在外交和国际政策上做相应的调整。中国人应该明白,今天能够得到这样好的发展机会,不仅仅是本国人的功劳,也是因为美国、英国为中国提供了可共享的金融及贸易平台。但如果我们的民族主义情绪继续在某一层面延伸下去,大家可能会幼稚地认为有没有纽约、伦敦股票交易所或香港联交所是无所谓的事情,那就等于再一次把中国封闭起来,把中国跟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对立起来。这会使得中国的公司丧失本可以享受到的国际融资途径和国际贸易市场,这些途径将因为民族主义情绪带来的国际秩序变化而被关掉。在今天中国股市不发达的情况之下,在中国银行业本身困难重重的情况之下,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意识到海外资本市场对于自己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17世纪60年代英国就已经出现了支票。还有一种叫“责任票”的期票。在这些国家使用一种简单的期票作为贷款的保障,作为出票人的借方以此为保证在某日清偿一笔债务。这种信用工具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甚至在同一通货区内一笔款项由一地转移到另一地也使用这一工具。1536年以后,票据贴现已经有所发展。到了1550年以后,由于金银货币短缺严重,人们越来越使用贴现这种办法来筹集现金。17世纪,由于各商业中心证券买卖习以为常,贴现也就司空见惯了。到了18世纪英国的英格兰银行可以说就是一个贴现银行。票据的背书转让和贴现的意义在于票据的流通所带来的是资金的流通,票据的转让贴现,为个人或公司融通资金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票据的使用产生了票据交换问题。同城市交换较容易。各国之间的票据交换与清算就比较复杂。集市为票据的交换提供了一个场所和机制,并最终成为了国际票据交换体系。商人在交易结束后,将所有承付款项纪录在也参加集市的银行的账簿上。银行将各个客户的来账往账进行归总结算,差额部分客户用现金或者汇票支付。当汇票普遍以后,商人们就可以不带任何现金在集市上贸易。但是还涉及到汇率的问题。大部分集市决定汇率的工作都由一些富有的商业银行家垄断。

2、公共银行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的繁荣。各个城市相继建立的交易所,交易所给商人们提供了经常性的商品交易场所,也是金融交易的场所。1531年安特卫普建立了一个交易所,不仅取代了集市的贸易职能,而且也取代了集市的金融职能。1551年开始,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安排皇家汇兑人托马斯·格兰欣爵士常驻安特卫普考察交易所,后来他回到英国,于1571年建立英国皇家交易所,主要经营国际票据。紧接着,塞利维亚和阿姆斯特丹先后在1583年和1611年建立了交易所。交易所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进行商品批发业务,自然产生了相应的金融变革。商人们希望有大型的管理和服务更好的银行,以便放心地将其资产放在这些银行中,并且能够随时提取,还可以进行快速的票据结算。因为原来的私人银行实力有限,信誉较差,有时还往往利用客户的存款进行自己的商业经营。1575年以后,私人银行纷纷陷入困境,而代之以国家和政府创建或者改建的“公共银行”。这种银行在办理存贷款业务以及信用转让票据清算业务过程中,受到政府部门的担保和监督。最早的公共银行萌芽,是1401年后巴塞罗那创建的市立银行。热那亚的圣乔治银行等等,这些银行成立后马上成为重要的信用交易中心。但是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公共银行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之所以能取得金融优势,关键在于荷兰的贸易企业遍布各地。直到伦敦商人的贸易联系与财富超过了荷兰商人之后,阿姆斯特丹的优势才被动摇。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3、近代商业银行业的诞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在商品化、货币化发展和市场经济酝酿成长过程中,旧有的金融机构,一方面加速了货币的集中和积累,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又促使大批大批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并无产阶级化,因而,它既是资本主义前提条件形成的一个杠杆,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一种阻力。新兴工商业者不得不开展反对高利贷的斗争。17世纪末到18世纪上半期,适应新的工业产业发展的银行业,终于通过两渠道产生了:一条是新式的股份制银行的创建;一条是旧的金融业被迫改组为新的银行业。

4、证券市场的出现15世纪在意大利和德国出现过发行可转让股票的合伙企业,后来在英国和尼德兰传开。股票债券交易市场的出现,同时伴生着证券交易的投机。1719年到1720年发生了历史上最早的证券投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即始于法国的南海泡沫事件。这次金融动荡,在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及欧洲各大城市蔓延,最后造成大量企业的破产倒闭。事件的根源,一方面是由于刚刚建立的证券交易制度很不完善,另一方面是证券交易与证券投机行影相随的,这本身就是个规律。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虽然意大利北部城市在金融组织的演进从而金融体系发展方面走在了前列。但金融组织演进的持续性中,制度的稳定改善和变迁发挥着关键性的影响。否则,金融组织演进就会发生断裂。16世纪20年代,由于战争造成的违约或其他政治事件引起的金融危机所致,意大利北部城市先后丧失了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阿姆斯特丹开始长时期占据金融主宰地位。阿姆斯特丹处于欧洲大陆内部与波罗的海之间的战略通道之上,它逐渐取代了上一个世纪安特卫普的地位,成为新的欧洲商业中心。阿姆斯特丹以对宗教的宽容而著称,吸引了许多来自欧洲其他地区和地中海东部的移民以及他们的资本。由于对东印度贸易利润增长,商人们开始用从东印度输入的货物换取的利润装备个人船队。1602年,这些活动都被置于联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之下。联合东印度公司的资本由2167份股份构成,股份的持有者每10年可以在公司内部进行一次股份转让。但当第一个10年来临之际,公司董事会拒绝执行这一条款,对于那些希望变现股份的人们就需要一个二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和期货开始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交易。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证券交易所。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的特征是一个“组织化市场”,也就是我们所定义的金融组织中的有组织金融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交易技术发展的相当成熟,其中期权和期货合约的使用,表明那时的交易相当活跃。另一方面,是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建立。阿姆斯特丹银行是一个公共银行的典范,它的目的是便利支付。虽然作为清算银行和使用汇票都不是阿姆斯特丹的首创,但从未像阿姆斯特丹运作得那样成功。阿姆斯特丹银行不是一个发行银行,但由于它通过收存金块和金币然后发行的提款账户收据可以在贸易中必要时用来交换财富,阿姆斯特丹银行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除了给阿姆斯特丹市政、荷兰省和联合东印度公司以外,该银行不发放贷款。贷款不付利息,但其价值受到阿姆斯特丹市政的担保。然而,阿姆斯特丹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而且还支持股票交易,并且正因如此,该银行成为股票交易所中的一个关键角色。荷兰“金融革命”的意义就在这两方面的创新上,即一个是有组织的证券市场,一个是公共银行。在当时的阿姆斯特丹,商业利率由12%跌至10%,甚至更低到4~6%。使以前无利可图的事业现在转为有利,工商业得以进一步扩展。由于荷兰的利率经常低于英国约2%~3%,阿姆斯特丹银行家与保险业的经营,得以超过国界,向英国和其他国家发展,而表现出一种国际性质。对此,熊彼特(1954)在论及荷兰共和国成立之前为什么欧洲利率很高的原因时认为,一是国家向商人强迫借贷而通常有借无还;二是货币市场缺乏组织;三是由于美洲金银不断输入,经济中的通货膨胀无法遏止。在熊彼特看来,荷兰共和国的成立将前两个条件消除了,而第三个条件虽然没有完全逆转,到17世纪下半期金银的输入已经降低,通胀压力不再特别明显。

追溯全球金融发展史

来源:燕山大讲堂 作者: 时间:2011-12-21 09:26

要点一:【金融改革的核心是解决渠道和效率的问题】我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渠道多,融资成本低就是有效率,一旦渠道不足或者成本太高就没有效率。所谓金融改革就是要解决渠道和效率问题,而凡是解决渠道和效率的问题就是金融改革,但在中国金融改革被政治化了,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要点二:【历史上的帝国崛起依赖黄金的力量】亚历山大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因为他的父亲占领了今天在保加利亚的色雷斯,这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黄金储藏地,他们控制了这个金矿后用黄金犒劳所有部队,打进波斯帝国时就掠夺500万公斤的黄金。亚历山大的进攻完全是靠黄金来支撑,如果没有金矿,没有波斯帝国的黄金,亚历山大能不能成为当政者有很大的怀疑。波斯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包括后来罗马的恺撒全部靠金币来推动。

要点三:【十字军东征是为了黄金,但也有历史正面作用】十字军东征是野蛮的向文明进攻。今天回头看,我们很多人谈的是地理,说欧洲文明和亚洲文明的冲突是宗教冲突,其实实质上还是财富、黄金的原因,他们所歌颂的,包括但丁在神曲中所颂扬的,内容都是黄金。十字军东征后,他们才把阿拉伯的代数学、罗盘、火药、造纸、帆船等学会,由于他们冲击了中东、屠杀了阿拉伯人后,整个阿拉伯全面封锁欧洲人,由此逼着他们周游世界发现新大陆。

要点四:【金融让维京海盗从良】一千多年前维京海盗这批人到处抢掠,但后来这批人在历史中的抢劫行为突然消失了,不再抢了,为什么?2007年在考古圈有一个大发现,突然发现维京一个山洞挖出了一大批财富,里面有俄罗斯的钱,有伊拉克、伊朗、印度、埃及的钱,而且钱的发行时间相差半年,这表现出他们的财富经营方式改变了,他们学会了交换,学会了市场,简而言之是学会了金融,金融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文明,这才是一个新的看问题的起点。

要点五:【中国宋代的交子】中国宋代四川成都知府张咏把老百姓经常要票据交换的方式固定化,把票据标准化。最后成都知府张咏规定只有16家商行可以发行票据,官府承认的16个地方银行,因此官府在益州做了一个交子库,也就是中央银行。在6、700年后才出现了法国、英国、美国银行,交子是中国人的骄傲。宋代后来中央发现交子这个很好就全国推广,但同时交子也是最早被中央政府拿去做通货膨胀的杠杆。

要点六:【犹太人与高利贷】西方宗教反对高利贷,不仅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也反对,佛教也反对。犹太人在今天之所以成为最会赚钱的,是因为当时几个大教规定了犹太人不能从事耕作。当时认为收税是坏事,就委托犹太人去收税,另外当铺也是犹太人,最后犹太人开始干专门的高利贷,于是几乎所有的犹太人以高利贷为生。

要点七:【温州严格来说不存在高利贷】真正高利贷是国有企业银行,垄断价值强制低储蓄,赚高利润。中国把全部金融机构没收至国家,因此做什么都是高利贷。

要点八:【金融家推动了文艺复兴】美第奇家族家族创始人乔凡尼·迪比奇·德·美第奇、柯西莫·德·美第奇、洛伦佐·美第奇,这三个人是现代商业银行之父。他们最早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建立商业银行,变成跨国经营,这个家族对整个艺术界贡献巨大,比如油画界的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达芬奇,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科学家伽利略、政治家马基雅维利都是这个家族培养出来的。法国罗浮宫是他们家族培养出的一个法国王后指导下做出来的,没有他们就不会产生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这个家族完全理解财富留不下去,留下的只能是艺术、建筑和文化。所谓的文艺复兴如果没有金融家的抚育,这种文艺复兴不会走到今天。

要点九:【郁金香泡沫】郁金香是荷兰当时少数上流社会人的爱好,但因需求很大,供给很少,就小圈子炒作,击鼓传花,抬高了价格。后来因为一场官司,花的价格下跌。当时很少人知道。因为搞花的人是一小撮的人,而且受损的都是有钱人,他们觉得是耻辱没人谈这个事。过了100年新教徒鼓吹节俭,就拿郁金香失败而教育大众,越传越远。仅仅是一个小事件,但经过宗教煽情就变成了大事件。

要点十:【密西西比泡沫】苏格兰有一个金融家劳约翰,提出一个想法,国家应该垄断金融。法国摄政王把他请来,让他代理法国的财政部长。他立刻成立法兰西银行和一个公司垄断几个贸易,密西西比河在当时是法国的殖民地,赚的钱给国库,国债拿股票换,第一年特别的和谐,然后他不断的吹这个密西西比河如何伟大。但因没有业绩,他自己做了一个小公司秘密交易,内线交易,被对手发现,公司股票被抛售和挤兑。

要点十一:【南海泡沫】英国学法国,也成立国有公司,把所有的贸易包括奴隶贸易全部给垄断,公司总裁是英国国王,大臣跟着干,而且整个垄断特别好,讲南海大发展,于是很多人投钱,股票从148镑从八个月升到上千镑,但新闻调查后发现真正运作的只有三艘船,老百姓急了,股票被抛售。国王不能抓自己,就抓大臣,没收了上百个官员的财产全部充公,然后向所有的股民赔,尽管赔付率不到10%,但这件事奠定了整个英国政府的诚信,到今天为止中国还没学到这一招。

要点十二:【中国应该从历史上的金融泡沫中学什么?】这三个泡沫,第一个根本构不成泡沫,第二个和第三个都是政府制造的公司,政府先疯狂,政府疯狂在先怎么能说老百姓不理智?当然这个泡沫有好处,由于这两个泡沫才导致市场的公正公平系统,要求透明度,而且由于这两个泡沫才导致大臣进监狱,被杀头,才使得政府有所顾忌,才使得市场规则建立。我们应该学习这些泡沫和研究泡沫,看人家当年是怎么处理的才行。

要点十三:【次贷危机是怎么回事】分期付款让人可以享受自己目前没有能力支付的东西。80年代所罗门兄弟公司将抵押贷款票据进行流通,就是创造了次贷产品,后来次贷产品越来越多,风险管理跟不上去,08年出现了次贷危机。美国给没有收入的、没有工作能力的人贷款,这些人拿着款买房子,等着房子价格上涨,一涨就还款,如果不涨就破产,结果是2008年后美国出现了次贷危机。不是什么华尔街洗劫普通老百姓,更不是帝国主义洗劫中国人民。

要点十四:【阴谋论的产生原因】第一,无知和恐惧,将不懂的事情统统神秘化。第二,懒惰和推诿,容易简单化。第三,在宗教和专制国家,阴谋论盛行。因为只有在宗教和专制的情况下,当权者不想启发民智,而是调动民愚,要搞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些东西很危险,我觉得这是抵御进步。所以很多领导同志去推荐一些自己不信但他相信对控制老百姓有用的东西,对此我们要警惕。

要点十五:【纯公益的中国金融博物馆、中国基金博物馆、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我从做博物馆那天开始,所有人都问我:这个挣钱吗?中国太穷了,这30年穷凶极恶的为财富奔命,所以有人不想财富,大家觉得不正常。我在西方任何一个国家与人谈金融博物馆,很少有人问钱的问题,大家谈的是兴趣和社会功能。中国金融博物馆、基金博物馆完全不赚钱,而是我搭钱、搭时间和搭精力的事情,是完全公益的。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最近搞了好几次活动,影响很大,做了多次读书会,下一场是陈志武。

要点十六:【人类进入金融无本位时代】过去金融有杆秤,金本位、银本位,美元本位,今天的问题是:不是以谁为秤,而是今天没有秤,不存在秤。这个时候用什么体现财富?大家用竞争的手段可能基本接受,但这样一种新的软性定价标准还在磨合当中,很难判断。因为这不光是财富,还包括国家的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国家影响力甚至国家道德力在起作用。今天是完全进入无本位时代,我们在观察本位制度彻底崩溃时候,发现一种没有本位时代的到来。

要点十七:【中国现在造租比寻租更严重】我个人认为现在造租行为更重要,寻租不再是重要问题了。寻租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事,现在各地政府造租问题更为严重,大家都在努力造自己的租子,扩大政府权限空间,这是大威胁。

要点十八:【如何解决中国今天遇到的问题】中国走到今天必须由市场来主导解决问题,而不是靠强化政府的权力提升精英界和顶层设计能力来解决,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今天相当于美国60年代、80年代,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假货,美国在60年代到处都是,日本70年代也到处都是,他们是怎么解决的?我们要学习,但我们学习得不够。

要点十九:【对中国未来非常看好】现在国家80%的资源还都在政府手里,还没有转向市场,如果转向市场我觉得机会是巨大的。这么多年中国从产品匮乏到逐渐进入物质产品丰富,但精神上的需求、教育、文化、传媒等服务方面根本没有启动,所以我觉得这个市场巨大,农村转向城市的市场也是巨大。主要是政府能否给市场空间。

金融学发展状况 篇7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金融体系和架构,金融风险

金融全球化最显著的特点是范围更广更迅速的资本流动。金融全球化给我国国际金融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全球金融资产总值从1980年的12万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2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远超同期GDP。2014年,中国的家庭财富总额已达到全球第三。据报告,中国内地个人平均净资产已从2000年的5670美元达到2014年的2. 13万美元。全球财富在过去一年中增长了8. 3% ,达到创新高的263万亿美元,但贫富差距形势仍然十分严峻,50% 的财富集中于1% 的人的手里。1可见,尽管金融全球化能使资金流动更迅速,使财富总额相比以前大大增加,它仍然会带来很多动荡因素,比如一国之内的贫富差距增大; 东亚国家缺乏区域性抵御机制而不得不面对更为剧烈的冲击。

双面性的实例数不胜数。金融全球化有力地推动了国际金融发展,毋庸置疑带来了众多的利益。然而一旦金融危机发生,那么所受的损失亦是更大的,其危害波及的范围也是更广泛的。例如中国及其他国家在美国引发的全球性次贷危机中所受的影响: 出口企业受到冲击,巨额资产缩水,企业状况不容乐观,经济增长被迫面临大幅放缓等考验。2

改革开放后,中共十四大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式确立为一项国家战略以来,国内便开始了金融中心建设,当时已初步呈现出格局。而我国能成功走上国际金融发展这条道路并建立金融中心,离不开多种优势因素的促成。

第一个因素就是地理因素: 金融资源在时空和区域配置得当。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初步累积起经济基础,初具经济规模且有很乐观的增长潜力。3一个好的地理位置与资源配置是万分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中国非常有优势。第二个因素就是人为政策性因素。这里引入最典型的美国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完整金融体系的国家,且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美元为国际货币,再加上美国政府为了缓解国外美元紧缺的局面,鼓励在国内金融市场发行外国债券。这种种措施都使纽约在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中独占鳌头; 在政府监管方面,1973年美国使资本流入自由化,随后放宽了外国公司进入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要求,同时放松了对金融机构向外国贷款的管制和利率管制。1986年4月全面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实现了利率自由化,并形成了新的市场利率管理制度。4虽然市场经济好,但放任自流会导致危机。按目前最好的做法仍是“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两手并抓,所以此时金融市场的政策性因素对其发展导向就显得至关重要。第三个因素则是建立在前两个因素成立的前提下,即金融市场条件的一些微观因素。如金融市场体系化程度、发展程度,金融创新能力等。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为了实现经济强国,中国推行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是十分正确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际金融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5: 第一阶段: 宏观上把握吸引外资的导向,但没有具体提出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发展之初我国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资金没有跟上步伐成为一大问题。所以通过建立经济特区以及沿海开放经济区来大量引进外资,从排斥外资到主动引进,成为此阶段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阶段:推动实施国际金融中心国家战略,建立相关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此时的上海已基本确立了在我国金融中心的地位。总之,从总体上看,相关优惠政策的供给 ( 中央的或地方的) 或强化金融 优势的策略,是这一时期推动金融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第三阶段: 加强制度和环境创新。在这一阶段已侧重于自主创新,以及配套的金融改革、金融制度、金融环境的建设。

尽管相比以前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已稳稳地占据一席之地,但仍然还有很多不足亟待改进。有观点认为1,以大规模、快速和更趋自由的资本流动为特点的金融全球化对国际金融稳定性带来严峻的挑战。而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由于国际机构有效功能缺失和美元全球本位存在条件下,难以完全应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不稳定性。东亚国家缺乏区域性抵御机制而不得不面对更为剧烈的冲击。所以需要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即通过建立区域危机扶助机制,有规模的区域金融市场,以及区域性的各种机制,来缓解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以及增强东亚国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在国际金融架构中比较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IMF) ,国际清算银行和世界银行等,在平衡国际金融发展和解决国际金融危机中,担当着相当重的责任。几次金融危机下来,全球要求IMF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批评家认为IMF无效的监控、对危机国家问题的错误诊断以及延误时机的援助,都会使危机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危及更多国家的利益。

在金融架构中另外一个支柱即美元。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货币协议,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正式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很多人认为浮动汇率制将降低美元的主导地位。而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市场的广泛开放和快速的货币流动反而增强了美元的地位。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美元仍是主要的储备货币。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灵活的汇率制度,但是在全球总的外汇储备中,美元仍然占据最大份额。其次,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交易稳居最大份额。中国也十分依赖美元,或多或少的将美元作为钉住货币。这种美元本位,将会给我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风险。美元本位的困难也更难克服。大多数东亚国家缺乏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善的金融市场使得这些国家不能向外国获取长期贷款,甚至在国内也无法取得长期贷款。2

金融学发展状况 篇8

【关键词】金融业;改革;监管制度;推动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金融行业一直都在发展过程中,虽然金融行业的发展状态非常好,并且会长期处于这样的发展状态中,但是我们应该抱有一种风险意识,所以我们要在其发展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于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不足之处都要及时做出改正,对于一些有缺陷的制度要及时完善,并且要定期分析国际金融态势,根据国际间的最新动态及时做出调整和创新,如果一直故步自封不作出改进和创新,那就会降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甚至会导致发展过程出现问题和阻碍。

一、推进中国金融的市场改革的几项措施

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也逐渐得到完善,因此加大对金融市场体制的改革已成为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基于此,下面就对推进中国金融的市场改革的几项措施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不断优化我国金融市场。

1.1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利率在金融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资金的成本,并且在市场中会随着相关信息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在我国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对利率一直持有一种相对保守的态度,其相关政策的实行都比较固定,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中并不合理。在利率改革实行过程中,确定基准利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们需要改变国债总量管理的模式,将其逐渐转变为余额管理的模式,这样才能更加科学的进行管理,使国债的市场化程度有所加强,这样才能为利率改革做出有效的参考基准,有助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变得更加快速高效。

1.2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汇率市场化的想法大约在二十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了,当时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利用浮动汇率的形式进行管理,其主要的矛头或者说针对对象是美元。另一个方面是一篮子汇率模式的形成。最后是在这些基础上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相关学者曾经指出,像奥运动之类的国际性活动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非常好的一个机会,所以在今后有类似活动举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

1.3提高市场投资者的参与度

提高市场投资者参与度这个工作必须要从长计议,一步步扎实的进行,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我们可以先着眼于银行,我国的大部分银行仍然是国有的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因为有国家政府部门的支持,所以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但是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另外一些银行也逐渐发展起来,拥有民间很多的资金,利用这些资金,银行也可以进行很多的金融活动。

二、改善金融监管模式的相关措施

2.1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人民群众是金融行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金融行业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这样才可以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由此可见,不论是银行也好,还是证券行业或者保险行业,都应该为人民群众服务,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说,金融行业对人民群众权益的维护工作做的并不到位,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第一是我国相关机构缺乏经验,其次是中国金融行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即他们几乎都是国家所有,所以当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一定是国家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自然不会受到主要的重视了。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非国有型金融机构的数量,一定要做到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2.2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提高监管效率

监管部门在执行其权利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市场的基本规律,并且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市场本身参与到监管工作中来,这样不但可以节省监管的成本还能够提高监管的效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要增加金融行业信息的透明度,准确并且及时的将相关信息进行公开,让整个市场都能了解到金融业的最新发展态势,形成一个自觉监督的体系,促进监管工作更加高效的展开,这样还能提高金融机构对监管的接受度,提升我国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2.3实现金融行业的发展与监管同步

想要获得高效的监管效果就一定要把监管工作与金融行业的发展相结合,监管过程并不是单一的监管,而是监管与被监管互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说监管者在实现其职能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市场的发展同步,这样才可以在实现监管的同时完善制度。市场想要持续稳定的运作就不能没有监管的过程,目前我国整体的监管形式仍然是分业监管,不同的金融行业有不同的监管机构,这样的体制是存在很明显的缺陷的,因为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监管主体不一样,所以他们之间缺少信息交流,互相之间的经济交流就更少了,这样一来会减少我国金融行业的整体利润,阻碍金融行业的发展。

三、金融和经济间协调发展的相关措施

金融和经济之间实现协调发展,是推动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下面本文就对我国实现经济跟金融之间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3.1减缓我国的投资增长速度

我国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投资增长率,按照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态来看,我国投资的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的状况不相符,具体来说就是经济发展跟不上投资发展。造成这个结果主要是由于我国新上的项目太多,这样就导致了投资率迅速上升,今后我们适当要提高新上项目的要求。这对我国金融行业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投资发展状态,不能盲目的追求速度而忘了发展的质量。

3.2适当加大银行信贷的门槛

虽然我国每年都会对银行信贷的数额做出详细的计划,但是到年末统计的时候我们就会发展,实际的信贷数量会超过预计数额,并且超出的金额比较大,甚至出现半年信贷数额就达到了全年的计划的情况。信贷的要求过低可能会导致贷出的金额不能全数收回,给银行带来实质性的损失,减少银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信誉度,并且信贷超额对金融行业资金流动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我国金融发展滞后,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适当加大其门槛及要求可以让人民群众更加严肃的对待银行信贷,增加贷出资金的回收率,让整个金融行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相对还是比较明显的,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虽然在持续进行,但是没有比较突出的表现,所以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能对任何问题掉以轻心,如果我们的金融改革、金融监管以及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这几个方面都能更加完善的话,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会更高,从而让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果,袁康.走向金融深化与金融包容: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金融法的使命自觉与制度回应[J].法学评论,2014(02)

[2]王喆,叶岚.以市场化配置资源为主线推进新时期金融改革创新[J].南方金融,2014(10)

[3]将金融改革进行到底——“深化中国金融改革高端论坛”嘉宾发言摘录[J].银行家,2013(12)

上一篇:2024浙江绍兴上虞区卫生系统招聘卫技考试大纲下一篇:人生贵在坚持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