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主观试题

2024-08-17

政治主观试题(精选12篇)

政治主观试题 篇1

高考是国家重要的选拔性考试, 侧重对学生的能力考查。高考政治试题突出能力立意, 多角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主观性考试来检验, 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体系娴熟的驾驭能力、高超的文字表达能力、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理论表述的层次性水平, 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探究深度和广度体现了考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和学科素养。在高考政治综合试题中, 主观题占52%, 主观题的得分情况高低直接关系着政治学科考试的成败, 因此做好主观性试题, 在高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近几年来全国新课标Ⅱ卷主观试题的得分情况我们可以看到, 主观题的得分占比在50%左右, 处于不及格水平, 主观试题的得分情况成为制约高考总成绩的瓶颈。因此, 考生必须高度重视主观题的解答, 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 必须强化技巧性训练, 积极探究高考解题的规律性, 提高考生解题能力, 在组织答案上做到“四美”。

一、书写美

高考阅卷是一个非常辛苦、枯燥、繁重的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 阅卷教师整天面对枯燥的同一道试题, 阅读基本相同的答案, 难免会产生烦躁情绪。同样的答题内容, 一份赏心悦目的试卷和一份凌乱不堪的答卷, 绝对会让阅卷教师产生不同的情绪, 这直接影响教师的评分结果。“写字就是见面礼”, 学生整洁、俊逸、清秀的答卷是呈现给阅卷教师的最好礼物。因此, 学生平时一定要进行规范的答题训练, 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良好习惯, 在提高答题效率的同时要求写规范字, 做到无错别字;字体结构平整、匀称, 字迹工整、规范、紧凑;要讲究章法, 做到段落安排合理, 整体布局美观, 字距行距恰当, 整体效果整洁美观大方。

二、段落美

高考命题侧重对学生的能力考查, 试题引入大量的新材料, 构建新情境, 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答题信息, 学生必须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 全方位、多角度地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方面论证和探究问题。以此对应, 高考政治阅卷实行踩点给分的方式, 这就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必须做到“点要清、线要明、面要全”, 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地组织答题要点。

首先, 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分点习惯, 在格式上要求不能“一段到底、一逗到底”。分点时要采用严格规范的分点表达方式, 由于试卷中采用“1、2、3……”的分题标注方式, “ (1) (2) (3) ……”的设问标注方式, 答案就必须使用“①②③……”的分点标注方式。切忌使用“A、B、C、D”等不规范的分点方式;或者“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浪费时间的分点方式。

其次, 在答题中要坚持“多提行、多布点”的原则。“多提行”就是要求点与点之间必须转行, 不能在上一点文字表达结束后不转行, 紧接着就标注第二点, 这样既不便于教师寻找答案, 也不能保证试卷清秀美观、答案一目了然。“多布点”是指每个主观试题的设问不可能用一两点知识就能回答清楚, 学生要养成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多角度、多层面地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全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格式美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高考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运用于解释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在高考试卷设问中一般会指定从某个模块的某个知识点来回答, 在主观试题审题中, 要坚持严格的“三审原则”, 即一审模块、二审主体、三审方向。在确定知识点后, 学生必须善于使用学科专业语言来回答问题, 在答题中做到“三个切忌”:切忌出现不按照设问要求, 不着边际的泛泛而谈;切忌只对现象加以表述, 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切忌把关键性的核心理论知识隐藏在答案的中间, 或者放在答案的最后面。这些错误的出现是在做毫无意义的无用功, 难免会让教师在阅卷中出现“草菅人命”的现象, 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

学生在答题时必须把学科的基本原理、理论放在最前面, 按照设问要求结合材料加以表述, 标准的常用答题格式是“理论 (1句) +分析 (结合材料表述两三句) ”。如果是直接指定某一理论知识回答, 最好采用先总说, 再分点说的方式:首先把理论知识全方位地进行阐释, 再结合材料进行严密的论证和推理。尽量做到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板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结合材料天衣无缝地论证和探究问题。

四、内容美

高考政治主观试题的答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教材、材料、国家当年的方针政策。考生在答题中要做到三个结合, 即结合教材理论知识、结合材料、结合当年的国家方针政策。

高考政治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是, 以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情境材料呈现在试题中, 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考查学生的思维速度与品质, 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程度。因此, 学生要能够理解、识记、再现教材知识, 善于运用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来回答问题。

有些试题的某些答案就隐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中, 考生要善于解读材料, 把握各种背景材料提供的答题信息, 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的结论, 运用相关知识, 结合教材理论有的放矢地加以分析, 只有这样, 答案才有活性、灵性、创新性和时代性。如果只回答教材知识点, 不使用情境材料, 将教材知识和材料内容割裂开来, 形成互不关联的“二层皮”, 答案言之无物, 难免会出现丢分的情况。

教材的滞后性是政治课教学、备考中遇到的现实性问题。在高考《考试说明》中, 对考试内容与范围的界定都涵盖了时事政治的内容,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指定考核内容与范围除界定的知识点外, 还要求考核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上一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每年的高考主观试题答案中都包含了一些具体的时政表述。因此, 答题中除了要求考生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课本知识外, 还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来回答, 善于使用时政语言。

政治主观试题 篇2

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

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

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

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2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

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

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

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

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

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

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

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

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

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

图解法巧答政治主观试题 篇3

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了大量的政治主观试题,总结出图解该类试题的方法。

一、图解法的解题步骤

图解政治主观试题要做到两个步骤:一是审题,二是答题。如图1。

审题要“两审”, 即“审设问”和“审材料”。 “审设问”需明确三点,即“知识范围”、“思考对象”和“设问角度”,有的题还要审“行为主体”。

审材料是指根据设问要求分析材料,寻找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和段落,提取与设问要求、原理相符的有效信息,再依据材料、设问筛选与设问相关的原理或知识点。如图1,箭头右指方向为审题过程。

答题是在审清试题的基础上组织答案的过程,与审题的过程相反。审题过程是归纳概括的过程,答题过程是运用原理分析材料的过程,让原理、知识点走进材料,实现原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如图1,箭头左指方向为答题过程。

二、举例说明

以2015年高考新课标I卷38题第一问为例。

【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材料一: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12分)

1.图解示例

答案:严格执行人民代表大會审批通过的预算;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运用检查、审计等行政手段强化预算监管;公开预算,增加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接受权力机关和社会监督。

2.图解解析

(1)如图2,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就本题而言,考生应从四个方面审清设问:知识范围(政治生活知识),行为主体(政府),思考对象(政府强化预算管理),解答角度(如何做)。

(2)依据设问,框定原理。综合思考设问四点要求,框定该题所需政治生活原理的具体内容。即政府的职能、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要求;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政府威信的树立等。

(3)根据材料,取舍原理。依据“重新修订的《预算法》规定”和“国务院出台的《决定》”等内容,应保留的原理有:政府依法行政;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政府威信的树立等,并对上述原理展开细化。

(4)组织答案,原理与材料融合。例如与“政府依法行政”相联系的材料是:“政府等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从措施角度组织答案:政府要严格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审批通过的预算,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这样组织的答案做到了时政的“形”与原理的“神”相互交融,时政色彩浓厚。

浅谈怎样做好政治考试主观试题 篇4

一、纵览全题, 把握中心

针对每一道主观题, 审题时都要放眼全局。先进行题型判断, 看属于辨析题还是论述题或者探究型题目, 因为题型不同应试策略截然不同。考生面对试题材料的复杂性要学会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注重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去体会命题意图。结合材料提示以及设问的导向性, 迅速提取有效信息明确命题的指向。实践证明, 根据情境和所有设问的前后联系去把握命题意图, 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

二、注重证据, 以理服人

因为任何试题的材料都是对事物现象的描述、就像办案民警所面对的作案现场, 夹杂了很多次要信息甚至干扰信息, 命题人要考查的就是考生分析现象、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突破瓶颈, 高效审题

很多同学笼统地认为主观题不会做, 其实是没有设法逐步突破相关制约的瓶颈。通过长期的应试实践, 我们深刻体会到, 做好主观试题不仅需要一定的应试技巧, 更需要坚实的学科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学科知识, 才能具备答好主观题的实力, 再辅之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就能突破应对主观题的瓶颈。在审题的顺序上, 可以先看问题后审材料, 这样能够尽快明确主题, 节约时间, 提高答题的有效性。

关于答题要注意以下问题: (1) 用学科术语规范回答, 辩证地、全面地回答, 不能把零散的、不成熟的思想随便写到卷面上。学了哲学的高中学生应该发挥哲学辩证思维在应试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轻松驾驭学科术语, 力求答案尽善尽美。 (2) 利用试卷给予的条件作答, 不要抛开试题的特殊环境随意照搬自己的答案储备, 学会一般套路和具体试题要求的结合。 (3) 要作好答案素材的组织, 要序号化、段落化、整齐化, 字迹要整洁, 语言要流畅。这些非智力性因素会对阅卷老师在赋分时产生重要影响, 考生却常常忽略这些, 导致莫名其妙地

要尽快提升学生的审题、答题能力, 建议考生做到驾驭学科, 质疑热点, 乐于实践。

了解了教材知识不等于具备了驾驭学科的能力, 上课能听懂也不等于考试会做题。有些同学教材知识背得滚瓜烂熟, 一看到问题头脑一片空白。就新课程教材的内容来看, 表达都是比较概括的, 甚至很抽象。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在老师帮助下对教材内容深化、扩展和延伸。审题时, 在看到与之有关的问题时才能够产生相应的联想, 答案的组织才能够逐步到位。当今社会信息如潮, 平时学习要选择与高考重点问题关联度较高的材料阅读。这样, 不仅可以增强自己对学科知识的兴趣, 而且还会很自然地形成对社会热点问题思考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对学科知识的深化理解, 也能增强对重点知识的自我判断与选择的能力。

质疑热点的必要性在于关注热点问题背后的理论思考,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概念内涵的深入分析来思考, 对相关概念之间关系的思考, 原理与原理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等等。还可以采用知识横向串联、纵向贯通的方法进行思考, 尽可能地构建出知识体系图, 梳理好各个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 便于做题时迅速提取有效信息, 如果不善于理清思路, 知识越多越难于应用。

乐于实践, 指学生要善待考试、勤于动笔。

最后, 要学会欣赏和评价, 在相互学习借鉴中提高应试能力, 对于很多试题的参考答案要认真分析, 既不要迷信也不要一概否定, 要学会用辩证法去欣赏评价, 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善于概括某类试题的普遍应对方法, 然后遇到同类试题仅作适应性调整即可, 这样可以避免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

总之, 要提高主观性试题的答题质量, 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性问题, 而是一个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实践问题, 提高应试能力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哲学理论的指导, 更需要考生通过大量的考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验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不能让学生总是陷于无所适从的迷茫, 帮他们走出迷宫, 享受成功做题的快乐。

摘要:高中学生在政治考试中面对主观性试题往往束手无策, 平时复习备考训练的也多是客观性试题, 而主观试题的训练往往陷于低效重复的怪圈。笔者试图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 帮助学生改善这种情况, 让学科知识学得好、用得巧, 让学生在学有所用的快乐中提高应试的能力。

政治主观试题 篇5

归纳总结近几年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可知阅卷标准大致为: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理论,从材料出发,紧扣题意,阐述符合逻辑,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这就给我们解答主观性试题指明了方向。

笔者围绕此标准,在平时的主观性试题的训练中,总结出了四步解题法,供大学参考。

第一步,划分层次,明了题意。

从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形式看,其多以背景材料形式出现,在解答此类试题时,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审读材料。

在一般情况下,题目所给的材料较长,想一下切要害,把握主旨非常困难,如果我们采取划分层次、明了题意的方法,应不失为解决此问题的良策。

材料虽长,但有层次,审读材料要读出它的层次,化整为零,使问题简洁明了。

背景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解题的向导和信息源,读懂材料,明了题意,应是我们解答主观性试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第二步,审清设问,明确任务。

题目的设问是指示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对设问搞不清楚,模棱两可,就会使我们作答出现不到位或答非所问的现象。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题目的设问,在审设问的内容时,一要审清设问指示我们要解决问题是什么,二要审清投问我们用什么理论来解答问题。

第三步,分析判断,确定应用的理论。

在明了题意与设问内容后,我们就要让背景材料与设问有机结合,并在材料与设问的启示下,科学判断,确实应用的理论。

第四步,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基本理论知识确定后,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作答,使理论与材料紧密结合。

政治主观试题 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解题技巧

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的比重在试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学生的整体答题能力和技巧提出了更重的要求,要求学生要整体分析问题,从现象看到本质,抓住问题的重点和中心,不能偏题,在答题时要有层次,不能想到哪说到哪,答题要全面不能漏掉答题要点等等。但是就目前来看,学生在进行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答题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对题目的整体把握不够,不能全面地看问题,答题时出现漏掉要点的现象,对题目的分析到位,看不到问题的实质,答题没有层次缺乏条理,答题时都是知识点的罗列,没有层次,容易失分等等现象。所以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关于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方面的解题,指导学生运用解题技巧,能够更好地进行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的解题。

1.审题要有全面性

审题是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前提所在。学生在答题之前要认真审题,对整体的题目有一个完整全面的了解,不要漏掉题目中的重点信息,审题要有全面性。审题对学生的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对题目中的信息迅速地在头脑中呈现出答题的体系,在题目中找到与答题相关的信息,并进行解读,要明确这道题目的设计的知识范围是什么,题目中需要分析的对象是什么,要用哪些知识点进行解答等等。例如,在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答题过程中,比较多的出现的是材料分析题,对待材料分析题目,学生要对整段的材料进行分析,然后分出层次,分段分层次进行具体地分析,善于抓住材料中关键性语句,进行勾勒,重点分析。例如,在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答题过程中,出现图表性的题目,要首先看图表的标题是什么,涉及到的哪一部分的知识内容,然后看图表所呈现的具体信息,横向纵向都要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不能忽视图表的注释,往往在注释中存在着解题的关键所在,能够为解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答题要有逻辑性

在审题之后,对题目进行了具体分析后,之后进行答题,可以在答题前先在草稿纸上简单列出答题的答题思路,一个简略的提纲,这样便于学生在答题时有条理性,不要想到一句写一句,使答题的内容混乱,没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使阅卷教师产生不好的印象。首先要明确题目在问什么,明确具体的答题的知识范围是什么,一般而言,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所以不能弄混知识点,知识点之间不能出现混乱;其次,在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答题过程中,解题的答案不能一句话到头,没有层次,没有逻辑,要注意分段和分层次,使答题的内容有逻辑性,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政治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比较容易的出现的题目类型进行归类总结,指导学生如何答题。例如,在面对“反映了什么”此类的问题时,这类的题目可以是材料出题,也可以是图表出题,提出的问题一般为“材料中反映了什么问题”,“图表向我们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等等,解答这类问题时,学生要将材料整体化,然后再层次化,将材料中反映的现象和问题,用课本中的知识,加以复述并解答,对题目中反映的信息要全面把握,不能漏掉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整合,有逻辑地进行解题。

3.叙述要有针对性

学生在答题时要时刻注意题目问的是什么,题目问的是什么就答什么,答题要有针对性,不能脱离题目,偏离题目进行答题。在审题过程中,对材料的整体进行分层次的分析之后,就要明确答题的任务是什么,弄清楚题目所问的是哪部分的知识,问题涉及到的主体是什么,题目是在让解答哪些具体问题,要问什么答什么,有重点,有侧重,要全面。并且在答题时,要善于联系材料,答题过程中不脱离材料,将具体的知识点与材料进行紧密结合,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结合,在对材料进行概括时可以直接引用材料原话,也可以将材料进行提炼。学生在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答题过程中,在答题的表述上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材料内容。例如,在解答“物质决定意识”方面的题目时,可以先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写出,再写“物质决定意识”的方法论,后面就要理论与材料相联系,可以这样写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材料中哪里体现了实际,哪里体现了这个原理等等。

政治主观试题 篇7

1 学生在政治主观试题答案中的常见错误分析

1.1 审题环节薄弱,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欠缺。

学生不善于从所给的情境材料中捕捉答题信息, 运用材料的前提是阅读和理解情境材料, 答题时要注意充分提取试题情境提供的信息 (材料要用尽) 。

1.2 基础知识混淆, 盲目堆砌原理, 漫天撒网, 部分学生答题时

与试题情境材料及设问要求相链接的原理表述不当, 答非所问, 分析时往往罗列一些不贴切的原理。

1.3 文字表述无序, 逻辑思维紊乱, 字体潦草。

部分学生对教材基本概念、观点、原理记忆不清, 不善于准确运用学科专业术语。少数学生答题时, 只是朴素说理, 直白表述, 感性化, 学科素养欠缺, 就事论事, 缺乏理论概括。

1.4 思维角度较窄, 创新意识弱。

部分学生答题时, 顾及一点, 不及其余, 思维局限, 视野狭窄, 有的学生答题时写了许多, 但讲来讲去仅是一个角度和方面, 学生思维缺少综合性, 发散性。

2 学生在政治主观试题答题过程中的建议

2.1 提高审题能力, 发挥水平的关键。

依据新课程的考核目标和要求, 审题能力突出表现在获取和解读信息与调动和运用知识两个方面, 当今政治每一高考试题的设计几乎都引入了新材料, 设置了新情境。审题的关键是紧扣试题的设问, 审题的关键是审“设问”, 通过设问明确回答试题所应选择的学科知识范围及试题情境中所含有的有效信息。有效信息只能围绕设问来提取。依据设问, 从试题提供的情境材料中, 多角度地获取、加工并通过答题的答案输出有效信息。提炼试题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直接规定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向、内容与程度。决定学生调动与运用所记忆的知识体系中的哪些知识点, 在头脑中既快又准地“检索”出来。所以, 审题如何将决定学生考试水平的发挥程度。紧扣与围绕设问, 依据试题提供的情境材料的要求, 恰当、准确调用和提取所记忆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原理, 运用演绎思维方式的方法 (由抽象到具体) 逐层展开表述, 特别要注意用原理引领情境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即所谓“答案就在试题中”。

2.2 发挥规范表述的能力, 提高解答非选择题的得分率。

审题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集中体现。在解决了审题环节之后, 就进入了“解决问题”的阶段。在具体的考试过程中, 要求学生能够针对试题所设计的情境和设问进行初步的概括和归纳, 用专业性的语言概述试题答案的要义。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 表述 (描述、概括) 是理解的表现。表达不清是思维紊乱的结果。在考试过程中, 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透过现象看本质, 具体表现为用体现本质的专业术语 (概念或原理) 与表现现象 (材料或情境) 的词语相对应。调动理性思维能力, 把试题情境中客观的、内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趋势和联系揭示出来, 其中最重要的是善于运用学科专业术语, 高考命题专家组同志指出:“学生准确使用专业术语, 表明他们在该学科领域有深入发展的能力”。

2.3 保持卷面整洁, 努力取得印象分

为了方便教师阅卷的操作。对学生答卷也要有严格的要求: (1) 字迹要工整、清楚, 不要写得太细长; (2) 字距适当, 行距不宜过密; (3) 在答题卡对应题号指定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书写在规定区域内, 切不可超过黑色边框, 否则答案无效。 (4) 有关修改答案的要求:禁止使用涂改胶带纸改错或用透明胶带纸贴扯欲修改的内容。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损。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8

一、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1. 必须过好基础关。

要熟练掌握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 对课本中的知识做到细、熟、通。基础知识始终是做题的依据, 政治主观题的特点是材料的时代性强, 选材多是国内外发生的最新事件, 但是答案始终来源于教材, 因此熟练地掌握教材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教材呢?这里有两个要求, 第一, 具体知识的记忆全面准确, 不能丢三落四, 缺字少字。第二, 教材体系要清楚, 每一部分包括哪些知识要了然于胸。例如:哲学中, 辩证法包括哪些部分, 认识论包括哪些部分, 角度要全面。

2. 答题中应注意的环节。

认真读材料, 要舍得在读材料审题时用时间。很多学生认为审题时间长会浪费时间, 还不如多写上两条答案。实际上恰恰相反。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 做题更是这样, 在做题时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经常出现, 很多同学答案写得非常多, 结果多是无效的。因此, 审题环节可以说是关键环节, 那么审题是审哪些内容, 如何审呢?一般来说,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知识限定, 即试题设问所规定的课本知识范围。就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课本知识而言, 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部分, 而每一部分又有具体的划分。例如, 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回答问题, 或者体现了政府的哪些知识, 等等。在规定的范围内回答问题, 设计答案。关键是基础知识要熟练。第二, 审清题型。政治主观题归纳为五种题型, 而每一种题型都有其基本的答题模式, 常见的有反映现象类、体现类、原因 (意义) 类、措施类、认识 (辨析) 类等,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要求, 即使材料相同, 答案也会差别很大。第三, 审清材料。政治主观题总是以情景材料为载体的, 而且近几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的情景材料在文字数量上逐年增大。因此, 能否审清材料, 提取出材料有效信息, 就成为能否梳理出答题要点, 解答好主观题的重要一环。要做好这一环节, 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1) 归纳中心, 明主题。尽量用最简短的语句归纳出材料的中心, 明确材料围绕的主题。 (2) 划分层次, 找联系。对材料进行层次划分, 归纳出层意, 并弄清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3) 抓住关键, 理要点。挖掘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联系设问中所限定的课本知识进行推理, 梳理出答题要点。

3. 组织答案。

组织出的答案, 是学生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结果, 也是判定学生试卷得分多少的唯一依据。因此,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做到规范作答。 (1) 按试题题型的基本模式组织答案, 做到观点与分析有机结合;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避免只有理论, 不结合材料, 更不能只有材料而没有理论。 (2) 观点要表达准确, 分析要全面到位, 做到逻辑合理、思维严密、层次清晰;角度要分析得全面准确, 既不能要点太少, 又不能漫天撒网。 (3) 答案应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4) 书写要工整、文字要精练, 不能出现错别字。虽然不是语文题, 但是错别字会影响得分。 (5) 在书写过程中, 尽可能把明显体现出来的观点写在前面, 把可能体现的观点写在后面。还要根据分值进行考虑, 一般情况下, 分值大的问题相对来说, 答案内容较多。

二、例题分析

(2009山东文综)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 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 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 均提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 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 并于2008年制订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依据材料回答, 该规划的确立过程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上面这种题型就是“体现类”主观题, 体现类设问往往以体现、反映、蕴含等词语为题眼, 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有关经济、哲学、政治、文化道理, 其设问的基本模式有两种, 一是材料是如何体现某些原理的, 二是材料体现了哪些原理。第一种设问模式的指向比较单一, 在设问中明确了所要体现的知识, 要分层展开、具体化;第二种设问模式指向相对开放, 应指出观点, 往往两个以上。体现类设问实现了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 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又能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而且要求学生能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解答此类问题, 关键有三点。一是明确知识。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些, 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 宏观上整体把握。可先将相关知识在草稿纸上做出简要罗列, 也可打腹稿。

二是研究材料。要详细分析材料, 研究材料的每一层意思, 甚至每一句话。

三是比较分析。对先前所罗列的知识与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弄清材料体现了哪些知识, 或哪些知识在材料中得到了体现, 找到一一对应关系。在以上三点的基础上, 再把有对应关系的知识点和材料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 组织成答案。

例题答案: (1)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 体现了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或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 。

(2) 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省十一五规划纲要, 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大行使了决定权。

(3) 省政府制订出台发展规划体现了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4) 政府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 体现了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指导 篇9

一、主观题考点分析

人教版的高中政治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内容, 主观题的考点也是针对这些内容而展开, 每一道题都有相对应考查的知识点。例如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第36题给出了两段阅读材料, 材料一说的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 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中国之谜”。材料二是说中国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 有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弊端。首先可以确定的是, 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经济与生活方面的知识点, 问题一和问题二都是围绕经济与生活的知识点展开的, 提出的措施要注意实用性。一般来说, 主观题的问题设计是层层递进的, 并且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知识点相互交融。例如这道题的第三个问题考查的就是哲学常识, 要求学生用哲学的原理与材料的问题对应起来。

二、找准答题坐标

回答主观题首要的任务就是准确找到知识的定位, 这也就是答题的坐标, 所有回答的内容都要围绕坐标而展开。还是以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第36题为例。材料一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这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基础。材料二反映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问题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问的是“中国之谜”的原因;第二个层次要求提出相关措施, 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结合哲学常识当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 分析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问题三就上升了一个层面, 要求学生从理性的角度, 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的现实意义。考生在回答时, 要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的具体内容列举出来, 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等。

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很多考生反映自己对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原理已经掌握透彻, 对每一个原理所有包含的具体内容也能一一列举出来, 但就是无法在主观题上取得高分。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回答原理的具体内容时没有注意与材料进行结合。回答原理的过程是摆道理的过程, 有了道理才能说服人。道理要怎样才能讲得透彻呢?这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材料阅读题来说, 原理和实际结合显得特别重要, 要不然就失去了材料本身的意义。比较容易掌握的技巧就是, 抓住原理的层次, 或者说原理中的概念, 找到材料分析中与原理概念有关的点, 再将这些点按照原理中的关系模式表达清楚。有些主观题是要求学生表明态度的, 学生要注意在谈论问题的时候要作出明确的态度表示, 否则也会失分。

四、理顺逻辑关系

在高考评卷中, 很多老师发现, 有的学生对知识点有比较清晰的把握, 但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面面俱到, 答题时没有层次之分, 显得逻辑很混乱。所以, 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答题的技巧, 以便学生能够理顺逻辑关系。在考场上, 更改主观题的答案是很冒险的举动, 有可能会造成时间不够, 答题不完全的后果。所以教师可以在平常的训练中, 要求学生先在草稿纸上列举好提纲, 这一点对于问题层次比较多的主观题来说特别管用。这样回答的时候就知道要先说什么, 后说什么, 不会出现想到什么说什么的混乱情况。

五、明确评分要求

教师要在平常的模拟训练中, 让学生明确主观题改卷的具体要求。大致的要求有:1.按知识点给分;2.逻辑要严密, 层次要分明;3.书面整洁, 字迹工整, 语言规范;4.不允许出现方言和网络语言;5.原理和材料要紧密结合;6.切忌空题和从选择题中直接抄答案。

实际上, 主观题是一种相对发展成熟的题型, 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固定的回答模式。如果学生的主观题答题技巧掌握得好, 是很容易在政治考试中取得高分的, 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平时模拟题的讲评中渗透答题的要领。

参考文献

[1]陆敬源.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要在“巧”上做文章[J].考试周刊, 2010 (3) .

[2]贾艳华.谈高中思想政治学法指导[J].才智, 2010 (33) .

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技法 篇10

针对每一题型的具体特点及解法,笔者在此谈一点看法。

一、简答题

简答题,就是简明扼要地回答提出的问题。它对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由于过去命题的形式过于单一,答案的设置多为课本内容的转述,因此造成了大量的学生“死记硬背”现象,出现了很高“高分低能儿”,政治科高考曾因此取消过这种题型。

随着高考命题形式与内容的改革,由过去的着重考知识变成考能力,再加上答案设置的多元化,以及完全告别了对课本知识的转述,该题型增加了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新形势下重放异彩。

如何才能根据这一变化答好简答题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直”。

就是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直接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绝不旁见侧出,不搭“话架子”,不展开对背景材料的分析。

2.“简”。

就是答题尽量语言简明扼要,意义深远。要使用专业化语言和高度精炼的语言,不能因怕丢分而把简答题当成论述题来回答,否则便吃力不讨好。

3.“实”。

就是一定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背景材料与课本中的理论相结合,切忌离开理论泛泛而答,因为高考的命题原则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

二、辨析题

辨析题过去称判断分析题,这一题型的具体要求是:对题中的观点先作出判断,然后论证分析。其有辨有析,辨析结合,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现在辨析题题目的设置灵活多变,对定势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用,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考查学生运用具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是高考命题形式中最常用的方式,也受到很多命题专家的推崇。

根据这些特点,解答辨析题的技巧如下:

1. 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要立场坚定,切忌模棱两可。

如果题中的观点一波三折,即辨中有辨,辨中套辨,就不能笼统地回答正确或错误,而应具体到每一句话,明确地指出正确或错误的地方,这样才能为后面的“辨”奠定基础。

2. 用课本中的理论依据证实观点的正确与错误,也可通过列举正反事例,说明观点的正确与错误。

总之,要在“辨”字上下功夫,绞尽脑汁、有理有据以维护自己观点的正确,让对方彻底信服。

3. 在答题时要尽量做到思维严密,没有破绽。

要运用逻辑思维谨慎辨析观点,使据与论点紧密相联,论点与论点好坏相扣,且论据与论点本身要有理论支持,这样才能不露破绽。

4. 一旦确立你的观点正确,就要毫不犹豫的维护。

找到材料中的错误或破绽,就要运用课本中的理论或正驳或正反驳相结合地以此为突破口进行辨析,这样便能维护你的观点。

三、论述题

论述题有题目含量广、阅读量多、教材跨度大、综合性高与灵活性强的特点,它着重考查学生运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答案设置中安排了“能力与综合影响分”,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而且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知识、能力、政治觉悟的全面和综合考查。

针对题型和答案设置的这些特点,解答论述题的方法如下:

1. 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规定的答题范围和角度,才不至于答偏题。

不要担心审题会延误答题时间,“好的开心是成功的一半”。若一时审不清题,就要反复读材料,反而浪费更多时间。特别要注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关键词。

2. 仔细地找出材料与教材的切入点,把理论根据一一摆出来,才能找到答题的根据,因为每道高考题都是以课本中的基本原理作为命题依据的。

正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只有找出材料与教材的切入主,才能全面而又准确地用所学的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做到把理论和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避免离开材料和课本回答,而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

3. 确立正确的论点,表明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评述。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 篇11

主观题常见的题型有十种:

一、體现类

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回答这种题目时,应把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四作答: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二、反映类

即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等。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三、分析类

运用所学的XX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或者结合材料分析XX知识。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原理。答题模式:“原理+材料分析”,其中哲学的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

四、为什么类

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或者找出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这类题型主要是针对某种现象或事件,考查我们对原理的理解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回答这种问题要求我们仔细分析材料,寻找好切入点,找出相应原理。

五、怎么办类

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解答方法:一是熟记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二是总结材料中提到的成功的做法;三是找到材料中提到的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四是主体法散发。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切忌观点和材料两张皮,回答时注意多角度思考。

六、意义类

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或者是经济政治意义。其次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如描述国内经济意义: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3.(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4.(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等。

七、启示类

一般是“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先要分析材料;二是要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第三,结合设问和材料,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八、认识类

从XX角度分析XX社会现象(或如何认识XX现象、看待XX现象)。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如谈谈对“台独”公投的认识,应先回答“台独”公投是错误的。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必要性(地位现状等)、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如在文化生活方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此类题型由于没有规定具体的范围,难度很大,在07年和08年的高考中都没有出现,已经逐渐被指向明确的其他题型代替。如:为什么类、措施类、评析类。

九、评析类

用XX观点评析(分析、认识)XX观点XX看法XX行为。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全面分析材料中某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分析某种行为的对错。既要看到其中的合理因素,又要看到非合理因素,并进行反驳,指出正确看法。

十、图表类

以图表为载体,连环设问,注重能力考查。近年图表题的比例不断上升,由原来主要考察经济常识到经济、哲学、政治都考。解答图表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找准信息。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七看:一标题、二设问、三横、四纵、五对比、六单位、七注解。

对表格内容一定要进行横比(说明两者的差距)、纵比(说明变化,增长或者减少)、不同表格之间的比较。通过图表内容的比较来说明一些经济道理,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差距。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图表中的数据拐点、异点及有些年份(有特殊意义),也要准确理解。答题时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忌照抄图表中的数据。

政治主观题审题的“三步走” 篇12

第一步:确定设问的规定性。高考试题提出的作答要求是通过所设置的问题体现的, 认真审清题目的设问, 对于答好主观题至关重要。

第一, 明确知识范围。在试题设问中, 有的问答题明确指定知识范围, 有的没有直接指出, 但可以根据问题本身确定。在设问中常见的知识范围提法有:“请运用经济生活 (哲学生活、政治生活) 的有关知识说明……”“请谈谈……的经济意义 (政治意义或哲学启示) ”或者在知识类别上或者限制更小的范围, 如, 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用政治学的相关知识”等。政治主观题经常有一个情境设置, 从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生活的不同角度都可以说明其中的道理, 但答案是不同的。只有在审题过程中准确把握所应运用的知识范围, 学生才可能有正确的答题思路和方向。相反, 如果在知识范围上审题有误, 就会“离题万里”, 不能得分。

第二, 明确设问指向。政治主观题的设问指向主要包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大角度。只有审清设问指向、明确题目类型, 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归纳几年的政治高考主观题, 可以具体分类如下:图表类、体现类、措施类、依据类、探究类、意义类等。不同的题型作答技巧不同, 知识的整合、答案的结构和层次要求也不同。虽然有时不同题型的答案在语言表达上可能有相融合之处, 但如果对设问指向的审题有误, 就会“答非所问”, 也不会得高分。

特别提示:考生在审设问上, 切忌看错题、看漏题。

考例 (2010年全国文科综合新课标39题, 略改编)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 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近年来, 在很多地方, 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 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实现了从“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2009年以来,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产值月均增幅达l7%, 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 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 (市) 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6分)

考例分析:根据阅卷教师反馈和考生反思, 在回答该设问过程中, 许多考生出现“看错题”、“看漏题”现象, 严重影响得分率。

(1) “看错题”的表现:设问中“请对制定文化强省 (市) 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误为“请对制定文化强省 (市) 战略提出建议”, 没有看见“方法论”要求。答案变成从文化生活角度谈发展文化的措施。

(2) “看漏题”的表现:没有看见“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 只看见“方法论建议”。

参考答案: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 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4分) 制定文化强省战略, 可以借鉴经验, 但要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分)

第二步:审读材料, 获取有效信息。高考政治主观试题是通过提供一定信息资料为载体来考核规定的能力目标与要求的。试题所提供的文字背景材料都是经过仔细筛选整合的, 命题者会在背景材料中设计有效信息, 暗示考生调动和运用哪些知识。考生答题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认真的审读, 提取出关键词句 (有效信息) , 这有利于扩展考生解题的思路, 提高考生答题的速度。

考例 (2010年全国文科综合第38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2008年宝钢遇到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 宝钢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 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 他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 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 提出合理化建议161 656条, 其中142 390条被采纳, 实现经济效益10 588亿元。2009年1至5月, 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 利润近亿元, 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 实现了逆势而上。宝钢总结了这一活动的经验, 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

结合材料, 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最佳实践者”活动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因。 (12分)

考例分析:背景资料中为考生提供了“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等有效信息, 便于考生结合教材的相应内容, 整合答案。考生一定要认真审读。

参考答案: (1) 激发员工生产和革新的积极性, 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3分) (2) 采用合理化建议为企业节省了成本。 (3分) (2) 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分) (3) 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3分)

第三步:审清设问与材料的结合点, 确定答案框架。考生要根据对设问的分析和对材料的审读, 找到二者的结合点, 避免调动知识不全面。

考例 (2011年大连三十六中学高三压轴题, 略改动) :近年来, 中国出台的密集政策显示了对楼市调控的坚定信心, 但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对一、二线城市调查显示, 对于国家调控政策的执行结果, 获得好评的分别为11.2%和15.8%;认为未来房价变化不大或继续上涨的分别为49.2%和84.1%。老百姓对住房市场的消费信心依然不足。专家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 地方政府从本地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出发, 执行中央财政政策缺乏积极性, 使政策落实大打折扣。

结合材料, 运用哲学知识, 说明在楼市调控中地方政府应如何正确处理与中央的关系。 (12分)

考例分析:要回答好此题, 考生一要审清设问。明确知识范围是“哲学知识”, 设问指向“如何处理”属于措施类, 设问关键词“地方政府与中央的关系”, 因而调动教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相应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考生基本得分。二要审读资料。对材料中民意调查“老百姓对住房市场的消费信心依然不足, 专家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信息, 必须充分利用, 由此调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根本标准”等知识。这一部分知识点考生没有分析出来。问题所在是只看设问“处理地方政府与中央的关系”, 没看资料。所以特别提示, 设问中“结合材料”这一要求考生一定不能忽视。

参考答案: (1) 整体部分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 (2分) 某些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出发, 消极执行中央政策, 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 维护政策的严肃性, 推动全国楼市的稳定。 (2分)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分) 当地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稳定房价。 (2分) (3) 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并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分) 正确处理好自身的利益和群众的利益, 稳定楼市。 (2分)

上一篇:县级供电企业预算下一篇:初中数学的习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