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色彩

2024-09-10

主观色彩(共8篇)

主观色彩 篇1

大自然的春夏秋冬, 人类的喜怒哀乐, 都可以运用色彩来表达。艺术家的色彩个性是绘画中跃动的生命。同样, 艺术家的色彩个性亦是色彩艺术的生命。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为了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强烈的情绪, 在色彩处理上不简单模仿自然色彩, 而是以个人的感受和感觉为依据, 对自然色彩进行重新组合、调配、强化, 在色彩上倾注了强烈的主观因素, 因此, 这种主观色彩深刻地烙印着艺术家本身的思想感情。主观色彩是绘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艺术家在掌握了色彩的规律后, 在大量的写生创作中, 对自然的色彩独具慧眼, 比别人看得深, 望得远, 抓住了大自然色彩的本质, 经客观感受后, 主观抽象地升华色彩的个性,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面貌。它是艺术家个性情感的表现, 是艺术家对色彩的灵气与激情的表达, 也是艺术家对色彩理想世界的独特发现。反映出艺术家对某种色彩的偏爱和理解, 主观色彩是经过长期的色彩磨练和探究而形成的。

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有创造性的艺术人才, 而不是生产绘画机器。它既需要学生自身不断地努力, 也需要老师及时正确地引导, 处理好个性表现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才能够达到理想的目的。在艺术教育的基础教学阶段, 朝着这个目标并为之打下基础, 这样对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色彩个性———主观色彩,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根据多年的色彩教学经验,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意向色指导

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象”观, 在形、色、质等物化形式上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传统造型观, 显示出自己的哲学特征, 重自我精神的表达, 毫不迟疑地把客观纳入主观意念的秩序中。“意象”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 即“天人合一”思想, “意象”是以意摄象, 以象表意。这个“象”就是重视对客观世界形象的观察、摄取。“意”就是重自主意识、思想情感的发挥创造。艺术的意象不是对自然万象的机械摹写, 而是艺术家的创造, 自我意识的发挥与显示, 致使意与象融合一体。从中国绘画色彩的历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古代艺术家在使用色彩时从来不拘泥于他们眼中所看到的物象色彩, 他们有着一种相当主观的色彩观支配着他们去运用色彩。公元6世纪南齐的谢赫提出的“随类赋彩”, 是对汉代以来用色经验的总结, 对整个封建社会中晚期的色彩艺术起到了全面的指导作用, 至唐宋时期色彩运用达到相当成熟的高峰。“随类赋彩”是东方艺术用色的一条重要的理论依据。“类”就是“类型”“类色”, 是含有强烈主观意识的“意象色”, “随类赋彩”主张的是绘画不为自然色彩而色彩, 而将自然色彩纳入到先行设定的色彩体系类型之中, 这种方法使主观色彩如鱼得水, 天马行空, 在绘画艺术的天地里发挥其独具个性的光彩。

二、学习大师的用色

这一过程有两个层次, 即盲目模仿和自觉吸收。在前一层次中, 通过模仿来体现学生对主观色彩的初步认识, 这是学生主观色彩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过程。学生从前辈大师的作品中体验及寻求一种主观色彩的灵感, 在向大师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色彩之路。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的实践中寻找最适合于自己的色彩表现形式。在后一层次的学习中, 是对前辈大师主观色彩的一种自觉消化。是范围更宽、程度更深的潜移默化。这是一个主观色彩形成的高级层次, 是对学生自觉完善及主动创造“主观色彩”起显著促进作用的层次。色彩的表现形式是否能成功不单是技术问题, 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心灵创造的再现, 主观色彩的表现形式是要体现艺术家的思想观念、艺术追求、审美理想以及文化修养, 它不是简单的一种技能的体现。

三、用心灵感受色彩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的流露和表现技巧的展示, 没有激昂的情感投入, 是创造不出扣人心弦的作品的。色彩是绘画艺术最具感情的因素, 艳丽多姿的色彩能激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和各种情感, 让学生在学习色彩技法的同时用心灵去感受色彩、热爱色彩, 充分利用色彩的感情效果, 如色彩的冷暖、表情、联想和象征等, 对色彩发出内心的喜好。

四、积淀色彩的知识, 丰富色彩的涵养

如何掌握运用主观色彩, 并形成富有个性的色彩风格呢?除了上面论述的几点外, 还要从色彩知识方面加以训练, 适当地夸张和强调画面上的主导色调, 加强色彩的鲜明度, 使画面具有强烈感和鲜明感, 同时削弱次要的色彩, 使画面色调归于纯粹, 这种单纯会强化画面的力量。另外进行色彩的归纳训练也是获得主观色彩的途径之一。色彩的归纳也就是色彩的提炼, 它排除了丰富色彩的迷惑, 抓住了主导色这一关键, 逐渐形成自己的主观色彩。进行画面的变调训练, 仍不失为强化进入主观色彩思维的方法, 这种训练使你在改变画面的色彩时, 会围绕着你所动情的色彩而重新组织画面, 满腔热情地创造主观色彩。

主观色彩是色彩风格的灵魂, 没有主观色彩就没有色彩风格, 没有色彩风格就没有艺术个性可谈。在色彩练习和艺术创作中, 对色彩风格中的主观色彩的表现要给予高度重视, 色彩的理论学习及色彩训练所得来的大量色彩知识要成为形成色彩风格的基石, 从大量的习作和长期的实践中, 有意识地充实、加强、完善属于自己的主观色彩, 让主观色彩在艺术创作中插上翅膀, 翱翔于广袤的艺术天空。

参考文献

[1]班石.《构成谈》[J].装饰.2002

[2]宋建明.《浅论法国色彩学研究领域中的学风及其方法》[J].装饰.1997

主观性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表达 篇2

关键词:主观性色彩;色彩运用;油画创作

一、主观色彩的发展

从文艺复兴开始,油画开始快速发展。在经历了古典主义、巴洛克艺术、浪漫主义以后,人们发觉色彩语言在油画中影响越来越重要。印象派不拘泥于前人古典学院派,运用色彩造型,追求光和色,他们注意颜色的变化,注意瞬间变化的景色,然后马上描绘下来。印象派的出现推动了油画技法的观念开始转变,使色彩的地位上升到了一个无可替代的层次。后印象主义,已经不拘泥于对客观的事物进行描绘,他们主张发展个性,用各种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色彩运用写意,来抒发画家自身的满腔热血。保罗·高更追求质朴的原始的风格,他喜欢用简单的轮廓线勾勒,色彩上强调明度和饱和度,来表现一种远古的朴素的原始气息。后印象派在造型上的发掘比印象派要更深,他们已经不为形所束缚,恰恰已经开始随着自己的情绪自由地挥洒自己的画笔。梵高正是因为看了印象派的画展才受到启发,他用像焰火一样的纯色描绘他内心的激情。他凭着直觉去创作,笔触大胆而奔放,他笔下好像一切都在转动着,看他画都能使人激动。塞尚更为喜好描绘事物的体积和空间,使用冷色和暖色的对比来构成画面的空间感。后印象派的艺术大大延展了艺术的发展空间,使西方油画逐渐由传统转向现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开始接受的新事物和新思想,为油画以后的发展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在抽象表现主义先驱画家波洛克的作品中就透露出画家强烈的情感表达,画家在画布上随意的泼洒颜料,他的绘画作品乃至作画的状态都给人们流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创作作品时画家随意的状态和自然情感的表达让观众动容。由于各个流派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写实,有的侧重装饰性,有的侧重写意等等,所以不同风格都得到了发展,呈现出多元发展。画家无拘无束的风格使他们的作品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在西方油画发展过程中,在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时期内,色彩只是作为对素描的补充而存在的一小部分,艺术作品主要用素描构成,随后再添加颜色。随着时间的发展,经过几代艺术大师的探索和研究,人们意识到色彩作用的复兴以及它在表现主观情感上的回归。色彩发展到当下,在当代艺术家们的大胆创新下,更呈现出一片繁荣,从客观描绘事物的手段走向了表达自我,表现内心情感不能缺少的重要因素。色彩的发展而是随着美术史而发展而演变的,随着人类审美、情感及对艺术审美的理解而不断变化的。我们不能抛弃艺术史这个整体来孤立得谈论色彩,色彩的发展也有其相对的规律性和独立性,主观性色彩是来源于客观更是又要高于客观的色彩。

二、主观色彩特征及其代表人物

主观色彩能表现出创作时的情绪,因此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带给观者不一样的感觉,艺术家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观色彩与艺术家的情感相结合,也表现出了许多的特点,如现实性、意向性、装饰性、抽象性、象征性等。

(一)主观色彩的写实性

在国内主观色彩上具有典型代表的就属于杨飞云了。写实性绘画可以牢固基础知识,培养我们的耐心,所有的绘画形式都是从写实绘画走出来的,所以写实绘画是基础。写实绘画不是简单的描绘,而是艺术家的情感和态度。杨飞云的作品带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优雅,舒适的感觉,一种美的精神追求,他的画作看久了就能慢慢品味到其中的味道,能经久不衰,这是人们苦苦追求的。

(二)主观色彩的意象性

意象表现性油画是指在油画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绘画相结合,吸取了中国的意象绘画的精髓,是一种中西结合的绘画形式。夏俊娜就是中国当代女性画家的重要代表,她的作品是很有灵性的,在她的画作中直接的表现出了她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艺术修养。

(三)主观色彩的装饰性

维亚尔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描绘的阳光明媚的场景,主要是以灰色调为主,用色块来分开空间,用少一些的线条来打破面。维亚尔的作品笔触灵动流畅,他的作品生动流畅,画面饱满,丰富,强调平面、简洁、稳定,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维亚尔的作品都来源于生活,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处理和再创造,他吸收了印象派的成果和运用自己的艺术手法,使整个画面的和谐统一。

(四)主观色彩的抽象性

赵无极是公认的绘画大师,他的抽象绘画艺术受到大家的喜爱。他的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借鉴了西方绘画的精华,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在五十年代早期,赵无极的作品逐渐向抽象主观色彩过渡,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他的作品中风景辽阔悠远,画面静谧安详,就如观者只是在山下的一角观看风景色彩绚烂的变幻。他的作品不是空的,而是在自然山水的指引下,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强烈的个人感受,他把自己的感情放在了画面上,所以他的作品是无法复制的。

(五)主观色彩的象征性

色彩的象征性不但可以象征一个物体,而且可以象征一种思想,喻红是当代著名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可以被视为一种社会意识的象征,让观众感受到温暖和可爱。喻红在“女画家的世界”的画展上展出了的肖像,有很多的人觉得她是在画自己。这是喻红最开始接触的展览,虽然不是她的外貌,人物画的看起来不同,但她在创造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她把自己的怀念和渴望都表现在了画面上,这不是做作,没有修饰,在今天浮华躁动的社会显得更加真诚。

三、主观色彩的自由表达

怎样实现主观性色彩的自由表达?我们必须认识到色彩的创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然要受到地球上自然色彩形式运化及科学技术的制约,主观性色彩的形成是随着社会信息的发展,不断发现的过程。然后我们要对色彩系统心灵直觉及形式语言进行动态和静态的分析,并且要对色彩空间包括材料与结构有深入的研究,调动一切手段来发挥个人艺术灵感互动相生的创造活力。达到一种色彩直观与音乐感觉内在完美融合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承三友.论油画艺术中色彩的主观表现力[J].美与时代,2008,(04)

[2]周胜洪.浅谈油画创作中的主观性色彩[J].美术教育研究,2010

色彩的再现与主观表现 篇3

在传统绘画中的色彩注重对象固有色具体、写实的描绘。这种绘画作品中艺术家意在再现客观物象的色彩, 侧重于对象固有色的复制, 在这种观念下创作出来的绘画色彩形式被称为再现性色彩。掌握色彩再现能力是写实绘画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 它直接影响到是否能掌握色彩表现形式或更强有力的语言内涵。色彩表达从客观真实描绘转向主观真实表现。由根据光描绘自然物象发展到表现纯粹的色感,由对自然色作精致的客观的描绘,转向主观的表现,色彩作为一种语言符号,越来越具有独立性特征。在这种色彩观念下创作的绘画色彩形式被称为表现性绘画色彩。表现性色彩语言有着一定的象征性、情感性、个性。画面色彩被画家的个性、创作意图所左右, 画家主观的、个性的, 甚至是潜意识的东西在画面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通过色彩,表现其本质以及画家本身的经历,感受以及对世界的理解。艺术家在画面上并不再现或不完全再现自然物象的真实色彩感觉,而是根据作品主题和画面的需要对色彩进行再创造,使它成为具有个性的艺术语言,以表达主体的情感、意念,使作品获得更强烈的视觉表现效果和特定的精神内涵。绘画作品中色彩的感情力量和艺术表现,主要是通过画家具有个性的色彩来体现的。

梵高是西方绘画艺术由“再现”转向“表现”的重要人物, 是一位充满炽热情感的伟大艺术家。他认为,传达自己的印象仅是画家的一个任务,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在绘画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凡.高的色彩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性特性,无论什么事物都被他赋予了强烈的感情,其色彩的表现性,首先来自于强烈的色彩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同类色对比,往往都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普蓝、冷绿、灿烂的暖灰、明净的天蓝色与绚丽的绯红色等都达到了一种强化了的自身和谐。其次,凡高的色彩带有明显的示意性,比如,他用红与绿的对比来表现人的矛盾和可怕的情绪,用补色混合表现神秘悸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强有力的表现自己。因此,色彩内在的真实表现成了最本质的东西,成了真实的主体,作为“表现主义”先驱。他的表现性色彩为“表现主义”绘画作了最好的诊释。

毕加索艺术生涯中经过一段蓝色时期,他用蓝灰色调,表现出一种疲惫、苦闷的情绪,画面表现了伤感、压抑的情调,这种主观的个性的色彩的运用使画家在这一人生阶段的情感得以。宜泄。表现派代表画家蒙克的绘画色彩带有强烈的情感。他把死亡、恐怖、忧郁和现代人的痛苦情感,用色彩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他给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呐喊》。这幅作于他艺术成熟时期的作品充满了画面中的人物像是被巨大的力量挤压而出现变形,天空的红色突出了这种被威胁的感觉。画家用近似版画的方式,把红、蓝、绿、蒲石的色线,组成流动的河水与天空形象。画面中所传达出来的恐惧、压抑的感觉十分清晰。

色彩感觉与色彩的情感共同作用,使绘画色彩增加精神涵量,使画家更具鲜明的艺术性。经过个人主观感情强化的色彩感受、表现的是画家感情色彩的真实。对于色彩的研究可以说是画家追求个人化语言首先思考的重点,作为画家来讲,应在掌握必要的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在绘画创作时既无需被传统的色彩理论和系统所禁锢,也不仅仅为追求丰富色彩而变的矫揉造作,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提炼概括色彩,从而形成对色彩独特的认知和掌握,使画面色彩语言更具有魅力和个性化。

参考文献

[1]《艺术哲学》丹纳著, 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

[2]《中国当代美术史》高名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3]《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周宪.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主观色彩 篇4

关键词:色粉;人物;造型语言;画家主观心理

中图分类号:J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0-1

最早,色粉是意大利语中的“帕斯特勒”(pastel),而在其英文中的意思被称为“轻柔”的意思。“轻柔”一词,不仅很好地诠释了色粉画的材质,而且也为色粉画柔和美丽的画面效果埋下了伏笔。色粉笔:它使用方便、颜色艳丽和可以制造特殊效果等特点被广大的艺术家所喜爱。色粉画是一个年轻且活力十足的画种。在它短短的300年的时间中,色粉画大师林立。前期,我们所熟悉的达·芬奇曾使用色粉笔画出《最后的晚餐》等大量的习作以及他自己的自画像等一系列的素描。在那样的一个时期,色粉画都是以棕色的单色素描为主。中期,色粉画也被运用在大量的素描和习作中。后来,印象派独领风骚的时期来临了,科学快速的进步使得绘画材料日新月异、异彩纷呈;使得色粉画艺术得以迅速的发展起来,也逐渐转变了单一棕色的素描时代。在这样轰轰烈烈的材料和绘画双重的革命下,德加这样的一位印象派大师出现了,他的色粉人物画是一个时代的巅峰。

好的人物画作品不仅仅可以从画面中观察到人物本身的心理状态,也能够透过画面窥视到画家本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在色粉人物画艺术创作过程中画家的主观心理色彩是影响着整个创作过程的。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凡是用语言你难以完成的任务——呈现感情和情绪活动的本质和结构的任务——都可以由艺术品来完成。艺术品本质就是一种情感的呈现形式,它所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情感是推动各个艺术创作力的最主要的动力,画家主观心理色彩就是整个色粉人物画的灵魂性的东西。画家对色粉人物画投射了许多的主观心理感情。一切的绘画作品都是画家主观情感对题材选择的体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画家主观的心理色彩就是体现画家生活的色彩,然后是画家经过提炼加工后反应到画面上,形成了画家的画面色彩,是一种内心物化后的体现,是一种情感的提升。

在色粉画中,笔者认为画家主观心理色彩在画面构成中是不可缺少的,德加、卡萨特、劳特累克等艺术家都很执著的在画面中体现了他们独特的主观心理色彩。在国内外众多的色粉画家中,德加就是这样一个很了不起的色粉画大师,而且德加有能力用黑白照片把它变成绚烂的场景,这样的方法就是画家在画面中体现自己的主观心理色彩。色粉画是一个很有朝气的画种,每个画家对自己画面的色彩以及画面主色调有自己很深的理解。色粉画大师德加也一样,他痴迷了色粉画30年,后来他失明才不得不放下他所钟爱的色粉画。他在画作《赛马系列》中运用深色系颜色来凸显主要人物,画面整体显得厚重,且画面更具有纵深感和深邃感,就犹如古典油画般的厚重,这是画家早期的古典油画情节。画面色粉的的涂抹就是如古典油画的笔触。画面中,色层的混合是德加展示对各个事物理解的方式。在画家《浴女系列》中,我们见到了各种各样的魅力女子入浴出浴,画面的色调柔和,有的整个调子都是暖暖的;有些画面是一个冷调子,更加突出人体高贵冷艳特征。画家笔下的女子都是那么地自然,动作的瞬间性很好。画家用自己主观的心理色彩和情感对画面进行补充,使画面变得更加主观,也使画面感变得充盈。画家用自己对色粉的理解将眼前的事物融合在一起,强烈的笔触,明晰的心理色彩,使画面获得自己的生命。《舞女系列》,用主观心理色彩再现客观真实的场景,在有些舞女系列中,画家还是受到了一些古典绘画的影响,在技法和体现画家主观心理色彩上显得略微保守了一点;在画家后期的舞女系列中,个人主观心理色彩就很好的在画面中体现了出来,色彩绚烂,人物的表情动作更加凝练,色彩大胆奔放。当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那是色粉用张扬的笔触糅杂在一起的效果,距离加上空气产生了美感。画家的舞女系列,最能体现其身后的色粉画功力,呈现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美丽生命。画中以大面积横扫的方式大断面排列,在舞台后方的人物和景物都用了洗练的笔法,这样可以很好地突出主要的人物,在画面背景的处理上,色粉发挥了其类似油画般厚重的效果。这样的笔触,又有一种颗粒状的感觉,很细腻,很柔软,很轻盈。在纱质的裙子上,色粉像水彩一样轻薄、透气,很好地还原了材质,这样就很好地营造了故事感和画面感。没有了画家,就没有了讲故事的人,艺术家把其的对生活的体验,经过自己主观的处理,把它转换成了实实在在的拥有自己强烈主观心理的艺术品。在题材的选择过程中,这是画家对自己生活的发现。那都是倾注了画家的深深的挚爱,是画家自己对题材的深深的热爱,是画家对材料的深深的热爱,是画家主观情感的表达。他在色粉领域获得巨大成就,用色粉表达其感情也是很彻底、淋漓尽致的,可见画家主观心理色彩在色粉人物造型中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德加的极具个性的主观心理色彩也将影响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叶经文.色粉画艺术特征初探[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2]王宝栋.色粉人物画兼容性艺术语言浅议[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2,(01).

[3]冯瑜.艺术情感与油画创作[D].新疆师范大学,2012.

[4][美]卡罗尔·卡切尔著,周霞,俞晓群译.光与色丛书——色粉画教程[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主观色彩 篇5

关键词:环县,皮影,色彩选择,民间艺术

一、皮影色彩选择的发展过程

色彩在人们生活、生产劳动及日常衣、食、住、行、用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 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90%以上是由视觉器官输入大脑的, 而来自外界的一切视觉形象, 如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的界线和区别, 都是通过色彩和明暗关系来得到反映, 视觉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就对色彩的感觉。对色彩的兴趣导致了人们色彩审美意识的产生, 成为人们学会用色彩装饰美化生活的前提因素。

环县皮影色彩选择的发展过程, 大致与中国绘画色彩观的发展同步, 但比纯绘画色彩更能体现中华民族最喜热烈、富丽、庄严的色彩审美特点。中国古代把绘画称之为“丹青”, 丹即米砂色, 青即石青色, 以色彩名称作为绘画代名词, 足见色彩在我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性。而环县皮影的色彩, 是根据华夏民族古老的五色观来进行组织和搭配的, 是以五色观念为本, 再根据需要去突出某一色的主色调, 以此表达审美和生存上的追求。《周礼·冬官·考工记》载:“画绘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 南方谓之赤, 西方谓之白, 北方谓之黑, 天谓之玄, 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 赤与黑相次也, 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 赤与白谓之章, 白与黑谓之黼, 黑与白谓之黻, 五彩备谓之绣。土以黄, 其象方。天时变, 火以圆, 山以章, 水以龙, 鸟兽, 杂四时五色之位以彰之, 谓之巧, 凡绘画之事后素功。”这种五色杂陈, 力求鲜明的趣味, 曾长时期支配着中国皮影的色彩选择。

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选择在不同阶段特征不同, 而且也影响到一般绘画的用色。北魏时期的用色十分大胆华丽。如画人体先以银朱加胡粉调成水红色打底, 然后用较为浓重的红色, 在脸与四肢边缘画出宽线的轮廓, 最后以一层胡粉罩涂全身而透出浓重色, 使人的四肢圆润而立体, 反映出原始的粗犷气息。而盛唐风格与重彩画法有着密切关联, 层晕叠染, 富丽浓郁, 装饰趣味性强;中唐突出雅丽清素的色调, 少有强烈的色彩对比, 以涂彩轻敷为主;晚唐追求色彩的丰富变化, 总调子又趋于明朗。五代色彩多以石绿为基调, 在此基础上追求一种富丽堂皇的色彩美。宋代色彩则追求节奏美。元代色彩多对比色调, 追求华艳美。

环县皮影的色彩选择, 经历了由简单到繁富、由枯寂到浓艳的发展过程。环县人民由于受生活环境、审美情趣、民俗心理的影响, 皮影色彩有着自己的发展趋势。“红红绿绿, 图个吉利”, 是一句流传在老百姓中间的口头禅, 这句一般的民间艺诀, 却道出了整个民间美术的色彩特征。“图个吉利”是传统的民间文化观所导致的审美观念, 呈现了色彩的主观性;“红红绿绿”是色彩的视觉观感, 是一种积极热烈的视觉心理反映, 同时也是吉祥喜庆的象征性语言。艺人们从自己的感受出发, 即从生活实际的层面来阐释“吉利”所包含的审美意义。在广大民众心目中, 吉利总是和子孙满堂、招财纳福、避害去疫等基本生活需要和世俗意愿交织重叠。皮影画工对色彩技法的画决, 也常有这样的口传:

文相软, 武相硬

软靠硬, 色不楞

要想精, 加点青

红靠黄, 亮晃晃

粉青绿, 人品细

要想俏, 带点孝

断国孝, 三蓝墨

黑靠紫, 臭狗屎

青间紫, 不如死

青紫不宜并列, 黄白未可随肩

紫是骨头绿是筋, 配上红黄色更新

女红、妇黄、寡青、老褐

红忌紫、紫怕黄、黄喜绿、绿爱红

可以说, 这些口诀都体现了上述求吉纳福的心理, 使画面色调处处充满了主观的浪漫气息, 体现了集乐观、吉庆、幸福于一身的象征性色彩观, 具有非常深刻和重要的意义。

二、皮影色彩选择特点的形成

色彩含义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光的运动和色光的反射这是造成色彩现象的外界因素, 是客观存在;二是这种存在方式是否能被人的视觉器官感受到, 如果不能, 就无法称之为色彩, 所以色彩的存在价值更在于对光色运动作出的反映所形成的色彩概念。这种反映有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作用, 是人的内在因素。因此, 看似简单的色彩现象却包含了物理的、生理的多种复杂关系, 眼睛的适应能力, 对于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由于色彩直接诉之于人的视觉, 有一望而知的长处, 自然会受到皮影艺人和皮影观众的重视。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时时伴随着色彩不间断的斑斓足迹:从原始状态对有色物质的简单利用, 到有目的地提取色素与人工合成颜料;从力求展示造化的神奇, 到尽情表达心愿的形态;从对视觉经验积淀的技术性总结, 到原理的实质性揭示与科学体系的完善, 人们在不断地深化着对色彩世界的认识。

任何个人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都是和所在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的。环县人民生活的地理空间, 与地理空间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 既存的语言文化系统、风俗习惯系统, 制约着、影响着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此外, 个人的行为、心理、人格都是由历史上积累的语言与思维方式, 以及风俗所造成的。自然和文化在某些方面规范着、制约着人类。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一代又一代的皮影艺人和皮影观众, 在色彩的选择上都自然而然地以色彩富丽的民间艺术为是, 以色彩美感作为基本的要求和追求, 以此达到美化物象, 美目怡神的目的。在历代相传的民间艺术中, 环县皮影无不体现着环县的历史文化传统, 它以高亢的唱腔, 绚丽的色彩及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而引人入胜。它创造的是一种简洁、明朗、热烈的美, 切合当地人民的文化素养、鉴赏水平以及口味, 适应了它的主要服务对象。这一生长条件和环境, 是环县乡土文化的重要表现。

人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 心态和需求往往存在很大差异。比如环县人民生活在窑洞里, 大都希求宁静;节庆婚宴等活动, 则常渴求热闹。但看皮影刚好是众多人聚会一处, 是群体活动。人们有发泄心中郁积能量的需要, 而这种需要则要通过相应的意象活动来得到满足。由于这种心态和需求, 要求皮影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情感, 如使你痛哭流涕、开怀大笑或者扼腕裂眦。因此皮影的色彩必须为启动观众情感的闸门服务。由于皮影是佳辰令节供千百人远距离同观的表演艺术, 所以其色彩要与热闹喧腾的气氛相一致。我们眼睛的视觉适应能力, 对于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人眼认识色彩的正确性并不与时间成正比, 颜色刺激在我们眼睛上, 只需短短几秒种就够了, 如果长时间注视某种颜色, 那它的纯度会显著地减弱, 深色会变亮, 浅色会变暗。所以要求皮影的色彩要有整体性, 要强调整体的比较、整体的调配、整体的色彩效果, 注重保持对比色彩的第一印象和新鲜感觉。

由于人的视觉和大脑一样, 兴奋与抑制, 工作与休息是交替进行的。在光照和反射情况相同的情况下, 眼睛处于兴奋状态时会觉得色彩明亮、鲜艳和丰富些, 眼睛疲劳时会觉得灰暗简单些。再加上人又是有思想和感情的, 在处于喜怒哀乐等不同精神状态时, 或者形成某种审美观念时, 对眼睛感觉色彩的兴奋与抑制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些简单而普遍的色彩现象包涵了物理的、生理和心理的多种错综关系, 因而皮影欣赏必须与皮影的表演同步进行, 以观赏的不可重复性迫使观众数小时注目一处。如果皮影的色彩过于单调、灰暗, 那观众会很快产生视觉疲劳。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从甘肃环县皮影的色彩体系进行研究。色彩作为皮影艺术的重要构成要素, 它不仅诉之于受众的视知觉, 同时还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环境的制约, 其中包含着社会内容的方方面面。环县皮影艺术的色彩运用, 既遵循了传统的象征性、比附意义等规则,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又重视色彩的视觉审美效果, 呈现出多彩斑斓的热闹景象。可以这样说, 色彩在皮影艺术中既是观念的、历史的, 又是现实的、审美的。

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在环县皮影艺术创造中有着深刻的体现。环县皮影的色彩情调与环县民间文化观念相适应, 深受民众生活的制约, 与庶民百姓的生活态度、价值标准、审美情趣是相一致的。当然, 在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中, 对于一些富有政治功能、宗教功能、伦理功能的“正色”的象征意义, 一般而言也是必须遵循的,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的色彩观念在民间美术色彩的设置中也是不得逾越的。可以说, 红火热烈的色彩是环县皮影艺术设计的重要特征, 而传统的五色观念、色彩的哲学意识、宗教观念、伦理思想、宗法意识又对环县皮影艺术时时地加以制约。

种种客观存在的复杂因素, 使皮影艺术缺乏普遍的统一性, 这本身就大大地增加了由感性认识而进行理论概括的难度。但是不同品类的皮影艺术作为同一门类, 其审美特征和功能也有内在统一性。本文仅仅是从皮影艺术的色彩选择及文化性这个点出发, 目的在于以点带面, 实现不同领域语言的交汇融合。任重而道远, 此项研究的艰难性、长期性, 决定了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一切还有待于我们去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 1985

[2]吴自牧.梦梁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4

[3]仪礼.儒者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4]王三聘.古今事物考[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7

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主观性特征 篇6

关键词:色彩,绘画,特征

色彩是绘画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是情感的符号、精神的载体,本文在注重主观性色彩的基础上,试图通过中西绘画中主观性色彩的不同表现深入思考来探究出不同表现背后的本质差异,以期对人们的绘画实践能有所裨益。

一、笔墨、色彩的意义

借助色彩冷暖与明暗的表达,能够形成富有思想和灵魂的节奏。如同俄罗斯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其画面中所表现的内容充满了节奏感,并且是伴随着创作者的情感波动而产生变化的。其作品《在褐色中展现》描绘了一个人从呈褐色微暗的室内登上向外的台阶的情景,当门打开时便出现了明亮的光,显然这个人走向了光明。画面中褐色与白色的面块相互映衬, 明亮与灰暗之间巧妙地产生了不同的节奏,同时又清晰地表达出创作者的内心情绪。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活动过程中,为了充分表现自身的情感体验,往往采取平面性、秩序性的手段将貌似简单的各种色彩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线条与面块,将画面中的色彩元素进行分割或者是重叠,利用点、线、面的相互映衬,使得画面内容丰富且生动起来。如高更的作品《塔希提妇女》,画面中描写的对象没有立体感,而是用近乎是平涂的手段, 使画面产生一种原始的韵味。画中盘里鲜红的水果色彩与人物赭石、红棕的色彩,以及人腰部裙衫的苹果绿与深黑等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如一直追求艺术探索的马蒂斯,他曾经从东方艺术中汲取了绘画表现手法以及平面的表达手段,使画面极具装饰感。

二、笔墨、色彩的表现形式

笔墨再浓重也不过是一种表达方式,其核心的还是心象。“取物之表象,心表于迹也。”中国画从来不似西方的素描油画,把实景实图原原本本地绘画出来,而是通过简单的几笔,将画者内心对实物所要传达的感情描绘出来。由此可见,在中国画中,心象是灵魂所在。景不难画,难画的是情。笔墨绘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而心象则绘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在笔墨的挥洒间更应该注重情的投入,令情景得以交融。对于心象而言,笔墨更多的是点睛之笔,能更好地把自身思想传递出去。笔墨的钩转变化能带来迥然不同的风景, 为心象的表现赋予了无限的遐想。心象所幻化的风景再美,也离不开笔墨的出色。一幅好的画作,纵使所表达的情义再深厚,没有好的作画功底把情感表达出来也是枉然。因此,心象也离不开笔墨的底蕴。中华5000年的历史长河让笔墨早已形成了体系,拥有不同的风采。其实这不过是在表现技巧上的不同罢了,就如同书法中的“逆锋起笔回锋收,且有顺折各千秋”,就是通过下笔的轻重缓急让字呈现出多种风格。而画作也一样,浓淡晕实皆成风景,层次的起落加上留白的遐思令画作更富有意境。

三、笔墨、心象的审美

笔墨、心象因画者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风景也不相同,唯一相同的便是其表现出了当代的哲学。如唐朝贞观之治期间,画作多不胜数,但是仔细观察其人物的衣着服饰或者景物的几抹淡笔,便不难看出唐朝的繁华与民风的开放。虽然画者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周围景物、人文的影晌,但是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表现出来的政治哲学是无法改变的。一个时代的审美已经不知不觉从画作中反映了出来,其独立性从不会受画作风景的变化所影响。

如:民间木版年画的艺术创作,以线的造型为创作基础,再以各种色彩来充实造型,线为骨,色为肉,色正其形,骨肉丰满。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中,其线条粗细运用得当,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木版年画的主题。木版年画艺术创作多是以阳刻为主,兼以阴刻,运用黑白以及疏密对比的表达手段,以体现刀刻意蕴、木质趣味的自然审美效果,以及古朴稚拙的传统艺术创作风格。但是,木版年画更为突出的是其鲜艳、明快、单纯、强烈、清新又饱满的色彩,这使得木版年画的创作主题更为鲜明突出。民间木版年画的色彩既有单一性又有多样性, 其经过长期的发展历程,汲取了传统绘画艺术,尤其是工笔重彩的人物以及宗教绘画的技法,并且还保存了民间艺术中崇尚原色、明快、鲜艳的色彩特点,逐渐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风格特征。木版年画的色彩遵循着“新鲜中人意”的创作原则,并且根据不同地区人民的不同喜好,以及风俗、审美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色彩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木版年画多采用原色来进行创作,以红、黄、医三原色以及黑白关系的色彩为创作基础,高纯度的色彩搭配明朗、鲜艳的色彩,对比鲜明, 其吉祥、喜庆的气氛与年画的用途相得益彰。“色多不繁, 色少不散”,是民间年画用色的口诀,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巧用色彩,把握好用色的规律与变化秩序。木版年画色彩的运用以及套印,以平涂为主要施色技法,在有限的色内力求套印出丰富的色彩艺术效果,运用色彩块面大小进行排列,使木版年画的色彩创作既对比鲜明而又极富和谐美感。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浓艳、鲜明的色彩有着热情、红火而又朴实的情感。木版年画多用高纯度与高明度的原色,与造型的黑线相呼应,或者是在黑线造型的基础上用色彩进行渲染,使画面显得高雅飘逸。总之,用色的搭配要讲究和谐之美。

四、笔墨形式语言的审美

情感形式语言的探索,不仅是对技法、材料的研究, 更重要的是对艺术家内在心理因素上的研究。形式的准确表达,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也是形式与艺术家心理特征相吻合的表现。艺术家对于事物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复写和模拟,而是对客观物象分析提炼后的结果。通过对客体的改造,艺术家不仅能够感到客观物象的具体特征,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主观的联想创作出新的形象。人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始终带有主观情绪,所以艺术家的感性对形式语言的表达有着很大的影响。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尝遍了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 个人情感在画作中随处可见,无论是忧郁迷茫还是轻松愉悦,都或直观或暗示地呈现给观者。很多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艺术家自传,所以它必然蕴含一定的内涵,即对过去的悼念、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色彩对形式语言的表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必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活动。

浅谈主观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作用 篇7

一、主观色彩丰富油画创作的表现手段。

油画创作的目的主要是传情达意, 而主观色彩作为纯主观的表现手段, 固然是依靠色彩的主观性来进行创作情感氛围的。画家一般通过油画特有的感染力来抒发自身的内心情感, 虽说油画的感染力可以通过很多手段来实现, 但最能冲击人视觉的, 贴切、完美地表达作品主题思想的还是主观色彩, 由于色彩所产生的美感能很好的实现欣赏者的心理作用与画家情感表现的对接。艺术家在有意识地发挥或自觉控制的情况下, 可以起到增强作品艺术效果、提升作品精神内涵的作用。

每个人对色彩的喜爱不同, 正因为对色彩的感受不同, 才有了丰富多彩的作品与表现。例如画家梵高在他的作品《向日葵》中, 用强烈的纯黄色来表达他对生命的渴望及对生活的追求。他的《向日葵》不是对自然事物的真实写照, 而是他自身生命精神的流露。油画中色彩的对比单纯而强烈, 梵高做到了让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 这些色彩像炽热的阳光源于他的内心, 凸显出他自身内心情感的主观性表达。还有在作品《露天咖啡馆》中, 用白色及深蓝来表达夜空及灿动的星星, 用黄色来描写吊灯下的台座。通过主观性的用色, 来彰显出自身独特的品质及艺术个性。绘画色彩的本质从质的层面上来说是增强了绘画感和人的精神因素。梵高曾说过:“我并不力求精确地再现我眼前的一切, 我随意地使用色彩是为了有力的表达自己。”他追求的是主观意识的表达, 他的画作透露着对生命的认识及力量。

二、主观色彩强化油画的重要艺术语言。

主观色彩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语言过程, 很多表现性作品的色彩结构一般都是创作主体对客观色彩的主观性建构, 才能很好的地表达主体的精神和情感, 主观色彩由画家的主观性为先导, 一般以思想、精神为表现实质, 创作主体大概采用象征或夸张性的色彩语言并不过多地拘束于结构的准确和形体的严谨。以主观色彩作为画面的主要色调的, 就属于表现性绘画的阵营, 他就有自身的作用性。

用主观色彩来塑造形体是油画的本质, 如马蒂斯的作品《碧眼少女》, 运用红绿强烈对比色和冷暖色块的互相穿插达到丰富而统一的效果。他一般运用色块深浅的对比来处理画面效果。如果主体物是深色的, 那么他就会配浅色的背景;反之主体物是浅色的, 就配深色的背景来相互衬托。大的强烈对比, 画面中的直觉度就会高。像高更作品中的构图一般是简单概括的形体和均匀单一的色彩, 他的《黄色的基督》就是对色彩主观性和情感表现的思索。高更认为“色彩, 正是像音乐同是颤动, 是能够达到自然里所具有的最普遍的东西, 因而也是最平凡的东西, 这就是内在的力。”通过敏锐的视觉触动内在心灵里的感情色彩。

因此, 用色彩来塑造形体是油画的本质, 一幅油画作品的成功或否大部分取决于其色彩, 看是否能成功的运用主观色彩。不管画家如何去运用主观色彩, 在油画创作中他们都离不开用主观色彩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呈现作品的精神性。他们主观运用色彩所创作出的油画作品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美感和冲击力。就像塞尚用色彩的冷暖关系造型, 用色块表现描绘对象的体积和空间。而梵高用强烈奔放的色彩旋转扭曲的笔触来表达自己全部的思考和希望, 同情和悲伤。但高更更偏重主观的幻想用富于装饰意味的平面色彩, 画中充满着异国情调。所以, 画家们都把主观色彩作为最重要的绘画语言来抒发内心感情的。可见, 主观性色彩在油画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三、主观色彩凸显油画艺术家情感的载体。

在创作过程中, 色彩是表达内心情感的符号。人的主观色彩是发自心灵的本能色彩冲动, 它强烈地作用着人的色彩感觉和情感表现。马奈曾明确表示“色彩完全是一种趣味和情感问题”。在近现代西方油画艺术的发展中, 画家仅仅熟练地运用色彩表现感觉是不够的, 他们应该越来越注重色彩的情感表现, 在心灵里引起情感色彩冲动, 使得油画的色彩如同画家的内心情感, 具有更加完美的律动。

如野兽派马蒂斯, 在他的绘画过程中, 更全面地展开了色彩的本质力量。在他的作品画面中, 大面积强烈而单纯的颜色, 在一般画家那里往往避免使用。他的代表作《红色的和谐》就是强化了主观色彩的表现, 表达出他对生活的赞美之情。他描绘的是一幅家庭生活场景, 画中整个房间内的空间都是用朱红、大红、橙红组成了一个强烈的红色色调的平面。在这块红色平面上蓝紫色的阿拉伯纹样的桌布和红色的墙面构成了动静的对比, 给人一种压抑感。但靠左窗外蓝绿色的风景恰好将大面积红色给人的压抑感给调和了, 平衡了整个画面的色彩, 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

从他强烈、饱满而平涂的色彩表现中, 我感受到画家对生活的赞美之情。正是这种颜色的单纯性可以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感情, 而且颜色越单纯, 情感反应越强烈。这些都充分显示出马蒂斯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也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那些简单色彩正是因为它们简单, 才能对内在的情感发生更大的力量。

除此, 画家蒙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呐喊》, 让我强烈地感受到另一种来自精神的创伤和变态的心理, 感觉到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以及失望的情绪。这幅作品超越感官, 表达了他灵魂的绝望与舒解之道。画面变形失真的人物形象和动乱线条所形成的血红背景有着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的情调。他用对比强烈的颜色和夸张的形体表达自己的感触。也许正是因为他年幼悲惨的经历造就了他一生创作的悲观心理。

因此, 主观色彩凸显了油画艺术家不同的内心情感。优秀的油画家能将主观的情感与客观的物进行自由转化, 能很好的发现色彩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必然联系。所以, 我们在油画创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色彩的心理反应这个层面上的, 要将色彩转化成有情感的色彩, 认真感悟色彩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 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赋予油画作品不朽的灵魂。

视觉语言的油画不仅仅是视觉刺激, 它还会融入人的情感, 对人的视知觉进行支配着, 但有时会有意无意的扭曲客观现实。然而这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能倾听自己心灵深处的低语, 然后表达出自身的所思所想。艺术作品的品位往往取决于其所传达的精神。在油画创作中无不饱含着情感, 情感是油画作品中至关重要的心理因素, 它往往把油画推向人们敏感的神经深处, 推向人们的心灵深处, 使人的思想与画达到共鸣。因此,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提炼概括油画的色彩来诠释自身情感, 传达自身的精神, 对油画的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色彩艺术学, 邓福星主编,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油画形式语言探索, 何奎著, 云南大学出版社

[3]、《色彩与情感的契合—浅析色彩与情感在梵高创作中的体现》, 吴玉宽

[4]、《浅析亨利.马蒂斯作品中的主观色彩》, 冯维玲

主观色彩 篇8

一、现代油画后印象主义的色彩语言和风格

西方油画发展到了后印象派时期, 反叛现实传统摒弃了旧的艺术观念, 开始出现了新的关于艺术的重新建构。例如结构主义画家运用块面造型和冷色、暖色的强烈对比, 并以重组色彩结构来表现色彩的内在精神, 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画家用主观色彩重新建构的方式拉开了现实和画面的距离, 进一步突出了画家的精神性。原始象征主义画家高更, 他的色彩多呈灰暗, 主要表现了对原始美的艺术追求。一代大师梵高, 他则更加注重浓烈的主观情感和色彩的表现力度, 梵高的作品中出现最多的黄色似乎代表了他苦难的人生, 他的绘画风格也代表了色彩主观表现与建构的一个遥不可及的高度。

其实从印象主义开始就摒弃那种一直以来以画面所呈现出的褐色调子, 艺术家们提倡在阳光下直接对物象进行描绘。所谓把画室搬到户外就是要表现出真实的大自然, 结合自身的观察理解来抒发主观精神感受。艺术史上真正的最大的转折要数后印象主义的出现。艺术家们强调一种从现实引申出的情感, 他们认为客观的色彩限制了表现的实质和对情感的主观表达。三位后印象派的艺术大师塞尚、高更、梵高, 他们的主观色彩同样能够代表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高度。以至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后来出现的野兽派、立体派和未来主义的画家。

最早提出用块面来造型的是塞尚, 他专注于物体的稳重, 对客体进行内在的表现。还有代表原始主义风格的高更, 他把民间版画、黑人雕刻, 以及宗教绘画艺术等融合在一起, 采用了一种朴拙的调子来表现出对原始美的追求。把主观色彩的建构和追求发展到一个高度的是梵高, 他用一生的时间追求色彩带来的无穷变化。梵高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一代大师, 他为表现主义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油画野兽主义绘画的主观色彩结构

在后印象主义之后出现了一个在法国风靡一时的现代绘画团体, 它几乎凝聚了那一时期法国绘画艺术风格的创作的主要思潮, 它被称之为“野兽派”。这一风格的画家们用笔粗放、画面效果强烈, 对主观情感的表达充分显示了表现主义的倾向。其中的代表画家马蒂斯在早期的时候, 对他的绘画影响最大的是毕沙罗、塞尚和高更等艺术家们。他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努力探索也创立了自己的绘画语言风格, 他根据情感需要把画面中的色彩平面化, 突出装饰性特征。其中的代表作品《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显然反映出野兽派主观色彩的典型特征。其画面当中呈现出的色彩很浓重, 还有着强烈的对比性, 但是整个画面的色彩看起来是非常平稳和有序的。人物的面部正中有一道绿色的粗线, 正是这条线反映了他反传统的特征, 这种色彩关系完全是画家自己的主观感受而非对现实的抄袭, 同时从画中可以看出马蒂斯对绘画的态度和对色彩的主观理解。

马蒂斯注重色彩表现特征的平面化, 喜欢用单纯的色彩来追求画面的装饰感。同时他将空间和立体部分统统减弱, 达到一种造型极其简练、画面充满稚趣的和谐关系。马蒂斯的另外一幅有名的作品是《舞蹈》, 这也是他人生中很重要的作品。画中舍弃掉对明暗的塑造、色面的平涂和夸张有趣的人体形态, 赋予了这幅画的革新性, 体现出了大师的主观性。这幅画没有那些繁杂的形体刻画描绘, 画面中的形体都是用曲线和平涂的色面来进行表现, 野兽主义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展览上发展起来的, 是继后印象主义后的一种新的创造观念。

三、现代油画立体主义绘画中的主观性色彩语言

《亚维农的少女》是立体主义代表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品, 他通过抽象和变形把画中的人物按照变换透视的方法, 以不同的视角通过色块的平涂巧妙地安排在了同一个平面。立体主义画家提出了新的绘画论证, 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表现形式和肌理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它重新建构了主观色彩, 重组了物象的形体, 发展了绘画中现代主观色彩的一个新的领域, 突破了主观造型在西方现代油画史上一个新的阶段。立体主义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画派。从根本上看, 立体主义画家走出了旧的客观创作思维, 建构了新的主观创作理念——一种几何画面结构对传统客观再现的舍弃, 进一步加强了主观观念对艺术创作的指导性作用。画中被分解或重构的人物、风景等, 与背景相交融, 观者会对其产生更深的认识。它所阐述的这种艺术观念是多层次的, 表达的视角也是多方位的。立体主义既可以写实, 也可以高度概括, 甚至可以进行分解重构, 这些艺术创作最终是由画家通过主观情感和思想的理性安排的。

四、现代油画抽象主义绘画中主观色彩的建构

19世纪末以来在欧美各国兴起的美术思潮和流派——抽象主义, 它否定描绘具体物象, 主张抽象表现。在西方艺术论著中, 抽象主义、抽象艺术、抽象派是同义语。最早的抽象主义绘画便是由康定斯基于1910年前后画出来的。沃林格是康定斯基的朋友, 他积极支持表现主义运动, 并为之扩大影响。

抽象主义不仅有它独特的价值也有它的局限性。抽象派表达了艺术的情感强度, 还有自我表征等特性。抽象派的画作也往往具有反叛的、无秩序的、超脱于虚无的特异感觉。

抽象主义发展了立体主义的造型, 他的观念和思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是继立体主义之后, 关于绘画艺术主观性和抽象主义艺术的产生, 这样一个对于艺术写实性的完善与补充。最具代表性的是蒙德里安, 还有康定斯基。一个开拓了几何抽象主义的道理, 后者则是以它的构成和形式来创作的。它的色彩观念能够非常直观地表现出创作者的主观情感, 并把创作的观念和感受拿来作为艺术作品的核心来构建。通过对具象事物的剥离来加强和强化主观色彩的表现力, 同时突出画家的思想性。其中的两大特征可以归纳为:第一, 将客观事物简化形成概括的物象;第二, 高度抽象的几何构成不以自然客体为参照基础。

在抽象主义中, 主观色彩的建构和造型是一体的。它在绘画中, 表现为不以描绘具象事物为目的的抽象绘画艺术风格。人们的各种情绪借由色彩、形体、块面等来传达。艺术家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就是通过最单纯的被简化为单纯色彩的红黄蓝来表现画面的构成。画面中通过黑色的粗线来控制, 通过变形简化达到一种抽象, 构图简洁, 画面中的色带只有红黄蓝, 画面中的形体只有直角和方块, 画面中的线条只有水平和垂直线。画家重组与分割后使画面充满生命力, 做到了理性抽象。

五、结论

主观色彩在当今油画创作中早已不是个新鲜概念, 但主观色彩仍然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生命体, 表现为一定时期的艺术思想和审美需求影响下的主观色彩语言结构, 当前, 我国的许多油画家也都在从不同的艺术视角建构着自我的主观色彩语言, 共同推动着我国新时期油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邵大箴.法国印象派绘画[M].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0.

[2]李行远.印象派画传[M].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4.12

上一篇:岗位设计下一篇:管网分区方案