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背主观题知识点

2024-08-15

政治必背主观题知识点(共8篇)

政治必背主观题知识点 篇1

考研思想政治主客观题必背知识点

思修1:理想信念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理想信念的作用和意义:1、指引奋斗目标;2、提供前进动力;3、提高精神境界。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2)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思修2:中国精神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1、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2、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3、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具体体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的精神境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发愤进取、不懈奋斗。

思修3: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①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③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对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以下三个观念。

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第三、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思修4:人生价值和人生目的

人生与人生观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总是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思修5: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离开了社会的个体就无法生存和发展;社会是由众多个体构成的有机体,离开了个体的社会是不可思议的。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思修6: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人类要生存,首先必须满足各种需要。任何需要都是一定主体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对一定对象的需要,都必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诚信包含着诚实和守信两方面的意思,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3、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4、互助原则。

思修7: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会打上阶级的烙印。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等。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思修8: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始终注意义利之辨、理欲之辨、公私之辨,而核心和本质是公私之辨。“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中华传统美德一向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谦敬礼让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在中国古人看来,诚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也是道德的根本,故“养心莫善于诚”。信是指一种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格。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此外,中华传统美德还体现在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廉洁自律,以及刚健有为、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方面。

思修9: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思修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道德建设的核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第三,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总之,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第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同时,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集体的兴衰与个人利益得失息息相关。在现实生活中,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辅相成的,集体利益的发展,本身就包含着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而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同样有利于集体利益的扩大。第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第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思修11: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思修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4、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5、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思修13: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社会主义法律和其他法律一样,有指引、预测、评价、教育、强制等重要作用。

法律的作用:1、指引作用,法律的首要作用是引导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约束非法的行为,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实现的。授权性规范指引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禁止性规范指引人们不得做什么;义务性规范指引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2、预测作用。3、评价作用。4、教育作用。5、强制作用。

思修14:我国的立法活动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有权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自主地制定本行政区的法律。

思修15: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思修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一要坚持立法先行和立改废释并举;二要保证法律规范的质量;三要畅通民意表达机制以及民意与立法的对接机制。

(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一要增强法律规范本身的可实施性;二要完善法律实施体制以及法律设施;三要提高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四要优化法律实施的环境因素。

(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就是要将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体系科学化、系统化。

(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思修17: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十六字方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其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并作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部署。

1、科学立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立法是法治的龙头环节。科学立法以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为目标。2、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3、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4、全民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民守法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目标。

思修18: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对国家和社会治理而言,法治和德治都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它强调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国就是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

法治和德治对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作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也都具有必须遵守的性质,但约束作用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不同,行为人违反两种规范以后承担的后果也不相同。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作用和预防作用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德治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道德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

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国家要保护什么、不保护什么,倡导什么、禁止什么,都得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实行法有禁止不得为,体现的是规则之治。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以价值、精神和理念等形式表现出来,引导人们自觉地在行动上符合道德才可为,违反道德不可为。

思修19: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

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的依据。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而多种社会规范又相互矛盾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

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和约束,也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法律是约束权力最大的“笼子”,具有制约公权力的重要功能。权力制约分为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权力由法定,即法无授权不可为,是指国家机关的职权必须来自法律明确的授予。有权必有责,是指国家机关在获得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和责任。用权受监督,是指国家权力的运行和行使必须接受各种形式的监督。违法受追究,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一般来讲,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

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宪法表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鲜明态度,确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有效机制,明确列出宪法保障的基本人权,能够推动整个国家和法律体系加强人权保障。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宪法有关人权条款的规定一般较为原则,各项具体人权的保障由立法机关通过立法作出明确规定。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处置社会成员的利益问题,很容易发生损害或侵犯人权的现象。因此,行政机关是否能够有效地保护人权,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人权保障状况。司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既是解决个人之间人权纠纷的有效渠道,也是纠正和遏制行政机关侵犯人权的有力机制。养成人权保障思维,不仅有利于尊重别人的人权,也有利于依法保护自己的人权。

正当程序是指做一件事情,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只有按照程序做,才能防止主观任性、无序混乱。只有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办案,处理结果才可能公正并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程序的正当,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方面。

思修20:法律权利的分类

①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基本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受教育权等;普通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如民法规定的物权、债权,婚姻法规定的婚姻自由权等。

②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权和人格尊严权等。财产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等。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等。文化权利包括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

③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是指全体公民普遍享有的权利;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是指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定人群专门享有的权利。

④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实体性权利是指实体法所确认的权利,如经济法中的经营权,商事法中的股权等;程序性权利是指程序法所确认的权利,如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权、上诉权和辩护权、代理权等。

思修21:法律义务

义务与权利相对应,是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当承担的责任。法律义务与法律权利相对应,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的对他人的责任。法律义务的履行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作为,是指义务人实施积极的行为,如子女通过经常看望和提供财物等行为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等;另一种是不作为,是指义务人不得实施某种行为,如未经许可不得公开他人的隐私等。根据法律规定,违反法律义务导致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法律义务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①法律义务是历史的。法律义务的内容和履行方式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权保障的进步而不断调整和变化的。

②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性质、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安全形势等因素,会对法律义务的设定发生重要影响。

③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法律义务必须由具有法律职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设定,其他国家机关不得对公民违法设定法律义务。坚持义务法定,是法治国家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方面。

④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法律义务可能因一些情形的出现而转化、派生或消灭。公民和社会组织承担的法律义务,在履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一些特殊情形的出现而出现转化、派生或免除。

思修2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

(1)辩证统一。①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同样,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③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

(2)一律平等。①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确立为基本原则,这里的平等讲的就是权利和义务平等。②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具体设定上要平等。③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等。

(3)互利互赢。从表面上看,法律权利表现为“需要”、“获得”、“占有”等属性,似乎只对权利人有利;法律义务表现为“必须”、“给予”、“付出”等属性。

政治必背主观题知识点 篇2

一、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1. 必须过好基础关。

要熟练掌握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 对课本中的知识做到细、熟、通。基础知识始终是做题的依据, 政治主观题的特点是材料的时代性强, 选材多是国内外发生的最新事件, 但是答案始终来源于教材, 因此熟练地掌握教材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教材呢?这里有两个要求, 第一, 具体知识的记忆全面准确, 不能丢三落四, 缺字少字。第二, 教材体系要清楚, 每一部分包括哪些知识要了然于胸。例如:哲学中, 辩证法包括哪些部分, 认识论包括哪些部分, 角度要全面。

2. 答题中应注意的环节。

认真读材料, 要舍得在读材料审题时用时间。很多学生认为审题时间长会浪费时间, 还不如多写上两条答案。实际上恰恰相反。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 做题更是这样, 在做题时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经常出现, 很多同学答案写得非常多, 结果多是无效的。因此, 审题环节可以说是关键环节, 那么审题是审哪些内容, 如何审呢?一般来说,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知识限定, 即试题设问所规定的课本知识范围。就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课本知识而言, 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部分, 而每一部分又有具体的划分。例如, 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回答问题, 或者体现了政府的哪些知识, 等等。在规定的范围内回答问题, 设计答案。关键是基础知识要熟练。第二, 审清题型。政治主观题归纳为五种题型, 而每一种题型都有其基本的答题模式, 常见的有反映现象类、体现类、原因 (意义) 类、措施类、认识 (辨析) 类等,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要求, 即使材料相同, 答案也会差别很大。第三, 审清材料。政治主观题总是以情景材料为载体的, 而且近几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的情景材料在文字数量上逐年增大。因此, 能否审清材料, 提取出材料有效信息, 就成为能否梳理出答题要点, 解答好主观题的重要一环。要做好这一环节, 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1) 归纳中心, 明主题。尽量用最简短的语句归纳出材料的中心, 明确材料围绕的主题。 (2) 划分层次, 找联系。对材料进行层次划分, 归纳出层意, 并弄清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3) 抓住关键, 理要点。挖掘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联系设问中所限定的课本知识进行推理, 梳理出答题要点。

3. 组织答案。

组织出的答案, 是学生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结果, 也是判定学生试卷得分多少的唯一依据。因此,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做到规范作答。 (1) 按试题题型的基本模式组织答案, 做到观点与分析有机结合;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避免只有理论, 不结合材料, 更不能只有材料而没有理论。 (2) 观点要表达准确, 分析要全面到位, 做到逻辑合理、思维严密、层次清晰;角度要分析得全面准确, 既不能要点太少, 又不能漫天撒网。 (3) 答案应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4) 书写要工整、文字要精练, 不能出现错别字。虽然不是语文题, 但是错别字会影响得分。 (5) 在书写过程中, 尽可能把明显体现出来的观点写在前面, 把可能体现的观点写在后面。还要根据分值进行考虑, 一般情况下, 分值大的问题相对来说, 答案内容较多。

二、例题分析

(2009山东文综)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 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 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 均提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 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 并于2008年制订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依据材料回答, 该规划的确立过程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上面这种题型就是“体现类”主观题, 体现类设问往往以体现、反映、蕴含等词语为题眼, 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有关经济、哲学、政治、文化道理, 其设问的基本模式有两种, 一是材料是如何体现某些原理的, 二是材料体现了哪些原理。第一种设问模式的指向比较单一, 在设问中明确了所要体现的知识, 要分层展开、具体化;第二种设问模式指向相对开放, 应指出观点, 往往两个以上。体现类设问实现了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 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又能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而且要求学生能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解答此类问题, 关键有三点。一是明确知识。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些, 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 宏观上整体把握。可先将相关知识在草稿纸上做出简要罗列, 也可打腹稿。

二是研究材料。要详细分析材料, 研究材料的每一层意思, 甚至每一句话。

三是比较分析。对先前所罗列的知识与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弄清材料体现了哪些知识, 或哪些知识在材料中得到了体现, 找到一一对应关系。在以上三点的基础上, 再把有对应关系的知识点和材料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 组织成答案。

例题答案: (1)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 体现了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或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 。

(2) 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省十一五规划纲要, 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大行使了决定权。

(3) 省政府制订出台发展规划体现了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4) 政府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 体现了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高考政治主观题备考策略 篇3

一、总体要求

1、克服畏惧心理,坚信自己能比别人做得好,从而能以良好的应试状态去面对考试。

2、养成先看书后做题,做题后再看书的好习惯,在运用知识中活化知识,做到“以题带文”、“以文促题”。

3、切忌光听不练,不亲自“下水”解题。“练”是最好的老师,要在“练”中成长、“练”中进步。

4、解答主观题,要养成“慢审快做”的好习惯,思考好再动手,先建“骨架”,再塞“血肉”,把答题角度确定好后再组织答案,使答案组织得更加全面、有条理,避免出现写完上一句不知下一句该如何写的尴尬境地。

5、当好“织女”、“渔夫”。当好“织女”即要织好知识网,对教材知识有个系统的把握;当好“渔夫”,即要突出解题能力、运用能力、表述能力、论证能力的训练。

二、主观题解题中存在的的问题

1、思维的发散不活:认准一点,不及其余,思路打不开,仅局限于某一角度、某一层面的认识。

2、思维的聚合不准:信息干扰,题眼难破,不能正确筛选、统计有效信息。

3、书写潦草、难以评判,卷面安排乱、不整洁。

4、术语不准,词不达意,甚至用口语化语言答题。

5、没有分条、分点写,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答题不规范。

三、审题过程“六步曲”

1、看——看问题。首先要审设问,以便能带着问题看材料。

2、抓——抓关键词、中心意。要从众多信息中有针对性地提取关键信息、有效信息。

3、悟——领悟命题者意图以及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千变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命题者如何设问,答题所用到的原理仍然来自教材,因此要善于揣摩、猜测命题者的答题指向。

4、联——紧扣材料联系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解题时思路要宽广,要多角度、多层次联系教材知识。

5、冽——列出答题纲要,然后再其体组织答案。答案要紧紧围绕考纲,切忌脱离主题哭马行空、泛泛而谈。

6、思——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看分作答。根据不同题型、不同分值,有针对性地答题,应详略得当,不能均衡用力。

四、主观题组织答案注意“六化”

1、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一定要分条、分点写。

2、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术语和时政精辟术语。

3、结构逻辑化、层次化:整个卷面安排要规范、合理,整体看来使人有舒服之感。

4、编写完整化:各要求要坚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

5、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改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

6、直入主题化:先写亮点、重点,切忌拖泥带水,绕了一大圈才进入主题,即让老师费时费力,也影响得分。

总之,为了在高考中答好政治主观题,必须做到:

①让老师产生好印象,让老师感觉“此生非等闲之辈也”,这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②唤起老师的同情心,让老师不忍心“痛下杀手”。

③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字数适中,更不能答错位置(否则不得分)。

④平时训练要坚决纠正不良习惯,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⑤把每一次练习当作考试,把每一次考试当作高考,提高解题的速度与技巧。

⑥对主观题的类型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其共性,分析其特殊性,以便在答题时少走弯路、直奔主题。

高一政治主观题 篇4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公民是通过什么渠道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4分)(2)上述材料说明公民行使民主监督的依据是什么?(6分)

26.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核心。在当前,要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8分)(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的关系如何?(4分)

27.材料一:2008年10月25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区各族人民的盛大节日。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区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宁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二:2007年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经国务院同意的《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规划总体目标是: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不断发展,贫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群众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对外开放水平有较大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会事业加快发展,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理论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民族法制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民族关系更加和谐,民族团结更加紧密,实现少数民族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宁夏回族自治区取得成就的原因及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12分)

(2)针对材料二中的发展目标,运用《政治生活》政府职能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目标。(8分)

28.材料一:2008年12月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在波兰同窜访欧洲的**喇嘛会面,激起中国舆论强烈不满。

材料二:2009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赴欧洲的“信心之旅”上表示:“这次没有安排访问法国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责任不在中国。”“信心之旅” 欧洲行,撒下“合作之种”。商务部长陈德铭率庞大中国“采购团”赴欧洲履行承诺,到欧洲四国(英、德、瑞士、西班牙)采购中国需要的设备、商品和技术,签下约一百三十亿美元的协议。

材料三:2009年4月1日,胡锦涛应法国外交部的邀请,同萨科齐会晤,法国承诺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

材料四:在经历过**访问欧盟,萨科奇会见**事件后,中法关系一度进入波动期。为改善中法关系,法国总统萨科齐从去年起给中国人写了三封信。2009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伦敦峰会期间与萨科齐会面。法国总统办公室发言人曾向记者透露,当晚两国领导人会谈内容十分丰富。(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2分)(2)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材料内容?(8分)

25(1)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②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4分)

(2)依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行使民主监督。(3分)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利机关的组成人员,来自人民,代表人民参与行使国家权利,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3分)

26.(1)①由我国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2分)

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6分)

(2)①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2分

②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2分)

27.(1)宁夏回族自治区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实行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的优惠政策和少数民族自理更生艰苦创业也是发展的重要原因。(4分)

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共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8分)

(2)①政府应切实履行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取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利益。

②履行好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改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基础条件,促进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不断发展,有效缓解贫困问题,使群众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③履行好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促进少数民族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使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

④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继续营造各民族和谐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履行对外交流合作职能,继续扩大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对外开放。(8分)

28.(1)材料反映了中法两国关系发生冲突以及后来有所缓和的过程,表明了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2分)

(2)①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法两国关系发生冲突以及走向缓和都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②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法国总统萨科奇约见**,干涉了中国内政,损害了中国利益,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是两国发生冲突的根源。

政治主观题(学生用) 篇5

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哲理(10分)

2、材料一2008年11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主要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

材料二温家宝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生产经营困难,(生产成本升高、融资困难加剧、外货出口受阻)各级政府要努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材料三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电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从10月份开始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确定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11月份的投资数字表明,政策效应已开始显现,我们有理由相信,4万亿投资计划将推动中国经济平稳前行。

结合材料一、二、三,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必须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措施。(8分)

3、材料一:四川汶川地震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深刻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底蕴,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地震让我们整个民族觉醒,让我们整个国家的凝聚力空前提升。是的,四川地震,让中华民族塞翁失马!

材料二:地震后,80后的年轻人不计个人利益解救他人于危难之中,他们无私奉献、热心助人,他们给社会很多的感动,体现了人间的大爱真情。在灾难中他们也懂得了活着的珍贵,活着的幸福,活着就要不断奋斗!

80后在08年长大了,这是四川汶川地震后,整个社会对80后的评价,所有的媒体似乎都难以掩饰他们内心的喜悦,充分赞扬了80后表现出来的团结、坚强、沉着和睿智,更是高度评价了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哲学生活中有关知识回答

(1)“多难兴邦”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2)80后在汶川地震后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获得社会认可的?

4、材料一: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在鸟巢隆重开幕。奥运会开幕式是展现中华民族丰厚文化的大舞台,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向全世界讲述了感动世界的中国故事。“长卷”、“梦幻五环”、“太极”、“点燃圣火”、“飞天”等创意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体现了丰富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传达着勤劳自强的中华民族迈向世界的豪情和自信。

材料二:北京奥运会约170万名志愿者在赛场内外参与志愿服务,可以说,是运动员与志愿者一起成就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我乐于为国家和社会做些事情”,志愿者崇高的集体精神和国家荣誉感铸就了微笑北京、和谐奥运,他们的优质服务得到了奥组委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志愿行动必将成为更多青年的生活时尚、生活方式乃至生存状态。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展现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舞台?

(2)材料二体现了人生观价值观的哪些道理?

5、2008年12月5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酝酿14年的燃油税方案征求意见稿终于出台。海南是燃油税改革的试点省份,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每年燃油附加费的收入有十亿多,而刚开始时只有两亿多。由于资金充裕,银行也愿意贷款修路,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专家指出,实行燃油税改革,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费,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推行燃油税改革?(12分)

(2)推行燃油税改革先试点再施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8分)

6、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适应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说明推进农村改革的哲学依据。

《决定》指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7、材料一: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但由于各种原因,世界上每年毁掉大量的森林,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当前,世界森林覆盖率约为30%。

材料二:在森林资源方面,我国是一个覆盖率低、人均林地少的国家。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目前,我国加大了保护森林的力度。经过试点,我国投资962亿元,涉及17个省市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的9亿多亩森林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4.95亿亩森林将切实得到保护,预计新森林面积1.3亿亩。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为了很好地发挥森林“总调度室”的作用,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说明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依据。

8、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灾情牵动着无数华夏儿女的心,某校高三(12)班学生围绕“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景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就在全世界还在惊诧错愕的时候,中国总理在三小时后直达灾区最前沿;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灾区,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雷霆万钧奔赴现场,各军种十万大军迅速集结灾区。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国务院决定对因灾死亡人员的家属每人发放5000元抚慰金。

(1)请你谈谈“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哲学依据。(6分)

情景二:汶川地震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底蕴,阐释了这个民族的不屈精神,地震让我们整个民族觉醒,让我们整个国家的凝聚力空前提升。四川地震,让中华民族塞翁失马!

(2)从温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哲学道理?(4分)

情景三: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英雄人物。为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授予成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等320个集体“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雷勇等5名同志“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授予蒋敏等517名同志“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3)抗震救灾英雄人物的事迹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启示?(8分)

9、(20分)材料一:2008年11月7日8时34分,随着嫦娥一号卫星正式进入距月球200公里的工作轨道,中国将第五张“月球俱乐部”的门票牢牢攥在了手中。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和航天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中国具备了相当的航天实力。这是中国得以迅速迈入‘月球俱乐部’的根本原因。

37年的时间!中国完成了从地球卫星上天到月球卫星成功绕月的巨大跨越。中国航天由此迈进“深空时代”。从千年梦想起飞至今,嫦娥一号首飞任务实现“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精密测控,精确变轨,成功绕月”,飞控精准程度和完美过程令世界瞩目。嫦娥一号卫星承担的探测任务,许多也是“月球俱乐部”其他成员没有做过或没有做全的,如探测月壤厚度、绘制月球三维图像等,在世界上都是第一次。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成为“月球俱乐部”成员这一过程中蕴含的认识论道理

10、材料三: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就业的重中之重。除客观原因外,某些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间房”,甚至认为,“下基层到农村,原来的理想破灭了,人生价值无法实现”。

高二政治哲学主观题 篇6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分析深圳市发展文化强市战略取得成功的道理。(8分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圳着力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建设了城市核心价值体系。(1分)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深圳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2分)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圳市当好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能够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深圳文化软实力。(1分)

④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圳扎根特区创新实践、服务基层群众等,充分体现了立足实践不断创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2分)

⑤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增强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深圳打造一流现代传媒的“新高地”有利于提升深圳文化的影响力。(2分)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ll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根据我国现实国情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做出新部署,并提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强调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加大建设力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蓬勃发展。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我国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提几点建议。(6分)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好文化的前进方向,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1分)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1分)

③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1分)

④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投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分)

⑤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1分)⑥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实践,要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分)

2.材料:由于渔民的过度捕捞,加上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海洋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近海无鱼。有人认为造成近海资源枯揭的一个极其重要原因是思想道德的缺失。

针对材料中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青年学生应该做些什么。(12分)

①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这样有助于青年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尽自己的责任。

②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青年学生平时要注重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青年学生保护海洋环境要脚踏实地,不空谈,重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3.瘦弱的她,冲入滚滚车流救下受伤女子。2012年3月1日,山东烟台女孩刁娜出现在济南泉城广场学雷锋活动上,虽然还只能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路,但她的倩影却让所有看到的人忍不住赞美一句“中国最美女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家华曾表示,人需要“义利观”,义在利之上。而且社会观点会更加丰富、多元,不过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除了经济价值,还有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

请你谈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原因和措施?(14分)原因: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③社会主义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养。

措施: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4分)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4分)

4.材料二:山东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2013年作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攻坚”,拨款新建美术馆等三馆,供免费使用;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丰收年”,举办“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文艺创作生产的“提升年”,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还围绕“山东精神”,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材料三:山东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分析和把握山东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山东特色、齐鲁风格的文化品牌;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

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三中文化强省建设做法的依据。8分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拨款建三馆供免费使用。大力开展群众性活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的专项治理。

中考政治主观题解答技巧之简析 篇7

一、主观题的思考要多角度, 要注意解题的全面性

所谓多角度、全面性也就是要讲究答题的广度。很多考生由于依赖开卷而对书本很不熟悉, 答题时往往只能抓住一个知识点, 讲究了解题的深度, 却忽略了广度, 从而导致严重失分。

例题:学了初三政治, 请分析我们为什么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4分)

该题学生能拿点分, 但能拿满分的并不多。很多人要么围绕我国的成就大做文章, 要么局限在“我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上, 想不到要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 更想不到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思考。其实该题拿分的点有很多, 除了上述两个得分点之外, 还可用“民族精神是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党的基本路线是最可靠保证”“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评分标准一般为其中的任意四方面就可获满分。因此考生要多角度答题其前提就是要有丰富的知识体系, 这必须功在平时;再者要学会融会贯通;还要学会看考分, 考分其实暗示了本题有几个得分点, 也就暗示了需从几个角度去解题。掌握了其中的奥妙, 多角度的解题也就不讳莫如深了, 也就减少了考生答题丢三落四的现象。

二、答题要注意针对性

有三种情况:一是针对材料;二是针对问题的角度;三是针对答案的唯一性。开卷考试后, 一些考生喜欢泛泛而抄, 缺乏问题的针对性, 导致考试的时间成本成倍增加, 更有甚者来不及完成。前两种情况还只是增加了时间成本, 第三种情况还把答案的科学性、准确性给丢失了。

例1:改革开放以来, 徐某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徐某本人开了家工厂, 收入为错, 妻子开了家小店, 纳税后也有不少收入, 儿子是事业单位的职工, 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 炒股也赚了为少钱。

根据材料回答徐某家日子越来越红火的原因是什么?

例2:从经济角度分析我国取得成绩的原因。

例3: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例1的原因必须来自材料, 答案必须紧扣材料, 即要针对材料答题。例2的原因必须紧紧围绕角度, 问题中的角度其实也就是提出了解题的方向和要求, 即针对角度答题。这两类题目, 一般只要具备了有针对性的答案, 不管有没有多答其它内容, 都是拿满分。例3就不一样了, 它的答案是唯一的, 如果再写了其它多余的答案, 说明考生对该知识点没有掌, 因此该题就不得分。

因此注重答题的针对性, 有的放矢的解题, 不仅能为考生赢得更充裕的考试时间, 有时还涉及答对答错的原则性问题。

三、解答主观题时要重视课题、框题、子标题的作用

课题、框题、子标题统称标题。标题在政治课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有的是重要观点, 有的是重要启示, 有的揭示重要现象……在答主观题时, 能灵活运用标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作为一名苏州市的初中学生, 也以捐款、捐物等形式踊跃地投入到08汶川抗震救灾活动之中。这里你应领悟到的我们成长在社会中的哪些道理? (4分)

该题是08年的苏州中考题, 它的得分点是“感受社会变化;关心社会发展;学会亲近社会;自觉服务社会。”这四句话恰恰就是第九册第一课《成长在社会》的四个框题, 这四个框题不仅高度归纳了本课四框的内容, 而且彼此之间形成层层递进的联系, 把本课的出发点、落脚点表述的清清楚楚, 所以用这四句话作为该题的标准答案, 让人感觉妙不可言。

近几年在苏州的中考主观题中, 越来越多的标题被频繁的用作得分点, 如“发展离不开合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所以作为考生也必须与时俱进, 要重视各课大小标题的作用, 并要巧妙的运用于中考答题之中。

四、注意问题中本身蕴含的得分点

老师在平时的授课中会把课文内容归纳为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 有许多本身就是重要的原理、观点、做法。如:当想到用“为什么发展离不开合作?”时, 要注意“发展离不开合作”本身;想到用“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注意“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本身;当想到用“为什么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时, 要注意“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本身……掌握了这个技巧, 我们主观题的答案往往会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归纳性。

五、对主观题中的特殊题型, 要形成特殊的解题技巧

特殊题型有演绎题、辨别分析题、漫画题等。这类题型一般都有自己独特的解题方法, 把握了它们的解题技巧, 我们会在考试中如虎添翼。

(一) 对演绎题的解答

演绎题解题的注意要点是一定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解题的步骤大致分为三步:A.引材料。材料可以直接援引, 也可以根据材料归纳引用。B.连接词或连结句。通过这一步也就把材料与观点串联起来。C.体现教材中的观点、做法。这是演绎题解答的落脚点。忽略其中的任意一步, 都会导致失分。

(二) 对辨别分析题的解答

辨别分析题也属于中考主观题, 它顾名思义既要辨别又要分析。因此它的解题步骤是:A.先正确判断。这一步不可忽略。判断正确了, 拿基准分;判断错误了, 整题全军覆没。因此这个判断至关重要。B.顺着题意, 围绕重点词, 表述正确观点, 并分析原因。这一步由于占分比例不大, 往往被考生忽略, 而造成答题的遗憾。C.指出错误, 分析原因。这是辨别分析题的关键。这一步是辨别分析题的重头戏, 因为只有这一步落实了, 辨别分析才能解答地透彻, 它占了整个题目中的大部分分数。

辨别分析题的解题步骤, 能让我们思维缜密, 条理清晰, 在处理高难度题目时游刃有余, 忙而不乱, 稳中求胜。

高中政治主观题解答技巧 篇8

一、政治主观题的特点

1.材料紧跟时代步伐

政治主观题的材料紧跟时代步伐,涉及的都是近期发生的时政热点。有时候,命题者还围绕一个主题将几个相关的热点综合起来考查,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2.设问是有联系的

设问一般由两个及以上组成,问题之间是有联系、分层次的。一般前一个问题较简单,后一个问题以前一个问题为基础,只有将前一个问题解答准确了,才能准确解答后一个问题。

3.鼓励创新

有的主观题具有开放性,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就可得分。

二、在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好多同学都认为政治主观题不好做,不容易得分,不像客观题那样容易把握。其实,主观题是客观题的有益补充,客观题形式单一,考查的知识也比较单一。主观题则不然,对知识考查得比较全面、深入,能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深入钻研的能力。下面笔者总结了同学们在解答政治主观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审题不仔细

有的同学在解答过程中一味求快,审题不仔细,最后导致少答或答非所问。如试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知识来回答,如果将“文化”这两个字看错,将其看成“政治”两个字,那么肯定是不会得分的。

2.盲目堆砌知识点,与材料不对应

有的同学作答时,不看材料内容,只看设问,看完后就匆匆进行作答。答案多是堆砌的知识点,与材料不对应。这样是不会得高分的。因为命题者设计这些材料不是为了增加试卷容量的,而是有深意的。如果同学们仔细阅读了材料,就会发现材料不是简单的堆砌,是有联系的,设问是根据材料设置的。因此,只有阅读并彻底弄懂了材料内容,才能准确解答试题。

3.答案不够全面,要点缺失

如试题考查政府的职能知识,同学们只有将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个职能全部都答出来才能得满分。

三、解答技巧

针对以上问题,同学们应该在平常的学习中及时总结方法、技巧,这样才能高效、准确答题。以下是笔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结的,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先快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主旨——中心意思

有的试题在材料之前会有一两句总领的话。一般这两句话就是材料的主旨,下面的材料就是围绕这一主旨进行的。如“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其中“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材料的主旨。

2.看设问

(1)看设问的范围有没有知识限制,即考查4个必修模块中的哪一个模块。如“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该题就设置了知识范围限制,同学们就要从《生活与哲学》中提取有关知识了。如果回答的不是《生活与哲学》中的知识,就会得0分。还有的试题考查得更具体、微观,如“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回答……”,所以,同学们在解答前应该明白设问的知识范围。

(2)明确问题指向。主观题的类型不一样,回答的技巧也不一样。主观题主要分为体现类主观题、反映类主观题、原因类主观题、怎么办类主观题、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认识或评价类主观题、启示类主观题和依据类主观题等。

(3)明确设问主体。《经济生活》中的主体主要有政府、企业和个人,《政治生活》中的主体主要有国家、政党和公民等。只有弄清楚设问的主体,才能准确作答。

3.联系教材

根据材料涉及的知识联系教材,运用教材中的术语进行回答。

4.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的结构:如果要想全面、准确地完成一个问题,就要先确定从几个大的方面来回答。

(2)确定小的结构:每个大的方面可能还包括几个小的方面,要组织好这几个小的方面。

5.答案要“六化”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提倡用一个要点一个序号的方式进行答题。

(2)表述无误,语言专业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提倡用学科术语进行答题。

(3)表述简洁化——反对废话一大堆,提倡答出关键点。

(4)答案结构体系化——各要点之间要形成一个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体现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或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得到的附加分数。

(6)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

特别提示:在组织和书写答案中要尽可能地突出关键词、突出得分点。

上一篇:上海城市规划管理规定下一篇:农村建房安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